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

时间:2019-05-14 23:3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

第一篇: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

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

一、总则

(一)为合理利用环境容量资源,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统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根据《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项目(以下简称工业项目)及其相关管理活动,编制涉及工业项目的发展规划也应遵守本规定。

(三)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依照各自职责协助和配合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本规定实施的监督管理。

二、环境准入条件

(四)工业项目应符合产业政策,不得采用国家和我市淘汰的或禁止使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

(五)工业项目清洁生产水平不得低于国家清洁生产标准的国内基本水平;“一小时经济圈”内工业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应达到国家清洁生产标准的国内先进水平。

(六)工业项目选址应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新建工业项目原则上应进入规划的工业园区。

禁止在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文物古迹、居住文教区等环境敏感区内建设工业项目。

(七)工业项目排放污染物必须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八)工业项目选址区域应有相应的环境容量,新增排污量的工业项目必须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来源,不得影响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完成。未按要求完成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的企业、流域和区域,不得建设新增相应污染物排放量的工业项目。

(九)存在环境风险的工业项目必须配套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禁止建设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工业项目。

(十)在长江、嘉陵江都市区江段及其上游严格限制在沿江河建设可能对饮用水源带来安全隐患的化工、造纸、印染、电镀等工业项目,禁止建设可能排放剧毒物质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工业项目。

内环线以内禁止建设燃煤项目,内环线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区域禁止建设大气污染严重的项目,都市区常年主导风上风向区域严格限制大气污染严重的项目。

(十一)“一小时经济圈”内的工业项目应符合下列污染物排放效率限值要求。

1、都市区内工业项目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不高于6.9千克、氨氮不高于1千克。其中,高新区、经开区工业项目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不高于3.5千克、氨氮不高于0.5千克。

2、万盛区、双桥区、永川区(非沿江地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和南川区工业项目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不高于2.6千克、氨氮不高于0.4千克,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不高于48.6千克、烟尘不高于12.6千克。永川区内废水排放去向为长江的工业项目,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不高于19.5千克、氨氮不高于2.9千克。

3、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和合川区工业项目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不高于19.5千克、氨氮不高于2.9千克,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不高于30.9千克、烟尘不高于7.5千克。

(十二)梁平县和垫江县工业项目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不高于2.6千克、氨氮不高于0.4千克。

未列入第十一条、十二条规定的区县(自治县)不执行污染物排放效率限值。

三、管理与实施

(十三)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有关区域开发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时,其中涉及工业项目的内容应符合本规定要求。

对不符合本规定的规划,环保部门不得同意通过规划环评审查,规划审批机关不得审批,国土部门不得供应用地。

(十四)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发展改革、经济、规划等部门应建立工业项目前期论证会商制度,与环保部门共同做好重大工业项目的环境可行性论证工作,确保项目符合本规定。

(十五)建设单位在开展工业项目前期工作时,应依法向有管辖权的环保部门报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报表。对明显不符合本规定的工业项目,环保部门应将有关情况书面告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应按本规定要求调整建设内容或选址。

(十六)建设单位在工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应说明项目是否符合本规定,并就项目能达到的清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效率水平做出承诺。

对不符合本规定的工业项目,环保部门不得核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书,投资主管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建设、国土、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为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银行不得为项目提供贷款。

(十七)环保部门根据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污染物排放效率限值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书中限定工业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相应的排放标准。

(十八)对公众反映强烈的工业项目,环保部门应组织召开论证会、听证会,广泛听取有关部门、专家和利益相关人的意见。在建设单位未提出妥善解决办法之前,环保部门不得批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十九)拟建工业项目所在区县(自治县)对该类工业项目特征污染物不具备监测能力的,环保部门不得审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二十)建设单位在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过程中,应当落实本规定要求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所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对不符合本规定的项目环境保护设计,环保部门不得同意其备案。

(二十一)建设单位在工业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申报材料中,应根据试生产情况和污染物排放监测结果,测算和说明项目是否符合本规定要求。

对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均达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要求,但因市场价格变动导致项目超过污染物排放效率限值,超标幅度不超过15%的工业项目,环保部门可以同意项目竣工验收。

