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产内部质量控制方案
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及持续改进策略
我们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不良品的原因有很多,从理论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未严格执行文件要求做好产品的首检与抽检工作。首检的目的是通过产品的首件确认,在无质量异常的情况下投入批量生产,防止不良发生。而抽检是确定工序的稳定性,通过抽检进一步掌握产品的质量动态,并根据其波动情况对生产工艺进行适当调整,最终保证产品质量。
二、过程质量控制不合理。对于生产的产品质量控制由生产部门自行把握,极易出现质量失控状态,并且未做好相应的监督、检查工作。
三、对于发生的质量问题不重视。在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不仅没及时进行原因分析,而且在后续的加工过程中也未采取任何的控制措施,同样还是按习惯生产,结果导致第二次质量事故的发生。
四、人为的工作习惯、经验不能作为生产操作的标准和依据。如果仅靠习惯和经验做事,走不出习惯和经验的人,其生产的产品质量将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所以要靠SOP来规范作业流程。介于上述存在的问题,突显了过程控制的重要,同时也说明了有效的过程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必要手断,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论述如何进行有效的过程质量控制。
一、全面进行质量意识的教育培训。中小企业的生产操作人员普遍存在素质较低的现象,企业招聘的工人更多的是“农民工”而非真正的技术“工人”,他们的脑海里根本没有“质量”的概念。因此,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则首先要从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开始。
二、严格执行工艺规程。产品的生产加工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工艺要求生产。因为制造过程是产品形成的直接过程,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过程的有效控制,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产品出现不合格。此外,在严格按工艺要求生产的同时,还必需提高生产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抓好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将影响产品质量、工序能力及生产效率的因素都管起来,建立一支能持续稳定的生产出高质量产品的生产队伍。
三、合理的设置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点的合理设置是产品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因此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必需设置相应的控制环节。如:原材料的进货检验、半成品的过程检验和成品的最终检验;其次,建立“三检”制度,设置内部质量控制人员,在生产的各个关键工序建立控制点,并确定各级主管为质量第一责任人;最后,还需设置专职或兼职的质量监督、检查人员。其中须注意的是,质控人员必须独立于生产部门,归口质管部直属企业最高领导管理,这样质量控制才能真正的起到作用。
四、建立畅通的质量信息传递渠道。质量信息的滞后带来的是产品质量的落后,没有畅通的质量信息反馈渠道,是很难保证所生产的产品质量的。因此“信息的及时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五、进行不良品的有效控制。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在处理不良产品的时候,往往忽视不良原因分析、措施制定等有效控制手段,对问题的处理仅局限性于表面的责任落实与处罚,结果是同样的问题重复出现。因此,对问题的处理必须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即:不良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未制定纠正、预防措施不放过;责任人未受处理和教育不放过。总之,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质量检验是基础,过程控制是核心,不管是在质量控制阶段还是在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过程控制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过程控制打破了原有各部门之间的界限,将相互独立的各部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贯穿与生产和技术的全过程(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和使用过程)。真正的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明白,过程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断,进而将质量管理从事后的处理、落实,推进到过程的控制与管理,进而发展到事前的把关和预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质量控制,最终将企业的质量管理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上升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而形成全系统的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三步曲
第一步曲:培养三种意识
做为品质培训,讲得最多得就是什么叫做品质,怎样做好品质,往往你在台上讲得口干舌头软,台下受训者想睡觉。培训完后,受训者交头接耳,最后汇成一句话:好是好,就是对我们不实用!作为培训者听了,半条小命又气没了。我也曾在企业培训过什么是质量,其实就是简简单单一句话:质量=良心+责任心,这样受训者又好记,也容易理解。有时员工自己也会问,我拿了公司的钱,又没干好活,是不是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如果因自己没干好的事情,造成公司大的损失,良心更过不去,生产和品检人员也同样会反问。大家有了这个意识,再适当往下引导,这个质量原因也不是很难控制,只要稍微有点责任心,就不会出这个质量事故了。因为中国人有个习惯,就是怕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他们会主动问你,以后我们怎样才能做好品质呢?此时孺子可教也,可以培养员工品质的三种意识了!
