“四位”工作法抓好流动党员服务教育和管理

时间:2019-05-14 23:2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位”工作法抓好流动党员服务教育和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位”工作法抓好流动党员服务教育和管理》。

第一篇:“四位”工作法抓好流动党员服务教育和管理

“四位”工作法

抓好流动党员服务和教育管理

近年来,昆明市针对辖区内流动党员不断增多的情况,积极探索,结合实际采取“四位”工作法,切实抓好流动党员的服务、教育和管理,取得了明显实效。

夯实基础,解决组织“缺位”问题。区是省会昆明市主城核心区,随着辖区内人流、物流、信息流不断集聚,在流动人口逐渐增加的同时,流动党员也随之增加。目前,全区共有流动党员324名,其中流出党员114名、流入党员210名。许多省外及地州市到辖区从业租住、购房居住的党员,异地安家落户的离退休老党员、大中专毕业待业人员党员等,找不到党组织,出现了党费难交、组织活动难开参加、得不到党组织关心等现象。区为切实做好流动党员服务教育管理工作,在城区7个街道办事处和农村3个镇分别建立了10个流动党员党总支,同时在街道和镇下属的村(社区)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由基层党组织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把各自区地域内的流动党员管起来,有效地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解决了流动党员管理中基层组织“缺位”的问题。

因地制宜,解决教育“补位”问题。针对每年全区有近200名城镇退役士兵和复员、转业士官在待安置期间,有的待安置人员长期把个人组织关系滞留在自己手中,成为“口袋党员”;有的复退转军人中的预备党员,因没有党组织挂 1 靠,学习教育长期处于空挡,疏于管理,经常出现过期没有转正、到期无法转正的现象。为了加强对复退转军人在安置期间的教育,引导他们及时了解安置政策、正确认识安置形势,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处理好待安置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和权利,更好地发挥模范作用。区在区民政局成立复退转军人党支部,具体负责待安置期间复退转军人党组织结转、学习、教育和管理工作;同时,由复退转军人党支部专门与待安置人员签订管理协议书,切实加强对这部分流动党员的管理,较好地解决了流动党员教育“补位”的问题。

加强合作,解决服务“到位”问题。针对辖区内螺蛳湾、大商汇等大型商贸市场集中,重庆、浙江等外省市成建制党组织较多的实际,区积极探索实施党员“双重组织管理模式”,加强横向交流与合作,与外省市组织部门签订“托管协议”,对外省在辖区内务工和经商的党员实行原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和就业地党组织采取“四个双向”措施,即双向登记、双向联系、双向管理、双向服务。区在专门从区管留成党费中划拨20万元为流动党员组织和流动党员订阅了《云南日报》、《支部生活》、《昆明日报》等党报党刊;同时,把已经建成运行的全省第一家党员服务中心对这些外地党组织全面开放,为这些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和组织流动党员学习教育、进行党务咨询、实施党员关爱等提供场所和周到贴心的服务,切实解决为流动党员服务“到位”的问题。

创新模式,解决管理“定位”问题。随着辖区内新经济 2 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不断增加,“两新”组织内的流动党员也在逐步增多,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区属“两新”党组织所属党员的管理,区委及时成立了“两新”组织党工委,明确为正科级规格,并配备了相应的专兼职工作人员,依托党员服务中心开展工作。“两新”党工委主要负责全区47家规模以上和33家规模以下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建设、党员发展和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通过明确机构、明确人员、明确职责等“三个明确”的措施,解决了“两新”组织中流动党员管理“定位”的问题。

第二篇:如何抓好流动党员的衔接管理

如何抓好流动党员的衔接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公有制形式多样化,党员在产业、区域间的流动日趋广泛频繁。从一些地区流动党员管理现状来看,虽然在流动党员队伍自身、流入地、流出地三个方面做了一定的基础性工作,但还不够便捷有效。现就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谈一点肤浅认识。

