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探讨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探讨
摘要: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所含有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指在国家相关规定及标准范围内该单位所占有、使用的单位价值,所属年限超过一年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保持基本的初始物质形态的资产部分。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数量越发庞大,从而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作简要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284-02
作为我国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不仅关系到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国家资财的完整与安全,同时对于我国社会文明、秩序的构建有着直接影响。近些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不仅需要适应全新的社会环境与快速变化市场经济环境,同时还要明确划分经营性单位与非经营性单位。在此期间,事业单位的一些非经营性资产需要转化为经营性资产,极易出现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法、违规现象,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进程。因此,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事业单位与政府机构应正确认识、强化意识、协同合作,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大管控力度。以下,本文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思想认识、综合素质的不足
近些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电子信息网络系统的普及、应用,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我国有关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已通过网络系统实施动态监控,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理等等重要活动、事项也需要按程序审批、按预算执行,虽然大幅减缓了事业单位自行管理的压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管理意识,以至于固定资产没能及时得到维修、保养,或是超常规使用、破坏性使用,最终导致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下、损耗加快、使用寿命缩短,而这也是固定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不足、综合素质较差,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依赖于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也不利于各项管控制度的落实,使得管理活动失控、失效。
(二)财务核算制度有待完善
长期以来,由于不计提折旧,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投入使用过程中的变化与实际价值很难真实的加以反映,以至于账实不符,存有暗箱操作、弄虚作假现象,大幅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虽然有关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系统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实施了动态监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固定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但仍无法确切的掌握固定资产实际的损耗程度、使用情况。目前,针对我国事业单位所实行的会计制度、标准、规定要求,事业单位在购入固定资产时,需要将其全部支出以原有价值的形式列入单位当期的总支出,不计提折旧。在此种制度、标准的规定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无法真实、全面、准确体现固定资产的新折旧程度。此外,由于无法判别、确定、揭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从而难以对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提供可靠、准确、客观的评价依据,更难以向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理提供全面、准确的评估信息,大幅降低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三)过度接收社会资源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百姓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社会公益事业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企业与个人的支持,大量的社会资源在慈善机构、民政部门的处置下,以物资或资金的形式分发至各事业单位中,在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同时,也曝露出了一些问题。一些事业单位在接收由社会提供的固定资产时,并未综合考虑其原有固定资产的价值、数量等情况,而错误的认为“不要白不要、有总比没有强、”,由此导致部分固定资产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在产生了大量闲置的同时,也无法保证接收资源的质量,以至于国家财产损失、浪费。此外,我国存有许多事业项目是通过当地政府贷款、国外贷款来维持运作的,明显改善了事业单位的生存环境、业务条件,有效推动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但仍有部分的事业单位错误认为其自身无需支出资金、还款主要由当地财政负责,从而导致固定资产长期闲置,而一些事业单位的客观条件无法满足固定资产,继而造成大量浪费。
(四)核算方式不合理
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是按照书面的形式计算固定资产,我国现行的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损耗如何核算没有明确规定。因此,事业单位的核算工作难以进行。原有的核算方式存在着诸多的弊端需要改进。首先,价值背离。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与现时净值随时间推移、产品更新换代将相差越来越大。其次,虚增净资产。该种核算的方式按照账面原有的数目进行核算,净资产的数量将无法反应资产的实际情况。再次,成本核算不完整。固定资产的计算不计提折旧,这直接导致收入资产的成本的降低,虚增了盈余,无法体现真正的盈余。
二、改进、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一)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与监督约束机制
