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鼓浪屿整治提升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
《鼓浪屿整治提升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
一、鼓浪屿概况
(一)基本情况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岛、海沧、漳州开发区隔海相望,与厦门岛只隔600米的鹭江。面积1.8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1.34万人,常住人口约1.69万人。
(二)历史沿革
1.行政区划变迁:鼓浪屿在新中国成立后即为市辖行政区。2003年10月区划调整后,区政府的部分行政管理职能划归思明区,同时成立了鼓浪屿管委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主要负责鼓浪屿的规划、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
2.定位变化:1988年鼓浪屿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行列。1995 年《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将鼓浪屿定位为风景旅游区,同年出台了控制鼓浪屿人口的政策规定,并将制造业逐步迁出鼓浪屿,为旅游设施建设腾出足够的空间。鼓浪屿的发展经历了“强景弱城”和“强城弱景”的过程。“强景弱城”即凭借获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称号,大力发展风景旅游,同时弱化城市功能,包括搬迁工业、转移设施和削减人口等。“强城弱景”则是在过分追求风景旅游导致出现诸多问题的情况下,重新认识鼓浪屿的文化独特性,强调“人文”对于鼓浪屿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突出对岛上历史风貌建筑以及作为世界性遗产地的认识和保护。
(三)自然景观
鼓浪屿为近海岛屿,属低山丘陵地貌。岛屿岸线曲折,沙滩、礁石、峭壁相间环绕,山峦起伏、绿树叠嶂。
(四)人文印迹
1.风貌建筑:鼓浪屿素以“万国建筑博览会”之名享誉国内外,目前已认定的历史风貌建筑共390幢,建筑面积约24.6万平方米,主要布局于本岛的中部、东南和东北部。
2.文化艺术:鼓浪屿上有我国第一所婴幼儿学校,有中国首批师范院校,培育了不少音乐人才,有“钢琴之岛”、“音乐之岛”的美誉。随着外来文化的涌入与融合,鼓浪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
(五)功能布局
鼓浪屿现状用地以居住及其配套公共设施用地、旅游度假用地和公共绿地为主。其分布特点为岛南部、西南部沿海地区为开发和未开发的自然景区,岛中部、东部多为居住、商业和行政机关等用地,岛北部随着四大工厂搬迁及环鼓路的建设,原工业用地目前调整为绿化用地和预留发展用地。
(六)建筑概况
鼓浪屿上的现状建筑约有6000栋,近90万平方米,多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居住、酒店、公共服务设施为主要功能,形成了精巧玲珑、中西合璧、古今博采的特色和风貌。许多老建筑的功能在保护利用过程中从住宅转变为家庭旅馆、展览馆或商业设施。岛上的建筑权属分公房、私房、公私混合房、单位自管房和产权不详房屋等五类,产权不明的比例较大。
二、鼓浪屿面临的机遇
(一)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创新引领。“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提出要把厦门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展现中国梦的样板城市。鼓浪屿作为厦门的重要城市名片,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相关职能部门各尽其责,协调配合,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为缔造美丽鼓浪屿谱写新的篇章。
(二)资源优势提供巨大发展潜力。鼓浪屿融自然景观与人文艺术于一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中西文化兼收并蓄,是来厦游客的必游之地。钢琴节、音乐周等节庆活动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游客的吸引力持续增强。
(三)文化重建提上重要议事议程。近年来,鼓浪屿过于追求旅游发展而导致社区功能弱化,人文内涵流失严重,损害了鼓浪屿的可持续发展。摒弃现有的粗放发展模式,明确发展定位,体现历史文脉传承,构建文创产业支撑体系,推动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力推动。借鉴联合国遗产委员会成熟的管理标准和体系,通过申遗达到对鼓浪屿文化遗产进行更有效的保护。申遗工作对鼓浪屿的经济、文化发展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鼓浪屿发展定位、目标与策略
(一)发展定位
着眼于厦门旅游发展战略及鼓浪屿未来发展空间,按照“文化社区+文化景区”的定位,体现鼓浪屿典雅高尚品味特质,突出文化与艺术的内涵、特性和人文社区的特色,使社会保障及旅游发展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将鼓浪屿建设成高尚、优雅、精致的世界级文创名岛,成为“美丽厦门”的精华版。
(二)发展目标
1.高尚的文化之岛:作为东西方文化融合发展的见证,鼓浪屿丰富的建筑景观、生活形态、遗迹文物等,是最为珍贵的唯一性和独特性文化遗产。在未来的发展中,通过申遗等系统工程,加以严格保护和丰富展示,把鼓浪屿建成高尚的文化之岛、世界级文化遗产地。
2.优雅的宜居之岛:科学划定永久居民居住区,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合理配置社区生活的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构建开放、中和、唯美、仁爱的独特社区品格,推进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把鼓浪屿建成兼具传统积淀与现代特征的中西交流融合的国际社区。
3.精致的旅游之岛:以精品化、高端化为目标,严格保护自然风貌区,将鼓浪屿的人文历史遗迹作为体验型旅游产品的重要依托,实现旅游产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加强旅游监护与引导,推动旅游产品高端化,保护好鼓浪屿精致的旅游生态和环境,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三)发展策略
用发展的眼光看鼓浪屿,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围绕“科学定位、理顺体制、综合整治,整合资源、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按照“整治、整合、提升”的战略步骤,实施美好环境与和谐社区共同缔造行动,达到共建共管共享的良性社会治理效果,走出一条鼓浪屿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共荣、社区生活与景区管理共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理顺体制:积极推进鼓浪屿管理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成立专项工作组,制定整治提升总体方案,在机制上建立一个职责清晰、责权一致、相互合作、互为补充、运转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2.综合整治:组织开展市容环境、市场秩序、旅游秩序、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还市民一个整洁、有序、文明的鼓浪屿。建立长效机制,完善网格化管理内容,加大行政管理和执法力度,彻底改善鼓浪屿的环境秩序。
3.整合资源:整合各类可用于展示、经营的资源,调整旅游及商业的业态与布局,形成岛上、海上大循环的文化商业旅游大格局。实行政企分开,成立统一的市场运营主体,按市场规则承担鼓浪屿国有资产的运营管理、景点的开发建设与维护、景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经营和商业业态提升等工作。
4.完善功能:以建设生态居住功能与文化旅游高度融合的人文社区为目标,进一步调整充实现有的文化教育、卫生、市政等社区生活保障设施、文化艺术设施及旅游服务等配套设施,并通过综合交通改善,为居民提供生活优质、交通便利的生活环境,为游客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5.提升品位:积极推进鼓浪屿申遗,争取早日成为世界遗产保护地;大力引导、改造和提升商业业态,使其符合鼓浪屿的定位要求;突出发展文创产业,使鼓浪屿成为音乐家天堂、画家乐园,作家创作基地的特殊社区。
四、鼓浪屿整治提升行动大纲
(一)优化环境,开展整治行动
根据已编制的鼓浪屿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组织各类清理整治行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专项整治后续监管到位,不出现回潮现象。
1.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对占道经营、烧烤、流动摊贩、破墙开店、违章搭盖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露头就打,并防止反弹。
2.无证导游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和查处码头、景点、酒店等区域无证导游、无证照相拉客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最大限度遏制其生存空间,净化旅游市场环境。
3.卫生保洁专项整治。加大经费投入,更新保洁设备,增加环卫人员,延长保洁时间,提高冲洗频率,加强督促检查,完善应急机制,全方位确保景区环境卫生整洁。
4.消费环境专项整治。严厉查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导游违规提供回扣、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倡导商家诚信经营、文明服务,营造健康、有序的商业氛围。
5.市场监管专项整治。全面推进商事登记,实行“先照后证”登记、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年度报告公示等制度。梳理公布经营场所禁止设置区域目录,开展后续市场监管专项整治。
6.家庭旅馆专项整治。遏制家庭旅馆过度发展、无序竞争的现状,规范经营管理,保持适度繁荣、健康发展。指导鼓浪屿家庭旅馆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7.海上营运专项整治。重点整治海上旅游营运秩序,加强黄家渡码头的管理,及时查处运送假冒伪劣商品的船只,从运输环节封堵假货上岛。
8.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对电瓶车进行清理、限行,严格按照规定的线路、时间规范机动车、板车的行驶,确保岛上的交通秩序以及游客和居民的人身安全。
9.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完善户外广告及相关标识的审批监管机制,通过责令自行拆除、强制拆除、分类分路段规范、开展优秀广告评选等方式,优化、美化商业广告环境。
10.公共安全专项整治。做好治安、消防、食品卫生等公共安全相关工作,突出对重点行业、领域的排查,严防社会治安恶性案件的发生。
(二)完善功能,实施惠民举措
以建设生态居住功能与文化旅游高度融合的人文社区为目标,优化岛上功能布局,调整充实现有的文化教育、艺术体育、医疗卫生、社区生活保障设施,努力把鼓浪屿建设成为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善、生活更便利的美丽家园。
11.发展特色教育。积极发展以音乐美术等品类为主的特色教育,推动鼓浪屿教育内涵式发展。注重艺术教育培训,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特长,使居民文化艺术素养呈现递进式增长。积极开发文化艺术教育实践课程资源,将鼓浪屿建设成中小学生文化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
12.提升文化服务。将鼓浪屿图书馆调整为艺术图书馆,满足居民和游客艺术文献需求。鼓励开办艺术图书销售和相关主题书店,满足居民休闲文化需求。扶持鼓浪屿合唱团等群众文化团体,培育本岛音乐家庭,定期举办中小型音乐沙龙和四季音乐会,营造浓厚的社区艺术氛围。
13.丰富体育项目。在小区周边、公园等处建设健身路径,提升岛上沙滩排球、足球、羽毛球等运动场,为游客和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健身服务。恢复岛上原有的帆船、帆板运动项目,打造马约翰概念的足球友谊赛、纪念赛等。
14.提升医疗水平。建立完善涵盖紧急情况医疗救治、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等服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岛上卫生资源,建立相对独立建制的小型医院,既解决居民日常一般性的需要,又具备及时处置突发急救事项的能力。设立网格医生,提供建立健康档案、体检、慢性和日常病的咨询与防治、大病接转诊等服务。
15.改造市政设施。实施污水、排水系统改造提升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内涝问题。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岛上的供水、供电问题。对鼓浪屿地下管网进行全面摸底研究,制定整体改造规划,统一布局,分片改造。实施全岛路灯和公厕改造提升工程,建设鼓浪屿市政综合码头及物流中心。
16.改善社区服务。建立鼓浪屿行政服务中心,为岛上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快智慧社区平台建设,为居民提供“智能化、多元化、便捷化”服务;加快智慧医疗、居家养老系统建设,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舒心的家庭服务、养老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为导向,扶持发展社区商业。
17.优化景区服务。推进景区标志标识(中英文)指引系统完善工程;实施鼓浪屿直饮水、手推车等便民服务项目建设;开展旅游服务质量专项检查,提升景区服务质量。
(三)理顺体制,有效整合资源
加快推进鼓浪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实现政企分开。
18.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根据鼓浪屿发展定位和功能划分,理顺鼓浪屿行政管理体制,使责、权、利相一致,实现优势互补。
19.修订完善法律法规。组织清理、修订鼓浪屿社区管理制度及景区管理法规等,制定、完善鼓浪屿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为依法保护、管理鼓浪屿历史文化遗产奠定基础。
20.组建资产管理公司。根据鼓浪屿的整体功能规划,逐步整合公有商业房产及旅游景点等资源,推动旅游商业业态的调整,实现对鼓浪屿国有资产运营和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的主体功能。
21.整合优化港航资源。凝聚行业资源,丰富海上客运经营内容、项目和形式,优化调整客运码头功能,大力推动厦门海上旅游客运发展和行业升级转型。整合海上客运公司及客运码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海上运营公司及码头运营公司,逐步实现专业化管理。
(四)凸显文化,培植文创产业
在积极稳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注重文化、生活和业态的内涵提升,用文化创意来处理好遗产、旅游、社区三者的关系,把鼓浪屿打造成世界知名的国际艺术岛。
22.构建文化艺术走廊。将内厝澳定位为鼓浪屿艺术西岸,形成艺术教育、高端展演、深度体验、创意推广、国际交流全方位有机呈现的跨领域、综合性的艺术海岸。
23.实施“全岛博物馆”计划。将重点历史建筑、多国领事馆纳入公共开放的“无墙”博物馆系统,变成活化历史的重要资源。对现有博物馆进行调整提升,促进展馆精品化。增设鼓浪屿历史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建立林语堂、林巧稚等名人纪念馆,构建博物馆文化体系。提升商业主干街区品质,形成体现西洋、南洋、本土文化特色的“万国风情”街区。
24.振兴音乐文化产业。创立高端音乐节及汇演,承办国际性及全国性的钢琴赛事,形成鼓浪屿的钢琴文化品牌体系。开发音乐主题游乐项目,为音乐爱好者打造专项观摩路线,实现岛上处处有琴声的构想,强化游客对音乐岛的感观体验。
25.丰富建筑艺术文化。激活鼓浪屿作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多元建筑艺术文化资源,强化建筑艺术与其他文创产业的有机融合,提供多角度、多方式的建筑艺术文化体验。积极推动国家历史文化街区认定申报工作,重视整体环境保护,落实已认定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修缮与维护工作。
