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时间:2019-05-15 00:5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第一篇: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构想

吴松

一、我校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意义

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建立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研究生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改善培养条件,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建立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强化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我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研究生教育的水平。

二、我校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1、我校实施研究生创新计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核心,优化资源配置,激发研究生、导师和管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深刻改革、培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和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2、我校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建设目标

研究生教育规模有较大发展,初步形成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具有特色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探索建立符合高层次、高质量、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培养要求的培养体系、培养制度和培养机制;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建设一批优质硕士学位课程,出一批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造就一批从事研究生教育的优秀指导教师;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具有较好导向性和较强操作性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评估机制与监控体系。

三、我校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主要内容及措施

(一)开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项目

1、开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项目的意义

开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是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急切需要,是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和发展的关键,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的根本保证。我校争取在2007年成功申报艺术专业硕士,弥补研究生培养类型单一的不足,使更多具有艺术天赋和艺术创作实践经验、长期工作在艺术文化产业一线的人员能够进行专业深造,为社会的经济建设、文化艺术事业繁荣输送更多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人才。

2、建设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项目的措施

我校的艺术专业硕士将同普通研究生一样采取学分制管理,紧扣艺术学科相关专业特点制定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强化综合素质培养与艺术创作、设计实践能力的专才培养相结合。实践环节注重学科专业领域基础知识的宽口径与实务训练相结合,实行教学、实践“双导师制”,以学校、行业、实际工作单位相结合,依托我校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重庆视美动画公司动画创作基地(我校与重庆广电集团共建)、以及我校教学试验中心(已申报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完善的艺术研究与艺术实践的优越平台条件,组织校内外的专家队伍建立教学、实践“双导师制”,为艺术专业硕士的培养量身制定适合行业特殊性的培养计划和方案,确保艺术专业硕士培养的教学水平和学位授予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艺术的繁荣输送高水平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人才。

(二)建设研究生学位课程的精品课程项目

1、研究生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

开展研究生学位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是进一步更新研究生教育观念,深化研究生学位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研究生教学模 2 式和教学手段,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信息技术建设,全面提升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举措。我校从2003年实行研究生学分制培养方案以来,已开出了100多门研究生学位专业课程,其中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受到研究生欢迎的课程有《现代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视点》、《通俗文化与通俗艺术》、《美术学研究方法论》、《绘画与观念》、《现代艺术研究》、《当代艺术思潮》、《传统油画语言研究》、《彩墨人体写生》、《现代设计史》、《设计艺术学概论》、《环境空间艺术设计概论》、《图像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摄影概论》、《影视美术概论》、《交互技术》、《城市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等。我校将根据市教委对优质硕士学位课程项目建设目标的要求,结合我校学科专业的特点与优势,开展研究生硕士学位课程的精品课程立项建设,形成一批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适应、富有特色和优势的研究生学位课程,并通过开展校、省(市)两级优质硕士学位课程的评选,推动我校研究生学位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逐步建构起具有创新特色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不断提高我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

2、研究生精品课程的建设措施

从2007年至2010年,我校将每年评选出3-5门校级优质硕士学位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在建精品课程达到20门左右,建成校级研究生精品课程10门以上,为申报重庆市(省级)优质硕士学位课程积极创造条件。在优质硕士学位课程评选条件上,将把握课程设计具有创新意识、课程教学规范、课程开设具有连续性、教学效果好、受到研究生欢迎、有利于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等原则,评选出基础条件好、课程教师梯队合理且稳定的优质硕士学位课程建设研究生精品课程,并带动我校研究生学位课程的全面建设。我校将按照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关规定,每门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投入启动资金1万元,经一年建设期检查评估后,根据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将继续投入建设资金1~3万元;评选为重庆市(省级)优质硕士学位课程的,我校将保证建设资金的1:1配套投入,确保优质课程的建设质量,充分发挥好在重庆市高校艺术学科硕 3 士研究生培养中的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的作用。

(三)抓好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评选项目

1、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目标

我校将根据关于建立校级、省(市)级、国家级三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制度的要求,切实抓好我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通过开展研究生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发现人才,鼓励研究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改变我校研究生培养重创作、轻科研、重实践、轻理论研究的教育观念,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全面发展的高层次艺术人才。我校将进一步健全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证和监督机制,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过程检查,大力倡导科学严谨的学风和勇攀高峰的精神,鼓励研究生刻苦学习、勇于创新,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坚决遏制论文抄袭等学术腐败的行为,从人才培养的出口关进一步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2、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措施

2006年,我校在全国八大美院中率先实行了研究生学位论文校外专家“匿名评审”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对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通讯评审,每篇硕士学位论文分别送往1名校外专家和2名校内专家进行盲审。2007年我校将增加校外专家比例,对研究生导师队伍比较薄弱的学科专业,将由2名校外专家和1名校内专家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同时,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答辩、论文中期检查等环节也要适当增加校外专家的比例。我校还将从研究生导师的管理、研究生学位授予的管理等方面着手,加强管理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加强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将进一步修订《四川美术学院关于遴选培养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办法》、《四川美术学院培养学位研究生导师工作条例》、《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四川美术学院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细则》等研究生培养管理的有关规定,强化有关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的内容,并积极配合市学位办对当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查、评审 4 等工作的开展,切实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和研究生培养质量。

