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941.6.22对苏宣战书
1941.6.22对苏宣战书
德国人民!
国社党员们!
在我不得不保持数月的沉默之后,在种种顾虑面前,我终于能发表公开的演说了。
当英格兰在1939年9月3日向德意志第三帝国宣战以来,英国政府又一次试图以与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政府交战的方法,来挫败任何能将欧洲团结巩固起来的尝试。
英格兰最终击败西班牙经历了很多次战争。
出于同样的原因,它发动了针对荷兰的战争。
在全欧洲的援助之下,它后来又与法国交战。
而后在本世纪之交,它开始(组织联盟以)封锁德意志并且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只是由于内部的不团结,德国在1918年被打败了。结果是可怕的。在(协约国)第一次虚伪地宣布斗争只是针对德皇和他的君主政体后,在德国军队放下武器后,他们就开始系统地毁灭(肢解)德意志(第二)帝国。正如一位法国政客的预言(他说“他们的两千万德国战俘太多了”),正在被饥荒、疾病和对外移民带来的灾难所证实,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运动开始将德国人民团结起来,从而开始准备帝国的新生。
我们的人民从贫穷、痛苦和令人倍感耻辱的鄙视中走向新的复兴,其标志就是一个崭新的内部重构。英格兰并未被其影响,几乎未受威胁。然而,它立即恢复了令人生厌的针对德国的大陆封锁政策。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我们都得面对犹太人和民主主义者的阴谋,这一点我们大家都清楚。布尔什维克和保守主义者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阻挠一个崭新的人民的政权的建立,将德意志帝国投入软弱和悲惨的境地。
可憎的国际阴谋不仅仅只是针对我们,也针对那些同样被命运所忽略,那些只能通过最艰苦的斗争才能赚取到他们每日的面包的人们。意大利和日本首当其冲,和德国一样,是几乎被禁止分享世界财富中他们应得的一份的少数国家。因此,这个三国联盟只是建立在针对有威胁的、自私自利的世界财富和权力政治联盟而进行的自卫的基础上的。
早在1936年,根据美国将军伍德向美利坚参议院一位议员提供的证据,丘吉尔曾说过,德国正在重新强大起来,因此它就应该被消灭。
到了1939年夏天,英格兰认为重新用大陆封锁政策来摧毁德国以达到其意图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他们的策略就是以一系列的谎言开始的。他们宣称德国威胁到了其他民族(的生存)。他们接着就(向这些民族)提供了英国为他们提供(物质)支持和(军事)援助的保证,接下来就是,一旦世界大战爆发,他们就应该进攻德国。
因此在1939年5月到8月间,英格兰得以成功地在国际上散布(谣言),称德国会直接威胁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托维亚、芬兰、比萨拉比亚,甚至乌克兰的安全。这些国家和地区有的心甘情愿被英国所操纵,接受了由(英国)提供援助的协定,因此加入了新的对德大陆封锁联盟。
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我受到良心的召唤,和德国人民光荣传统的召唤,致力于向上述国家和政府澄清英国政府的诡计,也致力于通过正常的外交渠道解释德国的对外政策。
国社党员们!
你们可能都感觉到了,对于我,这是一个苦涩和困难的阶段。德国人民从未对俄国人民怀有敌意。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尽管,莫斯科的犹太-布尔什维克独裁者曾妄图赤化德国甚至全欧洲。德国从未试图将国家社会主义世界观渗透到俄国。相反,莫斯科的犹太-布尔什维克独裁者却坚持不懈地要使我们和其他欧洲人民臣服于他们的主义。他们曾妄图不但通过和平手段,甚至通过军事征服(将这一切强加于我们)。
他们努力的结果是,在每个民族中,只剩下了混乱、悲惨和饥谨。
我,从另一方面来说,曾经尝试着在德国建立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们)施加了最小的干涉,却没有损害到我们的生产力。(我们所做的一切)非但消除了失业,而且使大众福利水平大幅度上涨。
我们的施政结果在全世界都是独特的。在真正为了人民的福址的目标下,我们的经济和社会重构已经使社会和阶级差别得到了系统地消除。
因此,在1939年派出我的代表去莫斯科试图打破大不列颠针对德国的封锁政策,我对于此是非常难受的。我只是从我对德国人民的责任感出发而做了这些事情;首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达成一个长久的谅解,这样或许还能避免我们必须付出的牺牲。
正如立陶宛所希望的,德国宣称,这些国家和地区是德国所不感兴趣的。这就为英格兰成功地煽动波兰参加反对德国的战争起到了一个特殊的促进作用。但是同时,德国人的申明是有节制的,同时与德国武装力量的部署没有任何关系。国社党员们!
