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土地流转改革试点,实现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

时间:2019-05-13 10:1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土地流转改革试点,实现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土地流转改革试点,实现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

第一篇:推进土地流转改革试点,实现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

当前,烟叶生产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现代烟草农业是以高资本投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稳定产业发展规模,以现代工业成果应用提高生产效率,以现代科学技术提升生产效益,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生产效能,以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科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与管理,以现代经营理念教育培养新型烟农,推进烟农“

职业化”建设,通过全面推进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发展现代烟草农业,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尤其要合理土地流转,这对推进烟草生产规模化,改造传统烟叶生产、转变烟叶生产的增长方式,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及特点

1、转包。即土地承包方将全部或部分承包地的使用权包给第三方,转包期限在不超过土地承包合同的剩余期限内由双方协商确定,转包方与发包方的原承包关系不变。这部分多是已转移到非农产业的人员,他们已不以农为生。这种形式的好处是:转出方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从事其它产业,转入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扩大经营规模,能有效的转移农村劳动力,能暂时缓解增人不增地的矛盾。不足是: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种地的拥有土地,种地的却没有土地的问题,会给转包期不长的土地带来被部分转入方掠夺性经营的情况。

2、租赁。即农户与承租方之间在一定期限内的土地使用权转移。这种方式,主要在农户与用地单位之间进行,农户自愿将全部或部分土地使用权出租给承租方,承租方给出租方固定的收益。出租的期限一般由双方协商确定,最长不超过承包合同的剩余期限。它利在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产业推进、规模经营,因为承租土地的多是企业、种养植大户和单位或公司。缺陷是承租方不能搞较长期限的发展项目,不能大动着改变土地原貌,因为多是租期满后要还原土地及附作物的。

3、互换。即农户之间土地承包经营权剩余期限的相互转移。互换的主要目的多是为了耕种的方便或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互换后,互换地块的承包权、经营权和原土地承包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随之互相转移。这种互换,有同等面积的互换,也有不等面积的互换,双方多视互换地块的地级和远近条件决定。这种互换的好处是:对改变地块零星分散,实现农户的土地集中具有直接意义。缺陷是:仍不能解决一家一户为生产单元的形式,农业的规模效应仍不能很好发挥。

4、代耕。即将自己承包的土地交给信得过的人代耕代种的方式。这多是外出打工、出嫁、上学和参加了工作等无力耕种土地的家庭,他们虽然无力耕种,但想始终拥有土地的收益权,不愿转让和退包,因而就与亲戚、朋友或邻居约定,将自己承包的土地交给他们代耕,代耕期间的种植收益有的归代耕人,相应的义务由代耕人承担(如原来的农业税等),其它的土地使用权收益归自己;有的由代耕人向委托人交一定量的农产品,委托人支付一定量的报酬或种子和肥料,使用权始终不转移。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以保留原土地承包人的承包权,土地仍然可作为他们的生活保障。弊端是:粗放经营的较多,同时加剧了增人不能增地的矛盾。有的举家迁出了,甚至死亡绝户了,仍然拥有土地使用权,很多新生和迁入的农民却没有基本的生产资料。

5、出让。即取得一定量的土地补偿后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剩余期限的形式。这种多是因公路、桥梁、公共设施、城镇建设、工商业发展等建设用地的需要,被政府征用土地的部分。这部分被征用了土地的农民,在按有关规定获得资金补偿后,就将土地使用权交给发包方或当地政府,从而再转交给建设方,承包方对这部分土地的使用权即行终止。这种形式的结果是:有利于改善交通条件和完善公益设施,有利于顺利推进小城市建设,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对承包者来说,提前得到了实惠,多数能接受,地处偏远的和承包地较多的还巴不得多卖地变现。缺陷是:这种形式没现钱的事业办不成,同时混淆了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界限,实质上是使用权者把土地所有权一并进行了出让,因为出让的土地多是改变了用途和性质的,而真正的土地所有权者却没得到收益。

6入股。即农户将全部或部分承包土地使用权作价为股份,参与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经营,以入股的土地使用权作为分红依据,股红按经营效益的高低确定。这种方式目前还在初推阶段,其好在风险共担,有利于企业、公司与当地农民的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弊在有可能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如果企业、公司出现亏损、倒闭,农民血本无归,没了生活保障,难免不出现社会不稳定的情况。因为还有不少农民是以土地为生的。

二、合理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必然要求

1.是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现代农业的目的就是增加农民收入。目前,种地不再是农民的唯一生存手段,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在收入多元化,

