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9月,我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起,同比增加 起
融安办„2010‟20号
福清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一季度全市安全生产情况的通报
一季度,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精神和部署,按照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具体要求,继续深入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年”和省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各项工作,努力防范各类事故发生。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事故总体情况
1-3月,我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3起,同比减少35起,下降了30%;死亡26人,同比增加3人,上升了13%;受伤53人,同比减少19人,下降了26%;直接经济损失129.9万元,同比增加102.31万元,上升了371%。分行业情况如下:
1、工矿商贸事故。全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起,同比增加1起;死亡1人,同比增加1人,没有人员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2万元,同比增加1.02万元。
2、道路交通事故。全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51起,同比减少6起,下降了11%;死亡24人,同比增加1人,上升了4%;受伤53人,同比减少19人,下降了26%;直接经济损失5.7万元,同比减少5.15万元,下降了47%。
3、消防火灾事故。全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1起,同比减少30起,下降49%;死亡1人,同比增加1人,没有人员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23.18万元,同比增加106.44万元,上升了636%。
4、渔业生产、农业机械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二、事故主要特点
1、事故起数、受伤人数指标同比下降;但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指标同比上升,其中直接经济损失上升了371%,其中消防火灾同比上升了636%。
2、安全生产亡人事故主要发生在道路交通、工矿商贸和消防火灾三个方面。
3、死亡26人中交通事故就占了24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51起,虽然同比下降,但一季度就发生两起较大交通事故,而我市全年较大交通事故指标两起,形势非常严峻。
4、工矿商贸事故发生1起,死亡1人,去年同期未发生工矿商贸事故。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认真开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活动。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安全生产工作“政府急、企业不急”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即促进企业管理的着眼点放到督促企业落实自身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上;促进企业内部管理,落实安全标准化和培育高素质从业队伍,按照分级分类、分块负责、分项负责的原则,让安全生产责任在各级人员、各个部门得到有效落实。
2、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努力促进安全生产形势逐渐好转。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年”和“责任落实年”各项工作,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工作机制,用制度促安全、保增长、保稳定。
3、结合当前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以融安委[2010]3号文件关于立即开展全市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要求,集中开展拉网式全方位安全大检查,认真解决重点疑难问题。各级各部门要狠抓日常监管,切实做到监管到位,要逐级建立,完善严密安全生产监管网,横要到边,纵要到底,不留隐患,不留漏洞,不留死角。重点突出校园安全、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安全、消防安全、渔业生产安全。确保全市“五.一”期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安全生产。
4、全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一季度我市发生两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更加有效整治措施,坚决遏制较大交通事故的发生。针对我市私用车辆事故多发的实际,特别加强对客运车辆和私用车辆的监督检查,对未按规定让行、超速行驶、无证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保持严管重罚态势。
5、各镇(街)、工业区、安全主管部门要加强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查思想、查认识。检查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对安全生产工作是否有正确的认识,是否真正关心职工的安全、健康,是否认真贯彻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2)查现场、查隐患。深入生产现场,检查劳动条件、生产设备,操作情况等是否符合有关安全要求及操作规程;检查生产装置和生产工艺是否存在事故隐患等。检查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企业职工是否违反了安全生产纪律。检查各项安全生产措施是否落实。
(3)查管理、查制度。检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情况,是否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是否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一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是否有负责人分管安全工作;安全机构是否健全,人员配备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查各种台帐的建立、记载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是否建立必要的安全教育考核制度;对新工人是否开展“三级教育”培训;对特种作业的工人是否经过教育培训,有无操作证;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是否按时编制,能否 按期实现,效果如何;对安全事故是否认真调查、及时报告、及时处理,是否做到“四不放过”。
(4)查整改情况。对被检查单位上次查出的事故隐患,能马上整改的应当场整改,不能当场整改的,应下达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文书,责令定时、定措施、定人进行整改,并指定专人盯守,跟踪落实;对隐患严重不能保证安全的生产经营单位,要责令停产停业整改。
目前经济逐步好转,企业生产逐渐恢复,目前我市用工情况还比较紧张,加班现象比较严重,是安全事故多发季节。对此,各镇(街)、工业区、市直各单位要做好这一关键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要强化工作领导,深入排查安全事故隐患,采取超常规的工作措施,确保隐患的彻底消除,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确保我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附: 2010年三月份福清市各类事故统计表。
