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化疗前静脉的评估及药物渗漏的处理(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23:0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8。1化疗前静脉的评估及药物渗漏的处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8。1化疗前静脉的评估及药物渗漏的处理》。

第一篇:8。1化疗前静脉的评估及药物渗漏的处理

化疗前静脉的评估及药物渗漏的处理

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其始于毛细血管,终于右心房。静脉管壁结构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四肢的浅静脉常被用来进行普通药物的静脉输入。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之—,如果经外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可能导致以下不良后果:化疗药物的强刺激性及多疗程治疗,导致静脉内膜的炎症;化疗药物外渗可造成局部疼痛及组织溃疡、坏死;多疗程的反复静脉穿刺可给病人的静脉带来物理性损伤并留下瘢痕;多疗程的化疗和穿刺会导致肿瘤病人的后期治疗没有外周静脉通路,造成病人恐惧治疗的不良心理状态。因此,作为一名肿瘤科专科护士,在执行静脉化疗的过程中,只要求穿刺准确、输液时穿刺针不脱由血管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充分掌握静脉的解剖结构,各种静脉穿刺工具及静脉导管的特点,掌握化疗药物对静脉的化学性损伤和外渗的特性,才能对肿瘤病人化疗的静脉通路作由循证合理的评估和选择。

一、静脉解剖(一)浅静脉

1.上肢静脉 上肢常用于输液的静脉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及手背静脉。

(1)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于腕关节桡侧上行至前臂,沿前臂桡侧上行,至肘窝处通过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相连(图15-1),于上臂外侧沿肱二头肌外侧上行.经三角肌与胸

大肌肌间沟,在锁骨下静脉穿过深筋膜,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头静脉直径药脉mm,血流量药为40-90m1/min。

(2)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沿前臂尺侧上升,在肘窝下方转向前面,接收肘正中静脉后,位于肱二头肌内侧沟的浅层内,经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行至臂中部(图15-1),穿深筋膜汇入肱静脉,或伴随肱静脉向上汇入腋静脉。贵要静脉直径药脉-10mm.血流量药为90-150ml/min。

(3)正中静脉:粗而短,位于 肘窝前面.连接头静脉和贵要 静脉(15-1)。

上肢静脉血管内径细,血流 缓慢,输注刺激性药物时易发 生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2.下肢静脉 下肢常用的浅静 脉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和星 背静脉。由于下肢静脉血流缓 慢,静脉瓣多,一般静脉输液 不宜选择下肢。静脉化疗则禁

忌在下肢静脉穿刺。

3.颈外静脉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由耳后和枕部的静脉与下颌后静脉的后支汇合而成,沿胸锁乳突肌表面下行,汇入锁骨下静脉(图15-2)。

(二)深静脉

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管径较粗,如进入空气则危害较大;由于胸腔内压力较大,深静脉血液易反流全至中心静脉导管内堵塞导管;穿刺难度大,损伤静脉后形成血栓的概率增加。上腔静脉管径粗,中心静脉导管的头端通常位于此处。锁骨下静脉直径药为19mm,血流量为1000—1500ml/min;上腔静脉直径药20mm,血流量药为2000—2500ml/min。

二、静脉输液路径及静脉穿刺工具的介绍(一)外周静脉路径

包括头皮钢针和静脉留置针(图15—3)。1.一次性静脉输液针

(1)优点:与输液器配套使用,较为经济方便。

(2)缺点:病人活动受限,易渗漏,需每日穿刺;输入刺激性化疗药物时,药物仍然能引起渗漏性损伤和化学性静脉炎,不能保护血管内膜。

(3)规格:由针柄的颜色区分,一般指输液针外径。2.静脉留置针 又称套管针,由硅胶材料制成。

(1)优点:套管柔软、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可减少穿刺及输液时的渗漏,有利于病人搬动及活动,让病人感到舒适。可随时静脉给药,便于紧急抢救。可在静脉内留置3天,不必每天穿刺。

(2)缺点:输入刺激性化疗药物时,药物仍然能引起渗漏性损伤和化学性静脉炎.不能保护血管内膜。静脉留置针分为开放式与封闭式两种类型(图15-

4、图15-5)。

(3)规格;静脉留置针规格G与针的外径相关。静脉留置针有12G、]4G、1脉G、18G、20G、22G、24G、2脉G、27G等型号,其小中22G、24G在临床使用较为厂泛。在满星临床治疗的情况下,应选用最小型号,以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壁的损伤。

(4)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留置针穿刺宜选择粗直、富有弹性、血流量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注意避开关节位置。长期卧床病人因下肢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应尽量避免在下肢静脉使用留置针。(二)中心静脉路径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一般分为:单腔、双腔、三腔、四腔导管(图15-脉 ~15-8),中等长度导管、颈内/锁骨下/股静脉导管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等。

1.中等长度导管 有8.33cm和]3cm两种类型,便于从肘部或颈部快速置入,一般用于抢救。导管质地较硬,保留时间7—15天,缺点是导管尖端没有到达上腔静脉,如输入刺激性化疗药物对静脉内膜仍会有损伤。此类导管在临床较少应用。

2.颈内/锁骨下/股静脉导管 有15cm、20cm、30cm三种类型,常用于手术、抢救、中心静脉营养和中心静脉压监测。该导管质地柔软,可保留15-30天。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内,可以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内膜有保护作用.缺点是保留时间不长,一次置管不能满星肿瘤病人多疗程化疗的需要。

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质地最为柔软,可在静脉内保留1年(图15-8)。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内,是长期输液及静脉化疗病人首远的静脉路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内,是长期输液及静脉化疗病人首选的静脉路径c可持续或间断输注刺激性溶液,对溶液的渗透压和PH值无限制,特别适用于TPN和肿瘤病人的化疗,也可用于新生

儿及早产儿。目前在国内使用较为广泛。

4.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其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内,通过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即可建立静脉通路,是中心静脉导管的一种。留置时间大于PICC。需长期输液治疗或化疗病人、外周静脉条件不适宜PICC的病人,可以选择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该操作由医师在手术室完成。其优点是导管全部埋于体内,病人体表没有导管外露,不影响美观和清洁皮肤。缺点是医师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行锁骨下静脉切开置管,取出时也要行局部麻醉及手术,有创操作限制了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广泛应用。目前国内临床使用较少。

三、化疗药物外渗的特性(一)分类

腐蚀性化疗药物和刺激性化疗药物通过外周静脉输入时易刺激血管内膜,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药物渗漏至血管外造成局部炎症和坏死.按外渗引起的局部组织损害程度.化疗药物可分为: 1.腐蚀性化疗药物 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发疱、溃疡、坏死。如多柔比里、表柔比星、柔红霉素以及长春新碱、长春瑞滨等。2.刺激性化疗药物 能引起注射部位疼痛,可有局部炎症反应、静脉炎以及局部过敏反应。如依托泊苷、紫杉醇、博来霉素、顺铂和氟尿嘧啶等。

3.非刺激性化疗药物 对局部组织没有淡疡、坏死等不良反应。(二)临床表现

化疗药物外渗性损伤的临床表现因药物种类及渗出量的多少而异。腐蚀性化疗药物外渗后,局部皮肤可即可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肿胀、硬结甚至水疱,伴有疼痛,有时为剧烈的烧灼样疼痛。严重者局部皮肤可发生坏死,形成慢性溃疡(图15-9),可持续数周或数月,病灶可不断扩大累及筋限膜、肌肉、韧带、骨骼及神经,导致局部组织剧烈疼痛。化疗病人抵抗力低下,如并发感染可致败血症,甚于危及病人生命。

四、化疗药物所致化学性静脉炎的特性

化学性静脉炎是化疗引起的常见毒副作用之一,是由刺激性和腐蚀性化疗药物直接损伤输注的静脉而引起的一种无菌性炎症。长春碱

类(长春瑞滨、长春碱等)、蒽环类抗生素、氮芥、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等药物可造成血管内膜脱水、损伤,导致静脉内局部血小板聚 集、静脉痉挛、血栓形成,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内膜损伤.产生化学性静脉炎。

(一)引起静脉炎的原因

1、药物的pH值 PH值超过正常范围的药物会损伤静脉内膜。例如长春瑞滨的水溶液呈弱酸性,外周静脉注射后使局部二氧化碳聚集,导致局部静脉内压力增高,使药物极易从血管渗透至皮下组织,同时pH值收变可引起静脉或毛细血管痉挛,诱发静脉炎。如选择外周静脉,在输注长春瑞滨5-7天后,沿注射静脉走向可由现疼痛或水疱等不良反应。