26.发展视觉艺术产业。梳理鼓浪屿在建筑、历史、人文、艺术等各领域的内容,鼓励创作鼓浪屿专题的电影、书籍、摄影,以及数字虚拟互动产品等视觉艺术作品。举办国际性艺术节、设计周、绘画展等文化艺术盛会,设立高端展示交易平台。建立鼓浪屿漆画、油画研究、创作、培训、展览中心,培育鼓浪屿品牌。
27.创建研学创作基地。修缮包装岛上部分建筑为创作工作室,邀请知名创作者或创作团队免费入驻,以鼓浪屿为原创量身定制作品。引进国内外知名艺术机构在鼓浪屿设立分支机构,建立高级艺术培育基地。依托知名机构院校,面向音乐、文学、视觉艺术等文化创作,开设体验、创作和展示项目,举办大家讲坛、学术论坛、画家沙龙等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恢复鼓浪屿的文化造血功能。
(五)先谋后动,全面提升品位
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目标,通过发展战略研究,进一步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改善旅游发展环境,恢复鼓浪屿中西文化交融的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
28.开展发展战略研究。编制区域协调互动规划,研究鼓浪屿与全市、鼓浪屿与鹭江对岸区域的互动关系和旅游休闲一体化发展方案;整合鼓浪屿空间布局及旅游发展规划,梳理空间和功能,建立规划“一张图”管理模式;开展各项专项提升规划,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建筑等专项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强化历史风貌保护与合理利用。
29.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制定鼓浪屿海上交通方案,完善岸线码头与水上巴士交通策划方案;改变轮渡码头的使用现状,对人流进行一定的疏导和分流,完善游客、居民进出鼓浪屿的交通组织方案;借鉴香港码头及航线规划管理的相关经验,加强鼓浪屿水域与陆地交通枢纽的链接梳理。
30.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实施分区管制、业态指引,将鼓浪屿划分为商业集中设置区、控制引导区和严格控制区,对业态空间分布进行指引,明确禁止、限制、适宜发展的区域和行业。制定经营场所宜建及禁建区域清单和工作标准,依法管理,严格管制,保护商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31.创新信息消费模式。积极推进鼓浪屿信息消费模式创新试点工作,解决社区服务、景区管理、智慧安防、申遗工作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开发建设鼓浪屿智慧旅游系统,实现旅游线路、景点讲解、购物餐饮等智能化电子导览服务和全岛wifi全覆盖。
32.改造提升生态环境。对燕尾山、笔架山、兆和山、鸡母山等山地生态公园进行美化,建设山体健身步行系统;对港仔后、美华、大德记等海滨浴场进行改造提升;对岛上主要道路的绿化养护进行提升改造,做到“黄土不见天”。
33.积极推进申遗工作。对鼓浪屿申遗的核心价值进一步提炼、提升,高质量开展53个遗产核心要素的修缮,力争早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通过申遗,借鉴世界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手段来营造更加美丽的鼓浪屿。
鼓浪屿整治提升工作组办公室
第二篇:艺术节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
关于下发《沈阳煤业集团第四届职工文化艺术节
总体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通知
各基层工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集团公司“两会”精神,推进集团公司“深化改革年”目标的实现,调动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培养高尚情操和健康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为集团公司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文化动力。集团公司和集团公司工会决定举办第四届职工文化艺术节(以下简称文化艺术节)。现将制定的《沈阳煤业集团第四届职工文化艺术节总体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下发给你们,有何修改意见请于4月2日前电话告知公司工会组宣部。此方案以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下发的文件为准。
一、艺术节名称
沈阳煤业集团第四届职工文化艺术节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弘扬文化,展示活力,凝聚力量,促进发展”为主题,以举办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弘扬沈煤企业文化,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民心,激励民力,为促进集团公司深化改革,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三、总体要求
紧密联系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实际,以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围绕“展、文、赛、演、评”五个板块开展系列主题文化艺术活动,把理论武装、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等贯穿艺术节的全过程,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与其他各项工作相融互进。
四、组织领导
集团公司成立文化艺术节组委会,负责文化艺术节活动总体设计及活动的统一组织和协调工作。人员组成如下:
主
任:林守信 尹璟友
副主任:霍向阳 李光秋 张兴东 毛司英
委
员:陈世昌 陈凤岐 方春光 于振晓 丁
勇 杜艳君 朱庆财
邓继光 胡桂娟 关永利 冯瑞军 郝国辉
文化艺术节具体组织实施由组委会办公室负责,组委会办公室设在集
团公司工会组宣部。联系人:郝国辉(手机:663009)
五、对象和范围
1、沈煤集团(沈焦股份公司)所属各单位在职员工;
2、沈煤集团退休职工;
3、居住沈煤社区内的职工家属。
六、活动内容和组织方式
(一)活动内容
围绕本届文化艺术节“弘扬文化,展示活力,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主题,重点组织开展好“展、文、赛、演、评”五个板块系列主题艺术活动:
1、展,是指举办职工美术、书法、摄影获奖作品展览。组织开展书法、美术、摄影爱好者进行参展作品创作活动。
2、文,是指举办有奖征文。组织职工文学爱好者进行诗歌、散文、小小说等文学作品创作活动。
3、赛,是指举办职工歌手大赛、职工舞蹈大赛、职工才艺表演大赛、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
4、演,是指举办优秀文艺节目汇演。精选各项大赛中获奖的文艺节目在艺术节闭幕式上进行汇报演出。
5、评,是指评选第四届职工文化艺术节各项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奖、优秀文艺节目奖和优秀组织奖,并在艺术节闭幕式上进行表彰。
(二)组织方式
本届文化艺术节按照“公司统筹、上下联动、注重基层、勤俭节约、集中展示“的原则,以基层单位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为主,文化艺术节组委会集中组织活动为辅,来讴歌火热生活、赞美发展成果、激发职工活力。各单位要围绕艺术节主题,制定开展文化艺术节活动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同时将活动纳入到文化艺术节范畴,凡开展与文化艺术节有关的活动均要冠以“沈阳煤业集团第四届职工文化艺术节”的字样和统一的标识。
七、实施步骤
本届文化艺术节活动分为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总结表彰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份)
1、下发通知,布署任务。印发《沈阳煤业集团第四届职工文化艺术节总体实施方案》,全面部署文化艺术节活动任务。各基层工会和活动协办单位要及时研究制定活动方案和实施细则,做好各项活动筹备工作。
2、举办展览,启动活动。
以举办文化艺术节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览作为文化艺术节启动仪式,动员职工群众广泛参与,掀起开展文化艺术节活动的高潮。
各单位也要同期举行本单位的艺术节启动仪式。
3、搞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集团公司和基层单位两级内部电台、电视台、沈煤集团报(厂、矿报)、局域网等媒体,及时报道艺术节启动仪式和艺术节活动进展情况,将有关要求和精神传达到各单位及干部职工,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在集团公司上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5—10月份)
1、第一板块“展”
举办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览会。主办单位:集团公司工会 协办单位:蒲河煤矿工会
举办地点:集团公司宾馆二楼大会议室 举办时间:5—6月份
2、第二板块“文”
开展文学作品有奖征文活动。主办单位:集团公司工会、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 举办时间:4—7月份
3、第三板块“赛”
4—5月份举办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 6月份举办职工歌手大赛 7月份举办职工才艺表演大赛 8月份举办职工舞蹈大赛
主办单位:集团公司工会、集团公司团委 协办单位:西马煤矿工会 举办地点:西马煤矿俱乐部
4、第四板块“演”
举办“沈煤集团第四届职工文化艺术节优秀节目汇报演出暨闭幕式”。组委会将精选出在各项系列活动中部分获奖文艺节目在艺术节闭幕式上进行汇报演出。主办单位:集团公司工会
举办地点:沈煤集团文体活动中心(暂定)举办时间:10月份
5、第五板块“评”
艺术节组委会根据各单位在艺术节活动期间的表现评选出优秀组织奖若干个;评选出文学作品和文艺节目的创作、表演团体和个人奖项若干个。
主办单位:艺术节组委会及各项系列活动评审会
八、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文化艺术节是推动沈煤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 重要举措和生动形式。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工会主席要亲自挂帅,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文化艺术节活动的具体实施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早筹划、积极发动,层层落实、上下联动,确保文化艺术节活动圆满成功。
各单位要于4月20日前将本单位制定的艺术节活动方案送达公司工会组宣部,公司工会将对未能按期报送方案的单位在工会工作考核中扣分。
(二)广泛发动,及时宣传
各单位开展活动要突出群众性、提高参与性、注意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和文艺骨干积极参与,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策划开展好适合本企业实际,职工欢迎的文化、艺术等活动,进一步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同时还要加舆论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氛围。
(三)结合实际,有序推进
各单位要按通知要求,及时部署,精心组织好本单位的文化艺术 节活动,在配合公司文化艺术节活动的基础上也要策划组织好本单位的活动项目,并纳入到本届文化艺术节活动。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防范意识,做好大型活动的安保工作,确保文化艺术节各项活动安全有序和有条不紊。
(四)及时沟通,注意总结 各单位在活动中要及时与组委会沟通、通报进展情况,遇到困难 时要及时与组委会办公室沟通协调解决;活动前要及时报送活动方案和协办活动方案,活动后要认真总结经验,做好艺术节活动的文字、音像资料的收集、积累工作。
要求各单位及时做好本单位艺术节各项活动的文字、摄影和录相资料的制作、存档及向公司工会组宣部报送工作。
附:沈阳煤业集团第四届职工文化艺术节各项系列活动方案
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 任公 司 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会
2013年4月10日
沈阳煤业集团第四届职工文化艺术节各项系列活动方案
活动之一:
举办“沈煤美”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活动方案
一、大赛主旨
展示矿区美景、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精神风貌。
二、作品送稿时间
5月20日——5月23止。逾期不受理,后果自负。
参赛作品按期送至集团公司宾馆(前院)机关食堂二楼会议室。联系人:郝国辉(手机:663009)
三、获奖作品展览时间
6月初(具体展出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四、参赛对象
集团公司在籍职工和退休人员均可参赛。
五、征稿要求
1、作品要主题鲜明、格调健康、突出沈煤矿区特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相相统一。
2、参赛作品必须是作者近年来原创或新创作的作品,并保证参赛作品从未在集团公司历届艺术节上展出过。
3、参赛作品种类要求
(1)美术作品包括国画、水彩(水粉)画、版画、雕塑(雕刻)。不收实用美术作品、习作和横幅或超规格的画作。
(2)书法作品包括毛笔、硬笔书法均可。不收横幅作品。(3)摄影作品类别:
A、矿区发展类,要求记录矿区发展变迁的步伐,展示近年矿区改革、建设、发展的成果。增强我们热爱沈煤,关注沈煤发展的责任感;
B、自然风光类,要求展示祖国壮丽河山,摄天地之精华,拍山水之魂魄,从不同的视角赋予自然风景以人类的思想感情;
C、人文纪实类,要求用镜头聚集沈煤人工作生活情景,以人性的视角记录和浓缩沈煤人工作、生活及文化的变迁。(4)摄影作品要求
A、投稿作品彩色、黑白均可,创作时间为2011年以后。作品要求影像真实,仅可做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的适当调整,不得作合成、添加、大副度改变色彩等技术处理;
B、投稿作品一律精放成10英寸照片(长边),谢绝组照。投稿时请务必将数码作品统一格式为jpg文件,压缩文件不小于1.2mb,原始电子文件和调整后的电子文件一并附寄(底片拍摄的扫描刻盘),用于影像鉴定、制作画册等;
C、各参赛作品注明作品标题,并简要说明图片故事或情景及技术参数,要求200字以内;
D、参赛作品应标明对应参赛作品类别,以便于组委会对作品评奖;
E、谢绝玻璃镜框装裱作品参赛
4、美术、书法、摄影参赛作品装裱自理。
5、参赛作品规格要求
(1)美术作品尺寸不大于200cm×200cm,不小于70 cm×70 cm;雕塑作品尺寸不大于150cm×150cm×150cm。(2)书法作品尺寸不大于140cm×70cm,不小于70 cm×70 cm篆刻作品尺寸不大于45cm×70cm。
6、参赛作品背面要注明作品类别、作品题目、作者姓名、创作(拍摄)时间、地点及联系电话。
7、作品统一由各基层工会征集进行初审,本次大赛各单位报送参赛作品个人最高上限3件、单位最高上限10件。个人或单位超过10件或3件,均按10件或按3件计算。
8、各单位报送参赛作品同时,报送本单位参赛作品明细表。凡投稿参赛作者均视为同意本次大赛的各项细则和规定。
9、参赛作品以实物为准,电子版作品只作参考。
10、将举办获奖作品展览。在举办获奖作品展览的同时举行获奖作品颁奖仪式。
11、将在《沈煤集团报》上将刊发获奖作品。
六、奖项设置和奖励标准 一等奖3名。
二等奖6名。
三等奖8名。
优秀作品奖10名。
入围作品纪念奖若干名。
注:(1)反映沈煤内容和题材的作品评奖优先考虑;
(2)同一作者的多幅作品获奖,只对一幅奖级最高的作品予以奖励。其余颁发荣誉证书。
七、作品评审
艺术节组委会将聘请专业评委对参赛的作品进行逐一评审,并确定获奖作品等级。
八、注意事项
1、参赛者必须依法拥有参赛作品的有效版权。参赛作品须为本人作品,不得抄袭、临摹、拷贝、仿冒、电脑合成他人作品。如查实参赛作品有违规行为的,评委会将取消其参赛或获奖资格。如已领得奖品(奖金)者,主办方有权追回奖品(奖金)。
2、参赛作品内容不符合大赛规定条件和要求的,评委会将拒绝予以评定。
3、凡曾参加过集团公司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职工文化艺术节美术、书法、摄影大赛的作品,不能再参加本次大赛。
4、参赛者保证提交的作品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作品涉及的肖像权、名誉权、著作权等法律责任均由参赛者本人承担,主办方将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后果。
