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 话 好 好 说
有 话 好 好 说
—望子成龙忌唠叨 亲子沟通双声道
亲子之间为什么不能有效沟通?
第一,父母唠叨,是采取了跟不上孩子发展节奏的教育方式。
当父母遇到孩子的问题,或是认为孩子一定要记住的事情,如果多次进行重复,这对已有自我概念的孩子来说,等于忽视孩子的感受和他们面子。过时的教育方式不会有什么效果,不仅自己白费口舌、劳而无功,还必然引发孩子的负面情绪,或出现家长眼中的“不听话”。
第二,父母的唠叨,会使孩子失去倾听。
在许多时候,家长看到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孩子天性的表现,不全是错误。如果家长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而是自己不停的说,那孩子哪怕有满腹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也说不出来。就算孩子说出一些,家长反以为是孩子狡辩。所以,人有两个耳朵和眼睛,却只有一张嘴,就是要大家多看、多听、少说话,还有会听!
第三,父母的唠叨,会使孩子产生不自信。
唠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信任和带有指责的表现,是家长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将自己的期望和不满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长此以往,父母的不自信就传递给孩子,他们会承受巨大心理压力,严重的会使孩子产生不自信。当孩子的负面情绪积累过多,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发展。
第四,父母的唠叨,会使亲子沟通出现断裂,孩子失去对家的眷恋。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唠叨不仅伤害亲子关系,也使父母的焦虑和压力延伸到了孩子身上。如果家长还像小时候那样管教孩子,只能加深亲子关系的裂痕。于是,本来应该成为避风港的家,在孩子眼里反成为“风暴”中心。
三、心灵导航
(播放《妈妈之歌》)思考一下有没有你的影子? 唠叨的具体表现: 事无巨细,一一叮嘱 ;过度关注,频频督促 ;不经思考,信口开河; 权威压制,重复命令 ; 自作主张,硬性灌输。
四、说事理挖根源
“唠叨”是“爱”还是“害”? “唠叨”是家庭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家长们虽无刻意为之,却或多或少都在做着这件事。从“唠叨”的心理机制上来说,家长的天职是养护和教育自己的孩子,这种天职如何证明?于是“唠叨”又成为家长们自我证明、自我实现的手段与方式。因此我们可以说“唠叨”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爱”的表达,也是一部分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媒介。心理研究证明:
老调重弹,反反复复说同样的话,会让人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模糊听觉,也就是明明在听,却根本不往心里去。
1.什么原因导致父母如此爱唠叨? 影响因素:1.衣钵传承,习惯使然
专家提醒:“唠叨”也能遗传。爱“唠叨”的父母,其子女年长 之后也可能照样“唠叨”。而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紧张、家庭的不
和睦、工作的压力等都会影响到家长的情绪,让家长在不知不觉间采用自己最熟悉的模式去面对自己的孩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唠叨”也曾经产生过效用,“唠叨”在一定程度上的有效性,也让家长乐此不疲。他们片面地认为,只要是为了孩子好,就应该说,并坚信: 说总比不说好,多说总比少说好。坚持多提醒、多劝告、多督促,甚至多批评,以增强效果。但当结果事与愿违,甚至与自己的期望相去甚远时,有的家长还错误地认为自己说得还不够,于是继续“唠叨”,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甚至即使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多会伤到孩子,也因惯性使然而停不下嘴。
影响因素2:“期待”过高,求全责备
“唠叨”其实是一个人反省历程中的必然现象,它是相当有意思的行为,透露出的是对自己的不确定和对他人的担心。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人经过反省之后,觉察到自身有所缺憾,便转变成对外界和他人的唠叨,这也是一种期待,希望能透过他人来完成自己的未完成情结。因此一部分家长,可能就将自己的未完成情结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对孩子有高的期待,自然就会有诸多“唠叨”。这类家长对待孩子往往求全责备,自己本身有绝对化、完美化的思维,不仅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上时时苛责挑剔,对孩于也常常如此,过高要求、过多责备,见不得孩子有一点儿过错或闪失。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成绩偶尔不太好或情绪有点波动,就认为那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恨不得一下子就得到解决。于是,“唠叨”就派上了用场。至于孩子是否想听,或者能否从中得到应有的教益,家长反而顾不上了。影响因素3: 转移压力,以求心安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家长们的压力也空前增大。爱“唠叨”的人通常缺乏自制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因此把心理压力
通过“唠叨”的方式转移给别人。有些家长不“唠叨”心里就不踏实,这种心态背后隐藏的是家长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所以家长“唠叨”有时是自身压力在孩子身上的无意识转移。当孩子的成长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时,这时不去千嘱时万叮咛地“唠叨”孩子,如何放心得下?家长的“唠叨”与其说是对孩子不放心,倒不如说是为了自己心安。这类家长往往在教育孩子时信口开河、随意宣泄。比如,自己在外受了委屈,回家跟孩子撒气,孩子成了“替罪羊”:“几点了? 你怎么还出去玩?总不想学习!快去写作业!”平时本来允许孩子做的事情,突然就变成孩子不应该做的了。这会让孩子非常难以适应,不知所措。结果是,孩子成了家长的“出气筒”。
2.为啥孩子不爱听唠叨?
