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文化

时间:2019-05-15 00:0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兵团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兵团文化》。

第一篇:兵团文化

兵团文化资源状况

自1954 年10 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以来,兵团人在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兵团文化,形成了伟大的兵团精神。兵团文化之所以能与时俱进地发展,其根本原因是兵团始终与党和国家及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相关,与党和国家的要求步调一致。关于兵团文化的研究已经走过近20 年的历程,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兵团文化的内涵、内容、特征、作用以及如何发展兵团文化等几个方面,现对兵团文化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一、兵团文化的内涵

刘绍华、郭爱荣在《关于兵团文化先进性的思考》(2001)中指出,兵团文化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社会主义先进的新型文化,它的核心是兵团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梁金贵在《兵团精神与兵团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2007)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兵团文化是兵团精神的集中反映,是兵团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兵团精神的体现,是兵团保持生命力的源泉。此外,彭清在《论兵团文化特色》(2005)中指出,兵团文化就是“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屯垦戍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奋进”。刘耀霞在《论兵团文化在新疆的地位和作用》(2005)中指出,兵团文化是兵团人在履行屯垦戍边伟大历史使命的过程中,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所体现的思想观念和智慧的总和。孟丁山《论新疆“兵团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一文认为兵团文化特指兵团的文化艺术。

二、兵团文化的内容

兵团文化是兵团人在建设和保卫边疆、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边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同时所创造的独特的精神财富。兵团文化植根于中华文明的肥沃土壤,是多民族、多地域文化融合的结晶,其内容丰富多彩。王玉林在《百花艳绿洲正气贯长虹———兵团文建设素描》一文中指出,兵团文化包括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学艺术创作、表演艺术、音乐舞台创作、现代影视艺术、书法艺术等。梁金贵在《兵团精神与兵团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一文指出,兵团文化的内容丰富,凡是能够反映兵团屯垦戍边艰难历程,展示兵团文明成果风貌,体现兵团精神的一切历史物质的、非物质的资源,都可以界定为兵团文化资源。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碑、馆和雕像;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见证物;建设边疆的成就;高科技特色大农业;边境团场在内的“金边工程”;独其中国特色的民兵制度;屯垦文化;特殊的人口结构。孟丁山在《兵团文化简论》一文也提出兵团文化还应包括:文学作品、诗歌、美术作品、表演艺术、电影电视作品、群众艺术等。此外,他在《论新疆“兵团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一文也提出相似的观点。由以上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兵团文化范畴广泛、内容丰富,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非物质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三、兵团文化的特征

有关兵团文化的特征,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主要观点如下:王玉林在《百花艳绿洲正气贯长虹———兵团文化建设素描》一文中指出,兵团文化具有自觉的主人翁意识的基本特征、崇高而悲壮的美学特征。此外,他在《论兵团文化及其发展》一文对兵团文化的特征做了更详细的论述,指出先进性是兵团文化的本质特征,融合性是兵团文化的形态特征,传承与创新是兵团文化的发展特征,崇高而悲壮是兵团文化的审美特征。梁金贵在《兵团精神与兵团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一文认为兵团文化具有以下特征:其一,资源的惟一

性。兵团是中国独有、世界惟一,其资源具有惟一性。其二,资源的特殊性。兵团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任何旅游地理书都无法归类,它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形成的特殊的人文资源。其三,资源的神秘性。由于兵团特殊的地位、体制和作用,越发使世人对“兵团”和“集团”感到迷惑和神秘。其四,与新疆地域文化的互补性。其五,资源的发展性。它不仅活生生地存在着,而且在不断发展、不断丰富。孙卫东在《兵团文化产业化初探》一文中指出兵团文化具有兼容性、多元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唐济川在《兵团文化断想》一文中也提出兵团文化具有典型的中华民族融合性特征,兵团文化母体具有多样性,是包容的又是扬弃的,是纯粹的又是丰富的,是继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李荀华在《兵团文化结构特征论》一文中指出兵团文化具有立体性、开放性、分合性等几个特征。林忠杰在《兵团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一文中,对兵团文化的特征也进行了描述,他认为兵团文化具有广泛性、包容性和民族性的特征。张沁洁、聂爱文在《从人口迁移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的特点》一文中从兵团建立以来人口的迁移与流动状况、地理自然特色、人口的地区来源和分布等方面对兵团文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兵团文化具有多元性、交融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刘绍华、郭爱荣在《关于兵团文化先进性的思考》一文中论述了兵团文化先进性的具体特征,也是兵团文化的主要特征,即中心化、自律性、多元化。彭清在《论兵团文化特色》一文中阐述了兵团文化的特色,认为兵团文化具有军垦特色、革命的乐观主义、博采众长兼容并包、浓厚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民族特色。

