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人所得税分配方案
个人所得税分配方案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假设在已知个人全年总收入的前提下, 同时为了达到使个人纳税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税额, 又满足个人缴纳的税款最少的目标, 采用线性规划方法, 提出了一种优化纳税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求解算法, 通过MATLAB和C语言来实现并且完成了程序设计和实际应用的数据分析计算。然后,根据税后的个人收入情况和个人选择的主体差异性,定制一个合理房贷方案。最后,给出了赛题中的具体算例的最优路径。
关键词:
MATLAB、C语言实现;
个人所得税;
纳税优化;
贷款方案
一、问题重述:
广受社会关注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标准,2005年10月27日下午尘埃落定。全国人大常委会高票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个人所得税法,在两处进行了修改,调整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和扩大纳税人自行申报范围两项政策调整:一是提高了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个税起征点:1600元 ,个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个月收入额减除费用16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是进一步扩大纳税人自行申报范围和推行扣缴义务人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加大对高收入者的征管力度,堵塞税收漏洞。其具体征税方案如下:
一、每月工资应纳税计算方案:
月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薪收入-费用扣除标准(1600)
超额累进税率 级数 月应纳税所得额 不超过500元部分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税率(%)10 15 20 25 30 35 40 45 例如: 如某人月工薪收入为3500元,则月应纳税所得额=3500-1600=1900元,当月应交个人所得税=500×5%+(1900-500)×10%=165元。
二、年终一次性奖金纳税计算方案:
1. 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2. 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所确定的适用税率计算征税。
例如:某公司某职员年终奖是6000元,按国税发[2005]9号文的规定公式,计算如下:平均月收入=6000/12=500元,则适用税率是5%。应缴纳个人所得税=6000×5%=300元;而如果职员年终奖是6001元,按国税发[2005]9号文的规定公式,计算如下:平均月收入=6001/12=500.0833元,则适用税率是10%。应缴纳个人所得税=6000×10%=600元;
注:年终一次性奖金纳税计算与每月收入纳税计算独立进行。
1.请根据以上新的纳税方案,为某公司职员制定其每年收入分配方案使其年度纳税总额最少(纳税性(((假设其年收入为10万元,公司允许其自行决定每月收入和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分配数额)。
2.请制定一张该公司职员年度收入最优分配方案表,年收入从3万元以1000元为间隔到15万元。
二、问题分析:(1)问题一纳税方案必须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依法进行。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合理预期应税所得,在纳税义务发生前完成筹划工作。这是合理实施纳税方案的前提。纳税总额S 分为2 部分, 一部分为月工资部分的所需上交的税额S1,另外一部分为年终奖部分所需上交的税额S2。要使S 最小的就是保证月工资纳税和年终奖纳税总额最少。通过直观的分析,企业发放年终奖奖金以及员工每月工资的不均衡发放,必然导致个人所得税税负提高,实际到手的收人减少。每月均匀发放工资薪金会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会减少应纳个人所得税金额。企业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时.应抓住税率临界点。本方案即在寻找这个税率的临界点。
(2)问题二是建立在问题一的基础上所作的进一步推广。求出年收入从3万元以1000元为间隔到15万元各种情况所对应的最优工资、奖金分配方案使所交税收最少。
三、模型假设
(1)、为便于计算,问题中所涉及的下述方案中不含个人所得实物收人、福利费中列支等应税收人,仅指工资薪金中的应税收人,没考虑可以税前扣除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实际操作时应作为纳税筹划因。个人的年总收入仅分为:每月的月收入和年终奖的收入。
(2)、员工已知其年收入,并且公司允许其自行决定每月收入和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分配数额。
(3)为便于计算,每个月的工资金额按100元为间隔递增来比较相应的税收。
四、符号说明
S S1 S2 Z G N N0 xi +1600
y fxi fy M
为员工一年的总共需要上交的税收 为员工月收入中需上交的税收 员工年终奖收入中需上交的税收
员工年总收入 员工月工资收入 员工年终奖收入 员工年终奖收入分摊到每个月
第i 个月的工资 表示年末奖金的1/12
第i 个月应付个人所得税
表示1/1 2*年终奖金应付个人所得税
年收入
五、模型建立与求解
问题一: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纳税标准,某月所得工资G,工资部分每月所需上交的税收为S1。S1 与G 之间的关系式如下所示。