我为德意志人民福址争取到的条约,其结果对于生活在偏激国家的德意志人是特别严峻的。
几乎有50万德国人民的同志——他们是农民、工匠和工人——被强迫,几乎是一夜间,就从他们从前的家乡逃走,只是为了逃避新政府针对他们施行的悲惨威胁,他们迟早都会遭到灭顶之灾。
尽管如此,数以千计的德意志人失踪了!要得知他们遭受到了何等的厄运,甚至要知晓他们下落如何都是一团迷雾。超过160人是持德国公民护照的男子。
面对这一切,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得不这样做!我的希望是能和这个国家达成最终协定,如果可能的话,达成永久协议。
但是甚至在我们向波兰的行军过程中,苏联大独裁者(就)突然宣布对立陶宛行使主权,(这)完全粗暴地破坏了条约。
德意志第三帝国从未企图占领立陶宛,也从未向立陶宛提出任何诸如此类的(领土)要求。相反的是,我们驳回了立陶宛政府邀请德国驻军的请求,因为这是和德国的国策相悖的。
尽管如此,我仍然接受了这个俄国的“新”要求。但是这只是所有“新”要求的开始。
德国国防军在波兰赢得的胜利,给了我向西方强权提出和平建议的机会。但却被国际犹太战争贩子所驳回。
原因正在于英格兰仍然希望动员欧洲联盟打击德国,其中甚至包括巴尔干诸国和苏俄。
伦敦的头头们决定派克里普斯大使去莫斯科。他有清楚的命令,那就是改善英格兰和苏俄之间的关系,并将其提升到英格兰所希望的程度。英格兰媒体报道了他的任务的进度,好像他们不会讲点策略以保持沉默一样。
第一个结果于1939年秋天到1940年春天浮出水面。俄国调整了它的要求,它要求支配芬兰和波罗的海各国,通过一个突然、虚伪而且荒谬的声明——它要保护它们不受外来的威胁,或者说它要提防这种威胁。只有德国才有可能成为这种威胁。没有其他国家能进入波罗的海,或者在这里发动战争。我仍然只能保持沉默。克里姆林宫的独裁者继续着他的行动。
为了与所谓的友好条约相符,德国于1940年春把她的军队转移到了远离东部边境(的地方)。而俄国的军队却业已向西部边境开拔,而且数目之巨,只能被视为针对德国的显而易见的威胁。
尽管俄国政府总是宣称驻军的原因是应波罗的海诸国人民的请求,但他们的企图显然只能被视作针对德国的武力炫耀。
当我们的士兵在西线攻击英法联军的时候,俄国武装力量在东线的存在变得越加危险。
在1940年8月,我总结道,考虑到布尔什维克军队师团的强力扩充,帝国东部各省不应该再被忽视,它们总是极其容易被战争摧毁。
然而,诸上种种正是英国和苏联希望看到的。事实上如此多的德国军队,特别是空军部队被迫被部署在东线,使得德国人民的领导阶层不能给西线的战争带来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案。
这正是英国和苏俄的政策的目标。英国和苏俄都希望尽可能地延长这场战争,来削弱整个欧洲的力量并使其陷入永久的萧条。
俄国对罗马尼亚的战争恐吓不仅是为了抢夺德国经济生活的重要原料,更是要控制整个欧洲的经济命脉,或者至少是摧毁这个命脉。
第三帝国政府在1933年后极其耐心地尝试着能和东南欧的国家建立贸易伙伴关系。我们因此最希望看到它们的政治和国内秩序的稳定。俄国对罗马尼亚的入侵和希腊与英国的结盟助长了使这一地区成为战场的危险。
与我们的原则和传统相悖,也与罗马尼亚政府被卷入这一系列麻烦的事实相悖,我紧急照会他们,为了和平,还是屈服于苏联的勒索并割让比萨拉比亚吧。
罗马尼亚政府却相信在德国和意大利保证它的剩余领土的安全的前提下,它能为自己的人民避免这一事变。我是怀着郑重的心情同意的。当德国政府做出承诺时,我们会和罗马尼亚同在,我们既不是英国人,也不是犹太人。
因此,我相信,我已经在最后时刻赢得了和平,尽管代价是沉重的义务。为了达成关于这些问题最终的协定并为了阐明俄国与第三帝国的关系,同时在我们东部边境日益增长的动员压力下,我邀请了莫洛托夫先生到柏林议事。
苏联外交部长莫氏要求德国在以下问题上作出更明确的解释:
莫洛托夫的第一个问题:
德国对于罗马尼亚一旦受到攻击所能提供的保证是否意味着当罗马尼亚遭到俄国攻击时与俄国交战?
我的回答是: 德国的保证是广泛的而且使我们受到义务的束缚。俄国并没有通告我们其对比萨拉比亚有兴趣。对北布科维纳的占领已经悖逆了之前的德苏协定。我因此不能信任俄国对罗马尼亚的任何主张。
莫洛托夫的第二个问题:
俄国觉得自己再一次受到了来自芬兰的威胁。俄国不愿再容忍这种威胁。德国能否承诺不对芬兰提供任何援助,并首先从启夕诺夫(摩达维亚共和国首府)撤军?