四、兵团文化的作用

孟丁山在《兵团文化简论》一文中提出兵团文化以下作用: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吸收和弘扬兄弟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罗素在《兵团和谐文化构建的经济分析》一文中就兵团文化与兵团经济发展做了相应分析,认为兵团文化的构建对兵团经济建设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兵团文化的构建为兵团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有助于培养发展兵团经济的新型建设者,通过知识、技术为兵团经济建设提供服务。李成在《兵团精神与兵团文化》一文中提出兵团文化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应该大力发展兵团文化,弘扬兵团精神。郭爱荣在《从维稳固边的视角考量兵团文化》一文中对兵团文化在维稳固边方面所发挥的优势进行了论述,认为兵团文化的历史继承性是维稳固边的基础,兵

团文化的融合性是维稳固边的保障,兵团文化的开拓性是维稳固边的源泉。李文莉在《发展兵团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中对兵团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她认为 兵团先进文化保证兵团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是建设兵团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建立以和谐为旨的道德评价体系。闫丽萍也在《浅谈兵团文化在构建兵团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兵团先进文化保证兵团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兵团先进文化是建设兵团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兵团先进文化有助于建立以和谐为宗旨的道德评价体系;兵团先进文化为建设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李书群在《大力发展兵团文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提供精神支撑》一文中指出,大力发展兵团文化,能为着力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智力保证。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必须大力发展兵团文化。刘耀霞在《论兵团文化在新疆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对兵团文化在新疆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她指出兵团文化是新疆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弘扬主流文化、促进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又优化了新疆的传统文化结构。兵团文化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对于传播

中华文化、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维稳固边、促进兵团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应该大力发展兵团文化,促进兵团文化的繁荣和创新。

五、兵团文化的发展研究

兵团文化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兵团文化,对于兵团文化的发展,学者们各抒己见,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较强的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促进兵团文化产业的发展。梁金贵《传承开发兵团文化资源》一文就传承兵团文化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见,包括开发和展示兵团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建立兵团文化传播发展平台;加大企业对兵团文化传播的投资,促进兵团文化产业发展;加大兵团文化戍边,维护国家稳定安全。刘玉莲在《对发展兵团文化产业的若干思考》一文中对兵团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兵团文化产业发展、改革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尚新春在《深圳文博会对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一文中提出,要发展兵团文化产业必须制定政策,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探寻思路,寻找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利用有效平台,展示兵团文化产业特色,推动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王雷在《兵团文化产业的发展探析》一文中指出,目前发展兵团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同时提出发展兵团文化产业应注重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要博采众长“引进来”,又要面向世界“走出去”,既要着眼当前,又要立足长远。此外,其他一些学者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发展兵团文化的建议。杨莉从发挥军垦优势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如何弘扬兵团文化,她提出要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形成爱护军垦 文物的良好氛围;增强科技创新意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博物馆建设;增强文化宣传意识,不断加大军垦文化的宣传力度。刘倩、高山从构建文化认同、面对文化冲击、兵团文化发展的助推器三个方面着手,重点论述了兵团文化构建中兵团大众传媒所起的积极作用。高山、文梅在《试论兵团传媒在兵团文化建构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出兵团传媒发挥的巨大传播功能,对于弘扬兵团文化中强烈的屯垦戍边意识、维护和推进新时期以来兵团文化的先进性起着保驾护航的巨大作用;此外,兵团传媒还起到引导舆论、形成合力、推动兵团文化和谐发展的作用。罗素在《兵团和谐文化构建的经济分析》一文中提出了兵团文化构建的建议,认为应该遵循和谐发展观,探索和谐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统一,坚持“求同存异”、“推陈出新”的原则,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和谐文化的构建。吴重吞在《围绕新型工业化推进兵团文化创新》一文中从兵团新型工业化目标出发提出了积极推进兵团文化创新的建议。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文化氛围;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平台;培育发展兵团文化产业。此外,在其《用兵团精神推动兵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文中,他还提出要把握兵团精神推动兵团文化发展繁荣的内在规律,用兵团精神推动兵团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要用兵团精神培育职工群众的文化感受,推动职工群众实践,激活职工群众的文化创造,凝聚职工群众的价值认同,守望职工群众的道德高地。席霍荣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兵团文化创新》一文中提出,只有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兵团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兵团文化才能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时刻保持其先进性,为兵团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李书群、郭爱荣也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建设兵团文化》一文中提出了建设兵团文化的几点建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兵团文化;大力弘扬兵团精神,着力构建兵团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职工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兵团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的能力。麻霞在《营造宣传强势发展兵团文化》一文中提出,兵团要通过宣传工作发展兵团文化。刘耀霞在《构建先进价值观念体系推进兵团先进 文化建设》一文中从构建先进价值观念体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兵团文化建设的问题。

