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问题的公告

时间:2019-05-14 23:2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问题的公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问题的公告》。

第一篇: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问题的公告

(2010年第25号)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4号)的精神,现将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具体实施意见公告如下:

一、个体经营税收政策申请、审核程序

(一)人员认定

1.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零就业家庭或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劳动 年龄内的登记失业人员可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个体工商户登记执照和税务登记证 向创业地县以上(含县级,下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认定申请。

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按照财税〔2010〕84号文件的规定,重 点核查以下情况:一是创业人员及所创业领域是否属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扶持范围; 二是创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记录;三是创业人员是否领取过《再就业优惠证》并申 请享受过税收扶持政策。核实后,对符合条件人员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注明“自 主创业税收政策”。

2.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创业的,可注册登录教育部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提交《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申请表,由所在高校进行网上信息审核确认并出具 相关证明,学校所在地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学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数据库对高校 毕业生身份、学籍学历、是否是应届高校毕业生等信息进行核实后,向高校毕业生发 放《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并在学籍学历电子注册数据库中将其标注为“已领取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高校毕业生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向创业地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认定申请,由创业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相应核发《就业 失业登记证》,作为当年及后续年度享受税收扶持政策的管理凭证。

3.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创业的,可凭毕业证,直接向创业地县以上人力 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认定申请。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对人员范围、就业 失业状态、已享受政策情况审核认定后,对符合条件人员相应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 》,并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

(二)税收减免申请及审核

1.符合条件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可持下列材料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减 免税:一是减免税申请;二是《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三是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2.县以上税务机关按照财税〔2010〕84号文件第一条规定条件审核同意 的,在年度减免税限额内,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 得税。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期不足一年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以实际月份换算其减免税 限额。

3.换算公式为:减免税限额=年度减免税限额÷12×实际经营月数

纳税人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小于年 度减免税限额的,以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 税税额为限;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大于 年度减免税限额的,以年度减免税限额为限。

二、企业吸纳税收政策申请、审核程序

(一)人员认定

符合条件的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人员可向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认定 申请。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按照财税〔2010〕84号文件的规定,重点核查以下情况:一是新招用人员是否属于企业吸纳就业税收政策扶持范围;二是 新招用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记录;三是新招用人员是否领取过《再就业优惠证》并申 请享受过税收扶持政策。核实后,对符合条件人员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注明“企 业吸纳税收政策”。

(二)企业认定

企业吸纳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可向县以上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递交认定申请,并需报送下列材料:

1.新招用人员持有的《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

2.职工花名册(企业盖章,注明新增人员)。

3.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4.企业与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签 订的劳动合同(副本)。

5.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记录。

6.《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本年度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见 附件)。

7.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其中,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提交《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证书》。

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接到企业报送的材料后,应当按照财税〔2010 〕84号文件的规定,重点核查以下情况:一是核查当期新招用人员是否属于规定享 受税收扶持政策对象,是否已享受税收扶持政策;二是核查企业是否与新招用人员签 订了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三是企业为新招用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四 是《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本年度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和企业上年 职工总数是否真实,企业是否用新增岗位招用失业人员。必要时,应深入企业现场核 实;五是企业的经营范围是否符合税收政策规定,对不符合享受优惠经营范围的企业 不应核发《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核实后,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相应核 发《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并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本年度在 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上加盖认定戳记,作为认定证明的附表。

(三)税收减免申请及审核

具有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及 加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戳记的《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本年度在企业预 定(实际)工作时间表》的企业可依法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并同时报送下列 材料:

1.减免税申请表。

2.《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及其附表。

3.《就业失业登记证》及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四)税收减免办法

县以上主管税务机关按财税〔2010〕84文件规定条件审核无误的,在年度 减免税定额内,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1.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均由地方税务局征管的,由主管税务机关在审核时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企业吸纳人数和签订的劳 动合同时间预核定企业减免税总额,在预核定减免税总额内每月依次预减营业税、城 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纳税人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 附加小于预核定减免税总额的,以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 加为限;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大于预核定减免税总额 的,以预核定减免税总额为限。