我的回答是:
在过去,德国对芬兰也没有政治兴趣。然而,德国政府却不能容忍俄国对弱小的芬兰人民发动新的战争,尤其是因为我们无法相信芬兰能威胁到俄国,我们也不希望波罗的海地区爆发战争。
莫洛托夫的第三个问题:
德国能否同意由苏俄为保加利亚提供(类似的)保证,并且向保加利亚驻军——尽管他(莫洛托夫)说他们也不希望推翻保加利亚国王的统治。
我的回答是:
保加利亚是一个君主国,而且我不能理解的是,一方面罗马尼亚向德国请求保护,而另一方面保加利亚却要向苏俄要求保护。我也得和我的盟友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莫洛托夫的第四个问题:
苏俄绝对需要自由通过达达尼尔海峡的权利,而且为了自身防御的缘故,要求获得达达尼尔海峡或者博斯普鲁斯海峡周围几个重要位置(的控制权)。德国是否同意我方的要求?
德国已经准备好在任何时候接受关于蒙特勒法令的修改,这种修改应该能够适应黑海的现状。德国不能同意俄国独占这个海峡。
国社党员们!
我不但扮演了一个负责任的第三帝国领导人的角色,同时还扮演了一个负责任的欧洲文化和文明的代表的角色。
结果是苏俄国内反对帝国的运动高潮迭起,首当其冲的就是立即开展的摧毁罗马尼亚新政府和用宣传手段来淘汰保加利亚政府的企图。
在受到迷惑的的和思想不成熟的人民的帮助下,罗马尼亚军队成功地组织了一场政变使安东尼斯库将军下台,从而使国家陷入混乱。通过倒阁合法政府,使得德国为遵守它的诺言的基础也就不复存在了。
如往常一般,我相信保持沉默是最好的选择。
在罗马尼亚政府倒台之后,俄国军队在德国东部边境的军队数量立即开始上升。不断增长的坦克师和伞兵师数目威胁着帝国的边境。德国军队和德国本土都知道,在几周以前,东部边境还没有一个坦克师或者摩托化师存在。
如果有人需要最终的证据来(证实)被英国和苏俄小心翼翼所隐藏的联盟,在南斯拉夫发生的冲突就是证据。当我还在为巴尔干的和平做最后的努力时,我和领袖(墨索里尼)达成一致,邀请南斯拉夫加入三国轴心条约时,英国和苏俄组织了一次政变瓦解了这个业已准备加入条约的政府。
德国人民现在被告知塞尔维亚针对德国的政变是在英国和苏俄的授意下发生的。因为我们保持沉默,苏俄政府就更冒进了一步。他们不但组织了暴动,而且几天后还和它的仆从国签署了一项友好条约,这条约是使塞尔维亚转而抵制德国,并反对巴尔干地区的和平。同时,这也不是夸夸其谈,莫斯科要求塞尔维亚军队开始动员。
因为我始终相信最好的选择是三缄其口,(所以)克里姆林宫的独裁者才能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德国政府现在持有文件可以证明,为了使塞尔维亚参战,俄国承诺通过萨罗尼卡(注:希腊东北部一港埠)为其提供武器、飞机、弹药和其他战争物资。
几乎在这一事件发生的同时,我给了日本外长松冈洋右博士一份建议,建议日本和俄国维持良好的关系,以维持和平局面。
只有在我们无与伦比的师团突破了斯科普里并攻占了萨罗尼卡后才阻止了苏联的野心。
这是典型的俄罗斯—盎格鲁—撒克逊阴谋。塞尔维亚空军军官叛逃到俄国,立刻受到了盟友般的欢迎。
只有轴心国在巴尔干的胜利粉碎了将德国拖入东南的战役几个月,以便于苏俄军队完成他们的集结并增加他们胜算的企图。和英国一起,并希望美国能参战,他们就能勒死并击败第三帝国和意大利。
因此莫斯科不但违背了我们之间的友好条约,还背叛了这个友好条约!
他们在克里姆林宫的独裁者的授意下做了上述一切,在最后的几分钟里也要虚伪地扮作期待和平与友谊,就像他们对芬兰和罗马尼亚所做的一样。我被迫在过去不断保持沉默。现在,发言的时刻到来了,当始终保持沉默不但是负疚,更是对德国人民犯罪的时候,对全欧洲人民犯罪的时候。
今天,大约160个俄国师在我们的边境集结。过去在德苏边境,或是更远的北方,甚至是在罗苏边境,都有持续数周的冲突。俄国飞行员已经养成习惯无视边境,也许这正是在暗示我们,他们已经觉得我们成了他们的玩偶。
在6月17日至18日夜间,俄国人又一次巡逻并越过了德苏边境,只有依靠武力才能在一场大战之后把他们驱逐出去。
现在,是回答他们犹太—盎格鲁—撒克逊战争贩子和莫斯科布尔什维克总部里的犹太独裁者一起制定的阴谋的时候了。
德意志人民!
