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阶段性工作汇报Adoc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为加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我县自五月起开展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工作。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多次组织卫生监督员及医疗机构相关负责人召开《江苏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的培训会议,有效地将教育、服务与处罚相结合,提高医疗机构自律,预防不良执业行为发生。
截至目前,我所共对全县医疗机构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10次,累计分值38分,行政处罚7户次。涉及不良执业行为包括:聘用非卫技人员、医疗废弃物处理、医疗广告、检查内容登记、医务人员挂牌上岗、未公示收费标准等工作,其中医疗废弃物处置不规范、违规发布医疗广告的记分次数较多。《江苏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的实行作为医疗机构监管工作的新型监管模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办法”涉及的检查内容全面、细致,又容易操作,同时,记分管理制度与卫生局校验管理工作能够密切结合,提高了医疗机构的自律意识,增强了卫生监督执法对医疗机构的震慑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宣传培训工作,举办培训班和现场监督检查讲解等方式宣传《江苏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和相关法规、标准、规范等,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知晓率,强化医疗机构负责人法律意识。同时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规范执业情
况的监督检查,坚持经常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教育和处罚相结合,对存在不规范和不良执业行为的医疗机构及时提出监督意见,责令限期整改,并予以记分,必要时予以行政处罚,切实将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与医疗机构日常监管工作结合在一起。
认真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经验教训,针对我县医疗机构的现状,协调卫生监督与医政管理及各部门关系,提高卫生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大对我县医疗市场的监管,营造一个合法执业、规范服务、安全卫生的就医环境,为创建健康XX的目标尽职尽责。
2011年12月21日
第二篇:湖北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湖北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医疗执业行为,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湖北省医疗机构管理实施办法》、《湖北省医疗机构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相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等医疗执业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制度或诊疗常规等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在发生不良行为后,除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外,同时按本办法规定记分。
第四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管理办法,并对各地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各市(州)、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进行监管,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负责具体实施。
第五条 不良执业记分作为医疗机构原核准注册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登记机关)对其进行执业校验的依据之一,各登记机关应当按照本办法要求,建立“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档案”。第二章 记分标准 第六条 根据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类别和情节,不良记分共分为10分、6分、4分、2分、1分五个档次,其中10分代表一次不良执业行为最严重档次,其余情况依分值递减。
第七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一次记10分。
(一)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含放射事件、院感事件、传染病疫情等)未按有关法律法规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或者隐瞒、缓报、谎报造成不良影响;
(二)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传染病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应急处理指挥调度;
(三)由于医疗质量、医疗行为、医疗服务等方面的过错、过失引发医疗纠纷,且处理不积极,造成严重社会群体性事件或恶劣的社会影响;
(四)遗弃患者,或因收费等原因延误急危重患者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五)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六)发生一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承担完全或主要责任;
(七)违反药品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疏于管理,致使麻醉、精神、毒性等需要严管药品流失或造成其他不良后果的;
(八)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擅自开展需经审批的有关医疗技术(包括器官移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心血管介入技术、血液透析等);
(九)未经批准开展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手术;
(十)违反血液管理有关法律法规,非法采、供血液或使用血液; 第八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一次记6分。
(一)未经变更登记,医疗机构擅自改变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名称、类别、经营性质、服务方式或执业地点;使用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名称;医疗机构超出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开展诊疗活动;
(二)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三)医疗废弃物未按照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存放、运输和无害化处理,医疗机构对污水未处理直接排放;
(四)违反规定购买、保管、使用、销毁毒麻和精神类药品;
(五)未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擅自配制和使用医疗治疗用制剂;
(六)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消毒剂、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或者使用假劣、过期、失效药品及违禁药品;
(七)出具虚假证明文件造成患者延误诊治,或出具虚假医学检查报告;
(八)发生一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次要责任或发生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完全责任或主要责任;
