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拓、创新、务实的水务工作 为建设宜居宜业现代田园城市护航
开拓、创新、务实的水务工作 为建设宜居宜业现代田园城市护航
郫县水务局
水,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元素,是万物之源,作为孕育生命之母,与人类生活乃至文化历史息息相关。新形势下水资源的重要作用已经升华到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随着人类的进化以及对自然的认知,已由物质的层面升华到一种精神的境界,甚至当今达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高度。
流淌在东方的两条大河--黄河与长江,滋润了蕴藉深厚的中原文化和绚烂多姿的楚文化。纵观中国文化典藉,但凡有史记载的文字,对水的描写、吟哦、歌咏,都蕴涵着丰富的“水文化”的内容。《山海经》载“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的故事,民间口传文学所述,远古洪荒,洪水滔天的传说,于今看来虽是一种神话的感知,仍可使我们感悟到“水文化”的内蕴。及至《诗经》时代,其写爱情、描现实、言思乡,已明显是表现出寓情于水、以水传情的文化取向,遂使“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样的诗句成为千古绝唱。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面对山水形胜,一个“智”字,既
当今提出的 “田园城市、全域成都”理念,把郫县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现代田园城市,将形成“人在园中”、“城在园中”、“园在城中”,把城市和农村两者的优点都高度地融合在一起,让广大城乡群众既将享受高品质城市生活,又将同时享受惬意的山水田园风光。
而最关键的是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河流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生存,制约着城市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河流具有供应水源、提供绿地、保护环境、旅游娱乐、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各项生态功能,在城市生态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意义。不同的河流决定了各种不同的文明模式,并主宰着不同模式的文明的命运。在中国长江的上游,岷江滋润的成都平原,则诞生了与黄河文明齐名的以三星堆、金沙遗址等璀璨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为世人所瞩目。成都是世界上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能够繁衍并孕育出延续至今的中国西部明珠千古蜀都—成都,主要依赖于岷江这条生命的河流。自2300年前李冰父子修筑举世文明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逐步形成覆盖成都平原的纺捶状水网, 使座落在成都平原中央的成都市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
而今由于岷江上游生态破坏严重,雪线上升,导致岷江上游来水量逐年减少。再加上都江堰灌区无限度的扩大,成为建设田园城市的桎梏。
水自古以来就和城市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况今建设的宜居宜
我县50公里渠系整治项目拟在沙西新农村示范片内唐昌、唐元、新民场、安德4个镇共计25个行政村实施支、斗、农渠及低槽沟共计57.709 公里的渠道整治,预算总投资2000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按程序推进,在枯水期组织实施。
二、水环境综合治理
(一)水环境治理工程
今年我县水环境治理工程包括实施郫筒镇沱江河(西二环-北街)北侧截污工程、安德污水处理厂尾水工程和犀团路“双林茗居”污水管线工程。目前,郫筒镇沱江河北侧工程正加紧施工,预计在6月15日完工;安德污水处理厂尾水工程因拆迁原因,影响了施工进度,现正在加紧协调,积极推进;犀团路“双林茗居”工程已动工,因施工期正值雨季,施工难度大,预计8月20日工程主体通水,8月底完工。
(二)镇级污水处理厂全运行
一是全面排查、整改了现状移交的五个镇级污水处理厂的设备质量、设计缺陷等问题。二是安排专人监管各镇级污水处理厂的运营和管理工作,确保污水处理厂有效运行。三是督促相关镇继续对镇级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问题进行整改。
(三)入中心城区河道治理工程 该项目是今年的市级民生工程目标。涉及第一批整治河道河道有泗河桥沟(南堰河)、黉门堰关联河道(凤二沟、东风渠、杨泗堰、茅草堰主、茅草堰左支);第二批整治河道为九道堰、友谊支渠、牟珠堰、横河堰。我局已将
期“三通一平一围”工作已完成,预计11月底工程竣工。二是实施成都市自来水六厂供水管网延伸工程。我局协调成都市自来水公司,结合农民安臵房项目、土地整理项目已解决红光镇新城佳苑548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预计到今年底,可解决五粮家园二期、铁门小区、双林茗居A组团、沱江水恋一期、城际铁路拆迁安臵点、国宁馨居共计1891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目前,以上被征地农民安臵房项目正在建设中,随着项目的建设,同步实施供水管网铺设工程。三是实施红光镇白云等村供水管网延伸工程。该项目是市委、市政府下达郫县农村饮水安全目标任务,总投资250万元,新铺设供水管线约2.7千米,解决红光镇白云村、汉姜村、寇家坝村及“田园时代”项目50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目前,该项目建设已全面竣工,正在同成都市自来水公司协商验收、碰管事宜。