5、请作者自留参赛作品底稿及数码原始文件。
6、凡被选中参加展览的作品,主办方有权在相关宣传中使用,并不再支付稿酬,作者享有署名权。
注: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活动之二:
举办 “热爱沈煤、感恩沈煤、赞美沈煤”有奖征文方案
一、征文主题
以抒发“热爱沈煤、感恩沈煤、赞美沈煤”情怀为主题。
二、征文体裁
以诗歌、散文、论文、见闻、小小说为主,兼容相声、快板、故事、小品等艺术门类的文学作品。
三、活动起、止时间
征文从4月份开始至6月末止。
四、主办单位
集团公司工会、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
五、评委会
主 任:霍向阳 毛司英 副主任:陈凤岐 方春光
成 员:于振晓 邓继光 胡桂娟 郝国辉 张革武 杨庆宏
六、奖励办法
1、征文创作奖项及奖励标准 一等奖4名; 二等奖6名; 三等奖10名; 优秀作品奖20名; 纪念奖若干名。
对获奖作品将在集团报上予以刊发,并向省、市报刊推荐。
七、征文要求
1、征文文稿要围绕沈煤特色、紧扣主题、观点鲜明、内容详实。
2、体裁诗歌、散文、论文、见闻、小小说为主,兼容相声、快板、故事、小品等艺术门类文学作品。作品文字长度限定短篇,字数不得超出短篇文体的规定要求(控制在5000字左右)。
3、素材要真实,不得由网上下载、改编或抄袭他人作品,由此产生的法律问题均由作者负责。主办方一经查实有违规行为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并通报批评。
4、所有征文不予退稿,征文一经选用,征文组织者有权使用征文内容。
5、征稿要求提交电子文档(电子文稿要用Word文本),并注明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和联系电话等。
6、征文用电子邮件传至集团公司工会组宣部(局域网邮箱:GHZX),或传至QQ:1064143641,请在电子邮件主题前注明“艺术节征文”字样。传稿前请提前告知接收人郝国辉。联系电话:663009。
7、艺术节组委会作为征文活动主办单位拥有本次艺术节征文最终解释权和获奖文章的使用权。
8、所有投稿者须保证其投送的文学作品文稿是最新原创作品或近年原创并未在《沈煤集团报》上发表过。组委会不接收已在《沈煤集团报》上表过的作品,如投送的作品被举报查实违反规定将通报批评并索回已获得的奖品(奖金)和证书。
9、如参赛作品侵害了他人合法权益,由文章提交者自行负责。
10、职工总数200人以下的单位投稿不得少于3篇;200—500人(含500人)的单位投稿不得少于5篇;职工总数600—1000人(含1000人)单位投稿不得少于8篇;职工总数2000人以上的单位投稿不得少于10篇。
11、集团公司工会将此项活动纳入到全年工会工作考核之中,对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基层工会将结合“五项工程”检查予以扣分。对出现空缺的单位,将取消评先资格。
注: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活动之三:
举办 “放歌沈煤”职工歌手大赛活动方案
一、大赛主题 和谐之声 唱响沈煤
二、预、决赛时间(暂定)
6月中下旬预(决)赛(具体预、决赛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三、参赛对象
参赛选手要求必须是沈煤集团(含沈焦股份公司)在籍职工;沈煤社区家属和65周岁以下退休职工均可参赛。但不得外借艺术院校(系)声乐教师、艺术院(团)专业演员或职业歌手等外单位人员参赛。
四、报名截止日期
5月20日至5月30日止。逾期不予受理
五、报名及资格审查办法
(一)报名办法
各单位工会统一组织报名参赛。要于6月1日前将参赛的报名表报到集团公司工会组织宣传部。
联系人:郝国辉,联系电话:024—62540438;局内小号:663009。
2、在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报名中,无论那种唱法总报名人数未达到3人以上的,组委会将取消该种唱法的比赛。
3、各单位推荐参加比赛的选手人数自定,但每种唱法个人最多不超过4人(男女各2人)、组合最多不得超过2组(男女各1组,每组不得超6人)。三种唱法的参赛人数尽量均衡。
(二)资格审查办法: 组委会办公室将设立资格审查小组,对参赛选手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如发现不符合条件人员参赛,要取消选手比赛资格及比赛成绩,收回已获得的奖金(奖品)并对所代表的参赛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六、比赛形式
本次歌手大赛分为预赛、决赛两个阶段进行。由各单位自行组织,选拔和推荐优秀选手参加预赛。
七、比赛要求
1、比赛分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演唱形式可以是独唱、对唱、或组合演唱均可。
2、每名(组)选手预(决)赛时只允许演唱一首歌曲。
3、参赛曲目要求主题鲜明,内容健康,旋律优美。
4、参赛单位、歌手独立或参与创作的以歌颂沈煤为主题的歌曲。可在成绩总分上适当加分(加分标准另定)。
5、参赛选手必须自备CD伴奏碟和U盘各一份,要于6月1日前送达公司工会组宣部。要求送达的CD音乐伴奏碟和U盘必须音质清晰、效果良好、没有断点。否则,后果自负。
6、报名后,参赛歌手及演唱曲目如无特殊情况不得更改。
7、抽签决定比赛顺序,选手不得自行调换比赛序号。
8、严格按参赛对象的有关规定报名参赛,如查实有弄虚作假行为,将严肃追究违纪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八、奖励办法
1、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各设:(1)个人演唱奖: 一等奖3名; 二等奖6名; 三等奖8名; 优秀选手奖10名。(2)组合演唱奖 一等奖2名; 二等奖3名; 三等奖5名; 优秀组合演唱奖8名。
2、自创歌曲奖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优秀歌曲创作若干名。
3、达不到获奖标准的奖项将予以空缺,宁缺毋滥
4、大赛另设“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九、组织机构
大赛设评委会。由主办单位领导和有关专业评委组成。未尽事宜,另行通知。活动之四:
举办 “展风姿 秀才艺”职工才艺表演赛活动方案
一、大赛主题
展风姿 秀才艺
二、参赛内容与表演形式
1、参赛内容:要求健康、向上、贴近生活,力求突破与创新。
2、表演形式:限定在舞台上表演,如:器乐、曲艺、口技、小品、舞蹈、朗诵、相声;现场绘画、书法、剪纸、魔术、手工制作表演等。
三、参赛类型 比赛分个人和组合
1、个人赛,只限1—2人(含2人)报名参赛,2、组合赛,报名参赛人员最多不得超过6人(含6人)。以上两种表演形式允许其他人员助演,但助演人员不算参赛人员。
四、参赛范围和对象
凡集团公司所属基层单位在职的和退休的职工及家属均可报名参赛。
五、报名方法
1、在职职工(家属)向所在单位工会报名参赛;
2、退休人员可向原单位工会和所在籍的社保部门工会报名参赛。各基层工会和社保部门工会统一将报名表在规定的报名期限内报到集团工会组宣部。
3、个人参赛节目每个单位限报4人(不分男女),个人才艺表演限报3项;
4、组合参赛节目每个单位限报2组每组限报6人(含6人)。不得重复表演本单位已表演过的节目。
5、组委会不接受个人报名。
六、报名时间
从6月20日起至6月30日止。逾期不予受理。
七、预、决赛时间
1、预赛时间安排(暂定)
(1)7月4日至7月5日沈北赛区预赛;(2)7月9日至7月10日沈南赛区预赛;
2、决赛时间7月16日(暂定)预、决赛时间如有变化以临时通知为准。
八、节目表演长度
个人和组合表演的节目时间长度不准超过8分钟(含上下台时间)。
九、评分原则
1、看表演内容是否贴近大赛主题;
2、看表演才艺是否精彩、超群;
3、看表演者是否多才多艺且形式多样多;
4、看节目创作、编排的质量和艺术水准是否高超。
十、奖励办法
1、自创节目奖:
一等奖1个; 二等奖2个; 三等奖3个; 优秀自创节目奖5个。
2、设个人节目奖:
一等奖3个; 二等奖6个; 三等奖8个; 优秀表演奖若干个。
3、设组合表演奖:
一等奖2个; 二等奖3个; 三等奖5个; 优秀表演奖若干个。
4、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组委会将选择部分获奖节目参加艺术节闭幕式演出
十一、组委会 主
任:毛司英
副主任:陈凤岐 方春光 于振晓
成员:胡桂娟 关永利 郝国辉 张革武 杨庆宏 纪 玲
十二、几点要求
1、各单位工会和社保部工会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会同本单位党委宣传部、团委等部门抽调文艺骨干组成节目创作、编导、排练队伍,提前做好参赛准备工作。
2、要按本通知精神认真组织好本单位的选拔赛,将具有出色才艺的职工推荐参赛。职工总数100人以上的单位报名参赛不得空缺。
3、退休人员和职工家属只能代表一个单位参赛。
4、要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和手段广泛宣传本次大赛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特别要做好退休职工和职工家属的宣传工作,调动他们参赛的积极性。
5、各单位要严把节目初审关,保质保量的完成好节目推荐报名工作。
6、可邀请专业人士助演,但其不能参赛获奖。注: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活动之五:
举办“炫舞青春”职工舞蹈大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炫舞青春”
二、主办单位
沈煤集团第四届文化艺术节组委会、集团公司团委
三、活动时间
5月——8月,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5月13日——7月12日)初赛。由各单位自行组织初赛,择优参加比赛。要求将初赛过程以图片、影像、报导等形式上报公司团委。
第二阶段:(7月15日——7月19日)报名。将所确定参赛舞蹈的报名表单填好报送公司团委。
第三阶段:(7月22日——7月31日)复赛。复赛由公司团委审核选出优秀者参加决赛。
第四阶段:(8月1日——8月5日)彩排。对最终选定参加决赛的参赛队进行彩排,以保证大赛顺利进行。
第五阶段:(8月6日——8月9日)决赛并表彰。由评委打分,综合评定各参赛队选送舞蹈的成绩,通过得分高低评出获奖参赛队。并对获奖参赛队进行表彰奖励。
四、比赛地点
拟定西马煤矿俱乐部
五、参赛条件
1、要求参赛者为沈煤集团在籍40周岁以下五官端正,品德高尚,爱岗敬业的青年员工。
2、舞蹈种类不限。集体舞、独舞等形式均可报名参赛。(集体舞限16人以内)
六、报名方式
各单位团组织需在7月19日之前将参赛舞蹈信息资料表填好上报公司团委,逾期不予受理。
联 系 人:罗 鑫
联系电话:024-62540380(616235)
七、奖项设置
一等奖:2个
二等奖:6个 三等奖:8个 优秀表演奖:15个
本届艺术节组委会将对获得奖项的参赛队颁发奖杯并对参赛队员颁发证书及奖品。
八、几点要求:
1、各单位团组织务必按时上报参赛报名表单,逾期不予受理;
2、参赛队服装、配乐均由各单位自行选择准备;
3、各基层单位团组织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的安排和落实,积极做好活动准备工作,每单位至少上报一个,并将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反馈到公司团委。
4、详细比赛规则及比赛时上场顺序将在赛前下发。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第三篇:安全综合整治总体方案(精选)
XXX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XXX瑶族自治县水上安全综合整治总体方
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XXX国有林场,XXX工业园区,县直有关单位,中央、省、市驻XXX有关单位:
现将《XXX瑶族自治县水上安全综合整治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XXX瑶族自治县水上安全综合整治总体方案
为确保全县水域的航运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根据省、市水上安全综合整治相关文件(湘政明电[2011]29号、永政明电[2011]1号)的统一部署,县人民政府决定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在全县集中开展水上交通、河道采砂和水上餐饮专项整治行动。为确保综合整治有序开展,取得实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人本发展、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集中综合整治,促进我县水上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发展,为创建“平安XXX”和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整治目标。通过开展综合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基本杜绝水上非法运营、河道违法采砂、水上餐饮违法经营等行为;全面落实水上交通安全责任和河道采砂管理责任,实现水上交通秩序明显改善,河道采砂行为更趋规范,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水上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l1年11月中下旬)l.动员部署。11月中旬,县人民政府召开全县水上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各乡镇,相关部门随即召开会议,层层发动,落实省、市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2.调查摸底。各乡镇、相关部门对水运企业、采砂企业,水上餐饮经营场所和水上非法运营、河道私挖滥采、水上餐饮非法经营和违法排污状况以及河道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等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查,建立台账,作为综合整治行动的依据。
3.制订方案。各乡镇、相关部门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订整治工作方案。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1年11月底至2012年3月底)。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照前期摸排台账中的问题与隐患逐一进行整治;要责令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和安全生产隐患的水运企业、采砂企业、水上餐饮限期整改。坚决取缔非法水上运营、采砂和水上餐饮经营行为。对河道内影响航运的采砂尾堆,要按照“谁设障谁清除”原则,责令设障者予以清除。对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不到位和拒不停止非法、违规水上运营、河道采砂、水上餐饮经营的,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联合执法。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4月)。在2012年4月10日前,对照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完成自查,形成自查报告,申请市政府验收,准备接受市政府在4月20日前进行的复查。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李详红县长任组长,陈槐权、赵德明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水利局、县交通局、县环保局、县国土资源局、县财政局、县公安局、县监察局、县教育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局、县安监局、县工商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地税局、县政府法制办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水上安全综合整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县交通运输局设立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办公室,负责牵头全县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指导、协调等工作;在县水利局设立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办公室,负责牵头全县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指导、协调等工作;在县环保局设立水上餐饮整治办公室,负责牵头全县水上餐饮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指导、协调等工作。陈槐权、赵德明副县长分别负责水上交通、河道采砂、水上餐饮专项整治行动的领导工作。
