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性化护理对肾病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效果及预后影响
个性化护理对肾病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效果及预
后影响
【摘 要】目的:探讨在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个性化护理对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的接受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共计232例为研究样本,将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现1例导管感染,2例导管打折,1例患者穿刺部位出血,并发症率为6.90%;对照组患者中出现9例导管感染,4例导管打折,6例患者穿刺部位出血,并发症率为32.76%。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个性化护理,可有效预防导管感染等不良事件,对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有促进作用,该护理方案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护理;肾病;透析;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R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1
近年来血液透析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多,血管通道关系着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安全,但由于患者的高龄因素、过度肥胖、动脉硬化或糖尿病等影响,使得血液透析患者建立静脉或动脉内瘘时的难度显著增加,因此影响血液透析血管通道。肾病患者实施血液透析的频率高,因此在透析过程中需要给予患者科学的护理干预,以提高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感染风险[1]。本次研究将针对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的接受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共计116例为研究样本,依据护理方式差异,将患者进行分组,各组均为58例,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男31例,女27例;患者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41.4.2±0.3)岁;病程时间2~9年,平均病程(5.1±0.5)年。对照组:男32例,女26例;患者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50.9±0.7)岁;病程时间3~11年,平均病程(5.6±0.8)年。两组患者的一般常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可实施分组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每24小时为患者进行一次换药,给予口腔消毒,指导患者保持卫生并避免压迫导管等;观察组患者在该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
1.2.1 导管护理 患者血液透析之前对导管的接头实施严格的消毒,若导管中存在血块或者栓子,需继续抽取血液并丢弃,以尿激酶浸泡导管;回抽导管的两侧,确保血液完全沉痛后在进行注入肝素;透析结束后要佩戴无菌的手套,以生理盐水对导管进行加压冲洗,以肝素帽对导管进行封口,避免出现导管感染。
1.2.2 溶栓护理及健康教育 遵医嘱题型患者服用药物阿司匹林等,严格避免出现导管感染。针对已经发生感染患者应立即给予溶栓治疗;每月定期组织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的讲座,向患者讲解该护理方案的优势以及疾病的相关知识,详细的讲解维护导管的科学方法,以及在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当中患者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1.2.3 饮食护理 叮嘱患者包保持科学饮食,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及水果,确保患者可以充分的摄入维生素,在中餐和晚餐中可以适量食用牛奶、蛋类以及瘦肉和鱼肉等,确保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食谱,对患者的糖分、脂肪摄入量进行合理的控制,叮嘱患者少食多餐。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是否出现导管感染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1例导管感染,2例导管打折,1例患者穿刺部位出血,并发症率为6.90%;对照组患者中出现9例导管感染,4例导管打折,6例患者穿刺部位出血,并发症率为32.76%。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血液透析常用语肾功能衰竭、高钾血症或急性中毒患者的治疗中,由于长时间的导管留置,再加上患者的其他基础性疾病影响,因此使得导管感染率不断的上升,为了进一步降低导管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需要在患者留置导管过程中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2]。本次研究中着重分析了个性化护理对于降低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率的作用,本次研究中通过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患者的包括导管感染在内的并发症率为6.90%,而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并发症率高达32.7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给予患者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这对于促进患者预后及康复,以及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3]。在个性化护理中能够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文化水平、身体机能等给予针对性的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因此患者的依从性将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通过护理人员实施的导管护理,在置管前进行严格的消毒,置管过程中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并观察置管情况,因此能够有效避免导管感染,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个性化护理,可有效预防导管感染等不良事件,对患者治疗效果提升又促进作用,该护理方案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谢巧珍.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日血糖的改变及护理干预[J].安徽医药,2014,18(11):2211-2213.王方,程小芹,杨婷.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对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对比[J].中外医疗,2015,34(12):154-155+173.谢可,王敏.精细护理模式对高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04):446-448.