六、兵团文化研究存在的不足

纵观我国学者对兵团文化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兵团文化研究的涉及面比较广泛,包括兵团文化的内涵、内容、特征、作用以及如何发展等问题。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研究者的角色比较单一。研究者主要集中在党校和大学这些科研机构,学者的分析较多,缺少民间精英的参与,这样势必造成研究角度的单一。二是研究方法单一,偏于文献材料收集而忽略了田野调查材料的挖掘。兵团文化的研究者以兵团党校的成员和大学科研者为主。然而,两者的研究有共同的的收集不够重视,缺少民族学的深入访谈和参与观察等方法,因而研究成果资料不够新颖。三是研究领域较狭窄。近年来兵团文化的研究已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但是,社会学、管理学、民族学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应该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视角进行分析。四是研究内容不平衡。目前有关兵团文化研究的成果在内容上大多数集中在兵团文化与维稳固边、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对兵团文化在新时代下的变迁关注不够。

第二篇:兵团文化1000字

兵团文化之于维稳驻边

文化不仅是一项独立的事业, 同时, 又贯穿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各项事业之中。兵团文化是兵团屯垦戍边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是为兵团事业发展、为更好地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使命而存在的, 也是在服务兵团工作大局中, 随着兵团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同步发展壮大的。

一 兵团文化的历史继承性: 维稳固边的基础

兵团文化的历史继承性有两层含义, 一层是指兵团的事业及伴随其而产生的文化, 是中国历代屯垦与屯垦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另一层是指一代一代的兵

团人在新中国屯垦事业中文化的传承。新疆的屯垦文化是伴随新疆屯垦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由于新疆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战略地位, 历代政府都把屯垦作为治理新疆的重, 屯垦在新疆时断时要国策。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续, 但总的发展趋势是规模愈来愈大, 持续时间愈来愈长, 屯垦在新疆越来越显现出独特的生命力。

兵团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屯垦事业。作为这个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兵团文化, 既继承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又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时代特征: 兵团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有别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 它是把爱祖国与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与爱疆守疆联系在一起;兵团文化中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是在中国传统文, 而第二代、第三代化 “以人为本”基调上的升华兵团人, 继承并发扬了老军垦的传统,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又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屯垦文化。

二 兵团文化的融合性: 维稳固边的保障

从古至今 屯垦军民来自五湖四海, 同时, 新疆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文化并存的地区。在长期的屯垦实践中, 屯垦军民不仅把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化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而且在与新疆当地各民族的不断交往中, 大量吸收各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使之成为屯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文化的整合过程中, 形成了屯垦文化开放的内核, 对任何一种文化都能够有机地吸收, 使新疆屯垦文化成为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开放性文化, 并由此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新疆屯垦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不仅以其独特的内涵丰富了新疆多民族文化, 而且在与新疆各民族的交往中, 增进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的互补性认同,对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兵团在倡导融合经济的过程中, 在文化建设上大力倡导“推陈出新, 古为今用”的方针, 与其他各民族互相学习。在此基础上, 合理借鉴, 大胆创新, 立足当代兵团屯垦戍边的现实, 以批判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使得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当代兵团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使兵团文化有了长足的进步, 为民族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使维护文化安全有了意识形态上的保障。

三 兵团文化的开拓性: 维稳固边的源泉

兵团屯垦戍边事业是一项伟大的创造性的事业, 兵团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开拓。兵团人来自五湖四海, 带来了各自的区域文化 并在相互交流学习融合中形成了兵团文化。在与新疆各族人民的交, 兵团人的思维方式、言谈举止、风俗习惯等受往中到新疆各民族的影响, 从而带有粗犷、剽悍的风格。

兵团文化的这一特殊性使兵团文化受旧传统的束缚较小, 保守性弱;从兵团文化的形成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新中国, 物资缺乏, 百业待兴。但当时有一个有利条件, 就是全民昂扬的工作热情、献身的, 使得每一个中理想追求、重整山河的大无畏气概国人焕发出冲天干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召唤吸引了大批转业官兵和城市农村的有为青年, 开疆拓土 “有为青年志在四方”, 兵团文化由此具有并长期保持了鲜明的开拓性 并与其他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 从此支配着兵团人的行为, 不论兵团文化的主流是在历次反对民族分裂、平暴制乱和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维护边境安全的斗争中, 还是在边境建设、反恐演练、抗灾抢险中, 兵团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成为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第三篇:兵团文化价值

二、兵团文化价值

价值这一概念本来是一个经济学领域的专业用语,从词源上看,她是与商品、商品交换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学者乃至普通民众已逐渐认同,不仅物质资源具有价值,而且,理论、文化这些无形资产也具有价值。①

