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简报
HEFEI UNIVERSITY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简报 2017年第4期(总第73期)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
2017年12月28日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报告(删减版)
2016年9月26日至29日,以张安富为组长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一行12人,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审核性评估。专家组在肯定我校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我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具体落实上,各系、各专业之间不够平衡,有些与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地位不相符合;学校部分管理人员和教师对办学定位理解不深,还没有自觉地在管理和教学改革中贯彻落实;教师队伍明显不足,个别专业生师比失衡;部门领导和部分系部、教研室、教师对模块化教学改革不了解、不理解、或者对其内涵把握不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教学质量监控的力度还不够,教学质量监控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教学质量外部评价的作用发挥不足等。审核评估结束后,学校高度重视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其进行认真梳理,对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合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立即进行了整改。经过一年多的整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成立整改领导组织,明确整改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领导和落实整改工作,学校成立了审核评估整改领导小组和审核评估整改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蔡敬民担任,成员由学校领导、党委委员担任。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整改办公室,负责整改工作的日常事务,副校长陈秀担任,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处长余国江担任副主任,成员由教务处、人事处、发展规划处、学生处、计划财务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科技处、公共事务与国有资产管理处、校园建设与管理处、团委、图书馆、后勤集团等职能部门以及各二级院系的负责人组成。整改办公室在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整改方案制定和具体工作的落实和推进。
二、明晰整改工作思路,制定整改实施计划
在整改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学校进一步明确了整改工作的思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阶段目标和任务,并进行了任务分解。一是加强领导,实行整改工作责任制。学校把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列为学校建设发展和整个2017年工作的重点,也将此作为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的新起点。二是认真分析,全面梳理整改工作。学校高度重视专家组的反馈意见与建议,认真分析,全面梳理,找准问题,明确差距;进一步深入学习和高度认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深刻内涵,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制度意识、学习意识,高标准、严要求,确定整改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三是着眼长远,注重整改工作长效性。学校结合创建“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切实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同时,将评建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良好机制与体系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形成了促进本科教学工作水平持续提升的长效机制,推进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制定了分阶段工作任务:一是制定整改方案阶段。根据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反馈意见,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明确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进一步形成共识,确定整改工作职责,研究制定《合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二是整改实施阶段。各单位认真组织实施,落实完成各项整改工作任务。学校整改工作办公室定期对整改工作进行定期检查、验收,以确保整改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三是整改总结阶段。根据整改工作实施计划进行逐项检查验收,并进行全面总结,形成《合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报告》。
三、狠抓整改落实工作,整改取得显著成效
(一)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方面 1.开展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研讨
结合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学习,进一步开展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内涵研讨。组织高等教育理论学习,组织教育思想大讨论,特别是加强了学校办学定位的整体性、协调性、差异性研究。抓住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的重大机遇,着力强化学校内涵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国际合作的资源优势,继续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和观念大讨论。
2.强化落实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到2030年,力争实现博士专业学位培养的重大突破,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成为安徽省、合肥市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高教研究机构建设。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认识,加大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强度和深度,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使教育教学改革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处。
结合制定“十三五”规划,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高效有力的举措,推进“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拓展中德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新领域,创新“互联网+”中德教育合作新机制,搭建多层次、多领域的中德人才交流平台,强化在全国的辐射和示范作用,打造中德合作的“升级版”,服务“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和基金建设稳步推进。2016年12月26日,教育部正式以教外函〔2016〕95号报送到国务院。目前,中德示范基地建设正在稳步推进。3.推进内部体制和培养方案改革