(视频展示“我最不愿意听到父母的十句话”调查结果)
影响因素1:“我长大了”
如同漫画中呈现的那样,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小时候喜欢不断地重复问相同的问题,也喜欢家长给出相同的答案,从中获得满足,但渐渐地,孩子不喜欢了。这是因为婴儿阶段的孩子,由于大脑的高速发展,以及大量信息的涌人,孩子记忆力不足,许多信息会被遗忘这时候孩于需要重复的信息输人,这对他的成长是有意义的。但当孩子进人幼儿后期以后,孩子已经出现自我意识,家长再这样做就不恰当了
4岁以上的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如果父母为了强化孩子的记忆,依然认为自己重复得越多越好,那么这样做往往就会出现问题。重复和效果的关系是呈倒“U”型曲线,没完没了的重复是没有好效果的。而且,过多的重复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不信任与不尊重,孩子为了捍卫自己的独立自主及自尊,会对家长的管理表示逆反,这种逆反导致的后果就是,你越说我就越不听,我越不听你就越唠叨,于是陷人了与父母的冲突与对抗当中。
超级链接: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由过度刺激引起的逆反心理,称为超限逆反。“超限逆反”是机体过度接受某种刺激后出现的逃避反应。对任何刺激,包括能给个体带来巨大满足的刺激,人的接受性都是有限的。如果过度,对个体是一种压力甚至是伤害,个体就会采取措施 逃避刺激。
小贴士
饲养员会不会给猴子、鲍鱼、海参吃呢? 当然不会,那不是它所需要的。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就需要谨记,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用孩子需要的方式去爱他们,而不是仅仅用我们的方式去爱他们!影响因素2:“我以为能做好”
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强的,每个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存在个体差异。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对自己自我管理能力的认知会出现一些误差,有时候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好,甚至在面对父母的时候也轻易许诺,但在实际行动的过程中,却没有达到父母甚至是自己的期望,这就是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不完善造成的。当父母多次看到孩子未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难免会生出担忧,由此引发“唠叨”。
六、听心声找对策:
家长如何有效和孩子沟通?我们先来听听孩子们的心声。(播放视频:我最喜欢听到父母的话是„„)1.宜合理表达,忌情绪宣泄。家长与孩子沟通,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用温和的态度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多用“我信息 ”,少用“你信息”。如“这件事情让我很难过”,而不说“你太让我伤心了。”切忌对孩子指责、吼叫、威胁、攻击。2.宜适度提醒,忌事事叮嘱。
父母在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时,要使用简洁的、孩子可以听懂的语言,提出具体的建议。并且允许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父母的话要有权威性,做到“言出必行”,忌说“你要再„„,我就„„” 3.宜民主尊重,忌权威控制。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用开放且富有弹性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交流。作为家长可以多问孩子:“你觉得呢?” “我的想法是„„,你看这样可以不?”“如果我是你,我会„„”,让孩子觉得你尊重他。4.停止唠叨四部曲:
闭上嘴——静思考——深反思——变行动
第一步,让自己闭上嘴,停下来——学会自我控制。在你认为孩子犯错需要管制和训斥而要唠叨的时候,你脑子里要有意识地控制住自己——闭上嘴。只要你有意识控制而不是任由情绪发泄,你100%可以控制住自己,这一步最为重要。
