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工会四化须祛四气

时间:2019-05-15 00:4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治理工会四化须祛四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治理工会四化须祛四气》。

第一篇:治理工会四化须祛四气

治理工会“四化”须祛“四气”

邓小明

无庸讳言,正如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所指出的,各级地方工会组织存在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以下简称“四化”)等突出问题由来已久,成因复杂,严重影响工会组织有效履行职责、影响工会组织形象、制约工会工作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各级地方工会组织亟待解决的沉疴顽疾。在此,笔者试为治理“四化”病症开出四副“药方”:

第一副药方,治“机关化”病要祛“官气”,聚人气。该病常见症状是:有些工会组织身处机关大院,或多或少沾染上了衙门作风、官僚主义,存在着诸如“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等通病,真正深入基层指导工作比较少。更有甚者,照搬照抄某些机关单位的陋习,讲究繁文缛节(比如介绍一名领导要念一长串的职务等),等级森严,要求基层迎来送往,人为地造成与基层的隔阂。有些工会领导干部,常以机关领导自居,时时处处讲究领导的“光辉形象”,在下基层时讲派头、讲排场、官气十足、官话连篇,居高临下,让职工对其敬而远之。在此,我们姑且称其为惯出来的“富贵病”。对症疗法:一是辛凉解表。工会干 部要放低姿态、放下身段,将心比心,与职工打成一片、谈心交友、增进感情,了解职工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二是固本培元。工会干部要坚持并发扬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优势,淡化“官念”,以职工为友、为师、为亲,按照职工的“生物钟”来安排工作,根据职工的喜闻乐见来开展活动,在职工中树立“可亲、可敬、可信”的形象,更好地把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在周围。

第二副药方,治“行政化”病要祛“暮气”,补朝气。该病症候包括:一些工会组织把自身等同于党政部门,习惯用会议、文件、命令等行政工作方法代替宣传、教育、引导等群众工作方法,以自上而下的行政方式僵硬地开展工作,给基层发命令、派任务、下指标过多。有些工会干部存在激情不够、干劲不足的问题,做工作按部就班,四平八稳,瞻前顾后。一些工会干部有 “二线”心理,认为工会工作不像那些“一线”部门,自己没有刚性、紧急的考核任务,做多做少一个样,干好干坏差不多。我们或许可以将其概括为“懒动病”。该病实为多发慢性病,具有传染性,久而久之,整个工会机关便会暮气沉沉,不思上进。对症疗法:一是补气提神。工会干部要摆脱文山会海“围城”,走出高楼深院,建立“下基层周”制度,多下基层呼吸新鲜空气。工会组织要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工作,建立起“工会+社工+义工”的“三工”联动模式大有裨益,可为做好工会工作增添一支 社会化、专业化的新生力量,有效打通联系和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二是上病下取。工会组织要将更多资源、人力、物力向基层倾斜,充分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有效解决“缺人、缺钱、缺阵地”等问题,为做好工会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副药方,治“贵族化”病要祛“阔气”,接地气。该病病因在于:有些工会组织联系服务重点人物、精英人物比较多,接触困难群众、一线职工比较少。有些工会干部下基层调研总喜欢挑一些大型规范的企业,少到问题比较多的小微企业,习惯于听好话,不喜欢听职工“诉苦”。有些工会组织开展活动未充分征求职工意见就大包大揽,结果开展的活动“货不对版”,应者寥寥,变成了少数人的自娱自乐。有些工会干部干工作有避重就轻之嫌,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碳少。我们不妨称之为“偏食病”。对症疗法:一是高者抑之。工会干部要改进工作作风,到问题多的企业去,到困难职工多的地方去,虚心听取职工意见,了解职工真实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工会组织的亲和力、感染力。二是下者举之。工会干部要多让职工当主角,如充分运用“互联网+”新模式广泛接触各界群众,多培育一些职工能参与的广场舞、手工、打工文学等“草根文化”项目,根据职工群众意愿建设“职工之家”,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创造机会让一线职工当明星,如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大力宣传劳动榜样和劳动明星,为优秀职工提供一条通过技能竞 赛脱颖而出的星光大道。

