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宁波市深基坑工程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宁波市深基坑工程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建设局,委直各单位,各有关开发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
为加强我市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的审查工作,保障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特制定《宁波市深基坑工程管理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七月二十日
宁波市深基坑工程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我市深基坑工程的管理,保障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维护相邻建(构)筑物和公用、市政设施的正常使用,确保周边单位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4米(含4米),或深度虽未超过4米,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
本规定所称深基坑工程,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围护结构设计、围护结构施工与拆除、地下水控制、基坑监测、土方挖填等内容。
本规定所涉一级、二级和三级基坑从《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BD33/T1008―2000)之规定。第四条 宁波市建设委员会是本市深基坑工程的主管部门;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深基坑工程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五条 建设单位或者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当按照承发包有关管理规定,择优选择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深基坑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监测单位。
第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勘察前对深基坑附近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现状,以及同期施工的相邻建设工程施工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资料及时提供给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单位。
前期调查时,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情况,以基坑顶边线起向外,基坑开挖深度2倍范围为宜。
第三章 岩土工程勘察
第七条 勘察单位应当对深基坑工程建设地域进行勘察,了解工程建设地域及周边环境的地质情况,为深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第八条 勘察单位应当根据规范、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制定勘察方案,并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后进行勘察工作。
第九条 勘察单位在对深基坑工程建设地域进行勘察时,其勘察范围、勘察深度、勘探点间距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规程的规定。
第十条 勘察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其内容必须满足深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需要。第十一条 勘察单位在勘察报告中,对围护结构的选型、地下水控制方法、水位变化对围护结构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影响、现场监测的项目、开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防治措施等提出建议。
第十二条 勘察单位应当作好勘察报告提交后的服务工作。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单位若认为勘察报告不能满足设计需要时,应提出补充勘察要求,勘察单位应按要求完善勘察报告。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勘察单位应当做好配合工作。
第四章 工程设计
第十三条 从事深基坑工程设计的单位,必须具有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专业(岩土设计)的乙级及以上资质;基坑深度超过10米或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深基坑工程,必须具有甲级资质。设计单位的主要设计人员必须具有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或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
第十四条 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应遵循国家和省、市有关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精心设计,满足基坑整体稳定性和周边环境安全的要求,并依据周边环境、工程及水文地质、施工等方面的条件进行多方案比较,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选择最佳方案。
第十五条 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按设计程序提交规范的设计文件(包括计算书、图纸、文字资料等)。设计文件应按基坑安全等级明确结构变形、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的允许值,以及临界状态报警值,并对施工组织、开挖程序、监测内容提出具体要求。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委托有技术力量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单位组织专家组,对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第十七条 设计方案评审前,建设单位应为专家组提供下列资料:
(一)对于一级基坑应有两家有资质的单位所提供的两个以上的围护设计方案计算说明书及图纸;对于二级和三级基坑可参照执行;
(二)工程用地红线图;
(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四)基坑顶边线起基坑开挖深度2倍范围内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有关资料。
(五)基坑顶边线起开挖深度2倍范围内的机具设备、临建设施、建筑材料、土石方等周边荷载情况;
(六)本项目工程简况及地下工程的平面图和剖面图;
(七)专家组要求的其它相关资料。
第十八条 专家组在评审前,应到实地查看现场情况,本着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对设计方案进行优选后,再提出优化意见,并出具由专家签名的书面论证意见。
第十九条 深基坑设计单位应根据专家组的论证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优化,出具正式施工图纸,组织方案论证的单位应再次组织专家进行复核后,出具正式书面评审报告。
书面评审报告应包括专家组论证意见和设计单位整改措施。
第二十条 深基坑工程设计单位应当作好技术交底和工程施工跟踪服务工作,及时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发现实际情况与勘察设计文件不符或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会同建设、勘察、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研究解决,必要时应当提出补充勘察要求和修改设计。
第五章 工程施工
第二十一条 从事深基坑工程施工的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
