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0年安徽省中考试卷共四大题:一,单项选择,二,组合列举,三,辨析改错,四材料解析,五,活动与探究.全卷共17小题,满分70分.该试卷既严格地遵循了《历史课程标准》和《2010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又一如既往地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基础性,创新性,探究性,教育性.在充分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于综合,分析等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考察.注重考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注重知识的迁移,学科的渗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热点问题进行探究和把握;注重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试卷总体上结构合理,贴近现实,材料丰富,形式活泼,试卷图文并茂,试题设计精练,文字浅显简洁而富有情趣,试题难度不大而贴近学生,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开卷考查的特点.下面我就该试卷作一简单分析: 一,试题特点
(一),立足基础,理清脉络
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中考中最基本的考核内容.就选择题而言,今年试卷难度并不大,10题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对基础知识点的考查,但由于是开卷考试,题目不可能过于直白,而往往是提供材料或创设情景,通过引用知识图片,示意图等等形式来表现,如试卷的第1,3,5,7题.因此,在教学中应始终将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做为基本功来抓,紧扣教材和提纲,理清思路,把所学知识条理化和模块化.不仅要掌握每个具体知识点,更要把握每个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善于从整体上理清知识脉络.不能只看树木不见森林,要理清线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二),知行结合,强调能力
随着中考学科知识的交叉性,综合性加强,以时政热点,历史渊源等综合命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让考生从图形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课本上的内容归纳,概括,提升,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成为一种基本的考查方式.我们要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准确把握知识点之间和知识点与热点间的联系,不回避热点问题,将图表寓于其中,考前梳理基础知识,解晰重点,把握开卷考试的开放性特点.要善于从各种材料中(图片,表格,文字)提取有效信息和关键词,有的放矢,并结合课本相关知识点进行阐释,此类问题解决起来难度不大.(三),关注家乡,关注发展
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每年都有相关的题目出现,比如,今年的选择题第2题关于对曹操的考查,组合列举题对吴敬梓,陶行知,邓稼先的考查.同时还应注意树立发展意识,不能简单的就某一事件谈某事件,应注意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形成一个立体的架构.比如谈上海的发展,今年的第17题试卷通过历史小板报的形式让我们走进上海的历史,探究新知.把上海的变迁通过历史的纵向知识网络做了一个全面的展示.(四),注重情感,培养价值观
历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试题充分反映了历史和现实的社会需要,充分体现了历史教育功能和借鉴作用.如第1题通过考查对我国古代的文物认知,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3题考查有关我国新疆地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历史知识,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些试题的设计立意较高,技巧成熟,润物无声,起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五),紧扣周年,把握热点
关注社会热点,试题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和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让学生学会以历史的思维来分析这类问题.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主线,也是今年中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试题着意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国际的重大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关注民生等社会和谐问题,思考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充分凸现时代性特点.例如,今年是西汉政府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2070周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7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试卷的第3,4,17题就此考查了有关史实;试卷的第2题电视剧《三国》的热播,第3题新疆问题,第16题中美关系,巴以冲突,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以及第17题上海世博会等都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这些试题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当前政治形势,社会热点,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关注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六),开放探究,落实三维