2、药物渗透压 渗透压会影响血管壁细胞水分子的移动。低渗透压液体输入静脉会使水分子向细胞内移动,细胞内水分过多可造成细胞破裂,刺激静脉并发生静脉炎。高渗透压液体输入静脉内,会使血管内膜脱水,内膜暴露于刺激溶液而引起血管内膜细胞萎缩甚至坏此。

(二)主要表现

1.局部静脉的疼痛、肿胀。

2.触到条索状静脉或有硬结,有压痛,周围皮肤充血、红肿、一般持续1—2周左右,而后逐渐消退,疼痛缓解,色素沉着,呈树枝状、条索状改变(图15-10),严重时发生静脉闭塞。

3.红肿型表现为沿静脉走向的区域出现皮温增高、肿胀、疼痛;血栓型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局部变硬,呈现条索状静脉或硬结,有色素沉着和疼痛;坏死型表现为沿静脉走向的区域持续疼痛不能缓解,皮肤坏死发黑。(三)静脉炎的分级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规定:

I级:隐痛,穿刺点周围红肿,穿刺点周围变硬。

Ⅱ级:轻微触痛.穿刺静脉局部红肿,穿刺周围局部变硬。

Ⅲ级:明显疼痛,整条静脉红肿,整条静脉条索状改变。

Ⅳ级:局部剧痛,红肿或有脓性分泌物流出,静脉条索状改变,>2.5cm。

五、化疗前静脉的评估程序

1、与医师沟通,了解化疗方案及疗程,评估药物的刺激性和毒性、药物的PH值和渗透压。

2、清楚血管壁解剖、周围组织结构及病人疾病的整体情况;掌握静脉管腔的直径、出凝血时间等。

3、综合分析以上各因素,进行血管的风险评估及合理选择输液路径,即根据不问的病人及药物选择不同的血管、输液路径和工具。(1)刺激性及毒性强的药物:如多柔比星、表柔比星、柔红霉素以及长春新碱、依托泊苷、紫杉醇、博来霉素、大剂量顺铂等。1)宜选用中心静脉导管路径:疗程短者可选用CVC或PICC,疗程长者宜选用PICC。

2)实行化疗前谈话告知制度:化疗前常规谈话,告加病人及家属在化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静脉反应及最佳静脉化疗路径的选择。如果病人同意进行PICC置管,则签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并进PICC置管;如果病人因经费原因或其他原因不能选择CVC或PICC时,应向病人或家属谈话,告知可能出现的静脉不良反应,并签署特殊药物治疗同意书。

3)如果病人拒绝中心静脉置管,选用外周静脉进行化疗药物输注,则应采取静脉保护措施。选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应选用上肢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可减少渗漏的发生,并沿静脉走向涂抹喜疗妥霜。喜疗妥霜的主要成分是多磺酸黏多糖,从动物脏器中提取制得,能迅速穿透皮肤,抑制组织中蛋白质分解酶及透明质酸酶的活性,促进水肿和

血肿的吸收,抑制血栓形成和生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受损组织再生,有抗感染、抗渗出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经外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时给予喜疗妥霜外涂,可以预防和减轻化学性静脉炎。(2)4.1<PH值<9的药物如氟尿嘧啶、长春瑞滨等,宜选用中心静脉路径。疗程短者可选用CVC或PICC,疗程长者宜选用PICC。(3)非刺激性化疗药物:如阿糖胞苷等。可选用外周静脉路径,采用24G套管针或5号头皮针。在输液目的能达到的前提下,以最细的针头为佳。但是如果病人治疗方案为多个疗程,每次输液时间长,输注药物多,或输注中心静脉营养,宜考虑PICC。4.外周静脉的使用原则

(1)当输注刺激性及毒性强的药物时,如果病人因经费原因或其他原因不能选择CVC或PICC时,或输注非刺激性的化疗药物,可选用外周静脉。

(2)输注化疗药物时避免在关节、指间小静脉及下肢静脉穿刺,因下肢静脉静脉瓣多,血流缓慢,血运差,易造成药物滞留,损伤血管内皮,导致静脉炎、外渗及静脉血栓形成。

(3)外周血管条件较好者,有计划的由远端小静脉开始,注意不要反复在一条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经常变换给药静脉,以利于损伤静脉的修复。

(4)输注化疗药物前连接生理盐水穿刺,确认针头在血管内再注药,输注完毕后再输入生理盐水.以冲洗附着在血管壁上的化疗药物,减

少药物对血管内膜的刺激,还可避免在拔针时由静脉内带出少量化疗药物至皮下。

(5)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小号针头穿刺,针头越小,对血管损伤越小,外渗机会也随之减少。

(6)输液过程中观察病人反应,对于化疗药物外渗,要观察局部有无肿胀、疼痛和烧灼感。不论局部是否肿胀,只要病人感到输液部位有疼痛或烧灼感,都应立即拔针,按化疗药物渗漏处理。

六、化疗药物渗漏的处理

化疗药物在静脉络药过程中渗漏的发生率为0.1%~6%。一)、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

1.化疗药物在静脉给药过程中如渗漏至静脉外,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轻度表现为红斑、局部疼痛、肿胀、水疱甚至组织坏死,严重者可深及肌腱及关节,形成经久难愈的溃疡。2.药液外渗发生组织损伤的时间也有差异。蒽环类、氮芥和长春碱类药物引起的损伤呈慢性过程。蒽环类药物外渗7~10天后出现红斑、发热和疼痛,可发展成溃疡,2~3个六个月溃疡增大,不能自愈。

二)、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1.内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执行静脉化疗。选择给药途径时,必须了解各类药物的局部刺激性,对于强刺激性药物切忌漏于皮下。2.选择最佳穿刺部位。

(1)选择前臂大静脉.切勿在靠近肌腱、韧带及关节处穿刺,以防造成局部功能损伤。

(2)避免在放射治疗的肢体、有动静脉瘘的肢体、乳腺手术后患侧、淋巴水肿等部位穿刺。避免在24小时内被穿刺过的静脉给药。(3)穿刺过程避免针头在组织中探找静脉。穿刺成功后保证针头固定稳妥,避免脱出。

(4)手背和腕部富于细小的肌腱和韧带,药液一旦外渗损伤极难处理.因此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宜用前臂较粗的静脉。

(5)选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外渗的发生,但是应注意此时静脉留置针不能常规留置3天,只能留置1天.以免反复在同一静脉输入化疗药物。

3.建议选用PICC或深静脉置管给药。

4.输注前告知病人,输注过程中有疼痛、局部降起、肿胀应立即告知护士,如怀疑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药物输入,按化疗药物外渗处理。

5.输注化疗药物前,检查是否有回血,如果无回血,或不能确定针头完全在静脉内,则另外选择静脉重新穿刺,避免使用同一静脉远端。如果同时输入多种药物.应先注入非刺激件药物。6.强刺激性药物输注过程中,护士必须在床边监护直至药物全部输人体内;输注完毕后,应继续输入生理盐水充分冲洗管道后再拔针。输入奥沙利铂后加以5%葡萄糖充分冲洗管道后再拔针,保证化疗药物完全进入体内,并减少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输入长春瑞滨前

后给予生理盐水100ml+地塞米松10mg静脉快速滴入,可以减轻静脉炎及局部发疱性反应的发生。三)、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1.如果病人诉输注部位不适、疼病、烧灼感、输液速度发生变化,即使没有发现肉眼可见的渗漏,也立即停止输液。

2.外周静脉输注者根据需要原位保留针头,中心静脉导管者必要时拍胸片、确认渗漏的原因及影响范围。’ 3.用针头尽量抽出局部外渗的液体。

4.使用相应的解毒剂.注意避免局部组织压力过大.皮下注射解毒剂时先拔出针头(表15-1)

5.拾高患肢48小时;局部间断冷敷或冰敷6~12小时,冰敷时注意防止冻伤发生。

6.及时报告医师并详细记录外渗情况。可给予3%普鲁产因+地塞米松作环形封闭。

四)、化疗药物外渗后溃疡阶段的护理

1.伤口评估 按WHO抗肿瘤药不良反应分级,临床皮肤损伤分为:I度为皮肤红斑、疼痛;II度为水疱、瘙痒;III度为湿性脱皮溃烂。

2.伤口处理 使用生现盐水清洁伤口后,溃疡面涂以湿润烧伤膏、芦荟或冰硼散外敷,或采用氦-氖激光照射理疗等。氦-氖激光照射理疗能加速创面愈合,具有抗感染、镇病、收敛、促进细胞再生及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并改善供血和营养。湿润烧伤膏、芦荟和冰硼散等中药有消炎解毒、除腐生肌止血的作用。

3对广泛组织坏死可手术清除、皮瓣移植、植皮等。

第二篇: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渗漏的处理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处理 渗漏的预防

