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活土地流转文章 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做活土地流转文章
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中共青山镇委员会 青山镇人民政府
青山镇有农业人口5.4万人,耕地6万亩,山场20万亩。2007年以来,青山镇坚持深化农业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发挥市场配置作用,以发展规模农业、效益农业为突破口,认真做活土地流转文章,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目前,全镇流转土地达3万亩,通过流转新建精品水果、白茶基地基地2.4万亩,泡桐、楠竹基地5000亩,出口马铃薯基地1000亩。
一、“引、投”并举,创造流转条件。从2007年初开始,我们积极探索“土地返租—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的流转新机制,促使土地向种植大户和承包老板集中,一是注重引资开发。镇委成立了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组建了8人的农业产业化建设专班,负责农业投资项目的引进和土地流转工作的组织领导,专班人员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两年多时间引进农业开发项目26个,引资9000万元,其中引进涉农项目资金7800万元,开发荒山荒地2.4万亩。二是创造流转环境。我们对大面积成片集中的荒山荒坡荒地和农田,从改善基础条件入手,吸引外来投资兴业,为开发天灵山万亩水果、白茶基地,政府先后投入60万元解决基地通水、通路等等基础设施建设。吴城村千亩出口马铃薯基地,过去这片肥沃的农田每年抛荒近百亩,农户种植“五花八门”,产出率极低;2007年春,政府争取资金
40万元加强水系配套设施建设,实行排灌两分家,进行土地平整,达到小丘大丘一整平,为大面积土地的顺利流转创造了优越的环境条件。
二、因地制宜,选准土地流转模式。为切实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开发,我们根据本地实际,选择了两种有效的流转模式。一是政府引导搭“台子”,招商引资找“票子”,老板登台唱“段子”,村里协调担“担子”,农户流转收“银子”的模式。首先由农户提出申请,委托村级组织流转土地;村级组织本着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原则,依法依规将农户土地以合同形式流转集中到村,并进行集中登记造册。然后由村级组织将农户要流转的土地集中流转到镇,由镇政府作为统一对外招租,吸引有资金、懂技术、会管理的种植大户或者龙头企业投资开发,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流转土地的出租收益,由镇、村按合同规定如数兑现给流转土地的农户,同时鼓励各受让主体,吸纳转让户的剩余劳力从事农业劳动。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成片荒山、荒地开发。通过这种模式,形成了以天灵山为中心的万亩优质水果基地、浙江安吉老板承租的1000亩白茶基地、省农业厅的千亩马铃薯基地。二是股份合作流转土地。对单家独户边远土地不便耕作或一块多户不便经营和无力耕种的土地,采取土地投股、整体流转、二八分红的办法。大坪村成片1000亩荒坡山地,涉及到92户农户承包经营,多年闲置,分文未取,通过镇村两级组织的共同努力,与回乡创业的本镇吴城村青年舒胜利签定租赁合同,期限20年,五年收益后,产业效益按“二八”的比例(即农户得20%,承租方得80%),由村每年直接返还给农户,目前总投资300万元的大坪村楠竹、果木基地初步建成,五年后可实现年产值80万元。
三、依法操作,规范流转程序。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主要坚持四条原则:一是自愿流转原则。承包方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象、方式和期限,受让方自主决定是否接受流转。承包方和受让方依据承包合同平等协商约定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二是依法流转的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时,发包方坚持依法依规,公正地维护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借流转名义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发包方、承包方、受让方恪守诚信,不单方面毁约。三是有偿流转原则。我们按照荒山、荒丘、荒地和农田不同的特定条件,每年分别按每亩20元、30元、50元、260元的标准进行有偿流转。四是规范流转的原则。土地流转严格按照四个程序进行操作:首先由农户提出申请并递交流转《委托书》,村级组织根据农户申请,认真作好备案。然后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明确土地的用途、流转形式,土地的位置和面积,流转的价格及付款方式、流转年限和责权利关系,明确权力、义务的承担主体。再是进行合同鉴证。合同形成后,主要由财政经管部门监督审查予以鉴证。最后建立流转档案,把合同档案作为保障农民土地权利、义务和调解土地流转纠纷的重要依据,镇财政经管部门和村级组织对土地流转合同及时立卷归档,分类管理,妥善保管,使全镇土地流转走向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四、算帐对比,形成流转共识。为消除群众的顾虑,促
进土地流转,我们采取对比的方法,调动了群众积极性。一是算好土地产出帐。当地粮食作物单产只有600公斤,而种一季马铃薯,亩产在2500公斤以上,山地栽果,每亩产量在1000公斤以上,产出大大高于种植粮食作物。二是算好效益帐。就种粮食而言,每亩收入不足1000元,剔除种子农药化肥和人工的投入,所剩三五百元,遇到年成不好,效益还要下降,而种经济作物,亩平收入均在3000元以上。三是算好个人实惠帐。一亩农田正常流转后,农户不需要分文投入,可得260元转让费,加上国家直补资金每亩共计300元的以上收入。所有时间可从事其它劳工,最低日劳务报酬都在35-50元以上,年收入至少可达到1.5万元以上。比常年务农劳力收入高入二倍以上。通过算帐对比,农民对土地流转逐步形成了共识。到目前为止,全镇流转土地的农户已达到813户,占总户数的8%。
2009年6月
第二篇:发展农业推进土地流转
发展农业推进土地流转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日渐减弱,大量青壮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打工,土地大量荒废,中国的粮食生产面临巨大压力。如何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成为近年来困扰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乃至整体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直接影响到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和中国农村社会的政治稳定。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期不变”前提下,不能依靠土地所有权转让式兼并,只能通过创新机制,进行规范化的土地流转,才能实现土地的相对规模经营,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正确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好其中的各种主体的利益关系,研究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意义重大。
