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何琳
(泰安市中心医院 骨科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对9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前行相关知识宣教、适应性训炼、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结果
96例患者除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外均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诊3个月~1年,效果满意,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在围手术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保证。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Abstract: Purpose: To probe the effective tend and protect method of artificial caput femoris replacement at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Methods: Educate with relative knowledgement, trained adaptively、do psychological nursing to the 96 patients before the artificial caput femoris replacement surgery.After the surgery enhance the basical nursing、specific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Results: All the 96 patients healed up and left the hospital except two had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 follow-up for about 3 months to a year, the result are satisfied, the caput femoris are well-behaved.Conclusions: Effective nursing methods at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is the guarantee of reducing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ing success rate of the operation.Keywors: artificial caput femoris replacement;perioperative period;tend and protedt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常用方法, 但因其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 容易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1]。由于术后并发症较多, 术后护理难度大,因此, 实现医疗与护理的统一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5年1月~2009年1月, 对96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实施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科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96例,男30例, 女66例, 年龄29~97岁,平均53.2岁。其中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9例, 股骨颈粗隆间骨折36例, 股骨颈骨折41例。1.2 方法
术前行相关知识宣教、适应性训炼、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2 结果
96例患者除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外, 其余均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诊3个月~1年,效果满意,髋关节功能良好。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相关知识宣教:术前与患者进行交流, 向病人讲述手术的必要性、术后取得的效果、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术后恢复过程中功能锻炼的必要性,有利于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便于术后进行-1
[1]
预防措施:熟知脱位的易发因素,并采取积极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是防止髋关节脱位的关键。①术前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指导患者合理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委缩,保证手术后足够的肌肉张力,降低脱位的发生率。②术后正确搬运:患者术后回病房最好3~4人搬运,分别托起患者的头、颈、躯干、下肢同时用力将患者平放于床上,搬运时注意患髋的保护以防假体滑脱。③患肢制动:术后患者取仰卧位,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或外展内旋位(外展30内旋 15),不要过早进行直立活动,禁止健侧卧位,对术后关节不稳定者,适当延长制动时间。④及时应用镇痛药物,以防疼痛肌痉挛致关节脱位。⑤术后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⑥预防伤口感染也是防止脱位造成手术失败的重要措施。3.3人工股骨头假体柄断裂
