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楼走廊文化
一楼走廊文化(田志梅)
大厅:大厅东墙依次悬挂“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规范了师生的学习、修养、行为。国学经典:
一楼楼道、走廊墙壁(初
一、初二)主要悬挂国学经典《论语》名言。学校将经典诵读纳入学校管理,积极营造儒雅书香环境,鼓励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等渗透经典,体现“时时皆经典,处处有雅言”的氛围。让学生利用国学经典名言来评价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此来正心、正德、正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环境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校园里、教室里张贴诗人画像、名诗名句,给每个班级配备书橱,由学生管理向学校借阅图书和自带图书,共享共读。为了让传统道德精神精华教育深入学生灵魂,让学生思想得到洗礼,我校学生在每天下午上课前10分钟集体背诵《弟子规》、《论语》,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从经典中领悟古人做人、做学问的道理,用经典导行。低年级学生学会拿《三字经》上的典故对照自己的行为,中年级学生会用《弟子规》中的条文来评价自己,高年级学生会以《论语》里的至理名言来反省自己。有人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自己的学习动力,有人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接物待人的态度;有人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自己品质的追求;有人以“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饴”为交友的准则;有人视“诲人不倦”为美德,不少学生还将这些闪光的语言贴在课桌上,时时对照自己,勉励自己。
(初三)主要悬挂“志存高远”、“学无止境”“天道酬勤”“海纳百川”之类的名言,给学生在学习、修养及立志等方面进行激励与引导。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我们的学生时时处处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与名人名言的激励,让师生们浸润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徜徉在脉脉的书香中,真好!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出自何处何解?
[ 标签:论语, 曾子, 孔子 ] 中国万岁 2010-09-01 17:04 诠释:
满意答案 好评率:85% 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孔子说过:真正君子和谐但却不会苟同,势利小人苟同但却不会和谐。
曾子说:“真正的君子用道义去交朋友,通过交友辅助仁德。”
大师释疑
和:融洽相处。
不同:保持思想独立,保持个性独立。
以文会友:南大师认为,“文”包括了文化思想。以文会友实际上是以道义而结交朋友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卫灵公》
字义
欲:想,想做;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或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于:介词,在。
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翻译
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意译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这里解释的对方,以原文:己,知己,不分彼此,(所以:解释为对方)孔夫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中文名:孔丘
外文名:Confucius 别名:孔子,仲尼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华夏)出生地:曲阜尼山
出生日期: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职业: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
主张:“仁”,爱人,以德服人。反对苛政。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有教无类。信仰:儒家
主要成就:开创儒家学派、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代表作品:《春秋》《十翼》
祖籍:宋国(今河南商丘)父亲:叔梁纥 母亲:颜徵在妻子:亓官氏 后代:衍圣公
查看精彩图册
解释
原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xué ér bù sī zé wǎng,sī ér bù xué zé dài.注释:学:学习而:但是,表转折 思:思考 罔:迷茫 殆:在学习上陷入困境,或有害。释义: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则就变得有害了。
-----《论语.为政》
各名家解释
杨伯峻: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
钱穆:先生说:“仅从外面学,不知用思想,终于迷茫了。仅知用思想,不向外面学,那又危殆了。”
李泽厚: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迷茫;思考而不学习,危险。”
其实并非互文,罔和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学而不思是指只读书学习知识而不懂自己去主动判断,这样对于学到的纷乱繁杂的知识不去主动判断就会陷入迷惑当中;思而不学是指自己独自闭门思考,而不懂去向外界、书本中学习基本的知识,陷入盲人摸象的困惑和危险中。相信有过读书、思考经历的人都有此体会。
编辑本段深入了解
