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原因分析

时间:2019-05-14 23:2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原因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原因分析》。

第一篇:山东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原因分析

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老罐区,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 5号混凝土油罐爆炸起火,大火前后共燃烧104小时,烧掉原油4万多立方米,占地250亩的老罐区和生产区的设施全部烧毁,这起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3540万元。在灭火抢险中,10辆消防车被烧毁,19人牺牲,100多人受

伤。其中公安消防人员牺牲 14人,负伤 85 人。

一、基本情况

黄岛油库区始建于1973年,胜利油田开采出的原油经东(营)黄(岛)长管输线输送到黄岛油库后,由青岛港务局油码头装船运往各地。黄岛油库原油储存能力76万立方米,成品油储存能力约6万立方米,是我国三大海港输油专用码头之一。

二、事故经过

8月12日9时55分,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到下午2时35分,青岛地区西北风,风力增至4级以上,几百米高的火焰向东南方向倾斜。燃烧了4个多小时,5号罐里的原油随着轻油馏份的蒸发燃烧,形成速度大约每小时1.5米、温度为150~300度的热波向油层下部传递。当热波传至油罐底部的水层时,罐底部的积水、原油中的乳化水以及灭火时泡沫中的水汽化,使原油猛烈沸溢,喷向空中,撒落四周地面。下午3时左右,喷溅的油火点燃了位于东甫方向相距5号油罐37米处的另一座相同结构的4号油罐顶部的泄漏油气层,引起爆炸。炸飞的4号罐顶混凝土碎块将相邻30米处的1号、2号和3号金属油罐顶部震裂,造成油气外漏。约1分钟后,5号罐喷溅的油火又先后点燃了3号、2号和1号油罐的外漏油气,引起爆燃,整个老罐区陷入一片火海。失控的外溢原油象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面上四处流淌。大火分成三股,一部分油火翻过5号罐北侧1米高的矮墙,进入储油规模为30万立方米全套引进日本工艺装备的新罐区的1号、2号、6号浮顶式金属罐的四周。烈焰和浓烟烧黑3罐壁,其中2号罐壁隔热钢板很快被烧红。另一部分油火沿着地下管沟流淌,汇同输油管网外溢原油形成地下火网。还有一部分油火向北,从生产区的消防泵房一直烧到车库、化验室和锅炉房,向东从变电站一直引烧到装船泵房、计量站、加热炉。火海席卷着整个生产区,东路、北路的两路油火汇合成一路,烧过油库l号大门,沿着新港公路向位于低处的黄岛油港烧去。大火殃及青岛化工进出口黄岛分公司、航务二公司四处、黄岛商检局、管道局仓库和建港指挥部仓库等单位。18时左右,部分外溢原油沿着地面管沟、低洼路面流入胶州湾。大约600吨油水在胶州湾海面形成几条十几海里长,几百米宽的污染带,造成胶州湾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海洋污染。

三、抢险救灾

事故发生后,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投入抢险灭火的战斗。在大火迅速蔓延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这起震惊全国的特大恶性事故给予了极大关注。江泽民总书记先后三次打电话向青岛市人民政府询问灾情。李鹏总理于13日11时乘飞机赶赴青岛,亲临火灾现场视察指导救灾。李鹏总理指出:“要千方百计把火情控制住,一定要防止大火蔓延,确保整个油港的安全。”

山东省和青岛市的负责同志及时赶赴火场进行了正确的指挥。青岛市全力投入灭火战斗,党政军民一万余人全力以赴抢险救灾,山东省各地市、胜利油田、齐鲁石化公司的公安消防部门,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及部分企业消防队,共出动消防干警1000多人,消防车147辆。黄岛区组织了几千人的抢救突击队,出动各种船只10艘。

在国务院的统一组织下,全国各地紧急调运了lgn吨泡沫灭火液及干粉。北海舰队也派出消防救生船和水上飞机、直升飞机参与灭火,抢运伤员。

经过s天5夜浴血奋战,13日11时火势得到控制,14日19时大火扑灭,16日18时油区内的残火、地沟暗火全部熄灭,黄岛灭火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在与火魔搏斗中,灭火人员团结战斗,勇往直前,经受住浓烟烈火的考验,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满腔的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四、事故原因及分析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非金属油罐本身存在的缺陷,遭受对地雷击产生感应火花而引爆油气。

