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国家利益是兵团文化的永恒主题5篇

时间:2019-05-12 01:0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维护国家利益是兵团文化的永恒主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维护国家利益是兵团文化的永恒主题》。

第一篇:维护国家利益是兵团文化的永恒主题

维护国家利益是兵团文化的永恒主题

信息来源:2014.03.23 兵团日报

开栏语

在前不久召开的兵团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特别强调,要着力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和“大熔炉”作用,打造兵团传播中华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高地。要发挥好兵团文化在打造维稳戍边堡垒上的重要作用,在“三化”建设、保障改善民生、强基层基础等重点工作中,同步发展繁荣兵团文化,提升兵团城镇文化品味,提升职工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现代文明程度。要发挥好兵团文化在先进文化引领上的重要作用,加快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兵团主流媒体建设,构建兵团文化现代传播体系,更好发挥兵团在新疆传播弘扬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构筑各民族共有文化和精神家园、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独特功能。要发挥好兵团文化在增进民族团结上的重要作用,坚持尊重、引导、融合,不断探索丰富促进兵地团结、民族团结的新方式新途径,发挥示范引领功能,增强对地方群众的带动力、影响力、吸引力。

不折不扣贯彻兵团党委的决策部署,是兵团党委机关报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而作为《兵团日报》具有浓厚兵团特色的品牌版面———“星期刊”,创刊以来的20多年中,一直秉承着大力宣传兵团文化的宗旨,高举兵团文化的大旗,不遗余力地宣传兵团文化、兵团精神。从今日起,本报“星期刊”一版特别推出“兵团文化观察”专栏,邀请兵团宣传文化界人士纵论兵团文化发展和繁荣,以此为宣传、弘扬兵团文化营造良好氛围。敬请广大读者朋友注意阅读。本报编辑部 王瀚林

兵团文化是屯垦戍边事业的生命基因和精神维系,作为整个屯垦戍边综合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服务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其作用和影响是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兵团文化为兵团事业而存在,在服务兵团工作大局的过程中繁荣发展。维护国家利益始终是兵团文化的灵魂,是兵团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

屯垦戍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发展的强大动力,边疆的稳定与安危不仅仅系于边疆的安宁、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和谐以及经济的发展,而且依赖于屯垦文化的发展与强盛。兵团文化适应国家利益需要而产生

屯垦戍边体现着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利益对兵团文化的内在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维护国家利益,在新疆和平解放初期最紧迫的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解决生存问题。当时新疆经济极度落后,基本上是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新疆当时的总人口有300万人,人民解放军驻疆部队人数有近20万人,解决吃饭问题成为头号问题;奸商哄抬物价,新疆与内地距离遥远,物资根本运不进来;平定叛乱任务繁重。在这种情况下,迅速发展经济、减轻新疆各族人民负担,成为保卫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当务之急。兵团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建起30多个军垦农场,铺设遍布全疆的交通运输线,创建从勘测设计、建筑施工到建材生产综合性的建筑企业,在创业的过程中形成了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突出特征的兵团物质文化。

第二,维护国家利益,急需帮助地方土改建政、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后,当时的新疆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解放前中国共产党没有在新疆建立过地方组织,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建立并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成为党领导新疆工作的首要任务。在解除继续与人民为敌的反动武装后,进疆部队通过诉苦运动、全面推进土地改革、迅速组建地县区党委、抽调军队干部战士组成工作队,深入县、乡、村三级,帮助建立基层党组织,培养吸纳大批少数民族进步人士加入共产党组织,用“投豆子”的办法民主选举人民代表和地方政府官员,改造旧政府职员,迅速建立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使新中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政体、国体等国家政治制度在新疆很快得到落实,形成了兵团的制度文化。

第三,维护国家利益,需要维护边疆稳定和边防巩固。新疆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门户,是我国最靠近国际各大政治、宗教势力交汇中心和国际“热点”

