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方案
浙江省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基本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的落后产品、技术和工艺设备,全省化工行业存在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精细化工等领域“低、小、散”问题明显、部分地区恶臭污染严重、环境安全隐患大等突出问题基本得以解决,化工行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得到明显优化,行业集约化、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水平明显提升,主要污染物负荷有效降低,主要化工园区(化工集聚区)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化工产品的单位能耗明显降低,化工行业呈现健康、规范和可持续发展态势。
具体目标:
(一)2012年底前,各县(市、区)完成化工企业基本情况排查,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十二五时期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深化整治促进提升的指导意见》和本方案,制定当地具体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原则,对所有企业进行梳理,逐家明确淘汰关闭、搬迁入园、整治提升等整治要求和整治进度,各项任务要落实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员。
(二)到2013年9底前,列入淘汰关停范围的企业、生产线全部淘汰关停到位;对其他所有不符合整治标准的企业全面实施限期整改。
(三)2013年底前,所有拟原地保留的企业完成整治并通过验收。
(四)2015年底前,列入搬迁的企业基本实现搬迁入园(工业集聚区)整合发展。
(五)2015年6月底前,宁波临港石化产业区域(镇海、北仑、大榭)、德清钟管工业功能区、浙江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基地(包括临海川南区块、椒江外沙岩头区块和黄岩江口区块)作为全省化工行业整治示范区,率先通过整治验收。
(六)2015年底前,现有化工企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在2010年基础上下降30%以上,单位产品能耗明显下降,有化工企业的县(市、区)全部通过整体验收。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产业布局。1.严格项目准入。原则上不再在化工园区(化工集聚区)以外新上化学合成类的传统化工项目。新建(含搬迁)化工项目原则上进入已经依法完成规划环评审查的化工园区(化工集聚区),改扩建项目选址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功能区划。新、改、扩建项目单位产品能耗达到国内同行先进水平,需新增COD排放总量的替代比不低于1:1.2,需新增氨氮排放总量的替代比不低于1:1.5,其中染料、颜料和农药原药(含中间体)生产企业原则上应自身平衡或同行业替代总量指标。新建化学合成类化工企业投资额不得低于5000万元(不含土地费用、不得分期投入,新领域精细化学品和生物医药等研发型、创新型企业除外),且需通过环保、安全和能耗等评估。环境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或长期运行不正常的化工园区(化工集聚区)不得审批新、改、扩建化工项目。
2.加快整合发展。园区外除保留少数经环保、经贸、安监等部门认定的标杆式企业外,原则上所有化工企业都要搬迁入园整合发展。化工园区(化工集聚区)以外现有化工生产企业,在符合产业政策和不突破能耗、排污总量的前提下,允许进行调整生产品种、改进生产工艺、改善安全条件、治理事故隐患和提高环保水平的相关技术改造,但除少数标杆式企业外原则上不得进行生产规模的扩能改造,且建设该类技术改造项目时必须按照审批权限审批。化工园区(化工集聚区)必须符合各类规划要求并经当地政府批准或认定,必须依法完成规划环评,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布局要求,统筹考虑集中供热、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处置危险废物、建设物料输送主管廊等环境基础设施。
3.加快转型升级。坚持“大型化、生态化、一体化、基地化”的临港石化发展方向,合理布局,推进炼化一体化项目,适度发展烯烃原料轻质化、多元化,择优发展高档合成树脂、合成橡胶、聚酯、聚氨酯、特种纤维、聚碳酸酯、有机化工原料等产业链;支持发展高端专用精细化学品,优化传统精细化工产业结构,全面提升精细化工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发展工程塑料、特种橡胶和功能性聚合物膜材料等高分子材料,打造高端氟化工和有机硅新材料特色产业优势;根据下游相关产业发展需要,优化基础化工产业结构,全面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在“减量置换”的原则下,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整合不规范企业,采取以优汰劣、上大压小、兼并重组等方式,支持在园区内建设一批规模大、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建设项目,促进当地化工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二)加快淘汰落后。
1.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装备。对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改委第9号令)、《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工产业〔2010〕第122号)、《浙江省淘汰和禁止发展的落后生产能力目录(2010年本)》(浙淘汰办〔2010〕2号)等相关产业政策中明令禁止的,重污染、高能耗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坚决予以淘汰。淘汰10万吨/年以下的硫铁矿制酸、钠法百草枯生产工艺、50万条/年及以下的斜交轮胎等落后生产工艺装备,淘汰含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三丁基锡、全氟辛酸及其盐类、全氟辛烷磺酸、红丹等有害物质的涂料、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等高毒农药、瘦肉精、软边结构自行车胎等落后产品,淘汰水冲泵(特殊工艺除外)、敞口式离心机、明流式压滤机和非密闭抽滤设备,淘汰电热式鼓风烘干、老式热风循环干燥等干燥设备。
2.清理不规范企业。在2012年底前,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原则,对所有化工企业进行梳理并逐家明确整治要求,在2013年9月底前仍然无法取得相关部门审批、证照不全的一律依法取缔,未达到整治要求的和超经营范围的企业一律实施限期整改。
(三)提升工艺装备。
1.工艺装备总体要求。化学原料药、农药、染料企业工艺和装备水平均应符合我省现已出台的产业准入指导意见,达到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二级以上要求,并符合《浙江省化工行业生产管理规范指导意见》(浙经信医化〔2010〕759号);生产过程中涉及光气及光气化、氯碱电解、氯化、硝化、合成氨、裂解、氟化、加氢、重氮化、氧化、过氧化、氨基化、碳化、聚合、烷基化等15种危险工艺的,其生产工艺设施应安装相应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达到《关于推行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的指导意见》(浙安监管危化〔2010〕200号)的要求,危险程度高的生产工艺应设独立的紧急停车系统。