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严格把好注射关

化疗时有效保护静脉

依据药物特性调节输液速度

正确掌握静脉输注药物的浓度

密切观察输液过程

正确拔针

对患者及陪伴实施有效健康指导 药物渗漏的处理

早期处理 注射部位选择 注射方法 渗漏性血管损伤的原因

造成静脉渗漏性损伤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1.1机械性因素

机械性损伤是由于静脉穿刺操作技能较差及工作不谨慎所致。

⑴多由于穿刺时进针的深度掌握不好,致穿刺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使药液顺着刺破的血管壁向外渗漏至皮下组织中。

⑵穿刺针头在血管内来回进退,探索性的寻找血管而损伤血管壁引起渗漏发生。

⑶多次反复在同一条血管部位进行穿刺,使血管壁受到损伤未得到修复又遭刺激作用下致药液外渗。

⑷选择血管时未细心琢磨即随便选择了细小、弯曲或关节活动部位的血管进行穿刺,以致穿刺失败后引起局部组织渗漏肿胀的发生。

⑸操作中的力度不均:如松止血带、松拳、松开关活塞时动作幅度过大而带动针头刺破血管壁引起药液外渗。

⑹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滴速过快和加压输液压力突增,以及大量输液超过2500 ml以上者,由于静脉管壁承受不了过大的压力而致药液外渗。

⑺推药时针头固定不牢而使针尖从血管内滑出到血管外使药液外渗。⑻输液拔针时按压部位不准确及忽视患者心理护理,造成患者不合作等,均是引起渗漏性血管损伤的机械性条件。据有关人士不完全统计,其发生率为穿破血管占38.7%,患者躁动致针头滑脱占19.4%,因患者长期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致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在肢体末梢部位;如手足背、内踝等处穿刺输液所占比例为41.9%。

1.2患者机体自身因素

指机体全身状况及局部血液循环发生改变;因本身疾病致微循环障碍,血管通透性改变,长期治疗反复穿刺对血管造成损伤。如各种原因引起休克的患者,全身患DIC的患者,严重酸碱平衡失调等各种原因所致缺血缺氧情况下,因机体代谢功能发生异常改变,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慢性老年性心血管疾病引起血管硬化,以及老年人血管脆性增加均是造成渗漏性血管损伤的原因。

1.3药物因素

主要有药物的理化因素;如药物的酸碱度,药物因代谢功能所产生的影响。⑴高渗溶液; 如20%甘露醇、50%葡萄糖等高渗药液渗漏到皮下组织间隙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将细胞内液的水分吸出,导致细胞脱水、变性、死亡,致组织发生坏死。

⑵收缩血管药; 如去甲肾上腺素、重酒石酸间羟铵、多巴胺、阿拉明等药物外渗后致毛细血管收缩,使药液不能顺向流入,而反流至毛细血管网引起毛细血管床强烈收缩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生肿胀、苍白等病理改变,如持续不缓解甚至有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的可能。

⑶阳离子溶液;如氧化钙、葡萄糖酸钙等药液外渗后对局部组织刺激性很大,也可引起毛细血管强烈收缩,致使人体局部组织和血管内膜发生一定程度的损伤,严重者可产生病理性的改变。

⑷抗生素药物; 如乳酸红霉素、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这些药物渗漏后对机

体局部组织和血管同样造成损伤与不良后果。

⑸化疗药物; 如长春新碱、丝裂霉素、环丙酰胺、5-FU、阿霉素等这些药物对皮肤血管刺激性很大,用药不当可引起静脉炎;如出现肢体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等。一旦渗漏可使血管周围的组织发生坏死,应特别引起重视。

1.4 长期静脉用药

如持续使用高渗性药物,使静脉管壁发生一定程度损伤,引起静脉炎和静脉栓塞,还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导致药液外渗。

1.5患者因素

输液中患者不能配合 如昏迷、谵妄、神志不清、幼小儿童、躁动、过度活动导致针头移位,药物外渗,由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易出现恶心,呕吐,或进食或大小便等增加了患者的活动机会,易使针头滑脱,引起外渗。

1.6技术因素

⑴穿刺静脉及穿刺针的选择不当,穿刺静脉均为外周静脉,分别为手背静脉、足背静脉、小腿外侧静脉、前臂静脉、大隐静脉。2例静脉输液选用的普通头皮针,使用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活动时针头移位易刺破血管。

⑵药理知识缺乏,护士对化疗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是否直接用化疗药物静脉穿刺,不能预见性的采取防范办法,不能有效合理的选择穿刺静脉及穿刺针,不能有效的指导患者或陪伴进行自护,药物外渗时不能做出有效处理。

⑶静脉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巡视不及时,观察不仔细,对药物外渗不能进行正确评估,导致药液外渗初期不能及时处理。

⑷药液外渗后处理方法不当,化疗药液外渗24小时后,采取常规的热疗办法,导致局部组织肿胀加剧。渗漏的预防

由于化疗药物渗漏后危害严重,在输注化疗药物前必须做好预防。使用腐蚀性化疗药物时,要特别注重预防,避免外渗。

2.1 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⑴合理选择穿刺静脉,在输注强刺激性的药物时,应注重选择粗直的大血管进行穿刺,缩短药液在局部的停留时间,减少药液对血管的刺激,对长期化疗的患者,应制定静脉使用计划并交替使用,注重保护大血管。

⑵选择留置针进行穿刺,可减少反复穿刺对血管壁的损伤,避免肢体移动刺破血管。对呕吐频繁的患者应使用留置针,能防止针头划出血管外,但要注重和患者沟通,尊重患者的权利。

应选择前臂最容易穿刺的大静脉,切勿在靠近肌腱、韧带、关节等处静脉注药,以防造成局部损伤。

⑶穿刺部位应由远而近,提高血管的利用率。要多部位、左右交替使用静脉,让受损静脉有一个恢复过程。

⑷如果外周静脉选取有困难,或药物腐蚀性太强可行深静脉插管给药。

2.2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 经常观察巡视病人,尤其对意识障碍患者,更要经常观察输液情况。输液外渗一旦发生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合理使用静脉,有计划地选择静脉,保护静脉不受损伤。原则上:从小静脉到大静脉,从肢体远端到肢体近端静脉。各条静脉交替使用,使受损的血管有足够的修复时间,一般选择弹性较好、部位适当、较直的静脉有利于穿刺。进针要充分,中途要抽回血,证明针头确实完全在血管内,再将针头固定妥当。

2.3 严格把好注射关

⑴负责化疗输注的护士应掌握各类化疗药物的特性,有高度的责任心。穿刺技术熟练,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尽量避免反复穿刺。

⑵注药前应告知病人,加药时如果有不适或疼痛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即使没有外渗的征象,也应立即停止药物注入,按抗癌药外渗予以处理。

⑶在化疗药注入前要对将使用的血管有正确判断(血管部位、回血情况、静脉是否通畅)。确保安全时方可注入化疗药物。

⑷强刺激药物给药过程中,护士必须密切监护直至药物输入体内,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液,按化疗外渗处理。

⑸把握必要的药理知识,了解药物不良反应中药物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反应,注重药物的浓度和速度,对刺激性强的药物应避免在同一静脉反复穿刺输注,确保穿刺针在血管内方可滴注药物,药液外渗后应采取积极有效办法进行处理。

⑹对一些刺激较强的药物,严格按照药物学和护理规范执行配药浓度,尤其是需要配制药物浓度较高时,只能选择中心静脉输注,绝不能在周围静脉输注。

2.4 化疗时有效保护静脉

⑴切忌直接用化疗药物穿刺,失败时造成周围组织损伤。⑵应先注入生理盐水,确认有回血,无渗漏后再注入化疗药。

⑶注射后用等渗液冲洗。使输液管中的残余药液全部输入,并冲洗停留在静脉血管壁的药物。达到保护静脉血管的目的。

2.5 依据药物特性调节输液速度

化疗药物与血管壁接触时间延长,发生静脉炎的几率就会相应增加,当疗效与输液速度无关时,应尽快输入。

2.6正确掌握静脉输注药物的浓度

静脉应用强烈刺激药物应正确掌握给药的方法、浓度及输液速度,如碳酸氢钠给药浓度成人一般选用5%,而新生儿应用浓度即1.25%等渗碳酸氢钠,静滴氯化钾浓度一般为0.3%以下,输液速度每分钟30滴左右,静滴钙剂除严格控制滴速外,还要经常更换输液血管,输液量多时,应先输钙剂组,有把握将药物注入在血管内以防药物外渗造成血管和周围组织坏死。

2.7 密切观察输液过程

某些药物一旦渗漏能引起严重组织坏死,如在输入长春碱类药物时,应安排一名护士观察输液的全过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8 正确拔针