第二十二条 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由建设单位依法发包的,其支护工程与主体工程施工单位之间的配合协调工作由建设单位负责;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由施工总承包单位依法专业分包的,其协调工作由施工总承包单位负责。承担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专业承包企业不得再进行肢解分包。
第二十三条 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单位应依据设计文件、勘察报告及环境资料,编制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专项施工方案。从施工方法、施工程序、挖土的原则及要点、机械配备、进度安排、安全防范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对邻近建(构)筑物及设施应有周密的保护措施;对地面荷载、地表水、地下水应有详细的控制措施;以及控制险情的应急措施。
对所编制的一、二级基坑的专项施工方案,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由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并经该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方可实施。
第二十四条 深基坑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邀请本基坑工程所涉及到的有关单位,介绍设计、施工方案,就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征询相关单位意见;对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作进一步检查;对可能发生争议的部位拍照或摄像,布设标记,并作好记录。对受影响可能发生争议的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建设单位应当与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产权单位(产权人)做好沟通,并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房屋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将作为受影响程度对比分析的基础资料。
第二十五条 施工单位应制定防范事故的应急预案。发生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严重威胁周边环境安全时,施工、建设、监理单位必须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立即按有关规定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严禁拖延或隐瞒不报。
第二十六条 深基坑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工程的施工,并在基坑围护结构有效时限内和主体结构满足抗浮要求时,及时进行基坑回填工作。严禁基坑长时间暴露。
第二十七条 深基坑开挖或支护工程完成后,因建设单位缓建、停建等原因造成基坑长期暴露或超过支护设计安全期而危及周边环境安全和施工安全的,建设单位应及时回填或采取有效加固措施,并承担未能及时回填或加固而发生安全事故的相应责任。
第六章 深基坑工程监理和监测
第二十八条 监理单位应根据规范、设计文件、评审意见、施工组织设计等有关资料文件,提出监理意见,编写深基坑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 监理单位在工程监理中,应把以下内容作为监理工作重点:
(一)核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等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是否符合要求;
(二)检查和督促设计、施工、监测方案的实施;
(三)检查和督促现场施工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和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第三十条 受委托的监测单位应做好地下工程施工期间基坑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全过程监测工作。监测单位应根据勘察报告、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等有关监测要求,制定满足规范、规程要求的监测方案,并经委托方和监理单位审查确认后实施。
第三十一条 监测单位应当及时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通报监测分析情况,提出合理建议。监测采集数据已达报警界限时,应当立即通知有关各方采取措施,必要时应向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二条 遇到台风暴雨季节及地下水位涨落大、地质情况复杂等情形,监测单位应加大对深基坑和周围环境的沉降、变形、地下水位变化等观测的频次,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以便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深基坑工程勘察、设计、评审、监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其费用应单独列支,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有关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由宁波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主题词:城乡建设 深基坑工程△ 管理 通知
抄送:省建设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有关委(局),建设系统相关行业学(协)会。宁波市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06年7月28日印发
第二篇:关于印发宁波市深基坑工程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宁波市深基坑工程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甬建科发[2006]266号
各县(市)、区建设局,委直各单位,各有关开发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
为加强我市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的审查工作,保障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特制定《宁波市深基坑工程管理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七月二十日
宁波市深基坑工程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我市深基坑工程的管理,保障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维护相邻建(构)筑物和公用、市政设施的正常使用,确保周边单位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4米(含4米),或深度虽未超过4米,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深基坑工程,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围护结构设计、围护结构施工与拆除、地下水控制、基坑监测、土方挖填等内容。
本规定所涉一级、二级和三级基坑从《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BD33/T1008―2000)之规定。
第四条 宁波市建设委员会是本市深基坑工程的主管部门;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深基坑工程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五条 建设单位或者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当按照承发包有关管理规定,择优选择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深基坑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监测单位。
第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勘察前对深基坑附近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现状,以及同期施工的相邻建设工程施工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资料及时提供给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单位。