二○一○年四月十二日
抄 送:福州市安办,市政府办,市安委会成员单位,游美兴、陈生、陈金友
第二篇:关于××期间×起生产安全事故的通报
关于××期间×起生产安全事故的通报
×月×日至×月×日,×假期前已连续发生×起事故,造成×人死亡、×人受伤,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事故发生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委常委×同志作出了重要批示。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事故多发势头,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现提出如下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
×期间发生的×起事故暴露出一些地方安全生产工作仍然存在汲取事故教训不深刻、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监管不到位、防范措施不到位、开展隐患排查不彻底有死角、企业麻痹大意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教训极其深刻。×前,×多次对安全防范工作进行专门部署,但是事发地区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不彻底,属地管理责任不严不实,关键要害抓不准治不了。各地区、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深刻吸取近期×等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坚决防止屡屡重蹈覆辙。要按照×会议安排,全面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动真碰硬严格精准执法,切实压紧压实各方责任,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二、切实强化高处施工作业安全防范。
今年以来,高处坠落事故发生了×起,高处坠落成为“第一事故类型”,占工贸领域事故总量的三分之一,特别是×假期一天之内又发生了×起高处坠落事故,造成×人死亡。企业要持续加强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完善高处作业许可管理制度,充分做好高处作业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认真落实高处作业监督和防护工作要求,严格遵守高处作业“十不准”原则,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为高处作业人员配置充足有效且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品,同时要加强高处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进一步规范高处作业行为,做好高处作业企业基本信息摸排,建立高处作业跟踪和风险分级管控机制,针对各企业开展高处作业的风险等级采取有针对性措施。要加大高处作业等在内的各类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尤其是在农村牧区等安全意识淡薄地区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要强化执法监察,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高处行为。三、突出抓好道路交通、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
国庆临近,人流、物流、车流将进入高峰期,特别是当前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各类企业抢抓工期,经营活动活跃,安全生产面临诸多风险隐患。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贯彻×会议要求,紧盯重点行业、重要领域、重点部位、关键岗位,集中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道路交通方面,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旅游包车、网络包车、客船游船等载客量大的交通工具安全监管,强化灾害天气和重点路段交通引导管控,突出“两客一危一货”,加大路面检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三超一疲劳”、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群众出行安全保障水平,结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地区重点时段群众出行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等要求,下大力气解决影响农村牧区群众出行安全的“底线”问题。燃气安全方面,要深刻吸取×燃气泄漏爆燃事故教训,突出城市老旧小区燃气管网、餐饮饭店燃气使用的安全隐患排查,加强设施设备运行安全巡查维护,严厉查处失查失管行为。要持续深入开展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消防、旅游、冶金、民爆、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场所安全专项整治,全面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和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要视同事故坚决查处,依法采取上限处罚、停产整顿、关闭取缔等措施,予以严厉惩处。四、加强值班值守和应急处置。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节假日期间安全管理和应急值守,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和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要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持续开展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宣传普及道路交通安全、用火用电用气安全和逃生自救常识,不断提高广大社会公众安全意识。第三篇:起重工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起重工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机电车间起重工是起重安全生产直接责任者。在班长领导下,对起重安全生产负责。
主要职责是:
1、认真学习安全规程和规章制度,严格按标准和措施进行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2、参加班(工)前会,接受安全教育,掌握当班安全措施和起重注意事项。
3、工作前对起重设备、关联设备、电气开关、吊运工件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处理后再开始操作。
4、工作中,注意观察起重设备运载是否正常,起吊物件是否牢固可靠,起落过程是否准确稳妥,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机处理。
5、维护保养起重工具,定期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起重用具,不予使用。
6、学习安全技术业务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业务能力,胜任本岗位工作。
7、坚持文明生产,文明施工,工作完毕,清理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干净整洁。
8、树立大局意识,与其它工种搞好配合,保质保量地完成起重工作任务。
9、确保吊运物件不损坏、不变形,吊运精密物件,制定详细可靠安全措施,再进行操作。
10、发生吊运事故,立即进行抢救,保护现场,接受调查,汲取事故教训,承担事故责任。
第四篇:《食品生产许食品生产许可证查询 月1日起施行。
《食品生产许食品生产许可证查询 月1日起施行。
《食品生产许食品生产许可证查询月1日起施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食品生产许可管理,规范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本通则。
