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节能监察办法(青海省人民政府令第57号)

时间:2019-05-14 23:1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海省节能监察办法(青海省人民政府令第57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海省节能监察办法(青海省人民政府令第57号)》。

第一篇:青海省节能监察办法(青海省人民政府令第57号)

【发布单位】青海省

【发布文号】青海省人民政府令第57号 【发布日期】2007-06-14 【生效日期】2007-08-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青海省节能监察办法

(青海省人民政府令第57号)

《青海省节能监察办法》已经2007年5月18日省人民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宋秀岩

二○○七年六月十四日

青海省节能监察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规范节能监察行为,保障节能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推动全社会合理用能和节约用能,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监察,是指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或节能监察工作机构(以下统称节能监察单位)监督检查能源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以下统称被监察单位)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节能强制性标准情况,督促、帮助被监察单位加强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依法处罚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为的活动。

第三条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以下称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节能监察工作。

省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全省节能监察工作计划。省节能监察办公室负责全省节能日常监察工作。

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专项节能监督管理工作;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主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相关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第四条 节能监察应遵循监察与服务、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依法、公正、公开、廉洁、高效的原则。

第五条第五条 节能监察工作经费应当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节能监察单位实施节能监察时不得向被监察单位收费。

第六条第六条 节能监察单位应当建立节能监察举报、投诉受理制度,设立并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或电子邮箱、网址。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违反节能法律规定的行为,有权向节能监察单位举报、投诉。

第七条第七条 下列事项应当实施节能监察:

(一)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有关合理用能专题论证情况,其设计和在建设中(后)对节能法律、政策和节能设计规范、合理用能标准的执行情况;

(二)用能单位执行国家明令淘汰或者限制使用的用能产品、设备、工艺和材料目录的情况;

(三)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岗位、人员设立和配备的情况;

(四)用能单位执行能源技术标准,以及国家、省制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和能效标准的情况;

(五)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等节能管理制度建立、执行与节能教育、培训的情况;

(六)用能产品生产、经营单位执行产品能效标识和能耗指标注明情况;

(七)二蒸吨以上锅炉节能检测情况;

(八)供应能源的质量状况;

(九)能源利用检验、测试、评估等机构开展节能服务的情况;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实施节能监察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第八条 省节能监察办公室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监察。

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下的用能单位,由州(地、市)、县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确定重点用能单位,并实施节能监察。县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节能监察结果报州(地、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州(地、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节能监察结果报省节能监察办公室备案。

第九条第九条 节能监察采取现场监察、书面监察方式。

实施现场监察,应当通知被监察单位相关人员到场,其相关人员不到场的,不影响节能监察正常进行。现场监察时,节能监察人员应当制作节能监察笔录,如实记录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员和现场监察的实际情况,并由节能监察人员和被监察单位负责人(或其委托人)签字确认;被监察单位拒绝签字的,应当在监察笔录中注明。

实施书面监察,被监察单位应当按照节能监察单位规定的时间、内容等要求,如实报送能源利用状况和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条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节能监察单位应当实施现场监察:

(一)对被监察单位能源利用状况需现场监测确定的;

(二)用能单位主要耗能设备、生产工艺或能源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影响节能的;

(三)用能单位对浪费能源的工艺、设备未采取节能技术措施降低能耗的;

(四)需要现场确认被监察单位落实节能整改情况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进行现场监察的其他情形。

除前款规定外,节能监察单位对上级有关部门交办或同级有关部门移送的节能监察事项,或者通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举报、投诉或其他途径发现用能单位涉嫌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应当实施现场监察。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除国家统一部署和按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实施现场节能监察外,对同一被监察单位实施的节能监察每年不超过一次。

节能监察单位按照节能监察工作计划实施节能监察,应当提前7个工作日将实施节能监察的时间、范围、内容、方式和具体要求等事项以书面形式告知被监察单位。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被监察单位应当配合节能监察单位依法实施的节能监察工作,如实说明情况,提供相关资料、样品,不得拒绝、阻碍节能监察,不得伪造、篡改、隐匿、销毁有关证据资料。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节能监察单位应当加强节能监察人员教育培训、业务考核和监督管理。节能监察人员应当熟悉相关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了解相应节能技术标准,具备监察业务能力,取得执法证件。