我们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拖累,从而,就会被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 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 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与孔子的这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则往往是一致的。
学与思相结合 :
只重于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陷于迷茫;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导致疲乏及危险。
专靠学习、取法前人,而不加上自己的分辨、判断就容易遭到前人的思想蒙蔽及限制。前人的思想固然有很
篆书作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多是珍贵正确的,但也可能有一些不正确的,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尚未有解答的,因此如果受到前人的思想的蒙蔽及限制,就难免陷入迷惑之中了。相反地,有许多问题前人已有解答,然而他们在解答的过程中,曾误入歧途,历经千辛万苦才得到正确的解答。如果专靠自行思索而不知取法前人,则有可能像前人一样误入歧途,导致虚掷精力的危险。说明学习与思考结合的重要性。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茫,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迷茫而无所得),诬罔。殆:危险,困境。这里指学业上陷入困境,疑惑。而:却(但是)。
朱子云:不求诸心,故缗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
程子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编辑本段启示
思考与学习要一同进行,二者缺一不可,否则要误入岐途。思考与学习相互影响
编辑本段《论语》] b]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原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出处】《周易·系辞下》
【释义】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说明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1]
编辑本段赏析解读
这句话正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发源地。其意思是指事物在时间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发生变化的。不过,更朴实的中国老百姓从这句话中,摘出了两个字,表达了更为实用主义的意思。那便是“变”和“通”二字,合起来,即为“变通”。变通一词,目前仍然极具通用性。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2]
参考资料
1. 山西出版社《易经》第20页 2. 黄克秋《易经》第201页
我来完善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相关词条:
穷则思变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孟子要求当政者实施仁政的鼓吹与呐喊。具体落实到两个方 面:一是“法先王”;二是选贤才。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说法成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用的格言警句。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系辞传》上篇第五章说:“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日新之谓盛德”,对于“日新”,通常会有误解,认为“日新”就是不停地改变,总有不同的东西产生出来,如亚里士多德说的“无限”: “„无限‟的真正涵义正好与平常大家理解的相反,不是„此外全无‟,而是„此外永有‟。可以证明这个说法的是:有人说不嵌宝石的戒指是无限的,因为另外再取得点什么是永远可能的。但这个比方只能表示有某种类似,没有指出无限的全部特性。因为单个条件是不够的,还必须一个条件:所取的部分要永远不重复。因此,一个可以永远不断地在已取出的部分之外再取出点什么来的量才是„无限‟的”。
然而《系辞传》第一章又说“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贤”是动词。“德”不光是“新”,还是“久”,而一事物必须保持自身才能持久地存在下去,所以“日新”不仅是变化,还要在变化中保持同一性,或者说变化只是手段,是“易之为道也屡迁”,而易之德是内在的“生生不息”。《中庸》说“不息则久”“悠久,所以成物也”,“日新”不是转瞬即逝的变迁,而是要成物;不是变成他物,或产生出一个他物,而是成就自己,所谓“诚者自成也”。李二曲说:
“新者,复其故之谓也,譬如日之在天,夕而沉,朝而升,光体不增不损,今无异昨,故能常新。若于本体之外,欲有所增加以为新,是喜新好异者之为,而非圣人之所谓新也”。“故”与“新”相对,但孟子说“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苟求其故”,“故”字的意思就截然不同了。同样,“新”不是相对起点有所改变,而是返回到起点而“复其故”,变化不是向外,而是指向自身。惟有变化返回自身,变化才有“本”,才能持久,所谓“因不失其亲”、“有亲则可久”,孟子说“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一方面,“新”离不开“久”,变化中保持着同一性,“新”是内在的生成,而不是外在的改变,所以才说“日新之谓盛德”;另一方面,“久”也不是纯粹抽象时间意义上的“长久”,“不息则久”“悠久,所以成物也”,“久”是有具体内容的,其中包含着“变”和“化”。
其实,赫拉克利特说“万物皆流”的那种纯粹的变化根本不存在,纯粹的变化反而使变化本身失去意义,正如绝对的“空”毫无意义一样。三论宗吉藏大师说“空”是“有”之“空”,同样,变化也一定是某物在发生变化,变化的主体即是变化中的不变性。佛家说无相实相,真空生妙有,《系辞传》则以“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来表示易之生生之德。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显然也不是感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世事变幻无常,而是类似于孟子所说:“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程子说:“此道体也。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运乎昼夜,未尝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及其至也,纯亦不已焉”。