开卷考试的特点是在考察基础知识的同时,寻求历史与现实的最佳结合点,比较注意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和综合.开放性强,充满时代气息.强调探究性,看重创新能力,引导培养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根据材料得出结论.试卷通过活用材料,巧设新情境,设置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形成过程.开放式探究,是当前中学历史课改的发展方向,是研究性课题的组成部分,是综合实践课程倡导的研究方向,这是开放性的历史学科所固有的特性.例如,第15题第(4)问从以上三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启示 第16题第(4)问围绕两大主题,谈谈你对“五大国首脑握手”的看法.以及第17题第(5)问认真阅读板报内容,请你为这期板报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这些试题在书本上都没有现成的答案,考生必须将自己的思维置于问题之中,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综合思考分析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二,学生试卷所反映出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和学生得分情况发现,确实有一些史实正确,分析完整,行文简练,字体工整的试卷.但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卷,有些试题的得分普遍较低【材料解析题的第15题第(2)问】,基本史实不清,基础性的识记内容不准,书写不认真等.通过分析学生答卷情况看,造成学生答卷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历史学科的基本功不扎实,历史史实不清,基本时间概念模糊.了解和掌握历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功,是中考着重考查的内容.历史基本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线索;历史基本技能包括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间,地点,文献的正确表述,对重要历史地图,图像的识别;正确阐述或说明,简要评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活动的背景,内容,作用和意义.由于许多考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训练而丢分.如:对“第5题.1953-1956年我国出现右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的回答中,很多学生答成土地改革 运动 等;对“"勿忘国耻研究小组要实地考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他们必须去的地方是”中,有学生答沈阳等.另外,有些同学的历史基本素养不到位,基本概念和术语回答不规范,书写不规范,不认真,造成无谓失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学生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记忆.2.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够,审题不清,答题不准.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也是中考着重考查的内容.从学生答卷情况看,许多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差,忽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点;审题不够细致,准确,不能按照要求回答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如第三大题组合列举,该大题错误率非常高..题目要求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但学生对此视而不见.有的不判断正误就去改正;有的不找出错误的地方就改正;有的不按照要求直接在错误之处划线改正等等.3.知识系统性差,对课本板块不熟悉,回归课本能力较差.如15大题【尝试和解的握手】
材料二 自二战后至今,中东地区屡燃战火,动荡不定,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的矛盾错综复杂,而印巴冲突更是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和平出现转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第一次共同坐到了谈判桌前,这是一次温暖的握手,它迈开了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步.⑵材料二中有一处严重的知识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它考查的是中东问题有关的知识点,题干已经明确给出了地域范围——中东地区,但学生在答题时就出现了混淆,把不该改的“二战”改成“一战”,二不去改真正的错误印巴冲突,对教材生疏,不能很好的把考查内容和课本起来,反映出学生对课本板块不熟悉,回归课本的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以后复习中,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梳理,至少让学生知道考试说明的每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4.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缺乏正确的答题技巧.对文献材料进行筛选与概括,对答案行文进行组织与归纳本是考生必备的能力.但是从考生卷面上看,一些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差,逻辑性不强,甚至在作答时自相矛盾.答题规范化意识不强.答题规范化(段落化——层次化——序号化——工整化)是我们的基本要求.可有的同学答卷时不知道分段,分层,不懂首行空两格,仍然是一段到底,没有层次,卷面混乱,字迹潦草.另外,一些考生不注意卷面文字,或书写潦草,或字体过小,阅卷老师难以分辨.基本的常用的文字不会写,或错或别,阅卷老师难以看明白考生要表达的意思.例如,将吴敬梓写成昊敬锌,“浦东”写成“普东”等.三,总结
201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试题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对历史主干知识和主题知识的考查,突出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考查,注重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考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等等.总体来看,2010年历史试题加强了对历史学科资源的整合,突出了对中外历史知识的糅合,为初,高中新课程的顺利衔接起了一个很好的引导及过渡作用.
