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国办发〔2014〕69号

时间:2019-05-14 23:1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国办发〔2014〕69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国办发〔2014〕69号》。

第一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国办发〔2014〕69号

【发布单位】国务院办公厅 【发布文号】国办发〔2014〕69号 【发布日期】2014-12-27 【生效日期】2014-12-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

国办发〔2014〕6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下简称第三方治理)是排污者通过缴纳或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第三方治理是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专业化、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各地区、有关部门在第三方治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初步成效,但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法律、政策有待完善等问题。为推行第三方治理,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领域为重点,以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为导向,营造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第三方治理市场,吸引和扩大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建立排污者付费、第三方治理的治污新机制,不断提升我国污染治理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排污者付费。根据污染物种类、数量和浓度,排污者承担治理费用,受委托的第三方治理企业按照合同约定进行专业化治理。

2.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尊重企业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积极培育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避免违背企业意愿的“拉郎配”。

3.坚持政府引导推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创新投资运营机制,加强政策扶持和激励,强化市场监管和环保执法,为社会资本进入创造平等机会。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重点领域第三方治理取得显著进展,污染治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资本进入污染治理市场的活力进一步激发。环境公用设施投资运营体制改革基本完成,高效、优质、可持续的环境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体系基本形成;第三方治理业态和模式趋于成熟,涌现一批技术能力强、运营管理水平高、综合信用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境服务公司。

二、推进环境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市场化

(四)改革投资运营模式。推动环境公用设施管理向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企业化模式转变,实行投资、建设、运营和监管分开,形成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管理专业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对可经营性好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采取特许经营、委托运营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通过资产租赁、转让产权、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鼓励打破以项目为单位的分散运营模式,采取打捆方式引入第三方进行整体式设计、模块化建设、一体化运营。对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城镇污染场地治理和区域性环境整治等,采用环境绩效合同服务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鼓励地方政府引入环境服务公司开展综合环境服务。

(五)推进审批便利化。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开展的第三方治理项目,要认真编制实施方案,从项目可行性、财政负担能力、公众意愿和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和充分论证,相关部门要依法依规加快规划选址、土地利用、节能、环评等前期建设条件的审查。各地区要改进审批方式,提高审批效率。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联合审查制度,在政府统一的政务审批平台上实行并联审批。

(六)合理确定收益。对特许经营、委托运营类项目,要参考本行业平均利润、银行存贷款利率等因素,科学确定投资收益水平,并逐步向约定公共服务质量下的风险收益转变,政府不得承诺不合理的高额固定收益回报。对环境绩效合同服务类项目,要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公共财政支付水平与治理绩效挂钩。完善价格调整机制,明确约定中标价的调整周期、调整因素和启动条件等。

(七)保障公共环境权益。统筹好公益性和经营性关系,对项目经营者处置相关的特许经营权、土地使用权、设施和企业股权等资产及其权益作出限制性约定,不得随意转让。建立退出机制,制定临时接管预案,在项目经营者发生危害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情形时,及时启动临时接管预案。

三、创新企业第三方治理机制

(八)明确相关方责任。排污企业承担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第三方治理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排污企业的委托要求,承担约定的污染治理责任。抓紧出台第三方治理的规章制度,对相关方的责任边界、处罚对象、处罚措施等作出规定。

(九)规范合作关系。研究制定第三方治理管理办法,发布标准合同范本,保障相关方合法权益。排污企业和第三方治理企业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签订委托治理合同,约定治理标准、内容、费用;通过履约保证金(保函)、担保、调解、仲裁等方式,建立健全履约保障和监督机制。

(十)培育企业污染治理新模式。在工业园区等工业集聚区,引入环境服务公司,对园区企业污染进行集中式、专业化治理,开展环境诊断、生态设计、清洁生产审核和技术改造等;组织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合理构建企业间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治理综合成本。在电力、钢铁等行业和中小企业,鼓励推行环境绩效合同服务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

(十一)探索实施限期第三方治理。选择若干有条件地区的高污染、高环境风险行业,对因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或总量控制要求,被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且拒不自行治理污染的企业,列出企业清单向社会公布,督促相关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