四、违规处理

(二十二)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建设的工业项目,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二十三)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浓度或总量超过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要求的,环保部门应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整改或停产治理。

(二十四)工业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效率超过规定限值,超标幅度不超过30%的,环保部门应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整改;超标幅度超过30%的,环保部门应责令建设单位停产治理。

项目整改后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效率限值的,环保部门应按原环评审批的相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收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

(二十五)因建设单位自身原因导致项目超过污染物排放效率限值的,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由建设单位承担。

(二十六)对未完成排污总量减排任务、工业建设项目违法现象突出的区县(自治县)和工业园区,环保部门暂停审批除循环经济和污染治理外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二十七)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的,由主管部门或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其他

(二十八)火电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应达到国家清洁生产标准中的国内先进水平,不执行本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效率限值。新建火电项目不得布置在主城区绕城高速公路以内的区域。

(二十九)污染物排放效率系指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所排放的污染物数量。(三十)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情况,适时对本规定中的污染物排放效率限值数值进行修订。

(三十一)已建成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时可参照本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效率限值执行。

(三十二)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转发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

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的通知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各园区(风景区)管委会:

现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五月十五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的通知

(渝办发〔2008〕62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已经2007年12月28日市人民政府第11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

一、总则

(一)为合理利用环境容量资源,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统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根据《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项目(以下简称工业项目)及其有关管理活动,编制涉及工业项目的发展规划也应遵守本规定。

(三)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依照各自职责协助和配合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本规定实施的监督管理。

二、环境准入条件

(四)工业项目应符合产业政策,不得采用国家和我市淘汰或禁止使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

(五)工业项目清洁生产水平不得低于国家清洁生产标准的国内基本水平;“一小时经济圈”内工业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应达到国家清洁生产标准的国内先进水平。

(六)工业项目选址应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新建工业项目原则上应进入规划的工业园区。禁止在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文物古迹、居住文教区等环境敏感区内建设工业项目。

(七)工业项目排放污染物必须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八)工业项目选址区域应有相应的环境容量,新增排污量的工业项目必须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来源,不得影响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完成。未按要求完成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的企业、流域和区域,不得建设新增相应污染物排放量的工业项目。

(九)存在环境风险的工业项目必须配套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制订切实可行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禁止建设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工业项目。

(十)在长江、嘉陵江都市区江段及其上游严格限制在沿江河建设可能对饮用水源带来安全隐患的化工、造纸、印染、电镀等工业项目,禁止建设可能排放剧毒物质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工业项目。内环线以内禁止建设燃煤项目,内环线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区域禁止建设大气污染严重的项目,都市区常年主导风上风向区域严格限制大气污染严重的项目。

(十一)“一小时经济圈”内的工业项目应符合下列污染物排放效率限值要求。

1.都市区内工业项目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不高于6.9千克、氨氮不高于1千克。其中,高新区、经开区工业项目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不高于3.5千克、氨氮不高于0.5千克。

2.万盛区、双桥区、永川区(非沿江地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和南川区工业项目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不高于2.6千克、氨氮不高于0.4千克,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不高于48.6千克、烟尘不高于12.6千克。永川区内废水排放去向为长江的工业项目,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不高于19.5千克、氨氮不高于2.9千克。

3.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和合川区工业项目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不高于19.5千克、氨氮不高于2.9千克,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不高于30.9千克、烟尘不高于7.5千克。

(十二)梁平县和垫江县工业项目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不高于2.6千克、氨氮不高于0.4千克。

未列入第十一条、十二条规定的区县(自治县)不执行污染物排放效率限值。

三、管理与实施

(十三)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有关区域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时,其中涉及工业项目的内容应符合本规定要求。对不符合本规定的规划,环保部门不得同意通过规划环评审查,规划审批机关不得审批,国土部门不得供应用地。

(十四)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发展改革、经济、规划等部门应建立工业项目前期论证会商制度,与环保部门共同做好重大工业项目的环境可行性论证工作,确保项目符合本规定。

(十五)建设单位在开展工业项目前期工作时,应依法向有管辖权的环保部门报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报表。

对明显不符合本规定的工业项目,环保部门应将有关情况书面告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应按本规定要求调整建设内容或选址。