笔者立足农业农村工作实际,对土地流转和现代农业发展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走访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经过逻辑梳理和理性思考得出以下结论。
一、土地流转现状及其和现代农业关系(一)土地流转的新特点
1、市场调节占主导。
以前土地流转主要是依靠行政推动,由乡镇政府或村委会协调工作对农户提出流转要求。目前主要是通过市场进行调节合理分配流转经营收益引导农民自发进行土地流转。
2、流转形式多样化。现在的土地流转有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等几种形式,其中又以转包、转让、入股三种形式为主。土地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以土地使用权入股经营的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在行政引导与利益推动的双重激励下,合作运行质态较好,入股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受益农民不断增多。
3、流转主体多元化。
农村土地流转在确保本地人员优先承包的前提下,突破了在本村、组、农户间进行流转的局限,跨村跨镇甚至更大区域的异地承包形式不断增多,参与的主体除农户外,经济技术部门、科研机构、工商企业等投资主体参与土地流转和经营的逐渐增多,特别是由于农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工商资本投入农业不断增加,缓解了农业长期以来投入不足的困难,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和装备,为传统农业的提升发展和现代农业的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4、流转收益明显化。
土地流转的基本动力是收益分配机制。部分地区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集体截留、克扣农户的土地流转收益的行为,通过土地流转机制的健全,一般都能将土地流转的收益全额返还给原承包户。对原来土地流转承包金偏低的,采取积极引导流转双方平等协商的办法,予以适当提高和补足。
拿笔者进行调研的XX县XX镇来说,该镇位于XX公里处,辖XX个行政村,总人口XX万人,耕地总面积近XX万亩,南洛高速横穿东西,省道XX线纵穿南北,地理位臵优越,是个典型的农业大镇。截至到2011年,全镇通过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累计流转土地XX万亩,占全镇土地面积的XX左右,目前全镇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已达XX家,发展势头良好。今年又启动了高速公路两侧5个村1公里范围内1万亩以上土地流转工作,形成万亩花卉基地,积极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2012年全县唯一的一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将在我镇实施,更进一步要求我们要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二)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1、土地流转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规模经营的必然要求。
现代农业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目前,农户小规模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矛盾日趋尖锐,由于经营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因此,只有加快土地流转,才能实行土地规模经营。
2、土地流转对于加快农村人口转移,提高农业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农业的实质是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农民收入的来源逐步多元化。土地也不再是农民唯一获得收入的手段。农民通过外出务工、经商能获得更多的收入、分散经营土地低收入和非农产业高收入的鲜明对比为土地流转创造了条件;同时,通过土地流转,既能淡化农民恋土情结,又能促进农业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提高。
3、土地流转是增强农业抵御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现代农业必须以现代设施装备为支撑。目前,农业生产条件还十分落后,农业环境比较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农民还未摆脱自然束缚的局面。要改变农业的弱质性,就必须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经营农业装备和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4、土地流转是优化农业资源配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必然要求。
现代农业发展必须以工业经营理念为指导,合理配臵资源,提高生产集约化程度,以最低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加快土地流转,使土地集中经营,可以优化配臵资源,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5、土地流转是增强农业应对市场挑战的必然要求。农业进入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后,必须建立以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的市场机制。因此,市场需求也会跟着发生了根本变化。加快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才能大规模地生产优质农产品,才能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进而以需求带动农业发展,以多样化的供给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土地流转和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土地流转的中介机构。
调查的6个村中,没有一个比较规范的土地流转中介机构。6个村的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主要是通过村干部做工作完成的。行政村一方面代表村委会与农民签订协议,另一方面又代表农户与承包商签协议,充当中介的角色。有一些承包人,自己直接与农户签订承包协议。有的还仅是口头约定。这些做法留下了许多纠纷隐患,也充分暴露出需求的规范化与土地交易的零散性之间的矛盾,土地很难以较为合理的价格在市场中流转。