在这个时刻,一场在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规模战争就要开始了。纳尔维克的胜利者将和芬兰同志一起,并肩站立在北极海边。在挪威指挥官指挥下的德国师团,和芬兰捍卫自由的英雄们以及他们的元帅一起,守卫着芬兰的土地。在东线,德军防线编制从东普鲁士直到喀尔巴阡山和普鲁特河岸,从多瑙河畔到黑海,德国和罗马尼亚士兵团结在国家元首安东尼斯库的周围。
在前线战斗的目的已不再是保卫单个的民族,甚至不是为了保卫欧洲的安全,而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
因此,今天我又一次将德国的命运,第三帝国的未来和德意志人民的明天交给我们的士兵。愿上帝保佑我们赢得这场战争!
第二篇:对苏东巨变的思考
对苏东巨变的思考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姓名:温婷婷 学号:2008220028 【摘要】:苏联、东欧巨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件大事,它不止意味着一个超级大国的崩溃,而且还意味着长达七十年之久的苏联社会主义和一批东欧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这个历史事件要比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失败所包含的内容与提供的历史教训丰富的多和深刻的多。因此,苏联和东欧发展过程中来研究其兴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无疑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苏东剧变;社会主义;改革;教训
【正文】
一、苏东剧变的背景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首先是从东欧开始的。东欧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后,都套用了苏联模式,从而形成了一种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苏联模式本来是一种在非常状态下实行的特殊模式,但苏联领导人战后不加思索的“输入”到东欧,其弊端日益显露,因而也就陆续出现了改革苏联模式,走自己的路的改革现象,因此,包括苏联在内的苏东地区先后不同程度地卷入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之中,形成了不可逆转的态势。然而,苏联东欧的改革并没有达到完善社会主义的目的,相反,改革进了死胡同,各种矛盾的激化达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终使社会主义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共产党政权丧失。
1988年夏,苏联的改革面临复杂形势。一方面经济改革陷入停滞状态。另一方面左翼激进有了较快的发展。到了1990召开的苏共28次代表大会后,苏联的形势发生剧烈变化,各种政治势力纷纷进行组合,基本形成了以叶利钦等为首的“激进派”,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中间派”和以利加乔夫为首的“传统派”三种势力。在此背景下,爆发了8.19事件,应当说,亚纳耶夫等发动的819事件诣在阻止苏联的演变。但是,819事件的迅速失败却加速了苏联演变的步伐。具有93年党史,执政74年的苏共顷刻土崩瓦解,曾在苏联各地飘扬的苏共党旗降落了,苏共的瓦解是苏联演变的“里程碑”。没有苏共的苏联,必将走上解体之路。
东欧剧变首先从波兰开始,其次是匈牙利,民主德国„„虽然各国演变的过程基本一致,但东欧国家政权转移方式却大不相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执政的共产党最高层内部发生了裂痕,自己搞垮了自己,最终丧失了国家政权,比如匈牙利;二是执政的共产党在国内外的综合作用冲击下曾试图加以抵抗甚至回击,但在“团结,和睦,合作,共事”的口号下一步步地妥协退让,从而被逼交出政权下台,如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三是通过袜子冲突的斗争形式实现政权的更替和突变,这是东欧剧变中最为激烈和尖锐的一种,如罗马里亚。
二、苏东剧变的原因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重大的社会变迁和历史事件,都是一种台力的结果。作为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苏东剧变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既有直接原因,又有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应该进行客观的、历史的、全面的、辩证的分析。
1、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是苏东巨变的外部原因。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采用各种手段,对速冻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他们利用人员往来,以接触促演变;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以维护人权为名,干涉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大力扶植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对派组织,支持他们搞**,乱中夺权;利用经济贸易和援助,对社会主义国家施加压力,迫使其做出政治上的让步等等。在苏联,西方敌对势力也从未停止过支持政治反对派即所谓不同政见者的活动。特别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随着“民主化公开性”方针的推行,西方敌对势力支持苏联政治反对派向共产党夺权、颠覆社会主义的活动进一步加剧。这在1991年8.19事件中表现的最为露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明目张胆地从各方面施加压力,对8.19事件的迅速失败起了很大作用。所以说,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对苏东剧变起了催化作用。
2、历史问题的积淀所造成的潜伏危机是苏东巨变的历史原因。十月革命开辟了新时代,指出了新道路,但革命本身并没有、也不可能同时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问题。斯大林模式(野鸡“苏联模式”)是在列宁逝世后经过许多年的实践逐渐形成的。这一模式的形成有其历史合理性,并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存在的严重弊端在实践中长期得不到纠正,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原则不仅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被严重扭曲变形了,从而在整体上减缓了社会主义的发展。