一是自检意识。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生产质量控制的密决是:让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产品。要求员工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要自我进行检验,只有自己认为是合格品,才可以流向下道工序或车间,在自检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要自已做好标识并把它分开放置。二是互检意识。对于上道工序或车间流过来的产品,必须员工不要看都不看,就忽拉拉往下做,要检验认为是合格品,才可以进行生产,对查到上工序或车间的质量问题,要及时反馈。坚决做到不制造不良品,不接收不良品,不传递不良品。三是专检意识。做了自检和互检的动作后,生产主管就可以对专职检验员灌输了:员工一边要生产,一边都在做自检和专检的工作,做为专职的检验员,就更应该有强烈的质量控制意识。专职的检验员如是你部门的下属,那更好沟通;假如不是你部门的人员,他也会接受你的教导!第二步曲:紧跟过程控制在管理中,大家都看中结果。因此,很多朋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如果没有过程,哪来的结果呢?我们是注重过程,没有好的过程,难有好的结果!对于品质的控制,我认为只有紧跟了过程控制,才可控制住品质;因此在向友人传授中,我让他一定要紧跟过程控制。一是首检控制。在产品上线前,必须要求班组长、品检人员和员工,对在要投入生产的物料,都要仔细核实;要使用的工装配备,要确认性能是否稳定完好。然后小批量生产三只产品,确认产品是否合格。合格后再上线生产,不合格要查找原因,直至合格才能批量生产。
二是巡检控制。在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和品检要对产品进行抽查,要用80%的精力关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如:生手员工、关键设备、关键岗位等。三是终检控制。在收线时,对于最后的产品,要重点控制,往往此时员工的心态都比较急躁。举例,一位员工有快下班时,还缺一只产品装箱,他就找一只不合格品,叫人返修一下,没经过检验人员就直接装箱。被班组长立马纠出,此只产品有严重质量缺陷。何况产品收线时,还有一部分产品等待返修,所以越是快完成的工作,所要严加控制!
第三步曲:再加二把武器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不是在上升,就是在下降。如果要实现品质管理的“长治久安”,管理人员就必须随身携带二把武器:“明刀”和“暗箭”。第一把武器是“明刀”—“三分析三不放过”活动。俗话说明刀易躲,但也要看谁在使刀,又是一把什么样的刀。如是一位武林高手,手中拿着一把木刀,我想也没有谁说好躲:但如果是一位没练过功夫的人,手中握着明晃晃的宝刀,你敢说好躲吗?我所传授的武器是有刀谱的“明刀”。每天生产早会上,都要分析昨日生产中出现和碰到的质量问题,深入分析这些质量问题的危害性,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不合格品一旦出厂,不仅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将损害用户利益,接下来分析产生这些质量的原因,层层追溯,明确质量责任,找出漏洞;在此基础上,分析应采取的措施付诸实施,及时改进不足。整个活动过程要真正做到“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质量责任未明确不放过,纠正措施未落实不放过。”管理者每刀手握“明刀”,每天追求质量提高一点点。第二把武器是“暗箭”—人员质量意识试验法。俗话说暗箭难防,在品质控制中,如果没有这把“暗箭”,怎能杜绝员工麻痹大意思想。人员质量意识试验法的实施过程是这样的:管理者不定期地找一些质量缺陷不明显的不合格品,记下编号或做好标识后,混入一大堆同类产品中间,看员工能否把它们及时、如数地检查出来。那些质量意识不强、工作不细致的员工,在碰到这种事先不打招呼,且随时随地都可能举行的“考试”时,就往往很难得到高分。所以,要想经受住“暗箭”的考验,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工作中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心和责任心,“不接收来自上道工序的不合格品,不把不合格品传递给下道工序”。
综上所述:针对现在车间的质量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一、施行首件检验制度,全员参与,每位员工都发放一本首件检验记录表(锻造车间按照生产线划分,每条生产线一本,由班组长负责,铸锻车间也按照班组、班次,由班组长负责,装配车间也按班组为单位,金工及钢结构以员工为单位),在首件产品下机后进行自检,并将数据记录下来,自检合格方可继续生产。(当班第一件产品、每次调机的第一件产品、不同种类产品的第一件),要求员工对产品的所有尺寸都进行检验,不能只检验自己负责的工序。
二、施行封样制度,每位员工在首件检验自检之后确认产品无误的情况下进行封样,采用透明塑封袋保存在工作台上,等待质检员核实,经质检员核实尺寸无误后可继续生产,同时将封样产品放回周转箱。相反如果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停止生产进行整改,整改过后的产品从新报检检验,直到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