第二篇:个性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个性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个性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在该院肾病血液透析病人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病人一共有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对病人采取针对导管感染和纤维鞘形成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的导管感染、纤维鞘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给予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 观察组病人导管感染和纤维鞘发生率以及再次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病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当中采取个性化临床护理干预,可以使发生导管感染以及纤维鞘的几率明显减少,使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减少,进而使临床效果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液透析;个性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3(c)-016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personalized care in the prevention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in hemodialysis.Methods A total of 96 cases with nephropathy and venous catheter dysfunction underwent hemodialysis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1 to April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conventional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personalized care intervention aiming at preventing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 infections and formation of vagina fibrosa.And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 infections and vagina fibrosa and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analyzed and studied further.Results The incidence and recurrence rate of catheter infections and vagina fibros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respectively(P<0.05); the incidence of 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in hemodialysis,clinical personalized care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 infections and vagina fibrosa and related complications significantly,thereby further improving the clinical results,therefore it has the value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Hemodialysis; Personalized care
现如今,采取血液透析的病人逐渐增多,每年呈现递增趋势。另外,血管通道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可是因为血液透析病人过度肥胖、高龄、动脉硬化以及糖尿病等相关现象逐渐增多,进而使建立动静脉内瘘愈加困难。然而对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病人,长期留置TCC(中心静脉导管)已经成为目前最为关键的血管通道,被众多基层医院广泛应用。可是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会引发导管感染以及纤维鞘出现,进而对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治疗效果带来非常大的不良影响,导致病人预后不良。因此,必须要对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而使导管感染发生率明显减少[1]。该研究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在该院肾病血液透析病人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病人一共有96例,对当中48例病人采取针对导管感染和纤维鞘形成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分析研究个性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在该院肾病血液透析病人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病人一共有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当中,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在42~75岁,平均年龄为(56.2±7.3)岁。病程在7~26年,平均病程为(13.6±6.5)年;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在41~73岁,平均年龄为(54.1±6.2)岁。病程在6~24年,平均病程为(12.5±5.4)年。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之间的相关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给予对比。
1.2 临床疗法
对所有病人采取Seldinfer置管技术,导管采取CUFF(Perm
cath带涤纶套)双腔导管。96例病人全部采取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置管采取胸锁乳突肌内缘和喉结水平线交点处作为穿刺点。股静脉置管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 cm、股动脉内侧出。透析次数在2~3次/周,透析时间为3~4 h/次。
1.3 临床护理干预