第二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若干思考

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若干思考

湖北省委省政府最近提出了实现全省农村面貌3年明显变化、5-7年大变化的重大目标,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和要途径。我省农村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22211”的新情况:第一个2是全省土地流转面积大约2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第一个2是“两个新突破”,第一个土地存贷合作社在钟样诞生,第一笔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在东宝办成;第三个2是“两个大典型”,全国最大的种田大户大冶农民侯安杰,去年承包种植了近两万亩农田,全国坚持规模经营时间最长的南漳县农民刘文豹,从分田单干开始到现在分三个阶段承包开发了1.6万亩荒地,两位农民先后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自颁奖;后两个1是我省最近有约100万农民工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其中一部分要求收回已流转的土地自己耕种。针对这一新情况,笔者经过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今年的一号文件,省委领导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去年几次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就我省如何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了一些新的思考,供领导和农村基层干部参考。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针对我省农村有的地方在这一工作中出现的“隔岸观火“和“拔苗助长”的“两极偏差”,有必要向基层干部宣传“既要积极引导,又要稳妥推进“的“流转思想”。

在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上不可轻率进。一是从基本国情看,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目前,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亩,前10年还在以每年1000多万亩的速度减少。我省农民人均耕地面积1.23亩,户均4.68亩,按规模经营的最低值每户种30亩,就有5-6户农民要转移。二是从市场规律看,经济有波动,农民工随时可能返乡务农。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全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返乡,我省也近百万农民返乡,返乡农民有一部分有务农需求。三是从土地功能看,承包地是维系农民温饱生活和农村社会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土地不仅是农民的温饱来源,也是就业岗位,还是最低生活保障,还起着稳定农村社会平衡协调作用。四是从实际情况看,法制尚不健全,单个农民的土地流转权益容易受到侵害。前期以及当下的农村土地上访事件,主要的还是因为农民的土地权益正在受到来自政府、企业、乡村干部、债主、大户等多方面的侵害。

对此,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能急于求快和盲目求大,不能超越事物发展的规律去办事,不能在这上面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不能在这上面搞强迫命令、搞齐步走、一刀切,搞脱离实际和违背群众意愿的行为。这就是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稳妥推进;既要朝着方向走,又要脚踏实地走;既要全省普遍倡导和统一部署,又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既要考虑发展规模经营主体的利益,更要考虑维护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既要谋划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更要统筹农村农业农民以及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市场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建立需要先做试点,稳妥推进。一是明晰产权,进一步搞好确权到人、确地到田、颁证到户的工作。经济学家说,只有产权明晰才能产生交易。越是“长久不变”越要“更加明晰产权”。过去我省做了完善农村土地一轮延包的工作,而这项工作会不断出现反复,因为有的地方约定了“三五年一调”,同时人口增减、农田改造、城市与交通建设、水利与堤防工程等等都有可能引发矛盾。所以必须长期地、扎实地“继续完善农村土地一轮延包工作”。二是建立平台,健全网络。县市区一级建立农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中心,乡镇建立联络站(农民把它叫“托田所“),村设联络员。同步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纠纷调处网络,县级建立土地纠纷仲裁委员会,乡级建立调处站,村级设立调解室或设调解员,确保土地纠纷有办法解决、有地方解决和有人及时解决。县级流转和调处机构分设,乡村两级可以合并设置。县乡村三级服务平台的一般性职能即省市一号文件中的几句话:“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仲裁等服务”。试点地方可否这样设计: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乡镇联络站进行“交易”,联络站按市场价格“代收”农民申请流转出去的土地,可以先付一定的“预付金”,待流转出去后再一次性付清其余款项。需要流入百亩以下的“业务“可在乡镇交易,按市场价交钱购买土地经营权。流入百亩以上的应到县市区交易中心交易。无论流出或流入,无论县乡交易,都要签订规范的流转协议。去年8月份成立的钟祥石牌镇彭墩、姚台土地存贷合作社,已开展存贷业务70宗,存贷土地1700多亩,这是我省土地存贷专业合作社的首创,是建立乡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的最新探索。石牌镇实行的“两组建“(组建土地存贷合作社、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和“五明确“(明确服务对象、存贷程序、业务范围、管理办法、档案管理要求)的做法可供全省农村参考借鉴。三是确立农地流转支持银行,提供金融支撑。全省可通过招标确定统一的金融扶持机构,专办农村土地业务(有叫农村土地银行),主要为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供贷(存)款服务。四是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权和依法流转的土地承包权、大型农机具和房屋等作为抵押获得农业生产开发方面的贷款。去年10月,东宝区农民陈其发与荆门邮政储蓄银行签订合同,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10万元,开创我省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先河。公安县农行、信用社创新金融产品,推出了林权抵押贷款、水面经营权抵押贷款、仓单质押、仓货质押等信贷品种。

三、着力培育规模经营主体

我们通过调研认为,农业大省湖北省是完全有条件并需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主体的地方,更需要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模经营,需要主体支撑。农民肯定是主体,比一家一户农民更有牵引力和推动力的主体,则是农民中的大户、专业合作组织,还有企业、集体和政府。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织是应当着力培育的三大主体,这三大主体既是规模经营的主体,又是服务规模经营的主体;既是现代农业的主体,又是农村市场经济的主体,应该在工商登记、银行贷款、税收优惠、财政扶持、保险保障、项目支持等多个方面提供帮助。特别是要倾斜培育服务规模经营的主体,“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要加快改变这方面主体“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的状态。