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理等活动及事项,首先应进一步完善现行的规章、制度,构建合理、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结束机制,严格执行各项政策、法规、标准,以此保证固定资产的有效运作。此外,针对固定资产具体的授权批准、职责划分、预算处理、账簿记录、定期盘点等常规工作内容,事业单位还需改进、完善各项内控制度并加大日常检查力度,以此了解、掌握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以便及时做出调整与改进,避免违规、违法行为的产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制定大型固定资产的配置标准
对于事业单位的大型固定资产,应根据单位内部的运作情况、固定资产的价值与数量,结合地方性规划与政策,以成本效益、总量控制、资源贡献为原则,综合考虑单位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百姓生活质量、人员综合素质等因素,针对性质、技术要求、使用范围不同的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合理制定大型固定资产的配置标准,在有效使用全部已投入固定资产的基础上,用好库存、闲置部分的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整体使用效率。对此,不仅需要国家政府机构以政府、人大文件的形式颁布、实施,同时还需事业单位自行制定具体、细化的配置标准与程序,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供法律支持与保障。
(三)构建查账制度,实施动态管理
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构建合理、完善的查账制度,定期对单位实际的规定资产进行检查、核对,从而及时采取清理、报废等措施,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在新购固定资产时,应综合综合单位自身的运作情况、业务需求,结合固定资产的性能,确定其使用期限并作详细登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通过定期的查账、评估,不仅能够及时了解资产的实际价值、使用情况等,同时还能重新调整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保证资产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四)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
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应从以往由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所形成的使用型管理模式,转变为适用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经营型管理模式,针对固定资产的投入、使用、回收,分阶段实施监督、管控,构建与资产经营相适应的权责对应关系,从而形成系统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有助于固定资产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明确具体目标、强化岗位责任,保证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
(五)增强法制、责任意识,实施绩效考核
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财会人员应进一步提高其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营造一个民主、公开、公正的工作氛围,勇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大内部监控。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关政府部门应针对该单位资产管理的成效,结合单位领导的年终考核成绩,实施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提高单位领导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与认识,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事业单位的内部则需要建立合理、完善的考核机制,检验、评定资产管理工作在岗人员的业务成果,以此明确、巩固更岗位的职责,充分落实各项政策与制度,最后通过实施奖惩措施提高各项管控工作的效率、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事业单位的内部运作、管理模式、内控体系正趋向企业化转变,而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模式,完善各项监督、约束机制与管控制度,实施动态化的管理方法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促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国华.浅谈改革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J].科技信息,2010(30).[2]彭宇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新公共管理运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3).[3]尚慧.浅议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和途径[J].现代商业,2011(26).[4]王梅娟.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江南论坛,2011(06).[5]陈露.给予内部控制角度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6]张庆丰.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土地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1).[7]胡存芳.完善我国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改革的具体措施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09(05).
第二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固定资产定义:指单位价值大于2000元人民币并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2.编码规则:
2.1.编码组成:AA——BB——DDD—CC:类别—大类细分—产品序号—成本中心代码 2.2.类别明细(AA):01:电脑;02:办公家俱;03:办公设备;04:汽车;05:网站外设;06:电脑外设;07:软件类;08:仓储设备;09:通讯设备。2.3.成本中心(CC):见会计科目编码规则中的规定。3.固定资产的购买:
3.1.各部门因工作需要增加固定资产,填写《固定资产采购申请表》,后附不少于三家的采购报价单(可由产品线、采购部帮助询价),并经部门经理、CEO签字确认,交由行政部。3.2.所有固定资产的购买由公司行政部统一申请,同时附报价单及《固定资产采购申请表》原件。
3.3.固定资产采购到货后由行政部填制《收货领用单》并编制固定资产编号贴制标示,分配至使用人。之后,将《收货领用单》复印件交财务做资产增加的附件。3.4.固定资产领用时,使用人须在《收货领用单》上签字。3.5.财务部固定资产会计于月末登记固定资产系统帐。3.6.《固定资产采购申请表》原件保存在财务部存档。3.7.《收货领用单》原件保存在行政部存档。4.固定资产的领用与归还:
4.1.员工离职时须将领用的全部固定资产交回公司,由行政人员按固定资产帐明细清点,有短缺者按价赔偿,行政部应及时协调财务部进行帐务处理。
4.2.如有固定资产暂借,可填写《固定资产暂借单》,不做帐务处理,但规定48小时归还。4.3.固定资产还入时应办理还入手续,并在《收货领用单》上签字确认,4.4.每月由财务部更新固定资产系统帐。5.固定资产的调拨: 5.1.公司规定,员工之间不得私自调换自己使用的固定资产,如有特殊情况须调换使用,5.2.要通知行政部,并调出方填写《固定资产调拨单》。
