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安全生产领域“红黑名单”制度开展联合激励和惩戒的实施细则
为建立我区安全生产领域“红黑名单”制度,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守信行为实施有效激励,对失信行为有效惩戒,推动形成褒奖诚信、惩戒失信的社会氛围,依据《XX省安全生产条例》和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安全生产领域守信行为开展联合激励的实施办法》(安监总办〔2017〕133号)、《对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行为开展联合惩戒的实施办法》(安监总办〔2017〕49号)等有关规定、要求,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一、明确纳入安全生产领域“红黑名单”管理情形
(一)纳入安全生产领域“红名单”管理情形
对同时符合以下守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纳入安全生产领域“红名单”管理。
1.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标准等有关规定并向社会承诺,严格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3年内无安全生产失信行为。
3.3年内未受到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
4.3年内未发生造成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5.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到一级水平,且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完善并有效运行。
6.没有被其他行业领域认定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记录。
(二)纳入安全生产领域“黑名单”管理情形
对存在下列失信行为之一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纳入安全生产领域“黑名单”管理。
1.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1年内累计发生3起及以上造成人员死亡的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
2.未按规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擅自开展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
3.发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不及时整改,仍组织从业人员冒险作业的;
4.采取隐蔽、欺骗或阻碍等方式逃避、对抗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
5.被责令停产停业整顿,仍然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
6.瞒报、谎报、迟报生产安全事故的;
7.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未经验收合格即投入生产和使用的;
8.发生事故后,故意破坏事故现场,伪造有关证据资料,妨碍、对抗事故调查,或主要负责人逃逸的;
9.安全生产服务机构出具虚假报告或证明,违规转让或出借资质的。
10.拒不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或虽已开展但未有效运行,且拒不执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下达的整改指令,性质恶劣的。
二、规范安全生产领域“红黑名单”信息管理程序
(一)采集主体。
按照“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区应急局各科室、队、中心及各街道、开发区分别负责相关“红黑名单”信息的采集,统一报送区应急局,区应急局办公室负责信息综合汇总和上报。(二)“红名单”信息采集提交。
符合“红名单”纳入情形的生产经营单位,向区应急部门提出申请,经初步审核确认后,将相关证明材料汇总至局办公室。(三)“黑名单”信息采集提交。
通过监管监察、执法检查、事故调查、群众举报等途径,对符合纳入“黑名单”管理情形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核实、取证,准确记录基础信息和纳入理由后,各街道、开发区报送区应急管理局,由区应急管理局办公室统一报送市应急管理局。其中对违法违规失信行为,要在依法作出相关的行政处罚决定或者报请XX区人民政府、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后,及时采集并报送相关信息;对生产安全事故,要在事故调查报告中提出纳入建议,待调查结束后,及时采集并报送相关信息。(四)信息上报。
区应急管理局办公室汇总各街道、开发区,各科室、队、中心送交的相关信息,报局班子会研究或主要领导审查同意后,统一报送市应急管理局。(五)管理期限
1.安全生产领域“红名单”管理期限为3年,自公布之日起计算。管理期限届满前,其条件仍符合纳入情形的,可按照规定程序,提前3个月重新提出申请。
2.安全生产领域“黑名单”管理的期限为1年,自发布之日或明确的日期起计算。有关法律法规对管理期限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六)信息移出
1.“红名单”移出。生产经营单位在管理期限内相关情况发生变化时,应主动、及时告知当地应急管理部门。区街两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实时、动态监控安全生产领域“红名单”管理对象的守法诚信情况,一经发现其存在违法失信行为,立即停止对其施行守信联合激励措施,并由区应急局统一报送市应急管理局。
2.“黑名单”移出。管理期满后,被惩戒对象可向具有管理权限的应急部门提出移出申请,经初审验收后,相关材料报负责其信息采集的科室进行审核、确认,经区应急局班子会研究或主要领导审查同意后,统一报市应急管理局。
三、严格落实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
(一)对纳入安全生产领域“红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采取以下激励措施:
1.在制定执法检查计划时,减少对其执法检查的频次,原则对纳入安全生产领域“红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以自我管理为主,随机抽查为辅。
2.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后可通过申报有关资料,直接延期一个许可周期。
3.在申请安全生产政策性资金、评先评优活动中,予以优先考虑。
4.建立联合激励对象名录,作为安全生产典型示范企业加以宣传推广。
(二)对纳入安全生产领域“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采取以下惩戒措施:
1.加大执法检查频次,确保每年执法检查不少于四次;
2.作为重点监管监察对象,建立常态化暗查暗访机制,不定期开展抽查;
3.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警示教育,对其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培训;
4.对已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的,撤销其证书;
5.依法依规对存在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责任人实施市场禁入;
6.发现有新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依规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