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暂行办法(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23:0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门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门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暂行办法》。

第一篇:江门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暂行办法

江门市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国家发改委等1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对安全生产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发改财金〔2016〕1001号),以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的《对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行为开展联合惩戒的实施办法》(安监总办〔2017〕49号),对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实施有效惩戒,督促严格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依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被以下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认定存在所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纳入失信名单:

(一)安监部门:

1.发生造成人员死亡的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

2.未按规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擅自开展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或被责令停产停业整顿,仍然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

3.矿山、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未经验收合格即投入生产和使用的;

4.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

5.经指出存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责令限期整改后,逾期不1 整改或整改不到位且未申请延长整改期限的;

6.拒绝、阻挠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或者阻挠、干扰事故调查的;

7.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指令或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 8.经职业健康检查确诊超过2宗(含本数)职业病人员; 9.谎报、瞒报、迟报生产安全事故的;或发生事故后,故意破坏事故现场,伪造有关证据资料,妨碍、对抗事故调查,或主要负责人逃逸的;

10.承担安全和职业卫生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或者虚假评价报告的;

11.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二)国土资源部门:

1.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一年内两次或以上被监管部门依法责令退回矿区范围内开采的;拒不退回本矿区范围内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被监管部门吊销采矿许可证的,被监管部门依照刑法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的;

2.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矿产资源,被监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的;

3.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被监管部门处以罚款,可以吊销采矿许可证的;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被监管部门依照刑法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的;

4.发生造成较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或一年内累计发生两次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

5.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经监管部门指出或责令限期整改后,2 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

6.拒绝、阻碍各级监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或发生暴力抗法行为并受到处罚,或逾期拒不执行行政执法指令、行政处罚决定的;

7.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或一年内两次以上迟报、漏报事故的;

8.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不立即组织抢救或在事故调査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逃匿并经查实的;

9.发生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一年内两次或以上被监管部门处予行政处罚的。

(三)环境保护部门:

1.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或一年内累计发生两次以上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

2.因为环境违法构成环境犯罪的;

3.通过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4.环境违法行为对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风景名胜区、居住功能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

5.以暴力、威胁等方式拒绝、阻挠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现场检查的。

(四)住房城乡建设部门:

1.未按规定组织审核论证、审查房屋市政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的。2.未编制房屋市政工程危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的。

3.未按照房屋市政工程危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施工的。

4.被暂扣、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施工单位。

5.对造成人员死亡的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负有责任的单位。

(五)交通运输部门:

1.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

2.道路客运企业、出租车企业12个月内(下同)发生以下情况道路交通事故的:50台车以下的企业发生2宗死亡1-2人负主责以上事故或3宗死亡1-2人责任事故的;50-100台车的企业发生3宗死亡1-2人负同责以上事故或4宗死亡1-2人责任事故的;100台车以上的企业发生3宗死亡1-2人负主责以上事故或4宗死亡1-2人责任事故的。

3.公交企业12个月内发生以下情况道路交通事故的:100台车以下的企业发生3宗死亡1-2人负同责以上事故或4宗死亡1-2人责任事故的;100台车以上发生4宗死亡1-2人负同责以上事故或5宗死亡1-2人责任事故的。

4.驾培企业、5台营运车以上的道路(普/危)运输企业12个月内发生2宗死亡1-2人负同责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

5.公路水运工程项目标段参与施工的相关企业、港口码头企业和维修企业12个月内发生2宗死亡责任事故的。

6.20%以上的车船或者从业人员被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4 单的。

7.水路运输经营者按规定配备的专职海务、机务管理人员在船上任职,一年内累计超过30日的。

8.交通运输企业十二个月内存在以下行为之一的:两次以上违法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不接受处理整改的;违法设置建筑(构筑)物严重影响水陆交通运输通行秩序,拒不整改或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发生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行为的货运车辆,占企业货运车辆比例20%以上,或者因超限造成严重社会影响,被省交通、公安等部门通报整改的;客运班车和包车多次发生交通运输违法行为占企业客运车辆比例30%以上,或者因客运车辆严重超载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被省交通运输部门通报或者被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通报两次以上的;货运源头单位(道路货运站场经营者)超过三次为货运车辆超标装配载的。

9.在安全检查中连续两次以上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或列入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挂牌督办事项,拒不整改、未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或整改措施、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

10.拒绝、阻碍各级监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或发生暴力抗法行为并受到处罚,或逾期拒不执行行政执法指令、行政处罚决定的。

