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2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05号

时间:2019-05-14 17:3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8072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05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8072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05号》。

第一篇:2008072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05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

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

国办发【2008】10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国农村一些地区焚烧农作物秸秆(以下简称秸秆)现象比较普遍,不仅污染环境、严重威胁交通运输安全,还浪费资源。为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秸秆的种类和分布,统筹编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稳步推进,重点抓好秸秆禁烧及剩余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地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进一步优化秸秆综合利用结构和方式,分类指导,逐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益。

——科技支撑,试点示范。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着力解决秸秆综合利用中的共性和实用技术难题,努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并积极开展试点示范。

——政策扶持,公众参与。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利用价格和税收杠杆调动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形成以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

(三)主要目标。秸秆资源得到综合利用,解决由于秸秆废弃和违规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立秸秆收集体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

二、大力推进产业化

(四)加强规划指导。开展秸秆资源调查,进一步摸清秸秆资源情况和利用现状,以省为单位编制秸秆综合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资源分布情况,合理确定秸秆用作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等不同用途的发展目标,统筹考虑综合利用项目和产业布局。

(五)加快建设秸秆收集体系。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县、乡(镇)人民政府监管,市场化推进的秸秆收集和物流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建设必要的秸秆储存基地。鼓励发展农作物联合收获、粉碎还田、捡拾打捆、贮存运输全程机械化,建立和完善秸秆田间处理体系。

(六)大力推进种(养)植业综合利用秸秆。大力推广秸秆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和机械化直接还田。鼓励养殖场(户)和饲料企业利用秸秆生产优质饲料。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生产。

(七)有序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能。结合乡村环境整治,积极利用秸秆生物气化(沼气)、热解气化、固化成型及炭化等发展生物质能,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推进利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逐步实现产业化。合理安排利用秸秆发电项目。

(八)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加工业。鼓励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以秸秆为原料的非木纸浆。引导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人造板材、包装材料、餐具等产品生产,减少木材使用。积极发展秸秆饲料加工业和秸秆编织业。

三、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九)加强技术与设备研发。进一步整合科研资源,推进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力争在农作物收割和秸秆还田、秸秆收集贮运、秸秆饲料加工、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经济、实用的集成技术体系,配套研制操作方便、性能可靠、使用安全的系列机械设备。

(十)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推广。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提高技术的入户率。充分发挥现有农村基层组织和服务组织的作用,从推广成熟实用技术入手,重视技术交流、信息传播和知识普及,提高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技能,使秸秆综合利用真正成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十一)实施技术示范和产业化项目。根据秸秆综合利用的不同用途,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科技示范基地。通过组织秸杆还田、食用菌栽培等大面积利用示范和秸秆气化、手工编织示范以及秸秆人造板、秸秆发电等资源化利用产业示范,加快适用技术的转化应用。在秸秆禁烧的重点地区,优先安排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十二)加大资金投入。研究制定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产业发展机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秸秆发电、秸秆气化、秸秆燃料乙醇制备技术以及秸秆收集贮运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给予适当补助。将秸秆还田、青贮等相关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对秸秆还田、秸秆气化技术应用和生产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等给予适当资金支持。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秸秆处理机械给予信贷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十三)实施税收和价格优惠政策。把秸秆综合利用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与扶持的范围,针对秸秆综合利用的不同环节和不同用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秸秆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价格政策。

五、加强组织领导

(十四)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禁烧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把秸杆综合利用和禁烧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工作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完善秸秆禁烧的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抓紧制定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具体政策,狠抓各项措施和规定的落实,努力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目标。

(十五)加强部门分工协作。建立由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农业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机制,明确分工,加强配合,统筹研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提出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建议,加强对地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发展改革委要会同农业部指导地方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农业部要指导地方开展秸秆资源调查,科技部要会同农业部等部门抓好技术研发和推广工作,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出台具体的财税扶持政策,环境保护部要牵头抓好秸秆禁烧工作,其他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十六)严格禁烧监管执法。各地要结合实际,对秸秆禁烧的范围等做出具体规定。要将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和各直辖市、省会城市以

及副省级城市行政区域列入秸秆禁烧范围。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实行群防群治o加强对秸秆禁烧工作的督促检查,加大实时监测和现场执法力度,依法查处违规焚烧行为。

(十七)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秸杆综合利用和禁烧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提高公众对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的认识水平与参与意识,使禁烧秸秆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主题词:经济管理 资源 节约 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二00八年七月二十七日

第二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

(国办发〔2008〕105号 2008年7月27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国农村一些地区焚烧农作物秸杆(以下简称秸杆)现象比较普遍,不仅污染环境、严重威胁交通运输安全,还浪费资源。为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秸秆的种类和分布,统筹编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稳步推进,重点抓好秸秆禁烧及剩余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地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进一步优化秸秆综合利用结构和方式,分类指导,逐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益。