3、经济长期没有搞好是苏东剧变的基础性原因。苏联改革了30余年,直到解体。旧体制的基本框架仍几乎原封不动,致使矛盾不断记叙和激化。这一时期,东欧国家除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外,普遍经济不发达,使人民生活长期处于低水平。到苏东剧变前夕,苏东各国经济形势严重恶化,有的国家社会生产已从原来的低速增长变为负增长。这不仅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形象,而且导致了群众思想混乱及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危机,为国内外、党内外社会主义敌对势力的进攻及“和平演变”图谋的手提供了条件,也为戈尔巴乔夫等人的反马克思主义路线提供了温床。这无疑是苏东剧变的基础原因。我们之所以说苏东经济长期没有搞好是其巨变的基础性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是因为经济没有搞好。如果党的领导人头脑清醒,路线对头,就可以进行深刻反思,探究症结所在,摸索出一条发展的新路子。换句话说,如果党的路线正确,即使经济没有搞好也不至于发展到丢掉政权的地步。甚至可以这样说,苏东的经济还没有恶化到非要更换政权不可的地步。所以说,如果过分强调经济原因,把苏东剧变主要归因于经济落后和经济建设没有搞好,就会在政治上得出有害的结论。
4、“改革”变成“改向”是苏东剧变的直接原因。苏东各国的改革困难虽多。阻力虽大,但如果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坚持正确的路线和方向,并不是找不到一条可行的改革途径,关键在于,戈尔巴乔夫等人的错误路线葬送了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后就推行改革,但在他执政的6~7年中,在如何进行改革,改革的突破点选在何处,沿着什么方向进行改革等一系列问题上犯了重大错误,使改革的性质、方向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致最后搞的苏联居民面临挨饿的地步,人民并没有从改革中得到实惠,反而怨声载道,对改革失去信心。经济体制改革受挫,戈尔巴乔夫继而转向搞政治体制改革。东欧国家的改革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彻底崩溃的悲剧,其直接原因就是苏东国家把“改革”变成了“改向”,不是“彻底改革旧体制”,而是彻底抛弃了社会主义制度。
5、执政党的理论和路线错误是苏东剧变的决定性原因。一个政党的理论、路线和纲领就是一面旗帜。苏联东欧之所以发展到今天这样,确有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因素,但是归根结底,是苏联东欧党的领导者推行了一条错误的路线,错误的方针和政策,严重脱离了群众所造成的。考察苏东演变的全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决定性原因归根结底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在错误理论指导下推行了一条错误路线——“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背弃了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而东欧是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的实验田,所以结果是一样的。
三、苏东剧变的教训
1、所有模式、制度、战略的制定都需要根据自身优势和发展需要而制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可因循守旧,更不可盲目抄袭和竞争。
各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历史条件、人文素质都不一样,各有其优势,在制定制度和战略之前一定要认真清楚这一点。苏联在经济上一味地偏重重工业,而忽略了自身资源的问题。就一个国家内部而言,各个地区也各有其特色,如果一味的在全国范围内倡导某一行业,这也违反了从实际出发的马列主义思想。上文中提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使用在当时确实对国家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期和工业化时期后还是一味地采用过时的经济政策,必将大大地阻碍经济的发展。这些教训我们应该汲取。
2、生产关系的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而进入社会主义,但是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生产力的充分发展过程是不可超越的。马克思所描述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两个社会主义的中药特征,是以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和依据的。“苏联模式”以事实告诉我们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尚未摆脱贫穷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搞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最后只能葬送社会主义,因而贫穷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以便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把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3、注重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国家要充分培植各种要素市场,但市场的自然发育可能出现资源配置的盲目性,造成失误和浪费,这也需要国家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在自觉运用市场规定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产业间的资源分配、或对某些产业的组织形式进行干预、或对某些产业的技术水平提出要求,以引导、指导、鼓励实现各产业部门间的资源合理配置,减少资源和浪费和盲目的市场竞争所可能造成的对国家整体利益的损害。
4、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反复证明: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经济作为中心任务,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使社会主义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就明确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这一指导思想对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都是适用的。分析苏联的解体历程,可以明显地看到,相爱人民生活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以重工业为主导和追求数量第一的经济战略,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另外,“苏联模式”的教训还警示我们要注意社会两极分化问题、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等等。
由此可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改革经济体制中不适应时代要求的弊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
【参考文献】
