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内蒙古自治区2004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 年预算
关于内蒙古自治区2004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2005 年1月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厅长 符太增
一、2004年全区预算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各族人民的奋发努力,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预算圆满完成。
根据12月31日汇总的国库数据,2004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入库237.4亿元,完成预算的126.7%,比上年增加74.7亿元,增长45.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96.2亿元,完成预算的122.5%,比上年增加57.5亿元,增长41.5%;基金预算收入41.2亿元(不含社会保障基金收入,下同),完成预算的151.6%,比上年增加17.2亿元,增长71.6%。上划中央税收收入入库125.7亿元,完成预算的107.8%,比上年增加30.4亿元,增长31.9%。汇总地方财政收入和上划中央税收收入,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363.1亿元,比上年增加105.1亿元,增长40.7%。2004年全区财政总支出598.2亿元,完成全年预算的92%,比上年增加127.2亿元,增长2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560亿元,完成全年预算的92.1%,比上年增加112.7亿元,增长25.2%;基金预算支出38.3亿元,完成预算的90.5%,比上年增加14.5亿元,增长60.6%。全区财政收支增加额首次双双突破100亿元。2004年自治区本级财政总收入入库44.9亿元,完成预算的118.2%,比上年增加8.9亿元,增长24.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6.1亿元,比上年增加6.6亿元,增长33.9%。自治区本级财政总支出完成126.2亿元,完成预算的77.6%,比上年增加18.3亿元,增长16.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12.6亿元,比上年增加14.8亿元,增长15.1%。
与年初预算相比,全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收36亿元,其中自治区本级超收5.5亿元(包括专项收入3亿元)。根据自治区政府的要求,超收收入主要用于处理各级政府债务,增加教育和社会保障支出,解决“三农”问题和改善城乡人民生活等方面。2004年中央财政对我区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204亿元,各类专项拨款179亿元,合计383亿元,比上年增加113亿元。进一步提高了我区财政的公共保障能力,集中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2004年全区预算执行工作的主要特点是:
(一)财政收入增长迅速。2004年以来,我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加强煤、电、油、运等薄弱环节的机遇,发挥资源优势,集中新上了一批重点项目,以前年度开工的项目也陆续投产或达产,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继续提升,形成了许多新的财源增长点。财政总收入增长40%以上,为近十年来最高水平。分项目看,增值税完成122.7亿元,增长35.7%;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完成39亿元,增长23.9%,三项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共计增收39.9亿元,占财政收入增加总额的38%。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资源税、房产税等地方骨干税种共计完成90.3亿元,增加28.3亿元,增长45.6%,占财政收入增加总额的27%。国有资产经营收益、行政性收费、专营收入和罚没收入等政府非税收入共计完成53亿元,增加20.2亿元,增长60.6%,占财政收入增加总额的19%。分地区看,优势地区继续快速发展,原来一度发展较慢的盟市和旗县后来居上。8个盟市的一般预算收入增速超过30%,其中有5个盟市增速超过50%。尽管2004年有减免农业税和改革出口退税负担机制等减收政策,全区财政收入超亿元的旗县仍达到63个,比2003年增加16个,其中有4个旗(区)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
(二)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增强。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完成75亿元,重点加强了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城市交通和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自治区筹资3亿多元,支持了重点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针对银根紧缩,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各级财政加大了对企业和工矿区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财政支持企业技改支出19.3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城市建设支出24.9亿元,比上年增长37.8%。自治区筹集资金8 500万元,支持“走出去”战略,对赴境外森林采伐、投资办厂给予补贴或贴息。落实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全区减免税收22.4亿元,出口退税13.2亿元。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自治区政府对财政收入总量、增量、增速位列全区第一的旗县和财政收入上亿元台阶的旗县分别给予了重奖。统筹区域发展,自治区对盟市和旗县实施转移支付和财力性补助103.4亿元,比上年增加14.2亿元,增长18.2%,重点支持了困难地区。
(三)支持“三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2004年是各级政府解决“三农”问题工作力度最大、政策落实最快、农牧民受益最多的一年。继续深化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除烟叶外)、牧业税;自治区政府确定锡林郭勒盟全部免征农业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阿拉善盟自行免征农业税,其余6个盟市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当年减免涉农税收9.2亿元,农牧民人均减负68元。继续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兑付直补资金5.2亿元,人均补贴39元。筹措资金5 800万元,对种粮农民购买良种和农机具给予补贴。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安排财政专项资金6.6亿元,重点支持了2 300多个重点嘎查村的扶贫工程建设,支持了27个旗县的移民搬迁,支持了11万农牧民就业转移培训。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共投入43.5亿元。筹资2.3亿元,用于农牧业救灾、疫病防疫和地震灾后重建。
(四)着力解决城镇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全区各级政府征集社会保险费65亿元,比上年增加10亿元,增长19%。各级财政拨补社会保障资金和抚恤福利救济费53.3亿元,比上年增加22.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下拨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和生活补助费增加13.5亿元,当年已拨付到相关企业2.8亿元。筹措资金5.97亿元,支持推进就业和再就业。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确保了74.7万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老金,71万城镇低保人员领取了最低生活补助。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3万人。从2004年7月份起,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每月增加基本养老金38元,增加财政支出1.5亿元;从10月份起,每月提高城市低保财政补差标准10元,增加财政支出0.9亿元。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加,各级政府不同程度地出台了一些提高公教人员收入的政策。
