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房与产房管理(5篇)

时间:2019-05-14 23:3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生儿病房与产房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生儿病房与产房管理》。

第一篇:新生儿病房与产房管理

新生儿病房与产房管理

(一)新生儿病房

1、建筑布局及设施

(1)应远离传染源和噪声,设置在医院清洁的环境中,宜接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和产房。

(2)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布局合理,工作区域划分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限制区。

(3)非限制区包括接待区、工作人员更衣沐浴室、值班室、污物间;半限制区包括办公室、治疗室、陪奶室;限制区包括新生儿普通病房、隔离病房、洗澡间。各区之间有缓冲区域,有门隔开,标识明显。

(4)应空气流通,光线好且阳光充足,空气细菌总数≤200cfu/m2,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室内墙壁和天花板无裂痕,地面防滑,便于清洁和消毒。

(5)床位数应当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m2,创于床之间不小于1m。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m2.(6)应当配置负压吸引装置、新生儿监护仪、吸氧装置、氧浓度监护仪和供新生儿使用的无创呼吸机。

(7)应当配置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接触式。

2、人员配置

(1)应当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量的医生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其中医生人数与床位比应当为0.3: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6:1以上。

(2)医生应当有1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并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6个月以上,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具备独立处置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基本能力。

(3)三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负责人应当具有3年以上新生儿专业工作经验并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生担任;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负责人应当由具有3年以上新生儿专业工作经验并具备儿科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生担任。

(4)护士要相对固定,经过新生儿专业和新生儿培训并考核合格,掌握新 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5)三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护理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护理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当。

(6)科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7)患有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开放性或引流的皮肤病变、疱疹病毒感染及其他不明原因的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不适合在新生儿病房工作,应调离此岗位。

3、感染控制管理

(1)基本原则:①要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日常医疗活动中严格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减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得得发生;②感染管理部门要定期对新生儿 病室,开展有效地环境卫生学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表和工作人员的手;③发现有感染高位因素的新生儿,要及时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采取隔离防护措施,避免造成其他新生儿感染;④对患者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做标识;⑤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⑥新生儿病室应当严格限定探视时间和探视人员数,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

(2)人员管理:①医务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进入治疗室及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律洗手、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②医务人员实施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液,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时应戴手套,操作结束后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③医务人员上岗前应接受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培训;④医务人员患有皮疹、腹泻、呼吸道疾病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时应离岗或调岗;⑤诊疗过程中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3)医疗器械及物品消毒灭菌管理:①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②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③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滑瓶、吸痰瓶应当每天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④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天清洁并更换湿化瓶,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1次,用后终末消毒;⑤接触患儿皮肤、黏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⑥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洗与消毒;⑦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应当保持清洁,每天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⑧对于特殊不明原因感染患儿,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4)环境及物品管理:①病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天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有条件者可使用空气净化设施、设备;②每天湿式擦拭新生儿病室内各种物体表面,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③窗台、墙面定期湿式擦拭,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④清洁用具专室专用,标识清楚,使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4、沐浴室管理

(1)环境管理:①布局合理,各区域划分明确;②沐浴室温度应保持在24—28℃,相对湿度50%—60%,每天沐浴前、沐浴后浴室应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干燥,每天三氧消毒机空气1次,每次2小时;③沐浴室每天小卫生,每周大卫生。定期对沐浴室墙壁、天花板、空调等进行清洗消毒;④每月对沐浴室空气、物表、新生儿物品及干燥人员手进行环境卫生学及消毒效果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2)工作人员要求:①定期进行体检,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各种人员,不得接触新生儿;②入室前应进行手卫生,更衣,穿防水围裙或罩袍:③应具有良好的手卫生意识,指甲不超过指尖,不得佩戴首饰、手表等物品,为每一个新生儿沐浴前后进行手消毒。