预防措施:指导患者术后注意保护置换假体,在日常活动中选择适度运动,避免奔跑、跳跃、暴力和外伤。
3.4 疼痛与假体松动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发生患髋疼痛率较高,文献报道为32.4%~46%[1]。
预防措施:早期预防措施:①对陈旧性患者应重视骨折后至术前这一时期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确保术前肌力强度。②无论新鲜或陈旧骨折术后均要早期合理功能锻炼。③指导患者早期术后离床活动,待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愈合,髋关节已相对稳定后即可扶拐下床活动,时间以3周为宜。④指导患者术后不宜过早负重,一般术后4~6周待复查X线片后遵医嘱弃拐行走。远期预防措施:远期疼痛预防应重视指导患者出院后合理使用和加强置换关节的保护。根据我们的护理体会提出三点保护措施:①避免重体力劳动和持扛重物。②避免剧烈运动和患肢单腿直立。③尽可能不做下蹲运动和盘腿运动。3.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发生率文献报道差异较大,一般在0.4%~48.4%之间[1,2,3],预防措施:①足踝的主动、被动环转运动: 20次/分钟,2分钟/次,1次/2~4小时。主动环转适用于麻醉作用消失后,或术后疼痛较轻,患者体力较好时;被动环转适用于麻醉作用消失前,患者疼痛能忍,体力较差时,由护士或他人操作。②加强小腿肌肉静态收缩。③腓肠肌电刺激疗法。④按医嘱应用抗凝药物。4 讨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目的是解除患者髋关节的疼痛,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在围手术期应做好相关知识的宣教、心理护理,并进行适应性训练,充分做好各项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肢体血运,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持正确体位,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毛宾尧.人工髋关节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8~290 2 用文明,徐根贤.手术并发症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24~332 3孙艳艳,田艳艳,孙运粉.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3,9(3):164
º
°作者简介:何琳 女 1966年10月出生
山东省莱芜市人
主管护师
大学本科学历 研究方向:骨科护理。
:
第二篇:围手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
手术是临床外科系统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包括从病人决定手术入院、接受手术以及麻醉苏醒后直至病人出院的全过程。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不仅仅局限在手术室内,它延伸到手术前后的护理。
一、术前访视
一)、术前病人的评估
巡回护士术前访视手术病人十分重要。手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访视病人,阅读病历,通过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交流和对病人的观察,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精神情感、感觉状况、运动神经状况、排泄情况、呼吸、循环、体温、皮肤、水电解平衡状况等。
1、病人身体的准备
1)、皮肤准备 择期手术前,手术前一天晚上,要求病人沐浴或擦洗, 并更换病人衣裤。术前不要去除毛发,除非毛发在切口上或周围干扰手术。
2)、其它术前准备 指导病人手术前戒烟,结肠直肠手术前的肠道准备,充分控制所有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术前高血糖症。
2、病人及家属心理方面的准备手术对病人来讲都是较强的一种刺激,这种紧张刺激会通过交感神经纟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病人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冷、发抖,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术前指导和心理护理的目的是减轻病人对手术的焦虑情绪,使病人在身心俱佳的状态下接受手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及心理障碍,提供正确的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病人及其家属因疾病、手术引起的焦虑不安和担心恐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也有助于减少各种手术后的心理并发症,以及因手术前心理准备不充分或不妥当而引起的各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妥善的围手术期心理准备和心理治疗已成为外科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术前宣教