(五)社会事业投入明显增加。教育事业费支出66.4亿元,比上年增加12.1亿元,增长22.2%。重点支持实施了二期义教工程、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工程和农村牧区“两基”攻坚工程;累计投入1.5亿元,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全区8 000余所农牧区中小学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从2004年秋季开始,对农牧区中低收入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制度(即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免交杂费,对住宿学生给予补助),自治区下拨补助资金1.3亿元,纳入实施范围的有75个旗县,使130多万中小学生受益。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12.8亿元,比上年增加2.3亿元,增长21.4%,抢修、保护了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文物,电视节目的覆盖范围提高到87.9%。对城乡公共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全年卫生事业费支出17.6亿元,扣除上年非典因素,实际增长34%。公检法支出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基层派出所、法庭、检察院的办公办案条件和监狱设施得以改善。
(六)财政管理和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自治区政府制定下发了《自治区本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目前对7类专项资金建立了项目库,并实行滚动管理;对4类项目实行了专家评审和公示制度;对9类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对具备条件的专项资金实行了报账制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一步加大了财政、审计的监督检查力度。适当处理历史欠账,逐步化解财政风险。自治区补助解决2001年以前旗县拖欠教师国标工资1亿元;解决大化肥、集通公司世行债务1.8亿元;消化处理以前年度本级财政挂账6 500万元;解决了部分离退休人员医疗费历年欠账。
(七)财政改革稳步推进。进一步做好部门预算编制的基础性工作,全面梳理和规范本级财政投资项目库,提高预算编制质量。政府采购范围扩展到工程和服务类项目,全区政府采购规模达到33.8亿元,比上年增加11.6亿元,增长52.3%;节约资金4.3亿元,资金节约率为11.2%。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展顺利,自治区本级有52个部门及所属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集中支付资金达到38.5亿元,月平均减少部门单位的沉淀积压资金5~6亿元。非税收入收缴改革取得新进展,试点范围扩大到自治区本级30个部门及所属单位,集中收缴额达到11.1亿元。
继续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重点加快了企业剥离办社会工作,全区完成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机构275个,仅工资一项每年减轻企业负担3亿多元。
各位代表,2004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边远地区基层财政比较困难;财政资金供给范围过宽,政府财力使用比较分散;预算约束力不强,依法理财的社会氛围尚待形成;财政监管不力,有些部门单位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严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各级政府债务负担较重,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非常艰巨。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研究和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5年预算草案
2005年预算安排的总体要求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狠抓增收节支,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着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三农”、社会保障、就业、教育、科学和公共卫生等重点支出,支持推进“三化”建设,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坚持依法理财,硬化预算约束,加强财政监管,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继续深化财税改革,积极支持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2005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安排4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全区地方财政总支出安排477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长23%。2005年全区财政总收入按增长20%安排,主要考虑了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第一,财政收入的安排要体现加快发展和积极稳妥的要求,在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的前提下,继续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占GDP和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第二,要积极引导各地区进一步落实好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扶持第三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的税费优惠政策;第三,规范各级政府“先征后返”的税收优惠政策处理方式,凡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应主要采取直接减免税的办法解决;第四,对政策性的减收因素应在安排预算时给予充分考虑,包括增加出口退税、全部免征农业税、调整个人所得税政策等。2005年全区地方财政支出的安排,要体现支持经济发展、加大公共支出、注重统筹协调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继续集中财力,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支持自治区“三化”建设。根据《预算法》的规定,各级预算由同级人民政府编制,报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下面,重点报告自治区本级预算的安排情况: 2005年,自治区本级财政总收入安排39.3亿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减少0.8亿元,下降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安排23亿元,比上年完成数减少3亿元,下降11.5%;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6.3亿元,比上年完成数增加2.2亿元,增长15.6%。自治区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减收较多,主要是2004年自治区调整了电力增值税预征率,一部分税收转移到盟市,这项政策2004年执行半年,2005年执行全年。另外,自治区拟将电力企业所得税等部分收入下划到盟市、旗县管理,这也将使本级收入有所减少。2005年自治区本级当年财政总支出安排98.6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3.5亿元,增长15.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安排82.3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1.3亿元,增长15.9%;基金预算支出按列收列支的规定,相应安排16.3亿元。
根据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自治区本级一般预算支出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亿元,中央财政的财力性补助自治区本级留用46亿元,盟市体制上解和专项上解13.3亿元。从这些年财政体制的实施情况看,将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税种划归盟市、旗县管理,有利于调动盟市、旗县培育财源,增加收入的积极性;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大部分补助给盟市,有利于当地政府统筹安排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自治区本级适当留用一部分,着重用于实施宏观调控,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2005年本级预算安排,要重点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就业和再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支持推进自治区的“三化”进程等。同时,适当安排财力,支持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推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在预算编制方式方法上,自治区政府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要求,适当整合财政资源,在各类专项资金的投资总额内,将安排项目数量平均压缩20%以上,强化了单项投资规模。根据上述要求,以资金的性质和特点划分,在2005年自治区本级一般预算支出中,基本支出预算部分安排39.4亿元,占预算总支出的47.9%,其中工资性支出和对家庭及各类人员的补助性支出30亿元,各部门、各单位的正常运行费用支出9.4亿元。项目支出预算部分安排41.5亿元,占预算总支出的50.4%。自治区政府总预备费安排1.4亿元,占预算总支出的1.7%。
