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办公室)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关于印发节能减排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23:3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集团公司办公室)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关于印发节能减排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集团公司办公室)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关于印发节能减排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集团公司办公室)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关于印发节能减排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

2015〕62号

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关于印发节能减排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

公司所属各单位:

现将《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节能减排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

2015年2月27日

元,E级为1000元以下。

对特殊事项的考核由公司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决定。

第二章 考核内容和标准

第五条

各单位根据公司下达的年度工作计划,分解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指标,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报节能减排中心。违反本条款,对责任单位执行E级考核。

第六条

未完成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公司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的,对责任单位执行A级考核。

对列入政府和公司节能减排的重点项目,由公司节能减排中心按项目进度计划进行督促检查,项目建设进度严重滞后的,对责任单位提出警告并通报。没有按期完成的,对责任单位执行A级考核。

对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分解考核指标执行不到位的,对责任单位执行B级考核。

第七条

各单位要按照各专业口的制度、规定和要求,按时上报节能减排中心各种专业报表、分析报告、节能减排整改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违反本条款,每项对责任单位执行E级考核。

对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伪造、篡改统计数据和报告及指标严重失真的,每次对责任单位执行C级考核。并视

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管理办法(试行)》和《昆钢建设项目环评和环保“三同时”管理办法》, 各单位拟组织实施的项目开工前应当按有关要求报节能减排中心审批备案,同时在项目建设中要认真落实环评、能评措施要求,并按程序办理试生产和验收审批。违反本条款,对责任单位执行B级考核。

第十二条

符合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条件的新增项目业主单位,竣工验收完成一年内必须完成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违反本条款,对责任单位执行B级考核。

第十三条

新增设备必须选用节能环保型产品,各单位不得使用国家已公布的淘汰类设备。违反本条款,按购置该项设备金额的30%-50%对责任单位进行考核;对项目委托单位按设计费的10%-20%进行处罚。

第十四条

已建成投运的环保设施必须与生产主体设备同时运行维护,确保设施完好率达95%以上、同步运行率达100%(其中烟气脱硫、脱硝设施达到政府要求)。违反本条款,每项每降低1个百分点对责任单位执行D级考核;未完成污染物减排量指标,对责任单位执行B级考核。

第十五条

纳入公司考核的重点环保设施因设备故障需要计划检修停运时,应提前3天以书面形式上报节能减排中心审批(外围单位按属地管理原则,同时报当地环保部门审批)。未经批准擅自停运的,每发生一次,对责任单位执行C

第二十三条

违反《关于加强公司本部厂区道路物料泼洒及环境卫生综合管理的通知》相关规定,每项对责任单位执行D级考核。

第二十四条

未按要求完成公司绿化委员会工作任务的,对责任单位执行C级考核。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未及时将节能减排的重要信息(政府专项检查安排、污染事件或投诉、政府重点工作要求等)上报节能减排中心,对责任单位执行D级考核;对工作造成较大影响的,对责任单位执行B级考核。

第二十六条

上述条款中未明确界定的问题,节能减排中心将以《节能减排整改通知书》的形式下达整改指令,责令按时按要求完成整改并将整改完成情况以书面形式报节能减排中心。未按要求整改的,对责任单位执行B级考核。

第二十七条

因节能减排中心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的能源重大浪费、环境污染和减排工作重大失误,由公司视情况予以考核。

第二十八条

各单位及其领导班子成员未依法履行节能减排管理职责,除按照要求进行考核外,节能减排中心将对存在问责情形的单位和人员提出书面问责建议,由昆钢公司作出问责决定。涉及中层管理人员的问责,依据《昆钢中层管理人员问责暂行规定》(党字〔2009〕83号),由公司党委作出问责决定。

和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三十七条

节能减排中心将不定期组织抽查和考核,考核标准依据公司节能减排评价标准体系执行,并作为年终评先工作的依据。

第四章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节能减排中心负责解释。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原《关于印发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节能减排、经济运行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昆钢控节减〔2010〕143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集团公司办公室)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关于印发2015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的通知

2015〕63号

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关于印发2015年

节能减排工作计划的通知

公司所属各单位:

现将《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2015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2015年节能考核指标与计划

2.2015年污染减排指标 3.重点节能项目

4.污染减排项目与重点环保工程

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

2015年2月27日

理中心;全面推进电机和泵系统能效提升工作;系统研究并推动能源结构优化,特别是天然气在昆钢生产工艺中的应用,以及吸纳省内富余电能的工作;扎实推动一批成熟的四新技术的实际应用。以泛亚能源科技公司为主要平台,积极推动昆钢节能产业化工作。

昆钢下属各集团公司的产值能耗、增加值能耗同比有所下降。现有水泥、焦炭、铁合金工序能耗控制在国家、云南省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以内;新建的水泥等工序能耗控制在国家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以内,工序能耗水平优于2014年水平,努力达到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中的先进值。

参加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及云南省《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23家单位按“十二五”节能目标进度完成2015年节能量指标,各单位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完成当地政府下达的2015年节能指标。各单位(不含武昆股份)按照昆钢2015年节能计划完成能耗指标,具体指标以责任书及计划、月度计划下达(见附件1)。

(二)环 保

以环保设施标准化、规范化运行为抓手,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以建设项目环保手续健全完善为重点,保证依法合规经营。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企”精神,严格执行国家及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全司范围内贯彻落实“三不见一利用”实施方案;加强环境监测监

参加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15家单位2015年内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必须通过政府部门的评价,加强项目能评管理工作、资源综合利用证办理工作以及节能资金、补贴资金申请工作。

加快EMS项目的建设,采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通信控制技术实现钢铁板块能源系统的实时监控与调整,具备故障分析诊断、能源平衡预测、能源系统运行优化的整体功能;及时进行能源使用分析、能源平衡预测等,基本实现对企业外购能源、企业内部能源转换与消耗、余热余能(高炉煤气、转炉煤气、余热蒸汽等)回收和利用等能源供给系统实施全方位管理,以求实现能源合理配置、优化使用;不断优化企业生产工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2.优化能源结构

做好煤气平衡工作,提高煤气利用效率,建成本部高炉煤气供昆钢水泥建材集团微粉项目。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推动焦炉煤气制LNG或制氢项目。

3.节能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继续推广使用节能“四新”技术与产品,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效的节能新技术,如采用SHRT余热回收拖动风机技术;利用余热锅炉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再由汽轮机拖动产生机械能推动主抽风机,效率提高5%。轧钢系统应用黑体强化辐射传热,提高加热炉效率10-15%,减少20%以上的

气脱硝、含硫污染物控制方面的应对方案。

2.废水处理与回用

强化工业水梯级利用,减少生产工序对新水的消耗量;探索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新模式。

提升焦化废水整体处理能效,通过冲渣、熄焦、喷洒路面等方式拓展焦化处理水的消纳新途径。探索浓盐水的处理工艺与技术,研究多效蒸发或机械热压缩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经济、技术可行性。

强化现有水处理设施的同步运行率,完善操作工艺与管理规章制度,稳步提高现有水处理设施的运营效果。

3.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持续推进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提升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含铁尘泥等二次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拓展高炉渣、含铁尘泥等工业固体废物的多渠道利用方式;探索利用水泥窑处理生活垃圾等有机固体废物的经济、技术可行性。