积极推动合作共建,不断完善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主导产业,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灵活的专业动态调控机制和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从而优化专业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充分发挥校企协同育人功能。
加强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调研,吸纳工程教育界、行业、社会管理部门等校外专家建议,制定和精准描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社会需求调研,制定应用型人才质量标准。从教育理念上、质量规格上、培养体系上、教学资源配置上、培养方式上等多维度深入研究和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在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突破,优化一体化设计。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1.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柔性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先后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引智)及奖励工作实施办法》《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实施办法》及《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通过完善人才引进的政策体系,规范人才评价体系,创新人才招聘形式,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等举措,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努力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积极推进“1251”人才建设工程。按照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在“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实施“1251”高层次人才建设工程,主要是引进和培养留学德国的工程学、管理学背景博士100名,引进德国高校实验室工程师20名,引进德国培养的硕士50名,引进达到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授聘任资格的德籍教授10名。组建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学校充分利用省编办推行的“编制周转池”试点,组建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目前,已初步确定了14个重点建设的科研团队。
2.提高教师师德和教学能力 一是充分发挥教师能力发展中心的作用,使其在提升教师师德师风水平,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端正教学态度、提升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能力以及学历提高、职业晋升等方面发挥组织、引领作用。二是引导教师扬长补短,鼓励个性化发展。引导并促进教师关注产业发展,紧跟专业前沿,增强服务地方的意识与能力。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教师参加应用型科研的能力,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平。三是加强考核,将教师教学能力作为年度考核、学年教学质量考核、教师评职称以及评奖评优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3.完善教师培养及培训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选派教师到国外和企业挂职锻炼。建立产学研创新平台。学校整合各方面资源,建立了一批校内“人才培养支撑与服务平台”,培育了一批协同创新团队。
4.加强辅导员教师队伍建设
进一步增加数量提升质量。2017年,学校通过统一招聘考试面向社会招聘专职辅导员8人,实际到校报到7人。进一步优化辅导员队伍考核。开展辅导员年度工作考核,以辅导员考勤、工作手册、学生满意度调查等为抓手,加大辅导员科研成果的要求、考核结果与津贴和奖励挂钩;在省级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中,2017年我校辅导员获全省二等奖第一名的成绩,实现了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突破。
鼓励辅导员结合本职工作,开展科学研究。鼓励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研究,提高工作水平。8名辅导员获批学校2017年度科研发展基金重大项目,实现质的突破。在职称评审上,学校贯彻落实职称评审辅导员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的精神,2017年有6位辅导员顺利获评中级职称。逐步实现了辅导员的录用、培养与转岗、提拔的无缝对接。
鼓励辅导员深入学生。2016年底,实现专职辅导员全面入驻3个学生社区,辅导员工作做到了俯下身子、沉下心来,学生引导、服务、管理工作在学生社区内完成。
(三)模块化教学改革方面 1.分批推进模块化教学改革
学校于2017年8月对自动化、软件工程、工业设计、物流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土木工程、生物工程8个试点专业进行专业深度剖析,在原有建设的基础上结合专业认证,对模块化专业建设的绩效进行分析,由专业负责人和模块负责人汇报,并与专家充分交流研讨,同时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和大学数学的模块建设进行检查、验收。在学校层面开展模块化课程研讨、验收的同时。环境工程等14个专业也在系部层面进行了专业剖析,为了更加规范地开展模块化课程改革,学校在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中,明确了模块化专业分批推进进程,各系部根据进程表,稳步推进,截至2017年,开展模块化教学改革的专业已达到35个。
另外,学校还重视模块化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充分利用《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杂志、“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研讨会”、中德workshop教学活动等平台,加强模块化教学体系及其理论研究。
2.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能力
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一方面学校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培训,另一方面分批次选派骨干教师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接收时间长短期不等的进修。2017年暑期,教务处以理解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思想理念,了解改革实施路径,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为主题,从校、内外聘请了11位专家,安排了两期培训。整个培训为期,超出2000人次的教师参加了培训。与此同时,2016、2017年学校还分3批次,安排了44位教师赴德国奥斯纳布吕克等应用科学大学进修学习,实地了解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双元制”高等教育体系、项目化教学法等。
