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安徽省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
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监督管理,规范执业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不良执业行为,是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医疗、预防、保健等医疗执业活动中违反有关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和诊疗规范的行为。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安徽省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其医、护、药、技等各类医务人员。
第四条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不良执业行为,应当分别记分,分类管理。
第五条医疗机构的记分管理工作由各级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机构负责,医务人员计分管理工作部门同其所在医疗机构。各级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机构应当定期向医疗机构设臵审批办理部门、医疗机构监督管理部门通报记分情况。
第六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应受到行政处罚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做出行政处罚的同时记分,记分与行政处罚不能相互替代。
第七条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全省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的记分管理工作,并对市、县(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记分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八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本辖区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档案,统一纳入医疗机构管理档案管理。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向社会公示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情况 ,引导群众安全就医。同时应建立健全举报投诉通道,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进行监督。
第九条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一个记分周期内没有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的,可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
第二章记分规则
第十条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以1年为一个周期,从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之日起计算。一个记分周期期满后,该周期内的累积记分分值清除,重新开始记分。医务人员记分以1年为一个周期。一个记分周期期满后,该周期内的累积记分分值清除,重新开始记分。
第十一条依据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的情形、危害程度,一次分别记1分、2分、3分、6分、12分。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的,以所受行政处罚种类对应的记分分值记分。因同一不良执业行为受到两种以上行政处罚的,以对应的最高记分分值记分。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一次有两个以上不良执业行为的,应分别记分,累加分值。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 执业行为造成下列后果,除按相关规定处理和对不良行为记分外,还应按照下列规定追加记分:
(一)造成患者死亡、严重伤害的,追加记分3分;
(二)造成法定传染病传播、流行的追加记分6分;
(三)造成其它严重后果或者较大社会影响的,追加记分3分。医疗机构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不予记分。
第十五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采取日常监管、专项督查和全面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审批校验、综合监督、运行评价、医院评审等加强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发现不良执业行为应及时记分。
第三章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分值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次记12分:
(一)发生重、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及其他重太安全责任事故,造成严重后果或较大社会影响的;
(二)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未按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妥善处理,或者隐瞒、缓报、谎报事件信息的;
(三)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拒不服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调遣的;
(四)未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有关规定,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流行的。
(五)租用、租借相关证件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六)冒用其他医疗机构名义从事诊疗活动的;
(七)抗拒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执法检查,或经责令整改后, 拒不改正违法违规行为的。
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次记6分:
(一)依法被处以吊销相关专业资质、诊疗科目,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行政处罚的;
(二)逾期未按规定申请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三)未按要求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手术分级管理相关规定的;
(四)以雇佣“医托”等不正当行为谋取利益的;
(五)使用执业助理医师单独开展诊疗活动的(乡(民族乡)镇、村级医疗机构除外)。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次记3分:
(一)依法被处以罚款行政处罚的;
(二)使用不具各条件的主诊医师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或使用不具各条件的人员从事医疗美容护理工作的;
(三)使用不具各接种资质的人员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
(四)未按规定报告医疗事故和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
(五)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不符合要求的;
(六)未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医务人员继续教育有关规定的;
(七)未按规定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
(八)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不符合要求的;
(九)满意度调查连续两次排名后三位的。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次记2分:
(一)依法被处以警告行政处罚的;
(二)夸大、虚假宣传,欺骗患者的;
