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

时间:2019-05-15 00:4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

第一篇: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

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实行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是:

(一)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

(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区域和突出治安问题;

(三)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预防控制违法犯罪;

(四)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区矫正人员服务管理、刑满释放和解除教育矫治人员安置帮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和铁路护路联防等工作;

(五)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六)开展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

(七)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者年度计划,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根据所在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制定本部门、本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各部门、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负全面责任,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做好教育、防范、管理、建设、打击、改造等方面的工作,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维护社会治安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做好本部门、本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并发挥社会职能,各负其责,协作配合,共同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七条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设立由相关成员单位组成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办理日常工作。第八条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律、法规、政策和上级工作部署;

(二)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协调各部门、社会各方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任务;

(四)制定、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检查、考核本行政区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决定有关奖惩事项;

(五)办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设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机制,组织开展本部门、本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并接受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检查。第三章专门机关职责

第十条人民法院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履行审判职能,惩处刑事犯罪分子,做好减刑、假释的审理工作;

(二)做好未成年人犯罪的审判、教育、感化、挽救工作;

(三)依法审理民事、行政、国家赔偿案件,做好执行和审判监督工作;

(四)发挥调解职能,加强对人民调解委员会业务指导,化解矛盾纠纷,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

(五)提出司法建议,促进有关单位加强管理,消除治安隐患。第十一条人民检察院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司法公正;

(二)及时受理控告、申诉和处理来信来访;

(三)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犯罪的改造、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

(四)提出检察建议,推动有关单位加强治安防范;

(五)加强对监外执行工作的检察监督。

第十二条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分析社会治安形势,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二)针对社会治安状况和突出治安问题,组织开展专项行动;

(三)加强对公共场所、特种行业、互联网络和公共交通的安全管理,排查解决治安隐患和突出问题;

(四)合理配置警力,强化农村、社区警务,指导监督治安防范工作;

(五)做好管制、缓刑、监外执行、假释、保外就医罪犯的监督和改造工作,配合推进社区矫正,做好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

(六)发挥调解作用,疏导和调处化解社会矛盾、治安纠纷;

(七)查禁和打击私种、吸食、制贩毒品等违法犯罪活动;

(八)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

(九)预防和妥善处置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第十三条国家安全机关应当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开展维护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第十四条司法行政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健全完善基层工作网络,提高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二)建立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指导部门行业和社会组织的调解工作;

(三)对服刑人员和教育矫治人员进行管理教育;

(四)管理和指导公证、律师、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等工作;

(五)做好刑满释放和解除教育矫治人员的管理及安置帮教工作;

(六)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七)强化和完善监所安全管理措施;

(八)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理。第四章社会责任

第十五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学校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和幼托机构的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保障师生安全;把思想品德教育、法制和安全教育列入教学内容,提高师生自防自护能力。

第十六条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和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做好救灾、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调处行政区域界限争议,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

第十七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和管理,组织指导有关机构加强职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调解和仲裁劳动争议,加强劳动监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刑满释放和解除教育矫治人员就业提供帮助;做好就业服务、权益维护和社会保障工作。

第十八条国土资源、农牧、林业、水利、人口与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土地权属、土地征用、资源管理、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处理工作。第十九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应当将公共场所、城镇社区、居民住宅区以及涉及国计民生重要设施的社会治安防范设施建设纳入建设规划,并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监管;预防和化解涉及城市拆迁等方面的矛盾纠纷;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治安管理。第二十条工商、质量技术监督、价格、税务等部门应当加强市场监督管理,维护市场秩序,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不正当竞争、欺行霸市、强买强卖、传销、偷逃骗税等违法犯罪活动。

第二十一条交通、民航、铁路、航运等部门应当维护公路、铁路、航道、车站、机场、码头的运输秩序和治安秩序;预防劫机、劫车等事件发生;做好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易燃易爆、剧毒、放射等违禁物品的查堵工作;防范公共交通场所和运输途中的抢劫、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协助公安机关打击抢劫、盗窃以及破坏交通运输设施、运输安全和利用交通工具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