前期调查时,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情况,以基坑顶边线起向外,基坑开挖深度2倍范围为宜。
第三章 岩土工程勘察
第七条 勘察单位应当对深基坑工程建设地域进行勘察,了解工程建设地域及周边环境的地质情况,为深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第八条 勘察单位应当根据规范、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制定勘察方案,并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后进行勘察工作。
第九条 勘察单位在对深基坑工程建设地域进行勘察时,其勘察范围、勘察深度、勘探点间距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规程的规定。
第十条 勘察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其内容必须满足深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需要。
第十一条 勘察单位在勘察报告中,对围护结构的选型、地下水控制方法、水位变化对围护结构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影响、现场监测的项目、开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防治措施等提出建议。
第十二条 勘察单位应当作好勘察报告提交后的服务工作。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单位若认为勘察报告不能满足设计需要时,应提出补充勘察要求,勘察单位应按要求完善勘察报告。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勘察单位应当做好配合工作。
第四章 工程设计 第十三条 从事深基坑工程设计的单位,必须具有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专业(岩土设计)的乙级及以上资质;基坑深度超过10米或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深基坑工程,必须具有甲级资质。设计单位的主要设计人必须具有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或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
第十四条 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应遵循国家和省、市有关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精心设计,满足基坑整体稳定性和周边环境安全的要求,并依据周边环境、工程及水文地质、施工等方面的条件进行多方案比较,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选择最佳方案。
第十五条 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按设计程序提交规范的设计文件(包括计算书、图纸、文字资料等)。设计文件应按基坑安全等级明确结构变形、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的允许值,以及临界状态报警值,并对施工组织、开挖程序、监测内容提出具体要求。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委托有技术力量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单位组织专家组,对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第十七条 设计方案评审前,建设单位应为专家组提供下列资料:
(一)对于一级基坑应有两家有资质的单位所提供的两个以上的围护设计方案计算说明书及图纸;对于二级和三级基坑可参照执行;
(二)工程用地红线图;
(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四)基坑顶边线起基坑开挖深度2倍范围内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有关资料;
(五)基坑顶边线起开挖深度2倍范围内的机具设备、临建设施、建筑材料、土石方等周边荷载情况;
(六)本项目工程简况及地下工程的平面图和剖面图;
(七)专家组要求的其它相关资料。
第十八条 专家组在评审前,应到实地查看现场情况,本着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对设计方案进行优选后,再提出优化意见,并出具由专家签名的书面论证意见。
第十九条 深基坑设计单位应根据专家组的论证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优化,出具正式施工图纸,组织方案论证的单位应再次组织专家进行复核后,出具正式书面评审报告。
书面评审报告应包括专家组论证意见和设计单位整改措施。
第二十条 深基坑工程设计单位应当作好技术交底和工程施工跟踪服务工作,及时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发现实际情况与勘察设计文件不符或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会同建设、勘察、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研究解决,必要时应当提出补充勘察要求和修改设计。
第五章 工程施工
第二十一条 从事深基坑工程施工的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
第二十二条 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由建设单位依法发包的,其支护工程与主体工程施工单位之间的配合协调工作由建设单位负责;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由施工总承包单位依法专业分包的,其协调工作由施工总承包单位负责。承担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专业承包企业不得再进行肢解分包。
第二十三条 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单位应依据设计文件、勘察报告及环境资料,编制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专项施工方案。从施工方法、施工程序、挖土的原则及要点、机械配备、进度安排、安全防范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对邻近建(构)筑物及设施应有周密的保护措施;对地面荷载、地表水、地下水应有详细的控制措施;以及控制险情的应急措施。
对所编制的一、二级基坑的专项施工方案,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由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并经该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方可实施。
第二十四条 深基坑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邀请本基坑工程所涉及到的有关单位,介绍设计、施工方案,就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征询相关单位意见;对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作进一步检查;对可能发生争议的部位拍照或摄像,布设标记,并作好记录。
对受影响可能发生争议的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建设单位应当与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产权单位(产权人)做好沟通,并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房屋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将作为受影响程度对比分析的基础资料。
第二十五条 施工单位应制定防范事故的应急预案。发生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严重威胁周边环境安全时,施工、建设、监理单位必须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立即按有关规定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严禁拖延或隐瞒不报。