一方面,绝对的变化根本不存在,没有纯粹的变易,另一方面,那种独立自存、凝固的事物也是不存在的。一事物与他物相互联系而存在,必然也相对他物而显现。新黑格尔主义者说“真实的反而不存在”,存在主义者说“存在先于本质”,但他们说的“存在”的涵义是不同的。黑格尔主义者说的“存在”是时空中的存在,一个具体事物存在于时空中即是相对他物而存在,不是因自身而存在,或者说“存在”是外在的。而理念或精神是内在的,是因自身而存在,所以是“现实”的。在黑格尔主义者看来,上帝是最圆满、最真实的,上帝反而不存在。如果上帝存在于某个具体的时空中,上帝就只能对周围事物而显现,因而上帝就是有限的了。具体事物的存在本身即是相对其他事物而显现,这是“他在”而不是“自在”。而“德”是“自得”,修德就是要尽己之性,从“他在”转向“自在”。《中庸》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所谓“见”和“显”都是相对他物而呈现,这样的存在或“有”是低层次的。“不显惟德”类似于黑格尔主义者所谓“真实的反而不存在”,“不显”即不“存在”,“德”是绝对的内在性,反而不存在,但其展现出“百辟其刑之”的大“用”,因而是“现实”的。孔子说:“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亡”“虚”“约”是“不显”,“有”“盈”“泰”是“德”。“恒”是“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是“不显惟德”,这也正与《系辞传》“可久则贤人之德”相印证。
第二篇:校园走廊文化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5.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张载)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8.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诗经 小雅 鹿鸣)
9.题西林壁(苏轼)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1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2.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吕氏春秋》
13.学贵大成,不贵小用。大成者,参于天地之谓也;小用者,谋利计功之谓也。(南宋胡宏)
1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9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2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2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第三篇:走廊文化标语
校园标语参照
一、核心价值观标语: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文明有礼的七中人
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发展助力,为民族进步铸魂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个公民都应树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4.爱国是核心、团结是基础、和谐是根本、发展是关键、文明是标志 5.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
7.人生包括两个部分:过去的是一个梦;未来的是一个希望。中国梦:
1.同筑中国梦,共享出彩人生 2.青春志中国梦 3.青春情 中国梦、4.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诚信:
1.创起诚信校园,树起诚信学风,成为诚信学子。2.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
3.诚,乃信之本;无诚,何以言信?诚而有信,方为人生. 4.诚信,让心灵无瑕,让友谊长存,让世界美好!5.自信成功,自强成才,自律成长; 友善: 1.“今天,你微笑了吗?你问候了吗?你礼让了吗?你帮助别人了吗?” 2.用微笑迎接微笑,用心灵碰撞心灵;用激情点燃激情,用关爱唤醒心灵。3.让文明的气息洋溢在学校的每个角落。4.我们在爱中生长,爱也在我们中生长,二、楼道:
1.轻声慢行,提升自己,造福同学。2.悄悄你走来了,正如你悄悄的来 3.噪声大,吵吵吵;噪声小,不烦恼。4.教室走廊不奔跑,安全第一真是好 5.你靠右走的样子最可爱
6.我想和您的心灵一样纯洁,请别向我脸上抹黑
三、楼梯拐角:
1.走在人生的拐弯出,小心慢行。2.人生处处有规则:不要拥挤,请靠右行。3.上下楼梯不打闹,安全对你很重要 4.学生就要爱学校,上楼下楼不打闹
四、水池边:
1.珍惜每一滴水,让地球妈妈不在哭泣 2.地球母亲提醒你节约用水 3.请不要让水龙头孤独的留泪 4.别让我的眼泪陪我过夜。
五、厕所: 1.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2.向前一步靠,滴水不外落 3.不要在便池内乱扔杂物 4.我给您方便,您还我清洁 5.注意压水花 6.讲究卫生,文明如厕
第四篇:教学楼文化走廊文化
1.恒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2.孝(入孝出悌)弟子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以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孝经》)3尊(尊师重道)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4.谦(谦虚谨慎)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5.智(智者见智)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修己治人的道理了。)