5.3.行政部接到《固定资产调拨单》并确认其可行,在《收货领用单》及固定资产系统中做变更登记,且相关人员签字确认。5.4.《固定资产调拨单》原件由财务保存。
5.5.行政部更新系统的资产调拨要及时准确,以便财务月末计提折旧的准确。6.固定资产的维修:
6.1.当事人须填写《固定资产维修(升级)申请单》交由行政部处理。
6.2.行政部门接到申请单需先查询固定资产帐,确定其维修价值,联系售后服务商; 6.3.维修后行政部应将《固定资产维修(升级)申请单》原件交财务部;并更新《收货领用单》;
6.4.财务部每月更新用友固定资产模块。7.网络设备升级:
7.1.当事人须填写《固定资产维修(升级)申请单》,部门经理签字认可,交由IT Support处理。
7.2.IT Support接到申请单,确认其升级的必要,申请升级硬件,7.3.由IT部门进行统一购买,请款单后应附《固定资产维修(升级)申请单》; IT部门应将《固定资产维修(升级)申请单》复印件交行政部,并进行《收货领用单》的变更;
7.4.财务部每月更新用友固定资产模块。
7.5.《固定资产维修(升级)申请单》原件由财务保存。8.固定资产的盘点:
财务部应定期(建议季盘,可抽盘)由行政协助对公司固定资产进行盘点,财务出据盘点报告并与固定资产帐核对。
第三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的购入
固定资产的购置,按经费来 源渠道的不同可分为财政拨款购入、项目资金购入、借(贷)款购入。
1、财政经费购入。此类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列入政府采购,由财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购入固定资产时,应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事业支出-设备购置 贷:银行存款 同时,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2、项目资金购入。许多事业单位在正常开展业务活动的同时,还承担了一些专项科研任务。因为这些专项工作的需要,使用项目资金购置了一部分固定资产。有些单位在会计处理上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直接将固定资产的购置费用列入项目经费支出之中,形成帐外设备。即 借:专款支出-(2002年第六期)X项目 贷:银行存款
项目结束之后,这些固定资产既无帐也无卡,为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对这类固定资产的核算应这样处理:(1)属于财政资金的专项拨款,购入固定资产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专款支出-(2002年第六期)X项目 贷:银行存款 同时,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2)属于开展业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的项目,应先按规定从项目中计提修购基金,然后用修购基金购入。即:
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然后,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贷:银行存款
同时,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3、借(贷)款购入固定资产。目前,事业单位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财政拨款的部分占事业单位全部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不再是财政拨款,而是创收收入或借(贷)款。以从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或金融机构借入的有偿使用的款项购置固定资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此尚无明确规定。因固定基金属净资产类科目,此种类型购入的固定基金又是相互对应的关系。为解决这一矛盾,笔者认为,不防采取这样一种办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购入的固定资产主要用于开展业务活动以及经营活动,即为实现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为此,可先将购置固定资产的费用列入修购基金,然后在该设备为取得事业收入或经营收入而投入使用时,从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中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弥补设备购置时修购基金的支出。当时,以修购基金购置设备时,可能造成修购基金出现赤字,但同时形成的固定基金与修购基金同属净资产类科目,且二者一增一减的数额是相等的,故不影响事业单位净资产的真实性。具体会计处理如下:(1)借入款项时,借:银行存款 贷:借入款项(2)购入设备时,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贷:银行存款
同时,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3)提取修购基金时,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4)对需要安装的设备,在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前,应对借款利息予以资本化。对不需要安装即可使用的设备,借款利息计入财务费用。(5)借入款项的偿还 借:借入款项 贷:银行存款
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1、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借:固定资产 贷:其他应付款
2、支付租金时,借:事业支出 贷:固定基金
同时,借:其他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期末,其他应付款的贷方余额为尚未支付的融资租赁费。
3、最后支付租金及购价时 借:事业支出 贷:固定基金
同时,借:其他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三、接受捐赠与盘盈的固定资产
1、接受损赠的固定资产,应按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证记帐,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记入固定资产的价值。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2、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重置完全价值入帐。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四、自制的固定资产和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
1、自制的固定资产,按所耗费的工料等 借:事业支出
贷:银行存款(或相关科目)同时,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2、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应按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同时增记“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
五、固定资产的对外投资、出售及报废