(一)兵团文化体现的多元一体价值

兵团文化是兵团人在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壮大团场、致富职工的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为绝大多数兵团人所认同和接受的一种先进的思想品格、积极的价值取向和高尚的道德规范。她是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文化在兵团的延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兵团文化是在战争年代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河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时期,凝聚出的一种兵团人特有的心态和品格。兵团文化的核心,兵团精神包含了红军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包含了八路军的延安精神,溶入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屯垦戍边的开拓精神;同这些革命精神一样,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

(二)兵团文化展示的兵地关系、民族团结价值

新疆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加强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的基础,也是兵团发展壮大的基础。兵团260万儿女中,有着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等37个民族成分。

兵团不仅担负着发展经济的任务,还是民族团结的主力军。兵团在创立之初,就提出“为新疆各族做好事”“不与民争利”。驻疆部队省津贴、减衣领、去帽檐,筹建起新疆的第一批工厂。当自治区现代工业需要奠基起步之时,兵团先后两次将七一棉纺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拖拉机厂、煤矿、电站等100多个企业无偿移交给地方。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兵团每年自筹资金800万元帮助新疆的农村建设。1988年以来,兵团在自己条件也不富裕的情况下,又决定每年拨专款200万元建立支援扶持边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基金。50多年间,兵团共支援地方农机具28台,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3万名,到地方巡回医疗7.2万人次,为地方群众治病700多万人次。

兵团按照“顾全大局、尊重历史、互谅互让、协商解决”的原则,协调、解决兵地间的各种具体问题,在实现兵团自身的发展的同时,帮助和带动所在地区的发展,共同肩负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三)兵团文化凸显的屯垦戍边价值

“屯垦为了戍边,戍边必须屯垦”。生产部队深入戈壁荒原,一手握枪,一手挥动坎土曼,挖渠引水,开荒造田。部队无论首长还是普通士兵,风餐露宿,挖穴而居,喝碱水,吞麦粒,吃原食,全部投入大生产之中。

① 郑永廷、张彦,《当代精神文化价值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兵团在新疆的屯垦戍边,就是“为祖国站岗放哨”。新疆地处西北边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20世纪60年代起,兵团数万名职工戍守在绵延2000多公里的边境地带,“种地就是放哨,放牧就是巡逻”,为了国家主权不受侵犯不惜流血牺牲,将“国土在我心中”内化于实践之中。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兵团由于特定的历史、地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必须一边屯垦、一边戍边,承担者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双重任务。兵团至今保持着军队的组织形式,是一支警备新疆的国防守备军,坚持劳武结合,与军队、武警、人民群众共同在边境地区建立了军、警(武警)、兵(兵团)、民四位一体的联防体系。在50来年的打击和抵御境内外分裂势力的破坏和渗透活动、保卫祖国边疆的稳定和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中苏关系友好,西北边界基本上处于“有边无防”的状态。但随着两国关系的恶化。在“伊塔”事件发生后,兵团人立刻肩负起“代耕、代牧、代管”的任务,并组建起全副武装的值班连队,开始进行沿边巡逻,从此结束了国界“有边无防”的状态。

(四)兵团文化弘扬的兵团精神价值 热爱祖国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和强大支撑。兵团的屯垦戍边史,就是一部为国牺牲、为国奉献的历史;在兵团人身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半个多世纪以来,兵团书写了一部为国家的最高利益、为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献忠诚、献智慧、献青春、献终身的鸿篇巨制。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几代兵团人怀着对祖国的赤胆忠心,扎根天山南北,创业戈壁荒原,义无反顾地在绵延几千里的国境线上戍边,成为共和国不穿军装、不授军衔、不拿军饷、永不换防的哨兵。兵团人始终恪守着“国土在我心中”坚定的信念,“共和国最伟大的公民”、“永不移动的界碑”这些评价就是兵团人奉献个人为国家崇高精神的真实写照,体现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兵团事业的发展,无不与国家的最高利益紧密相连,无不与边疆的稳定和繁荣紧密相连,无不与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相连,无不与屯垦戍边的大业紧密相连。兵团在各个时期承担的“三个队”、“四个力量”、“四个模范”、“三大作用”的任务,无不例外地凸现出兵团对祖国的崇敬、对人民的尊重、对使命的遵循、对信念的恪守。兵团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所体现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是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精神的升华。“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不与民争利”、“为祖国站岗放哨”,在新疆,在边陲,在国境线上,爱国是现实的,祖国在兵团人的心中是最神圣的。兵团的奋斗历程,充分表现出兵团人为民族的理想和国家的利益而牺牲奋斗与坚持到底的精神,充分表现了兵团人实现中华民族精神基本价值追求的自觉意识。

无私奉献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儿女,来到边疆,无私奉献,“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无愧于共和国的伟大公民。

