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纺织大学3个硕士学位因不合格被撤销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武汉纺织大学3个硕士学位因不合格被
撤销
教育部日前下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4年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结果及处理意见的通知》,记者发现,湖北省高校中武汉纺织大学的3个工程硕士学位不合格,被撤销学位授权。
根据该通知,武汉纺织大学的环境工程和项目管理工程等2个工程硕士,以及工商管理硕士共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不合格”。自发文之日起,被撤销学位授权,今年招生工作结束后暂停招生,5年之内不得重新申请。
此外,中国地大的会计硕士、武大的教育硕士、中南民大的翻译硕士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结果为“限期整改”。从今年起进行为期2年的整改,今年招生工作结束后暂停招生。
第二篇:武汉纺织大学教务处
1.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战略思考与实践(尚钢)2.专业嵌入产业链 产业哺育专业群——武汉纺织大学专业建设进展(黄运平
姜明华 李德骏 张昌)
3.专业嵌入产业链的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与实践(黄运平姜明华 郑天才
陶学文)
4.基于学生发展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黄运平陶学文 李德骏 张昌)
5.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李德骏 胡琳琳)6.湖北省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的调查分析(张昌 黄少年)7.具有行业背景的地方高校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卢玮 肖乃涛)8.构建“五评”工作体系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唐强 李德骏 姜明华 张昌)9.基于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的本科教育学情状态分析——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陶学文 张昌)
10.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程鸣 郑天才 张昌)11.提高摄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策略(潘强)
12.普通本科院校健美操俱乐部化教学模式实践与探讨(邬春蓉)13.党支部管理发展中的“立德树人”(彭慧)
14.高等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刍议(刘红玲)15.《中国服装史》教学策略的研究(李斌 李强)
16.高分子(纤维)材料与工程专业集成教学研究与探索(刘洪涛 左丹英 顾绍金 王小俊 甘厚磊 王罗新)
17.音乐对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影响(徐斐)18.I_or_me---英美概况课程改革(施海霞)
19.“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陈佳)20.工科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陈晶晶)21.高教改革背景下开展大学数学通识教育的思考与探索(陈园)22.创新教育下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管薇)23.大学体育课太极拳双语教学的探索实践(章红)24.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评估标准的探索(刘婧 陈韵如)25.大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之反思教学(周冬梅)
26.微学习在纺织高校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吴金红 黎继子)27.行业性高校国际教育资源优化与引进问题研究(黎继子 计臣)
28.纺织院校非纺织类专业纺织特色教育的调查与研究——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李强 李建强 李斌 武继松)
29.非织造专业的多级实习中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研究(陈悟 韦炜 王训该
李建强 武继松 张尚勇 张如全)30.服装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课程CBI主题教学模式的探索(陈韵如 马惠芝)31.工科工程力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模式的研究(王东 黄承义 袁子厚)32.大学物理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渗透研究(郭健勇 赵光欣 陈飞明
冯存芳)
33.轻化工程专业课程群整合式教学初探(崔莉 朱平姜会钰)34.阳光体育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优化(汪青)35.《非织造布》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刘菁)
36.略论服装艺术设计教学中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张 丹)37.文献检索课对培养大学生科研素养的作用分析(康存辉)38.会话活动在口语强训课堂中的应用(刘珊)39.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苏 勇)40.基于交互与跨学科的语境式教学(张贤根)41.基于语块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策略研究(刘明芳)42.技术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分析(魏雄)43.讲授《外贸英语函电》的几点体会(刘嵩 杨 波)44.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牛珺瑛)
45.地方行业院校金融学专业复合应用型公司金融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张家胜)
46.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韩谷静 张国琴 田裕康
赵光欣)
47.结果导向型实战型期货投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世宗 王济平)48.论教育的本质及其生成(杨家友)
49.论适应学分制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万 立)
50.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汪书路 朱丽霞)51.能力本位的绘画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严珺 计臣)52.嵌入纺织产业链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胥朝阳)
53.驱动假设理论浅释——简述文秋芳教授论新世纪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庄小华)
54.三大教育理论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祝建军)55.探讨有声资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徐涓)