按预算支出的功能划分,本级预算支出的具体安排情况是:
——支持农村和农牧业支出6.39亿元,比上年增加0.9亿元,增长16.4%。其中,安排农牧林水发展专项资金5.4亿元,增加0.87亿元。此外,从2005年起自治区将开征水利建设基金,加强全区水利设施建设。
——社会保障补助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2.77亿元,比上年增加0.96亿元,增长53.3%。新增部分重点与中央财政补助配套,提高城镇居民低保补助标准,增加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同时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增加对部分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的生活补助等。
——教育事业费支出8.93亿元,比上年增加1.75亿元,增长24.4%。其中专项资金增加1.42亿元,重点用于农村牧区贫困学生“两免一补”、“两基”攻坚配套、高校助学贷款贴息和建立贷款风险基金等支出。
另外,从2004年起,自治区财政每年将安排1亿元专款,分步解决2001年以前拖欠的农村牧区中小学教师工资;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后,2005年中央财政将增加转移支付1.2亿元,这两项专款直接列入对盟市的补助预算。
——科技事业费支出1.77亿元,比上年增加0.25亿元,增长16.9%。其中,科技三项费、科技创新基金、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安排1.24亿元。——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卫生事业支出5.78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加0.71亿元,增长14%。其中专项资金增加5 166万元,主要用于支持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征集、扩大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等方面。
——公检法司和地方负担的国防建设补助经费安排8.41亿元,比上年增加0.75亿元,增长9.8%。其中,公共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专项资金增加3 961万元。
——地方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6.08亿元,比上年增加1.01亿元。增加的部分重点解决自治区文化重点工程投资缺口,处理部分已建成项目尾欠的工程款,安排一部分公益设施续建项目。
——城市建设支出1.45亿元,比上年增加1亿元。——各项政策性补贴6.04亿元,比上年增加1 200万元。
——支持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4.17亿元,比上年增加1.9亿元。新增部分主要是用探矿权、采矿权收益安排的矿产资源普查勘探经费,适当新增一部分支持服务业和口岸建设的专项资金。
——行政管理费及离退休人员经费支出8.96亿元,比上年增加1.15亿元,增长14.7%。按照目前中央与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划分情况,支持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很大一部分将由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补助的形式安排,自治区除了必须安排的少量配套资金外,要优先考虑中央财政支出关注不到的某些重点领域或项目。上下衔接,统筹兼顾,既要避免简单的趋同或重复,又要防止出现预算“真空”。
三、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的主要工作
(一)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三化”建设,培育和扩大财源基础。积极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战略决策,整合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做大做强我区优势特色产业。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将政府投资与市场开发结合起来,引入竞争机制,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进一步落实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重点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办社会职能。支持资源枯竭企业做好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加大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支持力度。自治区财政将进一步拓宽增资渠道,充实中小企业担保基金,搭建政府融资信用平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贯彻落实“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多方筹措外贸发展资金,增加口岸建设和招商引资经费。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吸纳社会投资参与环保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高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的能力。
(二)保持财政支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继续深化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全面免征农业税,对农牧民实行税收零税率政策。积极推进乡镇机构、农村牧区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防止农牧民负担反弹。完善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和发放办法,继续增加良种推广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确保各项补贴政策的落实到位。分步实施对公益林给予效益补偿的政策。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综合开发和牲畜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农牧民培训经费,促进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整完善扶贫开发的重点和资金投向,改进扶贫资金的管理方式,巩固扶贫工作成果。继续落实新增教育、文化、卫生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牧区的政策。全面实施对农牧区困难学生“两免一补”等资助政策。扩大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建立和完善贫困农牧民医疗救助体系。积极支持农村牧区金融体制改革。
(三)加强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大力支持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支持事业单位改革,在改进和完善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政策方面取得突破。对纯公益性的基础教育、基础科研和文化事业要重点保障、优先投入,同时引导和支持一般事业单位加快市场化取向的改革。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支持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加快卫生医疗体制改革,规范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各类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的安排和使用,必须与自治区的收缩转移战略相衔接,防止盲目建设,形成资源的浪费。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推动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的任务。逐步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受灾群众和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的生活困难问题。继续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做好社会保障制度与就业政策的衔接工作,支持社区服务建设,研究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调节、分配作用,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长远与当前、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各地区、各阶层群众都能在经济和财政的快速发展中得到实惠。