多发地区的省区,兵团屯垦戍边环境异常复杂,民族分裂势力在新疆境内外不断制造事端,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新疆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配合西方敌对势力在境内外制造了一系列针对新疆的暴力恐怖事件和政治事件,严重危害了新疆的稳定和发展,长达数千公里的边界线加上交通不便、远离内地,单纯依靠军队守卫新疆成本浩大,也难以应急和周全。在这种复杂的条件下,兵团自觉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甘愿为国家民族的最高利益作出牺牲,他们与国防官兵几十年如一日地驻守在边防线上,站在反分裂斗争的最前沿,有效地维护新疆的稳定,起到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法替代的作用,为国家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也就是在这种维稳戍边的实践中,形成了以屯垦为主要特点的精神文化。第四,维护国家利益,需要发展好维护好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创业时期,兵团继承和发扬人民解放军“工作队”的光荣传统,并赋予“工作队”加强民族团结、兵地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时代内涵。兵团坚持60年如一日,积极发扬“拥政爱民”光荣传统,与地方共建文明单位445个,全面推动全疆“两个文明”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兵团进一步把正确处理兵团与地方关系作为政治要求,加强兵地交流,密切兵地合作,推动融合发展,加大支援地方建设力度,形成了以服务新疆大局、服务各族人民为主要特点的行为文化。

兵团文化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实践中发展

兵团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但它也是兵团人和兵团屯垦戍边的存在方式,是兵团社会、政治、经济在兵团人观念形态上的反映,随着兵团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实践中不断丰富。第一,从兵团物质文化层面来看,在屯垦事业的奠基时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迅速组织力量发展生产,平抑飞涨的物价,减轻新疆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稳定和恢复新疆的经济社会秩序,成为兵团物质文化建设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战士立即铸剑为犁,将战车改为交通车,奔赴天山南北,拓荒生产,驻扎荒漠戈壁,修桥铺路,为新疆经济的恢复奠定了基础,解决了部队的吃粮问题,还拿出一部分粮食支援了地方,减轻国家负担。在兵团成立并发展迅速的时期,水利开发、开荒造田和正规化国营农场建设成为兵团物质文化建设的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兵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工作目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推广力度,特别是近年来坚定不移走“三化”道路,显著增强了经济实力,国民经济步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兵团寓兵于民、劳武结合,自力更生、坚苦创业构成了兵团物质文化的心重要内容。第二,从兵团的制度文化层面来看,大致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维护国家利益在早期主要体现在剿匪建政,创建新疆的基层政权。为快速平定国民党残余和土匪的叛乱,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保障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安定生活,兵团一方面剿匪平叛,一方面帮助地方建立党的组织和基层政权。在兵团事业的发展时期,逐步形成党政军企一体化的特殊体制,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也丰富了这个体制的内涵。改革开放以来,兵团着重处理好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关系,特别是处理好行政推动和市场运作的关系。一方面,坚持兵团特殊管理体制是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必要保障,一方面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是兵团有效配置资源、增强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使兵团特殊体制在与市场机制的结合中形成了兵团的强大优势。特别是把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作为兵团特殊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紧密结合的有效措施,既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发挥兵团组织化程度高、集团化特点突出、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又主动融入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兵团的发展充满活力。

第三,从兵团的精神文化层面来看,兵团精神文化随着兵团事业不断发展,呈现出相互同步的特点。在兵团精神文化的萌芽时期,由于兵团成立时是清一色的军人,军人的风范和气质是这个时期兵团文化最显著的特点,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坚忍的作风被兵团直接继承下来,包括人民解放军的番号、建制、纪律、领导方式、组织原则。这个时期,兵团各级“兵的情结”特别浓,一切以军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党指向哪里兵团就奔向哪里,完全不考虑当时的条件是否允许,完全不考虑个人利益,将军人服从命令的天职作为兵团为国家奉献的天职。在兵团文化形成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成为当时兵团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在一无工具二无耕地三无资金的情况下,兵团不与民争利,军垦战士在荒漠戈壁摆开了战场,兵团人凭着解放军善打硬仗的勇气将兵团事业迅速发展壮大,创造了兵团事业发展史上的许多奇迹。在兵团文化的发展时期,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成为兵团文化发展时期的主要特点,改革开放为兵团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入21世纪以来,兵团文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内容上充分吸收了新时期的文化元素,如“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除此之外还充分吸收了中央领导关系兵团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第四,从兵团的行为文化层面来看,兵团文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但基本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实现党的宗旨,为各族人民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在满足新疆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所需的实践中发展;为国分忧,兵团文化在战胜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发展,翻开兵团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越是国家困难时期,越能体现出兵团的无私奉献精神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全局意识,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兵团面临的困难一点也不少于内地,兵团毅然决定接收内地困难群众,兵团人为国家扶危解难,承担道义,却没有丝毫怨言;发挥铜墙铁壁的作用,兵团文化在驻守边陲的实践中发展,兵团有着为新中国站岗、戍边的国家意识,边境团场职工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60年来,兵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下“割不断的国土情,攻不破的边防线,难不倒的兵团人,摧不垮的军垦魂”的壮美诗句,生动地诠释了几代兵团人生死不移的国土情怀;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兵团文化在维护稳定、促进长治久安的实践中得到发展。60年来,兵团总是在危难之时担当起稳定新疆的重任,发挥了兵团文化的特殊作用,为新疆的稳定、祖国边疆的巩固提供坚实的信仰基础。