2.规范液体物料储存。原则上要求储存于配备呼吸阀、防雷、防静电和降温设施的储罐中。沸点低于45℃的甲类液体应采用压力储罐储存,并按相关规范落实防火间距;沸点高于45℃的易挥发介质如选用固定顶储罐储存时,须设置储罐控温和罐顶废气回收或预处理设施,储罐的气相空间应设置氮气保护系统,储罐排放的废气须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装卸应采用装有平衡管的封闭装卸系统。
3.采用先进输送设备。优先采用设有冷却装置的水环泵、液环泵、无油立式机械真空泵等密闭性较好的真空设备,真空尾气应冷凝回收物料,鼓励泵前、泵后安装缓冲罐并设置冷凝装置。
4.提升介质传输工艺。设备之间输送介质应采用气相平衡管技术,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介质输送宜采用氮气保护措施。一般应采用密闭机械泵和管道输送液态物料,因特殊原因使用压缩空气、真空压吸等方式输送易燃及有毒、有害化工物料的,应对输送排气进行统一收集、处理。鼓励间歇生产企业安装氮封自动控制系统,对存在恶臭污染的企业应强制配套该系统。
5.优化进出料方式。鼓励反应釜采用底部给料或使用浸入管给料,顶部添加液体宜采用导管贴壁给料,投料和出料均应设密封装置或设置密闭区域,不能实现密闭的应采用负压排气并收集至尾气处理系统处理。使用剧毒物品的区域,设备布置应相对独立。
6.采用密闭生产工艺。涉及易挥发有机溶剂的固液分离不得采用敞口设备,鼓励采用隔膜式压滤机、全密闭压滤罐、“三合一”压滤机和离心机等封闭性好的固液分离设备。物料的洗涤应采用逆流工艺,鼓励污水串级使用。石化企业可燃性废气宜集中处理。
7.采用密闭干燥设备。鼓励使用“三合一”干燥设备或双锥真空干燥机、闪蒸干燥机、喷雾干燥机等先进干燥设备。活性、酸性、直接、阳离子染料和增白剂等水溶性染料的制备,宜原浆直接干燥,或通过膜过滤提高染料纯度及含固量后直接干燥。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溶剂废气须冷凝回收有效成份后接入废气处理系统,存在恶臭污染的应进行有效治理。
8.提高用水循环利用。大力推广《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积极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水处理技术和工艺,不断提高水循环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取水量。加强废水综合处理,努力实现废水资源化,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以上。
9.加强企业能量综合利用考核。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主要设备能量的输入或产出进行计量考核,加大工艺系统的能量综合利用力度,积极鼓励采用技术措施利用好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类能量,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能量平衡。
(四)强化污染防治。1.水污染防治措施。
一是实行严格的清污分流和分质分治。配套合适的生产废水预处理设施,受污染的工艺废水、公用工程排污水、作业场地冲洗水、固废堆场渗滤液、废气喷淋吸收废水、生活污水及初期雨水等必须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循环回用、监控排放;采样、溢流、检修、事故放料以及设备、管道放净口排出的料液或机泵废水应收集处理;所有污水不得混入清下水。
二是有效防止污水“跑冒滴漏”。工艺废水管线应采取地上明渠明管或架空敷设,废水管道应满足防腐、防渗漏要求,易污染区地面应进行防渗处理。罐区和废物收集场所的地面应作硬化、防渗处理,四周建围堰并宜采取防雨措施。
三是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凡是企业污水处理设施不能稳定达标、超过许可的排放总量的企业,必须实施限期治理;影响所处化工园区(化工集聚区)内集中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化工企业,必须实施限期整改。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重金属、高氨氮、高磷、高盐份、高毒害(包括氟化物、氰化物)、高热、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应单独配套预处理措施和设施,高盐份母液宜配套脱盐设施或采取其他先进技术进行处理,草甘膦母液必须采用膜技术等有效的技术处理手段进行综合处理。鼓励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采用集约化的集中焚烧方式处理。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一是减少无组织排放。通过储罐化储存、管道化输送、密闭化、连续化、自控化生产减少废气无组织排放,通过平衡管、氮封,以及密闭化设备、局部负压集气系统收集工艺废气、废水处理站废气以及其他公用工程废气。生产系统所有非安全排泄的工艺排放口、储运设施排放口以及间歇性排放的驰放气均应纳入废气处理系统处理,重点污染源企业推广建立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体系,减少无组织排放。
二是强化废气预处理。废气应有效收集,对于H2S、SO2、HCl、NH3、Cl2、HF、HBr等水溶性气体,宜采用吸收法预处理;对于高浓度有机溶剂废气,应采用冷凝回收或其他适用技术进行回收预处理。
三是提升末端治理水平。酸、碱性废气可采用多级水吸收、碱、酸吸收处理,氮氧化物废气宜采用还原吸收工艺。有机废气和恶臭性废气宜根据其特性采取吸收、吸附、焚烧或其他先进适用技术处理。石化企业正常和非正常工况产生的可燃性废气应排入火炬系统或回收系统。粉尘类废气应采用布袋除尘或以布袋除尘为核心的组合工艺处理,其中环境风险较大的杀虫剂、除草剂类农药生产企业应满足行业特殊规范要求。
连续生产的化工企业原则上应对可燃性有机废气采取回收利用或焚烧方式处理,大型石化企业鼓励采用废气、废液一体化焚烧处理,间歇生产的化工企业宜采用焚烧、吸附或组合工艺处理。工业锅炉和工业炉窑废气应采取清洁能源或高效净化工艺,并满足主要污染物减排要求。
四是严格控制排气量。所有不必要的开口应封闭,尽可能提高工艺设备密闭性,减少不必要的集气处理量。废气排放筒应设置监测采样口,排放高度15米以上。存在特征污染物、恶臭超标的区域,污染物综合去除效率应达到85%以上(尾气二级以上冷凝去除效率最高按40%计算),排放标准按15米排气筒排放速率限值执行,达不到要求的进一步限期整改。
3.固体废弃物管理、处置措施。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对化工固废按其性质和特点分类收集、包装、贮运、处置。厂内应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的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危险废物的转移和处置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受委托处置企业不得以贸易方式进行固废转移利用。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包装废物应按照危废进行管理。农药和染料等相关制造企业废水处理污泥必须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其他行业产生的废水处理污泥可根据鉴别结果按其性质进行管理,确保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置。