(四)推动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项目

1、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目标

我校将进一步整合教学、科研资源,依托美术学、设计艺术学省级重点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发挥新建学科的交叉优势,构建开放的、跨学科的、有利于研究生交流与合作的创新实践平台,形成研究生创新基地。

2、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措施

我校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重庆视美动画公司动画创作基地(我校与重庆广电集团共建)、以及我校教学试验中心(已申报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已形成了有利于研究生学术研究与艺术实践的优越条件。如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立项的《岷江流域羌族聚落文化艺术形态研究》、《泸沽湖地域人居环境与文化艺术形态研究》课题已经吸纳多名研究生参与,高明潞教授的研究生均进入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下设的“高明潞当代艺术研究所”学习和参与学术研究;影视动画学科的研究生均在我校与重庆广电集团共建的视美动画基地进行艺术创作和项目研发;坦克库·当代艺术中心、501艺术基地及学校的研究生工作室为近200名研究生的艺术创新和创作实践提供了优良条件。我校将进一步整合这些资源,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设置研究生创新基金,形成更为开放的、跨学科的研究生学习、交流、研究、实践、艺术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基地,使研究生能够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五)开展优秀导师队伍建设项目

1、优秀导师队伍建设目标

研究生的培养导师将起到主导作用。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水平、敬业精神、为人师表、高层次的科研项目、科学的培养方式和严格管理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将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工作,强化研究生导师的管理和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为研究生导师 5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全完善研究生导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建设一支100人左右的德才兼备的优秀研究生导师队伍,适应我校研究生规模的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2、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措施

我校现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42人,相对“十一五”规划的研究生培养规模500人,具有较充足的研究生导师资源。为了保证研究生导师遴选质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将进一步修订《四川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办法》,提高研究生导师遴选条件,强化研究生导师带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指导研究生,审核研究生导师开设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数量与质量等,加强研究生导师的综合考评择优遴选,保证研究生导师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学术指导能力;进一步修订《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工作条例》,明确研究生导师的工作职责和程序,加强对研究生导师提供优良的服务和规范的管理,为研究生导师在指导研究生期间开展科研项目、立项课题研究和开设1~2门高质量的研究生学位课程创造条件,加强研究生导师拟订的研究生培养计划、课程教案、研究论文指导等研究生的培养过程的中期检查与考核,建立优秀研究生导师奖励制度和考核较差的导师限期整改及复查制度,对整改不合格的将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等措施保障,“十一五”期间努力建构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六)实施研究生自主实践项目

1、研究生自主实践项目实施目标

重实践,重创作,形成教学与创作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特色。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已将研究生自主实践内容纳入了学分管理,调动了研究生自主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我校研究生的自主实践出了不少好作品和设计创新方案。在开展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研究生自主实践项目中,我校将进一步做好研究生自主实践项目的整体规划和项目策划,为研究生自主实践创造更好的环境氛围和条件,加强研究生自主实践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实际工作能力和自立、自强意识 6 的培养,使研究生自主实践项目的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

2、实施研究生自主实践项目的措施

在实施研究生自主实践项目中,我校将扩大研究生自主实践的项目范围,加大研究生自主实践成果的学分,为研究生自主实践提供试验、实践的场所及设备条件,提供研究生自主实践成果展示的机会和条件;特别是要加强研究生“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工作的开展,健全研究生“三助”工作的检查指导、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将“三助”与学分挂钩,明确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责任,建立“三助”的管理制度,保证“三助”工作实现环境宽松、条件优越和管理规范的新局面。通过实施研究生自主实践项目的开展,使我校研究生创作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工作适应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七)探索研究生教育管理创新项目

1、研究生教育管理创新工作目标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发展,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随着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人才需要,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探索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创新意义也越显重要。我校在探索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将进一步树立以研究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以人文关怀和科学管理为根本,建立健全和创新研究生教育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我校将进一步完善以学分制与导师责任制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充分调动研究生教育中“教与学”的积极性,发挥研究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分制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研究生选课制度和推动研究生培养的弹性学制,增强研究生学习自主权和学习主动性,尊重研究生成才的自我设计,发掘研究生学习潜力和特长,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进一步改进研究生培养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

2、研究生教育管理创新工作措施

我校研究生学分制管理条例经过三次修订,已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 7 师为主导,以弹性学制、选修制、主辅修制、工作室制为基本特点的学分制教学制度与管理模式;为学分制开发了计算机管理的应用软件,初步形成了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但我校学分制管理条例对研究生培养的针对性不够强,我们将通过进一步修订完善《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研究生培养的学分制管理,总结完善研究生学位课程的设置、选课、教学、考核、课程质量评估等环节的管理,强化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考核和学分管理,实现研究生学分制管理制度体系的创新。同时要创新管理方法,强化研究生导师责任制管理,积极探索研究生工作室制;加强研究生创新团队的建设,以制度和条件为保障,以科研项目和跨学科研究平台为支撑,强化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完善研究生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平台,建立研究生教育创新网,提供最新研究生教育信息与成果,及时统计、报送学科建设、学位工作及研究生教育信息;建立研究生教学督导制度,对研究生学位课程和研究生导师进行动态管理,质量不高的课程不再开设,不适合指导研究生的教师不再担任导师;实施研究生学位论文校外专家匿名评审制度和研究生毕业设计行业专家评价制度,加强学位论文答辩和毕业创作、设计考核与规范管理等。我校将以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八)开展研究生学术论坛项目

