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燃气管理办法(2007年9月8日苏州市人民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审

时间:2019-05-14 23:0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州市燃气管理办法(2007年9月8日苏州市人民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州市燃气管理办法(2007年9月8日苏州市人民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审》。

第一篇:苏州市燃气管理办法(2007年9月8日苏州市人民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审

【发布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发布文号】苏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01号 【发布日期】2007-09-08 【生效日期】2007-1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苏州市燃气管理办法

(2007年9月8日苏州市人民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7年9月8日苏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01号公布 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燃气管理,保障社会公共安全,规范燃气的经营和使用,维护燃气用户和经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 江苏省燃气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燃气规划,燃气工程建设,燃气生产、经营、使用,燃气设施的保护,燃气燃烧器具的销售、安装、维修,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第三条 市、县级市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燃气监督管理工作,其委托的燃气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燃气管理的日常工作。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管理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燃气管理的日常工作,接受市燃气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发展改革、规划、建设、公安、安监、质监、工商、城管、交通、环保、物价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燃气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燃气管理工作的领导,推广燃气使用,促进燃气科技进步,普及燃气安全教育,提高防范和应对燃气事故的能力。

第五条第五条 燃气的建设和管理应当坚持预防和保障安全,多种气源协调平衡、保障供应、规范服务原则,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六条第六条 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燃气专业规划,经上一级燃气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论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第七条 城市建设应当按照燃气专业规划,配套建设燃气设施。

高层住宅以及在燃气专业规划区域内的新建商品住宅,应当配套建设管道燃气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

第八条第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燃气工程项目,应当符合燃气专业规划,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本级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燃气工程项目应当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评价制度。

第九条第九条 燃气工程项目的设计文件应当符合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等有关技术规范,并按照项目管理权限报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十条第十条 燃气工程施工应当实行质量监督和监理。燃气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向所在地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燃气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建设单位应当自燃气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燃气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收集整理燃气工程项目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及时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项目档案。

第三章 燃气经营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燃气经营实行行政许可制度。燃气经营企业应当经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方可从事燃气经营。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管道燃气经营实行特许经营制度。特许经营权的授予、取得、解除及特许经营协议的签订等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管道燃气特许经营企业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履行普遍服务义务。在特许经营期限内,应当满足用户需求,确保储气和输配能力达到安全、正常供气的需要。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瓶装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取得市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江苏省瓶装燃气经营许可证。

瓶装燃气供应站点应当取得所在地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江苏省瓶装燃气供应许可证。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江苏省瓶装燃气经营许可证、江苏省瓶装燃气供应许可证有效期满后,需要延续的,应当在许可证有效期满前3个月内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瓶装燃气经营企业和供应站点除遵守法律、法规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超越许可范围从事燃气业务;

(二)不得在供应站点超量储存瓶装燃气;

(三)瓶装燃气供应站点与瓶装燃气经营企业签订供气协议,定点充装燃气;

(四)跨行政区域经营,由所在地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燃气从业人员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建立用户档案,与用户签订供用气合同,告知用户燃气安全使用知识,指导用户安全使用燃气。发现用户违反安全用气规定的,应当予以劝阻、制止。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公布24小时服务和报修电话,接到用户报修电话后应当及时维修。对燃气泄漏的应当立即抢修,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项目和价格收费。

第四章 燃气用户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燃气用户应当按照供用气合同规范用气。管道燃气用户改变燃气用途或者安装、改装、拆除固定的燃气设施的,应当向管道燃气经营企业提出申请,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答复。

居民用户使用家用燃气锅炉、燃气空调的,应当向管道燃气经营企业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方可安装使用。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非居民用户应当落实燃气安全管理制度,操作维护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燃气用户使用燃气应当遵守国家、省有关规定,并不得在卧室使用燃气,不得在使用燃气的场所使用其它燃料。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非居民用户和燃气计量表设置在住宅内的居民用户,其燃气计量表和表前燃气设施由管道燃气经营企业负责维护、更新;燃气计量表后燃气设施和燃气燃烧器具,由用户负责维护、更新。

燃气计量表设置在居民住宅公共部位的,燃气管道进户墙外侧的燃气设施由管道燃气经营企业负责维护、更新;燃气管道进户墙内侧的燃气设施和燃气燃烧器具由用户负责维护、更新。

燃气设施、燃气燃烧器具的维护、更新应当由相应资质的单位实施。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燃气用户应当按时缴纳燃气费。燃气用户对不符合规定的收费,有权拒绝和举报。

管道燃气的用气量,应当以经法定计量检测机构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的燃气计量表的记录为准。管道燃气企业接到用户检测燃气计量表要求后,应当在3日内与用户约定检测时间,由法定计量检测机构检定。

第五章 燃气燃烧器具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燃气燃烧器具应当由取得相应资格的检测机构进行气源适配性抽样检测。经检测合格的燃气燃烧器具,由当地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列入燃气燃烧器具气源适配产品目录,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推广使用安全节能型燃气燃烧器具,不具有安全保护装置的燃气燃烧器具不得销售。