56.项目教学法在学习PLC定时器及计数器课程中的应用(乔桥)57.行业类院校嵌入“产业链”发展问题研究(叶茂升 董继华)58.教学心得及对当前媒介环境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闫霞)59.以培养计算思维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魏媛媛)60.装饰绘画课程中特殊技法的探索与实践(常芳)61.资产评估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程阳春)62.语法翻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正确定位(李燕芬)
63.基于自主研发的图形系统MathGS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罗娟 方文波
王丽 刘红玲 李丽 陈晶晶 罗进)
64.“以学生为中心”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卢记军 黄平
张昌)
65.《模糊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及思考(欧贵兵)66.《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柯宗俊)67.诵读教学的模因理据—— 传统教学法的理性回归(柯细香)68.CPA审计学教学方法创新探讨(周萍)
69.财税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现模式研究(段丁强 李正旺)70.《信号与线性系统》中冲激信号t的教学探讨(杨亚莉)
71.从“输出驱动”角度诠释BP英文辩论对培养语言输出技能的作用(吴志杰)72.从考研试题中的极限问题看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董敏)73.从文字与语言要素的角度看对外汉语教学(汤勤)74.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意义协商的策略研究(刘丹)75.高等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张平)76.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方法研究(钟蔚)77.高校国际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教育协调发展研究(李志坚)78.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徐春枝)
79.高校摄影专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刘虹弦)
80.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俱乐部建设 ———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张卫东)81.工程师培养的若干问题思考——以卓越工程师为例(李建强 熊铮 陈晓林)82.关于大学生英语周记的研究(刘子英)
83.从大学英语课文看有关弱势群体的圣经价值观(刘子英)84.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高燕)
85.国贸专业“三位一体”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袁永友)86.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经济思维培养探索(吴荣)87.轻化工程专业化学类综合性实验课程体系的创建与实践(赵瑾朝 吕少仿 朱平)88.基于CDIO模式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何儒汉 陈佳 马宁 孔维广 苏勇)89.基于ESP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多维研究(周丹)90.基于错误分析EFL教学体系建构(欧阳美)91.基于工程观点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教学过程优化的研究(顾绍金 刘洪涛
左丹英 王罗新)92.基于合作学习的项目小组化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赵晖 杨莉 张大捷 邹先玉)93.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轻化工程(染整方向)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姜会钰
李伟 权衡)
94.基于情绪智力培养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陈宇兰)
95.基于学科竞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吴英 倪武帆周灏)
96.计算机课程机房教学的特点与教学设计(孔维广)
97.论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入(张丽)98.服装设计课程的调研过程解析——以丝绸服装设计调查问卷为例(张元美)99.实践取向的《非织造布》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邹汉涛 张如全 张明 黄菁菁)100.基于CBI的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柯群胜 钱茂华)101.结合产学研,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张大捷)102.开放型工程力学实验室的创新建设(唐令波)103.浅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李秋艳)104.利用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探讨(杨莉
赵晖 陈海英)105.具备“准精算师”基本素质金融数学人才培养实践及探讨(刘桂东 何小亚
刘杰 欧贵兵)106.对工科院校数学系开展具“准精算师”素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刘杰刘桂东何小亚欧贵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唯物史观教育--兼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育教学的新视角(刘艳 万文)107.论外语案例教学与多媒体环境(刘 辉)108.浅析国外大学课程考核方式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英语课程改革的启示-----以中英曼大纺织工程合作项目为例(邵嘉)
109.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培养非织造专业人才中的应用(韦炜 张如全 李建强 武继松 张雷)110.论以人性为基础的德育(张飞)111.浅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人格教育(陆振帮)112.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刘雅婷)113.日本国立大学纺织教育的改革对我国高校发展的启示(张如全吴英 王成国)114.跨媒体、跨学科的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荣建华 刘艳 张晓静)115.软件工程服务外包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马宁 同小军 夏定纯 魏雄)116.生产线平衡分析与改善的案例教学---童车装配生产线(余联庆 金璐璐 李琳 王成然 杜利珍)117.数字逻辑课程教学方法探讨(陈旭辉 杨红云 朱萍)118.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姜铁汉)
119.广告创意课程中整合学习环境建设的探索性研究(望海军)120.我校《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吴静 王罗新 周应山 陶咏真)
121.对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思考——以武汉纺织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澳项目为例(黎杨)
122.新型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以制鞋工艺学课程为例(陈婷)