工作目标:通过开辟研究生学术论坛,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激发研究生探索艺术精神、了解艺术前沿的热情,浓厚学术研究氛围,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的训练,推动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的提高。

实施办法:作为艺术类院校,我校的研究生学术论坛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具体包括每年一次的研究生年展(已顺利开展了4届),研究生年展参展内容不仅有作品,还包括学术论文,同时《培养方案》中将参展及获奖情况与学分挂钩,明确要求必须达到规定学分。在对外学术交流上,我校与德国卡塞尔大学等长期开展了“交流学生”项目,每年都有学生在 8 德国、法国等国的高等艺术院校交流学习。另外,我校积极发挥研究生学生会的作用,通过研究生会组织开展了一些学术活动。在十一五期间,我校将继续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相关的优秀作品、论文集工作,加强与国内外大学,特别是国际交换生研究生教育交流的学术平台,强化出成果的管理机制,将我校研究生学术论坛与科研创作结合起来。我校将每年举办1次校级研究生学术论坛,以激励我校研究生教育创新出成果出人才。

第二篇:四川美术学院

 四川美术学院

院校类型:艺术类院校 院校性质:公办 学历层次:本科 所在地:重庆 开设专业:美术类,书法类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四川美术学院

 西南大学

院校类型:综合类院校 院校性质:公办 学历层次:本科 所在地:重庆 开设专业:编导类,播音类,美术类,音乐类,舞蹈类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 重庆大学

院校类型:综合类院校 院校性质:公办 学历层次:本科 所在地:重庆 开设专业:编导类,播音类,表演类,美术类,音乐类,舞蹈类,摄影类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 重庆师范大学 院校类型:师范类院校 院校性质:公办 学历层次:本科 所在地:重庆 开设专业:编导类,美术类,音乐类,舞蹈类,摄影类,空乘类 地址:重庆市大学城重庆师范大学虎溪校区

 重庆三峡学院

院校类型:综合类院校 院校性质:公办 学历层次:本科 所在地:重庆 开设专业:美术类

地址:重庆市万州区沙龙路二段780号(老校区)重庆市万州区天星路666号(新校区)

 长江师范学院

院校类型:师范类院校 院校性质:公办 学历层次:本科 所在地:重庆 开设专业:播音类,美术类,音乐类,舞蹈类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聚龙大道98号

 重庆工商大学

院校类型:综合类院校 院校性质:公办 学历层次:本科 所在地:重庆 开设专业:美术类,摄影类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 重庆文理学院

院校类型:综合类院校 院校性质:公办 学历层次:本科 所在地:重庆 开设专业:编导类,美术类,音乐类,舞蹈类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红河大道319号

 重庆邮电大学

院校类型:工科类院校 院校性质:公办 学历层次:本科 所在地:重庆 开设专业:编导类,美术类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崇文路2号

 四川外语学院

院校类型:语言类院校 院校性质:公办 学历层次:本科 所在地:重庆 开设专业:播音类

地址:沙坪坝区烈士墓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语学院内

 重庆交通大学 院校类型:工科类院校 院校性质:公办 学历层次:本科 所在地:重庆 开设专业:美术类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66号

 重庆科技学院

院校类型:工科类院校 院校性质:公办 学历层次:本科 所在地:重庆 开设专业:美术类

地址:重庆大学城重庆科技学院

第三篇: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为贯彻落实“科教兴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全面推进我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力加强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我省研究生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部署和《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研[2005]1号)《山东省实施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方案》、(鲁政发[2004]43号印发)和《山东省学位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意见》(鲁学位[2004]26号),特制定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坚持“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重视实践,培养能力,激励创新,发展个性,讲究综合,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着眼于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立足于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规律,以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业精神和能力”(以下简称“三创”精神和能力)为核心,深入探索研究生教育制度、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的创新,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大批高层次拔尖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山东、提高山东经济社会竞争力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

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本着“以人为本,创新机制,优化结构,健全体系,提高质量,适应需求”的方针,并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

1、具有前瞻性,符合规律性。以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指导,研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认真研究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特点,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用以指导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2、突出创新性,体现时代性。随着当代科学技术与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学科的高度分化和又高度融合,人才的培养已经由知识传承为主向创新能力培养为主转变。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最高端,“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关键所在。研究生教育“三创”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区别于其他层次教育的本质和特点。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计划的项目选题与实施,要突出创新性,体现时代性,并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注重地方性、强化服务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要紧密围绕山东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调整研究生培养的学科结构,丰富培养类别,提高培养质量,为山东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社会发展服务。争取经过较长时期的建设与改革,努力形成适应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中国特色、山东特点,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和运行机制。