第四副药方,治“娱乐化”病要祛“娇气”,硬底气。该病临床表现有:一些工会组织把更多精力放在举办一些有媒体影响力、场面热闹、声势浩大的文体娱乐活动上,相对而言对于一些费时费力、见效慢的维权工作则以“无执法权”、“引导走法律程序”为挡箭牌,有畏难情绪。一些工会部门长期以来习惯于搞协调、搞配合、甘当配角,缺乏“站前台、上一线、干实事”的勇气和胆略。有些工会干部热衷于做一些多栽花少种刺的事情,乐于做一些门面功夫。凡此种种现象多了,以至于社会上有工会职能就是“打球照相、吹拉弹唱”的戏称,有工会是“花瓶”的诟病。这可以说是患上了“软骨病”。对症疗法:一是壮腰补钙。工会组织要履行好维权基本职责,突出维权主业,建立社会化律师队伍,补齐工会维权工作“短板”。二是强筋健骨。工会干部要敢于在维权一线中站稳职工立场,发出工会声音,展现工会所能,树立工会威信。(作者单位职务:惠城区总工会副主席)

第二篇:纠四风还要祛四气

纠“四风”还要祛“四气”

纠“四风”还要祛“四气”

集中解决“四风”问题,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四风”的表现很多,就机关来说,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自觉祛除傲气、娇气、惰气和暮气这“四气”,真正树立起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自古以来,因为自傲而功亏一篑的例子不胜枚举,马谡失街亭、关羽走麦城、项羽败亡乌江,都是明证。祛傲气,就是要高调做事,志存高远不停滞;就是要低调做人,谦虚谨慎不张扬。古代有个大将军,每次大军撤退时他都亲自断后,回到京城后人们盛赞他的勇敢,他却说:“并非吾勇,马不进也。”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只有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才能看到自身的不足,拓展进步的空间,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习主席对锻造部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作风极为重视,多次强调不能把兵带娇了。这对抓打仗、抓管理的司令机关具有重要意义。兵书《太白阴经》中说,带兵者要“寒不衣裘,暑不操扇,登不乘马,雨不张盖。军幕未办,将不言坐;军井未通,将不言渴”。一个贪恋享乐、贪图安逸的机关,不可能做出非凡的业绩,不可能带出过硬的部队。2010年,国防大学省部级领导国防研究班到山东参观见学,为完成训练课目汇报演示任务,军区特战团官兵在天候恶劣的情况下,克服困难进行跳伞,有的受了伤还坚持完成课目。要想成就事业,就要有一种为难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狠劲,干不好工作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的拼劲,问题不解决不撒手、自己不满意不出手的韧劲。

人都是有惰性的。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很多人都是因为懒惰,在最后一米没有坚持到底,自我放松、自我原谅,最终一事无成。前不久,某地发生公交车爆炸案,当地政府要求凡购买汽油者都要进行实名登记,而且要开各种证明,超过3天就过期,引发了网民关于“惰政”的热议。这也值得我们每名同志认真反思。一项工作能否成为精品,往往取决于你能不能多思考一点、多尽心一点、多负责一点。做到这几个“一点”,工作成效就会大不一样。

现在,绝大多数同志心劲足、干劲大,一心扑在工作上。尽管有的家庭有困难,有的任职时间较长,可都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但也有少数同志精神萎靡不振,年纪轻轻,暮气沉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钟也不撞,“清茶报纸二郎腿,闲聊旁观混光阴”;有的对个人问题看得过重,考虑后路过多,工作不在状态;有的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对军事工作遇到的矛盾困难缺少新思路、没有新招数。这些都对工作和建设的创新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每名同志只有认真对待工作,全力投入工作,对事业充满感情、对工作倾注激情,才能打造更多品牌、创出更大成绩。

第三篇:领导干部走基层须以“四真”添“四气”

领导干部走基层须以“四真”添“四气“

随着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产生的积极影响,及中组部长李源潮同志“拜人民为师”的号召发出,眼下,领导干部走基层已成为一种时尚,一时风声水起,好不热闹。笔者认为,当前领导干部走基层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且重要,要真走,不假走,不应跟风作秀。否则,走比不走非但没有积极意义,反而带来的危害会更大。

以真走下去添“底气”。基层仅有高山、险滩、急流,还有柴米油盐醋、衣食住行学;不仅有困难,而且有太多、太现实、太急迫的困难和问题。正因为这些,走基层就意味着吃苦、流汗甚至流血,就意味着费时、费力又费劲。但是,部分领导干部走基层,就是花上半个小时,找几个路边亮点,带一大帮子人一长串轿车,拍几个“亲切”镜头,讲几句“关切”话语,最后握握手走人。如此走基层,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毫无意义。领导干部走基层,要真下去。所谓真下去,就不能走马观花,轿车来轿车去,限定半个或一个小时,而是要千方百计腾出时间,花上一天两天以至拿出更多时间到现场去,走到最乱、最急、最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去,真正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所谓真下去,就不能提前安排,看看路边亮点,而是要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无意”来到最穷的群众家庭结穷亲,深入最远的村子社区看现状,掌握第一手真实资料。所谓真下去,就不能高高在上,官腔官调摆官样,而是要心中装有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多听群众讲,多用群众语言,多说实在话,真正把群众当亲人、作朋友。领导干部只有真正走下去,接触广阔天地,才可增添执政的 “底气”。