纳税年度终了,如果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小于预核 定的减免税总额,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扣减企业所得税。当年扣减不足的,不再 结转以后年度扣减。

计算公式为:企业预核定减免税总额=∑每名失业人员本年度在本企业预定工作 月份÷12×定额

企业自吸纳失业人员的次月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2.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与企业所得税分属国家税务局和地方 税务局征管的,统一由企业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局按前款规定的办法预核定企业减免 税总额并将核定结果通报当地国家税务局。纳税年度内先由主管地方税务局在核定的 减免总额内每月依次预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如果企业实际减免 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小于核定的减免税总额的,县级地方税务局 要在次年2月底之前将企业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剩余 额度等信息交换给同级国家税务局,剩余额度由主管国家税务局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 缴时按企业所得税减免程序扣减企业所得税。当年扣减不足的,不再结转以后年度扣 减。

3.企业在认定或年度检查合格后,纳税年度终了前招用失业人员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当在人员变化次月按照本通知第二条第(二)项规定申请认定。对人员变动较 大的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可按规定调整一次预核定,具体办法由省级税务机关规定。

无论企业是否发生前款情形的,应当于次年1月10日前向税务机关提供人力资 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本年度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 时间表》,税务机关据此清算企业减免税总额。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重新核定 企业年度减免税总额,税务机关根据企业实际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 附加的情况,为企业办理减免企业所得税或追缴多减免的税款。

计算公式为:企业年度减免税总额=∑每名失业人员本年度在本企业实际工作月 份÷12×定额

4.第二年及以后年度以当年新招用人员、原招用人员及其工作时间按上述程序 和办法执行。每名失业人员享受税收政策的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三、监督管理

(一)严格各项凭证的审核发放。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伪造、涂改、转让、出租 相关凭证,违者将依法予以惩处;对采取上述手段已经获取减免税的企业和个人,主 管税务机关要追缴其已减免的税款,并依法予以处罚;对出借、转让《就业失业登记 证》的人员,主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收回其《就业失业登记证》并记录在案。

(二)《就业失业登记证》采用实名制,限持证者本人使用。创业人员从事个体 经营的,《就业失业登记证》由本人保管;被用人单位录用的,享受扶持政策期间,证件由用人单位保管。《就业失业登记证》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样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印制,统一编号备案,作为审核劳动者 就业失业状况和享受政策情况的有效凭证。

(三)《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式样,由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印制,统一编号备案。

(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采用实名制,限持证者本人使用。《高校毕业 生自主创业证》由教育部统一样式,由各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印制,其中将注明申领 人姓名、身份证号、毕业院校等信息,并粘贴申领人本人照片。

(五)县以上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部门要建立劳动者就业信息交换和 协查制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建立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平台,供各级人力资源社会 保障部门、税务机关、财政部门查询《就业失业登记证》信息。地方各级人力资源社 会保障部门要及时将《就业失业登记证》信息(包括发放信息和内容更新信息)按规 定上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每年将上述汇总信息通报国家税务 总局。教育部门要按季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发放情况以电子、纸质文件等形 式通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税务机关。

(六)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税务机关共同负责本地区企业吸纳政策、自 主创业政策的年检工作。对年检合格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企业实体吸纳 失业人员认定证明》或《就业失业登记证》上加盖“年检合格”印戳,由税务机关核 准继续给予企业或个人享受相关减免税收待遇。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通知其限期整 改;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不得继续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并追缴已减免税款。

(七)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在审核减免税时,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中加盖戳记,注明减免税所属时间。各级税务机关对《就业失业登记证》有疑问的,可提请同级人 力资源劳动保障部门、教育部门予以协查,同级人力资源劳动保障部门和教育部门应 根据具体情况规定合理的工作时限,并在时限内将协查结果通报提请协查的税务机关。

四、本公告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6〕 8号)自2011年1月1日起停止执行。

特此公告。

第二篇:《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问题的公告》-2010年第25号

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 《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问题的公告》

2010年第25号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4号)的精神,现将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具体实施意见公告如下:

一、个体经营税收政策申请、审核程序

(一)人员认定

1.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零就业家庭或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劳动年龄内的登记失业人员可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个体工商户登记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向创业地县以上(含县级,下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认定申请。 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按照财税„2010‟84号文件的规定,重点核查以下情况:一是创业人员及所创业领域是否属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扶持范围;二是创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记录;三是创业人员是否领取过•再就业优惠证‣并申请享受过税收扶持政策。核实后,对符合条件人员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

2.毕业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创业的,可注册登录教育部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提交•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申请表,由所在高校进行网上信息审核确认并出具相关证明,学校所在地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学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数据库对高校毕业生身份、学籍学历、是否是应届高校毕业生等信息进行核实后,向高校毕业生发放•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并在学籍学历电子注册数据库中将其标注为“已领取•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高校毕业生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向创业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认定申请,由创业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相应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作为当年及后续享受税收扶持政策的管理凭证。

3.毕业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创业的,可凭毕业证,直接向创业地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认定申请。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对人员范围、就业失业状态、已享受政策情况审核认定后,对符合条件人员相应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并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

(二)税收减免申请及审核

1.符合条件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可持下列材料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一是减免税申请;二是《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三是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2.县以上税务机关按照财税„2010‟84号文件第一条规定条件审核同意的,在减免税限额内,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期不足一年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以实际月份换算其减免税限额。

3.换算公式为:减免税限额=减免税限额÷12×实际经营月数纳税人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小于减免税限额的,以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税额为限;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大于减免税限额的,以减免税限额为限。

二、企业吸纳税收政策申请、审核程序

(一)人员认定

符合条件的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人员可向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认定申请。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按照财税„2010‟84号文件的规定,重点核查以下情况:一是新招用人员是否属于企业吸纳就业税收政策扶持范围;二是新招用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记录;三是新招用人员是否领取过•再就业优惠证‣并申请享受过税收扶持政策。核实后,对符合条件人员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

(二)企业认定

企业吸纳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可向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递交认定申请,并需报送下列材料:

1.新招用人员持有的•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

2.职工花名册(企业盖章,注明新增人员)。

3.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4.企业与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副本)。

5.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记录。

6.•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见附件)。

7.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其中,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提交•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证书‣。

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接到企业报送的材料后,应当按照财税„2010‟84号文件的规定,重点核查以下情况:一是核查当期新招用人员是否属于规定享受税收扶持政策对象,是否已享受税收扶持政策;二是核查企业是否与新招用人员签订了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三是企业为新招用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四是•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和企业上年职工总数是否真实,企业是否用新增岗位招用失业人员。必要时,应深入企业现场核实;五是企业的经营范围是否符合税收政策规定,对不符合享受优惠经营范围的企业不应核发•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核实后,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相应核发•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并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上加盖认定戳记,作为认定证明的附表。

(三)税收减免申请及审核

具有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及加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戳记的•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的企业可依法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并同时报送下列材料:

1.减免税申请表。

2.•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及其附表。

3.•就业失业登记证‣及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四)税收减免办法

县以上主管税务机关按财税„2010‟84文件规定条件审核无误的,在减免税定额内,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1.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均由地方税务局征

管的,由主管税务机关在审核时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企业吸纳人数和签订的劳动合同时间预核定企业减免税总额,在预核定减免税总额内每月依次预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纳税人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小于预核定减免税总额的,以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为限;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大于预核定减免税总额的,以预核定减免税总额为限。

纳税终了,如果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小于预核定的减免税总额,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扣减企业所得税。当年扣减不足的,不再结转以后扣减。

计算公式为:企业预核定减免税总额=∑每名失业人员本在本企业预定工作月份÷12×定额

企业自吸纳失业人员的次月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2.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与企业所得税分属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征管的,统一由企业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局按前款规定的办法预核定企业减免税总额并将核定结果通报当地国家税务局。纳税内先由主管地方税务局在核定的减免总额内每月依次预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如果企业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小于核定的减免税总额的,县级地方税务局要在次年2月底之前将企业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剩余额度等信息交换给同级国家税务局,剩余额度由主管国家税务局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按企业所得税减免程序扣减企业所得税。当年扣减不足的,不再结转以后扣减。