对兵团人而言,无私奉献就要立志高远,胸怀全局,放眼未来;就要正确处理国家与集体、全局与局部、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就要听从党的召唤,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团结边疆各族人民,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全部力量,为保家卫国、镇守边关勇于牺牲;就要牢记全心全意为新疆各族人民谋利益的宗旨,模范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赢得地方党政组织和各族人民的爱戴、拥护和支持。260万来自五湖四海的兵团人,以独特的建制形成特殊的集团化组织,在新疆的天山南北、两大沙漠边缘、两大盆地周边、两千多公里的边境线上,为祖国的安宁、社会的稳定和边疆的发展,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地奉献着青春和生命,付出了三代人甚至更长久的奋斗,与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这就是兵团始终坚持的政治观念、大局意识。兵团付出的、牺牲的是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赢得和维护的却是全局的利益、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最高利益。

艰苦创业

艰苦奋斗是拼搏精神,是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兵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兵团靠艰苦奋斗起家,也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事业。在半个多世纪的屯垦戍边事业发展过程中,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着兵团人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顽强进取。兵团人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无论形式多么严峻,自然条件多么恶劣,在重重困难面前,在恶劣环境面前,在奉献和牺牲面前,都绝不低头。兵团人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始终如一地保持着高度的凝聚力、坚韧的意志力和顽强的战斗力。兵团人已经将艰苦奋斗化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撑。兵团初创时,面对的是“没有路、水到头”的戈壁、沙漠、荒原、盐碱滩,;与风沙同行,与野兽为伴。兵团人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铸剑为犁,用双手和双肩开垦出良田千万亩;住在地窝子,和涝坝水,省下津贴,更鼓荒原建工厂,大漠深处修水利,戈壁滩上盖花园。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兵团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数百个生机盎然的人工绿洲呈现在塔克拉玛干、准噶尔沙漠周边,千余家工业企业星罗棋布在天上南北,百余个流光溢彩的军垦新镇崛起在戈壁荒原„„兵团人艰苦创业的非凡经历,打造出兵团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可贵品质,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塞外绿洲文明,在祖国西北边陲铸起了一座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繁荣西部的不朽丰碑。

开拓进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只有顺应时代和社会变化的潮流,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自古以来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就始终充满着“道莫盛于趋时”、“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不断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兵团事业发展中展示的开拓进取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依靠开拓进取精神力量的推动,兵团在首次创业中创造了荒原变绿洲、沙漠建城市的巨大成就;在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创业中,兵团致力于改革创新,将开拓进取精神推向一个新阶段。兵团事业的发展壮大,印证着时代发展的特征,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格。兵团的创业,是在极为恶劣的环境和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兵团的改革,是在缺少参考经验的条件下探索的。正是因为有兵团精神的引领,有开拓创新的能力,兵团人才能克服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辉煌的成就。兵团是白手起家发展起来的,开拓进取精神贯穿于兵团创业史的全过程。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兵团人大胆面对改革和建设中的种种困难与挑战,披荆斩棘,努力探索新思路、实现新突破、创造新业绩。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大增强,职工群众的收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开拓进取使兵团人始终与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同步,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活力。

第四篇:兵团基层团场文化发展现状与发展思路

兵团基层团场文化发展现状与发展思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进军号,彰显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兵团人欢欣鼓舞。细心细心研究原文之后,对兵团文化的发展有所感悟。

兵团团场是兵团文化发展的基本因素,她的繁荣与发展直接关系着兵团文化发展与繁荣。带着这一问题,笔者走访了二十一团场21各基层单位,就兵团团场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思路进行了调研。

一、兵团文化建设现状

随着兵团经济的发展,职工生活日益富足,文化生活也呈现出了可喜的发展势头。

1、文化援疆使文化共享工程成为兵团团场获取文化建设资源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了一些有重大影响的文化项目,成为推动兵团团场文化事业稳步发展的重要途径。五年间,二十一团依托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基层综合文化活动室11个,农家书屋建设11个,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系统11套,农牧连队职工教育设备17套,体育器材8套,这些项目与设施建设为团场文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保证。

2、群众文化有了较大发展

逢逢佳节,团场文化中心乐声悠扬、歌舞翩翩,连队综合文化活动室鼓乐欢快,舞步轻盈,广大职工群众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掀起了节庆文化的一个又一个高潮。

平日里,在团场、连队群众文化悄然兴起,成为新时期军垦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之一。许多职工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文化活动,发展农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建设庭院文化,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充实活动内涵的基础上,促进了广大职工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农闲季节,数字电影一场接一场,让职工群众不出门就能尽情享受露天影院带来的欢乐。