用户自行从境外购置的燃气燃烧器具在安装使用前,应当申请气源适配性检测,确保使用安全。

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和燃气经营企业不得向用户强制推销燃气燃烧器具。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燃气燃烧器具销售企业应当在销售地设立或者委托设立维修站点,并配备齐全维修所需的配件,向用户提供安装、维修服务。

燃气燃烧器具的安装、维修企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资质证书,方可从事燃气燃烧器具的安装、维修业务。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企业中从事安装、维修的作业人员,应当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企业资质证书有效期为5年。

资质有效期届满,企业需要延续资质证书有效期的,应当在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60日前,申请办理资质延续手续。

对在资质有效期内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信用档案中无不良行为记录,且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满足资质标准要求的企业,经资质许可机关同意,有效期延续5年。

第六章 燃气安全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燃气设施的义务,有权制止和举报破坏、盗窃燃气设施和其他危害燃气设施安全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向燃气经营企业或者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查明地下燃气设施的相关情况,燃气经营企业或者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在接到查询后3日内给予书面答复。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建设工程施工可能影响燃气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与燃气经营企业协商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后,方可施工。

由于施工不当造成燃气设施损坏的,施工单位应当协助燃气经营企业进行抢修;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进行赔偿。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履行下列责任:

(一)执行国家技术标准和规程,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二)制定燃气设施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

(三)设立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的部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四)定期巡查检修和更新燃气设施、设备;

(五)应当按照规范,设置燃气管道、设施的安全警示标志;

(六)对居民用户设施每二年不得少于一次检查,非居民用户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检查;

(七)可能危及燃气管道设施安全运行的建设、施工等活动,应当派员现场监护;

(八)保护燃气设施安全的其他义务。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家、省燃气安全规定,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改动、侵占或者损坏燃气设施;

(二)在沿河、跨河、穿河、穿堤的燃气管道安全保护范围内,抛锚、拖锚、掏沙、挖泥等危及燃气管道安全行为;

(三)擅自拆卸或者修理燃气钢瓶角阀、燃气调压器、燃气燃烧器具和燃气计量表前阀门,擅自开启或者关闭燃气管道上的公共阀门;

(四)将液化气钢瓶存放在封闭的柜体中;

(五)自行或者委托无资质证书的单位安装、维修燃气热水器、燃气空调等设备;

(六)擅自在燃气设施上或者安全保护范围内,敷设管道,建造建(构)筑物,种植深根植物;

(七)移动、覆盖、拆除或破坏燃气安全警示标志。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安监、公安、建设、环保、质监、交通、城管等有相关部门应当建立燃气安全预警联动机制。

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燃气事故应急预案,并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燃气泄漏或者燃气引起的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应当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发生燃气事故,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在半小时内向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和安监等部门报告。重大事故应当同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燃气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勘查事故现场,调查取证,并确定事故原因和责任。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发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燃气工程设施,应当责令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责令停止使用。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于燃气安全有宣传教育的义务,对于燃气安全方面的公益性广告应当免费播放或者刊登。

第七章 罚则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规章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未向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未向燃气经营企业或者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查明地下燃气设施相关情况的,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补办相关手续,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因施工不当造成燃气设施损坏的,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五条第(二)、(五)、(七)项规定的,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000元以上1万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燃气行政主管部门、燃气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2003年11月22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 苏州市燃气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苏州市除四害管理办法

苏州市除四害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对除四害工作的管理,防止疾病的传播,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四害是指鼠、蟑螂、苍蝇、蚊子等传播疾病的生物。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集镇的建成区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除四害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有效控制四害。

第五条市、县级市(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负责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本辖区除四害管理工作。

市、县级市(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爱卫办)负责本辖区除四害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级卫生防疫部门负责除四害工作的技术指导、四害的密度监测,消杀药物效果与抗性监测,并向同级爱卫办提供监测数据。

第七条建委、建管、市政公用、园林、工商、人防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工地、公园苗圃、集贸市场、人防工程的环境卫生和除四害工作,定时组织专人消杀四害,清除四害孽生源。

第八条水产、屠宰、禽蛋、酱菜、果品、皮毛、饮食、粮食加工和垃圾、粪便处理场等易孽生四害的特殊行业和场所,应当建立健全有关制度,配置必要设施,控制和消除四害孽生,并科学使用喷洒药物,严格按规定配制,以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

第九条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居民应当保持内外环境和责任区的卫生整洁,妥善处理地面和容器中的积水,及时清运垃圾,不得在市区饲养家禽、家畜,不得随地乱倒垃圾、污物,并主动采取物理、生物、化学等消灭四害的综合措施。

第十条在本市营运的外地船舶和车辆,对其所带的四害有灭除的义务;条件不具备的,由爱卫办指定单位负责灭除。

第十一条爱卫办应当设立除四害监督员。除四害监督员经爱卫办考核合格后,由同级人民政府颁发证书。

第十二条除四害监督员的主要职责:

(一)宣传除四害知识;