123.行业背景高校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理念及实现模式的思考―――以武汉纺织大学经济类通用性专业为例(董继华)
124.英语教学导入形成性评价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吴定祥)125.性别教育在文学课程中的实践探索(李凤兰)126.优化教学计划管理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熊铮)127.有效教学理论对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周文静)128.构建金融IT外包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赵君)129.针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形体训练课(郭海燕)130.针织纬编学课程教学研究与试题结构创新实践(潘鄂菁)
131.国内期刊“研究性教学(或研究型教学)”主题研究综合分析(周 辉)132.自由与严谨并存——浅析法国高等艺术教育理念(陈静 胡晓东)133.有关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再思考(张晓静)
134.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方法的探析
——以襄阳地区为例(万文 刘艳)
135.《汉语教程》中的离合词教学策略探究(杨夏)
第三篇:大学副校长硕士学位不实被免职 博士学位遭撤销
硕士学位被指不实为维权诉至法院
王华原是某大学副校长,后被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下称“学位中心”)认定其硕士学位证书不真实,王华因此丢了工作,之后获得的博士学位也被撤销。此前,王华以学位中心侵犯其姓名权、名誉权和荣誉权为由诉至法院,一审法院判决驳回了他的全部诉讼请求。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维持了原判。
2013年王华得知,他于199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取得的经济学硕士学位证书被认证为不真实,该份认证出自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认证报告称:“申请人王华提供的中国人民大学1997年授予的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证书不真实。”但王华表示,他本人从未向学位中心申请过认证,也未提供过任何证书。该份认证不仅让他丢了工作,甚至连博士学位也被撤销。故诉至法院,要求撤销学位中心的认定并赔偿其精神损失1万元。
学位中心指出,不同意王华的诉讼请求,该中心是经有权部门批准进行国内学位认证的合法机构,对于王华的学位证书进行的认证程序未违反法律规定,结论真实准确,未侵犯王华的合法权益。
学位不实系事实 法院判决驳回诉求
法院经审理查明,2005年王华获得郑州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就职于某大学,任副校长。2013年初,在一次领导干部学历情况统计时,学校对王华的学历产生了怀疑,于是安排办公室人员根据王华档案中的资料于2013年5月20日向学位中心申请认证,认证结论为“硕士学位证书不真实”。2013年6月25日,王华被免去副校长职务。2014年1月6日,王华的博士学位被撤销。
另外,法院调取的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资料显示:据查验1997年硕士毕业研究生档案,该馆无王华的相关硕士材料;通过查询当年的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发放表,也没有王华所说的“经济思想史”专业,而且王华的学位证书序号也与当年的证书编号不符。据此,一审法院认为,学位中心作出的涉诉认证不存在过错,未造成王华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的损害,驳回了他的全部诉求。
王华提起上诉,认为学位中心作出的认证欠缺“真实意思表示”,作出这一认证报告是无效民事行为,应该撤销。一中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中学位中心不存在侵犯王华姓名权、名誉权以及荣誉权的行为。学位中心基于委托对王华的学位证书进行认证,委托合同本身属于法律行为,但履行认证行为在性质上属于民法中的事实行为。事实行为依据法律规定直接发生法律效果,不适用可撤销法律行为之规定。故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判决。
未经本人同意即认证不构成侵权
对于本案判决,法官作了进一步阐释。他说,姓名权是公民享有的依法决定、使用和依法变更自己姓名的权利。本案中,学位中心的认证虽未经王华本人允许,但学位认证的目的本来就是打击学位造假、方便学生求职和继续深造等。如果学位认证行为必须经被认证人本人允许才能进行,则很可能因被认证人的恶意阻挠而使打击学位造假行为无法进行,不利于建立社会诚信。本案中,打击学位造假的目的可以阻却未经允许而进行认证行为的违法性。因此,即使本案中的学位认证行为未经王华本人允许,也不应认定学位中心侵犯其姓名权。
法官介绍,荣誉权是民事主体获得、保持、利用荣誉并享有其所生利益的权利。荣誉是由一定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授予的正式评价。本案中,郑州大学授予王华的历史学博士学位,是对其在学科中所达到的学术水平的评价,可以认定为一种荣誉,王华对此享有荣誉权。但是,王华申请博士学位时所依据的是另外一个硕士学位,因该学位涉嫌造假,博士学位被撤销,而不是因为本案中学位证书涉嫌造假被撤销。因此,涉诉认证报告与王华的博士学位被撤销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学位中心也不构成荣誉权侵权。(文中人物均为化名)(丁宇翔 曾巧艺)
锡纸九代 锡纸开锁器 九代锡纸
http://www.xiexiebang.com
enchdnd
第四篇:武汉纺织大学党代会报告
改革创新
内涵发展 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在中国共产党武汉纺织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尚 钢
(2014年4月2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党委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本次大会是在学校完成更名工作,迎来历史新机遇,迈出改革新步伐,谋求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和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深化改革创新,推进内涵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一、克难奋进,实现跨越发展的六年
2007年11月,学校召开了中共武汉科技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六年来,学校党委团结和依靠全校师生员工,重点攻坚“更名”、“申博”两大阶段性任务,持续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战略、高水平特色发展战略、多学科高水平发展战略、高水平人才引进与培养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战略和全
3.确立了“专业嵌入产业链,产业哺育专业群”的开放办学路径。学校面向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通过专业与产业的双向嵌入,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特色,提升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水平;面向产业重大应用需求,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密切了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及科研院所的沟通和联系,“以特色求生存,以服务谋发展”成效显著。