3.企业在认定或检查合格后,纳税终了前招用失业人员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当在人员变化次月按照本通知第二条第(二)项规定申请认定。对人员变动较大的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可按规定调整一次预核定,具体办法由省级税务机关规定。

无论企业是否发生前款情形的,应当于次年1月10日前向税务机关提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税务机关据此清算企业减免税总额。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重新核定企业减免税总额,税务机关根据企业实际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情况,为企业办理减免企业所得税或追缴多减免的税款。 计算公式为:企业减免税总额=∑每名失业人员本在本企业实际工作月份÷12×定额

4.第二年及以后以当年新招用人员、原招用人员及其工作时间按上述程序和办法执行。每名失业人员享受税收政策的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三、监督管理

(一)严格各项凭证的审核发放。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伪造、涂改、转让、出租相关凭证,违者将依法予以惩处;对采取上述手段已经获取减免税的企业和个人,主管税务机关要追缴其已减免的税款,并依法予以处罚;对出借、转让•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人员,主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收回其•就业失业登记证‣并记录在案。

(二)•就业失业登记证‣采用实名制,限持证者本人使用。创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就业失业登记证‣由本人保管;被用人单位录用的,享受扶持政策期间,证件由用人单位保管。•就业失业登记证‣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样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印制,统一编号备案,作为审核劳动者就业失业状况和享受政策情况的有效凭证。

(三)•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式样,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印制,统一编号备案。

(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采用实名制,限持证者本人使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由教育部统一样式,由各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印制,其中将注明申领人姓名、身份证号、毕业院校等信息,并粘贴申领人本人照片。

(五)县以上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部门要建立劳动者就业信息交换和协查制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建立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平台,供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税务机关、财政部门查询•就业失业登记证‣信息。地方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及时将•就业失业登记证‣信息(包括发放信息和内容更新信息)按规定上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每年将上述汇总信息通报国家税务总局。教育部门要按季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发放情况以电子、纸质文件等形式通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税务机关。

(六)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税务机关共同负责本地区企业吸纳政策、自主创业政策的年检工作。对年检合格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或•就业失业登记证‣上加盖“年检合格”印戳,由税务机关核准继续给予企业或个人享受相关减免税收待遇。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通知其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不得继续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并追缴已减免税款。

(七)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在审核减免税时,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中加盖戳记,注明减免税所属时间。各级税务机关对•就业失业登记证‣有疑问的,可提请同级人力资源劳动保障部门、教育部门予以协查,同级人力资源劳动保障部门和教育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规定合理的工作时限,并在时限内将协查结果通报提请协查的税务机关。

四、本公告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6‟8号)自2011年1月1日起停止执行。

特此公告。

附件: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____)实际(____)工作时间表(样式)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关于继续组织实施

【发布单位】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 【发布文号】教师[2009]1号 【发布日期】2009-02-23 【生效日期】2009-02-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教育部

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

(教师[2009]1号)

山西、内蒙古、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人事厅(局)、编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人事局、编办: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的要求,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深入实施“特岗计划”,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号),并联合启动实施“特岗计划”,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2006-2008年,共招聘特岗教师5.9万多人,覆盖400多个县、6000多所农村学校。“特岗计划”的实施有力地缓解了农村地区教师紧缺和结构性矛盾,促进了农村学校面貌的变化,受到各地的普遍欢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加大;同时,部分农村学校特别是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师仍然紧缺。毕业生下不去,合格教师难以补充。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并有效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2009年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并将实施范围扩大到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计划的名额将视各地实施国家“特岗计划”的情况以及是否实施地方“特岗计划”的情况进行分配。特岗教师招聘、培训、管理等政策按教师〔2006〕2号通知要求执行。各地要做好与其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的衔接。

二、提前做好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的工作安排

教师〔2006〕2号通知要求,“鼓励特岗教师3年聘期结束后,继续扎根基层从事农村教育事业。对自愿留在本地学校的,要负责落实工作岗位,将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2006年起实施“特岗计划”的省(区、市)第一批特岗教师三年服务期将于今年期满,做好服务期满特岗教师工作岗位安排意义重大。相关省(区、市)要采取切实措施,鼓励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特岗教师继续留在当地从教。今后城市、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聘用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相关省(区、市)教育、人事、编办、财政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提前研究制订方案,确保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且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全部落实工作岗位,做好人事、工资关系等接转工作。