[1][俄]尼·雷日科夫著,王攀等译:《大动荡十年》,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7 [3]童广运,刘国华;苏联解体原因国内10年研究述要[J];陕西教育学院院报;2002年02期
[4]张骥,齐长安;苏联解体的文化原因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06期 [5]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N],南方日报,2001年08期。
第三篇:对苏宁电器的SWOT分析
对苏宁企业的SWOT分析
我们都很熟悉苏宁电器,每每想到要买手机、电脑等物品都会首先想到去苏宁。由此,我对苏宁企业进行了一些调查和分析。苏宁电器1990年创立于江苏南京,是中国3C(家电、电脑、通讯)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领先者,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的“全国15家大型商业企业集团”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企业集团,品牌价值508.31亿元。
截至2010年,苏宁电器连锁网络覆盖中国大陆300多个城市,并进入中国香港和日本地区,拥有近1500家连锁店,员工15万人,2010年销售收入近1500亿元,名列中国上规模民营企业前三强,中国企业500强第50位,入选《福布斯》亚洲企业50强、《福布斯》全球2000大企业中国零售企业第一。
苏宁电器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多品种、高品质、合理价格的产品和良好的售前、售中与售后服务,强调“品牌、价格、服务一步到位”。苏宁电器目前经营的商品包括空调、冰洗、彩电、音像、小家电、通讯、电脑、数码八个品类,近千个品牌,20多万个规格型号。坚持“专业自营”的服务方针,苏宁电器以连锁店服务为基石,配套建设了物流配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零售配送服务、全面专业的电器安装维修保养服务和热情周到的咨询受理回访服务。
未来十年,苏宁电器将坚持国内与国际、实体网络与虚拟网络同步拓展,持续保持稳健、高速的发展,依托营销变革与服务优化,不断提升供应链效率与顾客满意度。誓言“成为中国沃尔玛”。
为此,对苏宁做的SWOT分析如下:
一、优势(Strength)
1、价格优势
在实体店中相对优惠的价格、优先国美抢占3c市场。不断进行的促销手段和比较高的性价比吸引着大量的顾客。
2、服务优势
苏宁建立了自己的售后服务中心和服务队伍,本着“专业自营”的售后服务,苏宁电器不断拓展服务品类和精细服务,依托遍布城乡的数千家售后服务网络,2万多名专业服务工程师时刻响应顾客需求,24小时内快速上门,为顾客提供专业、可信赖的售后保障,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器服务商。
围绕顾客需求,苏宁电器还推出了阳光包、IT帮客、服务管家卡等自主服务产品,自主推广的系列家用电器安检标准也成为行业或国家标准,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是业内首家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资质单位,荣膺中国最佳售后服务奖。
3、规模优势
资料显示,苏宁在2010的门店总数达到1342家,如果加上2011新增的410家,苏宁门店总数达到1752家。而2012年,苏宁规模将超过2000家。规模优势决定了自身采购可以获得比其他商家更加低廉的价格,而低价格也对新加入者形成了一道门槛。
4、物流优势
苏宁在全国物流中心达80多个,极大地降低了产品在流通环节产生的成本,苏宁电器建立了区域配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转配点三级物流网络,依托WMS、TMS等先进信息系统,实现了长途配送、短途调拨与零售配送到户一体化运作,平均配送半径80—300公里日最大配送能力17万台套,实现24小时送货到户。这属于苏宁核心竞争力之一。
5、经营稳健
苏宁坚持先练好内功再发展的内生扩张模式。与主要竞争对手国美相比,苏宁自身的稳定性是一种绝对优势。
6、人力资源优势
大量人力储备发挥作用。秉承“自主培养、内部提拔”的人才培养方阵,苏宁电器高度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建立了上至总经理、下至终端作业人员的人才工程,陆续实施了1200梯队、总经理梯队、采购经理梯队、店长梯队、督导梯队、销售突击队、蓝领工程等10多项人才梯队计划。1200工程是苏宁电器“自主培养人才,大胆任用年轻干部”的代表。1993年,苏宁电器开始引进大学应届毕业生,为企业的快速发展积蓄了力量。2003年,苏宁电器启动了专门面向大学毕业生的人才引进培养计划——1200工程。目前已连续实施9期,共引进培养了2万多名高素质大学毕业生,公司为1200员工建立了完善的招聘、培训、轮岗、发展、激励与职业规划配套计划。为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与管理能力,打造学习型企业,苏宁电器建立了企业文化、业务能力与领导力三大培训领域,涵盖入职、在职、脱岗、E—Learning自学以及厂商联合人才培训、校企合作、外部机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体系,先后在北京、杭州、南京等地建设了现代化的培训基地,年培训人次达10多万。
7、竞争能力优势
市场份额占领导地位,苏宁电器相对于国美等中国零售巨头利润率相对较高。近年来国美与制造商发生矛盾,而苏宁电器多年来和供应商保持良好的伙伴关系。
二、劣势(Weakness)
1、企业内部管理与总体战略发展的矛盾
一方面是企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在其内部管理上必然会存在疏漏;另一方面目前企业的强于连锁家电行业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才相应存在欠缺。
2、企业对B2C网购平台运营经验不足,起步晚,京东、亚马逊等网上商城的价格威胁
苏宁网上商城的论坛不规范:论坛规范有利于客户了解产品,了解促销活动,也可以向企业提出问题得到解答,苏宁在这方面做的并不太好。
苏宁网上商城体验感不强:交互界面的技术性太强,需要长时间才能找到需要的商品,提供的图像和文字信息并不能促使消费者下决心购物。
实体店与网上商城的价格冲突:网上商城定价在一定时间内要稳定,但是家电行业价格变化复杂而随意,有很多产品受到季节影响。
3、国际巨头的威胁
国际巨头万得城等的加入,由于携自身的成功经验,苏宁电器虽然在国内零售巨头里的发展模式采取稳扎稳打的战略,并在不断创新上苦练内功,但其与国际巨头的创新理念上相差甚远。对苏宁构成一定威胁,使家电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三、机会(Opportunity)
1、规模继续扩张
目前苏宁的增速,已经超过其十年规划中保持每年200家店以上开店速度的预计。预计到2020年,连锁店网络规模将突破3500家,销售规模突破3500亿元。
2、新的市场扩张空间
苏宁电器不仅拥有强大的中国市场,还可能有绝对优势进入今后的国际市竞争。中国家电制造商的低成本和制造行业的产品日趋国际化,为今后苏宁电器带着中国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积累了一定资本。
3、以沃尔玛为目标,可能扩展到其他连锁零售市场,发展潜力大
4、电子商务
苏宁电器以“苏宁易购”为品牌,全面加快虚拟网络的规划与建设,计划通过10年的运营和积累,达到3000亿销售规模,占据整个中国电子商务市场10%的份额,成为中国第一的电子商务公司。
四、威胁(Threat)
1、收入增长速度放缓
2、B2C网络营销及厂商自营可能将影响其市场空间
网络的发展逐渐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电子商务在家电销售领域已有所作为,淘宝网跃升为中国第二大综合卖场;