(五)加强环境风险防范。1.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化工生产企业必须制定有效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并及时更新,配备满足要求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设施,定期开展演练并与区域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实现联动。
2.配套事故应急设施。企业应按照《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中国石化建标〔2006〕43号)设置规模合适的应急事故池,事故池宜采取地下式并布置在厂区地势最低处,事故源切断应分别设置手、自动系统,有条件的化工园区可集中设置区域事故应急池,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3.整合事故应急资源。化工园区(化工集聚区)应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及时更新,配备满足需要的应急监测、事故处理和应急救援设施,特别是重点区域内要配备远程供水系统,建立专业化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整合区域内环境应急救援资源,不断提升应急指挥能力。
4.完善危险化学品管理。剧毒、易燃易爆化学品储存区域要安装液位、温度、压力超限报警设施、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和火灾报警系统,贮罐应设置围堰或集液设施。属重大危险源的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等重点储罐,必须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5.实施环境安全监控预警。高度重视污染累积效应影响,在敏感区域建立特殊污染因子在线监控预警系统,在企业建立环境隐患定期排查机制,为环境质量恶化和环境事故隐患提供预警信息,全面提升环境风险防范水平。
6.重视场地污染修复。化工企业搬迁或关停后应根据相关技术规范进行场地风险评估和生态修复。
(六)规范环保管理。
1.完善环保管理机构。化工企业应配备专职、专业管理人员负责内部环保日常管理,管理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持证上岗。建立健全环保规章制度和全员岗位环保责任制度,建立完善各种环保管理台帐。化工园区(化工集聚区)应设立专门的环保监督机构,采取分片包干、专人负责等形式全面监管企业的环境行为。
2.规范监测监控体系。每个厂区原则上只能设一个标准化污水排放口和一个清下水排放口,并均应设置检查井,清下水CODcr浓度不得高于50毫克/升或不高于进水浓度20毫克/升。废水量在100吨/日以上的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化工集聚区),其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应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废水排放口和治理设施关键环节应安装视频监控仪。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应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联网。
涉及酸碱反应、氧化还原的污染处理工段须配备pH和氧化还原电位在线监测装置。恶臭污染严重的化工园区(化工集聚区)应建立恶臭监测监控体系。
3.提升日常管理水平。重点化工企业应建立年度挥发性有机物、COD、重金属等废物流质量平衡和分析制度,掌握废物来源和基础数据,夯实环境管理基础。鼓励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生产技术和管理制度,鼓励开展ISO14000、OHSAS18001、GMP、FDA、EHS等产品质量、环境安全、职业安全卫生等管理体系认证。
注:本文中所指化工行业包括医药行业的化学原料药产业。
重点行业整治提升企业验收规程
一、验收程序
(一)企业在污染整治完成后,向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整治验收申请,并提交整治工作报告。
(二)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发改、经信、环保、建设、卫生、安监等相关部门对企业污染整治情况进行检查、验收监测或专项验收,并形成验收监测或评估报告。
(三)根据企业提交的验收申请和相关验收材料,县(市、区)人民政府会同设区市环保局根据相应的验收标准开展验收工作。
(四)对验收合格的企业,在当地主要媒体上进行为期5天的公示,并公开举报电话和信箱,接受来自公众的监督意见和情况反映。对公示期间收到的举报电话和信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牵头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情况函告省环保厅等相关部门。
公示期间无异议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正式发文,宣布企业通过验收。
二、验收材料
(一)项目环评报告、安评报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选址规划意见书,相应的批复文件及其他相关支撑材料(包括相关监测或评估合格报告)。
(二)发改、经信、环保、建设、卫生、安监等部门的验收意见。
(三)企业基本情况介绍,包括污染防治、职业病防治、安全生产等设施配备情况和内部环保、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等管理制度建立情况等。
(四)企业仍存在的不足和持续改进计划。
注:企业完成整治后环保部门的验收监测参照“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验收监测规范”执行。
附件
重点行业整治提升县(市、区)验收规程及标准
一、县(市、区)验收程序
(一)有整治任务的县(市、区),在辖区内相关行业所有企业通过验收后,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自查。
(二)自查合格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向设区市人民政府提出核查验收申请,并提交工作总结和由有资质的评估单位编制的县(市、区)相关行业污染整治技术评估报告。
(三)设区市人民政府收到核查申请后,组织有关部门按标准进行核查验收。核查期间应组织对该地整治企业进行抽查,抽查企业数不小于10家(总数小于10家的全部检查),抽查合格率不低于90%。
(四)对通过验收的县(市、区),由设区市人民政府在当地主要报纸上进行为期5天的公示,并公开举报电话和信箱,接受公众监督。对公示期间接收的举报电话和信件由设区市人民政府牵头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情况函告省环保厅等相关部门。
(五)公示期间无异议的,由设区市人民政府正式发文,宣布该地区相关行业污染整治通过验收,验收意见于验收后一个月内报省环保厅、省经信委备案。
(六)未通过核查的,由设区市人民政府提出整改要求,督促其整改。
二、验收材料
(一)工作总结。包括污染整治工作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巩固深化污染整治工作的打算等。