四、防汛工作
汛前,全面排查大河险段、各级渠道及排水设施的防汛隐患,共查出防汛险段84处,其中县防汛重点地段23处,易淹易涝区9处,全县各镇防汛重点地段52处,并及时修复,消除隐患。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抢险物资和队伍,新增笼兜200余条、大型抽水机2台、发电机5台、编织袋5000余条以及其它防汛物资,同时,各镇也将防汛物资足额储备到位。组织了200人的防汛应急抢险队伍,并于5月18日在三道堰徐堰河成功进行了抗洪抢险的实战演练。
5月5日,召开全县2011年防汛工作会,与各镇签订了《郫县
标,计划于今年10月30日前完成第一批河道(黉门堰南堰河)治理,年底完成第二批河道治理。此两批河道治理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其中第一批的方案已报市水务局审核,第二批正在现场调查和方案制定中。(按照政府投资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估计不能按市、县民生工程目标时限完成治理工作。)
(四)犀浦镇沈家桥沟雨污分流工程 该项目实施方案根据沈家桥沟145个排污口,约7000吨/日的污水排放现状制定,已经市水务局审核通过。按照投审会的要求,需规划局进一步审核该方案,根据犀浦镇控规,沈家桥沟取消,正与规划局协商该问题。
(五)郫县2011年县域城乡居民饮水提升保障工程 该项目正在编制项目建议书,其中水六厂供水区域已协调成都市自来水水公司供水设计院收集基础资料和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步协商惠农公司和县发改局,解决融资问题。
(六)安德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待市上组织评审。
(七)团结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待市上组织评审。
以上工作可以看出,思想上科学发展观地认识到,做好郫县水务工作、治理好全域水环境对建设宜居宜业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性,就能做到开拓、创新、务实。
城市现代化对城市建设的要求不仅仅是意味着高楼大厦、立交桥、高架路、快铁,而是要求城市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
第二篇:努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省会中心城市
昨日,省委书记尤权、省长苏树林来到福州市,了解经济发展情况,察看城市建设管理,看望社区干部群众。
城市发展需要强大的产业支撑。走进闽侯青口投资区的福建奔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一座现代化工厂展现在大家眼前。察看生产流水线,登上新下线的商务车,与德方管理人员深入交谈,尤权、苏树林希望外方不仅要带来先进的制造流水线,也要带来一流的管理理念,共同打造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汽车企业。在福州高新区,看到园区创新体制机制、整合优势资源,初步形成了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国脉科技,了解到企业立足自主创新,发展势头良好,尤权、苏树林要求福州市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效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努力实现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在福州城市规划展示馆,尤权、苏树林听取了福州市城市规划建设情况汇报,要求不仅要科学制定规划,更要严格落实规划,做到突出重点、开发一片、建好一片,不断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在仓山区福湾新城春风苑二期社会保障房项目,尤权、苏树林走进即将配租的廉租房里,察看工程建设情况,强调要抓好保障房配租配售,把好准入关、分配关、退出关,做到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真正把好事办好。
鼓楼区军门社区通过推广网格化管理和“135”党建工作模式,实现了社区管理科学有效。尤权来到社区服务中心和困难群众家中,与干部群众坦诚交流。大伙纷纷告诉尤权,现在生活环境更好了、社区干部服务更好了,小区生活既温馨又安全。“看到你们生活好了,我们就高兴。”尤权对社区着眼群众需求、不断创新服务的做法表示满意。在庆城社区,尤权与正在老年综合服务中心休闲的社区居民们拉起了家常,详细了解社区与社会资源合作推出的“居家养老”服务方式。在台江区宁化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尤权与中心工作人员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在践行“马上就办”的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他希望中心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调研中,尤权充分肯定福州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他指出,福州是省会中心城市,人文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越、发展势头良好。