第二条 本通则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对申请人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下统称食品)生产许可以及许可变更、延续等的审查工作。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包括申请材料审查和现场核查。
第三条 本通则应当与相应的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以下简称审查细则)结合使用。使用地方特色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开展生产许可审查的,应当符合《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八条的规定。
第四条 对申请材料的审查,应当以书面申请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符合性为主要审查内容;对现场的核查,应当以申请材料与实际状况的一致性、合规性为主要审查内容。
第五条 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对食品生产许可审查有特别规定的,还应当遵守其规定。
第二章 材料审查
第六条 申请人应当具备申请食品生产许可的主体资格。申请人应当根据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食品生产许可受理权限,向所在地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食品生产许可申请。
第七条 申请材料应当种类齐全、内容完整,符合法定形式和填写要求。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申请材料的份数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监管工作需要确定,确保负责对申请人实施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掌握申请人申请许可的情况。
申请人委托他人办理食品生产许可申请的,代理人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以及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文件。
第八条 申请人申请食品生产许可的,应当提交食品生产许可申请书、营业执照复印件、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及其周围环境平面图、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各功能区间布局平面图、工艺设备布局图、食品生产工艺流程图、食品生产主要设备设施清单、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目录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申请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生产许可,还应当提交与所生产食品相适应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及相应的产品注册和备案文件。
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的申请材料,按照《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 申请变更的,应当提交食品生产许可变更申请书、食品生产许可证(正本、副本)、变更食品生产许可事项有关的材料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食品生产许可证副本载明的同一食品类别内的事项发生变化的,申请人声明工艺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设施等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提交有关材料。
申请人声明其他生产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应当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提交有关材料。
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生产企业申请变更的,还应当就申请人变化事项提交与所生产食品相适应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及相应的产品注册和备案文件。
第十条 申请延续的,应当提交食品生产许可延续申请书、食品生产许可证(正本、副本)、申请人生产条件是否发生变化的声明、延续食品生产许可事项有关的材料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生产企业申请延续食品生产许可的,还应当就申请人变化事项提供与所生产食品相适应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自查报告,以及相应的产品注册和备案文件。
第十一条 许可机关或者其委托的技术审查机构(以下统称为审查部门)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进行审查。
第十二条 审查部门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的种类、数量、内容、填写方式以及复印材料与原件的符合性等方面进行审查。
申请材料均须由申请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名,并加盖申请人公章。复印件应当由申请人注明“与原件一致”,并加盖申请人公章。
第十三条 食品生产许可申请书应当使用钢笔、签字笔填写或打印,字迹应当清晰、工整,修改处应当签名并加盖申请人公章。申请书中各项内容填写完整、规范、准确。
申请人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社会信用代码或营业执照注册号、住所等填写内容应当与营业执照一致,所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类别应当在营业执照载明的经营范围内,且营业执照在有效期限内。
申证产品的类别编号、类别名称及品种明细应当按照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填写。
申请材料中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设置应当完整。
第十四条 申请人应当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十五条 申请人及从事食品生产管理工作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未受到从业禁止。第十六条 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及其周围环境平面图、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各功能区间布局平面图、工艺设备布局图、食品生产工艺流程图等图表清晰,生产场所、主要设备设施布局合理、工艺流程符合审查细则和所执行标准规定的要求。
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及其周围环境平面图、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各功能区间布局平面图、工艺设备布局图应当按比例标注。
第十七条 许可机关发现申请人存在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第十八条 申请材料经审查,按规定不需要现场核查的,应当按规定程序由许可机关作出许可决定。许可机关决定需要现场核查的,应当组织现场核查。
第十九条 下列情形,应当组织现场核查:
(一)申请生产许可的,应当组织现场核查。
(二)申请变更的,申请人声明其生产场所发生变迁,或者现有工艺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设施、食品类别等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对变化情况组织现场核查;其他生产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也应当就变化情况组织现场核查。
