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公平摘要(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5 00:0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前教育公平摘要(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前教育公平摘要(本站推荐)》。

第一篇:学前教育公平摘要(本站推荐)

读书笔记

(一)——关于学前教育公平

一、学前教育薄弱与公平性缺失的原因洞悉

1、学前教育立法的空白

我国有关教育的法规繁多, 但至今没有一部专门的学前教育法, 因而不能从制度上保证学前教育的地位和发展。

2、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学前教育主要靠农民自己支撑, 没有明确的经费来源, 基本是让农民掏钱办幼教, 导致农村幼儿园规模小、条件简陋、教师工资低、保教质量差。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整体发展的弱势

经济发展中的城市优先, 不仅造成我国农村在经济上的一贯弱势地位, 更导致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1]。

4、我国学前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上

(1)公共投资分担主体的重心过低, 使得学前教育资源的地区差异日益加大, 更使资源薄弱的农村地区面临种种困境。

(2)各级政府有所偏倚的政策重心使学前教育资源向社会优势群体倾斜, 使得普通大众或贫困家庭不能公平地享受到国家的学前教育资源[2]。

5、儿童入园机会不均等

我国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幼儿园的数量分布和办园质量却出现了巨大的城乡差异,在农村,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比较少,而城市的幼儿教育近年来却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6、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城乡学前教育在师资方面差距显著,在农村一些地区,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偏低,骨干队伍并未真正形成。

二、国外经验的借鉴

1、美国“早期阅读优先”计划

作为一种教育资助,“早期阅读优先”计划力促各类学前教育项目和机构设立“优质学前教育中心”(preschool centers ofeducationalexcellence),然后以这些中心为基地,基于科学研究的成果来开展教学改革,以促进学前儿童在口语、书面语、词汇、语言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尤其注重来自低收入家庭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以让这些儿童能够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早期阅读优先”计划是美国学前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美国学前儿童的阅读能力,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这一政策注重儿童早期阅读语言环境的建设和教师的作用;强调将教学改革活动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注重方法的整合和家长的参与;要求实现学前阅读教育和学校阅读教育的有效衔接。该计划对美国学前儿童阅读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体现了美国联邦政府“效率”与“公平”兼顾的教育政策走向[3]。

2、法国的学前教育体制的启示

在法国,学前教育被定为非强制性的免费教育。法国幼儿教育机构承担教育、诊断、治疗三种职能,把社会、卫生、心理三者综合起来,所以法国的保育和教育结合得很好。法国公立学校(包括公立幼儿学校)的教师都属于国家公务员,其录用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幼儿教师的学历资格为大学3 年以上,才有资格参加公开的竞争性公务员考试,政府择优录用。

3、美国补偿教育的措施

(1)立法:美国国会于1988 年、1990 年两次修订《社会保障法》[10],;20 世纪80 年代的《开端计划法案》(Head Start Act)[11],20 世纪90 年代的《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 Act)[12];2002 年正式通过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13]。

(2)财政投入:近几十年来,美国联邦关于学前教育的拨款法不断增多,针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且具有明显扶助处境不利儿童的特点。(3)早期教育方案:美国的幼儿补偿教育方案旨在通过补偿方案和特殊活动(即一定程度的干预),使众多贫困、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家庭的儿童在教育的不足方面得到补偿。

三、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方法的提出

1、构建城乡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

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实践虽然必须以城乡一体化的经济发展和制度建设为条件,但它并不是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的附属物,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恰恰应当从社会文化的层面构建城乡之间平等和谐的精神关系。发展思路:

(1)政府是学前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推动力量,也是总体设计师。政府的职责在于从我国学前教育体系的整体功能要求出发,从整体上架构学前教育体系的基本组织结构,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要素,将各个功能单位放置在恰当位置上,引导、规范各个功能单位各尽其职、相辅相成,形成和谐的互动关系,从而将目前处于各自为政状态下的各个系统组成部分,通过其功能关系组织起来。

(2)城乡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的构建从一开始就要避免单纯追求物质资源的配置而忽视观念的确立,特别需要确立关于儿童发展及其教育的现代观念,从而避免舍本求末的浮夸操作。

(3)需要生产出许多要素、关系。如幼儿园、早教指导机构数量不足,需要增设,满足社会的教育需求;学前教育师资缺口巨大,需要高校合理规划,培养大量合格师资;社会文化层面缺乏对儿童和儿童教育的正确认识,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并普及研究结论。特别是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加大对儿童、儿童教育的研究力度,形成多学科的研究团队[4]。

2、消除“马太效应” 具体措施:

(1)减少对优质幼儿园的投资, 将学前教育投资公开化、公平化。

政府不应该再人为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和一般教育资源的投入差距, 如果听任这种差距日益扩大,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会使无数幼儿不能享有必要的教育, 以致丧失发展机会, 导致社会成员发展潜能的整体开发处于较低水平。(2)借鉴国际通用的准入制度, 逐步取消幼儿园评级制度。

国际通用的准入制度是指凡是符合条件的申办人都可以申办幼儿园, 这种准入制度可以避免幼儿园之间的硬件攀比, 有利于节约原本数量有限的学前教育资源。

(3)建立相应的制度, 保障弱势群体接受学前教育服务的权利。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认为, 教育具有“正邻近影响”, 即“儿童受到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儿童自己或家长, 而且社会上其他成员也会从中得到好处。儿童受到的教育由于能促进一个稳定和民主的社会而有助于福利的保障”。

(4)建立中介服务机构, 为弱势群体提供教育投资咨询服务。学前教育产品具有特殊性和专业性, 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家长, 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家长如果能了解更多的教育信息, 掌握更先进的教育理念, 就会进行更为理性的教育投资,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5]。

3、将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倾向于弱势群体

第一, 弱势补偿是对目前学前教育不公平的补救, 它将使一些本来没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或者使一些已经接受教育但仍处于不利境况的幼儿能够获得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