(二)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内涵发展
学校党委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了各项事业长足进步。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跻身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中西部100所地方高校行列。
1.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荣获5项国家级科技奖励和5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超细粉体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质处理回用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创湖北省属高校科技奖励最高水平,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在全国高校的影响力。牵头主持国家973计划“新型高性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的基础研究”,首次获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天然蛋白质纤维与再生”,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由2个增加到11个,二级学科授权点由16个扩展到47个,新增3个专业学位类别、7个工程硕士领域,研究生培养类型不断拓展,学位点布局更趋合理;获批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4.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突出。“基于智能教学平台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实现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获批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位居湖北省属高校前列,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验教学中心和品牌基地建设成绩喜人。学校大力实施“优质生源工程”、“阳光教育工程”,不断加强“五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屡获大奖,“重品格、牢基础、强实践、能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鲜明。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导师队伍快速增长;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实现零的突破,中外合作办学取得新进展。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4%以上,一大批“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毕业生受到社会欢迎。
(三)优化办学资源,推进协调发展
学校近年来大力拓展办学空间,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学校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1.完成三校实质融合,夯实发展基础。湖北对外贸易
工实际收入逐年增长。
4.大力整合校友资源,汇聚办学力量。学校以办学50周年庆祝活动为契机,整合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湖北对外贸易学校的校友资源,召开了武汉纺织大学第一届校友代表大会,成立了校友理事会,先后在全国设立了15个校友分会,提升了广大校友的认同感,激发了广大校友爱校、荣校、兴校的热情。
(四)加强党建与思政工作,推进和谐发展
学校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方针,贯彻“把方向、谋发展、抓大事、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努力创新党建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载体,提升了学校党建科学化水平,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1.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学校高度重视思想建设,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提高领导班子决策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举措,以党委中心组、战略研讨会、专题讲座为载体,引导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高等教育理论;坚持理论学习与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相结合,科学分析发展形势,积极破解发展瓶颈,切实提高了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谋划发展、引领发展、推进发展的能力。学校党委中心组三次被中共湖北省委授予“先进党委中心组”。
2.领导班子依法治校能力不断提升。学校坚持党委领
特色活动,打造党建文化品牌,推进基层党建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融合,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学生组织等群团组织创造性开展工作,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学校被中共湖北省委授予“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5.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有效。学校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育人作用,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坚持“用爱育人,用严管人,用心懂人,用情感人”,举办“中国梦、纺大梦、我的梦”等主题教育,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爱老敬老、帮老扶老活动,丰富离退休老同志生活,发挥离退休老同志余热。学校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荣获全国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平安校园”建设成果奖;学校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高校”。
6.党风廉政建设坚强有力。学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学校党政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逐级签订《党风
革,提升开放水平。
必须坚持提升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办学水平和实力的重要体现。坚持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学科优势;必须加强人才引进,提高队伍素质;必须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必须坚持发挥广大师生的主人翁作用。广大师生是办学兴校的主体。坚持发挥广大师生的主人翁作用,必须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增强学校发展的凝聚力;必须进一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学校发展的驱动力;必须进一步营造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增强学校发展的塑造力。
