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史村镇阳光工程落实情况报告[最终版]
史村镇阳光工程落实情况报告
五项制度落实情况
采取具体措施,落实公示制度、第一节课制度、台账制度、工作月报制度和监查验收制度,规范项目运行,提高项目质量。
认真抓好公示。两省能够利用当地主要媒体,及时刊登基地认定广告,公开公正的认定培训基地;公示认定培训基地的开设专业、收费标准、补助标准、培训对象、培训时间、联系电话等项目,方便农民自主选择;公告省县阳光办咨询电话,接受农民咨询和社会监督。认真上好第一节课。史村镇组织了专门人员,负责为各培训基地上好第一节课,并对这些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为保证第一节课的质量,规定各培训基地开班前,必须向同级阳光办提交书面申请;阳光办负责填写《第一节课委派任务单》,指派人员到班上讲解第一节课;课程结束后,培训机构将填写有参训人数、核对后符合政策规定的人数、培训机构意见、委派小组成员意见等内容的《第一节课情况反馈表》,经培训机构签字盖章认可后,送阳光办存档备案。山西省自行设计了培训券,登记受训学员的基本信息以及受训时间和专业、补助金额等,由当地农业局负责人在培训班开班时亲自到班上讲解国家有关政策,核查受训人员名单和受训人数,并将培训券发送到受训学员手中,确保了第一节课的质量。
认真规范台账。登记学员姓名、年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培训专业、培训时间、补助金额、收费情况、就业单位、联系方式等,并由学员在培训结束后签名确认。史村镇各培训机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建立和规范台账。部分市县还按照“一县一柜、一乡一档、一村一册、一户一卡”模式建立了统一的培训和就业台账,为阳光工程培训打下了坚实基础。山西省设计了培训学员登记表,详细记录学员信息、就业去向、跟踪联系方式等,并由当地阳光办盖章确认。省市两级多次对培训机构的台账进行了抽查,有效督促各培训机构台账的建立。
认真执行月报。史村镇非常重视月报制度,专门召开了各设区市和扩权县相关人员参加的阳光工程统计人员工作会议,对统计报表相关要求和技术细节进行专门培训。在按月向全国阳光办上报工作进展的同时,通过互联网将有关情况向社会公布。山西也对各地执行月报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进行了及时督促。严格抓好检查验收。史村镇2次对本省阳光工程开展情况进行了抽查督导,对深受农民喜爱、转移就业人数多、培训任务完成较好的培训基地予以表扬,对存在问题、进展缓慢、认识不够、就业率低的培训基地进行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通过检查验收奖优罚劣。山西省高度重视检查验收工作,通过评选认定了20家省级优秀培训基地,对培训基地的招生、培训、就业等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促进了培训基地间的良性竞争,推动培训质量不断提高,扩大了阳光工程的社会影响力。(三)阳光工程的主要成效
阳光工程的实施,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使农业、农村、农民发生了明显变化,比较突出的有四点:
一是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劳务经济成为农村新的“亮点”产业。
二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快速有序的转移。史村镇开展了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加强了就业信息网络建设,认真清理影响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的政策法规,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建立并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农民工就业的通畅渠道和良好环境。另外,阳光工程将工作中心下放到培训机构,推动培训就业的一体化,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大大提高。
三是推动了“先进”农民的创业。山西部分走出农门的进城务工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务工积累的经验和资金,积极创办自己的企业,实现从被转移人员到吸纳转移人员的转变。史村镇针对有创业愿望的农民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创业思路,通过培训,有118人领衔创业,同时吸纳农村劳动力3000多人实现了就业。四是推动了农民科技培训和转移培训的统筹。阳光工程的实施,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形成了各部门协作、各种力量广泛参与的良好机制。在这种背景下,两省均积极协调各方关系,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农民科技培训和转移培训工作。河北提出了“三年三百万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实行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农民科技培训四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山西省提出“双五百万”工程,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500万个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村已从事第一产业和其他产业的500万个劳动力开展科技和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在探索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二、阳光工程特色做法
在阳光工程实施过程中,结合本省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特色经验。