第二, 将公共教育资源更多地投向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学前教育时, 也意味着政府将同时通过政策调控把一些面向社会优势群体的学前教育机构推向市场, 促使它们通过市场“优价”的方式来解决经费问题, 同时也将吸引社会力量对学前教育进行投资, 为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筹集更多非公共性质的资金, 这也就等于把我国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借助于市场和社会的力量直接解决了。

第三, 倘若追求学前教育的长远效益, 那么将教育资源更多地分配给弱势群体是一个必然选择。管理学中有一个“木桶理论”, 即一只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木桶最短的那块板的高度。

4、学前教育公平的实质性实现, 需要课程政策的差别对待

学前教育的公平性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资源的占有和分配的问题, 更是一个关乎教育内容和课程的问题。我们不能将学前教育的公平性简单地理解为让所有学前儿童都能进入学前教育机构并接受同样的课程, 而应理解成不仅要为每个学前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还要为他们提供接受适合他们情况的有所差别的课程[8]。

5、坚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实施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策略

坚持优先发展的原则、坚持公益性原则、坚持体制、机制、模式创新的原则、坚持主动服务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统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探索建立/ 县乡结合, 以县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明确各级政府发展和管理学前教育的责任。健全管理机构, 配备专职人员, 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 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的管理。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落实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稳定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建立和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确保农村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9]。

6、完善幼儿教师培养管理体制

要解决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保障教育公平,注重师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地的幼儿师范学校的便利条件,按需招生,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新师资。另外要健全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加强在职教育。

四、关于学前教育义务化

支持说:

1、学前教育应该回归其在实现教育公平中应有的地位。有学者提出:“财政投入至少应占到教育经费支出的5%; 解决学前教师师资队伍不稳定问题; 关注学前教育内部资源分配的公平等问题”

2、通过考察国外学前教育义务化的发展历程,有学者认为,学前教育应当顺应国际趋势走向义务化。

3、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是为其争得义务教育身份,进而使其获得国家财政支持,以便减轻家庭负担。

4、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是教育的公共性、公平性、规范性的需要(1)学前教育不纳入义务教育,教育的公共性就无法确立

(2)学前教育不纳入义务教育,教育的公平性就无法体现从现实来看,学前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与质量等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显示出了学前教育的不公平性。一是城乡之间学前儿童受教育的机会差距悬殊,学前教育的不公平性首先体现在学前儿童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二是家长的收入不同,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质量也极为悬殊。

(3)学前教育不纳入义务教育,教育的规范性就难以保证

民办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多以赢利为目的,追求教育成本的最小化,利益的最大化。办园条件因陋就简,教育经费投入减了再减,幼儿教育安全无保障,教师无编制,教师聘了走,走了再聘,教师队伍不稳定。

5、应该说国外大量的研究都证明学前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学前教育对人的一生的成长和发展的起着奠基作用。中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更把学前教育的价值看得比任何阶段的教育都重要。也由于学前教育具有特别的重要价值,所以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在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工作上纷纷做出了努力,认为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德国、美国已经把学前教育视为民族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动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工作,日本也着手推动学前教育免费化进程[6]。反对说:

1、条件不够成熟。有学者指出,义务教育意味着强迫,强迫每一个3 岁的儿童入园接受“学前教育”。这不仅缺乏足够的园舍等基本条件,也缺少足够合格的师资。

2、容易导致“小学化”。折中说:

学前一年教育义务化。普及一年学前义务教育是可能的[7]。

长远来讲,幼儿教育“义务化”应该是一个发展方向,但必须有周详的计划和具体的路线图。笔者〔24〕也曾提议:中央政府应审时度势,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认真考虑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的长远战略步骤,分阶段、分步骤,尽早实现幼儿教育的“义务化”。而现阶段为解决当前幼教发展的突出问题,不妨考虑先行开展幼儿教育学券制的试验,通过发放幼儿教育学券,分区域、分阶段逐步实现幼儿教育的部分免费化。在此过程中,可鼓励和支持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一步探讨免费幼儿教育的政策和措施,最终实现幼教义务化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历史性地明确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现在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时机: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是解决问题的巨大动力;近年来中小学布局调整腾出的大量校舍可提供充裕的教育资源,减少建园成本;全球金融危机下急待就业的大学生、高职生可提供充裕的预备教师资源;2009年起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而投入的4 万亿资金中可以抽出少部分用于幼教学券试验,以通过杠杆作用而拉动内需;有关学术研究已从单纯的幼教领域拓展到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所有这些,都为我国幼教改革提供了最佳契机。

参考文献

[1]杨玉红.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兰州教育学院学报[J].第4 期.第25卷.[2]张婕.对我国学前教育公平性的审思.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J].2006年第4 期(总第328 期).[3]张燕,洪明.从“早期阅读优先”计划看美国学前儿童阅读教育政策的特点与走向.学前教育研究[J].2010年第02期.[4] 苗雪红.城乡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构建的相关思考.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J].2010 年6 月第6期.[5] 徐雨虹 陈淑华.从公有学前教育资源占有者的构成看学前教育的公平性.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J].2007年第4 期(总第364 期)[6] 张玉梅 邓国范.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必要性初探.教育纵论[J].2010年8月(理论版第020期)[7] 刘晓红.对“学前教育义务化”论争的思考.教育导刊[J].二○一○年五月号下半月.[8] 张婕.对我国学前教育公平性的审思.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J].2006年第4 期(总第328 期)[9] 罗英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策略的思考.辽宁教育研究[J].2008 年第4 期.[10]美国国会.提前开始法.42U.S.C.§9831~§9852(注:U.S.C.即美国法典)

[11]美国国会.儿童保育和发展固定拨款法.42U.S.C.§9858

[12]美国国会.不让一个孩子掉法.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 [13]美国国会.儿童保育和发展固定拨款法.42 U.S.C.§9858.[14] 李辉.也谈幼儿教育义务化———《幼儿教育能否义务化》读后感.幼儿教育(教育科学)[J].2009年第6 期.