(九)隐匿、涂改、伪造、擅自销毁或者未按有关规定保存病历及有关资料;
第九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一次记4分。
(一)除省卫生厅规定统一使用的医疗文书外,开展诊疗活动中使用的医疗文书为非本医疗机构标示;
(二)不按期主动向卫生行政部门提请效验申请;
(三)违反医疗广告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发布医疗广告或者医疗服务信息;
(四)发生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承担次要责任;或发生三级、四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承担完全责任;
(五)使用取得相应资格但未经注册或备案的医师(含外籍医师)、护士从事诊疗活动;使用医学院校毕业未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或见习期人员独立从事诊疗活动;
第十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形者,一次记2分。
(一)擅自提高服务收费价格、分解收费、重复收费;
(二)非卫生行政部门安排,或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备案,擅自组织义诊活动;
(三)未按规定申报配臵,擅自使用大型医用设备;
(四)发生三、四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承担主要责任。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形者,一次记1分。
(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未按规定悬挂在醒目位臵;
(二)处方的印刷书写不符合相关规定;
(三)对医师外出会诊疏于管理;未采取有效措施对违反有关规定外出会诊的医师进行及时处理;
(四)未按规定对医疗机构相关信息、诊疗科目、诊疗时间、医疗服务价格、收费情况等进行公开公示;
(五)未按规定执行医务人员佩戴胸卡上岗;
(六)使用的大型医疗设备及工作人员无《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合格证》等资质;
(七)未按照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事故或重大医疗过失行为;
(八)不配合卫生行政部门接待、处理投诉和信访等工作
第三章 记分管理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实行累积记分制度。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累积记分周期以为单位,每年12分,从医疗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之日起计算,12个月为一个周期。周期满后,校验期为一年的医疗机构,该机构周期内的记分分值清零,重新开始积分;校验期为三年的医疗机构,该机构周期内的记分应累积三年后方可清零,并重新开始积分。
第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采取日常监督与专项督查相结合的形式,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发现医疗机构有不良执业行为,应进行现场笔录,由医疗机构签字确认,并提出整改要求,现场制作有关执法文书,出具《湖北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见附件),在7个工作日内将《通知书》送达其登记机关作为校验依据存档。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违反相应的法律、法规应受到行政处罚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制作《通知书》,在7个工作日内送达其登记机关作为校验依据存档。
第十五条 一个记分周期内,医疗事故鉴定最终结论为医疗机构承担责任的,负责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机构应将所受理并办结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抄送医疗机构的登记机关,登记机关应在收到报告的7个工作日内应制作《通知书》送达当事医疗机构,同时作为校验依据存档。
第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医疗机构不良行为日常监督档案,每一个记分周期内应对医疗机构进行至少两次不良记分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累积记分接近或达到10分以上的医疗机构,应作为卫生监督的重点对象,加强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对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正常检查每年不超过4次。在医疗机构暂缓效验期内不良执业行为检查不超过2次。
校验期为一年的医疗机构,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计不良记分达到12分的,给予该医疗机构1至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校验期为三年的医疗机构,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计不良记分超过12分,或三年内累计超过24分的,登记机关在校验时应给予该医疗机构1至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给予暂缓校验期的医疗机构,如为等级医疗机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报批准其等级的主管卫生行政部门,给予医疗机构等级警告或降等处理。不如实报告或隐瞒不报的,应提请相应部门追究有关负责人责任。
第十九条 暂缓校验期内,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不得执业。设有床位的医疗机构在暂缓校验期内累计不良记分超过12分者,则认定其不能通过校验,应当按相关程序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在本办法施行之前已经取得《医疗机构执业去可证》且效验期为一年的医疗机构,其第一个记分周期从办法施行之日起到下次效验之日止。在本办法施行之前已经取得《医疗机构执业去可证》且效验期为三年的医疗机构,其第一个记分周期从最后一次通过效验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此前湖北省卫生厅印发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意见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深圳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深圳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深卫规〔2007〕4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记分标准
第三章 记分执行
第四章 附则
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实施对医疗机构的有效监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我局制定了《深圳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深圳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实施对医疗机构的有效监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经依法执业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
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执业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诊疗常规的行为。
第三条
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对所管辖的医疗机构在执业活动中出现的不良执业行为实行记分管理,并实行累积计分制度。对不良执业行为中的违法行为,在实行记分管理的同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第四条
市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记分管理工作,并负责对区卫生行政部门的记分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医疗机构的记分管理工作由其原核准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第二章 记分标准