(二)技术报告。详细说明整治前后的行业基本情况、污染整治过程、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情况、辖区企业总体污染治理及达标排放情况、区域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整治效益分析(包括整治前后企业数量、整体产能、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情况)、持续改进计划等。
(三)支撑材料。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污染整治相关文件、方案及有关宣传材料等;企业一厂一档资料,包括装备情况、治理工艺、达标情况、监测数据、在线监测监控情况等;园区及功能区建设、验收材料;区域环境质量、污染源环境监测报告;有关污染投诉、信访处理情况材料;现场检查和监督监测档案资料;地方环境监测站开展监督性监测能力保障资料,包括监测站达标情况、人员仪器设备配置情况、监测项目开展情况和监督性监测经费保障和使用情况等。
三、验收标准
(一)当地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要求,根据“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原则,制定了行业污染整治实施方案,并根据方案组织开展了各项整治任务。
(二)完成所辖区域内相关行业全部企业的整治验收工作。整治过程中,对每家企业要确定一名县级政府负责人作为整治联系人和一名环保监管人员作为监督员,加强监管,防止可能出现的污染事故;对通过验收的企业,加强长效管理,督促企业持续改进相关工作;对被关停企业要做好善后工作,拆除生产设备,妥善处置剩余原材料、固废和其它污染物,县(市、区)人民政府应依法责令其限期注销相关许可证(照)。
(三)完成所辖区域内相关行业园区综合整治验收工作。园区的验收标准:园区内严格实行雨污分流,企业废水全部纳管;废水按照不同污染物种类分质分流,并建有集中的废水处理设施。园区内实现集中供热、危险化学品规范储存危险废物规范处置。园区的污染治理设施、环境应急体系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参照企业污染整治验收标准中的相应标准执行。
(四)辖区内相关行业重金属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规定削减率要求。行业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基本解决,群体性事件隐患全面消除,群众对企业环境污染的投诉、上访得到妥善处置回复。
(五)当地环境监测站应具备与企业和园区污染物排放和周边环境监督性监测工作相适应的监测能力,在监测技术人员配置、实验室用房、仪器设备和监测经费保障上达到开展监督性监测工作的要求。涉重金属行业按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环境监测工作的意见》(环办〔2011〕52号)要求,制定实施污染源及水、气、土壤环境日常监测和监督性监测方案。
(六)完成对可能受污染水域和场地排查监测工作,对监测超标的水域和场地划定范围,设立标志牌。根据环境风险程度,制定污染场地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
(七)建立完善行业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及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全面落实企业监管和事故应急相关责任,积极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污染责任险,确保企业职工健康、社会环境安全。
(八)根据《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5号),督促辖区内企业定期向社会发布企业年度环境报告,公布污染物排放和环境管理等情况。
(九)全面建立企业环境管理档案,建立健全企业档案和信息数据库,建立企业的监督检查台账。附件
浙江省印染、造纸、制革、化工企业
环保长效管理办法
为巩固印染、造纸、制革、化工行业污染整治成果,提升我省印染、造纸、制革、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水平,督促企业持续改进环保工作,确保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一、加强排污监管
(一)各县(市、区)环保部门应负责对辖区内印染、造纸、制革、化工企业(园区)进行定期巡查,至少每月一次,主要就环保设施运行状况、环评和“三同时”执行情况、危废贮存及处置、环保台帐规范化管理及印染、造纸、制革、化工行业整治验收标准中环保要求符合情况进行检查,并指导企业做好污染防治设施的日常运维及各类环保管理工作。对发现的违法问题,应及时予以查处。
(二)各县(市、区)环保部门应就印染、造纸、制革、化工企业(园区)现场检查建立责任制度,将历次检查的负责人及检查、监测结果记录在案,并纳入企业一厂一档档案系统,对检查中存在重大疏漏或发现问题隐瞒不报的,要严肃追究相关检查人员的责任。
二、强化环境监测
当地环境监测站应加强对辖区内印染、造纸、制革、化工企业、园区污染源和水气环境特征污染物的监督性监测。对企业和园区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至少每季度一次;对企业和园区周边环境的监督性监测至少每半年一次;在企业和园区超标排放和发生污染事故时,应视情况增加监测频次。所在地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应每两年一次组织开展园区地下水特征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的监测;所在地县(市、区)农业部门应组织开展企业和园区周边农作物特征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的监测,监测每两年至少一次。环保、国土和农业部门应及时交换监督性监测数据,有超标情况的,应及时上报、及时处理。
三、规范信息管理
(一)各地环保部门要加强企业环保信息管理,建立完善包括检查、监测结果在内的企业一厂一档档案系统。既要及时公示通过整治的合格企业名录,鼓励公众举报其他非法运营的企业,又要及时发布印染、造纸、制革、化工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查处信息,接受群众监督。
(二)各地环保部门应将辖区内所有印染、造纸、制革、化工企业纳入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范围,并将相关信息上传绿色信贷信息共享平台。
(三)按照《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5号),鼓励印染、造纸、制革、化工企业自愿公开其环境信息,接收群众监督。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严重的印染、造纸、制革、化工企业,应当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开环境信息。
四、加强抽查监管
省环保厅将不定期组织对各地印染、造纸、制革、化工企业(园区)的环保要求落实情况、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进行抽查,并及时通报抽查结果。各市环保局也要参照省厅的做法,通过组织不定期抽查、交叉检查等方式,加强对辖区印染、造纸、制革、化工企业(园区)的监管。
第二篇:大气质量提升专项整治方案