四、制定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政策

政策是路标,也是杠杆。应在政策上解决几个重要问题。一是允许土地流转双方签订“长久不变“的合同。二是给予规模经营业主同等补贴和专项扶持。明确规模经营业主可以同等享受农民的各项补贴政策待遇,但不能挤占流转方农民的政策利益;明确外地规模经营大户可以同等享受本地农民享有的优惠政策,但不能挤占本地农民的政策利益。在现有普惠政策的基础上,增加对规模经营的专项奖励政策,主要是农机购置专项补贴、柴油专项补贴,应考虑增加新技术新品种推广补贴。三是对规模经营给予基础设施的项目支撑。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以奖代补,高产农田建设、国土整治及低丘岗地改造项目都应优先投放已经实行规模经营的区域。同时,按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四是给规模经营大户提供贷款支持、保险奖励、技术保障、信息服务和素质培训等。五是解决部分经营主体有限建设用地需求。对特殊经营主体在较长流转期限内按比例给予一定的临时建设用地审批政策,使经营主体安心经营。六是出台鼓励引导城市人才、资本、技术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放开有些限制。笔者认为,只要不违反“三个不得”的原则和纪律,一切有利于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都可以尝试制定。

五、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应该解决几个根本性的同题:一是延长土地承包30年期限,将“长久不变”先期落实为一个准确时段。可参照法律规定的草地30年至50年和林地30年至70年落实,允许农民签订50年或70年剩余期限内土地流转合同,在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尚未出台前,省级可以先一步进行探索。二是从法律法规上确认部分农民退出土地并逐步建立退出机制。一些已经转变为城镇居民的农民应该从农村土地承包权益中退出,这就需要从法律法规上进行确认。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农民自愿退出机制,城乡统筹有效解决农民退出土地后的保障问题。三是从法律法规上规范土地流转。尽早出台《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细则(或办法)》,在给予农民土地承包权的同时,对浪费土地资源的情况也要给予约束,引导其进行土地流转。严格保护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约束基层政府在规模经营中的随意行为,弱化基层政府及其部门在规模经营中的行政干预能力,同时规范土地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有针对性地防治在规模经营后期出现的农民集体推倒合同、哄抢大户成果的“红眼病”行为。

六、引导规模经营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

规模经营虽说是面向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但笔者调查的很多规模经营不过是“种的田多”而已,农业生产仍然靠“勤扒苦做”。农忙季节则请工插秧割谷,甚至有些种田大户当“田贩子”搞“反租倒包”,这种规模经营对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意义不大。规模经营不是简单的土地集并,它需要引进先进的生产理念、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生产要素,需要提高科技含量,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劳动生产效能,提高土地产出率,还需要融入现代管理。规模经营不仅是土地面积的规模经营、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的规模经营,它应该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的集约经营,是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市场经营,是包括林、渔、茶、烟、菜、药、草、畜等大农业在内的多种经营。这需要规模经营业主在实践中摸索,也需要政府培训、引导、支持扶助。

七、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田不好种”是调查中规模经营业主反映较多的同题之一。各地要在新农村建设中统筹安排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把重点放在“小农水”的建设上。县乡两级政府要像为招商引资企业准备“五通一平”一样为大中型规模经营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帮助。黄陂区政府对规模流转面积500亩以上的板块基地,每亩补贴1000元至2000元用于农田设施改造,对达到3000亩规模以上的,另给一次性奖励30万元。他们的扶持做法可在全省推广。

八、完善保障保险机制

主要是建立健全三大机制。一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让农民放心地流转土地。要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形式多样、农民自愿”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加强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大病救助、子女教育、农民工保护等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性和社会保障功能,减少农民对土地的直接依赖。二是建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稳定转移机制,让农民更多地走出去。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容量大的第二、第三产业项目,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向小城镇转移,为土地流转拓展新的空间。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同时把劳动力市场与土地流转市场结合起来,以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流动,促进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进而建立稳定的农地流转市场。三是建立农业风险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规模经营中的自然和市场风险。制定土地流转风险扶持政策,积极支持建立灾害风险补偿基金、农作物病虫保险基金等,尝试商业保险,探索实施互保合作方式,组建农业生产者互助合作保险组织,本着自愿原则,实行会员缴费、财政补助、自我管理、合作共享、专户监管、滚动发展的农业保险运作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地流转带来的风险,为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供有力保障。

九、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有必要专项打击违反土地承包法的行为和集中整治规模经营的环境,有必要在全省上下集中一段时间开展土地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普及工作。同时,加强干部作风转变,提高部门服务农民的质量,搞好机关单位对口联系农村工作,巩固“三下乡”成果,多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在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上,相关部门如工商、税务、土地、经管、保险、金融、司法等,努力做到热情、细致、减免、优惠、简便、快捷,真正形成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共建新农村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关于汉中市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情况的调查研究

关于汉中市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情况的调查研究(1)