6.仁(仁者见仁)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7思(三思而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8信(言信行果)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9德(厚德载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10学(学无止境)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1.礼(知书达礼)
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荀子》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12勤(天道酬勤)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1恒
2.孝(入孝出悌)、诗书立业,孝悌做人。“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生命的链条,“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3尊(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教师得到敬重,然后知识才有较高的地位,然后百姓才能重视学问。师者,人之模范也;为学,莫重于尊师。
4.谦(谦虚谨慎)
锋芒的绽放常常是一种能量的迅速耗散,当潮水涨起时,潮落也就成为必然。这就教会我们谦虚,要利用双赢来取长补短,唯有不张扬不激越的事物才能活得长久。
5.智(智者见智)
如果我们生命中没有智慧,人生就会黯然失色;没有智慧的头脑,就象没有蜡烛的灯笼;靠智慧能赢得财产,但没有人能用财产换来智慧。
6.仁(仁者见仁)
在家庭尊老敬长,兄弟相爱;在邻里互敬互让,和睦相处;在单位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在社会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使整个社会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
7思(三思而行)“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是克服冲动的最佳良药,是古代先贤留下的不朽名言,在任何处境下要保持从容理性的风度。心存制约,遇事三思,留有余地,做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8信(言信行果)
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海涅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诚信要求人们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有诺必践,有约必守,以诚待人。
9德(厚德载物)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亮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走向灿烂辉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0学(学无止境)
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只有好学者,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知灼见;只有真正勤学的人,才能克服困难,持之以恒,成为自己的主宰。
11.礼(知书达礼)一举一动想他人,一丝一物不拿人,一心一意做好人,一点一滴帮助人,一长一短问候人,一户一家是亲人,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
12勤(天道酬勤)
假如你是一只雄鹰,你就应以勤奋作为翅膀,奋力翱翔于高空;假如你是一棵树,你就应以勤奋为根,不断成长为国家的栋梁;假如你是一棵小草,你就应以勤奋为立足点,竭力为大地增添一片绿意。
第五篇:学校走廊文化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欢迎光临宁江一小,请看,这是本校的教学理念。整个一楼的走廊设计是以唤起心灵的爱为主题的,这里是第一板块:爱国篇。
美丽而神圣的五星红旗,如今已飘散在世界各地,中国,现如今也是渐渐走向和平的大国。我们今天能这样安稳的学习,能在这里举行这样的活动,完全归功于许许多多民族英雄的流血牺牲,今天向大家展示的画面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看,这位是岳飞,著名军事家,抗金名将。再看这里,民族英雄郑成功,还有著名的抗日英雄杨靖宇。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经济更繁荣,人们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
大家好,欢迎光临宁江一小,很荣幸可以成为你们的。这里是第二板块——中华民族。今天主要给大家讲一讲我国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指的是多民族国家中人数最多的民族以外的民族。例如:彝族、蒙古族、佤族、壮族、侗族„„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布贴画,这些画充分演绎了不同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另外,我校为发展学生特长还开设了剪纸、儿童画、舞蹈和电子琴班。
在接下来的几个版块中,各位领导就可以看到部分学生的作品,那里才是展示学生才华的天地。
谢谢各位领导听我的解说,请进行下一版块的欣赏。
尊敬的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
欢迎光临宁江一小,这里是第三板块,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很高兴今天能成为你们的解说员。
布贴画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贴补工艺。历史悠久,广泛流传于民间,又叫布堆画,布贴画,布摞画,而现在我们面前的布贴画全部出品出于我校教师和学生之手,其作品以五十六个民族为主题,弘扬民族团结精神。“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祖国人民手拉手,心连心,共创美好明天!谢谢各位领导、老师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