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19-05-14 23:3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南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南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篇:湖南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暂行办法

湖南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疗执业行为,维护我省医疗市场正常秩序,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和《湖南省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与相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等医疗执业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制度和诊疗常规等规定的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我省行政区域内持有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四条 省卫生厅负责全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工作,并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属地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原则,实现对医疗机构的无缝监管。

第二章 记分管理

第五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医疗机构的不良执业行为进行核查、记录与评分,具体实施可委托同级卫生监督机构负责。

第六条 三级医疗机构(含综合、专科医院)和省部直医疗卫生机构由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不良执业行为进行核查、记录与评分;设床位在100张以上但不属于三级医疗机构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市州卫 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不良执业行为进行核查、记录与评分;不设床位和设床位不满100张的医疗机构,由原登记机关负责对不良执业行为进行核查、记录与评分。

第七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实行累积记分制度。从医疗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之日起计算,记分累积,12个月为一个周期。校验期为1年的,期满后,该周期内的积分分值消除,重新开始记分;校验期为3年的,按12个月为一个分段周期,分段周期期满后,该段内的积分分值消除,下段周期重新开始记分。

第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或卫生监督机构在日常监督、专项检查中发现医疗机构有不良执业行为,应当作好《现场检查笔录》,并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告知立即或者限期改正。对应予记分的行为,监督人员应在监督检查后的5个工作日内,制作《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经卫生行政部门分管领导审查后,7个工作日内送达该医疗机构。

第九条 医疗机构因违反卫生法律、法规与规章,受到卫生行政处罚的不良执业行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制作《通知书》,并在7个工作日内送达医疗机构,同时送达其核准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作为记分依据,纳入校验管理。

第十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本辖区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管理档案,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并实现信息共享。

第十一条 建立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警告线制度与公示制度。医疗机构在一个周期或一个分段内,不良执业行为积分超过12分(不 含12分),为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警示线。当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达到警告线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将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情况通报其有人事处分权的上级主管部门,并在10个工作日内,对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督促其对不良执业行为进行整改,谈话记录经双方在场人员签字后,归入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管理档案。卫生行政部门每年至少两次向医疗机构通报不良执业行为的记分情况,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辖区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记分情况。

第三章 记分标准

第十二条 根据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类别和情节,记分分为12分、6分、4分、3分、2分、1分六个档次,其中12分代表不良执业行为最为严重,其余情况依分值递减。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一次记12分:

(一)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含放射事件、传染病疫情),未按有关法律法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者隐瞒、缓报、谎报造成不良影响;

(二)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传染病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医疗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员拒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三)使用非法血源或非法开展采、供血活动;

(四)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在暂缓校验期仍继续执业;

(五)擅自发生遗弃病人或因医院重大管理失误等原因延误患者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六)抗拒卫生行政部门或卫生监督机构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不改正违法违规行为,情节十分恶劣,产生了不良后果;

(七)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八)发生一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承担完全或主要责任;

(九)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借用、冒用其他医疗机构名义从事诊疗活动。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一次记6分:

(一)将医疗机构的科室或者房屋出租、承包给非本医疗机构人员或其他机构,并以本医疗机构名义开展诊疗活动;

(二)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或使用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执业注册范围外的卫生技术工作;

(三)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或有关部门批准,擅自在临床上应用临床研究性技术,或擅自提供用于试验、生产、科研的人体组织,如脐带血、干细胞、菌种等,或擅自使用、运送二类传染病菌(毒)种;

(四)未经许可,单位内部医疗机构擅自向社会开放;

(五)未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擅自配制和使用医疗治疗用制剂;

(六)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消毒剂、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或者使用假劣药品、过期、失效药品或者违禁药品的;

(七)除急诊和急救外,医疗机构开展的诊疗活动超出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

(八)隐匿、伪造、擅自销毁或者未按有关规定保存病历及有关资料;

(九)以雇佣“医托”等不正当行为谋取利益;

(十)未经批准开展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手术或亲子鉴定;

(十一)疏于管理,致使麻醉、精神药品和有毒试剂、放射性物质流失,造成严重后果;

(十二)违反医院消毒管理有关规定,造成严重的医疗机构内感染性疾病暴发、传播;

(十三)发生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完全责任和主要责任;

(十四)经有关部门认定,因医院管理、医疗行为、医疗服务等方面的过失为主要因素,引发严重社会性群体性事件;