0 0G1600(G-1600)0.05 1600 < G 2100(G-2100)0.10+25 2100 < G 3600(G-3600)0.15+175 3600 < G 6800(G-6800)0.20+625 6800 < G 21800S1(G-21800)0.25+3625 21800< G 41800(G-41800)0.30+8625 41800< G 61800(G-61800)0.35+14625 61800 < G 81800(G-81800)0.40+21625 81800 < G 101800(G-101800)0.45 101800< G
(2)员工年终奖收入N(年终一次性奖金纳税计算与每月收入纳税计算独立进 行),年终一次性奖金纳税计算方案: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 个月即N0,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然后,将雇员个人当 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所确定的适用税率计算征税。
N00.05 0 N0 500(N0-500)0.10+25 500 < N0 2000(N0-2000)0.15+175 2000 < N0 5000(N0-5000)0.20+625 5000 < N0 20000S2(N0-20000)0.25+3625 20000 < N0 40000
(N0-40000)0.30+8625 40000 < N0 60000(N0-60000)0.35+14625 60000 < N0 80000(N0-80000)0.40+21625 80000 < N0100000(N0-100000)0.45+29625 100000 < N0针对个人的全年纳税, 建立如下模型: S = S1 ×12+ S2×12 其中的约束条件:Z=G×12+N;(G,N>0)在进行模型求解之前,我们首先要提出一个已被证明的论点,即: 假设没 有年终奖, 在税前年收入为定值Z 元时,这时的Z=G×12; 将Z平均分配到12 个月, 即G。如果每月的工资可按员工意愿,则存在g1,g2,g3……g12。当g1= g2=g3=……=g12 时,所需上交的税额为最小。本模型是基于每个月收入为一 个定值且每月都相等。问题一模型的求解。
由于在该问题中,个人收入的总额不变,且纳税的方式不变。而由于各个月 的地位都相同,即不管先后,如果两个月的收入额相交换不影响总体交纳个人所 得锐额。由多元微积分学中的无条件极值,我们可以容易地证明出,只有当每个 月的收入相等,即任意的gi 为同一值时,纳税最少。因此我们建立如下模型 Minz=12*fx+12*fy xyM/12fxf(x)fyy*g(y)x0,y0]0;x(0,16000.5*x;x(1600,2100]f(x)250.1*(x500);x(2100,3600]1750.15*(x2000);x(3600,6600]);x(6600;21600]6250.2*(x50000.05;y(0,500]0.10;y(500,2000]0.15;y(2000,5000],20000]0.25;y(5000g(y) ,40000]0.30;y(200000.35;y(40000,60000],80000]0.40;y(600000.45;y(80000,)
根据以上的公式可以通过群举法的方法,以年终奖间隔100 元开始从1 递增 到100000,可以得到以下的结果:
总税收与年终奖和年终奖金的关系
每月工资与该月工资对应的税收
年终奖与年终奖对应的税收
在年终奖为56800 元左右时,相应的税和最小。然后在通过56700~56900 之间的群举,可以得到以下的最终结果。最佳情况总的税收值 9120.0 元 最佳情况总的月工资额3600.3 元
最佳情况工资部分的月税收值 175.0375 元 最佳情况的年终奖 56797 元
最佳情况年终奖的税收值7019.5 元
问题二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本题的模型是建立在问题一的基础上,列出了年收入从3万元以1000元为间隔到15万元的所有情况。
运用MATLAB程序可以得到不同年收入的基本情况,列表与其相对应的图如下
职员年度收入最优分配方案表
年收入 最佳月工资 月工资税
2000 540 30000
2083.4 590 31000
2108.4 680 32000
2108.9 780 33000
2108.4 880 34000
2108.7 980 35000
2108.4 1080 36000
2109.2 1180 37000
2109.2 1280 38000
2109.4 1380 39000
2434.2 1480 40000
2109.2 1580 41000
2108.7 1680 42000
年终奖
6000
5999
6699
7693
8699
9696
10699
11690
12690
13687
10790
15690
16696 43000 44000 45000 46000 47000 48000 49000 50000 51000 2434 2108.4 2109.2 2100 2100.7 2234.2 2100 2166.9 2484.2 1780 1880 1980 2080 2180 2280 2380 2480 2580
13792
18699
19690
20800
21792
21190
23800
23997
21190 52000 53000 54000 55000 56000 57000 58000 59000 60000 61000 62000 63000 64000 65000 66000 67000 68000 69000 70000 71000 72000 73000 74000 75000 76000 77000 78000 79000 80000 81000 82000 83000 84000 85000 86000 2333.3 2680
2416.9 2780
2500.2 2880
2583.5 2980
2666.7 3080
2750.2 3180
2833.3 3280
2916.7 3380
3000.2 3480
3083.3 3580
3166.7 3680
3250.2 3780
3333.4 3880
3416.7 3980
3500.2 4080
3583.3 4180
3600 4320
3600 4470
3609.2 4620
3600 4770
3600 4920
3608.4 5070
4125.1 5220
4100.8 5370
3808.4 5520
4375.1 5670
4100.8 5820
4058.4 5970
4100.5 6120
4225.1 6270
4100.3 6420
4100.5 6570
4475.1 6720
4100.1 6870
4100.5 7020