第二步,开始静下心来,琢磨和思考。
当你停下来后,在脑子里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孩子的情緒怎样? 接纳,适度关爱他。第二个问题是寻找问题的成因,如,他的杯子为什么会摔到地上? 问题会主导你的思维。你想一想答案往往有这几个:一是孩子还小,拿不稳,二是能拿得稳,但不小心摔了;三是牛奶太热,烫得撒了手。你想通了这一一点,心里就会舒畅,而不是生气。因为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他都是无辜和无意的。第三个问题是了解孩子的需要,孩子现在是什么情绪?心里在想什么?他希望我们怎么对他? 我该怎么来教育他? 你只有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才会知道自己要怎么做。稍微站在孩于的立场想一下,你就会立即揣摩到孩子的心思——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把杯子摔了,孩于此时的心里都是害怕的(怕家长责骂),觉得自己犯错了(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这时心里最需要的是家长的理解和希望家长能平和地对他说一声“没关系,再拿一个杯子盛牛奶”。
父母说这句话时加上一句“没关系,把摔破的杯子和撒的牛奶收拾一下(请注意,这时千万别帮助孩子收拾),再拿一个杯子盛牛奶,(不要帮他),下次注意点就好了(对孩于改善自已行为提出期许与鼓励)”,效果就会更好。
就这句话,你做到了三件事情:一是理解了孩子,孩子也很愿意听你的话收拾“残局”;二是培养了孩子为自己做错事情负责(收拾“残局”)的责任心和独立能力;三是对孩子改善自己的行为提出了期许与信任。好话不用多,一句就有效。
这个时候父母切忌反复跟孩子讲道理,就一个杯子摔了,奶还没喝,父母就搬出这个事例或那个典故来讲。即使孩子在听,他心里也会想“喝杯牛奶还要受折磨,讲这么多还不烦死人”,摔破一个杯子的错误与受家长唠叨的罪抵消了,孩子反而觉得无罪一身轻了,还谈什么汲取教训今后改正? 教育的结果是父母费了口舌又得不偿失。
第三步,深反思。思考是最能让人进步又最不耗时间的!停下来冷静思考,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想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办法,让自己的心思沉静下来。切记:停下来!停下来比胡乱地去教训孩子有益得多!第四步,变行动。把自己经过深思熟虑想出来的对策,落实到自己和孩子沟通的行动中去。真正帮助孩子解决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问题,构建良好的亲子沟通双声道。
龙应台说: 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不谈,他们深爱彼此却互不相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沟通是一门学问与艺术,学问意味着我们需要踏踏实实去学习、理解和探究。而沟通的艺术提示我们,每一次的亲子沟通都是独特的,是创造性的。爱不仅仅是本能,如何去爱、如何去交流还需要科学的指导。
第二篇:有话好好说教案
有话好好说”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案例
(该案例已经在2008年9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发表)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附小 姓 名:赵亮
联系地址:华中科技大学附小 邮 编:430074 联系电话:027-65075600 活动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到好好说话给自己及他人带来的愉快心情。了解说话时要面带微笑,说话之前要先想好,说话时不能急躁,而且要为别人着想。学会一些说话的技巧。适应年级:小学中年级 活动准备: 1. 了解学生心理状况。2. 准备闯关的课件。
3. 教师准备:镜子 礼物 两种纸牌 题板 4. 学生准备:一面小镜子 5. 教师事前对班长进行心理调查。6. 邀请一位神秘嘉宾。活动过程: 今天很有幸将要和大家一起度过这一节课的快乐时光,大家肯定没想到,我还邀请了一位神秘嘉宾,你们一定想知道他是谁吧?掌声有请!
看来神秘嘉宾不肯轻易露面,大家看,原来他藏在那里呢!(大屏幕上出现一个人物剪影)要想见到他必须穿过一座迷宫,而且路上还有七口大箱子挡住了去路,只有闯过这七关拿到箱子里的法宝才能见到他。大家有信心吗?