兵团文化在实现新疆长治久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在新疆这个多文化交汇、多民族并存、多宗教交锋且经济社会欠发达的特殊地区,先进文化的引领,“多元一体”文化的构建,现代文明的建设,是疆域图存、社会图治的根本途径。兵团文化在新疆长治久安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第一,兵团文化在汇聚兵团人投身兵团事业的凝聚力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兵团人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地域、民族、习惯、阅历,怎样将各种各样的人们团结凝聚成一个坚强的整体,这是兵团事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发展前进的必要前提,这就需要依靠一种强大的文化纽带。兵团文化就是将全体兵团人紧紧团结成为一个整体的精神文化纽带。随着职工队伍的变化,老一辈兵团人当年面临的迅速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团结凝聚成为一个整体的课题依然摆在今天的兵团人面前,这就迫切需要通过发挥兵团文化的重大作用增强职工群众对兵团事业的认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新职工成为有着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能够共同团结奋斗的坚强实践主体,使兵团文化成为兵团人的特质。

第二,兵团文化促进新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新疆一体多元的文化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没有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就难以实现新疆文化的发展繁荣。兵团文化为新疆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现实纽带和渠道。兵团是一种社会化的大生产方式,不仅建立了现代化的大农业体系,而且建立了现代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体系,形成了在新疆具有吸引力的生产方式,能够打破生产方式的封闭和自我循环,吸引其他民族参与到这一生产方式中来,对地方各族群众具有示范带动作用,从而扩大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使建立在生产方式之上的各民族文化也在这一先进生产方式的推动下相应地扩大了交流与融合。兵团以服务各民族为己任,以促进各民族团结融合为主要目的,是“兄弟民族相互支援的有效形式”;积极主动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社会事业,开展文化交流合作,有力地提升了各兄弟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使各兄弟民族文化在一个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更高的水平上进行交流与融合。第三,兵团文化强化了新疆各族人民同祖国内地的文化纽带。新疆文化是中华多元一体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但同我国其他省区相比,新疆同内地的文化联系相对薄弱,制约着新疆同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影响到新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为境内外分裂势力和敌对势力的造谣煽动提供了机会。

加强新疆各族群众同祖国内地的文化联系,始终是关系新疆发展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任务。兵团文化是在屯垦戍边旗帜下的一种文化大融合的产物,每一个地区的文化都在兵团文化中有所展示,这种展示不是在一个特定时间、场合和特定舞台的一次性展示,也不是选择性地展示和让新疆各族人民只是作为观众进行远观式地展示而是长期、持续、不间断、全方位、互动性的展示。它扩大了新疆各民族文化同祖国内地文化的接触面,使兵团文化承载的中华文化基因在各族群众身上得到更牢固的体现。兵团文化在向新疆各族人民宣传展示传播内地文化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吸收借鉴新疆各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用新疆各民族文化丰富着自己的内容。因此,兵团文化本身就是内地文化同新疆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发展的重要成果和重要平台,这种融合发展深化了中华文化的内在一体性和互动性,推进了中华文化在新疆的实践。第四,兵团文化是新疆抵御境内外各种反动没落文化侵袭的强大力量。意识形态领域一直是分裂和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战场。今天,新疆处于暴力恐怖活动的活跃期、反分裂斗争的激烈期和干预治疗的阵痛期,兵团文化在巩固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抵御境内外各种反动没落文化上具有不可替代和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具有与地方乡村毗邻而居、往来密切的有利条件,整个兵团既是工作队又是宣传队,在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持久地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反击“三股势力”和敌对势力的歪曲攻击,消除了“三股势力”赖以生存的土壤,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成为在新疆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抵御“三股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一道坚固防线。兵团文化在防止境外势力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兵团边境团场具有亦兵亦民、全面防控、不留死角的优势,是封边稳内、防止境内外“三股势力”勾连渗透的有力控制力量,能够从思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封控,阻断境内外“三股势力”和敌对势力的联系通道,防范境外“三股势力”和敌对势力从思想文化和各方面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和各种分裂活动,极大地削弱境内“三股势力”获取境外支持、境内外联手进行分裂破坏活动的能力,从思想、组织等各方面都筑起了令敌人无法逾越的铜墙铁壁。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宗教极端主义,“泛突厥主义” 和“泛伊斯兰主义”思潮及其衍生的极端民族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暴力恐怖主义成为境内外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的思想基础和浊流之源,新疆分裂和反分裂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面对复杂的形势,兵团如何立足屯垦戍边的新实践推进兵团文化建设,如何更好地担当好维稳戍边的政治使命,如何更好发挥特殊作用,如何推进兵地融合发展,把兵团打造成“大熔炉”,如何始终坚守当代兵团人的精神高地,这些都是新时期兵团文化建设必须直面应对的课题和挑战。(作者为兵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军垦第一犁塑像(摄于3月20日)。本报记者麻军摄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外景(摄于3月20日)。本报记者麻军摄