第二十六条 深基坑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工程的施工,并在基坑围护结构有效时限内和主体结构满足抗浮要求时,及时进行基坑回填工作。严禁基坑长时间暴露。
第二十七条 深基坑开挖或支护工程完成后,因建设单位缓建、停建等原因造成基坑长期暴露或超过支护设计安全期而危及周边环境安全和施工安全的,建设单位应及时回填或采取有效加固措施,并承担未能及时回填或加固而发生安全事故的相应责任。
第六章 深基坑工程监理和监测
第二十八条 监理单位应根据规范、设计文件、评审意见、施工组织设计等有关资料文件,提出监理意见,编写深基坑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 监理单位在工程监理中,应把以下内容作为监理工作重点:
(一)核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等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是否符合要求;
(二)检查和督促设计、施工、监测方案的实施;
(三)检查和督促现场施工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和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第三十条 受委托的监测单位应做好地下工程施工期间基坑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全过程监测工作。
监测单位应根据勘察报告、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等有关监测要求,制定满足规范、规程要求的监测方案,并经委托方和监理单位审查确认后实施。
第三十一条 监测单位应当及时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通报监测分析情况,提出合理建议。监测采集数据已达报警界限时,应当立即通知有关各方采取措施,必要时应向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二条 遇到台风暴雨季节及地下水位涨落大、地质情况复杂等情形,监测单位应加大对深基坑和周围环境的沉降、变形、地下水位变化等观测的频次,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以便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深基坑工程勘察、设计、评审、监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其费用应单独列支,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有关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由宁波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苏州工业园区深基坑工程管理暂行规定
苏州工业园区深基坑工程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深基坑工程管理,确保深基坑和相邻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设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的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园区行政区域内深基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检测及监督管理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4米(含4米)的基坑或深度虽未超过4米,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
本规定所指“深基坑工程”,包括基坑(含边坡)支护支撑结构设计、施工与拆除,基底加固、地下水控制、土方开挖、周围环境保护等内容。
本规定所称“相邻设施”是指深基坑工程施工可能影响到的相邻在建和已建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
第四条
园区规划建设局是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行政主管部门。园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质安站”)负责园区深基坑工程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
深基坑工程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应通过专家评审后方可实施。开挖深度超过7米(含7米)或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较为复杂的深基坑工程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应分别进行不少于两轮的专家评审(设计方案两轮,施工方案两轮),其余深基坑工程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应分别进行不少于一轮的专家评审,具体专家评审细则见附件。
第六条 在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范围内的深基坑,还应同时遵守轨道交通相关管理办法。
第七条 深基坑工程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参加建设工程保险。
第八条
鼓励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技术、新工艺应结合园区地质情况,进一步研究、试点并通过评审后方可使用。
第二章 建设单位责任
第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依法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深基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测、检测和监理单位。
深基坑工程施工应实行总承包制,鼓励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严禁将土方开挖、降水工程进行单独发包。
第十条 建设单位应制定包含有应急预案的安全管理措施,并督促各参建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深基坑工程勘察前,对相邻设施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应将调查资料及时提供给各参建单位,并保证资料真实、准确、完整。调查范围应根据周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基坑边线起,向外延展到不少于3倍基坑开挖深度的范围。
-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按规定组织深基坑设计方案专家评审。深基坑工程在发包前设计方案应通过专家评审并完善。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应邀集设计、施工、监理、市政、公用、供电、通讯、监测等有关单位,介绍设计、施工、监测方案内容及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征询有关单位意见。
对可能受影响的相邻设施,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单位对可能 发生争议的事项做好纪录,拍摄影像资料,并在设计、施工方案中制定保护措施。施工造成相邻设施出现险情或损毁的,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召集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在办理相关施工许可证后方可进行深基坑工程施工,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前深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通过专家评审并完善。
第十五条 深基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进行技术交底。
第十六条 深基坑工程相邻有多项建设工程相继施工时,各建设单位要采取措施,共同做好协调配合工作,避免对相邻建设工程造成不良影响。后施工工程的建设单位或者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当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相邻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专家共同参加审定。