三、施行自检制度,全员参与,每位员工都发放一本自检记录表,在当天的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自检,频次设定为5次/天,每次自检要求将检验尺寸、时间、数量等内容作好记录,以备查阅,个别工序生产频次较高的可以另行设置,如线带材成型机可设定为10次/天,冲床可设定为8次/天,如果自检中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通知车间负责人及质检员,排查前期做的产品,由生产计划部及安质环保部共同解决,同时车间负责尽快对该产品加工工艺进行确认,保证调试后产品合格,方可继续生产,同时继续执行首件检验,自检等规范。要求员工对产品的所有尺寸都进行检验,不能只检验自己负责的工序。
四、实施巡检制度,巡检制度由车间主任、副主任、技术员三人负责,填写巡检记录表,记录产品尺寸,检验时间、检验数量、该产品操作人员。每天限定最少对全车间各道工序巡检3次。要求对产品的所有尺寸都进行检验,不能只检验自己负责的工序。
五、装配车间应该增加检验功能,要求对装配车间所有正式员工进行严格的产品质量培训,装配车间可以更名为《检验装配车间》。
第二篇:内部控制方案
xxx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文件要求,推动我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提高国有林场管理能力,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现就我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以下方案。
一、重要意义
(一)实施内控规范是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在行政事业单位范围内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
实施内控规范就是发挥制度笼子的作用,利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限制权力的滥用,减少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和余地,有效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推动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二)实施内控规范是促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的长效机制。
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检验群众路线活动的实际效果,关键是把握制度建设工作重点。
实施内控规范就是将各相关制度梳理整合,统筹考虑,不断优化、固化、E化(信息化)的过程,强化考核监督,确保制度落实,形成群众路线活动的长效机制。
(三)实施内控规范是推进财政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积极实践。
为满足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和现代国家治理的需要,客观要求财政工作必须深化改革,规范管理。
内控规范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风险的防范和管控,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主要经济活动的风险控制。
实施内控规范可以有效保障单位业务稳健高效运行,确保财务记录、财务报告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可靠、完整。
实施内控规范必将对提升财政管理的水平、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财政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原则和目标
(一)工作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内控规范应当贯穿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员参与、全业务覆盖、全过程监控,保证控制范围的全面性。
2.重要性原则。
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控规范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针对本单位的重要经济活动、可能存在重大风险的环节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3.制衡性原则。
内控规范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有效机制,真正发挥出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作用。
4.适应性原则。
内控规范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二)工作目标
我单位应通过实施内控规范,梳理流程、健全制度、实施措施、完善程序,基本建立以防范风险管控为核心,以控制手册和评价标准为主体,以单位内部管理为基础,以外部监管部门积极引导、中介机构有效服务为支撑,全员参与、全业务覆盖、全过程监控的内部控制实施体系,切实增强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和权力运行机制,推动国有林场健康长效发展。
我单位内部控制目标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1.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规合法,有效规范单位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控制等各类经济活动。