3、外资巨头的进入和竞争:百思买和山田电机都对中国家电连锁市场野心勃勃。
4、某些城市出现饱和现象,市场需求减少
家电属于耐用品,随着家电行业在某些城市的相对饱和,将导致苏宁电器的部分区域的利润下滑甚至亏损,苏宁电器必须面对家电行业饱和后的利润继续增长问题。
5、家电网购企业带来的冲击
京东、亚马逊等网上商城的越来越热门,发展快,价格较为低廉,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威胁。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苏宁有着自身的一些优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总体看来,苏宁电器仍然是优势大于劣势,机会大于威胁,上升空间很大。应当尽力开辟国际市场,将模式的变革和组织的优化上进行同步开展,开辟新的经营模式,改善网上论坛并合理定价。只要加大电子商务发展,不断创新,立足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同步开发,以经营创新和管理提升为基础,保持稳健快速的发展步伐。就一定有机会进入世界一流企业的行列,成为“中国的沃尔玛”。
第四篇:对苏宁易购的建议
对苏宁易购的建议
结合本人多次通过苏宁易购购物的经历,现将发现的问题和不便总结如下,作为对苏宁易购的建议。
1、苏宁易购的购物发票不能选择,钢笔就是钢笔,墨水就是墨水,想要开成办公用品,无法实现。
2、苏宁易购的发票抬头限定在十五个字,但某些单位的名称字数会多于十五个字,对购物造成不便。
3、苏宁易购购物时应该可以填写备注,提出一些送货要求之类的建议。
4、苏宁易购没有向平台管理人员反映问题的渠道。
5、苏宁易购网上商城内图书的价格高于其他网购网站,并且不承担运费,这样很少人会选择苏宁易购来购买图书类产品。
6、系统不完善,最近双11有许多的消费者碰到,自动取消定单的,不是苏宁人为的,而是苏宁系统出了问题。
7、线上与线下的价格会有不同的现象,会让消费者感到消费的欺骗性。
8、售后服务态度差
第五篇: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 要: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20世纪震惊国际社会的重大事件。这一连锁事件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其结果直接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崩塌,社会主义国家由原来的15国缩小为5国,使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苏东剧变的实质是苏东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这个事件像一把双刃剑,必然从正反两方面影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因此,我们必须历史地评价苏东剧变。
关键字:苏东剧变
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原因
启示
苏东剧变是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苏联及东欧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一事件中,苏东各国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推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性质,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这一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人们一般把这一事件称为“苏东剧变”,也有一些人称其为“苏东巨变”。
二十年过去了,国内外的学者已有多种解说,许多学者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多方位的揭示。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引发这些国家社会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若只从单个因素和角度进行分析,或把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归结为某个人或某时的行为,则不足于揭示其爆发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也很难使我们对它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理解。为了深刻反思苏东剧变的沉痛教训,这里再对它进行分析,“以史为鉴”对我们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指导。下面分析一下苏东剧变的原因:
第一,经济和政治体制方面的原因。苏联经济的衰退,直接体现为生产力水平的下降,这是受生产关系的制约的,而生产关系又集中体现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核心这是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活力不足,技术匮乏、效率低下,无一不是僵化制度下的经济模式所导致;苏联工人阶级对于执政的“共产党人”的抛弃也是耐人寻味的,剧变前期,苏联的“执政者”已经成为自身的代表,人民生活水平受经济环境难以提高,社会民主得不到表达,社会运行更是缺少法治,利益无法表达,更没有被代表,这种“抛弃”也就理所当然,毕竟,人民已经先被抛弃了。而且,东欧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在政治上,由于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制,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脱离了群众。所以,经济危机是社会政治全面危机的导火线,是各种社会矛盾积累和深化的结果。
第二,党的领导体制高度集权和党的先锋队作用日益下降。戈氏的改革方向上无可厚非,人类历史就是朝着民主、人道的方向前进的,他的过错更多的在于忽视了政治稳定的重要性而不是对于政治方向的把握。斯大林对于苏联的贡献无可置疑,战后经济超越资本主义国家的高速增长可以说明这一点,但是也正是他在任时形成的斯大林模式为苏联的衰败埋下种子,政治的僵化必然为历史所抛弃,一时的成功模式并非历史的永恒模式。正是在斯大林时期,苏联的政治体制开始质变,过度的集权导致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的僵化。原苏东国家政治体制的高度集权,主要是共产党领导体制和权力的高度集中。由于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广大党员对于共产党的前途漠不关心。在苏联,它的封建专制的历史传统诸如过度集权、个人独裁和个人崇拜、缺乏民主和搞特殊化等等也不断削弱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它的政治威望从而使它在关键时刻失去了抵抗力。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的改革又使共产党主动放弃权力,在当时反社会主义和反共思潮大肆泛滥的剧变时期,不击而溃。