流动党员以农民、工人、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转业退伍军人和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居多,由于工作和生活原因,有的无固定地点且居无定所,有的在此地工作时间不长又到另一地。因此,部分外出党员为了省事,往往不转组织关系、不向上级党组织报告、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久而久之就做了“隐形党员”、“口袋党员”、“样子党员”,引发了党员作用发挥难、组织观念和责任感减弱问题。在一些流出地,限于条件、人力和党员外出不及时报告等因素,对党员什么时候流出,哪些人流出不能准确掌握,个别基层党组织既没有向外出流动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开具《党员证明信》,也没有在流动党员有限的返乡时间内主动与他们联系,吸收他们参加党内组织生活,导致流动党员管理难、跟踪服务不到位。在流入地,一些基层党组织为了工作省事,对流入的党员未能及时纳入当地党组织管理、教育和服务,造成流动党员正常组织生活和教育培训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在流动党员管理上应注重流动党员、流出地、流入地这三个关键点,抓好有机衔接工作。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提高他们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他们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强化党组织服务功能,主动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方面服务。流入地党组织要按照外来党员便捷参与组织生活实际,及时纳

入本地区本行业党组织管理;流出地党组织要按照党员流出时间、流入区域做好登记管理,在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信息记载,了解党员外出期间表现和参加党组织生活情况,做好党员参加学习、党费缴纳、发挥作用的“年检”工作。如果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报到、长期不与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联系,党组织要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要按照党章及党内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第三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沪皖联动、探索创新,东明社区(街道)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新理念,利用社区阳光驿站载体与安徽旌德县孙村乡“喜结联姻”,成为两地基础党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凝聚流动党员,构筑辐射营盘。2007年年底,安徽省旌德县党委、孙村乡党委领导班子一行千里迢迢来到东明社区阳光驿站宣布:依托社区阳光驿站,实现两地共建,成立上海流动党支部。而岁末年初,社区阳光驿站与驻沪党支部联手开展的“敬老谱新曲”活动则拉开了两地联动、合作共建的帷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和农村党员纷纷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进入城市发展建设之中。可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许多离土、离乡的农民兄弟中有许多曾经在当地入党的党员同志,又没有进行正常的组织接转关系,形成实际上的长时间离开党组织的现象。近年来,安徽省旌德县孙村乡外出来沪务工者达2200多人,其中有党员22人,他们中大多数几年甚至长达25年没有参加过组织生活。进城后他们挣了钱,可在政治上缺少正常的组织生活,但内心上还是向往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地党委了解这一情况后,酝酿在上海成立流动党支部的决定。东明社区(街道)党工委用创新思维改进和加强流动党员工作的作为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尝试,是加强党组织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党建工作的新形式之一,构建了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这一做法得到了区委组织部的肯定。

东明社区党工委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外来务工党员,在工作上、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给予关心我们为你们提供学习、活动的大舞台,让党员凝聚在党支部的周围。6月1日,设在东明社区阳光驿站的安徽旌德县孙村乡驻沪流动党支部召开“家乡经济发展座谈会”,并举行“离乡离士不离党、募捐赈灾献爱心”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支部改选和交纳“特殊党费”。社区阳光驿站提供服务与支持,两地党组织一致认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期我们面对新情况,对党建新事物要倍加爱护。搞好两地共建流动党支部的建设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