四、健全第三方治理市场

(十二)扩大市场规模。各级政府要增加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加大环保投入,大力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环保执法,增强排污企业委托第三方治理的内生动力。鼓励政府投融资平台和社会资本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参与第三方治理。第三方治理取得的污染物减排量,计入排污企业的排污权账户,由排污企业作为排污权的交易和收益主体。

(十三)加快创新发展。支持第三方治理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行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以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区、骨干环境服务公司等为载体,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环保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

(十四)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相关行业组织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强对第三方治理的跟踪研究;开展业务培训和案例分析,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的商业模式;组织开展技术咨询、绩效评估等。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十五)规范市场秩序。对环境公用设施,一律采用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特许经营方或委托运营方。实施综合评标制度,将服务能力与质量、运营方案、业绩信用等列为招投标条件,不得设定地域歧视性条件,避免低价低质中标。推动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和信用累积制度,第三方治理企业要如实向社会公开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和污染排放情况。

(十六)完善监管体系。健全政府、投资者、公众等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实行准入、运营、退出全过程监管,探索综合监管模式。探索实施黑名单制度,将技术服务能力弱、运营管理水平低、综合信用差的环境服务公司列入黑名单,定期向社会公布。依法公开第三方治理项目环境监管信息。

五、强化政策引导和支持

(十七)完善价格和收费政策。加大差别电价、水价实施力度。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实行差别化排污收费。完善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适当提高收费标准,逐步覆盖全处理成本。严格落实垃圾发电价格政策。建立健全鼓励使用再生水、促进垃圾资源化的价格机制。全面落实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电价政策。

(十八)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治理项目给予中央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也要对第三方治理项目投资和运营给予补贴或奖励。积极探索以市场化的基金运作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研究明确第三方治理税收优惠政策。

(十九)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节能环保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推进能效贷款、绿色金融租赁、碳金融产品、节能减排收益权和排污权质押融资;对国家鼓励发展的第三方治理重大项目,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加快推行绿色银行评级制度。鼓励保险公司开发相关环境保险产品,引导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企业投保。

(二十)发展环保资本市场。对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治理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实行优先审批;支持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公司债、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支持适度发展融资租赁业务,引入低成本外资。选择综合信用好的环境服务公司,开展非公开发行企业债券试点。探索发展债券信用保险。

六、加强组织实施

(二十一)强化组织协调。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要加强统筹协调,制定推进第三方治理的投融资、财税等政策。环境保护部要健全环保标准和政策,强化执法监督。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深化城镇环境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改革,加强建设和运营管理。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支持环境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各省(区、市)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推行第三方治理的实施细则。

(二十二)总结推广经验。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就第三方治理制度和模式进行改革示范。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要会同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密切跟踪改革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各地成熟的经验和做法,重大情况向国务院报告。

国务院办公厅 2014年12月27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定稿]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

国办发〔2014〕6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下简称第三方治理)是排污者通过缴纳或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第三方治理是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专业化、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各地区、有关部门在第三方治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初步成效,但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法律、政策有待完善等问题。为推行第三方治理,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领域为重点,以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为导向,营造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第三方治理市场,吸引和扩大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建立排污者付费、第三方治理的治污新机制,不断提升我国污染治理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排污者付费。根据污染物种类、数量和浓度,排污者承担治理费用,受委托的第三方治理企业按照合同约定进行专业化治理。

2.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尊重企业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积极培育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避免违背企业意愿的“拉郎配”。

3.坚持政府引导推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创新投资运营机制,加强政策扶持和激励,强化市场监管和环保执法,为社会资本进入创造平等机会。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重点领域第三方治理取得显著进展,污染治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资本进入污染治理市场的活力进一步激发。环境公用设施投资运营体制改革基本完成,高效、优质、可持续的环境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体系基本形成;第三方治理业态和模式趋于成熟,涌现一批技术能力强、运营管理水平高、综合信用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境服务公司。