(二)落实工作责任。一要落实领导责任。县、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综合整治行动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具体责任人,必须切实承担起领导职责。二要落实属地责任。县政府统一指挥全县水上安全综合整治行动;乡镇政府要抓好本行政区域内的日常监管工作;村组(社区)等基层组织要积极配合综合整治行动,认真落实上级交办的整治任务。三要落实部门责任。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把该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同时加强工作主动性,主动配合,统一步调,形成合力。四要落实岗位责任。细化工作程序,把责任明确到岗到人。
(三)保障工作经费。县、乡财政要安排必要的专项工作经费,确保综合整治行动顺利开展。
(四)加强宣传教育。新闻主管部门要组织电视台、政府网站、报纸等媒体采取做访谈、报新闻、开专栏等方式对综合整治行动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宣传好的经验和做法,曝光不法行为和丑恶现象,普及有关水上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常识。要组织村、组、社区等基层单位,通过挂横幅、写标语、出墙报、表演小节目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动群众,让水上安全综合整治行动深入人心,形成安全整治,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教育部门要采取措施让水上安全管理有关规定和安全避险知识进入课堂,进入学生头脑。
(五)强化督促检查。县政府督查室牵头组织对综合整治行动进行督促检查,督促各级各部门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要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细化方案,完善措施,指导提高整治效果。各专项整治办公室要及时通报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各乡镇政府和县水上安全综合整治领导小成员单位要主动做好信息报送工作,11月25目前要将本单位信息联络员名单(姓名、联系电话)分别报县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办公室、县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办公室、县水上餐饮整治办公室。本次综合整治情况纳入2012年政府绩效考核内容。
(六)严格责任追究。对整治行动中,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工作不力的部门,由本级监察部门对其进行问责,对综合整治行动组织领导不力,整治效果不佳的,由上级监察部门对其政府分管 负责人进行约谈。对不能通过验收,经限期整改后仍不能完成任务的,由有关部门对其责任人实行行政问责。对综合整治期间因工作不力,发生事故导致人员伤亡的,将依法从严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七)注重整章建制。在整治行动中要边整边改,不断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及时将综合整治行动中好的办法和成熟的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逐步完善水上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避免集中整治过后非法违规行为和现象反弹。
附件:
1、全县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2、XXX瑶族自治县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3、XXX瑶族自治县水上餐饮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第四篇:镇“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行动总体方案
XX镇“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行动总体方案
为抑制扬尘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优化城乡环境,根据市、区《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行动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行动,现制定总体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以确保打赢蓝天保卫战为统领,按照“城乡一体、全域整治,统筹推进、高标提升”的总体思路,聚焦解决各类扬尘污染、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采取抑尘、造绿、治乱等有效措施,立即发动一场以路域环境、裸露土地、建设工地、工业企业物料堆场、农村环境、矿山开采、移动污染源专项整治为重点的“七大会战”,通过两年的努力,有力促进城乡环境大变样、空气质量大改善、精细管理大提升,使全镇环境真正达到“生态、洁净、整齐、美丽”的目标。
二、全力实施“七大会战”
(一)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
聚焦城乡道路扬尘污染严重、存在漏管失管区域、路面破损较多、道路周边绿量不足、沿线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以我镇辖区内省道、县乡道和农村道路扬尘整治为重点,按照“全域管理、提升标准,综合治理、打造样本”的要求,强力抓好道路保洁、周边绿化美化、平交道口硬化、道路设施治理、建筑立面及广告牌匾治理、道路两侧扬尘污染源治理、交通秩序治理、高速高铁沿线绿化、打造美丽乡村道路等任务,巩固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加大道路扫保力度,坚决抑制扬尘污染,改善城乡道路路域环境。重点整治:1.道路保洁。对镇域所有道路全部纳入保洁范围,迅速开展“大扫除、大整治、大提升”行动,提高标准进行清扫保洁,建立完善长效保洁机制。定期擦拭道路沿线的公交站点、标志标识、灯杆线柱、护栏、垃圾箱等设施。及时清除公路边沟内积存垃圾、杂物,确保边沟设施干净整洁、无堆积物,取消露天垃圾池,督导沿线单位、业户、住户禁止露天焚烧树木枝叶、枯草及其他废弃物。2.绿化美化。抓好道路绿化日常管护,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清理死株、枯枝、杂草,及时补植缺株断垄,树冠树形定期修整,树木美观不遮标志。消除道路沿线裸露土地,科学选择植被绿化。3.平交道口硬化。进一步规范平交道口设置,对沿线道口进行合理规划,优化合并。对已硬化的平交道口路面要加强管护,及时修复破损路面,减少车辆带泥上路造成扬尘污染。4.道路设施治理。加强道路设施的维护维修,及时处治道路病害,沥青路面无坑槽、车辙、裂缝、沉陷、拥包、面层剥落等现象,砼路面无板块破碎、沉陷、坑洞、裂缝、拱胀、错台等现象。达到路面平整,标线清晰,护栏及路缘石等线状设施顺直整洁,附属设施齐全有效,设施处于良好技术状态。5.建筑立面及广告牌匾治理。对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陈旧、破损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整修,保持其整洁美观,无残墙、断壁、破房。规范道路两侧户外广告和牌匾设置,修复破损广告,拆除违法广告宣传设施,整治乱贴乱画乱挂,达到整齐美观。整治、迁移道路两侧废品收购站(点),禁止露天存放物品。6.道路两侧扬尘污染源治理。加强道路两侧的煤炭经营场所以及粉性物料堆场和货场的场地管理和治理,储存经营的煤炭、灰渣、砂石、灰土等粉性物料必须建设固定防风扬尘网或采取车间式全密闭措施。加强道路两侧施工工地管理,接入道路必须硬化,建设固定洒水降尘设施。采取清运、绿化、表面喷浆固化措施对道路两侧的渣土堆、渣土消纳场等进行规范化处理,严控扬尘污染和视觉污染。7.配合交管部门进行交通秩序治理。8.打造美丽乡村道路。根据区域位置等特点,将自然生态、风土人情、乡村特色、传统文化等进行集成组合,做到公路与沿线周边乡村风貌、田园风光、农业园区深度融合,全面打造“一路一风景、一村一幅画”的系列旅游路、景观路、生态路、产业路、文化路。9.高铁沿线绿化。对济青高铁沿线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清除沿线两侧垃圾、杂草、死树枯枝等,建设不低于100米的绿化带。(责任单位:建设办、城管环卫,各工作片、各村)。(二)裸露土地专项整治大会战。
聚焦全镇裸露土地较多、因裸致脏、由露扬尘等突出问题,按照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快速见效的原则,重点整治公共部位、道路两侧、村内、临时闲置地、河道、单位庭院等区域,采取绿化、覆盖、硬化、清运等措施,全面消灭裸露土地。同步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采取清理外运、覆盖绿化等措施,全部消化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存量,严格控制增量。重点整治:1.公共场所裸露土地整治。游园、村内广场等公共绿地中的裸露土地进行乔灌木和地被补植,做到应绿化的面积全部绿化,无绿化死角,无裸露泥土;对裸露的行道树树池进行补植,树种、规格要与相邻植株保持一致。2.临时闲置地整治。因违章建筑拆除等原因产生的闲置地,根据使用周期和使用功能,采取场地硬化、扬尘防治网覆盖或植被种植等防尘措施。3.各村村内道路、生产路裸露土地整治。道路两侧裸露土地,采用种植乔灌木与花卉组合简约配置的方式或培育自然植被,乔木选择乡土树种,灌木、花卉选择管理粗放型种类,降低养护成本。冬闲农田,提倡播种小麦或菠菜、莴苣、荠菜等抗寒性蔬菜,实现对冬春季土地有效覆盖。4.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全面排查,摸清存量,按照一处一策整治要求,采取清理外运、覆盖绿化等措施,针对性开展整治,确保堆放点存量全部消化,并严格控制增量(责任部门:城管环卫、建设办,各工作片、各村)。(三)建设工地扬尘整治大会战。
聚焦房屋建筑施工工地、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燃气、建筑拆除等领域扬尘治理体系不顺、工作标准不高、工作开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采取各项措施,持续整治全镇各类建设施工扬尘,有效解决建设工地扬尘污染突出问题。重点工作:施工工地裸露土地、一周内不能及时清运的渣土、堆土,要采用扬尘防治网覆盖;禁止工地现场搅拌;精细化设置施工围挡;严格车辆冲洗及蓬盖;实施湿法作业;推行裸土绿化;重点环节洒水抑尘;严禁垃圾抛撒,避免切割作业扬尘(责任单位:建设办,各相关工作片、各村)。(四)工业企业扬尘整治大会战。
聚焦工业企业物料堆场管理粗放、管控措施不到位等突出问题,采取密闭、围挡、遮盖、喷淋、绿化及设置车辆清洗设施、防风抑尘网等措施,以全镇范围内工业企业为重点,实现工业企业物料堆场扬尘规范化管理,有效降低扬尘污染。重点工作:1.拉网排查,建立台账。按照《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控要求》,继续在全镇开展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大排查大整治,全面摸清工业企业涉颗粒物(含扬尘、粉尘、烟尘)排放的工艺环节、排放节点等排放现状,参照排查表健全完善治理台账。2.对照标准,加快整改。建立完善工业企业扬尘污染环境管理标准体系,按照“边排查、边整改”“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的工作要求,对排查中发现的扬尘排放问题,对照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立即组织整改。对物料封闭等涉及工程建设的治理项目,限期制定出整改方案,按照工期推进治理工程进展,工程建设完成前,暂时采取覆盖、洒水等临时性措施;对工艺泄露等涉及维修改造的治理项目,限期完成泄露点的修复,需要更换设备的,及时进行设备更换;对道路洒扫保洁、运输装卸等需长期坚持的,自发现问题起,制定精细、规范环境管理方案,确保日常管理到位,不出现扬尘污染。对发现的扬尘污染问题,按照问题严重程度实施分类整改。对治理设施不完善,管理粗放,扬尘污染较重的,依法实施限制生产,进一步完善设施,加强管理;对于无任何治理措施、扬尘污染严重或依法实施限制生产后扬尘污染依然较重的,依法实施停产整治;扬尘污染情节特别严重的,责令停业、关闭。3.严格执法,长效监管。将工业企业扬尘污染防治执法监管,作为全镇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的重点。对于初次发现、违法行为轻微的实行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对于二次发现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对于发现三次及以上的依法实施顶格处罚。镇经委每月不定期组织开展工业企业扬尘污染防治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检查各企业扬尘排放的整改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处理。建立工业企业扬尘污染防治长效监管机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工业企业的扬尘污染防治治理责任;压实监管机制,落实生态环境部门的部门监管责任,全力提升工业企业扬尘污染防治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责任单位:经委)。(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
聚焦农村旱厕改造、污水治理、村庄清洁、城乡环卫一体化以及房前屋后脏乱差存在的的突出问题,深入实施乡村生态振兴,持续推进农村旱厕改造、农村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整治、河道清理,加大村庄造林绿化力度,开展“美在家庭”创建,切实提高农村人居生活环境。重点工作:1.持续推进农村旱厕改造。提升改厕质量,把后续管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2.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强化生活垃圾处理机制的正常运行和监管,逐步推进垃圾分类。抓好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严格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定点处置。3.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逐步建设镇域内污水管网;位置偏远的村庄,探索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因地制宜建设经济实用的污水处理设施。4.持续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抓好棚区、农户承包地内及周边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废旧农膜、作物秸秆、果树枝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清运,严格按照规定处置病死畜禽,规范村庄畜禽散养行为,减少养殖粪污影响村庄环境。对分散养殖的规模以下畜禽养殖场全面排查,严格落实粪污无害化处理措施,建立台账、销号管理、限期整改。5.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整治。继续推进“五化”提升,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实现村庄建设规范有序,房屋建筑美观大方,庭院洁净墙体完整,村庄环境干净卫生。6.持续推进村庄水环境治理。开展纳污坑塘排查整治,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排水沟等为重点,清理水域漂浮物。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彻底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加强河长制制度落实,强化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7.持续推进村庄绿化。根据村庄区位特点、自然条件、产业基础等,充分利用村边闲置土地,以乡土树种、宿根花卉为主,合理推进“乡村林场”、环村林建设,植树造林,恢复湿地,加强街道、庭院、公共场所及“四旁”绿化,建设绿色生态村庄。8.持续推进村庄亮化。在村庄主要街道两侧,文化广场、学校等重要场所安装照明设施,提高村庄公共照明使用效率。9.持续推进农村道路改造。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村庄道路硬化“户户通”工程。10.持续开展“美在家庭”创建。突出“美丽家园”建设,实施“美丽庭院行动”“居室靓化行动”“文明家风培育行动”,打造环境美、生产美、生活美、村风美“四美”村庄和庭院美、居室美、家风美“三美”农户,实现家居面貌和文明理念不断提升,实现“户户清洁、家家和美”的目标。(责任单位:农委、党政办、建设办、城管环卫、社事委,各工作片、各村)。(六)移动污染源整治大会战。