(十六)建设单位在工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应说明项目是否符合本规定,并就项目能达到的清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效率水平做出承诺。

对不符合本规定的工业项目,环保部门不得核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书,投资主管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建设、国土、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为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银行不得为项目提供贷款。

(十七)环保部门根据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污染物排放效率限值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书中限定工业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相应的排放标准。

(十八)对公众反映强烈的工业项目,环保部门应组织召开论证会、听证会,广泛听取有关部门、专家和利益相关人的意见。在建设单位未提出妥善解决办法之前,环保部门不得批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十九)拟建工业项目所在区县(自治县)对该类工业项目特征污染物不具备监测能力的,环保部门不得审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二十)建设单位在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过程中,应当落实本规定要求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所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对不符合本规定的项目环境保护设计,环保部门不得同意其备案。

(二十一)建设单位在工业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申报材料中,应根据试生产情况和污染物排放监测结果,测算和说明项目是否符合本规定要求。

对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均达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要求,但因市场价格变动导致项目超过污染物排放效率限值,超标幅度不超过15%的工业项目,环保部门可以同意项目竣工验收。

四、违规处理

(二十二)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建设的工业项目,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二十三)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浓度或总量超过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要求的,环保部门应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整改或停产治理。

(二十四)工业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效率超过规定限值,其超标幅度不超过30%的,环保部门应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整改;超标幅度超过30%的,环保部门应责令建设单位停产治理。

工业项目整改后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效率限值的,环保部门应按原环评审批的相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收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

(二十五)因建设单位自身原因导致项目超过污染物排放效率限值的,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由建设单位承担。

(二十六)对未完成排污总量减排任务、工业建设项目违法现象突出的区县(自治县)和工业园区,环保部门暂停审批除循环经济和污染治理外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二十七)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的,由主管部门或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其他

(二十八)火电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应达到国家清洁生产标准中的国内先进水平,不执行本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效率限值。新建火电项目不得布置在主城区绕城高速公路以内的区域。

(二十九)污染物排放效率系指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所排放的污染物数量。

(三十)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情况,适时对本规定中的污染物排放效率限值数值进行修订。

(三十一)已建成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时可参照本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效率限值执行。

(三十二)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海宁工业项目准入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海宁市工业投资项目准入管理办法的通知

〖我要听内容〗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海宁市工业投资项目准入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二年十二月六日

海宁市工业投资项目准入管理办法

为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工业投资项目质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将原《海宁市工业投资项目准入管理办法(试行)》修订完善如下。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我市土地公开出让的工业投资项目及需转让的工业用地项目。

第二条 管理内容

本办法所称的准入管理是指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及工业用地转让前审核该工业项目允许或不允许实施。

第三条 管理审核机构

建立市工业投资项目准入管理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工业、住建、国土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市府办、市监察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水务集团、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供电局、市人民银行、市消防大队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市经信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第四条 准入条件

(一)凡新投入的工业项目,必须具备以下准入条件:

1.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省、市的产业投资导向目录和产业布局要求。

2.投资项目采用设备、生产工艺和技术达到或接近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3.项目选择需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和环保准入要求。

4.项目生产工艺必须达到安全生产准入政策等有关要求。

5.按照《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和《海宁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评审查实施细则(试行)》要求,严格限制高耗能项目供地,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我市“十二五”末能耗控制目标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准入。

6.严格控制日耗水1000立方米(自来水)以上的项目,对年取用地表水50万立方米以上项目进行水资源论证。

7.投资者有实际用地需求并充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市内企业投资的,其原有厂区容积率必须达到《浙江省工业项目控制指标(试行)》规定的控制指标,且无闲置和空闲土地。

无特殊工艺要求的项目用地建设容积率达到1.2,项目一律不得建设低于二层(或8M)厂房,鼓励企业建设三层(或12米)以上厂房。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用地不得超过项目总用地的7%和建筑面积的10%。

8.强化亩均投入,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全市平均达到280万元/亩。

9.投资者应具有良好的资信。投资者需提交资质单位出具的资信证明,需融资的必须提交融资能力有效证明。

10.开发区用地规模低于15亩和镇工业园区用地规模低于10亩的工业建设项目原则上不予单独供地(特殊情况除外)。

(二)凡工业用地转让的项目,必须符合《规范国有工业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施意见》(海政办发[2012]224号)中的转让条件。

