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干部作风在新起点上有力推动公司跨越式发展

时间:2019-05-14 23:5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转变干部作风在新起点上有力推动公司跨越式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转变干部作风在新起点上有力推动公司跨越式发展》。

第一篇:转变干部作风在新起点上有力推动公司跨越式发展

转变干部作风在新起点上 有力推动公司跨越式发展

忽如一夜春风来。是“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让xx风生水起,这是一次心灵的震撼,这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洗礼,这是一次我们自己创造的机遇,步入快速发展的机遇,人心思变、人心思干、人心思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从 “一创双优”的目的、意义、措施、要求以及实现的效果,达到党员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一创双优”良好状态。要真正的使“一创双优”活动实现持续的“一创双优”,需要公司全体的参与,全体干部的参与,全体党员的参与,更重要的是单位、部门、行业的“首长”参与。现在都是一把手负责制,领导的水平就是单位的水平、部门的水平、行业的水平,党员、群众、干部那个不听领导的,你的想法再好,你的建议再合理,你的行动再积极,没有上级领导或一把手的肯定和认可都是徒劳的,也是没有效果的。今年的“一创双优”活动和去年不同的是,在抓好创新思想观念、优化发展环境的同时,重中之重放在优化干部作风上,把转变干部作风必须作为一种常态来抓,把转变干部作风作为这次集中教育阶段的重中之重。我们也必须牢牢把握转变干部作风这一重点,以超常的做法,推动xx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自“一创双优”活动开展以来,在局党委的领导下经过集中教育、日常推进两个阶段,公司对自身的发展重新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查摆出了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发展的理念、思路和目标,统一了思想,振奋了精神,抓住了加快燃气事业发展的关键。公司在干部作风等方面总体上良好,但问题不容忽视。

好的方面,2011年,公司紧紧围绕市xx局的决策部署,科学谋

-1- 划,扎实进取,以开展“xx”活动为载体,坚持“统筹规划、保障安全、确保供应、规范服务、节能高效”的原则,充分运用“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法,全面实施工作台账化管理,各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整体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保障供应能力明显增强,公司内部管理经过认真扎实开展安全大检查,发现、整改了一批安全隐患,完善了各项制度,加强了安全管理,各项工作走向程序化、制度化,城市燃气事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但对照局领导及上级领导对干部作风提出的严格要求,回顾公司整体工作,干部作风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作风漂浮”、“官本位”、“企业本位”的思想严重。一是工作沉不下去,缺乏实干精神,思维转换慢、应对反应慢、工作节奏慢、解决问题慢。具体反映在个别领导干部,思路不清,任务不明,对上级指示理解上消极片面,执行上简单保守,把文件传达等同于完成任务,把现场检查等同于解决问题,把口头布臵等同于整改落实。二是在企业改革方面,还存在不愿改,不想改、不敢改的思想,仍然存在改革意识不强,向改革寻找发展出路的决心还不坚定。三是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情况时有发生,存在着“工作反映慢、工作标准低、经营管理差、处理问题软”的问题,尤其是去年的安全用气大检查工作,有的干部和部室能跑步进入角色,积极快速、认真扎实的抓好安全大检查工作;个别领导和部室却死水一潭,思想不解放,工作不思变,工作事事被动、处处被动。少数干部工作满足于一般化、过得去、标准不高、得过且过、无所事事。

二是管理水平不高,工作推动慢。内部管理机构臃肿、设臵不合理、一岗多人、甚至一个部室的工作人员十几人,连一个办公坐得地方都没有。再看看我们的一线机构,人员缺、维修慢,用户意见大,政府不满意,民主评议结果不理想,“跑、冒、滴、漏”现象严重。

-2- 三是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优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的一线工作人员不注重业务学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不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中履职不到位,服务打折扣,时有发生。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生、冷、硬、横”现象和没有达到“五个零”要求、“六个一”标准的问题。

四是敷衍塞责,不负责任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干部缺乏责任心和事业心,遇事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在岗在位就是不在状态。对布臵的工作简单应付,不抓落实,使问题越积越多。

五是处理问题“软”,好人主义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干部工作中好人主义严重,只摘花、不碰刺,管理松松垮垮,遇到问题绕道走,缺乏敢抓敢管、一抓到底的工作态度和工作魄力。

2011年度“一创双优”活动是我们彻底解决干部作风方面问题的契机,公司领导要做好《“一创双优”活动方案》中提到的“五个带头”(一是带头学习、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凝心聚力推动燃气事业发展;二是带头推行一线工作法,在一线发现和解决问题,弄清企业发展面临问题、症结,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三是带头解放思想,对照 “八弃八扬”认真清理习惯思维、陈旧观念,切实把思想解放到推动公用事业新发展大局上来;四是带头对照标杆找差距,分析原因,抓住本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五是带头整改落实,要立说立行、见诸行动,把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解决好,把保障和促进发展的制度机制建立好。),带领公司尽快解决干部作风与公司发展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使全体干部真正做到用心想事、用智谋事、用力干事,为全面完成乃至超额完成今年各项任务目标,为公司做大做强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公司党委中心组学习、“一创双优”集中学习中公司主要领导及各部室负责人从不同层面剖析存在问题的危害即:干部作风不良会导致公司信息不通、运转不灵,安全不稳,管理失衡。干部作风不正,就会

-3- 失去职工群众的信任,党的方针政策和公司的经营决策就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干部作风不实,就会给公司经营发展造成严重阻碍,给公司成功改革改制带来阻碍。