(四)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县乡财政的公共服务和保障功能。从2005年起,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转移支付,实施“三奖一补”政策,着力解决部分县乡财政困难问题。对财政困难县乡通过培育财源增加税收、省级政府增大对财政困难县转移支付力度的给予奖励;对县乡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的给予奖励;对产粮大县给予奖励;对以前年度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工作做得好的地区给予补助。我们要把争取中央财政政策与深化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扎实推进三项配套改革结合起来;把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务求取得实效。认真落实好对财政亿元旗县的考核激励政策,完善约束机制,支持县域经济和财政发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自治区对盟市旗县的财政体制,调动县乡政府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全面开展“乡财县管”的试点工作,加大对财政困难旗县的转移支付力度。对综合配套改革力度大、各项工作扎实的地区要给予重点支持。争取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部分旗县和乡镇的财政困难状况得以明显改善。
(五)继续深化财税改革,狠抓增收节支工作,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推进依法理财。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工作,严格控制减免税,抓紧清理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重点税源和重点企业纳税地的调研分析,制定必要的政策措施,防止税收向区外转移。挖掘非税收入的潜力,改革和完善非税收入收缴制度,规范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全面建立综合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约束。年度预算执行中确需的预算调整事项,按法定程序报批。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坚决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出国经费和车辆购置费。稳步推进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降低行政成本。进一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实施范围,提高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金额占预算支出的比重,从制度上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行为,减少损失浪费。研究制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办法,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财政和审计监督,对各类专项资金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督。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加强对宏观政策和财政长远发展问题的研究,坚持重大决策、重大问题专家论证、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第二篇:预算执行分析
E区E13财务部钟彩霞
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
E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第九
本公司在第九年年初,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公司进行了扩大生产,从生产、技术、销售、人力各方面进行了大规模扩张。为保证公司资金流转顺畅,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公司进行了全面预算,出现盈利,现将公司本预算执行情况做如下总结分析:
一、销售预算、现金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公司在第九年年初的全面预算中,预计公司年销售收入为8611.67万元左右。根据公司本的实际经营业绩,公司第九年销售收入达到8609.50万元,比预计的销售收入减少了0.8%。该销售收入实际情况没有预算目标完成。
同时,公司根据销售收入预算情况,编制了现金收入预算表。在本的销售现金收入预算中,主要采用的是按照当年销售收入的62%、次年销售收入的34%收回现金收入,即预计有万元的8611.67现金收入。按照预算,公司收到现金收入的比率比预计相对低点,当年销售当年收回的帐款大致是收入的37%
二、费用预算执行情况
公司在扩大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中原料的投入,人工的耗费,设备维护维修,销售过程中的费用,市场 开发费用,新产品研发费用等等。
1.管理费用预算执行情况——节约。公司第九年预算中,预计公司管理费用的实际发生数为299.42元,比预计的管理费用节约了12%。该项费用的节约幅度较大,主要在于实际发生额中,客户招待费等比预算少支出了,这项费用的节约其实和收入的增长是成正比的,在销售收入超目标完成的情况下,此节约幅度是正常的,收入带来的效益远大于其增加的费用成本。
2.销售费用预算执行情况——节约。公司第九年预算中,预计销售费用为300万元,实际销售费用发生数为205.2万元。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第九年开发了新产品P2,做为主要产品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销售。因此,公司销售费用预算中,大部分由市场开发费用、市场调研费、广告费等构成。由于公司其他方面宣传工作成功,适当的减少了本项支出。
3.财务费用预算执行情况——超支。在本的实际经营中,本公司为了加快资金流转,给予顾客部分现金折扣,折扣比率为5%,主要是大于2000万元以上的帐款才予以此优惠政策。因此本公司财务费用超支了。
三、采购支出执行情况
本中,公司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材料采购,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在本年初的预算中,本公司预计材料价格会上涨,做出了相应的预算。但是,实际经营中,本材料价格上涨幅度比公司预计的要大,因此采购支出比预算超支了5%。同时,公司预计的材料采购现金支出也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在公司现金流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增加。
四、利润预算
本,公司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进行了利润的预测,其预测比实际的利润比较乐观。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开发的新产品在市场上有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在激烈的竞争下,商品销售价格比预计的低,影响了利润,其实际利润总
共2页 第 1页03财务管理2班2007年1月13日
E区E13财务部钟彩霞
额是3296.65万元,比预计的利润总额高.总结:本,公司制定的销售预算、直接人工预算、材料采购预算、费用预算、资本支出预算比较科学、合理,符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公司依据预算,进行了各方面的控制,使得预算执行情况良好,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公司预算也受到一些考验,在这过程中,公司依据战略发展需要,对预算进行了适当调整。总的说,公司的预算比较科学,执行情况良好,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共2页 第 2页03财务管理2班 2007年1月13日
第三篇:预算执行问题