事故发生后,4号、5号两座半地下混凝土石壁油罐烧塌,l号、2号、3号拱顶金属油罐烧塌,给现场勘察,分析事故原因带来很大困难。在排除人为破坏、明火作业、静电引爆等因素和实测避雷针接地良好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气象情况和有关人员的证词(当时,青岛地区为雷雨天气),经过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事故原因的焦点集中在雷击的形式上。混凝土油罐遭受雷击引爆的形式主要有六种:一是球雷雷击;二是直击避雷针感应电压产生火花;三是雷电直接燃爆油气;四是空中雷放电引起感应电压产生火花;五是绕击雷直击;六是罐区周围对地雷击感应电压产生火花。

经过对以上雷击形式的勘察取证、综合分析,5号油罐爆炸起火的原因,排除了前四种雷击形式;第5种雷击形成可能性极小,理由是:绕击雷绕击率在平地是0.4%,山地是1%,概率很小;绕击雷的特征是小雷绕去,避雷针越高绕击的可能性越大。当时青岛地区的雷电强度属中等强度,5号罐的避雷针高度为30米,属较低的,故绕击的可能性不大;经现场发掘和清查,罐体上未找到雷击痕迹。因此绕击雷也可以排除。

事故原因极大可能是由于该库区遭受对地雷击产生感应火花而引爆油气。根据是:(l)8月12日9时55分左右,有6人从不同地点目击,5号油罐起火前,在该区域有对地雷击。(2)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测得,当时该地区曾有过二三次落地雷,最大一次电流104安培。(3)5号油罐的罐体结构及罐顶设施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预制板裂缝和保护层脱落,使钢筋外露。罐顶部防感应雷屏蔽网连接处均用铁卡压固。油品取样孔采用九层铁丝网覆盖。5号罐体中钢筋及金属部件的电气连接不可靠的地方颇多,均有因感应电压而产生火花放电的可能性。(4)根据电气原理,50~60米以外的天空或地面雷感应,可使电气设施100~200毫米的间隙放电。从5号油罐的金属间隙看,在周围几百米内有对地的雷击时,只要有几百伏的感应电压就可以产生火花放电。(5)5号油罐自8月12日凌晨2时起到9时55分起火时,一直在进油,共输入1.5万立方米原油。与此同时,必然向罐顶周围排放同等体积的油气,使罐外顶部形成一层达到爆炸极限范围的油气层。此外,根据油气分层原理,罐内大部分空间的油气虽处于爆炸上限,但由于油气分布不均匀,通气孔及罐体裂缝处的油气浓度较低,仍处于爆炸极限范围。

除上述直接原因之外,要从更深层次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防患于未然。

1.黄岛油库区储油规模过大,生产布局不合理。黄岛面积仅5.33平方公里,却有黄岛油库和青岛港务局油港两家油库区分布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坡地上。早在1975年就形成了34.1万立方米的储油规模。但1983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下达指标和投资,使黄岛储油规模达到出事前的76万立方米,从而形成油库区相连、罐群密集的布局。黄岛油库老罐区5座油罐建在半山坡上,输油生产区建在近邻的山脚下。这种设计只考虑利用自然高度差输油节省电力,而忽视了消防安全要求,影响对油罐的观察巡视。而且一旦发生爆炸火灾,首先殃及生产区,必遭灭顶之灾。这不仅给黄岛油库区的自身安全留下长期隐患,还对胶州湾的安全构成了永久性的威胁。

2.混凝土油罐先天不足,固有缺陷不易整改。黄岛油库4号、5号混凝土油罐始建于1973年。当时我国缺乏钢材,是在战备思想指导下,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的产物。这种混凝土油罐内部钢筋错综复杂,透光孔、油气呼吸孔、消防管线等金属部件布满罐顶。在使用一定年限以后,混凝土保护层脱落,钢筋外露,在钢筋的捆绑处,间断处易受雷电感应,极易产生放电火花;如遇周围油气在