(3)沐浴用品管理:①病情允许时宜选择淋浴。淋浴应一人二巾(洗澡毛巾和擦干毛巾)、一垫(用于垫体重秤和沐浴垫),一婴一用一换;盆浴应一人二巾一盆(或套一次性塑料套),一婴一用一换。②健康新生儿与高危新生儿(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应分时沐浴,应先为高危新生儿沐浴,再为健康新生儿沐浴,最后为隔离新生儿或感染症状(腹泻、发热)的新生儿沐浴;③每天沐浴结束后应清洗消毒沐浴用品,如沐浴池、沐浴喷头、沐浴垫、防水围裙等,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更换拆褓台与打褓台上各种物品,并清洗擦拭台面、体重秤等。④沐浴后的毛巾应清洗消毒,首选热力消 毒,必要时选择蒸汽压力灭菌;新生儿衣被用后清洗消毒,干燥保存,早产儿和皮肤有破损的衣物应压力蒸汽灭菌;⑤游泳池使用一次性浴池套,一人一用一换,游泳圈一人一用一消毒;⑥治疗、护理用品如眼药水、粉扑、油膏等应一人一用,有效期内使用一人一消毒;⑦沐浴液等沐浴用品使用时瓶口应避免接触新生儿和工作人员,使用中应避免污染。

(二)产房

1、建筑布局

(1)严格划分分限制区、半限制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2)限制区:包括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半限制区包括:更衣室、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生活区。

(3)非限制区:包括产妇接受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遵守人流、物流、洁污通道分开的原则。

2、产房管理

(1)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宜与母婴室和新生儿 室邻居,相对独立。

(2)墙壁、地面、天花板无裂痕、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消毒。(3)产房内物品必须保持清洁、整齐、无尘,定时通风换气、空气消毒。(4)拖把、抹布分区专用,设有标志。

(5)湿式打扫,产房内地面、桌面、仪器和手术灯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每天用清水擦拭,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6)在连续两台分娩之间要清洁地面、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若有血液或污染物则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产床每次使用后更换床上用品,并使用消毒液擦拭床单位。

(7)每天接生后分娩室要终末消毒,地面受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娩物污染时应立即清洁,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拖地。

(8)空调及空气消毒器过滤板、过滤网定期清洗,保持清洁。(9)窗帘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3、人员管理

(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护人员熟悉本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卫生员能正确回答消毒液浓度计配置方法。

(2)严格参观、实习和陪护制度,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流动。(3)凡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换鞋,鞋每天刷洗一次。

(4)换呼吸道感染疾病或有化脓性伤口时,暂停产房工作。(5)待产人员进入产房更衣、换鞋,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6)私人物品不得带入分娩室内。

4、医疗操作管理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

(2)接产前必须进行外科洗手。

(3)保持无菌单及手术衣干燥,潮湿视为污染应更换。(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助产包内备断脐专业剪、结扎用品等,禁止断脐器械与其他助产器械混用。

(6)无菌物品标识明确、规范,无过期,按灭菌日期及有效时限一次排列,专柜放置。

(7)无菌包、无菌纱布、无菌棉球开启后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无菌持物钳及容器干式保存,每台一套,4—8小时更换1次。

(8)助产器械应等同手术器械按照规范清洗、包装、灭菌。(9)婴儿脐带结扎用品必须灭菌。

(10)碘伏、乙醇容器等每周更换,灭菌2次。

(11)血压计袖带保持清洁,被血液、体液等污染时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后使用。

(12)氧气湿化瓶一人一用,湿化液用灭菌水,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备用。

(13)剃毛刀应使用一次性物品。

5、隔离技术

(1)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正确佩戴防护用品。

(2)产妇分娩前应进行HBV/HCV/HIV筛查,传染病产妇安置在隔离分娩室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助产,用后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按感染性医疗服务吃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3)接送产妇的平车保持清洁,隔离产妇平车专用,用后消毒。(4)脏被服应有容器固定存放且不在产房清点,隔离病人被单、衣物分开处置。

6、其他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护人员熟悉本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卫生员能正确回答消毒液浓度及配制方法。

[附]国家卫生部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节选)(卫医政发[2009]23号,2009年12月25日发布施行)

第二章 基本条件

第六条新生儿病室应当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

第七条新生儿病室的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第八条新生儿病室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接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第九条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当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第十条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负压吸引装置、新生儿监护仪、吸氧装置、氧浓度监护仪、暖箱、辐射式抢救台、蓝光治疗仪、输液泵、静脉推注泵、微量血糖仪、新生儿专用复苏囊与面罩、喉镜和气管导管等基本设备。有条件的可配备吸氧浓度监护仪和供新生儿使用的无创呼吸机。

第十一条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触式。

第十二条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3: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6:1以上。