11.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不立即组织抢救或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逃匿并经查实的,或一年内两次以上迟报、漏报事故的。

(六)质监部门:

1.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特种设备行政许可,依法5 被撤销的。

2.发生特种设备违法违规行为,一年内三次以上(含三次)被处予行政处罚的。

3.连续两年发生特种设备一般或以上安全责任事故的。

(七)海事部门:

1.发生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一年内生产经营单位所属同一船舶在江门辖区内三次以上被监管部门处予行政处罚的。

2.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经监管部门指出或责令限期整改后,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

3.拒绝、阻碍各级监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或发生暴力抗法行为并受到处罚,或逾期拒不执行行政执法指令、行政处罚决定的;

4.一年内累计发生两起以上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

(八)消防部门:

1.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或一年内发生两次及以上火灾责任事故并负主要责任的。

2.消防安全检查或巡查暗访发生三次以上(含三次)同一消防违法行为的。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563-2006)《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被判定为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或者场所逾期未完成整改的。

4.拒不执行消防安全监管监察指令、抗拒消防执法的。

(九)其他行业领域监管部门:

1.发生造成人员死亡的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 2.经指出存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责令限期整改后,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且未申请整改延期的;

3.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涉及安全生产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条

纳入失信名单及实施联合惩戒的基本程序:

(一)信息采集:监管部门要核实取证,核实取证范围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及概况(含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工商注册号))、主要违法违规行为、违法违规事实的有关证据和依据以及其他应当收集的情况。

(二)定期报送:各相关部门对拟纳入联合惩戒对象的信息进行核实后,于每月5日前报送市安全监管局。

(三)汇总发布:市安全监管局对相关部门报送的信息进行汇总,通过安全生产网或其他媒体发布,相关部门和单位可在各自网站转发相关信息。市安全监管局将视信息汇总情况不定期发布失信名单信息,每年至少发布一次。发布内容包括:当事人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工商注册号)、主要负责人姓名、事由、执法单位、公布日期等内容。

(四)联合惩戒:各监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结合各自职能,在联合惩戒期限内依法落实惩戒措施。

(五)信息移出:联合惩戒期满,被惩戒对象未再次发生应当纳入失信名单情形的,市安全监管局予以移出失信名单,并从安全生产网删除相关信息。相关部门亦应加强移出管理,对于发布满一年未再次发生应当纳入失信名单的生产经营单位,主动移出失信名单并在各自部门网站删除相关信息。第四条

各监管部门应当对采集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发现信息有错误或者发生变更时,应当及时予以更正并报送至市安全监管局。

第五条

联合惩戒的期限为1 年,自公布之日起计算;连续被纳入联合惩戒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从第2次被纳入联合惩戒起,管理期限为3年。

第六条

各监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纳入失信名单的生产经营单位实施以下惩戒约束和监管:

(一)发现存在其他严重违反安全生产、职业病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行为,依法依规从重处罚。

(二)从严监管,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建立常态化暗查暗访机制,不定期开展抽查,加强跟踪督办,确保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到位,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三)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对纳入“黑名单”管理期间的生产经营单位,采取严格限制或禁止其新增项目的核准、土地使用、采矿权取得、政府采购、融资贷款、保险费率优惠、政策性资金和财税政策扶持等措施;在各级各类评先表彰中,对该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实行“一票否决”。

第七条 本办法由市安全监管局负责解释。

第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江门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篇:连云港市将跨部门联合惩戒失信行为

连云港市将跨部门联合惩戒失信行为

实施“先照后证”改革后,大幅度把前置许可改为后置许可,申办执照也从过去的“先证后照”变成“先照后证”,此举最大限度释放“宽进”红利,激发投资活力和创业激情。为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和“灰色地带”,近日,我市出台《“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今年9月底前建立跨部门失信行为联动响应和失信惩戒机制,达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效果。

自2014年3月江苏省启动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市先后实施了注册资本实缴改为认缴、“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企业年检改为年报公示、“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重大改革,放宽了住所登记条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了创业创新活力,企业数量年增加30%以上。但是,随着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监管广度、难度相应增加。“严管是宽进的保障,市场主体在放活的同时,必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市工商局个体企业监督管理处处长俞广表示,只有监管到位了,才能放而不乱、活而有序,才能确保“宽进”的市场主体依法依规经营,才能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