第二篇:兵团文化

兵团文化资源状况

自1954 年10 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以来,兵团人在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兵团文化,形成了伟大的兵团精神。兵团文化之所以能与时俱进地发展,其根本原因是兵团始终与党和国家及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相关,与党和国家的要求步调一致。关于兵团文化的研究已经走过近20 年的历程,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兵团文化的内涵、内容、特征、作用以及如何发展兵团文化等几个方面,现对兵团文化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一、兵团文化的内涵

刘绍华、郭爱荣在《关于兵团文化先进性的思考》(2001)中指出,兵团文化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社会主义先进的新型文化,它的核心是兵团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梁金贵在《兵团精神与兵团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2007)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兵团文化是兵团精神的集中反映,是兵团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兵团精神的体现,是兵团保持生命力的源泉。此外,彭清在《论兵团文化特色》(2005)中指出,兵团文化就是“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屯垦戍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奋进”。刘耀霞在《论兵团文化在新疆的地位和作用》(2005)中指出,兵团文化是兵团人在履行屯垦戍边伟大历史使命的过程中,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所体现的思想观念和智慧的总和。孟丁山《论新疆“兵团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一文认为兵团文化特指兵团的文化艺术。

二、兵团文化的内容

兵团文化是兵团人在建设和保卫边疆、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边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同时所创造的独特的精神财富。兵团文化植根于中华文明的肥沃土壤,是多民族、多地域文化融合的结晶,其内容丰富多彩。王玉林在《百花艳绿洲正气贯长虹———兵团文建设素描》一文中指出,兵团文化包括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学艺术创作、表演艺术、音乐舞台创作、现代影视艺术、书法艺术等。梁金贵在《兵团精神与兵团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一文指出,兵团文化的内容丰富,凡是能够反映兵团屯垦戍边艰难历程,展示兵团文明成果风貌,体现兵团精神的一切历史物质的、非物质的资源,都可以界定为兵团文化资源。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碑、馆和雕像;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见证物;建设边疆的成就;高科技特色大农业;边境团场在内的“金边工程”;独其中国特色的民兵制度;屯垦文化;特殊的人口结构。孟丁山在《兵团文化简论》一文也提出兵团文化还应包括:文学作品、诗歌、美术作品、表演艺术、电影电视作品、群众艺术等。此外,他在《论新疆“兵团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一文也提出相似的观点。由以上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兵团文化范畴广泛、内容丰富,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非物质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三、兵团文化的特征

有关兵团文化的特征,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主要观点如下:王玉林在《百花艳绿洲正气贯长虹———兵团文化建设素描》一文中指出,兵团文化具有自觉的主人翁意识的基本特征、崇高而悲壮的美学特征。此外,他在《论兵团文化及其发展》一文对兵团文化的特征做了更详细的论述,指出先进性是兵团文化的本质特征,融合性是兵团文化的形态特征,传承与创新是兵团文化的发展特征,崇高而悲壮是兵团文化的审美特征。梁金贵在《兵团精神与兵团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一文认为兵团文化具有以下特征:其一,资源的惟一