24000 23997 23998 23998 24000 23998 24000 24000 23998 24000 24000 23998 23999 24000 23998 24000 24800 25800 26690 27800 28800 29699 24499 25790 30299 24499 28790 30299 30794 30299 32796 33794 30299 35799 36794
87000 88000 89000 90000 91000 92000 93000 94000 95000 4725.8 3609.2 3600 4975.8 3609.2 3600 3609.2 3737.9 3600.2 7170 7320 7470 7620 7770 7920 8070 8220 8370
30290
44690
45800
30290
47690
48800
49690
49145
51798 96000 97000 98000 99000 100000 101000 102000 103000 104000 105000 106000 107000 108000 109000 110000 111000 112000 113000 114000 115000 116000 117000 118000 119000 120000 121000 122000 123000 124000 125000 126000 127000 128000 129000 130000 3759.2 8520
3987.9 8670
3600.2 8820
4009.2 8970
3600.3 9120
4175.1 9270
4404.6 9420
3600.3 9570
4425.1 9720
4654.6 9870
3834 10020
4675.1 10170
4904.6 10320
4083.5 10470
4925.8 10620
5154.6 10770
4333.5 10920
5175.8 11070
5404.6 11220
4583.5 11370
5425.8 11520
5654.6 11670
4833.5 11820
5675.8 11970
5001 12120
5083.5 12270
5167.3 12420
5251 12570
5333.5 12720
5416.8 12870
5501 13020
5583.5 13170
5666.8 13320
5751 13470
5833.5 13620
50890 49145 54798 50890 56797 50899 49145 59797 50899 49145 59992 50899 49145 59998 50890 59145 59998 50890 49145 59998 50890 49145 59998 50890 59988 59998 59992 59988 59998 59998 59988 59998 59998 59988 59998
131000 132000 133000 134000 135000 136000 137000 138000 139000 140000 141000 142000 143000 144000 145000 146000 147000 148000 149000 150000 5916.8 6000.3 6084 6166.8 6250.3 6334 6416.8 6500.3 6584 6600.1 6600 6600 6700.1 6600 6600 6600 6600 6600 6600 6600 13770 13920 14070 14220 14370 14520 14670 14820 14970 15200 15450 15700 15950 16200 16450 16700 16950 17200 17450 17700
59998
59997
59992
59998
59997
59992
59998
59997
59992
60799
61800
62800
62599
64800
65800
66800
67800
68800
69800
70800
六、模型的评价
优点
(1)线性规划的数学方法年收入分配方案和贷款方案使得个人所得税最少
(2)本文充分考虑了该夫妇符合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和不符合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两种情况,并且对等额本金还款和等额本息还款进行了比较,得出了较合理的还款方式。
缺点:
在问题一中我们只考虑了工资大于1600的情况;对于问题三我们假设较多且较理想;程序的编写比较繁琐。
七、改进及推广
模型的改进
该模型在解决还按揭贷款时,只提供了等额本息还款方式的解决模型,而没有讨论等额本金还款方式。如果要让模型更具普适性,应该提供等额本金还款方式的解决模型。模型的推广
用理财的思路去考虑最为合理的收入使用分配应该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对于那些工作比较稳定,但收入平平的工薪阶层房贷者而言,过多的还款压力很可能使其不堪重负,沦为“房奴”一族。
在本模型中充分考虑了该问题,将月供还贷压力降低到最低,同时考虑也考虑了工薪阶层房贷者的生活压力及生活开支。
八、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住房公积金,http://baike.baidu.com/view/5564.htm,2011/9/3。
[2] 百度百科,公积金贷款利率,http://baike.baidu.com/view/3696177.htm#1,2011/9/3。[3] 和讯银行,及时贷款利率查询,http://data.bank.hexun.com/ll/dkll.aspx,2011/9/3。
[4] 张建勋,纪纲,C程序设计实用教程,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5] 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3-222,2003.8。[6] 周永正,詹棠森,方成鸿,邱望仁,数学建模,同济大学出版社,7-14,205-212,2010.8。
九、附录
具体代码 程序一
%N总收入;G每月的工资;J为年收入的奖金;S为所需上交的税 %N=G*12+J Sz=100000;%税收的初始值 for i=0:100:100000
J(i+1)=i;%年收入的奖金
G(i+1)=(100000-J(i+1))/12;%每月的工资
if(G(i+1)<=1600)
S1(i+1)=0;
G0=0;
else
G0=G(i+1)-1600;%月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薪收入-费用扣除标准(1600)
end
if(G0<=500&G0>0)
S1(i+1)=G0*0.05;
else if(G0>500&G0<=2000)