(十五)经有关部门认定,由于医务人员严重不负责、医德缺失等人为主观因素,导致影响较大的医德医风事件,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十六)未取得 《放射诊疗许可证》,擅自开展放射诊疗活动。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一次记4分:

(一)未经批准擅自开展第二类及以上类别的医疗技术项目和其它需要许可的技术项目;

(二)未按《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发布医疗广告,或违反《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从事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

(三)未按规定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或者对医疗废弃物、污水处置和管理不符合要求;

(四)未按规定履行法定传染病报告义务和执行预检分诊制度;

(五)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一次记3分:

(一)医疗机构改变医院名称、法定代表人、执业地点、诊疗科目等核准登记项目,未向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二)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医疗机构违反有关放射诊疗相关规定和要求;

(三)出具虚假证明文件、虚假医学检查报告或其他医学证明;

(四)以牟利为目的,故意透露患者个人信息;

(五)买卖、出借和转让标有医疗机构标识的票据和病历资料、药品分装袋、制剂标签等,或冒用标有其他医疗机构标识的票据和病历资料、药品分装袋、制剂标签等;

(六)未按规定申报配置大型医用设备;

(七)未经备案,擅自组织义诊活动,或利用义诊、会诊、普查等活动,以牟利为目的推销药品、器械、保健品等;

(八)采取伪造病历、提供虚假住院病例等方式,骗取医保、新农合资金;

(九)违反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存在较严重滥检查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十)向社会公示的信息内容存在严重虚假;

(十一)发生三、四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完全或者主要责任;

(十二)未按国家的有关规定管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次记2分:

(一)医疗机构无故不参加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卫生对口支援、会诊、进修、培训、义诊等公益性活动;

(二)医疗机构未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原则收治、诊治、处理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等患者;

(三)医疗机构的经营性质、印章、银行帐户、牌匾、医疗文件和宣传材料中使用的名称与核准登记的内容不相符;

(四)使用未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独立从事诊疗活动;

(五)使用取得相应资格但未经注册、备案的医师或未经变更注册的医师(含外籍医师)、护士从事诊疗、护理活动;

(六)除乡、民族乡(镇)的医疗卫生机构外,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使用执业助理医师独立从事诊疗活动;

(七)使用未取得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活动;

(八)特殊岗位工作人员不具备上岗资质;

(九)未按规定购买、保管、使用、销毁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

(十)违反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有关规定,医疗机构的医生擅自外出会诊,或医疗机构违规邀请会诊,导致医疗纠纷,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十一)未按要求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或在医师定期考核工作中弄虚作假;

(十二)违反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和有关价格管理规定,擅自提高服务收费价格、分解收费、重复收费;

(十三)违反诊疗护理常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并造成损害后果;

(十四)发生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次要或者轻微责任;

(十五)违反《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开具、调剂处方或未按规定保管处方。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一次记1分:

(一)未按规定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诊时间、节假日出诊医师等信息公示;

(二)未按规定将医疗机构的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等内容进行公示;

(三)医务人员上岗未佩带载有本人姓名、职务、职称的标牌;

(四)未按要求进行门诊预约诊疗,未按要求开设节假日门诊,未及时处理患者投诉、意见;

(五)违反诊疗护理常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未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费用控制;

(七)发生医疗事故、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未按规定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八)未按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及时上报信息材料;

(九)发生医疗纠纷事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指挥处置不力,引发群体性事件;

(十)不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人民来信来访接待和处理投诉、信访等工作;

(十一)未按要求实行同级医疗机构之间检验、影像等医学检查结果互认。

第四章 记分实施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一次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最少不能低于1分,医疗机构一次有两种以上不良执业行为的,分别进行计算,然后累加分值。对不良执业行为属违法行为的,在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给予相应行政处罚的同时,如不良执业行为应记分的,须同时记分,但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形,只予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行政处罚,不予记分。

第二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在对医疗机构的不良执业行为进行记分管理的同时,要及时纠正不良执业行为。根据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录的分值,卫生行政部门或卫生监督机构对一个积分周期或一个分段累计不良积分达到15分(含15分)以上的医疗机构法人代表,应集中组织 进行至少7天的卫生法律法规、规章与相关知识的培训,并进行闭卷考试,考试成绩通报给有关部门。