“作风漂浮”、“官本位”、“企业本位”的思想难以适应燃气工作新要求。随着公司跨越式的发展和改革改制的必然,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新的管理理念、新的干部作风,也就是工作标准要高,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燃气工作的根本要求,根据燃气规模辐射快速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建立健全新的技术标准、作业标准和管理标准,一丝不苟地落实这些标准,为运营安全尤其是燃气输送绝对安全提供可靠保证;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对天然气运营安全的影响,研究新情况,把握新变化,加深对新形势下安全规律的认识;以科学的方法抓好安全;要增强忧患意识,在安全上始终“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居安思危,永不自满,永不松懈;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从安全生产的实际出发,狠抓实际问题的解决,持之以恒,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当前,公司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xx要建设为中原经济区重要出海通道,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融合的前沿,建设成省际交会区域性中心城市,濮阳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对公司发展十分有利。随着公司外来气源输配气工程(榆济线对接燃气工程)、xx线、工业园区供气工程、xx县城气化工程、xx新区燃气管网建设、东南片区燃气管网建设、工业专线天然气工程等全面铺开施工建设。以及公司建成和即将建成的城市燃气智能调度指挥平台和GPRS工作平台,使公司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各项工程的逐步建成和投入使用,也必将实现燃气输送能力的突破性提高,输送组织的整体性优化和燃气输送指标的跳跃性增长,为进一步推动公司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

-4- 利条件。在新的燃气建设格局建立的过程中,公司每一位干部如果没有对工作的新认识、新态度,不能与时俱进采用新管理方式、新工作方法,习惯于老一套,必然会被时代淘汰。只有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审时度势,采取有力措施破解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适应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工作节奏。

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优,工作敷衍塞责,不负责任难以适应公司发展需要。实践科学发展观,首要是明确不发展就会被动,不发展就会落后,不发展就会被淘汰。公司面临有开发区、老成、油田燃气公司的竞争压力。xx要实现“二三五”目标是我们做大做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丧失了这一机遇,公司做长做久难以为继;公司今后如何生存?这就迫使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把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紧迫的任务,能快就不要慢,能先就不要后,能主动就不要被动。提高服务意识、把服务做好,树立良好形象。我们必须强化机遇意识,加强班子建设、队伍建设,艰苦奋斗、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着力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管理机制的束缚、物力财力的局限以及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着力开拓公司发展道路。我们要树立“慢进则退,不进则亡”的危机意识,以敏捷的思维对事物做出快速的反应和准确的判断,抓住时机,立即行动,速战速决。

处理问题“软”,好人主义难以适应安全生产严格规定。反思公司曾发生的燃气安全事故及新闻媒体报告的事故,究其根源要害,还是干部作风不实,工作不负责任,不想事、不管事、不干事的问题。现在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有的人既无责任心也没事业心,脑袋空空不想事,遇到困难躲着走,看到问题不沾手,碰到麻烦绕着走。当前,安全管理对干部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每一个干部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公司每位干部职工都学习了著名的海恩法则,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

-5- 1000起事故隐患。其实法则只强调了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我们要切实解决安全生产说起来重要,忙起来忘掉的问题,增强责任心,把安全生产当作首要工作,放在突出位臵,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的强大工作氛围,把事故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安全生产有序可控的目标。

“一创双优”活动领导带头参与,实施方案重点放在主要领导身上,开展“一创双优”活动强调这一点,找准了重点,切中了要害。要真正的使“一创双优”活动实现持续的“一创双优”,抓好领导带头,转变干部作风是重中之重,“干部作风决定干部的精神状态,决定干部的决策能力,决定干部的执行力,决定着企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干部作风影响着公司发展的速度,左右着公司发展的质量。在很大的程度上,一个单位的工作,成在作风,败也在作风;一个单位的形象,好在作风,坏也在作风;一个领导的威信,高在作风,低也在作风。”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转变干部作风,促进公司健康发展,必须尽快消除干部作风目前存在的各种弊病。整治不良作风,根除沉疴痼疾,必须动真格,较真较劲。对不良作风,要有“捅马蜂窝”的胆量和勇气,敢于“亮剑”,敢于揭短,该曝光的曝光,该问责的问责,该处理的处理。

一是克服工作反应“慢”。就是要防止和克服工作中疲沓、拖拉的问题。“慢,往低处说是责任心不强、敬业精神不强的表现,往高处说是对党的事业、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疲沓、拖拉的工作作风危害极大,会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把容易的事拖成复杂的事,把好事拖成坏事。解决“慢”的问题,最根本的还在于增强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工作,办事讲

-6- 究效率,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在当前任务重、困难多情况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迎难而上,克难而进,不辱使命。另一方面要建立奖惩考核机制,奖勤罚懒,分管的工作按时完成、质量优良的要奖,反之,要在提拔任用和经济上考核,建立监督机制,摒弃懒散拖拉行为,弘扬快捷高效之风,促使干部积极向上,以极大的热情努力工作,以满腔的热忱为群众服务。

二是克服工作标准“低”。就是要防止和克服工作中自我感觉良好、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低”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工作标准低了就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标准就会降低,主动性就会降低,责任心就会削弱,工作要求就会松弛。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看,虽然公司近年在安全、管理、平安建设、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全行业及兄弟单位的高度看,我们还存在很大差距,必须防骄戒满,勇往直前,必须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解决工作标准“低”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摒弃凑合应付行为,弘扬创优争先之风,进一步增强干部的使命感、紧迫感,眼光要朝高出看,标准要往高出设。比如,在抄表一线要比看谁抄收效率高,在客户服务方面看谁服务更周到,在抢险一线看谁处臵更迅速造成的影响最小等等。