第二篇:我国学前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我国学前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姓名:郭清

摘要:本文旨在探析我国学前教育的公平问题。首先,我们要明晰学前教育的概念,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其次,我们要弄清楚教育公平的含义及重要性;再次,我们需要厘清当今中国学前教育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和问题;最后,我们要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文中阐述了当今中国学前教育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主要有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差异与不足、幼儿园教师工作学习机会及待遇的不平等、幼儿入园机会及教育过程中的不平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大力发展经济,减小社会差距;学前教育公共资源的投入向弱势群体倾斜,发放学前教育券;提高学前教师的教师待遇,完善幼儿教师的聘用和培训制度;将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的范畴中;拓宽道路,多渠道开办学前教育机构;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幼儿园的管理。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公平;不公平现象;问题;对策

1.学前教育

要分析我国学前教育中存在的公平问题,那首先就应该厘清一个概念,什么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指什么年龄段的教育?而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又处在一个什么地位,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呢?

1.1 学前教育的概念

学前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

[1]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可说是学前教育。而狭义的学前教育则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我们在研究的时候,特指的是狭义的学前教育,即隶属于学校教育系统中的幼儿园教育。

1.2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美国心理学家杰明斯的研究指出,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对一个18岁的孩子达到的正常智力水平来说,其中50%的智力是4岁以前获得的,30%是4-8岁获得的,20%是8-18岁前获得的。从杰明斯的研究结果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以及最后的智力水平与其在学前时期的智力开发有着很大的关系,50%的智力是4岁以前获得的,这让我们看到学前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智力乃至人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开始的时候,也是人梦想、创造、智慧和思维的开端。这一时期的教育活动可以说是启迪学前思维和智慧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方式,从家长、幼儿园教师、到幼儿园再到政府和国家都应该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将学前教育的地位摆正到与义务教育平齐的位置,或者也可将其纳入到义务教育的范畴。不论是何种方式,重视和正视其发展和地位才是基础与根本。

2.教育公平与学前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教育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关系到教育质量和教育成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所以,明晰教育公平的概念十分有必要。而本文研究的是学前教育的公平问题,所以界定学前教育公平的概念也是研究的需要。

2.1 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促使自身

[2]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自由发展。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辩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好的教育、公平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为多数人提供同等机会同等优质服务的教育。

2.2 学前教育公平

学前教育公平是指在学前教育领域中主体及其行为之间等利(害)交换的社会关系的[3]度量和评价。其中,学前教育领域中的主体指的是幼教机构、教师及幼儿等。而目前学

前教育公平的深层内涵也应该从主体的这三个层次来进行分析。

第一个层次即是:对幼教机构的公平。政府不能因为地区的差异、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高低来给予不同幼儿园差别化的投入,应平等的为各个幼儿园提供财政支持以及人力、物力方面的支持。

第二个层次也就是对幼儿园教师的公平。这主要体现在:幼儿园教师获得工作机会的平等、获得晋升和进修机会的平等以及获得工作报酬的平等。

第三个层次则是对幼儿的公平。这主要表现为学前教育起点、过程及结果的公平。起点方面即是“有教无类”,每个幼儿不受任何条件的影响,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过程方面即是学前对有形资源的占有及接受教师公平对待的权利。而结果的公平则是幼儿要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并保证每个学前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3.我国学前教育公平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由于学前教育位于教育供给链的底端,所以已被视为教育公平的“起点”。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公平”一词出现高达18次之多,而且首次正式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并将其作为学前教育第一发展任

[4]务。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方面的延伸,实现教育公平是政府是社会是幼儿家长的共同期盼,但要实现教育的真正公平并不容易,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程和任务。所以在当今的中国仍然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和问题。

3.1 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差异与不足

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存在差异和不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从横向看,主要表现为政府对不同地域的幼儿园投入的差异以及对同一地区不同幼儿园投入的差异这两个方面。不同地域的差异主要指的是东西部差异和城乡差异。同一地域的差异则是表现为对重点园和非重点园投入的差异、对公办园和民办园投入的差异等等。近年以来,我国地域的经济发展的差距呈渐渐扩大的趋势,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发展较落后的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是造成我国现今学前教育失衡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从各省市学前教育事业“九五”发展指标就可看出这种差距:第一片9省市发达地区学前三年教育一般在80%以上。如江苏浙江两省学前三年的入园率2000年为80%,浙江学前一年的入园率为95%,农村正推行学前两年和三年教育;第二片13省市为中等发达地区,如河北、湖北等地,学前三年教育基本上在50-70%,农村学前一年教育在50-70%左右;第三片9省、自治区是欠发达地区,如内蒙、广西、宁夏等,学前三年的入园率基本上只能定在35—50%,没有

[5]农村学前一年教育指标。从纵向方面看,学前教育的经费在全国教育经费的总量中所占

比例过小,教育资金的分配是向着高等教育倾斜的。地域经济之间的差距以及政府支出的有限教育经费难以支撑中国庞大的学前教育事业。

3.2 幼儿园教师工作学习机会与待遇不平等

其实在这个大标题下,包含了幼儿园教师在学前教育公平问题上存在的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幼儿园教师在工作机会上的不平等。在现实里,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以及性别、年龄、家庭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相同能力与学历的学前园教师并不能获得同等的工作机会。其次,幼儿园教师在获得继续学习和深造方面的机会也不平等。当前,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及学习机会和条件还没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相对于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民办幼儿园,东部发达地区的城市经济效益好的公办幼儿园的教师就能获得更多的培训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也能让个人获得更好的发展。最后,幼儿园教师待遇方面也存在着不公平的问题。由于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工资、编制以及医疗等方面缺乏应有的保障。近些年来,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现实中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各方面待遇仍然偏低,尤其是农村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教师。

3.3幼儿入园机会及教育过程中的不平等

幼儿在接受教育的时候所涉及到的条件很多,再加上各种主客观因素,所以这一方面存在的问题很难做绝对的判断,具有复杂性和广泛性。

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学前教育因经济的落后往往被忽视。大部分的幼儿被家长采取一种“放养”的方法呆在家中,接受的教育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他们在成长的起跑线上就输给了同龄的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幼儿。还有一个群体的幼儿,即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学前,他们的家长收入微薄,无法缴纳昂贵的教育费用,所以这些幼儿的教育问题也成了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另一个问题则是幼儿性别差别大。这主要集中在经济较落后的山村,家长和教师都对女童不大关注,不能平等地对待男女幼童。而在教育过程中也有对幼儿的不公平现象,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个性等,教师也存在很多的主观观念,受这些因素的制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很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而另一方面,各类的幼儿园还未能按照国家的规定配备教职员工,幼儿园的师幼比例是很低的。教师的职能很容易会陷入“保姆”这一角色之中。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怎么能因材施教呢?学前教育的结果的公平又如何来实现呢?