以真学习添“才气”。基层是一本无字大书,沉淀厚重,各种营养丰富全面;基层更如辽阔的海洋,既海纳百川,又无边无际。正因为这样,走基层,本身就意味着学习。不学习,难以真正走进基层;不学习,难以在基层站稳脚根。但是,部分领导到基层总是摆着“上级”的状态、“指导”的心态、“检查”的姿态,总是听凭自己讲而不听群众讲,总是认为群众水平差而自己水平高,总是认为群众觉悟低而非政策不科学。如此走基层,群众不买帐,干部没长进。领导干部走基层,要拜群众为师,甘当学生真学习。所谓真学习,就是要尊重人民勇于创造、勇于创新的首创精神,用心观察、精心总结,要从群众言谈举止、生产生活中汲取精华,把握基层工作规律;就是要学习广大群众不怕困难、敢与天斗的奋发精神,不畏艰险、不畏困难,既要清醒认识群众的伟大力量,更要积累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就是要学习人民群众辛勤耕耘、默默做事的奉献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既要深刻认识群众所需、基层所缺,又要真正增长政治智慧、提升执政本领。领导干部只有在走基层过程中真学习,才会有更多收获,增添执政的“才气”。

以真思考添“灵气”。一个政党的先进,首先源于理论的成熟;一个干部的成熟,起点在思想的成熟。领导干部就是要在走基层中点点滴滴积累,升华思想,提升理论水平。而这其中,真正沉下心来体会,静下心来思考,特别重要。下去容易,但带着问题上来不易;有感性收获容易,但理性收获更难。部分领导干部走基层,吹拉弹唱做做样,吃吃喝喝醉一趟,有感想没思考,有思考没思想,走不走一个样,工作三年五年一个样。这其中,除了心态问题,也有方法问题。走基层,不仅要听、要看,更要真思考。要思考着看,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是不是真实的,其他地方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会这样;要思考着听,群众为什么会这样说,是个别还是带有普遍性,与干部说的有没有差异,与记忆中的某事某人有着关联;要思考着说,群众想听什么不想听什么,更需要解决什么,怎样才会满意;要思考着做决策,现行政策是否符合实际,对群众是否有利,是不符合国家政策法规,是否有利于加快发展。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实际、理性总结,把握问题实质,科学研判形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实现工作效果与思维水平、理论水平同步提升。领导干部只有思考着走基层,才会有更多价值,增添执政的“灵气”。

以真帮扶添“人气”。胡锦涛总书记告诫我们,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领导干部走基层,要动真情暖民心、用真心解民忧。但部分领导干部,主流观念还是认为现在的群众易蒙、服压、好管理,以为自己做什么群众既管不了也不会管,真真假假已不重要,做做样子图个交待。但事实是,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会表现在行动上。无数群体性事件、上访事件充分说明,现在的群众法制意识、维权意识、民主意识、自我意识空前高涨。领导干部走基层,最重要的任务是重拾民心,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要收获民心,反对假帮扶,必须真帮扶。所谓真帮扶,就是要结合实际,而不能偏离、脱离实际,玩数字游戏、搞形象工程,要听群众意见、吸收群众智慧,看群众愿不愿意、喜不喜欢、满不满意;所谓真帮扶,就是要围绕具体问题,要拿出具体措施,有针对性行动,而不是说一大堆大话、空话、套话,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想得通;所谓真帮扶,就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哗荣取宠、不着边际、吹嘘一通,解决不了问题纵是吹得天花乱坠也是图有虚名,解决不了问题群众最终不会满意,解决不了问题群众就无法真正与你真心。领导干部只有在走基层的过程中对群众真帮扶,才能进一步增添执政的“人气”。

第四篇:四新四化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

今天非常高兴能有这么一个机会,聆听各位领导对于目前经济形势、政府方针政策的解读;同时在各位企业家的汇报中汲取先进的经验,借他山之石以攻玉,以更好的搞好我们的企业发展工作。下面我来汇报一下某某公司电子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小看法、小做法、小经验、小故事,请各位领导、企业家不足之处多多给予指正:

一、“四新”是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生存发展的新要求。

近几年来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速差速换挡,国内电子材料及元器件结束了“十年黄金期”迎来了市场的寒冬。而某某公司电子在2015年走出一波震荡调整之后,2016年迅速反弹走出深V型曲线。