第二十一条 校验期为1年的医疗机构,在一个积分周期累计不良积分超过12分以上(不含12分),登记机关在校验时应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给予该医疗机构1至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校验期为3年的医疗机构,在一个分段积分期内,累计不良积分超过12分以上(不含12分),登记机关在校验时应给予该医疗机构1至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

第二十二条 暂缓校验期内,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不得执业,如有执业行为再次校验认定为不能通过。设有床位的医疗机构在暂缓校验期内累计不良执业积分超过6分(含6分)者,则认定其不能通过校验。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在本办法施行后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其积分周期从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之日起计算。

在本办法施行之前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其积分周期从本办法正式施行之日起到下次校验之日止。

第二十四条 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按本办法实施对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30个工作日后施行。

第二篇: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暂行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

记分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维护医疗行业秩序,完善医疗行业长效监管机制,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等执业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规定的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自治区范围内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四条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辖区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记分管理工作,并负责对下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记分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县级以上卫生计生监督机构依照本办法规定,负责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五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作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校验、等级评审、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第六条 根据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情形,一次记分的分值分别为1分、2分、4分、6分、10分,共五个档次。

第七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次记1分:

(一)医疗机构未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悬挂于明显处。

(二)使用一名取得相应资格但未经注册的医师或者护士独立从事诊疗、临床护理活动的;

(三)未经批准或者未按规定,使用一名注册在非本医疗机构内的医师或护士独立从事诊疗、临床护理活动的;

(四)使用一名无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处方的;

(五)使用一名定期考核不合格的医师独立从事诊疗活动的;

(六)使用一名执业助理医师独立从事诊疗活动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除外);

(七)使用一名有效期届满未延续注册的护士独立从事临床护理活动的;

(八)使用一名不符合相关技术管理要求的人员独立从事技术诊疗活动的(如放射治疗的医学物理人员等);

(九)使用一名卫生技术人员独立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

(十)未按照《处方管理办法》或《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妥善保存处方的;

(十一)医疗机构的印章、牌匾以及医疗文件中使用的名称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不相符的;

(十二)一个临床科室(病区)在走廊等非病房开设病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性事件救治等特殊原因除外);

(十三)发生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次要或者轻微责任的。(十四)违规采购药品、医用耗材和检验试剂的;(十五)违规加成药品、医用耗材和检验试剂销售的;第八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次记2分:

(一)使用一名未经注册或批准的外籍医师、港澳台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

(二)使用一名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放射工作人员证》等合格证人员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

(三)使用一名医学院校实习生或者具有医学专业学历但尚未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独立从事诊疗、临床护理活动的;

(四)使用一名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医师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的;(五)一名医师诊疗病人不书写病历或处方等医学文书的;

(六)未配备注册医师、护士和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以及相应急救药品器材,开展静脉用药业务的;

(七)未按照规定保管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或者未依照规定进行专册登记的;

(八)不按规定购买、保管、使用、销毁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的;

(九)未按规定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或者对医疗废物、污水处置和管理不符合要求的;

(十)违反健康体检管理相关规定的;

(十一)两个临床科室(病区)在走廊等非病房开设病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性事件救治等特殊原因除外);

(十二)违反放射诊疗相关规定的;(十三)违反临床用血相关规定的;

(十四)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规定的;(十五)违反医疗废物管理相关规定的;

(十六)发生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主要责任的;(十七)违反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人没有及时进行登记、隔离、转运、救治、报告,未按规定对医疗活动中使用的疫苗、菌毒种进行有效管理、传染病医院拒收法定传染病患者的;

(十八)受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警告行政处罚的。

(十九)其他违反卫生计生行政规章制度、诊疗规范、技术操作规范、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的;

(二十)发布医疗广告内容与《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核准的广告成品样件内容不一致的。

第九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次记4分:

(一)使用一名受到暂停执业行政处罚的医师继续从事诊疗活动的;(二)未经变更登记,医疗机构擅自改变名称、类别、性质、地点或者服务方式的;

(三)诊疗活动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累计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

(四)三个以上临床科室(病区)在走廊等非病房开设病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性事件救治等特殊原因除外);

(五)隐匿、伪造、篡改病历资料、处方或者其他医疗文书的;(六)批准设置的人类精子库,在采集精液前未按规定对供精者进行健康检查、提供未经检验的精子、以及向不具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批准证书》机构提供精子、擅自进行性别选择等;