性。兵团是中国独有、世界惟一,其资源具有惟一性。其二,资源的特殊性。兵团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任何旅游地理书都无法归类,它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形成的特殊的人文资源。其三,资源的神秘性。由于兵团特殊的地位、体制和作用,越发使世人对“兵团”和“集团”感到迷惑和神秘。其四,与新疆地域文化的互补性。其五,资源的发展性。它不仅活生生地存在着,而且在不断发展、不断丰富。孙卫东在《兵团文化产业化初探》一文中指出兵团文化具有兼容性、多元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唐济川在《兵团文化断想》一文中也提出兵团文化具有典型的中华民族融合性特征,兵团文化母体具有多样性,是包容的又是扬弃的,是纯粹的又是丰富的,是继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李荀华在《兵团文化结构特征论》一文中指出兵团文化具有立体性、开放性、分合性等几个特征。林忠杰在《兵团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一文中,对兵团文化的特征也进行了描述,他认为兵团文化具有广泛性、包容性和民族性的特征。张沁洁、聂爱文在《从人口迁移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的特点》一文中从兵团建立以来人口的迁移与流动状况、地理自然特色、人口的地区来源和分布等方面对兵团文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兵团文化具有多元性、交融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刘绍华、郭爱荣在《关于兵团文化先进性的思考》一文中论述了兵团文化先进性的具体特征,也是兵团文化的主要特征,即中心化、自律性、多元化。彭清在《论兵团文化特色》一文中阐述了兵团文化的特色,认为兵团文化具有军垦特色、革命的乐观主义、博采众长兼容并包、浓厚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民族特色。

四、兵团文化的作用

孟丁山在《兵团文化简论》一文中提出兵团文化以下作用: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吸收和弘扬兄弟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罗素在《兵团和谐文化构建的经济分析》一文中就兵团文化与兵团经济发展做了相应分析,认为兵团文化的构建对兵团经济建设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兵团文化的构建为兵团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有助于培养发展兵团经济的新型建设者,通过知识、技术为兵团经济建设提供服务。李成在《兵团精神与兵团文化》一文中提出兵团文化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应该大力发展兵团文化,弘扬兵团精神。郭爱荣在《从维稳固边的视角考量兵团文化》一文中对兵团文化在维稳固边方面所发挥的优势进行了论述,认为兵团文化的历史继承性是维稳固边的基础,兵

团文化的融合性是维稳固边的保障,兵团文化的开拓性是维稳固边的源泉。李文莉在《发展兵团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中对兵团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她认为 兵团先进文化保证兵团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是建设兵团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建立以和谐为旨的道德评价体系。闫丽萍也在《浅谈兵团文化在构建兵团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兵团先进文化保证兵团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兵团先进文化是建设兵团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兵团先进文化有助于建立以和谐为宗旨的道德评价体系;兵团先进文化为建设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李书群在《大力发展兵团文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提供精神支撑》一文中指出,大力发展兵团文化,能为着力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智力保证。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必须大力发展兵团文化。刘耀霞在《论兵团文化在新疆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对兵团文化在新疆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她指出兵团文化是新疆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弘扬主流文化、促进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又优化了新疆的传统文化结构。兵团文化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对于传播

中华文化、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维稳固边、促进兵团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应该大力发展兵团文化,促进兵团文化的繁荣和创新。