加强各生产工序的清洁生产管理,做好危险废物的源头减量化;力争实现废矿物油等的内部处理与回用,降低处理处置的费用;利用焦炉、水泥窑等现有设施对大宗有机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等进行处理处置,发挥钢铁联合企业消纳社会废弃物的新功能。

4.噪声环境治理

在噪声超标的生产作业区安装吸声材料、设置隔音操作

4。

8.环保监管与考核工作重点

按照煤焦化工、水泥等行业污染物排放新标准要求,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烟气脱硫、水泥脱硝设施规范运行,按要求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100%;危险废物管理规范化,依法合规进行处理处置;矿山废水妥善处理,杜绝水体重金属污染。

四、保障措施

(一)严格管理考核

按照工作计划对节能环保指标进行分解,依据《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节能减排考核实施办法》(昆钢控办〔2015〕62号)对责任主体单位进行管理与考核,并在全司范围内进行通报。

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单位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综合考核评价和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二)强化基础工作

由污染产生单位、水净化科技公司、华云天朗环保公司、动力能源分公司、泛亚能源科技公司等单位加强节能与环保技术基础研究工作。从昆钢实际情况出发,探索节能改造工程以及废水处理、气态污染物防治、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等技术途径,并对其经济性进行分析。

第三篇: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 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十一五”时期,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9.1%,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4.29%和12.45%,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目标,扭转了“十五”后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上升的趋势,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充分认识做好“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我国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受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容量制约以及全球性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还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推进难度增大、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基础工作薄弱、能力建设滞后、监管不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但“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难以实现,还将严重影 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各地区、各部门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全局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进一步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检验经济是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标准,下更大决心,用更大气力,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要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着力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要求。要进一步明确企业的节能减排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细化和完善管理措施,落实目标任务。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推广力度,真正把节能减排转化为企业和各类社会主体的内在要求。要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促进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四、要全面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狠抓监督检查,严格考核问责。发展改革委负责承担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推动节能降耗工作;环境保护部为主承担污染减排方面的工作;统计局负责加强能源统计和监测工作;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协调配合。各省级人民政府要立即部署本地区“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分工和进度要求。

各地区、各部门和中央企业要按照本通知的要求,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责任,狠抓贯彻落实,坚决防止出现节能减排工作前松后紧的问题,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国务院

二○一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一、节能减排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吨、2086.4万吨,比2010年的2551.7万吨、2267.8万吨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吨、2046.2万吨,比2010年的264.4万吨、2273.6万吨分别下降10%。

二、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

(三)合理分解节能减排指标。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环境容量及国家产业布局等因素,将全国节能减排目标合理分解到各地区、各行业。各地区要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明确下一级政府、有关部门、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排污单位的责任。

(四)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统计,建立和完善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制度以及分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季度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核算与监测方法,提高能源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修订完善减排统计监测和核查核算办法,统一标准和分析方法,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加强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统计监测,建立农业源和机动车排放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办法,继续做好全国和各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公报工作。

(五)加强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把地区目标考核与行业目标评价相结合,把落实五年目标与完成目标相结合,把目标考核与进度跟踪相结合。省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国务院报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有关部门每年要向国务院报告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情况。国务院每年组织开展省级人民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绩效和国有企业业绩管理,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并对成绩突出的地区、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六)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严格贷款审批。建立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责任制,严肃查处越权审批、分拆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七)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紧制定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将任务按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指导、督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安排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央财政统筹支持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公告制度,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暂停对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办理核准、审批和备案手续;对未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对虚假淘汰行为,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和地方政府有关人员的责任。

(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重点支持对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和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提高加工贸易准入门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九)调整能源结构。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基础上发展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发展核电,加快发展天然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1.4%。

(十)提高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47%和8%左右。

四、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十一)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实施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节约替代石油、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工程,以及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和节能能力建设工程。到2015年,工业锅炉、窑炉平均运行效率比2010年分别提高5个和2个百分点,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提高2-3个百分点,新增余热余压发电能力2000万千瓦,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000万平方米,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大幅度提高。“十二五”时期,形成3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十二)实施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改造提升现有设施,强化脱氮除磷,大力推进污泥处理处置,加强重点流域区域污染综合治理。到2015年,基本实现所有县和重点建制镇具备污水处理能力,全国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200万吨,新建配套管网约16万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形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削减能力280万吨、30万吨。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形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削减能力140万吨、10万吨。实施脱硫脱硝工程,推动燃煤电厂、钢铁行业烧结机脱硫,形成二氧化硫削减能力277万吨;推动燃煤电厂、水泥等行业脱硝,形成氮氧化物削减能力358万吨。

(十三)实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再制造产业化、餐厨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示范推广等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建设100个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80个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示范城市、50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5个再制造产业集聚区、100个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

(十四)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所需资金主要由项目实施主体通过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社会资金解决,各级人民政府应安排一定的资金予以支持和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的主体责任,严格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和管理,国家对重点建设项目给予适当支持。

五、加强节能减排管理

(十五)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把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地方政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加大考核和监督力度。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作为控制地区能源消费增量和总量的重要措施。建立能源消费总量预测预警机制,跟踪监测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和高耗能行业用电量等指标,对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的地区及时预警调控。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以及城乡建设和消费领域全面加强用能管理,切实改变敞开口子供应能源、无节制使用能源的现象。在大气联防联控重点区域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

(十六)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依法加强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现节能2.5亿吨标准煤。落实目标责任,实行能源审计制度,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建立健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扩大能源管理师试点;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加快实施节能改造,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地方节能主管部门每年组织对进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公告考核结果。对未完成节能任务的企业,强制进行能源审计,限期整改。中央企业要接受所在地区节能主管部门的监管,争当行业节能减排的排头兵。

(十七)加强工业节能减排。重点推进电力、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纺织、印染、食品加工等行业节能减排,明确目标任务,加强行业指导,推动技术进步,强化监督管理。发展热电联产,推广分布式能源。开展智能电网试点。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提高原煤入洗比例,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实施工业和信息产业能效提升计划。推动信息数据中心、通信机房和基站节能改造。实行电力、钢铁、造纸、印染等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新建燃煤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脱硝设施,现役燃煤机组必须安装脱硫设施,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要进行更新改造,烟气脱硫设施要按照规定取消烟气旁路。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加装脱硝设施。钢铁行业全面实施烧结机烟气脱硫,新建烧结机配套安装脱硫脱硝设施。石油石化、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脱硫改造。新型干法水泥窑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改造,配套建设脱硝设施。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重金属污染防治,以湘江流域为重点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

(十八)推动建筑节能。制定并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从规划、法规、技术、标准、设计等方面全面推进建筑节能。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提高标准执行率。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实施“节能暖房”工程,改造供热老旧管网,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和能耗定额管理。做好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改造。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建材和再生建材,继续推广散装水泥。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完善能源审计、能效公示,推动节能改造与运行管理。研究建立建筑使用全寿命周期管理制度,严格建筑拆除管理。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严格防止和纠正过度装饰和亮化。