4、注重融合性,彰显前沿性。各学科的高度交叉和融合,是当代高科技与重大科技进步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与此相适应。要重视学科间的内在联系,鼓励相关学科及跨学科、跨领域联合培养研究生。学科交叉性和前沿性强的课题,有易于调动和发挥研究生的积极性、创新性,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强调实践性,重视可操作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与研究生教育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实践与总结。一般不列纯理论研究项目。

6、注重示范性、增强导向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选题的重点,是那些具有较强推广意义的基础性、普遍适应性项目,应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或对于相关学科建设、对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课题。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经过十年左右时间,努力实现下述目标:

1、建立起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学科与层次结构比较合理,导师队伍、科学实验与研究等支撑条件比较完善,培养方案、培养方式、研究方向、培养目标及其它环节上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

2、根据“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以及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研究生教育体制和管理运行机制。树立崇尚科学、尊重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观念,营造创新氛围,强化“三创”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3、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为指导,探索与建立起科学的研究生教育监测、评价体系、信息反馈的督导机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管理系统,高效、快捷的反映研究生教育运行动态,及时把握研究生教育的形势、趋向和未来。

二、主要内容与形式

全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主要通过以下4种形式予以实施和推动。

(一)创新计划项目

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选题实行学校、省、国家三级立项制度。并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要求,省级创新计划项目的立项范围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研究生培养学科与学位点建设,特别是优势与特色学科及相关支撑学科群的建设,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及学科结构优化的研究、建设与实践;

2、研究生培养方案、导师组、资格考试、开题报告、预答辩、匿名评审、答辩评议、导师回避、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等诸多单元的成熟运转,系统工程的研究、创新与实践,搭建完善的研究生培养机制。

3、专、兼职导师队伍建设,导师遴选、聘任、责任制的探索、研究与实践;

4、校校联合、学分互认、优质研究生教育资源共享、校内外研究生培养基地、培养与实验中心、产学研结合模式、开放式研究生教育体系及全过程培养方案与途径的创新性探索与实践;

5、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其激励、约束、监测、督导等科学运行机制的研究、改革与实践;

6、研究生培养与学位授予质量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手段及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7、研究生管理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新型管理体系、管理模式的研究、改革与实践;

8、研究生教育与管理信息软件、网络与信息传播的研究、建设与实践等。

(二)加强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建设

支持研究生教育加快发展,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与有关用人单位、科研院所等联合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社会实际科研需求相结合,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充分发挥在校研究生这一有生创新力量,提高社会相关单位创新竞争力的需要。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主动加强与社会相关单位的联系,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的密切结合。要充分重视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建设,与科研力量强、实验设备先进的相关单位,联合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外试验中心或培养基地。在此基础上,将有计划的建设一批省级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培养基地。

(三)设置奖励项目,强化激励机制

表彰和奖励是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创新,容造创新活动氛围,促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措施。在继续推进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评选的基础上,设置有关奖励项目,创新激励机制。

1、继续推进每年一次的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评选,同时设置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通过评选优秀学位论文,进一步激励和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设置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大力倡导科学严谨的学风和勇攀高峰的精神,鼓励研究生刻苦学习,勇于创新。对在校研究生在知识创新、科技发明与进步等方面的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予以表彰奖励。2006年为首次,以后每年评选一次,与研究生优秀论文奖评选同步进行。获奖项目为省级奖励。

2、设立研究生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该奖项与国家规定的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一致,获奖项目为省级奖励,并选拔其中优秀成果推荐参加国家级优秀成果评选。2009年为首次,以后每4年评选一次,与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同步进行。

3、设立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奖。根据《山东省学位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意见》(鲁学位[2004]26号)中有关“设立研究生优秀导师奖,对为研究生教育做出突出成绩的给予表彰奖励”的精神,设立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奖,获奖项目为省级奖励。2006年首次评选并进行表彰,以后每3年评选表彰一次。

4、设立研究生教育创新管理奖。加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管理,是加强研究生教育“三创”精神和能力培养,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关键。为进一步调动和鼓励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工作的积极性,设立研究生教育创新管理奖。对在加强研究生教育“三创”精神和能力培养,组织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获奖项目为省级奖励。2009年为首次,以后每4年评选一次,与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同步进行。

(四)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

以“启迪智慧、激发兴趣、激励创新”为指导,有计划的组织博士、硕士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研究生学术论坛以研究生培养单位自主或联合举办为主。

举办学术论坛的目的,是要为研究生提供一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 在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的同时,充分发挥导师和著名专家的指导作用,通过论坛活动,帮助研究生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培育创新文化,形成鼓励创新、争先创新、勇于创新的理念和氛围,营造良好的创新学术环境,大力推进研究生“三创”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学术论坛活动围绕若干优势学科群进行。论坛内容包括学位论文宣讲与张贴、学术沙龙、专家点评与咨询、专家学术报告、科技成果展示及有关参观交流活动等。

三、组织、实施与管理

(一)我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在山东省学位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统一领导下进行,具体组织与管理工作由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二)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合作单位等社会多方面的支持与资助。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要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实施创新计划的经费,主要由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并列入预算,省给予政策支持与一定的经费资助。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广开门路,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合作单位等社会多方面的支持与资助。