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其中包括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导管受到压迫变形,导管只适用于血液透析,每隔24 h换药一次,并对导管口进行彻底消毒等。观察组对病人采取针对导管感染和纤维鞘形成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当中包含有以下几点。
1.3.1 正确采用留置导管 在血液透析之前对导管动静脉接头给予彻底消毒,铺上无菌毛巾,将肝素帽去除,将导管内部肝素以及血液抽取1~2 mL丢弃,如果发现栓子或者血块,则应该再抽取5~10 mg血液丢弃,特殊情况的时候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尿激酶浸泡导管。回抽两侧导管血液流动通畅以后注入收集量肝素,同时给予透析。透析以后戴上无菌手套,铺上无菌毛巾,分别注射10 mL生理盐水进入导管动静脉端,加压进行冲洗,确保管腔内部没有残留血液,在向各侧导管注入适量肝素以后封闭导管,在将注射器移除之前夹闭导管,采取肝素帽封口,避免导管感染,最后采取无菌纱布进行包裹[2]。
1.3.2无菌操作 在采取临床导管护理之前,临床护士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自身和应用器械采取无菌处理,并应该尽量扩大无菌面积。另外,可以采取2%的洗必泰对皮肤进行消毒,可以使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1.3.3健康教育 增强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因为病人大多数时间都在家庭以及社会当中度过,因此,应该增强病人自我预防意识,使导管使用寿命明显延长,以及使导管感染发生率明显减少。
1.3.4溶栓护理 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叮嘱病人合理服用阿司匹林片,进而使发生导管感染的几率明显减少,对已经出现导管感染的病人应该马上采取溶栓治疗。
1.3.5环境护理 临床护士应该保持血液透析室的空气通畅、湿度和温度要适宜,病床单要清洁、平整。另外,临床护士应该叮嘱病人注意个人卫生,采取适量的有氧运动,避免感冒,进而使病人免疫力明显提高。除此之外,一定要保持导管创口处敷料清洁、干燥,定期对病人采取大便隐血以及尿液常规检查,并提醒病人注意自身皮肤、胃肠道以及黏膜等相关状况[3]。
1.3.6更换敷料时间 ①当前,在临床当中采取的敷料包括有透明敷料、常规敷料以及棉质敷料。常规敷料价格低廉,可是容易和创面粘连。另外,透明敷料可以根据病人情况而选用。根据相关报道表明[4],采取康惠尔敷贴可以使血液透析导管局部感染率显著减少,尤其是在夏季、秋季效果更为明显,可以在众多医院方法应用;②更换敷料时间:以往大部分临床人员认为每日更换药物可以使感染率明显减少,可是每日过度更换敷料极易造成皮肤损坏,进而使细菌从皮肤下方隧道入侵组织,最终导致感染。另外,如果采取透明敷料,应该每隔一周更换一次,例如,采取纱布联合胶带,可以每隔48 h更换一次,如果敷料出现污染或者卷边,应该立即更换敷料[5]。
1.4 临床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导管感染和纤维鞘的发生率以及再次发生率给予详细记录。另外,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给予详细记录,同时给予对比分析。
1.5 统计方法
采取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c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导管感染和纤维鞘形成以及再次发生率情况对比
观察组病人导管感染和纤维鞘发生率以及再次发生率要比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1。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相关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病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要比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2。讨论
当前,临床血液透析大部分应用于急性或者慢性肾脏功能衰竭以及部分急性毒物以及药物中毒。最近几年,临床血液透析也应用在心衰以及肺水肿等相关疾病当中。另外,还有对肝硬化、黄疸以及肝腹水病人的手术之前准备。各种各样因素的低钠血症以及高钾血症。除此之外,还包括对牛皮癣以及精神疾病等相关治疗[6]。然而,随着长期血液透析、病人肥胖、高龄、动脉硬化以及糖尿病等相关合并症逐渐增多,在临床当中建立动静脉内瘘愈加的困难。长期留置静脉导管、病人各种基础疾病以及导管功能不全等各种各样的因素使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对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带来非常大的不良影响[7]。
根据余美花等[8]表明,在临床当中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对病人采取个性化护理,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结果显示,干预组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17.3%,对照组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42.7%,干预组发生相关性感染的几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因此,可以表明在临床当中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血液透析导管感染以及纤维鞘形成,同时还可以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进而使血液透析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提高,目前被众多基层医院广泛应用。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一次发生率为22.92%,再次发生率为14.58%;对照组病人一次发生率为47.92%,再次发生率为39.58%,观察组病人导管感染和纤维鞘发生率以及再次发生率要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病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病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9.58%,观察组病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要比对照组低(P<0.05),和上述相关报道基本相同。
总之,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当中采取个性化临床护理干预,可以使发生导管感染以及纤维鞘的几率明显减少,使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减少,进而使临床效果进一步提高,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 周建平,郑淑瑛,瞿盈盈.血液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导管感染形