第五条
一次记分的分值,根据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种类和程度,分为1分、2分、4分、6分、20分五个档次。
第六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1分:
(一)医疗机构名称不规范的;
(二)超出核准科目开展诊疗活动的;
(三)使用一名取得相应资格但未经注册的医师或者护士独立从事诊疗活动的;
(四)使用一名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
(五)使用一名执业助理医师独立从事诊疗活动的;
(六)违反有关规定,使用未注册在本医疗机构内的医师从事诊疗活动的;
(七)未按规定将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等内容对外公示的;
(八)发生三、四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次要或者轻微责任的;
(九)未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悬挂于显眼位置的;
(十)医务人员未按规定佩戴标牌上岗的。
第七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2分:
(一)使用一名未经注册的外籍医师从事诊疗活动的;
(二)使用一名医学院校实习生或者具有中等专业学校以上医学专业学历但尚未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独立从事诊疗活动的;
(三)发生一、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轻微责任的;
(四)未按规定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或者对医疗废物、污水处置和管理不符合要求的;
(五)违反国家和本市有关放射诊疗、防护等相关规定的;
(六)未按规定进行药品采购或者未按规定购买、保管、使用、销毁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终止妊娠药品的;
(七)违反临床用血有关规定的;
(八)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未执行医疗收费标准或者营利性医疗机构未执行有关价格管理规定的;
(九)未按批准内容发布医疗广告或者使用过期、被注销、撤销的《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发布医疗广告的;
(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未执行医疗收费标准或者营利性医疗机构未执行有关价格管理规定的。
第八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4分:
(一)未经变更登记,医疗机构擅自改变名称、类别、性质、地址或者服务方式的;
(二)违反有关规定,擅自组织义诊活动的;
(三)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的;
(四)发生一、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次要责任的;或者发生三、四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主要或完全责任的;
(五)未经批准,擅自开展结扎、人工终止妊娠手术、助产的;
(六)以雇佣“医托”等不正当方法招徕病人的;
(七)隐匿、伪造、篡改病历资料、处方或者其他医疗文书的。
第九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6分:
(一)使用一名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卫生技术人员资格的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
(二)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借用、冒用其他医疗机构名义从事诊疗活动的;
(三)将科室或者房屋承包、出租给他人,承包人、承租人以该医疗机构名义从事诊疗活动的;
(四)未经批准,单位内部医疗机构擅自向社会开放的;
(五)未按规定履行传染病报告义务的;
(六)未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擅自配制和使用医疗治疗用制剂的;
(七)发生一、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主要或者完全责任的;
(八)违反有关规定,从事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或者亲子鉴定的。
第十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20分:
(一)使用非法定血源或者非法采供血的;
(二)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
(三)拒绝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检查或者拒不改正违法行为的。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有本办法第六条第(二)项的行为,每超出一个科目记1分;有本办法第六条第(三)、(四)、(五)、(六)项、第七条第(一)、(二)项和第九条第(一)项规定的行为,按每人次记相应的分值。
第三章 记分执行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实行累积计分,积分周期为一个,从每年1月1日起至当年12月31日止。一个积分周期期满后,该周期内的积分分值予以消除,下一重新开始计分。
第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医疗机构有不良执业行为的,应当做好现场检查笔录,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要求医疗机构立即或限期改正,并应当在监督检查后的7日内制作并送达《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受到行政处罚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给予记分,并制作《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
第十四条
实行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公示制度。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将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和积分情况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的依据。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积分满20分的,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予以暂缓校验。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5年。
第四篇:湖南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暂行办法
湖南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疗执业行为,维护我省医疗市场正常秩序,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和《湖南省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与相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等医疗执业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制度和诊疗常规等规定的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我省行政区域内持有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四条 省卫生厅负责全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工作,并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属地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原则,实现对医疗机构的无缝监管。