(二)检查监督辖区内除四害的工作情况;

(三)开展除四害的技术指导,提供除四害的咨询服务;

(四)有权向受检单位和个人了解除四害的情况;

(五)查处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十三条营业性除四害服务机构设立须报市爱卫办备案。

第十四条爱卫办、卫生防疫部门应当加强对除四害药物、器械生产单位的监督和管理。

外地进入本市的除四害药物、器械须报市爱卫办备案。

严禁生产、配制、销售、使用国家禁用的灭鼠杀虫药物。

第十五条对在除四害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者同级爱卫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可处以警告或责令其限期改正:

(一)除四害制度不健全,无专人负责除四害工作,不积极参加除害活动的;

(二)除四害综合防制措施不落实的;

(三)干扰除四害监督员监督检查的。

第十七条住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一)有临时性孽生地阳性的;

(二)有固定性孽生地阳性的;

(三)有鼠迹阳性的;

(四)四害密度有一种超标的。

第十八条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一)有临时性孽生地阳性的;

(二)有固定性孽生地阳性的;

(三)有鼠迹阳性的;

(四)防制四害设施不齐全、不完好的;

(五)四害密度有一种超标的。

第十九条未采取消杀措施,四害密度严重超标或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经营单位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非经营单位,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本办法规定的处罚由爱卫办负责实施。爱卫办也可建议其他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第二十一条除四害监督员执行公务时,应当出示统一制发的行政执法证件,并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收据,罚款全部上交国库。

第二十二条除四害监督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秉公办事。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有关部门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苏州市人民政府1995年8月31日颁布的《苏州市除四害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苏州市房地产中介管理办法

苏州市房地产中介管理办法

《苏州市房地产中介管理办法》已经2003年9月2日市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

市长杨卫泽

2003年9月10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规范房地产中介活动,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保障房地产中介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江苏省城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地产中介服务,实施房地产中介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房地产中介,是指房地产咨询、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经纪等活动的总称。

房地产咨询,是指为房地产活动当事人提供政策法规、信息、技术,进行开发项目可行性论证、创意策划等方面服务的经营活动。

房地产价格评估,是指对房地产进行测算,评定其经济价值、价格的经营活动。

房地产经纪,是指为委托人提供房地产信息和居间代理业务的经营活动。第四条

市房产管理局(以下称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行政区域内房地产中介活动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资质、执业人员资格及房地产中介活动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地产中介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工商、物价、税务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房地产中介有关的管理工作。

土地价格评估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按照国土资源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执行。第二章 机构和执业人员管理 第五条

从事房地产咨询、价格评估、经纪等中介服务,应当依法设立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并具有相应的房地产中介服务资质。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不得与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第六条

设立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

(二)有不少于15平方米的固定服务场所;

(三)有不少于相应资质规定的经费和执业人员。

相应资质的经费和执业人员数量要求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另行制定。第七条

设立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应当提供下列材料,向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一)固定服务场所的房屋所有权证或者房屋租赁证;

(二)执业人员的资格证书;

(三)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经审查合格的,申请人凭审查合格意见书办理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

其他经营实体变更经营范围从事房地产中介服务的,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第八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在领取营业执照后30日内,应当提供下列材料,向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

(一)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资质申请表;

(二)企业法人、个人独资或者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及其复印件;

(三)机构的组织章程及主要的内部管理制度;

(四)固定服务场所的房屋所有权证或者房屋租赁证;

(五)执业人员的执业资格证书及聘用合同;

(六)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第九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可根据业务需要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

设立分支机构的具体规定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第十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资质及其执业人员资格实行年检(审)制度。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应当在每年工商、税务年检前持下列材料至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年检手续:

(一)中介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及执业人员资格证书复印件;

(二)营业执照、收费等级证复印件;

(三)业绩报告;

(四)财务报表;

(五)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未经年检(审)或者年检(审)不合格的,不得从事房地产中介服务。

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年检(审)结束后,向社会公布年检合格的房地产中介机构名单。第十一条

外省、市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在本市开展房地产中介服务的,应当遵守本办法的规定,并持资质等级证书及其执业人员的资格证书、注册证,至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第十二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的资质等级评定,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省规定的评定标准和办法组织实施。第十三条 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的资质分为一、二、三等级。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市实际设立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临时资质。

一级资质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转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初审合格后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二级、三级资质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初审,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临时资质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核准,颁发临时资质等级证书。临时资质有效期最多不超过2年。第十四条

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的执业范围:持一级资质的机构可以跨省从事各类房地产价格评估业务;持二级资质的机构可以在省域内从事房地产转让、抵押、房产租赁和企业兼并、合资入股等方面的房地产价格评估业务;持三级资质的机构可以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下的评估业务;持临时资质的机构可以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下的评估业务。第十五条

房地产经纪、咨询机构按资质条件分为A、B、C三个等级。县级市可根据本地区实际设立房地产经纪、咨询临时资质。房地产经纪、咨询临时资质有效期为1年。

A级、B级、C级房地产经纪、咨询机构的资质,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进行核准或者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并颁发证书;临时资质由所在地的县级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并颁发证书,并向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十六条