第十七条 在深基坑施工出现险情时,建设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协调各个相关单位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及时上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在土方开挖前应组织勘察、设计、施工
-3- 单位对基坑开挖条件进行审核,并形成书面资料,由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审批。
对于开挖过程中形成的支护构筑物,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分阶段进行验收,形成书面验收资料,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和检测单位,分别对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对围护体系质量进行检测。
第三章
勘察、设计单位责任
第二十条
深基坑工程的勘察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及省市现行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提供各项参数和技术指标,保证其满足基坑支护设计、地下水处理和保护周边环境的要求。
第二十一条
深基坑工程设计单位应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设计文件应当包括:设计计算书、施工图纸和其它文字资料等,并明确下列内容:
(1)提出预防对周围环境和相邻设施损害的技术要求和措 施,确保施工不会危及相邻设施的安全;
(2)明确监测对象及监测数据报警值,并有监测点布置图;(3)对深基坑施工作业程序、土方开挖与回填、地下水控制、应急预案等内容提出具体要求。
第二十二条
深基坑工程的支护结构一般不得超出项目建设用地规划红线范围。
- -第二十三条 为保护地下水资源和周边环境,深基坑工程不宜采用敞开式降水方案。
第二十四条
勘察单位和设计单位应当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服务工作。勘察单位应及时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发现实际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或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报告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应当加强与施工单位和监测单位的沟通,参与施工方案和监测方案的审查,向施工单位明确设计意图。
当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或险情时,勘察单位和设计单位应按照相应职责做好应急抢险工作。
第四章 施工单位职责
第二十五条
深基坑工程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勘察报告、设计文件及周围环境资料,结合工程实际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程概况: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二)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三)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
(四)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等。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监测监控等。
(六)劳动力计划: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5- 等。
(七)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第二十六条 专项施工方案应按规定进行专家评审,经专家评审完善后的深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二十七条
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需对设计文件、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变更的,变更后的设计文件应由原设计单位认可,变更后的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批;对有重大变更的,设计方案和专项施工方案应分别重新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第二十八条
施工单位应将深基坑工程施工相应信息在现场公示,并按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深基坑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的管理,制定应急预案,按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抢险人员和器材。
第二十九条 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或险情时,施工单位应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条
基坑开挖后,施工单位应当及时进行地下结构工程施工,严禁基坑长时间暴露。并在地下结构工程完成后及时回填。
- -6
第三十一条
在施工周期内施工单位应协助监测单位保护好所有的监测点,并积极配合监测单位的监测。
第三十二条
土方开挖及施工渣土运输应严格遵守《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工程施工渣土运输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
第三十三条
深基坑支护支撑的拆除应制定专项方案,按相应程序进行专家评审和审批。如使用爆破法拆除则应遵守相关技术规程和法律、法规。
第五章 监理单位责任
第三十四条
监理单位应当根据相关技术规程、设计文件、专项施工方案等有关资料文件,结合实际工程特点,编制深基坑施工监理实施细则,实施细则应当明确旁站监理部位和施工环节,并严格按经审查批准的设计文件和专项施工方案对深基坑工程全过程安全、质量、监测、检测进行监理。
第三十五条 监理单位应严格审核开挖条件及相应资料,在开挖条件合格、资料齐全、程序合法后总监理工程师方可发开挖令,并告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
开挖条件应包含以下内容:
(1)具备合法的基坑工程施工图;(2)经审查的施工方案;
(3)基坑监测方案已经开始实施;
(4)已完成的支护结构已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程和设计要求检测合格;
(5)止水帷幕截水效果经检查合格;
-7-(6)地下水位已经降到设计要求;(7)其他需满足的要求。
第三十六条 监理单位发现深基坑工程的质量安全隐患,应及时向施工单位下达整改通知单;出现险情的,应及时下达停工令,督促施工单位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并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六章 监测和检测单位责任
第三十七条 监测单位应严格遵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和相关法律法规,同时综合考虑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和专项施工方案一起提交进行专家评审,经专家评审完善后的监测方案应由监测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三十八条 监测单位应精心组织和实施监测方案。及时分析、处理监测数据,并将监测结果和评价及时向建设单位及相关单位作信息反馈。当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时必须立即通报建设单位、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当深基坑工程设计或施工有变更时,监测单位应与相关单位研究,及时调整监测方案,并履行审批手续,监测方案有重大调整时应重新组织专家评审。
第三十九条 在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时,监测单位应加强监测。发现异常情况时,监测单位应加大监测频率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
- -8
第四十条 检测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程和设计文件要求的内容和数量对围护结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出具检测报告,检测发现不满足设计、技术规程要求时,应及时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二条