第二十二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指导国有企业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调查分析影响企业稳定的相关信息,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三条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通信等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宣传工作;依法加强对文化市场、娱乐场所、互联网和网吧的管理;加强对互联网、广播电视传输设施的安全管理;会同公安机关依法查处和打击制作、出版、销售、传播非法出版物等违法犯罪活动。

第二十四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及时查处安全生产事故;督促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

第二十五条民族、宗教事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调处化解民族、宗教方面影响社会治安的矛盾纠纷,配合有关部门制止和取缔非法宗教活动。

第二十六条信访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协同有关部门妥善处理群体性上访事件;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信息。第二十七条卫生、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医疗、食品、药品市场的监督管理,查禁有毒有害食品、假冒伪劣药品和不符合标准的医疗器械,防止食品、药品公共安全事故;做好吸毒人员和传染性疾病的检测、检查和治疗工作以及精神病人的医疗和康复工作;依法管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

第二十八条海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进出境人员、运输工具、货物、物品的监督管理,依法打击走私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第二十九条金融监管部门应当指导、推动各金融机构的安全防范工作,监督金融单位严格内部安全管理;会同公安机关监督、检查、指导金融机构预防金融诈骗、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协助公安、司法机关依法打击侵害金融安全和制售假币、洗钱等犯罪活动;预防化解金融风险。

第三十条县(市、区)、乡镇人民武装部应当组织民兵和预备役人员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三十一条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应当加强对职工、青少年、妇女、残疾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维护其合法权益;参与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工作。

第三十二条供水、供电、供热、燃油、燃气等管理部门及经营企业应当加强对设施运行的安全管护工作,落实防范措施,协同有关部门打击危害公共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

枪支弹药、爆炸物品、剧毒物品、麻醉药品、放射性物质等物品的管理部门及经营企业应当加强对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严密防范措施。

第三十三条物业、保安等社会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管理和服务职责,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化解小区邻里矛盾,做好责任区内的安全防范工作。

第三十四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社区应当制定社会治安方面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组织,组织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掌握流动人口、重点人群、出租房屋等社情动态,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社会治安防范和整治工作。第三十五条公民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邻里关系,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协助有关单位做好社会治安防范工作。

第五章工作保障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

乡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费应当由县级财政予以保障。

省发展与改革、财政部门应当将城市技防建设和经济困难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纳入社会公共安全建设项目,进行规划安排。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保障本部门、本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费。

群防群治所需经费采取政府和受益单位出资、社会捐助等形式解决。

第三十七条省、市(州)、县(市、区)设立见义勇为奖励基金和司法救助、民政救济等方面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和资助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人员,解决其在生活、就学、医疗、诉讼等方面的困难。第三十八条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报告制度。成员单位应当定期向本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报告有关工作信息,对可能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重大事项和需要协调解决的其他事项,应当及时报告并提出对策建议。第六章考核奖惩

第三十九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绩应当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评先授奖、评选综合性荣誉称号和干部晋职晋级时,应当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绩作为重要依据。

第四十条县级以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应当每年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通报同级人事、监察部门。第四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四十二条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予以通报批评、黄牌警告或者一票否决;对责任人由其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机关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责任和工作措施不落实,没有完成目标管理任务,治安秩序长期混乱或者某一类刑事案件在一段时期内频繁发生,人民群众严重缺乏安全感的;

(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及时,处置不当,造成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或者重大民事转刑事案件的;

(三)对重大治安隐患排查整治不重视或者对有关部门提出的警告、司法建议、检察建议等整改不力或者拒不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或者重大刑事案件有意隐瞒不报或者作虚假报告的。

第四十三条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由批准机关撤销荣誉称号,并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本条例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定稿)

【发布单位】82601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3-11-27 【生效日期】1993-11-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

(1993年11月27日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1993年11月27日公布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 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所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

第三条 第三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全社会的任务,必须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违法犯罪。