再者,学校与超星尔雅、智慧树等课程平台合作,提供大量的优质网络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构建学习的平台,加快智慧教室建设,将先进、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教学中来,通过无线网络和大数据后台,帮助教师与学生高效完成传统的点名、投票、问答等教学环节。另外,学校还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比赛。在举办校内合肥学院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同时,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第二届青教赛,1人获得一等奖;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安徽省教学基本功竞赛,2人获得二等奖,1人获得三等奖。
通过各类培训和参赛,进一步统一了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准确把握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实质和精髓,不断提升教学能力,确保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全面铺开。
3.改进考核评价及激励机制
在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从顶层的培养方案修订,到基础的课程改革,学校出台了系列配套文件。同时,学校对教师工作量的核算,教学检查标准等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积极开展自我评估,模块化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学校已组织专家组从模块与专业的关联度、模块中能力要素的准确度、模块构建程序的规范性、准确性、完整性等方面等多方面对模块化课程开展不同范围的评估和验收,验收合格率为87.50%。学校对通过评估的专业给予奖励,在专业建设、评优评奖、教师职称评定等多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同时要求未通过评估的专业限期进行整改。
(四)学风建设方面 1.坚持以教风促学风
学校制定了《合肥学院师德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强调教师在学风建设上的主导地位,以教风带学风。开展“三育人”及师德标兵评选活动,举行教师基本功竞赛、辅导员技能大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开展师生恳谈会、教育教学座谈会、“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等活动。通过印发《师德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汇编》、校园网开设“三尺讲台”“创新团队故事”专题栏目,广泛深入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2.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思想育人,把牢办学方向。按照“坚持一个中心,抓好三支队伍,打造五个阵地”的工作思路,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形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新举措,通过深入实施“九大工程”,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达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明确、全面育人的长效机制已经形成。
2017年继续开展第十二届“榜样学子”评选工作,通过举办纪念“五四”运动98周年系列活动、“喜迎十九大,坚定跟党走”“学习十九大,青春勇担当”主题教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培养工程、主题团日教育实践活动、活力团支部评选等来引领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2017年,学校获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五名学生参加了在泰国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大学生领袖研讨会,展示了我校学子良好的政治素养与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科技育人,提高专业能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各类科技竞赛。学校现有95个学生社团组织,2017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奖338项,其中国家奖160项,国家级科技创新类奖82项。开放科研资源,吸纳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专业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科研创新项目满足各专业学生需要。
实践育人,培养社会责任。学校积极与社区、与政府合作,系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017年,学校组建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团队23支、特色团队和一般团队19支、社会实践小组298支,在岳西、潜山、泗县陡张村等地区、乡镇开展了丰富多彩、利民助民的科技、教育等活动,国家、省市媒体的相关报道达220余篇(次),获国家级奖项10项、省级奖项5项。
2017年,22个志愿者组织全年累计志愿服务720余项。承办安徽省2017年西部计划出征仪式,2名同学入围西部计划志愿者。5名师生获安徽省第十一届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获安徽省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
文化育人,提高人文素养。继续实施“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创建工程”,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2017年,学校举办了多期大学生素质教育讲坛,“百家讲坛”的郦波教授两次来到学校,给师生作报告,也让师生品味到了精彩的文化盛宴。高雅艺术进校园、第十五届“一二·九”辩论赛、第十三届文化艺术节、第十三届社团文化节、第六届高校社联交流会、第十二届合肥高校学生理论社团交流会、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相继举行,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另外,学校支持政府、社区的文化工作,参加了滨湖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经开区高校艺术节、合肥大学生艺术季等活动,并获了最佳组织奖等多个奖项。
双创育人,孵化创业团队。2017年学校共有145项国家级和375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开展创业讲座、论坛、培训等活动10多场,学生700 余人次参与;举办创业模拟实训,60名学生获得安徽省人社厅颁发的“创业模拟实训合格证”。建有类型完善的校内外创业共享服务平台,全年服务学生达1300 人次,涉及全校14 个系部学生,学生对学校的创业指导服务满意度高。2017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另外,12000m2的中德青年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拥有公共服务区域和展示区域、创新创业孵化区域和实训中心,配套设施完善,将于2018年上半年正式投入使用。
(五)质量保障方面 1.重视教学质量文化建设
切实发挥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对教学质量的协调服务和综合保障功能,加强全校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宣传教学质量观,加大质量文化宣传力度和教师培训工作,更新质量监控观念,使重视质量、关心质量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逐渐将质量意识内化为自觉行动。坚持教学以学生为本理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互动,追求有质量的课堂教学,实现教学质量监控由外控为主到内控为主的转变。
2.完善质量评估检查体系