2、土地流转集中连片难度大,不利于规模经营和大型机械作业。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非农产业的不发达和非农就业机会不多,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相对不固定,风险较大,创业本领不强,技能素质不高,年龄结构偏大等,因此农业收入仍是许多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形式,许多农民不愿放弃承包土地,分散种植与规模经营成为一对鲜明的矛盾。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主要是一些60岁上下的男劳动力,在家兼顾带小孩和种好自家承包田,他们认为这是一举两得,比承包给别人合算,同时乡村土地流转价格也不能让他们满意。三是代耕现象较为普遍。代耕者多为小农户亲戚或邻居,这种方式没有租金之类的费用,代耕者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一般代耕20亩田,年纯收入在1.2万元以上。如果把土地流转给大户,势必对他们的利益造成冲击,他们以种种理由对土地流转进行抵制,影响了土地流转的进程。
3、效益提升不明显。
目前,规模经营还是以普通种植业为主,从事高效种植、养殖的比例较小,经济效益不明显。与此相对应地,承包户给予农户的租金也不会很高。通过走访,有些前期租赁土地的大户,因种植普通粮食作物,投入成本和产出收益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有放弃租赁的想法。
4、保障机制不完善。
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制没有很完善,部分农民担心土地全部流转出去后生活没有着落,思想上有顾虑;又担心政策性各项直补能否到位,是否会被截留、挪用;对于规模经营的主体来说,由于农业生产受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制约,一旦遭遇自然灾害,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5、收益缺乏增长长效机制。
由于土地使用权流转主体双方都对农业生产经营效益预期不足,对土地流转租金的商定一般是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标准约定的,期限较长的租赁协议对土地承包租赁价格没有一个合理的衡量标准,多数合同规定了流转租金一定几年不变的方式,没有构建一个良好的土地收益递增长效机制,某种程度上侵害了农民土地收益的权利。
(二)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
1、发展现代农业主体缺位。
现代农业,是一种“大农业”。它不仅包括传统农业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等,还包括产前的农业机械、农药、化肥、水利和地膜,产后的加工、储藏、运输、营销以及进出口贸易等,实际上贯穿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成为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庞大产业群体。现代农业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但现在很多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是远远达不到发展大农业的要求的,即使是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者、带头人,也只是按照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去经营,缺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
2、农业的科技服务不到位。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农业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靠程度越来越高。现在农民对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已普遍认识,他们也自觉运用已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在采用良种,使用化肥、农药方面,已明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由于农民本身的局限性,在防病虫害,更新种植技术,改变耕作方式,发展新的产品时,他们迫切获得具体的指导。在这些方面,目前的农业科技人员工作与农民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对许多的农业科技知识的指导不够及时有效。
3、农业结构调整步子不大、难以实现规模效益。近几年通过多方努力,我镇农业结构已逐步优化调整,像大棚蔬菜、白莲藕、香菇、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但总体上产业规模偏小,再加上受传统农业影响,农民思想观念仍比较落后,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缺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应有的超前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和创大业意识。虽然我镇目前有面粉、糯玉米加工等农业企业,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打得响的品牌,品种的多杂乱、产业的小而全,无疑影响了主导产业的规模发展。
4、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缺少带动型龙头企业。传统产业和优势产品布局分散,没有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一镇多业、一业多品,多的品种不好,好的品种不多,没有好的主导产业。镇内集中连片的专业村组和专业大户不多,大多靠价格拉动增收、靠政策扶持致富,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不大、水平不高、后劲不足,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覆盖面还不到15%。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少,缺少带动型的龙头企业。
三、科学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些建议
1、加强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宣传。
土地流转宣传不够,会导致农民认识不够全面,部分农民对承包权和使用权认识不清,误认为流转使用权就会失去承包权,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后,在家的中老年农民恋土观念强,宁肯抛荒或粗放经营也不愿把土地流转出去。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和通过流转土地增收致富的典型,让农民了解政策,消除误解,放心流转。引导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集中土地、运作土地的能力。