1、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应按评估价或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进行会计核算。借:对外投资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同时,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的报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报废,一般设备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核销,大型、精密、贵重的设备、仪器报废,应经过有关部门的鉴定,报主管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批准,具体审批权限由财政部门会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规定。报废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应按减少固定资产的原值 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
清理报废、毁损固定资产的残值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列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报废区别于企业会计制度,就是无“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3、事业单位可以将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出售给需要的单位。出售时,按实际收到的价款,借:银行存款
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同时,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
六、修购基金的计提问题
根据鲁财文字〔1998〕53号文件规定,事业单位的修购基金,按照当年事业收入及经营收入的1%-5%提取,并分别在修缮费和设备费中各列支50%。计提公式为:年提取修购基金额=(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单位提取比例。
第四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一、严格固定资产管理。对配发、调拨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分类登记入帐,严禁重钱轻物的错误做法。
二、新建房屋、建筑物竣工验收后,应及时结清帐务,依据财务决算及时登记入帐。
三、所有固定资产必须确保不人为损坏,不流失。应做好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四、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应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大批同类物质(如课桌凳、图书),应按固定资产管理登记入帐。对低值易耗品实行领用登记管理制度。
五、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下的固定资产报损报废或转让,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并报上一级财务部门备案。
六、房屋、大型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报损报废或转让,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审签,市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执行。
七、学校应定期和不定期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会计终了前应进行全面清查。对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应转入修购基金,不得作为学校其他收入年终抵冲事业支出。
八、年终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应及时调整帐务,同时对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分清原因,属不负责任和疏于管理造成的损失,应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损失重大者,对有关责任人员应予以纪律处分,同时予以经济处罚。
采购、验收、领用制度
1、为加强制度建设,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规范采购行为,强化现金支出管理,加强支出的准确性和可控性,制定本制度。
2、采购中心根据日常工作办公需要,在财务中心监督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
3、各个部门请参照“便宜买便宜用,贵买便宜用,不便宜买贵用,绝不贵买贵用”的原则报需求计划。
4、采购范围。具体包括基本建设工程支出,购置设备、车辆、办公用文化用品、办公用劳保用品等消耗性支出和会议支出,凡需列入财务的所有办公经费支出项目都属于本制度规定的采购范围(维修车辆、购买汽油按车辆管理制度实行,招待费用按招待管理制度实行)。
5、日常消耗性办公用品采购的方法和程序。(1)各部门负责人根据业务工作需要,提出办公用品需求计划,并以书面形式报总务处汇总;(2)总务处根据办公用品需求汇总情况制定出采购申请单报学校校长批准;(3)经校长同意后,由总务处负责购买。
6、大宗办公用品和固定资产采购办法。本制度所指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或单项价值超过500元的固定资产。采购办法:须先写出采购申报,注明用品名称、规格、型号、用途等具体要求,报市财政局领导签署意见,报财政局教科文、采购办同意后,由财政局负责统一采购结算。
7、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软件和其它办公电子设备的采购。该项设备采购由公司例会以办公必需为原则研究确定采购目录(见附录),凡目录以外的电子设备及其配套设备一律不能采购。因工作需要增加或减少采购目录项目,需采购中心研究决定,是否更新采购目录。
8、固定资产管理安全规定。固定资产的安全按照“谁使用、谁保管、谁丢失、谁负责”的原则实行。(1)办公室与采购中心对经采购的办公用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并明确相应的责任人。固定资产因工作关系进行移交需将移交清单送一份给办公室、采购中心备案,办理责任人变更登记。(2)责任人对所负责的固定资产必须正确使用,精心爱护,保证固定资产完整性。不准用办公用固定资产办私事。未经许可,不得将固定资产借给外单位或非本单位工作人员使用。固定资产出借,应由借用人写出书面借条,明确使用期限,由批准人签字同意,方能出借。借用人到期归还后,责任人应对所借资产的完整性进行检查。(3)因不正当操作使用,或因个人过失,或因故意损坏,对固定资产造成损坏,责任人或过失人应予赔偿损失,承担全部责任。故意损坏的还应责令写出书面检查,给予严厉批评。出借后的固定资产造成的损坏由借用人负责赔偿。(4)因保管不善造成固定资产丢失,责任人应予赔偿,承担全部责任。固定资产出借后造成丢失的,由借用人或批准人赔偿。(5)经妥善保管后,固定资产发生被盗的,责任人应当写出情况说明,由公司例会研究认定责任。
9、固定资产报废规定。出现下列情况,责任人可以申请报废:(1)固定资产已过设计寿命,确实不能再使用的。(2)固定资产出现故障后无法修复的。(3)因设备技术水平落后,不能与相关配套设施配套,而造成事实上不能再使用的。(4)设备使用成本过高,超出该设备自身价值的。固定资产报废程序按财务有关规定办理,由总务处具体负责,统一处理,并报采购中心备案。
10、物品领用规定:需经校长、部门负责人、总务主任签字审批后,方可领用,领用时需签署物品名称、数量、规格等明细,并登记造册。
第五篇: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定义、内容及特点