必须坚持增强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增强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必须加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高谋划发展能力;必须强化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机制,提高引领发展能力;必须准确把握发展重点,破解发展瓶颈,提高推进发展能力;必须着力增强团结意识、群众意识、廉政意识,提高保障发展能力。
同志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的期待还有差距,学校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尚未获得博士
更加坚定了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的信心。
随着世界纺织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我国已成为世界纺织生产和教育大国,并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纺织生产和教育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国纺织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纺织产业制造体系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规模化转移,湖北省位居中部,处在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位置。纺织产业的承接转移和转型升级,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是高校激烈竞争给学校跨越发展带来的挑战;二是产业转型升级给学校服务社会能力带来的挑战;三是信息技术应用给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坚持内涵发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和强力的技术支撑。
(二)发展目标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站在学校未来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不同层次的高校都能办出高水平,以更高的目标引领学校的发展。学校总的发展目标是: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使之成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行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实现这个发展目标,今后五年学校的主要任务是: ——在学科建设方面,力争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纺
实现教职工人均收入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切实提高师生员工的幸福指数。
(三)战略路径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开拓进取,争取一切有利条件,化解一切不利因素,汇聚正能量,形成推进学校发展的强大合力;必须纵深推进上届党代会提出的“六大发展战略”,乘势而上,重点突破,着力实施“六大工程”。
1.实施博士授权攻坚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是制约学校高水平学科建设的瓶颈。实施博士授权攻坚工程,就是要以申博为抓手,加快学科建设,强化优势特色,完善学科结构,提高学科建设整体水平。
大力推进申博工作。对照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相关要求,加强规划和投入,整体提升学科实力,集中力量建设拟授权学科,做好申报准备工作,争取早日获得博士学位授权。
大力推进学科交叉。打破学科壁垒,改善传统学术管理和学科组织模式,建立有利于创新、开放、交叉、共享的机制,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推进师资队伍交叉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开展专业性交叉学习。设立学科交叉研究发展基金,用于跨学院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启动、孵化和配套,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参与学科交叉、科研合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分发挥学科领军人才的带头作用和凝聚作用,完善“学术带头人+创新团队”的组织模式,吸引和培育更多的学术骨干力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造有利条件,建立青年学术骨干快速成长机制。
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适应学科专业建设需求,积极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加强重点学科专业、特色学科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重点提高具有海外教育经历和博士学历的教师比例;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
3.实施科技实力攀登工程
科技创新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实施科技实力攀登工程,就是要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扶优扶强,协同创新,实现科学研究的新突破。
培育重大项目和重大成果。围绕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实施项目孵化和重点建设,力争承担国家核心项目。分层次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力争部分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达到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平,产生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强化政产学研深度合作。适应科技发展高度综合化的趋势,强化教育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服务、咨政服务,在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推动科
培养的有效模式;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专业课程建设。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完善“专业嵌入产业链,产业哺育专业群”的产学融合的专业体系,构建产业链知识嵌入课程群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审核评估,推进专业认证,建立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质量标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专业竞争力、学生就业率为导向,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促进专业建设水平和课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大力开展多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扩大留学生规模,完善留学生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留学生教育的质量和层次,提升学校办学国际化水平。