第二篇:201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阜南县三塔镇大塘中学 管 虎
2010年安徽省中考试卷共四大题:
一、单项选择、二、组合列举、三、辨析改错、四材料解析、五、活动与探究。全卷共17小题,满分70分。该试卷既严格地遵循了《历史课程标准》和《2010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又一如既往地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基础性、创新性,探究性、教育性。在充分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于综合、分析等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考察。注重考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注重知识的迁移、学科的渗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热点问题进行探究和把握;注重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试卷总体上结构合理、贴近现实、材料丰富、形式活泼,试卷图文并茂,试题设计精练,文字浅显简洁而富有情趣,试题难度不大而贴近学生,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开卷考查的特点。下面我就该试卷作一简单分析:
一、试题特点
(一)、立足基础,理清脉络
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中考中最基本的考核内容。就选择题而言,今年试卷难度并不大,10题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对基础知识点的考查,但由于是开卷考试,题目不可能过于直白,而往往是提供材料或创设情景,通过引用知识图片、示意图等等形式来表现,如试卷的第1、3、5、7题。因此,在教学中应始终将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做为基本功来抓,紧扣教材和提纲,理清思路,把所学知识条理化和模块化。不仅要掌握每个具体知识点,更要把握每个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善于从整体上理清知识脉络。不能只看树木不见森林,要理清线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
(二)、知行结合,强调能力
随着中考学科知识的交叉性、综合性加强,以时政热点、历史渊源等综合命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让考生从图形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课本上的内容归纳、概括、提升,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成为一种基本的考查方式。我们要学会运 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准确把握知识点之间和知识点与热点间的联系,不回避热点问题,将图表寓于其中,考前梳理基础知识,解晰重点,把握开卷考试的开放性特点。要善于从各种材料中(图片、表格、文字)提取有效信息和关键词,有的放矢,并结合课本相关知识点进行阐释,此类问题解决起来难度不大。
(三)、关注家乡,关注发展
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每年都有相关的题目出现,比如,今年的选择题第2题关于对曹操的考查,组合列举题对吴敬梓、陶行知、邓稼先的考查。同时还应注意树立发展意识,不能简单的就某一事件谈某事件,应注意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形成一个立体的架构。比如谈上海的发展,今年的第17题试卷通过历史小板报的形式让我们走进上海的历史、探究新知。把上海的变迁通过历史的纵向知识网络做了一个全面的展示。
(四)、注重情感,培养价值观
历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试题充分反映了历史和现实的社会需要,充分体现了历史教育功能和借鉴作用。如第1题通过考查对我国古代的文物认知,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3题考查有关我国新疆地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历史知识,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些试题的设计立意较高,技巧成熟,润物无声,起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紧扣周年,把握热点
关注社会热点,试题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和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让学生学会以历史的思维来分析这类问题。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主线,也是今年中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试题着意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国际的重大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关注民生等社会和谐问题,思考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充分凸现时代性特点。例如,今年是西汉政府在新 2 疆设置西域都护2070周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7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试卷的第3、4、17题就此考查了有关史实;试卷的第2题电视剧《三国》的热播、第3题新疆问题、第16题中美关系、巴以冲突、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以及第17题上海世博会等都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这些试题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当前政治形势、社会热点,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关注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六)、开放探究,落实三维