——以汉中市下辖舒家营村、邢家坝村、黄营村为例

【摘要】:农地家庭承包经营曾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其规模小、生产效率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缺陷却愈发暴露出来,因此,土地规模经营的优势及其必要性也更加明显。通过对汉中下辖三个自然村的调研,本文明确提出了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也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流转、规模经营、适度、汉中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规模经营模式使农业发展步入困境,农民增收乏力,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随着加入后过渡期的结束、近几年粮价的高涨,目前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模式不仅不利于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农民增收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且也使得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凸显出来。对于这些诸多的问题,积极推进农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一个重要的、也是一个合适的解决途径。去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更是对农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作出了具体部署。

然而,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至今,农村耕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情况到底发展至何种程度,在地域发展不平衡情况下中部主要粮食产区又发展如何?以汉中市为代表着重调研其下辖三个自然村的情况,发现以下问题。

◆ ◆ ◆ ◆ ◆

一、适度规模经营的意义

(一)规模化经营是国际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从经济理论的角度出发,规模化经营是提高生产力的起码要求。规模过小不仅会导致规模不经济,降低经济活动的效率,甚至还会破坏生产力。随着国际农业竞争的加剧,各国均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来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水平,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农业均在向着土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过小的土地规模不仅会直接导致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上升,降低了农业的比较利益,而且大大增加了农业风险,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国际化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国际大农业对我国农业的冲击也越来越明显。农产品出口增长乏力,而进口增长却较快,农产品贸易自年开始出现了逆差。小规模经营的高成本劣势无疑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它降低了农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但从实际出发,庞大的农业人口基数和城镇化的滞后决定了我国的农业生产不可能采取美国和加拿大那种以土地规模求效益的做法,而只能采取适度规模经营。

(三)土地的小规模经营制约了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从实际看,加速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是将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农业加速农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但现行的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模式不仅不利于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农业结构调整,而且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四)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理性选择

只有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才能不断破解农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难题,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适度规模经营的优点就在于它既考虑了农业生产的内在要求,同时又兼顾了我国农业人口基数庞大的特点。不仅如此实现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也是实现农村工业化的必然趋势。

(五)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内外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频爆发,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仍令人担忧。虽然从表面上看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多表现在产业链的某一个环节以及政府监管不到位甚至监管缺失等,但潜藏的深层次原因却是产业链上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模式以及由此引致的各利益主体的逆向选择和机会主义行为。适度规模经营则会使得各个利益主体、尤其是生产主体逆向选择和机会主义成本提高,进而在各利益主体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信任机制,降低产业链上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及由此产生的利益对立,将农产品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和不同环节的各个利益主体链接成为一个高效运行的整体。

二、农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

农地流转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规模经营。但在目前,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现有的农地承包户是每户耕种几亩地,且地块分散,使用机械耕作十分困难,加上农户经济实力差、资金少、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低,新工艺、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都遇到很大的困难。

可以说,在小农经济的条件下,发展现代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国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适宜的条件。这些条件的其中之一就是尽快使土地资源向种田能手或中国式的家庭农场集中,实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而要实现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其先决条件是要使农民承包地能自由流动。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农地流转是基础性工作。只有使一部分农民土地通过流转向另一部分农民集中,农业才会形成集约经营。在一定程度上看,没有农地流转,就没有现代农业。

不仅如此,通过农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是有利于减少土地抛荒。由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上种田效益低下不少农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耕地抛荒现象。通过实现土地流转,将连片抛荒地,集中由少数人通过投入资金、技术来开发经营,既可以减少土地抛荒,又可以达到合理利用土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其次,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由于过去主要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生产及产品都形不成规模,市场竞争往往处于劣势。一些有一技之长的种田能手要求扩大规模经营或经营项目却缺乏土地,而另一部分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户却无力或不愿耕种土地。实践证明,通过农地的流转有利于解决和实现土地、劳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组合,有利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进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增收最后,有利于推动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中央对土地二轮承包提出“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这实际上就提出了一个耕地使用权转让市场的问题。要规范这一市场,就必须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使农地流转在规范有序中进行。

三、汉中市及其下辖三村基本情况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秦巴山地西段,是陕、甘、川接壤区经济交往的纽带,是陕西西南部中心城市。全市辖十县一区 278 个乡(镇),土地总面积 27246km2.1998 年以来,汉中市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机遇,使该市基础设施状况有了大的改观,随之带来的是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提高。在本世纪初,汉中市政府出台了《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5年)》,汉中市城市化发展速度逐渐上升。非农业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所占比例有所上升。1998 年汉中市总人口 363.96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64.2 万人,所占比例 17.64%.2004 年非农业人口所占比例是 19.51%,在这几年中,非农业人口所占比例共提高了 1.87%,逐年增长率为0.31%.同时,本文统计了 1996-2004 年汉中市常用耕地数量,发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汉中市常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九年间汉中市耕地面积从 1996 年的 253.85 千公顷减少到 2004年的 202.80 千公顷,共减少耕地 51.05 千公顷,耕地减少率为20.1%,平均每年减少的耕地面积高达 5.67 千公顷,年均递减率为 2.2%.尤其是 1998 年到 2002 年减少速度加快,这五年共减少耕地 45.76 千公顷,每年减少耕地 9.15 千公顷,逐年减少率 3.67%.1998 到2004 年这六年共减少耕地 46.6 千公顷,减少率为 18.68%,每年减少耕地 7.77 千公顷,逐年减少 3.11%.◆ ◆ ◆ ◆ ◆