--科技支撑,试点示范。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着力解决秸秆综合利用中的共性和实用技术难题,努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并积极开展试点示范。

--政策扶持,公众参与。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利用价格和税收杠杆调动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形成以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

(三)主要目标。秸秆资源得到综合利用,解决由于秸秆废弃和违规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立秸秆收集体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

二、大力推进产业化

(四)加强规划指导。开展秸秆资源调查,进一步摸清秸秆资源情况和利用现状,以省为单位编制秸秆综合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资源分布情况,合理确定秸秆用作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等不同用途的发展目标,统筹考虑综合利用项目和产业布局。

(五)加快建设秸秆收集体系。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县、乡(镇)人民政府监管,市场化推进的秸秆收集和物流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建设必要的秸秆储存基地。鼓励发展农作物联合收获、粉碎还田、捡拾打捆、贮存运输全程机械化,建立和完善秸秆田间处理体系。

(六)大力推进种(养)植业综合利用秸秆。大力推广秸秆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和机械化直接还田。鼓励养殖场(户)和饲料企业利用秸秆生产优质饲料。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生产。

(七)有序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能。结合乡村环境整治,积极利用秸秆生物气化(沼气)、热解气化、固化成型及炭化等发展生物质能,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推进利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逐步实现产业化。合理安排利用秸秆发电项目。

(八)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加工业。鼓励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以秸秆为原料的非木纸浆。引导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人造板材、包装材料、餐具等产品生产,减少木材使用。积极发展秸秆饲料加工业和秸秆编织业。

三、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九)加强技术与设备研发。进一步整合科研资源,推进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力争在农作物收割和秸秆还田、秸秆收集贮运、秸秆饲料加工、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经济、实用的集成技术体系,配套研制操作方便、性能可靠、使用安全的系列机械设备。

(十)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推广。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提高技术的入户率。充分发挥现有农村基层组织和服务组织的作用,从推广成熟实用技术入手,重视技术交流、信息传播和知识普及,提高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技能,使秸秆综合利用真正成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十一)实施技术示范和产业化项目。根据秸秆综合利用的不同用途,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科技示范基地。通过组织秸秆还田、食用菌栽培等大面积利用示范和秸秆气化、手工编织示范以及秸秆人造板、秸秆发电等资源化利用产业示范,加快适用技术的转化应用。在秸秆禁烧的重点地区,优先安排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十二)加大资金投入。研究制定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产业发展机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秸秆发电、秸秆气化、秸秆燃料乙醇制备技术以及秸秆收集贮运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给予适当补助。将秸秆还田、青贮等相关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对秸秆还田、秸秆气化技术应用和生产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等给予适当资金支持。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秸秆处理机械给予信贷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十三)实施税收和价格优惠政策。把秸秆综合利用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与扶持的范围,针对秸秆综合利用的不同环节和不同用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秸秆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价格政策。

五、加强组织领导

(十四)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禁烧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把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工作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完善秸秆禁烧的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抓紧制定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具体政策,狠抓各项措施和规定的落实,努力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目标。

(十五)加强部门分工协作。建立由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农业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机制,明确分工,加强配合,统筹研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提出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建议,加强对地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发展改革委要会同农业部指导地方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农业部要指导地方开展秸秆资源调查,科技部要会同农业部等部门抓好技术研发和推广工作,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出台具体的财税扶持政策,环境保护部要牵头抓好秸秆禁烧工作,其他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十六)严格禁烧监管执法。各地要结合实际,对秸秆禁烧的范围等做出具体规定。要将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和各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副省级城市行政区域列入秸秆禁烧范围。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实行群防群治。加强对秸秆禁烧工作的督促检查,加大实时监测和现场执法力度,依法查处违规焚烧行为。

(十七)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提高公众对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的认识水平与参与意识,使禁烧秸秆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苏北振兴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就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意义

徐州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是我省重点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科教实力较强,极具发展潜力。建国以来,徐州作为重要的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为江苏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徐州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进一步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煤炭资源逐渐枯竭,亟需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生态环境欠账较多,采煤塌陷地修复治理任务艰巨;矿区失地农民数量众多,关闭破产矿区职工生活困难;产业层次偏低,调整转型难度较大;经济实力较弱,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和县域经济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当前,徐州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是省委、省政府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是江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提升徐州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带动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发展,促进苏北全面振兴,加快推进江苏“两个率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加强政策扶持,扎实有效推进,确保省委、省政府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决策部署顺利实施。

二、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优调高产业结构,协调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提升整体竞争力,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振兴之路,实现徐州更好更大的发展。