【分析】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和探索的情景,让学生兴趣浓厚、信心十足地学习。所以,教师设计“走迷宫”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
第一关:跟我学
——沟通你和我,有话好好说
【分析】这一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借闯关的形式揭示课题。第二关:笑着说话
实验:请你用以下几种表情对着镜子说“请你让一下”比较一下那种表情让你的心情最好?平淡地说 微笑着说 烦躁地说
咱们平时说话要尽量面带微笑,让自己和听的人都有个好心情。
【分析】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需要学生自己去认知,、感悟和建构。这个过程不是单纯靠外力,由外部刺激向内部意识的“传授”“教导”和“训练”,而是由内部意识向外部动作的转化过程,是一种感悟。所以,教师安排学生对着镜子来表达,客观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以达到自我教育的教学效果。
评出“微笑天使”,让大家向他们学习。对着镜子微笑着说——沟通你和我,有话好好说
第三关:漫画故事《张秀才请客》 观看漫画故事:《张秀才请客》 谁能解开他的疑问?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
我们说话的时候可不能像他那样,我们会——(说话前要先想好)对自己说——沟通你和我,有话好好说
【分析】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式调节控制课堂气氛,既要活又不能俗。过于严肃,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从而抑制学生的思维、情感;过于随便,容易使课堂气氛活跃,却难以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起不到教育作用。
《张秀才请客》是教材中的一个故事,教师用多媒体分解漫画,使故事更细致,再加上配音,使故事更生动,教学效果当然比让学生看书或听故事要好得多。
第四关:心理体验
请大家拿出彩笔和纸,我们要开始做一个心理测试。责怪学生没带笔
集中矛盾焦点,责怪班长没有提醒大家,看看班长是否能心平气和、有理有节地应对老师。其实老师是在考验他。
【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定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在活动中哪怕只有一个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这个活动都是失败的。活动中涉及到对班长的冤枉和批评,所以事先一定要了解班长性格是否开朗,是否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并且要告知他在活动中会表扬他,批评他,让他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一对一访谈:班长上与教师促膝而坐
1、说实话,当时你心里面骂我了吧?至少埋怨了,怎么埋怨的?
2、有说出来的冲动吗?那你为什么不说呢?
【分析】这是一对一的对话式教学,需要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师生双方才能敞开胸怀、接纳彼此,无拘无束地互动交流。所以,教师请班长坐下,辅以平和友善的表情动作(比如帮班长摆好凳子,牵他坐下)向他传达平等的信息,达到心灵对话的教育效果。集体谈话:
自由发言。夸班长刚才的表现。(说话不急躁,讲道理)【分析】“夸班长”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教师是想让学生在夸的过程中谈自己刚才的心理体验,心里收获,审视内心,推动自我发展。对同桌说——沟通你和我,有话好好说
第五关:善于批评
夸奖别人并不难,如果谁批评他,还让他乐意听,那才叫本事。问班长:不介意大家批评你一下吧?是否可以问一下,你有什么缺点? 引导大家从班长的角度考虑斟酌批批评的话该怎样说。
问班长:怎么样,你觉得礼物应该送给谁?为什么是他?(说话时替别人着想)【分析】“说话时替别人着想”是教材中的一个教学要点,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可什么情况下要替别人着想,怎样说才算是恰当,这里面的学问可以专门开一门课来研究。为了能在短时间内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概念和感受,教师选择了“给他人提意见”这个话题来切入。给他人提意见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要想既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又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学生经过前机关的磨炼,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巧,此时便能在说话时顾及对方感受。
左边的同学对右边的说——沟通你和我,有话好好说
第六关:情景AB剧《失约》
明明和军军头一天约好了要去踢球,可是第二天早上明明改变了主意,他要去玩电脑。军军应该怎么办呢? 选择A:不答应。选择B:答应。
请大家做出选择。(学生贴图标)让我们看看选A会怎样?
明明:对不起,隔壁小佳让我今天去她家玩电脑,我不能和你一起去踢球了。军军:(惊奇)啊?(生气)你„„ 明明:下次吧,下次我再陪你。军军:(无可奈何)哎„„好吧„„
明明走了,华华自言自语:嗯,下次,下次你八成还是这样。让我们看看如果简单地拒绝,会发生什么?
明明:对不起,隔壁小佳让我今天去她家玩电脑,我不能和你一起去踢球了。
军军:你太差劲了!你总是不守信用,谁跟你做朋友谁倒霉,看我以后还找不找你玩!你别以为这样就完了,咱们走着瞧!
明明:有什么呀,我还会怕你不成!你爱怎样就怎样!这两个结果你们满意吗?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既要表达自己的不满,又不能损害朋友间的友谊,军军该怎样说呢?请大家来帮帮他吧。好,就让他试试你们给他支的招吧。
明明:对不起,隔壁小佳让我今天去她家玩电脑,我不能和你一起去踢球了。军军:唉,我好失望啊!你怎么不守信用呢? 明明:对不起,我只想到了玩电脑。
军军:如果你早一点告诉我,我还有时间做别的安排。如果实在不想去的话,也应该明白地告诉我。这样,我会觉得我们还是朋友。
明明:好,下一次我一定注意。下周我们再一起去踢球,好吗? 军军:好吧!