房地产经纪、咨询机构可以在发证机关所在的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地产经纪、咨询业务。第十七条

从事房地产中介服务的执业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取得房地产中介服务执业资格证书。第十八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应当按照规定为其聘用的具有房地产中介服务执业资格的人员办理注册手续。未经注册的人员不得从事房地产中介业务。第十九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和注册办法,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条

严禁伪造、变造、买卖、转借执业资格证书和注册证。第二十一条

房地产中介执业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从业。第三章 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为管理 第二十二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从事房地产中介服务,必须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不得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承接业务。第二十三条

房地产中介执业人员承办业务,必须经其所在中介服务机构统一受理,不得以个人名义接受委托,收取费用。第二十四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承办业务,应当与委托人签订书面中介服务协议。房地产中介服务协议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住所;

(二)中介服务项目的名称、内容、要求和标准;

(三)协议履行期限;

(四)收费标准、金额和支付方式、时间;

(五)违约责任和纠纷解决方式;

(六)当事人约定的其他内容。

房地产中介当事人签订中介服务协议可以参照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印制的协议示范文本。第二十五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未经委托人同意,不得将受委托的中介服务业务再委托给其他中介服务机构。第二十六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从事中介活动,应当查阅当事人提供的有关房地产权利证书等证件。对不提供有关证件或者提供的证件不符合规定的,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应当拒绝接受委托。第二十七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应当在其服务场所的醒目位置,悬挂《营业执照》、《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资质证书》、《收费等级证》等,并公示收费项目、服务内容、计费方法、收费标准和投诉方法等。第二十八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费,由中介机构按照《收费等级证》核定的收费标准统一收取,并使用税务部门统一监制的专用发票。

房地产居间代理费用,由房地产交易双方各半承担,或者由交易双方商定。居间不成或者交易双方在交易登记前解除合约的,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可以按照中介服务协议的约定或者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向交易双方收取从事居间活动支出的必要费用。

房地产交易产生的税金,由交易双方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第二十九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应当建立业务记录,设立业务台帐,健全财务制度。第三十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不得聘用未取得房地产中介服务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中介服务活动。第三十一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在房地产中介服务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索取、收受协议以外的酬金或者其他财物,或者利用工作之便牟取不正当利益;

(二)提供虚假材料或者隐瞒真实情况;

(三)与一方当事人串通,损害另一方当事人利益;

(四)以诋毁其他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及其执业人员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争揽业务;

(五)为禁止转让、抵押、出租的房地产提供中介服务;

(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第四章罚则 第三十二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及其执业人员违法从业或者因提供虚假信息等过错,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中介服务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中介服务机构赔偿后,可以向有过错或者重大过失的中介服务执业人员追偿。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未取得中介服务资质证书或者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范围,从事房地产中介服务的,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超越资质证书规定范围经营,逾期不改正的,由发证机关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被吊销资质证书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或者注销其营业执照中房地产中介经营范围。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及其执业人员未经年检(审)或者年检(审)不合格的,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发证机关登报公告其资质或者资格失效;继续执业的,按未取得中介服务资质或者资格进行处罚。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外省、市中介服务机构未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在本市从事房地产中介服务的,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可以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未取得房地产中介服务执业资格证书从事房地产中介服务的,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未按照规定为其聘用的具有房地产中介服务执业资格的人员办理注册手续,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转借执业资格证书或注册证的,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并收缴或者注销其执业资格证书和注册证。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从业,或者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以个人名义接受委托、收取费用的,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注销其执业资格证书和注册证。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聘用未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中介服务活动的,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第四十一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人员有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禁止行为之一的,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中介服务机构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执业人员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注销其执业资格证书和注册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第四十二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及其执业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属于工商、物价、税务等部门处罚的,从其规定。第四十三条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房地产中介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索贿受贿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

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

苏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93号

《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9月19日市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

市长 阎立

二○○六年九月三十日

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的管理,维护住房公积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及其在职职工逐月缴存的具有义务性、互助性和保障性的长期住房储金。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不含苏州工业园区,下同)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贷款、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 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公积金管委会)是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决策机构。

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公积金中心)是直属苏州市人民政府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独立的事业单位,负责本市住房公积金的管理运作,监督检查住房公积金的帐户设立、缴存、提取、贷款等情况,依法履行行政处罚职能。

前款公积金中心包括在县级市、区设立的分中心、管理部。

第五条 苏州市人民政府将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作为对县级市、区人民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

劳动保障、民政、工商、税务、统计、工会等部门和组织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六条 公积金中心应当建立健全住房公积金内部管理制度,实现住房公积金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

第二章 缴存

第七条 新设立的单位应当自设立之日起30日内到公积金中心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并自登记之日起20日内持公积金中心的审核文件,到受委托银行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帐户设立手续。

第八条 单位及其职工应当依法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并由单位负责办理缴存手续。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属于职工劳动报酬的组成部分。