S1(i+1)=(G0-500)*0.1+25;
else if(G0>2000&G0<=5000)
S1(i+1)=(G0-2000)*0.15+25+150;
else if(G0>5000&G0<=20000)
S1(i+1)=(G0-5000)*0.25+25+150+450;
end
end
end
end
J0=J(i+1)/12;%奖金纳税平均月收入
S2(i+1)=0;
S2(i+1)=J0*0.05;
if(J0<=500&J0>=0)
S2(i+1)=J0*0.05;
else if(G0>500&G0<=2000)
S2(i+1)=(J0-500)*0.1+25;
else if(J0>2000&J0<=5000)
S2(i+1)=(J0-2000)*0.15+25+150;
else if(J0>5000&J0<=20000)
S2(i+1)=(J0-5000)*0.25+25+150+450;
end
end
end
end S2(i+1)=S2(i+1)*12;%该年所上交的奖金税 S(i+1)=S1(i+1)*12+S2(i+1);if(S(i+1)<=Sz)
Sz=S(i+1);
Sg=S1(i+1);
Sj=S2(i+1);
I=i;end end subplot(3,1,1)plot(S,G*12,'b+',S,J,'r+')legend('年总税收与月工资','年税收与年终奖')title('总税收与年工资和年终奖金')subplot(3,1,2)plot(G,S1,'*')title('每月工资与该月工资对应的税收')subplot(3,1,3)plot(J,S2,'*')title('年终奖与年终奖对应的税收')for i=(I-100):(I+100)
J=i;%年收入的奖金
G=(100000-J)/12;%每月的工资
if(G<=1600)
S1(i+1)=0;
G0=0;
else
G0=G-1600;%月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薪收入-费用扣除标准(1600)
end
if(G0<=500&G0>0)
S1(i+1)=G0*0.05;
else if(G0>500&G0<=2000)
S1(i+1)=(G0-500)*0.1+25;
else if(G0>2000&G0<=5000)
S1(i+1)=(G0-2000)*0.15+25+150;
else if(G0>5000&G0<=20000)
S1(i+1)=(G0-5000)*0.25+25+150+450;
end
end
end
end
J0=J/12;%奖金纳税平均月收入
S2(i+1)=0;
if(J0<=500&J0>=0)
S2(i+1)=J0*0.05;
else if(J0>500&J0<=2000)
S2(i+1)=(J0-500)*0.1+25;
else if(J0>2000&J0<=5000)
S2(i+1)=(J0-2000)*0.15+25+150;
else if(J0>5000&J0<=20000)
S2(i+1)=(J0-5000)*0.25+25+150+450;
end
end
end
end
S2(i+1)=S2(i+1)*12;
S(i+1)=S1(i+1)*12+S2(i+1);
if(S(i+1)<=Sz)
Sz=S(i+1);
Sg=S1(i+1);
Sj=S2(i+1);
I=i;
end end best_tax=Sz%output('最佳情况总的税收值')month_payment=(100000-I)/12%output('最佳情况总的月工资额')best_payment_tax=Sg%output('最佳情况工资部分的月税收值')reward=I%output('最佳情况的年终奖')best_reward_tax=Sj%output('最佳情况年终奖的税收值')
附录二:
for q=30000:1000:150000 %N 总收入;G 每月的工资;J 为年收入的奖金;S 为所需上交的税
%N=G*12+J Sz=150000;%税收的初始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r i=0:100:q
J=i;%年收入的奖金
G=(q-J)/12;%每月的工资
if(G<=1600)
S1(i+1)=0;
G0=0;
else
G0=G-1600;%月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薪收入-费用扣除标准(1600)
end
if(G0<=500&G0>0)
S1(i+1)=G0*0.05;
else if(G0>500&G0<=2000)
S1(i+1)=(G0-500)*0.1+25;
else if(G0>2000&G0<=5000)
S1(i+1)=(G0-2000)*0.15+25+150;
else if(G0>5000&G0<=20000)
S1(i+1)=(G0-5000)*0.25+25+150+450;
end
end
end
end
J0=J/12;%奖金纳税平均月收入
S2(i+1)=0;
if(J0<=500&J0>=0)
S2(i+1)=J0*0.05;
else if(J0>500&J0<=2000)
S2(i+1)=(J0-500)*0.1+25;
else if(J0>2000&J0<=5000)
S2(i+1)=(J0-2000)*0.15+25+150;
else if(J0>5000&J0<=20000)
S2(i+1)=(J0-5000)*0.25+25+150+450;
end
end
end
end
S2(i+1)=S2(i+1)*12;%该年所上交的奖金税
S(i+1)=S1(i+1)*12+S2(i+1);
if(S(i+1)<=Sz)
Sz=S(i+1);
Sg=S1(i+1);
Sj=S2(i+1);
I=i;
end end for i=(I-100):(I+100)
J=i;%年收入的奖金
G=(q-J)/12;%每月的工资
if(G<=1600)
S1(i+1)=0;
G0=0;
else
G0=G-1600;%月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薪收入-费用扣除标准(1600)
end
if(G0<=500&G0>0)
S1(i+1)=G0*0.05;
else if(G0>500&G0<=2000)
S1(i+1)=(G0-500)*0.1+25;
else if(G0>2000&G0<=5000)
S1(i+1)=(G0-2000)*0.15+25+150;
else if(G0>5000&G0<=20000)
S1(i+1)=(G0-5000)*0.25+25+150+450;
end
end
end
end
J0=J/12;%奖金纳税平均月收入
S2(i+1)=0;
if(J0<=500&J0>=0)
S2(i+1)=J0*0.05;