(三)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是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要将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列入单位整体建设和发展重要议程。研究生导师是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研究生是主体、管理人员的创新与科学管理是保障。要充分重视与发挥研究生导师和管理人员在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中的主导、保障作用,激发、鼓励研究生刻苦学习,勇于创新和勇攀高峰的精神。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和采取有力政策和实施措施,充分调动和支持广大研究生教育、研究生与管理人员参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积极性,及时总结经验,定期表彰先进。同时,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研究制定多种形式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扎实推进各级创新计划的组织实施。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把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与其他相关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特别要与“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紧密结合,努力实现优质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充分发挥各项重点建设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要把科研工作与研究生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发挥科研工作特别是重大科研项目对于研究生培养的实战与引领作用。以加强研究生“三创”精神和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落实科教兴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思考

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思考

研究生处廖念一

研究生是高校和研究所的重要人才资源。因此,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无疑是当前各高校研究生培养部门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说,作为人才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生培养,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新机遇、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并存。

研究生阶段是走向科学生涯的重要驿站。研究生培养作为研究所的一项重要的人才资源,自身有着其客观规律。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实践中,只有善于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注重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才能为研究所的管理创新起到积极的作用。研究生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育才,又要育人,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中心任务是综合素质的培养。

研究生培养既不同于本科生主要依靠传授方式获取知识,又不同于一般科研人员主要依靠工作实践,而是通过研究生阶段的系统专业知识学习和论文工作实践,着重培养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本领。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注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是关键。我们通常讲的综合素质培养不仅指科研能力和思想品德方面的素质,还包括研究生导师应具备的素质培养。结合艺术类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如研究兴趣与创作实践能力、思维方法与观察能力、学风训练等,它们难以从课堂和书本上得到,这就需要导师的引导,通过环境影响和亲身 1

观察或经历来培养。

为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构成了研究生阶段的核心内容。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者,首要的基本任务就是组织研究生导师队伍,努力构建适应我院艺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使研究生在科研实践中获得感性认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源源不断地为高校艺术教育队伍和社会输送合格的、优秀的后备力量。我院研究生培养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我院研究室培养的现状与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

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直接决定着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这一工作一直是研究生处工作的重心。在我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施行过程中,注重引入教育创新理念,自2003年以来,研究生处围绕学分制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对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已有的培养方案基础上,经过调整和修订,制定了符合学分制培养模式的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并从2005级研究生开始试行,同时出台了《四川美术学院关于研究生培养的若干规定》、《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保障了新《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鉴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为了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院在05级及06级进校之初,就由研究生处组织了研究生新生和一部分研究生导师集中进行了《培养方案》的学习,确保每位研究生对《培

养方案》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对读研期间的整个培养流程有大致认识。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研究生处培养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也让研究生个人与研究生导师在新生进校之初有了一个系统的学习规划和培养计划。新的《培养方案》经过一年多的试行,从学院各教学点反馈来看,新的《培养方案》更具系统性、科学性,一致反映良好。

2、研究生课程调整情况

在新的《培养方案》里,结合我院的学科特色和艺术学类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对研究生学位课程及非学位课程的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职责进行了调整。新方案中的学位课程设置共分为三部分,即公共课、基础理论、专业课,其中专业课中包括专业理论课(理论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实践类课程),专业课由各学科点自主安排,研究生处进行统筹。各专业研究生在《培养方案》内所规定的学分要求前提下,结合自身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可跨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选择该学期所有开设课程。

根据以往研究生学位课程安排的实际情况和各学科点的具体意见,我院上期对专业理论课进行了调整,学科点有能力、有师资开设专业理论课程的,由各学科点单独开设。学科点开设有困难的,由研究生处统筹安排。专业理论课程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学科点的压力,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也有所改善。这一改革措施,不仅突出了我院各专业的特性,而且继承了艺术学学科的共性,有利于各专业、导师的学术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有助于研究生知识面的拓宽及知识结构的改善。

但如何进一步调整与完善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仍然是目前研究生培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研究生学位英语)问题

自2004年-2005年上期起,我院的研究生英语学位考试由我院自行组织,对六级考试成绩不再做硬性规定。这一规定的目的是减轻研究生英语学习的压力,使研究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专业学习和创作。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研究生将通过水平考试的希望寄托在考前的集中复习上,对平时的英语学习缺乏动力,整体英语水平有急剧下降的趋势。这一情况也直接反映在研究生论文的英文摘要水平上,去前年的研究生论文的英文摘要普遍存在句子不通、词不达意等诸多问题。如何解决我院研究生英语水平普遍偏低的这一症结,是否有必要改革英语水平考试模式,也是目前比较急迫的一个问题。

4、重视研究生学术及实践能力创新,积极为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搭建平台

四川美术学院历年来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作风秉承了四川美术学院 “重视创作”的一贯理念。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积极思考如何把我院传统的实践精神与我国的市场经济实际结合起来,让广大研究生不仅通过学习得到理论上的充实,同时通过各种交流活动,让自身的作品走出去,扩大了自身作品的影响力。