三是解决经营管理“差”的问题。一要“贯穿两条主线”,即把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和提高公司管理水平这两条主线贯穿工作始终。找准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破解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难题,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不断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紧紧抓住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契机,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责任目标和奖惩兑现制度,积极推广“一线工作法”(即:领导在一线带头、干部在一线实干、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创新、难点在一线突破、水平在一线体现、能力在一线提高、作风在一线转变、形象在一线树立。)并将干部在一线

-7- 工作时间建立台账,明确责任,解决问题。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造“蓝焰”服务特色品牌,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提升了燃气行业新形象。二要“加强三项建设”,即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员工队伍建设和规章制度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培树创新意识,摒弃重说轻做行为,弘扬亲力亲为,不断提高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投入,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积极改进培训方法,逐步建立健全培训工作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积极开展员工技术学习、技术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切实提高公司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创效能力。坚决执行好党的各项制度、纪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领域,从完善预防腐败措施的角度保护好想干事、敢干事的领导干部,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四是克服处理问题“软”。就是要防止和克服工作中不敢碰硬、不敢抓、不敢管、不敢坚持原则的“老好人”问题。所谓的“好人”对个人的进退得失看得重,对损害国家和单位利益的事情看得轻,对党的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职工的整体利益危害大。事实说明,哪里“软”,哪里的问题就多,哪里“软”,哪里的领导班子就缺乏凝聚力,干部队伍就缺乏执行力,职工队伍就缺乏战斗力,工作就没有起色。我们要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克服好人主义营造良好的氛围。解决“软”的问题,公司干部必须讲党性、讲原则、讲团结、讲大局,以工作为重,以事业为重,破除哥们义气、团团伙伙的思想,不当“老好人”,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坚持原则,树立合力兴企的观念。

做到以上几个方面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防止和克服工作中不抓实际工作,不注重实际内容和效果,讲空话、做虚功的问题。公司干

-8- 部职工要一门心思扎扎实实干工作,不搞花架子,无论办什么事情,办一件要成一件,无论抓什么工作,抓一项要落实一项,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不抓出成效不罢休。要把需要落实的工作,按照时限、质量和任务要求,层层分解,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干部身上,并加强督促和检查。培养干部务实、求实的作风,认真谨慎地做好每项工作、每项服务,夯实每个环节、每个过程,养成“干实事求实效”的工作风格。

毛主席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干部的工作作风是一个单位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改进工作方法,注重工作实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增强创先争优意识,树立敢为人先的思想。创先争优不仅是党内活动的载体,也体现企业、领导团队良好精神状态。全体干部员工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洒。全体干部要对企业发展的前景树立坚定的信心;对自己的工作,要充满激情。同时,要把信心和激情通过勤于想事,精于谋事,善于成事体现到工作之中。在公司大兴学习之风。要全方位、多层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党员干部先学一步,先走一步,努力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要增强求真务实的意识,倡导脚踏实地的作风。良好的作风是求真务实的基础,求真务实是良好作风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没有过硬的作风,就不可能做到求真务实。公司党员干部要不断地加强作风建设,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求真务实,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照“十破十立”、“八弃八扬”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三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严于律己。事业心是一种想干事、-9- 干成事的强烈愿望。责任感就是对工作的强烈责任意识,做到工作没干好就会有惴惴不安的感觉,有吃不香、睡不着、心难安的愧疚心理。干部有了责任感就会坚持敬业、乐业、勤业、精业,从这个意义上讲,事业心、责任感是干部作风建设的灵魂。

强化责任感事业心既是干好工作的基础,也是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内在要求。就公司干部而言,有了事业心责任感,就有了高质量抓落实的动力和目标,有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克服困难、解决矛盾的紧迫感,也就有了时不我待、顽强拼搏的忧患意识。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没有事业心、责任感,什么也谈不上。作为干部要严于律己,忠于职守。克服涣散作风,要防止私事多了,分散精力;要防止应酬多了,失言误事;要防止娱乐过度,劳损心神。克服软弱作风,公生明,廉生威。作为干部要在管理中大兴敢抓敢管之风,要从真抓实干、敢抓敢管、敢于碰硬着手,加强执行力建设,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一创双优”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预祝“一创双优”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正如实施方案讲的,使濮阳人民拥有“家园意识、和谐意识、赶超意识”,党员干部能够做到“讲学习、讲团结、讲诚信,讲自律、讲严管、讲和谐,讲实干、讲效率、讲奉献”,实现思想观念进一步创新,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xx而努力奋斗!

-10-

第二篇:转变干部作风 集中破解难题 推动跨越发展

转变干部作风 集中破解难题 推动跨越发展

调研报告

陈志顺

优良的作风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当前全力推进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时刻,更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和转变,树立乡镇干部新形象,确保广大乡镇干部保持优良的作风。为此,就如何加强乡镇干部作风建设和转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目前乡镇干部作风的现状

广大乡镇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为农村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总体状况是好的,绝大部分乡镇干部也是较务实的,但是,由于主观或客观上的原因,少数乡镇干部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理论素养不高,学习风气不浓。一些乡镇干部学习上不求进取,理念素养不高,平时单位组织的学习也只是浮于表面,从不带着问题去学、去思考,坐不下来,读不进去,或学习不讲实效,只讲实惠,只有在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才去学。

