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扶贫政策
一、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模式
遵循依法、有偿原则,鼓励和引导土地经营权以转包、入股、转让、租赁等多种形式有序流转,探索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模式,鼓励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和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土地规模经营,结合本地实际发展主导产业、特
色产业,引导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向优势产业集中。
二、今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三项重点”中心工作
1、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2009—2011年要在贫困村中全面推开,到2011年,贫困村土地流转面积力争达到50%以上,并努力实现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
2、开展劳动力培训转移。面向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的贫困村农民,开展多种经营技术和劳动力技能培训,实现外转就业和就地转移,大力开展带头人培训和能人培训,带领和带动村民转移致富,加强对贫困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培训,为推动扶贫开发各项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3、发展畜牧业、特色及非农产业。加快各类养殖专业户、养殖联合体和示范小区建设,突出发展规模养殖,努力实现牧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找准本地优势,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特色及非农产业。
三、扶贫整村推进项目资金投向
1、扶持贫困户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对签订土地流转3年以上合同、经本村全体村民或村民大会公选的贫困户,从2009年起,按流转面积每亩给予20元的一次性补助。
2、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给予经本村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公选的贫困户每户3000元以内的无偿支持,用于实行土地流转后发展畜牧业、特色产业或非农产业。
3、扶持贫困户壮大规模经营主体、培育重点产业。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村种养业规模经营主体,包括种养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养业示范小区和与村生产基地具有稳定、有效利益连接关系的龙头企业等,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4、加快推进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帮助贫困村建立互助资金组织,放大财政扶贫资金的投放量。以互助互济的形式,缓解互助组织成员发展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等项目的资金短缺问题;坚强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指导,以扶贫资金和贫困户生产经营相结合的互助扶贫新模式,促进贫困村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提高贫困户生产经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第二篇:关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扶贫政策
关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扶贫政策
一、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模式
遵循依法、有偿原则,鼓励和引导土地经营权以转包、入股、转让、租赁等多种形式有序流转,探索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模式,鼓励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和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土地规模经营,结合本地实际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引导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向优势产业集中。
二、今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三项重点”中心工作
1、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XX—XX年要在贫困村中全面推开,到XX年,贫困村土地流转面积力争达到50%以上,并努力实现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
2、开展劳动力培训转移。面向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的贫困村农民,开展多种经营技术和劳动力技能培训,实现外转就业和就地转移,大力开展带头人培训和能人培训,带领和带动村民转移致富,加强对贫困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培训,为推动扶贫开发各项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3、发展畜牧业、特色及非农产业。加快各类养殖专业户、养殖联合体和示范小区建设,突出发展规模养殖,努力实现牧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找准本地优势,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特色及非农产业。
三、扶贫整村推进项目资金投向
1、扶持贫困户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对签订土地流转3年以上合同、经本村全体村民或村民大会公选的贫困户,从XX年起,按流转面积每亩给予20元的一次性补助。
2、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给予经本村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公选的贫困户每户3000元以内的无偿支持,用于实行土地流转后发展畜牧业、特色产业或非农产业。
3、扶持贫困户壮大规模经营主体、培育重点产业。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村种养业规模经营主体,包括种养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养业示范小区和与村生产基地具有稳定、有效利益连接关系的龙头企业等,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4、加快推进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帮助贫困村建立互助资金组织,放大财政扶贫资金的投放量。以互助互济的形式,缓解互助组织成员发展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等项目的资金短缺问题;坚强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指导,以扶贫资金和贫困户生产经营相结合的互助扶贫新模式,促进贫困村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提高贫困户生产经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第三篇:土地流转问题与扶贫政策