(七)出现应停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情形时,未立即停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

(八)未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从事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或已通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核或者复核同意,但发布的信息内容违反管理要求的;

(九)未经批准,擅自发布医疗广告或未按批准内容发布虚假医疗广告的;

(十)暂缓校验期内的医疗机构发布医疗服务信息和医疗广告的;(十一)发生三、四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完全责任的;

(十二)受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受到其他行政部门行政处罚的。

第十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次记6分:

(一)使用一名不具有医学专业学历且未取得卫生技术人员资格或者职称的人员从事诊疗、临床护理活动的;

(二)诊疗活动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累计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三)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借用、冒用其他医疗机构名义从事诊疗活动的;

(四)将科室或者房屋承包、出租、出借给非本医疗机构人员或者其他机构并以本医疗机构名义开展诊疗活动的;

(五)未经许可擅自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擅自设置人类精子库的;

(六)未经批准擅自从事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终止妊娠手术以及其他计划生育手术等活动的;

(七)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或其它医学检查报告的;(八)未经批准擅自开展放射诊疗活动的;

(九)临床应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的;

(十)利用超声技术或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手术;(十一)违规开展活体器官移植的;

(十二)违规对境外人员进行器官移植的;(十三)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消毒剂、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或者使用假劣药品、过期、失效药品或者违禁药品的;

(十四)发生一、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完全责任的;

(十五)受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吊销诊疗科目行政处罚的;

(十六)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药品采购人员、医师等有关人员收受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及其代理人给予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十七)拒不服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或者拒不改正违法违规行为的。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次记10分:

(一)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在暂缓校验期内仍继续执业或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在暂缓校验期内开展除急救外的门诊业务、收治新病人的;

(二)使用非法定血源或者非法采供血的;

(三)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含放射事件、传染病疫情),未按有关法律法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者隐瞒、谎报造成严重后果的;(四)未经批准擅自从事人体器官移植的;

(五)受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停业行政处罚的。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有《办法》第七条第(二)至(九)项、第八条第(一)至(五)项、第九条第(一)项和第十条第(一)项规定的情形,按每人次记相应的分值。同一人次违反多个条款,按最高分值记分1次。

同一不良执业行为同时符合不同记分情形的,按最高分值情形记分。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实行累积记分制度。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从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之日起计算,一年(满12个月)为一个周期;期满后,从零开始进行下一个周期的记分。

第十四条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医疗机构有不良执业行为的,应当在执法文书上做好记录,要求医疗机构签字确认,告知医疗机构立即或者限期改正,并按本办法规定予以记分。

医疗机构的不良执业行为按照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受到行政处罚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给予记分。

记分与处罚不能相互代替。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未受到行政处罚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监督检查后的7个工作日内制作《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以下简称《记分通知书》,并告知该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送达《记分通知书》。

《记分通知书》落款日期即为记分日期。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名称变更的,其累积记分周期仍以原医疗机构校验为单位。

第十七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监督机构应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采取日常监督与专项督查的形式,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对医疗机构的不良执业行为进行查处,并做好记分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 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应当建立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计分档案。

在作出《记分通知书》后的10个工作日内,由卫生计生监督机构登记、累积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记分情况,并将医疗机构记分情况报核准发证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第十九条 校验期为1年的医疗机构,申请校验时,校验期内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累计超过12分,暂缓校验1个月,每增加3分增加暂缓校验1个月,暂缓校验最长6个月。

校验期为3年的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校验时,登记机关应根据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情况给予1-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一)校验期内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累计小于36分,但任意一个记分周期记分累计超过12分,暂缓校验1个月;

(二)校验期内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累计超过36分,暂缓校验3个月;

(三)校验期内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累计超过36分、且有两个记分周期均超过12分,暂缓校验4个月。

(四)校验期内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累计超过36分、且每个记分周期均超过12分,暂缓校验6个月。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暂缓校验期满申请再次校验,在暂缓校验期内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累积超过12分的,认定其再次校验不合格,由登记机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 实行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向社会公告制度。由登记机关将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记分情况向社会公布,引导患者安全就医。