第四条 第四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坚持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与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方针,实行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 第五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

(一)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

(二)严格治安行政管理,查禁各种违法行为;

(三)开展治安防范工作,疏导、调解民间纠纷,防止矛盾激化,消除不安定因素;

(四)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鼓励公民自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五)加强基层以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依靠群众,开展群防群治;

(六)教育、改造和挽救违法犯罪人员,做好对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安置工作。

第六条 第六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纳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七条 第七条 省、市(州、地区)、县(市、区)、乡(镇、街道)设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县以上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设办事机构,乡(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配备必要的人员,办理日常工作。

第八条 第八条 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职责:

(一)贯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贯彻执行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决定和部署;

(三)组织、指导、协调、检查本行政区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四)开展有调查研究,总结推广经验;

(五)决定表彰、批评等有关事项,向有关主管部门、单位提出奖惩建议;

(六)办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 第九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可以设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或者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

各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应当接受所在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指导、协调和检查、监督,同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十条 第十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职责:

(一)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二)组织实施本单位和下属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安全防范和治安管理措施,维护内部治安秩序;

(三)协助公安、司法机关调查与本单位有关的违法犯罪案件;

(四)调解处理本单位内部和与本单位有关的民间纠纷;

(五)参与所在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组织的活动。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职责:

(一)开展法制教育工作,进行防盗、防火、防破坏、防治安灾害事故等安全教育;

(二)加强对治安保卫组织和人民调解组织的领导,组织村民、居民搞好治安防范,调解民间纠纷,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管理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

(三)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并监督执行;

(四)及时向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社会治安情况和村民、居民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第三章 专门机关职责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安全、司法行政机关是惩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专门机关,应当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公安、安全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职责:

(一)加强侦查破案,依法惩处刑事犯罪分子,特别要重点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活动;

(二)查禁、打击私种吸食制贩毒品、聚众赌博、卖淫嫖娼、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及时查处各种扰乱社会秩序的治安案件;

(三)加强治安管理,严格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管理制度,严密枪支弹药、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违禁物品以及旅店业、废旧金属收购等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等方面的治安管理;加强消防、交通管理、预防、减少火灾和交通事故;

(四)组织以公安干警、人民武装警察为骨干的多种力量参加的治安巡逻,在适当地点设置治安岗亭,方便公民报案和扭送违法犯罪人员;组织指导单位内部保卫机构、群众治保组织、群众治安联防组织等各类治安保卫力量,建立多层次的群防群治网络;

(五)组织和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对被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保外就医、假释的犯罪人员和所外就医的劳动教养人员,进行监督考察,做好违法和轻微犯罪人员的帮教工作;

(六)开展维护社会治安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宣传教育,调处各种治安纠纷,疏导缓解可能引发治安问题的各种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人民检察院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职责:

(一)加强批捕、起诉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严惩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分子,查处渎职等犯罪案件;

(二)结合办案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出检察建议,推动有关单位建立健全防范制度,及时处理公民来信来访和受理控告申诉,调解和疏导社会矛盾;

(三)做好对免诉人员的考核和帮教工作,定期回访考察。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职责:

(一)加强刑事审判工作,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和严重经济犯罪分子,与劳改部门共同做好减刑、假释工作;

(二)发挥公开审判活动的教育作用,对公民进行法制宣传和法制教育;

(三)依法处理民事、经济、行政案件,开展司法建议活动,促进有关单位加强管理和防范工作;

(四)帮助指导基层调解组织开展各种民间纠纷 调解疏导工作。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司法行政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职责:

(一)组织实施国家普法教育规划,检查指导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普及法律知识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组织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培训调解人员,改进调解方法,提高调解成功率;

(二)加强对劳动改造和劳动教养人员的管理教育,严格监管审批制度,提高改造工作质量;

(三)管理和指导公证、律师、基层法律服务所工作,为公民和社会各方面提供多层次的法律服务。

第四章 社会责任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互相协调,共同承担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整体责任。