在我们2016年末战略总结会上,我们认为某某公司之所以能在逆势当中迅速反弹,快速发展,源于长期以来公司对“四有”工作的重视。

某某公司电子于2004在高新区孵化器中成立,公司自成立伊始就秉承“科技创新求发展,技术进步立潮头”的发展理念。公司发展十几年来,坚持通过自主创新与联合科研机构集成创新的方式驱动发展。内部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积极进行产业创新;外部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与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兵器53所、国机制造、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材料学研究实践中心等国内外多家科研院所展开多领域创新。正是十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创新使某某公司捕捉到了 “新业态”的发展方向,厚植了“新技术”的板凳深度,创造了“新模式”的创新理念,规划出了“新产业”的链条布局。

1、某某公司 “新业态”:

我国是电子元器件最大生产国,有着近20年的电子产品生产历史,但电子产品行业大而不强。长期以来电子材料行业存在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亟需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新的经济形势下,传统的盲目追求规模扩大,一味重复扩张产能的发展方式已现颓势,深度业态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对此一方面我公司积极展开高性能、高附加值、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适用性的新产品研发,对传统的、落后的、过剩的低附加值产品进行动能转换,转变整体产业产品结构,深度挖掘市场潜力,焕发企业发展新活力。另一方面我公司通过大数据技术结合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对研发设计进行“订制”,生产工艺进行“武装”,物资、仓储进行“清零”,并逐步向智能化工厂迈进。从而缩短研发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正是这两方面的结构调整,“开源节流”,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才为公司在逆势中异军突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业态”不仅实现了企业转型升级,更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为标志的互联网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的开始。“新业态”推动下的产业智慧化将成为实体经济新旧动能转化关键一环。

2、某某公司“新技术”

目前某某公司已搭建“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 “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并先后承担国家火炬计划、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山东省自主创新等各级计划课题项目40多项,产生国家专利30余项,发明专利8项。其中10余项产品及工艺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还先后与-------等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使公司具有代表本领域先进水平的研发力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新技术”板凳的深度使某某公司在近两年来的逆势之中如鱼得水。成果转化形成的新产品迅速占领了新能源、网络电子通讯、军工等行业领域,并得到下游领军企业的认可,从而逐步成为行业中的领军企业,逐步实现世界级磁电品牌的产业愿景,促进品牌高端化。在取得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还将有效的推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培育电子材料及元器件行业的新动能。

3、某某公司“新模式”

从我国的工业基础产品和工艺应用端来看,解决“用”的问题面临较大困难。工业化基础能力的短板大多是因为应用经验和积累不足而造成,是研发成果难以通过实际应用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结果。工业基础领域中无论是科研院所还是企业中普遍存在着“成果有而不用”的问题。根本原因就是行业的上下游产业并没有形成一个连续的产业链协同从而实现研发成果与市场的深入对接。

对此某某公司创立了“产学研政”集成创新新模式。公司搭建的山东省软磁复合材料创新中心以本领域骨干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单位+本领域的领军人才、学者+本领域的科研院所、高校研究机构+高新区投资有限公司即“产学研政”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形成中心运营模式构架,采取以智力驱动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展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商品化和规模化生产的完整的市场化运作。从而实现以市场发展为导向、行业需求为目标、发挥行业引领作用,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瓶颈,真正打通从“研”到“用”的通道,缩短研发时间,提高应用效果,成为行业、企业高速发展的助推器。

目前协同创新“新模式”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一个互联互通的大环境下,只有不断的创新新的产业模式、经营模式、商业模式等,才能在市场大潮中以新动能勇力潮头。

4、某某公司“新产业”

这是一个跨界融合化的时代,我们有看到支付宝跨界融合冲击了银行业,微信跨界融合改变了通讯三巨头,京东“线上”支付“线下”一只脚跨入零售行业。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面,任何的细分市场都有可能随时闯入“野蛮人”。跨界融合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某某公司已经做好了准备在这场洪流中泛舟。

2013年某某公司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引入--------再次为在电机整机产业方向的延伸写下了重重一笔。

“新产业”以新科学发现为基础,以新市场需求为依托,势必将引发产业体系重大变革。为此我们决不做等待者,将积极的以“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继续企业发展新动能,披荆斩棘,开创跨界融合“新产业”。

二、新形势下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我国经济从过去多年的稀缺经济到如今的全面过剩,城市分化、市场分化加剧,“二八”定律成为现实。今天政治体制在改革,经济体制在改革,各行各业在变革,经济形态越来越丰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和残酷,一批传统大型行业走向衰落,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崛起,合作时代、寡头时代已经全面来临。