一是建立了“四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史村镇针对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的文化素质偏低、专业技能差、就业门路窄等问题,根据市场对劳动力技能需求的不同层次以及培训对象的不同,将培训内容拓展为“四位一体”,即将帮助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引导性培训)、帮助农民工寻找工作岗位(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工自主创业(创业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农业科技培训)的培训统筹规划,统一考虑,实现四个培训的层层递进,互相衔接,兼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生产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逐步建立了培训—就业—维权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运作机制。在培训转移的同时,加强了对转移就业后的跟踪回访,主要是通过在劳务输入地设立办事处,来服务和管理进城务工人员。河北军工技能培训学校专门成立了安置办公室、劳务派遣公司、驻京津办事处,负责考察用工单位、安置人员、督促协办保险、开拓用工单位等事宜,使学员能够“入学即到家,毕业即上岗,就业有保障”,受到学员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是注意培育劳务品牌,扩大阳光工程影响。史村镇确定了十大培训品牌项目,并认定了品牌项目培训基地,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加速了阳光工程培训学员的转岗就业,极大地推动了阳光工程的深入开展。山西省在实施阳光工程过程中,各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劳务品牌,如五台的泥瓦匠、浑源的保姆、临猗的蛋糕工等,吸引了大量的用工单位,有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岗就业和规模产业的形成。四是创新引导性培训方式。河北结合引导性培训的内容特点,建立了引导性培训的三个课堂。“空中课堂”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系统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引导性培训;“音像课堂”通过投影仪、微机、音响等培训设备,滚动播放引导性培训内容;“流动课堂”通过改造大轿车等交通工具,在车内配备培训设施,深入田间低头开展流动性培训。这些方式满足了不同群体农民工的需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五是注意引导性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河北专门举办了引导性师资培训班,聘请了专业人员讲解劳动法规、就业形势、城市生活常识等内容,各阳光工程办公室也均开办了本辖区内的引导性师资培训,全省共培训引导性师资240人,有力地保证了第一节课的质量。
三、问题和建议
1.当前适应农民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教材较少,大多数教材对农民来讲理论内容过多,具体操作技能内容不足,过于深奥难懂,部分培训机构只能自己编写专用于培训农民的简易教材,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教学效果。
2.培训时间短,补助标准低,很难对农民进行系统化的教育和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培训,而一般性的培训就业岗位层次低,薪酬少,就业不稳定,是导致转移农民“回流”的重要原因。3.培训机构条件薄弱,教学和实验设备落后,难以适应培训转岗和稳定就业的要求。有的培训机构由于场地限制,靠临时租赁的场地开展培训;有的电脑学校教学用电脑还是386—586的水平;有的培训机构的实验设备尤其是大型实验用机械,还是10年甚至20年前所购
置,距当今主流操作设备已有很大不同,导致农民接受培训转移就业后,还必须接受二次培训才能上岗,难以实现培训和上岗的无缝对接。
建议如下:一是重视阳光工程培训教材的开发,组织熟悉农业农村,了解农民又具有特定职业较高技能水平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相关工作。二是明年的阳光工程对项目管理经费予以一定的考虑,同时适度提高补贴标准,延长培训时间,提升培训层次,充分调动培训机构、政府有关部门和农民三方的积极性。三是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加强阳光工程培训机构的条件建设。
第二篇:阳光工程落实情况汇报
章丘法院“阳光工程”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2011年5月11日
自我市权力运行“阳光工程”工作动员大会召开以来,院党组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党组会,深入细致地传达了 权力运行“阳光工程”工作的要求。院党组要求各部门以权力运行“阳光工程”工作为契机,迅速行动,精心组织,求真务实,把“阳光工程”工作和法院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法院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权力观教育,打牢活动开展的思想基础 推进党务公开,实现权力阳光运行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权力的正确实施。为切实提高法院干警对活动目的意义的认识,增强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院近期将举办一期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权力观知识讲座,通过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权力观的理解和认识,强化干警“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意识,摒弃不符合、不适应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真意为人民谋利益”的责任感。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切实转变部分干警思想上存在的不愿公开、不敢公开等问题,自觉主动地把各项司法活动置于公众的公开监督之下,实现敢公开、愿公开、要公开。法院也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各领域的司法公开,有序规范和引导权力运作和权力监督,真正实现权力来源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努力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群众合法权利,让党放心,人民满意。
二、深化司法流程公开,切实保障公众知情权
为切实解决审判执行权封闭,运行流程不透明,群众知情权难以满足的弊端,我院以信息管理技术为支撑,近期建设完成了电子诉讼卷宗系统,这套系统的基本功能框架是以电子信息采录为基础,实现所有纸质卷宗资料即时生成电子档案,辅助以网络查询软件,确保依法获得授权的当事人,可以通过设在法院立案大厅的触摸屏及设在互联网上的法院门户网站随时了解案件运行情况,彻底改变过去纸质卷宗法官个人掌控,权力运行过程封闭、法院监督滞后的被动态势,实现案件审理进度、程序转换节点、证据链取舍过程、审限遵守情况的网上公开,实现案件流程的阳光透明。