成的观察和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2(10):167-169.[2] 周永玲,李淑秀,王彩虹.试论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宣教[J].中外医疗,2013,32(2):153.[3] Zhang Y,Li W,Yan T,et al.Early detection of lesions of dorsal artery of foot in patients with type2 diabetes mellitus by high-frequency ultrasongraphy[J].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2011,29(3):387-390.[4] 山广宏,隋红霞,张颖.血液透析患者中长期留置中心静脉感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9(32):3206-3207.[5] 张景玉.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和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1,30(2):46.[6] 赵红,尹建华,吴爱武.血管透析导管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进展[J].医学信息,2010,12(2):46.[7] 马玉英.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7,6(11):153.[8] 余美花,周文英,马金强.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析,2014,11(5):79.(收稿日期:2014-12-20)
第三篇:护理措施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应用效果探讨
护理措施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应用效果探讨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抽样选择我院收治的各类型手术患者90例,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手术室感染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感染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提升手术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护理;手术室感染;应用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56-02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与提升,各类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及侵入性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院感染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要卫生问题之一,其中预防手术室感染是防控医院感染中的关键与重点。手术室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就医的时间内所致的感染,而入院前所潜伏或携带的感染不包括在院内感染之中。据有关调查表明,易感体质、身体抵抗力弱、药物作用、医院环境污染及病房缺陷、在医期间交互感染等因素均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1]。因此,医院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相关措施,严格细致的检查每个护理操作环节,避免感染在院内的出现与扩散。为保障手术成功,降低手术感染,我院在手术各环节采取了有效的护理干预,临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样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各类型手术患者90例,按照随机性原则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3~71岁,平均46.2±5.5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19例,骨科手术15例,妇科手术9例,其它2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2~73岁,平均45.8±6.2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18例,骨科手术16例,妇科手术8例,其它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情况对比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即基础护理、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病情、术后护理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手术室感染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①制度管理:认真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加强护理服务质量,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认真落实卫生部发布的《消毒管理办法》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护理操作,加强隔离消毒制度,做好护理风险管理,同时加强执行与监督制度。②强化人员培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使其认真按照护理流程及查对制度进行操作,提升护理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与观念。③加强基础护理措施:术前术后给予空气消毒,保持清洁。每日通过消毒剂湿式打扫地面及擦拭物体表面,将无菌物品放置于专用位置,并定期消毒清洁。放置、使用灭菌物品时应注意检查其完整性及化学胶带指标色彩,若有可疑情况不应作为无菌包应用,术前及术后应及时对器械进行全面消毒。强化对手术器材及物品的灭菌消毒管理,确保无菌合格率达到100%,通过高压蒸汽进行灭菌,特异性感染及感染用品应以“消-洗-消”为原则进行双消毒处理。重视与临床科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积极配合防控医院感染的相关工作。④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强化人员管理,医护人员及所有患者须更换手术服及患者服,非相关人员严禁进入手术室,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者禁止进入手术室。术前对患者病情给予细致掌握,认真执行检查制度,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做好相关的指导工作(有效咳嗽、深呼吸、拍背等)以及术前准备工作(备皮、清洁卫生等)。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以此提升免疫能力,避免感染发生,加速切口的愈合速度。术中应注意保暖,注重无菌操作意识,以此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几率。术中应降低空气中细菌落入切口的数量[2],传递器械时应注意动作幅度,术后更换约束带、被罩、床单,开窗换气,及时处理术后污物,同时定期对患者切口给予检查及处理,避免感染加重。术后应对各类型管道给予妥善固定与认真标注,保证管理的畅通,做好失禁的护理工作,保证患者皮肤处于清洁干燥的状态,并遵医嘱加强饮食指导,以此提升免疫能力。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通过率(%)表示,两组间对比以x?检验,P<0.05为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果
