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敢于担当精神 做时代的劲草真金
弘扬敢于担当精神 做时代的劲草真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
要讲话精神)
谢伏瞻
《 人民日报 》(2017年03月02日 07 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敢于担当纳入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强调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强调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敢于担当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当前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几种表现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品格,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河南的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但仍有部分干部为官不为,存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问题。
当前,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老好人。有的为了升迁,怕惹麻烦、怕“丢选票”,对错误行为不抵制、不批评,对存在的问题不研究、不解决,任何得罪人的事情都不干,任何触及矛盾的事情都不做。二是摆花架子。有的喜欢编个新提法,只发号令不出实招,只造声势不做实事;有的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照搬照套、囫囵吞枣;有的好大喜功,热衷于说大话、喊口号、吊胃口,盲目提大任务、定高指标;有的重显绩轻潜绩、重面子轻里子,对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不重视、不研究、不部署、不落实,喜欢搞“短平快”,热衷于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有的急功近利,任务刚下达、成绩和数字就报上来了,工作刚部署、经验和做法就总结出来了。三是只要权力不干事。有的拖拉懒散、效率低下,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变着花样搞“吃拿卡要”,门好进、脸好看但就是不办事;有的在简政放权中放小不放大、放虚不放实、名放实不放。四是不思进取图安逸。有的干工作存在惯性思维,习惯于凭老经验、用老办法解决问题;有的求稳怕变,一些重要工作能拖就拖;有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办法不多,化解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投入精力不够;有的感到提拔无望,就什么事也不干,“当着和尚不撞钟”,在一个地方工作多年却“涛声依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深刻把握“五个敢于”的内涵要求
针对一些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问题,要加大治理力度,有效推动一些突出问题的解决。也要认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真正使敢于担当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必须牢记习近平同志对干部提出的要求,把“五个敢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忠于职守,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担负好惠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责任。
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习近平同志强调,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斗争尖锐,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所谓的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干涉我国内政,插手炒作敏感案事件,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面临新挑战。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眼睛特别亮,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面对错误思潮和错误言论不当“绅士”当战士;坚决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等问题进行渗透,严厉打击各种邪教破坏活动,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矛盾问题面前,最能考验领导干部的担当作为。当前,河南正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深化改革攻坚期、社会矛盾凸显期,老问题与新问题相互交织,不同领域矛盾相互叠加,躲不开也绕不过。如果领导干部抱着“宁可不干事、千万别出事”的心态,存在“等靠要”的想法,坐看矛盾问题积累恶化,最终势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把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方面,在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对河南工作的要求、打好“四张牌”方面,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抓好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在防控风险、维护稳定方面,敢于迎难而上,做到挺直腰杆担当、甩开膀子干事,以破解难题的实际成效带动全局工作整体提升。
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领导干部敢于担当,不仅要体现在平时工作中,更要体现在紧急关头上。去年,河南局部地区的洪涝灾害非常严重,但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比较小。这得益于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冲锋在前,做了大量工作。但也要看到,当前仍有一些干部在危机面前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有的顾虑重重、采取“鸵鸟政策”,有的忧心忡忡、茫然不知所措,有的手忙脚乱、以致乱中出错,给工作造成被动。领导干部应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遇到紧急情况时,果断决策、科学决策,不能优柔寡断、患得患失;遇到大灾大难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临危不惧、靠前指挥,不能躲闪回避、贻误时机;遇到突发群体性事件时,及时稳控局面,抓紧研究解决办法。
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习近平同志指出,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现失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掩饰失误、推卸责任,不能思其过、改其行。领导干部不能有了成绩都归自己,出了问题就推给他人。随着经济转型任务日益加重、社会治理难度不断加大,在探索创新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失误,不能因怕丢面子而丢了里子,不能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而应主动承认失误、及时加以改正,把纠正失误、总结教训的过程作为成长进步的阶梯。