5.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保障。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就是要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主线,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断提高办学治校能力。
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以制定《武汉纺织大学章程》为基础,合理设置组织机构,规范办学主体行为,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充分
体育馆、9号教学楼等基本建设,加快仪器设备配套,夯实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
不断提高生活保障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学生公寓、教职工周转房、教工住宅小区建设;完善学校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有效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实现教职工人均收入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完善学生多元资助体系,维护学生基本权益。重视青年教职工的成长和发展,关心和解决师生员工的困难,照顾好离退休同志的生活,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汇聚合力,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建设平安和谐校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推进校园亮化美化工程;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借鉴网格化模式,创新校园安全管理,完善校园安保体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校园公共服务和文体设施建设,方便、丰富师生学习和生活。
提升教职员工精神追求。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是建设幸福纺大的重要支撑。大力倡导爱校荣校、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增强教职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更加关注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积极拓展事业发展平台,助推教职工成长发展;大力提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提升教职员工的精神追求,实现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的高度统一。
三、创新党建,以先进大学文化引领学校科学发展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学生社团等群团组织优势,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培育大学民主与廉洁文化,要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畅通参政议政渠道,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维护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各级党组织要把学校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自觉的行为规范和习惯,使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创新党建工作载体,着力培育大学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大学办学理念、价值取向、制度规范在党员和师生员工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培育大学行为文化,营造执行文化氛围,要以党风建设为龙头,聚焦高校“四风”病,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两访两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争做好干部”活动,加强干部作风和师德师风建设,以党风带校风、以校风促教风、以教风正考风。要以舆论宣传为引导,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特别是要发挥校园网、官方微博、微信公共平台、党建专题网等平台作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树立先进学习典型,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要以文化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加强安全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人
第五篇:个人总结 - 武汉纺织大学
雷勇同志工作实绩公示
按照《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公开选拔一批领导干部的通知》(鄂文„2010‟52号)精神和省委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第一号公告的规定,经省委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审定,雷勇同志为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职位考察对象人选。现将其工作实绩公示如下。
一、加强学习,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我在大学期间接受了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政治立场坚定,能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能够主动适应不同岗位的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理论、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我党性原则强,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能够把学校和本单位的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求真务实,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
不论是在基层还是在学校机关职能部门,我都能够坚持原则,顾全大局;能够谦虚谨慎,务实求真,勇挑重担,敢于负责,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具有较好的奉献精神。担任学院分党委副书记、书记期间,我能够认真学习和钻研二级院系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学生工作,及时把握院系工作规律,与教职工一起,加班加点,率先垂范,为迎接本科教学评估作努力;能够自觉地接受教职工的检查与监督,与教职工开展深入的交心谈心,开展调查研究,为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和问题;能够坚持深入学生宿舍,把心理咨询、思想教育和解决学生的实
1际困难相结合,受到学生的欢迎。担任党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后,我能够发扬民主,在组织部内部坚持部务会制度,商量和布置工作;我能够平等待人,以务实和谦虚的态度,经常深入二级单位了解情况,虚心接受来自不同单位和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情况和问题,耐心做好与二级单位负责人的沟通和交流。