“十三五”期间,我国陆续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单项冠军、强基工程等重大专项,致力于将我国建设成制造强国,以上政策的出台必将促进我国电子材料及元器件行业的迅速发展,缩短与欧美、日韩等国家的差距。

新时期下新能源汽车、智能设备等市场的广泛关注带动磁性材料、电子元器件行业迎来了新的增长点。目前新技术趋势主要体现在产品结构和性能设计、原材料改进和工艺创新几方面。产品向高频化、高效率、低损耗、小型化、集成化、智能化、表面贴装及新材料、新结构等方向发展。未来采用半自动化、自动化生产设备取代部分人工作业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受人工成本的持续上升和用工荒的双重压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入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在提高生产效率、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因此,时代发展的要求倒逼电子材料及元器件行业,向产业结构调整“新业态”要张力,向科技创新“新技术”要活力,向集成式创新“新模式”要合力,向技术型产业链条延伸“新产业”要动力,只有放下包袱,坚定信心,奋勇拼博,迎接挑战,坚持以“四新”促“四化”才能加快新旧动能转化速度,实现二次创业的成功。

第五篇:中药四气

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发表时间:2009-09-13 发表者:赵东奇(访问人次:504)中药的性能,指与中药治疗作用有关的性质和功能。是所有的药物共同具有的一些普遍特性。中药的性能理论,又称为药性理论。它既是中药功效的高度概括,也是认识中药功效和应用中药的理论基础。

祖国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而致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经络功能失调的结果。因而,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乎祛邪去因,扶正固本,协调脏腑经络功能,从而纠正机体阴阳偏盛偏衰,使其恢复阴平阳秘。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基本作用,是由于各种药物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前人也称之为药物的偏性,意思是说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古人未能对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深入的探究,以药物的偏性来解释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这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清代医家徐洄溪总结说:“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生之地,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则不仅指出了“凡药之用”“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而且进一步对药物的各种偏性作了探求。松

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中药治疗疾病的偏性是多种多样的,将其复杂的性质与功能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有毒无毒等方面。这些性能理论,是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根据药物的治疗作用,在中医的阴阳、脏腑、经络等理论指导下总结出来的。它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赖以们学习、应用和研究中药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

一、五味

五味的本义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药食的滋味可以通过口尝而察得。由于药食“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因此古人将药食的滋味与作用联系起来,并用滋味来解释药食的作用。而在医学中则以之作为概括药物作用的理论,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五味理论。

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是以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的,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五味作为药性理论最早见之于《内经》、《本经》之中。《内经》对五味的作用和应用及阴阳五行属性都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从而为五味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中药的五味理论。

药性的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有些药物还具有淡味或涩味,因而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

药物五味的认定,首先是通过口尝,即用人的感觉器官辨别出来的,它是药物真实味道的反映;但五味更重要的则是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不同味道的药物作用于人体,产生的不同反应和获得不同的疗效,而被归纳总结出来的。也就是说,五味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自从五味作为归纳药物作用的理论出现后,五味的“味”也就超出了味觉的范围,而是建立在功效的基础之上了。因此,本草书籍的记载中有时出现与实际口尝味道不相符的地方。总之,五味的含义既代表了药物味道的“味”,又包含了药物作用的“味”,而以后者为据构成了五味理论的主要内容。五味和其他一切事物一样,具有阴阳五行的属性,《内经》云:“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洪范》谓:“酸味属木、苦味属火、甘味属土、辛味属金、咸味属水。”《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对五味属性和作用的最早概括。后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日臻完善。现据前人的论述,结合临床实践,将五味的作用及主治病证分述如下: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因此辛味药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如苏叶发散风寒、木香行气除胀、川芎活血化瘀等。此外,《内经》云:“辛以润之”,就是说辛味药还有润养的作用,如款冬花润肺止咳,菟丝子润补肾等。大多数辛味药以行散为功,故“辛润”之说缺乏代表性。此外,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往往也标上“辛”,亦称辛香之气。这样,辛就不只与味觉,而且与嗅觉有关了。随着中外交流的发展,外来香料、香药不断输入。到了宋代,由于香药盛行,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对芳香药物作用的认识也不断丰富。具有芳香气味的辛味药,除有能散、能行的特点之外,还分别具有芳香辟秽,芳香化湿,醒脾开胃,芳香开

窍等作用。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来讲,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几个方面。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药性并解药

食中毒等。

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酸味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