然而,纵观兵团团场文化发展全局不难看出,兵团团场文化建设与率先在西部地区建成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纵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可以说,兵团团场还是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

一是经费投入不足,兵团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够均衡,直属单位、城市和拟待建市的师市文化投入偏重,团场及偏远地区投入偏少,导致城乡差距还在日益拉大。

二是兵团团场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落后。尽管“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对兵团文化事业建设共投入5.6235亿元,兵团连续三年共投入1.7亿元,将村村通工程、团场及连队综合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列入每年惠民服务十件实事之中。初步形成了以新闻宣传、广播电视、文化事业为主要内容的兵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兵团现有群艺馆1座,军垦博物馆1座,国家三级图书馆1座。14个师中有8个师建有文化中心(文化宫),175个农牧团场中有118个建有文化活动中心,2200个连队中有1210个建有文化室,并拥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81个,历史文物点500多处,兵团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3个。但仍有大部分团场无文化中心,或文化中心破旧、狭小,有部分单位的文化中心已接近危房,严重影响了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是兵团文化建设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现有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团场文化中心运行经费和活动经费严重不足,连队活动室、图书室管理经费、业务支出捉襟见肘,再加上管理人员待遇问题难落,导致文化工作者队伍不稳定,工作不够上心,不够卖力。

四是为职工群众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总量偏少、质量不高。数字影院虽然走进了基层连队,但影片的种类较少,大片相对较为滞后,电视上度放过了,才下发到团场、连队,看的人自然不多。2011年,二十一团深入基层放电影150多场,多的时候有上百人,手的时候只有十几人,是在“可悲”。

二、兵团团场文化发展思路

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先进文化牢牢占领团场阵地,用先进文化引导团场文化,任重道远。

(一)紧紧抓住中央对兵团的有利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对兵团文化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加强设施建设。

文化设施是职工群众享受文化生活、进行文化创造的物质环境和空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职工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团场文化设施总量不足、水平落后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因此,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大团场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把团场文化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在搞好图书室、文化站、广播站、电影站等阵地建设的基础上,对标识性宣传设施、简单体育设施、传统文化活动设施等加以改进和提高,使其具有娱乐休闲、宣传教育、普及知识等功能。这就需要把兵团文化建设纳人全国文化发展规划,在制定和确立全国性的文化政策、项目时,在制定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政策时,充分考虑兵团的特殊性,予以支持。同时,国家编委应促进兵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兵师团三级文化中心(馆、站)列人国家事业编制,配齐人员,配足经费。

(二)注重需求,结合实际,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团场文化建设。一是与发展经济相结合。团场文化建设要与职工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与主导产业相结合,提高农业的文化和科技含量。

二是与提高职工素质相结合。团场文化工作应从职工群众的要求出发,注重把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技卫生知识等有机地融入各种文化活动中,以丰富的内涵、健康的格调促进人们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通过开展“改、塑、树”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引导职工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用先进文化思想占领团场文化阵地,为率先在西部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三)拓宽思路,因地制宜,搞好团场文化队伍建设。一是培育团场文化带头人。团场文化队伍是开展基层文化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军垦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充分利用各种能够利用的培训资源,积极组织好团场文化骨干业务培训,培养一批群众创作队伍、文化活动带头人。

二是充分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通过发现、培养、提高,促进人才成长。

三是搞好团场文化社团建设。引导和支持民间文化社团从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精心创作,努力推出更多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好形式。

(四)拓展职能,突出特色,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一是积极搭建团场文化载体。把团场文化机构建成综合性的文化载体,使之成为职工群众学文化、受教育的学校,成为推广科学技术、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示范基地,成为抵御不良风气的阵地,更多地满足职工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二是加强以团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连队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文化建设。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重点建设一批设施齐、功能全、适用性强的基层文化阵地,着力为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享受文明成果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和谐文化创建活动,生产大众化的精神文化产品,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服务,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五篇:区域文化对兵团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区域文化对兵团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发展壮大的决定性因素。中小企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主体,企业文化建设滞后则成为其发展的重要障碍。文化产生于人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它会通过不断地积累、沉淀而形成一种个性。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区域烙印,区域文化深刻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诸多学者在这方面展开研究:马克思.韦伯指出新教伦理是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因素,《Z理论》、《公司文化》等企业文化的经典著作从国别角度阐述了区域文化对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影响。我国学者杨宗贵(1991)、李欣(2004)、孙文清(2007)、于晓宇(2001)、卢君(2012)等探讨了区域文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石冠峰(2003)、金今钤(2010)两位学者分别探讨了兵团体制和兵团精神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本文则从自然文化、社会文化、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系统分析兵团区域文化对兵团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进而探讨基于区域文化的兵团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措施。