开卷考试的特点是在考察基础知识的同时,寻求历史与现实的最佳结合点,比较注意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和综合。开放性强,充满时代气息。强调探究性,看重创新能力,引导培养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根据材料得出结论。试卷通过活用材料,巧设新情境,设置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形成过程。开放式探究,是当前中学历史课改的发展方向,是研究性课题的组成部分,是综合实践课程倡导的研究方向,这是开放性的历史学科所固有的特性。例如,第15题第(4)问从以上三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启示?第16题第(4)问围绕两大主题,谈谈你对“五大国首脑握手”的看法。以及第17题第(5)问认真阅读板报内容,请你为这期板报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这些试题在书本上都没有现成的答案,考生必须将自己的思维置于问题之中,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综合思考分析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二、学生试卷所反映出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和学生得分情况发现,确实有一些史实正确、分析完整、行文简练、字体工整的试卷。但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卷,有些试题的得分普遍较低【材料解析题的第15题第(2)问】,基本史实不清,基础性的识记内容不准,书写不认真等。
通过分析学生答卷情况看,造成学生答卷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历史学科的基本功不扎实,历史史实不清,基本时间概念模糊。
了解和掌握历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功,是中考着重考查的内容。历史基本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线索;历史基本技能包括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间、地点、文献的正确表述,对重要历史地图、图像的识别;正确阐述或说明、简要评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活动的背景、内容、作用和意义。由于许多考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训练而丢分。如:对“第5题.1953-1956年我国出现右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的回答中,很多学生答成土地改革 运动 等;对““勿忘国耻研究小组要实地考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他们必须去的地方是”中,有学生答沈阳等。另外,有些同学的历史基本素养不到位,基本概念和术语回答不规范,书写不规范、不认真,造成无谓失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学生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记忆。
2.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够,审题不清,答题不准。
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也是中考着重考查的内容。从学生答卷情况看,许多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差,忽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点;审题不够细致、准确,不能按照要求回答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如第三大题组合列举,该大题错误率非常高。题目要求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但学生对此视而不见。有的不判断正误就去改正;有的不找出错误的地方就改正;有的不按照要求直接在错误之处划线改正等等。
3.知识系统性差,对课本板块不熟悉、回归课本能力较差。
如15大题【尝试和解的握手】
材料二 自二战后至今,中东地区屡燃战火、动荡不定,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的矛盾错综复杂,而印巴冲突更是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和平出现转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第一次共同坐到了谈判桌 4 前,这是一次温暖的握手,它迈开了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步。⑵材料二中有一处严重的知识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它考查的是中东问题有关的知识点,题干已经明确给出了地域范围——中东地区,但学生在答题时就出现了混淆,把不该改的“二战”改成“一战”,二不去改真正的错误印巴冲突,对教材生疏,不能很好的把考查内容和课本起来,反映出学生对课本板块不熟悉、回归课本的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以后复习中,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梳理,至少让学生知道考试说明的每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4.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缺乏正确的答题技巧。
对文献材料进行筛选与概括,对答案行文进行组织与归纳本是考生必备的能力。但是从考生卷面上看,一些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差,逻辑性不强,甚至在作答时自相矛盾。
答题规范化意识不强。答题规范化(段落化——层次化——序号化——工整化)是我们的基本要求。可有的同学答卷时不知道分段、分层,不懂首行空两格,仍然是一段到底,没有层次,卷面混乱,字迹潦草。另外,一些考生不注意卷面文字,或书写潦草,或字体过小,阅卷老师难以分辨。基本的常用的文字不会写,或错或别,阅卷老师难以看明白考生要表达的意思。例如,将吴敬梓写成昊敬锌、“浦东”写成“普东”等。
三、总结
从以上分析及试卷反馈情况可以看出,201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没有偏题、怪题和刁难题,试题难度得当。试题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对历史主干知识和主题知识的考查,突出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考查,注重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考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等等。总体来看,2010年历史试题加强了对历史学科资源的整合,突出了对中外历史知识的糅合,为初、高中新课程的顺利衔接起了一个很好的引导及过渡作用。
第三篇:2010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A.兵马俑
B.司母戊鼎
C.竹木简
D.青花瓷
2.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 】
①招贤纳士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自立为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我国历史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是……【 】
A.台湾
B.东北
C.西藏
D.新疆
4.“勿忘国耻”研究小组要实地考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他们必须去的地方是…【