各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以法定代表人为主要负责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部门应当加强法制宣传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影剧院、歌舞厅、电子游艺厅、营业性台球室、录像放映室、书店、书报刊和音像制品销售点等场所的管理,严禁赌博和色情活动,严禁制作、播放、出版、出售反动、淫秽或者其他有害的读物和音像制品。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铁路、交通、民航、邮电等部门应当加强对车站、机场、码头的治安管理和邮件管理,严格检查违禁物品,协助公安机关打击抢劫、盗窃运输物资、旅客财物和破坏交通运输设施、通讯设施等违法犯罪活动。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集贸市场和专业市场的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做好治安防范工作。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建设,做好救灾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容遣送工作,及时调处行政区划争议,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戒毒场所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劳动部门应当做好待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就业安置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妥善安置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就业;做好劳动纠纷的调解和仲裁工作。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严格校纪,配合社会、家庭,组织、指导学生的校外活动,做好违法和轻微犯罪学生的帮助教育工作。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卫生、医药部门应当严格管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配合民政、公安部门做好对吸毒人员的监测、治疗和康复工作。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城建部门应当将公共场所、城镇居民住宅区安全防范设施和公安、司法机关派出机构的办公场所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应根据各自职责和工作对象的特点,加强以职工、青少年、妇女的政治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驻本省的人民解放军和各级人民武装部门应当组织部队、民兵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每个家庭都应当教育家庭成员遵纪守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做好家庭安全防范工作。

每个公民应当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五章 社会保障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公民为维护社会治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牺牲的,依照《 革命烈士褒扬条例》规定,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并根据有关规定对其家属予以抚恤;不够烈士条件的,比照有关因公牺牲的规定予以抚恤或照顾。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致伤致残的,其医疗费、生活补助费等由侵害人承担,侵害人是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由其监护人承担;侵害人无力承担的,由公民所在单位按工伤处理;没有工作单位的,由当地民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参战伤残民兵、民工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做出贡献的城镇待业人员,当地劳动部门应当优先推荐或介绍其就业。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受伤的,医疗单位必须无条件及时抢救治疗,不得拒绝或延误。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省、市(州、地区)设立见义勇为奖励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设立见义勇为奖励基金。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公安、司法机关应当对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公民采取措施,保护其人身和财产安全,对打击报复的要及时查处,依法严惩。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所必需的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社会群防群治组织所必需的经费,除当地财政拨款外,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城镇可收取治安联防费和看护费。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给予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给予记功或授予荣誉称号:

(一)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绩显著的;

(二)揭发违法犯罪行为或见义勇为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事迹突出的;

(三)教育改造违法犯罪人员或帮教、安置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成绩显著的;

(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或重大治安灾害事故成绩显著的;

(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理论研究成果或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社会效果显著的;

(六)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有其他突出成绩的。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区域及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由县级以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据情发出治安隐患通知书、书面通报、黄牌警告、限期改正或建议取消本精神文明单位或综合性先进单位的评选资格;造成严重危害或后果的,由县级以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建议有关部门对单位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经济处罚或者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犯罪情况严重或治安秩序严重混乱的;

(二)对不安定因素或矛盾化解、处置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因管理不善、防范不力,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或治安灾害事故的;

(四)有重大治安隐患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

(五)发生刑事案件或重大治安问题隐瞒不报或作虚假报告的。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公安、司法机关对公民或组织的报案不依法及时受理,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实施中具体应用问题由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有关规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全文(范文)

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所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

第三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全社会的任务,必须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违法犯罪。

第四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坚持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与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方针,实行专门机关工作与与从路线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

(一)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洁动,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

(二)严格治安行政管理,查禁各种违法行为;

(三)开展治安防范工作,疏导、调解民间纠纷,防止矛盾激化,消除不安定因素;

(四)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鼓励公民自 1 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依靠群众,开展群防群治;

(六)教育、改造和挽救违法犯罪人员,做好对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安置工作。

第六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纳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七第 省、市(州、地区)、县(市、区)、乡(镇、街道)设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县以上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设办事机构,乡(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配备必要的人员,办理日常工作。