对校验周期内记分达到10分及以上的医疗机构,应作为卫生监督的重点对象,加强监督。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计达到10分及以上时,或者校验期为3年的医疗机构,其不良执业行为连续2个记分周期满10分的,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应当及时将该医疗机构的计分情况以书面形式向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并由卫生计生部门对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进行告诫谈话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等,督促其对不良执业行为进行整改。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湖北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湖北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医疗执业行为,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湖北省医疗机构管理实施办法》、《湖北省医疗机构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相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等医疗执业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制度或诊疗常规等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在发生不良行为后,除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外,同时按本办法规定记分。

第四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管理办法,并对各地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各市(州)、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进行监管,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负责具体实施。

第五条 不良执业记分作为医疗机构原核准注册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登记机关)对其进行执业校验的依据之一,各登记机关应当按照本办法要求,建立“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档案”。第二章 记分标准 第六条 根据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类别和情节,不良记分共分为10分、6分、4分、2分、1分五个档次,其中10分代表一次不良执业行为最严重档次,其余情况依分值递减。

第七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一次记10分。

(一)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含放射事件、院感事件、传染病疫情等)未按有关法律法规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或者隐瞒、缓报、谎报造成不良影响;

(二)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传染病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应急处理指挥调度;

(三)由于医疗质量、医疗行为、医疗服务等方面的过错、过失引发医疗纠纷,且处理不积极,造成严重社会群体性事件或恶劣的社会影响;

(四)遗弃患者,或因收费等原因延误急危重患者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五)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六)发生一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承担完全或主要责任;

(七)违反药品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疏于管理,致使麻醉、精神、毒性等需要严管药品流失或造成其他不良后果的;

(八)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擅自开展需经审批的有关医疗技术(包括器官移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心血管介入技术、血液透析等);

(九)未经批准开展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手术;

(十)违反血液管理有关法律法规,非法采、供血液或使用血液; 第八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一次记6分。

(一)未经变更登记,医疗机构擅自改变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名称、类别、经营性质、服务方式或执业地点;使用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名称;医疗机构超出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开展诊疗活动;

(二)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三)医疗废弃物未按照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存放、运输和无害化处理,医疗机构对污水未处理直接排放;

(四)违反规定购买、保管、使用、销毁毒麻和精神类药品;

(五)未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擅自配制和使用医疗治疗用制剂;

(六)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消毒剂、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或者使用假劣、过期、失效药品及违禁药品;

(七)出具虚假证明文件造成患者延误诊治,或出具虚假医学检查报告;

(八)发生一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次要责任或发生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完全责任或主要责任;

(九)隐匿、涂改、伪造、擅自销毁或者未按有关规定保存病历及有关资料;

第九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一次记4分。

(一)除省卫生厅规定统一使用的医疗文书外,开展诊疗活动中使用的医疗文书为非本医疗机构标示;

(二)不按期主动向卫生行政部门提请效验申请;

(三)违反医疗广告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发布医疗广告或者医疗服务信息;

(四)发生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承担次要责任;或发生三级、四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承担完全责任;

(五)使用取得相应资格但未经注册或备案的医师(含外籍医师)、护士从事诊疗活动;使用医学院校毕业未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或见习期人员独立从事诊疗活动;

第十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形者,一次记2分。

(一)擅自提高服务收费价格、分解收费、重复收费;

(二)非卫生行政部门安排,或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备案,擅自组织义诊活动;

(三)未按规定申报配臵,擅自使用大型医用设备;

(四)发生三、四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承担主要责任。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形者,一次记1分。

(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未按规定悬挂在醒目位臵;

(二)处方的印刷书写不符合相关规定;

(三)对医师外出会诊疏于管理;未采取有效措施对违反有关规定外出会诊的医师进行及时处理;

(四)未按规定对医疗机构相关信息、诊疗科目、诊疗时间、医疗服务价格、收费情况等进行公开公示;

(五)未按规定执行医务人员佩戴胸卡上岗;

(六)使用的大型医疗设备及工作人员无《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合格证》等资质;

(七)未按照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事故或重大医疗过失行为;

(八)不配合卫生行政部门接待、处理投诉和信访等工作

第三章 记分管理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实行累积记分制度。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累积记分周期以为单位,每年12分,从医疗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之日起计算,12个月为一个周期。周期满后,校验期为一年的医疗机构,该机构周期内的记分分值清零,重新开始积分;校验期为三年的医疗机构,该机构周期内的记分应累积三年后方可清零,并重新开始积分。