前边的同学对后边的说——沟通你和我,有话好好说
【分析】对于教师来说,必须认识到,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教师单项传授的结果,而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创造意义的结果。教师的任务主要是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自我构建和自主发展。教师要由传统的在讲台上讲授为主的家长式形象转变为一名具有多重角色的组织者:教师只是一个背景材料的提供者,对话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主持人,学生表达独特见解的倾听者和欣赏者。学生在观看录像的时候必定在不停地思考,所以教师不必急于去问该怎样做?为什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要先学后教,先思后问,先问后讲,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保证学习过程的充分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第七关:判断 录像:
1、一天,气温突然下降,妈妈给丽丽送来衣服。妈妈:“再穿一件,外面可冷了。”孩子:“我不冷,不要,真啰嗦!”
2、打球时,冬冬不小心把小明的手臂划伤了,瞟了一眼,说:“嗨,这点小伤,没事。”
3、三
(一)班正在评选三好生,有人选徐璐瑶当三好生,另外几个同学不同意,他们说:“我不同意他当三好生,因为他上星期迟到过一次。”“他上次没做清洁”“他的字还没我写得好呢!”
4、排队买东西时,有人想插队站到小兰前面,小兰说:“对不起,我排在他后面。”
5、小雪把慧慧的书撕破了,晶晶看见了,她马上喊:“慧慧,小雪把你的书撕破了!” 【分析】第六关和第七关的教学设计就是在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体味生活的机会,要在学生的生活现状与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努力寻找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一方面将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另一方面尽可能从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组织教学。选取几个学生身边的小事情、小问题,学生才会产生共鸣;选取他们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选取令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学生才会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即能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又能得到生活的指导;既能形成正确的学习他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又能提高应对生活中各种困难、矛盾与挑战的能力;既能提高认知水平,又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富有活力的个性。联系生活谈感受。
对我、对在座的老师、对自己、对每一个人大声说——沟通你和我,有话好好说
恭喜大家,闯关成功,顺利地穿越了迷宫,终于可以和神秘嘉宾见面了,大家激动吗?再一次以最热烈的掌声有请!
神秘嘉宾发言 小结
【分析】教师邀请的神秘嘉宾其实就是一直坐在教室里的班主任,班主任是学生最亲密的伙伴也是最知心的朋友,此时由班主任来作总结性发言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整体分析】
这堂课最显著的特点和主要表现形式就在于“活动”,整堂课采取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清静设计、角色扮演、游戏和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把小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融入各种各样的活动中。
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但决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不是毫无目的的活动,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充分体验、充分感悟,积累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克服不良的心理行为,发簪健康的林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所以,这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活动中直接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获得间接的生活体验,促进对生活的感悟,从而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内化。
