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时间:2019-05-14 23:3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一篇: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1、自然通风换气 对流通风,每天两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可显著减少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是最简便有效的空气净化手段。

2、空气过滤(1)层流净化(2)空调净化

3、空气消毒

(1)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2)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3)熏蒸或喷雾消毒

(二)污物、污水的处理

1、污物的处理

医院污物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医疗垃圾必须经过消毒毁形后方可运出医院(直接送焚烧者除外,条件是储存及运送容器必须可防渗漏并耐刺)。

3、污水处理

医院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后方能排放。医院污水消毒常用氯化消毒法或臭氧消毒法。

六、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

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

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二、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各有手消毒设施。

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 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四、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感染时即 刻消毒。

五、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走廊、病房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八、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十、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二、治疗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 挂凉干,定期消毒。

十三、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五、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六、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七、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未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八、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武清扫。

产房、母婴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产房、母婴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1、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2、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3、应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现阶段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还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二、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5.5-6.5m2,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0、5-1m2。

1、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2、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3、婴儿用服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4、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

5、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6、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二、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三、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

四、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备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

五、手术用器具、物品的清洁和消毒灭菌要求见第五章第三节,手术室内设消毒供应间的管理见本章第八节,加强消毒灭菌质量的监测。

六、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七、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八、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九、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十、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

十一、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十二、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十三、手术废弃物品须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严格执行卫生部(88)卫医字第6号《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见附录四)。

二、周围环境无污染源。

三、内部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行。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应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

四、有物品回收、消毒、洗涤、敷料制作、组装、灭菌、存储、发送全过程所需要的设备和条件。

五、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灭菌效果的监测要求见本文第四章第二节。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其使用与管理见第五章第四节。

七、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和监测措施:

对购进的原材料、消毒洗涤剂、试剂、设备、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消毒供应室。对消毒剂的浓度、常水和精洗用水的质量进行监测;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程度和初洗、精洗、组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有监控措施;对灭菌后成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有检测措施。

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设器械清洗室和消毒室。

二、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三、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四、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

五、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六、器械尽量采用物理灭菌法灭菌,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如使用化学灭菌剂,每日必须进行有效浓度的测定。

七、麻药应注明启用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八、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使用中效以上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九、用后的敷料等医用垃圾的处理见第七章。

检验科及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二、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四、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五、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

池、消毒或灭菌)。

六、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七、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八、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九、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参照检验科的管理要求。

洗衣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洗衣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布局合理,活污分开,通风良好、分为洗涤区,折叠区,清洁衣物存放区。物流由污到洁,顺行通过,不得逆流。

二、指定地点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消点,专车、专线运输。运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

二、认真执行衣物清洗的规章制度,分类清洗。被血液、体液污染的人物应单独消毒、清洗。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消毒一般物品有效氯含最≥250mg/L,消毒污染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煮沸消毒为20~3分钟。洗涤剂的洗涤时间为1小时。传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闭运输,先消毒后清洗。

四、清洁被服专区存放。

五、工作环境保持卫生,每日清洁消毒,每周大扫除。

六、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每日洗澡更衣,接触污物后洗手

第二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加强医院管

医院环境内大量细菌和易感人群并存的特点决定了医院场所的特殊性[1]。为了减少医院内的各种感染,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1 完善接诊、分诊制度 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开设不同的门诊,以预防病人在确诊前与一般门诊混和就诊所引起的交叉感染。

1.2 完善病种管理 根据不同科室的具体情况开设隔离病房、危急病房、温馨病房等,以满足不同病种患者的收治,减少交叉感染。

1.3 完善区域化管理 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管理,护理人员不仅要严格律已,还要管好患者及其家属。

1.4 严格执行陪床探视制度 控制探视人员,减少陪床人员,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

1.5 妥善处理废用垃圾 医用垃圾、生活垃圾、锐器分类妥善处理,由专职人员收集后并进行处理。严格执行消毒

2.1 加强病房空气环境的管理 空气中细菌含量与多种感染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从多个环节减少高危区域的空气微生物的含量。定时开窗,病房湿式清扫,每日完成床单更换,集中查房后用0.5%84消毒液超声雾化进行空气消毒。对高危重点科室、高危人群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探视,且采取探视者入室更衣、洗手,探视后对室内进行通风、消毒擦拭、喷雾消毒等措施。每月一次做细菌培养,如不合格的,重新消毒后再做培养,以保证病房的清洁。