二、推进环境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市场化

(四)改革投资运营模式。推动环境公用设施管理向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企业化模式转变,实行投资、建设、运营和监管分开,形成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管理专业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对可经营性好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采取特许经营、委托运营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通过资产租赁、转让产权、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鼓励打破以项目为单位的分散运营模式,采取打捆方式引入第三方进行整体式设计、模块化建设、一体化运营。对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城镇污染场地治理和区域性环境整治等,采用环境绩效合同服务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鼓励地方政府引入环境服务公司开展综合环境服务。

(五)推进审批便利化。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开展的第三方治理项目,要认真编制实施方案,从项目可行性、财政负担能力、公众意愿和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和充分论证,相关部门要依法依规加快规划选址、土地利用、节能、环评等前期建设条件的审查。各地区要改进审批方式,提高审批效率。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联合审查制度,在政府统一的政务审批平台上实行并联审批。

(六)合理确定收益。对特许经营、委托运营类项目,要参考本行业平均利润、银行存贷款利率等因素,科学确定投资收益水平,并逐步向约定公共服务质量下的风险收益转变,政府不得承诺不合理的高额固定收益回报。对环境绩效合同服务类项目,要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公共财政支付水平与治理绩效挂钩。完善价格调整机制,明确约定中标价的调整周期、调整因素和启动条件等。

(七)保障公共环境权益。统筹好公益性和经营性关系,对项目经营者处置相关的特许经营权、土地使用权、设施和企业股权等资产及其权益作出限制性约定,不得随意转让。建立退出机制,制定临时接管预案,在项目经营者发生危害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情形时,及时启动临时接管预案。

三、创新企业第三方治理机制

(八)明确相关方责任。排污企业承担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第三方治理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排污企业的委托要求,承担约定的污染治理责任。抓紧出台第三方治理的规章制度,对相关方的责任边界、处罚对象、处罚措施等作出规定。

(九)规范合作关系。研究制定第三方治理管理办法,发布标准合同范本,保障相关方合法权益。排污企业和第三方治理企业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签订委托治理合同,约定治理标准、内容、费用;通过履约保证金(保函)、担保、调解、仲裁等方式,建立健全履约保障和监督机制。

(十)培育企业污染治理新模式。在工业园区等工业集聚区,引入环境服务公司,对园区企业污染进行集中式、专业化治理,开展环境诊断、生态设计、清洁生产审核和技术改造等;组织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合理构建企业间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治理综合成本。在电力、钢铁等行业和中小企业,鼓励推行环境绩效合同服务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

(十一)探索实施限期第三方治理。选择若干有条件地区的高污染、高环境风险行业,对因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或总量控制要求,被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且拒不自行治理污染的企业,列出企业清单向社会公布,督促相关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

四、健全第三方治理市场

(十二)扩大市场规模。各级政府要增加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加大环保投入,大力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环保执法,增强排污企业委托第三方治理的内生动力。鼓励政府投融资平台和社会资本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参与第三方治理。第三方治理取得的污染物减排量,计入排污企业的排污权账户,由排污企业作为排污权的交易和收益主体。

(十三)加快创新发展。支持第三方治理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行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以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区、骨干环境服务公司等为载体,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环保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

(十四)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相关行业组织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强对第三方治理的跟踪研究;开展业务培训和案例分析,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的商业模式;组织开展技术咨询、绩效评估等。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十五)规范市场秩序。对环境公用设施,一律采用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特许经营方或委托运营方。实施综合评标制度,将服务能力与质量、运营方案、业绩信用等列为招投标条件,不得设定地域歧视性条件,避免低价低质中标。推动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和信用累积制度,第三方治理企业要如实向社会公开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和污染排放情况。

(十六)完善监管体系。健全政府、投资者、公众等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实行准入、运营、退出全过程监管,探索综合监管模式。探索实施黑名单制度,将技术服务能力弱、运营管理水平低、综合信用差的环境服务公司列入黑名单,定期向社会公布。依法公开第三方治理项目环境监管信息。