2、加大扶持力度。
加强与财政、劳动保障等与土地流转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制定有关扶持、鼓励农村土地流转的具体措施。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农村养老、医疗保险等一系列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健全完善风险抵御机制,鼓励和调动企业、大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稳步推进土地流转。
3、切实维护土地流转双方利益。
有些农户把土地承包给大户或企业经营时,有的是委托村组织来流转,他们担心承包款不能到位或怕被村组织截留、挪用。因此,为了打消农民的疑虑,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惠农政策,把发放给农户和经营主体的惠农补贴落到实处,抓好检查、监督,严谨任何单位和部门截留、挪用。做好合同签订及纠纷调处工作,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切实维护好土地流转双方的利益,最终实现共赢。
4、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强化支农措施,构筑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体系。
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一要改善水利、电力、道路等生产条件,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二要积极争取县财政、发改委、农业综合开发等多方面的支持。三要整合资金,集中用于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上来,这样才有利于县、乡、村农技人员和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提高,才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对病虫害的防控、农民技能的提高。
5、找准切入点,着重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找准切入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成败的关键,哪个产业适合发展,哪个不适合发展,要结合实际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生产习惯,选准产业、找准模式,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把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做大做强,不能盲目套别人的模式。发展现代农业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随意发展,今年发展这个,明年又发展另一个。它是一项复杂性、长期性的任务。前几年我镇也发展过好几个产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今年发展这个,明年又发展另一个,到头来一个也上不了规模、一个也发展不起来,而且还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所以说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建立一个长效的发展机制,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现在我们镇有几个产业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像大樱桃、白莲藕、金丝瓜、糯玉米、香菇等等,就拿白莲藕、金丝瓜来说,要想发展起来,发展成为当地的一个品牌,我想把它与当地新村农家乐结合起来,更开发出有机水果园,这样形成了有机绿色蔬菜、有机绿色水果—农家乐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既可以供游客品尝游乐,又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扩大知名度,从而打造出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农业观光游的品牌。
6、加快发展龙头企业,带动现代农业。
按照中央“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指示精神,加大扶持力度,培植出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着重发展面粉、糯玉米、大樱桃、蔬菜等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坚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加科技含量来培育品牌、打响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夯实增粗农业产业链。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着力点放在培植和发展龙头企业上,发挥主导产业优势,选准突破口,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动态,培育一批新的农业龙头企业。围绕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集群化发展,要突出落实四项措施:一是做大做强现有企业,条件成熟的企业可以建立大型企业集团,打造龙头企业“联合舰队”;二是引导、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支持外贸、供销、粮食等部门改造或改建成新的龙头企业;三是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吸引国内外大企业、优秀人才来我镇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四是支持个体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私营企业投资兴办龙头企业。
7、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加强农民的素质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首先,要普遍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努力把广大农民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科技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和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其次,要以培育各类农民、农业合作组织为重点,多渠道发展农民自愿、市场调节、自负盈亏的农业发展服务组织。积极培育专业户和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第三,要抓住农民工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政策机遇,积极开展农民工转移培训,鼓励用工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展定向、订单培训,疏通农民工进入非农产业的通道。