五、兵团文化的发展研究

兵团文化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兵团文化,对于兵团文化的发展,学者们各抒己见,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较强的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促进兵团文化产业的发展。梁金贵《传承开发兵团文化资源》一文就传承兵团文化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见,包括开发和展示兵团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建立兵团文化传播发展平台;加大企业对兵团文化传播的投资,促进兵团文化产业发展;加大兵团文化戍边,维护国家稳定安全。刘玉莲在《对发展兵团文化产业的若干思考》一文中对兵团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兵团文化产业发展、改革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尚新春在《深圳文博会对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一文中提出,要发展兵团文化产业必须制定政策,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探寻思路,寻找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利用有效平台,展示兵团文化产业特色,推动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王雷在《兵团文化产业的发展探析》一文中指出,目前发展兵团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同时提出发展兵团文化产业应注重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要博采众长“引进来”,又要面向世界“走出去”,既要着眼当前,又要立足长远。此外,其他一些学者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发展兵团文化的建议。杨莉从发挥军垦优势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如何弘扬兵团文化,她提出要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形成爱护军垦 文物的良好氛围;增强科技创新意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博物馆建设;增强文化宣传意识,不断加大军垦文化的宣传力度。刘倩、高山从构建文化认同、面对文化冲击、兵团文化发展的助推器三个方面着手,重点论述了兵团文化构建中兵团大众传媒所起的积极作用。高山、文梅在《试论兵团传媒在兵团文化建构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出兵团传媒发挥的巨大传播功能,对于弘扬兵团文化中强烈的屯垦戍边意识、维护和推进新时期以来兵团文化的先进性起着保驾护航的巨大作用;此外,兵团传媒还起到引导舆论、形成合力、推动兵团文化和谐发展的作用。罗素在《兵团和谐文化构建的经济分析》一文中提出了兵团文化构建的建议,认为应该遵循和谐发展观,探索和谐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统一,坚持“求同存异”、“推陈出新”的原则,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和谐文化的构建。吴重吞在《围绕新型工业化推进兵团文化创新》一文中从兵团新型工业化目标出发提出了积极推进兵团文化创新的建议。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文化氛围;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平台;培育发展兵团文化产业。此外,在其《用兵团精神推动兵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文中,他还提出要把握兵团精神推动兵团文化发展繁荣的内在规律,用兵团精神推动兵团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要用兵团精神培育职工群众的文化感受,推动职工群众实践,激活职工群众的文化创造,凝聚职工群众的价值认同,守望职工群众的道德高地。席霍荣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兵团文化创新》一文中提出,只有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兵团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兵团文化才能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时刻保持其先进性,为兵团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李书群、郭爱荣也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建设兵团文化》一文中提出了建设兵团文化的几点建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兵团文化;大力弘扬兵团精神,着力构建兵团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职工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兵团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的能力。麻霞在《营造宣传强势发展兵团文化》一文中提出,兵团要通过宣传工作发展兵团文化。刘耀霞在《构建先进价值观念体系推进兵团先进 文化建设》一文中从构建先进价值观念体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兵团文化建设的问题。

六、兵团文化研究存在的不足

纵观我国学者对兵团文化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兵团文化研究的涉及面比较广泛,包括兵团文化的内涵、内容、特征、作用以及如何发展等问题。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研究者的角色比较单一。研究者主要集中在党校和大学这些科研机构,学者的分析较多,缺少民间精英的参与,这样势必造成研究角度的单一。二是研究方法单一,偏于文献材料收集而忽略了田野调查材料的挖掘。兵团文化的研究者以兵团党校的成员和大学科研者为主。然而,两者的研究有共同的的收集不够重视,缺少民族学的深入访谈和参与观察等方法,因而研究成果资料不够新颖。三是研究领域较狭窄。近年来兵团文化的研究已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但是,社会学、管理学、民族学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应该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视角进行分析。四是研究内容不平衡。目前有关兵团文化研究的成果在内容上大多数集中在兵团文化与维稳固边、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对兵团文化在新时代下的变迁关注不够。

第三篇:学习是永恒主题[范文模版]

学习是永恒的主题 通过这次网上培训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这次培训不但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提升了自身素质和修养,还为我们解决了实际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教师要在教学中反思。尤其是一线教师,重要的工作阵地就是课堂。但,教师不能仅仅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让我明白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要在读书中反思。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专家与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读书。读书,能够让自己从不同层面得到丰厚;读书,能够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几乎每个专家在讲座结束之前都向我们推荐了几本好书,让我觉得自身知识的贫乏的可怜。知之而改之,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读书,只要坚持,哪怕读一点点都是好的。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二、教师要学会终身学习。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持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合学生对知识的需要。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持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即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合教育改革的浪潮。

学习是永恒的主题,我觉得,不管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都应充分利用好这个学习的平台,持续提升自己的素质,在学习中持续成长,做一个能适合社会发展的教师,做一个能跟上时代步伐的教师,做一个深受学生喜欢的好教师,做一个无愧于心的教师。

第四篇:解放思想是永恒主题

解放思想是永恒主题

当全市人民阔步迈入“十一五”之际,济宁的发展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首要的必须把解放思想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以新的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经济社会大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成为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

一个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认识不断飞跃的过程。可以说我们每一步发展都遇到了思想障碍,都有过犹豫、疑虑和担心。而每一步我们都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从旧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习惯势力包围中突破出来,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我们先后破除了个人迷信的桎梏,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摆脱了姓“社”姓“资”的争论,克服了姓“公”姓“私”的羁绊,一步步确立了实践的标准、生产力的标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一步步树立了改革开放的观念、市场经济的观念、科学发展的观念,一步步实现了翻番的目标、温饱的目标、小康的目标。实践证明,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经济的大发展、社会的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大提高。