(三)申请延续的,申请人声明生产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应当组织对变化情况进行现场核查。
(四)申请变更、延续的,审查部门决定需要对申请材料内容、食品类别、与相关审查细则及执行标准要求相符情况进行核实的,应当组织现场核查。
(五)申请人的生产场所迁出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辖范围的,应当重新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迁入地许可机关应当依照本通则的规定组织申请材料审查和现场核查。
(六)申请人食品安全信用信息记录载明监督抽检不合格、监督检查不符合、发生过食品安全事故,以及其他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存在隐患的。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需要实施现场核查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 现场核查
第二十条 审查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组成核查组,负责对申请人进行现场核查,并将现场核查决定书面通知申请人及负责对申请人实施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一条 核查组由符合要求的核查人员组成,不得少于2人。核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由审查部门指定。
第二十二条 负责对申请人实施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派出机构应当派出监管人员作为观察员参加现场核查工作。观察员应当支持、配合并全程观察核查组的现场核查工作,但不作为核查组成员,不参与对申请人生产条件的评分及核查结论的判定。
观察员对现场核查程序、过程、结果有异议的,可在现场核查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书面向许可机关报告。
第二十三条 核查组应当召开首次会议,由核查组长向申请人介绍核查目的、依据、内容、工作程序、核查人员及工作安排等内容。
第二十四条 核查组实施现场核查时,应当依据《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中所列核查项目,采取核查现场、查阅文件、核对材料及询问相关人员等方法实施现场核查。
必要时,核查组可以对申请人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抽查考核。
第二十五条 核查组长应当召集核查人员对各自负责的核查项目的评分意见共同研究,汇总核查情况,形成初步核查意见,并与申请人进行沟通。
第二十六条 核查组对核查情况和申请人的反馈意见进行会商后,应当根据不同食品类别的现场核查情况分别进行评分判定,并汇总评分结果,形成核查结论,填写《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报告》。
第二十七条 核查组应当召开末次会议,由核查组长宣布核查结论,组织核查人员及申请人在《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报告》上签署意见并签名、盖章。申请人拒绝签名、盖章的,核查人员应当在《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报告》上注明情况。观察员应当在《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报告》上签字确认。
第二十八条 参加首、末次会议人员应当包括申请人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其代理人、相关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核查组成员及观察员。
参加首、末次会议人员应当在《现场核查首末次会议签到表》上签到。
代理人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文件。
第二十九条 现场核查范围主要包括生产场所、设备设施、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人员管理、管理制度及其执行情况,以及按规定需要查验试制产品检验合格报告。
第三十条 在生产场所方面,核查申请人提交的材料是否与现场一致,其生产场所周边和厂区环境、布局和各功能区划分、厂房及生产车间相关材质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
申请人在生产场所外建立或者租用外设仓库的,应当承诺符合《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中关于库房的要求,并提供相关影像资料。必要时,核查组可以对外设仓库实施现场核查。
第三十一条 在设备设施方面,核查申请人提交的生产设备设施清单是否与现场一致,生产设备设施材质、性能等是否符合规定并满足生产需要;申请人自行对原辅料及出厂产品进行检验的,是否具备审查细则规定的检验设备设施,性能和精度是否满足检验需要。
第三十二条 在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方面,核查申请人提交的设备布局图和工艺流程图是否与现场一致,设备布局、工艺流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并能防止交叉污染。
实施复配食品添加剂现场核查时,核查组应当依据有关规定,根据复配食品添加剂品种特点,核查复配食品添加剂配方组成、有害物质及致病菌是否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第三十三条 在人员管理方面,核查申请人是否配备申请材料所列明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是否建立生产相关岗位的培训及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人员是否取得健康证明。第三十四条 在管理制度方面,核查申请人的进货查验记录、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记录、食品安全自查、不安全食品召回、不合格品管理、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及审查细则规定的其他保证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是否齐全,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
第三十五条 在试制产品检验合格报告方面,现场核查时,核查组可以根据食品生产工艺流程等要求,按申请人生产食品所执行的食品安全标准和产品标准核查试制食品检验合格报告。
实施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时,可以根据食品添加剂品种,按申请人生产食品添加剂所执行的食品安全标准核查试制食品添加剂检验合格报告。
试制产品检验合格报告可以由申请人自行检验,或者委托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出具。
试制产品检验报告的具体要求按审查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审查细则对现场核查相关内容进行细化或者有补充要求的,应当一并核查,并在《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中记录。
第三十七条 申请变更及延续的,申请人声明其生产条件发生变化的,审查部门应当依照本通则的规定就申请人声明的生产条件变化情况组织现场核查。
经注册或备案的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工艺发生变化的,相关生产企业应当在办理食品生产许可的变更前,办理产品注册或者备案变更手续。
第三十八条 因申请人下列原因导致现场核查无法正常开展的,核查组应当如实报告审查部门,本次核查按照未通过现场核查作出结论:
(一)不配合实施现场核查的;
(二)现场核查时生产设备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
(三)存在隐瞒有关情况或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
(四)其他因申请人主观原因导致现场核查无法正常开展的。
第三十九条 因不可抗力原因,或者供电、供水等客观原因导致现场核查无法正常开展的,申请人应当向许可机关书面提出许可中止申请。中止时间应当不超过10个工作日,中止时间不计入食品生产许可审批时限。