【点评】
1.针对学生常见问题。心理教育活动是面向全体的辅导活动,它的主题必须是大多数学生面临的共性问题。教师面对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与人交流、沟通的本领的确亟待提高。从学生身边的小事谈起,设计心理教育活动,必能引起学生共鸣,激活其参与的积极性,达到转换认知、触动心弦、健康心理的目的。
2.关注学生年龄特点。心理教育活动必须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爱动爱玩,同时也具备相当的是非分辨能力。漫画、小品、游戏等活动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本活动设计以走迷宫为明线,多种形式穿插进行,情感
第三篇:有话好好说-影评
《有话好好说》影评
有话好好说中主人公 赵小帅与知识分子张秋生,一个为报仇,誓要砍掉前女友现任男友的一只手;另一个为电脑终日奔波游说,最后为了制止犯罪,阴差阳错地一步步走向了一度竭力躲避的困局。。
本剧开始以一组晃镜头开篇,为紧张急促的剧情做很好的引导,本剧的主人公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小混混般人物,因为对前女朋友的纠缠不休,而被其现任男友暴打一顿,在慌乱匆忙中摔坏了知识分子的电脑,于是二人就索赔一事而产生一系列的事情,男主人公在剧中充当一个说话有点结巴的固执,不讲理的个性,让按部就班的书生摸不着头脑,唠唠叨叨的将剧情继续下去,剧中的摇晃运动镜头与男主人的气急败坏的性格,不断的增加剧情紧张气氛,而另一方面,青年人处理事情的冲动方式和中年人的稳重以及理性与非理性的对比也是本剧的一大特色。人物在剧中的台词对白,不断让人发笑,让本剧在表现上不失喜剧色彩,尤其是再开始时的方言的使用。还有赵小帅与刘德龙在饭店里数钱那段,他们后来彼此换了地方,致使音箱掉下来砸到的是对方而不是他,而这样的对比,似乎是特意安排的,再赵小帅下手之前也算是对方一个惩罚,而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互换位置那么后果会是怎么样,大概也可以说刘德龙替赵小帅受了这一灾难,似乎可以消除男主人对对方的仇恨,对本剧的结局的和解也有一个很好的象征。
在剧情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人始终是个主题,角色有人来扮演,不管是台词担当还是人物表情的演绎,都在剧情中起到重要的烘托剧情氛围作用,影片大量运用特写,将人物的面部故意拍的不对称,突出人物内心的扭曲。例如,一直强调要有话好好说,为了避免赵小帅犯罪而的张秋生,到拿着菜刀想要砍人的张秋生,的面部表情的前后之间的表情变化,形成强烈的反差效果,赵小帅在和知识分子张秋生谈判时对刘德龙的恨之入骨都是通过面目的表情充分的体现出来,突出人物表情对剧情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人物之间的对白,台词在影视剧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通过人物语言来让观众了解剧情,来表现人的性格,本剧在语言上的运用也是一大成功,知识分子遇见市井混混的有理说不清的场面,以及让赵小帅和刘德龙和解时的苦口婆心的语言方式,让角色的性格特点呈现的淋漓尽致,都是本剧的一大亮点,让观众不觉得的耳目又一新。
影片以原本简单的故事主线展开,并串联一系列巧合性的事件,通过巧妙的组合形成了完整的剧情。前后的强烈的对比,以及人物性格的的互换,通过人物角色的演绎都是完美呈现出来。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市潮中,虽然有许多被蒙蔽了的心灵,但是只是暂时的,在正义的呼吁引导下,人性依然会体现本性的善良理智的一面。
第四篇:有话好好说观后感
有话好好说观后感
《有话好好说》是张艺谋电影从农村走向城市的第一部作品,没有过往作品的严肃和浓烈,到是增添了些许搞笑主题无非印证了片名:有话好好说!一件小事引起了一连串的故事,就是因为大家不愿意坐下来好好谈谈,和平协商,而非要闹到动手,何苦呢?现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为什么就那么难呢?赵小帅——追求安红标新立异,在她楼下喊话,把事情越弄越糟;不愿意和李保田演的知识分子协商赔电脑一事;就因为一场架千方百计想砍死刘德龙……话偏不好好说!于是,事情越来越复杂,甚至最后进了派出所!真是一个令人抓狂的世界!很喜欢本片的MTV摇晃镜头!它在《有》中已经成为一种电影的语言和元素用来表达导演的意图,它具有巨大的张力表现了这个时代的特征!而以拍摄乡土题材影片而蜚声国际的张艺谋,97年出人意表地推出了这部都市喜剧。相对于张导此前和其后的片子赢得的喝彩和知名度,我们不得不承认该片遭到了冷落,而且是来自双方面的:就观众来说,很可能只是把它当作笑料、噱头堆砌而成的普通搞笑片来欣赏;就评论界来说,很可能觉察到了该片的出色,但要一五一十地论说其意蕴,又有些无从谈起的迷惘。就这样,在张艺谋的众多作品中,《有话好好说》仿佛落入了公众的盲点。