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和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全部归职工个人所有。

第九条 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月平均工资乘以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第十条 新参加工作的职工从参加工作的第二个月开始缴存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当月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单位新调入的职工从调入单位发放工资之日起缴存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比照本单位同类人员。第十一条 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每年调整一次。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和月缴存最高限额的调整方案由公积金管委会按照有关规定拟订,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单位和职工应当相同。

第十二条 职工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领取工资的,个人部分的住房公积金可以免缴,单位部分的住房公积金应当按照规定缴存。

第十三条 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缴存住房公积金。对于单位擅自提高缴存比例或者超过月缴存最高限额规定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其超出部分由公积金中心依法退回。

第十四条 单位因停产满一年或者连续亏损两年等情况,缴存住房公积金确有困难的,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工会讨论通过,由公积金中心审核,报公积金管委 会批准后,可以降低缴存比例或者缓缴,有效期限不超过两年。单位经批准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月平均工资的5%。

第十五条 单位依法宣告破产、撤销或者解散的,欠缴职工的住房公积金比照所欠职工工资予以偿还。

单位合并、分立时,应当为职工补缴欠缴的住房公积金。无力补缴的,应当在办理有关手续前,明确缴存责任主体。

第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调动或者与原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单位应当自发生之日起30日内,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帐户转移或者封存手续。对封存的职工住房公积金帐户,单位可以委托公积金中心集中管理。

第十七条 公积金中心应当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发放住房公积金卡,作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有效凭证,由职工本人保管,并实行凭卡办理制度。

第十八条 公积金中心应当掌握单位及其职工的相关信息。

劳动保障、人事、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应当向公积金中心提供单位及其职工的相关信息。

第十九条 住房公积金自存入职工住房公积金帐户之日起按照国家规定的利率计息。按照规定缴存或提取的住房公积金及其利息,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二十条 住房公积金的结算、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与缴存比例的执行为当年的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

第二十一条 1998年12月1日以后新参加工作的职工,单位为其逐月计发的住房补贴纳入住房公积金管理。住房补贴的计发基数同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

第三章 提取

第二十二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提取本人住房公积金帐户内的存储余额:

(一)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离休、退休的;

(三)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四)出境定居的;

(五)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

(六)支付租赁自住住房房租的;

(七)经有权部门认定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低保边缘困难救助对象和特困职工救助对象的;

(八)女满40周岁、男满50周岁下岗失业,且住房公积金帐户封存满两年的;

(九)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且户口不在本市或者户口迁出本市的;

(十)经公积金管委会决定的其他情况。

职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职工的继承人、受遗赠人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帐户内的存储余额。

本条第一款

(一)、(五)、(六)项提取住房公积金的额度,均不得超过当期实际发生额。提取住房公积金同时注销个人住房公积金帐户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 对职工在偿还住房贷款本息期间提取住房公积金的,经公积金管委会决定,公积金中心可以在其住房公积金帐户内留存一定的金额。还清全部住房贷款本息提取的除外。

第四章 贷款

第二十四条 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时,可以向公积金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第二十五条 职工购买、建造自住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贷款当月之前缴存住房公积金达到规定期限;

(二)自有资金支付购(建)房款不低于规定比例;

(三)能够落实贷款担保;

(四)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贷款偿还能力,个人信用状况良好;

(五)未发生或者已经全部还清住房公积金贷款;

(六)根据需要规定的其他条件。

前款第(一)、(二)、(六)项的规定由公积金中心拟订,报公积金管委会批准后公布执行。

职工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条件,参照本条第一款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最高额度和最长年限由公积金中心根据当地的住房价格、职工购买能力及住房公积金的资金状况等拟订,报公积金管委会批准后公布执行。

第二十七条 申请人在向公积金中心提出住房公积金贷款申请时,应当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公积金中心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7日内作出准予贷款或者不准贷款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准予贷款的出具审核批准书,由受委托银行办理贷款手续;不准贷款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二十八条 受委托银行应当将住房公积金贷款资金以转帐方式直接划入售房单位(房产中介机构)或者建造、翻建、大修住房承担方在银行开立的帐户。

第二十九条 借款人应当依照借款合同约定按期偿还贷款本息,对提前偿还部分贷款本金或者一次性提前偿还全部贷款本息的,不收取借款人的违约金。

住房公积金和商业性住房组合贷款的借款人,在偿还住房贷款期间提取的住房公积金,应当优先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

第三十条 公积金中心应当加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回收管理,确保住房公积金安全。

第三十一条 受委托银行和担保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发放、回收工作,催收逾期贷款。

前款所称担保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对住房公积金贷款实施专业担保的机构。

第三十二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担保机构、受委托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职工提供便利服务。

任何单位不得以各种理由阻止符合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的职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第三十三条 经公积金管委会决定,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可以用于解决低收入职工家庭住房困难。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 财政、审计、人民银行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管理和使用实施监督检查。

公积金中心应当接受同级财政、审计、人民银行等部门的监督。

第三十五条 单位应当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报告单位和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情况,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