附件
第七章 附则
本规定由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负责解释。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9-
深基坑工程专项方案专家评审实施细则
一、评审人员组成
下列人员应当参加专家评审会:
(一)专家组成员,专家组应当由不少于5名相关专业专家组成,其中不少于2名岩土工程专业专家,设计、施工方案评审专家组成员不得雷同,本项目参建各方的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加专家评审会;
(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
(三)勘察、设计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四)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相关人员;
(五)施工单位分管安全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方案编制人员、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六)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当深基坑项目在轨道交通保护区范围内时);
(七)其他需参加的相关人员。
苏州地区的专家可参考《关于加强深基坑工程专项方案论证管理等事项的通知》中专家名单,其他地方专家应是归属地市级以上专家库成员。
开挖深度超过7米或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较为复杂的深基坑工程,入会专家应参考园区规划建设局所推荐的专家名单,园区 - -10
规划建设局将定期更新推荐专家名单。
二、评审应提交资料及程序
设计方案评审资料应包含以下内容:
(1)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立项、规划等文件或附件(包括工程用地红线范围图);
(2)审图机构审查合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建筑总平面图、地下结构平面图和剖面图、场地周围地下管线图、地质资料;
(4)基坑深度3倍范围内的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类别、分布情况和结构层次、基础形式和埋深等相关数据及情况描述;
(5)深基坑工程设计文件;(6)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施工、监测方案评审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1)基坑支护设计文件;
(2)周边环境示意图(含规划红线,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图、地下障碍物等);
(3)经施工图审机构审查合格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4)专项施工方案;
(5)建设单位委托的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提交的深基坑监测方案。
评审前5日,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将评审资料送交入会专家,并将参加评审的专家名单递交给园区规划建设局备案,没有得到园区规划建设局认可的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加评审会。
-11- 专家评审会应由专家组组长主持,专家组组长应由入会专家推举,专家对设计、施工、监测方案的审查要求和内容不得低于《苏州市深基坑专项设计施工方案审查指导意见》(试行)的要求和标准。
三、评审后方案的修改
专项方案经评审后,专家组应当提交评审报告,提出明确的意见,并在评审报告上签字。该报告作为专项方案修改完善的指导意见。
设计单位应当参考评审报告修改完善设计方案,由专家组组长审阅签字确认。
专项施工方案或监测方案在修改完善后,由专家组组长审阅签字确认,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或监测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设计、施工、监测方案经评审后需做重大变更的,设计、施工单位应当参考评审报告意见修改变更,并重新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 -12
第四篇:关于印发《文物保护工程审批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文物保护工程审批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文物保发〔2008〕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局)、文管会:
《文物保护工程审批管理暂行规定》已于2008年2月29日经国家文物局第2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自2008年5月1日起在北京、河北、山西、浙江、四川5省、市试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施行时间将根据试行情况另行公布。附件:文物保护工程审批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文物局 二〇〇八年三月二十一日 文物保护工程审批管理暂行规定
一、为适应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的适用范围为,《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规定的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保护工程。
三、除保养维护工程以外,其他文物保护工程必须按以下规定履行立项报批程序:
(一)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在对工程项目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可行性进行科学评估后,向国家文物局申报立项;
(二)国家文物局按照行政许可的有关规定在专家审核的基础上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立项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相关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
四、工程项目的立项申报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程业主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名称;
(二)拟立项项目名称、地点、时代,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公布及执行情况,保护规划的编制、公布及执行情况;
(三)保护工程必要性与实施可行性的说明文件(包括照片、图纸等必要的勘测资料及原则性的保护措施说明);
(四)经费估算、来源及计划工期安排。
五、工程业主单位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批准意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
六、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受国家文物局委托负责工程方案的审查与批准工作。国家文物局认为有必要由其审查批准的重要文物保护工程方案,由国家文物局直接组织审查并出具批复意见。国家文物局审批方案的文物保护工程应当在批准立项的文件中予以注明。
七、审核方案要以《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准则规范为依据,遵循最少干预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护文物及其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八、文物保护工程方案实行专家咨询制。国家文物局建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专家库,负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咨询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成立专家组或建立专家库,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文物保护工程咨询工作。审核方案的专家应熟悉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文物保护理论与专业技术素养,并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九、审核方案应通过现场论证会、专家函审等方式进行。参与审核的专家应熟悉审核对象的保存现状,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专家库相关专业专家不少于两名。论证过程或函审过程要有详细记录,并最终出具专家论证会或函审意见,提交省级文物行政部门作为对方案批复的依据。