第五条 优先准入项目

达到本办法第四条规定要求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项目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准入:

1.投资者系国内外500强工业企业、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且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或《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要求的。

2.投资者系本市重点企业或在本市同行业排名前十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要求,且属我市重点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支柱发展产业。

3.投资者系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或拥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取得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项目、传统产业整合提升项目。

4.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型项目。

第六条 审核程序

(一)新投入的工业投资项目准入程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具体程序如下:

1.首先由项目投资者向所在镇(街道、开发区)提交意向项目申请资料:

——意向项目基本情况表(见附件1);

——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包括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投资者身份证复印件;

——有资质单位出具的资信证明,自然人投资者提供金融机构出具的资金证明;

——拟开发地块产业定位意见;

——拟开发地块规划设计条件书;

——拟开发地块环境初评及环保意见;

——项目安全生产基本情况表(见附件2);

——项目报告书(包括项目名称、投资方情况、市场前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设标准和规模、工艺流程、主要设备、规格型号及功率、投资规模、资金筹措方案、经济效益、税收分析、COD及SO2污染物排放总量、用能、变压器情况以及项目建设计划等内容)一式三份;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需提供的其他材料。

2.各镇(街道、开发区)在收到相关资料后,对项目进行预审,经预审后及时报市工业投资项目准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经信局)。

3.市工业投资项目准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接到镇(街道、开发区)提交的项目申请资料后,及时召开市工业投资项目准入管理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会议,对项目进行评审,各成员单位根据项目准入条件和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打分,报市工业投资项目准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4.市工业投资项目准入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完成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明确允许准入或不允许准入。其中涉及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单位能耗中一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实行一票否决;对综合得分在80分以上的项目允许准入。对允许准入的项目用地提请市国有土地有偿使用领导小组审核并公开出让。

5.对我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起重要作用的特别重大项目的准入实行一事一议制。

(二)工业用地转让项目程序必须按照《规范国有工业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施意见》中所要求的有关程序进行操作。

第七条 准入监管

(一)工业投资准入项目。同意准入的项目在签订国有土地出让合同时,由投资主体与项目主管部门或招商部门签订项目准入条件履约协议,作为项目综合验收及奖惩性指标;各镇(街道、开发区)及相关职能部门为工业投资项目准入管理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负责本辖区内工业投资项目准入的属地监管。对项目实施后达不到准入审核时明确的相关条件的企业,不得享受我市经济稳增长促发展的扶持政策,对不按要求开工建设的项目按《关于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若干意见》处理。

(二)工业用地转让项目。同意转让的项目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国有工业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施意见》中所规定的第四条“转让双方权利和义务”、第五条“转让项目竣工复核验收”要求执行。

第八条 附则

本实施意见自发文之日起施行,201012月30日市政府办公室发布的《海宁市工业投资项目准入管理办法(试行)》(海政办发[2010]212号)同时废止,本办法由市工业投资项目准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1.意向项目基本情况表

2.项目安全生产基本情况表

3.海宁市工业投资项目准入审查意见书

4.海宁市工业投资项目准入评估得分汇总表

附 件: 附件.doc

第四篇:武汉市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管理若干规定-武汉市

武环〔2008〕80号 市环保局关于印发《武汉市建设项目环境准入

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

各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各直属单位,各分局,各处室:

为了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统一全市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尺度,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我局编制了《武汉市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管理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并经局长办公会审定批准。现将《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十月十五日

武汉市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管理若干规定

一、总则

(一)为统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切实提高我市建设项目环境准入门槛,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及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及其相关环境管理活动,编制建设发展规划涉及相关的建设项目也应遵守本规定。

(三)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区(含开发区,下同)环保局、各环保分局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具体实施。

二、准入条件

(一)工业项目

1、工业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不得采用淘汰或禁止使用的原料、工艺、技术和设备。异地搬迁及新建工业项目清洁生产水平不得低于国家清洁生产标准的国内先进水平,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强度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改扩建项目必须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努力实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要求。