快速注入生理盐水后,顺血管走向拔针,再迅速压迫3min.抬高该肢体,防止针孔渗血渗药液刺激局部。同时嘱病人活动肢体,可做肢体按摩,减少药物停留局部时间。

2.9对患者及陪伴实施有效健康指导

⑴告知患者药物外渗的原因和处理原则,如有外渗,宜冷敷而非热敷,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的自我保护能力。而且在护理病例上记录宣教内容,指导其注重保护穿刺部位,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针头刺破血管,教其识别输液部位药物外渗表现及症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⑵做到勤巡视、细观察,认真交接,做好记录,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不能按常规时间巡视,刺激性强的药物一旦外渗,处理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巡视过程中,应认真检查输液部位,正确做出评估,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药物渗漏的处理

静脉化疗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但若发生药物渗漏或处理不当,轻者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者引起周围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联合化疗方案和抗肿瘤新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国内护理同行对静脉化疗发生渗漏的处理做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从护理角度,对有关静脉化疗渗漏的处理对策综述如下。

3.1早期处理

3.1.1早期处理,刺激性强的药物外渗时,应根据药物的特性及局部组织的反应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立即停止输液回抽残留药物,更换输液部位,回抽的血及液体以3~5ml为宜。

3.1.2进行局部封闭,疼痛剧烈者用生理盐水5ml+0.5%盐酸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皮下环形注射,可阻止药物和组织细胞相结合,减轻局部组织反应,减少疼痛,抬高患肢24~48小时,避免局部受压,促进血液回流,减少局部组织肿胀,同时禁止静脉注射。

3.1.3化疗药物外渗应尽早进行局部处理,根据外渗的药物的药理性质,选择不同处理方法冷敷或热敷,可减轻局部组织肿胀、疼痛,防止组织发生坏死。有报道,化疗时给予穿刺部位由注射开始至结束冷敷24小时,可使局部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保护局部组织。

3.1.4局部组织损伤,达到局部红肿明显时,出现脉管炎,这时注重避免感染,促进渗出液回吸收,必要时予以脱水治疗,应用冷敷或如意金黄散外敷。

3.1.5局部组织损伤达到深部时,局部组织颜色晦暗,应采取硫酸镁热敷,易助外渗药物吸收。

3.1.6如局部药物渗出较多时,尤其是高渗药物,局部张力较大,必要时可做局部切开减压,将外渗的药物尽可能排出。

3.1.7经过48小时的处理,局部组织颜色发生改变,如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做高压氧治疗7-10天。

3.1.8经过3-6天治疗,局部没有明显好转,确定组织已经坏死,局部形成焦痂,局部有炎症时可应用磺胺嘧啶银糊剂外用,皮肤损伤面积较小的创面,非手术能治愈的情况下,创面较大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可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或美宝创面速愈贴治疗。也可采用创面美宝创面速愈贴加负压治疗。

3.1.9皮肤组织坏死面积大于3厘米,创面不能自愈时,考虑早期(6-10天)切痂植皮手术。皮肤创面愈合后早期进行瘢痕的预防,应用上海五加五公司生产的祛疤多肽因子外涂配合弹力绷带加压预防。三个月后可应用康瑞保或积雪甙软膏外涂,继续使用加压疗法半年至一年时间。

3.2注射部位选择

目前,临床上对恶性肿瘤病人多采用两种以上药物联合化疗,且病程较长。因此,应根据药物性质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一般应由细小静脉到大静脉,由远心端到近心端,忌用末梢循环差的静脉,并采用交替注射法,如左右上肢静脉交替使用,使损伤的静脉得以修复。少数药物如诺维苯(NVB)应选用粗大静脉或中心静脉。使用发泡作用的药物,勿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部位的静脉,因下肢静脉易于栓塞,除上腔静脉受压迫外,一般不宜采用下肢静脉注药,对造血系统肿瘤病人更应注意保护静脉。

3.3注射方法

3.3.1 避免操作中机械性损伤

操作中机械性损伤是造成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主要因素。为避免操作中机械性损伤,首先,护士应了解化疗药物的局部毒性反应,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其次,要妥善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脱或刺破血管壁。输液完毕,拔针时采用指腹同时按压皮肤和血管两个穿刺点3min~5min。肿瘤病人多在短期内需进行反复多次化疗。因此,应指导他们保护好血管,经常轻轻按摩四肢末梢血管,搓手背、足背,参与气功锻炼等,以增加血液循环及血管弹性。3.3.2 正确掌握化疗药物的输注浓度及方法

化疗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如药物的酸碱取⑸将化疗药物归纳为强刺激性药物(如氮芥、阿霉素、长春碱、丝裂霉素等)、一般刺激性药物(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等)和无刺激性药物(如噻替哌、氨甲蝶呤、阿糖胞苷、顺氨氯铂等)。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化疗药物,如长春地辛(VDS)、长春花碱(VLB)、诺维苯(NVB)、表阿霉素均为强刺激性药物,易引起组织坏死和栓塞性静脉炎。陈君华观察了50例化疗病人,化疗方案中联合用药较单项用药对血管损伤重。王建霞、陈君华报道,化疗药物的浓度、给药剂量、方法、疗程均可影响对血管损伤的程度。因此,应正确掌握化疗药物的输注浓度和方法,对强刺激性药物采取给药前后用生理盐水或5%~10%葡萄糖溶液冲洗静脉,同时静脉推注化疗药物时稀释浓度要适当,一般

一次量用稀释液不得少于20ml(强刺激性化疗药物可适当增加稀释液量)。多种药物化疗时每种药物间输注5%~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不少于10ml,每次间隔时间不少于15min。牛秋梅等观察19例静脉推注诺维苯(NVB)病人,提出NVB

50mg至少要用125ml生理盐水稀释,预防性应用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20ml,在推注诺维苯前后各推注10ml,推注完毕再用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冲管。注入化疗药物后,快速输入适量液体的目的是降低局部药液浓度,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3.3.3 穿刺局部宜冷敷,不宜热敷

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扩散,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的损害。化疗药物发生渗漏时,宜尽量选用冷敷或冰敷,以灭活外渗液,时间多为24 h。目前,对于化疗药物渗漏后热敷尚有争议,翟月霞曾报道2例因化疗药物外渗后即采用热敷而致局部水肿坏死的教训,强调化疗药物外渗后局部切不可热敷。但也有人报道,渗漏经处理并冰湿敷24 h后,可做一般热敷。3.3.4 拮抗剂应用的时间与方法

某些化疗药物外渗后可用解毒拮抗剂局部注射,如氮芥、丝裂霉素、更生霉素,可用硫代硫酸钠拮抗;丝裂霉素和更生霉素也可用维生素C 50mg/ml解毒;碳酸氢钠用于阿霉素和长春碱起化学沉淀作用,需加地塞米松以消炎;丝裂霉素用二甲基亚枫。榄香烯用维生素B12均取得良好疗效。张玉英报道,化疗药物外渗早期采用静脉注入解毒剂可阻止化疗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减少药物对组织的刺激损伤作用。尤其是采用静脉注射加局部或穴位封闭效果更好,他们通过对28例抗癌药物渗漏早期即刻停药后从原静脉通道滴入5%碳酸氢钠、维生素C或普鲁卡因、地塞米松穴位封闭治疗观察,28例均在治疗1次~2次后治愈,避免了抗癌药物渗出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化疗药物一旦外渗应立即停止给药,抽吸血管内外药液后,即刻自原静脉通道注入拮抗剂或拔针按压针眼后,用2%普鲁卡因和地塞米松或氢化考的松、氢考琥珀酸钠、透明质酸酶等药物做环型封闭,外涂肤轻松软膏等并冰敷。而张晓云提出,化疗药物外渗后即刻自原静脉通道注入拮抗剂,4h后再进行局部封闭或穴位封闭,临床效果良好。3.3.5 药物湿敷

硫酸镁和2%~4%碳酸氢钠常被用于化疗药物外渗后湿敷。王建霞报道,六神丸研末加适量蜂蜜调成糊状治疗输注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症及局部软组织炎症、淤血、水肿等有独特疗效。也可用碳酸氢钠、呋喃西林、复方儿茶酊、75%酒精纱

布湿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中药黄连、黄柏加3%硼酸湿敷、如意金黄散外涂等均可治疗化疗药物所致的渗漏损伤。3.3.6 停止输液

一旦发现药液渗漏,应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针头,接一注射器进行抽吸,尽量吸出局部外渗的残液。3.3.7 使用相应的解毒剂