爆炸极限内,则会引起爆炸。混凝土油罐体极不严密,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罐顶预制拱板产生裂缝,形成纵横交错的油气外泄孔隙。混凝土油罐多为常压油罐,罐顶因受承压能力的限制,需设通气孔泄压,通气孔直通大气,在罐顶周围经常散发油气,形成油气层,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3.混凝土油罐只重储油功能,大多数因陋就简,忽视消防安全和防雷避雷设计,安全系数低,极易遭雷击。1985年7月15日,黄岛油库4号混凝土油罐遭雷击起火后,为了吸取教训,分别在4号、5号混凝土油罐四周各架了4座30米高的避雷什,罐顶部装设了防感应雷屏蔽网,因油罐正处在使用状态,网格连接处无法进行焊接,均用铁卡压接。这次勘察发现,大多数压固点锈蚀严重。经测量一个大火烧过的压固点,电阻值高达1.56欧姆,远远大于0.03欧姆规定值。

4.消防设计错误,设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工作跟不上。黄岛油库是消防重点保卫单位,实施了以油罐上装设固定式消防设施为主,两辆泡沫消防车、一辆水罐车为辅的消防备战体系。5号混凝土油罐的消防系统,为一台每小时流量900吨、压力8公斤的泡沫泵和装在罐顶上的4排共计20个泡沫自动发生器。这次事故发生时,油库消防队冲到罐边,用了不到10分钟,刚刚爆燃的原油火势不大,淡蓝色的火焰在油面上跳跃,这是及时组织灭火施救的好时机。然而装设在罐顶上的消防设施因平时检查维护困难,不能定期做性能喷射试验,事到临头时不能使用。油库自身的泡沫消防车救急不救火,开上去的一辆泡沫消防车面对不太大的火势,也是杯水车薪,无济干事。库区油罐间的消防通道是路面狭窄、坎坷不平的山坡道,且为无环形道路,消防车没有掉头回旋余地,阻碍了集中优势使用消防车抢险灭火的可能性。油库原有35名消防队员,其中24人为农民临时合同工,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技术素质差,在7月12日有12人自行离库返乡,致使油库消防人员严重缺编。

5.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不少漏洞。自1975年以来,该库已发生雷击、跑油、着火事故多起,幸亏发现及时,才未酿成严重后果。原石油部1988年3月5日发布了《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而黄岛油库上级主管单位胜利输油公司安全科没有将该规定下发给黄岛油库。这次事故发生前的几小时雷雨期间,油库一直在输油,外泄的油气加剧了雷击起火的危险性。油库1号、2号、3号金属油罐设计时,是5000立方米,而在施工阶段,仅凭胜利油田一位领导的个人意志,就在原设计罐址上改建成1万立方米的罐。这样,实际罐间距只有11.3米,远远小于安全防火规定间距33米。青岛市公安局十几年来曾4次下达火险隐患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停用中间的2号罐。但直到这次事故发生时,始终没有停用2号罐。此外,对职工要求不严格,工人劳动纪律松弛,违纪现象时有发生。8月12日上午雷雨时,值班消防人员无人在岗位上巡查,而是在室内打扑克、看电视。事故发生时,自救能力差,配合协助公安消防灭火不得力。

五、吸取事故教训,采取防范措施

对于这场特大火灾事故,李鹏总理指示:“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要实事求是,举一反三,以这次事故作为改进油库区安全生产的可以借鉴的反面教材。”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各类油品企业及其上级部门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级领导在指导思想上、工作安排上和资金使用上要把防雷、防爆、防火工作放在头等重要位置,要建立健全针对性强、防范措施可行、确实解决问题的规章制度。

2.对油品储、运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决策时,应当对包括社会环境、安全消防在内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论证和评价,要坚决实行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切不可只顾生产,不要安全。

3.充实和完善《石油设计规范》和《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严格保证工程质量,把隐患消灭在投产之前。

4.逐步淘汰非金属油罐,今后不再建造此类油罐。对尚在使用的非金属油罐,研究和采取较可靠的防范措施。提高对感应雷电的屏蔽能力,减少油气泄漏。同时,组织力量对其进行技术鉴定,明确规定大修周期和报废年限,划分危险等级,分期分批停用报废。

5.研究改进现有油库区防雷、防火、防地震、防污染系统;采用新技术、高技术,建立自动检测报警联防网络,提高油库自防自救能力。

第二篇:油库特大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油库特大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0-08-10 18:21:53 互联网 浏览:

326 发布评论(0)事故概况

山东某油库区始建于1973年,油库原油储存能力76万m3,成品油储存能力约6万m3,是我国三大海港输油专用码头之一。(安全管理交流-www.xiexiebang.com)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油库老罐区,2.3m3,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爆炸起火,大火前后共燃烧104h,烧掉原油4万多m3,占地250亩的老罐区和生产区的设施全部烧毁,这起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在灭火抢险中,10辆消防车被烧毁,19人牺牲,100多人受伤,其中公安消防人员牺牲14人,负伤85人。

8月12日9时55分,2.3万m3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到下午2时35分西北风风力增至4级以上,几百米高的火焰向东南方向倾斜。燃烧了4个多小时,5号罐里的原油随着轻油馏分的蒸发燃烧,形成速度大约1.5m/h、温度为150~300°C的热波向油层下部传递。当热波传至油罐底部的水层时,罐底部的积水、原油中的乳化水以及灭火时泡沫中的水汽化,使原油猛烈沸溢,喷向空中,撤落四周地面。下午3时左右,喷溅的油火点燃了位于东南方向相距5号油罐37m处的另一座相同结构的4号油罐顶部的泄漏油气层,引起爆炸。炸飞的4号罐顶混凝土碎块将相邻30处的1号、2号和3号金属油罐顶部震裂,造成油气外漏。约1min后,5号罐喷溅的油火又先后点燃了3号、2号和1号油罐的外漏油气,引起爆燃,整个老罐区陷入一片火海。失控的外溢原油像火山喷发出的贮存岩浆,在地面上四处流淌。大火分成三股,一部分油火翻过5号罐北侧1m高的矮墙,进入储油规模为30万m3全套引进日本工艺装备的新罐区1号、2号、6号浮顶式金属罐的四周。烈焰浓烟烧黑3罐壁,其中2号罐壁隔热钢板很快被烧红。另一部分油火沿着地下管沟流淌,汇同输油管网外溢原油形成地下火网。还一部分油火向北,从生产区的消防泵房一直烧到车库、化验室和锅炉房,向东从变电站一直引烧到装船泵房、计量站、加热炉。火海席卷整个生产区,东路、北路的两路油火汇合成一路,烧过油库1号大门,沿着公路向伴于低处烧去。大

火殃及其他许多单位。18时左右,部分外溢原油沿着地面管沟,低洼路面流入海湾。大约600t油水在海面形成几条十几海里长,几百米宽的污染带。

事故发生后,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志来,全力投入抢险灭火的战斗。在大火迅速蔓延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这起震惊全国的特大恶性事故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山东省和当地的负责同志及时赶赴火场进行了正确的指导。地方公安消防支队及部分企业消防队,共出动消防干警1000多人,消防车147辆,组织了几千人的抢救突击队,出动各种船只10艘。

在国务院的统一组织下,全国各地紧急调动了153t泡沫灭火液及干粉。部队也派出消防救生船和水上飞机、直升飞机参与灭火,抢运伤员。

经过5天5夜浴血奋战,13日11时火势得到控制,14日19时大火扑灭,16日18时油区内的残火、地沟暗火全部熄灭。事故原因及分析

油库特大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非金属油罐本身存的缺陷,遭受对地雷击产生感应火花而引爆油气。

事故发生后,4号、5号两座半地下混凝土石壁油罐烧塌,1号、2号、3号拱顶金属油罐烧塌,给现场勘察,分析事故原因带来很大困难。在排除人为破坏、明火作业、静电引爆等因素和实测避雷针接地良好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气象情况和有关人员的证词(当时时区为雷雨天气),经过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事故原因的焦点集中在雷击的形式上。混凝土油罐遭受雷击引爆的形式主要有六种:一是球雷雷击;二是直击避雷针感应电压产生火花;三是雷电直接燃爆油气;四是空中雷放电引起感应电压产生火花;五是烧击雷直击;六是罐区周围对地雷击感应电压产生火花。

经过对以上雷击形式的勘察取证、综合分析,5号油罐爆炸起火的原因,排除了前4种雷击形式;第5种雷击形成可能性极小,理由是:绕击雷绕击率在平地是0.4%,山地是1%,概率很小;绕击雷的特征是小雷绕击,避雷针越高烧击的可能性越大。当时该地区的雷电强