2.2 加强物品消毒灭菌处理 消毒灭菌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目前灭菌方法很多,但仍认为高温、高压效果较好。有研究报道,污染的氧气湿化

瓶、氧气管、氧气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导尿管、床旁柜、公用洗涤池等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因素。所以,除了对必须消毒的器械物品消毒外,对易忽视的消毒器械物品应进行认真的消毒。

2.3 手的消毒 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后都要彻底洗手,因为被污染的手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媒介。认真洗手与手的消毒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措施[2]。在上班时间不准戴戒指、手链,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垫一巾一带,在治疗室安装感应水龙头,并配备干手机避免或减少再次污染,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保证手指带菌数不超过15cfu/cm2。

2.4 终末消毒 患者出院及病故后,对床单位进行严格的擦拭并消毒,以达到彻底终末消毒的目的。减少侵袭性操作

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有报道,泌尿道插管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3]。在必须导尿时,应选择毒性小、感染率低的硅胶气囊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每日2次尿道口消毒,每日更换引流袋,无菌尿管每周更换一次,留尿管前后和拔尿管前后都应对患者做尿的细菌培养,如发生菌尿症立即停止导尿,并使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减少开放式治疗

开放性的操作是造成感染的又一诱因。在泌尿系统疾病中,持续膀胱冲洗是不可避免的。采用3 000ml大袋生理盐水冲洗,因重力缘故不需要排气管及连通管,换袋工作由护士进行,仔细检查每袋生理盐水,避免有混浊及杂质的液体冲入膀胱。连接5 000ml一次性引流袋,常用密闭式,管颈粗,不易堵塞且可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妥善固定后冲洗液不易逆流,更有效地避免院内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药物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慎用广谱抗生素,执行医嘱时护士必须掌握合理用药常识,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积极观察疗效,及时向医生提供停药和换药的依据,最大限度地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注意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进,不宜置于同一溶液中静注或静滴,有些抗生素配伍后,虽然药液外观无明显变化,但由于药液相互作用,可出现药理上或化学结构上的改变,失去活性,丧失或降低抗菌作用。缩短住院时间

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支持疗法,在提高医疗质量前提下,缩短住院时间。对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其慢性疾病病情稳定后,应嘱其尽快出院继续治疗并定期门诊随访。

总之,做好预防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全体医护人员是关键。只要严格遵循以上规则,院内感染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另外,应建立、健全感染管理组织。从这几年的各项监测指标可以看出,以上预防措施大大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第三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

1、检验科的检验报告单经消毒后方可发放。

2、口腔科、放射科应使用一次性漱口杯。

3、口腔科牙钻等器械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麻醉科可重复使用的螺纹管、呼吸气囊、气管插管、牙垫、舌钳、开口器等,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消毒。一次性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5、内窥镜使用后按规定要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定期做细菌培养,检测消毒、灭菌效果,乙型肝炎等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内窥镜要做特殊消毒处理和登记。

6、可重复使用的各种导管、管道,如供氧管道、导管、湿化瓶、螺纹管等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后备用,湿化瓶消毒后,干燥保存,用前放置无菌用水。

7、连续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及其管道等,应定期更换消毒,湿化瓶内用水应每日更换。

8、病室及门诊各诊室内的空气应定期消毒,有记录。

9、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必须一桌一布,用后应彻底消毒。

10、患者用具(脸盆、尿壶、便盆等)均使用一次性物品,一人一份。

11、病人的衣服、被褥、床单等定期更换,使用被服袋和被服车收取,密闭运送至洗衣房,不得在病房、走廊内清点。传染病病人的被服按传染病消毒隔离规定进行处置。

12、病人出院、转科、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3、病区的拖布分室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14、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置于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内,由专人定时收取,日产日清。

15、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置于双层黄色医疗废物手提袋内,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16、实验室产生的废弃标本、培养基、毒种等应就地进行高压灭菌或高效消毒剂消毒处理后,再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17、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高水平消毒。

18、特殊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19、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定期检测。含氯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戊二醛应每周检测。

20、医务人员要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以及使用方法,配制时应注意有效浓度,作用时间及影响因素,现配先用。

21、消毒、灭菌后的器械、物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并定期进行监测。

22、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的污水,必须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净化后排放。

23、体温表使用后,用500mg/L的“84”消毒液或75%酒精浸泡30分钟后,放入消毒容器内干燥保存备用,消毒液应每日更换。

24、负压吸引器,使用前瓶内倒入消毒液;引流瓶、瓶盖、引流管应每天更换消毒,晾干安装好备用。

25、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26、消毒液容器每周灭菌更换2次;常用的无菌敷料罐(如棉球、纱布、呋喃西林棉球罐等)必须高压灭菌,每天更换;安尔碘、酒精应选小容量包装,密闭保存,3天内用完。