(十九)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科学合理配置城市各种交通资源,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高铁路电气化比重。实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深入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推广公路甩挂运输,全面推行不停车收费系统,实施内河船型标准化,优化航路航线,推进航空、远洋运输业节能减排。开展机场、码头、车站节能改造。加速淘汰老旧汽车、机车、船舶,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加快提升车用燃油品质。实施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在有条件的重点城市和地区逐步实施第五阶段排放标准。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探索城市调控机动车保有总量,积极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二十)促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老旧农用机具,推广农用节能机械、设备和渔船。推进节能型住宅建设,推动省柴节煤灶更新换代,开展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加强运行管理和维护服务。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的比例达到50%以上,鼓励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分布式、低成本、易维护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鼓励使用高效、安全、低毒农药,推动有机农业发展。

(二十一)推动商业和民用节能。在零售业等商贸服务和旅游业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加快设施节能改造,严格用能管理,引导消费行为。宾馆、商厦、写字楼、机场、车站等要严格执行夏季、冬季空调温度设置标准。在居民中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家电、照明产品,鼓励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支持乘用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限制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

(二十二)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实行更加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加快公共机构办公区节能改造,完成办公建筑节能改造6000万平方米。国家机关供热实行按热量收费。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创建2000家示范单位。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严格用车油耗定额管理,提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比例。建立完善公共机构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加强能耗监测平台和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支持军队重点用能设施设备节能改造。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十三)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宏观指导。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编制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指导各地做好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目录。制定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实施方案。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

(二十四)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编制清洁生产推行规划,制(修)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发布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行方案。重点围绕主要污染物减排和重金属污染治理,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领域清洁生产示范,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消耗。发布清洁生产审核方案,公布清洁生产强制审核企业名单。实施清洁生产示范工程,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

(二十五)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及尾矿综合利用,建设绿色矿山。推动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冶炼和化工废渣、建筑和道路废弃物以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利废新型建筑材料。废弃物实现就地消化,减少转移。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以上。

(二十六)加快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加快“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培育一批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办公用品等再制造示范企业,发布再制造产品目录,完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和再制造产品标准体系,推动再制造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二十七)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鼓励开展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体发电、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

(二十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定区域、行业和产品用水效率指标体系。推广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加强城乡生活节水,推广应用节水器具。推进再生水、矿井水、海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建设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创建示范城市。到2015年,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

七、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

(二十九)加快节能减排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在国家、部门和地方相关科技计划和专项中,加大对节能减排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推进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组织高效节能、废物资源化以及小型分散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攻关。组建一批国家级节能减排工程实验室及专家队伍。推动组建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产业联盟,继续通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节能减排科技研发力度。加强资源环境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

(三十)加大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重点支持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半导体照明、低品位余热利用、地热和浅层地温能应用、生物脱氮除磷、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污泥和垃圾渗滤液处理处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金属无害化处理等关键技术与设备产业化,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

(三十一)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编制节能减排技术政策大纲。继续发布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建立节能减排技术遴选、评定及推广机制。重点推广能量梯级利用、低温余热发电、先进煤气化、高压变频调速、干熄焦、蓄热式加热炉、吸收式热泵供暖、冰蓄冷、高效换热器,以及干法和半干法烟气脱硫、膜生物反应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控制等节能减排技术。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政府在节能环保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加大推广力度。

八、完善节能减排经济政策

(三十二)推进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地区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各地可在国家规定基础上,按程序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严格落实脱硫电价,研究制定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电价政策。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费政策,研究将污泥处理费用逐步纳入污水处理成本问题。改革垃圾处理收费方式,加大征收力度,降低征收成本。

(三十三)完善财政激励政策。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和能力建设。深化“以奖代补”、“以奖促治”以及采用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家用电器、照明产品、节能汽车、高效电机产品等支持机制,强化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要继续支持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逐步提高节能环保产品比重,研究实行节能环保服务政府采购。

(三十四)健全税收支持政策。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积极推进资源税费改革,将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税计征办法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并适当提高税负水平,依法清理取消涉及矿产资源的不合理收费基金项目。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选择防治任务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逐步扩大征收范围。完善和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对用于制造大型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抓紧研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三十五)强化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节能减排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模式。引导各类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社会捐赠资金和国际援助资金增加对节能减排领域的投入。提高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贷款门槛,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和银监会信息披露系统,与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贷款及证券融资联动。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重点区域涉重金属企业应当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将绿色信贷成效与银行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评价、机构准入、业务发展相挂钩。

九、强化节能减排监督检查

(三十六)健全节能环保法律法规。推进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加快制定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等行政法规。修订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能效标识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

(三十七)严格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减排目标未完成、重点减排项目未按目标责任书落实的地区和企业,实行阶段性环评限批。对未通过能评、环评审查的投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核准、批准开工建设,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有关单位不得供水、供电。加强能评和环评审查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各种违规审批行为。能评费用由节能审查机关同级财政部门安排。

(三十八)加强重点污染源和治理设施运行监管。严格排污许可证管理。强化重点流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污染源监管,适时发布主要污染物超标严重的国家重点环境监控企业名单。列入国家重点环境监控范围的电力、钢铁、造纸、印染等重点行业的企业,要安装运行管理监控平台和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定期报告运行情况及污染物排放信息,推动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联网共享。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监控平台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做好运行和污染物削减评估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核拨污水处理费的重要依据。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收费政策不落实、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一年内实际处理水量达不到设计能力60%,以及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无故不运行的地区,暂缓审批该城市项目环评,暂缓下达有关项目的国家建设资金。

(三十九)加强节能减排执法监督。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督促各项措施落实,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污染源的执法检查力度,加大对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标准和建筑施工阶段标准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情况,以及节能环保产品质量和能效标识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严重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未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违规使用明令淘汰用能设备、虚标产品能效标识、减排设施未按要求运行等行为,公开通报或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实行节能减排执法责任制,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严等行为,严肃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十、推广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

(四十)加大能效标识和节能环保产品认证实施力度。扩大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识实施范围,加强宣传和政策激励,引导消费者购买高效节能产品。继续推进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环保装备认证,规范认证行为,扩展认证范围,建立有效的国际协调互认机制。加强标识、认证质量的监管。

(四十一)建立“领跑者”标准制度。研究确定高耗能产品和终端用能产品的能效先进水平,制定“领跑者”能效标准,明确实施时限。将“领跑者”能效标准与新上项目能评审查、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相结合,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加快标准的更新换代,促进能效水平快速提升。

(四十二)加强节能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改革发电调度方式,电网企业要按照节能、经济的原则,优先调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以及余热余压、煤层气、填埋气、煤矸石和垃圾等发电上网,优先安排节能、环保、高效火电机组发电上网。研究推行发电权交易。电网企业要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公布节能发电调度信息,电力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节能发电调度工作的监督。落实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制定配套政策,规范有序用电。以建设技术支撑平台为基础,开展城市综合试点,推广能效电厂。

(四十三)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落实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扶持政策,引导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扶持壮大节能服务产业。研究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审核和交易制度,培育第三方审核评估机构。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引导和支持各类融资担保机构提供风险分担服务。

(四十四)推进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建立健全排污权交易市场,研究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的指导意见。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建立自愿减排机制,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四十五)推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特许经营。总结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采用多种建设运营模式开展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园区污染物集中治理,确保处理设施稳定高效运行。实行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制度,推进环保设施的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服务。完善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方保护,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十一、加强节能减排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