且不说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就连在我的家乡九江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九江市的中心幼儿园是一所公办幼儿园,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都很好,在九江市民当中的口碑也不错,学费大约在每月500元左右。因为办学规模有限,所以每年招收的幼儿数量也很有限,很多幼儿家长就只能到处找关系,想把小孩排上队报上名入园学习。有关系的家庭当然好说,如果没有关系没有门路的家庭又该何去何从呢?九江市另一所小金星幼儿园是一所私立幼儿园,教学设施和娱乐设施众多,开设的课程也很多样,蒙氏数学、英语、陶艺、绘画、舞蹈等等非常丰富,在师生比上也完全做到了1:12的师生比,也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两教一保”,但每月的支出大约要1000元以上。根据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做的统计,九江市2010职工月平均工资水平为2062元,如果要将孩子送到这所教学质量好的幼儿园,每月孩子在幼儿园的开销就达到了工资水平的一半,这对于工薪阶层的父母着实是很大的开支和负担。那如果父母的工资水平达不到平均水平呢?家中若是只有一个劳动力或是父母都没有劳动能力呢?仅靠着每月政府发放的低保金生活的家庭呢?他们又怎么负担得起呢?位于九江市城乡结合部的好苗苗幼儿园也是一所私立幼儿园,教学设施很有限,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每月的学费大约在200元左右。以上的三所幼儿园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条件,虽然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但是有的孩子就能去“价廉物美”的公立幼儿园,有的孩子必须支付高额的学费去上好的私立幼儿园,有的父母无法支付和负担,就只能将孩子送往教学质量和收费都偏低的私立幼儿园,可以说,这样的幼儿园更类似于“托儿所”。当然,好苗苗幼儿园地理位置虽是城市边缘,但最少与城市沾边,再往外延伸便是农村了,笔者曾在农村老家生活,不要评说农村幼儿园的质量,就是过去了20年,九江市周边的农村还是基本没有几所像样的正规幼儿园,幼儿园一般开设在大队里,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都很薄弱。还有的农村孩子因为经济原因负担不起入园的费用,就在田间地头放养着长大,这怎么能和生活在城市里,接受着正规学前教育的孩子们相比呢?从接受教育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又怎么能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呢?

再来谈谈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我的一个朋友,夫妻两人都来自农村,现在在浙江打工,育有一子,学前教育的适龄幼儿。夫妻二人将儿子带到浙江,想让儿子上城市的幼儿园,接受好的学前教育,慢慢的融入城市生活。怎料,公办幼儿园需要有城市户口、私立幼儿园收费高昂,农民工子女幼儿园收费偏低但教学质量不敢恭维。思来想去,夫妻俩还是将孩子送回了农村老家,将孩子送到了家旁边的一所私立幼儿园,这个私立幼儿园就在一栋民居内,一楼是幼儿园,二楼是民居,楼前的空地上摆了个小滑梯,这便是一个幼儿园了?它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了。所以为什么农民工子女想要上好的幼儿园就那么难呢?这就是教育公平的结果吗?

4.实现学前教育公平的对策

诚然,在我国目前的国情和教育体制之下,要想短时间的实现教育公平确实是不太现实的,而且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公平也是不能实现的。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实现一种相对公平。我们可以保证达到一个底线,避免从学前教育时就开始存在严重的不公平。我国学前教育中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和问题,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学前教育的供给总量十分短缺。所以,在现阶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改变这种现状。

4.1 大力发展经济,减小社会差距

众所周知,现代的公平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不仅要求社会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更要缩小地域之间、城乡之间以及阶层之间的差距,平衡地域经济,减小贫富差距。并且,减小贫富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指居民和地区政府收入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要减小教育差距,尤其是学前教育的差距。

4.2 学前教育公共资源的投入向弱势群体倾斜,发放学前教育券

我国学前教育公共资源短缺,如何分配这少量的教育经费就成了一个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是让这些本就不多的经费流向条件本就优越的为社会优势群体服务的幼教机构,还是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幼教机构呢? 试想,如果我们想要社会稳定,想要人人得到平等的教育权利,想关注社会弱势的利益和学前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那我们不应该将资源配置给弱势群体吗?

政府在划分教育公共资源的时候,应该先划分给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对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加大投入力度,对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入园提供政策上的帮助和支持。均衡城市与农村学前教育的资源分布。

此外,我们还可以由政府发放学前教育券。学前教育券是政府发放给学前家长的一种代币券,学前在入学时可以凭券抵扣学费的部分或全部。学前教育券制度的最初实践在美

[6]国。在中国的实践主要包括台湾、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和山东省淄博区。从形式上看,学前教育券是改变了政府教育经费下发的其中一个环节,即是由“政府—幼儿园—幼儿”转变为“政府—幼儿—幼儿园”。形式上看只是做了一个小的调整,但实际上却是将教育的选择权还于消费者、将办学的自主权还与幼儿园、将资源的配置权还于市场。学前教育券的价值就在于提高了资源的配置的效率,有利于促进学前教育的公平。

4.3 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师待遇,完善幼儿教师的聘用和培训制度

众所周知,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促进学前教育公平中的关键一环。所以,必须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这样才能吸引更多高学历、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从事幼教工作。因此,我们需要完善幼儿教师待遇和基本权利方面的立法工作,依法保障幼儿教师聘用、培训进修、待遇、社会及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扩大和稳定幼儿教师的队伍。此外,我们还应该严格的执行幼儿教师的聘用及继续学习和培训的制度,以此来保证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4.4 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中