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习近平同志指出,“四风”问题都是顽症,要真正解决问题,就要有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有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在各种歪风邪气面前,是做挡风驱邪的泰山石还是做八面玲珑的老好人,对每一位领导干部都是现实考验。当前,“四风”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顶风违规行为由明转暗。面对这种状况,领导干部应有正气压倒邪气的必胜信心、舍我其谁的政治担当和铁面无私的浩然正气,敢抓善管、严厉整治,对纪律观念淡薄、作风松懈的,执铁规、出重拳,敢于较真碰硬、真抓严管;对违纪违规违法行为以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不留情面、坚决打击,让各种歪风邪气没有市场。
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党的各级组织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增强担当精神,既需要领导干部自身加强历练,也需要好的政策环境支持担当者、保护担当者、褒奖担当者,使敢于担当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支持和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当前,一些干部之所以“不敢为”,一个重要原因是怕踩红线、怕得罪人。有人形象地将这个现象总结为“洗碗效应”,认为洗碗多难免要打破碗、难免要被责骂,还不如少洗碗、不洗碗。在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方面,河南一些地方进行了积极探索,研究出台了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支持干部干事创业的试行文件。我们将认真总结这些地方的探索实践,在省级层面研究制定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指导性文件,对哪些属于改革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哪些属于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哪些属于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加以界定,明确政策界限,鼓励各地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容错的具体情形、程序、结果运用和保障措施等,为敢于担当的干部卸“包袱”。容错并非纵容,保护绝非庇护。容错的同时需要注意纠错,要创新纠错办法,形成宽容失败、允许试错、有错必改的一整套机制,最大限度消除影响或挽回损失。健全保护机制,对那些因敢于动真碰硬而受到诬告的干部,及时澄清是非、消除影响,保护好干部。
健全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促进干部干事创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目前在干部正向激励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健全多元正向激励机制,在从解决思想“总开关”入手的同时,适应干部多层次、多元化、动态化需求改进激励考核制度,充分激发干部潜能。应畅通干部成长通道,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把敢于担当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注重选拔那些敢抓敢管、实绩突出的干部。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在“下”的问题上细化衡量标准,确保干部下得合规、下得合理、下得服气,将目前干部“要么踏步、要么进步”的单向晋升变为“干得好进步、干不好退步”的双向流动。同时,公正对待“下”的干部,让其有改进提高、重获提拔使用的机会。应加强绩效考核,研究制定体现“重视基层、多劳多得、优秀重奖”导向的政策措施,着力提高基层干部待遇。运用好精神激励,创新荣誉表彰制度,大力培树先进典型,营造鼓励改革创新、激励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完善监督机制。《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指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各级党组织应当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促使党的领导干部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我们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结合河南实际研究深化落实的有效机制和办法,着力解决监督难题,保证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多同干部交流谈心,多注意干部群众的反映,用好民主生活会、干部考察考核、述责述廉、报告工作、巡视巡察等各种日常监督制度,及时发现干部不担当的问题,通过批评教育、约谈函询、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等方式推动问题解决。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的积极性,让各级干部时刻置身于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之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干部既干净又干事。
第二篇:弘扬敢于担当精神 做时代的劲草真金
弘扬敢于担当精神 做时代的劲草真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敢于担当纳入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强调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强调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敢于担当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当前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几种表现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品格,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河南的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但仍有部分干部为官不为,存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问题。
当前,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老好人。有的为了升迁,怕惹麻烦、怕“丢选票”,对错误行为不抵制、不批评,对存在的问题不研究、不解决,任何得罪人的事情都不干,任何触及矛盾的事情都不做。二是摆花架子。有的喜欢编个新提法,只发号令不出实招,只造声势不做实事;有的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照搬照套、囫囵吞枣;有的好大喜功,热衷于说大话、喊口号、吊胃口,盲目提大任务、定高指标;有的重显绩轻潜绩、重面子轻里子,对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不重视、不研究、不部署、不落实,喜欢搞“短平快”,热衷于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有的急功近利,任务刚下达、成绩和数字就报上来了,工作刚部署、经验和做法就总结出来了。三是只要权力不干事。有的拖拉懒散、效率低下,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变着花样搞“吃拿卡要”,门好进、脸好看但就是不办事;有的在简政放权中放小不放大、放虚不放实、名放实不放。四是不思进取图安逸。有的干工作存在惯性思维,习惯于凭老经验、用老办法解决问题;有的求稳怕变,一些重要工作能拖就拖;有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办法不多,化解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投入精力不够;有的感到提拔无望,就什么事也不干,“当着和尚不撞钟”,在一个地方工作多年却“涛声依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深刻把握“五个敢于”的内涵要求