(四十六)加快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制(修)订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产品能效和污染物排放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建筑节能标准和设计规范,提高准入门槛。制定和完善环保产品及装备标准。完善机动车燃油消耗量限值标准、低速汽车排放标准。制(修)订轻型汽车第五阶段排放标准,颁布实施第四、第五阶段车用燃油国家标准。建立满足氨氮、氮氧化物控制目标要求的排放标准。鼓励地方依法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环保地方标准。

(四十七)强化节能减排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加强政府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完善机构,充实人员。加强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配备监测和检测设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执法能力,完善覆盖全国的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继续推进能源统计能力建设。推动重点用能单位按要求配备计量器具,推行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开展城市能源计量建设示范。加强减排监管能力建设,推进环境监管机构标准化,提高污染源监测、机动车污染监控、农业源污染检测和减排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国家、省、市三级减排监控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

十二、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

(四十八)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把节能减排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体系以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系。组织好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强日常性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宣传先进典型,普及节能减排知识和方法,加强舆论监督和对外宣传,积极为节能减排营造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

(四十九)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抓好家庭社区、青少年、企业、学校、军营、农村、政府机构、科技、科普和媒体等十个节能减排专项行动,通过典型示范、专题活动、展览展示、岗位创建、合理化建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发挥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作用,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五十)政府机关带头节能减排。各级人民政府机关要将节能减排作为机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细化管理措施,树立节约意识,践行节约行动,作节能减排的表率。

附件:1.“十二五”各地区节能目标

2.“十二五”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3.“十二五”各地区氨氮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4.“十二五”各地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5.“十二五”各地区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附件1:

“十二五”各地区节能目标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十地区

二“十一五”时期

五”2006-2015时年累计

全国 19.06 16 32.01 北京 26.59 17 39.07 天津 21.00 18 35.22 河北 20.11 17 33.69 山西 22.66 16 35.03 内蒙古 22.62 15 34.23 辽宁 20.01 17 33.61 吉林 22.04 16 34.51 黑龙江 20.79 16 33.46 上海 20.00 18 34.40 江苏 20.45 18 34.77 浙江 20.01 18 34.41 安徽 20.36 16 33.10 福建 16.45

29.82 江西 20.04 16 32.83 山东 22.09 17 35.33 河南 20.12 16 32.90 湖北 21.67 16 34.20 湖南 20.43 16 33.16 广东 16.42 18 31.46 广西 15.22 15 27.94 海南 12.14 10 20.93 重庆 20.95 16 33.60 四川 20.31 16 33.06 贵州 20.06 15 32.05 云南 17.41 15 29.80 西藏 12.00 10 20.80 陕西 20.25 16 33.01 甘肃 20.26 15 32.22 青海 17.04 10 25.34 宁夏 20.09 15 32.08 新疆 8.91

18.02

备注:“十一五”各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除新疆外均为国家统计局最终公布数据,新疆为初步核实数据。

附件2:

“十二五”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单位:万吨

2010

年 2015 年 2015年比 2010年(%)地区

排放量

其中: 工业和生活 控制量 其中: 工业和生活 增加或减少 其中: 工业和生活 北京 20.0 10.9 18.3 9.8-8.7-9.8 天津 23.8 12.3 21.8 11.2-8.6-9.2 河北 142.2 45.6 128.3 40.7-9.8-10.8 山西 50.7 31.2 45.8 27.9-9.6-10.6 内蒙古 92.1 27.5 85.9 25.4-6.7-7.5 辽宁 137.3

47.0

124.7

42.1

-9.2

-10.4 吉林 83.4 28.8 76.1 26.1-8.8-9.4 黑龙江 161.2 47.8 147.3 43.4-8.6-9.3 上海 26.6 22.5 23.9 20.1-10.0-10.5 江苏 128.0 86.3 112.8 75.3-11.9-12.8 浙江 84.2 61.4 74.6 53.7-11.4-12.5 安徽 97.3 55.6 90.3 52.0-7.2-6.5 福建 69.6 45.8 65.2 43.1-6.3-6.0 江西 77.7 51.9 73.2 48.3-5.8-7.0 山东 201.6 62.7 177.4 54.6-12.0-12.9 河南 148.2 62.0 133.5 55.8-9.9-10.0 湖北 112.4 62.1 104.1 59.0-7.4-5.0 湖南 134.1 71.8 124.4 66.8-7.2-7.0 广东 193.3 130.6 170.1 113.8-12.0-12.9 广西 80.7 58.1 74.6 53.6-7.6-7.8 海南 20.4 9.2 20.4 9.2 0 0 重庆 42.6 29.4 39.5 27.5-7.2-6.5 四川 132.4 75.0 123.1 71.3-7.0-5.0 贵州 34.8 28.1 32.7 26.4-6.0-6.1 云南 56.4 48.0 52.9 45.0-6.2-6.2 西藏 2.7 2.3 2.7 2.3 0 0 陕西 57.0 36.4 52.7 33.5-7.6-7.9 甘肃 40.2 25.5 37.6 23.7-6.4-6.9 青海 10.4 8.1 12.3 9.6 18.0 18.0 宁夏 24.0 13.3 22.6 12.5-6.0-6.3 新疆 56.9 26.2 56.9 26.2 0 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9.5 4.7 9.5 4.7 0 0 合计 2551.7

1328.1

2335.2

1214.6

-8.5

-8.5

备注: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8%的总量控制目标为2347.6万吨(其中工业和生活1221.9万吨),实际分配给各地区2335.2万吨(其中工业和生活1214.6万吨),国家预留12.4万吨,用于化学需氧量排污权有偿分配和交易试点工作。

附件3:

“十二五”各地区氨氮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单位:万吨

2010

年 2015 年 2015年比 2010年(%)地区

排放量

其中: 其中: 其中: 工业和生活 控制量 工业和生活 增加或减少 工业和生活 北京 2.20 1.64 1.98 1.47-10.1-10.2 天津 2.79 2.18 2.50 1.95-10.5-10.4 河北 11.61 6.98 10.14 6.10-12.7-12.6 山西 5.93 4.66 5.21 4.08-12.2-12.4 内蒙古 5.45 4.19 4.92 3.79-9.7-9.5 辽宁 11.25 7.56 10.01 6.69-11.0-11.5 吉林 5.87 3.92 5.25 3.49-10.5-10.9 黑龙江 9.45 6.14 8.47 5.49-10.4-10.6 上海 5.21 4.83 4.54 4.21-12.9-12.9 江苏 16.12 11.98 14.04 10.40-12.9-13.2 浙江 11.84 8.96 10.36 7.84-12.5-12.5 安徽 11.20 7.07 10.09 6.38-9.9-9.8 福建 9.72 6.16 8.90 5.67-8.4-8.0 江西 9.45 6.18 8.52 5.57-9.8-9.8 山东 17.64 10.06 15.29 8.70-13.3-13.5 河南 15.57 8.80 13.61 7.66-12.6-12.9 湖北 13.29 8.25 12.00 7.43-9.7-9.9 湖南 16.95 10.15 15.29 9.16-9.8-9.8 广东 23.52 17.53 20.39 15.16-13.3-13.5 广西 8.45 5.63 7.71 5.13-8.7-8.9 海南 2.29 1.36 2.29 1.37 0 1.0 重庆 5.59 4.19 5.10 3.81-8.8-9.0 四川 14.56 8.50 13.31 7.78-8.6-8.5 贵州 4.03 3.19 3.72 2.94-7.7-7.8 云南 6.00 4.66 5.51 4.29-8.1-8.0 西藏 0.33 0.28 0.33 0.28 0 0 陕西 6.44