五、强化政策引导和支持

(十七)完善价格和收费政策。加大差别电价、水价实施力度。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实行差别化排污收费。完善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适当提高收费标准,逐步覆盖全处理成本。严格落实垃圾发电价格政策。建立健全鼓励使用再生水、促进垃圾资源化的价格机制。全面落实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电价政策。

(十八)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治理项目给予中央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也要对第三方治理项目投资和运营给予补贴或奖励。积极探索以市场化的基金运作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研究明确第三方治理税收优惠政策。

(十九)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节能环保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推进能效贷款、绿色金融租赁、碳金融产品、节能减排收益权和排污权质押融资;对国家鼓励发展的第三方治理重大项目,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加快推行绿色银行评级制度。鼓励保险公司开发相关环境保险产品,引导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企业投保。

(二十)发展环保资本市场。对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治理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实行优先审批;支持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公司债、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支持适度发展融资租赁业务,引入低成本外资。选择综合信用好的环境服务公司,开展非公开发行企业债券试点。探索发展债券信用保险。

六、加强组织实施

(二十一)强化组织协调。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要加强统筹协调,制定推进第三方治理的投融资、财税等政策。环境保护部要健全环保标准和政策,强化执法监督。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深化城镇环境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改革,加强建设和运营管理。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支持环境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各省(区、市)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推行第三方治理的实施细则。

(二十二)总结推广经验。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就第三方治理制度和模式进行改革示范。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要会同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密切跟踪改革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各地成熟的经验和做法,重大情况向国务院报告。

国务院办公厅 2014年12月27日(此件公开发布)

来源:合肥人事考试网

第三篇:长治市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方案

长治市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山西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方案》(晋政办发〔2015〕50号),加快推进我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落实市委、市政府“五五战略”部署,以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营造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第三方治理市场,吸引和扩大社会资本投入,推行我市第三方治理的治污新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排污者付费

坚持“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根据污染物种类、数量和浓度,排污者承担治理费用,第三方治理企业按合同约定进行专业化治理。

(二)坚持企业主体地位

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构建排污者、第三方治理企业通过经济合同相互制约的市场运行机制,避免违背企业意愿的“拉郎配”,使污染治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三)坚持政府引导推动

创新投资运营机制,加强政策扶持和激励,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推动作用,不断强化市场监管和环保监督执法,努力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市场。

三、工作目标

(一)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以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电力、钢铁、煤炭、焦化、水泥等领域为重点,2015年启动试点工程;2016年全面推进第三方治理工作;到2020年,全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取得显著进展,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规范诚信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市场机制,污染治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资本进入污染治理市场的活力进一步激发。

(二)配套机制逐步健全

一是制定高效科学管理机制。各县市区政府要积极探索尽快研究制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管理办法,出台配套政策性文件,形成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管理专业的市场化管理机制,推动建立市场主体间的制约机制、规范交易行为和运营(运行)。发布标准合同范本,保障相关方合法权益,排污企业和第三方治理企业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市场规则,签订委托治理合同,约定治理标准、内容、费用;通过履约保证金(保函)、担保、调解、仲裁等方式,建立健全履约保障和监督机制。

二是创新投资运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给予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项目投资和运营补贴或奖励;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市场,积极探索以市场化的基金运作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是构建市场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建立排污者、第三方治理企业通过经济合同相互制约的市场运行机制,培育一批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业。

四、主要任务

(一)制定管理办法,规范第三方治理行为

一是明确权责划分。排污企业应承担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按照相关合同协议约定履约排放污染物(污染物的种类及浓度),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业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及排污单位委托要求,进行有效治理,取得合理收益。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业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因管理不善、弄虚作假造成环境污染的,应依法承担相关行政法律责任和连带责任,并依协议约定补偿排污单位经济损失。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完成时限:2015年10月31日前

二是加强行业自律。加强政府引领和市场导向,鼓励第三方治理企业成立行业协会,或者依托现有行业组织,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形成开放、规范、有序的良性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支持行业组织开展技术咨询、绩效评估等工作。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经信委、市发改委