2.合理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坚持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3.合理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强化财务信息分析和结果运用,为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4.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科学运用内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强化内部监督,建立反腐败、反舞弊的长效机制。
三、工作安排
(一)组织动员阶段(2016年7月中旬)
1.2016年7月中旬全面启动我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动员、精心组织我单位各部门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工作。
2.2016年7月,由我单位场长牵头,组织召开我单位内控规范实施协调会,讨论通过实施意见,明确职责分工,沟通相关情况,部署相关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6年8-9月)
2016年8-9月,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为依据,在我单位场长的直接领导下,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提升单位管控效能,有序推进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建立定期工作通报会机制,对我单位内控基础性评价工作做出统筹安排和具体部署。
一是成立内控领导小组健全实施机构。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内控规范责任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内控实施组织框架,结合本部门、本系统的特点和业务性质,确定牵头部门及相关人员,落实职责分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规范实施方案并加以严格落实,认真开展内控规范宣传、培训和实施工作。
二是全面系统分析单位经济活动风险。
首先要针对意见反馈或访谈记录、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分析,归纳内部各项管理要求和风险点;其次要全面梳理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风险,根据单位业务特点查找风险点,并从各个业务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入手,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风险的定性和定量评估。
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要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风险排查,确定风险等级,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整体策略。
三是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与措施。
根据确定的风险点、风险等级和风险应对策略,组织相关人员修改完善工作流程和经济业务流程,提出风险管控措施,固化信息系统和流程,制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手册》。
四是有效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贯彻执行。
明确各个部门、岗位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分工和责任,设立相应部门和岗位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和奖惩,重点强调“一把手”的执行力,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执行机制,及时研究执行中的问题,完善应对措施,及时修改《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手册》相关内容。
(四)监督检查阶段(2016年10月)
1.加强内控制度的监督与评价。
充分利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和外部审计、财政监督检查结果等情况,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定期开展本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工作,认真整改,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手册》。
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自我评价,并提交自我评价报告。
内控领导小组或单位办公会应当专题对自我评价报告进行研究,责成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整改结果应当作为自我评价报告的组成部分。