】
A.台儿庄
B.南京
C.卢沟桥
D.沈阳
5.1953-1956年我国出现右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 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6.科学家智慧的火花照亮了人类前行的步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阿基米德——杠杆定律
B.牛顿——相对论
C.爱因斯坦——万有引力定律
D.袁隆平——制碱工艺
7.小华尝试用历史坐标来展示美国的发展历程。右图②处所指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 】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C.摆脱了经济危机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8.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下列观点符合他思想的是………………………【 】
A.生物进化
B.三权分立
C.自由平等
D.君主专制 9.有人说,“对于苏联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10.《格尔尼卡》是20世纪美术大师毕加索的作品。它反映的历史主体是…………【 】
A.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和腐朽
B.描述经济大危机带来的苦难 C.控诉法西斯的暴行
D.歌颂人间的美善和光明
二、组合列举(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9分。阅读下列描述,将句子填写完整)
14.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 】 ⑴科举制是隋朝开创的用推荐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
改正:
【 】⑵新中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改正:
【 】⑶17世纪英国通过《人权宣言》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改正: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15小题10分,第16小题12分,共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时间是解读历史的标尺。
材料一 佛罗伦萨人认为时间和生命像黄金一样宝贵。为了珍惜它们,1329年,佛罗伦萨人在城楼上安装了最早的机械钟。
——摘编自陕西师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⑴佛罗伦萨人安装机械钟的行为是受到了文艺复兴运动中什么思潮的影响?(2分)
材料二 过去以天位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钱乘旦、许杰明《英国通史》
⑵从材料二看,“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应开始于()(2分)
A.16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
D.19世纪
材料三
1949年10月,有位诗人以一句“时间开始了”来表达自己当时的喜悦心情。1978年12月,对于无数中国人来说,“时间又开始了”…… ⑶这位诗人“喜悦的心情”是因什么重大事件产生的?党和国家工作重心怎样的转移促使“时间又开始了”?(4分)
⑷从以上三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启示?(2分)
16.握手是一种礼节,握手是一种问候,握手是一种友谊,但在有些场合的握手却能改变国家和人类的命运。
【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材料一
尼克松总统在回忆自己首次访华在机场与周总理见面的情景时说:“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 ——摘编自《尼克松回忆录》
⑴“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什么?当今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4分)
【尝试和解的握手】
材料二自二战后至今,中东地区屡燃战火、动荡不定,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的矛盾错综复杂,而印巴冲突更是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和平出现转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第一次共同坐到了谈判桌前,这是一次温暖的握手,它迈开了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步。⑵材料二中有一处严重的知识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2分)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次“尝试和解的握手”所带来的积极效果是什么?(2分)
【面向新世纪的握手】
材料三 2000年9月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在人类社会跨入新世纪门槛之际,五大国首脑的握手有着非凡的意义。
⑷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围绕两大主题,谈谈你对“五大国首脑握手”的看法。(4分)
四、分析与探究(13分)
17.历史小板报是我们走进历史、探究新知的一种好形式。请认真阅读,完成相关问题。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B 2.A 3.D 4.C 5.B 6.A 7.D 8.C 9.B 10.C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9分)11.⑴吴敬梓
⑵陶行知
⑶邓稼先
12. ⑴辛亥
⑵明治维新
⑶第二次工业(革命)
13.⑴丝绸之路
⑵新航路开辟(开辟新航路)
⑶经济全球化(全球化)
三、辨析改错(本大题1题;6分)14.【×】⑴推荐改为考试 【√】⑵
【×】⑶《人权宣言》改为《权利法案》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15小题10分,第16小题12分,共22分)
15.⑴人文主义(2分)
⑵D(2分)
⑶新中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分);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2分)
⑷珍爱时间就是珍爱生命;科技发明改变人类生活(或改变人们的观念);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好的制度、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必须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必须以经济建设中心、改革开放等。(任答1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皆可)(2分)