2、工业项目选址应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三环线内不得新建化工项目;新建工业项目原则上应进入经合法批准成立的开发区或工业园,避免分散布局(对用地有特殊要求的除外)。工业园区必须经规划环评审查并配套建设环保基础设施,有条件的工业园区都应推行集中供热或使用清洁能源。

3、环保基础设施不能同步配套的园区不得引进有污染的工业项目。未规划配套污水收集管网、污水不能经集中处理或按要求处理达标、尾水去向不合理的地块,一般不应用于工业开发;因特殊原因确需建设的必须按规定配套建设符合要求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排入江河的应经处理达到相应的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严格限制工业污水处理后的尾水排入湖泊等封闭水体。

4、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现有及规划的住宅区内不得新建工业项目;二环线内不得新、改、扩建有污染的工业项目。禁止在长江、汉江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以及全市重点保护湖泊周边建设污染水环境的生产性项目;长江市区江段上游、汉江武汉段严格限制建设可能对饮用水源带来安全隐患的化工、造纸、印染、电镀等工业项目,禁止建设可能排放剧毒物质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工业项目。

5、新增排污量的工业项目必须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来源,不得影响区域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完成。环境质量不能达标的区域、以及未按要求完成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的企业、流域和区域,严格限制建设新增相应污染物排放量的工业项目。

6、工业项目应根据其排放的污染物性质与周围环境敏感建筑保持一定的防护间距,其具体的卫生防护距离由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并应抄告相关部门。卫生防护距离内的环境敏感目标应当拆迁而无法拆迁到位的项目不得进行试生产和验收。

(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1、道路交通项目应在规划阶段充分进行线路比选,对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重要水体以及成片居住区等环境保护目标进行有效避让;因特殊原因确需跨越敏感水体的道路、桥梁必须设置事故污水收集系统。

2、新城区道路排水工程建设应按照“雨污分流”原则建设排水系统,并应与市政污水处理厂收集管网衔接;老城区应逐步实施“雨污分流”改造,优先关闭排入湖泊、汉江等敏感水体的排污口。

3、建设经过现有居住区、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城市快速公路和高架、轻轨道路,有可能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单位应当设置声屏障或者采取其他有效的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道路建设必须落实施工期环境和生态保护措施以及监测计划,按期完成环保验收。对渣土运输、土方开挖以及堆土场必须采取抑尘措施。

4、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应结合受纳水体环境容量科学规划尾水排放去向与分期实施方案。尾水排入湖泊等封闭、半封闭水体的应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原有尾水排湖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必须按要求限期达标;新建污水处理厂边界与居住区等环境敏感区一般应保持300米以上的防护距离。

5、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选址应当符合国家规定,其边界一般应与居住区等环境敏感区保持500米以上的防护距离,其主导下风向的控制距离应严格按批准的环评文件执行;垃圾渗滤液必须经收集在场内处理达标排放。垃圾转运站、公厕类项目在选址阶段应当征求社区或居民的意见。

6、新建加油站或加气站项目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卫生防护距离,且该距离一般不得少于25米,如防护距离不足25米,在采取阻燃抗爆强化安全措施,满足环境功能区指标要求的前提下,还必须征得安监、公安消防部门以及环境利益相关者的同意。

(三)房地产项目

1、房地产项目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并应取得规划选址意见,涉及新增建设用地或改变土地属性的,应取得国土房产部门的土地预审意见,属需在投资主管部门备案项目,应取得备案证件。利用原有工业企业土地开发的,应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对该地块进行土壤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确需对土壤进行修复的,修复后方可实施项目。

2、沿湖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即与湖泊岸线切线垂直距离500米范围内房地产项目),必须满足区域规划以及湖泊“三线”管理规定,并应符合景观及生态要求;对区域内既有(或规划)建设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的,其污水必须经集中收集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严禁就近(或规划就近)排入湖体;配套市政管网尚未完善地区,其房地产项目必须按要求自行配套建设强化的深度污水处理设施和中水回用设施,项目污水必须自行收集处理达到不低于一级A标准,中水回用率不得低于30%,严禁未经处理达标排放。地表水Ⅱ类水体周边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和其他与保护水体水质无关的项目建设,严禁任何项目污水或污水处理尾气排入Ⅱ类水体。