为此,我市根据国务院及省政府“构建政府部门间共联、共享、共管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精神,出台了《“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施方案》,以期改变政府部门中存在的“重审批、轻监管”、“以批代管”、“只批不管”等现象,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改进监管方式。

“这项工作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建立一个平台,即市场监管信息平台;落实三项机制,即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协同监管机制和联合惩戒机制。”市工商局局长华宏铭介绍,目前我市已经安装了全省统一的市场监管信息平台,这是依托政府电子政务专网,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应用的并联审批平台基础上,纵向延伸至市、县区审批部门,横向联通进入各级行政服务大厅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归集与共享交换平台。依托这个平台,工商部门、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可以建立协同监管机制,推进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

“比如说,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行贿犯罪档案等失信主体,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俞广介绍。《实施方案》同时还明确了工商部门应履行“双告知”职责等内容,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务院有关决定外,一律不得设置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也不得通过备案等方式实施变相前置审批。

第三篇:黑龙江省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实施办法

黑龙江省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加快形成全社会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引导企业提高法律诚信意识,推动“诚信龙江”建设,根据《黑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发布使用办法》(2007年省政府令第9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企业,是指经过工商注册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各类经济组织。

本办法所称失信行为,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中被各级行政机关和经依法授权或者委托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各级行政机关)依法予以认定形成失信记录的行为。

第三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对企业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本办法由省级信用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各级行政机关为执行本办法的主体。

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加强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信用记录的管理及推动全省范围内实施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工作。

市(地)、县(市)政府(行署)负责推进本行政区域内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工作的实施。

第五条实施失信行为联合惩戒依据的信用记录,应以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信用记录为准。

第六条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分为信用记录核查、失信行为认定及实施失信惩戒三个步骤。

第七条各级行政机关在日常监督管理、行政审批、采购招标、评级评优、信贷支持、安排和拨付有关财政补贴资金等行政管理工作中,应按本办法规定查询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信用记录。

第二章失信行为认定

第八条各级行政机关依据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失信记录,根据本办法规定的失信行为认定标准,对行政管理所涉及企业的失信行为程度予以认定。

第九条企业失信行为分为一般失信、较重失信和严重失信三个等级。

第十条企业出现以下行为之一可认定为一般失信行为:

(一)未通过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进行的专项检查、周期性检验、年审年检等行为。

(二)未及时到各级行政机关办理验证、换证、备案、注销、撤销、变更等行为。(三)未按各级行政机关要求实施相关标准、规范、措施等行为。

(四)被处以警告或较小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的行为。

(五)拖欠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税款、银行贷款、合同款等金额较少、未经过各级行政机关行政处罚、且无主观恶意的行为。

(六)各级行政、司法机关认为应列为一般失信的行为。

第十一条企业出现以下行为之一可认定为较重失信行为:

(一)企业同时存在两项或两项以上一般失信行为。

(二)未经过行政审批或者超越行政审批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

(三)被处以较大罚款数额,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在一定数额以上的行政处罚的行为。

(四)拖欠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税款、银行贷款、合同款等金额较大、时间较长,且有明显主观恶意的行为。

(五)在申请行政审批等事项以及公证和法律服务中提供虚假材料、弄虚作假的行为。

(六)司法机关认定的被执行人失信行为。

(七)发生一般或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行为。

(八)各级行政、司法机关认为应列为较重失信的行为。

第十二条企业出现以下行为之一可认定为严重失信行为:

(一)企业同时存在两项或两项以上较重失信行为。

(二)借用其他企业资质,主观恶意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三)被行政机关吊销行政许可的行为。(四)被处以责令停产停业、特大数额罚款,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数额巨大等重大行政处罚的行为。

(五)扰乱市场秩序、危害交易安全、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造成环境污染、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哄抬物价等行为。

(六)拖欠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税款、银行贷款、合同款等数额巨大、时间较长,存在明显主观恶意,产生恶劣社会反响的行为。

(七)利用非法手段获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息并用于经营活动的行为。

(八)被市级以上政府和省级以上行政机关通报或曝光的行为。

(九)各级行政、司法机关认为应列为严重失信的行为。

第十三条对企业失信行为的认定,应由最初对企业失信行为作出行政决定的部门提出失信行为认定建议,供其他行政机关参考。

第十四条各级行政机关应按照本部门规定,结合实际,对失信行为具体标准予以明确,并报省级信用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失信行为联合惩戒