27、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溶液须注明开启时间,在2小时内使用;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开启的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启用时间,最好采用小包装一次性使用。

28、无菌、消毒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必须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必须放在无菌柜内,有专人负责每日检查,柜内每日擦拭消毒。无菌物品应标明名称、消毒日期、消毒有效期等,标记清楚,不得有过期物品。

29、无菌物品的包布必须双层,一用一清洗。

30、治疗车上的物品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治疗车应备有速干手消毒剂。

31、用2%戊二醛浸泡器械(内镜),消毒需30分钟,灭菌需10小时,使用前必须用灭菌水彻底冲洗。盛装消毒液的容器每周更换二次,使用中的戊二醛每二周更换一次,每周测试浓度一次并有记录。

32、血压计、听诊器等物品,应每周用500mg/L的“84”消毒液擦拭消毒,如遇污染时应随时消毒。

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将医疗废物分为5类∶

1.感染性废物是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垃圾等;

2.病理性废物是指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试验动物尸体,包括手术中产生的废弃人体组织、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3.损伤性废物是指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包括医用针、解剖刀、手术刀、玻璃试管等;

4.药物性废物是指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药品,包括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等;

5.化学性废物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化学物品,如废弃的化学试剂、化学消毒剂、汞血压计、汞温度计等。

国家法定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共三十八种: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1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2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3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1、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报告制度,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2、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同时指导发生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进行暴露部位的处理;

3、暴露部位的处理原则: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 酒精或者 0.5% 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酌情预防性用药;

4、处理完毕,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应做好调查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暴露者的姓名、姓名、年龄、发生时间、地点、暴露部位、暴露方式、经过,联系电话,暴露类别,严重程度和处理情况等,并形成文字材料,同时向院领导及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5、追踪

根据接触疾病的性质安排追踪时间,如艾滋病即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用药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第四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环境管理

1、手术室人员出入管理

(1)手术人员按“手术通知单”上名单、核对无误后进入手术室,本科医生(含进修、实习生)要参观本科手术,须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参观者姓名,方可进入。

(2)一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3人次,每天不超过10人次。(3)外来参观手术者,需提前与医务处联系,并填写“参观手术申请单”,凭申请单换参观卡方可进入。

(4)参观手术室建设或管理者,应提前1日向医务部申请,征得手术室同意后方可参观。一般只允许参观半限制区及经参观廊参观限制区。需进入限制区的,一般不超过3人。

(5)正在施行手术的手术间禁止参观。病人的亲友、无关人员、特殊感染手术拒绝参观。

2、手术室着装管理

(1)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手术室所备的衣、裤、鞋、帽、口罩等,离开时将其放在指定位置。

(2)手术患者一律空穿干净病号服(门、急诊病人空穿一次性隔离衣)由交换车接送,戴隔离帽,步行者换鞋。

3、手术室物流管理

(1)严禁在手术间折叠各种布类敷料或将私人物品和书报等带入手术间。(2)各类药品、液体及一次性物品去掉外包装箱后进入物品库房存放备用。

(3)保证各类物品分类放置,无过期灭菌物品。(4)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重复使用。

4、严格管制手术间门户

(1)手术人员及参观者进入手术室后,迅速到指定位置,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不可互窜手术间。

(2)手术过程中保持前后门关闭,如无人员进出,将门暂时控制在关闭状态,以避免频繁开关门时空气流动污染。

(3)通向外走廊的门,术中禁止打开。按专科相对固定手术间,所用物品定位放置,减少进出手术间的次数。

5、严格分离洁、污流线

(1)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病人通道和污物通道。(2)将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洁净物品作为洁净流线;手术后器械、敷料、污物等作为污物流线,严格区分,以保证洁净手术部空气的洁净度及手术流程的需要。

(3)划分无菌、急诊和感染手术间。急诊手术间在手术部的最外边。感染手术间靠近污物通道,有侧门、缓冲间,以便于隔离和消毒。接台手术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必须在感染手术间施行。