试想,假如我们将学前教育也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中,使其成为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那这样就可以让义务教育成为一个从学前教育阶段就有主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完整教育体系,也更加有助于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我们如果能通过立法将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之中,这将有利于国家和政府建立并完善针对弱势群体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贫困学前的资助体系,更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4.5 拓宽道路,多渠道开办学前教育机构

政府除了加大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投入之外,还应该鼓励及支持社会多种力量开办幼教机构,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发展学前教育,为更多的学前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不仅是政策上支持,还应在财政上支持,给予帮助和扶持。首先要大力扶持和鼓励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开办幼儿园;其次,还应以社区为依托,以基层部门为中坚力量,合理利用场地、人力和设施条件,充分的发挥社区软硬件资源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满足更多学前受教育的需要。只有拓宽道路,多形式、多渠道的开办各类学前教育机构,才能实现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更早实现。

4.6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幼儿园的管理

国家出台的有关幼儿园的和学前教育的政策非常少,关于针对幼儿园管理的法规只有1990年开始施行的《幼儿园管理条例》、2003年《关于幼儿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指导意见》、2011年12月31日印发的《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幼儿园管理条例》针对的是幼儿园的管理,但是发布的时间距今已有20余年了,有很多的问题表述的并不明确,也不够贴合当今的现状。而幼儿园教师的管理办法国家并没有出台,只有各省市的一些暂行办法和法规,这对于幼儿园教师的管理和约束是不够的。而国家也未对幼儿园的设施有具体的规定,在《幼儿园管理条例》中,第二章第二条“举办幼儿园必须具有与保育、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的园舍和设施”,我们应该怎么去界定这个“相适应”呢?什么样的设施和园舍才是相适应的呢?第二章的第三条“幼儿园园长、教师应当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或者经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合格。”这样的学历标准能否满足现今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呢?标准里是不是应该包含“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证书呢?这些都只是举例,但这对于学前教育的规范可能都是不利的。所以,国家应根据现今学前教育的现状和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出台相应的政策,进一步规范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学前教育的公平。

参考文献:

[1] 谷红斌.从教育公平角度论学前教育[A].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72-1217(2009)02-0178-02.[2].谷红斌.从教育公平角度论学前教育[A].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72-1217(2009)02-0178-02.[3] 张瑞芳.透视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现状[J].学前教育(研究与探索).2005-12.[4] 彭云.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对策研究[J].教育导刊(探索.研究)2011-02.[5] 肖瑛,魏九花.学前教育公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A].科技咨询导报.1673-0534(2007)01(c)-0246-

01

[6] 方钧君.学前教育券-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一种幼教财政资源配置模式[J].学前教育(幼教版).

第三篇:20080111补贴学前教育 促进机会公平

补贴学前教育 促进机会公平

佛山市保障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学又有新举措,600余名低保家庭的3~6岁儿童于今年秋季可望获政府补贴,免费上幼儿园,这些家庭往往是因病或事故致贫或者是单亲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有心而无力,此一举措推出之后,佛山市对低保家庭的子女教育保障将从幼儿园覆盖至大学。

尽管现有的经验及研究对政府投入高等教育的价值还存在争议,但对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的价值却很少有争议。政府参与教育事业通常有两大理由:接受教育的入学准备存在差异、教育的正外部效应。年龄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孩子如果还没有准备好开始读书、写字,那么他们将面临着永远落后于人的巨大危险,而保证机会公平是政府最起码责任,也是我们经常提起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正需要政府干预以保障人与人之间未来竞争的公平。更为激进的观点甚至认为除了培养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知识和技能以外,政府还要为贫困家庭提供补贴,让他们的适龄入学子女在学习期间衣食无忧、身体健康。

作为政府,更为长远的考虑则是教育的正外部性,教育改变人的生活状况,也改变人的观念,学生可以通过教育学会生存、如何与人相处从而减少社会冲突。如果贫困家庭的适龄儿童不能依次完成初等教育,他们将迎来一个黯淡的前途,不仅是未来社会的负担,更有可能成为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更何况公众对年幼的孩子总是怀有深切的同情。当前大部分国家的政府都支持补贴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并制定了详细的法案,如美国的《启蒙法》为有低龄儿童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各种儿童发展的服务等。

虽然如此,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诸多细节,如通过适度的学前教育均等化,保证受补贴家庭的高能力的孩子能够有效地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兼顾学前教育的公平与效率;跟踪受补贴家庭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发现不足以及时调整政策;补贴的方式则尽量将经费配发到学校以保证有限资源不被滥用。此外对学前教育的适龄儿童补贴应与低保家庭的其它福利措施配套,以家庭为对象进行教育补贴(对家长进行职业培训等),使进入此计划的家庭产生溢出效应。就佛山市这一政策而言,还需要政府形成制度,用制度来保证今后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从宏观层面上看,财政支出本身具有累退效应,原本就应该向基础教育、基础卫生医疗等国计民生项目倾斜。但中国近几年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一直偏低,始终徘徊在3%,低于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4%。不仅如此,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也日益严重,这种基础公共服务的不平等往往是收入不平等的根源之一,其互动的结果则会造成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下降,这与公共财政追求公平的初衷无疑背道而驰,这些也正是政府需要深度干预的领域。

第四篇:游戏公平

游戏公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学期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学会可能性大小念来判断游戏是否公平。它的学习将为学生下一阶段进一步进行一些简单的可能性大小的计算打下基础。本课的教学内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可能性问题,抓住“可能性相等”这一重要概容是通过掷骰子、转转盘、掷硬币等游戏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内容:教材79页——8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验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在活动中,能正确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3、在游戏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建立“等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的理解。

2、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乒乓球、活动记录卡、骰子、转盘、硬币。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贴“游戏”二字 师:是什么?

师:喜欢玩游戏吗?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做游戏。

师:老师想请大家来玩一个扳手腕游戏,分为男生、女生两个代表队。师:你们看这么比行吗? 师:为什么不公平?