第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采取日常监督与专项督查相结合的形式,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发现医疗机构有不良执业行为,应进行现场笔录,由医疗机构签字确认,并提出整改要求,现场制作有关执法文书,出具《湖北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见附件),在7个工作日内将《通知书》送达其登记机关作为校验依据存档。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违反相应的法律、法规应受到行政处罚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制作《通知书》,在7个工作日内送达其登记机关作为校验依据存档。

第十五条 一个记分周期内,医疗事故鉴定最终结论为医疗机构承担责任的,负责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机构应将所受理并办结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抄送医疗机构的登记机关,登记机关应在收到报告的7个工作日内应制作《通知书》送达当事医疗机构,同时作为校验依据存档。

第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医疗机构不良行为日常监督档案,每一个记分周期内应对医疗机构进行至少两次不良记分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累积记分接近或达到10分以上的医疗机构,应作为卫生监督的重点对象,加强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对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正常检查每年不超过4次。在医疗机构暂缓效验期内不良执业行为检查不超过2次。

校验期为一年的医疗机构,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计不良记分达到12分的,给予该医疗机构1至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校验期为三年的医疗机构,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计不良记分超过12分,或三年内累计超过24分的,登记机关在校验时应给予该医疗机构1至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给予暂缓校验期的医疗机构,如为等级医疗机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报批准其等级的主管卫生行政部门,给予医疗机构等级警告或降等处理。不如实报告或隐瞒不报的,应提请相应部门追究有关负责人责任。

第十九条 暂缓校验期内,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不得执业。设有床位的医疗机构在暂缓校验期内累计不良记分超过12分者,则认定其不能通过校验,应当按相关程序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在本办法施行之前已经取得《医疗机构执业去可证》且效验期为一年的医疗机构,其第一个记分周期从办法施行之日起到下次效验之日止。在本办法施行之前已经取得《医疗机构执业去可证》且效验期为三年的医疗机构,其第一个记分周期从最后一次通过效验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此前湖北省卫生厅印发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意见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深圳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深圳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深卫规〔2007〕4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记分标准

第三章 记分执行

第四章 附则

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实施对医疗机构的有效监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我局制定了《深圳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深圳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实施对医疗机构的有效监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经依法执业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

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执业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诊疗常规的行为。

第三条

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对所管辖的医疗机构在执业活动中出现的不良执业行为实行记分管理,并实行累积计分制度。对不良执业行为中的违法行为,在实行记分管理的同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第四条

市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记分管理工作,并负责对区卫生行政部门的记分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医疗机构的记分管理工作由其原核准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第二章 记分标准

第五条

一次记分的分值,根据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种类和程度,分为1分、2分、4分、6分、20分五个档次。

第六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1分:

(一)医疗机构名称不规范的;

(二)超出核准科目开展诊疗活动的;

(三)使用一名取得相应资格但未经注册的医师或者护士独立从事诊疗活动的;

(四)使用一名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

(五)使用一名执业助理医师独立从事诊疗活动的;

(六)违反有关规定,使用未注册在本医疗机构内的医师从事诊疗活动的;

(七)未按规定将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等内容对外公示的;

(八)发生三、四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次要或者轻微责任的;

(九)未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悬挂于显眼位置的;

(十)医务人员未按规定佩戴标牌上岗的。

第七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2分:

(一)使用一名未经注册的外籍医师从事诊疗活动的;

(二)使用一名医学院校实习生或者具有中等专业学校以上医学专业学历但尚未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独立从事诊疗活动的;

(三)发生一、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轻微责任的;

(四)未按规定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或者对医疗废物、污水处置和管理不符合要求的;

(五)违反国家和本市有关放射诊疗、防护等相关规定的;

(六)未按规定进行药品采购或者未按规定购买、保管、使用、销毁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终止妊娠药品的;

(七)违反临床用血有关规定的;

(八)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未执行医疗收费标准或者营利性医疗机构未执行有关价格管理规定的;

(九)未按批准内容发布医疗广告或者使用过期、被注销、撤销的《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发布医疗广告的;

(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未执行医疗收费标准或者营利性医疗机构未执行有关价格管理规定的。

第八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4分:

(一)未经变更登记,医疗机构擅自改变名称、类别、性质、地址或者服务方式的;

(二)违反有关规定,擅自组织义诊活动的;

(三)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的;

(四)发生一、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次要责任的;或者发生三、四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主要或完全责任的;

(五)未经批准,擅自开展结扎、人工终止妊娠手术、助产的;