一、区域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机理分析

1、企业文化具有区域烙印

我国的商帮文化是最古老、最具中国特色的区域企业文化(卢君,我国商帮文化的比较研究,商业时代,2012(02): 142-143)。从事商业活动的个人及群体受到区域文化的熏陶,形成不同的理念和行为:旧商帮中,晋商诚信重义、徽商儒贾通官、宁波商敢为天下先。新商帮中,新儒鲁商,治国平天下;灵活粤商,通权达变;民本浙商,经世致用。

2、区域文化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土壤

区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累积和文化沉淀的过程,由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其解决问题的手段方法也不同,这种差异性经过长期的累积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模式和价值体系,这种区域性的文化模式构成了企业文化发生的土壤。企业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必然要吸收、转化区域文化中占主流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文化往往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色。

区域文化的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内人际关系亲疏、企业中的个人价值倾向以及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等方面实现的。

区域文化对于企业文化有着独特的作用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区域文化影响了企业文化的亲和力和影响力。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必须要建立起与区域文化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反过来这样的企业文化也会得到更为深刻和广泛的认同。比如说很多提倡“产业报国”的企业文化在集体主义占主流价值观的区域中就很容易引起员工和顾客的共鸣,而在跨文化管理中出现的文化冲突很多就是由于企业文化没有“入乡随俗”造成的。

第二,区域文化造就了企业文化的地域个性。这是因为,区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人们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而企业文化的建设正是基于把“人”这样一个软要素进行着重考察基础之上,是企业管理之中的人本主义实践,这样,区域文化所特有的文化模式就会通过对个体人格的模铸作用而在企业文化中打上区域烙印。

区域文化通过影响企业中人的价值观和为企业发展提供微观文化环境而影响着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它是企业价值观形成的土壤和基因。我们可以通过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区域文化的递进关系了解和把握区域文化对企业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区域文化对企业家和员工个体价值观的塑造作用

企业内集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的互动

二、兵团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及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因性文化障碍

农耕文化影响企业创新

—出发才能深入理解其中的作用机理和作用过程。甘肃的自然地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决定了地域文化特殊的传统性和封闭性。

首先,甘肃处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接处,地理版图的中心位置,与戈壁荒漠

形成了一个半环状封闭态势,是一个被地理因素所间隔的内陆省份。地理封闭性 使甘肃地区错过了近代西方文化的洗礼,使得地域文化中的传统成分得以较多的 保留。这种地理上闭塞的总格局即使对于今天的甘肃而言,其结果是异地文化

进入量小,最终表现为一种文化上的惰性,交流与演进的速度缓慢,文化上的封 闭性占到绝对的统治地位。其次,甘肃也是汉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汉

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90.6%,他们的先民在远古就已经开创了大地湾文化,仰

韶文明也曾在这里留下遗迹。汉民族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这是以儒学为代表的 中国大陆文明无可争议的主流。因此滋生于农业文明基础之上的儒家文化仍然未 完全退出在甘肃地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另外,甘肃地域文化中主干儒家学说的 本身所具有的稳定性,导致了甘肃地区对自己文化习惯的坚守,这种意识反映到 经济活动上,表现为对外来经济技术的迟钝和对传统经济生产方式的维护。甘肃 地域文化中所蕴含的封闭性、传统性和超稳定性不仅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文化阻 滞力,而且弱化了人们对这种文化特质进行价值反思和价值批判的能力。这样,地域文化中的传统性、封闭性和超稳定性互为前提、相互强化,使甘肃的地域文 化似乎很难走出封闭、传统和超稳定的怪圈。

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扮演了中小企业萌芽和发展的最初原动力,它是最深层次的、内因性的精神动力因素。

探索甘肃中小企业发展原生性的文化制约因素,企业家精神的贫乏是一个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基于现代社会生产方式之上的价值取向、精神气质和心理诉求。现代经济发展理论认为,企业家是创制企业、成就企业发展,从而带动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甚至是关键因素。缺少企业家精神,是因为缺少企业家精神,不仅是因为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有限,而且是因为整个甘肃的地域文化中缺少这种精神。企业家的成长取决于许多种因素,而一种社会的文化心理倾向则是必备的条件。企业家精神作为现代性的基本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是和甘肃地域文化内涵的社会诉求和心理品格相冲突的。甘肃的落后和不发达不仅仅是一堆能勾勒出社会经济职能图画的统计数字,从根本讲是一种心理状态。在探索甘肃中小企业滞后的根本原因就不能不研究地域文化中内涵的那种缺乏脱贫的精神动力、缺乏改变命运的精神气质。

虽然兵团不少中小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重视,但是与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1)企业文化的建设忽视了和兵团精神的融合。大部分中小企业忽视了兵团的特殊体制和特殊环境,生搬硬套一些国外的或国内其他地区的先进的企业文化。“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些先进企业文化运用到兵团中小企业上,难免会有点水土不服。