二、卫生清洁管理

1、一切清洁工作,均要在净化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用湿布擦拭。

2、进入手术间的各种仪器设备,应在进入前安装完毕,擦拭干净。

3、每天手术前、后用消毒液擦拭无影灯、器械车、麻醉桌、手术 床、回风口过滤网、壁柜等各种器材表面及地面。

4、每周末对手术室工作区域的地面、天花板、墙壁、物体表面彻 底擦拭消毒、清洁保养1次。

5、每台手术结束后清除各种污物,医疗废物分类袋内密封,从污 物通道运出。

6、对工作人员穿过的隔离鞋,用毕进行清洁消毒。

7、每周对回风口过滤网拆卸清洗2次。

8、每季度对洁净手术部空气进行采样做细菌培养,物体表面的细 菌监测每月一次。

三、手术器械、敷料包灭菌管理

1、应用追溯系统严格实施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及使用。

2、耐热、耐湿手术器械、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脉动真空灭菌 器每日第一锅要做BD 试验,每锅必须有工艺监测、每包有化学监测、每周有生物监测记录。

3、不耐热、不耐湿的器械、物品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过氧化氢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每锅要有物理监测, 每包有化学监测,每日要有生物监测记录。

4、严格外来器械及植入性器械的登记、清洗、消毒灭菌的管理,并做好生物监测记录。

四、手卫生管理

1、严格按照洗手和卫生手消毒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2、外科手消毒应遵循先洗手,后消毒的原则。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3、每季度对手术室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抽查监测,当怀疑流行爆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五、手术间的使用管理

1、温湿度 一般以22~25℃,相对湿度为40~60%最为理想,在霉雨季节适当在早晨开机时调低温度1~2℃,以利抽湿,保证质量。

2、接台手术设备连续运行,接台间隔要保证足够自净时间。百级净化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万级净化时间不超过25分钟。3、层流手术间空气净化系统应在术前30分钟开机,长时间不用的手术间应提前3 h开机,以提高空气净化度,保证手术质量。

第五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一条 医院手术室的建筑布局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原则。功能分区包括:无菌物品储存区域;医护人员刷手、患者手术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各个区域应有明显的标志,区域间避免交叉感染。

第二条 环境卫生学管理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手术部的墙壁、地面光滑、无裂隙,排水系统良好;

(二)手术部用房的墙体表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的擦拭高度为2—2.5M。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三)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布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每周固定卫生日;

(四)手术部应当选环保型中、高效化学消毒剂,周期性更换消毒剂,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导致微生物的耐药性。

第三条 医务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在手术部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二)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

(三)在无菌区内只允许使用无菌物品,若对物品的无菌性有怀疑,应当视为污染;

(四)医务人员不能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用物,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以下的器械、物品应当视为污染;

(五)实施手术刷手的人员,刷手后只能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l六)穿好无菌手术衣的衣物人员限制在无菌区域活动;

(七)手术室的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

(八)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当限制进入手术部工作;

(九)手术结束后,衣物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第四条 手术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器具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备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

(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三)接触病人的麻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四)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日期,包装不合格或超过灭菌有效期限的物品不得使用。第五条 手术后的废弃物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第六条 进入手术部的新设备或者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应当对其进行检查、清洁处理后方可进入和使用。进入手术部洁净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物品区域中。

第七条 传染病患者的手术应当在隔离手术间进行手术。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原则并根据治病微生物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手术结束后,应当对手术间环境及物品、仪器等进行终末消毒。

下载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产房相对独立,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布局合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划分严格、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每间分娩室内......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SOP) (一)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SOP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又称医院内肺炎(N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尤为严重。根据卫生部医院感......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合集5篇)

    医院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医务人员管理措施: 1、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及皮肤化脓性感染者禁止入内; 2、进入手术室必须戴消毒口罩、帽子、更衣换鞋......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布局、流程合理,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各区之间应用门隔开或有明显标记,更衣室、办公室、敷料室、器械室等应设在相对无菌区,手术间无......

    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范文大全]

    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检验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预防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首先应健全制度,完善措施,......

    ICU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ICU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工作人员管理 1.工作服:可穿着普通工作服进入ICU,但应保持服装的清洁。不常规穿隔离衣,但接触特殊病人如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病人可能有血液、体......

    洗衣房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洗衣房的医院感染 预防控制措施 1、清洁区、污染区划分明确,由污到洁路线不交叉,不逆行。 2、清洁区:晾晒、烘干、缝补、熨烫、折叠、储存、发放清洁衣被和办公。 3、污染区:进......

    医院感染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共五篇)

    医院感染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 隔离技术是预防微生物在患者、医务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的重要措施。正确的隔离技术,对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起着重要作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