else if(J0>500&J0<=2000)
S2(i+1)=(J0-500)*0.1+25;
else if(J0>2000&J0<=5000)
S2(i+1)=(J0-2000)*0.15+25+150;
else if(J0>5000&J0<=20000)
S2(i+1)=(J0-5000)*0.25+25+150+450;
end
end
end
end
S2(i+1)=S2(i+1)*12;
S(i+1)=S1(i+1)*12+S2(i+1);
if(S(i+1)<=Sz)
Sz=S(i+1);
Sg=S1(i+1);
Sj=S2(i+1);
jj=i;
gz=(q-jj)/12;
end end x=q/1000-29;best_tax(x)=Sz;%('最佳情况总的税收值')month_payment(x)=gz;%('最佳情况总的月工资额')best_payment_tax(x)=Sg;%('最佳情况工资部分的税收值')reward(x)=jj;%('最佳情况的年终奖')best_reward_tax(x)=Sj;%('最佳情况年终奖的税收值')end best_tax month_payment reward q=30000:1000:150000 plot(q,best_tax,'r+',q,month_payment,'bo',q,reward)legend('年收入和年总税收','年收入和与月工资','年收入和与年终奖')title('年总收入与最优税收相对的年终奖和月工资')
第二篇:股利分配政策下的个人所得税问题
股票股利的来源有两种,一是利用“可分配利润”转增“股本”(也叫送股)。二是利用“资本公积金”或“盈余公积金”转增股本简称转增股。送股属于利润分配行为,但转增股本不属于利润分配行为。严格地讲,只有送股才是股票股利,转增股不是股票股利,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公布股利分配方案的同时也宣布了转增方案,转增股对公司的股价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投资者往往把它视为公司的送股。
目前各国对股票股利的规定有所不同。如在美国,按照美国联邦税法规定,纳税人取得股票股利属于不予计列的收入项目,免予纳税。同时联邦税法列示了六种意外情况,即如果在发放股票股利中,改变了股东对公司所拥有的权益,增加了任一股东对公司利润或资产的权益份额,诸如可转换股份的转换比例的改变,或者某种股票的赎回价格的改变,那么都会导致应税分配,这种股票股利就不是免税的。[3]在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在国税发[1994]069号文件《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第十一条明确表示:股份制企业在分配股息、红利时,以股票形式向股东个人支付应得的股息、红利(即派发红股),应以派发红股的股票票面金额为收入额,按利息、股息、红利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另外,在1996年,中国证监会在《关于规范上市公司若干问题的通知》中要求,公司必须将以利润派送红股和以公积金转为股本予以明确区分。为此,国家税务总局于1997年12月26日发布《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重申和解释:一是股份制企业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属于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对个人取得的转增股本数额,不作为个人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二是股份制企业用盈余公积金派发红股属于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对个人取得的红股数额,应作为个人所得征税。
由于发放股票股利时股东并没有收到现金,而且股东所持有的财富也没有增加,因而对于股票股利,理论上讲是不应该征税的。在国外,如美国以及一些西方国家,在股东收到股票股利时对股东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只有当股东转让股票时,政府才会向其资本利得征税。这种所得税规定下,上市公司采用股票股利的股利政策可以推迟股东纳税时间,起到延期纳税的作用。但我国对股份制公司以股票形式向股东个人支付应得的股息、红利,规定应以派发红股的股票票面金额为收入额,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股东转让股票所获的资本利得暂不征税。由于股票股利的性质与现金股利不同,所以对股票股利征税这一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在股票股利发放时就予以征税的规定下,上市公司发放股票股利没有任何税收上的好处,而且这种规定下,所得税差异理论失去理论前提,这样“一鸟在手”理论提出的投资者更偏好现金的说法很可能使得上市公司的股票股利政策发生冲突。所以在我国的所得税环境下,股票股利政策对投资者的税后股利,相比较现金股利而言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3.股票回购
股票回购是指公司出资购回本公司的股票,代替向剩余股东支付股利。对于出售股票的股东来说,公司回购股票这一行为可以理解为一次性地收到股利,所以股票回购可以看作是现金股利的一种替代方式。
股东在回购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拥有出售或不出售的选择权。满意公司招标价格或协商价格的股东就会放弃股权获得资本收益。而流通股数的减少也会使得剩余股票股价上涨,剩余股东同样可以获得资本收益。在我国,现金股利按照20%的个人所得税税率纳税,而对资本利得暂不征税。股东从回购股票得到的现金只有在回购价格超出股东购买股票时的价格时才需纳税,并且以较低的优惠税率纳税。所以股票回购往往可以使出售股权的股东减少税赋或避税。