(二)目标定位。紧紧围绕“加快振兴”这一目标,着力建设“两大中心”、“三大基地”、“四大产业”,即努力把徐州建成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和商贸物流旅游中心,建成以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能源工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能源产业、商贸物流旅游业四大主导产业。力争经过3年左右努力,基本解决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导产业发展形成明显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使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江苏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中优势发展资源,调优调高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装备制造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能源产业、商贸物流旅游业等四个集聚效应明显、竞争力较强的千亿元级产业。一是充分发挥徐工集团的龙头作用,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鼓励徐工集团加大研发创新力度,积极推进大型施工机械装备等主机产品及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中重型卡车和工程机械专用车,巩固发展自主品牌,掌握提升核心技术,强化行业整合配套,提高产业集聚度。支持和引导现有企业加快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发展上下游产业,促进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延伸,打造规模、水平、效益全国领先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二是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把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结合起来,重点发展维维集团等国家级、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乳品、果蔬、板材、畜禽等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不断提高规模、水平和附加值,着力打造知名品牌。三是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发挥徐州煤炭生产基地和转运通道的优势,建设大容量高参数低消耗机组,着力发展坑口电厂和煤矸石发电等煤电联营和综合利用项目。加快发展光伏光电、风电设备、清洁技术、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积极抢占市场制高点,努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旅游业。全力推进中心商务区等商贸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引进现代物流企业,加快建设工程机械、煤炭储运、农副产品、铁路集装箱、航空货运等重点物流基地,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的商贸物流业集聚区,将徐州建成具有显著集聚扩散效应的淮海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加强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加快形成两汉文化与军事文化、山水文化相得益彰的文化旅游产业,将徐州建成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

(二)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把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现代农业基地作为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任务,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发展的良性互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巩固徐州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地位。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发展特色蔬菜、优质果品、畜禽养殖等优势产业,加快实施一批高效设施农业工程,着力培育一批品牌农产品,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扩大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和服务社会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对内开放。抓住苏北融入长三角区域发展和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大力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更大规模地承接国际和国内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着力引进技术水平高、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以省级开发区、南北共建开发区为载体,推动苏南工商企业与徐州工矿企业合作开发建设接续替代产业。以空港、河港建设为支撑,加快把观音机场建成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徐州港建成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把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更好地结合起来,不断拓展与经济腹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积极加强同陆桥沿线地区的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四)加快提高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围绕加快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认真落实徐州都市圈规划。加强与淮海经济区各城市间的经济协作与文化交流,更大范围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创新城市管理方式,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市场、信息等多种手段,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

(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支撑,完善规划布局,加快建设进度,重点推进京沪高铁新徐州站、丰沛铁路建设和徐州火车站改造,加快推进徐淮铁路、观音机场改造的前期研究。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和国省道干线公路改造升级。按照建设国家内河主要港口的定位,抓紧编制徐州港总体规划,整合市、县港口资源,提高港口运输能力。

(六)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支持徐州在工程机械、食品、物流等重点领域引进国内外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建设支撑优势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鼓励引导在徐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提高办学水平,落实支持徐州工程学院建设发展的相关措施,加快组建农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加强中国矿业大学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建设。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四、促进徐州老工业基地加快振兴的政策措施

(一)帮助徐州解决采煤塌陷地和关闭破产矿山土地利用问题。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查清采煤塌陷地的现状、数量、分布和权属,积极向国家争取合理调整变更。根据采煤塌陷地的塌陷状况,加快整治和生态修复步伐,尽快使塌陷地变为耕地、生态景观等可利用资源。对已塌陷应征未征的6.47万亩(其中责任主体缺失的1.37万亩)土地,3年内完成土地征收。责任主体明确的由责任主体申请办理征地手续;责任主体缺失的由当地政府申请办理征地手续,征地费用按省、市分担原则解决。对已经稳沉具备治理复垦条件的4.2万亩塌陷地,由省、市、县(市、区)共同组织复垦,3年内完成复垦治理;其中原为建设用地的近2万亩塌陷地,复垦成耕地后,可等面积置换为建设用地指标。帮助解决塌陷地村庄搬迁用地指标。

盘活利用关闭破产矿山存量土地。徐州市人民政府依法收回本区域内由政府划拨的1万多亩关闭、待关闭矿山存量土地的权属,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规划使用。对已授权徐矿集团经营的土地,允许其作为法人资产,在本企业内转让、作价出资、出租、抵押;如用于企业之外或两年内不用,由当地政府收回。对不改变土地用途、仍由徐矿集团作为用地主体的,可保留原土地使用方式;如变更用地主体,应协议出让,由当地政府按净收入的40%收取土地出让金。对改变土地用途的,应列入当地政府土地储备计划,公开上市出让,净收益由当地政府和徐矿集团按5:5比例分享。

支持徐州推进村庄整理,扩大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试点工作,挂钩周转指标在保证拆旧地块农村居民安置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用于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