一)、术前健康教育 术前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向病人介绍手术配合护士及手术室的环境设备;介绍进入手术室的时间、麻醉配合的注意事项、手术开始的大约时间;讲解静痛与麻醉、与术后肠蠕动恢复的相互关系;向病人介绍入手术室前要求(如术前禁食、禁水时间、去掉手饰、假牙,勿将现金、手表等贵重物品带入手术室;着医院配备的病人衣裤);介绍手术及麻醉的体位及术中束缚要求;术中输液的部位;讲解术中留置的各种引流管道,如引流管、胃管、尿管、气管插管等对康复的影响;训练胸、腹式呼吸、咳嗽、翻身,以及卧床大小便等;指导病人术中出现特殊情况的自我护理(如恶心、呕吐时做深呼吸等)。
二)、宣教方法 宣传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录像数据、幻灯等易懂明了的方式为病人及家属进行讲授;或在病房走廊两侧设置卫生宣传墙、科普宣传栏进行手术前、术中、术后等各种各类手术的知识讲座。
二、手术护理
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期间,手术室护士应热情接待病人,按手术安排仔细核实病人,确保病人手术部位准确无误。注意病人的保温护理,防止病人在手术过程受凉感冒,影响术后康复,在手术中输液、输血是手术室常用的治疗手段,掌握有关输液、输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配合手术的保证。
约二)、病人的保温护理研究显示大约50 的病人术中中心体温低于36 C,33.3 病人中心体温低于35 ,全麻手术超过3小时、一般手术超过2小时,容易出现术 约
1、
第三篇:围手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全院护士)围手术期概念:
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分手术前期(术前)手术麻醉期(术中)手术后期。
※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术前护理: 从病人准备手术至进入手术室,这一时期的护理。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现病史、既往病史、个人史、药物过敏史、用药史、麻醉手术史。
(二)身体状况:
1、年龄和性别
2、营养状况
3、体液状况
4、重要器官功能
(三)心理社会状况:
1、心理状况
2、家庭社会状况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实验室检查
2、胸部X线检查
3、心电图检查
4、特殊检查
(五)手术分类:
1、手术时机:急症手术、限期手术、择期手术
2、彻底程度:根治、姑息。
(六)耐受手术能力:耐受力良好,耐受力不良 护理措施:
(一)心理护理:
(二)健康教育:
1、外科疾病康复指导
2、心理保健知识指导
3、饮食卫生知识指导
4、合理用药知识指导
5、术后功能锻炼及活动指导
6、复诊的要求和时间
(三)提高手术耐受力
(四)手术前常规准备
(五)手术日晨护理
(六)急症手术前准备
提高手术耐受力:保证休息和睡眠,饮食护理,纠正体液失衡,保证重要脏器功能。手术前常规准备:
1、胃肠道准备:
目的:①减少麻醉引起的呕吐和误吸;②
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③减少术后腹胀及胃肠道并发症。
方法及内容:①一般手术:禁食12小时,禁饮 4—6小时;②胃肠道手术:术前1—3日开始进流质饮食,并根据需要置胃管洗胃或术前晚灌肠;③结直肠手术:术前3天开始口服肠道抗菌素、服缓泻剂。
2、呼吸道准备:术前戒烟2周以上治疗肺感染。
3、手术区皮肤准备
(1)目的和要求(2)物品准备(3)操作步骤(4)注意事项(5)特殊部位备皮要求:颅脑手术、颜面部、口腔、阴囊、阴茎部手术。(6)手术区备皮范围:
乳房手术:上锁骨上部、下脐水平、两侧腋后线,包括同侧上臂上1/3及腋窝。胸部手术:前后胸壁皮肤过中线大于5cm。
腹部手术:上起乳头联线,两侧至腋中线,下至耻骨联合及会阴部,剃阴毛、下腹部及腹股沟区手术应包括大腿上1/3皮肤。会阴及肛周手术:剃除阴毛。
四肢手术:以切口为中心上下20cm以上的范围,患肢或整个患肢。
4、备血
5、药物过敏试验 手术日晨护理:
1、生命体征测量
2、检查手术前准备工作是否完善
3、妥善保管随身物品
4、指甲油、口红处理
5、胃管
6、排空膀胱
7、术前用药
8、带入手术室物品
9、准备术后用品
急症手术前准备:尽快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注意急症手术病人术前不作灌肠、不用泻药。危重病人不宜作复杂的特殊检查。手术护理:
一、病人的接送:病人识别形式:①核查腕带标记;②主动沟通确认病人;③通过家属陪伴者确认病人;④护理指导;⑤病人识别的“三确”、“六核”规则。三确:正确的病人、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 方式。
六核:病人入院登记时;病人到病房报到后佩戴腕带,护士正确书写病人资料与床头卡;手术室接病人时;手术病人至手术等候区时;手术间负责巡回的护士即病人入手术间时;手术即将开始时。
二、病人的核对:病人的核对→病人的核查→医生、麻师、巡回护士→麻醉方式、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共同核对签名,执行过程中若有任何疑问,应重新确认明确后方可执行手术。
三、病人的保温护理:
(一)手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1、增加伤口感染率
2、影响凝血功能
3、影响机体代谢
4、增加心血管并发症
5、延缓手术恢复
6、低体温可延长住院时间
(二)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原因
1、手术室低温环境:常控22—24℃。
2、麻醉剂的应用:有扩张血管、抑制体温调节的作用,麻醉时采用机械通道吸入干冷气体等,也会引起体温下降。