2.实施单位要及时向区财政局会计科反馈内控规范实施过程中的有关信息,总结工作经验,形成工作结果。
3.区财政局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联合工作组加强各单位内控规范实施工作日常指导、检查、监督、评价。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在单位负责人的带领下,成立领导小组,做好工作部署通过进度跟踪、指导督促等,确保单位内控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强监督检查
区财政局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联合工作组加强各单位内控规范实施工作日常指导、检查、监督、评价。
第三篇:生产质量控制
生产质量控制
对于目前的生产质量问题,提出了以下措施。
一、施行首件检验制度,全员参与,每位员工都发放一本首件检验记录表(车间按照生产线划分,每条生产线一本,由班组长负责,部分辅助加工岗位以员工为单位),在首件产品生产后进行自检,并将数据记录下来,自检合格方可继续生产。(当班第一件产品、每批次的第一件产品、不同种类产品的第一件),要求关键岗位员工对产品的所有要求(以文件规范为准)都进行检验,不能只检验自己负责的工序。
二、施行封样制度,每位员工在首件检验自检之后确认产品无误的情况下进行封样,采用直接保存在工作台上,等待质检员核实,经质检员核实无误后可继续生产,同时将封样产品放回周转箱。相反如果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停止生产进行整改,整改过后的产品从新报检验,直到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同时不合格产品由质检人员收集,判断问题出在何处,如有不法 判断或重大质量隐患的及时填写质量异常报告书。
三、施行自检制度,全员参与,每位员工都发放一本自检记录表,在当天的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自检,频次设定为3次/天,每次自检要求将检验内容、时间、数量等内容作好记录,以备查阅,个别工序生产频次较高的可以另行设置,如果自检中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通知车间负责人及质检员,排查前期做的产品,由生产部及质量部共同解决,同时车间负责尽快对该产品加工工艺进行确认,保证产品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同时继续执行首件检验,自检等规范。
四、实施巡检制度,巡检制度由班组长、质检员、工艺员三人负责,填写巡检记录表,记录产品要求,检验时间、检验数量、该产品操作人员。每天限定最少对全车间各道工序巡检3次。要求对产品的所有要求都进行检验。
第四篇:招标代理内部质量控制
(一)、招标代理中心日常行为规范
1、不迟到、早退,自觉遵守公司的相关规定;
2、杜绝无故长期离岗,外出办事需进行外出登记;
3、工作期间禁止进行与工作无关事物;
4、公司活动、会议应积极参加;
5、接待业主及合作伙伴要礼貌大方,态度和善,谦虚诚恳,对领导要尊重服从,对同事团结互帮互助;
6、接听电话要规范,语言亲切、简练、礼貌、和气。
(1)迟接电话,须向对方表示歉意;
(2)接听电话,要先说“你好,河南创达”;
(3)尽量满足对方的留言和转达的要求;
(4)不打断对方讲话;
7、周一、周二、周三、周六以及开标时,须统一穿着工装并保持服装整洁;
8、周四、周五不强制穿着工装,但衣着须大方得体、干净整洁,不穿奇装异服,注意个人卫生;
9、各人办公区域应保持整洁,桌面物品堆放整齐,资料保管规范有序;桌面及办公桌周围不放置杂物;文件柜、箱内的文件等应摆放整齐;离开自己的办公区域时,应将桌面整理清洁。
10、部门公共区域卫生及时打扫,保持公共区域干净整洁,办公场所禁止吸烟,办公区域内请勿大声喧哗。
11、树立节水节电意识,自觉爱护公物、离开公司时应检查个人座位电源开关是否关闭。每日最晚离开办公室的员工应检查办公室电源、门窗等是否关闭;
(二)、招标代理中心工作行为规范
1、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班,按照要求穿着工装;工作期间,细心自信;
2、同事之间要团结互助,领导应该做好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工作安排及协调工作。员工应该尽职尽责,做好合作地区的沟通及配合工作,认真负责,细致务实;
3、尊重各部门同事,协调好部门间关系;
4、根据招标代理代理部门流程及合作项目工作流程做好资料接收归档工作;
5、项目相关资料应确任到人,经审核、审定后,签字方可印发;
6、开标、评标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注意细节工作;
7、服从领导安排,积极主动做好本职工作;
招标代理内部质量控制节点初探
陈旭标(上海建实财务监理有限公司)
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且操作程序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所谓工程招标代理,是指对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进口机电设备除外)、材料采购招标的代理。招标代理的兴起,得益于近年来我国建筑市场的飞速发展,尽管起步时间不长,但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其在招投标活动中的重要性。