随着我国2006年7月1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施行,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基础管理还十分薄弱,它一方面制约了部门预算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限制了事业单位职能的有效履行;另一方面也为部门、单位或个人利用国有资产谋取不合理收益提供了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收入分配秩序,甚至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固定资产的定义、内容及特点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的物质条件、实施各项职能、维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是核算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自用的各种固定资产的原价。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完成各项科研、开展业务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与保障。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用于科研、行政管理;其价值大到几万元、上百万元的仪器、设备设施,小到几百元的办公用品等。这些资产的所有权归属于事业单位,可以自由支配使用。
主要内容为:①用于基本建设购建的自用固定资产;②用于留存收入购建完成的固定资产;③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盘盈的固定资产;④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等。
主要特点为:①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即从社会范围来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分布在非生产领域,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②使用目的的服务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作用在于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效益;③补偿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后形成的消耗只能来源于财政的事业经费预算支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固定资产购建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
部分事业单位利用财政拨款或专项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缺乏统筹规划,盲目购买所谓价高质优且功能复杂的产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利用率极为低下,资产闲置的状况依旧屡见不鲜,极大的造成了资源和财力的浪费。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导致一些机构或部门因资金匮乏,一些必要的办公和研究设备无法购置,工作开展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过剩与紧缺两种畸形的局面并存。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缺乏统一协调的调配,使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往往带有人为因素,要么符合领导的意思,要么符合部门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各自为政,只顾局部利益,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从自己使用方便出发,要求增加投资用以购置仪器设备,造成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现象。一方面事业经费紧张,另一方面却有许多闲置资产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了固定资产价值的贬值与使用价值的隐性流失。“重投资,轻管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吃“大锅饭”问题,平时只关心固定资产物质形态的使用,没有把固定资产同时作为价值形态来进行管理。
2.2 固定资产疏于日常管理,账实难符
通过近几年资产清查等相关工作的开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高了资产保管的意识,绝大多数财务人员也能做到固定资产及时入账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但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更换保管人员或由于工作地点变化等原因变更了存放地点,类似情况仍不能及时反映到固定资产卡片中。结算时又未能做到及时盘点,即使出现资产毁损、遗失等问题,也未能反映到固定资产账目中。长此以往,固定资产自然账实难符。缺少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不能及时作相应的调整或收回资产,使固定资产不知去向,固定资产在财务账上反映也不及时、全面。有的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多年财务账上尚没有反映,有的早已报废却仍挂在账上。不少单位固定资产实际有多少心中无数,虽经多次清查仍摸不清家底,前清后乱,无法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不按规定进行定期清理盘点,固定资产“家底”不清。虽然会计制度和年终决算要求各单位要组成专门小组,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盘点,但是多数单位并没有认真遵守这一制度,虽然财政部门进行过多次“清产核资”,但是,前清后乱的状况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在大多数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反映不实的问题。表现一是调拨、接受捐赠及其它渠道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在账面上反映出来,由上级主管部门无偿配置的和其它单位调拨的微机、汽车、一些专用设备,按财务制度规定应纳入单位固定资产账进行核算,但大多数单位未在账上表现;二是会计人员有意无意漏记固定资产账的现象常有发生,对某些单位为个人配置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归个人使用的公物,会计人员往往有意不记入固定资产账,还有些单位由于会计人员为兼职人员或者无证上岗,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而无意间漏记固定资产账;三是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改扩建增加部分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四是移交不清,有些单位在领导变更移交及人员调整调动时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进行移交,固定资产仅有总账而无明细账,尤其是在乡镇,人员变动频繁,造成单位2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账面数连续多年保持不变;五是固定资产账簿记录不完整,有些单位由于会计人员管理意识不强,对单位购置的图书、其它固定资产以及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未按规定在固定资产账面反映;六是存在账外资产,缺乏有力的监管,一些单位在专项工程或者专项项目实施中所购置的设备在项目和工程专账支出中列支,项目结束后,应将固定资产移交单位管理和使用,但是有些单位借机将这部分固定资产放在账外,用于经营或租赁,把取得的收入用于职工福利或其它支出,使这部分固定资产游离于账外,失去监管。