精止遗以及赤石脂固崩止带等。

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来讲,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多具有苦味。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如黄芩、栀子清热泻火,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半夏、陈皮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热通便,龙胆草、黄连清热燥湿,苍术、厚朴苦温燥湿,知母、黄柏泻火存阴等。

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来讲,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积、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有咸味。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瘰疬痰核、瘿瘤、癥瘕痞块等症。如芒硝泻热通便,海藻、牡蛎消瘰散瘿,鳖甲、土鳖虫软坚消癥等。此外,《素问·宣明五气篇》还有“咸走血”之说。肾属水,咸入肾,心属火而主血,咸主血即以水胜火之意。如大青叶、玄参、紫草、青黛、白薇都具有咸味,均入血分,同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素问·至真要大论》又云:“五味入谓,各归所喜攻„„咸先入肾。”故不少入肾经的咸味药如紫河车、海狗肾、蛤蚧、龟板、鳖甲等都具有良好的补肾作用。同时为了引药入肾增强补肾作用,不少药物如知母、黄柏、杜仲、巴戟天等药用盐水炮制也是这

个意思。

淡,“能渗、能利”,即具有渗湿利水的作用,故不少利水渗湿的药物都具有淡味。淡味药多用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之证。如薏苡仁、通草、灯心草、茯苓、猪苓、泽泻等。由于《本经》未提淡味,后世有些医家主张“淡附于甘”,然淡味与甘味的作用,各具自己的特点,应

该分别论述为是。

涩,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症)。如莲子固精止带,禹余粮涩肠止泻,[sa4]乌曲骨收涩止血等。故本草文献常以酸味代表涩味功效,或与酸味并列,标明药

性。

以上是五味药性的基本内容。但就某一具体药物来说,则当具体分析。药物的味往往单味者少,多数药物具有几种味,对这些药物功效的认定,必须全面综合并结合临床疗效来认识概括。此外,上述的五味作用,只是药性的一个方面,对于药物性能的全面认识,必须结合其他特性,才

能全面地掌握药物功能。二、四气

四气,即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是通过调节机体寒热变化来纠正人体阴阳盛衰的,为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药性

理论。

对于四气的认识,起源甚早。《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曰:“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可知药性分寒温,不晚于西汉时代。文中还指出药性之寒热,是“因气感之宜”所形成,所以《本经》首先提出了“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可见最早药性的四气,是以四时气候特征来概括药物性能的。然而宋代寇宗奭为了避免与药物的香臭之气相混淆,主张将“四气”改为“四性”。李时珍亦从其说,谓“寇氏言寒热温凉是性,香臭腥燥是气,其说与《礼记》文合。但自《素问》以来,只以气味言,卒能改易,故从旧尔。”。寇、李之论,虽然亦有其理,然而未能说明四气的原始含义。

四气药性也和五味一样,寓有阴阳属性,即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寒凉与温热是相对立的两种药性,而寒凉与温热之间则仅是程度上的不同,即“凉次于寒”、“温次于热”。有些本草文献对药物的四性还用“大热”、“大寒”、“微温”、“微凉”加以描述,这是对中药四气程度不同的进一步区分,示以斟酌使用。此外,四性以外还有一类平性药,它是指寒热之性不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一般平性药物的功效主要通过五味和其他药性来反映出来。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这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如病人表现为高热烦渴、面红目赤、咽喉肿痛、脉洪数,这属于阳热证,用石膏、知母、栀子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说明它们的药性是寒凉的;反之,如病人表现为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脘腹冷痛、脉微欲绝,这属于阴寒证,用附子、肉桂、干姜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说明它们的药性是温热的。

一般来讲,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水、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而温热药则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

源、回阳救逆等作用

《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本经》序例“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指出了如何掌握药物的四气理论以指导临床用药的原则。具体来说,温热药多用治中寒腹痛、寒疝作痛、阳痿不举、宫冷不孕、阴寒水肿、风寒痹证、血寒经闭、虚阳上越、亡阳虚脱等一系列阴寒证;而寒凉药是主要用于实热烦渴、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火毒疮疡、热结便秘、热淋涩痛、黄疸水肿、痰热喘咳、高热神昏、热极生风等一系列阳热证。总之,寒凉药用治阳盛热证,温热药用治阴盛寒证,这是临床必须遵循的用药原则。反之,如果阴寒证用寒凉药,阳热证用温热药必然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引起死亡。故李中梓《医宗必读》谓:“寒热温凉,一匕之谬,复水难收。”