第十三条新生儿病室医师应当有1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并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6个月以上,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具备独立处置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基本能力。

第十四条三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负责人应当由具有3年以上新生儿专业工作经验并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负责人应当由具有3年以上新生儿专业工作经验并具 备儿科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

第十五条新生儿病室护士要相对固定,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第十六条三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护理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护理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第十七条新生儿病室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三章 科室管理

第十八条新生儿病室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第十九条新生儿如出现病情变化需要重症监护者,应当在进行必要的抢救后,及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在转运过程中应当给予患儿基础生命支持。

第二十条新生儿病室应当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造成医院感染。

第二十一条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第二十二条新生儿病室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实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措施,确保医疗安全。

第二十三条新生儿病室应当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

第二十四条配奶间环境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配奶间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新生儿病室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第二十六条新生儿病室应当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第二十七条新生儿病室应当制订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第二十八条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有关医疗 文书。

第二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新生儿病室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医务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新生儿病室的管理。

第三十条医院应当建立新生儿病室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过程和关键环节的管理,加强对新生儿诊疗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分析,提高医疗质量。

第四章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第三十一条新生儿病室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第三十二条新生儿病室应当通过有效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疗设备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第三十三条新生儿病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有条件者可使用空气净化设施、设备。

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

第三十四条新生儿病室按照规定建立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针对监测结果,应当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收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第三十五条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三)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四)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五)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六)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温或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七)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 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第三十六条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建立消毒清洁制度,并按照制度对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或消毒。

第三十七条新生儿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第三十八条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第三十九条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当认真实施手卫生。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第四十条新生儿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第二篇: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1、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2、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

3、应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现阶段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还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二、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5.5-6.5m2,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0.5-1m2.••

1、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2、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

3、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要求。•

4、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

5、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6、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三、新生儿病房(室)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分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隔离室、配奶室、沐浴室、治疗室等,严格管理。

1、病房(室)入口处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

2、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 3m2,•床间距不少于90cm,NICU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一般新生儿床位的2倍。

第三篇:产房与病房、新生儿室患儿转接制度与流程

产房与病房、新生儿室患儿转接制度与流程

一、产房与病房转接制度与流程

(一)产房与病房转接制度

1、严格实施腕带识别制度,对神志不清、危重和无自主能力的病人使用“腕带”识别。

2、急诊产妇由急诊医生和护士负责护送至产房并与产房护士进行交班。

3、产妇出现临产表现时,病房护士应详细记录宫缩和胎心情况,及时将病人和病历送入产房;接班人员应及时检查胎心、宫缩、胎方位和宫口开大情况。

4、入产房交接内容包括: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宫缩情况、胎膜是否已破、羊水量和阴道血量,产妇的治疗情况和卫生处臵情况及其他特殊情况。

5、产妇产后在待产室观察2小时后由产房护士护送回病房,和病房护士进行床旁交接。

6、出产房与病房护士交接内容包括: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会阴伤口情况、母乳喂养(早吸吮、皮肤早接触)情况、治疗情况、卫生处臵、皮肤情况和产后宣教的情况。

7、入产房和出产房交接后,病房护士和产房护士在交接本上双签名。

(二)产房与病房转接流程 对产妇实施腕带识别→详细记录宫缩和胎心情况→急诊或病房医生和护士护送产妇至产房→完善交接记录与签名→产妇产后在待产室观察2小时→产房护士护送产妇回病房→完善交接记录与签名

二、产房与新生儿室患儿转接制度与流程

(一)新生儿查对制度

1、给新生儿注射、用药时,除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外,还需查新生儿床头卡、胸牌、手腕标识(母亲姓名、床号、新生儿出生时间、性别),三处核对无误后方可实施操作。

2、新生儿沐浴回病房时,须核对母亲床头卡、胸牌、手腕标识上的床号、母亲姓名。母婴核对无误后再入母婴同室。

3、在母婴同室内,新生儿更衣时或母婴出院更衣时,需核对新生儿床头卡、胸牌中的母亲床号与姓名、新生儿性别与手腕标识上的内容,核对无误后方可出院。

4、新生儿按摩前后均需核对床头卡,胸牌、手腕标识,三处无误后再入母婴同室。

(二)产房与新生儿室患儿转接制度

1、当班护士接到接诊患儿通知,做好相关物品及抢救治疗准备。

2、患儿转至我室立即与转诊护士进行患儿病情交接。报告值班医生。

3、根据病情予以正确的护理评估,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

4、认真查看出生记录,询问转诊护士患儿出生抢救治疗情况。

5、询问患儿两苗接种及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核对婴儿姓名牌(包括产妇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体重)、婴儿手圈、性别与出生记录是否一致。