建立全校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强化多元化评估。进一步加强试卷检查、毕业设计(论文)检查、课堂教学检查等各类教学评价评估工作,充分发挥系教研室基层教育者的作用,努力构建“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全员参与”的质量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在试卷、毕业论文(设计)、课堂教学规范等问题的严格管理。加强教学评估检查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并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重视吸纳用人单位及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估,多维度考评教师课堂教学、教学规范的执行、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等教学工作实绩。
3.提高质量保障信息化水平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继续建设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采集、更新、分析反映教学状态的基本数据,完善本科教学工作及其质量常态监控机制。积极推进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平台建设,促进职能部门业务管理系统的协调,改进对教学资源保障的监控工作。构建教育教学质量网络调查平台,利用手机等工具开展学生、教师、行政和教辅人员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逐步提高教学质量监测的信息化,为整改工作、信息监控提供相关统计分析资料。
4.健全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建立健全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自我评估制度,坚持建构第三方评估与校内评估相结合的自我评估体系,对影响教学质量的“招生、培养、就业”的各个方面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化的监测,努力构建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有机结合的监测体系。推进由关注“教”向关注“学”的转变;完善常态化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反馈利用机制,形成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反馈、改进的闭环循环。
5.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继续深化工程认证及“卓越计划”项目实施工作,四个国家级“卓越计划”参与专业积极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于2017年5月完成工程教育认证专家进校考察工作,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提交工程认证申请书,软件工程专业进行工程认证准备工作。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高校来说,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永恒主题。本次审核评估是在我校快速发展中,对我校进行的一次全面大检阅和深刻大体检,也是我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及整体办学水平的难得机遇。审核评估工作虽然结束,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建设任务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学校将以此次审核评估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危机意识,强化主体责任,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我校教学工作的新局面,为早日把我校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2017年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计划
2017年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计划
为了积极贯彻中省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促进我校的教风和学风建设,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动态监控,维护和稳定教学工作秩序,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明确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的范畴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根据相应的质量标准,对学院的专业定位、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对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毕业生质量的跟踪,也就是对教学管理及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情况进行监督控制与评价,其目的是鉴定教学质量的全面状况,并提供反馈信息,以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和持续的改进。
质评工作不是搞所有工作,也不是所有部门全覆盖,而是聚焦专业教学过程的诊断与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诊断与改进。首先成立和教学运行部门平行的教学质量测评部门,从督导、部门、教师、学生、课程几个方面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和测评标准,完整地监测专业教学运行过程和质量,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改进提高。这是基于教学质量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诊改思路,既建立了教学质量测评体系,逐步实现教学管理质量文化理念,又能够分析测评指标的数据,为诊改提供依据和方向,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并可以做到常态化、周期性。
二、常规工作
建立健全教学督查制度、评价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及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健全网上评教和评学系统,组织开展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工作。做好教学评价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馈工作;定期向学校、院(部)和相关部门反馈或通报教学评价信息;及时在部门网站上发布、更新有关教学督导和评价信息。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重点工作
(一)示范建设
1.做好迎接省厅示范建设中期检查工作。质评处将做好部署指导各二级学院、部门,对2016年的建设工作,进行一次回头望,查漏补缺,整理收集好佐证资料,写好自评报告、中期总结等材料,切实保证中期检查工作高质量顺利完成。
2.根据省厅示范建设中期检查工作专家组的反馈意见,做好有关方面的整改工作。
3.质评处将在《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的指导下,按照《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任务书》的具体要求,积极组织开展2017学校示范建设工作。
(二)优质院校建设
1.在学校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组织各单位学习领会教育部、省教育厅优质院校建设系列文件精神,充分认识优质院校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2.遵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工作要求制定学校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实施方案和建设方案,制定各部门的《优质院校建设项目任务分解表》和《部门目标责任书》,及时全面地掌握各单位及全校的工作进展情况。