长春碱类用透明质酸酶,氮芥、更新霉素用10%硫代硫酸钠,阿霉素用碳酸氢钠,丝裂霉素用二甲基亚砜等。3.3.8封闭疗法

常用普鲁卡因、利多卡因,有扩张血管的作用,高渗液体阳离子溶液配合酚妥拉明局封。3.3.9 外科处理

有感染迹象或已有感染者应行清创换药处理。在关节、大血管和肌腱附近渗漏发生炎性反应后必要时应行外科清创术

临床上,凡静脉化疗的病人,初次用药时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消除其恐惧感,若注药时有疼痛或异常感觉,应立即告诉护士。在病人治疗期间,应加强巡视,若发现药液渗漏应及早处理,切不可存有侥幸心理。根据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及静脉炎性反应期及组织坏死期不同特点进行观察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局部和穴位封闭时严格无菌操作。

综上所述,静脉化疗药物发生渗漏的关键在于预防,如注射部位选择,合理保护血管,提高穿刺技术,正确掌握药物的输注浓度和方法。一旦发生渗漏要及早采取冷敷、拮抗剂、药物湿敷等方法,以避免发生更严重的并发症,减轻病人的痛苦。

输注环节中,要严格“三查七对”,避免用错、配错化疗药品,输注时要尽量“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以保护病人血管,防止药液渗漏,输注中标挂特制的化疗药品输注警示牌。

患者体内药物反应的观察环节,包括:使用中要加强巡视,避免过敏和渗漏,严密观察生命指征,发现即时反应的先驱症状,立即紧急处理和报告,随即做好护病记录;使用后要加强病人追踪观察和随访,避免迟发性过敏等发生。

第三篇:肿瘤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和处理

肿瘤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和处理

化疗药物渗漏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漏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这些药物一旦漏入皮下组织,则会造成皮下组织的损伤,严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和溃烂,不但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也可能延误治疗,影响病人预后,所以,在实践中我们特别要注意预防药物的渗漏。化疗药物渗漏的原因

1.1 血管因素 长期静脉注射致使血管脆性增加。肥胖的患者、高龄患者由于血管可视性较差、血管弹性和血流速度较低,容易发生化疗药物的血管外渗漏。

1.2 药物因素 与药物的pH值、药物的渗透压、药物的浓度有关。如阿霉素、柔红霉素、长春新碱、氮芥等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1.3 操作因素 各种穿刺的损伤是导致药物漏出的主要原因。如针尖刺破血管或针尖未能完全进入血管,或固定不当引起针尖滚动、滑脱、针尖刺痛等。

1.4 放射线的影响 经放射治疗过的区域,血管弹性、密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用药后有时发生渗漏。渗漏的预防

由于化疗药物渗漏后危害严重,在输注化疗药物前必须做好预防。使用腐蚀性化疗药物时,要特别注重预防,避免外渗。

2.1 正确选择注射部位(1)应选择前臂最容易穿刺的大静脉,切勿在靠近肌腱、韧带、关节等处静脉注药,以防造成局部损伤。(2)穿刺部位应由远而近,提高血管的利用率。要多部位、左右交替使用静脉,让受损静脉有一个恢复过程。(3)如果外周静脉选取有困难,或药物腐蚀性太强可行深静脉插管给药。

2.2 严格把好注射关(1)负责化疗输注的护士应掌握各类化疗药物的特性,有高度的责任心。穿刺技术熟练,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尽量避免反复穿刺。(2)注药前应告知病人,加药时如果有不适或疼痛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即使没有外渗的征象,也应立即停止药物注入,按抗癌药外渗予以处理。(3)在化疗药注入前要对将使用的血管有正确判断(血管部位、回血情况、静脉是否通畅)。确保安全时方可注入化疗药物。(4)强刺激药物给药过程中,护士必须密切监护直至药物输入体内,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液,按化疗外渗处理。

2.3 化疗时有效保护静脉(1)切忌直接用化疗药物穿刺,失败时造成周围组织损伤。(2)应先注入生理盐水,确认有回血,无渗漏后再注入化疗药。(3)注射后用等渗液冲洗。使输液管中的残余药液全部输入,并冲洗停留在静脉血管壁的药物。达到保护静脉血管的目的。

2.4 依据药物特性调节输液速度 化疗药物与血管壁接触时间延长,发生静脉炎的几率就会相应增加,当疗效与输液速度无关时,应尽快输入[1]。

2.5 严格药物配制 稀释化疗药物要严格按照医嘱配制,浓度不易太高,液量不易太多。多瓶化疗药物输注,每瓶间用生理盐水冲洗静脉。

2.6 密切观察输液过程 某些药物一旦渗漏能引起严重组织坏死,如在输入长春碱类药物时,应安排一名护士观察输液的全过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7 正确拔针 快速注入生理盐水后,顺血管走向拔针,再迅速压迫3min.抬高该肢体,防止针孔渗血渗药液刺激局部。同时嘱病人活动肢体,可做肢体按摩,减少药物停留局部时间。发生渗漏的处理

3.1 停止输液 一旦发现药液渗漏,应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针头,接一注射器进行抽吸,尽量吸出局部外渗的残液。

3.2 使用相应的解毒剂 长春碱类用透明质酸酶,氮芥、更新霉素用10%硫代硫酸钠,阿霉素用碳酸氢钠,丝裂霉素用二甲基亚砜等。

3.3 冰敷 可局部加冰袋冷敷,达到镇痛、减慢吸收的作用,使漏出的药物局限化,避免出现组织坏死范围扩大。

3.4 药物湿敷 如局部肿胀明显,应给予硫酸镁湿敷,可起到消除肿胀的作用。

3.5 封闭疗法 常用普鲁卡因、利多卡因,有扩张血管的作用,高渗液体阳离子溶液配合酚妥拉明局封。

3.6 外科处理 有感染迹象或已有感染者应行清创换药处理。在关节、大血管和肌腱附近渗漏发生炎性反应后必要时应行外科清创术[2]。

【参考文献】 陈慧。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和处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0):1904.张惠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79-280.

第四篇:化疗药物外渗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

目前,化疗药物治疗肿瘤以成为肿瘤的主要治疗措施,而化疗药物的外渗指的是在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漏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外渗对机体的影响因药物种类不同、渗出药物量的多少而异。外渗引起严重损伤不仅与药物直接作用有关,也与药物的溶解度、输液装置、溶液的pH等有关,护理实践提示腐蚀性药物的渗漏可引起组织坏死,也可能发生医疗纠纷。

一、化疗药物及其渗漏的危害

1、常用的化疗药物按外渗引起局部组织损害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类 ①腐蚀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组织发疱甚至坏死。②刺激性药物,指化疗药物能引起注射部位或静脉径路疼痛,可有局部炎症反应、静脉炎、局部过敏反应。③非刺激性药物外渗后不对组织产生不良反应。

2、药物渗漏的病理生理 刺激性药物可引起静脉通透性增高。腐蚀性化疗药物外渗后与核酸结合,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会引起进行性的长期组织损伤和溃烂。局部红斑、疼痛、硬结、焦痂、坏死性溃疡可持续数周、数月,甚至病灶不断扩大,原因是药物从坏死细胞中释出,继而损伤邻近的正常组织,严重时可累及筋膜、肌肉、韧带、骨骼,导致功能丧失、挛缩、神经损伤、灼痛。腐蚀性化疗药物外渗可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疼痛,长期生存者因后遗症而生活质量下降。各种抗肿瘤药物渗漏炎症反应时间有所不同.