研究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感染率也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讨论
手术室是抢救危重患者以及实施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护理效果及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以及手术的成功率与完整性。手术室感染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恢复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有资料显示患者自身衣物或携带感染所致的污染常易被医护人员所忽视[3]。因此,加强各项消毒管理,尽最大努力降低手术室感染的出现是护理工作的关键,这既能够保障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又能够有效减少医疗风险。
我院对手术室进行了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其应用效果较为显著,这对防控手术室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从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针对手术室感染的护理干预是从常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拓展而来,有效提升了护理工作的完整性与全面性。护理干预前合理改善手术环境,保持空气新鲜有利于减少感染出现的几率,在感染性手术后采取正确及时的消毒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病毒的传播与感染。在本次护理实践中,笔者观察到,消毒洗手是常见的护理步骤,但部分护理人员常因消毒意识缺失而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引发感染。因此,手术人员及护理人员应严格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与患者接触前后必须洗手,需要时可戴一次性手套,注意两手高于肘部,防止污染。
总之,综合护理措施对预防手术室感染意义重大,可以有效的提升手术质量,降低感染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侯智容,徐春梅,郭文哲.基层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19):325.[2]廖维.手术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预防与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99-101.[3]马剑.手术室感染的防控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4):12-13.
第四篇: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精选)
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接受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护理安全管理,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导管感染率、透析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导管感染率与透析中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 前言
血液透析室简称血透室,是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一个临床科室。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血液透析疗法能最快速度地消除炎性介质与部分细胞因子,较早并及时地终止炎症级联反应,改善免疫排异性、微循环,有效缓解患者病症,减少痛苦[1]。血液透析室作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场所,是一个工作任务重、应急情况多、专科性强、护理风险高的部门,若管理不当,不仅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因此,为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理风险,我院特对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观察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80例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46.71±3.04岁;学历:文盲4例,小学30例,中学4例,中专1例,大专1例,本科0例。观察组男、女各20例;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82岁,平均年龄为46.58±3.45岁;文盲5例,小学26例,中学6例,中专2例,大专1例,本科0例。对两组的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
分别给予对照组、观察组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加以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如下: 1.2.1护理不安全因素
找出透析室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透析过程出血、导管感染、护理人员能力不足等。针对透析过程出血的现象,对穿刺部位、透析过程观察、下机压迫止血制定明确要求;制定详细的导管护理流程与规范,便于护理人员操作规范,加强培训患者导管的自我管理;加强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法律意识及服务意识。1.2.2完善护理规章制度 制定应急方案,不断强化演练,保证护理人员能有效应对突发紧急情况;定期检查维护机器,做好消毒卫生工作,保证透析机器性能良好;定期维护水处理系统,保证透析用水安全;完善记录规范,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资料进行详细记录;严格执行班次内容,质控组长严格监管、按制度办事。1.2.3对患者的安全管理