完成时限:2015年10月31日前

三是合理确定收益。完善价格调整机制,明确约定投资收益调整周期、调整因素和启动条件等。对政府特许经营、委托运营类项目(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要在确保服务质量满足国家环保要求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降低综合处理成本;对环境绩效合同服务类项目(重点行业、中小企业环保设施建设等),要按照环保要求、公共财政支付水平,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实现第三方治理收益与治理绩效挂钩。

责任单位: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住建局

完成时限:2015年9月30日前

(二)完善扶持政策,鼓励多渠道资金投入

一是尽快启动排污权交易。我市已开始筹备建设排污权交易平台,交易平台年内建成。第三方治理取得的污染物减排量,通过长治市排污权交易平台,计入排污企业的排污权账户,排污企业是排污权交易和收益的主体。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经信委

完成时限:2015年12月31日前

二是严格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推行差别电价、差别水价;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促进企业治污减排;实行差别收费政策;完善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适当提高收费标准,逐步覆盖全处理成本;建立健全鼓励使用再生水、促进垃圾资源化的价格机制;落实好第三方治理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及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政策。

责任单位:市物价局、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环保局

完成时限:2015年10月31日前

三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搭建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间的沟通合作平台,引导和推动商业银行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对资信良好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业,简化信贷申请和审核手续,推动绿色信贷。建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机制,研究推进能效贷款、绿色金融租赁、碳金融产品、节能减排收益权和排污权质押融资,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对于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治理项目,优先申请环保专项资金,并适当给予第三方治理项目投资和运营补贴或奖励。

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财政局、市环保局

完成时限:2015年10月31日前

四是加快推进项目审批。市政府建立联合审查制度,在政府统一的政务审批平台上实行并联审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开展的第三方治理项目,要认真编制实施方案,由行业主管部门或政府指定部门,联合同级相关部门,从项目可行性、地方财政负担能力、公众意愿和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和充分论证。相关部门要依法依规加快项目前期建设条件的审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可建立专门协调机制,主要负责项目评审、组织协调和检查督导等工作。

责任单位:市政务大厅管理服务中心、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

完成时限:2015年10月31日前

(三)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共环境利益

1.加强市、县两级政府及各级有关部门之间,以及各有关部门与行业协会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协调联动,协同规范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市场。对环境公用设施,一律采用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特许经营方或委托运营方。实施综合评标制度,将服务能力与质量、运营方案、业绩信用等列为招投标条件,不得设定地域歧视性条件,避免低价低质中标。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经信委、市发改委

完成时限:2015年12月31日前

2.统筹好公益性和经营性关系,按照国家及省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对项目经营者处置相关的特许经营权、处理设施和企业股权等资产及其权益作出限制性约定,不得随意转让。并建立严格的退出机制,制订临时接管预案,在项目经营者发生危害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情形时,及时启动临时接管预案,保障公共环境权益。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经信委、市发改委

完成时限:2015年12月31日前

(四)规范操作流程,杜绝违规行为发生

为保证项目实施质量,各级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在项目发起、合作伙伴选择、收益补偿机制确立、合作协议签署、绩效评价等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国家有关部委关于PPP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序推进,实现规范化管理,杜绝政府失信违约、合作伙伴谋取暴利等不规范行为发生。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

完成时限:2015年10月31日前

(五)加强执法监管,明确责任追究主体

全面落实国家及我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加大执法惩处力度,将环境保护设施连续稳定运行、自动监测设施连续正常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等纳入环境监管重点,着力查处污染治理设施或监测监控设施建而不用、时开时停、污染物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对排污企业或第三方治理企业以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污的,按照高限从严从重处罚,对相关责任人员依法追责。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公安局

(六)推进信息公开,强化社会共同监督

推动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和信用累积制度,引入第三方对环境服务提供商开展信用等级评价。探索实施黑名单制度,将技术服务能力弱、运营管理水平低、综合信用差的环境服务公司列入黑名单,定期向社会公布。完善有奖举报制度和投诉受理机制,鼓励环境公益诉讼,强化社会共同监督。依法公开第三方治理项目环境监管信息。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文化局、市报社、市广播电视台