二、渗漏的预防

由于化疗药物渗漏后危害严重,在输注化疗药物前必须作好预防。要减少化疗药物的外渗,关键是要加强使用化疗药物的医生和护士的专业培训。使用腐蚀性化疗药物时,重在预防,避免处渗。

1、首先建立一套静脉使用计划 ①应选择前臂最容易穿刺的大静脉,切勿在靠近肌腱、韧带、关节等处静脉注药,以防造成局部损伤。也应避免在有皮下血管或淋巴索的病变部位上的静脉选择穿刺点,如曾做过放射治疗的肢体、有动-静脉瘘的肢体、乳腺手术后患侧肢体、淋巴水肿等部位不宜实施静脉穿刺。②穿刺部位应由远而近,左右交替进行,以免抗癌药物从前一次穿刺点外渗以及让受损静脉有一个恢复过程。③如果外周静脉选取有困难,可行深静脉插管给药。由于深静脉插管给药也有渗漏发生,因此不能一开始化疗就选用深静脉插管给药。国内报道发生率为0.9%,并不比外周静脉输液发生率低。国外Boussen等报道在205例肿瘤患者实行可置入式中心静脉通路给药,有1例发生渗漏。

2、化疗给药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执行 注药前应告知病人,加药时如果有不适或疼痛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即使没有外渗的征象,也应立即停止药物注入。按抗癌药外渗予以处理。强刺激药物给药过程中,护士必须在床旁密切监护直至药物输入体内,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液,按化疗外渗处理。经可置入端口化疗可引起化疗药物的渗漏,腐蚀性药物必须在抽到回血和针头已入端口以后才能注入。危机管理策略包括仔细使用可置入端口化疗,教会病人全面了解渗漏的危险和防止针头移动的措施以及发生渗漏及时处理。曹亚红等报道股静脉穿刺置管进行化疗药物输入,掌握好局部解剖位置和操作要领保证置管成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正压封管使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降为0。

3、腐蚀性化疗药物的输注方法 ①选择一条合适的静脉,穿刺应避开肌腱,神经或大血管,以防外渗后肌腱挛缩和神经功能障碍。对不合作者,如婴幼儿及昏迷病人,避免用关节活动频繁的肢体,尽量避免使用敷料,以免夹板遮盖、压迫输液部位。②用头皮针建立静脉通路。③用一次性针筒冲入8-10ml生理盐水,确认静脉回血良好,没有渗出,检查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疼痛、回血情况。④确保静脉通畅后,接上稀释好的化疗药物(一般一次所用稀释液量不得少于20ml)。⑤在穿刺过程中避免用针头在组织中探找静脉,这样会损伤静脉,并导致破损,穿刺成功要求保证针头固定稳妥,避免脱出。⑥缓慢注射,阻力要小。每注射1-2ml应检查有无回血,有渗漏可疑者立即更换穿刺部位,切不可勉强推药。⑦在输注药物完毕后,应继续输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后方可拔针。静推拔针时应抽少量回血,以免将化疗药带入静脉外,导致组织损伤。

三、渗漏的处理

万一发生化疗药物外渗时,应及时正确处理。

1、发生渗漏的处理程序

1.1 外周静脉输注引起的外渗处理程序 ①如果患者诉输注部位疼痛,即使没有外渗的征象,也应立即停止输液。②根据需要原位保留针头。③在严密无菌操作下接一注射器进行多方向穿刺作强力抽吸,尽量吸出局部外渗的残液。④通知医生,指导进一步处理。⑤使用稀释剂或相应的解毒剂。解毒剂经静滴给药时,量要适当,避免局部区域压力过大。皮下局部注射解毒时应先拔去针头。⑥冰敷或热敷,抬高肢体或注射部位48h,患者应注意休息。⑦毒性反应严重时,请外科会诊是否有外科指征。⑧避免外渗部位受压。⑨记录外渗液量、输注部位、药物浓度、患者症状及累及范围。宫英丽等报道使用金霉素二甲基亚砜湿敷有效率明显高于33%硫酸镁温敷,认为静脉输液外渗应及时应用金霉素二甲基亚砜湿敷。

1.2 中心静脉(CVC)输注时外渗的处理程序 ①一旦患者感觉CVC部位有不适、疼痛、烧灼感、肿胀、或输液速度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输液。②如果是皮下埋泵,应评价针头的位置是否合适。③尽可能回抽渗出液。如果渗出是针头滑出埋泵所致,尽可能通过针头吸出渗出液,如果无法吸出,则拔除针头,从皮下抽吸残留液。④给予适当的稀释剂或解毒剂。通过埋泵输注稀释剂或解毒剂应避免液量过多引起局部压力过大,注射后及时封泵。⑤同外周静脉输注引起的外渗处理程序⑥-⑨步骤。⑥必要时摄正侧位胸片,确定渗液的原因及影范围,并请外科会诊。

2、使用相应的解毒剂和稀释剂 目前尚无针对化疗药物的特效的解毒剂,关键在于预防。渗漏的医学处理包括注射通路的正确维持,根据情况采用冰敷或热敷,使用适当的解毒剂预防渗漏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Albanell等报道解毒剂的适用情况:透明质酸酶对长春碱类、表鬼臼脂素和paclitaxel,硫代硫酸钠对二氯甲基二乙胺和顺铂,二甲基亚砜对anthracyclines和丝裂霉素等。

Berghammer报道 1例静脉注射docetaxel化疗发生渗漏的病例,发生后立即皮下使用生理盐水稀释,另外采用冰敷,局部应用二甲基亚砜(DMSO)3次,每45min1次,以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和环氟拉嗪等处理,皮炎立即出现但24h即消退。特别是2-4日内缺乏皮肤病理改变,第5日出现,然后渐增。最后导致皮肤棕色色素沉着和皮肤增厚,不需要整形外科处理。因而笔者认为等张生理盐水、局部使用二甲基亚砜和冰敷对docetaxel外渗可抑制炎性反应和防止组织坏死。国内报道封闭处理效果很好。一旦化疗药物外渗,立即用2%利多卡因加生理盐水、氟美松5mg配制成0.25%利多卡因30ml(即封闭液),在无菌操作下沿外渗局部环状作向心性封闭,并抬高患者肢体及局部持续冷敷。外渗面积较大者,间隔24h重复封闭,直至治愈。

3、免疫治疗 Ulutin等报道阿霉素渗漏引起的手臂溃疡2。5cm*3cm,使用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皮下应用每星期400mg,第4个星期溃疡完全消失。该试验成功可能机理是巨噬细胞吞噬了渗漏出的有害物,而使受损部位得以修复。因而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的应用可能是化疗药物渗漏很有前途的处理措施。

4、外科处理 在经以上处理病变无明显好转,应及时请外科会诊。在关节、大血管和肌腱附近渗漏发生炎性反应后必要时应行外科清创术,必要时可行带微血管的皮瓣移植。

第五篇:化疗药物外渗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

发表者:曾辉 8822人已访问

外敷

冷敷:冰袋24h 最长3天 药物湿敷:氢考

MgSO4 2-4%NaHCO3 中药湿敷:金黄散

六神丸+蜂蜜

长春瑞滨出现渗漏的处理

1在注药过程中,当病人感觉注射部位疼痛并加剧时,既使回血良好亦要停止注药,换用预先备好的生理盐水冲管后另行穿刺。一旦发现局部肿胀出现渗漏时,应立即停止输注并按以下程序处理。

①回吸,利用原针头接一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尽可能将针头、皮管内及皮下水疱液吸出。②解毒剂局部环封,局部常规消毒后,用1ml无菌空针抽取解毒剂,做局部皮下环形封闭,即由疼痛或肿胀区域外缘向内做多点注射,常用的方法为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100mg局部封闭,每日一次,连续三天。③外敷:宜局部冷敷,一般使用24小时,最长可用至三天。也可先冰敷6-24小时后再冷敷。必要时也可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但严禁热敷。④渗漏24小时后,可适情使用超短波、红外线、紫外线照射仪等,可达到止痛、消炎、促进局部吸收等作用。经上述处理无效,渗漏部位由暗红色转为黑褐色,形成溃疡时,我科应用自己配制的脐血血浆加地卡因外涂溃疡局部,每日三次,并配合外科换药,直至痊愈,1-3个月内皆能完全恢复。对于渗入皮下范围大或合并感染者,要加用抗生素治疗。功能锻炼:渗漏发生后引起的疼痛往往使患者不敢活动患肢,时间一长,可引起关节强直,肌肉萎缩,应指导、鼓励患者进行合理的屈肘、握拳等动作。

以下是我们总结的长春瑞滨渗漏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措施,仅供参考: 长春瑞滨化疗局部渗漏的可能原因 药物自身的因素,长春瑞滨属碱性药物,可使血管内二氧化碳蓄积,血管内压升高,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致使药物渗漏皮下。血管因素,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老年人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上肢血管阻力增加。操作因素,各种穿刺的损伤是导致血管外漏出的直接原因,如针尖刺破血管或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腔;针尖固定不牢等。患者因素,病人不合作而穿破血管、针尖滑脱等。长春瑞滨渗漏的预防 合理选择血管,计划使用、有效保护静脉

异长春花碱为发疱性、刺激性化疗药物,不宜选手足背小血管,因细小静脉壁薄耐受性差,易造成不可逆损害,同时还应避开肌腱、神经、关节等关键部位,防止渗漏后引起肌腱挛缩和神经功能障碍。我们选择注射部位的原则为:①首先动员患者行中心静脉插管或皮下埋置静脉泵给药。②一般采用前臂静脉给药,其次为手背、手腕、肘窝。③尽可能不采用下肢静脉注药,因下肢静脉易于栓塞,血流速度较慢,但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的患者例外。④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应避免在患侧上肢进行化疗。⑤根据化疗方案计算静脉使用次数,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宜从远端向近端,交替使用大静脉,应使化疗造成的损伤有一定修复时间。⑥尽量保留两条静脉留作它用,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物的注射选用小静脉,此点对长期化疗的病人尤其重要。提高专业技术,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操作技巧