3.统筹、协调和督查各二级学院及有关部门,不定期进行国家优质校建设专项检查,召开国家优质院校建设进展汇报座谈会。
(三)诊改工作
1.制定巡视诊断工作方案。质评处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和《陕西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联系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出我校巡视诊断方案。
2.理顺工作机制。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形成基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各单位自主诊断与改进、质评处协调指导的工作机制,保证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3.数据系统支撑。根据教育部工作要求,认真做好2017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的填报工作,做好数据平台网络版日常维护工作。按时参加教育部举办的数据平台业务培训,编写2017年信息员工作手册,对各单位数据采集填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1-2次,按时完成数据采集任务,撰写2017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分析报告。
第三篇: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
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
目录
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方针,进一步健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完整体系和长效机制,切实保证并不断提高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体制下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学校由以外延发展为主向以内涵发展为主的转变,第二条本条例监控与保障的对象是本科教学质量。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质量,院(部)教学工作水平,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各项教学基本建设水平和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
第三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主要手段是开展经常性的教学评估,包括本科教师教学质量评估、院(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本科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评估以及各种单项评估,即“3+X”教学评估体系。
第四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主要内容由组织机构及监控职能、专家队伍及工作职责、评估内容及操作程序、信息反馈及整改建设、教学评估实效保障措施五个要素构成。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监控职能
第五条学校教学评估领导小组是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领导机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主管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首席督学担任;组员由督学、评估中心主任、教务处处长、学工处处长、人事处处长担任。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领导组主要职责:
1.领导和组织全校的评教、评管、评学及专项评估工作;
2.协调教务处、学生处及各教学单位等部门在监控体系中的工作关系; 3.对教学质量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对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落实;
4.对影响教学质量的重大问题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第六条学校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是教学评估审议、认证组织。主任由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首席督学担任;副主任由督学担任;委员由教学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教务处处长、学工部(学生处)部长(处长)、人事处处长和各教学评估学科专家组组长担任。
校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
1.审议学校教学工作质量标准、评估方案,讨论认证教学评估结论; 2.审议各教学评估学科专家组提交的教学整改建设意见和建议; 3.审议向校教学评估领导小组或主管校长报告的重大事宜。
第七条教学研究与评估中心(以下简称“评估中心”)是学校独立设置的教学评估行政管理部门。
评估中心的主要职能是:
1.参与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质量标准、评估方案、实施办法及相关文件; 2.组织实施各类教学评估工作; 3.负责处理评估信息及发布评估结果;
4.负责审定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配合教务处进行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 5.负责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
6.负责制定学校教学评估工作计划,提交工作总结; 7.为督学、校级督导员教学评估工作提供服务;
8.负责面向学生的教学质量调查,并向有关部门和教学单位提供反馈意见; 9.负责对基层教学单位教学评估工作的检查和指导; 10.完成主管校长或首席督学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八条 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中有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与指导职能,同时也负有对教学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建设的职责,应当积极支持和配合评估中心开展教学评估工作。
教务处在监控体系中的主要职责:
1.制定学校各项教学工作质量标准或规范; 2.制定监控体系所需的各种评估方案和评估指标体系、实施办法及相关文件;
3.制定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计划,提交工作总结; 4.组织实施教学质量检查及各项教学评估工作; 5.制定并建立保障教学质量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文件; 6.为校级督导员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工作提供服务;
7.负责对基层教学单位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估工作的检查、指导;
8.负责面向学生的教学质量调查,并向有关部门和教学单位提供反馈意见; 9.针对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和建设方案,并监督实施;
10.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行监控。
第九条 学生处是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参与和学生有关的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估工作,积极配合教务处及学院(部)等教学单位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发挥教学质量监控的功能和作用。
学生处在监控体系中的主要职责:
1.参与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效果评估,并向学校有关部门和教学单位反馈情况;
2.针对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发现的有关学生学习思想、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加强教育管理及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3.经常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向教务处及时通报情况;
4.加强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
第十条 人事处是学校人事管理的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和教师有关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工作,与教务处、学院(部)等教学单位积极配合,在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进行教师业务考核、引进优良师资等方面发挥功能和作用。
人事处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主要职责: 1.制定教师业务规范;
2.负责教师业务考核与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3.负责教师申请职称晋升时对其教学质量等级进行审查; 4.负责引进教师的岗位资格审查;
5.负责在教师教学质量等级认定过程中提供师德师风方面的信息; 6.负责对不适合在教师岗位工作的人员提出重新安排意见和建议。第十一条 学院成立教学评估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领导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院(部)督导组组长为成员之一。
学院等教学单位在监控体系中的主要职责:、1.领导本单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工作:依据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评教、评管、评学工作,也可依据学校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制定符合本单位学科、专业等特点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依据学校制定的指标体系,负责对本单位教学工作进行自评;
3.负责对本单位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教学质量评价和自行完成教学质量等级的初步确定;
4.负责组织对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的评价及提出改进教风与学风的建议; 5.对本单位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整改与建设措施; 6.接受学校职能部门对教学工作的检查与指导。
第三章 督导体系及其职责
第十二条 建立教学督导体系,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监督。督导体系由校督导组和学院(部)督导员组成。
督导组成员的任职条件是: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管理能力和敬业精神强、教育理论水平高、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身体健康,在学校享有较高威望的退休或在职教授或副教授。
督导组职责: 1.根据所在专家组的分工,深入课堂听课,并对听课对象作出综合等级评定和评语;
2.参加教务处组织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工作;
3.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调研活动,对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4.完成学校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三条学院(部)建立教学评估领导小组和督导组。
学院(部)教学评估领导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由分管教学工作院长(部主任)任组长。
学院(部)督导员职责:
1.参加所在学院(部)督导组的教学质量监控和各项评估工作; 2.完成学院(部)督导组分配的听课任务,对听课对象作出综合等级评定和评语;
3.对所在学院(部)教学工作进行调研,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四章 监控运行体系
第十三条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分校级和院(部)级运行。院(部)级监控体系是基础,学院(部)领导按要求认真开展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校级监控体系负责对全校的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同时对院(部)级监控、评估结果进行确认。
第十四条 教学质量监控包括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以及毕业论文、设计等。在质量监控过程中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辅导答疑、作业批改、成绩考核等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同时对实践教学、毕业设计与论文加强监控。
第十五条 学校定期对学院(部)的教学工作状态进行检查和评估。检查和评估的重点是学院(部)的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和教学基本建设情况。
第十六条 学校要定期对管理部门及教学单位的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基地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认真整改。
第五章 信息反馈体系
第十七条评估中心负责 将各类评估结果及评估专家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有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及教师本人。
第十八条 评估中心负责接待教师、学生及有关人员的访问和咨询,听取和采纳对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工作的正确意见和建议。
第十九条 学校各级教学评估专家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及时与评估对象交换评估意见,反馈评价结果,帮助其改进提高,同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第六章 整改与建设体系
第二十条 校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发现又能够确定整改建设方案的问题,各成员单位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及时组织整改建设,重大问题提交校教学评估领导小组讨论决定。
第二十一条 校教学评估领导小组应当及时对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向相关单位提出整改建设意见和要求,重大问题提交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
第二十二条 教务处等有关职能部门应当根据校教学评估领导小组或校长办公会议提出的意见和要求,进一步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和建设方案,并负责组织落实。
第二十三条 各教学单位及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下达的整改建设任务,认真落实,并及时报告整改建设情况。
第二十四条评估中心和教务处负责对各院(部)和有关部门的整改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第七章 教学评估实效保障措施