大气质量提升专项整治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大气质量提升专项整治行动,加快推进我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障群众身心健康,建设绿色宜居城市,根据《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气质量提升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2014〕90号)要求,经研究,决定从2014年9月23日至12月31日在***范围内深入开展大气质量提升专项整治,特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目标
围绕2017年PM2.5浓度比2012年下降22%的总目标,通过分阶段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实现***污染天气大幅度减少,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6%,力争实现9%,PM10月均浓度控制在100微克/立方米以内。
二、实施步骤
(一)组织部署阶段。9月23-27日,成立***大气质量提升专项整治指挥部,制定《***大气质量提升专项整治方案》,召开动员会议,启动***大气质量提升专项整治。
(二)整治实施阶段。9月27日—12月20日,各局、办,有关单位按照工作计划和方案,分步实施,确保12月20日前完成整治目标任务。
(三)总结考核阶段。12月21日—30日,各局、办,有关
单位总结工作完成情况,***整治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做好迎接区政府考核验收工作。专项整治工作结束后转入长效管理阶段。
三、整治任务和要求
(一)城市扬尘污染整治
1.建筑工地扬尘整治。整治***范围18个建筑工地(市住建局监管),相关部门要落实好监管责任,督促企业规范、文明施工。专项整治期间新开工的建筑工地一并纳入整治范围。严格执行建筑工地“十有六无”管理标准要求,全面整治不达标问题。“十有”,即:施工有围挡,道路有硬化,车辆有冲洗,污水有沉淀,场地有绿化,厕所有水冲,降尘有措施,现场有亮化,材料有秩序,垃圾有容器;“六无”,即:无扬尘、无垃圾、无裸地、无四害、无旱厕、无污水。
2.房屋征收拆除工地扬尘整治。配合***重点整治城区范围白堡拆迁工地。严格执行“八化”管理标准,即:工地四周围挡化、物料堆放整齐化、施工洒水降尘化、垃圾清运及时化、渣土运输封闭化、拆除施工文明化、裸露地面要绿化、大风天气禁拆化。
3.市政工地扬尘整治。整治******、北***段、***工地等3个市政工地。市政施工现场做到“六个必须”的管理规范,即:必须围挡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标识齐全、必须覆盖防尘、— 2 —
必须洒水降尘、必须定时清扫。
4.土地裸露扬尘整治。建成区内的单位范围内、居住区内、市政道路、河道沿线、公共绿地以及未利用地的裸露泥地相关责任主体要实施绿化、生态型硬化或透水性铺装等措施。
5.道路保洁作业扬尘整治。全面建立“一把扫帚扫到边”、“两扫全保”和“保洁全覆盖”的清扫保洁机制,不断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严格落实定期冲洗去污和定时洒水降尘的道路保洁制度,做到全方位、全时段路面保洁。新区建成区范围内的主要交通干道,每天上午、下午各洒水一次;主干道每周实施一次机械化湿式清洗,次干道每两周实施一次机械化湿式清洗;对上述道路两侧绿化带,视情况进行适时洒水洗尘。
6.重点区域扬尘整治。辖区2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宿迁中学、第二自来水厂)半径1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建筑工地、房屋征收拆除工地、市政工地、园林绿化建设管养施工工地、储备土地裸露泥地等9月底前完成各项整治任务。
辖区2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半径1公里范围内的道路,每天上午、下午各洒水2次,包括:太湖路、洞庭湖路、微山湖路、青海湖路、黄海路、东海路、红海路、成子湖路、青海路、北海路。
7.对城市扬尘污染防治实施全过程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施工工序。10月底前,凡达不到扬尘控制要求的工地,主管部
门立即予以顶格处罚并责令限期整改;规定期限内不能整改到位的,一律停工,相关施工单位纳入招投标黑名单。新开工项目扬尘控制措施不落实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视频监控装置进行实时监控,建立扬尘控制工作台账。
(二)其他大气污染防控措施
8.餐饮行业烟尘及油烟排放整治。配合城管分局、食药监局、环保分局整治辖区建成区范围内,东***、南至***、西至***、北至***围合区域范围内餐饮经营单位油烟。严禁使用燃煤炉灶,推广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或者其他清洁能源。严格执行“三安装”要求,即:安装油烟净化器,变无处理为有处理排放;安装油烟管道,变无组织排放为有组织排放;安装隔油池,变餐厨泔水混合处理为分离处理。取缔户外露天烧烤等行为,设置集中经营区,强制推行清洁无烟烧烤。10月底前,凡达不到“三安装”要求的餐饮经营单位,主管部门立即予以顶格处罚并责令限期整改;规定期限内不能整改到位的,一律停业。新建餐饮饭店未落实“三安装”要求的,一律不得批准餐饮服务许可,不得擅自开业。
四、空气质量保障的临时管控措施
(一)在落实各项整治任务的基础上,当PM10平均浓度连续三天高于100微克/立方米时,启动以下临时管控措施:
1.辖区两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半径1公里范围内的工地全 — 4 —
部停工。
(二)当PM10平均浓度连续三天高于150微克/立方米或者PM10平均浓度连续七天高于100微克/立方米时,启动以下临时管控措施:
1.辖区两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半径2公里范围内的工地全部停工。
(三)启动管控措施后,PM10平均浓度连续三天低于100微克/立方米时,予以解除。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调度。成立***大气质量提升专项整治指挥部,管委会主任***指挥长,管委会副主任***任常务副指挥长,副主任***任副指挥长,副指挥长根据***领导职责分工统筹指挥协调相关整治工作,各责任单位(名单见附件任务分解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新区建设局,***兼任办公室主任。各责任单位要迅速组织动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全面排查辖区或职责范围内的整治项目,列出清单,建立台账,明确责任和要求。
(二)加强宣传曝光和督查考核。***办公室要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对辖区各类污染大气的违法行为进行持续追踪曝光。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心、关注大气质量提升,形成公众广泛参与整治的良好氛围。新区纪工委做好对各责
任部门、责任人的督查考核工作。
(三)注重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既要立足当前,打好大气质量提升专项整治的攻坚战,又要着眼长远,坚持常态化管理模式,加强对整改情况检查巡查,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不断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各责任单位要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不断健全大气污染防治长效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年底前实现对施工工地征收扬尘排污费。深入落实涉嫌环境犯罪案件联动制度,规范案件移送、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不断健全环保信用体系,扩大企业环境信用评级范围,实行联动监管,放大监督效应,提高环保服务效能。