师:在生活中,只有公平的事情才能令大家满意,游戏也要有公平的规则才能进行,怎样的游戏规则才公平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游戏公平问题。(板书: 贴“公平”)

二、游戏体验,提出问题

◆活动一:摸球

师生一起玩摸球游戏,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问题。老师盒子里装有一些球,想不想进行一次摸球比赛?

1、交代游戏规则: 盒子里有黄球和白球(黄8白2),我和你们依次摸球,摸到球后再放回去,摇一摇,继续摸,摸到黄球老师赢,摸到白球你们赢。请一位学生上台在黑板上记录老师赢的次数和同学赢的次数。

2、组织学生游戏:(老师拿着盒子走进学生中间,师生轮流各摸10次球)

3、观察游戏结果: 问:最后谁赢了?你有什么想法吗?(想看看盒子里黄球和白球的个数是不是一样多?)

4、展示球的个数: 问: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不公平:因为黄球个数多,白球个数少。)那怎样才公平呢?(公平:黄球和白球的个数相等)

三、层层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二:掷骰子

判断简单的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经历过程 体验多次实验的规律性)

1、根据经验、解决问题

师:喜羊羊和美羊羊准备下围棋,在决定谁先走棋时,他们都很谦让:你先来,你先来。你能替他们想个办法,决定谁先走棋吗? 预测学生会出现:石头剪刀布(猜拳)、抛硬币、转掷骰子等办法

2、讨论掷骰子游戏规则

(1)小组讨论

懒羊羊认为的“掷骰子”的办法是最公平的。游戏规则任意掷出骰子后,如果点数大于3,则小喜羊羊先走;如果点数小于3,则美羊羊先走。这个方法公平吗?为什么?

(2)学生辩论

(3)小组实验活动,掷骰验证

第一步:交代操作须知

(A)前后4人为一组,轮流掷,轮流记录,每组掷出骰子的次数不少于15次

(B)第几次掷出骰子得到的数字,就在相应的位置打对

第二步:学生动手试验,记录数据。第三步:汇报实验结果,分析数据 第四步: 师生合作,汇总记录

朝上数字 1 2 3 4 5 6 出现次数

第五步:观察分析汇总表,你发现了什么?(大于3的有3种可能;小于3的有2种可能)师:既然游戏规则对双方的可能性不同,导致了游戏规则不公平。那么,怎样才能使规则公平呢?(可能性相同。)

3、根据结论,修改规则

既然懒羊羊的规则不公平,那么就请大家开动脑筋,帮它把这个游戏规则修改一下,使它对双方都公平。

①:单数小明先走 双数小华先走

②:谁掷的点数大,谁先走

③:掷到点数为1、2、3喜羊羊走,点数为4、5、6美羊羊先走。

小结:由此可见,要判断游戏是否公平,关键是看他们的可能性。可能性大,赢的机会就多;可能性小,输的机会就多;只有当可能性相等,输赢的机会一样时,游戏才是公平的。◆ 活动三

◆ 村长也帮着想了一个掷硬币的办法,他是这样说的:“正面朝上,喜羊羊先走;反面朝上,美羊羊先走。”他的这个办法公平吗?为什么?我们大家来试一试吧!

师:如果实验次数太少,可能会出现正面都朝上,或者正面都朝下的偶然现象。如果能多做几次实验,受偶然性的影响会小一些。可是时间有限,我们不能实验太多次。这样吧,我建议每个小组都做10次,并做好实验记录。然后我们再把全班的情况汇总起来,就有几十次,你们说这样行吗?

(游戏:分小组掷硬币10次,把投掷结果记录出来。做统计表)

试验结束,统计结果。

国外有很多科学家也通过试验研究过这个问题,咱们摸的次数与他们相比显得太少了,想不想看看他们试验的结果?(出示国外科学家试验数据)实验者 实验次数正 面次数 反面次数

2048 2048 4979 12012 39699

2044 1992 5021 11988 40941 德.摩根 4092 莆 丰 费勒 4040 10000 皮尔逊 24000 80640 罗曼诺夫斯基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如果数据大,不好比较,请把他们近似到千位。师:硬币无论抛多少次,正、反面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随着次数的不断增加,不同可能性出现的结果就越来越接近趋向相等。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这句话,同学们应该有更深刻的认识了吧?仅仅靠几次十几次的实践,很多时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甚至要经过成百上千甚至更多次的实践才可以检验真理的正确性。下面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太所运用今天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师:看起来,用投硬币的方法还是比较公平的,因为: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会出现两种可能的结果(正面朝上、反面朝上),这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因此,这个方法(公平)。

你知道吗?在许多国际性的赛事中,有时候也用到游戏公平的原则。(1)足球比赛前,双方用抛硬币的方式决定开球或场地的选择权。

这些做法体现了什么原则?(游戏公平)

师:国际体育比赛中都用到了游戏公平的原则,可见它的用途非常广。师:那你能再帮小明和小华想一个办法,来决定谁先走吗? 生:(石头、剪刀、布)

师:这种方法公平吗?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一方出“石头”时,如果对方出“剪子”,则赢,对方出“布”则输(即对方赢),对方也出“石头”,则平。其他依次类推,双方输赢的机会各半。这样,出石头、剪子、布赢的可能性是相同的,所以游戏规则是公平的。

只有在可能性相等的情况下游戏才能公平、公正。)

那么你能根据可能性相等的规则判断一种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吗?

四、设计公平的游戏并玩游戏

1、转盘游戏:

师:三名同学玩跳棋, 每人选一种颜色,指针停在谁选的颜色上谁就先走。小丽选择了红色。你认为这样的方案公平吗?为什么不公平?(红色区域的面积大,指针停到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大,停到黄色和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小,可能性不相等,所以不公平)那么,你能根据可能性相等的原则,修改一下转盘,使游戏公平吗?