通过研究生处与科研处等部门的合作,我院已经连续开展了三届

研究生作品年展活动。年展活动为研究生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使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成果得到直观的展示。同时,《培养方案》里也明确规定了学术论文及展览的学分要求,并将年展的参展及获奖情况与学分挂钩,客观上提高了研究生参展的积极性,并有效地推进了研究生的创作水平,为研究生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作品年展使研究生们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差距,成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创作的动力。从三届研究生作品年展的情况来看,研究生作品的质量有明显提高,体现出研究生的整体学术水平和创作实力。目前,各年级研究生正积极创作准备1月中旬举行的第四届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年展。我处拟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年展工作持续开展,以此作为检验和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及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

二、我院研究生培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转变教育观念

艺术类研究生在培养目标及具体的招生、培养、学位论文要求等环节上要加强其学术性要求,要转变教育观念,探索适合我院艺术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模式。转变教育观念,不仅体现在国家的政策指导思想上,更要体现在培养单位实施研究生教育的具体过程中。

2、加强课程建设

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成功经验证明,课程学习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艺术类研究生教育理所应当应重视课程学习。必须加强课程建设,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课程体系时要注意,既保证学位获得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注重优化知识

结构和能力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和艺术修养,同时要加强专业课学习,加强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第五篇:谈谈研究生创新教育

谈谈研究生创新教育

科技创新活动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由于认识高度、起步时间、资金投入等不同,其质量和效果有显著差异性。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有效、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对活动价值性认识偏差、理论教育与实践环节脱节、物质保障条件不到位,特别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已经成为影响其向纵深发展的“瓶颈”。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组织引导大学生通过对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转化、运用和自主创造,培养其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客观认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深刻分析当前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诸种因素,对于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等教育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

本次调查以湖北省内部分部属和省属高等学校为调查样本,其中部属院校7所,省属院校13所。分别向各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单位发放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份;学生抽样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5份,回收率95.5%。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1.1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总体上呈良性发展态势

1.1.1 学校重视程度明显增强

调查问卷显示,在1999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前,不少院校特别是省属院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以兴趣小组或学生社团自发组织开展为主。但此后,湖北高校普遍在学校层面开始重视起这项活动。在对20所学校的调查中,认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营造学校的学术氛围的”占75%;“提高学校社会知名度”的占50%;“有利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占98%;“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占100%;“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占96%。同时,各高校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学生处、团委、教务处或科研处牵头组织实施和管理,并从制度、机制、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1.1.2 活动组织形式多样

湖北地区高校数量众多,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因此而多样。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外,共青团系统、政府科技部门和科学技术协会、科技企业等纷纷加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推动者行列,全省、地区性的科技竞赛活动层出不穷。各高校作为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阵地,通过学生处、团委、教务处、科技处以及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内容涉及高校开设的大部分学科专业领域,活动的组织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已日趋多样化.1.1.3 学生关注度与自信心增强

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给予了积极的关注,认同程度明显加强。调查显示,87.5%的学生表示应“大力支持和关心科技创新活动”。如果承担了科研课题任务,71.5%的学生认为自己有信心和能力通过科研活动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在谈到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时,88%的学生认为可以“增强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巩固”,75%的学生认为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83%的学生认为可以“实现自己的科技创意”,79%的学生认为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打下创业成才基础”。可见,大学生科研意识和关注度在逐步增强。

1.1.4 活动质量与效果逐步提升

实践证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得到明显提升。以全国大学生“挑战杯”

为例,经过16年的发展,“挑战杯”竞赛引导和吸引了一届届大学生踊跃参与,超过200万名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竞赛。湖北地区参赛高校逐届增加,武汉大学还承办了第四届“挑战杯”,活动参赛作品数量与质量稳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已经成为湖北高校展示科研、教学能力和学生科研水平的重要窗口以及社会选拔创新人才和科技成果的重要平台。

1.2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发展不平衡

1.2.1 学生实际参与率低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校期间曾参加科技普及性学术讲座的比例仅占28.6%,参加过科技节系列赛事的学生占21.8%,而有63.3%的学生表示没有参加过任何学术科技讲座和竞赛活动。尤其是在对湖北大学生参与“申报学校科研立项项目、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撰写科技作品(论文)”等三项科技创新活动的抽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真正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早进入科研领域的比例普遍较低.在对关于参加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调查时,15.3%的学生比较了解但是并不想参加,28%的学生有欲望参加,5.8%的学生曾经参加过,但是仍有50.9%的学生对于该项竞赛了解甚少或者不了解。由此可见,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有待提高。

1.2.2 学生科技创新水平急待提高

调查显示,大学生科技创新水平急待提高。10%的学校认为“学生参与热情较高,但缺乏长久坚持下去的意志品质”;25.4%的学校认为“学生科技成果突击的多,注重平时积累和实践总结的少”;32.3%的学校认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数量多,但活动质量好、水平高的较少”。