(三)悬挂或使用的医疗机构名称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不一致,或悬挂虚假荣誉称号、中心、培训基地、教学医院等信息的;
(四)向科室及医务人员下达经济创收指标,将医疗人员个人收入与临床用血、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等挂钩的;
(五)违反招标采购制度购入药品、医用设备和医用耗材的;
(六)未按规定组织实施医师、护士定期考核工作的;
(七)其它违反卫生计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或者技术操作规范的。
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次记1分:
(一)未在明显处所悬挂《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诊疗时间、收费标准的;
(二)未按规定开展行风教育的;
(三)未在醒目位臵公布投诉电话、地点、信箱等,或未按规定接待和处理患者投诉、信访等工作的;
(四)医学文书的格式、管理等不符合规定的;
(五)其它未落实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医院管理规定的。
第四章医务人员不良 执业行为记分分值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次记12分:
(一)依法被处以吊销资格证书、资质证书等行政处罚的;
(二)发生重、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及其他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造成严重后果或较大社会影响,负有直接责任的;
(三)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拒不服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调配的;
(四)伪造、编造、篡改病历资料等医学文书的;
(五)虚假治疗的;
(六)抗拒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执法检查,或经责令整改后, 拒不改正违法违规行为的。
第二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次记6分:
(一)依法被处以暂停执业活动,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行政处罚的;
(二)转让、出租、出借相关资格、资质证书的;
(三)未按注册的执业范围执业的(紧急情况除外);
(四)执业助理医师单独从事临床执业活动的(乡(民族乡)、镇村级医疗机构除外);
(五)开具与疾病诊疗无关的“大处方”、“大检查”的;
(六)私自药品、医疗器械、生物制品生产单位等机构合作,违法开展执业活动的;
(七)在医疗服务活动中索要或收受患者及其亲友财物或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八)索要或收受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工作人员给予的回扣、提成或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九)通过介绍病人到其他单位检查、治疗或购买药品、医疗器 械等收取回扣或提成的;
(十)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参与虚假医疗广告宣传和药品医疗器械促销的;
(十一)记分周期内,经查实有5起以上患者或群众关于其服务态度服务作风投诉的。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次记3分:
(一)依法被处以罚款行政处罚的;
(二)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人员不具各相应条件的;
(三)未按规定书写、未如实记录病历资料、工作记录等医学文书的,或在病历资料、工作记录等医学文书上替代他人签名的;
(四)对个人印鉴、工号等医疗权限不严格管理,或者交与他人使用的;
第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次记2分:
(一)依法被处以警告行政处罚的;
(二)除特殊情况外,施行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前未依法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书面同意的;
(三)施行手术前未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进行术前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告知的;
(四)违规参与药品、食品、保健品等商品推销活动;
(五)其它违反卫生计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或者技术操作规范的。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次记1分:
(一)未按规定佩戴标牌上岗工作的;
(二)书写的病历不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范要求的;
(三)被评定为不合理用药的(每份记1分);
(四)其它未落实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医务人员相关管理规定 的。
第五章记分管理
第二十六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有不良执业行为的,应当制作《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见附件4.1)或者《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见附件4.2,以下均简称《记分通知书》),并在3个工作日内送达被检查人。《记分通知书》一式3份 ,分别由被检查人,记分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单位留存。
第二十七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作出《记分通知书》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 记分通知书》送达记分管理部门,记分管理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记分。
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对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有异议的,可在收到《记分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向做出记分行为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进行申诉。申诉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办理,并于1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第二十九条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达到6分以上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列入重点监督检查对象,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并予以公告。
第三十条医疗机构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满12分时,由主管部门对该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该年度内医疗机构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不得参与任何评优、评先活动;并对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相关管理人 员进行法律知识脱岗培训,培训期间暂停执业活动。
第三十一条医疗机构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满18分, 在全省范围通报批评;在当年等级医院评审中一票否决,已经通过评审的降一等级;并对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脱岗培训,培训期间暂停执业活动。
第三十二条校验期为1年的医疗机构,一个记分周期内, 累积记分满24分;校验期为3年的医疗机构,校验期内,有一个记分周期,累 积记分满24分,登记机关在办理校验时予以“暂缓校验”。
第三十三条医务人员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满12分, 不得参加任何评优评先活动;进行法律知识脱岗培训,培训期间暂停执业活动。