(七)启动试点工程,逐步推进第三方治理

一是市政环境公用设施项目。进一步规范沁县污水处理厂、屯留县城区污水处理厂、沁源县净水有限公司等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第三方运营行为。同时,推进符合条件的环境公用设施项目按PPP模式改造。对各级政府自建自管的环境公用设施项目,可优先考虑按照PPP模式转型。对可经营性好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采取特许经营、委托运营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通过资产租赁、转让产权、资产证卷化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鼓励污泥处置、垃圾处理及垃圾焚烧发电、乡镇污水处理等新建项目优先按照PPP模式设计运作。鼓励打破以项目为单位的分散运营模式,采取打捆方式引入第三方进行整体式设计、模块化建设、一体化运营。鼓励引进环境服务公司开展综合环境服务,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的风险分担与权益融合。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是工业园区等工业集聚区项目。重点在潞宝工业园区、常平工业园区、康庄工业园区等工业园区,采用委托治理、委托运营等模式引入环境服务公司,对园区企业污染进行集中式、专业化治理,开展环境诊断、生态设计、清洁生产审核和技术改造等;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合理构建企业间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治理综合成本,逐步推进环境污染集中治理和治理设施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是重点工业企业治理项目。进一步规范山西潞安郭庄煤业有限公司、武乡西山发电有限公司以委托运营模式引入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行为。在电力、钢铁、煤炭、焦化、水泥等行业及中小企业,逐步打破行业和所有权壁垒,鼓励推行环境绩效合同服务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鼓励国有企业带头参与和实施第三方治理。鼓励企业新建项目在落实污染治理中,优先考虑实施第三方治理。2015年重点推进潞宝集团、长治市麟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潞城市兴宝钢铁有限公司以委托治理模式引入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开展烟气脱硫脱硝设施建设,力争年内完成。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是实施限期企业污染治理项目。选择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重污染行业或工业园区,对因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或总量控制要求,被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且拒不自行治理污染的企业,列出企业清单向社会公布。完善环境污染治理修复行政代执行操作规程。督促不达标排放企业限期内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组织保障

市政府成立由市长席小军任组长、副市长许霞、王玉圣、陈鹏飞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长治市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办公室主任由市环保局局长王海宏兼任。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高新区管委会要尽快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组织开展本地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并密切跟踪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和模式改革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推广成熟的经验和做法,重大情况及时向“长治市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领导组”报告。

第四篇:环境污染治理的第三方力量

环境污染治理的第三方力量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改革创新治污模式,吸引和扩大社会资本投入,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以往关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文件,多由环保部门发布。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有关第三方治理的“意见”,尚属首次。《意见》明确了第三方治理针对“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领域”,以2020年为界限,提高专业化水平,使业态与模式逐渐成熟,涌现一批环境服务公司。

意义和总体考虑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下简称第三方治理)是排污者通过缴纳或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第三方治理是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专业化、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第三方治理可以应用于环境公用设施建设运营、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业污染治理等多个领域。相对原有的“谁污染、谁治理”的政府主导、企业自觉的传统治污模式,第三方治理将市场机制引入环境污染治理,以“谁污染、谁付费、专业化治理”为原则,推行治污集约化、产权多元化、运行市场化,将污染治理委托给专业化环境服务公司进行,对提高污染治理专业化水平和治理效果、吸引和扩大社会资本投入环境治理领域、推动环保产业特别是环境服务业加快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意见》第一部分明确了推行第三方治理的总体考虑: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企业为重点,以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为导向,营造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加强政府引导,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第三方治理市场,吸引和扩大社会资本投入,引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机制,推动建立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环境事故保险赔偿的治污新机制。

明确了第三方治理重点领域

在环境公用设施领域,重点是深化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环境绩效合同服务等模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城镇污染场地治理、区域性环境整治和环境监测服务等。