第四十条 因申请人涉嫌食品安全违法且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立案调查的,许可机关应当中止生产许可程序,中止时间不计入食品生产许可审批时限。
第四十一条 现场核查按照《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的项目得分进行判定。核查项目单项得分无0分项且总得分率≥85%的,该食品类别及品种明细判定为通过现场核查;核查项目单项得分有0分项或者总得分率<85%的,该食品类别及品种明细判定为未通过现场核查。
第四十二条 《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报告》应当现场交申请人留存一份。
第四章 审查结果与检查整改
第四十三条 核查组应当自接受现场核查任务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核查,并将《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核查材料清单》所列的许可相关材料上报审查部门。
第四十四条 审查部门应当在规定时限内收集、汇总审查结果以及《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核查材料清单》所列的许可相关材料。
第四十五条 许可机关应当根据申请材料审查和现场核查等情况,对符合条件的,作出准予生产许可的决定。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及时作出不予许可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同时告知申请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四十六条 作出准予生产许可决定的,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及审查部门收集、汇总的相关许可材料还应当送达负责对申请人实施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四十七条 对于判定结果为通过现场核查的,申请人应当在1个月内对现场核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向负责对申请人实施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书面报告。
第四十八条 负责对申请人实施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派出机构应当在许可后3个月内对获证企业开展一次监督检查。对已进行现场核查的企业,重点检查现场核查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已进行整改。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申请人试生产的产品不得作为食品销售。
第五十条 保健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一条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通则,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制定有关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补充、细化《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报告》。
第五十二条 鼓励各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工作。
第五十三条 本通则适用于以分装形式申请的食品生产许可审查,但相关审查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十四条 本通则所称外设仓库,是指申请人在生产厂区外设置的贮存食品生产原辅材料和成品的场所。
第五十五条 本通则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六条 本通则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出口退税政策12-7月起调整
出口退税政策7月起调整
编辑时间:2012-06-25来源:羊城晚报 为出口企业营造宽松环境,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出《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出口退税货物的条件、范围、计税依据、退税率、申报时限等内容。据了解,该通知和公告是在保持我国出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退税制度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针对出口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进行了调整。通知和公告从今年7月1日起实施。
扩大退税范围
根据该通知和公告,相关出口退税政策主要有以下调整:
扩大生产企业收购货物出口退税的范围,增加了视同自产的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货物。
将部分出口货物由征税调整为免税。主要包括出口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退税和虽已申报退税但未在规定期限内向税务机关补齐有关凭证的货物等,此次将不予退税,并按内销征税的规定调整为免税。
放宽企业申报退税的期限。原规定企业须在货物报关出口后90天内申报退税,否则不予退税,现修改为当年出口的货物须在出口的次月至次年4月的各个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申报退税。
简化退税申报程序
调整现行凭出口合同和销售明细账提前申报退税的出口货物的范围和生产企业的条件,修改为:货物范围扩大为生产周期在1年以上的交通运输工具和机器设备,取消出口规模达到3000万美元以上的条件限制,将企业拥有一定资产改为上净资产大于同期出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退税额之和的3倍,将从未发生过出口骗税改为从未发生逃税、骗税、虚开发票和接受虚开发票行为。
增加了出口货物免税管理的内容。规定免税出口货物,除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内的企业销售的货物外,其他出口货物,出口企业应在免税业务发生的次月填报《免税出口货物劳务明细表》及正式申报电子数据,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免税申报手续;免税出口货物,未按规定申报免税的,要按内销规定征收增值税。
调整外贸企业申报退税资料。现行出口退税规定未将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作为退税凭证,公告在现有申报资料基础上,增加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贸企业进口的货物,若需要出口的,可凭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申报出口退税。
取消了小型企业、新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的审核期为12个月的规定。国家税务总局有关人士表示,这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是基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和退税政策存在文件调整多、规定零散、管理不便等问题,出于稳定外贸出口、减轻企业负担、简化退税申报程序、便于征纳双方系统准确了解和执行出口退税政策的考虑作出的。
8月1日起国家取消出口收汇核销单 简化出口退税凭证
编辑时间:2012-07-03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2年6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决定自2012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一、据了解,2011年12月1日起,国家外汇管理局等三部门在江苏、山东等七省(市)进行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此次将改革向全国推广,请问是何考虑?