第十五条各级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通过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查询到企业存在失信记录,应根据各自行政职能,在对企业失信行为认定基础上,按照本办法规定,对失信企业实施失信惩戒。

第十六条对一般失信行为惩戒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将失信企业列为日常重点监控和监管对象,提高监督检查频次。

(二)不列入各类免检、免审事项范围。

(三)不授予或取消该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荣誉称号。

第十七条对较重失信行为惩戒除包含对一般失信行为采取的惩戒措施外,还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在企业参与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政府公共服务项目活动中予以严格限制。

(二)在涉及信贷、担保、融资等金融活动中予以严格限制。

第十八条对严重失信行为惩戒除包含对较重失信行为采取的惩戒措施外,还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失信企业所有取得的行政许可进行重新审核。

(二)企业不得参与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财政资金补贴等政府公共服务项目活动。

(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对失信企业高消费行为予以限制。

第四章信用修复

第十九条存在失信记录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能主动纠正失信行为,可以按照一定条件和程序实施信用修复,重塑企业信用。

第二十条一般失信行为或较重失信行为中的以下行为可进行信用修复:

(一)第十条第三项、第五项所列失信行为。

(二)第十一条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所列失信行为。

(三)各级行政机关认为可以信用修复的失信行为。

第二十一条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失信企业,自各级行政机关作出的失信惩戒处理结果生效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存在问题的整改,并向最初对企业失信行为作出行政决定的部门提出信用修复申请。

相关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企业整改情况的核查。对已经整改到位的企业,其信用修复申请由省级行政管理部门受理的,省级行政管理部门可直接向省级信用管理部门出具信用修复说明。信用修复申请由市、县级行政部门受理的,需经省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向省级信用管理部门出具信用修复说明。省级信用管理部门接到有关部门出具的信用修复说明后10个工作日内,将信用修复记录纳入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第二十二条信用修复并不去除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发布的真实的未过期的失信记录。

第二十三条企业信用修复结果发布生效后,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对该企业采取的失信惩戒措施应予以解除。

第五章异议处理

第二十四条各级行政机关对存在失信记录的企业实施失信惩戒后,应将处理结果及时告知企业。

企业对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发布的本企业信用记录有异议的,自被告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可向省信用管理部门提出异议申请,并提供有关佐证材料。

企业对各级行政机关认定的失信行为标准有异议的,自被告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可向实施惩戒的行政机关提出异议申请。

第二十五条省信用管理部门接受企业信用记录的异议申请后,应对已发布的异议信用记录予以标注,并与企业信用记录提供者核对。企业信用记录提供者应自被告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出具书面意见,并附佐证材料。

省信用管理部门应当自接到异议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提出异议申请的企业作出书面答复。异议信用记录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应当及时更正。与实际情况一致的,不予变更。由于信用记录错误导致失信行为认定不准确,致使企业受到惩戒或过重惩戒的,省信用管理部门应及时将信用记录更正结果告知实施惩戒的行政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应依据更正后的信用记录确定是否实施失信惩戒或重新调整失信行为等级。

企业对不予变更的异议申请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六条企业对失信行为认定产生异议的,各级行政机关应当自接到异议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提出异议申请的企业作出书面答复。失信行为认定不符合本办法的,应当及时纠正调整失信等级和惩戒措施。

企业对上述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章守信激励

第二十七条对于没有不良记录且良好信用记录超过两项以上的企业,可对其采取守信激励措施。

第二十八条对拥有良好信用信息的企业,各级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可以实施以下激励措施:

(一)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授予相关荣誉称号。

(二)在政府采购、项目招标投标、资格审查、评级评优、安排和拨付有关补贴资金等工作中,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激励措施。

第七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九条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各级行政机关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国家损失、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等严重后果的,由有关部门依据干部管理权限依法追究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提供错误信用记录的。

(二)对企业失信行为认定错误的。

(三)未查询企业信用记录的。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将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和服务中实施联合失信惩戒工作作为对行政机关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定期对行政机关落实联合失信惩戒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查处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第八章附 则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实施。

第四篇:安顺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实施意见试行

安顺市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实施意见(试行)

为全面贯彻落实《贵州省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实施办法(试行)》,推动建立“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约束惩戒机制,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服务安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总体要求,以失信联合惩戒各项制度、措施落实为抓手,建立健全信用联合约束机制,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信用环境和制度保障。