(六)以雇佣“医托”等不正当方法招徕病人的;

(七)隐匿、伪造、篡改病历资料、处方或者其他医疗文书的。

第九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6分:

(一)使用一名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卫生技术人员资格的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

(二)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借用、冒用其他医疗机构名义从事诊疗活动的;

(三)将科室或者房屋承包、出租给他人,承包人、承租人以该医疗机构名义从事诊疗活动的;

(四)未经批准,单位内部医疗机构擅自向社会开放的;

(五)未按规定履行传染病报告义务的;

(六)未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擅自配制和使用医疗治疗用制剂的;

(七)发生一、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主要或者完全责任的;

(八)违反有关规定,从事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或者亲子鉴定的。

第十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20分:

(一)使用非法定血源或者非法采供血的;

(二)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

(三)拒绝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检查或者拒不改正违法行为的。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有本办法第六条第(二)项的行为,每超出一个科目记1分;有本办法第六条第(三)、(四)、(五)、(六)项、第七条第(一)、(二)项和第九条第(一)项规定的行为,按每人次记相应的分值。

第三章 记分执行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实行累积计分,积分周期为一个,从每年1月1日起至当年12月31日止。一个积分周期期满后,该周期内的积分分值予以消除,下一重新开始计分。

第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医疗机构有不良执业行为的,应当做好现场检查笔录,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要求医疗机构立即或限期改正,并应当在监督检查后的7日内制作并送达《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受到行政处罚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给予记分,并制作《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

第十四条

实行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公示制度。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将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和积分情况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的依据。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积分满20分的,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予以暂缓校验。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5年。

第五篇:北京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维护医疗行业秩序,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完善医疗行业长效监管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北京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经卫生行政部门执业登记,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等医疗执业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规定的行为。

第四条 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工作,对区县卫生行政部门的积分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实行积分管理。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具体实施。

第五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采取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并做好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积分管理工作。

第六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积分周期以医疗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之日起计算,12个月为一周期。期满后,该周期内的积分归零,重新开始积分周期。

积分将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进行校验的依据之一。

第二章 积分办法

第七条 根据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类别和情节,一次积分的分值为1分、2分、4分、6分、10分,共五个档次。

第八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次积1分:

(一)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条的规定,使用一名执业助理医师独立从事诊疗活动;

(二)未按规定使用非本医疗机构注册的医师从事诊疗活动;

(三)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内设科室使用了不符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的内容,或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擅自改变名称;

(四)未按规定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诊时间、收费标准等公示信息悬挂于明显处;

(五)使用中的大型医疗设备无《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或《大型医用设备临时配置许可证》;

(六)使用中的大型医疗设备操作人员无《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合格证》等资质;

(七)在岗人员未按规定佩带载有本人姓名、科室、职称的胸牌工作;

(八)开展诊疗活动中使用的医疗文书为非本医疗机构标识;

(九)未在规定时间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的重大医疗过失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十)未按照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事故;

(十一)不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接待和处理投诉、信访等工作;

(十二)发生一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医方)负次要责任;

(十三)发生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医方)负主要责任;

(十四)发生三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医方)负完全责任;

(十五)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或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九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次积2分:

(一)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受到3000元以下罚款;

(二)使用一名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

(三)被其他管理部门认定为属于擅自提高收费价格、分解收费、重复收费等行为后,反馈至卫生行政部门的;

(四)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备案,擅自组织义诊活动(大型健康咨询、健康体检与疾病普查等);

(五)未按《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以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等法律法规开展工作,并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准入的消毒剂、消毒器械等行为;

(六)医疗废弃物未按照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存放、运输和无害化处理,医院对污水未处理直接排放;

(七)违反对医疗机构采、供、用血的有关规定;

(八)未按规定在新、改、扩建一级、二级实验室时及时向所在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备案;

(九)买卖、出借或转让标有本医疗机构标识的票据、病历、处方笺以及各种检查的报告单、医学证明等文书及药品分装袋、制剂标签等行为;

(十)发生一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医方)负主要责任;

(十一)发生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医方)负完全责任;

(十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北京市发展中医条例》、《北京市精神卫生条例》、《处方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处罚。

第十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次积4分:

(一)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受到3000元以上罚款;

(二)超出核准的诊疗科目范围开展诊疗活动,累计收入3000元(含3000元)以下;