8、积极做好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
农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要通过以商招商、参展招商、外出招商等多方位、多渠道招商方式,有的放矢组织项目推介招商,捆绑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管理、新工艺设备,增加农业投入。调查发现,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针对这一现状,下一步我们要积极引进和增加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
农业要发展、农民生活质量要提升,必须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县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家乡“三化同步”建设。
第三篇:关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扶贫政策
一、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模式
遵循依法、有偿原则,鼓励和引导土地经营权以转包、入股、转让、租赁等多种形式有序流转,探索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模式,鼓励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和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土地规模经营,结合本地实际发展主导产业、特
色产业,引导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向优势产业集中。
二、今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三项重点”中心工作
1、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2009—2011年要在贫困村中全面推开,到2011年,贫困村土地流转面积力争达到50%以上,并努力实现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
2、开展劳动力培训转移。面向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的贫困村农民,开展多种经营技术和劳动力技能培训,实现外转就业和就地转移,大力开展带头人培训和能人培训,带领和带动村民转移致富,加强对贫困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培训,为推动扶贫开发各项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3、发展畜牧业、特色及非农产业。加快各类养殖专业户、养殖联合体和示范小区建设,突出发展规模养殖,努力实现牧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找准本地优势,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特色及非农产业。
三、扶贫整村推进项目资金投向
1、扶持贫困户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对签订土地流转3年以上合同、经本村全体村民或村民大会公选的贫困户,从2009年起,按流转面积每亩给予20元的一次性补助。
2、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给予经本村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公选的贫困户每户3000元以内的无偿支持,用于实行土地流转后发展畜牧业、特色产业或非农产业。
3、扶持贫困户壮大规模经营主体、培育重点产业。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村种养业规模经营主体,包括种养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养业示范小区和与村生产基地具有稳定、有效利益连接关系的龙头企业等,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4、加快推进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帮助贫困村建立互助资金组织,放大财政扶贫资金的投放量。以互助互济的形式,缓解互助组织成员发展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等项目的资金短缺问题;坚强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指导,以扶贫资金和贫困户生产经营相结合的互助扶贫新模式,促进贫困村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提高贫困户生产经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第四篇: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调研汇报
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调研汇报
第二调研组 组长由国立
2012年5月20日
按照县政府要求,我们第二调研组一行3人于5月19日深入朝阳乡、朝阳沟镇就如何开展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开展座谈和调研工作,此次调研活动按要求每个乡镇抽两个村,分别是朝阳乡的朝阳村和向阳村;朝阳沟镇的中强村和爱国村。四个村参加调研的村干部、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人、流转入和转出土地的农户等共83人。现将调研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土地流转情况
调过调查,四个村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有919户,流转面积18660亩,分别占承包耕地总户数和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3.2%和23.2%。按流转形式分:转包面积18260亩,占流转总面积 的97.8%;出租面积10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2.2 %;流转价格:立地条件好的流转价格每亩350-400元;一般的土地流转价格每亩300-350元;稍差的土地流转价格每亩270-300元。流转典型:流转面积在100亩以上的78户。占流转总户数的0.8%。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绝大多数是40岁以下的青年,土地流转户收入情况:以每户3口人计算,按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15000元左右,加上土地流转承包费6000元。年人均收入7000元。