1.2.3 高校之间差异明显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从学科、专业种类上看,理工科院校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情况明显要好于文史经管类院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在发明创造、科技制作、工艺设计等方面有专业优势,文科专业学生在论文发表上明显多于理工科专业学生。从参与的学生层次来看,研究生在校期间几乎都参加过科技创新活动,而本科生参加的科技活动明显少于研究生,仅占研究生的15%,高年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从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上看,重点高校比一般高校显示出较强优势。如被调查的20所高校连续四届都参加了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但在评选结果中,省属地方13所高校获奖总项目数仅占全部获奖的45%,且三等奖和优秀奖居多,高级别的成果奖几乎空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价值性认识偏差

在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其价值和价值观念起着主要的导向作用,它会影响人们以什么价值判断的标准去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无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无论是对高校,还是对大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的三大表现形式:论文及其鉴定和获奖越来越束缚高校组织者的手脚。追求论文数量、计较鉴定评价、追求科技奖励,几乎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全部内容。其结果是大部分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不愿进行系统性的长期研究,稍有阶段性成果就匆匆鉴定、报奖,这些短期行为既难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突破性成果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功利性追求。如少数学生认为其科研成果一经发表,或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或被企业看中,不但项目可以获奖,还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收益,名利双收。还有少数学生其实就是抱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想从科研方面走出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为就业求职打“基础”。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的观念因素。

2.2 教学环节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要普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基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利用课内的教学实践环节。但大部分高校还没有真正开设专门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理论课程,也没有把大学生科技创新研讨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中,研讨式教学也尚处于倡导阶段。尤其是随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教学实验条件满足正常的教学尚且困难,更不用说满足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如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严重不足,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走进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理论再多,因为没有经过实验室实际操作的训练,其理论知识也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科技创新能力。这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的根本因素。

2.3 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是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均衡和有效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应与课程改革、学分设置、学生评价制度、物质精神奖励等因素相互之间的联动密切相关。但一方面,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起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动关系,仅重视传统的物质精神奖励,而忽视了课程、学分以及学生评价制度的革新,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由于以论文发表、获奖、申请专利、转化效益等固定标准来衡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虽然形成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但是,这种激励太过于苛求、标准高,让大部分学生望而却步,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参与面,形成不了科技创新的校园氛围。

2.4 物质保障条件不到位

必要的资金、场地和实验设备等是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当前,对大学生科技活动的人、才、物投入不足问题,主要表现为忽视科技活动的组织管理队伍和指导教师队伍业务培训和素质提高,学生科技活动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校行政拨款方式,学生科技活动阵地少,专门用于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设施设备数量极其有限,有的高校甚至是空白,此类现象在省属高校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些物质保障条件的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层次与质量的同步提高,是影响大学生科技活动的重要物质因素。3 讨论与思考

在创新型人才日益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情况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虽已走向良性发展,但发展又是不平衡的。这需要在国家层面,以政府为主导,提供社会舆论和资金支持,广泛开展校企对接;在学校层面,建立和完善学生科技创新的组织机构,加强资金保障,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在教师层面,引导和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将教书育人功能延伸和拓展;在学生层面,增强刻苦学习、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在全社会构建起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与实践体系。

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的灵魂,实施创新教育应根据学科特点和知识体系进行。

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实施创新教育应根据学科特点和知识体系进行。就化学创新教育来说,就是根据义务教育教材、学生的认识水平,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从事创新性活动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善于联想、主动掌握、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解决实际的能力。我在近几年来对化学

创新教育模式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创新教育的基础

现在许多教师为了维护自己在学生中的威望,总难摆脱师道尊严的阴影,师生之间未能体现民主与平等关系,学生怕老师,上课不敢回答问题,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更不利于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只有建立了尊重教师,教师热爱学生的氛围,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教师的爱要洒向全体学生,其中包括对他们的期望,让每个学生都感受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希望他们成才,从而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才能激发学生对教师的更加尊重和热爱,以起到尊重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其次,教师要力求创设宽松和谐的情境,如果教师总是板紧脸孔,学生心理就会受到压力,从而增加精神,面带笑容,不责备学生,耐心引导。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能使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觉得该教师可亲可敬,这样师生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深了师生的情感。

二、更新教学观念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最根本问题是如何确立教育的基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只把课本知识的记忆和重复记忆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把掌握知识的本身作为教学目的,致使教师只是对教材负责,老师传授课本知识,学生则是死背知识,只是满足于完成和获取标准答案,这一传统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当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创新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方探讨、联系实际、有所发明和创造。在教学过程中,这就得改变老师在课上单独表演这一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样一来,打破了平常沉闷的课堂气氛,又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改革课本实验是创新的示范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中一个重要,它在培养学生实验中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等起着重

四、减轻学生负担的创新教育的保障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有的老师提出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打题海战,试图通过反复练习,强化记忆所学知识,形成答题应试的技能。结果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根本没有时间去主动积极地发现,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因此,只有减轻学生沉重的作业负担,才能形成精讲、精练、勤学、善思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最感兴趣的问题,萌发探索真理、更新真理的创新意识。