2.3 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未按规定程序处置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事业单位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的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部分事业单位对此项规定认识不足,未按规定执行相应的评估,甚至未经审核、审批程序即自行处置,一方面滋生私下交易,低价转让、出售,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也对上级主管部门掌握下属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状况构成障碍,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资金的未来分配决策。
2.4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管理,未按规定程序处理
对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作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到位,经营性固定资产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产权不清,经营活动无偿使用国有固定资产现象普遍存在。有的事业单位依托自身的行政职能,办起了各种经济实体,把事业性质的土地、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长期无偿地供经营单位使用,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办理固定资产转移手续;有的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固定资产后,事业单位不提或少提折旧,使得经济成本费用核算不实,造成国有资产收益的流失。日常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会造成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不能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固定资产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其价值必然逐渐消逝,而报表中反映的仍然是初始计量时的价值,违反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原则,也不利于主管部门掌握下属事业单位所有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
2.5固定资产后续计量,没有明确合理规定
在后续计量中,《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规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核算原值,没有计提折旧的要求,只提取修购基金。提取修购基金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没有影响,部分单位为减少工作量,不按规定提取修购基金,另一部分单位则自行确定、修改提取比例,对修购基金的使用也没有明确合理的规定。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2.6 暗箱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当前,一些非经营性资产也随之转入经营活动,但投入的资产得不到合理的补偿,一些单位的店面、房屋出租、食堂等对外出包,不公开、不透明、不竞争,以低于市场上同期价款出租、出包,个人从中谋利,损害国家利益。此外,单位购置大批贵重办公用品、公用设备,有法不依,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办理,不搞市场调查,不竞价、私下交易、人情交易,与高出市场同类商品、产品的价格购进,使国家利益蒙受较大损失。事业单位资产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建议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有关国资部门及执法部门要加强监管,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要严肃处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3.1内部未对资产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方面,大部分事业单位都享有财政拨款,其中专项资金拨款占有较大份额,由于专项申报时,对各项开支的预算、计划不准确,存在较大的虚报行为,从而导致专项资金到位后,产生一定的结余。购置固定资产即成为事业单位使用结余资金的首选,这种非计划项下购置的固定资产必然出现资产闲置,利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事业单位无盈利要求且接受内外部审计的压力相对较小,支出控制力度较差,再加上无固定资产现值考核的压力,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疏于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也就成为必然。此外,除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以外,很多事业单位因规模较小,财务部门通常会兼任资产管理部门,而财务部门既负责固定资产的购置工作,又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且不谈此类机构设置已严重违反了不相容职务必须适当分离的规定,仅仅因为一人多岗,疏忽和遗漏就难以规避。
3.2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
首先,固定资产的采购预算没有真正起到制约事业单位按预算采购的作用。尽管国库集中支付已经在事业单位中实施,但实际采购中事业单位提出购买申请,只要零余额账户存有额度,就可以购买该资产。其次,上级主管部门对下属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再加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后续财务核算时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关于市价法的计量方式,无法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此外盲目攀比的扩大资产规模也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通病,而财政部门在预算拨付后未能继续跟踪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处置情况,导致原本最为有力的外部监督效果难称显著。4
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4.1统一思想、落实责任