第二章 记分管理
第五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医疗机构的不良执业行为进行核查、记录与评分,具体实施可委托同级卫生监督机构负责。
第六条 三级医疗机构(含综合、专科医院)和省部直医疗卫生机构由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不良执业行为进行核查、记录与评分;设床位在100张以上但不属于三级医疗机构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市州卫 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不良执业行为进行核查、记录与评分;不设床位和设床位不满100张的医疗机构,由原登记机关负责对不良执业行为进行核查、记录与评分。
第七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实行累积记分制度。从医疗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之日起计算,记分累积,12个月为一个周期。校验期为1年的,期满后,该周期内的积分分值消除,重新开始记分;校验期为3年的,按12个月为一个分段周期,分段周期期满后,该段内的积分分值消除,下段周期重新开始记分。
第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或卫生监督机构在日常监督、专项检查中发现医疗机构有不良执业行为,应当作好《现场检查笔录》,并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告知立即或者限期改正。对应予记分的行为,监督人员应在监督检查后的5个工作日内,制作《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经卫生行政部门分管领导审查后,7个工作日内送达该医疗机构。
第九条 医疗机构因违反卫生法律、法规与规章,受到卫生行政处罚的不良执业行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制作《通知书》,并在7个工作日内送达医疗机构,同时送达其核准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作为记分依据,纳入校验管理。
第十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本辖区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管理档案,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并实现信息共享。
第十一条 建立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警告线制度与公示制度。医疗机构在一个周期或一个分段内,不良执业行为积分超过12分(不 含12分),为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警示线。当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达到警告线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将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情况通报其有人事处分权的上级主管部门,并在10个工作日内,对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督促其对不良执业行为进行整改,谈话记录经双方在场人员签字后,归入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管理档案。卫生行政部门每年至少两次向医疗机构通报不良执业行为的记分情况,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辖区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记分情况。
第三章 记分标准
第十二条 根据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类别和情节,记分分为12分、6分、4分、3分、2分、1分六个档次,其中12分代表不良执业行为最为严重,其余情况依分值递减。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一次记12分:
(一)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含放射事件、传染病疫情),未按有关法律法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者隐瞒、缓报、谎报造成不良影响;
(二)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传染病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医疗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员拒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三)使用非法血源或非法开展采、供血活动;
(四)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在暂缓校验期仍继续执业;
(五)擅自发生遗弃病人或因医院重大管理失误等原因延误患者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六)抗拒卫生行政部门或卫生监督机构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不改正违法违规行为,情节十分恶劣,产生了不良后果;
(七)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八)发生一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承担完全或主要责任;
(九)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借用、冒用其他医疗机构名义从事诊疗活动。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一次记6分:
(一)将医疗机构的科室或者房屋出租、承包给非本医疗机构人员或其他机构,并以本医疗机构名义开展诊疗活动;
(二)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或使用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执业注册范围外的卫生技术工作;
(三)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或有关部门批准,擅自在临床上应用临床研究性技术,或擅自提供用于试验、生产、科研的人体组织,如脐带血、干细胞、菌种等,或擅自使用、运送二类传染病菌(毒)种;
(四)未经许可,单位内部医疗机构擅自向社会开放;
(五)未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擅自配制和使用医疗治疗用制剂;
(六)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消毒剂、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或者使用假劣药品、过期、失效药品或者违禁药品的;
(七)除急诊和急救外,医疗机构开展的诊疗活动超出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
(八)隐匿、伪造、擅自销毁或者未按有关规定保存病历及有关资料;
(九)以雇佣“医托”等不正当行为谋取利益;
(十)未经批准开展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手术或亲子鉴定;
(十一)疏于管理,致使麻醉、精神药品和有毒试剂、放射性物质流失,造成严重后果;
(十二)违反医院消毒管理有关规定,造成严重的医疗机构内感染性疾病暴发、传播;
(十三)发生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完全责任和主要责任;
(十四)经有关部门认定,因医院管理、医疗行为、医疗服务等方面的过失为主要因素,引发严重社会性群体性事件;
(十五)经有关部门认定,由于医务人员严重不负责、医德缺失等人为主观因素,导致影响较大的医德医风事件,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十六)未取得 《放射诊疗许可证》,擅自开展放射诊疗活动。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一次记4分:
(一)未经批准擅自开展第二类及以上类别的医疗技术项目和其它需要许可的技术项目;
(二)未按《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发布医疗广告,或违反《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从事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