三、采取有力措施,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各地要根据国家“特岗计划”的原则精神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全面推进地方“特岗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吸引大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为中小学及时补充合格教师,着力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并有效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一掌握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岗位需求情况,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全省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补充。从2009年开始,各地中学和小学教师补充应全部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高校毕业生(含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期满人员),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

中小学教师补充要充分考虑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人员编制情况和学科结构等因素,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需设岗,规范招聘程序,严格招聘条件,确保新教师的质量。要抓住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33号)的有利时机,加大教师用人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要加强对拟聘教师的岗前培训,免费进行教师资格认定,确保持证上岗。

四、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切实做好“特岗计划”实施工作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做好教师公开招聘、岗前培训、跟踪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加强对实施县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省级财政部门要负责统筹协调特岗的经费保障,落实资金,规范管理;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协同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教师招聘工作;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强中小学编制工作的监督、检查;设置特岗县的县级有关部门,要为特岗教师提供周转宿舍及其他必要的生活条件。

要加强“特岗计划”实施工作的动态管理。对“特岗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各实施省(区、市)要建立特岗教师数据库,及时掌握特岗教师的基本信息;要定期检查督促特岗教师工资待遇等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确保特岗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考核等方面与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鼓励吸引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

五、大力加强“特岗计划”宣传,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

各地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特岗计划”的方针政策和工作成效,将特岗教师招聘工作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结合起来,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报名应聘。要大力宣传各地推进“特岗计划”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创新教师补充机制。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特岗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同时注意发现特岗教师中的优秀典型,加大特岗教师典型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二○○九年二月二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4号)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0]8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扩大就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经国务院批准,现将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通知如下:

一、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的,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应缴纳税款小于上述扣减限额的,以其实际缴纳的税款为限;大于上述扣减限额的,应以上述扣减限额为限。

本条所称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人员是指:1.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半年以上的人员;2.零就业家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劳动年龄内的登记失业人员;3.毕业内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是指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毕业的学生;毕业是指毕业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

二、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可上下浮动20%,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定额标准,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按上述标准计算的税收扣减额应在企业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税额中扣减,当年扣减不足的,不得结转下年使用。

本条所称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是指:1.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2.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3.国有企业所办集体企业(即厂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

4.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以上所称的国有企业所办集体企业(即厂办大集体企业)是指20世纪70、80年代,由国有企业批准或资助兴办的,以安置回城知识青年和国有企业职工子女就业为目的,主要向主办国有企业提供配套产品或劳务服务,在工商行政机关登记注册为集体所有制的企业。厂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包括在国有企业混岗工作的集体企业下岗职工。

本条所称服务型企业是指从事现行营业税“服务业”税目规定经

营活动的企业。

三、享受本通知第一条、第二条优惠政策的人员按以下规定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等凭证:

(一)按照《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8号)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其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失业后可以在常住地登记。

(二)零就业家庭凭社区出具的证明,城镇低保家庭凭低保证明,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

(三)毕业内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凭学校出具的相关证明,经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实认定,取得《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仅在毕业适用),并向创业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取得《就业失业登记证》;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直接向创业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

(四)本通知第二条规定的人员,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

(五)《再就业优惠证》不再发放,原持证人员应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换发《就业失业登记证》。正在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原持证人员,继续享受原税收优惠政策至期满为止;未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原持证人员,申请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

惠政策的期限截至2010年12月31日。

(六)上述人员申领相关凭证后,由就业和创业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人员范围、就业失业状态、已享受政策情况审核认定,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企业吸纳税收政策”字样,同时符合自主创业和企业吸纳税收政策条件的,可同时加注;主管税务机关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加盖戳记,注明减免税所属时间。

四、本通知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批期限为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以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理减免税手续之日起作为优惠政策起始时间。税收优惠政策在2013年12月31日未执行到期的,可继续享受至3年期满为止。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在2010年12月31日未执行到期的,可继续享受至3年期满为止。