第二十五条 学校在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建设的同时,应当合理利用评估结果,制定并落实各类教学评估的实效保障措施,强化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人员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学生不断提高学习效果。第二十六条 本科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实效保障的主要措施是:
1.对每轮评估中教学质量等级为 C 级的教师,由相关单位和部门负责培训和提高,连续两轮为 C 级者,调离教学岗位。
2.对每轮评估中教学质量等级为 A 级的教师,学校一次性发给 1 000 元人民币;对教学质量等级为 C 级的教师,各教学单位在发放教师讲课费时酌情扣减。
3.学校设立教师教学质量优 秀奖,由校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和评估中心依据《黑龙江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办法》(2000 年 4月 6 日制定,2006 年 12月 5 日第四次修订)组织评选,学校给予获奖者一次性奖励 4 000 元人民币。同时遴选部分获奖教师开展观摩教学,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4.在学校每两年进行一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滚动评审时,最近一轮教学质量评估等级为A 级者有资格申报,为 B 级且科研成果突出者可破格申报,为 C 级者无资格申报。
5.在学校每年进行的教师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评审时,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情况下,最近一轮获校教学质量优秀奖者优先晋升职称;最近一轮教学质量评估等级为 A 级者优先于 B 级者晋升职称,为 C 级者无资格申报职称。
6.在每次进行校级以上(含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时,最近一轮教学质量评估等级为B级(含 B 级)以上者有资格参评,为 C 级者无资格参评。
7.在学校进行教师特聘岗评聘时,最近一轮教学质量评估等级为 B 级(含 B 级)以上者有资格申报,为 C 级者无资格申报;在学校进行教学特聘岗评聘时,最近两轮教学质量评估等级均为 A 级者有资格申报。
8.在学校选留毕业生任教、引进教师和非教学系列人员转为专任教师时,由人事处会同教务处进行初步资格审查后,委托校督学组织相关学科专家 5—7 人(其中校督学、督导员 4—5 人,院(部)1—2 人)进行教学业务能力考核(包括试讲及答辩,必要时可进行科研成果审查)并写出考核意见返回人事处。考核不合格者,学校不予录用。
第二十七条 院(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实效保障的主要措施是: 学校对每轮评估结论为优秀的院(部),一次性奖励 50 000 元人民币,并颁发奖牌给予表彰。
第二十八条 本科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评估实效保障的主要措施是: 学校对“大三综合性评学”中学习状态与效果评估结论为 A 级的学生颁发证书,并作为评选“优秀毕业生”的必备条件,同时也作为其它奖励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二十九条 单项评估实效保障的主要措施是:
1.在各种单项评估中,学校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存在严重问题的相关责任人,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
2.在本科专业、课程、实验室、考试工作、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等单项评估中,对评出的重点专业、精品课程等,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和经验推广。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规定由教务处负责解释。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中心2008年工作计划
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中心2008年工作计划
根据学校《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教务处的统一工作安排和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中心的工作职责,对2008年工作做出如下计划:
1.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运行机制,探索适合地方多科性大学构架下的二级教学管理质量监控模式。
2.完善并颁布《湖北工业大学院级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继续对各学院实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建立评估工作奖惩激励机制,评选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3.进一步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建立完善各项教学督导工作制度,编印《湖北工业大学教学督导工作简报》,切实发挥教学督导委员会的作用。
4.建立校教学信息发布制度。定期收集、整理和公布各项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和关键数据。
5.尝试校教学工作质量报告制度。在汇总全年所有关于教学质量材料的基础上,争取年底发布2008年校教学质量报告。
4.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下半年通过观摩课、示范课、集体讨论、集中交流等多种形式促进青年教师授课水平的提高。
6.做好日常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认真组织期初、期中、期末教学工作检查;落实领导听课制度;做好教学事故认定等工作,保证对日常教学实施有效监控。
7.进一步加强多媒体教学工作。探索如何利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手段有机结合的工作思路;做好优秀多媒体课件的评选工作和多媒体教室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更新工作;在适当时间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推进课件审核工作。
8.进一步规范教师业务档案。建立学校制定规范、教师自行填写、学院组织审核的工作机制,保证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日常化、规范化。
9.进一步拓宽教学质量奖励范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半年做好校第九届“优秀教学质量奖”的组织评选工作;定期开展教师教案评比,教师批改作业、批改实习(实验)报告等专项评比工作,以评促建,重在质量。
10.加强对学生评教工作的指导,拓宽学生评教信息的收集方式,加大信息反馈力度;下半年开展第二届“最受学生欢迎老师”的评选工作。
第五篇: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构建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构建
第25卷 第4期 ~年 8 月 宁 波 大 学 学 报(教 育 科 学 版)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收稿日期:~-06-04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01-018)。
作者简介:邱丽敏,宁波大学科研处实习研究员(浙江 宁波 315211)。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构建 邱丽敏