固定资产管理必须确立以“钱物分离、互相牵制、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开展清产核资,对所有家底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并在“统一领导,规范管理”的思想指导下,统一思想认识,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严格遵守有关的财经法规,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加强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就要有一个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来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运行质量。在对事业单位领导考评系统中可实行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与领导业绩考核挂钩制度,以督促各级事业单位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增强并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来看,对固定资产疏于管理,缺乏长期、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因此,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前各级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当务之急。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应当严格坚持和执行有关财政法规和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改进固定资产账目处理方法。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规范和完善账目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相符、账物相符。要改进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事业单位可采用按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的方法,既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也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
固定资产账目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核算本单位全部固定a资产的原价:①在收入固定资产时设立卡片,登记固定资产的名称、类别、编号等原始资料;②在使用过程中,凡有固定资产内部转移等情况,都应及时在卡片中进行登记;③固定资产报废或调出时则登记有关调出和报废的日期,并及时注销其卡片。
固定资产实物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①设立固定资产登记簿,反映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和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②与各科室、部门签订固定资产使用、保管责任书。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由各科室指定专人负责管理①签订固定资产使用、保管责任书;②保证日常的安全使用与维护保养;③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时填报。
4.2规范操作、统一程序
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落实资产管理责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多数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并规定具体的开支标准和明确的账目和规定。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流程图第一步:由使用部门写出书面材料,提出申请(购置、转移、报废、处置程序相同),上报计划交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第二步: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审核并汇总报领导研究。第三步:领导研究决定后,由使用部门编制预算。第四步:领导批准后,由使用部门具体实施,并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验收或备案。第五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将验收单和处置结果交财务部门入账或销账。
确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环节和内容在明确职责,知晓流程后,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同时对各管理环节和内容加以界定。具体分以下几点管理,重点放在对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上:①固定资产购置管理。国家专控及政府采购商品应当按照预算规定办理报批手续,不得私自采购。②固定资产使用管理。
日常采购工作中,固定资产使用者提出需求,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应根据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优先考虑在本单位内部调配,以提高闲置资产的使用效率。本单位内部无法提供的资产,再考虑通过外部采购、购建的方式取得。采购过程中对单位价值较高的一般设备及专用设备应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购置价格较低的产品,以节约资金。对于财政资金购置资产,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的相关条款,确保公开、公正、公平交易,杜绝违法行为。采购结束后采购的原始资料,包括合同、验收单、发票必须保存完整,财务部门及时入账,制作固定资产卡片、标签,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资产的盘点工作。资产使用人员要爱惜资产,避免因操作不当或疏忽大意造成资产的毁损,资产领用必须做好过程监控、资产的使用人变更、存放地点发生转移,要尽快通知资产管理部门,做好变更登记。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要求,事业单位应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这一要求本身值得商榷,修购基金应与资产的使用状况挂钩,收入的变动与资产情况没有必然联系,因此,将收入作为计提基数并不科学。同时,对修购基金使用的标准也未做明确的规定,这都给随意计提、使用修购基金造成了隐患。实际工作中,使用修购基金购置、维修资产的事业单位也越来越少,用经费直接购置的做法较为普遍,这也有利于反映单位收支情况,控制6
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购置、维修固定资产的开支。另外建议,事业单位应在终了时,在备查账务中对固定资产采用市价法核定其市场价值以保证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反映固定资产的耗损情况。