3、在规定的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内禁止建设房地产项目及其它相关的环境敏感项目;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内新建房地产项目应当与周围产生污染的企业按照行业标准或审批要求保持足够的防护距离;临近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机场等情形时,应避让足够的防噪声、减振距离,并按照区域声环境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4、房地产项目内部设置的商业内容应集中规划,其中可能产生扰民因素的商业内容原则上应在独立的单体建筑内实施。

需配套建设变电站、垃圾转运站、公厕的,应按照规范与临近住宅保持足够的卫生防护距离,且在时序上优先安排规划、设计、施工建设。

5、房地产项目施工期应严格遵守夜间施工有关管理规定,不得发生扰民投诉。

(四)餐饮娱乐服务类项目

1、在居民住宅楼底层和住宅楼内一般不应设立产生油烟、噪声、异味污染以及严重安全隐患的餐饮、娱乐、服务经营场所;确因特殊原因需要申请设立的,必须通过社区居民自治听证决定或取得环境利益直接相关者的书面同意意见。

2、中心城区内开办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经营项目,炉灶必须使用燃气或电能等清洁燃料,并应当安装与其经营规模相匹配的油烟净化设施,并通过专门的烟道排放,专用烟道排放口高度应高于周围20米内的居民建筑。项目所在建筑低于(或等于)周边民用建筑、学校教学用房及行政办公楼等敏感目标的,其专用烟道排放口与上述敏感目标应保持20米以上的垂直距离。远城区的城镇可根据当地实际条件参照确定。

3、安装空调器、排风装置产生噪声和热污染的,应采取措施进行防治;空调器、排风装置的设置与居民窗户距离不得低于10米,安装高度必须符合国家规范,在商业区步行街和主要街道两侧不得直接朝向街面人行道。在运营过程中产生噪声的须采取降噪、隔声、减振措施,达到当地固定噪声源厂界噪声标准。

4、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餐饮废水应经隔油或残渣过滤措施及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不得排入雨水管线或采取其他非正常方式排水;周围无市政管网的,应将废水处理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残渣、废物,不得排入下水道。

5、商业门点不准使用室外音响招揽顾客,严格控制室内音响和高噪声设备噪声影响,达到所在区域噪声功能区标准。

(五)畜禽养殖业

1、项目规划定点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规定,城市三环线以内为畜禽养殖禁养区、三环线以外至四环线以内为限养区,四环线以外为适度养殖区。

2、项目选址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场界距居民居住区距离不得少于1000米。下列区域禁止设立养殖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城市和城镇居民区,包括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区、工业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

3、根据当地耕地可销纳能力控制养殖总量,一般不超过1头猪(存栏数,其他畜禽折算成猪)1亩地的控制标准。

4、新建畜禽养殖场必须采取配套的养殖污染物处理达标或综合利用措施,鼓励采取“零排放”工艺养殖。

三、管理与实施

(一)对于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有关区域开发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应当要求其同步开展规划环评,其中涉及建设项目的内容应符合本规定要求。

(二)各级环保等部门应主动协商辖区人民政府及其发展改革、经济、规划、土地、建设、水务等部门建立建设项目前期论证会商制度,共同做好重大项目的环境可行性论证工作,确保项目符合本规定。

(三)建设单位在开展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时,对明显不符合本规定的工业项目,应按本规定要求调整建设内容或选址。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应说明项目是否符合本规定,并就项目应当达到和实际能够达到的清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做出明确的分析说明。环保部门根据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污染物排放水平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书中限定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相应的排放标准,并将批准的新增总量纳入统计考核。

(四)对不符合本规定的工业项目,环保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必要时可将不予批准的意见书面通报相关规划、国土房产、投资、建设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

(五)各区环保部门应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市分级审批有关要求进行环保审批,其中造纸、印染、农药原药生产及辐射类等行业的建设项目必须报省级以上环保部门审批;为加强统一管理,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规定,市域内所有报告书项目以及电镀、化工、医药、酿造、建材、黑色和有色金属生产加工项目、跨区域的建设项目均报市环保局审批,其他项目除国家或省另有规定必须遵守外,均由区级环保部门审批,并按市委市政府规定报市环保局备案。任何擅自越权审批以及降低或提高环评等级审批均属无效。