第三十四条医务人员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满18分时,延迟一年晋升(或聘任)高一级职务(自符合申报或聘任时间算起);进行法律知识脱岗培训,培训期间暂停执业活动。
第三十五条医务人员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满24分, 延迟2年晋升(或聘任)高一级职务(自符合申报或聘任时间算起),建议医疗机构予以低聘、解职待聘、解聘等处理。除对其进行法律知识脱岗培训,暂停执业活动外,医师定期考核应予不合格。
第三十六条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做出的等级医院一票否决、降低等级,暂缓校验,延迟晋升,定期考核不合格等记分处理决定,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第三十七条各市、县(区)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应每半年将辖区内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情况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计生行政各案。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八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未按本办法(试行)规定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实施记分的,应追究直接主管人员及主要负责人员责任。
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监管人员在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工作中,有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超越法定职权、违反法定程序等行为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及时予以纠正,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员责任。
第四十条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记分实施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试行)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四十二条对医疗机构负责人、相关管理人员及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以及对医务人员的待岗培训由登记机关组织实施。
第四十三条各市、县(区)可结合本地方实际,制定不良执业行为奖励措施。
第二篇:卫生院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八塘镇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 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区卫生计生委:
为了加强我院医务人员执业管理,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xxx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我院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实施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务人员执业管理,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院执业的医、护、药、技等医务人员。
第三条
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指医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违反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行业作风、职业道德及诊疗规范等相关规定的行为。
第二章
记分标准
第四条
根据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情形,每次记分的分值依次设定为2分、4分、6分、8分,共四个档次。
第五条
医务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一次记2分:
(一)在四级医疗事故中负主要责任的;
(二)违反诊疗常规,造成一定不良影响的;
(三)违反外出会诊或医师多点执业相关管理规定的;
(四)未按要求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第六条
医务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一次记4分:
(一)在三级医疗事故中负主要责任的;
(二)未经患者或授权家属同意,擅自使用高值耗材、进行特殊检查或治疗、更改手术方案的;
(三)未按要求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或医疗事故的;
(四)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医院指令性任务的。第七条
医务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一次记6分:
(一)在二级医疗事故中负主要责任的;
(二)参与或组织倒卖医院号源的;
(三)违反药品器械或医疗技术临床试验相关规定的;
(四)推诿、无视或拒绝救治危急重症患者的。第八条
医务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一次记8分:
(一)在一级医疗事故中负主要责任的;
(二)参与虚假医疗或采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患者就医的;
(三)严重违反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的;
(四)隐匿、伪造或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
(五)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的;
(六)其他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
第三章
记分应用
第九条
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记分按一年内累计记分、一次性记分及晋升周期内累计记分三种方式进行计算,并给予以下处理:
(一)一年内累积不良记分累计达2分,不足4分的,取消当事人当年内各种形式的评先评优活动;一年内累计不良记分累计达4分,不足6分的,在全院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当事人当年内各种形式的评先评优活动;一年内累计达6分,不足8分的,在全院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事人当年内各种形式的评先评优活动,暂停当事人3个月及以上的处方权或执业活动,一次性扣除当事人第二年内奖励性绩效的10%,一年内累积不良记分≥8分,在全院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事人当年内各种形式的评先评优活动,暂停当事人3个月及以上的处方权或执业活动,一次性扣除当事人第二年内奖励性绩效的15%。
(二)一次性不良记分达4分,不足6分的,在全院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事人当年内各种形式的评先评优活动,暂停当事人3个月及以上的处方权或执业活动;一次性不良记分达6分,不足8分的,在全院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事人当年内各种形式的评先评优活动,暂停当事人6个月及以上的处方权或执业活动,一次性扣除当事人第二年内奖励性绩效的15%;一次性不良记分达8分及以上的,在全院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事人当年内各种形式的评先评优活动,暂停当事人6个月及以上的处方权或执业活动,一次性扣除当事人第二年内奖励性绩效的20%。
(三)晋升周期内累计不良记分达8分及以上的,延迟一年晋升(或聘任)高一级职务(自符合申报或聘任时间起算)。晋升周期内一次性不良记分达8分及以上的,延迟两年晋升(或聘任)高一级职务(自符合申报或聘任时间起算)。
第四章
组织实施
第十条