公司可以通过回购股票减少权益资本,从而调整资本结构。权益资本的减少增大了债务资本的比例,使得财务杠杆增大,对公司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节税的效应。但由于股票回购的目的很可能是出于避税考虑,所以各国对股票回购都较为关注。在美国,联邦税务署也意识到股东不断地进行回购以缴纳较其它股利分配方式少得多的税收,因此如果公司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逃避股利税收,很可能招致联邦税务署的惩罚,受到惩罚性税收。[4]我国《公司法》对股票回购行为作了十分严格的限制。《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除减少公司注册资本、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以及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四种情况以外,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因此我国公司在选择此方法的时候还是受到很大限制的。
三、结论
股利作为上市公司对其股东的报酬,作为对股东的回报方式,直接影响着股东从本企业获得财富的多少。因此企业在选择股利政策时,在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所得税因素,选择当期最优的股利分配政策。另外,由于各国的税收规定不同,所以没有哪种固定的股利政策易于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应根据具体的税收环境选择适当的方法,权衡各方的利益关系,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http://wenku.baidu.com/view/01f0dd124431b90d6c85c7eb.html
第三篇:绩效考核分配方案
宝丰中心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平罗县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教书育人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真正落实多劳多得,优劳高薪的激励机制。根据教育体育局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总体目标。坚持“一突出”(突出教学质量),“二抓牢”(抓牢检查落实,抓牢奖惩兑现),“三强化”(强化管理、强化过程、强化师德师风)的工作思路,坚持优劳优酬、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确保我校教育事业健康、高效、快速发展。
二、实施范围与对象:
本校在编在岗教师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
三、发放办法:
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30%,依照本校奖励性绩效工资考评方案,提出考评结果,报教育局审核后,每月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发放。
四、绩效工资发放领导小组
组 长:马 成 副组长:马利民
成 员:金林 王明宝 马玉林 马彦林 周建林
杨少梅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马利民担任办公室主任,并安排操作程序。
五、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细则:
1、考核发放部分占奖励性绩效工资的70%
(一)职业道德(10分):
主要考核教职工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遵纪守法,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于律己,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等方面内容。模范履行,效果很好10分。完全履行,效果较好8分。基本履行,效果一般7分。未认真履行、效果较差,出现问题、造成损失0分。
(二)、考勤(10分):
全月出满勤,不迟到,不早退者10分。
(1)、事假一天扣1分,病假一天扣0.5分,因病住院不扣分(有县级及以上证明)。
(2)、迟到、早退3 次折算事假1天。依次累计。(3)、旷工1天扣10分,旷课一节扣2分。(4)、对婚、丧、产假按教体局考勤有关规定执行。(5)、开会以及参加各种培训,缺席1次扣0.2分,迟到1次扣0.1分。依次累计。
(6)、未尽事宜,按教体局有关《教职工病事假暂行规定》执行。
(三)、教育教学常规工作(30分)
按学校岗位责任制考核有关常规工作规定进行考核。有下列情形的,另外单独扣除相应分值:
(1)、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发现1次扣2分。
(2)、办公时间上网聊天、打扑克、打游戏的,1次扣2分。(3)、教学过程中不负责任,造成学生伤害的,扣10分。(4)、坐着上课,无故缺课不在岗,扣2分。(5)、不按时交各种计划、总结,一次扣2分。
(四)工作量(15分)
(1)、工作量主要体现教师多劳多得原则,教师工作量按以下办法计,语、数达到工作量记15分,每少一个工作量扣1分,超一个工作量加1分。
(2)、因工作需要额外加班加点,每天2分。
(3)、马家桥小学因路途较远,在工作量考核中加记3分。(4)、所任学科班级人数以30人为标准,每多1人工作量加记0.1分,以所任学科人数最多的班级为准,不累计加分。
(五)教师专业发展(5分)
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不得迟到、缺席,做到有事履行请假手续。每学期要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写好一篇学习心得,上一堂公开教学课,坚持“科研兴校”理念,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密切教育科研与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关系,使教育科研工
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进一步调动,保护教职工的教育科研积极性,使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登上新台阶。
(1)、教科研活动,缺席一次扣1分。(2)、每学期没有上公开课扣3分。
(3)、一学期没有读教育理论书籍,没交心得体会和教学论文,缺一篇扣1分。
(4)、在县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或获得县级及以上奖励一篇(一次)当月加2分。