7、做好接诊交接登记,确认无误与转诊护士签名于记录中。

8、为患儿做好各项入院处臵,配合医生及时、准确的进行抢救与治疗。

(二)产房与新生儿室患儿转接流程

通知接诊→做好相关治疗准备→接诊患儿→判断病情→通知医生→评估患儿→采取护理措施→查看出生记录→询问出生情况与治疗、疫苗接种事项→核对患儿手圈、胸牌与记录→完善交接记录与签名→做好入院处臵与治疗

第四篇:新生儿病房管理措施

新生儿病房管理标准

1.新生儿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和适宜的温度、湿度,室内每日常规紫外线 空气消毒,并做空气培养。

2.工作人员必须是无传染病者,并须定期做喉部细菌培养,以便检出带菌 者。新上岗工作人员经体格检查,合格者才能入室工作。

3.新生儿病室谢绝参观,新生病儿家属应按规定入室探视,非本室工作人 员不得入内。

4.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前必须洗手,戴好帽子、口罩,穿隔离衣,更 换专业鞋,每次护理新生儿前后,应洗净双手。感染患儿须分开放置及护理,先 护理非感染患儿洗净双手后再护理感染患儿。

5.新生病儿使用的面巾、奶头、奶瓶须经煮沸消毒,衣服、包布、尿布须 经熏柜消毒才可应用。新生病儿出院后,床位要进行终末消毒。

6.新生病儿入院时须称体重、测体温(每四小时一次连续三天),早产儿每 日称体重一次,其它新生病儿每星期称体重一次。新生病儿入院时应有家属在场,将其足纹印于病历纸上,手圈、床及包被外面,均需标明患儿的姓名、性别,以 便识别。

7.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坚守工作岗位,不得随意外出,要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 进行各种抢救。

8.新生儿病室内的器械、物品均应固定专用,专人管理,抢救药品和器械 随时补充,定时消毒,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故 障的一般处理。

9.认真、仔细地做好基础护理,新生病儿每天沐浴一次,注意耳后、手心、腋下、会阴部、臀部等部位的清洁,要求无分泌物、无臭味,注意臀部护理,大 便后用温水冲洗,如发现红臀及时处理;保持床单清洁、整齐,如有污迹,应随 时更换。浴盆每日消毒一次。

10.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除书面交班外,还要严格执行床头交班。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 由责任护师负责管理本组病人的日常护理、治疗及抢救工作。一、二、三、按监护指征入室,各项生命征要求逐项测量并记录 入室后即刻建立静脉通路,提供生命脏器功能状态的监护数据。对病人进行昼夜 24 小时床边监护,根据病情进行体温、心率、呼吸 及血压监护。

四、每天晨间护理进行每位患儿的擦澡、更衣、换尿布及各种管道的护理,按时喂奶并记录情况。(每次喂奶结束后将奶瓶清洗干净并浸泡,以备消毒。)

五、按规定的时间及时,准确地记录病情变化及用药处理情况,突发情况 随时记录,严格“三查”、“七对”,对手标上的床号、姓名、性别给药。

六、使用氧气者每天更换湿化水一次;使用暖箱者每天用 1:250 含氯溶 液擦洗暖箱一次,随时保持清洁同时更换湿化水。

七、保持监护仪整齐、清洁、舒适、安静、保持适宜的温度,定时开窗通 风,每天 2 次,每次 20 分钟(10am、4pm),使室内空气新鲜流通。

八、监护室内的一切物品、仪器、药物均定位放置、专人保管、定时检查、消毒、维修、保养,各班要严格检查、清点、记录,保证紧急使用。吸痰管、吸 痰杯随时更换送消毒备用。

九、书写本组病人的交班报告,准备与上夜班护士交班。

十、每班交、接班护士进行逐个患儿的床头交接,包括监护仪参数、输液 速度、患儿的情况等。

十一、患儿离开监护室时,必须由当班护士陪送交班,查对手标后解去手标,并与有关责任护师交班;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本病室死亡的患儿由本病室的护 士护理。