4.80

5.81

4.34

-9.8

-9.6 甘肃 4.33 3.70 3.94 3.38-8.9-8.7 青海 0.96 0.87 1.10 1.00 15.0 15.0 宁夏 1.82 1.60 1.67 1.47-8.0-8.0 新疆 4.06 3.08 4.06 3.08 0 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0.51 0.25 0.51 0.25 0 0 合计 264.4

179.4

236.6

160.4

-10.5

-10.6

备注:全国氨氮排放量削减10%的总量控制目标为238.0万吨(其中工业和生活161.5万吨),实际分配给各地区236.6万吨(其中工业和生活160.4万吨),国家预留1.4万吨,用于氨氮排污权有偿分配和交易试点工作。

附件4:

“十二五”各地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单位:万吨

地区 2010年排放量 2015年控制量 2015年比2010年(%)北京 10.4 9.0-13.4 天津 23.8 21.6-9.4 河北 143.8 125.5-12.7 山西 143.8 127.6-11.3 内蒙古 139.7 134.4-3.8 辽宁 117.2 104.7-10.7 吉林 41.7 40.6-2.7 黑龙江 51.3 50.3-2.0 上海 25.5 22.0-13.7 江苏 108.6 92.5-14.8 浙江 68.4 59.3-13.3 安徽 53.8 50.5-6.1 福建 39.3 36.5-7.0 江西 59.4 54.9-7.5 山东 188.1 160.1-14.9 河南 144.0 126.9-11.9 湖北 69.5 63.7-8.3 湖南 71.0 65.1-8.3 广东 83.9

71.5

-14.8 广西 57.2 52.7-7.9 海南 3.1 4.2 34.9 重庆 60.9 56.6-7.1 四川 92.7 84.4-9.0 贵州 116.2 106.2-8.6 云南 70.4 67.6-4.0 西藏 0.4 0.4 0 陕西 94.8 87.3-7.9 甘肃 62.2 63.4 2.0 青海 15.7 18.3 16.7 宁夏 38.3 36.9-3.6 新疆 63.1 63.1 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9.6 9.6 0 合计 2267.8

2067.4

-8.8

备注: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8%的总量控制目标为2086.4万吨,实际分配给各地区2067.4万吨,国家预留19.0万吨,用于二氧化硫排污权有偿分配和交易试点工作。

附件5:

“十二五”各地区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单位:万吨

地区 2010年排放量 2015年控制量 2015年比2010年(%)北京 19.8 17.4-12.3 天津 34.0 28.8-15.2 河北 171.3 147.5-13.9 山西 124.1 106.9-13.9 内蒙古 131.4 123.8-5.8 辽宁 102.0 88.0-13.7 吉林 58.2 54.2-6.9 黑龙江 75.3 73.0-3.1 上海 44.3 36.5-17.5 江苏 147.2 121.4-17.5 浙江 85.3

69.9

-18.0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合计 90.9 44.8 58.2 174.0 159.0 63.1 60.4 132.3 45.1 8.0 38.2 62.0 49.3 52.0 3.8 76.6 42.0 11.6 41.8 58.8 8.8 2273.6

82.0 40.9 54.2 146.0 135.6 58.6 55.0 109.9 41.1 9.8 35.6 57.7 44.5 49.0 3.8 69.0 40.7 13.4 39.8 58.8 8.8 2021.6

-9.8-8.6-6.9-16.1-14.7-7.2-9.0-16.9-8.8 22.3-6.9-6.9-9.8-5.8 0-9.9-3.1 15.3-4.9 0 0-11.1

备注: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10%的总量控制目标为2046.2万吨,实际分配给各地区2021.6万吨,国家预留24.6万吨,用于氮氧化物排污权有偿分配和交易试点工作。

第四篇:关于开展办公室节能减排检查的通知

关于开展办公室节能减排检查的通知 公司各部门:

根据上级公司下发的《XXX公司办公楼节能减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为合理使用办公设备,降低能耗,节约成本,培养员工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特做出如下通知:

一、各部门负责人监督实施

公司全体员工务必认真宣贯《办法》精神,各部门主任负责本部门办公室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切实执行《办法》决定。有关责任人和员工应根据《办法》规定规范空调、电脑、饮水机等办公设施的使用,避免能源浪费。

二、成立节能减排领导、检查小组,领导小组对节能减工作排进行统筹安排,检查小组不定期对各部门节能减排工作进行检查

1、成立节能减排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

2、成立节能减排检查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XXX……

按照《办法》规定,检查小组将对各部门进行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原则上每年检查不低于X次,检查小组将于第一季度对各部门、片区用电情况进行抽查。请各部门负责人立即组织部门员工进行自查,若检查小组发现违规现象,将按照分公司相关考核办法严格执行

特此通知

XXX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第五篇:关于印发《贵阳市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贵阳市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筑府发[2007]98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

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拟订的《贵阳市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以下要求和本部门、本地区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高度重视,把节能减排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到2010年,我市节能减排主要目标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2.15吨标准煤下降到1.72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18.67万吨;全市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控制在5.17万吨,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10.4%;

近几年,我市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映强烈。这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市直各部门、各区(市、县)人民政府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高度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节能减排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把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衡量,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标志,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是否好的重要标准。把节能减排的压力转化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转化为发展的新资源、新途径、新渠道,既解决难题,又促进发展。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确保节能减排任务与“十一五”规划期间的各项目标任务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同步完成。

二、稳步推进,强化节能减排的监管机制

加强政府主导。实行节能减排目标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市直各单位,各区(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节能减排工作。要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层层落实。要强化政策措施的执行力,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的考核和监督,定期检查并公布指标完成情况。要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级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和各区(市、县)人民政府每年要向上级政府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的进展情况,市直有关部门每年要向市政府报告节能减排方面的履责情况。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节能和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自觉节能减排,确保完成目标。对未按规定建设和运行污染减排设施的企业和单位,要公开通报,限期整改。对恶意排污的企业和单位,要实行重罚并追究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节能减排是全体公民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造福子孙后代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各级政府机关要带头节能,引导商用、民用节能。要在全社会形成全方位推进节能减排的工作格局。

三、细化责任,制定节能减排实施细则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方案》要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横到边、纵到底”,层层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制定实施细则和贯彻落实措施,于2007年12月30日前报市经贸委汇总,经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实施。各区(市、县)政府要结合全市的目标和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于2007年12月30日前报市经贸委汇总后报市人民政府。附件:

一、贵阳市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二、贵阳市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责任分解表

二○○七年十二月十七日

贵阳市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强化监管,加强政府引导,增强公众意识,落实工作责任,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形成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政府积极推动、企业和公众主动参与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和长效机制,促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安排要求及《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我市至2010年节能减排主要目标是: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2.15吨标准煤下降到1.72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18.67万吨;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控制在5.17万吨,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10.4%; 清洁能源使用率提高到50%以上;

城市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 %以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20%以上;

城市生活垃圾(不含一市三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90%;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左右; 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达到50%。