摘要:建立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运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探讨了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框架及其构成。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627(~)04-0084-04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招生就业体制和高校经费筹措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连续几年高校超常规地扩大招生规模,全国高等教育本科、高职(专科)在校生超过1 460人,高等教育初步实现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然而,这种快速发展将伴随产生一个问题,即如何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步提高,这是高等学校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在我国,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的监控与评估从认识到实施都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体系。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多为政府教育部门组织的随机性教学检查,通过外界的压力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缺乏对教学质量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完整的、制度化、规范化的高校质量内部保证体系。近几年来,政府开始重视通过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1998年,教育部在全国第一次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继续加强教学质量监督的措施和方法,并使之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2001年进一步提出了“政府和社会监督与高校自我约束相结合的教育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基本制度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本科教育质量评估和宏观监测的机制;高等学校要根据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深化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控制;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内部评估和认证机制。”这种认识的变化,给建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带来了机遇。
本文将从分析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指向的目标与内容入手,通过对教学质量形成全过程相关因素的系统思考,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系统工程学的原理,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框架。
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目标
顾名思义,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是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环节进行系统地监督、控制与评估的体系,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对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
(一)教学质量的定义
--------------
---------------
什么是教学质量?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但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教学质量却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导致对教学质量的不同理解和把握”。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质量进行了界定或说明,其中有以下两种较有代表性的定义:其一,教学质量是指教育所提供的成果或结果(即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满足教育目标系统所规定标准的程度;其二,教学质量是指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与人类和环境的条件及需要相关的程度。同时,教学质量又常常与教学效能(teaching effectiveness)相联系。“一个高效能的学校是指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起了显著的作用而不依赖于学生的文化背景及社区环境的学校,即学校通过其教学实践、常规组织和管理等而增加学生的读写能力、学术能力和社会技能”。
因此,一般将教学质量定义为:教学质量是指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学生的发展变化达到某一标准的程度以及不同的公众对这种发展变化的满意度。
(二)教学质量的标准
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地做相应调整,从而确保高等教育活动沿着人们希望的方向发展,更好地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服务。
判别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是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密切联系的。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曾经以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作为评估教学质量的标准。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教育界开始大力提倡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倾向于以能力高低来衡量。90年代后期,高等教育更加注重--------------
---------------提高人才素质的通识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各类专门人才。根据这一质量标准,《中共中央xx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三)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大致涉及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加大投入,改变教育资源短缺,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属于硬件建设,是基础性问题;另一方面,加强教学管理,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内部监督与评估,建立更加系统、科学、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属于软件建设,是关键性问题。
三、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内容和模式
(一)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对构成教学质量的(输入、过程、输出)三个基本要素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监控与评估,其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教学条件的监控与评估、教学管理水平的监控与评估、教师素质的监控与评估、学生质量的监控与评估等。
全过程是指高校教育质量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即从市场调研、专业设置开始,直到毕业教育、就业指导全过程。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每个环节都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形成。
全方位是指教学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质量,还取决于与人才培养质量有关的其他质量因素,如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