希望福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省委九届六次全会部署,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让城市环境更加美好;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城市实力;完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努力把福州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省、市领导杨岳、叶双瑜、洪捷序、杨益民、徐启源参加调研。市领导徐铁骏、吴贤德、林瑞良参加了部分调研。
第三篇:关于凤凰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思考
关于凤凰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思考
凤凰作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是凤凰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凤凰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必经途径。为此,我专题研究凤凰建设宜居宜业宜游课题,并有提出了针对性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凤凰县县城区现状
近年来,凤凰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着力推进古城保护、旧城提质和新城开发,实施了g209绕城线、城北旅游专用通道、城北连接线等新区路网竣工通车,红旗大道、大众路、王家寨大道、边寨路、镇竿大道等新区路网建设,城区骨架拉大到20平方公里。实施了森林公安业务用房、档案馆、法院审判庭、县委党校搬迁、公安技术业务用房、职业中专、南华中学等政府主导投资项目,推进了国际现代城、鸿景铭苑、凤凰世纪城、凤凰星城、红旗旗小区、美食城步行街等新区地产项目建设,进一步拓展了县城发展空间,提升了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大力推进城区路面“白改黑”及人行道改造、城区背街小巷改造,加快实施。
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有一些小区(沃福花园),物业管理混乱,小区垃圾城堆,居民怨声载道。沱江河上游两岸房屋建设参差不齐,影响城市整体景区,站在堤溪桥上观看沱江河面,一点也不让人赏心悦目。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体制不顺、责任不明、措施不力的原因,也有人员素质的问题。
(二)城市文化展示不够。凤凰古城始建于唐朝,有近10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期以来,汉、苗、土家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的建筑、歌舞、服饰、婚嫁等民族民俗文化,诞生了文学巨匠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等名人艺人。凤凰作为一个文化旅游城市,虽然有很多人物历史文化,但在文化挖掘展示方面落后于云南和贵州等地区,文化资源尚未真正转化为主要的旅游产品,难于成为游客来凤凰观光休闲度假的核心吸引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程度有待提升。实际上,凤凰县的少数民族主要以苗族为主,苗族有着自己独立的语言体系,跟汉语、英语等主流语言不能相互融通,游客比较难以难参与进来,领略不到苗族文化的深髓。跟其它旅游城市相比,我县的各交通要道和重点区域没有大型公共的标志性建筑,没有体现民族特色的建筑元素符号,特别是一些景区景点入口处的标志性建筑也不够大气,游客很难体验到凤凰文化的薄大精深。
三、加强县城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当前凤凰正在开展旅游创“5a”工作,要进一步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力争把凤凰城区建成现代化的滨江山水宜居旅游城市,促进县域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一)要突出高起点规划。凤凰城区沱江两岸区位条件优越,自然景观秀丽,中心城区依山傍水,具有建成现代化滨江山水宜居旅游城市的优越条件。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以战略思维、精品意识,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合理划分功能分区,科学确定城市风格,充分体现现代特色、生态理念和滨江风貌。要突出“山水园林城市”这一定位,规划建设公共绿地、园林街道、花园式小区,改善沱江两岸自然生态环境,开辟活跃的公共岸线,创造多种多样的活动空间,提高城区的可达性和亲水性。通过整体设计,使建筑物、绿化和公共空间有机协调,保持青山永秀、绿水常清、人景协调发展的新常态,将沱江两岸建成凤凰县城建设的新亮点,努力营造整洁、优美、文明、宜人的人居环境,使凤凰城区发展更具实力。