3、皮肤保温作用的散失。
4、输液和输血
(三)预防术中低温的综合保温措施:
1、检测体温;
2、调节室温;
3、保暖;
4、输注液加温;
5、冲洗液加温。
四、术中输血输液:
(一)输液:
1、常用液体的种类及作用;
2、输液高度管扭注意;
3、速度;
4、观察;
5、常见的输液反应及防止。
(二)输血:
1、常用输血品的种类及特点;
2、输血的注意事项;
3、常见的输血反应及防治。
五、病人的保护:
(一)病人的转运措施:
1、车有安全带或护拦;
2、严接查对制度;
3、病人保暖舒适、安全;
4、麻醉与手术医生陪同;
5、管的保管避免发生液体反流或管道脱落。
(二)病人在手术间的保护措施
1、从上手术推床到躺至手术床的过程中,应遮挡病人,保证病人的隐私权不受侵犯。
2、病人在手术床上应注意使用约束带约束、防止病人从手术床上坠落。
3、一旦病人进入手术室期间,必须有人看护,病人不能单独留在手术间。
4、在手术室期间,随时注意给病人保暖,避免体温过低或过高。
5、手术结束,气管插管拔管阶段,应守在病人身边,防止病人烦躁,导致坠床或输液管的脱落。
6、手术结束后,病人从手术床移至推床,注意防止各类引流管的脱落。
7、手术结束。
六、物品的清点:清点内容:器械、敷料、其他(手术刀片、线轴、缝针等)
清点时机:①手术前洗手提前20分钟上台。②第一次整理器械时; 二次关体腔前;三次第一层体腔关闭结束; 四清点缝完皮肤时。
七、护理记录
术后护理:指病人从手术结束返回病室,直到出院这一阶段的护理 术后常规护理:
1、病人的搬运
2、卧位:先依、麻醉取体后,而后按手术取体位。
①病人清醒、血压平稳后,颈、胸、腹部手术病人取半卧位;②硬脊膜外麻醉病人平卧(可不去枕)4—6小时;③全麻未清醒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④蛛网膜下腔麻醉病人:去枕平卧6—8小时;⑤颅脑手术后,病人清醒无休克,取床头抬高15—30°斜坡卧位;⑥骨科手术后应平卧硬板床,四肢手术后应抬高患肢。※肛门排气
引流管的护理:①熟知引流管的作用和通向,切勿接错。②妥当固定,以免脱落或滑入体腔内。③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色鲜红色,200ml/h,8h超过400ml以上加上全身表现,考虑大出血。④保持引流装置无菌,防止污染,每天更换引流袋。
⑤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压迫或扭曲。⑥掌握各类引流拔管指征,拔管时间及拔管方法。
第四篇: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内容:生命体征;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睡眠情况;家庭支持;教育需求;治疗依从性等。
2.落实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以达到患者能认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对手术要达到的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意外事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2.2呼吸道准备: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锻炼,吸烟者嘱其戒烟。术前有肺部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2.3胃肠道准备:根据手术种类、方式、部位、范围,术前给予不同的饮食和术前肠道准备。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2.4手术区皮肤准备:术前日洗头、剪指甲、更换清洁衣服,术日晨充分清洁手术区域皮肤。
二、手术当日护理
1.取下义齿、手表、首饰等,将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好。2.排空小便,遵医嘱应用术前药物。
3.准备手术需要的病历、放射线片、CT片、MRI片及药品,与手术室人员共同核对,按手术交接单做好交接。
4.参加手术的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患者安全核查和消毒隔离制度,保障患者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三、术后护理
1.做好术后护理评估,内容: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神志、生命体征情况;疼痛及症状管理、切口引流情况;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安全管理
2.护理措施
2.1向医师及麻醉师了解手术中患者的情况。
2.2术后患者的搬移:尽量平稳,减少振动,注意保护伤口、引流管、输液管,防止滑脱或受污染。
2.3卧位:麻醉未清醒者应有专人守护,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腰麻、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需平卧6小时,当患者麻醉恢复,血压平稳,腹部手术后一般可取半卧位,头颈部及胸部手术后取半卧位或坐位。
2.4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术后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瞳孔、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等。
2.5管道护理: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阻塞,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及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记录。