2.深入基层不够,工作作风不实。一些乡镇干部热衷于文山会海,老是以文件传达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不能经常深入基层和群众,不坚持调查研究,对真实情况不甚了解,遇事拿不出办法,干工作没有思路,抓落实上不能出实招;有的则心浮气躁,作风漂浮,纪律松散,缺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上不求实,作风上不扎实。

3.服务意识不高,奉献精神不强。为民服务不到位,缺乏服务意识,出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现象。有的讲成绩头头是道,谈问题轻描淡写;有的不愿担风险,只想官当大一点,干工作时重点不突出、精力不集中、落实不得力;有的工作方法简单,行为粗暴,随意侵害群众的切身利益。

4.与时俱进不够,创新意识不强。有的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习惯于用老经验、凭老方法想问题、做事情,在工作中难以接受新观念、新办法。有的在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时懒于思考,上级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有的依葫芦画瓢,照搬照抄别人的一些新经验新做法。

5.组织纪律散漫,自我要求不严。一些乡镇干部上下班不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上班迟到、下班早退现象较为严重,“走读”现象普遍;有的则缺乏上进心,精神不振,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图清闲、混日子,对上面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不按时去贯彻、去落实,要么顶着不干、拖着不办,要么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么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存在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上的原因,又有主观上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理想信念不坚定。受思想道德意识、年龄、知识文化水平等方面原因影响,一些乡镇干部只满足于有一个旱涝保收的工作,而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和工作目标,工作起来缺乏动力,得过且过;理论素养不高,理想信念不坚定,容易受到消极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二是待遇水平不够高。与县直部门工作人员比起来,乡镇干部工作环境和条件差,任务多,责任大,权力小,而待遇却相对较低,使乡镇干部内心失衡,积极性不高。

三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干好干坏、能力强弱体现在经济、政治待遇上差别不大,工作起来没有动力;乡镇干部相对来讲流动性较小,交流的机会很少,缺乏新鲜感和挑战性,缺乏工作激情。

三、转变乡镇干部作风的对策

1.完善学习机制,夯实思想基础。加强学习、强化教育是乡镇干部提高理论修养、增强党性、改造主观世界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完善学习制度,在强化理论与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建立和完善政治业务学习、理论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学习考核评价等制度,推动学习和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要改进学习方法,在提高学习效果上下功夫。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参加培训与在职学习相结合,形成认真读书、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用心研究、狠抓落实的风气。三是要创新学习形式。紧密结合乡镇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实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采取集中学习、座谈讨论、专题辅导、参观考察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灵活安排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渗透力。

2.健全体制机制,打造动力平台。加强和改进乡镇干部作风建设,制度管理是平台。要创新管理机制。就是要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和科学的考核机制,细化考核内容,定期分析、准确全面掌握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状况,把是否得到群众公认、是否求真务实、是否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是否清正廉洁、是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等,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群众确认作风不实、反映强烈的乡镇干部,做出相应的处理,该调的调、该降的降,不要姑息迁就,促进社会风气的全面好转。

3.发挥表率作用,营造良好氛围。一是要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坚持用身边的优秀党员和先进典型进行示范引导,用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追有目标,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自觉锤炼自己的作风。二是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评先树优,树立典范,大力表彰先进事迹和优秀党员干部,充分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形成事事争先进、创一流的良好风气。

4.强化奖惩机制,构建责任体系。要建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乡镇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加大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力度,形成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干部作风建设制,对部分干部出现偏差的,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促使领导干部更好地担负起干部作风建设的组织领导职责。

第三篇:转变干部作风集中破解难题推动跨越发展

转变干部作风集中破解难题推动跨越发展

调研报告

优良的作风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当前全力推进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时刻,更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和转变,树立乡镇干部新形象,确保广大乡镇干部保持优良的作风。为此,就如何加强乡镇干部作风建设和转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目前乡镇干部作风的现状

广大乡镇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为农村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总体状况是好的,绝大部分乡镇干部也是较务实的,但是,由于主观或客观上的原因,少数乡镇干部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理论素养不高,学习风气不浓。一些乡镇干部学习上不求进取,理念素养不高,平时单位组织的学习也只是浮于表面,从不带着问题去学、去思考,坐不下来,读不进去,或学习不讲实效,只讲实惠,只有在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才去学。

2.深入基层不够,工作作风不实。一些乡镇干部热衷于文山会海,老是以文件传达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不能经常深入基层和群众,不坚持调查研究,对真实情况不甚了解,遇事拿不出办法,干工作没有思路,抓落实上不能出实招;有的则心浮气躁,作风漂浮,纪律松散,缺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上不求实,作风上不扎实。

3.服务意识不高,奉献精神不强。为民服务不到位,缺乏服务意识,出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现象。有的讲成绩头头是道,谈问题轻描淡写;有的不愿担风险,只想官当大一点,干工作时重点不突出、精力不集中、落实不得力;有的工作方法简单,行为粗暴,随意侵害群众的切身利益。

4.与时俱进不够,创新意识不强。有的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习惯于用老经验、凭老方法想问题、做事情,在工作中难以接受新观念、新办法。有的在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时懒于思考,上级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有的依葫芦画瓢,照搬照抄别人的一些新经验新做法。