答:建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核销制度,适应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
“逐笔核销、事前备案、现场审核、行为监管”为主要特征的核销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优化。鉴于此,2011年12月,外汇局、海关总署与国家税务总局在江苏、山东等七省(市)联合推出了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改革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方式,优化升级管理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加大联合监管的力度。试点以来,外汇管理、海关、税务等部门多次进行实地调研,及时完善改革试点措施。目前,试点地区贸易外汇管理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良好,试点成效明显,得到了贸易企业、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和支持,已具备了全国推广的基础和条件。为此,外汇局、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决定自2012年8月1日起将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是顺应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方式、主体发展变化和应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国际收支形势的重要举措,也是转变外汇管理理念与方式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进一步改进货物贸易外汇服务和管理,有利于增强企业诚信意识,降低社会成本,促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二、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做法是什么?
答: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改革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方式,进一步推动贸易便利化,增强企业对外贸易竞争力,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通过优化升级监管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加大联合监管力度,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威慑力,切实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改革后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总量核查、动态监测和分类管理,基本做法是依托全国集中的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全面采集企业进出口收付汇及进出口货物流的完整信息,以企业主体为单位,对其资金流和货物流进行非现场总量核查,对非现场总量核查中发现的可疑企业实施现场核查,进而对企业实行动态监测和分类管理。同时,提高监管部门间数据与信息交流的力度,强化协同机制,加强联合监管。
三、新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一是企业办理货物贸易外汇收支更加便利,贸易收付汇效率明显提高。新制度下,企业贸易收付汇无需办理核销手续,出口收汇无需联网核查,企业无需频繁往返于外汇局、银行之间。从试点地区经验看,企业对外贸易收付汇时间缩短,资金周转速度加快。银行为企业办理收付汇的单证和流程均大幅简化,银行柜台办理收结汇业务时间缩短,银行外汇业务服务效率和水平得到提高。
二是货物贸易外汇收支风险监管能力得到切实加强。依托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通过对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实现宏观监测与微观管理的有效结合,风险监测能力得到切实加强,外汇管理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有效提高。
三是通过制度创新提高外汇管理依法行政水平。以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为契机,外汇局大幅清理法规,共废止120多个现行法规。新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法规层次更加简明清晰,便利企业和金融机构理解和执行。同时,外汇局等监管部门通过动态分类、持续监管、到期评估的机制加强正向引导,以精准打击实施失信惩戒,与市场主体一起,共同营造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四、您刚才提到,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在提升监管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社会成本。请问,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对企业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贸易收付汇后,无须办理核销手续。二是调整出口报关流程,取消出口收汇核销单,企业办理出口报关时不再提供核销单。三是简化出口退税凭证。自2012年8月1日起报关出口的货物,企业申报出口退税时不再提供核销单。税务部门参考外汇局提供的企业出口收汇信息和分类情况,依据相关规定,审核企业出口退税。四是绝大多数企业贸易收付汇手续得到简化,A类企业可凭进口货物报关单、合同或发票等任一能够证明交易真实性的单证在银行办理付汇,出口收汇无须联网核查。
对金融机构而言,银行贸易收付汇审核所需单证及程序都大幅简化,有利于提高贸易收付汇效率,改善银行外汇业务服务水平。
对监管部门而言,通过动态监测和分类管理,能够对可疑、违规交易有针对性地进行核查,对违规违法行为实施精准打击,实现了监管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了管理成本。
五、国家外汇管理局与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加强部门联合,形成监管合力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一是外汇局与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之间建立数据信息交换机制。外汇局定期向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提供贸易收付汇核查数据及分类监管等信息,海关总署定期向外汇局传输企业报关数据,国家税务总局定期向外汇局传输出口退税审核关注商品目录及骗税企业名单等监管信息,作为外汇局加强管理的参考。
二是建立部门间个案协查机制。外汇局与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之间及时通报日常监测及核查中发现的异常信息,共同打击各类违规跨境资金流动和走私、骗税等违法行为。
六、在新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中,外汇局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监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一是主体管理。对企业实施“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管理,明确企业主体管理范畴。
二是企业报告。要求企业一定期限以上的贸易信贷业务、贸易融资等业务应按规定报告外汇局。
三是非现场监测。通过总量核查、重点监测和专项监测等方式,对所有贸易企业实施多维度、全口径监测,有效排查异常交易行为和异常交易主体,确定需要现场核查的企业。
四是现场核查。采用企业自查、约见谈话或现场调查等多种方式实施现场核查,核实异常或可疑情况,并按规定向外汇检查部门移交。
五是分类管理。根据非现场和现场核查的结果,外汇局将企业分为A、B、C三类并动态调整。对A类企业给予贸易收支便利,对B、C类企业在贸易外汇收支单证审核、适用业务类型、结算方式等方面实施严格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