(二)要突出高标准建设。根休闲旅游的特点,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布局,全力推进中心城区道路建设,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构建“快进慢出”的城市交通体系。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现城市公共交通全覆盖,优化公交线路,全面提高城市运行效率。高标准推进沱江上下旅游整体开发、青山抱古城、南华山整体开发、金水寨凤凰传奇、城北五星级酒店群、古城保护设施、商业街区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拓展城区空间。加快发展餐饮、娱乐等与高端旅游相配套的服务性产业,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功能,建设凤凰城区新业态。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大主干道和大街小巷清扫保洁力度。完善燃气供应设施、通信设施、污水设施建设,规范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管理,改善城市风貌,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使凤凰城市发展更具魅力。
(三)要突出文化元素。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以广告宣传、街道命名、公园建设、商业冠名等方式,将楚巫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苗族文化要素融合到县城建设中,扩大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要借助博物馆、文化馆、演艺队、社会团体和各类民间文化精英的力量,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利用节庆、集会、比赛、竞赛、专业展示等方式,传播和弘扬一批特色文化作品和文化产品。
第四篇: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生态宜居燕窝
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生态宜居燕窝
打造生态农业基地
蔬菜种植和生猪养殖一直是燕窝镇的一个重要特色。为了发挥这一特色,燕窝镇着力打造以蔬菜和生猪为主的生态农业发展基地。
燕窝镇是生猪饲养大镇,年生猪出栏量达5万头,在洪湖市一直稳居第一。目前,该镇喂养母猪5000余头,规模养殖户达200余家,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有30余户,分布在燕窝镇姚湖片区、河口、九州、新建等村。
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生猪产业,燕窝镇委镇政府积极扶持,一方面对规模养殖向上争取扶持资金,一方面帮助他们积极做好市场行情的分析把握。同时,帮助养殖户提高养猪技术水平。2013年,镇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了温氏种猪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是一家以养鸡业、养猪业为主导、兼营生物制药和食品加工的多元化、跨行业、跨地区发展的现代大型畜牧企业集团,现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计划在洪湖市投资6亿元,兴办800万头肉猪配套种猪育种基地和年上市肉猪60万头的养猪生产服务基地,包括相应的核心群种猪场、商品猪苗场、饲料厂、服务部、销售部等。公司总部设在燕窝镇红光村。该项目建成后,将为推动洪湖生猪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实现全市由生猪大市向畜牧强市的跨越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生猪产业的发展,也将大大促进蔬菜基地的建设发展。围绕生态循环利用,充分利用生猪的猪粪来改善土质,作为一种绿色有机肥料,将提升燕窝蔬菜的品质水平,提高蔬菜的市场竞争力。
如今该镇正着力推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托临近武汉大都市的区位优势,利用猪多沼渣多肥多的资源条件,发挥外地种菜返乡农民多的特点,由返乡种菜农民示范带动,大力发展燕窝莴苣,创立了“燕莴”品牌。
品种好、模式优、种植规模大、生产技术新、组织化程度高、产品质量“牛”是燕窝镇种植大棚蔬菜的有力支持。为做好产业跟踪配套,该镇先后成立了姚湖 “五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5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问鼎牌”蔬菜商标,建立了与湖北洪山菜苔发展有限公司、洪湖浪米业有限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收到了合作共赢的效果。姚湖莴苣和甜椒也先后通过了省农业厅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的环境评估和产地无公害认证。目前,姚湖蔬菜基地已经发展到1万亩。
“我们将持之以恒、不断探索,继续抓好农业特色、产业结构调整,向品牌要效益。”燕窝镇党委书记翁辉介绍说,他们正在积极探索与外地市场联系,合作推销姚湖蔬菜,稳定其销售渠道,便于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使得姚湖蔬菜产业尽快迈入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强化服务助发展