针对一些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问题,要加大治理力度,有效推动一些突出问题的解决。也要认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真正使敢于担当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必须牢记习近平同志对干部提出的要求,把“五个敢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忠于职守,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担负好惠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责任。
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习近平同志强调,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斗争尖锐,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所谓的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干涉我国内政,插手炒作敏感案事件,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面临新挑战。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眼睛特别亮,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面对错误思潮和错误言论不当“绅士”当战士;坚决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等问题进行渗透,严厉打击各种邪教破坏活动,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矛盾问题面前,最能考验领导干部的担当作为。当前,河南正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深化改革攻坚期、社会矛盾凸显期,老问题与新问题相互交织,不同领域矛盾相互叠加,躲不开也绕不过。如果领导干部抱着“宁可不干事、千万别出事”的心态,存在“等靠要”的想法,坐看矛盾问题积累恶化,最终势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把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方面,在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对河南工作的要求、打好“四张牌”方面,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抓好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在防控风险、维护稳定方面,敢于迎难而上,做到挺直腰杆担当、甩开膀子干事,以破解难题的实际成效带动全局工作整体提升。
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领导干部敢于担当,不仅要体现在平时工作中,更要体现在紧急关头上。去年,河南局部地区的洪涝灾害非常严重,但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比较小。这得益于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冲锋在前,做了大量工作。但也要看到,当前仍有一些干部在危机面前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有的顾虑重重、采取“鸵鸟政策”,有的忧心忡忡、茫然不知所措,有的手忙脚乱、以致乱中出错,给工作造成被动。领导干部应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遇到紧急情况时,果断决策、科学决策,不能优柔寡断、患得患失;遇到大灾大难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临危不惧、靠前指挥,不能躲闪回避、贻误时机;遇到突发群体性事件时,及时稳控局面,抓紧研究解决办法。
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习近平同志指出,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现失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掩饰失误、推卸责任,不能思其过、改其行。领导干部不能有了成绩都归自己,出了问题就推给他人。随着经济转型任务日益加重、社会治理难度不断加大,在探索创新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失误,不能因怕丢面子而丢了里子,不能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而应主动承认失误、及时加以改正,把纠正失误、总结教训的过程作为成长进步的阶梯。
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习近平同志指出,“四风”问题都是顽症,要真正解决问题,就要有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有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在各种歪风邪气面前,是做挡风驱邪的泰山石还是做八面玲珑的老好人,对每一位领导干部都是现实考验。当前,“四风”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顶风违规行为由明转暗。面对这种状况,领导干部应有正气压倒邪气的必胜信心、舍我其谁的政治担当和铁面无私的浩然正气,敢抓善管、严厉整治,对纪律观念淡薄、作风松懈的,执铁规、出重拳,敢于较真碰硬、真抓严管;对违纪违规违法行为以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不留情面、坚决打击,让各种歪风邪气没有市场。
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党的各级组织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增强担当精神,既需要领导干部自身加强历练,也需要好的政策环境支持担当者、保护担当者、褒奖担当者,使敢于担当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支持和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当前,一些干部之所以“不敢为”,一个重要原因是怕踩红线、怕得罪人。有人形象地将这个现象总结为“洗碗效应”,认为洗碗多难免要打破碗、难免要被责骂,还不如少洗碗、不洗碗。在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方面,河南一些地方进行了积极探索,研究出台了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支持干部干事创业的试行文件。我们将认真总结这些地方的探索实践,在省级层面研究制定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指导性文件,对哪些属于改革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哪些属于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哪些属于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加以界定,明确政策界限,鼓励各地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容错的具体情形、程序、结果运用和保障措施等,为敢于担当的干部卸“包袱”。容错并非纵容,保护绝非庇护。容错的同时需要注意纠错,要创新纠错办法,形成宽容失败、允许试错、有错必改的一整套机制,最大限度消除影响或挽回损失。健全保护机制,对那些因敢于动真碰硬而受到诬告的干部,及时澄清是非、消除影响,保护好干部。