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广,操作人员多,岗位复杂,又面临着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市场,如果没有全面的预算管理,就不可能在预测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增强抵抗风险能力,更谈不上掌握市场,控制市场,实现高效持续发展。因此,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公司治理和企业整合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全面预算不够重视,认为预算不过是一种数字游戏,许多的预算指标不能真实地反映公司的战略目标,出现很大脱节,从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消积应付,导致全面预算的执行不利。
(2)、公司战略目标的制定、战略选择与决策流于形式,公司核心竞争能力培育和公司远景预测严重脱节。在没有制定公司战略的前提下编制全面预算,就会导致注重短期经济活动,忽视长期经营目标,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未来长期的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相互冲突,各期编制的预算指标衔接性差,全面预算管理常常处于本末倒置的状态,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事实上,全面预算管理是公司战略实施的保障与支持系统。战略管理在任何一个现代企业都应该居于核心地位。其他的系统管理都要服从,支持公司战略的需要。缺乏战略引导性的预算是没有灵魂的预算,难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价值;而没有预算支撑的战略是不具操作性的空洞的战略。预算对战略实施非常重要,因为预算是配置资源的具体计划,是监测业务运行的过程,是其向实现战略目标推进的工具,是考核业绩的重要尺度。
(3)、没有清晰的组织架构。公司的组织架构是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全面 预算管理得以实施的载体,犹如人体的骨架,在企业管理中起到支撑的作用。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客体,必须不断调整自身结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适应种种环境变化的需要,相应的,以组织结构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和程序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全面预算是在财务收支预算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预算是财务行为,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其他部门只需根据财务指示按部就班,这就进一步削弱了预算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造成企业预算的软约束,使预算缺乏可操作性。
(4)、预算松驰。全面预算强调的是系统化、战略化、人本化。需要将企业的资源、业务、资金、人才、信息进行整合,高度的作业协调、资源有效的配置、战略驱动式的业绩。打造出一种合力,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全面预算体现的是一种“集权下的分权制度”,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将责任和权利进行划分,层层落实分解。根据各部门各岗位的需求,对企业内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对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和信息反馈。战略驱动式的业绩评价考核的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大小,以此来决定他们从企业所获得利益的大小。相应的以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的一定预算考核指标作为基础来衡量,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标,项项指标连收入。
预算松弛表现为蓄意夸大业务活动预计成本费用及作业难度或蓄意压缩业务活动预计产出。产生预算松弛的诱因或是管理者想通过压低产出预算指标,使实际业绩增大以谋取较高的奖励性报酬,争取升迁机会;或是通过编制有足够弹性的预算指标,防止经营不确定性导致无法完成预算的风险:或是通过提高预算资源耗用,争夺有限的稀缺资源,降低本部门完成全面预算指标的难度。
无论何种形式的预算松弛都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表现在:其一,预算松弛使公司的稀缺资源过多地流向制造预算松弛的部门,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其二,预算松弛使各部门之间传递的信息有很大的水分,导致公司内部各部门缺乏互相信任。同时失真的内部信息在公司内部传递时,会误导决策部门决策失误。其三,松弛的全面预算使控制标准过宽,妨碍全面预算差异分析,掩盖了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其四,预算松弛使公司业绩虚增,缺乏客观、公正性。同时,实施基于完成全面预算目标的激励方案时,公司为预算松弛这种“数字魔术”付酬,激励的效果适得其反。(5)、预算执行者强调业务的特殊性而使预算控制不力。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预算执行者会强调自己业务的特殊性。比如因环境变化、市场波动等而批判“预算太死板”、“计划赶不上变化”,从而使预算方案和指标不能坚持执行,经营业务和财务收支还是十分随意,导致预算管理虎头蛇尾。因此,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必须贯彻“刚性原则”,同时要考虑环境变化、或有事项、业务流程的结构性变化对预算执行的影响。而且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预算调整,对例外事项进行管理,才能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和预算控制的有效性。尽量避免出现预算内浪费严重或资金挪用、突击花钱等问题
二、解决对策
(1)、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集成式管理。它的核心职能就在于对企业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进行全面整合,通过对财和物的运行方式――资金流和业务流进行事前的规划,并将其按照职权范围落实到相应的责任人身上,从而实现三者的统一。再将业务体系和数量价值体系整合到信息体系中。实现企业运行和管理的高度信息共享化,进而实现“四流”的高效合一。在预算管理的流程上,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全面管理行为,必须由公司的最高管理层进行组织和指挥,由各级业务及其他专业管理部门来编制并执行预算。
(2)、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要实现公司战略与预算管理的对接,必须明确两个问题:其一,公司战略必须是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如果战略只是一种口号、一种文化,公司战略就不具有指导作用;其二,公司战略与企业预算间的连接关系必须是清晰的。
具体表现在:
公司战略决定预算导向和预算主指标。具体来说,晶科目前属于成熟型企业,而成熟型企业的预算导向及预算编制起点则更强调利润及其实现,并以资产报酬率、资本报酬率、产品毛利率、息税前利润及其增长率等作为具体目标确定的对象。
公司战略决定预算目标。公司战略方向及预算目标导向明确后,公司战略还必须为预算目标的初步确定提供支持。
公司战略与预算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战略决定预算,预算支持和修正战略。具体地说,作为一个企业,应该形成自己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并且能将这种全局性的和战略性的规划在企业中分解为不同的阶段性目标。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应该基于企业当期所处的战略目标阶段来制定和实施。事实上,全面预算管理与战略目标本身具有较好的协调性,两者都是对事物后续发展的计划和先期安排,但预算的安排具有短期性,而战略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长期行动,因此,企业如果能将这两者配合好就能够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目标。
(3)、各责任中心则是具体预算的执行机构,公司 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编制和审查批准本企业预算方案,并协调预算的调整、执行、分析和考核。
(4)、采用联合确定基数法解决预算松弛问题,预算编制兼顾刚性与弹性原则