严格要求透析患者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首次透析的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甲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的检测,对HBV阳性患者设立专机专区透析;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建议其到指定医院治疗。对维持性透析的患者,每6个月对患者进行甲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抗体等检查;及时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缓解其压力;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若发现危险因素,应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
1.2.4环境的安全管理
血透室严格按《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中规定的分区布局,合理布局清洁区、污染区及其通道。各治疗间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Ⅲ类环境,并保持安静,光线充足。每天进行空气消毒两次,每月做空气细菌学检测一次。接班之间做好清场处理。并定期做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细菌学及内毒素检测。为低龄、老年、危重等患者加床护栏;患者入室前更换指定病服、鞋子;严格控制观看人员与家属的出入。1.3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制定的一百分制护理质量考核表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若患者的导管穿刺部位附近2厘米有化脓、红肿、硬结等现象视为导管出口感染;导管血、导管节段及外周血培养同种细菌,视为导管感染。透析中出血包括透析进行中管道外出血、透析结束后压迫不当造成皮下出血。1.4统计学处理
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本研究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用t进行检验,以x检验计数资料,若结果显示P<0.05,则视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82.50±3.20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的评分(96.72±4.46分),导管感染率与透析中出血发生率较观察组高,组间比较,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所示。
表1 两组的观察指标比较(n/%)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x值
22例数 40 40
导管感染 6(15.00)0(0.00)6.49
透析中出血
12(30.00)
2(5.00)8.66
P值 P<0.05 P<0.05 3.讨论
护理安全指护理人员严格遵循护理制度、操作流程进行护理工作,保证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身心安全。近年来,随着肾病患者数量增加,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透析服务要求也有所提高[3]。加强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提高血液透析工作的效率。防范于未然,不断创新改善管理方案,加强透析管理制度,合理科学分配护理人员,使工作规范化;发现并处理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提高护理人员防范风险意识,保证患者在医疗护理过程的安全。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与道德素质,能积极主动完成透析护理工作,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和建立乐观心态,给予患者安全、优质、满意的服务,在保证患者透析质量与生存质量的同时,提高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工作的有序性[4-5]。
由以上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质量更佳,其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导管感染率、透析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护理安全管理能大大减少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其护理质量,可大力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孙莉.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J].临床医学,2013,33(07):126-127.[2]沈映彤.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9):235.[3]郑玉英.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04):21-22.[4]鹿香花.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05):174-176.[5]唐群芳.加强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J].黑龙江医学,2015,26(05):574-576.
第五篇: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穿刺部位皮肤破溃的预防及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穿刺部位皮肤破溃的预防及护理
第一军医太学珠江医院肾移植科,广东广州510"2822.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手术室.广东广州510282)血液透析是尿毒症病人重要的治疗手段,但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穿刺部位的皮肤易出现角质化,溃烂.影响穿刺成功率及透析效果.对此,我们将相关病人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引起局部皮肤改变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95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共透析31例,出现局部皮肤改变者22例(占7%),其中男5例(占鸸1%),女7例(占329%);年龄3一68岁;透析时间2一2年.1.2结果经过相应的护理措施,治愈7例,占77.3%;控制5例,占22.7%.2病因分析
2.1瘙痒尿毒症病人由于体内毒素积蓄,引起皮肤瘙痒,而引起瘙痒的毒素通常在透析过程中不能被完全消除,患者会因搔痒而不自主地抓挠,导致局部皮肤溃烂.2.2过敏由于对某种物质过敏,引起局部皮肤糜烂,破溃,常见的过敏原有肝素,胶布,穿刺针的塑料针柄或用于软化血液透析管道的增塑剂以及用于消毒的环氧乙烷气体,碘酒,酒精等.2.3营养不良通常尿毒症病人的身体素质较差,大部分患者因氮质血症引起食欲减退,厌食动物蛋白,喜进食清淡的粥面,时间一长,造成营养不良及维生素摄人不足.皮肤角化明显,一旦破损,很长时间不能愈合,易形成溃疡面.2.4穿刺方法因患者惧怕不断更换穿刺部位引起的疼痛或者护理人员为提高穿刺成功率而长期在同一区域或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使局部皮肤不断受到刺激,不但容易出现假性动脉瘤,更易引起穿刺部位皮肤苔藓样增厚,甚至溃烂.2.5个人卫生血液透析后,患者往往不敢清洗穿刺部位.使局部残留胶布痕迹,血迹或药物污垢,刺激局部皮肤,不但易导致过敏,更易引起细菌感染,导致穿刺部位皮肤的炎症,溃烂.3护理对策