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穿刺水平及稳定的心理素质,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每次失败的穿刺,必会造成静脉不必要的损害。负责化疗输注的护士须经专业训练,掌握好化疗药物的特性,有高度的责任心,未取得护士执照者不能进行操作;对异长春花碱首次使用时,必须详细阅读说明书。为避免操作中机械性损伤,要熟练穿刺技术,力求一针见血,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如穿刺失败,不能使用同一静脉的远端。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针头,避免滑脱和刺破血管壁。在注入异长春花碱前,要对使用血管进行正确判断,如血管部位、回血情况、静脉是否通畅等。注药结束拔针后准确按压针眼2-5min(有出血倾向增加按压时间)。正确掌握药物的给药方法、浓度、输入速度,合理使用药物。

首先要熟练掌握化疗药物的性能、颜色、使用特点、对血管的刺激程度、及最佳给药途径,严格按医嘱给药。正确给药方法:不能用有化疗药液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针,应先注入生理盐水确认有回血,无渗漏后再注入化疗药,输注期间应密切观察回血情况,局部有无疼痛等,注入后用等渗液冲洗,使输液管中的残余药液全部注入。药物浓度不宜过高,给药速度不宜过快,20ml药液至少需3min以上,或者用每分钟5ml的速度注入,避免血管在短时间内受到强烈刺激从而出现损害。4 加强患者配合

化疗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特别是初次应用该药时,当班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消除恐惧感。异长春花碱推注时,要减少患者活动,并告知患者如有异常感觉,如局部疼痛肿胀等,应及时报告注药护士。= 阿霉素

外渗处理:通过非留置针或导管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50㎎或地塞米松5㎎。50~200mg氢化可的松琥珀酸纳,1%氢化可的松霜局部静注,外敷 减少炎症

8.4%碳酸氢钠5ml+地塞米松4mg 局部静注,渗漏部位多处皮下注射减少药物与DNA结合

渗漏24小时后,可考虑使用超短波,红外线,紫外线照射仪等,可达到止痛、消炎,促进局部吸收等作用。如渗漏部位由暗红色转为黑褐色,溃疡形成,说明局部已坏死,应将局部坏死组织广泛切除,进行外科换药或植皮。

其他: 柔红霉素

外渗处理:局部降温。使用循环冰水的冷垫、冰袋等,外渗后24-48小时内,每次15-20分钟。有报导,每6小时局部用99%二甲亚砜1-2ml有效。

丝裂霉素

外渗处理:通过非留置针或导管静脉注射4%硫代硫酸钠5ml或用25口径针在外渗区多次皮下注射。表阿霉素

外渗处理:冰敷至少60分钟,抬高患肢;皮肤表面涂二甲亚砜,每日三次,6天。

长春新碱

外渗处理:发生外渗后的24-48小时内每天至少4次热敷,每次15-20分钟。配备150单位/ml透明质酸酶溶液与1-3ml盐水混合液。通过保留的静脉通道,每外渗1ml注射1ml;已拔针则皮下注射。

奥沙利铂

外渗处理:可用地塞米松,普鲁卡因作局部封闭。将配制好的药液沿外溢外缘的周围由外向内多点注射,封闭范围大于渗漏区。

外渗处理原则:

1.立即停止滴注,并尽可能回抽或经原通路滴注解毒剂(5%sb、vitC、和1%普鲁卡因)。2.抬高患肢,同时采用局部冷敷和冰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并可降低痛觉神经敏感性。3.局部封闭,对强刺激药物,如ADM、MMC、VDS、VP16等,可用1%-2%普鲁卡因2mL或DEX 5mg、NS2-4mL注射于外溢血管周围皮下组织,进行封闭。4.正确选择血管:

1)尽量选择较粗大的血管,血管直径越大流量越大,输入药物的浓度就相对较低,药物的刺激性也相应减少。

2)多部位轮流注射,避免同一部位血管长期受刺激而导致内膜损伤。

3)穿刺时尽量选择弹性良好、无炎症的静脉。避免选用手指、足背、腕、踝关节等皮下组织少的部位。5.加强巡视,一旦发现药液外渗及时处理。

6.引路注射及化疗后冲洗,化疗前应用生理盐水50mL-100mL冲洗,确保无外渗再用化疗药物,结束后用适量生理盐水冲洗。

7.调整化疗药物的浓度及PH值。掌握好药物的浓度,最大限度稀释以减少药物局部激惹; 调节好药液PH值不仅可有效地预防静脉渗漏性损伤,还可提高药物的疗效。8.对化疗病人要注意随诊,因有些药物可引起迟发性的损伤。

中药用红花油或紫草油。西药用DXM+6542+MgSO4

化疗药物外渗液要辩证施治。

不同严重程度,病期、不同表现都是不一样的。

初期或时间较长局部生机较差的时候用红花油或紫草油改善微循环。

现在是微循环有问题,大静脉回流应该没有问题,此时以加快动脉和微循环为主。等患者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的时候改用烧伤膏,金黄散。以组织修复为主的时候用生肌散,桃花散,九一丹都可以。以上皮修复为主的时候用青黛散或粘膜溃疡粉,指甲粉,珍珠散。

西药

初期以减少损伤为主,用DXM,还要改善微循环用6542, 罂粟碱 用硫酸镁或高渗盐水减轻组织水肿。

当坏死组织不易脱落的时候,用糜蛋白酶消化去腐,我自己也用过胰蛋白酶K就是实验室里面的那一种,也挺好,当坏死组织脱落以修复为主的时候,可以用贝复剂

================ 化疗药物外渗 5.1 发病机制

临床中使用化疗药物时有时回出现化疗药物的外渗,可能回给肿瘤患者造成严重的永久的伤害,出现化疗药物的的外渗,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的因素,可有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因素:如药物的PH值过高或过低、渗透压高、配置药物浓度过高等;

2、血管因素: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在这些情况下如果外周静脉化疗可能会出现外渗;

3、操作因素:穿刺技术的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等;

4、其它因素:如淋巴水肿、输液量大、病人不合作而穿破血管、针头滑脱、病人血小板数量少、静脉注射部位弯曲等等。

5.2 临床表现:注射部位充血、疼痛、肿胀甚至溃破。

临床分三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静脉炎性反应期、组织坏死期.症状根据药物的损害程度和损害方式分三类临床表现:

5.2.1、发疱性: 严重,渗漏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如蒽环类(阿霉素、表阿霉素等)、抗生素类(柔红霉素、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光辉霉素等)、植物碱类(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地辛、诺维苯等)、氮芥、胺苯丫啶、美登素等。

5.2.2、刺激性:中度,渗漏后可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如卡氮芥、氮烯咪胺、足叶乙甙、威猛、链脲霉素、丙脒腙等。

5.2.3、非发疱性:轻度损害,无明显发疱或刺激作用的药物。如环磷酰胺、塞替派、氨甲喋呤、博莱霉素、氟脲嘧啶、阿糖胞苷、顺铂、米托蒽醌、门冬酰胺酶等。5.3 急救措施:

5.3.1 立即停止点滴,吸出药物;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面。5.3.2.局封:DXM 5mg+利多卡因 5ml,可减慢化疗药物吸收和镇痛; 5.3.3.局部冰袋冷敷局限受损区域48h,然后热敷 5.3.4.局部明显肿胀者可用硫酸镁湿敷以消除肿胀;

5.3.5 局部使用解毒剂:对抗药物的损伤效应,灭活渗漏药物,加速药物的吸收和排泄; 5.3.5.如已发生溃疡或水疱应进行外科处理; 5.3.6.待炎症急性期过后可理疗以促进恢复。

·外周静脉输注时,外渗处理程序:①如果病人诉输注部位疼痛,即使没有外渗的征象,也应立即停止输液。②根据需要原位保留针头。③用针筒尽量吸出局部外渗的残液。④通知医生,指导进一步处理。⑤使用相应的解毒剂。解毒剂经静滴给药时,量要适当,避免局部区域压力过大。皮下局部注射解毒剂时应先拔去针头。⑥抬高肢体或注射部位48小时,病人应注意休息。⑦必要时请外科会诊是否有外科指征。⑧避免外渗部位受压。⑨记录外渗液量、输注部位、药物浓度、病人症状及累及范围。