十二、做好下午探视家属的管理工作,热情接待,文明用语,耐心回答家属 提出的问题,必要时请医生解答。

十三、无陪病房,安全第一,各班都有注意随手关门。严格探视制度,下午 4 点探视时由工人把 NICU 第一道门;责任护师或指定的责任护士接待探视的家 属,其余时间进出室者随时关门。对出入室的患儿责任护师要把关,对进入 NICU 的陌生人要提高警惕,加以询问。

第五篇:新生儿病房管理标准与措施

新生儿监护室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

为新生儿病区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定,保障新生儿住院期间的安全而应遵循的制度。

一、目的 为新生儿提供安静、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保证新生儿的健康需求。

二、标准

1.新生儿监护病室是设置在医疗机构内,收治胎龄32周以上或出生体重1500克以上的新生儿。

2.新生儿病室的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3.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当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4.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负压吸引装置、新生儿监护仪、吸氧装置、氧浓度监护仪、暖箱、辐射式抢救台、蓝光治疗仪、输液泵、静脉推注泵、微量血糖仪、新生儿专用复苏囊与面罩、喉镜和气管导管等基本设备。有条件的可配备吸氧浓度监护仪和供新生儿使用的无创呼吸机。

5.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区域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触式。

三、人员准备 1.新生儿病室负责人应当由具有3年以上新生儿专业工作经验并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

2.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3: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1.5:1以上。

3.新生儿病室医师应当有1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并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6个月以上,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具备独立处置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基本能力。

4.新生儿病室护士要相对固定,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5.新生儿病室护理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6.新生儿病室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

四、病室管理

1.新生儿病室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2.新生儿病室应当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造成医院感染。

3.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4.新生儿病室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实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措施,确保医疗安全。

5.新生儿病室应当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

6.配奶间环境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7.新生儿病室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8.新生儿病室应当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9.新生儿病室应当制订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10.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有关医疗文书。

11.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新生儿病室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医务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新生儿病室的管理。12.医院应当建立新生儿病室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过程和关键环节的管理,加强对新生儿诊疗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分析,提高医疗质量。

五、院感防控

1.新生儿病室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2.新生儿病室应当通过有效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疗设备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3.新生儿病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

4.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

5.新生儿病室按照规定建立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针对监测结果,应当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收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6.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3)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4)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5)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6)患儿使用后的奶嘴、奶瓶用清水清洗干净,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7)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7.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建立消毒清洁制度,并按照制度对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或消毒。

8.新生儿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9.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0.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当认真实施手卫生。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11.新生儿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下载新生儿病房与产房管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生儿病房与产房管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精选)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 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 邻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1、 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

    新生儿病房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管理制度和措施 1.新生儿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和适宜的温度、湿度,室内每日常规紫外线空气消毒,并做空气培养。 2.工作人员必须是无传染病者,并须定期做喉部细菌培养,以便......

    新生儿病房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病室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新生儿病房工作制度

    一. 新生儿病房工作制度 一、在院领导的统一领导下,完成院内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端正服务态度,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杜绝”红包”,不准向患儿家属索......

    产房与病房交接班规范流程

    产房与病房交接班规范 1、 凡新入院待产产妇住产房病房。 2、 初产妇出现规律性宫缩,宫口开3cm经产妇出现规律性宫缩时由产科责任护士护送入待产室与待产室护士交接待产。 3......

    产房与病房转接制度与流程

    产房与病房转接制度与流程 (一)产房与病房转接制度 1、严格实施腕带识别制度,对神志不清、危重和无自主能力的病人使用“腕带”识别。 2、急诊产妇由急诊医生和护士负责护送至......

    产房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产房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修订日期2018.9.25 1、产房应常规配新生儿复苏设备及药品,并保持100%的应急完好状态。 3.产妇分娩时,常规安排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师,助产士各一名,......

    病房产房交接制度[范文大全]

    涉县医院产房与病房(产妇)转接制度 1、严格实施身份识别(对神志不清、危重和无自主能力的病人使用“腕带”识别)。初产妇宫口开大3厘米,经产妇宫口开大2厘米,有病区的护士陪同护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