二、土地规模经营情况
调过调查,四个村土地规模经营的户数是74户,经营面积610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2.6%;其中:由大户经营的面积4800亩;转入土地都是从外出务工亲属手中承包的,1如向阳村农民陈贵军,家6口人,自用土地16亩,外包土地134亩,全部种植玉米,去年粮食亩产1000斤左右,亩纯收入300元。由专业合作社经营的面积1300亩。以朝阳沟中强村长寿香小米专业合作社为典型代表,在2008年合作社通过互串、承包形式集中整合土地1300亩,涉及农户32户,合作社对种子、化肥直接与生产厂家联系购买,降低了生产成本。生产作业用喷灌设备,大型农机具作业,提高粮食产量。规模经营的优势:中强村土质好,地处“小积温带”,粮食高产每亩可达2100斤,而且没高压线、油井少,田成方、林成网,有利于大型农机具作业。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流转入和转出土地价格矛盾。流转双方期望值高,转入方希望价格低,转出方希望价格高,很难达成一致,目前的流转双方大多数都是亲属,靠情面才达到一致。
二是种植户老龄化现象严重。80%以上都是50-60岁以上的老人在家种地,维持基本生活。这部分人对流转土地有后顾之忧,担心土地转出后烧柴、家畜饲料、基本生活费最低的生活无保障。三是规模经营合同期限短。由于受政策、粮食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土地流转双方均担心经济上受损,土地流转合同期限较短,多数在1年左右,而且都是口头合同,经营户没有长期稳固的土地经营,束缚了规模经营的发展壮大。
四是土地流转操作难度大。1998年二轮土地承包后,大部分农户土地串插交织在一起,还有一部分隐形土地存在,在流转过程中往往出现绝大部分农户同意,有隐形土地的这部分人不想流转或互串土地,导致规模经营很难成片。
2五是规模经营面积不大,效益不明显。通过调查看,90%的规模经营户都在50-150亩,种植品种单一,技术老套,家家都用小四轮耕种,这部分经营户年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年吃年用,收效不明显。
四、农民对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建议 老百姓在主观上认可流转和规模经营土地,他们认为个人地少,种植经验不足,管理粗放,产量低。大户集中经营种植技术先进,实行大型机械化作业,好经营,好管理。但是转出方在土地流转后,正常承包地租不能满足基本生活,特别老弱病残群体不能外出务工挣钱,要有基本的生活来源,座谈了解,农民基本生活费一般户年人均生活费在5000元左右,供学生上学的每户年人均生活费在1万元左右,希望国家给补贴一部分。转入方在扩大规模经营上希望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如:无息贷款、大型农机具配套设备和生产用电线路铺装、水井灌溉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扶持。3
第五篇:关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扶贫政策
关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扶贫政策
一、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模式
遵循依法、有偿原则,鼓励和引导土地经营权以转包、入股、转让、租赁等多种形式有序流转,探索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模式,鼓励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和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土地规模经营,结合本地实际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引导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向优势产业集中。
二、今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三项重点”中心工作
1、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XX—XX年要在贫困村中全面推开,到XX年,贫困村土地流转面积力争达到50%以上,并努力实现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
2、开展劳动力培训转移。面向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的贫困村农民,开展多种经营技术和劳动力技能培训,实现外转就业和就地转移,大力开展带头人培训和能人培训,带领和带动村民转移致富,加强对贫困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培训,为推动扶贫开发各项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3、发展畜牧业、特色及非农产业。加快各类养殖专业户、养殖联合体和示范小区建设,突出发展规模养殖,努力实现牧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找准本地优势,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特色及非农产业。
三、扶贫整村推进项目资金投向
1、扶持贫困户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对签订土地流转3年以上合同、经本村全体村民或村民大会公选的贫困户,从XX年起,按流转面积每亩给予20元的一次性补助。
2、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给予经本村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公选的贫困户每户3000元以内的无偿支持,用于实行土地流转后发展畜牧业、特色产业或非农产业。
3、扶持贫困户壮大规模经营主体、培育重点产业。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村种养业规模经营主体,包括种养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养业示范小区和与村生产基地具有稳定、有效利益连接关系的龙头企业等,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4、加快推进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帮助贫困村建立互助资金组织,放大财政扶贫资金的投放量。以互助互济的形式,缓解互助组织成员发展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等项目的资金短缺问题;坚强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指导,以扶贫资金和贫困户生产经营相结合的互助扶贫新模式,促进贫困村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提高贫困户生产经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