第三,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作用。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帝国主义的利益形成了巨大障碍,因此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恢复资本主义统一天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积极追求的战略目标。在最初采用武力手段无法扑灭、扼制社会主义之后,西方国家便开始采取“和平演变”战略。80年代末,西方国家更是直接插手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内部事务,支持和援助这些国家的内部反动势力,最终实现了“和平演变”,达到了颠覆社会主义的目的。
苏东剧变,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发展时期土崩瓦解,大大震惊了整个世界,它不仅仅使传统的社会主义成果丧失殆尽,也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但是对于仍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国家而言,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下面是总结的几点启示:
第一,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必须坚定地改善和加强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 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方向,制定和执行一条正确的符合实际的和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才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推行全面改革,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第二,必须用四项基本原则规范和指导改革开放。首先,改革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这样一种质的规定性,决定那种在经济上搞私有化,在政治上搞西方民主化,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的倾向,不是改革而是“改向”即改变社会主义方向,或者叫做自由化改革。其实质就是搞和平演变。其次,改革的目的,有三个层次:一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二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及推进其他事业,三是通过实现最终理想共产主义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再次,改革的动力,是人民群众。如果不把人民群众作为改革的真正动力即相信和依靠他们,使他们成为改革的主体和主人,而是真正相信和依靠“自由化精英”,那是必定会使改革开放逐渐滑向和平演变的。最后,改革的标准,既包括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也包括他强调的公有制为主体、不导致两极分化、不产生新的资产阶级等等。忽视用四项基本原则规范和指导改革,正是在改革问题上产生混乱的基本原因,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第三,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胡总书记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性在于它正确回答了什么是发展、怎样抓好发展这样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今后的实践,必将进一步证明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自然决定我们必须更新以物为本的旧观念。以物为本,见物不见人,发展下去就会逐渐滑向以资为本,以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家为本。在社会主义社会处理人与物的关系时坚持以人为本,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必然会以民为本。
第四,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关键在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必须从保持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高度,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执政的共产党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人民和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巩固党的阶级基础与社会基础,从而获得人民群众支持。
由上面分析的原因不难看出,苏联东欧放下红旗,重新选择社会制度,并不是一开始的革命不应该爆发,而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内外因素合力所至。同样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从另一方面证明:革命是正确的是不容怀疑的。因此,从总结苏联解体的教训出发,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必须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对各种自由化思潮和民族分离主义活动,要批判和加以制止,特别是对少数从事反社会主义和分裂统一国家活动的人要坚决打击。同时,要认清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实质,警惕国际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对借口人权问题的挑衅活动要坚决回击。总之,反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和分裂活动,维护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统一,坚持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建设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原则。
参考文献: [1] 蒋孝山.苏东剧变的教训及其对中国执政党建设的影响[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 付正芸.苏东剧变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启示[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3] 关小丽:东欧剧变的原因及反思.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2年10月)[4]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 [5] 张建华.论苏联联邦制变形的历史原因.东欧中亚研究, 19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