燕窝镇是个农业大镇,地理位置偏远,工业基础薄弱,但薄弱并不代表不能。近年来,燕窝镇工业招商引资方面,突出特色,强化服务,工业招商引资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燕窝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突出特色,创新方式,成功引进了一批企业落户燕窝。在领导方式上,成立了以镇党委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齐努力的领导体系,形成上下联动良好的招商引资局面。在招商方式上,成立了招商引资小分队,在党委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多次赴广东、四川、浙江等地开展招商工作。在引资质量上,突出燕窝镇农业特色,成功引进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广东温氏集团落户燕窝,项目计划在该镇投资4亿元,目前已完成公司建设用地的征收和养殖基地土地租赁流转工作。同时,该镇采取乡情招商的方式,成功引入燕窝籍投资商2人,投资水泥制品生产项目和化纤项目,目前深洪化纤已经完成了厂房建设,预计明年投产,水泥制品项目已与市政府签订投资意向协议。
该镇在注重对外招商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环境优化,为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该镇投入30多万元购买了洒水车、垃圾车、垃圾箱等环卫设施,用于集镇日常保洁,路灯、污水管网也重新进行了整修,集镇面貌大大改善。投入3500万元建设的“中央金街商贸中心”项目,投入5000万元的“御锦佳城”新社区,投资3000万元的“东鹏家园”等一批地产项目,更为该镇增添了现代化气息。投入150万元重建大树沟公路桥和三百三公路桥;继续大力推进农村通村公路建设,确保了全镇道路环境的通畅和美化。民生设施上,新建一所镇中心幼儿园已经开始招生运行。
为全力推进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该镇实行干部分工帮包重点项目责任制。武汉外环高速今年正式动工,为了保障该项目的顺利进行,燕窝镇成立了政府专班,克难攻艰,联合村干部率先完成了市指挥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促进了该项目的施工进度。武汉外环高速预计在2016年正式建设完工,特别是燕窝段将开设服务区,对燕窝镇将产生巨大影响,彻底改变以往燕窝镇地理交通劣势,大大促进燕窝镇今后的发展。未来,燕窝镇党委政府提前谋划,在武汉外环高速附近将建设经济开发区,为燕窝镇经济的腾飞插上飞翔的翅膀。
当前,燕窝镇的发展机遇已经来临,时不我待,机不可失。尽管困难重重,但燕窝镇人民群众目前正信心百倍,斗志昂扬。燕窝人民将振奋精神,克难奋进,努力推动燕窝镇这只金燕展翅高飞!
真抓实干兴水利
在燕窝镇幸福村王守义家前的沟渠边,一台挖掘机正在紧张的忙碌着,沟渠底部的污泥被挖机一勺一勺的舀上来,新疏浚的沟渠显得格外的开阔。这是该镇正在疏挖的四清渠,是该镇今年冬季水利建设的重要项目。
燕窝是农业大镇,但不是农业强镇,是有名的“水窝子”,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受够了一年又一年的水患旱灾,燕窝镇党委书记翁辉介绍说。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燕窝镇编制了5年水利建设规划,分步骤分阶段疏挖全镇水利沟渠。2011年,燕窝大力疏洗整治骨干沟渠,完成土方量26万余方,全镇农田排灌及环境建设得到初步改善,但离现实需求相差甚远。2012年,燕窝继续加大力度,重点疏挖整治了5条骨干沟渠,合计土方量40.2万方。当年,荆州市冬季水利现场会在燕窝召开,燕窝镇开展的水利建设获得了洪湖荆州主要领导的认可与称赞。2013年,在前年水利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争取市政府支持,疏洗四清渠和四号排渠,项目总工程量21.34万方,总投资153万多元;大力加强水毁工程配套建设,完成了姚湖泵站渡槽、公五坛泵站渡槽、姚湖下管闸、庆丰蔡家河闸等工程,投入200多万元,进一步实施沙套湖围堤整险加固工程,整治全长9.87千米,整险加固土方27.8万立方米。同时,将剩余的两条中型以上骨干沟渠幸福河、蔡家河纳入明年水利建设计划,本届政府内将所有骨干沟渠疏洗一遍的目标将提前一年完成。为了保证水利建设的工程进度,政府倒排工期,算着干、盯着看、督着办,合理调配机械、人力,向时间要效益。为确保水利疏挖的质量,从外地调用高水平挖机师两人,并强化过程管理,建立定阶段任务、分阶段验收,定阶段目标、分阶段奖惩的推进机制,层层过关、层层验收。整个工程将于春节前完工。
整个水利建设工程完工后,燕窝镇将实现全镇水利大动脉全线贯通,将为燕窝镇更好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防汛抗灾能力发挥积极效用。
建设宜居新燕窝
燕窝镇是个远离政治中心的偏远乡镇,南依长江,北枕沙套湖,东应咸宁嘉鱼,距荆沙市中心280多公里,离洪湖市区有73公里。可是燕窝镇中心街道却十分整洁,建筑异常明快,临街清一色的四层建筑,嵌着白色墙砖,10米宽的水泥街道和新栽的樟柏树,给人感觉一新。