由于寒与凉、热之温之间具有程序上的差异,因而在用药时也要注意。如当用热药而用温药、当用寒药而用凉药,则病重药轻达不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反之,当用温药而用热药则反伤其阴,当用凉药反用寒药则易损其阳。至于寒热错杂的复杂病证,则当寒、热之药并用,使寒热并调。尤其要辨清寒热的真假,如遇真寒假热之证,则当用热药治疗;真热假寒之证,又当选用寒药以治之。切不可真假混淆。

由于每种药物都同时具有性和味,因此必须将两者综合起来。缪希雍谓:“物有味必有气,有气斯有性”,强调了药性是由气和味共同组成的。换言之,必须把四气和五味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地辨别药物的作用。一般来讲,气味相同,作用相近,同一类药物大都如此,如辛温的药物多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甘温的药物多具有补气助阳的作用。有时气味同、又有主次之别,如黄芪甘温,偏于甘以补气,锁阳甘温,偏于温以助阳。气味不同,作用有别,如黄连苦寒,党参甘温,黄连功能清热燥湿,党参则补中益气。而气同味异,味同气异者其所代表药物的作用则各有不同。如麻黄、杏仁、大枣、乌梅、肉苁蓉同属温性,由于其味不同,而作用各异,如麻黄辛温散寒解表,杏仁苦温下气止咳,大枣甘温补脾益气,乌梅酸温敛肺涩肠,肉苁蓉咸温补肾助阳;再如桂枝、薄荷、附子、石膏均为辛味,因四气不同,又有桂枝辛温解表散寒,薄荷辛凉疏散风热,附子辛热补火助阳,石膏辛寒清热降火等不同作用。又有一药兼有数味者,则标志其治疗范围较大。如当归辛甘温,甘以补血、辛以活血行气、温以祛寒,故有补血、活血、行气止痛、温经散寒等作用,可用治血虚、血滞、血寒所引起的多种疾病。

一般临床用药是既用其气,又用其味,但有时在配伍其他药物复方用药时,就可能出现或用其气,或用其味的不同情况。如升麻辛甘微寒,与黄芪同用治中气下陷时,则取其味甘升举阳气的作用;若与葛根同用治麻疹不透时,则取其味辛以解表透疹;若与石膏同用治胃火牙痛,则取其寒性以清热降火。此即王好古《汤液本草》所谓:“药之辛、甘、酸、苦、咸,味也;寒、热、温、凉,气也。味则五,气则四,五味之中,每一味各有四气,有使气者,有使味者,有气味俱使者„„所用不一也。”由此可见,药物的气味所表示的药物作用以及气味配合的规律是比较复杂的,因此,既要熟悉四气五味的一般规律,又要掌握每一药物气味的特殊治疗作用以及气味配合的规律,这样才能很好地掌握药

性,指导临床用药。

三、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不同趋向,在于说明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趋向性能。药物的作用趋向是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相对而言的。

《素问·六微旨大论》谓:“升降出入,无[sa5]器不有。”指出气机升降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如一旦发生故障便会产生疾病。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以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阐明了应根据升降出入障碍所产生疾病的病势和病位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为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金元时期升降浮沉学说得到了全面发展,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旨承《内经》,首倡“气味厚薄升降图说”,用运气演说阐发了药物具有升降浮沉不同作用趋向的道理。其后,李东垣、王好古、李时珍等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使药物升降浮沉学说趋于完善。它作为说明药物作用的理论依据,是对四气五味的补充和发展。

由于疾病在病[sa6]热上常常表现出向上(如呕吐、呃逆、喘息)、向下(如脱肛、遗尿、崩漏)、向外(如自汗、盗汗)、向内(表证未解而入里);在病位上有在表(如外感表证)、在里(如里实便秘)、在上(如目赤肿痛)、在下(如腹水、尿闭)等的不同,因而,能够针对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来说也就分别具有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了。

药物的升降浮沉性能,主要是以改善脏腑气机升降紊乱和病势顺逆的功效为依据,但与药物的四气五味、气味厚薄和其质地的轻重及药用部位等也有着密切联系,此外还受炮制和配伍的影响。

就药物的性味及厚薄而言,一般而言,凡味属辛、甘(味之薄者),气属温、热(气之厚者)的药物,大都属升浮药,如麻黄、升麻、黄芪等药;凡味属苦、酸、咸(味之厚者),性属寒、凉(气之薄者)的药物,大都属沉降药,如大黄、芒硝、山楂等。

从药物的质地、部位与升降浮沉的关系来看,一般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如苏叶、菊花、蝉衣等;而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及质重者大多属沉降药,如苏子、枳实、牡蛎、代赭石等。除上述一般规律外,某些药物也有特殊性,旋覆花虽然是花,但能降气消痰、止呕止噫,药性沉降而不升浮;苍耳子虽然是果实,但功能通窍发汗、散风除湿、药性升浮而不沉降,故有“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之说。其实这是受药物气味的因素所决定的。