2.6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有无脱落及感染等情况。若伤口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如出血量较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对烦躁、昏迷、小儿需使用约束带;大小便污染敷料后应立即更换;肢体手术应抬高患肢,注意患肢血运情况。
2.7术后营养:术后恢复饮食的时间根据手术的大小及性质决定。
2.8心理护理:祝贺患者手术成功,做好告知与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的心理。2.9疼痛的护理:有效控制疼痛,保证足够的睡眠,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止痛剂等。2.10早期活动:手术后如无禁忌,应鼓励患者床上自主活动,协助翻身、叩背、活动肢体、鼓励深呼吸,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逐渐下床活动。
2.11做好基础护理。
第五篇:围手术期的护理
一、围手术期概述
(一)围手术期的概念
围手术期也称手术全期(术前、术中及术后),指护士从迎接病人进入外科病房到病人术后痊愈回家这段时期。根据时间的不同分为:手术前期、手术中期和手术后期。外科护士在围手术期的重要职责是在术前全面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采取措施使病人具备耐受手术的良好身心条件;术中确保病人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实施;术后帮助病人尽快地恢复生理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和残障,实现早日全面康复的目标。
(二)手术分类
按手术的时限可分为择期手术、限期手术和急诊手术。按手术的目的分为诊断性手术、治疗性手术、估息性手术和美容手术。
二、围手术期护理
(一)手术前期病人评估及护理
1.手术前期的护理重点
(1)评估并矫正可能增加手术危险性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帮助病人做好心理和身体护理。
(2)向病人和家属提供有关手术的卫生指导。
(3)帮助制定出院和生活形态改变的调适计划。
2.手术前期病人的评估
(1)一般资料。
(2)既往史及健康状况。
(3)病人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4)询问亲属对手术的看法是否支持、关心程度及经济承受能力。
(5)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重要脏器功能。
3.手术前期病人护理措施 @pagebreak@
⑴ 心理准备:术前心理准备的意义是减轻焦虑;促进术后脉搏和血压的稳定;减少术中麻醉剂的用量,减少病人术后对止痛剂的需求;增加病人术后活动的主动性;降低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心理护理的最基本措施:正视病人的情绪反应,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焦虑,感受或疑问,给予支持和疏导。
术前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夸大手术的危险性;不理解麻醉的过程;不知道疼痛的程度;对预后悲观。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消除‘未知’,增强 病人的控制感。进行术前教育,安排病人参加娱乐活动都可以达到较好效果。
⑵ 环境准备:病房温度应保持在18℃~20℃,湿度50%~60%,减少陪护。对新入院的病人,护士要介绍病区环境。
⑶ 身体准备:帮助病人完善各种检查,护士向病人讲解各项检查的意义,帮助和督促病人接受检查。对于留取样本的血,尿,便化验检查,应向病人交代各种标本的采集要求。
皮肤准备:清除皮肤上的微生物,减少感染导致伤口不愈合的机会。皮肤准备一般在术前一天进行。病人清洁皮肤,修剪指(趾)甲,并备皮。备皮的范围需要大于预定的切口范围。
呼吸道准备:目的是改善通气功能,预防术后并发症。主要措施是戒烟和深呼吸和咳嗽、咳痰训练。如病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术前应行体位引流,雾化吸入,必要时应用抗生素。
胃肠道准备:目的是减少麻醉引起的呕吐及误吸,也可以预防消化道手术中的污染。①禁食禁饮: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6小时开始禁止饮水。肠道手术前3天起进少渣饮食,术前1天改流食。②灌肠:除急诊手术病人严禁灌肠外,普通病人于术前晚常规用0.1%~0.2%肥皂水灌肠一次或使用开赛露,肠道手术时需清洁肠腔。③放置胃管或肠管,一般在术日晨放置。④排便练习。
增加机体抵抗力,加强营养,促进休息和睡眠。
为适应手术,术后变化的练习。
⑷ 手术晨护理: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注意有无异常。
检查皮肤及胃肠道准备。
嘱患者排尿,决定是否置胃管和导尿。
取下发夹,假牙及身上饰品。@pagebreak@
擦去指甲油,唇膏,眼影等。
准确及时给予麻醉前用药。
将病历,X-线片,术中特殊用药等一并清点,交给手术室接送人员。
记下家属姓名,联络方式。
4.手术前病人健康教育
对病人健康教育的技巧是: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言语进行交流;告 病人各种事项,动作的理由或原因;多种教育方法并用。
术前病人应掌握的术后基本活动方法有:深呼吸,有效咳痰,体位改变和肢体功能锻炼,练习床上大小便。
(二)中期病人评估及护理
1.手术室的环境 手术室应邻近手术科室和相关科室。手术室分为无菌区,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适宜温度为20~24℃,湿度为50~60%。