度属中等强度,5号罐的避雷针高度为30m,属较低的,故绕击的可能性不大;经现场发掘和清查,罐体上未找到雷击痕迹。因此烧击雷也可以排除。

事故原因极大可能是由于该库区遭受对地雷击产生感应火花而引爆油气。根据是:

(1)8月12日9时55分左右,有6人从不同地点目击,5号油罐起火前,在该区域有对地雷击。

(2)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测得,当地该地区曾有过二三次落地雷,最大一次电流104A。

(3)5号油罐的罐体结构及罐顶设施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预制板裂缝和保护层脱落,使钢筋外露。罐顶部防感应雷屏蔽网连接处均用铁卡压固。油品取样孔采用九层铁丝网覆盖。5号罐体中钢筋及金属部件的电气连接不可靠的地方颇多,均有因感应电压而产生火花放电的可能性。

(4)根据电气原理,50-60m以外的天空或地面雷感应,可使电气设施100-200mm和间隙放电。从5号油罐的金属间隙看,在周围几百米内有对地的雷击时,只要有几百伏的感应电就可以产生火花放电。

(5)5号油罐自8月12日凌晨2时起到9时55分起火时,一直在进油,共输入1.5万立方米原油。与此同时,必然向罐顶周围排放同等体积的油气,使罐外顶部形成一层达到爆炸极限范围的油气层。此外,根据油气分层原理,罐内大部分空间的油气虽处于爆炸上限,但由于油气分布不均匀,通气孔及罐体裂缝处的油气浓度较低,仍处于爆炸极限范围。

除上述直接原因之处,要从更深层次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防患于未然。

(1)油库区储油规模过大,生产布局不合理。老罐区5座油罐建在半山坡上,输油生产区建在近邻的山脚下。这种设计只考虑利用自然高度差输油节省电力,而忽视了消防安全要求,影响对油罐的观察巡视。而且一旦发生爆炸火灾,首先殃及生产区,必遭灭顶之灾。

(2)混凝土油罐先天不足。固有缺陷不易整改。油库4号、5号混凝土油罐始建于1973年。当时我国缺乏钢材,是在战备思想指导下,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的产物。这种混凝

土油罐内部钢筋错综复杂。透光孔、油气呼吸孔、消防管线等金属部件布满罐顶。在使用一定年限以后,混凝土保护层脱落,钢筋外露,在钢筋的捆绑处,间断处易受雷电感应,极易产生放电火花;如遇周围油气在爆炸极限内,则会引起爆炸。混疑土油罐体极不严密,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罐顶预制拱板产生裂缝,形成纵横交错的油气外泄孔隙。混凝土油罐多为常压油罐,罐顶因受承压能力的限制,需设通气孔泄压,通气孔直通大气,在罐顶周围经常散发油气,形成油气层,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3)混油罐只重储油功能,大多数因陋就简,忽视消防安全和防雷避雷设计,安全系数低,极易遭雷击。1985年7月15日。油库4号混凝土油罐遭雷击起火后,为了吸取教训,分别在4号、5号混凝土油罐四周各架了4座30m高的避雷针,罐顶部装设了防感应雷屏蔽网,因油罐正处在使用状态,网络连接处无法进行焊接,均用铁卡压接。这次勘察发现,大多数压固点锈蚀严重。经测量一个大火烧过的压固点,电阻值高达1.5Ω,远远大于0.03Ω规定值。

(4)消防设计错误,设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工作跟不上。油库是消防重点保证单位,实施了以油罐上装设固定式消防设施为主,两辆泡沫塑料消防车、一辆水罐车为辅的消防备战体系。5号混凝土油罐的消防系统,为一台每小时流量900t,压力8KG的泡沫泵和装在罐顶上的4排共计20个泡沫自动发生器。这次事故发生时,油库消防队冲到罐边,用了不到10min,刚刚爆燃的原油火势不大,淡蓝色的火焰在油面上跳跃,这是及时组织灭火施救的好时机。然而装设在罐顶上的消防设施因平时检查维护困难,不能定期做性能喷射试验,事到临头时不能使用。油库自身的泡沫消防车救急不不救火,开上去的一辆泡沫消防车面对不太大的火势,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库区油罐间的消防通道是路面狭窄、坎坷不平的山坡道,且为无环形道,消防车没有掉头回施余地,阻碍了集中优势使用消防车抢险灭火的可能性。油库原有35名消防队员,其中24人为农民临时合同工,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技术素质差,在7月12日有12人自行离库返颖,致使油库消防人员严重缺编。