·中心静脉(CVC)输注时外渗的处理程序:①一旦病人感觉CVC部位有不适、疼痛、烧灼感、肿胀,胸部不适或输液速度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输液。②如果是皮下埋泵,应评价针头的位置是否合适。③尽可能回抽渗出液。如果渗出是针头滑出埋泵所致,尽可能通过针头吸出渗出液,如果无法吸出,则拔除针头,从皮下抽吸残留液。④给予适当的解毒剂。通过埋泵输注解毒剂应避免液量过多引起局部压力过大,注射后及时封泵。⑤同上述⑥—⑨步骤。⑥必要时拍正侧位胸片,确定渗液的原因及影响范围,并请外科会诊。预防措施:1.先从远心端选择血管;2.多部位交替注射以利血管恢复;确认血管通畅后再加化疗药,化疗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减少血管刺激;如无特殊要求应调快注射速度。============ 化疗药物外渗的治疗与处理

(1)静脉输人化疗药物时,若患者主述局部麻木、有胀感及蚊虫叮咬感,即使有回血,也应立即拔针,并用1%利多卡因行皮下环行封闭。主要用利多卡因扩张血管,使渗出的化疗药物回渗人血管,同时具有止痛麻醉作用,减少化疗药物的疼痛刺激。

(2)在静脉给药过程中,如发现或可疑有外渗情况时,应立即停止给药,并抽吸出残留在针头、血管内药液,注入适宜的解毒剂,如无解毒剂,可及时用0.9%生理盐水在外渗部位作局部注射,以稀释药物或用0.25%~0.5%普鲁卡因作局部封闭,并局部用冷敷。拔针后,避免外渗部位受压。早期应抬高患肢,以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3)局部红肿疼痛者,可用50%硫酸镁湿敷。利用高渗硫酸镁溶液使化疗药物外渗出皮肤,从而减少化疗药物浓度高对周围组织的刺激与损害,有消肿止痛的作用。每次40分钟,每日5一6次。同时,24小时内冰袋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化疗药物吸收,同时也可缓解疼痛,抑制局部炎症。冷敷时间一般不超过15一20分钟,可采用间断冷敷的方法,早期切忌不可热敷。次日开始进行微波照射,每天2次,可促进残留药物的吸收。必要时可选用氢化可的松膏或如意金黄膏等外敷。等金黄膏干结时即更换,重新外敷包扎,并抬高患肢。

(4)外渗区域发生破溃、糜烂者,应保持创面清洁,常规换药,同时予以抗生素治疗。如效果不明显,可考虑外科治疗。如有严重的局部组织损伤或坏死,可考虑局部切除和整形外科治疗。(5)解毒剂的应用

①硫代硫酸钠可用做氮芥、丝裂霉素、更声霉素、环磷酞胺等的解毒剂。可使化疗药物迅速分解形成硫化物而解毒。用法:10%硫代硫酸钠4m1加1-3ml无菌盐注射用水混合成解毒剂,注射于外渗处,每外渗1ml注射1ml。

②透明质酸酶可用做长春新碱、长春花碱等的解毒剂。可促进药物吸收和弥散。用法:150单位透明质酸酶lml加1一3ml无菌盐水混合成解毒剂,注射于外渗处,每外渗lml注射lml。

③ 1.4%碳酸氢钠也可做为长春新碱和阿霉素的解毒剂,使其在碱性环境中迅速分解而解毒。

(6)发生药物外渗经上述处理后应对注射部位观察若干天,并做记录,包括发生的时间、部位、外渗的药物名称、药物剂量、浓度及处理外渗的方法、病人的主诉、局部体症等。(7)如局部苍白或紫红,应立即用0.25%酚妥拉明皮下浸润封闭并抬高患肢。

(8)如果局部起水疱,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出较大水疱内的渗出液,外敷雷夫奴尔纱条后包扎,根据病情每日或隔日更换一次。一例盖诺外渗的处理

盖诺是一种植物类抗癌药,通用名为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简称NNB,是一种主要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的化疗药。其发泡性能强烈、对细胞毒作用明显,当静脉注射时局部血管内药物浓度高,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药物外渗,有时即使药物没有外渗,由于穿刺静脉较小或曾经破坏过,也有可能引起局 患者 男性、48岁,因肺癌术后1月余入院,遵照医嘱先给予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入。确定针头在血管里后静脉推注生理盐水40ml稀释盖诺40mg,注射部位为左手上臂内侧的一根浅静脉,缓慢推注10ml时患者主诉血管刺痛,观察皮肤未见异常,但病人的袖口较紧,护士松了一下患者的袖口抽回血,见回血后再推时,针头前方出现一0.6公分的的红肿,立即给予回抽后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g后拔除针头。①用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10ml、利多卡因5mg沿红肿周围向红肿处封闭。封闭时在一个皮下进针处可向前、左、右三个方向注射。②封闭后用冰袋外敷24小时。

③用冰袋冰敷的同时用我科自制的“三黄液”外涂。“三黄液”的主要成份为:黄柏3g、黄莲3g、地榆3g、白芍3g、红花5g、丹参5g、冰片1g浸入500ml 75%酒精内一个月后使用。24小时后观其外渗部位皮肤未见发黑,病人无烧灼感主诉。

嘱病人继续外涂“三黄液”并加用京万红外涂(京万红为天津达仁堂制药二厂生产的用于治疗烧伤的软膏)。同时鼓励患者多活动手臂。

一)药液外渗:指药物漏出或渗入皮下组织。

具有腐蚀性作用的化疗药物外渗会引起组织坏死、腐烂。具有刺激性作用的化疗药物可引起外渗部位感染、疼痛。

1、腐蚀作用: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柔红霉素、去甲氧柔红霉素、丝裂霉素、盐酸氮芥、长春碱、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

2、刺激作用:卡莫司丁、达卡巴嗪、VP-

16、脂质阿霉素、米托蒽醌、紫杉醇和鬼臼噻吩。有报导顺铂和氟尿嘧啶浓缩液大量外渗也有刺激作用。

3、处理:关于是否使用解毒药有争议。处理一般步骤: 1)停止化疗。

2)保留针头,患肢制动。

3)抽吸出残留在针头、输液管中的药物。4)拔掉针头。5)避免外渗部位受压。

6)特殊化疗药物外渗,按指导注射相应解毒药。7)使用特殊药物时发生外渗,给予热敷或冷敷处理。8)抬高上肢。

表一:腐蚀性药物与刺激性药物的解毒方法: 阿霉素 柔红霉素

去甲氧柔红霉素 无 局部降温循环冷水的冷垫、冰袋等,外渗24-48h内每天至少4次。每次15-20分。有研究显示: 每六小时局部用99%二甲亚砜1-2ml有效。长春新碱 花碱 地辛 瑞滨

VP-16 透明质酸酶 配备150单位/ml透明质酸酶与1-3ml盐水混合液。通过保留静脉通道,每外渗1ml注射1ml。已拔针则皮下注射 热敷

发生外渗后24-48小时内,每天至少4次热敷。每次15-20分。

下载8。1化疗前静脉的评估及药物渗漏的处理(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8。1化疗前静脉的评估及药物渗漏的处理(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静脉化疗药物外渗临床护理新进展

    静脉化疗药物外渗临床护理新进展 关键词 静脉化疗药物 外渗 护理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化疗药物渗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1]外周静脉化疗药......

    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处理 一、化疗药按外渗引起局部组织损害程序不同分类: 1.腐蚀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组织发疱甚至外死。如更生霉素, 红霉素,阿霉素、表柔比星(表阿霉素)......

    静脉输液渗漏的观察及处理

    静脉输液渗漏的观察及处理 赵焕芬 第一节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目的语重要性 1、 静脉输液是防病治病和抢救生命的重要给药途径,但输液外渗在临床上很难避免,这与药物的刺激性......

    静脉输液时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模版)

    化疗药物外渗应急处置流程及演练参考脚本 场景:护士吕丹丹在巡视病房时发现12床李红正在输注化疗药物0.9%NS100ml+吉西他滨1600mg在化疗开始20分钟后,输液的左手出现约1cm的......

    化疗药物课件-中南

    第三十九章 抗菌药物概论 (Introduction to antibacterial drugs) 中南大学药理学 熊燕 【目的要求】 1. 掌握抗菌药的基本概念、抗菌药物作用原理及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2. 熟......

    静脉输液渗漏的观察及处理方法[5篇范文]

    静脉输液渗漏的观察及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是防病治病和抢救生命的重要给药途径,但输液外渗在临床上很难避免,这与药物的刺激性、病人血管的通透性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与我们的穿刺......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给药是临床主要给药途径之一, 在输渡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药液外渗, 造成皮肤血管受损, 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问题,是不是输液外......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样例5)

    发现药物外渗或怀疑有外渗时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1立即停止输液或静脉注射,保留穿刺针头,利用此针头尽量回抽渗漏在皮下的药液,由保留针头注入相应的细胞毒药物拮抗剂后拔针并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