实施现场监察应当有两名以上节能监察人员共同进行,出示执法证件,依法履行职责,为被监察单位保守技术、商业秘密,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或实施可能影响节能监察公正的行为。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节能监察人员依法实施节能监察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询问有关人员,并记录或录音;

(二)查阅、复印或抄录与节能监察事项有关的技术文件等相关资料;

(三)对被监察单位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对有关资料、场景、设备、设施和产品等进行录像、拍照;

(四)要求被监察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就节能监察所涉及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

(五)对被监察单位能源利用情况进行节能监测;

(六)对有关场所、设备、设施和工艺流程、产品等进行检查、检验和监测;

(七)制止、纠正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行为;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采取的其他措施。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节能监察人员与被监察单位存在利害关系,可能影响节能监察公正的,应当主动申请回避。

被监察单位认为节能监察人员应当回避的,可书面或者口头向节能监察单位提出。

节能监察人员回避由节能监察单位主要负责人决定。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节能监察单位发现被监察单位违反有关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对其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

节能监察单位发现被监察单位明显不合理用能,尚未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对其发出节能监察意见书,要求采取措施予以改进。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根据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责令被监察单位限期整改或者要求采取措施予以改进的,节能监察单位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为被监察单位提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指导或者服务;被监察单位也可以在节能监察单位职责范围内,要求其提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指导或者帮助。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节能监察单位责令被监察单位限期整改的,应当根据相应的整改技术的实际需要,确定整改期限。

被监察单位确需延长整改期限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15日内提出延期申请。节能监察单位应当在收到延期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节能监察单位应当重点跟踪监察被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或节能监察意见书的被监察单位,督促其整改。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节能监察单位立案实施节能监察,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日内结案。当事人依法要求举行听证的,听证的时限不计算在内。

因节能监察情况复杂需要延期结案的,经节能监察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日。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节能监察单位应当在节能监察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做出节能监察报告,并送达被监察单位。

节能监察报告应当包括:实施节能监察的时间、内容、方式、监察结论、整改意见和对违法行为处理等内容。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被监察单位对节能监察报告有异议的,可在收到节能监察报告之日起15日内,书面向节能监察单位提出复查申请。

节能监察单位应当自收到复查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节能监察单位受理或不予受理复查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单位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决定受理的,应自决定受理之日起30日内组织复查。

复查中,被监察单位要求重新实施节能监测的,应当由具有资质的能源利用监测机构进行监测。经复查证明被监察单位异议成立的,复查中的节能监测费用由节能监察单位承担;不成立的,由被监察单位承担。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被监察单位有权拒绝违法实施的节能监察,并向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监察机关等部门举报。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被监察单位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节能强制性标准,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按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处理。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对被监察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的,可将其违法用能行为和受处罚情况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被监察单位接到节能监察意见书后,在规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按要求采取措施予以改进的,节能监察单位可将其不合理用能行为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被监察单位阻碍节能监察单位依法进入节能监察现场实施节能监察的,或者拒不说明情况、提供相关资料、样品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可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被监察单位伪造、篡改、隐匿、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对被监察单位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被监察单位接到限期整改通知书后,在规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按要求整改的,或者经整改没有达到整改要求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按下列规定提出意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处理:

(一)对新建国家明令禁止的高耗能工业项目的,责令停止投入生产或者停止使用;

(二)对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用能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节能监察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其所在单位、上级行政机关或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履行节能监察职责的;

(二)泄露被监察单位的技术、商业秘密的;

(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的;

(四)违法向被监察单位收取费用的;

(五)从事影响节能监察公正执法行为的。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青海省节能监察办法

青海省节能监察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规范节能监察行为,保障节能法律、法规的实施,推动全社会合理节约用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察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监察,是指节能监察机构对用能单位(以下统称被监察单位)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用能行为依法予以查处的活动。