积极配合区职能部门24小时联合执法、货车禁行绕行、推进科技执法、淘汰老旧柴油车辆、规范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等相关工作。(责任部门:建设办、经委、交管所,各工作片、各村)(七)矿山开采及生态修复工地扬尘整治大会战。
聚焦已关闭砖厂生态修复,严打淄河河道内非法采砂等行为,实现已破坏生态逐步修复、现有生态改善提升的目标。严查非法采砂,情节严重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责任单位:建设办,淄河河道沿线各工作片、村)三、实施步骤
(一)治尘攻坚阶段(即日起至2020年4月底)。
以治尘、治乱、治脏为重点,加强研判、迅速起势,聚焦道路扬尘、裸土扬尘、建设扬尘、堆场扬尘、矿山扬尘、尾气排放、农村环境等七大突出问题,边查边改、即知即改、精准发力,打一场攻坚战,促使PM10浓度明显降低,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二)整治提升阶段(2020年5月至10月底)。
持续采取扬尘整治措施,确保PM10浓度稳步下降。以造绿治裸、绿化美化为重点,抓住开春有利时节,迅速扩绿增绿,针对裸露土地宜绿则绿、宜盖则盖,彻底解决裸露土地问题。以治脏美化、改善环境为重点,集中实施路面改造修补、拆违治乱、立面整治、绿化提升工程,全面改善城乡环境。(三)长效管理阶段(从2020年11月开始长期坚持)。
狠抓治脏、治乱不放松,持续改善镇村环境。以巩固成果、建立长效为重点,建立精细化管理目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实施精心、精确、精准、精致管理,着力解决管理领域相对粗放、作业不精、管理不细等问题,确保全镇环境彻底转变。四、强化组织保障
(一)提高站位,加强领导。
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攻坚行动对提升全镇人居环境水平、空气质量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各委办、各村、各企事业单位及环卫公司务必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大整治大提升攻坚行动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头等大事,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举全镇之力开展攻坚行动。成立全镇大整治大提升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城管环卫办公室,负责大整治大提升攻坚行动的协调调度、检查考评、推进落实等工作。(二)明确分工,夯实责任。
镇城管环卫、建设办、经委、农委、社事委等委办牵头负责各领域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协调调度、督导检查等。要做好结合文章,把大整治大提升攻坚行动和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庭院创建、城乡环卫一体化等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形成氛围,尽快见到成效。(三)统筹谋划,加大投入。
要坚持“项目化运作”,把大整治大提升攻坚行动整体“打包”,“七大会战”工作任务作为“子项目”加紧推进实施。要聚焦生态环保、环卫保洁、精细管理等关键领域,加大资金投入。要按照标准,配足配齐环卫保洁、降尘抑尘所需的人员、车辆等,满足环境卫生长效管理需要。(四)强化督导,奖优罚劣。
“七大会战”各牵头委办要实行“日巡查、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年总评”的考评办法,明确考核标准、考核细则、考核办法,每月由大整治大提升攻坚行动办公室汇总情况,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每月对各村进行考核排名,通报进展情况,先进发言、后进表态。对表现突出、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行动迟缓、推诿扯皮的严肃约谈、严格问责。(五)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制定宣传方案,充分利用微信、广播喇叭等手段,大力宣传开展大整治大提升攻坚行动的重要意义,发动和动员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参与进来,把自家承包地内及周边、自家小院及房前屋后、自家屋内的环境搞好,通过一段时间努力,使群众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意识和习惯。充分发挥媒体监督、市民监督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及时曝光卫生死角、管理盲点等脏乱差现象,倒逼责任整改落实,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打一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全民战”。第五篇: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总体方案
吉林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示范建设总体方案
吉林省国土资源厅
吉林省财政厅
二○一○年五月
目录
一、指导思想...........................................1
二、编制依据...........................................2
(一)规划依据.........................................2
(二)政策依据.........................................3
(三)基础资料依据.....................................5
三、目标任务...........................................6
(一)总体目标任务.....................................6
(二)分项目标任务.....................................6 1.重大工程目标及实施县(市、区).....................6 2.示范项目目标及实施县(市、区).....................7
四、资金筹措...........................................8
(一)中央按因素法分配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8
(二)省级留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8
(三)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9
五、保障措施..........................................10
(一)组织保障........................................10 1.加强省市县三级政府的组织领导......................10 2.发挥基层政府和组织的作用..........................12 3.成立示范建设责任法人单位..........................12 4.将实施管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体系............14 5.做好宣传发动......................................15 6.充分发动群众......................................15 7.加强部门协调......................................16
I
(二)政策保障........................................16 1.宏观保障政策......................................16 2.土地利用管理政策..................................17 3.税收减免政策......................................17
(三)制度保障........................................17 1.“七制”管理.......................................18 2.全程监管..........................................22 3.需要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要求......................27
(四)资金和经费保障..................................29 1.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专账管理........................29 2.示范建设管理经费..................................30
(五)技术保障........................................30 1.成立示范建设专家咨询组............................30 2.加强对示范内相关管理和生产技能培训................31 3.建立项目建设监控体系..............................31 4.认真编制示范实施方案..............................32 5.建立多维度的技术监管体系..........................33 6.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33
II 吉林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示范建设总体方案
按照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关于加强土地整治工作和做好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有关要求,使土地整治更有效地服务于中国图们江地区合作开发——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国家战略,助力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积极推动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总体部署,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 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实施合作备忘录》,吉林省国土资源厅会同吉林省财政厅共同组织编制了《吉林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是吉林省开展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的总纲,是吉林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性文件。
一、指导思想
吉林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总体要求,以重大工程和整体连片土地整治为抓手,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目标,以节约集约,统一规划,统筹资金,整村推进,集中建设为原则,整体开展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土地综合整治重大工程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建设,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加强黑土地、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为前提,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全国发挥示范作用。
二、编制依据
(一)规划依据
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 2.《吉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3.吉林省各市(州)、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 5.《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
6.《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2008-2020年)》;
7.《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2009-2020年)》;
8.《东北地区振兴规划(2006-2020年)》; 9.《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 10.《吉林省新农村建设规划(2009年-2020年)》; 11.吉林省各市(州)、县(市、区)水利区划(规划)、农业区划等其他相关规划。
(二)政策依据
1.《国土资源部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实施合作备忘录》(2010年3月);
2.《关于发布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审定结果的通知》(吉新农村领导小组„2010‟1号);
3.《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吉发„2009‟29号);
4.《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9‟27号);
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扶持稻谷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的通知》(国办发„2008‟15号);
6.《中央分成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建„2008‟157号);
7.《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6号);
8.《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3号);
9.《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
10.《关于调整中央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方式的通知》(财建„2007‟84号);
11.《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7‟71号);
12.《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财综„2006‟48号);
13.《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 建设部 水利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8‟196号);
14.《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07号);
15.《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69号);
16.《关于结合土地开发整理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通知》(财建„2005‟187号);
17.《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
18.《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234号);
19.《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使用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85号);
20.《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使用管理办法》(财建„2004‟174号);
21.《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3‟21号);
22.《关于加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专项支出项目预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112号);
23.《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64号);
2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及资金管理工作廉政建设的规定》(国土资纪„2001‟27号);