第八条 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职责:

(一)贯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贯彻执行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决定和部署;

(三)组织、指导、协调、检查本行政区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四)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经验;

(五)决定表彰、批评等有关事项,向有关主管部门、单位提出奖惩建议;

(六)办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可以设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或者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

各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京戏当接受所在地社会治安综 2 合治理委员会的指导、协调和检查、监督,同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十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社会治安组织治理工作中的职责:

(一)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二)组织实施本单位和下属单位的社会治安组织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安全防范和治安管理措施,维护内部治安秩序;

(三)协助公安、司法机关调查与本单位有关的违法犯罪案件;

(四)调解处理本单位内部和与本单位有关的民间纠纷;

(五)参与所在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组织的活动。

第十一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职责:

(一)开展法制教育工作,进行防盗、防火、防破坏、防治安灾害事故等安全教育;

(二)加强对治安保卫组织和人民调解组织的领导,组织村民、居民搞好治安防范,调解民间纠纷,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管理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

(三)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并监督执行;

(四)及时向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所映社会治安情况和村民、居民对社会治安组合治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第三章 专门机关职责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安全、司法行政机关是惩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专门机关,应当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

第十三条 公安、安全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职责:

(一)加强侦查破案,依法惩处刑事犯罪分子,特别要重点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活动;

(二)查禁、打击私种吸食制贩毒品、聚众赌博、卖淫嫖娼、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特违法犯罪活动,及时查处各种优乱社会秩序的治安案件;

(三)加强治安管理,严格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管理制度,严密枪支弹药、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违禁物品以及旅店业、废旧金属收购等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等方面的治安管理;加强消防、交通管理,预防、减少火灾和交通事故;

(四)组织以公安干警、人民武装警察为骨干的多种力量参加治安巡逻,在适当地点设置治安岗亭,方便公民报案和扭送违法犯罪人员;组织指导单位内部保卫机构、群众治保组织、群众治安联防组织等各类治安保卫力量,建立多层次的群防群治网络;

(五)组织和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对被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保外就医、假释的犯罪人员和保外就医的劳动教养人员,进行监督考察,做好违法和轻微犯罪人员的帮教工作;

(六)开展维护社会治安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宣传教育,调处各种治安纠纷,疏导缓解可能引发治安问题的各种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

第十四条 人民检察院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职责:

(一)加强批捕、起诉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严惩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分子,查处渎职等犯罪案件;

(二)结合办案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出检察建议,推动有关单位建立健全防范制度,及时处理公民来信来访和受理控告申诉,调解和疏导社会矛盾;

(三)做好对免诉人员的考核和帮教工作,定期回访考察。

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职责:

(一)加强刑事审判工作,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和严重经济犯罪分子,与劳改部门其同做好减刑、假释工作;

(二)发挥公开审判活动的教育作用,对公民进行法制宣传和法制教育;

(三)依法处理民事、经济、行政案件,开展司法建议活动,促进有关单位加强管理和防范工作;

(四)帮助指导基层调解组织开展各种民意纠纷的调解疏导工作。

第十六条 司法行政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职责:

(一)组织实施国家普法教育规划,检查指导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普及法律知识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组织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培训调解人员,改进调解方法,提高调解成功率;

(二)加强对劳动改造和劳动教养人员的管理教育,严格监管审批制度,提高改造工作质量;

(三)管理和指导公证、律师、基层法律服务所工作,为公民和社会各方面提供多层次的法律服务。

第四章 社会责任

第十七条 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互相协调,共同承担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整体责任。

各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以法定代表人为主要负责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

第十八条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部门应当加强法制宣传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宣传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影剧院、歌舞厅、电子游艺厅、营业性台球室、录像放映室、书 5 店、书报刊和交易音像制品销售点等场所的管理,严禁赌博和色情活动,严禁制作、播放、出版、出售反动、淫秽或者其他有害的读物和音像制品。