人是全面预算的制定者、全面预算信息的利用者,全面预算的执行者,也是全面预算制度的被考核者。当然,解决预算松弛的根本途径必须针对全面预算制定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和过分强调本中心或部门利益等根源性问题。为此,2000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杭州商学院院长胡祖光教授在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不对称信息下的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确定基数的“联合基数法理论”,将“联合基数法理论”引入预算管理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的问题。所谓“联合确定基数法”,即让下级自己定一个能完成的利润基数,在这个基数的基础上按这个基数的90%确认为正式的预算基数。超过预算基数的利润,全部归下级作为奖励。在年终对年初预算数和年终实际完成数进行比较,如果年初预算数小于年终实际完成数,要按差距的95%对下级进行罚款。例如:营销部本来有能力完成1000万的销售收入,却只做了700万的预算,那么其他部门只会根据700万的销售预算作出自己相应的预算,而营销部实际完成了1000万的销售收入,那么其他部门不得不相应增加自己的预算,但是实际上由于准备不足或出于自己部门的利益,其他部门往往不会随便受营销部的追加预算,造成企业发生了不应发生的损失,而且容易导致部门间的矛盾,使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从实践上看,联合确定基数法在一些公司应用后取得明显成效,在解决预算松弛、提高全面预算指标有效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同时在全面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必须强调全面预算的“刚性”原则。当然贯彻预算的刚性原则并不是不考虑全面预算环境的变化、公司业务流程结构的变化和外部市场变化对预算指标的影向,而是按照严格的程序对全面预算进行调整,对例外事项进行预算外管理,以保证全面预算的准确性和预算控制的有效性。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企业应有意识地建立预算的全员参与机制。(5)、建立严格而完善的预算执行与控制体系。公司应当及时将各责任中心及所属各部门财务预算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各预算执行部门则应当将分解下达的财务预算指标细化为季度、月度预算,层层落实财务预算执行责任。同时,公司各部门要严格执行经核定的财务预算,切实加强销售、采购、投融资、人力资源等重大事项以及成本费用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和监督,明确超预算资金追加审批程序和权限,并应对财务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分析预算执行差异的原因,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在预算的执行与控制上还必须注意,在后续的预算管理过程中,应在预算的执行与控制环节下功夫。
首先,各部门要严格遵守预算管理流程和制度,不搞特殊,不乱开口子,使各项预算处在可控状态。预算管理应该建立起这样一种统一的认识:预算对事不对人,企业的任何单位和部门,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都可以充分地表达其意见和建议,充分地参与预算编制的博奕过程,进行充分的讨价还价,但是预算定额标准一经制定,它就成了铁的命令和制度,任何个人和部门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不能因为个别领导和单位的特殊情况就网开一面,从而影响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其次,全面预算管理在抓好事后考核评价工作的同时,应更多地建立起有关预算管理的监控体系,其中,特别是应建立起完善的预算执行监控体系,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动因进行及早的发现,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快速的纠偏行动,而不是等到偏差产生后,进行事后的处置。
最后,做好企业的预算循环管理与应用工作。企业的预算以预算为主,企业在每上个结束时,应该对上个预算循环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建立起企业的预算经验数据库,从而在下个预算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力求避免出现上个预算循环中的问题或使该问题得以改善,也就是说,企业的预算循环应该不断地优化和改进,并且,能在下个预算循环中,重点监控上个循环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使企业的预算管理逐步走向完善和良性发展的轨道。
(6)、强化全面预算管理考评环节,完善和创新预算控制评价分析
1.建立关键业绩考核体系,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机制
建立关键业绩考核体系,就是根据企业全面预算目标,结合各部门领导岗位的责、权、利,运用价值分解的原理和目标管理办法,自上而下,把全面预算目标层层分解,设置关键业绩的具体指标目标,形成用制度安排岗位,按岗位确定人员的机制,每一个岗位必须做到责任明确,岗位之间界限清楚,任何一个部分出现问题,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责任人的全面预算管理平台。同时,将各级部门岗位的薪酬与关键业绩指标完成情况挂钩,使各层次的职工共同为实现预算目标而努力。在关键指标体系的运作中应注意两点:其一,设置指标时,要充分考虑生产类。技术类、管理类等职别岗位特点来确定指标内容,同时挑战目标的设置要合理,既非垂手可得,也非高不可攀;其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适时讲评,及时奖励,表彰创意和创新,指出缺点和不足,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实施重点业务预算控制和现金流量控制
企业的重点业务如销售收入、采购、成本费用等预算是否得当,关系到整个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所以预算内容上必须以重点业务的预算为核心。现金流量预算则是企业在预算期内全部经营活动和谐运行的保证,否则,整个预算管理将是“无米之炊”。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特别是对资本性支出项目的预算管理,要坚决贯彻“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
3.加强信息反馈控制
建立多层级预算管理跟踪报告制度,按照预算内容的重要程度不同,分别报送周报、月报、季报、年报,各预算职能部门对归口预算目标进行定期跟踪分析、控制,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寻找预算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4.完善预算评价机制
首先,评价指标的创新。影响公司战略和目标实现的不仅仅是财务因素,还包括非财务因素。因此在设置和选择评价指标时,首先应该考虑能够反映公司战略和目标实现影响因素的指标;其次应该既包括财务指标又包括非财务指标。另外,评价指标应该根据管理层次、工作性质、承担任务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其次,评价方法的创新。评价方法不但要应用定量评价,而且要应用定性评价;不仅要应用综合评价,而且要应用动态评价;不但要采用水平分析,而且要采用结构分析、比率分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在具体应用时要灵活掌握针对不同的分析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最后,激励机制的创新。建立与预算评价结果相对应的激励机制,首先要反映员工所创造的企业价值,强调企业的长期业绩,而非短期效益;其次要考虑企业的文化背景,要获得全体员工的认同,而不是顾此失彼;再者要具有足够的激励作用和吸引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最后要注意激励中的约束问题,对于没有实现预算目标而需要承担责任的相关部门和个人应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以促进企业组织内部的横向竞争。
第四篇:预算执行原则
预算的执行与控制
1、制定完善事中控制的依据,保证控制点的有效控制。事中控制的依据就是公司制定的制度、办法(包括但不限于资金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存货管理制度、采购付款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费用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具体如各项成本费用的发生必须遵循预算,由财务部门在资金上进行控制,超标发生的、预算外的不支付等等,相反予以支付或根据制度申请奖励;
2、明确预算控制点,目标分解后,预算表对每个分目标、细化的目标进行量化,量化之后的数据即是控制点,通过每个控制点的控制,使得总目标得以实现;
3、预算控制方法原则上依金额进行管理,同时运用项目管理、数量管理的方法。
(1)金额管理:从预算的金额方面进行管理;(2)项目管理:以预算的项目进行管理;
(3)数量管理:对一些预算项目除进行金额管理外,从预算的数量方面进行管理。
4、定期组织召开预算分析例会。原则上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分析例会,通报考评结果、控制要求等内容,真正做到分析出问题、通报问题、处理问题、预防问题,各事业单元、职能部室需于每月度终了5日内、季度终了10日内将预算执行分析报告报财务部,最后由财务部形成总预算分析报告,交预算委员会,为预算委员会对整个预算的执行进行动态控制提供资料依据。预算分析报告应有以下内容:
(1)预算额、本期实际发生额、本期差异额、累计预算额、累计实际发生额、累累计差异数等绝对值或相对比例;
(2)对差异额进行的分析;
(3)产生不利差异的原因、责任归属、改进措施以及形成有利差异的原因和今后进行巩固、推广的建议。