2.手术中病人的护理 包括评估及文件记录,体位准备和手术过程中的观察。
(1)手术体位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舒适与安全;有利于暴露手术野,方便术者操作;对呼吸、循环影响最小;不使肢体过度牵拉或压迫而受损;肢体不可悬空放置,应有托架支脱。
常用的手术体位:仰卧式、颈仰式、头低仰卧式、俯卧式、肾手术式和膀胱截石位。
(2)手术野皮肤消毒:消毒用药液不可过多;从手术中心开始/,用力稳重均匀环行涂擦;消毒范围应超过手术切口所需面积。
(3)手术过程中的观察: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发现病人的不适,或意外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
(三)手术后期病人的评估及护理
1评估 @pagebreak@
(1)麻醉恢复情况。
(2)身体重要脏器的功能。
(3)伤口及引流物情况。
(4)情绪反应。
2.护理诊断
(1)焦虑、恐惧:与术中放置引流管、术后身体不适有关。
(2)自我形象紊乱:与手术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术后禁食、呕吐有关。
(4)躯体移动障碍:与伤口疼痛、管道约束有关。
(5)自理缺陷:与术后疼痛、虚弱、活动受限有关。
(6)活动无耐力:与手术创伤、机体负氮平衡有关。
(7)腹胀、便秘:与术中操作、术后活动减少有关。
(8)尿储留:与麻醉、排尿习惯改变,直肠、肛门手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9)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有关。
(10)清理呼吸道无效:与麻醉和疼痛有关。
(11)低效型呼吸形态:与疼痛、敷料包扎过紧有关。
(12)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13)知识缺乏:与缺乏术后康复知识有关。@pagebreak@
(14)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等。
3.护理措施 主要是维持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减轻疼痛和不适;预防术后并发症;实施出院计划。
(1)术后病人的卧位:麻醉未清醒前取侧卧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腰麻病人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硬膜外麻醉病人平卧4―6小时。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颅脑部手术可取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如病人伴有休克,应取仰卧中凹位,即下肢或床脚抬高20度,头部和躯干同时抬高15°的体位。腹部手术后,多取低半坐位卧式或斜坡卧位,以减少腹壁张力,脊柱或臀部手术后可采用俯卧或仰卧位。
(2)生命体征的观察:大手术后一般每15~30min测量脉搏、血压、呼吸一次,至少连续4次,直至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改为每60min测量一次。小手术后可每1~2小时测量脉搏、呼吸、血压一次,平稳后可改为每4小时一次。体温一般为每2~4小时测量一次。
(3)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护
1)维持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有呕吐物及时清除。给氧。如发现病人烦躁不安、鼻翼煽动、呼吸困难,应立即查明原因,尽快处理。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鼓励床上翻身、变换体位,鼓励其做深呼吸和咳嗽咳痰.2)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水电平衡:给与静脉补液。记每小时出入液量,保持各种管道通畅。记录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检查皮肤的温度、湿度和颜色,观察敷料渗血情况,每日计算24小时出入液量,根据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契压、尿量、尿比重、脉搏的变化调整补液量。定期取血了解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情况,及时纠正失衡。
3)重建正常饮食和排便形态:术后饮食形态的恢复步骤由麻醉方法、手术的种类、病人的反应来决定。要鼓励病人及早恢复经口进食。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道手术后带有胃肠减压者,术后24~72小时禁食、禁水,经静脉补充营养,待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试行进食。
术后需观察病人排尿情况,记录自行排尿的时间。
4)控制疼痛、增进舒适:麻醉作用过去之后,切口开始感觉疼痛,术后当天下午或晚上疼痛最为剧烈,24~48小时后痛感会逐渐减轻。切口痛与切口的大小、切口地部委、体位和情绪状态等因素有关。
控制疼痛的措施包括取合适体位、药物止痛和减轻焦虑。
使用要物止痛是术后24小时切口疼痛最有效的止痛措施。
止痛剂的作用时间因药物、剂量不同,以及病人的疼痛强度,对药物的吸收、转换和排泄能力的不同而异。@pagebreak@
对执行的各种处理和操作向病人进行解释,教导病人自我处理疼痛的方法。
5)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保持通畅;每日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按需要进行特殊护理,如冲洗;不过久留置各种引流。