16.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对抗走向缓和)(2分)(答中美建交得1分);台湾问题(2分)
⑵印巴冲突(1分);巴以冲突(1分)
⑶迈开了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步(巴以关系走向缓和)(2分)
⑷和平与发展(2分);大国合作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要发挥联合国的积极作用;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中国为代表的和平力量的发展有助于世界和平等。(任答1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2分)
五、分析与探究(13分)
17.⑴南京(1分)浦东开放(开发)(1分)
⑵洋务(运动)(1分)
⑶民主与科学(2分)
⑷上海是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见证。(2分)
上海是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2分)上海是引领中国革命的以一面旗帜。(2分)
⑸例:上海,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缩影(意思相近皆可)(2分
第四篇: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 1、2007年试卷特点
(1)通过增加历史图片量,考查学生从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选择题有6道题中都引入图片(第2题、7题、10题、12题、17题、20题),其中第2、10、17题引入的是单幅图,第7、12、20题引入的是双幅图。
(2)非选择题考查学生从具体的文字叙述中提取历史事件的能力。例如:22题材料题中给出四则材料让学生从这些文学叙述中提取历史事件,并从中筛选出哪些事件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23题通过三小道文字叙述题,让学生从中提取它们所反映的的重大历史事件:俄国的十月革命,八一南昌起义,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3)非选择题考查学生从表格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例如:25题给出美国的发展壮大简表让学生从中提取信息并让学换角度思维设计表格美国发展壮大的过程,这又考查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26题给出欧美与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对比年代尺表格,让学生从中提取信息并进一步自已动手完成表格 2、2008年试卷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重要人物的重大贡献。例如:试题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建国后工人阶级的代表铁人王进喜;有功勋卓著、品德高尚、用巨大的人格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周恩来总理;还有美国人民心目中的改革英雄罗斯福。
(2)贴近现实,不避热点。08年发生在国内的热点一是改革开放30周年,二是百年奥运会,还有一个就是周恩来庭辰110周年,还有另外一个当前社会重大问题即抗震救灾这一热点问题。这四大热点问题,在中考试卷中涉及到了三大热点问题。如第23题涉及改革开放30周年;选择题第8题,非选择题第21题涉及到奥运会。第22题要学生写出周恩来的主要功绩。
(3)突出专题性。例如:第24题以一系列国际会议为线索,考查国际会议对世界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第25题把中外思想家的重要理论及产生作用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考察。
(4)以知识为依托,联系河南文化,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第21题把奥运火炬与河南历史文化元素融为一体
(5)引入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查。例如:第23题,让学生动手设计会标,这是07年中考历史题中学生动手设计年代尺的一个延续,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考查的一大突破。
(6)识图量增强,体现图片上的历史。全卷共有16幅图片,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有增强。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直观性强。3、2009年试卷分析
(1)立足基础,重视主干,问题设问新颖,有时代感。如选择题第3题,虽然是对近代西方侵华史的考察,以图示的方式表达,形式新颖,直观简洁的表达了中招所要考察的内容,材料题23、26题是对建国60周年成就和经济全球化等重点基础知识的考察,但用了图表形式,让学生耳目一新。
(2)坚持注重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理念。例如:材料题第23题对建国60周年的感悟。
(3)关注热点。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主线,也是09年中招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选择题14题对《权利法案》材料题第23、25题对建国60周年和巴黎公社、巴黎和会、中美关系的考察,都是这方面的体现。
(4)重视对历史知识的总体把握,加强对专题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考查方向不变。如选择题15、16对20世纪50年代—90年代苏联和东欧巨变的认识,对三次科技革命的整体认识等。
4、2010年试卷分析
(1)地方特色与时代特征鲜明。河南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第1题和殷商文化中心安阳、21题与大运河的中心在洛阳。10年是鸦片战争170周年。第2题考查鸦片战争背景,第8题考查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2)关注民生,学以致用。如21题从现实水利工程联系到历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但对当时政权产生不同影响的例子,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民生,用意深刻。
(3)注重学习能力的考查。如22题利用学生熟悉的大事年表筛选信息找出有因果关系的事例、归纳历史发展线索。25题考查考生大跨度整合专题知识进行分析探究的能力。(4)注重主干知识和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的考查。如近代化的探索、新中国的内政外交、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纵向发展等都是主干知识。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不能直接查阅资料找出答案,需要进一步思考才能作答,只顾死记硬背不注重改进学习方法会感觉无从下手。试题通篇能感受到昂扬进取的积极态度,如关注民生、借鉴别国发展经验、探索创新等理念跃然纸上。5、2011年试卷分析