十、设计方案的论证或函审应做到客观、公正、透明。会审或函审意见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指导思想、原则是否正确;
(二)是否符合依法批准的文物保护规划;
(三)勘察测绘是否全面、真实;
(四)维修设计对象研究评估是否到位;
(五)存在问题定性定量是否准确;
(六)维修措施和技术手段是否得当;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对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应明确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见。会审或函审的结论为可行、原则可行、不可行。
十一、工程项目主要内容及会审或函审的主要意见和结论应通过互联网报国家文物局备案并在国家文物局网站上公示,备案、公示时间不少于五个工作日。
备案和公示结束无异议后,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出具正式批复意见。
十二、国家文物局负责组织对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的方案审批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十三、工程竣工后,由方案审批部门组织工程验收。参加验收的专家原则上以审核原方案的专家为主。
十四、抗震、防洪、消防、避雷工程设计方案由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审核批准后,按规定程序报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实施。安防工程设计方案由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初审同意后,报国家文物局审批。
十五、工程预算由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按照批准的方案组织审查并报国家文物局备案。
十六、本规定自二〇〇八年五月一日起试行。
第五篇:广东省建筑工程深基坑开挖临时支护工程管理暂行规定
广东省建筑工程深基坑开挖临时支护工程管理暂行规定
(粤建监字[1995]121号)
一、为加强我省建筑工程深基坑开挖临时支护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适用于基础开挖深度在5米以上(含五米)或地质情况复杂的大型基坑开挖临时支护工程。
三、符合第二条规定的工程,必须委托相应专业乙级以上资质勘察、设计单位或一级资质的地基基础专业施工单位进行设计;委托相应专业具有二级以上(含二级)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施工;委托乙级以上资质的监理单位实施现场监理,并实行政府强制性监督。
四、深基坑开挖和支护方案设计前,建设单位应提供以下资料:
(一)建筑红线定位图;
(二)包括基坑开挖支护结构外侧土质情况地质勘察报告及水文资料;
(三)建筑红线外30米以内的地面建(构)筑物的结构、基础情况和地下有关电力、电讯、给、排水、煤气等管线以及人防设施的埋深、走向、平面布置、埋置时间等有关资料。
五、建设单位应按技术规范要求,正式委托勘察、设计、并支付相应费用。凡因建设单位不委托或委托不全使资料不全而造成工程事故的,应由建设单位承担相应的责任及损失。
六、深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除必须保证基坑支护结构本身在施工中承受各种动、静荷载下的刚度和稳定要求外,还应考虑降水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管线的影响,并应确保邻近建(构)筑物及市政设施的安全。
七、深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应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岩土、结构力学和水文地质计算确定支护方案。做到确保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设计无可靠资料作依据时应进行必要的现场试验,以保证设计的可靠性。
需要进行降水的应考虑降水产生的沉降,并明确提出沉降观测的要求和控制标准。
深基坑设计单位要切实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深入现场,发现现场土层条件与所依据的资料有出入时,应立即提出修改。
八、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论证评审后方可实施:
(一)开挖深度5~10米的或软土地质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由建设单位主持,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工程所在地地级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质监站技术负责人等参加评审,最后由工程所在地地级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二)开挖深度超过10米或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由建设单位主持,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工程所在地地级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质监站,并聘请有关岩土设计、科研等单位的专家参加评审,最后由工程所在地地级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九、深基坑支护设计收费,由甲、乙双方商量收取。
建设单位不得借故拒付和随意压低造价,凡因此造成的损失和延误工期,建设单位应承担相应责任。
十、深基坑开挖和支护工程施工前,应掌握基坑周围建(构)筑物安全状况,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单位及邻近建(构)筑物业主对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的质量状况进行调查,对已有裂缝和不均匀下沉等要事先做好检测记录和标记,有条件的还应录像存档;作为施工期间定期对其裂缝、沉降、垂直度等观测的分析对比资料。
十一、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支护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并遵照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制定出严谨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健全施工现场监督检查制度。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有控制坑边堆载和施工用水、雨水的排放措施,并建立支护位移,地下水位变化,周围土体沉降及周边建(构)筑物变化的观测记录和定期分析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消除隐患。
对周边和附近有河渠及地下管线经过的地段要有特别监控保护措施。
十二、实施严格的监控制度。现场监理和监督人员必须分别认真履行检查和监控职责,督促支护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情况;施工用水、雨水排放措施、坑边设施搭设和各项观测记录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各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情况严重的应责令停工整改。
十三、建立事故报告制度,施工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向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逐级上报至省建委。如发现有不报或瞒报者,除追究企业或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任以外,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一九九五年十月十七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