(5)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不少漏洞。自1975年以来,该库已发生雷击、跑油、着火事故多起,幸亏发现及时,才未酿成严重后果。原石油部1988年3月5日起发布了《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而该油库上级主管单位安全科没有将该规定下发给油库。这次事故发生前的几小时雷雨期间,油库一直在输油,外泄的油气加剧了雷击起火的危险性。油库1号、2号、3号金属油罐设计时,是5000m3,而在施工阶段,仅凭领导的个人意志,就在原设计罐址上改建成1万m3罐。这样,实际罐间距只有11.3m远远小时安全防火规定间距33m.当地公安局十几年来曾4次下达火险隐患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停用中间的2号罐.但直到这次事故发生时,始终没有停用2号罐.此外,对职工要求不严格,工人劳动纪律松驰,违纪现象时有发生.8月12日上午雷雨时,值班消防人员无人在岗位上巡查,而是在室内打扑克、看电视。事故发生时,自救能力差,配合协助公安消防灭火不得力。吸取事故教训,采取防范措施

对于这场特大火灾事故,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各类油品企业及其上级部门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级领导在指导思想上、工作安排上和资金使用上要把防雷、防爆、防火工作放在头等重要位置,要建立健全、针对性强、防范措施可行、确实解决问题的规章制度。

(2)对油品储、运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决策时,应当对包括社会环境、安全消防在内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论证和评价,要坚决实行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切不可只顾生产,不要安全。

(3)充实和完善《石油设计规范》和《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严格保证工程质量,把隐患消灭在投产之前。

(4)逐步淘汰非金属油罐,今后不再建造此类油罐。对尚在使用的非金属油罐,研究和采取较可靠的防范措施。提高对感应雷电的屏蔽能力,减少油气泄漏。同时,组织力量对其进行技术鉴定,明确规定大修周期和报废年限,划分危险等级,分期分批停用报废。

(6)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重大爆炸火灾事故,增强应变能力,制订必要的消防、抢救、疏散、撤离的安全预案,提高事故应急能力。

第三篇:火灾事故原因分析

试题分析

例1:

2000年12月25日,河南洛阳东都商厦发生火灾,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的特大事故。该事故由该商厦地下一层施焊人员在无任何防护措施条件下违章作业,电焊火花溅落到地下二层家具商场的可燃物上引起,火灾发生后,肇事人员、东都商厦在场职工和领导既不报警,也不通知该商厦四层娱乐城人员撤离,使娱乐城大量人员丧失逃生机会,且火灾发生后东北角的楼梯被烟雾封堵,其余三部楼梯被上锁的铁栅栏堵住,无法通行,仅有少数人员逃到靠外墙的窗户处获救,其余309人中毒窒息而死。

经查,该商厦长期存在火灾隐患,地下二层和地下四层没有防火分隔,地下二层没有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地下四层的4个疏散通道有3个被铁栅栏封堵。该商厦为追求经济利益,违规加盖门面房,占用了唯一的消防通道。当地主管部门多次向该商厦下达了整改通知书,但该商厦拒不执行。

请结合这一火灾案例,从能量和有害物质的存在及防护措施失效等方面论述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国家职业资格三级》P96)

1、相关知识点:

1)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是指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2)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1)有害物质和能量的存在:能造成危险和有害的后果,可归结为客观存在的有害物质或超过临界值的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是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

有害物质:是指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或者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物质。比如: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和窒息性气体等都是有害物质。

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如,导致火灾、爆炸发生的化学物质、运动物体等属于能量的范畴。起吊货物具有的势能、带电导体具有的电能、运动部件具有的动能,噪声的声能,热能,辐射能等。