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实施领导小组,其成员如下xxx,下设办公室在医务科,负责制定我院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记分管理办法,并对全院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记分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十一条
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实施领导小组制定实施管理办法,各成员分工负责本科室人员当年的考核情况,由办公室xx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可通过日常管理、监督考核、群众投诉、来信来访、问卷调查、各类检查、医疗事故鉴定、第三方调解建议书、法院判决书等途径获得,并由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实施领导小组组织调查核实。
第十三条
制作《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在调查核实确认工作后10个工作日内将《通知书》送达当事人。
当事人对记分有异议时,可在收到《通知书》7个工作日内向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实施领导小组书面提出申诉,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实施领导小组应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核,经复核证实对医务人员记分有错误或者不准确的,应当予以更正。
第十四条
在院务公开栏,定期公布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情况及处理意见,并建立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管理档案。
第十五条
建立“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档案”,于次年1月5日将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记分统计表报送至当地卫生计生委备案。
xxxx卫生院
2018年5月28日
第三篇:湖北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湖北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医疗执业行为,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湖北省医疗机构管理实施办法》、《湖北省医疗机构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相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等医疗执业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制度或诊疗常规等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在发生不良行为后,除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外,同时按本办法规定记分。
第四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管理办法,并对各地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各市(州)、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进行监管,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负责具体实施。
第五条 不良执业记分作为医疗机构原核准注册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登记机关)对其进行执业校验的依据之一,各登记机关应当按照本办法要求,建立“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档案”。第二章 记分标准 第六条 根据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类别和情节,不良记分共分为10分、6分、4分、2分、1分五个档次,其中10分代表一次不良执业行为最严重档次,其余情况依分值递减。
第七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一次记10分。
(一)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含放射事件、院感事件、传染病疫情等)未按有关法律法规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或者隐瞒、缓报、谎报造成不良影响;
(二)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传染病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应急处理指挥调度;
(三)由于医疗质量、医疗行为、医疗服务等方面的过错、过失引发医疗纠纷,且处理不积极,造成严重社会群体性事件或恶劣的社会影响;
(四)遗弃患者,或因收费等原因延误急危重患者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五)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六)发生一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承担完全或主要责任;
(七)违反药品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疏于管理,致使麻醉、精神、毒性等需要严管药品流失或造成其他不良后果的;
(八)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擅自开展需经审批的有关医疗技术(包括器官移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心血管介入技术、血液透析等);
(九)未经批准开展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手术;
(十)违反血液管理有关法律法规,非法采、供血液或使用血液; 第八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一次记6分。
(一)未经变更登记,医疗机构擅自改变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名称、类别、经营性质、服务方式或执业地点;使用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名称;医疗机构超出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开展诊疗活动;
(二)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三)医疗废弃物未按照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存放、运输和无害化处理,医疗机构对污水未处理直接排放;
(四)违反规定购买、保管、使用、销毁毒麻和精神类药品;
(五)未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擅自配制和使用医疗治疗用制剂;
(六)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消毒剂、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或者使用假劣、过期、失效药品及违禁药品;
(七)出具虚假证明文件造成患者延误诊治,或出具虚假医学检查报告;
(八)发生一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次要责任或发生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完全责任或主要责任;
(九)隐匿、涂改、伪造、擅自销毁或者未按有关规定保存病历及有关资料;
第九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一次记4分。
(一)除省卫生厅规定统一使用的医疗文书外,开展诊疗活动中使用的医疗文书为非本医疗机构标示;
(二)不按期主动向卫生行政部门提请效验申请;
(三)违反医疗广告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发布医疗广告或者医疗服务信息;
(四)发生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承担次要责任;或发生三级、四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承担完全责任;
(五)使用取得相应资格但未经注册或备案的医师(含外籍医师)、护士从事诊疗活动;使用医学院校毕业未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或见习期人员独立从事诊疗活动;