土地流转问题与扶贫政策
本报记者 徐蔚冰自2008年起,樊明教授已经指导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本科生们合作出版了8部专著讨论公共政策,分别是:《退休行为与退休政策》(2008)、《生育行为与生育政策》(2010)、《种粮行为与粮食政策》(2011)、《房地产买卖行为与房地产政策》(2012)《收入分配行为与政策》、(2013,与南京审计学院喻一文教授联合指导两校本科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行为与政策》(2014)、《中西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处境与对策》(2015)、《教育、劳动市场表现与教育政策》(2016)。指导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并每年出版一部专著,是樊明教授创新教育的重要实践。在这本最新的《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中,樊明教授和他的本科生们指出,中国为什么产生了小农经济以及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困难?该书认为,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二是城乡分隔的户籍制度。三是地形条件。以上三个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地形条件,一类是制度条件,包括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前者为客观的,难以改变的,而后者为主观的,是可以改变的。因此为了实现中国农地的规模经营,要尽快改革限制土地流转的制度因素。当下首要的是废除城乡分隔的户籍制度,从而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市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及时向城镇转移。该书认为,金融支持对土地流转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樊教授和他的本科生们通过一线调研发现,获得金融支持的农户能更多地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流转入更多的土地。收获后支付租金的土地流入农户比在收获前支付租金的流入更多土地,因为收获后支付租金的农户受资金约束较小。由于当下土地流转的规模普遍较小,普遍而言土地流转对金融支持的需求尚比较小,但对收获后支付租金的流转大户来说,如流转入土地超过50亩的农户,则必然有较高的金融支持需求。虽然土地流转入农户对金融支持有需求,但普遍获得金融机构金融支持困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承包地剩余承包期经营权变现能力低,难以成为有效的贷款抵押物。此外,土地流转规模小也是重要原因。这里有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政府应如何发挥作用?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回答:农户间土地流转是否有正外部性?如果有显著的正外部性,政府介入农户间土地流转的金融支持,能否通过成本-收益检验?该书认为,土地流转的正外部性集中表现为:土地实现规模经营后,生产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从而农产品价格降低。通过土地流转,农村剩余劳动力可脱离农业农村,配置到更有效发挥作用、产出更高的部门,可改善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土地流转支持的力度。但是否要直接介入对土地流转的金融支持,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此外,该书还认为,政府需要在农户间土地流转过程中发挥作用,政府对土地流转适当补贴有一定的合理性,全球化对中国土地流转制度的选择有一定限制。在《扶贫政策:政府导向或市场导向?》一书中,樊教授与他的本科生们认为,目前我国贫困率下降更多是经济普遍增长的结果,贫困可视为贫困人口没有与有效率的生产要素相结合的结果,扶贫的目标应是贫困人口收入正常化。为此,扶贫政策要有两个目标:扶贫第一目标是脱贫,即将贫困人口的收入提高到贫困线以上,这是不少驻村扶贫干部的实际工作目标,也是考核他们的基本指标。扶贫第二目标是收入正常化,即贫困人口的收入与城镇居民相仿。两个扶贫政策的目标不同,则所实行的扶贫政策措施就会有明显的差异。立足于脱贫,会更多地采取一些临时局部性的措施,只要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达到当下贫困线以上即可。该书认为,只有以贫困人口收入正常化为目标,才能从制度上寻找导致贫困的原因,才能进行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让农村居民整体脱贫。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让现在的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而不是贫困线一上调就又产生出大量的贫困人口。因此,该书对扶贫的研究更多地着眼于重大的制度调整,而不是一些局部的扶贫措施。会议结束时,记者找到樊明教授,问他为什么要带着本科生们写书?难道不累吗?樊明回答,中国的教育有希望,中国的未来才更有希望。做这样的事,把孩子们带到中国最焦点关注的问题的一线调研,不亏。
第四篇:土地流转政策
4、关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政策
2004年12月2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禁止擅自通过“村改居”等方式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禁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非法出让、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改革和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引导新办乡村工业向建制镇和规划确定的小城镇集中。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坚决纠正违法用地只通过罚款就补办合法手续的行为。对违法用地及其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按法律规定应当拆除或没收的,不得以罚款、补办手续取代;确需补办手续的,依法处罚后,从新从高进行征地补偿和收取土地出让金及有关规费。
2006年3月27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52号)要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经部批准,稳步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及时加以规范完善。
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 [2006] 31 号)