第三十六条 公积金中心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经公积金管委会审议的上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结果的财务报告和管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七条 公积金中心有权对单位缴存住房公积金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其依法缴存住房公积金。必要时可以按照规定将检查结果在当地信用信息系统进行提示。

单位应当如实提供用人情况以及工资、财务报表等与缴存住房公积金有关的资料信息,不得拒绝。公积金中心应当对单位提供的资料信息保密。

第三十八条 公积金中心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等稽核制度,对分中心、管理部的住房公积金业务进行管理和监督。

受委托银行承办的住房公积金金融业务应当接受公积金中心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第三十九条 对违反住房公积金管理规定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公积金中心投诉、举报。公积金中心应当受理,并及时予以核查和处理。

第六章 罚则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单位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或者不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帐户设立手续的,由公积金中心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违反本办法规定,单位逾期不缴或者少缴住房公积金的,由公积金中心责令限期缴存;逾期仍不缴存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积金中心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以欺骗手段违法提取本人住房公积金帐户内存储余额的,责令限期退回违法所提款额,并可处以500元以下的罚款;

(二)以欺骗手段违法提取他人住房公积金帐户内存储余额的,责令限期退回违法所提款额,并可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以欺骗手段违法获得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责令限期退回违法所贷款额,并可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取消其1至5年的住房公积金贷款资格;

(四)单位拒绝公积金中心检查、不如实提供用人情况以及工资、财务报表等与缴存住房公积金有关资料信息的,由公积金中心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非经营单位可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经营单位可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公积金中心或者有关部门查处后,其违法信息录入信用信息系统,作为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的依据。

第四十三条 公积金中心工作人员在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公积金中心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公积金中心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管理和监督等实施细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苏州市有轨电车交通管理办法

苏州市有轨电车交通管理办法(令134号)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规范有轨电车交通管理,保障有轨电车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营安全,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有轨电车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设施保护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有轨电车,是指以电力驱动,在道路上沿敷设的固定轨道行驶的公共客运车辆。

本办法所称有轨电车交通设施,是指有轨电车交通的轨道、隧道、高架线路、桥梁、车站、车辆段(停车场)、机电系统和其他附属设施,以及保障有轨电车交通运营的相关设施。

第四条

有轨电车交通管理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科学规范、安全便捷的原则。第五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有轨电车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等重大管理事项。

市、县级市(区)城乡规划、建设、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管理体制分别负责有轨电车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级市(区)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国土、公安、环保、民防、园林和绿化、市容市政、安监、水利(水务)、物价、审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轨电车交通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有轨电车交通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经营单位),根据本办法规定组织实施有轨电车交通的建设、运营或者相关开发工作。

第七条

有轨电车交通建设、运营和开发资金可以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筹集。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有轨电车交通。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管理

第八条

有轨电车交通规划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与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公共交通规划相衔接。

有轨电车交通规划包括有轨电车交通线网规划和有轨电车交通线网各线路详细规划。第九条

有轨电车交通线网规划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经批准的有轨电车交通规划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第十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经批准的有轨电车交通线网规划,对有轨电车交通建设用地范围进行划定,并做好有轨电车交通线路、车辆段、车站、变电所、安全环岛等设施用地以及沿线配套的公共换乘枢纽用地控制管理。

第十一条

发展改革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经批准的有轨电车交通线网规划,协助项目单位做好有关前期准备工作,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项目立项手续。

第十二条

国土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经批准的有轨电车交通线网各线路详细规划,依法办理土地出让或者划拨手续。

第十三条

有轨电车交通工程建设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有轨电车交通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并达到保护毗邻建(构)筑物和其他相关设施的规定要求。

第十四条

有轨电车交通建设涉及供电、通信、供水、排水、热力、燃气管线和建(构)筑物以及其他设施的,相关部门和产权单位应当及时向经营单位提供档案资料,并配合勘察、施工,避免造成管线、设施的损坏。

第十五条

有轨电车交通建设开工前,经营单位应当编制施工交通组织方案,并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会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编制相应的道路交通疏解方案,经营单位应当协助维护施工区域周边道路交通秩序。

第十六条

有轨电车交通工程经初验合格的,可以试运行,试运行期不得少于三个月。经专家评审,具备基本运营条件的,经批准后,可以试运营,试运营期不得少于一年。

有轨电车交通工程竣工验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正式运营。

第三章

控制保护区管理

第十七条

有轨电车交通线网各线路详细规划批准后,即设立相应的有轨电车交通控制保护区。

控制保护区的范围是:

(一)以有轨电车交通线路中线为基线,每侧各三十米内;

(二)有轨电车交通通信基站、变电所、车辆段、电缆通道、连通车站的地下通道出入口等设施外侧二十米内;

(三)有轨电车过江、河、湖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五十米内。第十八条

在有轨电车交通控制保护区内进行下列活动的,建设单位应当制定有轨电车交通保护方案,经征求经营单位意见后,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手续;在施工前与经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施工过程应当接受经营单位的安全监控:

(一)新建、改建、扩建或者拆卸建(构)筑物;

(二)地面堆卸载、基坑开挖、爆破、桩基础施工、顶进、灌浆、锚杆作业;

(三)修建塘堰、开挖河道水渠、采石挖砂、打井取水;

(四)埋设、敷设管线或者设置跨线等作业;

(五)在过江、河、湖隧道段疏浚;

(六)大型起重设施的运输;

(七)其他可能危及有轨电车交通安全的作业活动。

第十九条

经营单位发现控制保护区内施工活动危及或者可能危及有轨电车交通安全的,可以要求作业单位停止作业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作业单位拒不采纳的,经营单位应当报告建设主管部门。

经营单位发现控制保护区外施工活动危及或者可能危及有轨电车交通安全的,应当及时报告建设主管部门。

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对经营单位报告的情况依法查处。

第四章

运营管理

第二十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有轨电车交通服务规范或者标准,并建立监管考核制度。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有轨电车交通乘车规则,并向社会公布。第二十一条

经营单位应当制定并执行安全、运营、应急处置等管理制度。

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组织培训、演练和考核,确保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有轨电车交通运营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在岗从业人员应当持证上岗。

经营单位应当对有轨电车、车站以及相关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查,确保有轨电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有轨电车的维护、保养、检测记录,应当按规定存档。第二十二条

投入运营的有轨电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车辆性能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二)标明线路番号、运行走向、起讫点和停靠站等运营信息;

(三)按照规定设置应急窗、救生锤、灭火器等设施,并确保设施完好。有轨电车交通车站应当公布下列内容:

(一)首末班车时间和行车间隔时间;

(二)运营收费标准;

(三)乘车规则;

(四)运营服务投诉方式。

第二十三条

因节假日、举办大型活动等原因引起客流量上升的,经营单位应当根据预案及时增加运力,疏导乘客。

第二十四条

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公共卫生管理制度,保持车厢、车站等公共场所的整洁卫生。

经营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减轻运行时的噪声污染。第二十五条

有轨电车交通票价的确定和调整,应当广泛听取意见,经物价主管部门按规定程序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有轨电车交通车票由经营单位发行。

第二十六条

乘客乘坐有轨电车,应当按照规定主动支付乘车费用。

经营单位对未按规定支付乘车费用的,经查实后按该线路的全程票价收取票款,并记入乘客诚信档案。

有轨电车运行中发生意外情况,无法恢复运行的,乘客有权要求换乘或者退还原价票款。经营单位应当遵守国家、省以及本市对特殊人员购票减免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

在有轨电车交通车站、车厢内外设置和发布广告的,应当合法、规范、美观、整洁。

在有轨电车交通设施范围内拍摄电影、电视剧或者广告等,应当经经营单位同意,并不得影响有轨电车交通正常运行。

第二十八条

经营单位应当建立投诉受理制度,接受乘客及其他人员对运营服务的投诉。经营单位应当自接到投诉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投诉人对答复有异议的,可以向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申诉,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对投诉处理情况进行监管。

第二十九条

经营单位应当做好有轨电车交通客运量、正晚点、开行班次和营运里程等数据统计,并定期向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条

乘客乘坐有轨电车应当遵守乘车规则和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经营单位可以对乘客携带的物品进行安全检查;拒不接受安全检查或者携带危险品的,经营单位有权拒绝其进站、乘车;强行进站、乘车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一条

在有轨电车交通车站、车厢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随地吐痰,便溺,乱扔口香糖、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二)随意涂写、刻画、张贴或者悬挂物品;

(三)抛掷物品;

(四)擅自从事销售活动,派发宣传品;

(五)使用扩音设备、演奏乐器等干扰他人;

(六)在车厢内饮食、吸烟;

(七)乞讨、卖艺;

(八)携带猫、狗等畜禽动物(导盲犬除外);

(九)携带自行车(符合行李标准的折叠自行车除外);

(十)其他影响运营秩序、车容车貌、环境卫生的行为。

第五章

交通安全保障

第三十二条

有轨电车上道路行驶,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

有轨电车驾驶人应当在有培训资质的机构参加培训,经考试合格后,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有轨电车驾驶证。

第三十三条

经营单位应当制定、落实车辆安全管理制度,并履行下列义务:

(一)车辆投入运行前以及运营期间,应当进行安全检验;

(二)每日运营前,驾驶人应当检查车辆安全状态,在达到安全运营条件后方可投入运营;

(三)运营时开启可实时记录运行状态的视频系统。

第三十四条

新建、改建、扩建有轨电车交通线路时,应当按照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和规范,同步规划、设计、建设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以及交通技术监控、交通信息发布等智能交通安全设备。

在有轨电车专用车道,应当设置相应的专用车道标志、标线。事故易发路段应当设立车道隔离栏。在平面交叉路口应当设置有轨电车专用信号灯、停止线、有轨电车车道线。

第三十五条

有轨电车的行驶,应当遵守以下通行规则:

(一)正常运营时,在双轨、双向路段右侧行驶;

(二)在有轨电车专用车道上行驶,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七十公里;

(三)在有轨电车非专用车道上行驶,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六十公里,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低于每小时六十公里的,按照限速要求行驶。

第三十六条

除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救护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有轨电车工程施工车辆外,其他机动车不得擅自在有轨电车专用车道上行驶。

禁止其他机动车在有轨电车车道内停放和临时停车,或者实施迫使其他车辆进入有轨电车车道内临时停车的行为。其他机动车在驶过停靠站台或者正在启动的有轨电车时,应缓速行驶,注意瞭望。

禁止超高、轴载质量超限车辆擅自驶入或者穿越有轨电车车道。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禁令标志。

第三十七条

禁止非机动车、行人进入有轨电车车道或者其他设有禁止进入标志的有轨电车交通区域。

禁止行人翻越有轨电车车道隔离栏。

第三十八条

在有轨电车非专用车道,有轨电车享有相对于其他车辆优先通行的权利。其他车辆借道行驶时,不得妨碍有轨电车正常通行。

第三十九条

禁止下列危害有轨电车交通运营安全的行为:

(一)在车道、车站和其他相关区域,堆放物料,摆设摊点,设置障碍,携入或者放置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

(二)损坏、擅自操作有轨电车交通设施设备,或者影响其正常使用;

(三)在非紧急状态下启用紧急安全装置;

(四)非法拦截有轨电车;

(五)携带充气气球等易漂浮物品进站、乘车,在有轨电车沿线放风筝、使用玩具飞行器等干扰供电接触网的行为;

(六)侵入、盗用有轨电车交通专用无线通信频段;

(七)其他危害有轨电车交通安全的行为。

第四十条

有轨电车交通客流量激增,可能危及安全运营的情况下,经营单位可以采取限制客流的临时措施。

遇有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或者其他不可抗力等情况,采取其他措施难以保证安全时,经营单位可以停止全部或者部分路段的运营,及时向社会公告,同时报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第四十一条

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有轨电车交通建设、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轨电车交通建设、运营发生突发事件后,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态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后,经营单位应当对涉及的有轨电车交通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施、设备完好。

第四十二条

在有轨电车车道上发生交通事故的,有轨电车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开启安全报警闪光灯、设置警告标志。

有轨电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经营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抢救受伤人员,保护现场,并迅速报警。

有轨电车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且车辆可以行驶的,经营单位工作人员应当拍照记录事故现场状况,其他事故车辆应当立即撤离有轨电车车道。双方当事人填写交通事故记录书,并签名确认,可以作为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和索赔的证据。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事故的状况,可以通知经营单位暂停线路运营,事故现场勘查完毕应当立即通知经营单位恢复线路运营。经营单位应当服从指挥。

涉及有轨电车事故处理的其他程序按照道路交通法律、法规、规章执行。

第四十三条

有轨电车经营单位应当通过购买保险、设立事故赔偿专用资金等方式,保障事故的善后处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规章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四十五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建设单位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

经营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轻微的,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危害有轨电车交通运营安全,影响运营秩序、车容车貌和环境卫生的,经营单位有权对行为人进行劝阻和制止,经劝阻拒不改正的,可以拒绝为其提供服务,并依法告知有关主管部门进行处罚;造成有轨电车交通设施损坏的,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第四十八条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活动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第四十九条

有轨电车车道包括专用车道和非专用车道。

有轨电车专用车道是指敷设有固定轨道,使用路缘石、隔离栏或者标志标线等将有轨电车与其他车辆、行人隔离,只准许有轨电车通行的车道。

有轨电车非专用车道是指敷设有固定轨道,供有轨电车通行,其他车辆可以借道行驶的车道。

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

下载苏州市燃气管理办法(2007年9月8日苏州市人民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州市燃气管理办法(2007年9月8日苏州市人民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州市流动人口积分管理办法

    苏州市流动人口积分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结合本市实......

    新版苏州市户籍准入管理办法(全文)

    新版苏州市户籍准入管理办法(全文) 第一条 为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和国家、省、市户籍制度改革精神,结合我市实......

    苏州市居住房屋出租管理办法(最终定稿)

    苏州市居住房屋出租管理办法苏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04号《苏州市居住房屋出租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2月26日市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市长 阎立二○○八年三月三日......

    苏州市人民政府_中南大学协议

    苏州市人民政府中南大学 关于加强全面合作的协议苏州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历史文化悠久、经济最具活力的新兴工业城市,中南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

    苏州市服务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苏府„2006‟56号 关于批转苏州市服务业引导资金 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各直属单位: 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

    苏州市城市房屋安全管理办法

    苏州市城市房屋安全管理办法 第 88 号 《苏州市城市房屋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11月23日市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 市长 阎立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苏......

    苏州市职工生育保险管理办法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职工生育保险管理办法的通知苏府〔2006〕158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苏州市职......

    15.1苏州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推荐)

    苏州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苏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64号 第一条为了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以下简称防雷减灾),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