五、本通知第三条第(五)项、第四条所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是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86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23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审批期限的通知》(财税[2010]10号)所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本通知所述人员不得重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以前已享受各项就业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人员不得再享受本通知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果企业的就业人员既适用本通知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又

适用其他扶持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可选择适用最优惠的政策,但不能重复享受。

六、上述税收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会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另行制定。

各地财政、税务部门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把大力支持和促进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贯彻落实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要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执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逐级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反映。

省就业促进中心办公室摘录

第五篇: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有关问题

【发布单位】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发布文号】财社[2008]269号 【发布日期】2008-11-19 【生效日期】2008-11-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财政部

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社[2008]26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资金安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

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促进就业的支出,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资金使用范围。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特定就业政策补助、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以及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等。

各地确需增加新的支出项目的,须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

三、中央财政补助。对各地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特定就业政策补助,以及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资金,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予适当补助,并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给予重点支持。中央财政就业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与各地就业状况、地方财政投入(包括公共就业服务保障情况)、就业工作绩效等因素挂钩,补助资金实行年初和年中分两次拨付、全面考评、全年重点跟踪检查的办法。中央财政对符合条件的小额担保贷款按规定据实贴息。

四、预算管理。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财政部门规定的预算编制要求,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就业专项资金预算,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财政预算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就业专项资金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执行中确需调整预算的,要按照国家预算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办理。

五、资金申请及支付管理。

(一)职业介绍补贴。职业中介机构可按经其就业服务后实际就业的登记失业人员人数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职业介绍补贴。职业中介机构在申请职业介绍补贴时,按每位符合免费服务条件的人员每年享受一次职业介绍补贴计算,不得重复申请。职业介绍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经职业中介机构就业服务后已实现就业的登记失业人员名单、接受就业服务的本人签名及《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就业失业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复印件、劳动合同等就业证明材料复印件、职业中介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凭证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按规定将资金支付到职业中介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对纳入财政补助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其享受财政补助编制内实有人数,并结合考虑其承担的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工作量,安排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含设备购置、修缮、基本建设等支出)和项目经费,上述经费由同级财政在部门预算中统筹安排(包括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上缴财政的服务收费收入)。对未纳入财政补助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暂按职业中介机构申领职业介绍补贴的规定申请职业介绍补贴。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享受职业介绍补贴政策的执行期限不超过2011年底。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免费就业服务的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不得从事经营活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统一、规范和效能的原则,整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资产、人员、服务和信息等资源,合理布局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职业介绍补贴的具体标准由省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确定。

(二)职业培训补贴。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的,根据其参加培训和就业状况,可向职业培训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职业培训补贴。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职业培训补贴,不得重复申请。享受职业培训补贴的培训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

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培训后申请职业培训补贴的,可凭借职业培训补贴申请材料,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直接将补贴资金支付给申请者本人。对用人单位吸纳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并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6个月内由用人单位组织到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的,对用人单位给予一定的职业培训补贴。用人单位凭借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由财政部门将资金直接拨入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并同时将资金支付情况抄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中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申请职业培训补贴的,可采取由职业培训机构代为申请的办法,职业培训机构代为申请必须与申请人签订代为申请协议书。职业培训机构凭借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向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由财政部门将资金直接拨入职业培训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并同时将资金支付情况抄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本人《居民身份证》、登记证等复印件、职业培训合格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或劳动合同复印件等培训或就业证明等材料、职业培训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等。对用人单位集中申请的,申请材料还应附培训人员名单、劳动合同复印件等。对职业培训机构代为申请的,申请材料还应附培训人员名单、代为申请协议等。

各地要根据培训专业(工种),合理确定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对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后,取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6个月内没有实现就业的,按最高不超过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60%给予补贴;对6个月内实现就业的,按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100%给予补贴。对用人单位组织到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取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职业培训补贴标准最高不超过培训费用的50%。职业培训补贴具体办法和标准由省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确定。各地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承担培训任务的职业培训机构。要建立职业培训机构动态管理机制和退出机制,加强对职业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

(三)社会保险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先缴后补的办法。就业困难人员是指由省级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五十二条确定的人员。