3.1加强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的患者定期进行健康教育,让其了解尿毒症的病理特点以及内瘘和局部皮肤的护理,嘱咐患者在皮肤瘙痒时应尽量控制自己,不要图一时之快瘙抓,避免引起皮肤破损.3.2去除过敏原对碘酒,酒精过敏的病人可改用其它消毒剂进行消毒;对塑料穿刺针柄过敏的病人,穿刺后在塑料针柄下垫一小纱块,使针柄不直接接触皮肤;对胶布过敏的病人,改用抗过敏效果好的纸胶布,回血后压迫止血,尽量不用胶布固定,可改用特制的松紧带或弹力绷带加压固定包扎.胶布痕迹用松节油及时擦净.嘱患者将局部皮肤用温和的香皂清洗干净.3.3支持疗法帮助患者选择既富营养,又尽量不增加肌苷,尿素氮等毒素的食物.应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牛奶,鸡蛋等.屎少的患者应提示在摄人营养的同时更要控制水份的摄人.向患者直教有关增进食欲的方法,加强营养;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增进体质.3.4采用科学的穿刺方法穿刺前选择好穿刺部位.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应结合病人血管情况台理选择穿刺方法,建议选用绳梯式穿刺法,因该穿刺法的穿刺点均匀分布在血管上,使整个血管均轻度扩张,不易产生狭窄.透析完毕,穿刺点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压迫.3.5对症处理已经出现皮肤问题的患者,根据不同原因给予对症处理.由感染引起的炎症破溃,给予口服抗生素,外敷消炎药,如氯霉素粉,并保持患处干燥;由过敏引起的皮肤破溃.可121服抗过敏药,外擦皮炎平霜剂.据我们对病人的观察及护理,喜疗妥软膏擦患处对大部分患者有较好疗效,可以控制皮肤的角质化及破溃。
血透室医务人员职业危险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内二科(835000)牛玉凤 杨晓峰 摘要 为了做好血透室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血透室医护人员职业危险常见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应强化血透室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加强针刺伤的防护管理,做好意外暴露后的处理,希望能提高血透室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水平。 关键词 血透室医护人员 职业危险原因 防护对策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也是终末期肾脏患者延长存活时间的最主要的方式。血透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因此通过对血透室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护措施,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对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健康具有积极意义。生物因素及防护对策 据日本平平山报道:透析单位HbsAg阳性是一般单位的7~14倍。而我区地处边境,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远高于内地省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也存在较高的HIV感染率,他们均属于高危人群。当护士在做内瘘穿刺、输血、留取学样、腹水回输,透析结束后冲洗管道时,均有发生职业暴露的可能。
1.1 防护措施 ①树立普遍性的防护原则是避免职业暴露的根本保证。②Ⅰ带手套操作。不管是上机,下机,抽血冲洗消毒透析管道及给病人用药时,以及接触患者的体液、排泄物时都应带手套操作,手套撕破或有破损立即更换。Ⅱ配戴口罩及眼镜。当处理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可能溅出时应戴口罩及防护眼镜,对HIV感染和AIDS病人透析时均应戴口罩和防护眼镜。Ⅲ及时更换被血液等污染的衣服,穿隔离衣和围裙。透析室医务人员应配备几套工作服,万一被血液污染可及时更换。应穿隔离衣和围裙。③避免针刺伤。内瘘穿刺针非常锋利,故在操作时应格外小心,倘若皮肤被针尖刺破,应立即尽量挤出损伤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10分钟,然后用碘酒或酒精消毒,并进行医疗处理。④透析消耗品实行一次性,以减少交叉感染。⑤保持透析室环境的清洁。透析室地面用0.5%84消毒液拖擦,血液透析机管道应用500~750mag/L次氯酸钠溶液消毒30~40min,或用5%过氧已酸擦拭。同时紫外线消毒后封闭至次日治疗前用。⑥对疑有或已知有HIV感染或AIDS病人在单人房间进行透析。⑦定期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化学因素及防护对策 血透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过氧乙酸,甲醛,次氯酸,冰醋酸,戊二醛等,这些挥发的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的呼吸道,皮肤,眼睛,神经系统都有不良影响。防护对策:①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制订和完善血液透析消毒管理细则。严格规范管理。②加强个人防护,配制和使用消毒剂时,应正确选择和使用有效的口罩,减少呼吸道刺激。③操作技术熟练动作敏捷,缩短配制与使用过程,及时间。④定期开窗通风,以降低室内消毒剂的浓度。 心理因素及防护对策 血液透析是体外循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透析时的各种意外并发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等情况都可成为医护人员的应激源,防护措施:①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保持心境平和,使医务人员处于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为病人服务。②保持心胸豁达,多做换位思考,理解透析病人的身体痛苦及长期治疗造成的经济负担等各种负面影响。尊重并安慰病人,建立真挚和谐的护患关系。③定期体检,定期休假,保持充沛的精力。使医务人员处于身心最佳状态。
十五、血透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1、凡是血液透析器重复使用,必须是依法批准的有明确标识的可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器。
2、医院选定符合卫生学要求的区域建立血透室。
3、科室由专人负责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工作。
3.1由专人负责或由主管血液透析的医师决定血液透析器的复用; 3.2科室领导小组应对规范使用血液透析器复用工作负责;