二、工作目标

2015年,全面启动安顺市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相关工作。推动全市范围内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工作的实施和开展监督检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管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根据《贵州省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实施办法(试行)》(黔府办发〔2014〕46号),负责本级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和企业信用信息记录管理。推动市、县(区)各级机关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行 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授予荣誉称号等管理事项中,核查和依法使用企业信用信息记录。

三、主要任务和职责分工

1.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和企业信用信息记录管理。各部门(行业)、县(区)将依法履职过程中形成的企业失信行为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录入部门(行业)、县(区)信息系统,上报省级主管部门信用信息平台。

牵头部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

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企业失信行为认定和失信等级划分,由形成企业失信行为信息记录的主管部门依据《贵州省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实施办法(试行)》(黔府办发〔2014〕46号)和本行业的相关规定依法作出,并将相关信息录入安顺市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市工商局)。

牵头部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

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3.使用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市、县(区)各级机关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授予荣誉称号等管理事项中,必须核查和依法使用企业信用信息记录。

牵头部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

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职责分 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4.对全市范围内企业失信行为进行联合惩戒并实施监督检查。各级国家机关在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工程招标投标以及其他公共资源交易和政府公共服务项目等活动中,涉及信贷、担保、融资,申请办理资质评定、项目审批、用地审批、申报、升级、验证、免检(审)、出口货物退(免)税等事项中,应当依法对失信企业采取约束、限制等惩戒措施,同时做好相关监督检查工作,确保联合惩戒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牵头部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

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5.守信激励。对符合《贵州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其他相关规定的守信企业,可采取守信激励措施,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授予相关荣誉称号,行业主管部门在评级评优、申请资金和安排项目等工作中,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

牵头部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

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6.企业信用修复和异议处理。存在失信记录的企业,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未再发生被形成失信行为记录事由的,可以向对企业失信行为作出等级划分的机关提出信用修复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对企业失信行为作出等级划分的机关应及时核查企业信用修复申请,并依法进行处理。牵头部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

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四、保障机制

1.市相关部门、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严格执行《贵州省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实施办法(试行)》,如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国家损失、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等严重后果的,由行政监察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依法追究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应当采取措施消除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一)提供虚假企业信用信息记录的;(二)对企业失信行为等级划分错误未及时纠正的;(三)未依法对企业失信行为采取失信惩戒措施的。

2.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应将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和服务中对企业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工作作为对行政机关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查处违规行为。

2015年3月17日

第五篇:湖北省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办法

湖北省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信用湖北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倡导诚实守信,惩戒失信行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鄂政发〔2015〕3号)精神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企业,是指经过工商注册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各类市场主体。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失信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法律法规授权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以下简称有关组织)认定的各种违法、违规、违约行为。

第四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对企业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适用本办法。对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参照本办法执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条本办法由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各级行政机关和有关组织,按照职责和权限具体执行本办法,对企业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

第六条省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归集的企业失信行为记录,是对企业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的依据。

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湖北省信用信息目录》的编制发布。省信用信息中心负责省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工作。

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有关组织应按照《湖北省信用信息目录》,依法依规全面记录企业的失信信息,并归集到省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统一管理。

第二章纳入联合惩戒范围的企业失信行为

第七条按照循序渐进、突出重点、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原则,对纳入联合惩戒范围的企业失信行为主要限定为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分别明确的商务领域失信行为、政务领域失信行为、司法领域失信行为。

第八条商务领域失信行为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失信行为。主要包括:

(一)以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手段订立、履行合同的;

(二)恶意违约逃避履行法定义务或者合同义务的;

(三)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

(四)发布虚假、夸大等违法广告的;

(五)招投标过程中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的;

(六)非法违规占用土地的;

(七)故意侵犯知识产权的;

(八)发生质量事故的;

(九)发生安全事故的;

(十)违法用工或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十一)未依法申报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十二)未履行环境保护法定或约定义务的;

(十三)弄虚作假骗取贷款、非法集资、违规担保的;

(十四)商业受贿行为,经营者为销售或购买商品而采用财务或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

(十五)故意低价或者无偿转让、转移财产,逃避履行债务的。

第九条政务领域失信行为是指企业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失信行为。主要包括:

(一)法定行政许可、行政审批项目未经许可、批准,擅自实施的;

(二)未通过行政机关或有关组织依法进行的专项或者定期检查的;

(三)受到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关闭或停产停业等行政处罚的;