调整提高采煤塌陷地征收、采煤塌陷地复垦、压煤村庄搬迁、农作物损失补偿标准。规范煤炭开采和涉煤建设行为,对压煤村庄严格实行先搬后采,禁止在现有生产或在建的矿井井田范围上方建设建筑物、构筑物。

建立健全采煤塌陷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以征地补偿款为主,缺口部分按省、市分担原则解决。

(二)帮助徐州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改善老工业基地民生的首要任务,对30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棚户区改造,按照“立足于早解决、集中资金和力量加快解决”的基本要求,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加大推进力度,尽快启动实施。落实棚户区改造的各项优惠政策,免收省、市、县政府设立的规费和政府性基金,确需调剂用地指标的,省给予适当支持。对徐矿集团等涉煤企业15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省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力争两年内基本完成。

(三)在财税金融等方面予以适当支持。在全面实施国家增值税转型改革措施的同时,争取比照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关税收政策,支持徐州的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冶金业、采掘业、汽车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加快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将总部驻徐州的徐矿集团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全额返还给徐州。徐州经济开发区、徐州工业园区新增地方财政收入省集中部分,比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调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苏发[2008]15号)有关规定予以返还奖励。省有关部门在重大产业项目布局规划、转型项目安排、相关领域专项资金计划等方面,重点向徐州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倾斜,帮助其加快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鼓励和引导国家政策性银行为资源型城市和资源型企业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积极为徐州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徐州企业上市、发行债券、扩大创业投资规模。鼓励商业银行采取有效措施,化解老企业债务问题。

(四)鼓励徐工集团做强做大和徐矿集团产业转型转移。巩固徐工在全国工程机械行业中的龙头地位,加快徐工战略重组和整体上市步伐。支持徐工进入载重汽车、发动机生产领域,提高工程机械主机、关键零部件和专用车辆等研发制造水平。支持徐工筹建国家级工程机械研发、试验、检测中心,尽快形成国际先进的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和人才培养基地,省财政适当给予资金支持。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优先支持徐工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研发。对徐工集团引进国内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和省内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所需资金给予重点支持。

帮助徐矿集团申请列入国家国有重点煤矿,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徐矿在提高本地资源开采水平和安全保障度的同时,加大省外、境外煤炭资源开发力度,将徐矿在省外的能源项目列入省际经济协作重点项目。支持徐矿培育壮大电力、装备制造、物流、煤化工等接续产业。抓紧实施徐矿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一期工程2×30万千瓦机组建设。允许徐州地区的煤炭企业税前按吨煤20元提取可持续发展准备金,专项用于环境恢复与生态补偿、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对徐矿产业转型转移,省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宏大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省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帮助指导徐州市科学制定振兴老工业基地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抓紧研究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徐州市要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推动和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机遇,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为引领,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坚决杜绝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完善市场机制,主要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着力解决老工业基地振兴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要坚持以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目标,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各方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其他各市要树立大局意识,加强协作,积极支持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努力开创全省区域共同发展新局面。

第三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

(国办发〔2008〕105号2008年7月27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国农村一些地区焚烧农作物秸秆(以下简称秸秆)现象比较普遍,不仅污染环境、严重威胁交通运输安全,还浪费资源。为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秸秆的种类和分布,统筹编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稳步推进,重点抓好秸秆禁烧及剩余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地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进一步优化秸秆综合利用结构和方式,分类指导,逐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益。

--科技支撑,试点示范。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着力解决秸秆综合利用中的共性和实用技术难题,努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并积极开展试点示范。--政策扶持,公众参与。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利用价格和税收杠杆调动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形成以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

(三)主要目标。秸秆资源得到综合利用,解决由于秸秆废弃和违规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立秸秆收集体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二、大力推进产业化

(四)加强规划指导。开展秸秆资源调查,进一步摸清秸秆资源情况和利用现状,以省为单位编制秸秆综合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资源分布情况,合理确定秸秆用作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等不同用途的发展目标,统筹考虑综合利用项目和产业布局。

(五)加快建设秸秆收集体系。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县、乡(镇)人民政府监管,市场化推进的秸秆收集和物流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建设必要的秸秆储存基地。鼓励发展农作物联合收获、粉碎还田、捡拾打捆、贮存运输全程机械化,建立和完善秸秆田间处理体系。

(六)大力推进种(养)植业综合利用秸秆。大力推广秸秆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和机械化直接还田。鼓励养殖场(户)和饲料企业利用秸秆生产优质饲料。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生产。

(七)有序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能。结合乡村环境整治,积极利用秸秆生物气化(沼气)、热解气化、固化成型及炭化等发展生物质能,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推进利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逐步实现产业化。合理安排利用秸秆发电项目。

(八)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加工业。鼓励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以秸秆为原料的非木纸浆。引导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人造板材、包装材料、餐具等产品生产,减少木材使用。积极发展秸秆饲料加工业和秸秆编织业。