三、加强审判信息发布,提升法院司法裁判认可度 依托互联网门户网站、立案大厅电子屏幕、宣传展板、权利告知书等载体,登载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相关内容,实现法律知识公开。加强裁判标准化建设,去年以来,我院制定实施了刑事案件量刑规范、刑事案件证据证明标准,出台了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离婚案件、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等多发性案件的裁判指导意见,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统一裁判尺度。下一步,我们将把这些规范性文件及时报送市人大常委会、市委政法委、公安、检察、司法等相关机关,并将在我院互联网门户网站、立案大厅电子屏幕上进行公布,向社会和当事人公开,让社会了解法院案件裁判标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以审判信息公开促实体公正。
四、拓展司法公开覆盖面,确保公众司法监督权 充分利用电子媒体介质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势,依托我院年初建成的“数字法庭”,对社会影响较大的典型案件,定期进行网上直播,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观摩案件开庭全过程,实现对庭审过程的监督。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逐步实现生效裁判文书由内部局域网向互联网转置,公开法律文书接受社会评判。开通电话语音系统,设立网上院长信箱,开通法官网上视频对话服务,畅通民意沟通联络渠道,切实保障公众司法监督权的实现。
五、健全执行公开机制,提高公众司法参与度
继续加大对法院权力运行传统重点部位、问题易发多发薄弱环节的监管力度,强化分权制约,完善去年制发的执行过付款管理办法的同时,借助电子卷宗,使执行案件当事人随时了解掌握过付款收支情况及审批手续。建立完善执行公开评议机制,设立执行“回音壁”,每月召开一次有院领导、人大代表、当事人等参加的执行对话会,邀请媒体和申请人全程参与案件执行过程,组织纪检监察定期回访执行案件的当事人,真正做到阳光执行、规范执行和廉洁执行。
第三篇:“阳光工程”七公开落实情况
“阳光工程”七公开落实情况
农村公路“七公开”的内容,是按照农村公路基本建设程序要求,针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环节提出的,涉及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全过程,在农村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我站全面贯彻执行《河北省交通厅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阳光工程”实施方案(试行)》“七公开”要求,采用通过设立公示牌及印发宣传手册的方式公布监督电话,公开接受社会群众对公路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督。
一、多措并举,全面落实“七公开”
为了保证“七公开”各项制度的顺利推行和落实,我站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一是明确责任。在实施阳光工程“七公开”的过程中,要求各责任主体建立并实行严格的责任制,每一个环节都要按照“六项内容”(公开主体、公开内容、公开方式、公开范围、公开时间、公开监督检查部门)的要求,落实责任到人,明确监督到人,切实做到思想统一,分工明确,领导有力,措施有效,落实到位。二是认真组织实施。要求农村公路建设涉及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从业单位认真落实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公开工作,有关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建立起规范的工作台账,不断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确保目标实现。三是加强监督检查。要求每项工程均签订廉政合同和廉政建设责任书,由县纪检监察等部门,按照政务公开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要求开展监督检查,特别是加强对公开主体实施“阳光工程”的监督检查,及时了解和掌握“阳光工程”的落实情况和薄弱环节,对措施不到位的,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
同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发挥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努力形成监督合力。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近年来,“七公开”在我县进行了试点推广,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坚持做到全面公开、随时公开,实现了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施工单位、县乡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公路的基本建设程序。“七公开”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完善落实了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四项制度和“政府监督、专业抽检、群众参与、施工自检”的质量保证体系。设计文件审批、招投标、合同签订、监督申请、施工许可、施工管理等关键程序得到了有效控制。建设市场进一步规范,原材料质量监管明显加强,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各级质量监督机构监督检查力度明显加大,通过日常不定期抽检、组织联合检查等方式,特别是重点加强了对县道及桥梁改造项目的监督管理,监督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公平公正的良好机制,全省几百家投标企业没有一家因招标不公平向主管部门投诉。
(二)明显提高了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实施“七公开”制度,使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在阳光下运行,权力公开透明,每个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责任人,都责任清楚、权限明确,自律和他律意识明显增强,依法依规依纪办事蔚然成风。坚持“民主公开、奖罚分明,注重实绩、奖勤罚懒”的原则,对全省各市、县农村公路质量管理进行评价,按
照评选结果的优劣,分别给予表彰奖励或通报批评。通过提高质量意识,加大对项目的监管力度,规范了施工和监理队伍,改善了安全状况,提升了质量水平。在年底的农村公路质量抽检中,2009 年合格率比2010 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