第十九条 铁路、交通、民航、邮电等部门应当加强对车站、机场、码头的治安管理和邮件管理,严格检查违禁物品,协助公安机关打击抢劫、盗窃运输物资、旅客财物和破坏交通运输设施、通讯设施等违法犯罪活动。

第二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集贸市场和专业市场的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做好治安防范工作。

第二十一条 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建设,做好救灾救济、社会福利、优扶安置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及时调处行政区划争议,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戒毒场所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劳动部门应当做好特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就业安置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妥善安置刑潢释放、解除劳动教育养人员就业;做好劳动纠纷的调解和仲裁工作。

第二十三条 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加强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严格校纪,配合社会、家庭,组织、指导学生的校外活动,做好违法和轻微犯罪学生的帮助教育工作。

第二十四条 卫生、医药部门应当严格管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配合民政、公安部门做好对吸毒人员的监测、治疗和康复工作。

第二十五条 城建部门应当将公共场所、城镇居民住宅区安全防范设施和公安、司法机关派出机构的办公场所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第二十六条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应根据各自职责和工作对象的特点,加强对职工、青少年、妇女的政治思想教育、法 6 制教育和道德教育。

第二十七条 驻本省的人民解放军和各级人民武装部门应当组织部队、民兵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二十八条 每个家庭都应当教育家庭成员遵纪守法,履行对未成年的监护责任,做好家庭安全防范工作。

每个公民应当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五章 社会保障

第二十九条 公民为维护社会治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牺牲的,依照《革命烈士褒扬条例》规定,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并根据有关规定对其家属予以抚恤;不够烈士条件的,比照有关因公牺牲的规定予以抚恤或照顾。

第三十条 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致伤致残的,其医疗费、生活补助费等中侵害人承担,侵害人是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由其监护人承担;侵害人无力承担的,由公民所在单位按工伤处理;没有工作单位的,由当地民政部门按国家有关参战伤残民兵、民工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一条 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作出贡献的城镇待业人员,当地劳动部门应当优先推荐或介绍其就业。

第三十二条 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受伤的,医疗单位必须及时抢救治疗,不得拒绝或延误。

第三十三条 省、市(州、地区)设立见义勇为奖励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设立见义勇为奖励基金。

第三十四条 公安、司法机关应当对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公民采取措施,保护其人身和财产安全,对打击报复的要及时查处,依 7 法严惩。

第三十五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所必需的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社会群防群治组织所必须的经费,除当地财政拨款外,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城镇可收取治安联防费和看护费。

第六章 奖励和处罚

第三十六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给予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给予记功或授予荣誉称号:

(一)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绩显著的;

(二)揭发违法犯罪行为或见义勇为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事迹突出的;

(三)教育改造违法犯罪人员或帮教、安置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成显著的;

(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或重大治安灾害事故成绩显著的;

(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理论研究成果或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社会效果显著的;

(六)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有其他突出成绩的。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区域及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由县级以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据情发出治安隐患通知书、书面通报、黄版警告、限期改正或建议取消本精神文明单位或综合性先进单位的评选资格;造成严重危害或后果的,由县以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建议有关部门对单位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予以经济处罚或者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犯罪情况严重或治安秩序严重混乱的;

(二)对不安定因素或矛盾化解、处置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因管理不善、防范不力的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或治安灾害事故的;

(四)有重大治安隐患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

(五)发生刑事案件或重大治安问题隐瞒不报或作虚假报告的。

第三十八条 公安、司法机关对公民或组织的报案不依法及时受理,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实施中具体应用问题由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解释。

第四十条 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有关规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省司法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国家税务局、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甘肃省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实体认定办法(暂行)》的通知

(甘综治办[2005]39号)