以上五项考核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的70%,全校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70%÷全校教职工考核总成绩×教职工个人考核成绩=个人所得奖励性绩效工资
2、教学质量检测奖励占奖励性绩效工资的10% 此项奖励按每学期一次性发放,以每学期期末质量测查成绩为依据,按以下办法发放。
教师所代科目达到全县平均分(除县城6所小学)记基础分30分,每超1分加记1分。每低一分扣1分。最低记15分。
所带科目不参加统测的教师记分方法:由全校教师按其工作业绩进行评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分别记30、25、20、15分。
计算方法:奖励性绩效工资的10%÷教师统测考核总分×教师统测个人得分=个人所得绩效工资
3、班主任(校长)津贴:(奖励性绩效工资的20%)
班主任(校长)要全面做好本班(校)日常管理,认真做好班级(学校)卫生、学生思想等工作,认真履行班主任(校长)的任务和职责。按班主任考核办法,根据各学校班务工作考核情况发放,计算办法为:全校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20%÷班主任考核总成绩×班主任个人考核成绩=个人所得奖励性绩效工资
中心学校成员、各小学校长按班主任对待。如有以下情况之一,从班主任津贴中扣除。
(1)班级(学校)没有参加全校(县)性集体活动、一次扣5分。(2)、班级(学校)出现重、特大安全事故,或造成严重后果的,扣除当月津贴。
(3)、凡遇学校(县)大型活动,或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工作检查,因班主任(校长)思想麻痹、工作落实不到位,受到上级批评者,扣除当月班主任津贴。
附件:
1、班主任工作绩效考核细则
2、教师工作绩效考核细则
3、教学成果奖励办法
4、工作量核定标准
平罗县宝丰中心学校
2009年9月
备注:
1、本《方案》解释权归宝丰中心学校。
2、本《方案》自2009年1月起执行。
第四篇:绩效分配方案
上明中心校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岚县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教书育人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真正落实多劳多得,优劳高薪的激励机制。根据县教育局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中心校教育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桥头教育,提高全乡小学教育质量为总体目标。坚持“一突出”(突出教学质量),“二抓牢”(抓牢检查落实,抓牢奖惩兑现),“三强化”(强化管理、强化过程、强化师德师风)的工作思路,坚持优劳优酬、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确保我乡小学教育事业健康、高效快速发展。
二、实施范围与对象:
本校在编在岗教师从2009年5月1日起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
三、发放办法:
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30%,依照本校奖励性绩效工资考评方案,提出考评结果,报教育局审核后,每学期由财政部门根据考核结果。划入个人工资银行帐户。
四、绩效工资发放领导小组 组 长:李耀伟 副组长:胡逢江 田小宁
成 员:张永旺 马怀珍 李秋生 李培俊 郭爱平
五、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细则:
㈠、考勤津贴:(占奖励性绩效工资的20%)
全月出满勤,不迟到,不早退者按考勤津贴标准发放,有下列情况者之一从考勤津贴中扣除:
A、迟到、早退3 次折算事假半天。以此累计。B、旷工1天扣考勤津贴20元,旷课一节扣10元。C、对婚、丧、产相关法律规定假期。以实际假期天数不享受月考勤津贴,但不做缺勤处理。
D、开会以及参加各种培训缺席1次扣10元,迟到1次扣5元。依次类推,连续2次以上者,按旷工1天处理。
E、事、病假每天扣5元,超过10天以上,当月不享受考勤津贴,㈡、班主任津贴:(奖励性绩效工资的10%)
班主任要全面做好本班日常管理、认真做好班级卫生、板报、学生思想等工作,认真履行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按班主任津贴标准发放,1、黑板报缺一期,扣5元。
2、班主任手册填写不完整,发现一次扣5元。
3、班主任计划,总结不及时上交,一次扣20元。
4、班主任没有参加全校性集体活动、一次扣20元。
5、班级出现重、特大安全事故,或造成严重后果的,扣除全学期津贴。
6、凡遇学校大型活动,或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工作检查,因正副班主任思想麻痹、工作落实不到位,受到上级批评者,扣除当月班主任津贴。
7、班主任在(升旗、课间操、集会、大扫除、劳动)时,不在场,每缺一次扣10元。
8、小学生素质、德育评估等报告册填写应客观、公平、合理评价学生,如草率了解、不认真的,发现1个扣班主任5元。
9、班级卫生被评为最后两名的,扣班主任5元。
㈢、学校常规管理津贴。(奖励性绩效工资的15%)
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教职工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教师都要认真执行教育法规,依法执教,依法办事,做遵纪守法的好教师。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加强师德修养。爱岗敬业,团结共事,尊重他人,顾全大局,维护集体荣誉。虚心好学,不骄不躁,不讲不利团结的话,不做不利团结的事,与家长交往文明得体,接待家长客气、礼让,关心爱护学生。如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从学校常规管理津贴中扣除:
1、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发现1次扣10元。
2、办公时间上网聊天、打扑克、打游戏的,1次扣5元。
3、违规补课或搞有偿家教的,扣100元。
4、私自向学生推荐资料或商品的,扣200元。
5、教学过程中不负责任,造成学生伤害的,扣50元。
6、无故损坏公物的,按价赔偿。
㈣、教育教学管理津贴,(占奖励性绩效工资的30%)