(1)着眼基础。11年中考试卷承袭了“紧扣课标,立足基础”的命题原则,中外历史知识考查比例分配合理,既覆盖全面又突出重点。试题中侧重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容及其影响:如第21题“指南针与新航路开辟的内在联系”、第23题“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都直接考查历史基础知识。
(2)注重能力。试卷坚持了能力考核为主的命题导向,突出了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历史基本技能实际运用。尤其是在非选择题中突出考查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分析、归纳和整合的能力,如第22题第1问“中华民族工业发展具有什么特点?”就注重体现考查学生的历史读图分析能力;第23题的第2问“结合材料,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面临的共同时代任务是什么?”就突出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概括能力。
(3)紧扣热点。试题关注时政焦点和“周年”纪念等热点问题,体现历史试卷的现实性。如第23题是综合考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两个热点,将社会热点、现实问题与学科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体现了历史学科贴近社会、关注现实的新课改理念。
试题通过设置合理的情景,鼓励学生多角度回答问题。如非选择题第23题第3问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毛泽东思想都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立意命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力和以史为鉴的运用能力。
试卷还注重乡土历史的考查,充分挖掘反映河南省区域特色和宝贵精神遗产的命题素材。如选择题第1题将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河南省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巧妙地结合起来,这种运用时政焦点、社会热点为主要情境的命题手法,不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还要关注省情等身边大事,使得整个试卷凸显出浓厚的时代信息和乡土气息。
二、2012年中考备考策略 首先、了解开卷考试的特点
1.历史开卷考试坚持一个标准。在教学中坚持从课程标准出发,避免人为地加深知识点的难度。不管是中考还其他考试,减轻难度是历史考试的总体趋势。
2.把握四个意识,即基础意识、专题意识、人文意识和创新意识。所谓“基础意识”就是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课标中属于理解层次的知识。“专题意识”就是充分重视专题教学,把握专题的特点和综合性,通过理顺专题达到理解历史全貌的目的。“人文意识”就是注重历史知识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创新意识”就是学生能创造性的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注意学生的质疑能力。
3.抓住一个变化。开卷考试必然会减少客观性试题数量,加大主观题的考查力度。教师要加强训练主观题(与热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解答能力和方法。另外,历史小(论)文章也将出现在传统的问答题范围内,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训练。
4.避免一个误区。有些教师认为,开卷考试没有什么意义了,反正学生查资料都可以找到。于是教师不再重视课堂教学,有的忽视教材主题活动的教学。虽然历史开卷考试答案简单了,但是,高超新颖的设问同样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因此,历史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课标中要求的主题活动等
其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开放性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开放性是应对开卷考试的前提,在新课程背景下,命题人必然要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角度倾斜。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能力培养,突出创新理念,着重于对学生理解、迁移、运用能力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新教材要求采用新的讲课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些都比较好的体现了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在平时就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教学,才能让学生适应开放式的开卷考试的要求。
3、要研究开卷命题的开放性。开卷考试命题也是有根有据的,这一个根是课程标准,这一个据就是与课标相关联的,如教材、材料、社会热点问题。开放性的试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结合学生思考问题,试题的答案要求多层次、多角度,平时练习的时候,不能太死板。
4、要善于开发课堂资源。开卷考试注重对学生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要具有开放性教学理念,不拘泥于单一的教材,要善于挖掘课堂资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要挖掘课程资源,善于发现有用的材料,关注社会的焦点。见到好材料、好文章注意积累,开卷考试的命题与时事有关,与社会热点问题有关,所以平时积累的这些材料,都便于教学,便于把握住命题的脉搏,来应对考试。
5、注意学法与教法的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学会阅读教材。即使是开卷考试,学生主要的参考书还是教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材很重要。首先读目录,包括单元题、课题、每课的小标题,这不仅有利于理解历史过程、历史主题和历史线索,而且有利于快速查找知识。同时,阅读教材时,善于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即哪些是背景,背景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时间、人物、经过、结果和意义,意义又是分哪几层叙述的,其中哪些是性质,哪些是国内影响,哪些是国际影响,等等。一般来说,每课内容讲一个历史事件,可用上述“概括法”阅读,如果是两个事件,就要注意进行比较。同时,阅读教材要多注意教材中的细节知识,包括小字内容、课下注解、自由阅读卡、课中文献资料等等这些材料有助于理解正文内容、理解历史过程。