第四条 省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察管理、协调工作。

省节能监察机构具体负责全省节能监察工作,指导各地开展日常节能监察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主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专项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能监察工作的领导,加大设区的市、自治州和重点用能地区县的节能监察机构和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节能考核制度,将节能监察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节能监察不得向被监察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第六条 节能监察应当遵循监察与服务、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依法、公正、规范的开展监察工作。

第七条 节能监察机构应当设立并公布举报投诉电话、电子邮箱,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行为的举报投诉。

第二章 节能监察职责和内容

第八条 省节能监察机构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和国家、省节能主管部门确定的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监察。

设区的市、自治州节能监察机构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下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实施节能监察。

县(区、市)节能监察机构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在2000吨标准煤以下的用能单位实施节能监察。

第九条 节能监察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的执行情况,项目建设过程中合理用能措施落实情况以及投入运行后能源消耗指标达到节能评估审查要求的情况;

(二)国家明令淘汰或者限制使用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规定的执行情况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能效强制性标准、能效标识制度的执行情况;

(三)建筑工程、公用设施建设、设计、施工、投运各环节建筑节能标准和能耗标准执行情况;公共建筑室内温度管理制度和民用建筑能效公示制度执行情况;

(四)老旧交通运输工具淘汰、更新制度的执行情况及交通营运车船燃料消耗国家限额标准的执行情况;

(五)公共机构落实执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相关节能法律、法规的情况;

(六)节能管理制度以及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建立、执行情况;

(七)节能教育、培训和宣传情况;

(八)主要用能设备合理用能情况;

(九)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第十条 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还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开展能源审计、编制内部节能规划、落实节能措施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

(三)能源管理岗位设置及备案情况;

(四)能源管理人员和能源管理负责人接受节能培训情况。

第三章 节能监察程序

第十一条 节能监察采取书面监察、现场监察方式。实施书面监察的,被监察单位应当按照节能监察机构规定的时间、内容等要求,如实报送节能监察有关资料和实物。

第十二条 被监察单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实施现场监察:

(一)能源利用状况和整改情况需现场确认的;

(二)主要耗能设备、生产工艺或者能源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

(三)生产工艺或者耗能设备未采取节能技术措施的;

(四)涉嫌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规范性文件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 实施现场监察的,应当提前5个工作日将实施节能监察的时间、范围、内容、方式和具体要求以书面形式告知被监察单位。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节能监察机构不受事先告知条件限制,可以直接实施现场监察:

(一)上级有关部门交办或者同级有关部门移送的节能监察事项;

(二)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举报投诉需要查证的事项;

(三)以抽查方式实施的节能监察活动。

第十四条 实施现场节能监察时,节能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后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询问有关人员,并记录或者录音;

(二)查阅、复印或者抄录与节能监察事项有关的原始记录、报表、技术文件等资料;

(三)对被监察单位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对有关资料、工艺流程、生产场景、设备、设施和产品等进行录像、拍照;

(四)要求被监察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就节能监察所涉及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

(五)对被监察单位实际能源利用情况进行现场监测;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可以采取的其他措施。第十五条 现场节能监察过程中,节能执法人员应当听取被监察单位和人员的陈述和申辩,如实制作节能监察笔录,并由节能执法人员、被监察单位负责人或其委托人签字盖章,被监察单位拒绝的,节能执法人员应当在笔录中注明。

第十六条 被监察单位应当如实说明有关情况,并提供相关资料和实物,配合现场监测,不得拒绝、阻碍节能监察,不得隐瞒事实真相,不得伪造、隐匿、销毁、篡改有关资料和实物。

第十七条 节能监察机构应当依法维护被监察单位的生产经营和工作秩序,不得泄露被监察单位的技术和商业秘密,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十八条 节能执法人员与被监察单位存在利害关系,可能影响节能监察公正处理的,应当自行申请回避。

被监察单位认为节能执法人员应当回避的,应当书面向节能监察机构提出回避申请。

节能执法人员回避由节能监察机构主要负责人决定。第十九条 节能监察机构发现被监察单位违反有关节能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应当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