在工业园区企业领域,分别明确了在工业集聚区、高污染行业和重点污染监管企业领域推行第三方治理模式的路径。一是园区层面,重点是引入环境服务公司对区内企业污水、固体废弃物等进行集中式、专业化治理,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整体式设计等。二是行业层面,是以火电、钢铁、水泥、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高污染行业为切入点,多种形式实践第三方治理模式。三是企业层面,是以国控、省控重点监管企业,以及造纸、电镀、印染、水洗、制革等重点污染企业为着力点,鼓励中小企业引入环境服务公司开展专业化污染治理。

《意见》提出,一是要推进环境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市场化。在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领域,采取特许经营、委托运营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通过资产租赁、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对污染场地治理和区域环境整治,采用环境绩效合同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同时,强化实施方案的评估论证,改进审批方式,推进审批便利化。统筹好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关系,健全投资回报机制和公共环境权益保障机制。

二是要创新企业第三方治理机制,在工业园区、重点行业积极培育第三方治理的新模式、新业态,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探索实施限期第三方治理。要明确相关方责任,规范合作关系,建立健全履约保障和监督机制,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意见》还提出,发展环保资本市场。对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治理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实行优先审批;支持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公司债、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支持适度发展融资租赁业务,引入低成本外资。选择综合信用好的环境服务公司,开展非公开发行企业债券试点。探索发展债券信用保险。

重在市场和政策环境营造

《意见》指出,要从扩大市场规模、加快创新发展、发挥行业组织作用,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监管体系等方面,营造良好的第三方治理市场环境。支持第三方治理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建立环境服务公司诚信档案和信用累积制度;实行从准入、运营到退出全过程监管。

坚持市场化运作是推行第三方治理的基本原则之一。《意见》针对推行第三方治理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营造,分别提出了5项具体政策措施。

关于市场环境营造:一是严格环境监管执法,目的是加大企业治污压力,增加企业委托第三方治理的内生动力。二是通过加快实施生态环保重大工程、推行排污许可及排污权交易制度、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培育第三方治理企业等手段,积极培育第三方治理市场。三是规范第三方治理市场秩序。对环境公用设施,要在保证以公平、公正方式遴选优质第三方环境服务供给者的同时,保障公共环境权益,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制度,探索实施黑名单制度,规范环境服务公司第三方治理行为。四是明确相关方责任,排污企业承担污染治理主体责任,环境服务公司承担约定的污染治理责任,环保部门依法加强监管。五是合理确定环境公共设施投资回报,实现在同等环境公共服务质量下,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降低综合处理成本。

关于政策环境营造:一是完善价格和收费政策,通过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环保电价政策、差别收费政策等手段推动企业实施专业化污染治理。二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拟调整财政支持方式,探索将环境污染治理资金支持从当前的直接用于污染治理,部分调整为第三方治理项目投资运营补贴或奖励等。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向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项目和第三方治理企业提供信贷融资,参照国家能效信贷指引执行等。四是推进审批便利化,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简政放权相关规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联合审查制度,提高政府审批效率。

推行第三方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为保障该项工作的有序实施,《意见》从地方政府、省直部门2个层级明确了推行第三方治理的任务分工。(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编辑|刘书梅 shumei.liu@wtoguide.net

第五篇:上海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管理办法(试行)

上海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促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规范第三方治理行为,提升环境污染治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本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办法。第二条(定义)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指排污者通过合同约定方式,委托专业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或监测监控。具体形式包括:

(一)将配套建设的治理设施委托第三方管理运行的;

(二)将治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委托第三方实施的;

(三)将污染物委托给第三方治理的;

(四)将环境监测监控委托第三方实施的。第三条(基本原则)

本市鼓励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遵循排污者负责、第三方治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原则。第四条(适用范围)

在本市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五条(管理部门)

市、区县两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本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统一监督管理,负责制定环保标准和政策,强化执法监督。市、区县两级发展与改革、经济与信息化、财政、金融等部门负责行业扶持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第六条(第三方治理实施范围)

本市鼓励排污企业委托第三方实施污染治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排污企业必须实行第三方治理:

(一)有污染物排放但未按要求配套污染治理设施的;

(二)一年内废气、废水、噪声等超标排放或超总量排放累计两次及以上的;