(2)学会构建知识。学生要想在历史考试中游刃有余,就必须学会构建知识网。如我们学习八年级上级历史,学生应该从宏观上把握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大事:八年级下册历史,学生应该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现代史的重大历史事件先后顺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土地革命、抗美援朝、一五计划、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APCE会议等。
开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理解知识、整合知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与复习中,要善于活化教材知识,从不同角度整合教材知识。例如,对每课所讲述历史事件,可以从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整合;也可以从时政热点出发,整合知识,如从“十一五规划”看中国和苏联历史上的计划经济发展。对于中日关系,我们可以对其从古到今的关系系统总结,可以从从唐朝鉴真东渡、日本大化改新——近代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1972年中日建交——当前日本国内的右翼思潮。如2006年十大新闻中一项是青藏公路通车,我们由此从古到今引出唐朝、元朝、清朝、以及现今政府是如何处理与西藏的关系的。如今年中招试题26题,就是以时间为线将中国与欧美的不同情进行对比。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时间为经纵向联系、以地点为纬横向联系,构建立体的多面的知识网络。(3)学会拓宽知识面。活动课的开设,不仅在于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还应该促进学生拓宽知识面。一些试题的创意,就是从活动课中激发出来的,例如2007年河南省中招试题,25(2),26(3),设计表格与认识年代尺都是由七年级上册的活动课引出的。
另外,多注意各学科交叉知识,比如政治课学习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可以联系运用到解释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用地理知识理解巴尔干半岛为什么会成为火药桶、长征的艰险等;用语文的修辞手法,对历史事件或概念换种表述方式,提高思维灵活性。如07年中招历史题选择题8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地理方位知识,知道位于郑州西北的城市应是四个选项中哪一城市。
(4)学会一定的应试技巧。让学生控制好时间、通观全卷、审清题意、先易后难、把会做的做完后再翻书。答题观点明确,层次分明;要认真审题,抓住题干里的中心词,弄清试题的意思,防止片面性,其次,认清干肢关系,抓住题干对题肢的要求,避免所答非所问的错误;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抓住关键内容,分析解答,另外,对于一些开放性性的试题,思想要解放,思路要开阔,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开放性的试题,答案也具有开放性,因此,不要让学生留空白,只要答的合理,就能得分。
当然,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开卷考试需要多做题,练好题。练习要及时、有针对性。习题要突出对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迁移能力、表述能力、质疑能力等能力的训练,提高审题能力,积累应试经验。
第五篇:2015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5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今年历史考试卷,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紧扣《考试纲要》,凸显“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征。试卷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难度适中,关注时局,试题灵活新颖。
一、题型
今年中考试题型和往年一样,仍是五大题,即从单选题、组合列举、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探究题;
二、试题特点
试题紧扣考纲,注重课本知识的迁移,以历史资料为载体,设计新的历史情境,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渗透学生对知识的判断。如选择题第5题,穿越时空,来到宋朝,不可能经历的事情,给了宋朝的赵州桥、唐朝的金刚经,、宋朝的《清明上河图》以及元朝的《窦娥冤》。继续延续历史试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特点。今年中考题有历史人物图片,有建筑,有条形图等,充分体现历史资料的丰富性。试题知识点分布合理,符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史论结合,注重能力考查。引用大量史料,如第28题材料
一、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材料
二、总书记说“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材料是教材中没有的,突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历史基本技能实际运用,关注时事。从试题内容的难易程度看,难易适中。选择题、组合列举题和辨析改错题所考查的内容基本属于识记层次和在此基础上的简单运用层次;材料解析和活动与探究,所考查的内容属于理解层次,有一定的难度。考查的内容既有对知识点的考查,也注意到了线和面的结合,点多面广,而且重点突出。除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更注意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描述能力,彰显了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如选择题的第4小题和材料解析题第24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文字材料,识图解表的能力和利用这些直观形象的材料学习历史知识的技能。至于理解层次的材料题和探究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最具开放性和灵活性,最能展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体现人文精神。今年中考的试题依然延续的一个特点是,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热点问题。当今政治格局、经济趋势、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丝绸之路经济带,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等。
今后教学需改进之处:注重历史知识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求学生记忆,适时进行抽查或检测,提升学生能力,减少错别字;提高学生信心,平时形成认真的习惯,如规定时间记内容,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书写规范;抓基础,高要求等。
日
刘晓伟
2015年10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