节能监察机构发现被监察单位尚未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规定,但存在明显不合理用能行为或者不符合节能要求的,应当对其发出节能监察意见书,要求采取措施予以改进。

第二十条 节能监察机构根据被监察单位实际情况,确定整改期限。

被监察单位确需延长整改期限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15日内提出延期申请。节能监察机构应当在收到延期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但延长整改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被监察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和改进的,应当将整改和改进结果报送节能监察机构备案。

第二十一条 被监察单位对责令改正通知书或者节能监察意见书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之日起15日内,以书面形式向节能监察机构申请复查。节能监察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请单位。

第二十二条 节能监察机构应当重点跟踪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或者节能监察意见书的被监察单位,督促其整改或者改进。

第二十三条 节能监察机构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为被监察单位提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指导或者服务;被监察单位也可以在节能主管部门或者节能监察机构职责范围内,要求其提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指导或者帮助。

第二十四条 节能监察机构不具备相应的检测和评价能力的,可以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检测机构应当依法、客观、公正地进行检测,真实提供有关数据和分析报告,并对出具的检测、评价结论承担责任。

第二十五条 被监察单位对检测、评价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检测、评价结论之日起15日内,书面向本级或上一级节能监察机构提出复测申请。节能监察机构应当自收到复测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出具书面答复。决定受理的,应当自决定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组织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复测。重新检测的,不得委托原检测机构。

上一级节能监察机构组织的复测结论为最终检测、评价结论。经复测证明被监察单位异议成立的,复测费用由节能监察机构承担;不成立的,由被监察单位承担。

第二十六条 省节能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发展改革等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于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经整改后未达到要求的用能企业实行惩罚性电价措施;对于淘汰类、限制类的用能企业实行差别电价措施。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八条 被监察单位阻碍或者拒绝节能执法人员依法进入现场实施节能监察的,或者拒不说明情况、提供相关资料、实物及不配合现场检测的,由节能监察机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拒不改正的,可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阻碍依法实施的节能监察、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九条 被监察单位伪造、隐匿、销毁、篡改有关资料和实物的,由节能监察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对被监察单位处以3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 被监察单位无正当理由拒不落实责令改正通知书或者节能监察意见书实施整改措施的,由节能监察机构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并将其不合理用能行为向社会公布。

被监察单位整改后仍未达到要求的,由节能监察机构依法提出处理意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处理。

第三十一条 节能监察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由行政监察机关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不依法履行节能监察职责的;

(二)泄露被监察单位技术和商业秘密的;

(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四)违法向被监察单位收取费用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4年4月1日起施行。2007年6月14日省人民政府公布的《青海省节能监察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青海省节能监察办法(2014年)

青海省人民政府令

第100号

《青海省节能监察办法》已经2014年2月7日省政府第21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4月1日起施行。

省长 郝 鹏 2014年2月23日

青海省节能监察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节能监察行为,保障节能法律、法规的实施,推动全社会合理节约用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察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监察,是指节能监察机构对用能单位(以下统称被监察单位)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用能行为依法予以查处的活动。

第四条 省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察管理、协调工作。

省节能监察机构具体负责全省节能监察工作,指导各地开展日常节能监察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主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专项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能监察工作的领导,加大设区的市、自治州和重点用能地区县的节能监察机构和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节能考核制度,将节能监察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1—

节能监察不得向被监察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第六条 节能监察应当遵循监察与服务、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依法、公正、规范的开展监察工作。

第七条 节能监察机构应当设立并公布举报投诉电话、电子邮箱,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行为的举报投诉。

第二章 节能监察职责和内容

第八条 省节能监察机构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和国家、省节能主管部门确定的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监察。

设区的市、自治州节能监察机构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下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实施节能监察。

县(区、市)节能监察机构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在2000吨标准煤以下的用能单位实施节能监察。

第九条 节能监察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的执行情况,项目建设过程中合理用能措施落实情况以及投入运行后能源消耗指标达到节能评估审查要求的情况;

(二)国家明令淘汰或者限制使用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规定的执行情况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能效强制性标准、能效标识制度的执行情况;