第十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形者,一次记2分。
(一)擅自提高服务收费价格、分解收费、重复收费;
(二)非卫生行政部门安排,或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备案,擅自组织义诊活动;
(三)未按规定申报配臵,擅自使用大型医用设备;
(四)发生三、四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承担主要责任。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有以下情形者,一次记1分。
(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未按规定悬挂在醒目位臵;
(二)处方的印刷书写不符合相关规定;
(三)对医师外出会诊疏于管理;未采取有效措施对违反有关规定外出会诊的医师进行及时处理;
(四)未按规定对医疗机构相关信息、诊疗科目、诊疗时间、医疗服务价格、收费情况等进行公开公示;
(五)未按规定执行医务人员佩戴胸卡上岗;
(六)使用的大型医疗设备及工作人员无《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合格证》等资质;
(七)未按照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事故或重大医疗过失行为;
(八)不配合卫生行政部门接待、处理投诉和信访等工作
第三章 记分管理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实行累积记分制度。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累积记分周期以为单位,每年12分,从医疗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之日起计算,12个月为一个周期。周期满后,校验期为一年的医疗机构,该机构周期内的记分分值清零,重新开始积分;校验期为三年的医疗机构,该机构周期内的记分应累积三年后方可清零,并重新开始积分。
第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采取日常监督与专项督查相结合的形式,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发现医疗机构有不良执业行为,应进行现场笔录,由医疗机构签字确认,并提出整改要求,现场制作有关执法文书,出具《湖北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见附件),在7个工作日内将《通知书》送达其登记机关作为校验依据存档。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违反相应的法律、法规应受到行政处罚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制作《通知书》,在7个工作日内送达其登记机关作为校验依据存档。
第十五条 一个记分周期内,医疗事故鉴定最终结论为医疗机构承担责任的,负责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机构应将所受理并办结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抄送医疗机构的登记机关,登记机关应在收到报告的7个工作日内应制作《通知书》送达当事医疗机构,同时作为校验依据存档。
第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医疗机构不良行为日常监督档案,每一个记分周期内应对医疗机构进行至少两次不良记分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累积记分接近或达到10分以上的医疗机构,应作为卫生监督的重点对象,加强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对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正常检查每年不超过4次。在医疗机构暂缓效验期内不良执业行为检查不超过2次。
校验期为一年的医疗机构,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计不良记分达到12分的,给予该医疗机构1至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校验期为三年的医疗机构,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计不良记分超过12分,或三年内累计超过24分的,登记机关在校验时应给予该医疗机构1至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给予暂缓校验期的医疗机构,如为等级医疗机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报批准其等级的主管卫生行政部门,给予医疗机构等级警告或降等处理。不如实报告或隐瞒不报的,应提请相应部门追究有关负责人责任。
第十九条 暂缓校验期内,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不得执业。设有床位的医疗机构在暂缓校验期内累计不良记分超过12分者,则认定其不能通过校验,应当按相关程序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在本办法施行之前已经取得《医疗机构执业去可证》且效验期为一年的医疗机构,其第一个记分周期从办法施行之日起到下次效验之日止。在本办法施行之前已经取得《医疗机构执业去可证》且效验期为三年的医疗机构,其第一个记分周期从最后一次通过效验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此前湖北省卫生厅印发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意见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深圳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深圳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深卫规〔2007〕4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记分标准
第三章 记分执行
第四章 附则
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实施对医疗机构的有效监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我局制定了《深圳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深圳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实施对医疗机构的有效监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经依法执业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
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执业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诊疗常规的行为。
第三条
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对所管辖的医疗机构在执业活动中出现的不良执业行为实行记分管理,并实行累积计分制度。对不良执业行为中的违法行为,在实行记分管理的同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第四条
市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记分管理工作,并负责对区卫生行政部门的记分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医疗机构的记分管理工作由其原核准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第二章 记分标准
第五条
一次记分的分值,根据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种类和程度,分为1分、2分、4分、6分、20分五个档次。
第六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1分:
(一)医疗机构名称不规范的;
(二)超出核准科目开展诊疗活动的;
(三)使用一名取得相应资格但未经注册的医师或者护士独立从事诊疗活动的;
(四)使用一名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
(五)使用一名执业助理医师独立从事诊疗活动的;
(六)违反有关规定,使用未注册在本医疗机构内的医师从事诊疗活动的;