2013年,为了进一步推进燕窝镇集镇建设,首先高标准地修建编制了全镇总体规划和集镇发展控制性详规,为今后的规范有序建设奠定基础;其次,投入30多万元购买了洒水车、垃圾车、垃圾箱等环卫设施,用于集镇日常保洁,并增加人员,加大投入,分段负责,严格考核,进一步提高了燕窝集镇管理水平;集镇功能进一步完善,解决了反映多年的老集贸市场下水道问题;对老集贸市场道路和南北路上下堤公路的问题制定了解决方案,即将实施;以整治村庄环境为抓手改变农村面貌,健全了村庄环境整治考核机制,对村庄环境进行每月一检查,每季度一考核,考核有排名,年底结硬帐;在新社区建设上,探索启动新机制,综合燕窝实际和新社区建设工作有关要求,选择编制了4个中心社区规划;同时,在红光村结合“双挂钩”项目启动了新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斥资3500万元建设的“中央金街商贸中心”项目已经开售;投入5000万元的“御锦佳城”新社区已进入第二阶段开发;投资3000万元的“东鹏家园”项目已经完工,三大项目的完工将从根本上改变燕窝镇城镇面貌。
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的发展.燕窝镇始终坚持把提高群众的精神文明水平摆在重要位置。近年来,燕窝镇大力引导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活动,先后在每个村建立了至少一支舞蹈队。通过这些舞蹈队的带动作用,目前全镇的打牌赌博等活动大大减少,人民自发的参加舞蹈健身活动。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夕阳如血,在村级活动广场上,音乐响起,人民舞姿翩翩,一天的烦劳疲倦顿时消失„„2013年,燕窝镇认真开展市里“十星级文明农户的评选活动”,制定了“一揽子”奖励措施,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踊跃争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策划:刘汉生王响军
组稿:曾晓天徐小平王瑞
摄影:刘斌方明
第五篇:远景设计院指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宜居宜业
远景设计研究院
远景设计院指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要宜居宜业
农村社区,既有别于传统的行政村,又不同于城市社区,它是由若干行政村合并在一起,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或者是由一个行政村建设而成,形成的新型社区。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
它由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为主导,农民自愿为原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让农民主动到社区购房建房,交出原来的旧宅用于复耕。实现社区化之后,农民又不远离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资源匮乏的问题凸显;农民在解决温饱、基本实现小康之后,对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不断满足农村居民的这些要求,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他们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
2009年10月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中心村为核心,以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为契机,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积极稳妥推进迁村并点,促进土地节约、资源共享,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
农村社区建设,使几个村的人住在了一起。随着逐步融入社区,在妥善解决好各村债权债务之后,围绕“同住”“住好”,成立新的超越村界的社区管理协调组织是当务之急。
济宁市在合村并点的基础上成立社区党总支,乡镇干部兼任总支书记,各合并进入的村支部书记任委员,使社区建设牢牢置于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各村经济事务则暂时仍由各村负责。
德州市在取消原村“两委”的基础上,成立社区党支部,选举产生“大村”村委会,“先
远景设计研究院
成一家人,再进一个门”。潍坊市奎文区成立社区党委,在其领导下,建立健全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委员会和社区监督委员会。
潍坊、泰安、莱芜等市的一些地方在社区创建了民主共治性质的利益协商组织——发展协调委员会,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协调多方利益、减少社区矛盾、促进和谐社区建设起着组织保障作用。
新型农村社区需要新型、合法的组织架构,而社区委员会和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缺乏一定法律地位,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如此等等,希望引起重视,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规范和完善。
新型农村社区反映了新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搞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能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彻底改变村庄布局散、建设乱、环境差、功能弱的现状,将有效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但笔者在已建成 的农村社区发现不少问题:
一是社区规划制定不科学,存在重社区建设、轻产业发展的现象,模式化特征十分明显;二是少数基层干部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存在认识误区,往往不顾当地实际,把建设简单理解为拆旧建新,忽视了农民的主体意愿,搞一刀切;三是破坏了乡村原有的生态环境,新型农村社区启动或建成后,原来村里的树木被砍伐殆尽,一些 留有乡村文化记忆的东西消失了;四是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一些新社区距离耕地比以前远了,种田不方便;五 是在旧村庄内,部分农户住房刚建几年,却拆掉在新社区规划地重建,造成资源浪费,加重农民负担。为此,建议: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使新社区 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布局科学合理。要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划定生态红线。
二是厘清认识误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要因地制宜,宜拆则拆、宜改则改、宜迁则迁,要尽量依托原址搞好 规划进行建设,避免过度增加农民负担,要谨慎砍树,少拆房。
三是尊重农民意愿。要考虑农民的真实需要,对农户过度分散、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自然村庄进行撤点并区。同时,在新区建设中应考虑给每户村民留有面积适度的农家小院,便于村民植树美化环境,养殖增加收入,打 造富有特色的田园生活。
四是搞好产业支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有产业作支撑,对农民实施技能培训,实现
远景设计研究院
就近转移就业。要完 善配套基础设施,确保建得好、农民富,让农村新型社区真正成为农民的美丽家园。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探索中主要形成了三种模式:
1、“城镇开发建设带动”模式。就是站在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高度,把县域经济发展、小城镇开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建设,一体规划、一并推进,围绕“农村发展什么产业、在什么地方发展;农民居住什么环境、在什么地方居住”两大课题,统筹考虑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与农民富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按照“做强主城、膨胀县城、发展集(聚区)镇、建设社区(中心新村)”的思路,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产业布局、合理的就业结构。
2、“产城联动”模式。为给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有效破解“三农”难题,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破行政区划,按照“以社区建设为突破、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人文关怀为纽带、以文明建设为保证”的建设方向,通过对代管的行政村进行村庄、土地双整合集中,实现了人口向城镇社区集中(农民产业集聚区内找到了工作,提高了收入,自然乐意搬迁到环境优美的城镇社区居住),土地向农业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大户集中(人口集中以后加速了土地流转、土地向大户集中,加速了农业产业化,这样又反过来促进了村庄整合,人口向城镇社区集中)。
根据农户收入水平的高低,对锦和新城社区规划设计了独院、多层、高层、廉租房等不同样式、不同面积的居住用房,以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从而使农民实现了“从一辈子盖几次房到三辈子盖一次房”的梦想,使几千年来生活贫穷、房屋简陋分散、环境脏乱差的落后农村从此消失。
3、“中心村建设”模式。前期由农民企业家为报效本村村民个人兴建,个人出资,为本村农户建成连体式住宅和社区服务中心办公楼、党员电教室、便民超市等,形成中心村,然后围绕中心村以群众自建为主,企业和社会帮建为辅。
政府为建房农户每户补助水泥,每户协调发放贴息贷款,每户给予拆迁补助等。同时加强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求打造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宜居社区。
远景设计研究院
无论哪种模式,让农民就近享受周到的公共服务,让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尽快适度集中,住进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楼房,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合理规划农村社区,积极稳妥推进迁村并点,可以集约利用资源,尽快改善农村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变农村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