2)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企业文化不是搞几次文化活动就能实现的,而是要经过提出企业文化模式、制定有关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形成文化共识,直到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与观念达到一致。兵团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遍未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中,没有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企业领导人对企业文化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3)企业文化培育重形式,轻核心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核心应是指导和支配企业经营行为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最常见的培育方式就是宣讲和培训,喊几句口号,挂几幅标语,谱一首企业歌曲和统一一套员工制服,或者举行几次卡拉OK比赛,开展几次书评、影评和郊游活动等。至于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等则根本无人问津。结果只是形式上热闹,内涵上空洞,根本达不到实际效果。

第一、战略定位不够明确。

创新文化不足,信息化水平较为落后

中小企业管理机制的规范化不足

我国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照抄照搬现象严重

形式化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功利化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静态’}生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被动性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l)企业文化建设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取得了经济成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国有中小企业己经成功地转变为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成为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股份公司或有限公司。但是,相应的文化建设远远没有跟上来,仍然还是原有模式,如用人惟亲、家长制作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2)其它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其它问题也可能影响企业文化的建设,如制度的缺乏、战略目标的不明确、可怕的就是自以为是,刚恒自用。

第一、企业的形象设计与企业文化建设被认为是同一的。

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在对待企业的形象设计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他们错误的认为企业文化的全部内容或者核心的内容就是企业的形象设计。这些企业把企业文化的全部精力和财力放在了企业的外在的形象设计上面,在企业的形象包装、口号、商标及广告等方面。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形象设计等同,简单的划了等号,过于注重企业的外在表象性的东西,而没有深挖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企业精神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同时,企业的形象设计是外在的东西,在企业内部并没有实质的工作。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无法深入到企业员工的思维之中,也必然无法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和行为。

第二、部分中小型企业将企业文化认为就是搞企业文体活动。

这种误区在一些中小型的国有企业中比较普遍,这些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或全部的形式就是一些问题活动。工会在这些企业中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寄希望

通过工会组织组织一些体育比赛、节日联欢、文艺演出或者简单的组织一些旅游或者看看电影,就能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实际上,这些活动同样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表面形式,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内容,并不能代替体现着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

第三、部分企业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替代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还是不一样,必须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的区别。由于受到过去长期的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文化建设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较深,尤其在部分国有中小企业中,企业文化往往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替代,企业只是在一门心思的专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替代了企业文化建设。他们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种说教,是思想灌输、说服教育,是宣传部门的事情,这种观点在国有中小企业中尤其普遍。另外,由于中小型企业规模小,机构设置较少,经常将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认同一部门管理。必然导致由于许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内涵理解不深刻,经常将二者混为一谈,这对企业文化建设非常不利。

第四、部分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被企业的规章制度替代。

中小企业具有简单的组织结构,为文化建设带来组织上的优势。

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领导优势就是对个体的依赖性和灵活的决策机制。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心理上的优势就是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群体意识和凝聚力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上文化优势就是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容易形成自己的特点

1、三、兵团区域文化对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贡献

四、兵团区域文化对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限制

五、兵团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下载兵团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兵团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兵团经济发展

    兵团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及调整经济发展的思路 石河子大学社团联合会语言文学类社团部 黄亮亮 兵团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及调整经济发展的思路 面对全新的2012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波澜再......

    兵团精神

    兵团精神兵团人 农三师抗震救灾纪实 天山网乌鲁木齐3月29日讯(兵团日报记者 陶洪王德江常驻记者谢家贵)2月24日和3月12日,这是两个令农三师职工刻骨铭心的日子 —— 6.8级的强烈......

    兵团精神

    一、兵团精神的产生?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党中央总结历史经验、把握边疆大局,于1954年10月命令驻疆人民解放军大部队就地集体转业,组成生产建设兵团,以这种新型的屯垦戍边方式长期......

    兵团精神

    大力弘扬兵团精神 为变化变革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 法规监察处 李宏志 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

    兵团精神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政法学院的袁东升。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我看兵团》,它是《兵团建设》百期文萃四本书之一,《兵团建设》已成为兵团党委的各项方针、政策,指......

    兵团简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新疆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则是这一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驻疆人民解放军大部集体转业,......

    国民党兵团

    国民党兵团 兵团作为国军建制的一级,最早出现于抗日战争时期,其地位处于战区之下,集团军之上,是最高级的野战指挥机关。抗战中期精简指挥层级,兵团被撤消。抗战胜利之后国军进行......

    维护国家利益是兵团文化的永恒主题5篇

    维护国家利益是兵团文化的永恒主题 信息来源:2014.03.23 兵团日报 开栏语 在前不久召开的兵团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特别强调,要着力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