升与降、浮与沉都是相对立的作用趋向,升是上升、升提,降是下降、降逆,浮是升浮、上行发散,沉是下沉、下行泄利。一般来讲,升浮药性趋向于上行向外,具有升阳举陷、发散表邪、宣毒透疹、涌吐开窍等作用;而沉降药性则趋向于下行向内,具有清热泻下、潜阳息风、降逆止呕、止呃、利水渗湿、重镇安神、降气平喘等作用。一般药物都具有升浮或沉降的性能,但部分药物并不具此性能,而有些药物则具有双向性,如川芎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白花蛇能内走脏腑、外彻皮肤。由此可见,既要掌握药物的一般共性,又要掌握每味药物的不同个性,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才能确切掌握药物的作用趋向。

药物具有升降浮沉的性能,可以调整脏腑气机的紊乱,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或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部位,因势利导,祛邪外出,从而达到治愈疾病之目的。具体而言,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不宜沉降,如外感风热则应选用薄荷、菊花等升浮药来疏散风热;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不宜升浮,如热结肠燥大便秘结者则应选用大黄、芒硝等沉降药来泻热通便;病热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则应选用代赭石、石决明等沉降药来平肝潜阳;病热下陷者,宜升不宜降,如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则应用黄芪、升麻、柴胡等升浮药来升阳举陷。总之,必须针对疾病发生部位有在上在下在表在里的区别,病热上有上逆下陷的区别,根据药物有升降浮沉的不同特性,恰当选用药物,这也是指导临床用药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然而,药物的升降浮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临床上往往受到炮制与配伍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有些药物酒制则升,姜炒则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如大黄,属于沉降药,峻下热结、泻热通便,经酒炒后,大黄则可清上焦火热,以治目赤头痛。故李时珍说:“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又药物的升降浮沉通过配伍也可发生转化,如升浮药升麻配当归、肉苁蓉等咸温润下药同用,虽有升降合用之意,实成润下之剂,即少量升浮药配大量沉降药,也就随之下降;又牛膝引血下行为沉降药,与桃仁、红花及桔梗、柴胡、枳壳等升达清阳、开胸行气药同用,也就随之上升,主治胸中瘀血证,这就是少量沉降药与大队升浮药同用,随之上升的例证。一般来讲,升浮药在大队沉降药中能随之下降;反之,沉降药在大队升浮药中能随之上升。故王好古云:“升而使之降,须知抑也。沉而使之浮,须知载也。”由此可见,药物的升降浮沉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对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必须从多方面的来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认识。

下载治理工会四化须祛四气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治理工会四化须祛四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领导四气

    的日志《领导者的四气》 1、正气 一个什么样的团队最强大? 首先,一定是简单的团队。那么要打造一个简单的团队,首先一定是其领导者要正气。其实,一个人做事,或是处理一个团队中的......

    演讲稿写作四化四性

    一、首先,要了解先进事迹的对象,有的放矢。二、其次,先进事迹演讲稿观点要鲜明,演讲时要感情要真挚,发自肺腑,要使用说理抒情无缝结合的演讲技巧。三、然后,先进事迹介绍中,行文要写......

    四社联动 四化推进

    四社联动 四化推进 全力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区**局 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区把社区建设作为创新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强化政府外部推力,激活社会内生动力,努......

    高考作文须练好四

    高考作文须练好四“功” 考场作文提档升格的“招数”很多,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很难见效,究其原因是基本功不够扎实,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备考的最后阶段仍须训练基本功,主要应练好四“......

    新华网评:防“四气”,纪检干部须增四种意识

    新华网评:防“四气”,纪检干部须增四种意识 近日,四川省纪委书记王雁飞同志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文,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始终保持谦抑的品格,尤其要防止‘骄气、义气、小气、......

    四风四气自查

    “四风”“四气”自查报告 按照自治区、地区文件精神要求,党员对照“四风”“四气”进行自查,根据局党组统一安排部署,我在近期重点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章》、《习近平总书记......

    中药的四气

    中药的四气 中药的四气老许说神话 2018-01-05 12:58:46 四气,即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是通过调节机体寒热变化来纠正人体阴阳盛衰的,为说明药物作用性质......

    管理者自修四气

    管理者自修“四气” 管理在很多人看来是很复杂的事情,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没有定式、没有标准,更没有规律可行。近日就管理的有关问题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称之为管理者自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