5.组织纪律散漫,自我要求不严。一些乡镇干部上下班不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上班迟到、下班早退现象较为严重,“走读”现象普遍;有的则缺乏上进心,精神不振,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图清闲、混日子,对上面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不按时去贯彻、去落实,要么顶着不干、拖着不办,要么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么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存在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上的原因,又有主观上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理想信念不坚定。受思想道德意识、年龄、知识文化水平等方面原因影响,一些乡镇干部只满足于有一个旱涝保收的工作,而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和工作目标,工作起来缺乏动力,得过且过;理论素养不高,理想信念不坚定,容易受到消极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二是待遇水平不够高。与县直部门工作人员比起来,乡镇干部工作环境和条件差,任务多,责任大,权力小,而待遇却相对较低,使乡镇干部内心失衡,积极性不高。

三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干好干坏、能力强弱体现在经济、政治待遇上差别不大,工作起来没有动力;乡镇干部相对来讲流动性较小,交流的机会很少,缺乏新鲜感和挑战性,缺乏工作激情。

三、转变乡镇干部作风的对策

1.完善学习机制,夯实思想基础。加强学习、强化教育是乡镇干部提高理论修养、增强党性、改造主观世界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完善学习制度,在强化理论与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建立和完善政治业务学习、理论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学习考核评价等制度,推动学习和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要改进学习方法,在提高学习效果上下功夫。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参加培训与在职学习相结合,形成认真读书、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用心研究、狠抓落实的风气。三是要创新学习形式。紧密结合乡镇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实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采取集中学习、座谈讨论、专题辅导、参观考察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灵活安排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渗透力。

2.健全体制机制,打造动力平台。加强和改进乡镇干部作风建设,制度管理是平台。要创新管理机制。就是要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和科学的考核机制,细化考核内容,定期分析、准确全面掌握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状况,把是否得到群众公认、是否求真务实、是否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是否清正廉洁、是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等,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群众确认作风不实、反映强烈的乡镇干部,做出相应的处理,该调的调、该降的降,不要姑息迁就,促进社会风气的全面好转。

3.发挥表率作用,营造良好氛围。一是要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坚持用身边的优秀党员和先进典型进行示范引导,用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追有目标,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自觉锤炼自己的作风。二是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评先树优,树立典范,大力表彰先进事迹和优秀党员干部,充分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形成事事争先进、创一流的良好风气。

4.强化奖惩机制,构建责任体系。要建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乡镇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加大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力度,形成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干部作风建设制,对部分干部出现偏差的,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促使领导干部更好地担负起干部作风建设的组织领导职责。

第四篇:凝心聚力 改革创新 持续推动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凝心聚力 改革创新 持续推动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在河海大学2014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校长 徐 辉来源:《河海大学报》发布时间:2014-02-28 00:00

为学校保持水利特色与优势提供了支撑;第二大发展机遇是国家提出“美丽中国”和“海洋强国”等战略要求,为学校优化布局、提升内涵指明了方向;第三大发展机遇是国家启动实施“2011计划”,为学校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抓手。

新形势呼唤新思路,新举措推动新发展。根据年初校党委全委会提出的总体要求,我就学校发展及几项具体工作,谈一些想法:

(一)学校发展的初步设想瞄准一个目标,确保“建设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奋斗目标早日实现。突出一个抓手,大力实施协同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紧扣一个主题,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抓学科、树人才、出硕果。夯实一个根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

1.瞄准一个目标:确保学校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建设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奋斗目标早日实现。

在百年校庆时,要形成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格局,做到水利学科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若干优势学科在国内达到一流,围绕学校特色的支撑及相关学科发展更加协调,整体办学水平位居行业特色大学前列,为建设“水利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夯实基础。

在2020年前后,建成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实现水利学科世界一流,若干优势学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各支撑及相关学科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达到国际知名大学的要求。

我坚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勇于创新,敢于大胆改革破解学校发展的难题,河海大学的百年辉煌和美好愿景一定能够实现。

2.突出一个抓手:通过实施协同创新,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组织科研队伍聚焦前沿科学、重大技术、地方重大需求,进行可持续的研究工作。

(1)积极推进各类协同创新中心申报工作。在前期大量工作的基础上,学校协同创新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继“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和“沿海开发与保护协同创新中心”入选首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之后,最近,“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世界水谷’与水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有望入选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这一成果来之不易,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这充分反映学校在水安全与水科学、沿海开发、土木交通、力学材料、地质测绘和人文社科等领域的综合实力和水平,凸显出学校在江苏高等教育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也充分说明,只要有敢于争先的意识、苦干实干的精神和精心的组织策划,学校完全能够再上新的台阶。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力争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申报成功。同时,要密切跟踪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开展的行业协同创新中心培育认定工作,争取有新的突破。

(2)扎实开展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要将“2011”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作为今后的一项重大任务。根据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相关政策,我们要在3-4年的建设期内建出成效,才能圆满通过评估验收,顺利进入下一建设期继续得到支持。当前,要快速启动已挂牌、已立项 “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工作,以协同创新为抓手,加快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学校事业快速发展。

(3)充分认识协同创新的本质内涵。平台仅是协同创新的载体,全校形成的协同创新意识和氛围才是其核心。协同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有机结合、相互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科研创新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要加强科研体制机制创新,使得学者们能够专注于前沿基础问题、重大技术问题和地方重大需求,形成一流方向、稳定团队和可持续研究的保障体系。在协同创新的机制下设立面向前沿科学、重大技术、地方重大需求的研究机构,通过先进的人才机制吸引、聚集和激励高水平人才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通过服务型科技平台、资源配置、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机制创新,使得学者们能够静下心来真正实现面向重大需求、凝练重大科学问题、突破关键技术瓶颈。由此催生在重大水问题等学科领域和方向上具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学者,出高水平成果,从而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3.紧扣一个主题: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抓学科、树人才、出硕果。