(七)未按规定将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等内容对外公示的;
(八)发生三、四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次要或者轻微责任的;
(九)未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悬挂于显眼位置的;
(十)医务人员未按规定佩戴标牌上岗的。
第七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2分:
(一)使用一名未经注册的外籍医师从事诊疗活动的;
(二)使用一名医学院校实习生或者具有中等专业学校以上医学专业学历但尚未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独立从事诊疗活动的;
(三)发生一、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轻微责任的;
(四)未按规定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或者对医疗废物、污水处置和管理不符合要求的;
(五)违反国家和本市有关放射诊疗、防护等相关规定的;
(六)未按规定进行药品采购或者未按规定购买、保管、使用、销毁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终止妊娠药品的;
(七)违反临床用血有关规定的;
(八)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未执行医疗收费标准或者营利性医疗机构未执行有关价格管理规定的;
(九)未按批准内容发布医疗广告或者使用过期、被注销、撤销的《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发布医疗广告的;
(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未执行医疗收费标准或者营利性医疗机构未执行有关价格管理规定的。
第八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4分:
(一)未经变更登记,医疗机构擅自改变名称、类别、性质、地址或者服务方式的;
(二)违反有关规定,擅自组织义诊活动的;
(三)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的;
(四)发生一、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次要责任的;或者发生三、四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主要或完全责任的;
(五)未经批准,擅自开展结扎、人工终止妊娠手术、助产的;
(六)以雇佣“医托”等不正当方法招徕病人的;
(七)隐匿、伪造、篡改病历资料、处方或者其他医疗文书的。
第九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6分:
(一)使用一名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卫生技术人员资格的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
(二)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借用、冒用其他医疗机构名义从事诊疗活动的;
(三)将科室或者房屋承包、出租给他人,承包人、承租人以该医疗机构名义从事诊疗活动的;
(四)未经批准,单位内部医疗机构擅自向社会开放的;
(五)未按规定履行传染病报告义务的;
(六)未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擅自配制和使用医疗治疗用制剂的;
(七)发生一、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主要或者完全责任的;
(八)违反有关规定,从事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或者亲子鉴定的。
第十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20分:
(一)使用非法定血源或者非法采供血的;
(二)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
(三)拒绝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检查或者拒不改正违法行为的。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有本办法第六条第(二)项的行为,每超出一个科目记1分;有本办法第六条第(三)、(四)、(五)、(六)项、第七条第(一)、(二)项和第九条第(一)项规定的行为,按每人次记相应的分值。
第三章 记分执行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实行累积计分,积分周期为一个,从每年1月1日起至当年12月31日止。一个积分周期期满后,该周期内的积分分值予以消除,下一重新开始计分。
第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医疗机构有不良执业行为的,应当做好现场检查笔录,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要求医疗机构立即或限期改正,并应当在监督检查后的7日内制作并送达《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受到行政处罚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给予记分,并制作《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
第十四条
实行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公示制度。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将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和积分情况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的依据。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积分满20分的,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予以暂缓校验。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5年。
第五篇: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自查报告
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自查报告
根据《重庆市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指导意见》渝卫发[2018]10号文件精神,为了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服务水平,强化医务人员依法执业法律意识,我院对照相关指南进行了严格的自查自纠工作。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根据县卫计委于2018年5月8日召开的相关会议精神,组织全院医务人员系统学习了《重庆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重庆市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指导意见》、《重庆市不合理用药记分管理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
二、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自查后发现现阶段还存在如下问题
1、个别医务人员书写病历不完善,病历归档不及时,少数病历无上级医师签名。
2、个别医务人员在用药过程中缺少用药指针,没有相关辅助检查支撑,存在与疾病无相关用药现象。
3、医务人员在开具辅助检查时存在过度医疗行为,检查项目全部打包,开具一些不必要检查项目。
4、中医理疗科病历记载不完善,治疗项目开具次数、穴位、时限不规范现象。
5、治疗室、清创室、产房卫生清洁工作欠缺。
6、医疗垃圾分类转运登记不及时,医疗废弃物暂存处未张贴标示标牌,医疗废水处置不完善,手术室无相关操作台账。
三、整改措施
1、加强医政管理,对所有医务人员加强病历书写、合理用药、辅助检查、治疗项目等业务培训,制定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统计表,实行奖惩机制。
2、加强药品采购管理,控制高价药和乙类药。
3、不定期统计分析每位医务人员药占比、抗菌药使用比例,及时反馈临床科室责令整改。
4、加强院内外保洁,对医务人员就医疗垃圾分类、转运、处置进行了培训,已经张贴了医疗废物暂存处标示标牌,近期将对医疗废水设计整改方案并实施。
**卫生院 2018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