三、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九)加强技术与设备研发。进一步整合科研资源,推进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力争在农作物收割和秸秆还田、秸秆收集贮运、秸秆饲料加工、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经济、实用的集成技术体系,配套研制操作方便、性能可靠、使用安全的系列机械设备。

(十)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推广。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提高技术的入户率。充分发挥现有农村基层组织和服务组织的作用,从推广成熟实用技术入手,重视技术交流、信息传播和知识普及,提高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技能,使秸秆综合利用真正成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十一)实施技术示范和产业化项目。根据秸秆综合利用的不同用途,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科技示范基地。通过组织秸杆还田、食用菌栽培等大面积利用示范和秸秆气化、手工编织示范以及秸秆人造板、秸秆发电等资源化利用产业示范,加快适用技术的转化应用。在秸秆禁烧的重点地区,优先安排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十二)加大资金投入。研究制定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产业发展机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秸秆发电、秸秆气化、秸秆燃料乙醇制备技术以及秸秆收集贮运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给予适当补助。将秸秆还田、青贮等相关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对秸秆还田、秸秆气化技术应用和生产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等给予适当资金支持。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秸秆处理机械给予信贷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十三)实施税收和价格优惠政策。把秸秆综合利用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与扶持的范围,针对秸秆综合利用的不同环节和不同用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秸秆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价格政策。

五、加强组织领导

(十四)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禁烧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把秸杆综合利用和禁烧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工作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完善秸秆禁烧的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抓紧制定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具体政策,狠抓各项措施和规定的落实,努力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目标。

(十五)加强部门分工协作。建立由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农业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机制,明确分工,加强配合,统筹研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提出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建议,加强对地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发展改革委要会同农业部指导地方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农业部要指导地方开展秸秆资源调查,科技部要会同农业部等部门抓好技术研发和推广工作,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出台具体的财税扶持政策,环境保护部要牵头抓好秸秆禁烧工作,其他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十六)严格禁烧监管执法。各地要结合实际,对秸秆禁烧的范围等做出具体规定。要将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和各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副省级城市行政区域列入秸秆禁烧范围。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实行群防群治o加强对秸秆禁烧工作的督促检查,加大实时监测和现场执法力度,依法查处违规焚烧行为。(十七)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秸杆综合利用和禁烧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提高公众对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的认识水平与参与意识,使禁烧秸秆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二00八年七月二十七日

第四篇: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4范文

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

为了加快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步伐,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防止环境污染,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和《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加快推进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结合南通农业生产实际,以3-5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把推进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相结合,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以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捡拾、打捆、秸秆制粒等能源化利用为主要利用方式,辅助秸秆饲料、食用菌培养基料、新型建材、再生资源等领域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逐步形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根据秸秆种类和分布,统筹编制全市秸秆利用规划,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做 1

好秸秆综合利用。

二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突出兴东机场周边、高速公路、城市周边及主要交通沿线乡镇等重点区域,多途径综合利用秸秆,遏制重点区域露天焚烧秸秆现象。

三是政策扶持,公众参与。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秸秆的开发利用,形成以政策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

四是科技支撑,循环利用。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着力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共性和实用技术难题,努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

(三)发展目标

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作为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之一,积极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大、中型秸秆还田机械1200台套,秸秆综合利用机械(设备)1700台套。力争到2013年,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50%,能源化利用率23%以上,培育25-30家年消耗量在5000吨以上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到2015年,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到55%,能源化利用率达到4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培育30家左右年消耗量在5000吨以上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35-40家年消耗量在10000吨以上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基本消除因秸秆焚烧及不当处置造成的环境污染。

二、主要措施

1、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加快发展秸秆还田机械,扩大补贴范围,重点向大中拖、秸秆还田机、秸秆切碎装置及相关配套机械倾斜,进一步加强秸秆还田农机与农艺配套研究,全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技术。在巩固发展机械化直接还田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秸秆青贮、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新思路,着力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水平。

2、加快建设秸秆收贮与物流体系。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的秸秆收贮机械。建立以农业(农机)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户积极参与、市场化推进的秸秆收贮和物流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建设一定规模的秸秆储运加工基地。至2015年,全市秸秆捡拾打捆机保有量达1000台套,各县(市)区每个农业村均建立3000吨以上秸秆收集点。

3、重点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能。加速工业锅炉改造进程,大力推广秸秆锅炉,合理安排利用秸秆发电项目,积极利用秸秆固化成型及压捆等发展生物质能。至2015年,全市推广秸秆固化成型、秸秆粉碎机500台套,固定式压捆机200台套,工业秸秆锅炉消耗秸秆能力达100万吨以上。

4、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加工业。鼓励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引导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人造板材、包装材料、餐具等产品生产,减少木材使用。积极推广秸秆制造酒精、淀粉等化工原料的新技术,不断提高秸秆利用附加值。