2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
26.吉林省发改、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办等相关部门有关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的其他有关政策。
(三)基础资料依据
1.吉林省各市(州)、县(市、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
2.吉林省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统计资料和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调查有关资料;
3.其他相关基础资料。
三、目标任务
吉林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涉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及辐射区域,包括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吉林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其中,重大工程主要以水利工程为依托,设臵多个项目区(或项目),集中连片开展示范建设;在重大工程建设区以外区域,选择城镇郊区、人口稠密及经济发达和土地供求矛盾尖锐的地区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各类项目综合考虑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空间格局、全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的相关工程和全省新农村建设体系规划安排。
(一)总体目标任务
经测算,示范建设总建设规模287万亩,预计新增耕地20万亩,建设基本农田208万亩,提高粮食产能2.1亿公斤,总投资56亿元。
(二)分项目标任务
1.重大工程目标及实施县(市、区)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规模265万亩,新增耕地19.7万亩,建设基本农田193万亩,提高粮食产能2亿公斤,总投资46亿元。重大工程实施区域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及辐射区,涉及25个县(市、区),主要包括长春市(九台市、榆树市、德惠市、农安县、双阳区)、吉林市(舒兰市、桦甸市、蛟河市、磐石市、永吉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敦化市、龙井市、珲春市、和龙市、安图县、汪清县)、四平市(梨树县、双辽市、公主岭市、伊通满族自治县)、辽源市(东丰县、东辽县)及松原市(长岭县、扶余县)。
2.示范项目目标及实施县(市、区)
示范项目计划安排10个,总建设规模22万亩(农用地20万亩,建设用地1.8万亩,未利用地0.2万亩),新增耕地0.3万亩,节约建设用地规模0.5万亩,建设基本农田15.5万亩,提高粮食产能0.1亿公斤,总投资10亿元。示范项目共涉及10个县(市、区),包括长春市(南关区、绿园区、二道区、宽城区、朝阳区)、吉林市(昌邑区、龙潭区、永吉县)、辽源市(龙山区)、通化市(梅河口市)。
示范建设通过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的开展,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将对区域黑土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能够进一步推进粮食主产区建设,保护耕地红线;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战略和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对构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两核”、“三带”、“三节点”、“十一个功能区”和“十大产业集群”的空间格局和产业发展,完成全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任务目标,以及全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的新型村庄布局、新型公共服务、新型产业支撑、新型生态建设、新型社会管理体系建设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资金筹措
示范建设共需资金56亿元,拟申请中央财政投入28亿元,省配套资金28亿元。其中,省配套资金主要通过中央按因素法分配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省级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等筹措解决。
(一)中央按因素法分配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2007-2009年,中央按因素法分配我省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平均每年约4亿元,考虑国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方式调整等因素,预计2010-2012年中央按因素法分配我省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合计约6亿元。
(二)省级留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依据近五年省级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情况,按照稳定增长的原则保守估算,2010-2012年省级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合计约22亿元。
(三)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
根据近三年吉林省土地出让收入情况估算,2010-2012年省级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合计约1亿元。
综上测算,预计2010-2012年我省可筹措资金约29亿元,能够满足示范建设的配套资金需求。
此外,对于吉林省承担的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建设任务,按照工程预算和建设进度,从目前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结余和未来几年的收入情况看,可以满足2010-2012年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省级配套资金需要,不会影响示范建设资金投入。
如果用于示范建设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省级分成资金出现较大变动,省政府将按照“渠道不变、集中投入、各计其效”的原则,积极统筹其他土地整治资金和各类涉农资金,引导社会投入和农民投工投劳等多渠道投入等,确保示范建设顺利实施。
在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中,对于村庄宅基地和基础设施复垦之外的工程,例如村庄道路、给排水、安全设施和电网等公用工程设施建设、住房改造、居住集中以及村庄公共设施建设等,各相关部门与项目所在地政府将按照国家和省政府有关促进新农村建设、推动城镇化进程等要求,积极统筹相关建设资金,本着“渠道不变、集中投入、各计其效”的原则,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要求,整村推进,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在优化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布局,推进节约集约整治模式、统筹资金、管理机制等方面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加强省市县三级政府的组织领导
吉林省人民政府对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负总责,省直有关部门参与,地方政府分工负责;示范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全面负责本行政区示范建设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是本辖区示范建设的主要责任人。按照层级管理原则,实行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管理,结合行政区划,成立省、市、县多级“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做好组织保障工作。
其中,省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向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申请资金、政策和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并与之协商解决示范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负责整个示范建设的前期工作、管理制度制定、宏观管理、计划控制和考核,加强监管和检查;市级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示范建设计划落实和考核等工作;县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辖区内示范建设具体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
各级示范建设领导小组代表政府对示范建设进行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实施管理。按照“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牵头、部门联动配合”的组织要求,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任示范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国土、财政、发改、农业、水利、林业、环保、建设、交通、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在同级国土部门设立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国土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示范建设计划执行、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和验收等方面开展部门对口监督检查,加强部门监管:国土部门负责组织项目的论证、报批、实施监督检查、竣工验收等工作,组织开展土地权属调查、调整和登记工作;财政部门负责项目预算的审批下达和监管,参与项目论证、实施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等工作;农业部门负责指导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调查和调整,参与项目论证和竣工验收;水利、林业、环保、牧业、审计等部门参与项目监督检查、论证和竣工验收等工作,并提供相关资料;纪检、监察部门在招投标、工程建设、资金使用等实施管理环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保证项目建设符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及资金管理工作廉政建设规定》。
县(市、区)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应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水土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调整和登记等基础工作,同时要做好各项协调、保障和督办工作。2.发挥基层政府和组织的作用
示范建设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大量的基层协调工作,需要认真组织,切实发挥好乡镇基层政府和村委会的协调、监督作用。为此,成立乡镇示范建设协调指挥部和村群众工程质量监督小组。
(1)乡镇示范建设协调指挥部。示范建设涉及的有关乡镇政府成立示范建设协调指挥部,由乡(镇)长挂帅,相关村委会主任参加,主要职责是协调工程施工期间的迁占问题;协调土地权属调整问题;协调相关工程移交管护问题。
(2)村群众工程质量监督小组。项目区相关村委会成立群众工程质量监督小组,村委会主任任组长,村生产队队长和身体健康、德高望重、为人正直、严谨认真、有责任心的村民代表为成员,主要是对工程施工质量、施工环境保护、农民直接参与工程施工等进行现场监督。
3.成立示范建设责任法人单位
示范建设责任单位为县(市、区)人民政府,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示范建设指挥部”作为本行政区示范建设的承担单位,以加强承担单位的实施管理和部门间的工作协调力度,提高示范建设的工作效率。在各级示范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示范建设指挥部组织本县(市、区)的示范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负责本县(市、区)示范建设项目的勘测、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负责项目建设工期、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的管理和自查,并承担项目法人责任。示范建设指挥部由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为总指挥,指定一名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常务副总指挥,指挥部(承担单位)成员由国土资源、发改、农业、林业、水利、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和相关乡镇政府主要领导、技术人员和外聘管理技术人员构成,指挥部设在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部门牵头负责具体业务工作。根据需要,建设指挥部设臵6个“常设工作组”和若干个“前线指挥部”。“常设工作组”分别为工程技术组、后勤保障组、协调组、软环境保障组、治安保卫组和工程财务组。
(1)工程技术组。主要负责检查、监督合同执行情况,全程实行合同管理;负责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负责解决或汇报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技术问题;审查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有问题时提出初步修改意见;检查施工单位完成的测量、放样成果;控制进度,指导施工;核定变更设计及相关报价;参加单位、分部和单项工程及隐蔽工程的验收;核定工程量;监督检查监理单位对监理合同的执行情况,组织审查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负责工程技术档案的收发、整理和移交工作。
(2)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项目区建设的材料综合汇总、后勤保障、收发文件、编印简报和其他相关资料收集整理等方面的工作,并及时处理建设指挥部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3)协调组。主要负责沟通协调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与项目区各乡镇对工程占地和迁坟等矛盾问题。
(4)软环境保障组。负责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软环境治理工作,依法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确保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同时,负责与交通、征费、运管、金融、供电等部门的沟通协调。
(5)治安保卫组。主要负责维持项目区的治安秩序,纠正施工队伍违反治安条例的行为,防止群众聚众闹事、阻挠施工等方面的行为。
(6)工程财务组。主要负责建设指挥部、相关参建单位的财务管理、资金拨付、工程财务审计、工程决算等。
(7)前线指挥部。是示范建设指挥部在项目区所在乡镇设立、派驻的现场指挥部门,由建设指挥部常设工作组人员、县国土资源部门的技术管理人员与水利、工程、交通等方面的专家及乡镇政府分管领导、国土所所长、水利所所长、公安派出所所长和财政所所长等人组成。派出指挥部主要代表示范建设指挥部负责现场工程建设的指导、监督、检查和协调等工作。