5、建立预算执行信息台帐,各职能部室、事业单元均要建立预算执行信息台帐,要有专人负责统计,及时登记,并主动与财务对帐,每月至少核对一次。预算信息台账要求按预算的具体项目详细纪录预算数量、金额、实际发生数、发生日期、差异数、累计预算数、累计发生数、累计差异、差异原因说明等内容。
6、定期检查预算执行。定期检查各部室、事业单元预算执行情况,对差异指标及时进行纠偏,确保各项经营指标的完成。为了更好的发挥预算控制作用,强化预算的执行,各事业单元应优化完善各业务流程,包括但不限于费用签批流程、资金支付流程、合同签批流程(包含价格审核、应收账款审核和费用审核)、定单投产流程(增加财务部审核定金和合同)、销售价格制定执行流程并报集团财务部备案,一是作为事业单元预算编制、事中控制的依据,二是作为集团后期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依据;
7、职能部室资金支付流程及具体规定如下:(1)各职能部室每月5日前上报资金收付计划;
(2)各职能部室计划内款项签批流程:经办人→主管领导→财务负责人→集团公司总经理→财务部门负责人;
(3)计划外的资金原则上不予支付,确需支付的在申请单上注明,报集团公司总经理审批,并且计划外的资金不能超过总付款额的5%。
8、费用控制的重点,原则上应优先考虑“可控费用”,过多的控制危害企业合作精神与合作效率,而控制不足又会导致无法控制预算结果,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规范审批权限来减少各项费用的超标,职能部室费用预算签批流程及具体规定如下:
(1)1000元以下(含1000元):经办人→主管领导→会计审核→财务部门负责人;1000元以上:经办人→主管领导→会计审核→集团公司总经理→财务部门负责人;
(2)预算外的费用原则上不予报销,确实需要报销时,首先执行预算调整的审批程序进行预算调整,然后按上述流程签批;
(3)集团公司高层副职发生的费用需报总经理签批。(4)对部门费用预算层层分解并进行分类管理(可控部分、不可控部分),明确各可控费用的直接责任人。
(5)严格控制预算支出的合理性,充分发挥预算硬约束作用,使各项费用控制在预算内。
9、两项资金占用预算执行与控制
(1)结合两项资金占用预算控制目标,各事业单元应制定完善到责任人的应收、存货控制工作方案,落实逾期应收、积压存货的责任人;
(2)原则上各事业单元两项资金占用必须控制在预算内;
(3)对逾期应收款、积压存货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由财务部与事业单元财务处沟通、商讨拟定计提比例。
10.集团与各事业单元财务费用结算
(1)以预算中资产负债简表为依据,将期初净资产与持股比例相乘视为集团公司向各事业单元投入的资产,各事业单元按公司同期贷款利率向集团公司支付利息。
(2)双方结算均采用现金方式,如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等其他方式结算,需向对方支付贴息。
(3)如变更付款方式,双方均需向对方支付因付款方式不同产生的财务费用。
11、预算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集团财务部设置集团层级预算预警指标,各事业单元根据行业特点与公司实际设置预算预警指标,当预算执行偏差大于以下指标时(当期预算指标差异率≥、累计预算指标差异率≥),财务部门发布预警信息,重点提示预警指标差异及影响;各预算执行部门对预警指标填写差异分析报告及改进措施,反馈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对改进措施进行跟进。
12、预算剩余可以跨月转入使用,但不能跨。
预算的调整
1、为保证预算能够刚性而不僵化、灵活而不失控的持续执行,公司正式批准执行的预算,在预算内一般不允许追加(减),但在预算执行中由于市场竞争环境、经营条件、政策原因等客观因素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预算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的,应该调整预算。
2、预算调整事项不能偏离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要求
3、各事业单元经营预算调整10%(含10%)以内的报集团总经理批准;超过10%不大于30%(含30%)时报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大于30%时报集团公司董事会批准后执行。
4、集团预算调整实行逐项审查、逐级审批制度。具体由责任部门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原预算情况、调整原因、调整后指标、保证措施等事项后报公司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审核并按调整比例报公司领导审查。
5、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预算责任部门在总预算控制的前提下,可以在相关项目之间进行适当调整,但必须报财务部审查备案。
6、预算调整方案经批准后,由财务部门下达给责任部门执行。
预算考评
1、职能部室的预算考评与激励,根据部室预算指标完成情况,结合职能部门经营目标责任书与公司薪酬制度,对各职能部室进行考核;
2、事业单元的预算考评与激励,各事业单元应结合与集团签订的经营目标责任书,根据集团公司薪酬制度要求,构建全面预算控制指标考评体系,对预算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3、预算执行单位于每年4月、7月、10月及次年1月上报季度预算执行报告,报告需经本单位负责人签批后报预算委员会,预算委员会对各单位预算执行报告进行审核,确认通过后执行奖惩措施。
第五篇:预算执行管理
预算执行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预算执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各项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财政管理水平。
近年来,按照建立中国特色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我国的预算执行管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步构建起中国特色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体系,涵盖了国库集中收付、国库现金管理、政府采购管理、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政府会计核算管理以及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等诸多方面,并形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为加强和完善财政管理、贯彻落实财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提供了有效手段和坚强保障。
(1)国库集中收付制度。2001年3月,我国正式开始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改革传统的财政资金银行账户管理体系和资金缴拨方式,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财政资金运行机制。财政资金运行过程通过电子化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有效提高了预算执行透明度,强化了预算监督。
截至2008年底,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方面,所有中央部门及所属12000多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地方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本级,300多个地市,1900多个县(区),超过28万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改革的资金范围已由一般预算资金扩大到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等。在收入收缴改革方面,有非税收入的中央部门均纳入改革范围,近60个中央部门已正式实施改革。
地方绝大多数省份的省本级、近200个地市、1000多个县(区)、超过18万个执收单位实施了非税收入收缴改革,改革的资金范围已扩大到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彩票公益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八大类。
(2)公务卡制度。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2007年7月,我国正式实行公务卡制度改革。推行公务卡改革,对公务消费由公务卡取代现金支付结算,利用“刷卡支付、消费有痕”的特点,使公务消费置于阳光之下,财政部门能够掌握所有通过公务卡支付报销的明细信息,并可通过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加强了财政财务管理。截至2008年底,绝大多数中央预算部门和地方省级部门推行了公务卡改革试点。
(3)财政国库动态监控。是指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基础上,通过动态监控系统,对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相关信息进行判断、核实、处理,及时纠正预算执行偏差,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以达到纠偏、警示、威慑目的的预算执行监管工作。截至2008年底,财政国库动态监控已覆盖所有中央部门及所属12000多个基层预算单位。同时,还将农村义务教育等中央补助地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纳入动态监控范围。