5、完善秸秆综合利用补贴政策。研究制定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产业发展机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秸秆综合利用设备与技术创新,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农机具补贴力度,扶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秸秆综合利用补贴政策详见《南通市秸秆综合利用资金支持政策》。

6、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组织化程度。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和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开展以机收、机播、机耕和机械化秸秆还田、秸秆收贮、秸秆打捆、制粒为主要内容的农机作业全程服务,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组织化水平。

三、组织保障

1、强化行政推动力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为主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行属地管理、源头控制,各县(市)区政府为辖区内的责任主体,对本辖区内的秸秆禁烧、机械化全量还田和综合利用工作负总责。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完善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制定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具体政策,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

2、加强部门分工协作。建立由市农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明确分工,加强配合,统筹研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加强对地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督促指导。

市农委负责制定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编制资金扶持计 4

划,牵头负责全市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拨付申请的审核和汇总,牵头组织对各地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督促检查和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考核验收。

市经信委负责指导利用秸秆资源企业锅炉的技术改造,积极帮助相关企业申请省(国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对全市企业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改项目,按照“南通市市区节能及发展循环经济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给予财政资金扶持。

市发改委负责指导秸秆综合利用重大项目的规划编制工作,积极争取省、国家级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市物价局负责协调供电、交通等部门将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用电纳入农业用电范畴,并对秸秆运输车辆过路、过桥、过渡费进行减免,同时建设秸秆运输绿色通道。

市科技局负责指导相关科研、技术推广部门配合相关企业做好秸秆综合利用设备与技术研发和推广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协助相关部门制定出台秸秆综合利用财税扶持政策和资金补助办法,并依据有关财政规定拨付资金。

市环保局负责秸秆禁烧日常工作,做好利用秸秆资源企业排污费用的返还工作,对使用秸秆颗粒代煤作为锅炉燃料的单位,根据实际使用秸秆燃料总量,予以资金补助。

市国税局负责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税收性质确定与税率调整工作,制定落实秸秆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市消防支队负责做好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的安全消防检查与 5

技术服务工作。

3、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对秸秆资源化利用意义的社会宣传,开展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的秸秆综合利用宣传教育活动,并通过相关技术培训、现场演示等活动,扩大秸秆综合利用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提高公众对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的认识水平与参与意识,使禁烧秸秆、利用秸秆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4、严格考核奖惩。市政府成立秸秆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市长(分管市长)任组长,下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并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列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采取随机考核和集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县(市)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进行考核,日常工作由市农委牵头负责。“三夏”和“三秋”期间,由市政府派出检查组对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进行集中督查考评;夏秋大忙结束后,市政府组织对麦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的农作物综合利用工作进行验收。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督查组、验收小组和业务部门的考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工作完成较好的地区和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在工作中指导、检查、落实不力和完不成任务的通报批评,对情节严重、造成重大影响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篇: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

盐城市人民政府

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

盐政发〔2012〕26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城南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盐城是传统农业大市,是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农作物秸秆年产近800万吨。长期以来,由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焚烧现象较为普遍,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在农作物收获时期,广大群众对秸秆焚烧引起的环境问题反响十分强烈。为切实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及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盐城实际,对促进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按照“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以堵促疏”的要求,将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以技术革新为动力,以综合利用为核心,以制度创新为关键,以政策扶持为保障,切实加强宣传教育、政策扶持和组织领导力度,强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全面实施区域禁烧,努力开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提高、共发展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2012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其中秸秆还田率达到30%以上,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率达35%以上;全市范围内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卫星遥感监测焚烧火点数在全省位次明显下降。到2013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其中秸秆还田率达38%以上,—1—

秸秆禁烧工作苏北领先,基本建立秸秆收集储运体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到2015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秸秆还田率达40%以上。

三、基本原则

(一)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以大市区周边和主要道路沿线(镇)为重点区域,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强力推进禁烧工作,确保城市空气质量;同时,坚持示范带动,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当地生产条件和群众习惯,选择不同的利用模式,既可以直接还田、过腹还田,也可以搞秸秆沼气、集中堆沤,以及利用秸秆进行发电、制作建材等深加工,因地制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综合利用与产业发展的互利双赢。

(三)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强化宣传,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切实增强群众秸秆综合利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政府引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机制。

(四)疏堵结合,多措并举。切实加大禁烧工作力度,以禁烧促进秸秆综合利用。采取行政、技术、经济、法律等多种措施,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确保圆满完成秸秆综合利用目标任务。

(五)科技推动,强化支撑。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整合资源,着力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领域共性和关键性技术难题,提高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构建服务支撑体系,强化培训指导,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普及。

四、主要途径

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精心组织实施七大重点工程:

(一)秸秆肥料化还田工程。坚持把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万顷良田工程和水稻“四改工程”等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和推行“标准化运用、规范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扎实推进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工作,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放大农机