以下为经勘查后自制的三个自然村的平面图

(图片略)

关于汉中市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情况的调查研究(2)

——以汉中市下辖舒家营村、邢家坝村、黄营村为例

四、汉中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特点

(一)流转的速度加快,规模迅速扩大

由于区域资源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均衡,平川经济发展快的县区土地流转也快,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山区县的土地流转也较慢。目前,汉中市土地流转方式主要是零星的、小规模的、农户间的自发流转形式。而对于土地资源相对较好的汉台区来说,土地流转已经逐步演化为有规模、有组织的统一流转。如宗营花木基地一次性流转面积达 800 余亩;七里办事处汪家山等村为建设陕南植物园,一次性流转 1000余亩等。

(二)流转主要发生在耕作条件较好的地区

从土地流转发生的地域来看,目前主要分布在平川地区交通、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带。由于汉中市大力发展烤烟,因此,在土块面积较大和水资源相对丰沛的丘陵地带也发生了土地流转;而在城市规划区由于土地面积较少,很少发生流转;沿山丘陵地带和山区因退耕还林和耕作条件差,也基本上没有发生土地流转现象。

(三)流转形式多样化

目前,汉中市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和其他等多种形式。从组织形式看,农户之间的自我流转仍然是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在已经流转的土地中,农户间自我流转的面积占流转总面积的 80.7%,由乡村出面反租倒包的面积占流转面积的 19.3%.从权属变化的关系来看,主要形式有转包和租赁两种方式。其中,转包面积占流转面积的58.56%,出租占 20.33%,转让占 12.2%,互换占 5.05%.通过股份合作进行流转发展比较迅速,流转比例由 0.04%增加到0.77%.(四)参与土地流转的主体呈多元化

目前,除农户间自发流转外,专业大户不断涌现,占地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同时,不少工商企业、民企老板和城市下岗职工也到农村发展种养业,参与土地流转。他们一般通过乡村组织大面积、长期租赁农户的承包地,或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种养业,或搞观光休闲农业。统计表明,汉台区目前以出租和“反租倒包”形式流转的土地中,受让方主要以私企老板、工商企业和专业大户为主。

五。汉中市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汉中市农村土地流转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存在较多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村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缺乏有效的流转平台

目前,在汉中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中,主要是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流转,农户双方只是私下进行流转,并且以口头协议为主,大多数的流转没有书面转让合同或转让协议,因此流转无凭无据。同时,在流转的过程中更无中介机构的参与,对于极少部分签订了的协议,()也会出现内容和条款不全、权利和义务不明确的现象,因此,合同也不能按时兑现,对于违约责任也难以追究。

(二)基层政府服务缺位

目前,汉中市许多基层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认识还不够,定位也不准确,因此也影响了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由于缺乏基层政府的引导和管理,目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也只属于农民群众的自发行为,流转的数量少且速度较慢,并且致使有些土地流转事项不规范,容易产生矛盾,甚至挫伤了流转双方积极性,阻碍了农村土地流转顺利进行。

(三)与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措施缺失

由于目前有关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相关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并且与其相关的配套措施还处于缺失状态,致使流转双方担心自己的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因此也只是进行短期的流转。对于土地流转的受让方而言,为提高土地使用率并获取较高经济效率,必须通过对所使用的土地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来实现,但是土地效益的显现必须经过较长周期才能实现,因此,受让方不愿进行短期流转。这就致使双方难以形成共识、达成协议。

(四)农民思想比较保守

目前,汉中市大部分农民的小农经济意识依然比较强,恋土情结比较重,并且由于农村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发展比较落后,因此他们把承包田视为自己的“保命田”,即使在外出打工或进城经商时,他们依然要保留承包田而不去流转,因而出现了大量土地荒芜的现象,还有部分农民只满足于现状,停留在种好“自家的田”,不想扩大经营。供方态度的不积极和需方愿望的不强烈是汉中农村土地流转进程相对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以上因素制约着汉中市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汉中市农村土地面积较少、非农就业不稳定、地理条件较差和流转信息渠道不畅通等因素也是制约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

六。汉中市农村土地经营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有关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措施的制定工作

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各司法部门应将《农村土地承包法》列入今后普法工作的重点,各主管部门要认真学习和宣传好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和《农村土地承包法》,以提高全社会对该法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要明确土地流转流的程序,并由乡镇主管部门负责对合同进行审查、监督,实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彻底消除农民的顾虑和疑虑,使农村土地流转有法可依,加快流转进程。

(二)政府要提高认识,加强服务意识

对于各级政府而言,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农村工作作为工作的重心,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位置。因此,在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上,必须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决不能因强调调整结构、搞规模经营而损害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正确引导土地流转是一项复杂的、政策性极强的工作,既要克服操之过急、急于求成的思想,也要消除无所作为、放任自流的观念。各级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各司其职,确保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健康运行。