五、加强学生的动手实验是教育创新的延伸

真正的学科是从观察实验开始的,没有实验就没有发明创造。重视实验,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是创新教育成功的催化剂。也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才能感受到创新的乐趣。有些化学定律概念、原理、空间结构比较抽象,学生直接接受困难有困难,但学生通过作模型,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观察与思考,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进而牢固地掌握,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更重要的促进了大脑的思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创新能力是最主要的竞争力,没有创新能力,势必在竞争中落伍。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要注重:“教人以渔”的教学法,注重教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教师的“导演”,学生是“演员”的角色。社会需要创新,呼唤创新,的腾飞,也离不开具有创新能力的开拓型人才。

一、指导思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现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二十一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新和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共识。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育民族创

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即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实施创新教育,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化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想、推理、验证、交流表达等化学学习活动。有效地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识记。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假设验证、合作交流、社会实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形成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教师是教学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化学教育中只强调“双基”是不够的、片面的,必须既要突出“双基”,又要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挖掘知识的能力和情感价值,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能。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2)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机会和空间

教师应着力于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机会,创造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障”、立“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时时处于有疑难问题可思,有各种矛盾待解的境地,从而促使他们联想比较,运用已学知识去探求和解决遇到的各种新问题。

(4)充分利用实验为学生提供进行创新活动的机会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一种探究性活动,积极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借助化学实验直观、鲜明、生动的特点,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实验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在成功的学习中不断增强自信,从而稳定学习动机。

(5)充分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把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核心

化学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升华,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培养学生自觉的元认知过程。

(6)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学生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1943年9月美国学者马克斯·韦特海默(M·Wentheimen)完成了他的巨著《创造性思维》,标志着创新教育的诞生。80年代初,我国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创新教育已深入教育界。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中小学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课题。

创新教育的本质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但是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形成,必需具备创新动机,更离不开创新素质的培养,因为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动机,优秀的创新素质,才能更好的自觉地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技能,创新能力的发挥才能极大化。

因此,在化学创新教育中,既要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要诱发创新

动机,培养创新素质;既要改革传统的阻碍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课程板块设置、教学目标体系和课堂教学设计,又要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潜在内容。

创新能力是产生新颖、独特想法或发现新事物的能力。人人都具有一定先天创新能力,但创新能力的发展则在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化学是创新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化学教师应做有心人,潜心挖掘教材,寻找着力点,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训练创新素质、培养创新思维,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创新人才。

化学创新素质是进行化学创新活动,获得创新性成果(例如发明、发现新的化学事物和新的化学知识经验,发明新的化学方法或解决以前未能解决的化学问题等)的素质,是一般性创新素质在化学领域的特殊表现。除了包括化学知识结构、化学实验能力、化学思维能力、认识策略等智力因素,也包括兴趣、价值观、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

1、培养和强化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

只有学生对化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

2、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

创新教育需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给学生以“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3、奠定广泛深厚的科学知识基础

知识不仅给创新活动提供原料,还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4、培育创新性心理素质

创造性心理因素是个人特点,它对创造的发挥起着重要的推动、维持、定向作用。

5、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既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又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综合,它包括灵感的闪现,又离不开创造性想象的支持。

6、培养博大、知识的人文精神

人文科学有着培养人的创造力、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灵感的作用。如果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往往会形成模式化的思维定势,难有创新。

大力开展化学科技课外活动,推进化学创新实践。

化学科研课外活动因其有较强的趣味性、自主性、灵活性、实践性等特点,吸引众多化学爱好者,并且使爱好者有实现创新欲望的实践机会.

下载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川美术学院2018年录取分数线

    官网:www.xiexiebang.com 四川美术学院2018年录取分数线 我校2018年招生录取工作,严格按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和《四川美术学院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有关规定执行。各专业录取原......

    四川美术学院历年美术高考考题

    华艺名教育 www.xiexiebang.com 艺旗美术网 www.xiexiebang.com 四川美术学院历年美术高考考题 四川美术学院2013年考题 考点信息:四川考点 造型专业: 素描:中年男子正面(黑......

    2018年四川美术学院艺术类招生简章[定稿]

    官网:www.xiexiebang.com 四川美术学院2018年本科招生简章 四川美术学院位于年轻的直辖市——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美术学院,已有近八十年办学历史。学校遵循“贴近......

    中共四川美术学院委员会(推荐5篇)

    中共四川美术学院委员会 创先争优活动 简 报 第 28 期 中共四川美术学院委员会 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 年 1 月 4 日  围绕中心创先进 立足特色争优秀 围绕中心......

    四川美术学院新老校区教职工住宅小区

    四川美术学院新老校区教职工住宅小区业主代表大会议事规则(草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重庆市业主大会实施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则。......

    四川美术学院2011年考题(全文5篇)

    四川美术学院2011年考题(造型) 素描:男青年头像写生 速写:创作“下雪了”要求:限2-3人,内容源于生活 色彩:粉红色调静物默写,必须出现深色玻璃瓶一个,梨1个,橘子3个,不锈钢杯子一个,红枣......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教育2007——2008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教育 2007——2008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为促进我校研究生教育事业的继续迅速健康发展,加快管理制度创新步伐,进一步提高美术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

    四川美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协会章程(终极版)

    四川美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协会章程第一章总则一、协会名称: 四川美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协会(Student Entrepreneurship Association ,sichuan fine art institute),简称创业协会(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