第三篇:城市管理整治提升集贸市场整治方案
城市管理整治提升
集贸市场综合整治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整治提升活动,依据《城市管理整治提升活动五年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和《城市管理整治提升活动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集贸市场的管理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为民
办实事的服务宗旨,把集贸市场建设和管理作为政府民心工程,紧紧围绕“城市管理整治提升”活动主题,以建立“市场负责、部门共管、各司其职、依法管理”的市场长效管理机制为核心,坚持“市场管理与部门监管同步、日常管理与综合治理并重”的工作原则,实现市场信用建设、经营秩序、食品安全、购物环境的全面提升,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都市区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有力保障。
二、整治重点
1、市场主体证照管理;
2、市场内及其周边经营秩序;
3、市场内环境卫生;
4、市场文明经营及信用建设;
5、食品安全;
6、明码标价;
7、计量安全;
8、设施安全。
三、整治任务和标准
(一)整治证照管理
整治任务:加大市场内经营者无证、无照经营的查处,实现规范统一亮证亮照。
加大市场内经营者营业执照的检查力度,取缔、规范无照经营,确保持照率、亮照率、并以市场为单位实施统一悬挂。规范市场内餐饮经营者许可证的发放,取缔、规范无证经营,加大食品经营者从业人员健康证的检查,确保健康证的持证率。
(二)整治市场内及其周边经营秩序
整治任务:市场内划行归市,无出摊、出店经营现象。市场门口及周边地区无占道经营和流动摊点,市场沿街店面无出店经营。市场门前车辆分类停放,无乱停、乱放现象。
督促市场主办单位加强市场日常管理,整治市场内占道、出摊、出店经营、非机动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整治市场周边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和沿街店面出店经营。整治市场门前车辆停放。
(三)市场内环境卫生
整治任务:及时清扫地面垃圾,保持市场内地面无积水、无堆积性垃圾;市场公厕免费开放,专人定时保洁,无异味;市场内灭鼠、灭蟑、灭蝇工作成效显著。
督促市场主办单位落实专人做好市场地面卫生的保洁工作,并做好市场垃圾的清运。市场属地社区负责,统一派发灭鼠、灭蟑、灭蝇的药物,指导市场落实投药工作,对鼠、蟑、蝇较多的市场采取集中灭杀。由市场主办单位负责,落实专人做好市场公厕的保洁与管理工作。
(四)整治市场文明经营及诚信建设
整治任务:经营者经营行为文明。
指导市场主办单位开展场内经营者信用评定工作,全面落实经营者挂星经营,并积极组织市场开展文明诚信市场创建活动。督促市场主办单位加强对场内经营者的教育与管理。确保市场内无封建迷信物品和行为、无赤膊等不文明行为。指导市场主办单位加强市场安保工作,确保市场内无打牌等赌博现象、无打架斗殴和抢劫偷窃行为发生、无非法集会,确保市场内无犬自由出入,无豢养犬的行为。
(五)整治市场内食品安全
整治任务:清理市场内“三无”、变质、过期食品;市场主办单位履行准入管理,食品经营者建立进货台帐,入场食品可溯源;入场农产品经检测、检疫。
督促市场主办单位和场内经营者开展索票索证和溯源管理工作,完善进销货台账的建立。依法查处市场内“三无”、过期、变质食品。由农水部门负责,整治市场内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销售行为,指导市场主办单位自产自销蔬菜的快速检测工作,全面加强入市肉、禽商品的检疫工作。
(六)整治市场内明码标价
整治任务:整治市场内各类商品明码标价。
由物价部门负责,工商部门配合,整治市场内各类商品明码标价,做到标价清晰、价货相符。依法对哄抬物价、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七)整治市场计量安全
整治任务:整治市场内公平秤的设立与管理,加大经营者计量器具及计量行为的监督检查,确保无不合格计量器具入场使用。
提请市质监部门及计量所配合,督促市场主办单位设立公平秤,及时受理消费者复秤请求,做好记录;加大经营者使用的计量器具的检查,依法查处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以及短斤少两等违法计量行为。
(八)整治市场设施安全
整治任务:整治市场设施安全隐患和消防隐患。
加强对市场内“三合一”现象的取缔和规范,加大对市场内消防器材的检查,组织市场内管理者和经营者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市场无消防事故发生。由安监部门负责,加强对市场内棚顶、货梯等设施安全的检查,确保无安全事故发生。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组织协调阶段(月 日-月日)
召开动员会议,统一思想,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集中部署整治工作。
(二)集中整治阶段(月 日— 月日)
各责任单位按照任务分工,组织人员集中力量进行突击整治和重点推进,确保整治目标得到有力落实。
(三)巩固提高阶段(月日—月日)
各责任单位组织对前阶段的整治工作情况进行回头看,对照标准,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估,找出薄弱环节,拾遗补缺,及时整改,巩固整治成果,落实长效管理制度。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按照“依法管理、履职尽责”的原则,各责任单位要切实
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打好夏季农贸市场综合整治战役,确保整治工作得到高效的组织。
(二)突出重点,抓好落实
各单位、各部门突击整治重点,要严格对照整治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强势推进,对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及时整理,确保各项整治任务得到有力的落实。
(三)加强配合,务求实效
集贸市场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问题比较复杂,涉及部门较多,因此各单位、各部门要团结协作,加强协调配合和相互支持,对复杂性问题或矛盾突出的问题,多采取联合执法和综合治理的方式,务求整治的实效。
(四)严格标准,强化监督
各责任单位要对照测评要求,严格整治标准,提高整治质量。区提升办公室将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并及时进行通报,对整治工作不力、动作不快、成效不明显的单位和个人,依据《城市管理整治提升综合考评实施方案》,启动责任追究机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2012年2月20日
第四篇:集美区绿化整治提升方案
集美市政园林有限公司管辖范围整治
行动实施方案
一、管辖情况说明:
目前我司管辖的道路共301条,绿化总面积578万平方米,行道树220公里,严格按照市市容考评要求和区建设的绿化管养要求进行管养,并由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进行考评监督。目前,我区的市政绿化管养较为到位,但道路红线外管理维护缺失,另外市级下放的道路存在部分市政园林设施未施工,已施工部分市政设施破损较为严重,绿地裸露多,部分植物长势不良等问题,严重影响我区的环境景观效果。