(三)未按规定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或者对医疗废弃物、污水处置和管理不符合要求;
(四)未按规定履行法定传染病报告义务和执行预检分诊制度;
(五)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一次记3分:
(一)医疗机构改变医院名称、法定代表人、执业地点、诊疗科目等核准登记项目,未向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二)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医疗机构违反有关放射诊疗相关规定和要求;
(三)出具虚假证明文件、虚假医学检查报告或其他医学证明;
(四)以牟利为目的,故意透露患者个人信息;
(五)买卖、出借和转让标有医疗机构标识的票据和病历资料、药品分装袋、制剂标签等,或冒用标有其他医疗机构标识的票据和病历资料、药品分装袋、制剂标签等;
(六)未按规定申报配置大型医用设备;
(七)未经备案,擅自组织义诊活动,或利用义诊、会诊、普查等活动,以牟利为目的推销药品、器械、保健品等;
(八)采取伪造病历、提供虚假住院病例等方式,骗取医保、新农合资金;
(九)违反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存在较严重滥检查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十)向社会公示的信息内容存在严重虚假;
(十一)发生三、四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完全或者主要责任;
(十二)未按国家的有关规定管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次记2分:
(一)医疗机构无故不参加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卫生对口支援、会诊、进修、培训、义诊等公益性活动;
(二)医疗机构未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原则收治、诊治、处理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等患者;
(三)医疗机构的经营性质、印章、银行帐户、牌匾、医疗文件和宣传材料中使用的名称与核准登记的内容不相符;
(四)使用未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独立从事诊疗活动;
(五)使用取得相应资格但未经注册、备案的医师或未经变更注册的医师(含外籍医师)、护士从事诊疗、护理活动;
(六)除乡、民族乡(镇)的医疗卫生机构外,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使用执业助理医师独立从事诊疗活动;
(七)使用未取得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活动;
(八)特殊岗位工作人员不具备上岗资质;
(九)未按规定购买、保管、使用、销毁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
(十)违反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有关规定,医疗机构的医生擅自外出会诊,或医疗机构违规邀请会诊,导致医疗纠纷,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十一)未按要求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或在医师定期考核工作中弄虚作假;
(十二)违反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和有关价格管理规定,擅自提高服务收费价格、分解收费、重复收费;
(十三)违反诊疗护理常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并造成损害后果;
(十四)发生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次要或者轻微责任;
(十五)违反《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开具、调剂处方或未按规定保管处方。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一次记1分:
(一)未按规定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诊时间、节假日出诊医师等信息公示;
(二)未按规定将医疗机构的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等内容进行公示;
(三)医务人员上岗未佩带载有本人姓名、职务、职称的标牌;
(四)未按要求进行门诊预约诊疗,未按要求开设节假日门诊,未及时处理患者投诉、意见;
(五)违反诊疗护理常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未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费用控制;
(七)发生医疗事故、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未按规定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八)未按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及时上报信息材料;
(九)发生医疗纠纷事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指挥处置不力,引发群体性事件;
(十)不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人民来信来访接待和处理投诉、信访等工作;
(十一)未按要求实行同级医疗机构之间检验、影像等医学检查结果互认。
第四章 记分实施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一次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最少不能低于1分,医疗机构一次有两种以上不良执业行为的,分别进行计算,然后累加分值。对不良执业行为属违法行为的,在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给予相应行政处罚的同时,如不良执业行为应记分的,须同时记分,但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形,只予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行政处罚,不予记分。
第二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在对医疗机构的不良执业行为进行记分管理的同时,要及时纠正不良执业行为。根据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录的分值,卫生行政部门或卫生监督机构对一个积分周期或一个分段累计不良积分达到15分(含15分)以上的医疗机构法人代表,应集中组织 进行至少7天的卫生法律法规、规章与相关知识的培训,并进行闭卷考试,考试成绩通报给有关部门。
第二十一条 校验期为1年的医疗机构,在一个积分周期累计不良积分超过12分以上(不含12分),登记机关在校验时应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给予该医疗机构1至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校验期为3年的医疗机构,在一个分段积分期内,累计不良积分超过12分以上(不含12分),登记机关在校验时应给予该医疗机构1至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
第二十二条 暂缓校验期内,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不得执业,如有执业行为再次校验认定为不能通过。设有床位的医疗机构在暂缓校验期内累计不良执业积分超过6分(含6分)者,则认定其不能通过校验。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在本办法施行后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其积分周期从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之日起计算。
在本办法施行之前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其积分周期从本办法正式施行之日起到下次校验之日止。