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纳入土地利用计划,并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禁止通过“以租代征”等方式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农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擅自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必须符合规划并严格限定在依法取得的建设用地范围内。未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批准通过“以租代征”等方式占地建设的,属非法批地行为;单位和个人擅自通过“以租代征”等方式占地建设的,属非法占地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2007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7〕71号)任何涉及土地管理制度的试验和探索,都不能违反国家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农村住宅用地只能分配给本村村民,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通过出租(承租)、承包等“以租代征”方式非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非农业项目建设的行为。对此,必须严格禁止,并予以严肃查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对“以租代征”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全面清查,并严格依法依纪处理。国土资源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深入研究在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完善对乡镇企业、农民住宅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和流转的政策措施。
2008年1月3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利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非农建设,必须符合规划,纳入计划,并依法审批。严格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严格禁止“以租代征”将农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
5、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手续
《土地管理法》第44条: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计划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其他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中确定的农用地转用指标;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用的,还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不符合规定的,不得批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第五篇: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调研汇报
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调研汇报
第二调研组 组长由国立
2012年5月20日
按照县政府要求,我们第二调研组一行3人于5月19日深入朝阳乡、朝阳沟镇就如何开展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开展座谈和调研工作,此次调研活动按要求每个乡镇抽两个村,分别是朝阳乡的朝阳村和向阳村;朝阳沟镇的中强村和爱国村。四个村参加调研的村干部、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人、流转入和转出土地的农户等共83人。现将调研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土地流转情况
调过调查,四个村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有919户,流转面积18660亩,分别占承包耕地总户数和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3.2%和23.2%。按流转形式分:转包面积18260亩,占流转总面积 的97.8%;出租面积10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2.2 %;流转价格:立地条件好的流转价格每亩350-400元;一般的土地流转价格每亩300-350元;稍差的土地流转价格每亩270-300元。流转典型:流转面积在100亩以上的78户。占流转总户数的0.8%。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绝大多数是40岁以下的青年,土地流转户收入情况:以每户3口人计算,按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15000元左右,加上土地流转承包费6000元。年人均收入7000元。
二、土地规模经营情况
调过调查,四个村土地规模经营的户数是74户,经营面积610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2.6%;其中:由大户经营的面积4800亩;转入土地都是从外出务工亲属手中承包的,1如向阳村农民陈贵军,家6口人,自用土地16亩,外包土地134亩,全部种植玉米,去年粮食亩产1000斤左右,亩纯收入300元。由专业合作社经营的面积1300亩。以朝阳沟中强村长寿香小米专业合作社为典型代表,在2008年合作社通过互串、承包形式集中整合土地1300亩,涉及农户32户,合作社对种子、化肥直接与生产厂家联系购买,降低了生产成本。生产作业用喷灌设备,大型农机具作业,提高粮食产量。规模经营的优势:中强村土质好,地处“小积温带”,粮食高产每亩可达2100斤,而且没高压线、油井少,田成方、林成网,有利于大型农机具作业。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流转入和转出土地价格矛盾。流转双方期望值高,转入方希望价格低,转出方希望价格高,很难达成一致,目前的流转双方大多数都是亲属,靠情面才达到一致。
二是种植户老龄化现象严重。80%以上都是50-60岁以上的老人在家种地,维持基本生活。这部分人对流转土地有后顾之忧,担心土地转出后烧柴、家畜饲料、基本生活费最低的生活无保障。三是规模经营合同期限短。由于受政策、粮食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土地流转双方均担心经济上受损,土地流转合同期限较短,多数在1年左右,而且都是口头合同,经营户没有长期稳固的土地经营,束缚了规模经营的发展壮大。
四是土地流转操作难度大。1998年二轮土地承包后,大部分农户土地串插交织在一起,还有一部分隐形土地存在,在流转过程中往往出现绝大部分农户同意,有隐形土地的这部分人不想流转或互串土地,导致规模经营很难成片。
2五是规模经营面积不大,效益不明显。通过调查看,90%的规模经营户都在50-150亩,种植品种单一,技术老套,家家都用小四轮耕种,这部分经营户年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年吃年用,收效不明显。
四、农民对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建议 老百姓在主观上认可流转和规模经营土地,他们认为个人地少,种植经验不足,管理粗放,产量低。大户集中经营种植技术先进,实行大型机械化作业,好经营,好管理。但是转出方在土地流转后,正常承包地租不能满足基本生活,特别老弱病残群体不能外出务工挣钱,要有基本的生活来源,座谈了解,农民基本生活费一般户年人均生活费在5000元左右,供学生上学的每户年人均生活费在1万元左右,希望国家给补贴一部分。转入方在扩大规模经营上希望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如:无息贷款、大型农机具配套设备和生产用电线路铺装、水井灌溉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扶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