(三)建立健全流转机制,规范农村土地流转

各级政府还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对乡镇和村级主要干部进行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政策和法律水平,使其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好国家法律和中央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确保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能够在自愿、有偿的原则下有序进行。二是规范流转程序。统一印制各类承包合同标准文本,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的基础上,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实行登记制度,由村委会备案,乡镇土地承包管理部门登记。凡是涉及大面积流转或金额较大较复杂的承包合同时,要召开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同时培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土地承包合同管理人员,负责土地流转合同登记,调解和仲裁承包合同纠纷等。乡镇政府则主要监督农村土地的合理使用,提供法律、政策服务,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村级组织主要应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收益和农村集体土地收益、监督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为土地流转提供信息,做好协调工作。三是规范合同管理。县区统一编制土地经营权流转申请书、委托书和流转合同书。做好合同的登记、签订,加强档案和台账管理。四是建立科学合理土地流转价格体系。最后,要因地制宜,引导农户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流转。应当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创新流转形式和流转方式,在具体的操作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加速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

(四)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的平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一是要成立县级农村土地流转领导小组,负责抓好政策研究,并指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县级“土地储备库”或“土地银行”,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二是培育适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土地流转运作模式。三是抓住汉台区被省上列为土地流转试点的这一机遇,大胆试验,积极创新,为推动汉中市农村土地流转积累经验。各县区在建立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档案和台账的同时,要实行大户登记备案制度。要设立土地流转风险资金。乡镇一级要尽快建立土地流转仲裁机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组织。在各级相关管理部门内部设立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并赋予相应的管理职权。乡镇设立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村级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托管服务站。

(五)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

首先,要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尤其是要发挥地区优势,即加强汉中旅游业的发展,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目前汉中市的二、三产业还不发达,因此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还十分有限,这就决定了汉中市在短期内不具备土地大规模流转的条件,因此,我们还必须通过发展小城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通过引导农民外出务工等途径来减少务农农民的数量,这将会有效的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但是要坚决摒弃那种违背农民意愿,用行政命令方式来推进土地流转的做法。

其次,对人多地少或土地面积不大并且农户不愿放弃土地的区域,应把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工作的重点,通过建立示范点和示范片,以及提供资金、技术、信息和营销等支持的办法,引导农户连片种植,形成规模化生产,也可在村或组的统一组织下成立合作社或股份公司,引导农户自愿将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来实施“股田制”,即由合作社或股份公司对土地实行招标承包或对外租赁,或直接开发,农民按股份分红利。

(六)加强农民的思想教育工作,并推进农村社会保险发展进程

各级政府或组织要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大力宣传普及有关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真正作到家喻户晓。并且要加强农民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其认识到农村土地流转的利益所在,了解农村土地流转的权利和义务。与此同时,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险发展进程,使农民感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解除其对土地流转的顾虑,从而加快土地流转的步伐。

(七)培养经营主体,带动土地流转

一是政府应大力培植规模经营大户和流通大户。二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化的各种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并促进订单农业的发展,允许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入股,促进土地规模流转。三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培养流通经纪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发展,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确定发展项目,采取由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出面,以一定的条件把农户的土地使用权赎回,再以土地入股经营方式承包给组织内的大户,或者出租给法人单位从事农业经营,即以“反租倒包”的方式进行流转,以避免土地撂荒。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cau资环微平台

第四篇: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推动土

地承包经

营权流转

发展适度

规模经营

作者:李洪波浏览次数:544发布时间:2009-03-18文章来源:《农村

经济管理》2009年第3期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规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服务功能,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多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连接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这“一个长久不变”、“两个转变”、“一个允许”、“三个不 得”是新形势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学习这些关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制度性政策,从认识层面上,应把握住两个要点:

一是在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前提下,要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用益物权,是一种产权,这在《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都作了严格的法律界定,不得损害。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相当一部分干部和基层的同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虚置化、空洞化、边缘化。所谓虚置化就是认为一、二轮承包都有期限,到期还要调整,所以长久不变的观念没有真正树立;空洞化就是对承包经营权的内涵和权能不甚知晓,总想从这种农民拥有的物权中挤点什么,捞点什么,所以损害行为不断发生;边缘化,就是在农业农村工作中,总存在不充分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现象,总是用强制、强推、强压的办法开展工作,不顾及对农民承包经营权的维护和尊重。土地承包经营权既然法律明确为物权,是一种产权,首先要确权,要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只有在确权和权能保障的前提下,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农民的生活保障,作为农业生产要素才能够得到落实。我国的现代化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土地增值和土地资本化的过程。而农村土地增值和资本化,主要通过两个市场来实现,一个是建设用地市场,一个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是党的一贯政策。自农村改革以来,在有关法律政策中,党中央一直是把土地承包和承包经营权流转放在一起讲的,并且强调依法、自愿、有偿是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原则。这些年流转市场为何发育不起来,主要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够明晰和稳定。当然,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就业相对缓慢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育不足,市场拉动力不强,也影响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目前许多地方正在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有形市场,有的地方已经成型,机制正在完善。其关键是土地规模经营主体竞争力的培育和规模经营的效益。尽管农户是流转的主体,但流转价格的提高,根本还在市场的发育程度,尤其是经营的效益。