第二十四条 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按本办法实施对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30个工作日后施行。
第五篇:河北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
河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
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冀卫医〔2010〕108号
各市卫生局,华北石油管理局卫生处,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卫生处,武警河北省总队卫生处,省直各医疗单位,厅卫生监督局: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校验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厅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河北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要进一步提高对医疗机构校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医政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工作任务;要认真组织学习和宣传医疗机构校验的相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要通过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和校验,综合审查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和执业状况,完善医疗机构退出机制,及时注销不具备相应医疗服务能力的诊疗科目和校验不合格机构。
执行过程中的有关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厅。
附件:1.河北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
2.河北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表
3.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式样)
4.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执业管理的建议函(式样)
二O一O年九月二日 附件1:
河北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所称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是指医疗机构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以及有关规范性文件要求的行为。
第三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是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执业活动中存在的不良执业行为进行记录和评分,评分结果作为医疗机构校验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以1年为一个周期。
第五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第六条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全省范围内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其登记注册的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工作。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记分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 记分分值
第八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次记1分:
(一)未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时间和收费标准悬挂于显著位置;
(二)改变医疗机构名称、场所(街道名称、门牌号)、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等登记事项,未及时向登记注册机关提出申请;
(三)科室标识不规范;
(四)工作人员上岗工作,未佩戴显示本人姓名、职务或者职称的标牌;
(五)所聘医师违反《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擅自外出会诊1人次;
(六)所聘医师违反规定,代他人参加医师资格考试1人次;
(七)所聘医师参与虚假医疗广告宣传和药品医疗器械促销1人次;
(八)使用非本医疗机构医疗文书;
(九)诊疗活动中不填写诊疗登记或填写不及时、不规范、不齐全;
(十)采取药物治疗时不开具处方、处方无医师签名或代替医师签名;
(十一)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次记2分:
(一)使用的医疗机构名称与核定的医疗机构名称不符;
(二)超出核准的诊疗科目开展1项诊疗活动;
(三)违反《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擅自开展临床基因扩增检验项目;
(四)未经行政部门核准增挂1个医院名称;
(五)使用1名非本医疗机构注册的医师或护士从事诊疗活动;
(六)使用1名执业助理医师独立从事诊疗活动(执业助理医师在乡、民族乡、镇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独立从事一般执业活动的除外);
(七)使用1名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类别、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
(八)使用1名无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相应资质人员上岗操作;
(九)使用1名无《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医师、护士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
(十)使用1名未取得处方权或被取消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处方;
(十一)使用1名未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从事处方调剂工作;
(十二)未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妥善保管病历资料;
(十三)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在市场销售;
(十四)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或医院感染事件,未按规定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十五)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次记4分:
(一)聘用1名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二)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备案,擅自组织义诊活动;
(三)未经批准,擅自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终止妊娠手术;
(四)违反《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违规购买、储存、发放、销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五)违反《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储存、使用血液;
(六)无《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或《大型医用设备临时配置许可证》配置或使用大型医用设备;
(七)无《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配置制剂;
(八)未及时对传染病人进行登记、隔离、转运、报告;
(九)未按照《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核准的广告成品样件内容与媒体类别发布医疗广告;
(十)医疗机构的网站违反规定从事医疗卫生信息服务;