(三)建筑工程、公用设施建设、设计、施工、投运各环节建筑节能标准和能耗标准执行情况;公共建筑室内温度管理制度和民用建筑能效公示制度执行情况;

(四)老旧交通运输工具淘汰、更新制度的执行情况及交通营运车船燃料消耗国家限额标准的执行情况;

(五)公共机构落实执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相关节能法律、法规的情况;

(六)节能管理制度以及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建立、执行情况;

(七)节能教育、培训和宣传情况;

(八)主要用能设备合理用能情况;

—2—

(九)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 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还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开展能源审计、编制内部节能规划、落实节能措施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

(三)能源管理岗位设置及备案情况;

(四)能源管理人员和能源管理负责人接受节能培训情况。

第三章 节能监察程序

第十一条 节能监察采取书面监察、现场监察方式。

实施书面监察的,被监察单位应当按照节能监察机构规定的时间、内容等要求,如实报送节能监察有关资料和实物。

第十二条 被监察单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实施现场监察:

(一)能源利用状况和整改情况需现场确认的;

(二)主要耗能设备、生产工艺或者能源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

(三)生产工艺或者耗能设备未采取节能技术措施的;

(四)涉嫌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规范性文件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十三条 实施现场监察的,应当提前5个工作日将实施节能监察的时间、范围、内容、方式和具体要求以书面形式告知被监察单位。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节能监察机构不受事先告知条件限制,可以直接实施现场监察:

(一)上级有关部门交办或者同级有关部门移送的节能监察事项;

(二)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举报投诉需要查证的事项;

(三)以抽查方式实施的节能监察活动。

第十四条 实施现场节能监察时,节能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后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询问有关人员,并记录或者录音;

(二)查阅、复印或者抄录与节能监察事项有关的原始记录、报表、技术文件等资料;

(三)对被监察单位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对有关资料、工艺流程、生

—3—

产场景、设备、设施和产品等进行录像、拍照;

(四)要求被监察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就节能监察所涉及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

(五)对被监察单位实际能源利用情况进行现场监测;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可以采取的其他措施。

第十五条 现场节能监察过程中,节能执法人员应当听取被监察单位和人员的陈述和申辩,如实制作节能监察笔录,并由节能执法人员、被监察单位负责人或其委托人签字盖章,被监察单位拒绝的,节能执法人员应当在笔录中注明。

第十六条 被监察单位应当如实说明有关情况,并提供相关资料和实物,配合现场监测,不得拒绝、阻碍节能监察,不得隐瞒事实真相,不得伪造、隐匿、销毁、篡改有关资料和实物。

第十七条 节能监察机构应当依法维护被监察单位的生产经营和工作秩序,不得泄露被监察单位的技术和商业秘密,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十八条 节能执法人员与被监察单位存在利害关系,可能影响节能监察公正处理的,应当自行申请回避。

被监察单位认为节能执法人员应当回避的,应当书面向节能监察机构提出回避申请。

节能执法人员回避由节能监察机构主要负责人决定。

第十九条 节能监察机构发现被监察单位违反有关节能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应当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

节能监察机构发现被监察单位尚未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规定,但存在明显不合理用能行为或者不符合节能要求的,应当对其发出节能监察意见书,要求采取措施予以改进。

第二十条 节能监察机构根据被监察单位实际情况,确定整改期限。被监察单位确需延长整改期限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15日内提出延期申请。节能监察机构应当在收到延期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但延长整改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被监察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和改进的,应当将整改和改进结果报送节能监察机构备案。

第二十一条 被监察单位对责令改正通知书或者节能监察意见书有异

—4—

议的,可以自收到之日起15日内,以书面形式向节能监察机构申请复查。节能监察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请单位。

第二十二条 节能监察机构应当重点跟踪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或者节能监察意见书的被监察单位,督促其整改或者改进。

第二十三条 节能监察机构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为被监察单位提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指导或者服务;被监察单位也可以在节能主管部门或者节能监察机构职责范围内,要求其提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指导或者帮助。