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是建立流动党支部,增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性。目前,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流动党员活动证》,就是让流动党员在流出地党组织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再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参加当地党组织生活。孙村乡共有22名党员在上海打工,分布在上海的各个区县,真正居住或工作在东明社区的不多。是让这22名党员各自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到各区县基层党支部报到,凭证参加组织生活,还是打破区域界限,成立流动党支部?东明路街道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进行了研讨。座谈中,有党员反映,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所在单位党组织后,往往没有下文,组织生活还是不知道在哪里过。还有党员反映,流动党员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参加居民区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因为关心的事情不同,组织生活没有吸引力,既不利于党组织加强管理,也不利于流动党员作用的发挥。如果由流出地党组织、孙村乡党委出面,成立驻沪流动党支部,凭借地缘关系、乡情观念、共同利益,就更能够凝聚党员,便于形成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管理机制。东明路街道及时向新区组织部汇报了这些想法,经组织处同意在东明路街道试点,以党建联建的方式,成立了孙村乡驻沪流动党支部。该支部在东明社区阳光驿站挂牌,对流动党员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二是创新组织活动方式,积极发挥流动党支部的作用。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需要根据党员的职业特点、居住特点,区别情况,实行动态管理。流动党支部22名党员,从年龄上看,既有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大学生,也有五十来岁的曾在老家当过村支书的老党员;从职业上看,大部分在上海打工、做生意,有搞设计的、有舞龙的、有做保姆的;从生活目标上看,二三十岁的以谋生为主,三四十岁的争取有新发展,四五十岁的趋向生活安定。支部成立前,很多党员到了上海,逐渐和组织失去了联系。党员老吴,过去是村党支部书记,在南汇打工,住在当地一个村党支部家里好几年,他说:“从来没有人问他,组织生活在哪里过!” 党员们内心迫切希望能够就近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根据党员的这些特点,党支部确定了职责定位和组织活动方式。党支部的职责,突出“巩固组织、凝聚党员、联系群众、提升素质、建设家园”20个字。巩固组织,突出一个“联”字,在党委层面实行“联建”,即流动党支部在东明社区(街道)党工委和乡党委联建管理下开展工作;支部层面实行“联动”,即流动党支部与阳光驿站(两新总支)联动,日常事务寻求阳光驿站的支持。凝聚党员,突出一个“需”字,即针对不同年龄段党员、不同发展阶段党员的需求,整合各方面资源,为流动党员提供管理和服务,如30岁左右的党员侧重谋生,就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40岁左右的党员侧重发展,就为他们提供项目信息;50岁左右的党员侧重交流,就与他们经常性沟通,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联系群众,突出一个“情”字,即在支部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帮助他们适应环境,教育他们诚信做人、守法务工,还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把流动党支部建成党员之家、务工人员之家。提升素质,突出一个“能”字,即依托党组织提供的资源,对流动党员进行个人谋生职业技能培训、融入上海的社交技能培训和联系群众的服务技能培训,并整合党员中的能人资源,进行互帮互学。建设家园,突出一个“促”字,即通过个人的辛勤劳动,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家乡的新家园的建设多做贡献;同时,党支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为家乡发展出主意、引项目、招资金、找渠道,促进家乡发展。

三是建立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实现两地党组织无缝对接。孙村乡党委作为流出地党组织负责支部班子配备、支部制度建设、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党费的收缴等,东明社区(街道)党工委作为流入地党组织负责指导党支部开展好“三会一课”、党员的教育培训、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提供支部活动场地、学习资料和活动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帮助支部党员提高素质、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等。同时,逐步探索把流动党支部纳入东明社区党组织的考核、评比和表彰。流动党支部负责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协助将条件适合的流动党员编入当地党组织。通过党委层面“联建”,实现了流出地与流入地有效衔接,使流动党员党支部既有“娘家”,也有“婆家”,进一步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服务和管理。流动党员党支部近期通过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在就业、居住以及子女入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等,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归属感,有效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第四篇:乡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镇党委严格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在“管住、管好、管活”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经验

1、建立组织,构筑流而不散的组织机构。按照流动党员工作单位(条)、居住地(块)之间“谁有利于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就由谁负责”的原则,使流动党员党组织设臵超越区域、所有制、行业等局限,形成组织健全、职责到位、工作有效的组织网络。一是建立基层组织。根据流动党员队伍的特点,争取上级党组织支持,建立健全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的三级管理网络。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知、工作相联、便于活动的原则,在党员相对固定集中的地方成立党支部;在相对集中地区有流动党员3人以上成立临时党支部。二是实行专人管理。流动党员的各基层党支部要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一人一挂钩。流动党员到达外地以后,必须及时地向原党支部和联系人提供电话和通讯地址。指定的联系人每季度至少同流动党员联系一次,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征求他们对支部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收缴党费等。通过健全各级组织,从而使得外出流动党员“离