学科建设是纲。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抓住学科这个主要矛盾,以解决主要矛盾为线索,逐次破解各种问题和矛盾。人才是要。在学科这条纲上,人才是关键,是要点。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就能提起学科这条大纲,推动整个事业发展。成果是本。学科纲举目张,网上来的应该是成果。也就是,人才的节点怎样布局,织成什么样的网孔,最后得到什么样的成果,而成果的积累,又能不断促进学科的发展。

(1)抓学科,就是要明确目标,找出差距,优化途径,加大力度。

要以“水利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为目标,以学校历史、传承、优势和现状为依据,研判学科的布局态势,明确学科建设的具体目标:优化布局,提升学科整体水平;转型创新,水利学科引领发展;协同创新,高位发展新兴学科;重点突破,冲击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全面提升,第三层次学科快速崛起。

突出目标导向型的学科建设模式。要以目标布局为基准,对照现状,找出差距,明确具体的建设任务。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克服学科建设中存在的痼疾,实施快速、高效完成学科建设任务的新机制。通过发展性预算的引导,确保学科实现重大、重点、瓶颈问题上的突破和发展。要通过学院及学科管理体制的完善和改革,明确院、系(所)的责权利,强化教师在学院管理和学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形成人人参与谋划、人人尽心尽力的氛围。

学科是大学的命脉。要为促进学科建设的超常规发展,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以更大的决心开展建设工作。

(2)树人才,就是要明确定位,规划类型,长效激励,政策保障。

“家有梧桐树,不愁没有金凤凰”。要大力培育河海的“梧桐树”,吸引那些有科学追求、有事业心、有良好学术背景、有扎实学术基础的教学科研人员,为他们创造得心应手、畅心舒气、一展身手的研究环境、学术氛围和生活保障。以一流的环境和保障条件培养、吸引一流的学者和教师。

培养和引进并举,注重国家级人才的培育,选准苗子,营造环境,快速增加领军型人才的数量。充分调动现有教研人员的积极性,形成良性的考核、激励机制,发挥现有人才的群体学术效应,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3)出硕果,就是要需求导向,重点培育,质量优先,科教结合。

要进行大项目、大成果、大平台的培育、组织与策划,对准重大科学问题、关键技术研发、行业共性问题和地方发展需求,组织优秀团队,加大投入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培育、引导、激励高水平论文、高被引论文、高影响因子论文的发表,组织谋划国家级重大奖的形成。实现科研成果从量到质的转变,以丰硕的成果稳固水利学科第一的地位,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文发表促进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成为顶级学科。

出硕果,既有科技创新的内涵,又有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的内涵。高水平的学科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基础,人才培养成果也是检验学科建设水平和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育人是大学的根本。在2013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就心目中理想的河海英才,我谈了三点:一是知识与能力兼备;二是智商与情商兼备;三是素质与作风兼备。就如何培养这样的学子,我谈了三点原则:一要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二要注重学生知识专业化的培养;三要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落实人才培养的根本地位,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既要各个部门通力协作,加大教学投入,完善实验实践教学经费的保障机制,又要通过推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加快形成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优质科研和师资资源引入育人过程,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培养创新人才,积极探索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的新途径。

4.夯实一个根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

社会服务是大学的基本功能,也是大学的生存根基。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应当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领行业未来发展、繁荣地方经济为己任。

夯实这个根基,一要找准对接点。未来十年是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和“海洋强国”的关键时期。学校要以问题为引领,以需求为导向,围绕行业和产业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技攻关,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深化产学研合作,发挥特色优势,调整学科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要抓住着力点。以筹备百年校庆为契机,重整合作发展委员会,完善对外合作机制。围绕国家水安全、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开发等领域,加强政策研究、技术储备和团队建设,打造“100个水生态城市建设”等社会服务的品牌项目。

(二)几项具体工作的设想1.关于目标制订和指标分解学校自2010年实施三年任期目标管理以来,通过目标引领,各项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目标制订与指标分解是目标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大计。在此,我要强调几点:一要毫不动摇地推动目标管理,坚持以目标引领全局;二要科学对待指标,使其符合客观规律、反映时代要求、契合学校和大多数人利益;三要注重学科的差异性,体现出分类指导和分类管理;四要促进质和量相统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五要将目标、投入和考核进行一体化设计,充分发挥目标导向、投入促进、考核激励的整体作用,形成目标明确、措施充分、结果透明的管理氛围。

2.关于教师聘期考核和聘用办法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岗位 2011-2013年聘期已满,学院和广大教师都非常关注学校的考核办法和实施结果。为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体现聘用工作的严肃性,要严格对照《河海大学 2011-2013年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工作实施办法》确定的岗位目标任务,将聘期考核工作做实。考核结果要面向全校公布,并作为下一聘期聘用工作的重要依据,让考核真正起到作用,让所有教师感受到责任、压力和动力。

考核工作完成后,要对上一聘期的聘用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下一聘期的聘用办法,同时明确下一聘期的考核原则,有效地将教师聘用纳入学校的目标管理体系,使学校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3.关于优化调整学科布局河海的学科建设面临“内涵提升”和“外延拓展”两大任务。河海的水利特色不能丢,这是我们的优势。单靠水利,河海又成不了气候。为此,除了要有国际一流的水利学科,还应选择我校有一定基础、属于国家优先发展领域、各高校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学科予以重点支持,努力建成若干个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优势学科。具体而言,就是发展海洋科学、农业工程,围绕海洋工程和水利工程发展材料科学,在水土保持、新能源和信息网络等学科领域打开突破口。