1.企业(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对各类企业(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以及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企业(单位)和个人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企业(单位)应按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在申报缴费时应将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人员的缴费情况单独列出。每季度终了后,按规定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对上季度已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的人员名单及登记证复印件、劳动合同等就业证明材料复印件、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出具的上季度企业(单位)为这部分人员缴纳有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账(单)、企业(单位)在银行开立的账户等凭证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按规定将资金支付到企业(单位)银行账户。

2.对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数额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2/3。具体补贴标准由省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确定。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各地要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的审核管理。

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后,要向街道(社区)申报就业。灵活就业人员应按规定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每季度终了后,按规定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对上季度已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由本人签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盖章确认的、注明具体从事灵活就业的单位、岗位、地址等内容的相关证明材料,本人《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登记证复印件、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出具的上季度社会保险费缴费单据等凭证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按规定将资金支付给申请者本人。

(四)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有关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按财政部、人民银行有关规定执行。

(五)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单位,按其实际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人数给予适当额度的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单位,可按规定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公益性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符合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条件的人员名单及登记证复印件、上季度为这部分人员发放工资的明细账(单)、单位在银行开立的账户等凭证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按规定将资金支付到单位在银行开立的账户。

公益性岗位补贴的具体标准由省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确定。

(六)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就业困难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通过初次技能鉴定(限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指定工种)、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可向职业技能鉴定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本人《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登记证复印件、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等凭证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按规定将资金支付给申请者本人。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的具体标准由省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确定。

(七)特定就业政策补助。现行特定就业政策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各级人民政府对国有困难企业与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经济补偿金补助和为国有困难企业“4050”下岗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给予补助的政策。其中经济补偿金补助政策执行到2008年底,社会保险费补助政策的执行期限不超过2011年底。地方国有困难企业享受特定就业政策的具体办法由省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确定。中央困难企业享受特定就业政策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八)扶持公共就业服务。县级以上财政可安排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资金,对下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用于加强其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方面的支出(具体包括计算机及网络硬件、软件购置,以及开发应用支出)给予必要支持。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资金作为就业专项资金的组成部分,必须单独安排,单独核算,单独管理,不得与其他就业专项资金相互调剂使用。2008年各级财政用于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的支出,列入《2008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第2080701项“劳动力市场建设”科目。2009年开始,各级财政用于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的支出列入《2009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第2080701项“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科目。以后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如有修改,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的支出相应列入每年修改后的科目中。

各地应逐步建立健全人力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信息联网,为求职者、用人单位等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要以此加强对各级各类职业培训、职业中介、公共就业服务等机构、用人单位和享受政府就业扶持政策人员就业状况的监督管理,杜绝各种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上述各项资金的支付管理,按照国家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决算管理。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终了后,要认真做好就业专项资金的清理和对账工作,并按规定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就业专项资金资金使用情况和说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说明要做到内容完整、数据真实、报送及时。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要将审核汇总后的就业专项资金决算及时报送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

就业专项资金终了如有结余,需详细说明原因,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按规定结转下一继续使用。

七、账户管理。各地财政部门要按规定将财政预算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及时转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按具体用途进行分账核算。

八、监督管理。就业专项资金必须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和程序使用,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差旅费、会议费等应由部门预算安排的支出,严禁用于或变相用于房屋建筑物购建、交通工具购置等各项基本建设支出。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估机制,努力提高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各地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内部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要以建立和完善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各项就业专项资金发放台账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建立享受各项补贴补助政策人员、单位的基础信息和数据系统,有效甄别享受补贴政策人员、单位的真实性,防止出现造假行为。每年年中,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本地上各项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包括享受补助的单位名称、享受补助的人数、具体补助数额等),并自觉接受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对有虚报、套取、私分、挪用各种补贴资金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审核不严,违规操作的,要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各地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时掌握和通报有关情况,定期向上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告就业人数、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有关情况,定期对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共同研究解决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九、《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规定的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继续执行,审批截止到2008年底,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其所涉及的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管理事宜,按本通知有关规定执行。

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可根据本通知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

十一、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财政部 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06]1号)同时废止。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二○○八年十一月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问题的公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问题的公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