第二十四条 节能监察机构不具备相应的检测和评价能力的,可以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检测机构应当依法、客观、公正地进行检测,真实提供有关数据和分析报告,并对出具的检测、评价结论承担责任。

第二十五条 被监察单位对检测、评价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检测、评价结论之日起15日内,书面向本级或上一级节能监察机构提出复测申请。

节能监察机构应当自收到复测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出具书面答复。决定受理的,应当自决定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组织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复测。重新检测的,不得委托原检测机构。

上一级节能监察机构组织的复测结论为最终检测、评价结论。经复测证明被监察单位异议成立的,复测费用由节能监察机构承担;不成立的,由被监察单位承担。

第二十六条 省节能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发展改革等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于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经整改后未达到要求的用能企业实行惩罚性电价措施;对于淘汰类、限制类的用能企业实行差别电价措施。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八条 被监察单位阻碍或者拒绝节能执法人员依法进入现场实

—5—

施节能监察的,或者拒不说明情况、提供相关资料、实物及不配合现场检测的,由节能监察机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拒不改正的,可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阻碍依法实施的节能监察、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被监察单位伪造、隐匿、销毁、篡改有关资料和实物的,由节能监察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对被监察单位处以3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 被监察单位无正当理由拒不落实责令改正通知书或者节能监察意见书实施整改措施的,由节能监察机构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并将其不合理用能行为向社会公布。

被监察单位整改后仍未达到要求的,由节能监察机构依法提出处理意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处理。

第三十一条 节能监察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由行政监察机关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不依法履行节能监察职责的;

(二)泄露被监察单位技术和商业秘密的;

(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四)违法向被监察单位收取费用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4年4月1日起施行。2007年6月14日省人民政府公布的《青海省节能监察办法》同时废止。

—6—

第四篇:北京市节能监察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174号)

北京市节能监察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第174号

《北京市节能监察办法》已经2006年6月6日市人民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7月20日起施行。

市长 王岐山二〇〇六年六月二十日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节能监察的职责

第三章 节能监察的实施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推动全社会合理用能和节约用能,规范节能监察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监察,是指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市使用能源和开发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从事相关活动的单位(以下简称用能单位)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相关标准以及国家和市人民政府有关节能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依法予以处理的行为。

第三条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本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管理、指导和协调全市节能监察工作。区、县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察工作。

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统计、规划、建设、市政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职责做好相应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其法定职责内,委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节能监察。

第四条 节能监察遵循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节能监察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能源利用信息监控系统,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监察。

第六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节能监察情况。

第七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对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相关标准以及国家和市人民政府有关节能规定的浪费用能行为向节能行政主管部门举报。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

对举报属实,为查处重大违法用能行为提供主要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章 节能监察的职责

第八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实施节能监察,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相关标准以及国家和市人民政府有关节能规定;

(二)宣传节能法律、法规、规章、相关标准以及国家和市人民政府有关节能规定,普及宣传节能知识,提供先进节能信息,指导用能单位合理用能和节约用能;

(三)督促检查用能单位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相关标准以及国家和市人民政府有关节能规定;

(四)受理对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相关标准以及国家和市人民政府有关节能规定用能行为的举报;

(五)依法查处和纠正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标准的用能行为。

第九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对用能单位的下列活动实施监察:

(一)建立和落实节能工作责任制、节能管理制度和相关措施,以及开展节能教育、组织有关人员参加节能培训的情况;

(二)执行国家淘汰或者限制使用的用能产品、设备、设施、工艺和材料目录的情况;

(三)执行综合能耗、单位产品能耗和主要用能设备能耗等限额规定的情况;

(四)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合理用能论证中节能措施和能耗指标的情况;

(五)执行有关能源效率标识规定的情况;

(六)利用生物质资源生产的燃气和热力的入网情况,石油销售企业将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液体燃料纳入销售体系的情况;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节能监察事项。

第十条 节能监察人员依法履行节能监察职责,受法律保护。

节能监察人员应当熟悉与节能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相关标准以及国家和市人民政府有关节能规定,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并按规定取得行政执法资格。