南京校区的学科布局:考虑新设海洋学院、农村发展与农业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海洋学院要抓紧挂牌;农业工程要与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等相契合,着手独立设置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要通过调整,逐步单独设置学院发展特色优势。同时,要大力拓展新的学科方向,加快发展新材料、水生态、水环境、水文明、水文化等学科方向。各学院要进一步凝练重点突破的学科方向。

常州校区学科布局围绕目前的 3个学院开展:机电工程学院结合地方需求,抓住亮点和增长点,办出特色优势。物联网工程学院要抢抓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机,提前布局,加快推进。企业管理学院需要采取切实举措,争取有所突破。

4.关于校区功能定位通过理性分析国家的土地政策和地方税收增长动力机制,学校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战略征地的目标。校区功能定位的总体原则是:立足现有资源,科学合理布局,充分发挥效益。

在管理体制方面:进一步推进一体化进程。其中,清凉山校区、江宁校区东区、江宁校区西区完全实现统一管理。对于常州校区,在继续强化“条”的同时,要赋予常州校区党委、管委会更多的管理权限,使其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发挥好“块”的功能,“条”要体现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有效延伸,“块”要体现和发挥属地管理的优势。

在功能布局方面:清凉山校区布局水文学院、水电学院、港航学院、环境学院、土木学院等水利土木类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江宁校区东区以非水利土木类学院、一二年级本科生教育为主;江宁校区西区374亩土地以科研与研究生培养为主,拟安排新建学院,并为人文社科未来发展预留一定空间;江宁校区西区189亩土地作为校级综合实验平台。常州校区要实现由本科教学为主向教学科研并重转型。

在校园建设方面:百年校庆前,清凉山校区重点建设留学生楼、校史馆,改造校大门。江宁校区东区将学生生活区、教师公寓建好后,不再新建其他建筑。江宁校区西区374亩土地尽快取得土地证,着手规划建设。常州校区结合事业发展需要,尽快启动建设研究生综合楼。加快推进江南骏园住宅区和汉口西路改造建设这两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进一步改善教职工的住房条件和为引进人才提供住房保障。

在最大限度利用现有土地资源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鼓楼区、常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等地的大学科技园建设,逐步拓展办学空间。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实现2014年目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于实。深化改革推动学校迈上新台阶,关键要一件件抓好落实,一步步加以推进。推进学校整体工作的改革创新,必须充分发挥学院和部门的主体作用。

一要把握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做到行动快、指向准、落点实。各部门要切实推进职能转变。同一项工作任务涉及多个部门的,牵头部门要加强协调,部门间要密切协作。学院要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快推进各项工作。两办要及时跟踪了解和督促检查落实分工情况,确保各项改革措施逐一落实到位。

二要推进内部管理体制创新,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制定大学章程,并以此为契机,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校院一致、责权一体、统筹发展的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形成思想统一、责权分明,能够激发学院动力的治理机制。促进学院内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民主化,明确学院内部决策中党政联席会、教授委员会、教代会的决策程序和作用,推进教授治学、民主管理,通过教师主体性的加强,形成自由、健康、浓厚的学术氛围。

围绕校党委全委会提出的 “改革创新年”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年”主线,学校工作要点确定了7个方面26项工作任务。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工作要点明确了分工方案。年初布置时明确责任,年末就要认真逐项对照检查、考核。要确保每一项改革任务都不落空,动真格、求实效。工作要点和分工方案的讨论稿已经发到各位手中。会后,要在充分吸收会议讨论意见的基础上,尽快正式印发。

7个方面26项工作任务的分工方案:

(一)明确发展目标,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学校快速发展(1)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完善任期目标责任制;(3)推进聘用制改革;(4)大力实施协同创新;(5)完善校区布局;(6)推进内部管理体制创新;(7)改革学科建设的体制机制。

(二)坚持育人为本,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高素质人才(8)强化本科教学基础地位;(9)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10)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构建开放教学体系;(11)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12)做好招生和就业工作。

(三)发挥学科龙头牵引作用,全面提升学科整体实力(13)围绕学科建设目标任务配置办学资源;

(14)推进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重点学科建设。

(四)以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建设科技创新体系(15)加强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和建设;

(16)改革和创新科研体制机制;(17)推动科技创新从数量优先向质量优先转变;(18)大力提升学术影响力。

(五)培养领军人才,促进青年人才成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9)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20)加快教师队伍国际化进程。

(六)筹备百年校庆,推进规范管理,全面提升学校软实力(21)构建河海文化体系;(22)加强校园环境建设;(23)推进规范管理。

(七)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保证(24)巩固和深化党的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25)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26)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在新的一年里,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校党委提出的学校工作总体要求,改革创新要“一马当先”,进一步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将改革的要求落在实处,以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学校各项事业更上新的台阶,用实际行动为实现百年辉煌作出贡献!