(三)被环保部门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且拒不自行治理污染的;

(四)其他被环保部门发现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情况,经评估,自身不具备污染治理能力、必须采用第三方治理形式的。

上述排污企业名单由环保部门向社会公布。第七条(强制实施的执行)

有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情形的排污企业,除依法承担相关行政及刑事法律责任外,应在三个月内完成第三方治理委托。

逾期未委托的,由环保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环保部门依法处理。第八条(强制实施的退出)

依本办法第七条强制实施第三方治理三年及以上的排污企业,具备以下条件的,可向环保部门申请评估,退出强制实施状态:

(一)污染治理设施及治理效果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与相关总量控制要求;

(二)建立规范化的环境管理制度,能够预防和处置突发性污染事故。第九条(评估规定)

与本办法第六条、第八条相关的评估工作由环保部门组织实施,有关细则另行制订。

第十条(第三方治理企业要求)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满足运营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并能熟练掌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相关技能;

(二)具备相应的污染治理技术和设施设备;

(三)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预防、处置污染事故的能力;

(四)能够开展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所需的主要理化指标检测工作;

(五)符合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其它相关规定。

排污企业可自行选择满足上述条件的第三方治理企业,政府不得干预。第十一条(合同内容)

排污企业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签订治理合同,约定治理标准、内容、费用等委托事项要求、双方责任义务、履约保障机制、相互监督机制、赔偿补偿机制等。鼓励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重大项目投保履约保证商业保险。第十二条(报告制度)

排污企业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营管理形式需在排污申报等相关工作中报告环保部门。

纳入本市排污申报范围的排污企业,应在第三方治理相关合同签订、变更或延续后30日内向市、区县环保部门申请办理排污申报变更登记,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符合相关要求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合同;

(二)第三方治理企业相关能力证明文件。

未纳入本市排污申报范围的排污企业,应在第三方治理相关合同签订、变更或延续后的30日内向所在区县的环保部门报告,提供上述材料。

排污企业或第三方治理企业发现可能产生环境污染隐患或存在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应及时采取有利于减少污染或降低风险的措施,并向有管辖权的环保部门报告。报告及措施采取情况作为环保等部门确定违法责任和自由裁量时的重要依据。

第十三条(信息公开与共享)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业应将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和污染排放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并在企业网站或公共媒体发布环境责任报告。

环保部门应定期向社会公布第三方治理项目清单、污染排放情况、治理信息、监管信息等。

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部门与有关行业组织之间应加强相关信息共享。鼓励社会组织、企业等使用公开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信息,建立商业化信息交换平台。

第十四条(诚信体系建设)

本市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将第三方治理企业不规范运营、偷排漏排以及运营设施未达到环保相关要求等信息纳入本市企业征信系统和社会公共信用服务平台。

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会同发展与改革、环境保护等部门,建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黑名单制度,将技术服务能力弱、运营管理水平低、综合信用差的第三方治理企业列入黑名单,定期向社会公布。对技术能力强、运营管理水平高、综合信用好的第三方治理企业优先给予支持,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不得享受财税、金融等扶持和优惠政策。第十五条(政府监管)

市环保部门负责制订本市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规范化运营技术要求以及环境保护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排污企业与第三方治理企业应当遵守相关标准与规范。

市、区县两级环保部门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行为制订监管计划,并按监管计划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方治理企业应当配合监管,并提供相应材料。第十六条(行业自律)

鼓励相关行业组织制订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行业自律规范,发布标准合同范本,开展第三方治理企业能力评估、交流、培训,公开发布第三方治理企业能力、业绩、业内评定或信用等级评定等信息。第十七条(社会监督)

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监督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有权向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投诉。

第十八条(企业责任)

排污企业依法承担排污相关的行政和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业应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对不按规范实施第三方治理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

对排污企业或第三方治理企业以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污的,除对企业依法处罚外,依法追究法人代表和有关人员责任。第十九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2015年*月*日起实施,至2017年*月*日止。

下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国办发〔2014〕69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国办发〔2014〕69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