(四)骗取财政补贴资金的;

(五)偷、逃、抗、骗税以及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

(六)故意提供、公布不真实生产经营统计数字的;

(七)以虚假申报材料等方法骗取行政许可、行政审批项目的;

(八)在规定期限内,未向行政机关报送报告的;

(九)行政机关或有关组织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时,拒绝提供有关材料或者提供的材料不真实、不完整以及转移、隐匿相关证据的。

第十条司法领域的失信行为是指企业在仲裁、诉讼、执行等司法活动中的失信行为。主要包括:

(一)企业出于非法的动机和目的,恶意串通,合谋编制虚假事实和证据等方式提请仲裁、公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非法侵占或损害国家、集体、公民财产或权益的;

(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三)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规避执行等行为,以及其他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四)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五)违反限制高消费令的;

(六)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第十一条按照分类分级、动态监管的原则,对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所列企业失信行为,各行业(领域)应建立企业失信行为清单(含对应的程度标准)、惩戒措施清单管理制度。

省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有关组织应按照职责范围制定并适时调整企业失信行为清单,报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主管部门备案后向社会公开。

省级行政机关及有关组织,应对纳入联合惩戒范围的企业失信行为,按失信程度制定并适时修订本行业(领域)行政管理职责范围内的惩戒措施清单,报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主管部门备案后向社会公开。

凡未纳入企业失信行为清单的失信行为不得实施联合惩戒;各级行政机关及有关组织不得对企业失信行为实施本行业(领域)惩戒措施清单之外的惩戒。

第三章失信行为程度认定

第十二条企业失信行为分为一般失信行为、较重失信行为和严重失信行为。

第十三条企业具有以下失信行为之一,应认定为一般失信行为:

(一)被处以行政警告处罚;

(二)被处以较小数额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在一定数额以下行政处罚;

(三)被认定拖欠或欠缴劳动者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3个月以内;

(四)发生一般工程质量责任事故或一般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事件);

(五)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供热、通讯等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合同或服务承诺;

(六)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国家、省节能和碳减排责任;

(七)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在强制执行时,被执行人因履行能力不足而无法履行法定义务;

(八)因民事诉讼被法院认定为具有过错并被判决承担部分或次要民事责任;

(九)被法院或仲裁机构认定为恶意拖欠贷款本息6个月以内;

(十)被法院或仲裁机构认定为恶意拖欠公用事业缴费6个月以内;

(十一)其他依法应列为一般失信行为的情形。

第十四条企业具有以下失信行为之一,应认定为较重失信行为:

(一)未通过各类法定专项或周期性检验,被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整改仍未通过;

(二)被行政机关给予责令停产停业限期整改、暂扣许可证或暂扣营业执照处罚;

(三)被行政机关给予降低资质资格等级处罚;

(四)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并负主要责任,或者发生较大工程质量责任事故或较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事件);

(五)企业环境保护信用评价为黄牌;

(六)被处以较大数额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达一定数额以上行政处罚;

(七)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被认定拖欠或欠缴劳动者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3至6个月;

(八)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在强制执行时,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但迟延履行或部分履行法定义务;

(九)因民事诉讼被法院认定为具有过错并被判决承担全部或主要民事责任;

(十)被法院或仲裁机构认定,无正当理由未依法向劳务提供者支付劳务报酬;

(十一)被法院或仲裁机构认定为恶意拖欠贷款本息6至12个月;

(十二)被法院或仲裁机构认定为恶意拖欠公用事业缴费6至12个月;

(十三)其他依法应列为较重失信行为的情形。

第十五条企业具有以下失信行为之一,应认定为严重失信行为:

(一)被行政机关给予撤销或者吊销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法人资质、营业执照处罚;

(二)被处以特大数额罚款或责令停产停业行政处罚;

(三)被处以没收全部违法所得、没收全部非法财物行政处罚;

(四)违反资格资质管理规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五)被认定存在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危害交通安全、危害交易安全等严重违法行为;

(六)谎报、瞒报安全事故或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或者发生重大以上工程质量责任事故或重大、特别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事件);

(七)企业环境保护信用评价为红牌;

(八)被认定拖欠或欠缴劳动者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6个月以上;

(九)被税务机关认定偷税、逃税、抗税、骗税,或因拖欠税款被税务机关公告;

(十)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在强制执行时,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法定义务;

(十一)被法院认定为参与虚假诉讼或通过虚假诉讼谋取非法利益;