(2)人、机、环境和管理的缺陷:存在有害物质和能量,并不一定就发生事故。因为,我们见到的有害物质和能量,一般都有防护措施,事故是被屏蔽的。

有害物质和能量的防护或屏蔽措施,有着强大的天敌,这就是:人、机、环境和管理的缺陷。

2、参考答案a:

答: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有2方面:有害物质和能量的存在;人、机、环境和管理的缺陷(防护措施失效)。

1)河南洛阳东都商厦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和能量,是产生危险有害因素的根本原因。

(1)该商厦地下二层存在可燃物,遇该商厦地下一层施焊人员在无任何防护措施条件施焊时溅落的电焊火花,发生火灾事故。

(2)发生火灾后产生大量烟雾,烟雾主要有毒物质为CO,人员长时间吸入,造成中毒窒息事故。

2)有害物质和能量的防护或屏蔽措施失效,导致事故的发生。主要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管理的因素等方面分析防护措施失效,发生危险有害因素。

(1)人的因素

该商厦地下一层施焊人员在无任何防护措施条件下违章作业,电焊火花溅落到地下二层家具商场的可燃物上引起火灾。

(2)物的因素

该商厦地下两层和地上第四层没有防火分隔,地下两层没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损坏,四层娱乐城4个疏散通道3个被铁栅栏封堵,违法占用消防车通道等,致使发生火灾后,火灾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员不能较快撤离,致使火灾事故扩大。

(3)环境的因素

火灾发生后,产生大量的烟雾,致使环境缺氧,有害气体CO超标,造成人员中毒窒息。

(4)管理的因素

①该商厦长期存在火灾隐患,并接到整改通知书,但该商厦拒不执行。

②火灾发生后,肇事人员、东都商厦在场职工和领导既不报警,也不通知该商厦四层娱乐城人员撤离,使娱乐城大量人员丧失逃生机会。

③娱乐城超员纳客

④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监督管理不力

3、参考答案b:

一、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1)该商厦地下一层非法施工、施焊人员违章作业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经查 “12.25”火灾是因该商厦地下一层东都分店非法施工、施焊人员违章作业、电焊火花溅落到地下二层家具商场的可燃物上造成的。施焊人员明知商厦地下二层存有大量可燃木制家具,却在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阶情况下违章作业,导致火灾发生。火灾发生后,肇事人员和东都商厦在现场的职工和领导既不报警,也不通知四层东都娱乐城人员撤离,使娱乐城大量人员丧失逃生机会,中毒窒息死亡。

(2)东都商厦消防安全管理混乱、对长期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拒不整改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长期存在重大火灾隐患。南厦地下两层和地上第四层没有防火分隔,地下两层没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损坏,四层娱乐城4个疏散通道3个被铁栅栏封堵,大楼周围防火间距被占用等。违法占用消防车通道,增加了新的隐患。

(3)超员纳客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4)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监督管理不力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第四篇:黄岛油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黄岛油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经过:2013年11月22日10时30分许,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截止12月2日,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经国家安监总局认定,此次事故为一起重大责任事故。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输油管线已输油管道发生破裂,在维修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发火爆炸。

间接原因:

1、油库的消防设计错误,设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工作跟不上。

2、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不少漏洞,该油库跑油、着火事故频发但都未引起高度重视。

3、职工的技能操作不当,安全意识薄弱,在维修过程中违章作业,不按照规章措施执行。

第五篇:汽车火灾事故原因分析

汽车火灾事故原因分析

炎炎夏日,汽车火灾频频发生。山西运城市闻喜县辖区已连续三起汽车火灾事故发生,两起是在停放期间,一起是在行使过程中,均是莫名起火。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一些汽车火灾的有关报道,汽车火灾发生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器线路短路。

一些司机重机器维修保养,轻电器线路维护,致使线路发生短路,火花遇油或其他可燃物引发火灾。因此,司机朋友一定要提高防火意识,做到警钟常鸣,对线路、油路发生的故障,切不可掉以轻心。

2、车内留有火种。

抽烟时将烟灰或烟头乱弹乱扔,火种点燃酿成大火。夏季高温,一些抽烟的司机,喜欢将一次性塑料打火机放在车上,由于高温,使这种简易的打火机发生爆炸,扑灭不及时使整车烧毁。出租车司机一定要小心车内的遗留火种,最好告诫乘客在车内不要吸烟,不要将打火机放在车内。同时,车内必须配备灭火器,预防和及时扑灭火灾,避免更大的损失。