2、根据手中的工具设计公平游戏的规则

我们玩了这么多的游戏,知道一种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就是看结果的可能性相等不相等,那么你能根据这种规则,用自己手中的工具设计一种游戏公平的规则吗?(分小组游戏)(展示规则)

五、智勇大闯关:(应用所学、拓展应用)

师:既然大家都知道可能性相等的情况下,游戏才公平。那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你能用到我们今天学的知识吗?(练习一)生活实践

师:今天我们上了游戏公平一课,知道人人都乐于接受公平的事,但生活中我们还是常常会碰到不公平的事情。请同学们看下面的例子,思考一下这种规则是否公平。

1.五一期间老师去逛了商场,那里的“转转转 转出好运气”的活动很吸引我:原来啊凡是在商场消费的人都有转动转盘的机会,规则是:转到小于4的人就可以抽现金。可当天我转到是数字是6,你们帮老师看看,是老师当天的运气差呢还是商家做了什么手脚? 师:先观察转盘 引导发现有1.2.3.4.5.6.7.8.9 九个数字 师:你们也来试试

师:为什么可以抽现金的机会少呢

师:哎呀,老师当时要是带你们任何一个去 也不会上这个当啊!师:咱们修改一下游戏规则吧 让它公平免得更多的人上当。

2、张奶奶碰到一个小贩搞了个摸球抽奖活动:10个球,摸到红球时,他奖给张奶奶10元,摸到白球时,张奶奶给他5元。张奶奶一合计,这个活动可行,结果张奶奶输了一大笔钱?你对此有什么看法,(预设:活到老学到老。奶奶年龄比我们大。但是因为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我们要吸取教训好好学习。)(要用学到的知识去惩罚这些可恶的骗子。)

3、师:在生活中用到可能性知识的地方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如买彩票、保险等。研究可能性充满趣味,四、全课总结,点明主旨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很有趣的数学内容,它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生活中有一些事情的规则是不公平的,那我们就不要报存侥幸心理,但生活中也有很多事情的规则是公平的,那我们就要作好准备,去迎接挑战!做人要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游戏的规则

第五篇:教育公平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和东部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成为城市里的“农民工”。许多年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也随其父母进入城市沿海和地区。城市中广大农民工子女如何接受义务教育,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教育公平;弱势群体

引 言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迅速转型,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适应市场对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需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由欠发达地区涌向发达地区,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波涛汹涌的“民工潮”。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人口流动中家庭迁移的比重越来越大,大批学龄儿童随父母流入城市,数量急剧增加,流动儿童问题越来越突出,最突出的是在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上,城乡分割旧体制的弊端暴露得越加清晰,越加变得令人不能容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胡锦涛总书记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执政理念充满了人文关爱,让人不禁对社会、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美好的期待。

目前,我国流动儿童的数量约为1982万,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在全部流动儿童中,户口类型为农业户口的占74%。也就是说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从数量上看已将近1500万。他们不能接受或不能良好地接受义务教育,这不仅仅会影响儿童个体的发展,同时也影响我国“普九”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社会公平体系的建立,以及我国公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必将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隐患。解决这一庞大群体的教育问题刻不容缓。

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的灵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难题,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各个角落,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都离不开农民工的辛勤劳动。然而,当前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日益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果不加以解决,将会发展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

农民工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出现的新名词。农民工作为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相对闭塞的农村,其中大部分人,不仅在经济上难以支撑子女入学的费用,在心理上更缺乏融入城市文化的足够准备。目前,在某市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有3万多人,在市区60多所小学中,绝大多数或多或少地接收了在当地打工的农民工子女入学就读。从统计情况来看,农民工子女入学主要集中在城郊结合部以及市内新建小

区附近,这些区域的学校基本上是校校生源爆满,班班拥挤不堪。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1.低收入“高学费”困扰就读 

目前,我国将近2000万流动儿童,某市3万义务教育年龄段的流动儿童93%的孩子处于辍学阶段。虽然国家有明确规定,公办中小学要建立完善的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机制,但真正要到公办学校上学,对农民工子女来说,还是一个奢望。据了解,现在某市16所定点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小学,都是根据地域特点、农民工人数分布科学建设的。但某些区域的农民工仍然有“高学费”的困扰。据调查发现,长期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全家一起流入城市,家庭计划生育情况较差,几乎都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凭很低的收入在城市中生活,过日子都相当困难,怎么能支付起孩子的学习费用呢?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环境大有改善,生源日趋上升。对于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给予了一定的优惠,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保证困难家庭子女不因经济贫困而失学。但是,在城市上学所需的必需生活费用相对农村高出许多,这对于经济能力不强的农民工来说,是一定的考验。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然而这一切在家长羞涩的钱囊面前都成为了奢望。尽管许多城市的主管部门都在承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但现实是,很多农民工子弟仍处于无学可上的“漂泊”状态。

2.生源质量的差异化考验学校的教学工作

农民工子女来自各地,整体素质普遍没有城里学生好,来城市读书后,给学校、老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一些额外负担。首先,部分农民工的居住点经常变动,这给他们的子女接受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中间转学、中途回家等情况频频发生,大量的学籍变动打乱了学校正常的管理秩序。另外,接收学校还要承担一定的安全责任,如:接收学校在不明确学生真实去向的情况下无法确定该生是转学、退学还是其他。其次,教学老师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此类学生的素质差异。有些学生不会说普通话或说得不好,难以和老师更好地沟通交流,教学无法互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自卑,难以融入同学之中;有些学生在家乡读书时没学英语,老师每天都要花很长的时间给他们来练听力,默写单词。学生整体素质差,行为习惯差异也是一个普遍问题。每个学期班主任要走访无数个家庭,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及学生以前的学习状况。这些差异,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更多教育、训练,才能使他们和城里孩子走到同一水平线上,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会导致城里孩子趋向于那些不好的行为习惯,造成不良后果。另外,农民工子女进入一个新环境读书,心理上也会有个调整、适应的过程。这就需要学校老师多关心、多帮助,使他们尽快融入到新的环境中。