事实上片名已经为我们昭示了,生成片中诸多戏剧冲突的源头乃是“对话的失败”。几乎每一段剧情都以“对话的失败”为前提来展开,片中的人物也都在对这种失败有所认识的情况下,使出浑身解数来自主地加以挽回,于是在众人争相努力扭转败局的情况下,故事情节呈现出汽车刹车失灵般的“失控”局面,朝着片中任何人物都意想不到的方向奔去。在计划落空、正经的努力付之东流之后,还不得不承受继之而来的荒唐结局,正是片中人物的这种基本处境的荒谬,唤起了巨大的滑稽感,造就了本片的“笑”果。这种别开生面的喜剧营造方式可谓颇具匠心,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述平的出色编剧。同时,所有的荒谬又是在全然现实的环境中、以现实的材料打造出来的,这种创作上的机智也就越发难能可贵。对某个实例加以解剖,也许更容易看清这种营造喜剧效果的特殊机制,不妨就拿影片开初的几出戏来说吧。我们从一开始就见识了赵小帅(姜文饰)的死缠滥打和安红的寸步不让,公车上两人的一番理论教我们明白了,嘴皮子上已经论不出谁是谁非。于是一个躲,一个追。安红为摆脱纠缠,硬是不把新住址告诉对方。小帅大致摸清了地儿,开始施展喊话战术。被喊了两天后,安红想以发生一次性关系的极端方式来做个了断。就在两人的好事即将玉成之际,楼下传来了新一轮的爱情诗喊话。看到这里,刚刚紧张起来的气氛一下子散了,观众都绷不住乐了起来。这种计划外的局面失控一再重演。接下来安红派她的新男朋友刘德龙找赵小帅“好好谈谈”,结果却演变成了一场街头斗殴。安红对这种出乎意料的结果心怀歉疚,在接下来的交往当中发现了赵小帅优秀的一面,而赵小帅却被电脑的主人张秋生(李保田饰)缠上了,刘德龙为此差点赔上一只手。先是拉出一段无法通过正当方式解决的矛盾作铺垫,然后矛盾双方煞费心思地寻求出路,结果都在理性的支配下失手将情节推入了滑稽荒唐的境地。这便是该片的“秘密配方”之一。
另一个秘密配方倒是传统得很,但在片中也得到了妙用,那就是“间离效应”。为说明间离效应在本片中的运用,不妨先来对照说说王家卫导演的突出风格。在王家卫的都市片中,总有大量配乐穿插其间,对此,张艺谋曾十分赞赏地
第1页
谈到,当一段旋律在王的片中某处响起时,马上就能将观众的某种情绪唤起,营造出十足的氛围。可以说,为了将片中人物的独特情感体验传达给观众,配乐在王家卫那里很好地发挥了作用。而在《有话好好说》里,配乐所发挥的作用,很多时候可说是反其道而行之——制造间离效应,一再将观众从对故事的沉浸感中拽出,提醒观众时刻保持对片中人物的批判性观察,从而更好地对荒诞的形成、累积和爆发进行见证,使观众在情感相对游离于故事进程的状态下开怀大笑。在赵小帅第一次到夜总会追砍刘德龙的那场戏中,小帅失其所踪,手持菜刀冲进一间间练歌房、健身房,每个房间里轰鸣的音乐也喷涌而出,于是我们听到了许多传唱一时的流行歌曲(内容都是情和爱)的片断连缀在了一起,一并响起的还有小姐们的尖叫、赵小帅的踹门声,画面上赵小帅颇为生猛地冲进冲出,一种荒诞的意味无言地传达给了观众。这一段相当鲜明地表明了本片的立意:在给出一个喜剧故事的同时,以质朴的、民俗性的“俗”作为参照,揭露都市人当下生存状态中华而不实的成分,以喜剧形式完成对都市生活的文化批判。片中两个涂脂抹粉的老太太哼哼呀呀地演唱“十八岁的哥哥”,还有即将行凶的赵小帅跟东北大姐合唱“姑娘十八一朵花”,无一不是体现着导演这方面的用心。
到了影片的后半部分,迎来了最终的一场大戏。所有的枝节问题都汇总到了喜洋洋餐馆,张秋生和赵小帅约了刘德龙前来商谈,打算和平地解决此前发生的所有纠纷。餐桌上张秋生发现小帅不改初衷,还是打算“一刀拿下”,张心寒之余,苦口婆心地好言相劝。在这出长达几十分钟的戏里,人物几乎没进行任何活动,只是坐在餐桌旁喝酒吃菜,全靠出色的大型对白,将剧情推向炽烈的高潮。这一整套大型对白向我们表明,由于个人修养、身份、立场的不同,“有话好好说”往往只能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对话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化的交际活动,并不象
“有理走遍天下”也只是自以为有理张秋生这位忠厚的知识分子想象的那么单纯,者一厢情愿的说法罢了。
除了葛优、赵本山、李琦的客串,以及张艺谋本人在片中的露脸,为影片增色添彩的还有毫不含糊的摄影(有力地表达了人物浮躁、动荡的心态)、人物的化妆造型(小帅满头是伤和张秋生发狂后的装扮,令人叫绝)、深沉酣畅的配乐(当然不是指用于制造间离效用的那些段子)、几段北京琴书(既提示了人物性格,又凸显了地域特色,本身就是绝佳的创意),上述所有因素糅合到一起,使
得本片与“通俗”拉开了明显的距离,尽管故事情节是老少咸宜、大众喜闻乐见的。
最后,在赵小帅一刀拿下的计划落空之际,让我们来重温一下片中警察同志的台词,端正一下心态,为“有话好好说”的礼貌作风打打气,“以后不管出什么事儿,都要依靠组织依靠法律,不能随便舞刀弄枪的,有话好好说嘛,不能胡来”,“国与国之间都可以谈判,人与人之间,是不是?”