第三章 节能监察的实施

第十一条 开展节能监察工作时,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并注意维护用能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工作秩序。

节能监察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做到秉公执法,对节能监察工作中了解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二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公布节能举报电话、传真、电子邮箱和通讯地址。

第十三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接到节能举报后,应当如实进行登记。对基本情况清楚、有具体违法事实、线索清晰并附带证据材料的举报,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受理。

对要求答复的举报,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按照举报人提供的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予以答复。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实施现场监察:

(一)用能单位因技术改造或者其他原因,致使其主要用能设备、生产工艺或者能源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

(二)通过举报或者其他途径,发现用能单位涉嫌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相关标准以及国家和市人民政府有关节能规定用能的;

(三)需要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现场监测的;

(四)需要现场确认用能单位落实节能整改措施情况的;

(五)按照节能监察工作计划要求,应当进行现场监察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实施现场监察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采取书面监察的,用能单位应当按照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监察内容和时间要求如实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或者其他资料。

第十六条 节能监察人员实施现场监察时,应当出示节能监察证件,制作现场监察笔录,如实记录实施节能监察的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员和现场监察的实际情况,并由节能监察人员和用能单位有关负责人签字或者盖章;用能单位负责人拒绝签字或者盖章的,由两名以上节能监察人员在监察笔录中如实注明。

第十七条 节能监察人员实施节能监察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询问有关人员,要求用能单位就监察事项所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

(二)查阅、复印或者抄录有关资料;

(三)根据需要对有关产品、设备、资料、场景等进行录像、拍照;

(四)对有关产品、设备、场所等进行检查、检验测试;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采取的其他措施。

第十八条 用能单位应当配合节能监察工作,如实说明情况,提供相关资料、样品,不得阻碍节能监察,不得隐瞒事实真相,不得伪造、隐匿、销毁、篡改有关证据。

第十九条 用能单位违反国家和市人民政府有关节能规定不合理用能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下达节能监察意见书。用能单位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对被下达节能监察意见书的用能单位要进行重点监察,督促用能单位按照要求进行整改。

第二十条 用能单位对节能监察意见书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节能监察意见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申请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复查;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复查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复查结果告知用能单位。

第二十一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节能违法行为记录系统,向社会公开用能单位因违法用能受到行政处罚的情况和被下达节能监察意见书后的整改工作情况等信息。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用能单位存在违法用能行为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节能监督管理工作职责的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其进行处罚。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对于不属于节能监察职权范围的违法用能行为,应当及时移送有监督管理权的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三条 用能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拒不提供相关资料、样品,或者隐瞒事实真相,伪造、隐匿、销毁、篡改证据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000元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500元罚款。

第二十四条 用能单位阻碍节能监察工作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五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泄露用能单位商业秘密的;

(二)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的;

(三)违法向用能单位收取费用的;

(四)有其他违法行为并造成较为严重后果的。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6年7月20日起施行。

第五篇:青海省行政效能监察办法

青海省行政效能监察办法

(2013年5月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3年5月10日青海省人民政府令第97号公布自2013年6月15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提高行政效能,增强行政机关执行力和公信力,规范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行政效能监察,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机关依法对监察对象履行法定职责的效率、效益、效果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领导,支持监察机关做好行政效能监察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上级监察机关应当对下级监察机关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监察机关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的安排,编制行政效能监察工作计划,确定行政监察工作重点,并组织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工作计划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

第六条监察机关依法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不受其他行政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七条监察机关应当与有关部门建立行政效能监察、政务督查和目标考核联动工作机制。

第八条监察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效能举报制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于妨碍行政效能的行为,有权向监察机关举报。监察机关应当受理举报并依法调查处理;对实名举报的,监察机关应当将查处情况向举报人回复。行政效能投诉依照《青海省行政效能投诉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监察机关在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建立健全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制度;

(二)检查、调查处理影响行政效能的事项和行为;

(三)组织开展行政效能考核评估;

(四)受理行政效能举报、投诉;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监察机关依法对下列对象实施行政效能监察:

(一)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其公务人员;