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我们共创百年辉煌的同时,要主动谋划下一个百年发展愿景。要考虑河海在新百年的发展思路,构建新的发展格局。要充分认识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及其对大学发展的新要求;要充分认识到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以及全球化发展的新格局对大学发展的巨大影响。在此,我希望大家共同思考四个问题:(1)根据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需要,如何做强水利学科,创造新优势?(2)在建设国际一流水利学科的同时,如何尽快建设几个国家需要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新兴优势学科,如何协同人文经管类学科以及应用理科等有重点的发展?(3)如何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契机,实施管理创新,调整或新建机构组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构建学校发展新格局打下组织基础?(4)围绕百年校庆,研究下一个百年发展怎样的河海?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老师们,同志们,让我们一起肩负起河海人的历史使命,创新河海发展新思路,构建河海发展新格局。

第五篇:在新起点上推动国防动员理论创新发展

在新起点上推动国防动员理论创新发展顺应时代要求把握历史机遇,推动国防动员实践科学发展,需要通过前瞻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提出国防动员体制完善的新举措

战争的实践证明,任何一场战争,无论其性质如何,都要进行动员。而动员体制的功能状态,直接决定着动员的效益。现阶段,我国正加快国防动员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从研究的内容和领域看,国防动员体制问题研究应关注:一是在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创新方面。应着重围绕强化政府主体行为,研究细化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国防动员职责,研究确定国动委内设机构及其职能发挥的有效途径,探索把国防动员工作纳入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范畴的方法措施;围绕推进动员与作战一体化,深入研究战时动员指挥体制与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融合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途径;围绕落实国防动员需求,按照需求提报、汇总评估、下达任务的程序,研究理顺军地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围绕完善国防动员法规体系,进一步研究落实和细化《国防动员法》,研究健全完善国防动员计划制度、实施预案制度、潜力统计调查制度和实施等级制度等,为搞好国防动员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在国防动员机制改革创新方面。应重点研究完善需求提报论证机制,使军事需求提报论证工作规范化法制化;研究完善重大项目对接机制,落实军事需求,必须搞好军地衔接,尤其是重大项目对接。跟踪国防动员在实践中的新发展

当今世界,频发的国际冲突和局部战争展示着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动员的新特征,常态化的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行动反映着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动员能力的新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成果推动着国防动员实践不断取得新突破。加强国防动员在实践中的最新发展

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掌握规律、理清思路、明确重点、解决难题,真正掌握开展国防动员的主动权,发挥国防动员效能。

从研究的内容和领域看,跟踪国防动员在实践中的发展应重点关注: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国防动员的本质内涵、特点要求、内容重点和方法模式;研究武装力量动员、大型运力动员、联盟动员、新闻媒体动员、信息网络动员等重点领域的发展趋向和能力提升对策,揭示新动向,把握新规律,增强研究的前瞻性、指导性和科学性。要着眼地方大部制改革、社会管理模式创新、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对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影响,研究进一步夯实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基础的创新对策;着眼赛博空间、微媒体、物联网技术等新生事物和新兴技术对国防动员的影响,研究如何进一步挖掘动员潜力,拓展动员领域、创新动员模式,提升动员技术含量。

开拓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新局面

军民融合式发展反映了国防动员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国防动员建设的内在规律,是推进国防动员又好又快发展的时代要求,是国防动员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加强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研究,应着力聚焦国防动员的关键领域,找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共振点”。

从研究的内容和领域看,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研究应重点关注:一是聚焦国防动员发展规划的军民融合,研究国防动员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联合制定、目标论证、同步实施的方法与途径,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提高国防动员水平。二是聚焦基础设施建设的军民融合,研究在交通、通信、广电、水利、城市公共设施等重要基础设施中贯彻国防需求、预置动员潜力、提高防护能力的对策与措施,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三是聚焦军民两用技术开发的军民融合,研究军民两用技术开发的技术标准、经费投入、成果转化、安全保密、激励措施等,建立军民一体的科研体系。四是聚焦武器装备生产的军民融合,研究依托民用工业生产、转产、扩产武器装备的准入门槛、标准规范、质量控制、管理体制等,提高武器装备生产的效益。五是聚焦军事人才培养的军民融合,研究依托国民教育体系

培养军事人才的方法与途径,提高军官培育、士官培养、兵员征集、预备役人员训练的质量,构建军地人才培养兼容机制。

兴起国防动员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国防动员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动员活动所持有的基本理念、情感倾向和价值判断。国防动员的建设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动员秩序能否真正建立,动员权利义务能否切实履行,对国防动员的功能发挥和实现动员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从研究的内容和领域看,国防动员文化建设研究应重点关注:一是研究国防动员文化的内涵、结构以及传播载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把握文化范畴,重点研究部署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相对应的文化建设。国防动员文化具有文化的一般性,但更有其内在的特殊性,必须把切实弄清国防动员文化范畴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二是研究国防动员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功能定位。以目标和功能定位的明确为国防动员文化建设提供一个具有规范和引领作用的“坐标系”。三是研究国防动员文化培育和塑造的基本路径。探索国防动员文化功能生成与转化的基本方式,为国防动员文化价值发挥提供理论支持。四是研究发达国家国防动员文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挖掘发达国家强大动员力与重视国防动员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借鉴其国防动员文化建设诸多成功经验。

谋求国防动员能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新突破

国防动员是战时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战略举措,是平时实现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重要形式。加快转变国防动员能力生成模式问题研究,是提高国防动员能力的一个长期命题。

从研究的内容和领域看,转变国防动员能力生成模式研究应重点关注:深入研究国防动员能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本质和要求。着眼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需要,从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动员目标对象、力量构成、平战转换、动员方式方法等不同角度,深入研究国防动员能力生

成模式转变的内涵、机理、特点与基本要求,为探寻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的国防动员能力生成模式奠定理论基础。从国防动员能力生成的本质要求出发,客观分析国防动员能力生成模式转变现状,找准制约国防动员能力生成模式转变的主要问题,如: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与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需求不相适应、国防动员潜力储备与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要求不相适应等等。

下载转变干部作风在新起点上有力推动公司跨越式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转变干部作风在新起点上有力推动公司跨越式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