—2—

购机补贴政策效应,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臵农机实行政策倾斜,支持农机合作社开展秸秆还田跨区作业,不断提高秸秆还田组织化程度。全市每年新增大中型拖拉机1000台以上,其中70马力以上不低于60%,并按1:1配套秸秆还田机,所有收割机全部安装粉碎装臵,未安装或改装切碎装臵的联合收割机不得在划定的全量还田区域内作业,收割田块留茬控制在15厘米以下。

(二)秸秆能源化利用工程。一是大力推进秸秆发电。加快建设生物质能发电厂,力争到2015年每个县(市、区)基本建成1个生物质电厂,全市生物质电厂年使用秸秆达100万吨。加大对现有亭湖国信生物发电公司、射阳国能生物发电公司和大丰中冶生物发电公司等三家生物质发电厂扶持力度,鼓励其加快建设秸秆收储转运网络,确保2013年三家企业秸秆使用量达50万吨。二是大力推进秸秆气化。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康居示范村、集中居住点等人口较为稠密区域,加快推进秸秆气化和沼气工程建设,确保每年新增秸秆集中式气化站10家。三是大力推进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和炭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秸秆固化和炭化项目,鼓励村组干部、能人大户领办、创办秸秆固化项目,引导和动员工业、服务业企业锅炉使用秸秆燃料,不断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渠道,确保每个县(市、区)每年新建2个以上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和炭化项目。

(三)秸秆工业原料化利用工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秸秆板材、秸秆新型墙体材料、工程草毯等产业,努力培植一批规模龙头企业。通过加强培训,引导更多农民从事草帽、草包、草帘、草篮等工艺品编织加工行业,逐步培育秸秆编织专业村、专业组和专业大户。

(四)秸秆饲料化利用工程。把秸秆作为畜牧养殖的重要饲料,大力发展牛、羊等食草畜牧业,加快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和发酵技术,扶持发展一批秸秆饲料加工企业,努力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

(五)秸秆基料化利用工程。积极发展以水稻、小麦等秸秆资源为基料的食用菌生产;大力发展秸秆育苗、花木基料、草坪基料等生产企业,引导带动基料产业的发展。

—3—

(六)秸秆集中化储运工程。大力发展草业合作社,积极培植从事秸秆收储运转的农民经纪人,鼓励基层村组干部、能人大户因地制宜建设草场,购买打捆机和运输设备,到2013年5月底每个镇至少发展草业合作社和秸秆收购加工实体1个以上,其中稻麦种植面积在5万亩以上的达2个以上,每个村建有2个10亩以上的集中堆放场地。草业合作社或收购实体在临时堆放点收运秸秆出售的收入,除支出堆放场地租金和管理人员工资外,由所在村组负责全额返还给农民。

(七)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机耕道路、桥梁、涵闸、水渠等农田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建设标准,确保大中型机械安全通行,到2013年5月底全面消除大中型机械作业死角。

五、政策措施

(一)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措施

1.全面落实生物质发电优惠政策,对纳入补贴范围的秸秆直燃发电项目继续按上网电量给予临时电价补贴(2009年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补贴0.1元);符合条件的享受收入减计10%的所得税优惠和增值税即征即退等政策。

2.对消化秸秆超过5000吨的锅炉使用单位,经财政部门会同质监、供销部门核实,由同级财政按每万吨奖补1万元。

3.对以秸秆为基料生产食用菌且规模在20万平方尺以上的种植大户,由同级财政对其建设冷库和购买菌种给予适当补贴。

4.对年消耗秸秆30吨以上的畜牧集中养殖区,由同级财政按每吨20元标准给予补贴。

5.对供气农户500户以上的秸秆气化站,除享受省补政策外,由同级财政一次性给予50万元的建设费补贴。

6.对新成立的秸秆综合利用研发中心,参照工业企业工程中心补助政策,由同级财政给予5万元补助,并积极向上争取相关政策扶持。同时,对科技成果转化每项给予5000-20000元的奖励政策。

(二)秸秆收储和销售政策措施

1.每发展1个草业合作社、秸秆收购和初加工实体且当年消耗秸

—4—

秆1万吨以上的,各奖励5万元,其中,市财政奖励1万元、县(市、区)财政奖励4万元。草业合作社、秸秆收购加工实体年收购或消化秸秆5000吨以上的,由同级财政按每千吨奖补1万元;对秸秆初加工实体年加工并销售压块、打捆等秸秆综合利用产品2万吨以上的,由市财政按每万吨奖补1万元。

2.稻麦秸秆初加工(包括压块成形、打捆等)实体所需用地视同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库用地和规模猪场用地;初加工实体所耗用的电费,其工业电价与农用电价差额部分的40%由同级财政给予奖补。秸秆初加工的用电量,由镇财政所会同供销、供电部门根据加工实体秸秆加工和销售量、实际用电量进行核实后,报县(市、区)财政部门审核兑付。