(二)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

(三)下一级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

(四)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管理的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

(五)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

县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还对本辖区所属的乡(镇)人民政府的公务员以及乡(镇)人民政府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行政效能监察。

第十一条监察机关对监察对象的下列事项实施行政效能监察:

(一)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决定、指示、命令情况;

(二)落实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情况;

(三)遵守行政程序规定、合理行政情况;

(四)提供公共服务情况;

(五)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突发事件情况;

(六)遵守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要求情况;

(七)需要监察的其他行政效能事项。

第十二条监察机关应当建立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立项制度。

开展行政效能监察时,监察机关负责行政效能监察的机构应当填写《监察机关行政效能监察事项立项申请表》,报行政监察机关负责人批准。

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监察机关的部署和要求确定的行政监察事项,以及其他在本行政区域内有重大影响的行政效能监察事项,应当填写《监察机关重大行政效能监察事项立项备案表》,分别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

第十三条行政监察机关在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时,应当组织两人以上的检查组或者调查组。检查或者调查人员开展检查或者调查时应出示相关证件。

第十四条行政监察机关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或者有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检查、调查工作。

第十五条监察机关可以采取全面检查、专项检查、暗访、考核评估等方式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

鼓励监察机关采取电子监察方式实施行政效能监察,提高行政效能监察效率。第十六条监察机关履行职责时,有权依法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监察对象提供与行政效能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和其他有关材料;

(二)要求监察对象就行政效能监察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三)采取摄像、拍照、录音、复制等形式调查收集相关行政效能监察的证据;

(四)责令监察对象停止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上级规定和行政纪律的行为;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十七条监察机关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应当全面客观地了解情况,收集证据,听取监察对象的陈述和申辩,查清问题及原因。

第十八条监察机关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应当根据工作需要作出监察报告,监察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一)监察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行政效能监察方式;

(三)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四)监察对象应当承担的责任,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

(五)完善制度、改进工作等意见。

第十九条监察机关根据监察报告,依法作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并以书面形式送达监察对象。

重要的监察决定或者监察建议应当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同意。

第二十条监察对象应当自收到监察决定或者监察建议之日起30日内将执行监察决定或者采纳监察建议的情况通报监察机关。

监察对象对监察决定不服或者对监察建议有异议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监察机关应当对监察对象执行监察决定和采纳监察建议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第二十二条监察对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说明情况,限期整改,给予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人民政府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不力的;

(二)违反程序作出行政决定或者实施行政管理的;

(三)违法、违纪行政,损害群众利益的;

(四)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引发社会矛盾的;

(五)应对突发事件反应迟缓,处置失当的;

(六)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办事拖沓的;

(七)不遵守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要求的;

(八)其他影响行政效能的情形。

第二十三条监察对象拒不配合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依法给予通报批评或者处分。

第二十四条监察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露秘密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2013年6月15日起施行。

下载青海省节能监察办法(青海省人民政府令第57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海省节能监察办法(青海省人民政府令第57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海省人民政府

    青海省人民政府 中 国 科 学 院 科技合作协议书 青海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自1995年10月建立合作关系以来 ,在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油气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河南省节能监察办法 河南省人民政府令[2010]第131号

    河南省节能监察办法 河南省人民政府令[2010]第131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令 第131号 《河南省节能监察办法》已经2010年1月21日省政府第6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3......

    河北省节能监察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8]第7号

    河北省节能监察办法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8]第7号 《河北省节能监察办法》8年1月已经2007日省政府第9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省长 郭庚茂 二○○八......

    青海省人民政府文件★

    青海省人民政府文件 青政〔2010〕93号 青海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严格规范行政执法促进 公正文明执法意见的通知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

    2009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1月12日在青海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青海省人民政府省长 宋秀岩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

    青海省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

    惠民公务员 旺旺:wowonana123 青海省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25日青海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青海省代省长 骆惠宁 各位代......

    (青海省)2020年祁连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合集]

    政府工作报告2t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020年4月9日在祁连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2t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青海省)2020年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范文大全]

    政 府 工 作 报 告21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2020年3月29日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21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