二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问题。这个问题,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个世纪90 年代提出来的。他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这就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适度规模经营问题,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中必然遇到,也是迟早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农业改革和发展必须要迈过的一道坎。我国有2 亿4 千多万农户,耕地目前直逼18 亿亩的底线,人均1.4 亩,农业户均只有7.5 亩,经营规模少于日本,有学者称微型农业。“家家包地地不多,户户务农各干各”,这种格局是典型的小规模低收益。这也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发展现代农业的明显障碍。这是个不争的事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没有适度规模,生产成本降不下来,产出率就不会高;没有规模,生产标准上不去,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上不去,竞争力就不强;另外没有规模,要素投入就没法集约,劳动生产率就不会高。所以在适度规模问题上应该也是“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当然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经营规模要适度。我国人均1.4亩,就是把100 个人的地都转给一个人种,与南北美洲、澳洲等比,也称不上什么规模,但你却要解决另外那99 个人的就业和生计问题。所以规模要适度,形式要多样,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出来,二、三产业的稳定就业要充分,农民的增收渠道要拓宽,农业生产的要素市场要发育充分,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培育要充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多数的农民不种地,少数的农民多种地”,使农业职业化,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水平。所以实行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现实要求。

从推动工作的操作层面上看,当前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解放思想,大力宣传,尽快提高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认识,认清粗放经营的弊端,为增加农民收入,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实现“两个转变”的自觉性。当下有三种不正确的认识需要端正:一是有相当一些干部认为:“土地流转靠自愿,推动快了惹祸端”。这种认识只是从表面上看到一些条件的制约,如劳动力转移不充分,市场环境不完善,主体培育不成熟等,但他们没有从本质上看到农业产业发展的新需求,而是消极等待条件的成熟,这是不正确的。推动工作不应只靠等待,还应靠创造,靠发动,靠宣传催生,靠使农民认识到“两个转变”的好处,充分调动他们自愿流转的积极性。二是有的基层干部认识滞后,有的说,土地自由流转最省事,有无合同不碍事,干部操心是多事,这说明乡村干部在推动这项工作上的认识上有误区。主要是责任心不强。“土地分到户,滋了村干部,不派粮和款,工作歇半年”,这是实行家庭承包和取消农业税后一些干部心中的失落心态,也是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不成规模,流转不规范,缺乏正确引导和组织的主要原因。三是农民的认识跟不上。有的农民说:“土地是命根儿,种地有粮吃,打工能争钱,钱粮保平安”,作为一种朴素心态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由于比较效益的问题,种粮效益低,成本高,所以青壮年进城务工的积极性高,就导致出现留守农业;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低素质化,于是本来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就让位于粗放经营;同时也由于有良种、化肥和农机作业使种粮简单了,种地的基本收益还守得住,所以就导致农业的兼业化成为眼下的常态,“想多种的种不上,不想种的丢不开”,不温又不火,成为新障碍。还有的直截了当说:“不想不种田,不想多种田,只种口粮田”。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目前正处在向市场体制的转换中,由于市场化不充分,所以农村发展的许多工作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推动,而推动首先要发动宣传,因此,目前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的认识,充分调动自觉性和积极性是第一位的。

其次,尽快建立以县为单位的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有形市场主要是交易平台,在县、乡两级建成服务网络。有形市场要依托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机构。市场的完善首先是服务流转的各种要素要全,如流转的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提供指导价,服务竞价;指导合同的签订与鉴证以及风险保障等。要统一工作流程:以村会计为信息联络员,流出、流入方都要填申请登记,进乡信息库,然后在市场(中心大厅)显示屏公布;有意者可自由,也可由中介服务组织引导洽谈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即用标准合同文本签约。在管理服务上,要把规范流转放在第一位,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基本原则。同时要牢固树立“三个不得”的要求,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另外,在探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应排除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农民房产作为抵押。这是《担保法》规定的,因为这些是农民生活的必需品,是农民最后的生存保障,不能拿走,根本原因是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必须避免农民失地、失业、失住房,以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流转中的矛盾纠纷调解仲裁,加强合同管理,以及政策法规咨询等也是管理的重要内容。

第三,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扶持规模经营主体的发育。推动土地流转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富裕劳动力有效转移,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有个重要的“三业”提法,即“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许多实践经验证明,人力资源市场与土地流转市场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当前应进一步加大对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引导力度。土地市场化流转,从目前看,真正的拉动力在规模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及经营效益,只要有效益,土地经营主体的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才会走上正轨,并加快速度。所以,必须在大力发育优势产业、特色主导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从目标发展情况看专业大户仍然是规模经营的主体。专业合作社正在快速发育,最近华东地区一些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势头也很好,方兴未艾。其突出的特色是效益好,能保证农民有三个方面的稳定收入:即地价款,效益分红和工资收入。但也有几种倾向需要注意,即:地价以种粮收益为基础;经营结构以高效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为主,非粮化突出;前期投入较大,起步要靠大户和龙头企业带动。但这个方向很好,值得推动。