各市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司法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甘肃矿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司法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现将《甘肃省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实体认定办法(暂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甘肃省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实体认定办法(暂行)近年来,各地按照中央和省上有关文件精神,从实际出发,积极创办安置刑释解教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实体(以下简称实体),解决了一大批刑释解教人员特别是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处可去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问题,并积极开展帮教工作,对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了进一步鼓励实体吸纳安置刑释解教人员,做好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和帮教工作,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等八部(委、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综治委„2004‟4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规定了对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实体实行税收扶持政策。为了规范实体行为,鼓励实体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促进实体的建立与发展,现就实体的认定审核程序、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实体的监督管理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实体的认定审核

(一)实体标准

本办法所称实体是指根据中发„1992‟7号《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政法工作,更好的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见》和中办发„1999‟17号《政法机关保留企业规范管理若干规定》文件要求,由司法行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创建的以安置刑释解教人员为主的企业和接受刑释解教人员达到职工总数一定比例的企业。具体包括接受刑释解教人员占到职工总数40%的为A

级实体(完全享受《意见》规定优惠税收政策),占30%的为级实体(享受《意见》规定优惠税收政策的75%),占20%的为C级实体(享受《意见》规定优惠税收政策的50%)。

实体除具备《公司法》和相关《企业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外,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1、企业法人代表或企业负责人政治立场坚定,社会责任感强,热心安置帮教工作;

2、依法经营,无违规违法行为,且经营状况良好;

3、企业具备一定规模,能够为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处可去的刑释解教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就业岗位;

4、建立对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的志愿者队伍,能够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展经常性帮助、教育活动。

(二)实体认定

实体认定由市(州司法行政部门负责)。

企业以书面形式向所在地司法行政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1、营业执照副本;

2、税务登记副本;

3、刑释解教人员《释放证明》、《解教证明》;

4、企业职工名册(加盖企业公章);

5、企业与刑释解教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

6、企业办理的刑释解教人员社会保险费记录;

7、企业安置帮教工作计划等相关材料。

司法行政机关对企业申请进行审核,30日内作出审核意见。符合条件的,颁发实体认定证明,不符合条件的不予认定,出具不符合条件意见书并说明理由。

(三)实体申请减免税程序

实体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1、《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实体认定证明》(以下简称《认定证明》),见附件;

2、减免税申请表;

3、刑释解教人员《释放证明》、《解教证明》;

4、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县级以上(含县级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应在刑释解教人员《释放证明》、《解教证明》上注明已享受税收政策。

二、实体享受的税收政策

《意见》第二条第八项第一款“对司法行政机关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同开办或认定的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实体,安置刑释解教人员达到职工人数的40%以上的,三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中安置的刑释解教人员主要指刑满释放5年和解除劳教3年内人员。实体的经营范围比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及其后续文件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只能享受一次税收优惠政策。

三、实体的监督管理

(一)实体的日常管理由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定期向劳动和社会保障、税务部门通报情况,检查由市(州司法行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税务部门负责)。

年检的重点:

1、实体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防止和杜绝骗税、逃税;

2、实体生产经营、遵纪守法和开展安置帮教工作的情况。接受年检的实体应当向当地司法行政部门提供以下材料:

1、《认定证明》;

2、实体自检报告;

3、新招用刑释解教人员《释放证明》、《解教证明》,与实体签订的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缴费记录;

4、企业职工名册;

5、工资报表;

6、上和本上半年财务报表。

司法行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税务部门对实体的年检材料要及时审查。凡年检合格的,由市(州司法行政机关在《认定证明》上加盖“年检合格”印戳),税务部门据此继续给与相关减免税待遇。年检不合格的,通知企业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取消实体资格,不再享受减免税待遇。

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严格《认定证明》管理,实体关闭或改

变性质时,发证机关要及时收回《认定证明》。任何组织和个人弄虚作假骗取税费优惠政策的,应注销《认定证明》,追缴所骗税款,触犯法律的,移交有权机关依法予以惩处。

(二)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创办的实体,要严格按照中办发„1999‟17号文要求,与所创建的实体在经济上彻底脱钩,不得参与实体的经营管理,不得干涉实体经营自主权,不得抽调、占用实体财产,不得以任何方式在实体报销或提取费用。司法行政机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在实体兼职,确需兼职的,不得从实体领取工资、报酬,享受实体福利待遇。