(三)有效预防了商业贿赂和贪污腐败问题的发生。“七公开”制度的实施,将“阳光工程”的内容和具体规定形成了制度,为促进农村公路建设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和公平竞争,避免人为干预,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七公开”制度的实施,建立了民主管理监督组织机构,制定了民主监督实施方案,促进了集体决策、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杜绝了个人和少数人说了算的行为,从源头上遏制了不正当交易、商业贿赂和贪污腐败问题的发生。
(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七公开”制度的实施,将交通部门、地方政府、施工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统一了起来,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人民群众的大力配合和积极支持,使相关各方都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实现了和谐,形成了共同促进农村公路发展的好局面。“七公开”制度,不仅使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而且使农民充分享有了知情权和监督权,使“村村通”工程真正成为了连接群众和政府的“民心路”,明显提升了交通部门的服务水平和社会形象。我省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开展实施“七公开”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部、省领导的高度重视。通过实践证明,“七公开”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健康发展,得到了领导肯定、群众的满意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公开能够达到公平,公开能够构建和谐,公开能够促进廉政,公开能够提高效益。通过开展“七公开”,能够确保工程优质、干部优秀、资金安全、群众满意,能够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三、下一步发展方向
我们将在认真总结以往“七公开”制度有关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各项制度。同时将积极拓展“七公开”制度的外延,把“七公开”引入农村公路市场化养护工作,使农村公路建设真正实现“建养并举,管养结合”。
我县通过实施农村公路“七公开”制度,收到了明显成效,推动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虽然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和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做好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阳光工程需求调研报告
县阳光工程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为做好2012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申报2012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培训需求的通知》(鲁农科技字[2012]2号)要求,按照市农业局通知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力求准确的原则,本着对我县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县农业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联合县农经、畜牧、农机、统计等部门圆满完成了这次农业农村人才需求调研任务。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业农村人才基本情况
县地处鲁北黄泛平原,辖6镇2乡2个办事处,857个行政村,农业人口41万人,农业从业人员8.4万人,耕地面积63.45万亩,2011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3.75亿元,农业总产值28.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90元。
近年来,国家对三农工作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对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大力实施,一批批优秀的农村人才和职业农
1民、农业龙头企业相继涌现,极大的提高了我县农业农村人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我县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据调查,全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人员为300人,并发展成为一支专业化植保队伍,农民合作社管理人员达400余人,沼气熟练工达50人,休闲农业服务人员100人,村级动物防疫员180人,畜禽繁殖人员近百人,农村信息员200余人,此外还有拟进入农产品加工企业及从事农产品质量监管的职业农民300人。截止2011年底,全县已拥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6家,其中,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4家、县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6家,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吸纳农民工近万人,直接或间接带动20余万户农民,带动农民增收达4000万元。同期共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2个,出资总额达2.9亿元,入社社员达4200人,辐射带动2万余户增收。
在农村农业人才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化教育总体水平偏低,高中学历水平以下的占绝大部分,专业化技术人员匮乏,技术力量明显薄弱,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严重缺乏,拥有中高级支撑的农业农村人才寥寥无几,现有的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二是结构不合理,主要是年龄结构不合理,40岁以上的约占农村农业人才总数的60%,年轻力量比较薄弱;性别结构不合理,女性占农村人才总数的25%左右;行业分布不合理,生产能人型约占农村人才总数的60%,经营型人才约占总数的10%,文体类人才匮乏。