3.对草业合作社、秸秆收购加工实体运输秸秆车辆和船只,由公安、交通运输、水利部门建立“绿色通道”,在不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况下予以放行。

4.各新闻媒体免费为秸秆收购和加工企业进行广告宣传。

(三)秸秆还田政策措施。

1.实施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的,除省财政项目奖补资金外,由各县(市、区)财政再按每亩30元给予奖补。机械化全量还田奖补资金,由县(市、区)农业(农机)和财政部门根据作业协议或合同进行考核,奖补结算到村或农机服务组织,再由村或农机服务组织结算到农户或机工。

2.对推广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和机械化插秧集成技术成效显著的镇(村),在安排省财政和县(市、区)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奖补资金方面给予优先和倾斜。

(四)农机购置政策措施

购臵大中型秸秆还田机械除省以上财政补贴以外,由所在县(市、区)财政每台套再补贴6000元,其中拖拉机补贴5000元、还田机械补贴1000元;小型秸秆还田机械每台套补贴1200元,其中拖拉机由县(市、区)财政补贴1000元,还田机械由市、县(市、区)财政各

—5—

补贴100元。对市内联合收割机改装切碎装臵的,除享受省以上财政补贴外,市财政每台补贴100元。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组织专门力量,成立专门机构,全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市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环保和农业的领导为副组长,环保、农业、科技、发改、财政、交通、公安、监察、供销、城管、宣传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每年夏收、秋收抽调环保、农委、监察、水利、供销、交通、公安等部门分管领导集中办公。各级政府和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

(二)明确工作责任。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民心工程,各地要根据本意见明确的目标任务,逐级细化分解,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将各项工作落实到镇(街)和村(居),明确到人。各相关部门要在市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面履行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环保部门牵头负责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协调、督查和考核;农业(农机)部门牵头负责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秸秆气化、秸秆沼气、秸秆肥料、秸秆生产食用菌等工作,组织开展跨区域农机作业合作服务;供销部门会同农经部门负责秸秆收购和初加工实体培育工作;财政部门负责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财政扶持资金落实工作;公安、交通运输、水利部门负责建立秸秆运输“绿色通道”制度;公安消防部门负责秸秆初加工实体消防现场免费指导工作;经济信息化部门会同发展改革、供电部门负责生物质发电企业兴建和秸秆利用以及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工作、秸秆初加工实体用电核实工作;质监部门牵头负责锅炉利用秸秆工作;国土、农经部门负责秸秆初加工实体用地和村组秸秆堆放场地落实工作;农业资源开发、水利、交通、财政部门协同负责机耕道路、桥梁、涵闸、水渠等农田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监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责任制落实督查考核工作;宣

—6—

传部门牵头负责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宣传工作。

(三)强化督查考核。一要加强督促检查。每年夏收、秋收期间,市政府将成立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牵头组成的督查组,采取包保形式驻各县(市、区)进行为期1个月的检查、指导工作;同时,市环保部门组成巡查组赴各地巡查,发现火点迅速落实相关措施。各县(市、区)和镇(街)、村(居)也要层层建立督查组和巡查组,昼夜检查,努力做到督促检查全天候、全覆盖。二要严格考核。自今年起,市政府将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研究制定出台具体的考核办法,对各县(市、区)和包保督查单位实行捆绑式考核。同时,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以奖代补及工作考核。三要严肃责任追究。为切实加强秸秆禁烧工作,严控第一把火,自今年起在全市建立保证金考核奖惩制度,由基层分别于4月份和8月份逐层逐级向上级政府缴纳保证金,市级保证金标准为每个县(市、区)30万元,市开发区和城南新区各15万元。对无焚烧点的地区按照保证金予以等额奖励;每发现一个焚烧火点扣罚1万元,罚完为止。对全市首个焚烧火点所在县(市、区)除一次性扣罚5万元外,现场召开后进典型会议,地方主要负责人在大会和市级媒体上作检查;同时在区域综合考核中予以适当扣分,并与各县(市、区)首个焚烧点所在镇同列为市级后进重管名单。对因工作不力、措施不落实,导致禁烧工作失控的,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违法焚烧秸秆当事人依据省《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实施处罚,对造成重大污染事故、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加大舆论宣传。各地要坚持把宣传引导作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重要手段,每逢夏收、秋收提前组织报纸、电视、广播等各类新闻媒体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宣传车、标语、板报等深入基层和现场开展政策宣传,通过编发简报、先进典型深度报道和反面曝光等形式,引导全社会共同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同时,面向全社会,多形式、多渠道公布监督举报电话,争取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

—7—

各县(市、区)和市各有关部门根据本意见制定落实具体实施办法。

盐城市人民政府

2012年9月27日

—8—

下载2008072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05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8072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05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