(4)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税横向联网。是指财政部门、税务机关、国库、商业银行利用信息网络技术,通过电子网络系统办理税收收入征缴入库等业务,税款直接缴入国库,实现税款征缴信息共享的缴库模式。2007年,我国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工作正式启动,截至2008年底,20多个省份已开展试点。从试点情况来看,联网运行良好,纳税人可以足不
出户享受7×24小时全天候的纳税服务,不需再到纳税大厅排队缴税,税款缴纳可以在数秒内完成,并直接从纳税人账户划入国库,征缴过程透明,征缴信息实现共享。
(5)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1996年,我国开始进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试点。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一是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提高。政府采购规模由2002年的1009.6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660.9亿元,2002-2007年我国政府采购资金年节约率在11%左右,累计节约财政资金约1900多亿元。二是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初步建立了以政府采购法为统领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体系。三是政府采购管采分离成效明显,初步建立了采购管理机构统一监督管理下的集中采购机构和采购单位具体操作执行的采购管理体制。四是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取得重大突破,在促进节能环保、自主创新,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五是集中采购工作逐步加强,形成了以集中采购为主要形式的采购格局。六是依法采购水平全面提升,公开透明的采购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七是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在促进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八是通过开展全国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在强化监管、规范操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九是全国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工作步伐加快,全国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建设开始启动。
(6)国库现金管理。是指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在确保国库支付需要和国库现金安全的前提下,有效管理国库现金以降低筹资成本和获取投资收益的一系列财政管理活动。经国务院批准,2006年我国正式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工作。
目前,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工作主要针对中央国库现金,采取两种相对安全的操作方式即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和买回国债,提高了国库资金使用效益,并在与国债管理有效结合以及促进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7)预算会计。是指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具体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等。
(8)账户管理。规范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和财政资金专户管理,是推进预算管理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是强化资金监管和确保资金安全运行的根本性措施,也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
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2001年,中央和地方分别建立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制度。近年来,通过健全账户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账户审批管理,建立账户年检管理制度,完善账户管理信息系统,强化账户日常监管等措施,基本实现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规范化和长效化管理。
财政资金专户管理。财政资金专户是指各级财政部门为核算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在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开设的资金账户。为加强对财政资金专户的管理和监督,财政部门建立了财政资金专户管理档案制度和报告制度,对各类财政资金专户实施动态管理。目前,财政资金专户已基本实现规范化管理。
(9)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是指根据各级金库报表和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编制并逐级汇总而成,包括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报表和文字分析两部分,主要反映各财政收支项目本旬(月)及累计发生数、完成预算进度及增减变化情况等,同时,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有关建议。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是有关部门和领导进行财政经济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10)财政总决算。是指对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的全面反映各级政府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综合报告。现行的财政总决算由中央财政决算和地方财政总决算构成,分别按收入分类和支出功能分类,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活动。
(11)部门决算。是指全面反映各部门(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综合财务报告。近年来,我国部门决算编审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已将预算单位的全部收支及资产负债情况全部纳入部门决算编报范围,并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部门决算报表体系和编审工作流程。部门决算数据是分析预测社会事业发展和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决算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揭示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从而加强和改进财政财务管理,形成“预算→决算→预算规范”的预算管理链,建立部门决算与部门预算相互反映、互为依据、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
(12)财政统计。是指对财政预算执行信息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整理的方法,是社会经济统计体系中的一种专业统计,是财政政策制定、财政经济形势分析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一是对公开发布过的财政统计数据口径差异和变化情况进行集中整理并逐步统一和规范。二是定期通过《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等公布财政决算收支数据。三是整理汇编财政历史数据并研究利用,及时提供财政统计数据资料和统计分析报告。四是定期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提供财政统计数据。
(13)预算执行管理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体系,健全预算执行管理机制。二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健全政府采购管理体系。三是建立国库现金管理制度,提高科学理财水平。四是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建立政府会计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