3.3复用前应向患者说明复用的意义及可能遇到的不可预知的危害,可选择是否复用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4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使用过的血液透析器不能复用;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使用过的血液透析器在复用时应与其他患者的血液透析器隔离; 3.5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使用过的血液透析器不能复用; 3.6 其他可能通过血液传播传染病的患者使用过的血液透析器不能复用; 3.7 对复用过程所使用的消毒剂过敏的患者使用过的血液透析器不能复用。
4、按医学记录的标准,完成所有复用记录,并注明日期、时间和记录者签名。4.1血液透析器复用手册:血透室必须根据《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设立血液透析器复用手册,血液透析器复用手册应包括有关规定、复用程序和复用设备说明等;
4.2复用记录:包括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血液透析器型号、每次复用的日期和时间、复用次数、复用工作人员的签名或编号以及血液透析器功能和安全性测试结果;
4.3事件记录:记录有关复用的事件,包括血液透析器失效的原因及副反应。
5、复用设备及用水符合规范的要求
5.1 水质要求:应定期检测复用用水细菌和内毒素的污染程度。应在血液透析器与复用系统连接处或尽可能接近此处进行水质检测。细菌水平不得超过200 CFU/ml,干预限度为50 CFU/ml;内毒素含量不得超过2 EU/ml,干预限度为1 EU/ml。当达到干预限度时,继续使用水处理系统是可以接受的,但应采取措施(如消毒水处理系统),防止系统污染进一步加重; 5.2 水质细菌学、内毒素检测时间:最初应每周检测1次,连续2次检测结果符合要求后,细菌学检测每月1次,内毒素检测应每3个月1次;
5.3复用设备:复用设备必须确保以下功能:使血液透析器处于反超状态能反复冲洗血室和透析液室;能完成血液透析器性能及膜的完整性试验;用至少3倍血室容积的消毒液冲洗血液透析器血室及透析液室后,可用标准消毒液将其充满,以确保血液透析器内的消毒液达到有效浓度;
5.4维护:血液透析器复用设备的维护应遵循复用设备厂家和销售商的建议,并与之制定书面维修程序及保养计划。
6、复用间环境的安全要求
6.1 复用间环境:复用间保持清洁卫生,有通风排气设施,通风良好,排水能力充足。
6.2 贮存区:已处理的血液透析器在指定区域内存放,与待处理的血液透析器分开放臵,以防混淆导致污染甚至误用。
6.3 个人防护:每一位可能接触患者血液的工作人员均应采取预防感染措施。在复用过程中操作者应穿戴防护手套和防护衣,应遵守感染控制预防标准,从事已知或可疑毒性或污染物溅洒的操作步骤时,应戴口罩、护目镜或面罩。6.4复用间应设有紧急眼部冲洗水龙头,确保复用工作人员一旦被化学物质飞溅损伤时能即刻有效地冲洗。
7、血液透析器标识
7.1血液透析器复用只能用于同一患者,标签必须能够确认使用该血液透析器的患者,血液透析器标签不遮盖产品型号、批号、血液及透析液流向等相关信息。7.2标签标有患者的姓名、病历号、使用次数、每次复用日期及时间。
8、血液透析器复用
8.1 运送和处臵:透析结束后血液透析器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运送,并立即处臵。8.2 冲洗和清洁:使用符合第5.1.2条标准的水冲洗和清洁血液透析器的血室和透析液室,包括反超滤冲洗。稀释后的过氧乙酸作为血液透析器的清洁剂。8.3 血液透析器整体纤维容积(Total Cell Volume,TCV)检测:检测血液透析器的TCV,复用后TCV应大于或等于原有TCV的80%。
8.4 透析膜完整性试验:血液透析器复用时应进行破膜试验,如空气压力试验。8.5 消毒和灭菌:清洗后的血液透析器必须消毒,以防止微生物污染。血液透析器的血室和透析液室必须无菌或达到高水平的消毒状态,血液透析器应注满消毒液,消毒液的浓度至少应达到规定浓度的90%。血液透析器的血液出入口和透析液出入口均应消毒,然后盖上新的或已消毒的盖。
8.6 血液透析器外壳处理:应使用与血液透析器外部材料相适应的低浓度消毒液(如0.05%次氯酸纳)浸泡或清洗血液透析器外部的血迹及污物。
8.7 废弃血液透析器处理:废弃的血液透析器毁形后医用废弃物处理规定处理。8.8 复用血液透析器贮存:复用血液透析器经性能检验、符合多次使用的检验标准后,应在指定区域内存放,防止与待复用血液透析器或废弃血液透析器混淆。8.9 复用后外观检查:
8.9.1.外部无血迹和其他污物。8.9.2.外壳、血液和透析液端口无裂隙。8.9.3.中空纤维表面未见发黑、凝血的纤维。8.9.4.血液透析器纤维两端无血凝块。8.9.5.血液和透析液的出入口加盖,无渗漏。8.9.6.标签正确,字迹清晰。
8.10 复用次数:应根据血液透析器TCV、膜的完整性试验和外观检查来决定血液透析器可否复用,三项中有任一项不符合要求,则废弃该血液透析器。采用半自动复用程序,低通量血液透析器复用次数应不超过5次,高通量血液透析器复用次数不超过10次。采用自动复用程序,低通量血液透析器推荐复用次数不超过10次,高通量血液透析器推荐复用次数不超过20次。
9、血液透析器使用前检测 9.1外观检查: 9.1.1标签字迹清楚。
9.1.2血液透析器无结构损坏和堵塞。
9.1.3血液透析器端口封闭良好、充满消毒液(由血液透析器颜色、用试纸或化学试剂确认该血液透析器已经过有效浓度消毒液的消毒和处理)、无泄漏。9.1.4存储时间在规定期限内。9.1.5血液透析器外观正常。9.2 核对患者资料:确保血液透析器上的姓名和患者记录中身份信息一致,血液透析器上的标签和患者的治疗记录也应确保无误。
9.3 冲洗消毒液:冲洗程序应经验证能确保将血室和透析液室填充的消毒液浓度降至安全水平。
9.4 消毒剂残余量检测:可根据消毒剂厂商的说明,采用敏感的方法(如试纸法等),检测消毒剂残余量,确保消毒剂残余量低于允许的最高限度。9.5消毒剂残余量检测后15分钟内应开始透析,防止可能的消毒液浓度反跳。如果等待透析时间过长,应重新清洁、冲洗、测定消毒剂残余量,使之低于允许的最高限度。
10、血液透析器使用中监测
10.1透析中监测:观察并记录患者每次透析时的临床情况,以确定由复用血液透析器引起的可能的并发症。10.2 与复用有关的综合征:
10.2.1 发热和寒颤:体温高于37.5℃或出现寒颤,应报告医师。不明原因的发热和/或寒颤常发生在透析开始时,应检测透析用水或复用水的内毒素含量及消毒液残余量。
10.2.2其他综合征:若透析开始时出现血管通路侧上肢疼痛,医师应分析是否由于已复用血液透析器中残余的消毒液引起。若怀疑是残余消毒剂引起的反应,应重新评估冲洗程序并检测消毒剂残余量。
10.3 血液透析器失效处理原则:如血液透析器破膜或透析中超滤量与设定值偏离过多,应评估并调整复用程序;如患者出现临床状况恶化,包括进行性或难以解释的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尿素下降率(URR)或Kt/V(K:血液透析器尿素清除率,t: 透析时间,V:体内尿素分布容积)降低,应检查透析操作程序,包括复用程序。
10.4临床监测:定期检测URR或Kt/V,如果结果不能满足透析处方的要求,应加以分析并评估。
11、透析结束后处理
回冲程序:回冲生理盐水,使血液透析器中的残留血液返回患者体内,不应使用空气回冲血液。患者脱离透析管路后,用剩余的生理盐水反复循环冲洗血液透析器数分钟。
12、质量控制
12.1 质量控制标准:工作人员监控所有复用物品、复用材料、复用程序、复用操作和结果。
12.2 记录:记录有关研究分析、意见和质量控制检查方面的结果,从而为客观的分析提供资料,根据记录进一步改进复用操作规范。
12.3 接受有关机构对血液透析器复用过程及质量控制的监督和检查。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2007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