3.自卑的心理压力影响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

一些经过种种努力已经进入城市学校就学的农民工子女,当他们的父母把他们送进校门时,问题也接踵而来。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农民工的孩子都是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得不到父母积极的引导和良好的监督,他们的价值观就有可能错位,甚至造成人格缺陷。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要让他们正常成长,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经济、地域、文化上的差异首先就让孩子们的心里筑上了一道城市堡垒。将会对他们成年后的人格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也会产生极大影响,对于社会来讲也会是极大的隐患。因此,不管是对于社会还是个人,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都需要各方面的帮

助和关爱。城乡两地孩子之间是存在隔膜的,这种隔膜也不容忽视。然而,这种隔膜和孩子无关。但是,农民工子女已深刻感受到城市里孩子与自己的差别和这种差别的难以逾越,长期在边缘状态生长,将扭曲他们的心理,加深他们的被歧视感和对立感。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不是城里人对他们的恩赐,而是他们固有的权利。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困难的原因

1.农民工的收入不稳定且较低,生存状况极为不易。

农民进城后,主要从事小商品买卖,有的工作较稳定,如农贸市场的业主、小吃店店主等;还有的工作和收入不稳定,如三轮车夫、各种建筑工地的民工等,他们的收入普遍较低。流动人口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贫困家庭占 1/4。这样低的收入,维持温饱问题已属不易,在子女教育费用上往往力不从心。

2.许多地方原来在计算经济发展总量和规划社会教育发展事业计划时,基本上以本地常住人口作为基数。但是农民工带子女大量涌入城市。这无疑就增加了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3.城市人对农民工进城数量的担忧。城市人已经习惯于单身农民工在城里就业,从事险、脏、累的活,他们只提供廉价劳动力,由于没有子女和家庭的负担,城里人不必担心他们留在城内和城里人分享城市的公共福利与资源,也不用害怕城里出现大量的贫民窟.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工家庭在城市的定居,无形中给城市的教育资源带来压力,造成城市人在情感上无法融合农民工子女教育。

三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

贫困让许多农民工子弟不得不提前品尝人生的艰辛和不易,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他们本来就崎岖不平的求学路更加艰难。我们应该让同在蓝天下的农民工子女和城市的少年儿童一样,共同沐浴阳光雨露,共同茁壮成长。

1.正确认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首先,是要认识到教育是“全民教育”。温家宝总理曾经强调,“中国有两亿多中小学生,其中80%在农村。中国已经提出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杂费。同时,积极解决成千上万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上学问题,保障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其次,要认识到农民工是城市财富的创造者,农民工有权得到与自己劳动相符合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共同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孩子拥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不应有任何外来不公正的歧视、限制与束缚。我们要消除对农民工的偏见,让农民工与农民工的家庭生活在一个平等的环境里。

2.结合各区域经济的现状,进行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

根据各区域人口的变化,结合各区域经济的现状,对教育资源重新配置。合理安排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减少繁琐的入学手续,让每一个农民工孩子都能够顺利入学。同时农民工自己也要克服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思维,在为子女选择学校方面尽量避免集中某所学校就学,适当分流生源,防止学生入学扎堆现象的发生。主管部门可以考虑对学校进行新建、兼并、功能转化等,增加和扩大达标的教育资源,满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进一步落实好国家有关政策和

规定。我们必须全方位地把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从体制外纳入到体制内,使其完全融入社会教育的秩序内。

3.大力扶持重视农民工子弟定点学校

对于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政府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支持农民工子弟教育。因此,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政府在每的财政预算中增加对农民工子弟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定点学校的硬件改造和日常教学办公支出;选派一批品学兼优的年轻教师到农民工子弟定点学校教学;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创新农民工子弟教育的办学方式,引导民营经济参与办学,改变目前办学体制的单一性;平时要加强新闻媒体对农民工子弟教育工作的宣传,使全社会更加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4.强化农民工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观念,关心农民工子女,多与农民工子女沟通。

当前,由于农民工子女入学较难,部分农民工产生“畏难”情绪。有些农民工送子女入学不积极,这些农民工送子女上学时对学校采取消极应对的措施,给学校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努力改善农民工子女入学环境的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农民工依法送子女入学,切实维护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也保证基层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另外我们要认识到农民工子女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和与社会对立的不良情绪,必须对他们进行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增强他们爱国,爱乡,爱家之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茜.广州外来工子弟学校调查 [N].南方日报,2004-04-30.2.侯靖方 方展画.杭州市民工子弟学校调查 [N].浙江日报, 2002-5-16.3.云依水.城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J].现代商贸工业,2008-1-18.题目: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工作单位:上栗县第二中学

作者:阳欣

联系电话:***

下载学前教育公平摘要(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前教育公平摘要(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平教案

    课题: 我们向往公平教学目标 情感:树立公平意识,积极参与良好的合作。 能力:在社会生活中,与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提高自己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 知识:懂得公平的含义,知道维护社会......

    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 为什么这样一个成立90年、执政超过60年的政党,依然充满生机和活力?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8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

    教育公平

    怎么看教育公平安徽铜陵,一个以盛产铜矿而得名的城市,近年来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广受关注。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探索,铜陵市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创造了一个“学......

    公平之我见

    《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读后感《给教师一生的建议》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怎么如此吸引人们的眼球?带着好奇,我拜读了这本书,真切领教了此书的魅力。它是从全国许许多多优秀教师的材料......

    课堂教学公平

    课堂教学公平一、基本理论概述 (一)公平的概念 公平有两种涵义:一种是文本意义,即“不偏不倚”;一种是解释意义,通常指社会公平。所谓公平,是表示人与人利益关系及关于人与人利......

    教育公平演讲稿

    演讲稿 12电商1班 第五小组 Hello,大家好,我是第五小组的组长。在我们中国,就曾经有人对我们国家的小孩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孩子计算能力在世界排第一,但创造能力却是排......

    教育公平制度

    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锦凤小学保障教育公平制度 第一条 为促进教育公平,坚持均衡编班,均衡配置校内教育教学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

    浅谈教育公平

    浅谈教育公平【摘要】 教育公平的内涵 《辞海》对“公平”是这样定义的:“作 为一种道德要求和品质,指按照一定的 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 序合理地待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