第四,加大扶持力度,出台扶持政策。当前制约土地流转的因素,除了认识和劳动力转移等外部因素外,就流转市场环节的内部因素看,主要有三点:一是流出方对流转价格要求高,但目前流转价格基本是以种粮收益为基准;二是流入方要求流转土地成方连片、不断垄,并要求期限长且稳定;三是服务环节要规范,要保障。而要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单靠市场机制,一是速度慢,二是农民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因此政府必须就这三个方面给予适当扶持。关于流转价,目前一些省份是补流入方,以减少其在流转上的投入。但作为流转引导应在双方协商价的基础上再补流出方一部分,这样可起到加大引导牵动作用。关于对流入方,即规模经营主体,主要应从产业上扶持,如种子、农机、标准化、产业化项目等。关于服务保障,主要是有形市场建设,这属于公共服务范围,理应由政府财政负担。全国经验都说明,当前政府扶持是推动流转的重要动力。所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尽快采取措施,出台扶持政策,加大引导力度。

第五,加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现有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解决二轮土地承包遗留问题,严格做好承包地的使用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严格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和“三个不得”规定,规范流转程序,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等。

同时,要以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为抓手,以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机构为依托,健全省、市、县、乡四级管理服务体系,建立以农村会计兼土地流转信息员为基础,以各级土地承包管理机构为支撑的服务体系队伍,确保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

在服务体系建设上,要保证运转,也要适当投入。目前河北基层农经队伍不稳定,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保障不足。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光要有章程、理事,有人管事,还必须有钱办事,不然运转就受影响,管理服务就难以做到位,从而影响整体工作的推动和发展。总之,当前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靠认识发动,市场拉动,扶持推动,服务促动,监管护动,“五动”齐动,才能推动。(作者单位:河北省农业厅农经处)

第五篇:通过家庭农场等形式 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轻松发现身边的生态产品优倍网

通过家庭农场等形式 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2013年02月25日06:59新闻晨报

晨报讯“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开阔的思路、更因地制宜的举措,加快破解郊区经济薄弱村的发展难题,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力争上海在加强城乡统筹协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近日在调研本市经济薄弱村情况时指出,解决经济薄弱村的问题,既要保好基本,更要促进发展,要聚焦问题症结,拓宽工作思路,统筹各方资源,优化帮扶机制,重在增强造血能力,推动经济薄弱村改变面貌、加快发展,为上海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杨雄指出,上海郊区县仍存在一定数量的经济薄弱村,这是上海发展不容回避、也必须努力解决的现实问题。帮助经济薄弱村改变面貌,实现共同富裕,既要重视充分发挥现有政策的效应,又要立足各村实际,多动脑筋,创新体制机制。市区两级政府要逐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经济薄弱村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职能;要研究调整农村低保及有关社会救助标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对因病致贫等“支出型贫困”问题的研究,适时开展试点工作。

杨雄强调,解决经济薄弱村问题,根本在于建立“造血”机制。市发改委、农委等部门要牵头梳理政策,加强统筹,加大已有政策向经济薄弱村的倾斜力度。区镇两级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要结合地域、产业特点,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非农就业;要组织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通过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在推进全市第三轮结对帮扶活动中,要打开思路,标本兼顾,着力提高质量和水平,在“输血”的同时,进一步向增强“造血”功能转变,形成可持续的长效帮扶机制。

本文摘自于《新浪新闻中心》

http://news.sina.com.cn/o/2013-02-25/065926348971.shtml

下载推进土地流转改革试点,实现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土地流转改革试点,实现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扶贫政策

    一、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模式遵循依法、有偿原则,鼓励和引导土地经营权以转包、入股、转让、租赁等多种形式有序流转,探索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模式,鼓励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和各类经......

    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调研汇报

    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调研汇报第二调研组 组长由国立2012年5月20日按照县政府要求,我们第二调研组一行3人于5月19日深入朝阳乡、朝阳沟镇就如何开展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开展座谈......

    关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扶贫政策

    关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扶贫政策 一、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模式 遵循依法、有偿原则,鼓励和引导土地经营权以转包、入股、转让、租赁等多种形式有序流转,探索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模......

    家庭农场是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方式

    中投顾问 TM 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专业机构 产业研究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招商策划服务 家庭农场是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方式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江苏调研所释出的......

    推进土地流转范文

    推进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最近几年......

    做活土地流转文章 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做活土地流转文章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中共青山镇委员会 青山镇人民政府 青山镇有农业人口5.4万人,耕地6万亩,山场20万亩。2007年以来,青山镇坚持深化农业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发挥市......

    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定稿)

    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兵团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农业......

    扎实推进土地流转 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合集]

    积极推进土地流转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一、民权县土地流转的背景及现状 “ 三十年如白驹过隙,一闪而过”,民权县从党的十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近三十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