为进一步提升绿化管养水平,我司对管辖范围内的园林设施进行全面排查,针对北站片区市级下放的道路绿地因现状移交存在绿地未施工、裸露较为严重、长势不良及红线外未绿化和其它片区存在红线外绿地裸露等问题,我司建议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对北站片区岩昌路等16条道路绿地和其它片区3条道路红线外绿地进行提升改造,改造总面积约8.54万平方米,总造价约1324万元,其中红线内约626万元,红线外约698万元。
同时,我司建议将上述路段红线外绿地纳入市政园林设施管养范围,以利于集美区整体形象的提升。
二、指导思想:
根据厦效督字【2016】-1-249号文件要求,深入贯彻市委、区委、区政府、集美城发主要领导批示精神,坚持“全面推进、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原则,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全力推进道路和公园绿地养护(含环境卫生)的排查整治工作,把三年提升工作落实到实处,进一步提升我区市容环境品质。
三、整治范围及内容:
本次整治行动在原有道路精细管养的基础上,重点对市级下放绿地进行提升,对主干道及公园重要节点进行彩化提升,对与其他单位交界的边角绿地进行排查提升,对道路林荫绿地及公园林荫地存在树木过于阴蔽的情况进行耐阴植物更换种植,对侵占的绿地进行集中整治。总计 21 条道路,7 个公园进行划片提升。
(一)集美北区
1、田集连接线(边侧护栏外绿地及匝道路口):绿地修剪层次提升;匝道路口百城移交范围绿地进行大力度整改补植;完成整个线路的滴灌设施改造,提高绿化灌溉效率。
2、孙坂南路(集美大道至珩圣路):市级下放道路绿化补植提升,加强沿线卫生环境整治。
3、古榕公园: 古榕树下林荫植物种植提升,加强古榕树设施维护。
(二)集美城区
4、集源路: 重要节点花化彩化
5、印斗路: 重要节点花化彩化
6、集美北部新城区道路(古龙御景周边):社区周边环境提升
7、敬贤公园: 公园服务水平、游客活动区域设施完善,重要节点彩化提升。
(三)北站
8、集美北大道(天马山至软件园三期):市级下放绿地苗木补植提升、中分带修剪造景提升,林荫处更换老化草坪种植耐阴植物。
9、珩圣路:市级下放绿地补植提升,林荫处增加种植耐荫彩叶植物增加绿化景观层次并对灌溉系统老化更换。
10、岩顺路:市级下放绿地补植提升。
11、珩山街:市级下放绿地补植提升,加强修剪频率,加强水分管理,重要路口彩化。
(四)灌口后溪片区
12、三南路(锦园南路至324国道):对沿线绿化进行补植提升,红线外种植垂榕进行遮挡。加强修剪管理和水肥管理。
13、后溪工业组团(324国道段):绿化补植提升。
14、灌口中路:市级下放绿地重要节点修剪造景及绿化补植。
15、风景湖公园:风景湖外围红线外绿地景观提升。重要节点彩化提升。
(五)杏林铁路以南
16、杏东路:重要节点花化彩化
17、堤顶路:加强海岸线绿化设施管理。
18、日东公园:重要节点花化彩化,对老化的草坪进行更换。
(六)杏林铁路以北
19、杏北路:重要节点花化彩化,延伸段加强绿化苗木冲洗,提高绿化整洁度,对缺损护栏进行维护。
20、杏北二路(董任路口至锦园南路): 进行彩化提升,更换老化草坪。
21、锦园社区公园:城乡结合部公园被破坏的设施和草坪进行恢复并加强管理,增加环卫设施。
22、前场社区公园:公园环卫设施老化更换,破损人行道维护。
(七)环湾公园
23、新城东岸:花架走廊边侧绿化裸露种植耐阴植物。
24、C地块:公园防腐木设施油漆,重要景观节点花化彩化。
25、官任营运中心:官任节点广场积水改造,广场草坪平整,重要景观点花化彩化。
(八)集美新城
26、杏林湾路:对杏锦路路口到集美大道段进行彩化,加强榕树和三角梅修剪造景;对集美大道到天马山段的红线外裸露地块(恒大帝景段)进行提升,沿线分车带降低绿化高度,加强水肥管理。
27、诚毅南路:市级下放绿地进行补植提升,种植三角梅和黄花扶桑,对红线外绿地进行绿化,消除可见视线范围内黄土裸露。
28、集美大道(红线外绿地):加强修剪管理和水肥管理,对世贸段积水绿地进行改造。
29、杏锦路(红线外绿地):整理沿线红线外绿地,对我司管辖范围绿地进行补植提升。
30、滨水路:对缺损破坏的护栏进行维护,协调街镇与店家签订“门前三包”减少护栏损坏,对滨水支路的绿化进行补植提升。
四、整治目标
按照“整洁、有序、无死角”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改善辖区主干线道路绿化环境和公园环境,通过本次集中整治,道路两侧绿地无缺株,无裸露,可视范围内无乱张贴、无乱悬挂、无乱堆杂、无违章搭盖,公园设施完善,无卫生死角。景观效果按照厦门城市绿地特级标准高标准要要求整改提升。(一)景观效果要求
绿量充足,植物配置科学合理,达到黄土不露天;植物生长旺盛,枝干健壮,外观丰满、整洁、美观、叶色浓绿、花繁叶茂; 无枯枝断枝。
(二)绿化植物管养要求
1、乔木:生长旺盛,枝叶健壮,树形美观;行道树上缘线和 下缘线整齐划一,修剪适度,无明显倾斜(5度以内);无死树缺株,无厚重粉尘覆盖;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行道树树穴无黄土裸露,补植苗木与原有行道树平均胸径差不超过10%,且有三级或以上分枝(分枝长不小于平均胸径的3-4倍,切口平整)。
2、灌木:生长旺盛,花繁叶茂,修剪工艺精细,具有立体感、艺术感,造型美观。灌木无残缺,绿篱无断层;灌木丛中无垃圾、无病枝枯枝和落叶堆积,无厚重粉尘覆盖。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
3、地栽花卉:生长旺盛,花繁叶茂,色彩艳丽,图案新颖美观,具有引人注目的立体感、艺术感。随缺随补,超出30%的地栽花卉处于凋谢期必须更换,除消毒整地时间外,无空置现象。
4、草坪地被:生长旺盛,无厚重粉尘覆盖,整洁美观;杂草率低于3%,草坪四季常绿、平整、无坑洼积水、无裸露地,覆盖率达100%;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
5、水池与水生植物:保持水面及水池内外清洁,水质优良,水量适度。须及时清除杂物,定期(每月)清洗水池,控制好水的深度,管好水闸开关,节约用水。水生植物配植合理,生长旺盛,无病叶、枯叶。
6、环境卫生:绿地整洁,无垃圾杂物(烟头、纸屑等),无石头砖块(景石除外),无干枯枝叶。保洁时间为6:00-18:00。绿化修剪垃圾随清随运,八点前基本完成绿化保洁工作。
7、绿地维护: 绿地不被侵占,保持完整,花草树木不受破坏,无乱摆摊、乱停放。加强日巡查,发现未经审批侵占绿地的必须及时制止、上报并及时修复。
8、设施维护:绿地上的设施完好率达100%。护树架、护栏、水电等若有损坏当日修好,其他设施按整改要求时限(3天)修好。
9、街头游园维护:游园内亭廊、雕塑等构建物外观整洁无招贴刻画;围栏、标牌无破损、无招贴刻画;园路铺装无积水、无淤泥,如出现破损2天内完成修复;儿童游乐设施等保持正常使用,如出现破损,造成安全隐患的,及时设立警示提醒标志,并尽快修复。
五、组织领导
1、公司成立迎检领导小组(1)组长:王礼宾
作为总指挥,全面指挥迎检工作。(2)副组长: 陈东华
作为副总指挥,指挥迎检工作。将工作任务分解下达至各部门,全面督查迎检工作,确保迎检工作顺利开展。
(3)组员: 郑德生、辛访、朱强、黄志鹏、陈荣生、刘泉林、陈志胜、杜娟娟、周凯燕、杜佩霞、黄永哲
郑德生: 全面负责维护部各专业迎检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调度,保障工作的全面开展。
朱强: 负责市政道路及市政设施的迎检工作。辛访、黄志鹏:负责公园及道路绿化的迎检工作。陈荣生:负责市政路灯及公园景观灯的迎检工作。
陈志胜、杜娟娟:负责落实市政材料、绿化材料、各项申购市政材料到位,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刘泉林:负责全区病虫害的技术指导指引工作。
周凯燕、杜佩霞、黄永哲:负责市容考评整改工作的反馈并及时处理、反馈市民相关市政园林管理的热点问题;及时处理被新闻媒体曝光、被投诉及上级领导批示件;
2、责任追究:
为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增强事业心,责任心,切实维护和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一)责任追究原则:实事求是,误事必究,责错对照,分清责任,区别追究,采取自查、自纠与组织检查相结合,投诉人满意程度与执行政策、法规处理相结合,批评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二)误事责任认定:受理事项不按程序办理,受理后不在规定工作日之内整改,不及时将解决情况报告上级部门;不作深入细致的调查,不了解情况;执行政策不及时、不准确、不理解、做事有头无尾。
(三)误事责任查处:工作人员必须自觉接受各级领导的检查,群众的监督,并开展自查自纠,对误事责任人,应本着实事求是,根据错误责任,造成后果和认错态度,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或报请上级部门给予处分,停职培训,调离工作岗位。
(四)处罚:
①、对事项办理中,工作态度生硬,办事推诿,扯皮的,给予批评教育并扣除10%绩效奖。
②、对领导批示落实不到位,不按时反馈的,给予批评教育并扣除10%绩效奖。
③、对事项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不了解情况,执行政策不及时,不准确,做事有头无尾的,给予批评教育并扣除20%绩效奖。④、在事项办理中,对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经2次以上(含2次)督办,仍未按要求办理的,责令做出书面检讨并扣除20%绩效奖。⑤、不认真落实值班制度,出现值班人员脱岗漏班或无法联系等现象的,责令做出书面检讨并扣除30%绩效奖,不记当天考勤。⑥、对投诉事项不按程序办理,受理后不在规定工作日之内答复投诉人的,责令做出书面检讨并扣除50%绩效奖。⑦、在群众诉求事项办理中,存在瞒报信息,反馈虚假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并扣除100%绩效奖并停职培训,视情况严重性或调离工作岗位。
六、整治步骤
(一)调查摸底、部署工作阶段(第一周,8 月 8 日至 8 月 14日)一是由维护部进行全面排查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整治工作计划报公司,公司召开公司动员大会,部署整治工作;二是各部门根据部署工作,组织班组,开展前期材料申购和采购工作;四发放工作责任书,明确整治时限和权责。
(二)自查自纠、自行整改阶段(第二周,8 月 15 日至 8 月 21 日)一是根据前期调部署情况,督办小组深入整治一线,督促道路沿线各片区、各作业班组整改。二是各片区各班组根据职责,对道路沿线市政设施、标识标线、绿化进行修复,严格清扫保洁,劝导违停车辆自行移车。
(三)集中整治(第三周,8 月 22 日至 8 月 28 日)根据前期自行整改落实情况,组织执法力量,对未自行整改的项目全面开展集中整治行动。
(四)补缺补漏、巩固成效阶段(第四周,8 月 29 日至 9 月 7 日)
一是各片区、各班组加大对已整改项目的巡查力度,巩固集中整治成果,并对未落实到位的整治项目进行补缺补漏,务必及时完成整治任务;二是督办小组督查情况,部门资料员和片区管理员做到及时整改、及时反馈。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责任部门要按照迎检工作组的统一安排部署,精心组织,齐抓共管,攻坚克难,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按“片区划分整治”原则,由迎检工作组牵头,具体任务按照“片区责任制”的原则,将任务细化,层层分解,强化责任落实,相关部门与维护部明确职责分工,密切配合。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应发挥“5+2”、“白+黑”精神,打好为期 1 个月的攻坚战,确保全面完成各项整治任务。(二)提高标准,全面推开
一是本次整治范围内的道路和公园按照集美城区绿地特级标准进行保洁管养,绿化垃圾随清随运,每天两次洒水浇灌,每周至少 1 次绿化叶面清洗;二是绿化美化工作采取补缺修复为主,节点亮化为辅的形式开展整治;三是全面落实文明施工举措,及时修复破损围挡,严格控制扬尘,施工范围内整洁有序;四是公园和广场设施进行全面修复。
(三)严格督查,狠抓实效
本次整治行动由迎检小组根据现场和区市容考评办开展专项督查考评情况综合考评,每周对各片区各工作组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办,将整治情况呈城发主要领导,同时,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部门或片区给予通报批评,保障各项任务取得实效。(四)专人专职,加强沟通衔接 维护部制定专人负责本次整治行动工作沟通衔接及信息报送工作,实时做好整治前后图文信息对比资料的同时,每周星期一前将上阶段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总上报至区整治工作小组办公室。
(五)强化管理,巩固成果
深入总结本次“提升整治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并积极探索有效机制,做到管理工作常态化,巩固行动成果,进一步维护城市整体形象。
附件:
1、建议绿化提升道路情况表。
2、集美市政园林有限公司市政园林提升整治行动工作小组 成员名单。
3、集美区道路和公园整治分解表。
第五篇:好运来整治提升初步方案
嵊州市好运来印染有限公司整治提升承诺书
(经信部分)
一、整治依据
1.《嵊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嵊州市印染产业整治提升分类处置方案》的通知(嵊政办〔2017〕91号)2.《绍兴市工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绍兴市印染行业有关标准的通知》(绍市工转升〔2016〕2号)
二、整治标准
1.《嵊州市印染产业整治提升验收标准》
2.《绍兴市印染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标准》(试行)3.《绍兴市印染行业先进工艺技术设备标准》 4.《绍兴市印染行业绿色标杆示范企业标准》
三、整治时间
2017年10月底前完成
四、整治措施
1.核查现有工艺和设备,严格按《绍兴市印染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标准》(绍市工转升〔2016〕2号)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
2.杜绝车间出租承包现象
3.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报告
4.加强车间现场管理,完善车间内标志标识和标线,物料堆放有序。地面基本无水,保持干净。完善现场设备铭牌标示(型号、规格、出厂时间), 淘汰无法确认出厂时间的设备。完善车间内标志标识和标线,物料堆放有序。地面基本无水,保持干净(重复)
5.完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三级计量管理 6.采用环保数字化系统、节能减排数字化系统和生产智能信息化管控系统
7.定型(拉幅烘燥)设备装配温度、湿度等主要工艺参数智能测控装置,配备废气净化和余热回收装置
8.按照浙江省《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要求淘汰相应落后的Y系电动机
9.争创绿色标杆示范企业
10.按规定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治提升方案,严格按市政府规定的时间节点要求完成整治提升任务。2017年10月底前整治提升验收未通过的无条件关停。
整改单位(盖章): 责任人(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