三是缺乏资金,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政府对农村人才培养重视不够。
四是培训资源不足、力度不够,农民积极性不高,培训机会少,农民少有机会接触新知识、新技术,培训方式和内容较为单一。
二、农业农村人才需求预测及应对措施
随着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升级和农业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农业人才需求量将越来越大,预测未来3年内我县农村农业人才需求量为20000人左右,其中种植业服务人员6000人左右,畜牧繁育人员2000人左右,农机服务人员4000人左右,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2000人左右,涉农企业及休闲农业、农业创业人员6000人左右。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农业基层人才,要把农村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村兴旺、农民富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为了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在此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农村农业人才的思想观念较一般农民新,适应市场能力较一般农民强,既是农民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致富带头人,也是一批扎根于农村的“土专家”。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方面,他们的社会经济行为在农民中的认同度较高,对农民的影响更直接,引导更实在,示范更有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创造良好环境。确保国家、省、市各项政策的落实,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比如对贡献较大的农村农业人才在土地承包上给予优先、优惠和扶持,在工商登记、税务减免、畜禽防病、农药化肥、新技术推广等方面提供政策倾斜,积极引导每年毕业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去锻炼和实践,鼓励他们学以致用,在家创业。
三是加强培训,提高人才素质。要加大对农村人才培训经费的投入和扶持,设立专项培训资金,完善教育培训工作机制,提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和单位共同投入,共同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整合现有教育资源,聘请当地的“土专家”或者农业院校及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
四是健全表彰机制,增强人才队伍活力。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用。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带头作用的先进人物及事迹,宣传农村农业人才在促进农业开发、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中的巨大作用,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让人才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和重视,从而使他们扎根于农村,更好地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县农业局
2012年1月17日
第五篇:史村镇创建美满人生 幸福家庭工作汇报
史村镇创建“美满人生·幸福家庭”
工作汇报
史村镇在创建美满人生幸福家庭活动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充分发挥镇直各部门的作用,在县上会议后,我镇根据“曲沃县美满人生 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实施意见”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计生办全体成员和镇直各有关单位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史村镇创建领导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史村镇美满人生 幸福家庭创建工作动员会议。全面落实创建任务。
八大工程方面我镇主要抓了宣传教育,积极宣传文明进步的家庭观、幸福观,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活动,认真落实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镇卫生院积极参与,在科学育儿、青春绽放工程中,计生办和各中学、史村教办积极配合,对幼儿园配备了幼儿教育早报和幼教的各种教材等,举办了许多幼儿知识讲座和活动。各小学和中学发放了2000余份的宣传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性健康教育等宣传资料。对于老年人,我镇新建了敬老院,敬老院设施齐全,并可以开展许多活动,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正常开展,对于计划生育户给于各项优先优惠,东海村计划生育协会在村规民约中规定了该村只要考上统招大学的学生家庭给予1000元的教育补助,在大棚种植方面,史村镇计划 生育协会帮扶了165户,每户5至8万元的贴息贷款创业资金,合计有900余万元,贴息一年计有近10万元免收利息。并积极组织生产知识培训,积极引导计划生育户科学生产,勤劳致富。对于计划生育户的危房改造中,计划生育协会对全镇共16户进行了每户11000元的补贴,合计176000元。对于创建美满人生、幸福家庭提供了积极的帮助。
我镇已经完成了需求调查,群众需求主要体现在优生优育。科技致富,资金扶持等方面,我镇积极宣传美满人生 幸福家庭的内容,开展了示范户活动,目前我镇主抓了典型示范村:东海村、焦庄村,南韩村,盈村,西吉必村,张范村,秦岗村、西海村,西杨村,吉许村,县册村,王村,东杨村,杨舌村等为示范,推荐了重点示范户50户,将给与挂牌扶持,进一步带动我镇的活动开展。使家家争做幸福家庭,家家挂牌。家家做到幸福文明健康和谐奉献的家庭。
下一步,在计生办的积极优质服务下,各镇直单位积极配合,按照实施方案的内容我镇在带领群众致富,创建和谐美满幸福家庭的活动中继续做好五项主题、八大工程、九项服务工作,创建好典型,分步推进,因地制宜 求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