乡不离党”,符合条件、表现突出的预备党员能按期转正“入党”。

2、规范管理,构建离乡不离党的管理机制。为加强流动党

员教育和管理,我们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方式,变“有组织无活动”为“有组织有活动”。一是建立制度,规范管理。先后制订出台《发展党员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出具体规定。二是强化教育,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小组作用,以流动党校、网络教育等为裁体,积极开展“三结合”学习实践活动。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鼓励个人自学,广览党员政策法规,广学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现场学习与网上学习相结合。组织观看电影《张思德》、电教片《任长霞》等,身临现场接受教育。传递学习资料,开展学习讨论,交流学习心得;重点学习与一般学习相结合。凡是党内重大文件、重要决定、重要会议精神等,发挥党小组作用,尽早组织流动党员学习讨论。一般性学习教育则采用发放、邮寄学习材料等形式进行。三是加强联系,跟踪管理。把流动党员管理和人事关系管理结合起来,在办理人事关系代理登记的同时,登记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联系渠道、工作状况,并建立党员联络信息卡,及时掌握流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3、发挥优势,激发流动党员创业致富的热情。流动党员大

多在外闯荡,各自在不同的地方创业。有的是厂长、经理,有的是技术骨干,信息量非常大。党支部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经常为党员们提供交流机会,变“有活动无效果”为“有

活动有效果”。让大家互相熟悉、互相交流、互相帮助。鼓励他们创业致富。

二、存在的问题

1、去向难掌握。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导致一些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有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2、管理难落实。在流动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有的外出预备党员则到期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有的大学生党员,毕业后无法落实工作单位,只能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原户籍所在地党组织,人却长期在外流动,难以管理。

3、作用难发挥。相当部分流动党员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漠不关心,发挥不了作用。

三、下步工作打算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必须针对流动党员的特点,积极创新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突出流动党员管理的个性化,着眼于破解“四难”,落实“四创新”,形成“四化”的良好局面。

1、着眼于破解“组织运作难”,创新组织设臵,促进组织建设网络化。针对流动党员分布广、成份复杂、流动松散这一实际情况,我们从健全组织着手,建立流动党员流而不散、流而不乱的管理体系,变“有党员无组织”为“有党员有组织”。一是按地域建立流动党员管理站。在外出流动党员人数较多,职业相对稳定,且有相对稳定活动区域的地点建立管理站;在外出流动党员人数少、外出时间短、流动相对较快的地方,建立临时管理站。管理站的设立,使每个地域的流动党员就近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家”。二是管理站内推选联络人。每个管理站中工作相对比较稳定,组织协调、活动能力较强的党员被确定为联络人,对流动党员进行直接管理。通过这种“划整为零”的方法,使流动党员管理有了最基层的组织,结构更趋科学,管理起来更加简便。

2、着眼于破解“管理到位难”,创新管理制度,促进党员管理长效化。流动党员的频繁变动,往往使党支部对其现实表现及履行党员义务情况掌握不够全面,对他们的监督管理不够到位。针对这一情况,要进一步创新相关制度,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利条件。一是明确管理责任,做到基层组织一盘棋。明确各党支部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职责,建立起一个以党总支为中心,党支部和党小组共同负责的责任体系,以保证人才中心流动党员流出流入都在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之下。二是健全管理制度,构建流动党员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党员外出流动报告制度、联系制度、学习活动制度、党员发展制度、《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使用制度,以及党总支的组织协调、检查监督制度等,使流动党员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加强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管理。对流动党员外出时间6个月以

上,从业地点和单位比较固定,且从业单位已建立起党组织的,及时将其组织关系转入所去单位的党组织。对外出时间6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较长,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实行“持证”管理。四是开展“三常”活动。即“常回家看看”。每一位流动党员心中都要装有人才中心这个“家”,常回家看看,为党支部出谋划策,争光添彩。“常说说心里话”。每一位流动党员每半年向党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学习、工作情况,说说心里话,真正把党支部变成自己的“贴心人”。“常通通电话”。单位变了、地方换了、号码改了、取得成绩或犯了错误等,都要经常与党支部保持最紧密、最稳定的联系。同时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措施维护流动党员的合法权利,为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3.着眼于破解“活动开展难”,创新活动举措,促进活动方式多元化。把党组织活动同流动党员的本职工作联系起来,创新活动方式,有效解决流动党员“活动无场地、缺资金、时间无保证”等实际困难。主要是通过精心策划组织活动。要从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以往简单的以开会传达、文件学习为主的单一活动模式,按照“时间短、内容精、方式活、效率高”的思路,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使流动党员“每次活动都能带点收获回去”。如每个季度布臵组织生活会的专题内容和提纲,提出活动要求,坚持“业余”、“小型”、“务实”的原则,开展富有吸引力的党组织活动。对不能及时参加组织活动的党员,要通过寄信函、发资料等形式,保证流动党员能定期过党的组织生活。