二、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

(三)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投资项目。按照国家规定,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严把节能、环保等市场准入门槛。由市发改委会同经贸委、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建立新开工项目审查联席会议制度,实行项目审查问责制,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规定的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开制度。各级投资管理部门对焦炭、电石、黄磷、铁合金、电解铝、氧化铝、钢铁、水泥、海绵钛等行业的投资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标准以及权限进行审批、核准或备案,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上级投资主管部门备案。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地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对超过总量指标、重点项目未达到目标责任要求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建设项目。

严格执行国家对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差别电价标准,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组织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专项检查,清理和纠正各区(市、县)在电价、地价、税费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

(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加大淘汰电力、钢铁、建材、铁合金、电石、焦炭、煤炭、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市经贸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并落实好我市至2010年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方案和分区域、分的具体工作计划。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措施,结合区域功能转换、行业结构调整和零星工业点整合,淘汰钢铁、电力、化工、有色、建材等行业中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淘汰不符合能耗标准的在役机电通用耗能设备和产品。市煤炭局要加大煤矿资源整合工作力度,淘汰生产能力低下、破坏资源的小煤矿。市安监局要加大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力度,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小煤矿数量控制在100对左右。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市、区两级政府依法予以关停、淘汰;市质监局、市环保局要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布;供电部门依法停止供电。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区(市、县)及相关单位,严格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并每年向社会公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和各区(市、县)执行情况。同时,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市、区(市、县)两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给予适当补贴和奖励,并积极争取国家的专项补助。

(五)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严格执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40号令),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先进生产力。根据不同行业情况,适当提高建设项目在产能、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使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绿色食品和现代中药等特色产业,培育体现我市资源优势和具有区域特色的轻工产品,提高技术含量和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市商务局要落实外贸进出口调控措施,重点支持节能环保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优势农产品出口;按照《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商务部公告2007年第44号),提高加工贸易的准入门槛,逐步淘汰产品和技术水平落后、社会效益低下的加工贸易,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严格控制高耗能设备的进口,适度进口可再生利用的废旧物资,鼓励进口能耗及环境成本低的产品。市招商局要认真执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第24号令),鼓励外来投资进入节能环保领域,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投资项目,促进外来投资产业结构升级。

(六)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遵循“以资源定规划,以规划促项目”原则,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市发改委要制订促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中长期规划和政策措施,推进水电、太阳能、沼气、替代石油、生物质能、地热能与建筑一体化的科研、开发和建设,实施示范工程。同时,促进生物柴油产业化生产。市环保局会同有关单位要巩固清洁能源工程和烟尘控制区建设成果,坚决取缔违法使用燃煤锅炉。调整能源结构,大力推广使用电热、煤气、液化气、二甲醚等清洁能源。市煤炭局要限制开采高硫煤,并联合有关部门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煤矿依法实施关闭。市农业局要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工作,增加对农业和农村节能技术、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的资金投入,积极推进农村以户用沼气池建设为主的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工作,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秸秆气化、固化成型燃料等清洁能源,“十一五”期间,建设“四改一气”12万套,基本实现农村沼气覆盖;第一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长5.5%,到2010年达45.2亿元。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灵活运用财政补助、银行贷款贴息、奖励等方式,积极吸引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支持可再生能源利用共性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七)促进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规定》(国发[2007]7号),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市旅游局要加快发展绿色旅游业,发展具有我市特色的旅游商品。对具有发展前景、市场广阔、在农村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旅游商品生产单位,给予必要的扶持,带动我市绿色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大力发展物流、社区服务、金融、信息、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市发改委、市科技局、信息产业局等单位要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落实《贵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推进电子信息、新型能源、新型材料等产业化基地和项目建设,建立专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制造业技术服务体系,尽快形成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品牌产品、产业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左右,2010年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0%左右,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

三、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

(八)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认真贯彻国家《“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发改环资[2006]1457号),着力抓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市发改委、经贸委等单位和各区(市、县)政府及各重点企业要制定“十一五”节能改造规划和分实施计划,围绕燃煤工业炉窑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节能工程,重点抓好有色、钢铁、电力、建材、煤炭、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企业节能工作,组织实施一批节能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市建设局要积极组织实施低耗能、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十一五”期间要完成15%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市发改委等单位要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型灯具、高效节电新光源和节电控制装置,市直机关事务局要在市直机关办公场所率先改造使用节能灯具;市城管局要加快实施城市公共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使城市公共照明系统的能耗在现有基础上降低20%以上。

(九)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各区(市、县)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快我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要在现有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21万吨的基础上,确保新增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45万吨。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必须于2009年底前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并确保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推动全市公共建筑、宾馆饭店、生活小区和住宅中水回用设施建设,逐步提高中水回用水平。到2010年,贵阳市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20%以上;削减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1749吨。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重点抓好“两湖一库”饮用水源区环境保护,今、明两年全面完成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十一五”期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6%以上,主要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条件具备的区域,设置警示宣传标志、界桩和围栏。

(十)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十一五”期间,市环保局等单位重点要抓好现役火电厂烟气脱硫工作,各发电企业新建符合国家规定的燃煤机组,要将脱硫设施、烟气在线监控装置与发电机组同步投运。“十一五”期间投运脱硫机组160万千瓦(含贵阳电厂),形成削减二氧化硫能力13.6万吨。在加快清镇电厂异地建设的同时,确保贵阳发电厂两台200MW机组和清镇电厂两台200MW机组已建成的烟气脱硫设施脱硫率达到95%以上。

(十一)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节能减排所需资金主要靠企业自筹、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政府安排必要的资金作为引导性投入。市、区(市、县)两级政府要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项目);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技术和节能新机制的推广;节能减排管理能力建设及监测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清洁生产重大项目;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奖励等。

自2008年起,在市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节能专项资金1000万元,市减排专项资金也要加大投入力度,并根据需要逐年递增,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占财政支出预算的比重逐步上升。制定《贵阳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使用办法》,确保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市、区(市、县)有关部门安排的各类专项资金中要对节能减排予以大力支持。按照《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57号令)、《贵州省城镇垃圾管理暂行办法》(黔府令[2006]第64号)的要求,尽快开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全面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对超计划或者超定额用水累进收取水资源费。加大对区域内重点流域范围的生态建设和综合治理投入力度。要加大对企业排污费的足额征收力度,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按规定征收的污水处理费,主要用于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投资及运行维护,收费不足以弥补运营成本的,由当地财政予以补助。落实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全面加强矿山的生态治理和恢复工作。全面征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加强使用管理。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向国家、省申报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补助。

四、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十二)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市循环办等单位要按照国家发改委对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的要求,推进落实《贵阳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筑府发[2007]60号),每年选择10—20户单位作为循环经济试点,从试点单位中选择3-5户作为循环经济典型示范企业;加快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工作;创造条件推行城市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和中水回收利用工程建设。

着力抓好产业园区示范试点。以贵阳市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息烽循环经济磷复肥示范基地、清镇市循环经济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为重点,以修文医药产业园区生态化转型为试点,积极探索园区内土地集约管理使用、集中供热、供水、供气的运行机制和废物、废水集中处理的有效模式,大力推动园区建设。按照“一年一个批次,两年一个周期”的原则,每年重点建设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抓好项目建设的跟踪服务事后评估工作,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宣传。