(十二)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因生产、经营或服务行为违法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十三)被法院或仲裁机构认定为恶意拖欠贷款本息12个月以上;

(十四)被法院或仲裁机构认定为恶意拖欠公用事业缴费12个月以上;

(十五)被司法机关认定为存在恶意骗保等保险欺诈行为;

(十六)一年内发生2次及以上相同较重失信行为或者一年内发生3次及以上较重失信行为;

(十七)其他依法应列为严重失信行为的情形。

第十六条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有关组织应按照本行业(领域)企业失信行为清单,在认定企业失信行为的同时确定失信程度。

第四章失信行为公示及惩戒

第十七条企业失信行为信息在省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示(或可查询)。自失信行为改正之日或行政处罚、法院判决执行完毕之日起继续公示(或可查询)期限不超过5年。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八条各级行政机关及有关组织对失信企业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进出口、出入境、注册新公司、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财政补贴、获得荣誉、安全许可、生产许可、资质审核、法定代表人从业任职资格等方面依法予以惩戒。

第十九条对初次轻微失信行为,应当以教育引导为主,酌情减轻或者不予惩戒。

初次轻微失信行为是指企业首次出现失信行为,且该行为的失信程度或造成的后果未达到本办法第十三条所规定的一般失信行为的程度。

第二十条对一般失信行为的企业应当采取以下惩戒措施:

(一)列为日常重点监控和监管对象;

(二)不列入各类免检、免审事项范围;

(三)不授予或取消该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相应的荣誉称号;

(四)失信行为认定机关应对失信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进行诚信约谈。

第二十一条对较重失信行为的企业除包含对一般失信行为采取的惩戒措施外,还应当采取以下惩戒措施:

(一)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进出口、出入境、注册新公司、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财政补贴、获得荣誉、安全许可、生产许可、资质审核、法定代表人从业任职资格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或禁止;

(二)在相关行政管理事项中涉及评分时给予适当惩罚性减分;

(三)失信行为认定机关应对失信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进行诚信诫勉谈话。

第二十二条对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除包含对较重失信行为采取的惩戒措施外,还应当采取以下惩戒措施:

(一)在省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企业失信黑名单公示,公示有效期与失信记录公示(或可查询)期限一致;

(二)取消享受财政补贴资格;

(三)在办理资质评定、申报、验证、年检中,依法予以严格限制或取消有关申请资格;

(四)停止新增项目审批和核准、备案、用地审批等;

(五)严格限制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担保,禁止参股设立银行、证券、保险、信用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

(六)鼓励银行机构按照贷款风险成本差别定价的原则,提高贷款利率或拒绝贷款,鼓励保险经营机构提高保费标准;

(七)依法限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再担任其他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

(八)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对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高消费行为予以限制;

(九)在其他方面依法实行市场禁入制度。

第五章信用修复

第二十三条存在失信行为记录的企业,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未再发生被形成失信行为记录事由的,可以向对企业失信行为和失信等级作出认定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或有关组织提出信用修复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

第二十四条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或有关组织应在收到信用修复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整改情况核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已经整改到位的企业,其信用修复申请由省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或有关组织受理的,可直接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主管部门出具信用修复处理意见。信用修复申请由市、县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或有关组织受理的,需经省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或有关组织同意后,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主管部门出具信用修复处理意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主管部门接到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或有关组织出具的信用修复处理意见后10个工作日内,将信用修复记录记入省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第二十五条信用修复并不去除省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的真实的未过期的失信记录。

第二十六条企业信用修复结果发布生效后,各级行政机关及有关组织不再对该企业采取惩戒措施。

第六章异议处理

第二十七条企业对失信行为程度认定或惩戒决定有异议的,可向作出认定或决定的单位申请异议处理。

按照“谁决定、谁负责”的原则,相关责任单位应当自受理异议处理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异议处理决定,并将处理结果回复申请人。

第二十八条企业对异议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九条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有关组织应当建立健全失信行为认定和惩戒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度。

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有关组织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国家损失、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等严重后果的,由有关部门依据干部管理权限依法追究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因提供或披露错误信息给企业造成损害的;

(二)对企业失信行为认定错误而不及时改正造成损害的;

(三)因不应用企业失信行为信息而导致决策或者工作失误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行政机关和有关组织在行政管理和服务中实施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工作纳入本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目标考核。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由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下载江门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暂行办法(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门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暂行办法(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