(三)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与实体建立联系制度,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实体的困难,采取多种形式协助实体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助、教育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安置帮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实体统一冠名为:甘肃省XX市(州××县(区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实体,企业对外)名称不变)。

各级司法行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税务部门要按照本《办法》要求,收到文以后对现有安置刑释解教人员的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凡符合条件的,由司法行政机关发给认定证明,经税务机关批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暂不符合条件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实体要求的,不予认定。

第五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材料

一、什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通过加强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从根本上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稳定的社会系统工程。

二、社会治安问题为什么要实行综合治理?

治安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西汉贾谊的《治安策》,贾谊所说的治安,是指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现代意义的社会治安,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和行政管理所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秩序。那么社会治安问题为什么要实行综合治理呢?

一是社会治安问题形成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既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也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既有人们思想意识、法制观念的原因,也有个人心理、生理上的原因;既有工作单位、居住小区等“小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这个“大环境”方面的原因;既有国内的原因,也有国外影响的原因。

二是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预防社会犯罪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党和国家高瞻远瞩,提出了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这一重大战略方针。按照这一方针和措施,通过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全体参与,齐抓共管,解决了治安工作中的“预防”、“惩处”、“改造”三大重要课题。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治安问题,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根本途径。它是我国的一大创造。

三是对社会治安问题实行综合治理,是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我们搞改革开放,关键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也干不成,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由于影响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维护好稳定也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因此,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党中央的一项重要工作方针,也是维护稳定的最主要措施和最有效的途径。实践证明,要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能只靠哪一个部门,而是要靠党政的统一领导和各级组织以及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不能只用哪一种方法,而是要用千百种方法;不能只抓一阵子,而是要长期坚持。就是我们常说的: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三、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是在什么情况下形成和确立的?

党中央正式明确将“综合治理”作为社会治安工作的基本方针,是1981年6月14日中共中央批转的《京、津、沪、粤、汉五大城市治安座谈会纪要》中提出来的。纪要提出,争取社会治安根本好转,必须各级党委都来抓,全党动手,实现“综合治理”。1991年1月15日,党中央在烟台召开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过去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明确了今后的方针、任务。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这两个决定深刻阐明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规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要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工作范围、工作方法等。1991年3月又成立了“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继成立了相应的组织。

四、为什么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提出,是根据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安新路子。特别是当前,各级党政领导和综治组织,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努力开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我们国家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力量源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精髓,就是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力量,来管理社会。因此,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会得到全社会的拥护和支持,就可‍以把各个地区、各条战线、各个部门的力量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最大限度地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落实,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

第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在党政组织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协调一致,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种手段得到全面的运用和贯彻落实。可以说,只有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种手段和措施,才能得到全面的运用和落实,这是我国特有的政治优势。

下载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样例5]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一、综治委主要职责: 1、研究贯彻中央和上级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 2、积极协助镇党委、政府,协调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

    医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样例5)

    医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2010年,我院在县卫生局和上级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对照2010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的内容,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

    201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样例5]

    刘集街道办事处2011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工 作 汇 报 2010年11月,为了更好地服务深圳工业园建设,刘集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街道办下辖11个村(社区)和国合林场,80个村民小组......

    2009年上半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样例5]

    南抗村2010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娜允镇党委的领导下和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南抗村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县、镇综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年初签订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样例5)

    二○一一年度XX乡各单位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XX乡社会综合治理委员会 二○一二年二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样例5)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 为加强办公室各科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根据维稳、禁毒及综治工作的要求,综合我办实际,......

    甘肃省旅行社调查问卷(样例5)

    甘肃省旅行社调查问卷 参与支部:2008级旅游管理、导游、旅游英语团支部 尊敬的旅行社同仁: 您好! 我们是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旅游类专业的学生。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

    2019年司法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样例5]

    2019年司法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范文汇编县委政法委: XX年司法行政系统综治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