全面扩大循环经济实施范围,将试点工作由项目向行业和功能区域延伸,加快从企业、工业园区、区域经济三个层面建立生态工业体系。到2010年,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白云经济开发区、开阳县、清镇市、息烽县的区域循环经济产业基本形成规模。

(十三)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市发改委、水利局、城管局要按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原则,建立行业用水定额管理体系,减少废污水排放量,加大大型灌区建设和城区供水管网的改造力度。市发改委、经贸委、城管局等单位要执行《贵阳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加快实施重点行业节水改造及矿井水利用重点项目,推广蒸汽冷凝水密闭式回收和污水回收利用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和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率。市城管局要根据有关规定在城市强制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市城管局、林业绿化局要在市政、环卫、绿化、景观等领域扩大使用河水、雨水和中水。市农业局等单位要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十一五”期末,重点行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40立方米/万元,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比“十五”期末降低5%。

(十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市经贸委等单位要落实国家《“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06]2913号)和《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发改环资[2006]1864号),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磷渣、磷石膏、脱硫石膏、粉煤灰、赤泥等工业废弃物规模化利用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地实现废弃物资源化。推进墙体材料革新,禁止和限制墙体材料消耗粘土资源。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市商务局要积极探索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运行机制,整合现有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培植和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

(十五)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市城管局、建设局、循环办要建立健全全市垃圾收集系统,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含废弃电子产品)分类体系建设,编制并组织实施《贵阳市餐厨垃圾管理暂行办法》和《贵阳市城市生活垃圾和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鼓励利用生活垃圾发电、餐厨垃圾再利用,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市卫生局须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将医疗废物100%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理,禁止转让、买卖、丢弃和回收利用医疗废物。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达90%。

(十六)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市经贸委、环保局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贵阳市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筑府办发[2005]46号),全面实施《贵阳市清洁生产总体规划》,以“节约、降耗、减污、增效”为核心,在钢铁、化工、医药、建材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物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转变。市农业局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农业清洁生产工作。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力度,鼓励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从今年起,市经贸委、环保局要对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超过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重点排污企业分期分批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审核结果作为核发排污许可证的重要依据。2010年,全市重点污染行业的企业清洁生产实施率达到85%以上。

五、依靠科技,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

(十七)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市科技局等有关单位要把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自主研发、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政府加大科技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化投入的重点,要组织节能减排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支持开发流程工业能源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高耗电工业节电、半导体照明、建筑保温、大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资源化脱硫、废水处理回用等技术。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发挥企业技术中心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进创新型人才,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要组织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扩大绿色高效照明产品、高效节电控制技术以及太阳能、沼气、秸秆气化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规模。实施替代石油的液化天然气(LNG)汽车示范工程、中央空调运行管理系统、城市照明综合自动化系统、电机节能控制系统等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市农业局要加强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节能技术的推广。(十八)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产品(技术)市场发展。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引导节能减排产品(技术)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对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的产品和技术,要从政策和资金上重点给予支持。要认真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财库[2004]185号)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财库[2006]90号),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清单制度,不断扩大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范围。建立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评审体系和监督制度,保证节能和绿色采购工作落到实处。市经贸委、科技局、环保局要不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重点推广的节能减排产品(技术)目录,会同有关部门对使用节能减排产品和技术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补贴、奖励。市、区(市、县)政府机关要带头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的有关制度,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的范围。

(十九)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市发改委、经贸委等单位要制定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政策措施,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以及党政机关办公楼、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二十)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市经贸委、发改委、科技局、环保局要根据《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环保产业工作实施意见》(筑府发[2004]40号),加强政策扶持和市场监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保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产业,推进环境咨询市场化,鼓励建立清洁生产、环境保护中介服务机构,重点推行环境监测、环境监理、环境影响评价、ISO14000认证等执业资格制度和环保产品、技术论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政策措施,扶植和发展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环保产业骨干企业;推行污染治理工程总承包和特许经营,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二十一)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市发改委、环保局、经贸委、科技局等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对外交流渠道,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国内科技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节能环保国际国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积极参与并实施好科技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绿色能源减贫项目,努力推动清洁发展机制(CDM)能力建设项目。

六、强化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管理

(二十二)建立健全政府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节能减排工作“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市、区两级人民政府是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主体,市直各单位、区(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分别是本行业和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工作“第一责任人”,实行节能减排目标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按照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奖惩分明、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要求,制定考核细则,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励制度。市政府目标办要按照全市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总体要求,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各区(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考核结果计入年终综合考核目标,送交市委组织部和市国资委,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考核内容,作为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

(二十三)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市发改委、统计局、经贸委等单位要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对全市耗能单位和污染源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涵盖全社会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区域间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并按全省分地区单位GDP能耗指标核算制度要求作好我市全社会单位GDP能耗指标调查、核算、评估工作,同时按《贵阳市全社会综合节能降耗统计监测方案》,对各区(市、县)单位GDP能耗指标进行核算、评估及公布,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指标按季度提供给政府及相关部门。半年时,经省级评估后向社会公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指标。按国家和省的要求,建立并督促指导好我市境内所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和全国联网直报的小型工业企业能源统计数据及时、准确地完成网上直报工作;作好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季度统计、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高耗能工业企业能源月度统计工作;作好非工业重点耗能单位的统计工作;作好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指标的核算公布工作。

市环保局要严格执行国家“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定期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从2007年开始,对列入国家和省、市重点监控的污染源实施联网在线自动监控。市和各区(市、县)以及重点企业要建成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管理平台,对重点监控的污染源实现污染物排放数据网上直报,向社会公告重点监控企业污染物排放数据。

(二十四)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市发改委、经贸委等单位要严格执行《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黔发改投资[2007]509号),对实行审批、核准管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中没有节能分析篇章或未通过节能评估和节能审查的,一律不得审批、核准或转报。需要进行节能评估和节能审查的备案项目,未报送项目节能方案或项目节能方案未通过评估和审查的,各级投资主管部门不得备案。

市环保局要把排污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性条件,严格实施“批项目、核总量”制度,所有新、改、扩建项目未取得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一律不批准环评文件;项目竣工时污染物排放超过总量指标的,不予通过验收。严格实施环境准入,对建设项目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对未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备、区域环境质量不达标的工业园区,不得引进新项目。对建设项目未经验收擅自投运、久拖不验、超期试生产等违法行为,严格依法进行处罚。(二十五)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十一五”期间,我市列入省的15家重点耗能企业要确保实现节能62.72万吨标准煤,列入全国千家重点耗能企业的4家企业确保实现节能38.76万吨标准煤。市质监局要督促市重点监控企业严格执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17167-2006),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和计量检测体系。规模以上特别是重点耗能企业要建立能源管理专岗专人专责制度,认真执行能耗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积极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与企业信用等级挂钩,从而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市、区(市、县)工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特别是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监督管理和节能监测,定期通报主要产品单耗指标完成情况,及时通报节能监测结果。市、区(市、县)环保局要加强对重点排污单位的监督管理,对主要污染物未达标、达量排放的排污单位依法实施限期治理,在限期治理期间要实行限产限排,在限期内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依法责令其关停。(二十六)加强节能环保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市经贸委等单位要按照国家节能发电调度管理办法,优先安排水电等清洁高效和符合规定的热电联产、利用余热余压发电的机组发电及符合资源综合利用规定的发电机组发电,实现电力节能、环保和经济调度。进一步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节能办法,优化城市、企业用电方案,鼓励低谷用电,提高负荷率。推广应用高效节能技术,加强电力用户无功功率管理,降低火力发电供电煤耗和电网线损。推进高效节能电厂建设,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二十七)严格建筑节能管理。市建设局、规划局、发改委等单位要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在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备案中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节能标准和规范,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和设备,提高保温隔热性能,达到节能50%的设计标准。对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物不得办理开工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准开工建设和销售使用。从2008年起,所有新建商品房销售时在买卖合同等文件中要载明耗能量、节能措施等信息。“十一五”期间,全市建筑节能要实现年均节约20万吨标煤的目标,其中新建建筑实现年均节能15万吨标煤,即有建筑(含居住建筑)实现年均节能5万吨标煤。