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源头活水。这些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步步深入地推动解放思想,针对各个时期所面临的不同形势任务、不同机遇挑战,有的放矢地开展了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解放思想活动,曾经开展的几次大讨论都收到了显著成效。特别是2003年省委、市委工作会议之后,我们的思想解放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干事创业的热潮,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对济宁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事实告诉我们,解放思想的能量是无穷的,威力是巨大的。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解放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就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就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从来就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永恒的主题。在每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都首先面临着解放思想的新任务,需要以新的思想解放打开发展的新通道,开创发展的新局面。如果我们停步不前,认识落后于形势的变化,原来解放思想的成果就可能变成新一轮发展的思想障碍。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站在新的起点,实现新的发展,必须以更高的层次、更高的境界、更高的要求,重新审视我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水平,以改革的思路、开放的思维、创新的理念,不断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新方法、新机制,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新跨越。

时代呼唤新的思想解放。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改革、大开放、大创新的时代。“十一五”时期,既是“发展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当前,世界经济全面回升,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大范围的产业转移、大幅度的产业升级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各地都在抢抓先机加快发展。发达地区改革开放力度之大、经济发展势头之强、城市面貌变化之快,超乎想象。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小进慢进也是退,我们已经无安可居。对照先进找差距,我们差就差在思想境界、胆识气魄、思路办法、创业精神上。同样是干事创业,人家是在干大事创大业;同样是加快发展,人家是在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我们的观念不如人家新,气魄不如人家大,办法不如人家多,干劲不如人家足。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就没道理,不发展就是死路一条。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障碍是思想障碍,思想不解放、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发展就无从谈起。

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新的思想解放。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实质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济宁优势多、基础好、潜力大。历届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不断进取,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充满活力。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还有很大差距,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产业层次和素质依然偏低,体制机制制约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镇化水平不高,经济增长方式亟需转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是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要解决这些问题,靠什么?靠解放思想。惟有解放思想,才能打开视野打开思路,才能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才能把思想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济宁大地迫切需要一场新的思想解放。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曾经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产生了伟大的思想,这方热土始终保持了勃勃生机。但是,跳出济宁看济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先进地区的标准重新审视自我,思想不够解放,精神不够振奋,环境不够优良,依然是制约济宁发展的最大障碍。发展快一点就自我感觉良好,小成即满,小富即安,标准不高,缺乏大追求。工作有差距不是从自身找原因,反而落后有理。有的干部四平八稳当太平官,一事当前“怕”字当头,怕担风险、怕负责任、怕出漏子,放不开胆子、迈不开步子、闯不出路子;有的坐而论道、好大喜功;有的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甚至造成政策梗阻、工作棚架、政令不畅。体制机制创新顾虑重重、步履维艰,各种条条框框依然很多。有的只顾局部或个体利益,不顾发展大局;有的部门揽权不放、教条死板;有的地方“三乱”问题屡禁不绝、时有反弹。考核监督不到位,责任不清,赏罚不明,不少干部肩上没担子,心中没压力,士气不旺,松松垮垮。凡此种种,迫切需要经受一场新的思想解放的洗礼,切实从触动思想、触及灵魂上作一番深刻思考。惟有直面现实,正视差距,才能从自我满足的虚幻中警醒过来,从不思进取的萎靡中振奋起来,从畏难发愁的悲观中解脱出来,学习先进地区的创业精神、干事胆识、科学态度,切实增强拼搏意识、开拓意识、争先意识,始终做到对事业有激情、对工作有热情、对群众有感情,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永不言败。

蓝图已绘就,目标已明确。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实现新发展,我们必须把解放思想贯穿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贯穿到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只要我们高扬解放思想的旗帜,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就能闯出一条加快发展的宽路子,干出一片科学发展的新天地!

第五篇:兵团文化1000字

兵团文化之于维稳驻边

文化不仅是一项独立的事业, 同时, 又贯穿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各项事业之中。兵团文化是兵团屯垦戍边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是为兵团事业发展、为更好地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使命而存在的, 也是在服务兵团工作大局中, 随着兵团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同步发展壮大的。

一 兵团文化的历史继承性: 维稳固边的基础

兵团文化的历史继承性有两层含义, 一层是指兵团的事业及伴随其而产生的文化, 是中国历代屯垦与屯垦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另一层是指一代一代的兵

团人在新中国屯垦事业中文化的传承。新疆的屯垦文化是伴随新疆屯垦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由于新疆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战略地位, 历代政府都把屯垦作为治理新疆的重, 屯垦在新疆时断时要国策。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续, 但总的发展趋势是规模愈来愈大, 持续时间愈来愈长, 屯垦在新疆越来越显现出独特的生命力。