1、教学常规管理,(占奖励性绩效工资的10%)按要求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积极做好各方面常规性工作。全额发放教学常规管理津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教学常规津贴中扣除。
⑴ 备课
a没超周备课,发现一次扣5元。
b没有教学反思,或未按要求备课,每1课扣5元。⑵上课
1无教案进堂上课,扣5元。
2坐着上课,无故缺课不在岗,扣5元。
3擅自调课或私自请人代课,双方当事人均扣10元。4上课未关闭或使用通讯设备,扣5元。⑶ 作业
1、教师未按时批改作业的,或批改错误的,一次扣5元。、没有督促学生及时更正错误的,一次扣2元。⑷其他 a、不交各种计划、总结,一次扣10元。
2、教学质量评估津贴,(占奖励性绩效工资的20%)中心校教学质量评估津贴标准
①合格率在90~100%(发教学质量检验津贴100%)②合格率在80~89%(发教学质量检验津贴95%)③合格率在70~79%(发教学质量检验津贴90%)④合格率在60~69%(发教学质量检验津贴80%)⑤合格率在60%以下(发教学质量检验津贴的70%)计算方法:
1.一、二年级65分为合格。2.三~六年级60分为合格。
3.专职教师按所教学学科合格率总平,按教学质量津贴乘以1.5计算。
4.跨学科老师教学质量检测津贴,语文、数学两科按标准计算,另加英语学科教学质量检测津贴的50%计算
5.学前班教师按教学质量检测津贴的人均数计算。
㈤、教科研津贴:(奖励性绩效工资的5%)
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不得迟到、缺席,做到有事履行请假手续。每学期要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写好一篇学习心得,上一堂公开教学课,坚持“科研兴校”理念,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密切教育科研与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关系,使教育科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进一步调动,保护教职工的教育科研积极性,使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登上新台阶,为此,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从教科研津贴中扣除
1、政治业务学习,迟到一次扣5元。
2、每学期、没上公开课扣20元。
3、一学期,没有读教育理论书籍,没交心得体会和教学论文,缺一扣5元。
4、无故不参加教研活动一次扣5元
㈥、工作量津贴(奖励性绩效工资的20%)
1、工作量主要体现教师多劳多得原则,教师超课时工作,每节课补贴5元,不足扣5元。其计算标准为按每学期初教师任课课时为标准。(因公除外)
2、因工作需要加班加点,每天30元。
六、特别说明
1、制订和执行本方案时不考虑个别情况。
2、执行中如出现重大偏差或出现未尽事宜,由办公室主任将问题提交校委会或教师大会讨论定夺。
3、本方案报教育局备案。
上明中心校 2009-05-01
第五篇:助学金分配方案
关于助学金的班会流程
介绍:开班会的目的,解决助学金的分配问题,激励全班学习,希望全班能达成一致意见,在开班会之前,希望大家站到班委的角度思考一下问题,如果你当班长,这件事你会怎么解决。现在,如果谁能想到一个令全班同学都满意的方法.现在可以说一下。
无论谁当班长,这都是一件比较难办的事,无论最终达成何种结论,都希望大家坦然面对,不要为了此事伤了和气,大家都是同学,将来可能还是事业上的伙伴,所以希望大家都把心胸放的宽一点,如果你现在以十年以后的目光来看待这个问题,我相信你一定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
下面介绍一下班会的主要流程:
一、在召开这次班会,我已经问过好多班长了,也问过一些学
长,还有网络部的部长和老师,其学院我也都了解过,也
问过咱们班的一些同学的意见,他们也是各有各的办法。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咱班的事还是咱班来解决,呵呵,说实话,为这事,我好几宿都没睡好,希望大家也
考虑下我的难处。我接任时说的公平、公正、公开并不是
说着玩玩,说出来就要做到。为了让全班绝大多数同学满
意,也鉴于咱班的实际情况,助学金分配方案主要如下: 1,按照学院的要求解决。2,班内商量出一个新的方案
来解决。
我先介绍一下第一个方案,按照学院的要求,每年的名单变动不得超过百分之三十,咱班的一共有七个名额,去年的名单是:刘桃荣,祁向敢,叶在林,朱伟峰,张艳波,我,粱博,也就是说,今年最多变动两个。再说一下这一项的附加条件,考虑到班里其他同学的情况,如果执行此方案,要求从每个获得助学金的学生中提取一部分作为班内经费,暂定金额为600或1000,具体多少,大家商议。经费分为两大板块,一部分作为班费,考虑到大二比较忙,活动比较少,金额暂定为两千,其余金额作为班内的奖学金,奖励名额设定为十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5名,已获得助学金的同学不参与评选,即除去这七个人后的班内前十名,班费之外的金额全部用于班内奖励,(特别奖)。如果此方案执行,详细细则在下一次班会宣布。
第二种方案,全班同学现在开始讨论,要求全班2/3左右的同学达成一致意见方可执行。讨论可以以寝室为单位,然后每个寝室排出一个代表到第一排和其他宿舍交换意见,最终达成共识,也可以自由组合,但每组不要超过10人,组内10分钟讨论时间,然后组长上来和其他组交换意见,并试图说服对方,达成共识,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则按第一种方案执行。讨论时,建议大家以宿舍为单位。
讨论结束后,谁想申请困难生,到我宿舍领取困难生申请表,说明,困难生和助学金不是同种性质,此项没有补助,不过可以参与其他学校的特殊照顾,比如,勤工俭学。另外,班会内容一旦通过,不作更改,如果个别人有看法,可以去找导员,只要你有办法从导员手中要到名额,首先说一下,咱班就给7个名额,如果觉得自己确实非常非常困难,可以自己给导员要,如果你要到了,那是你个人能力,我想全班同学都不会说什么。但我希望在给导员争取名额时,不要对班内的决定做出过激的言论,毕竟,咱们还是一个集体。再说,世界上也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要是传出来对大家都不好。但是要是真的觉得有必要,那么,我想大家知道后也会理解。要清楚,这个结论是代表全班大多数人的意见,想好了在给导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