(二十八)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管理。市城管局、交通局等单位要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鼓励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加快建设和完善智能交通服务体系;鼓励生产、使用节能环保型车辆,鼓励开发和推广应用交通运输工具使用液化天然气、醇类等清洁燃料。市发改委、商务局、财政局、公安局、工商局等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政策,落实财政补贴政策,加快老旧交通运输工具的报废更新,依法严厉打击报废机动车违法交易活动。市规划局、交通局、公安局等单位要制定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建设便捷、高效、省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水平,力争“十一五”期末全市交通运输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6%左右。(二十九)加大实施能效标识和节能节水产品认证管理力度。市质监局、工商局、经贸委等单位要加强引导,提高节能节水产品认证及能效标识社会认可程度,扩展认证范围,落实能效标识制度,建立扶持激励机制,提高节能产品生产与利用的普及率。建立社会监督、举报和投诉处理机制,开展专项市场监督检查和抽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节能产品认证的宣传,提高节能认证标志的社会认知度。(三十)加强统计、节能、环保管理能力建设。市、区(市、县)政府要加强综合能源统计机构建设,充实统计力量,建立覆盖全市重点污染源和能耗大户的监控信息和统计系统;建立健全节能管理队伍和执法监督体系,整合现有资源,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和仪器,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监测);加快环境监测和监察机构标准化、信息化体系建设,根据省有关要求,贵阳市级环保监察机构监察能力要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区(市、县)级环保监察机构监察能力达到三级标准以上。

七、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三十一)健全地方性行政法规和规章。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法》、《贵州省节约能源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加快制定《贵阳市建筑节能条例》、《贵阳市节能监察办法》、节能减排考核及合同能源管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环保设施运营监督管理、排污许可、二氧化硫排污交易等方面的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三十二)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市质监局要围绕我市钢铁、建材、煤炭、火电等重点产业和重点产品,健全完善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的节能降耗标准体系。市经贸委要加大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实施力度,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考核标准、重点产品能耗核算标准。市建设局要严格执行节能建筑设计、施工、验收标准。(三十三)加强烟气脱硫设施运行监管。今年底前所有燃煤机组必须安装脱硫和烟气在线自动监控装置,建立脱硫设施运行台帐。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对新建燃煤发电机组没有按环保“三同时”要求建设脱硫设施和现役电厂没有按照规定时限建成脱硫设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的,不符合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和要求的不予审核发电许可证申报和颁发排污许可证;对未按规定和要求运行脱硫设施的电厂要扣减脱硫电价,并向社会公布。(三十四)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和监督。所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均要求安装在线自动监控系统,与环保部门自动监测平台联网;市有关部门要对未按规定和要求运行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的企业进行公开通报,限期整改;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不落实收费政策、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一年内实际处理水量达不到设计能力60%的,以及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无故不运行的区(市、县),暂缓审批该区(市、县)项目环评,暂缓下达有关项目的各类资金。(三十五)严格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有关规定,市政府目标办、法制办、经贸委、环保局等有关部门每年要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加强对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依法查处违法用能和偷排、超排行为。市物价局要组织开展电价检查专项活动,及时纠正和清理执行国家电价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对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公开曝光,依法查处,对重点案件挂牌督办。要充分发挥环保法庭的司法作用,严肃查处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违法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擅自降低环保准入门槛、阻挠干扰环保部门执法、擅自减免或取消排污收费等环境违法问题。开设节能环保违法行为和事件投诉举报受理系统,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建立节能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八、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三十六)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市物价局要建立反映能源供求状况和体现能源稀缺程度、促进节能的价格形成机制,对资源性产品建立市场价格监测联动机制。市物价局、发改委要加大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力度,按照产业政策实施差别化能源价格政策。落实国家谷峰分时电价办法,实施有利于烟气脱硫的电价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利用余热余压和城市垃圾发电。市物价局、发改委、城管局、水利局要推进水价改革,拉大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用水的差价,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并与自来水价格保持适当差价。对再生水生产按国家有关政策实行优惠电价,免征水资源费和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坚持供水单位良性发展与节水设施建设相结合,合理补偿供水单位成本费用。在确保居民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实施用水、用电、用气阶梯累进式价格政策。

(三十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税务部门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品(设备、技术)目录的税收优惠政策。2008年1月1日后,对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对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落实对废旧物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实施鼓励节能环保型车船、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税收优惠政策。实行鼓励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保证国家鼓励节能减排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准确、及时贯彻落实到位。

(三十八)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各金融机构要认真把握信贷方向,加大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和绿色旅游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含星级宾馆、酒店中水回用改造项目)提供融资服务,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产品推广。财政资金要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和产品生产的贷款贴息力度。

(三十九)加强对公共建筑空调温度的控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国办发[2007]42号)要求,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除医院等特殊单位以及在生产工艺上对温度有特定要求并经批准的用户之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一般情况下,空调运行期间禁止开门窗。

九、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

(四十)将节能减排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开展节能减排宣传。

市经贸委、城管局、环保局等单位每年制订节能减排宣传方案,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进行系列报道,刊播节能减排公益性广告,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及节能减排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宣传活动。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节约环保意识。

(四十一)表彰奖励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和个人。市、区(市、县)政府每年对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和用能单位要对节能工作取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十、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

(四十二)公共机构率先垂范。公共机构应当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带头使用节能产品、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要配合市政府目标办建立科学的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将节能降耗工作纳入部门工作目标管理,制订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实施能耗公布制度,实行节奖超罚,情况严重的要追究一把手的责任,给予经济或行政处罚。

(四十三)抓好政府机构办公设施和设备节能。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区(市、县)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制定本级公共机构节能规划,抓好办公楼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建立公共机构和住宅区节能改造示范项目,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凡新建或改造的办公建筑必须采用节能材料及围护结构,减少供热锅炉、空调系统的能耗;合理配置并高效利用办公设施、设备;坚持节电、节水、节油和节约办公用品,降低费用支出。

十一、加强领导,建立工作机构。成立贵阳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节能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委)和减排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成立贵阳市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为市人民政府节约能源管理工作的综合机构;成立贵阳市节能监察支队,为市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所属节能监察执法机构,实施全市节能监察和节能执法工作。成立贵阳市人民政府污染减排办公室,为市人民政府污染减排管理工作的综合机构。各区(市、县)政府也要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管理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确保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完成。

贵阳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七年十二月

下载(集团公司办公室)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关于印发节能减排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集团公司办公室)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关于印发节能减排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