(十一)发生一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次要责任;
(十二)发生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主要责任;
(十三)发生三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完全责任;
(十四)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次记6分:
(一)未经医师亲自诊查病人,出具疾病诊断书、健康证明或者死亡证明书等证明文件;未经医师、助产人员亲自接产,出具出生医学证明书或者死产报告书;
(二)以雇佣“医托”等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
(三)未取得或者使用过期、被撤销等无效《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发布医疗广告;
(四)采取虚假检查、虚假诊断、虚假治疗等手段欺诈患者;
(五)隐匿、伪造、篡改病历资料、处方或者其他医疗文书;
(六)使用非法血源或非法开展采、供血活动;
(七)违反《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存在重大医疗安全隐患;
(八)未按照规定,分类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医疗废弃物,直接排放未处理的污水;
(九)发生一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主要责任;
(十)发生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完全责任;
(十一)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次记10分:
(一)转让、出租、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借用、冒用其他医疗机构名义从事诊疗活动;
(二)将医疗机构的科室或者房屋出租、承包给非本医疗机构人员或其他机构,并以本医疗机构名义开展诊疗活动;
(三)未经批准,擅自在注册地点以外开展诊疗活动;
(四)违反《医疗临床技术应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擅自开展临床诊疗技术;
(五)未经批准开展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手术;
(六)未经批准,擅自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七)违反《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发生医院感染事件;
(八)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拒不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派遣;
(九)发生一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完全责任;
(十)抗拒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执法或者拒不改正违法违规行为;
(十一)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或不执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其他行为;
(十二)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给患者造成伤害或者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给予加倍记分。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在规定期限内未整改或仍达不到整改要求的,给予加倍记分。发生同一不良执业行为两次以上的,给予加倍记分。
第三章 记分管理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管理实行累积记分制度。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周期从上一校验之日起计算。受到暂缓校验处理的,该记分周期相应延长至暂缓校验期满之日。一个记分周期期满后,该周期内的累积记分分值清除,重新开始记分。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在记分周期内,不良执业行为累积记分达到12分以上时,应作为监督管理的重点对象,加强监管,并将该机构记分情况以《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执业管理建议函》形式通知该医疗机构。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在记分周期内,不良执业行为累积记分达到16分以上时,取消该医疗机构本评优、评先资格,并对医疗机构负责人、管理人员及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
第十七条 校验期为1年的医疗机构,其不良执业行为在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达到20分以上,在校验时给予该医疗机构1至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
校验期为3年的医疗机构,其不良执业行为在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达到20分以上,或
3年内超过60分,在校验时给予该医疗机构1至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实行定期公示制度。卫生行政部门应将登记注册医疗机构的不良执业行为和记分情况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个工作日。
第四章 记分实施
第十九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采取全面检查、日常监督、专项督查和不定期抽查等多种形式,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建立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的工作制度,以及医疗机构日常监督管理和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档案。
第二十条 对医疗机构全面监督检查频次每年不少于1次。医院评审、管理年活动、大型医院巡查等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综合性检查可视为全面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医疗机构有不良执业行为的,应当做好详细记录,填写《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表》,并经医疗机构进行确认签字。
第二十二条 监督检查机关为登记注册机关的,应在7个工作日内向有不良执业行为的医疗机构送达《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监督检查机关非登记注册机关的,应在10个工作日内将医疗机构的不良执业行为通报给该机构的登记注册机关,由登记注册机关进行处理,记入不良执业行为档案。
第二十三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做好本级机关登记注册医疗机构积分周期内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的统计汇总。
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的不良执业行为要按照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及规定依法查处,不能以记分代替处罚。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表》、《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执业管理的建议函》由省卫生厅统一式样。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列表:
1:河北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表.doc
2: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式样).doc
3: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执业管理的建议函(式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