4、着眼于破解“作用发挥难”,创新考核机制,促进党员创业活力化。当前,一些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除了其自身的因素外,缺乏有效的党员考核激励机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要建立流动党员考核机制,制定流动党员考核办法,从德、能、勤、绩、廉等几个方面对流动党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比先进的重要参考。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借鉴机关部门党员干部“双争双评”的做法,开展优秀流动党小组、流动党员评比表彰活动;在“优秀共产党员”、“党员积极分子”评比表彰活动中,给予流动党员一定名额;要积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优秀流动党员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流动党员创新创业的热情。要坚持服务为本,急流动党员之所需、谋流动党员之所求,开展以“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服务”活动。

第五篇:街道党工委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情况汇报材料

创新机制、完善组织、提升服务

---*****街道党工委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汇报

*****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商业繁华区,商业集中,市场、楼宇、商铺众多,商贸发达,目前共有28家规模以上的商场,共有摊位10000余个,从业人员达3万人,流动党员大量涌现,几年来,*****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采取有效措施,狠抓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街道的党工委按照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原则,我街道结合实际制定了各项工作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坚持党工委负责、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目标责任制,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内容,做到工作有布置,管理严要求,领导常督促,年终有考核,有力促进了街道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各党组织坚持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列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强化管理措施,形成工作合力,为党员队伍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开展“双找”活动,加强组织建设

不断建立健全“党组织和党员双找”工作长效机制。针对市场中党员流动性大,相当一部分党员与党组织长期失去联系,已成为“口袋党员”和“隐性党员”的现象。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建立健全了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实行社区党员干部与流动党员联络责任制,搭建流动党员服务平台等办法,查找、核实市场中的流动党员,积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防止产生新的“隐性党员”和“口袋党员”,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一是建立了以街道、社区、楼院长、自主择业军官党员及共驻共建单位党员为兼职的社区党建指导员人才库,现有党建指导员50人。党建指导员每周次深入批发市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对批发市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员进行走访了解,做好摸底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党员情况。

二是针对尚未亮明身份的党员,通过办板报、召开商户大会、发放和张贴《致流动党员的一封公开信》等多种方式,向广大商户宣传党的相关政策,讲清流动党员在转接组织关系、缴纳党费、参加组织活动等方面的政策,让没有亮明身份的党员放下顾虑和包袱,主动与社区党组织取得联系,亮明党员身份,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如:*****的商户党员闵广贵,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多年,一直没有过组织生活,感到和党组织有距离,不愿意亮明党员身份。当他看到社区党组织为消除*****的影响,积极与市场方联系协调磋商,想方设法为商户排忧解难,真心实意为商户服务时,他打消了顾虑,主动与社区党组织联系,亮出了自己的党员身份,主动参加社区党组织的生活;

三是针对在市场中尚未确认党员身份的商户,社区党组织通过走访了解得知,这些人的党组织关系绝大多数在外地,已多年没有过组织生活,甚至还有个别党员因企业破产等原因,已与党组织完全失去了联系。为使他们尽快地重新回到党组织怀抱,社区党组织通过向原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发函的方式,确认其党员身份。如:*****的2名商户,党员组织关系均在外地原籍,多年未过组织生活,经社区及时发函确认其党员身份。截至目前,截至目前,已找到党员75名,其中向社区转组织关系4人,其余71名党员在社区和原单位实行双重管理、双向开展组织生活。

三、采取措施,提升党的组织、党的工作覆盖

一是从组建方式上“创新”,在扩大覆盖面上下功夫。以“未建党组织的抓组建,有党组织的抓规范,无党员的抓发展”作为工作思路,采取“先易后难”、“分类指导”等作法,采取“楼宇共建”、“市场共建”、“门点联建”等组建方式。截止到目前,辖区19家楼宇经济已建立10家联合党支部,覆盖356家楼宇非公企;在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成立和个体工商户中成立了工青妇等群组织,辖区非公有制企业单独成立党支部38家,党员349人,工会组织470家,工会会员12000人,妇女组织138家,团组织35家(覆盖215家非公企业及商业门店),党组织覆盖率100%,工会组织覆盖率100%。