健全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促进干部干事创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目前在干部正向激励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健全多元正向激励机制,在从解决思想“总开关”入手的同时,适应干部多层次、多元化、动态化需求改进激励考核制度,充分激发干部潜能。应畅通干部成长通道,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把敢于担当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注重选拔那些敢抓敢管、实绩突出的干部。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在“下”的问题上细化衡量标准,确保干部下得合规、下得合理、下得服气,将目前干部“要么踏步、要么进步”的单向晋升变为“干得好进步、干不好退步”的双向流动。同时,公正对待“下”的干部,让其有改进提高、重获提拔使用的机会。应加强绩效考核,研究制定体现“重视基层、多劳多得、优秀重奖”导向的政策措施,着力提高基层干部待遇。运用好精神激励,创新荣誉表彰制度,大力培树先进典型,营造鼓励改革创新、激励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完善监督机制。《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指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各级党组织应当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促使党的领导干部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我们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结合河南实际研究深化落实的有效机制和办法,着力解决监督难题,保证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多同干部交流谈心,多注意干部群众的反映,用好民主生活会、干部考察考核、述责述廉、报告工作、巡视巡察等各种日常监督制度,及时发现干部不担当的问题,通过批评教育、约谈函询、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等方式推动问题解决。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的积极性,让各级干部时刻置身于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之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干部既干净又干事。
第三篇:弘扬焦裕禄精神 做敢于担当的公务员
弘扬焦裕禄精神 做敢于担当的公务员
一、学习焦裕禄敢于担当的精神,增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热血情怀
二、学习焦裕禄敢于担当的精神,胸怀勇于负责、敢于创新的工作胆识
三、学习焦裕禄敢于担当的精神,历练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的基本素质
四、学习焦裕禄敢于担当的精神,追求甘于奉献,党和人民利益第一,置个人生死荣辱于外的革命境界
第四篇:弘扬五四精神,做时代新人
弘扬五四精神,做时代新人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
1919年的 5月4日,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然而,“五四运动”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伟大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在这种精神里,有着青年人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和使命,有着青年人振兴民族大业的赤胆与忠心。
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现。
五四”的精神告诉我们:只有用自已的双手,才能建设美好的新生活;“五四”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甘落后,奋起拼搏,才能振兴中华!回首过去,壮怀激烈,展望末来,任重道远。作为一名新华学子,弘扬五四精神,肩负历史使命,就是要树立理想,立志报国;就是要勤奋学习,磨练意志,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习做人;就是要着眼于现实,从身边事、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在新华这所书香校园里,争做一名诚实、勤学、文明守纪的好学生、好公民!
第五篇:时代呼唤敢于担当的干部
时代呼唤敢于担当的干部
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好干部要“敢于担当”。一个时期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把“敢于担当”作为好干部的一条重要标准。这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也是对广大干部的殷切期望。
担当是一种责任,处在什么位置,就要有什么样的担当,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领导干部是群众的领头人、主心骨,因此必须要有担当精神。
当前,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确有少数领导干部缺乏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工作中缩手缩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思“迁”想 “后”,私心杂念重;心浮气躁,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作风漂浮;遇到大事、难事、棘手事就绕道走,推诿塞责,不敢迎难而上,一心想做“太平官”等等。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的群体事件、安全事故、腐败案件,与领导干部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不会担当不无关系。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工作上不去,群众不满意、干部有怨言,究其原因,多数也是由于领导干部不敢担当、不敢负责造成的。
人们常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担当精神就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任的精神,是在干事创业中体现出来的智慧和勇气。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好干部要时不我待、义不容辞,让担当成为一种自觉、一种自信、一种自强,成为一张“闪亮名片”。这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民族的希望。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扎实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改革从来非易事,需要不断克服困难、破除障碍。只有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对好干部的要求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监督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直面难题、无私无畏,不推诿、不扯皮、不回避,对于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对于应负的责任,迎着风险也要担,唯此,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