(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区域,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暂停审批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1、对污染物排放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区域,暂停审批该区域内新增该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

2、对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区域,暂停审批该区域内对生态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3、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严重滞后、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无正当理由不运行、不落实污水处理收费相关政策的区域,以及水环境质量持续下滑的区域,暂缓审批该区域内新增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

4、对未按期完成重点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确定的项目以及其他污染治理重点项目的区域,暂停审批该区域内新增该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

5、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任务的区域,暂停审批该区域内同类行业新增生产能力的建设项目;

6、对不按法定条件、程序和分级审批权限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依法验收,或者因不依法履行职责致使环评、“三同时”执行率低的地区,暂停审批该区域内除污染防治、循环经济及生态恢复以外的建设项目;

7、对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建设规划控制区域,在完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前,暂停审批该区域内除污染防治、循环经济及生态恢复以外的建设项目;

8、建设单位原有建设项目应当完成“三同时”验收而长期不申请验收,或经催办在规定时间内仍不履行验收手续的,可以暂停受理该单位其他新申报的项目环评文件。

(七)建设项目在环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做好公众参与工作,对公众反映强烈的建设项目,环保部门应组织召开论证会、听证会,广泛听取有关部门、专家和利益相关人的意见。在建设单位未提出妥善解决办法之前,环保部门不得批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四、违规处理

(一)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建设的建设项目,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二)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浓度或总量超过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要求的,环保部门应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整改或停产治理,并同时通报发改、规划、国土、金融等相关部门。

(三)对于违反分级管理规定,越权审批或擅自拆分项目、降低环评等级进行审批的,除撤消原审批决定外,还将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并将视情节和后果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四)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尚不构成犯罪的,提请监察机关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五、附则

本规定由武汉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本规定从2008年9月1日起执行。主题词:环保 审批 规定 通知

武汉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 2008共印40份

年10月17日印发

第五篇:工业和信息化部目前公告准入项目

工业和信息化部目前公告准入项目

凡属工信部门负责准入项目,工信部都已公告形式对外公布。目前已公布准入项目46个:锡、锑、铜冶炼、铅锌、钼、镁、钨、稀土、铝、再生铅、电解金属锰、黄金、黄磷、耐火粘土、萤石、岩棉、钢铁、铸造用生铁、木材防腐、水泥、氟化氢、磷铵、石墨、氯碱(烧碱、聚氯乙烯)、纯碱、平板玻璃、农药、合成氨、建筑防水卷材、铅蓄电池、印染、粘胶纤维、乳制品、农用薄膜、葡萄酒、浓缩果蔬汁(浆)加工、日用玻璃、废钢铁加工,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铸造行业、多晶硅、焦化,铁合金,玻璃纤维、电石。

请大家补充。

下载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准入制度改革情况(五篇模版)

    浙江省环保厅积极推进环境准入制度体系建设 环境准入制度是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第一道防线,是从源头控制污染的重要管理制度。近年来,省环保厅积极贯彻环境保护部以环境......

    大连市户籍准入规定

    《大连市户籍准入规定》落户指导手册 符合《大连市户籍准入规定》和《大连市户籍准入规定实施细则》的下列人员,办理落户的申请手续除需提交《大连市户籍准入规定实施细则》......

    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管理规定

    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管理规定(试行) 2009-05-22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

    重庆市土地管理规定

    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 为建立我市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

    重庆市土地管理规定

    重庆市土地管理规定颁布日期 1999.03.30 实施日期 1999.01.0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

    大连市户籍准入规定实施细则

    大连市户籍准入规定实施细则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市户籍准入工作,根据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户籍准入规定》的通知(大政发〔2012〕55号,以下简称《规定》)的精神,特制定......

    商品准入管理规定5篇

    xx市场商品准入管理规定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从销售源头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入流通市场,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放心......

    工业项目建议书范本

    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建议书总论1 、项目名称:2 、承办单位概况:3 、拟建地点: 4 、建设内容与规模:5 、建设年限:6 、概算投资:7 、效益情况: 8 、注册资金: 9 、法人代表: 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