然而参与招标代理活动的各家咨询企业,其发展之路不尽相同。不少咨询企业从企业属性和历史渊源上说,一开始就在市场上都占得先机,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有些甚至早早确立了其在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优势地位,并在外力的助推下,走出了一条“先操作实践、再总结规范”的发展之路。我公司与这些企业相比,无论在招标代理的业务来源,还是企业的特性上,都存有许多差异。但是从另一侧面上讲,反倒促成了企业不背包袱、轻装上阵的现状。我们可以少走弯路,大胆引入业已成熟的先进经验和行业规范,走一条“先治理规范、后进取发展”的路子。
要提高招标代理工作的工作质量,设立内部质量控制节点至关重要。为此,我公司在招标代理内部质量控制节点上作了如下探索。
一、委托合同阶段
1、操作要求
在接受委托时,应对项目基本情况、资金来源等进行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该项目是需要招标还是直接发包,是实施公开招标还是邀请招标。为达到这一操作要求,必须核实项目批文、资金来源,了解委托招标的要求等。
2、控制要点
委托要求须相当清楚,双方权利与义务要十分明确。
二、内业操作阶段(主要指招标文件编制)
1、操作要求
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符合有关建设招标管理机构文件及规定要求;
符合项目特征要求;
合同主要专用条款(如工期、质量、材料、结算等)须表达清楚、明确。
在设计招标文件中,对设计方案中的建筑、结构、通风、水电等各项专业设计技术要求,应有清晰的描述(设计技术要求由委托方及设计咨询单位提供),使设计投标人对招标要求有足够的理解,使设计标更能体现先进性和竞争性。
在施工监理招标文件附件中,应有招标图(初步设计图或施工图),图纸或光盘均可,以便投标方能在投标书中,对监理大纲的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提出针对性及切实可行的做法和措施,而不是仅作一般化的叙述。
施工招标文件的附件资料,应尽可能提供招标图(初步设计图或施工图),图纸或光盘均可,使投标方对招标项目有比较清晰的概念,投标报价更为确切,使技术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更具针对性。
在设备、材料招标文件中,对设备性能、使用要求、材料品种、工艺制作、供货方式和结算方式等,要进行详细描述。
2、控制要点
招标文件对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表述的完整程度;
招标文件对项目特点描述的符合程度;
评标办法的规范程度;
招标文件的按时发放等。
三、工程量清单编制审核
1、操作要求
加强与委托方的沟通,详细了解代理招标项目的主要情况、投资来源、现场环境等,必要时需与设计沟通,对图纸中不明确之处进行澄清及细化。分部分项子目要紧扣招标图纸内容,深度要符合图纸要求;
项目特征及工作内容的描写要清楚明确,不模棱两可。
要求报价的材料和要求分析的综合单价应选项明确,单位和内容应前后统一;
对一些主要部位、数量较大、容易变化的子项,可针对性地多列几项子目要求报价,使投标报价更能符合实际工程要求。
2、控制要点
清单工程量计算的准确程度;
清单报价条目、措施费条目的编制与实际工程贴切的准确程度;
要求分析的综合单价和主次材料报价以及暂定价编排设置的合理程度。
四、招标文件发放
1、操作要求
必须按招标文件约定的时间,向符合投标资格要求的投标人发放招标文件。
五、答疑会及答疑文件
1、操作要求
在答疑会上,应对投标方书面提出的问题,统一作出清楚明确的答复,并将答疑会文件按时发至每一个合格的投标方手中。
2、控制要点
答疑会会议纪要答复的具体内容与所提的问题要相符;
答疑会纪要应按时发放至每个投标人。
六、开标会
1、操作要求
做好投标签到和开标记录;
检查投标书密封性和完整性以及委托书的合法性;
投标书的书面版本和电子版本要具有一致性。
2、控制要点
准时有序开标;
防止串标。
七、回标分析
1、操作要求
回标分析是对投标书进行甄别分析的一个重要步骤。要判别投标书是否存在重大偏差,是否存在废标情况。回标分析还应对投标总价、措施费、人工材料、设备单价等进行对比分析,对其中报价明显不合理之处重点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评标委员会,由评标专家作出是否属于废标或要求补正说明的判断。要协助评标专家对报价进行分析、询标,联系督促投标单位及时补正、说明等。
2、控制要点
回标分析的准确程度和详尽程度。
八、评标会
1、控制要点
是否按规定抽取评标专家,专家名单是否严格保密;
评标内容是否做到保密,评标的公平公正度如何,是否存在暗示引导;
对评标中出现的问题是否切实加以落实和解决;
评标报告的完整性如何,评标报告是否对专家评委提出的意见和结论进行清晰的归纳和小结。
九、中标通知书
1、控制要点
中标通知书和未中标通知书是否按时发放。
十、合同
1、操作要求
尽量采用国家或地方标准合同文本。在招标文件中要对专用条款内容,尽可能进行约定和细化。中标的商务标、技术标的相应主要内容需写入合同内,中标的商务标、技术标应作为合同的组成部分。
2、控制要点
合同作为履约过程的法律文件,应注意其严密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十一、流程表
1、操作要求
流程表作为操作和监管记录,在公开招标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及时地进行记录,并当场由各相关方签字确认。
2、控制要点
流程表记录是否及时、清楚、完整等。
十二、备案、存档、归档保存
1、操作要求
招标工作结束后,招标代理单位应将全部过程成果文件(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答疑文件、中标通知书、评标表格及报告、回标分析、流程表等)整理成册,送达备案单位备案和招标单位存档,并做好本单位归档的工作。归档的文件资料需符合协会的招标代理工作规范和本单位的归档要求。
2、控制要点
招标备案的及时性、完整性;
各类表式填写的客观真实性和完整程度;
归档资料的完整性、条理性和清晰程度。