二夯实组织基础,各新建党组织都达到“四个一”,即一块党组织牌子、一间党员活动室、一本党支部工作手册、一面党旗,确保了党组织活动有阵地,向辖区新建党组织发放了《新编企业党支部工作手册》,针对新建党组织书记队伍“新手”多、党建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举办了2期专题培训,使新建党组织尽快熟悉业务工作,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在组织开展活动时,既保证正常的党组织生活,增强党员凝聚力,还要紧扣企业、商户生产生活需求,帮助企业、商户排忧解难,努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确保党组织各项活动经常化、正常化。

四、创新管理手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亮明身份,把党员形象树立好。开展“党员经营户”授牌活动,对辖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社区工作、发挥党员作用明显的30名流动党员商户授予“党员经营户”牌匾,起到了“树立一个典型,带动一片商户”效应。开展“商户星级评定”活动,街道与工商、税务、党员经营户等共同组成“星级商户”评定领导小组,确定了“社会贡献力”、“依法经营”等9项评定标准,截至目前,已评定挂牌的星级商户315家,其中:“一星级经营户”220家、“二星级经营户”60家、“三星级经营户”30家、“四星级经营户”5家。在星级商户中党员占70%。同时在辖区各大市场设置“党员经营户公示栏”,接受群众监督,调动了党员商户模范守法、模范带头、模范诚信经营的积极性。

二是实行“服务”制,把党员作用发挥好。依托*****商会在辖区各大市场成立商会二级分会,由市场开办方按行业不同,设立行业协会组织,走“协会+支部”、“协会+市场”的服务发展新路子,建立协会服务党员、党员服务员工的服务管理体系。坚持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协会为纽带、以党员为骨干,在协会组织中开展“三联三帮”活动,即:联一个经营项目帮提供一条信息、联一户企业老总帮解决一个实际难题、联一名协会党员帮带富一批员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去年以来帮助困难党员、会员和员工解决实际问题240余个。同时在规模大、职工人数多的非公企业中设立了4个党员服务站(点),及时向在职党员、流动党员提供各类服务,为辖区商户搭建起“联系政府的桥梁,服务企业的窗口,流动党员的驿站,文化建设的平台”。

三是积极参与,充实基层维稳力量。社区党组织在市场、楼宇、商业门点,聘请42名党性强、威信高的流动党员为信息员、楼层长、十户长,协助基层党组织掌握商户、员工思想动态、行为倾向,并及时向组织反映,以便党组织和有关部门及时介入、防患未然,将不稳定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防止出现重大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尤其是在*****因购物纠纷造成*****群体性恐慌和十月国庆期间*****火灾事故中,流动党员积极发挥带头模范作用,配合社区做好商户的说服教育工作,保证各市场生产经营秩序平稳有序。

五、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管理职责难到位。一是流出党员多在非公企业工作或从事个体经营,很长时间才回一次原籍,去向很难掌握,平时只是托人代交或邮寄党费,管理难度很大;对一些预备党员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有的大学生党员毕业后无法落实工作单位,只能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原户籍所在地党组织,人却长期在外,使得教育管理鞭长莫及。二是部分流入地党组织认识不到位,存在畏难情绪,认为管不了,也管不好,有的甚至怕麻烦不想管。三是党组织不健全。一些企业改制后党组织没有及时改组、改建、明确隶属关系,党组织名存实亡,不仅衍生出了流动党员,而且使这些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搁浅。

(二)组织关系难接转。从党员自身来看:一部分党员认为自己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转来转去太麻烦;有的担心企业把组织关系作为限制其自主择业的砝码,或担心企业主另眼相看,不愿亮明身份,不愿转移组织关系;也有的因对企业改制心理不平衡,不服从党组织要求,有的甚至与党组织讲条件,不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也有的组织关系虽从原单位转出,但不到转入地党组织报到,成了名副其实的“口袋党员”。