3、罐装饮料的隐患。

烈日炎炎的高温天气,一些司机常在车内放置罐装饮料,特别是含压缩二氧化碳气体的碳酸饮料,如可乐、雪碧、健力宝之类,因为含有压缩气体的罐装饮料,在高温下很容易膨胀变型或受外力的影响,发生爆裂。另外当车辆长时间放置在没有荫凉的太阳底下,一旦开动车子,晃动造成罐装饮料爆裂也极易发生。

司机备饮料时要选择纸包装或不含气体的果汁饮料,罐装带气体的饮料最好随买随喝。

4、喷雾性产品的危险。

有的车主有使用空气清新剂的习惯,有的在车中放置发胶、摩丝之类的东西,还有的车主为护理车子的真皮座椅,在车内备有皮革保养剂。这些化学物品的保存温度一般在20摄氏度左右为宜,温度过高,便有爆炸的危险。所以,尽量不要放在车内,特别是炎夏,这类喷雾性的产品在车内封闭的环境下大量使用,如遇火星就有着火的危险。

5、太阳光聚焦的危害。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玻璃幕墙和不锈钢包柱已广泛用于建筑装饰。在太阳光

线照射下,反射的太阳光线形成聚焦,在一定条件下会引发火灾。玻璃墙引发汽车火灾的也有报道,起火原因是轿车门上的玻璃未关闭,太阳光线照在不锈钢圆柱上反射形成聚焦,焦点正好在轿车座垫上,从而引起燃烧。

在日常车辆使用时,驾驶员应当注意的是,行驶中闻到异味,或发现火星、火苗的,应该马上拉手刹,关闭电源,迅速离开汽车,取出灭火器给油箱和燃烧部位降温灭火,避免爆炸;同时拨打119求救。

车载灭火器是车上必备的消防用具,要注意灭火器的保质期,一定要按要求配置和更换。在使用车载灭火器时,应注意三点:

一是在发现汽车有异味冒烟时,应当及时用灭火器扑救;

二是要及时打开引擎盖,但不要一下子完全打开,可以先打开一道缝,第一时间找准着火点,向内喷射灭火剂。

三是在使用灭火器时,不能往火焰表面喷,而是应对准火焰根部,并确认火焰全部被扑灭后,才能将灭火器移开。

下载山东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原因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原因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圳市宝安区电子厂特大火灾事故分析[最终版]

    1999年6月12日17时10分,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上星村第三工业区智茂电子厂发生火灾,造成16人死亡,59人受伤(今年以来死伤人数最多的火灾事故)以及四层楼房的厂房(建筑面积4450平方米)......

    案例分析27、港商独资玩具厂特大火灾事故分析事故原因(全文5篇)

    案例分析27、港商独资玩具厂特大火灾事故分析事故原因 ×年×月×日,某港商独资工艺玩具厂发生特大火灾事故,死亡84人,伤45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60余万元。该厂多处违反消防安全......

    油库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油库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油库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篇1一、燃油性质:序号项目0号轻柴油1粘度(E20)1.2~1.672凝固点(℃)不高于03闪点(闭式°)不高于6.54闪点(开口)55℃油库属于一级危险区域,在......

    油库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油库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1总则......

    特大、重大火灾事故案例整理

    火灾等级 根据2007年6月26日,公安部下发的《关于调整火灾等级标准的通知》。 新的火灾等级标准由原来的特大火灾、重大火灾、一般火灾三个等级调整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

    油库重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兰州分公司生产区西围墙地带长约500米,西临合水北路,东、南临兰州分公司办公生活区,北临兰炼生产区、油罐区;兰州分公司油罐区包括1万立方米油罐4座,5千立方米油罐10座,周边是西固......

    火灾事故分析

    锡山区出租户住宅火灾事故分析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出租户住宅楼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我们不能忽视......

    1989年黄岛油库爆炸事故报告(错误示范)

    1989年黄岛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黄岛油库区始建于1973年,胜利油田开采出的原油由东(营)黄(岛)输油线输送到黄岛油库,再由青岛港务局油码头装船运往各地。黄岛油库原油储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