6)并发症地观察及预防
呼吸道并发症 :肺不张、肺部感染、肺水肿、肺栓塞、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等,最常见的有肺不张和肺炎。
呼吸道护理问题的主要相关因素;(1)有吸烟史。(2)术前有呼吸道感染。(3)术后有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因素。(4)麻醉剂、气管内插管和氧气吸入导致支气管分泌物增多。(5)术后疼痛剧烈,或有胸部或腹部高位切口。(6)术后缺乏活动。(7)开胸手术导致肺泡萎陷。(8)麻醉性止痛剂的应用。
呼吸道并发症的主要预防措施:(1)术前做好呼吸道准备。(2)术后协助病人早期活动,卧床病人做床上移动和翻身。(3)鼓励病人每小时需要重复做深呼吸5~10次,至少每两个小时作咳嗽咳痰一次。(4)观察痰液的外观、性质。痰液粘稠,带有颜色,或有气味,给予雾化吸入、局部或全身用药稀释痰液、控制感染。(5)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6)避免术中术后呕吐物误吸,防止继发感染。(7)评估病人是否有呼吸不畅和咳嗽抑制现象。给止痛药物之前数呼吸,若呼吸次数低于12次每分钟,不能给药。(8)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术前积极控制感染,术中尽量不用吸入麻醉。
胃肠道并发症:多见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腹胀、便秘和急性胃扩张,多数为麻醉反应以及术中暴露,手术操作刺激的神经反射性反应。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缺氧,精神心理因数也可能是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原因。
腹腔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正常恢复往往需要一定时间。一般情况下肠管功能的恢复在术后12~24小时开始。此时肠鸣音可以闻及,术后48~72小时整个肠道蠕动可恢复正常,肛门排气和排便。由于术后禁食或进食过少,术后早期便秘属正常情况,不需处理。如果术后已进食多天而不能排便,则需要采取通便措施。
胃肠道并发症的主要预防措施:①胃肠道手术术前灌肠,放置胃管。②麻醉前给药。③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早纠正低血钾、酸中毒等。④术后禁食,留置胃肠减压3~4天。⑤卧床病人取半卧位,坐床上移动和翻身,腹部按摩。⑥协助病人早期进行术后活动、下床行走。⑦严密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⑧给予心理支持,消除紧张情绪。@pagebreak@
泌尿道并发症:包括尿潴留、尿路感染。术后8小时病人仍未排尿,耻骨上有明显浊音区,既表明有尿潴留。尿路感染多发生在膀胱,感染蔓延后可形成肾炎或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一般无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或膀胱刺激征,尿液检查可发现红细胞或脓细胞。
术后尿路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①尿潴留。②留置导尿③摄入水分不足。
秘尿道并发症的主要预防措施:①术前锻炼床上排便。②术后鼓励和协助不习惯床上排尿者在床沿,或站立排尿。③给予镇痛药物控制疼痛。④积极解除排尿困难,防止尿潴留诱发尿路感染。⑤对留置导尿病人操作时注意无菌原则⑥鼓励留置导尿病人饮水,冲洗秘尿道。⑦观察排尿情况
切口并发症: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切口感染在手术后3-4天内最明显。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及切口局部变化。术后初期病人底于38℃的发热,较为常见,这是由于破坏组织的分解产物及局部渗液、渗血吸收后出现的反应,称为外科热或吸收热,不需处理。若术后3~4天体温恢复正常后再次出现的发热,应及时检查切口部位有无红、肿、热、痛和硬结或波动感。切口裂开发生与手术后6―9天,腹部切口裂开较常见,多发生于体质差、营养不良或是过度肥胖。切口感染、切口缝合不佳也是切口咧开的主要原因。
切口并发症的主要相关因素:①病人体质差、慢性贫血、营养不良或是过度肥胖。②切口有血肿、死腔。③术后切口保护不良。④术后严重腹胀使腹壁切口张力增大。⑤术后剧烈咳嗽、喷嚏、呕吐,用力排便增加腹压。⑥缝合技术不佳。
切口并发症的预防:①严格无菌操作。②增加病人的抵御能力。③避免和及时处理术后腹胀、呕吐等导致腹内压增高因素。④肥胖病人可用张力缝线或延长拆线时间,拆线后继续腹带加压包扎伤口。⑤观察体温等生命体征的改变及伤口局部变化,化脓的切口需及早间隔拆除部分缝线,引流脓液,防止切口裂开。
其它并发症:手术后常见并发症还有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和化脓性腮腺炎。褥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均与术后卧床、缺乏活动有关。一般手术病人均应鼓励于术后24―48小时内下床活动,但循环呼吸功能不稳定、合并休克、极度虚弱,或是血管手术、成型手术、骨关节手术后病人应根据情况选择活动的时间。下床活动要循序渐进,可由第一天在床上坐起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至坐床边椅上数分钟,然后再开始床边、房间内和走廊走动。
(4)实施出院计划:出院计划的目的是让病人及家属做好出院准备,保持医疗、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完整性。实际上出院计划的制定再病人入院后、手术前即已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