4.将实施管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体系 示范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是吉林省人民政府的重要决策和工作内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认真组织落实示范建设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工作,并将示范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资金和进度等的管理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鼓励和督促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将此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办好。
5.做好宣传发动
示范建设项目的实施建设涉及社会各方面,同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项目高效、顺利的实施需要各部门和项目区内农民的支持和理解。为此,需对项目实施的意义和进程等有关情况进行广泛的宣传,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县政府宣传部门负责项目区建设的相关宣传工作,建设指挥部做基本的宣传规划,并协助宣传部门开展工作。示范建设宣传主要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牌)、宣传车、主题展览、动员大会、文艺活动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示范建设的意义、内容、成效和政策,动员广大农民、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各类市场主体单位等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在示范建设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监督检查、验收、权属调整、工程管护、后评价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广泛参与。
6.充分发动群众
群众是示范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最好的实施者和监督者。要充分发动群众,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让项目区群众直接参与施工难度不高的工程实施,从中收益;同时,提供反映问题的绿色通道,给群众以充分的监督权和发言权,并以文件的形式明确群众的权利,强化公示制度。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制定、土地权属调整、工程施工质量监督、项目验收、项目后评价等工作中来。
7.加强部门协调
示范建设涉及区域较广、工程量大,为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在工程、管理等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多方参与。国土、水利、财政、农业、环保、林业等部门需要在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和地方县(市、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示范建设过程中,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示范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政策保障 1.宏观保障政策
示范建设符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吉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2009-2020年)》,符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扶持稻谷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的通知》(国办发„2008‟15号)“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稻谷生产,保障大米市场供应”的精神要求。同时,示范建设各项目安排充分考虑《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2008-2020年)》,在宏观政策上有国家大力支持吉林省粮食增产能力建设保障。
2.土地利用管理政策
示范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专门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建成后土地分配、管理与维护等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稳定农村的各项政策,特别是土地政策,保障现有农民承包地经过整理后,全部交给过去的承包户耕种;集体所有的未利用土地开发后,一部分交给农民承包,另一部分由集体作为机动地开展规模经营,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等;国有未利用土地开发后,可以考虑市场化运作。示范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建成后的土地分配、管理与维护等工作,并在示范建设项目区积极组织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3.税收减免政策
示范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示范建设的顺利实施,保证项目质量,应积极鼓励当地农民群众组成施工企业参与示范项目的实施工作,并对这些企业在实施本示范项目时实行税收减免政策。
(三)制度保障
示范建设推行项目“七制”管理,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公告制、审计制和绩效考核问责制制度。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对项目实施实行全程监管制。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规范、高效管理,确保开发整理成效。
1.“七制”管理
(1)项目法人制。示范建设责任单位为项目区所在县人民政府。示范建设所涉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示范建设指挥部”作为示范建设承担单位。建设指挥部承担项目法人责任,对项目投资和工程建设负责。建设指挥部负责项目实施组织、项目工期和质量管理、资金使用和项目初步验收等。
建设指挥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手段应能满足项目实施管理的需要,能有效组织项目所在县、乡镇政府和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实施管理工作。
(2)招投标制。对示范建设项目的工程施工、材料设备供应和监理进行公开招投标。招标工作由建设指挥部负责。为了加强招投标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保护干部和队伍,招标工作在省政务大厅组织,评标专家在吉林省评标专家库里随机抽签确定。
招投标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办法》等的要求和规定开展招投标工作,合理划分标段,严格履行招投标程序,委托具备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的招标代理机构,根据项目的规模、功能及项目的繁复程度、技术含量等,择优选定具有相关行业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商,并在施工过程中对中标单位进行规范管理。
(3)工程监理制。严格按照国家招投标法有关规定,选择适当的工程监理单位参与示范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监理单位依照有关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批准的项目建设文件、有关技术标准、委托监理合同和工程建设合同,按照“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理,并承担监理责任,做好工程进度、资金和质量控制,规范合同和信息管理,协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面的关系。工程监理单位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监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应当按照相关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对项目建设实施监督。
工程任务完成后,工程监理单位应当签署意见。未经项目工程监理单位签署合格意见的,建设指挥部不得拨付工程款。
(4)合同制。建设指挥部在开展示范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工程监理、施工、审计、测绘、评估等其他业务委托活动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要求,全部开展合同管理,约定标的、时间、地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履行方式和违约责任等,严格履行合同的内容,约束当事人行为,保护当事人权益,规范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成效。
(5)公告制。建设指挥部对示范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土地权属及其调整情况以及相关补偿等内容采取公告制度,征求群众和社会意见,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项目开工前,县(市、区)人民政府必须在各项目区片设立固定公告牌,并通过广播、电视和村的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发布项目基本情况公告,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项目基本情况公告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范围、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总投资、主要建设工程、建设工期、土地权属状况、建设指挥部、项目施工单位、项目工程监理单位、项目设计单位、联系方式和公告时限等。公告时限不少于15天。
涉及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有关乡(镇)、村发布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公告。公告的内容包括:权属调整类型、原则、依据,需要调整的土地面积、位臵、编号、用途、质量等级、调整前后土地权利主体,对权属调整有异议者的陈述途径和方法、公告时限等。公告时限不少于15天。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示范建设项目实施等有关问题有异议的,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小组和国土资源部门应该研究解决。
(6)审计制。建设指挥部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审计单位独立、客观和公正地对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进行社会审计,对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预算执行情况、项目费用支出情况、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资金结余及债权债务情况等进行系统审核,出具审计报告。如果审核中发现财务会计技术方面问题,审计单位要求进行调整;发现不规范的问题,要求进行整改;发现违法、违规的问题,则在审计报告中进行披露。发现重大违法、舞弊问题无法出具审核报告的,审计单位与建设指挥部解除约定,并将发现的问题告知省、市、县(市、区)示范建设领导小组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各级审计部门根据业务需要,对各项目所在地项目实施情况开展业务审计。
通过审计,可以了解项目资金管理是否安全,使用是否符合预算,有无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的情况发生;可以发现有关项目资金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可以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发现是否存在典型性、倾向性的问题并剖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7)绩效考核问责制。示范建设是政府行为,各级政府都要重视起来,成立各级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省人民政府与市、县人民政府签订示范建设协议,将示范建设责任目标和实施效果列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绩效考核评估指标;并给相关市、县(市、区)下发示范建设目标责任状,全程问责,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本辖区范围内示范建设负责,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2.全程监管
(1)实施准备阶段监管工作内容
省国土资源厅督促各县(市、区)建设指挥部结合各地示范建设(项目)实际和特点编制本地区示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和各项进度计划,在提交省领导小组审批之前进行审核,并签署审核意见。
建设指挥部开展项目规划设计、土地权属调整和各项补偿方案编制,采取召开座谈会、听证会、公示等多种形式征求乡镇政府、有关部门、村级组织和群众代表的意见。
市、县(市、区)、乡镇各级政府与部门以及市、县(市、区)领导小组和乡镇协调指挥部对口督促开展项目实施前的宣传、动员和规划设计交底工作,做好《权属调整方案》的编制与公告等工作。
各级纪检、监察等部门对工程施工、材料设备供应和工程监理招投标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对投标单位的资质审查、项目开标、评标、定标和合同签订等进行监督。
市、县(市、区)领导小组检查和调度项目实施准备的各项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建设指挥部每月底之前向市、县(市、区)领导小组书面汇报项目实施准备情况。
为防止项目中的泵站、防渗渠、桥涵、道路设施和防护林网被盗现象的发生,建立农村基层组织的项目资产安全的监管责任。在县(市、区)和乡镇政府的组织下,在工程施工前,项目所在农村基层组织与建设指挥部签订监管协议(有条件地区可按照一定的工程造价比例向建设指挥部缴纳保证金),按照协议要求,农村基层组织负责在项目工程建成后至工程移交管护前期间的工程建设进行监管。圆满完成监管任务者,在工程移交后,由建设指挥部退还保证金。
(2)项目实施阶段监管工作内容
省、市、县(市、区)领导小组采取报备系统、定期及不定期巡查、随机抽查、定期召开现场会的方式,检查和调度建设指挥部对施工进度计划的落实情况,对项目监管将逐步建立实时报备(零报备)制度,对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要采取措施,逐级督促各领导小组和建设指挥部及时解决,确保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建设指挥部和乡镇协调指挥部以及集体经济组织和监理单位加强对工程施工的监督检查,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经批准的规划设计和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不得擅自变更规划设计,降低建设标准。对必要的一般规划设计变更,建设指挥部应及时掌握和核实有关情况,组织项目规划设计单位编制规划设计变更方案,并组织乡(镇)政府、村、相关单位和政府部门对规划设计变更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在形成一致意见后,报相关部门审批。