事业单位在处置固定资产时应当严格遵循“先审批后处置”的原则,不得擅自处置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交由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汇总,根据金额报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利用固定资产进行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时,要做好登记、监控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外投资、出租收益要确保及时、准确入账。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理要严格遵照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冀财资(2009)15号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实施办法》实施办法执行。省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在扣除相关税金、评估费、拍卖佣金等费用后,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上缴省级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省级事业单位应上缴的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应上缴的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的出售、出让、转让收入,应在取得收入的2个工作日内,全额上缴财政专户。省级事业单位上缴的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因事业发展产生的资产配置需求,在编制部门预算时由省财政厅根据有关资产配置标准及省级财力情况统筹安排。④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每年至少一次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盘点,以查实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通过清查盘点,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4.3研究管理制度,与时俱进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物品界定为固定资产还是界定为消耗用品,如现在购买的一些电子产品,有些单位价值在500元左右,使用年限也可能长也可能短,财务人员很难把握和认定是固定资产还是一般消耗物品。财政部门应不断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重新界定固定资产范围,细化固定资产明细的固定资产目录。加强各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管理,省、市财政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完善行使单位固定资产保值考核奖惩制度,领导干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单位领导为固定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任期内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使用效能情况要与领导干部的绩效挂起钩来,明确责任。同时,在单位领导干部会计责任审计时,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效率和安全完整情况应作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使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到实处。
4.4 强化管理,内外兼顾
一是强化预算管理约束机制,使资产配置通过部门预算逐渐趋于合理。事业单位将资产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购置项目列入单位部门预算,审批部门预算时应严格控制购置标准;事业单位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和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等,均应纳入预算管理。
二是通过政府采购实行监控审核。监督资产购置需求是否符合履行职能的需要,采购是否按合法的程序进行,通过政府采购控制,将采购计划和预算编制结合起来,事前加强对固有资产配置计划的管理,从而避免重复和盲目购置固定资产。
三是积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通过政府收支进行分类,更加细致清晰地反映资产类收入的来源和支出的具体用途,更加便于预算管理和日常核算的规范,为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奠定基础。
4.5 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动态管理
目前,我们在财务管理上率先推进了信息化,实现了电算化核算。财务的电算化核算也推进了财务集中的发展,同样,固定资产的管理也需要推进信息化管理。原先的固定资产卡片可以由固定资产的电子卡片代替,也就是固定资产的“电子身份证”来取代。把固定资产的信息输入电脑,对其信息实现计算机联网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可以在同一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操作,固定资产的管理数据也实现单位的信息共享。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不仅加快了数据信息的处理速度。还可以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进行信息化管理后,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报废等增减变化信息直接可以在电脑中反映出来,如此的业务操作流程,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也减少了原来人为沟通传递信息过程中出错的概率。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应该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实物资产管理系、财务核算体系等环节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克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全面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改革已到了关键时刻,如何把改革引向深人,使事业单位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一员,走上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改革、服务社会的良性道路,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而政府职能的转换恰恰是其前提条件。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完整率,使其充分发挥效能。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社会效益和增强单位的竞争力极其重要。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有效地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教材.研究出版社,2006.》 【3】《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 【4】《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5】《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6】冀财资(2009)15号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实施办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8】鲍学曾:新编事业单位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9】崔毓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7(6).【10】毕雪梅.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沈阳干部学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