三、勤勉敬业,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我都能够虚心学习,较快地适应角色转变,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按照“基础工作做扎实、常规工作做规范、创新工作有突破”的工作理念,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使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1、主持组建新的二级学院工作并迅速走上发展正轨。2005年7月,我主持组建新的二级学院——环境与城建学院,我以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为抓手,带好班子,谋划学院的发展方向,形成了团结、协作、奋进的领导班子,建立和健全了分党委、分工会、党支部、群团组织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班子成员一起,团结带领教职员工从头开始,为本科教学评估做准备。针对环城学院的学科专业特点,我积极为环城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整合资源,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我按照“稳定、规范、参与、特色”的学生工作理念,通过党建、团建、学风建设、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课外科技活动等形式,大力培育环保协会等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策划者,使学院的各项工作迅速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2、积极推进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建设。我积极贯彻执行省委组织部关于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工作部署,通过参与制定和完善校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提高学校领导引领发展的能力;通过加强对二级院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督促、检查和考核等
形式,加强二级院部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能力,激发二级院部的创造力,为学校新的生长点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3、不断规范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我坚决贯彻学校党委提出的“动态平衡、形式灵活、不断优化、促进发展”的干部工作思路。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对教学、科研、管理等不同岗位、不同人才的需求,采取民主推荐、定向考察、公开竞聘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规范干部工作程序,使中层干部的年龄、学历、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4、加强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我将党员发展工作的规范化作为难点,狠抓党员发展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对党员发展工作的指导。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保证党员发展质量,我主持学生业余党校,每年培训入党积极分子近5000人。每年召开一次组织员工作会议,每学期举办一次支部书记培训班,配齐配强组织员队伍和党支部书记,真正把优秀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凝聚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来。
5、积极推进工作创新,努力提高领导工作水平。我先后主持了学校的干部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干部年终考核测评信息系统、学生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等办公自动化软件和程序的开发和使用工作,创新了组织工作的载体,提高了组织工作的水平和效率。我着力推进了党支部设置方式的创新,通过支部设置创新,把党组织的活动与教学、科研、学习活动紧密结合,大力推进党支部特色实践活动立项等活动,创新党建工作载体,丰富了党支部活动的内涵,提高了党支部活动的实效,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在学校弘扬了求真务实奉献的良好风气。
6、积极支持帮助统战对象的工作,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热情。积极为对统战对象的学习、考察、培训和对外交流工作创造条件,先后选送10余名民主党派成员参加省委党校、省社会主义学
院的学习,定期组织民主党派校情通报会,积极关心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的成长,加大了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的选拔任用和培养工作力度,拓宽了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渠道。
7、具有一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教学效果良好。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之余,我坚持参与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曾主讲《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现主讲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中国法制史》,我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好评,先后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曾被评为武汉纺织大学宣传工作先进个人、武汉纺织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武汉纺织大学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四、廉洁自律,自觉维护党员干部的形象
我能够自觉学习和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我坚持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本部门的廉政文化建设,本部门内没有发生违纪违规的现象。我本人组织纪律性强,能够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与人为善,工作相容性强;勤政廉政,不滥用职权;能够做到洁身自好,不收受不法财物;能坚持原则,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任人唯贤,不搞不正之风,忠实地履行一名组工干部的职责,同时带头钻研业务,2008年获得省委高校工委“省属高校组工干部基本业务知识、基本写作、基本计算机操作比赛”二等奖。
五、主要的不足之处
我感到,自己所做的工作,与党组织的期待、与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还存在着差距,主要表现是把握大局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和创造性思维需要进一步成熟,对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的研究、认识和把握需要进一步深入,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和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