建设指挥部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细化工作要求,并积极配合、支持和监督监理单位的工作,使其充分发挥监理作用。建设指挥部认真审查监理单位的监理工作方案;每月底组织监理单位召开监理工作会议,研究及总结项目监理及实施阶段的有关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建设指挥部督促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加强实施阶段的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做到边施工、边收集整理、边归档;加强对施工日志、监理日志及其他质量控制资料的现场抽查;加强前后和过程中的影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建设指挥部至少每月底向省、市、县(市、区)领导小组书面报告工程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廉政建设等情况,对上报情况的真实性负责;配合有关部门对各项目的实施进行中期检查;有效防范、及时化解、妥善处理项目实施中的各种矛盾,尽可能确保矛盾不出乡镇,不出县;项目实施中出现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县(市、区)领导小组,县(市、区)领导小组无法解决的,及时报省、市领导小组研究解决。
(3)竣工验收阶段监管工作内容
项目工程完工后,按照县(市、区)政府批准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由县(市、区)和相关乡镇政府领导组成的土地权属调整工作领导小组督促县级国土资源局和相关集体经济组织落实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县(市、区)政府监督县(市、区)国土资源和农业部门的相关登记和发证工作。县(市、区)领导小组督促建设指挥部及时做好土地权属调整的相关档案收集归档工作。
建设指挥部严格按项目验收的有关规定,负责完成初步验收工作。市级领导小组对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的初步验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省领导小组负责完成项目的竣工验收,待建设任务或者整个示范的所有项目都竣工验收后,形成工作总结报告,报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备案,接受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的监督和检查。
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市、县(市、区)领导小组和乡镇各级政府在管辖范围内监督、检查建设指挥部、县乡政府和其他管护主体等的工程移交管护情况。
(4)资金监管
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州)、县(市、区)领导小组审查示范建设相关资金的申请、使用和预算执行情况,发现较大问题及时向省领导小组报告。
省、市、县(市、区)领导小组督促和检查建设指挥部开展的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并做好中期财务检查,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到位。
各级审计部门主要是对示范建设项目所在地组织开展审计。
(5)建设计划监管
科学得力的监管措施是保证示范建设按预期计划完成的关键。为保证示范建设按预期计划进行,将建立进度监管制度和实施进度报备制度,对月计划、季度计划、计划、单项工程计划、工程施工质量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等实行省、市、县三级监控。
每个月底,县(市、区)领导小组听取建设指挥部、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等有关单位关于项目建设的专题汇报,并组织力量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施工单位的现场组织管理和监理机构工作进行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严格落实责任,责成有关单位整改到位。检查处理情况将上报市领导小组。
每个季度末,市领导小组组织县领导小组、建设指挥部和监理单位召开调度会议,了解各县(市、区)项目实施工作的情况,并组织力量对所辖各县(市、区)的项目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掌握各县(市、区)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以及监理单位的工作情况。项目实施情况将在市内通报,对于发现的问题,责成责任单位制定整改方案,并督促整改到位。检查处理情况将上报省领导小组。
每年年底,省领导小组将组织示范建设涉及到的市、县领导小组等有关单位召开调度会议,并组织力量进行项目施工现场抽查,了解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分析计划执行情况。对未能如期完成计划、存在工程质量以及资金使用问题的地级市,责成市、县领导小组制定整改方案,并督促整改到位。检查处理情况将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督察。
(6)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监管
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将对上示范建设进展情况和本建设计划与预算草案进行审核,并对示范建设上工程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对本建设计划和预算草案进行审核,依据评估和审核结果,明确工作要求,下达预算。
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加强对示范建设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指导和检查,对于示范建设没有按照计划进度实施、未完成预定任务目标,或者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资金使用违规违纪的,将采取追缴上中央政府已经下达资金、核减或者停拨本中央政府资金等措施进行处理。对于示范建设试试效果突出,资金使用未发现违规违纪行为的,如有必要,将研究后续支持政策。
3.需要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要求
为保障示范建设的顺利实施,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保障。借鉴吉林省土地整治和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建管相关经验,根据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建设的内容、程序、结果和相关要求,按照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分开实施、分开管理的原则,在继续按照国家要求实施重大工程的同时,突出示范项目制度建设和实施的规范管理。尚需要制定系列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如下:
(1)示范建设实施管理办法。对组织机构建设和职能分工、实施准备、招投标、工程施工、设计变更、资金管理、验收、移交管护、档案管理和监督检查等作出规定。该办法是示范建设的主要行政规章制度,是对示范建设进行实施管理的基本依据。
(2)实施方案编写要求。对示范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的编制提出具体的强制性技术要求。
(3)勘测要求。对项目的勘察和测绘提出强制性技术要求。
(4)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对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的编制提出强制性技术要求。
(5)规划设计报告审查要求。对项目规划设计报告审查提出强制性技术要求。
(6)规划设计变更工作要求。对项目规划设计变更提出强制性技术规定和要求。
(7)验收管理规定。组要从技术层面对示范建设各项验收工作提出系列强制性要求和规定。
(8)监督管理检查要求。对示范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检查提出各项具体要求。
(9)后评价基础工作要求。为顺利开展竣工运行后的后评价,从技术层面上对后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作出强制性要求。
(10)实施技术指南。为规范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实施管理,统一标准,使各法人、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和部门有一个统一的实施管理的参考工具资料,参考相关行业的标准、规范及国土资源部、吉林省的有关文件,专门编制实施技术指南指导示范建设的实施管理技术工作。实施技术指南主要内容包括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工程施工管理、设计变更管理、工程监理、财务资金管理、竣工财务决算审计、验收管理和档案管理等等。
(四)资金和经费保障
1.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专账管理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由省财政厅依据项目预算和工程进度直接下达和拨付给项目区财政部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或平衡预算。项目承担单位单独建账、单独核算。项目资金必须严格按照项目预算执行,不得擅自调整、修改项目预算,严禁超预算开支。同时,注重发挥当地农民群众对项目建设的监督作用,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保证资金安全合理使用。对弄虚作假、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要依法查处。
各级财政部门坚持按计划、按预算、按进度、按质量拨付工程款。工程施工费由承担单位支付到施工单位和农户,管理费用实行预算控制、据实列支、领导审核、统一结帐、集中支付。通过招投标由施工企业施工的,由监理工程师和建设指挥部负责人审核、复核,由建设指挥部支付。村民直接参与施工的,由各村负责人会同村民代表、监理单位和建设指挥部现场勘验,共同签字,确认完成工程量,由建设指挥部支付。
2.示范建设管理经费
依据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示范建设指挥部的各项管理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福利、奖金等,在示范项目预算中的前期工作费、业主管理费和竣工验收费中对应支付。
省级部门组织的示范建设可行性研究、水土资源平衡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及相关管理制度等必需前期工作费用和管理系统平台开发及专门技术设备费用;省级部门对示范项目建设的监管、检查、指导等管理费用;应按计划向省级财政部门申请,不得占用示范建设项目任何资金。
有关示范建设的科学研究和调查工作,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大力支持,由归口部门按计划向财政部门另行申请。
(五)技术保障
1.成立示范建设专家咨询组
省、市、县组织成立由相关专家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工程咨询专家组。专家咨询组负责对示范建设全过程进行分级分类技术指导,为示范建设项目审查、实施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等阶段提供咨询、评估、论证服务;协助相关技术人员完善工程体系标准,加强土地整治实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并对规划设计单位进行培训,提高项目设计科学性、合理性;为示范建设的工作开展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2.加强对示范内相关管理和生产技能培训
加强培训工作,提高示范建设所在市、县(市、区)有关参与项目实施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的技术水平,并联合各类技术部门力量,充分发挥各类技术服务部门的优势,为示范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在各县(市、区)政府的领导下,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组织归口培训内容的培训工作,建设指挥部做基本的培训规划,并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工作。通过网络讲座、培训班、现场指导、参观学习、发放学习手册等多种方式,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和业务管理培训,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吉林省示范建设实施管理办法和管理要求与实施指南、示范实施方案、信息化管理、测土配方施肥、黑土地保护治理与现代生态农业经营和管理等。
3.建立项目建设监控体系
示范建设规模大,涉及面广,有必要建立示范建设监控体系,对相关的关键因素进行检测评价,为示范项目建设和运营管护创造条件,保障示范建设功效的发挥。
首先,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建立以网络、信息化为基础
的示范项目实施情况动态报备与监控平台,通过建设指挥部关于示范项目实施情况的即时信息报备,全天候地对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测,提高示范建设项目监管效率,保障示范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示范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营管护中,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对示范所在地区黑土地保护治理、地下水水情变化、水土流失治理、基本农田保护、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等进行动态监管和调控,建立动态监管调控体系,确保项目建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确保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示范建设完成后,由于播种面积的增加,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投入量会逐年增加,农药和化肥的残留物等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避免各类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通过推广测土施肥和生物防治技术、施用有机肥、生物肥和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等措施,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使项目区的农田、大气、水质等达到环境质量标准,保证农业生产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为粮食生产提供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4.认真编制示范实施方案
根据示范建设项目实施特性,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
上,示范建设项目所在地采取“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和“上下结合、县(市、区)协调”的方案编制方式,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编制符合实际、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的各项目实施方案和示范区实施方案,确保项目顺利有序实施。
5.建立多维度的技术监管体系
省级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将常规监督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建立多维度的示范建设监督管理网络体系。运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技术、利用项目实施管理信息报备系统、听取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审查资料和凭据、现场踏勘和走访、设立全省统一的示范建设举报电话、聘用群众监督员等方式,开展立体的、全方位的技术监督检查。
6.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
根据示范建设的特点,各级相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为示范建设提供技术和基础研究支撑。包括研究建立示范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开展生态化工程设计技术研究和推广、开展面源污染防治研究、研究和推广生态农业实用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