(三)工作方法难见效。部分党组织在思想观念上不能与时俱进,习惯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探索适应流动党员特点的新办法、新举措不多,使得建立党组织工作进展不平衡,党组织的活动形式、管理方式缺乏时代特点,与流动党员的工作特点和需求有较大差距,影响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效果。

(四)党员作用难发挥。有的党员长期生活在党的体制之外,党性观念、纪律观念、宗旨意识和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如有的党员党性观念淡薄,外出时不向党组织报告,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把自己置身于党组织之外。有的党员政治意识淡化,追求利益最大化,存在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赚钱”的思想,他们外出期间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不参加组织活动,对党支部的工作漠不关心,对家乡建设发展不闻不问,基本上不发挥作用,成为“挂名党员”。一些下岗职工中的党员,由于对企业改革不理解,情绪低落,对企业和党组织有怨言,与党组织逐渐疏远,有的甚至不愿缴纳党费。

六、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教育,提高流动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着重抓好对流动党员的行前教育和返乡培训。在流动党员外出前,党组织要及时找党员谈话,有重点地对他们进行党性党纪教育,并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外出期间,党组织应采取邮寄学习资料、发信函、电话联系等方式,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外出党员时刻想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在外出党员返乡期间,党组织应采取上门走访、集中座谈等形式,对流动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等知识的培训,并加强的党的宗旨教育。同时,还要在召开外出党员座谈会上,让他们汇报在外的思想、工作情况,畅谈在外的见闻和感受。

(二)强化管理,不断提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水平。一要明确专人管理。有流动党员的党支部都应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联系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通过信件、电话等方式了解党员在外的工作、生活、思想状况,并建立管理台帐,及时录入流动党员信息库。流入地党组织也要指定专人,摸清本辖区内外来流动党员情况,及时过问流动党员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状况,建立档案并进行管理。二要健全组织管理。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流入地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协助原所在地党组织教育管理流动党员。三要接转关系管理。党员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从业的地点和单位比较固定,且从业的单位已建立起党组织的,原党组织应将党员正式组织关系转入所去地方、单位的党组织,以利外出党员参加其组织生活并交纳党费。与此同时,对流入的外地党员,也应做好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四要坚持持证管理。对未转移组织关系又没有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管理的流动党员,继续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和《党员证明信》管理。五要定期回审管理。对外出的党员实行定期回审管理,流入地党组织每半年对流入党员作出一次鉴定,记录在《活动证》上,由党员自己带回或寄回原党支部,以便于在民主评议党员时对其进行评议,并客观评定其格次,以此促使流动党员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亮出党员身份,按时参加组织活动,消除“三不党员”。

(三)精心培养,努力搭建流动党员建功立业的平台。首先,要切实保障流动党员享有的权利。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要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的规定,对流动党员要与本地、本单位的党员一视同仁,真正体现党组织对他们政治上的关心,体现党员在权利和义务上的平等。其次,要主动为流动党员排忧解难。一方面要主动为他们提供信息咨询、技能培训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要从关心流动党员的生活入手,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好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问题,对生活困难的流动党员给予救助,以解决他们务工创业的后顾之忧。再次,要立足实际开展党的活动。主要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党员“亮身份、树形象”等活动,激发流动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促使他们把思想统一到“为驻地服务、为家乡争光”上来。采取组织集中学习、外出参观、远程教育等方法,引导流动党员不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成长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

*****街道党工委 二0一一年四月十三日

下载“四位”工作法抓好流动党员服务教育和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位”工作法抓好流动党员服务教育和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

    马村区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党组织 流动党员管理办法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探索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更好地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

    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报告

    关于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报告 随着经济发展,许多党员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频繁流动,流动党员的数量增多、范围增大、频率加快。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发挥......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情况总结(共五则)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情况总结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现将近年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工农区下辖X个党委、X个党组、X个党工委、X个党总支、XX个基层......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社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我社区严格按街党工委要求,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原......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规定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规定一、学生流动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并按规定参加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一)受地域限制等条件限制,无法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正式党员至少每......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石泉县饶峰镇党委王正平(2006年4月28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流动异乡务工经商人口中......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措施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措施一、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和居住地变化等原因,连续6个月以上不能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农村党员。二、流动党员的管理坚持以流入地党组......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石泉县饶峰镇党委王正平(2006年4月28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