兵团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屯垦事业。作为这个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兵团文化, 既继承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又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时代特征: 兵团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有别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 它是把爱祖国与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与爱疆守疆联系在一起;兵团文化中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是在中国传统文, 而第二代、第三代化 “以人为本”基调上的升华兵团人, 继承并发扬了老军垦的传统,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又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屯垦文化。

二 兵团文化的融合性: 维稳固边的保障

从古至今 屯垦军民来自五湖四海, 同时, 新疆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文化并存的地区。在长期的屯垦实践中, 屯垦军民不仅把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化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而且在与新疆当地各民族的不断交往中, 大量吸收各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使之成为屯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文化的整合过程中, 形成了屯垦文化开放的内核, 对任何一种文化都能够有机地吸收, 使新疆屯垦文化成为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开放性文化, 并由此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新疆屯垦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不仅以其独特的内涵丰富了新疆多民族文化, 而且在与新疆各民族的交往中, 增进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的互补性认同,对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兵团在倡导融合经济的过程中, 在文化建设上大力倡导“推陈出新, 古为今用”的方针, 与其他各民族互相学习。在此基础上, 合理借鉴, 大胆创新, 立足当代兵团屯垦戍边的现实, 以批判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使得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当代兵团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使兵团文化有了长足的进步, 为民族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使维护文化安全有了意识形态上的保障。

三 兵团文化的开拓性: 维稳固边的源泉

兵团屯垦戍边事业是一项伟大的创造性的事业, 兵团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开拓。兵团人来自五湖四海, 带来了各自的区域文化 并在相互交流学习融合中形成了兵团文化。在与新疆各族人民的交, 兵团人的思维方式、言谈举止、风俗习惯等受往中到新疆各民族的影响, 从而带有粗犷、剽悍的风格。

兵团文化的这一特殊性使兵团文化受旧传统的束缚较小, 保守性弱;从兵团文化的形成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新中国, 物资缺乏, 百业待兴。但当时有一个有利条件, 就是全民昂扬的工作热情、献身的, 使得每一个中理想追求、重整山河的大无畏气概国人焕发出冲天干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召唤吸引了大批转业官兵和城市农村的有为青年, 开疆拓土 “有为青年志在四方”, 兵团文化由此具有并长期保持了鲜明的开拓性 并与其他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 从此支配着兵团人的行为, 不论兵团文化的主流是在历次反对民族分裂、平暴制乱和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维护边境安全的斗争中, 还是在边境建设、反恐演练、抗灾抢险中, 兵团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成为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下载维护国家利益是兵团文化的永恒主题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维护国家利益是兵团文化的永恒主题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主题

    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主题 教育目的:明确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民族情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革命军人必备的思想品质; 深刻理解新时期革命军人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改革是永恒的主题

    改革是永恒的主题 ---------读者贺评我市图书馆改革 一个图书证借两本书,一个月时间,过期要续借否则交罚费。这个模式大概从图书馆成立之初到今未曾改变。 作为一名在徐州图书......

    质量是永恒的主题

    企业在心中、质量在手中 我成为一个工段长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这一年的风风雨雨经历过来,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质量的重要性和不可忽略性。 质量就是那个“1”其余的就是零,其他......

    服务是永恒的主题

    服务是永恒的主题时间:2002-8-31 20:36:26 来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作者:龙运荣 阅读5911次媒体就像一家公司,在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今天,要发展,就得放下架子,调整思路,为公众提供适销......

    兵团文化价值(推荐五篇)

    二、兵团文化价值 价值这一概念本来是一个经济学领域的专业用语,从词源上看,她是与商品、商品交换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学者乃至普通民众已逐渐认同,不仅物质资源具有价值,而且,......

    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 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 市场是海,质量是船,品牌是帆。• 今日的质量,明日的市场。• 筑质量长城,兴中华经济。• ISO9000— 效率、效益之源。 • 构造“质量、环境、安......

    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 市场是海,质量是船,品牌是帆”、 “今日的质量,明日的市场” 、“ 筑质量长城,兴中华经济”、“ ISO9000—效率、效益之源”、 “构造‘质量、环境、安......

    爱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爱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文:麦瑞 得不到的爱有几许是痛还是甜蜜深夜是梦中约会白天是苦涩的回忆爱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不曾忘记你温馨的话语现在想起犹如昨天的记忆曾经推迟了你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