(三)使用一名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四)使用一名未经注册的外籍医师从事诊疗活动;

(五)未经变更登记,医疗机构擅自改变机构类别、性质、地点、面积、布局及服务方式;

(六)未经批准擅自发布医疗广告或未按批准内容发布医疗广告的行为;

(七)使用过期、注销、撤销的《医疗广告证明》文号发布医疗广告;

(八)未经批准,擅自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助产技术、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技术、婚前医学检查等特殊准入项目;

(九)单位设置对内服务的医疗机构未经批准擅自向社会开放;

(十)未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擅自配制和使用自制药剂;

(十一)有隐匿、伪造病历资料(处方)或其他医疗文书以及出具虚假医学证明的行为;

(十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到校验期,逾期不主动申请校验;

(十三)违反国家和本市预防控制传染病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人没有及时进行登记、隔离、转运、救治、报告,未按规定对医疗活动中使用的疫苗、菌毒种进行有效管理;

(十四)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一次性医疗用品或者使用假劣、过期或失效药品以及违禁药品等行为,被药监等部门查处并反馈至卫生行政部门的;

(十五)发生一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医方)负完全责任。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次积6分:

(一)以雇佣“医托”等不正当行为谋取利益;

(二)转让、出租、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借用、冒用其他医疗机构名义从事诊疗活动;

(三)将医疗机构的科室或者房屋出租、承包给非本医疗机构人员或其他机构,并以本医疗机构名义开展诊疗活动;

(四)未按国家或本市准入规定使用和开展医疗技术;

(五)违反规定购买、保管、使用、销毁毒麻和精神类药品;

(六)未经批准开展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手术或亲子鉴定;

(七)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机构买卖配子、合子、胚胎、擅自进行性别选择及实施代孕技术,使用不具有《人类精子库批准证书》机构提供的精子,以及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档案不健全等;

(八)批准设置的人类精子库,有采集精液前未按规定对供精者进行健康检查、提供未经检验的精子、以及向不具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批准证书》机构提供精子、擅自进行性别选择等。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次积10分:

(一)使用非法血源或非法开展采、供血活动;

(二)不设床位的机构,在接到暂缓校验通知后仍继续执业;

(三)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医疗机构及其(医务)卫生技术人员拒不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不服从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派遣;

(四)新审批的医疗机构,在未完成卫生技术人员注册等事项擅自开业;

(五)未经批准,擅自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或擅自设置人类精子库;

(六)抗拒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执法或者拒不改正违法违规行为;

(七)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或不执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其他行为。

第三章 积分实施

第十三条 卫生监督机构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医疗机构有不良执业行为时,应在现场制作有关执法文书,并经医疗机构进行确认签字。在7个工作日内送达《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通知单》。

医疗机构发生不良执业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的,卫生监督机构在结案后7个工作日内应制作送达《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通知书》,并令其立即或限期改正。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发生不良执业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时,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制作《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通知书》,并在10日内送达对该机构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作为校验依据存档。

第十五条 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建立本辖区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日常监督档案。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实行社会公示制度。由卫生监督机构不定期将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积分情况向社会公布,引导患者安全就医。

对积分接近或达到10分以上的医疗机构,应作为卫生监督的重点对象,加强监督。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在一个积分周期内达到12分时,卫生监督机构应及时将该机构的积分情况以《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执业管理建议函》的形式通知有人事处分权的主管机关。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在一个积分周期内达到12分时,由批准该机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对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进行谈话、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等,督促其对不良执业行为进行整改。

第十八条 校验期为1年的医疗机构,其不良执业行为的积分在一个积分周期内达到12分以上,登记机关在校验时可以给予该医疗机构1至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

校验期为3年的医疗机构,其不良执业行为的积分在一个积分周期内达到12分以上,或三年内超过36分的,登记机关在校验时可以给予该医疗机构1至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在暂缓校验期内不得执业。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在本《办法》施行后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通过校验的医疗机构,其积分周期从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通过校验之日起计算。

在本《办法》施行之前已经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其积分周期从《办法》施行之日起到下次校验之日止。

第二十条 本《办法》中所称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事故,包括被定为医疗事故的上一积分周期内的医疗行为。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通知书》、《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执业管理建议函》格式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制定。

第二十二条 根据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办法》进行修订和补充。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8年3月20日起施行。

下载湖南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暂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南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暂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