现在这个社会真的很难达到哪怕70%饱和度的交流,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浮躁!我们有话为什么不能好好说呢?
第2页
第五篇:《有话好好说》教案
《有话好好说》教案
德育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有话好好说的真正涵义,掌握一些处理与父母关系的具体方法,积极主动地与父母交流沟通,努力做到有话好好说,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教学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感悟活动,问题分析讲解,展示在亲子之间的各种问题,深刻理解有话好好说有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与父母的冲突中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 正确理解自身在家庭中的角色,懂得与父母平等沟通,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德育重点
有话好好说的内涵 德育难点
怎样做到有话好好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育过程 引言导入 新授
一、案例分析
出示个案一:信的** 问题设计:
1、你是如何看待父母拆看我们信件日记的行为?
2、你认为小红有哪些不妥之处?
3、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4、请大家把母女二人的对话改一下,让她们平和收场吧。出示个案二:买鞋的烦恼 问题设计:
1、同样作为中学生的你能不能为小明买高档鞋找个理由?
2、大家能不能站在母亲的立场上为母亲找个买普通鞋的理由。
3、你认为这件事情上,小明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二、整理本课知识体系
1、有话好好说的内涵
子女对父母;学生对老师;同学之间;对待他人
2、子女如何做到有话好好说?
客观看待父母 谅解父母的过失 敞开心扉与父母沟通交流 听取他们正确的劝告
克制冲动,常站在他们的立场支考虑问题
三、探究
假设明天是你的生日,你想邀请几位同学来家里聚会,可又担心父母不让,你认为此时应该如何向父母说,请他们同意。
四、感悟
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P60页的感悟内容。
2、改写课本P60页中的感悟内容,让学生感受好好说的 3 益处。
五、方法交流
1、所谓沟通,是让彼此明白对方的心意及表达自己想法的一种方法。不同方式的表达会令人对你产生不同的看法。要和父母有良好的沟通,先要对他们有所了解,这样可以知道父母的生活细节以增加话题,同时可以增加亲子间的沟通默契。下述方法可以在实践中尝试。
留心观察
观察父母日常的生活习惯以及作息时间,注意他们平日的身体状况与健康情况。
2、多打招呼
早上要向父母说声“早安”;外出时向父母说“再见”,交待预计回家的时间;多利用言语表达你的关心,也可以用小字条表达心意;做错事时要坦诚认错。
3、主动交流
每天找一点时间,比如饭前或饭后,和爸爸妈妈主动谈谈自己的学校、老师和朋友,主动和父母倾谈自己在学校的情况、高兴的事或不高兴的事,与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4、创造机会
每周至少跟爸妈一起做一件事,比如 4 做饭、田里劳动、打球、逛街、看电视,边做事情边交流。
5、经常做事
安排固定时间协助父母做家务,尽力做好自己的事;努力读书学习,对工作负责、投入;在节日或父母生日时表达心意,如送礼物给父母或一同外出联络感情。
6、认真倾听
当被父母批评或责骂时,不要着急反驳,试着平心静气地先听完父母的想法,说不定你会了解父母大发雷霆的理由。和父母谈话时,可以尝试听听父母的想法、需求、担忧及压力。
7、主动道歉
如果你做得不对,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主动道歉,往往会得到父母的理解。
8、善于体谅
可能错不在你,你有很大的委屈,但先不要去争辩。也许父母过于劳累或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烦。换个时间和地点,再与父母沟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9、控制情绪
与父母沟通不良时,不随意发脾气、顶嘴,避免不小心说出或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想要动怒时,可以深呼吸,或者离开一会儿,或用凉水先洗把脸。
10、承担责任
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主动分担家庭的一些责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窗、干些农活等。趁机还可以跟老爸老妈聊聊天。
11、讨论协议
学会遇事多与父母讨论,并就如何行动达成协议。例如,父母会担心子女沉迷计算机而荒废学业,如果能就玩计算机的时间和学业的平衡作出讨论并达成协议,问题和分歧便能解决了。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好好说话的重要性,探究了好好说话的方法,提高了自己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祝大家在生活中好好说话,拥有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