十三、整体评价总结
1、操作要求
对已完成的项目要进行评价总结,应针对招标过程中的公正度、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编制的规范及深度,由本单位相关人员和委托方作出评价总结。对提出的问题要落实整改措施。
2、控制要点
招标投标法律法规执行的程度;
按时、按规定召开答疑会和开标评标会议;
招标工作小组的协作、协调和配合程度;
招标代理与招标单位的交流、解释工作;
委托方的评价意见及建议;
招标工程师诚信自律的执行情况。
笔者以上提供给大家的只是一个招投标代理程序管理框架,但我们的目标并不仅限于此。希望能更多地吸取同行的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充实和完善我们的招标代理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使我公司能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继续不断进取,为招标代理行业的发展,为培育和完善建筑市场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内部质量控制监督计划
内部质量控制监督计划 1.目的 为贯彻质量方针,确保本实验室的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制定本计划。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中心所有试验检测工作。3.职责(1)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质量监督计划,质量监督工作的实施并对质量监督结果进行评价;
(2)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检测人员的技术考核;
(3)资料管理员负责检测标准、规范等文件的跟踪查新;
(4)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质量监督工作的落实。4.工作要求 质量目标:报告合格率为≥98%,报告及时率≥98%;
客户满意度≥95%,客户投诉率≤1%;
重大事故率为0。⑴实验室内的质量监督 ①人员: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每半年对在岗检测人员进行一次技术考核。②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a、仪器设备按照规定的要求定期进行检定/校准,在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至少进行一次核查(一般一年一次),期间核查必须按计划进行,核查方 法见各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b、本实验室使用的检测方法,必须是国家发布的标准方法,资料管理员每半年对标准进行一次跟踪查新,确认使用现行有效的规范;
c、凡有标准样品的项目,每一年至少组织一次标样考核和一次实验室内比对(包括人员比对、检测方法比对等)。d、每两月对可保留样品进行一次抽检,每次至少抽检一个项目。5.质量监督的具体过程: ⑴抽查时间:采用不定期的抽查方法;
⑵抽查内容:仪器设备、试验室卫生、检测(试验)过程、原始记录,办公室管理;
⑶质量监督人员必须将抽查监督项目内容详细记录在质量监督员检查记录中,并保存。6.记录表格 质量监督检查记录。
试验室质量监督计划 1.目的 为贯彻质量方针,确保本实验室的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制定本计划。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中心所有试验检测工作。
3.职责 ⑴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质量监督计划,并对质量监督结果进行评价;
⑵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检测人员的技术考核;
⑶资料管理员负责检测标准、规范等文件的跟踪查新;
⑷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质量监督工作的落实。
4.工作要求 ⑴实验室内的质量监督 ①人员: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每半年对在岗检测人员进行一次技术考核。
②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a、仪器设备按照规定的要求定期进行检定校准,在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 至少进行一次核查(一般一年一次),期间核查必须按计划进行,核查方法见各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b、本实验室使用的检测方法,大多是国家或行业发布的标准方法,资料管 理员每半年对标准进行一次跟踪查新,确认使用现行有效的规范;
c、凡有标准样品的项目,每一年至少组织一次标样考核和一次实验室内比对(包括人员比对、检测方法比对等)。d、每两月对可保留样品进行一次抽检,每次至少抽检一个项目。
4.质量监督的具体过程: ⑴抽查时间:采用不定期的抽查方法;
⑵抽查内容:仪器设备、试验室卫生、检测(试验)过程、原始记录,严格按照绩效考核制度当中要求的条款进行打分;
⑶遇有比较重要的委托时,检测室负责人必须通知质量监督人员进行检测过程监督,以确保检测质量;
⑷质量监督人员必须将抽查监督项目内容详细记录在检测试验质量监督登记表中,并保存。
5.记录表格 试验室质量监督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