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扬尘治理工作情况通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11.30)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城市扬尘治理工作情况通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省住建系统关于城市扬尘治理工作作如下发言:
一、工作总体情况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今年以来,全省住建系统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加强城市扬尘治理组织领导。省市县各级主管部门均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扬尘污染防治攻坚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巡查、督查机制,形成了主要负责人靠前指挥、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责任部门狠抓落实的监管责任体系,大力度推进城市扬尘防治工作。
(二)全面开展城市扬尘污染综合整治
一是狠抓施工工地扬尘治理。全省住建系统深入落实《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2017年度实施计划》,以坚决实现施工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为抓手,自5月起持续开展施工工地扬尘专项治理,我厅组织2次全省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处置和绿色施工现场观摩会,全省各级住房城乡主管部门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多种形式的现场观摩会,充分发挥了典型示范、样板引路作用;对全省所有1.4万个在建工地开展专项检查3.7万余次,责令停工7417起,行政处罚884起,施工扬尘污染突出问题得到有力整治。
二是深化城市道路扬尘防治。全省以开展“清洁城市环境活动”为抓手,加快成都、攀枝花、绵阳等5个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试点步伐,以点带面,不断完善城市环卫作业体系,加强料堆扬尘管控,科学规划城市堆场布局选址,落实密闭、覆盖或喷淋等措施,堆场扬尘得到有效治理。加大财政投入,增加环卫机械化清扫和洒水控尘设施,不断加大机械化清扫作业力度,机械化清扫面积增长幅度较大,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和扫净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加强垃圾清运车管理,推进落实渣土运输车辆密闭改装、密闭运输工作,抛洒滴漏、带泥行驶等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三是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其他扬尘管控。全省住建系统以推进园林城市创建为发力点,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和维护。目前,全省创建国家、省级园林城市已达到70个,完成了70多个市、县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城市土壤裸露问题、随意侵占绿地的现象得到初步遏制。加快推进绿色搅拌站的建设,加大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管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有效降低建筑施工扬尘污染。
(三)坚定不移抓环境问题整改
坚持问题导向,全省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聚焦中央环保督查指出的问题和交办的案件、聚焦省级环境保护督查发现的问题、聚焦扬尘专项治理发现的问题、聚焦群众反复投诉举报的问题,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即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坚持“清单制+责任制”,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分级分类落实,及时跟踪督导,确保整改了质量。中央环保督查转交的37个有关扬尘的来信来访反映问题,在9月底已全部完成整改;省环保督查交办的两批次涉及13个市州、19个工程项目共42个施工扬尘污染的问题,在7月底已全部完成整改;市(县)扬尘专项治理自查核报的21264个问题,在10月底已全部完成整改。目前,全省住建系统仍持续深入开展工地扬尘专项治理,对发现的问题立查立改。
(四)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城市扬尘治理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全省住建系统始终将城市扬尘治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打好秋冬季扬尘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的同时,找短板,想对策。修订完善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费计价管理办法,保障扬尘防治费用到位;压实明确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持续深入开展扬尘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完善扬尘防治奖惩措施,进一步健全监管体系;加强城市扬尘防治应急保障建设,切实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逐步建立形成城市扬尘污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道路扬尘治理任务艰巨。近年来城市道路设施建设增长迅猛,市容环卫专用车辆增长速度远未跟上城市道路面积增长速度,尽管我们不断加大机械化清扫作业力度,但机械化清扫率仍然不高。
二是工地扬尘问题易反复。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在此过程中会不断产出各种扬尘问题,加之现阶段安全文明施工费落实不到位,相关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严,导致一些扬尘问题容易反复出现。
三是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监管难度大。建筑工程机械使用频繁,流动性大,其污染监管涉及到尾气排放污染指标的确定和测试,但目前没有针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排放标准,且测试需要相关专业机构实施。四是既有搅拌站环保改造量大。全省大部分既有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建站标准低,达不到绿色环保站标准,需要改造升级数量较大。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全力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专项督查。按照我省2017-2018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部署,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会同环境保护厅、交通运输厅、公安厅,对全省17个市深入开展建筑工地非道路移动源、工地扬尘、道路扬尘管控专项督查,进一步督促各地抓实抓好城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打好秋冬季大气、城市扬尘污染攻坚战,促进秋冬季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二是持续加强施工工地扬尘管控。针对工地扬尘易反复问题,各地住建系统要进一步加大日常巡查检查频次和综合执法力度,压实建设、监理、施工及渣土运输单位扬尘防治的主体责任,尤其是落实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保证安全文明施工费足额取费和专款专用,严肃查处 “六个百分百”不落实、违规使用排放尾气不达标的工程机械和劣质油品等行为。
三是继续深化城市道路扬尘防治。各市、州、县加大资金投入,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加大道路洒水降尘力度,确保设市城市和县城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分别达到90%、85%以上。加强城市道路路政养护管理,加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力度,严格查处抛洒滴漏、带泥行驶、道路乱开乱挖以及擅自清运工程渣土等行为。
四是坚持抓好城市扬尘防治其他工作。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持续推进园林城市创建,加强城市绿地养护和规划,大力实施生态修复,计划到2020完成全省生态修复“双百工程”。加快推进绿色搅拌站建设,培育和建设一批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绿色生产示范企业,大力推进既有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企业的技改工作,力争用三年时间使既有搅拌站全部达到绿色环保搅拌站标准。
我厅将根据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洪波省长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城市扬尘管控力度,全面完成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做出积极贡献。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7年11月29日
第二篇: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贯彻执行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贯彻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的通知
川建质安发[2011]353号
各市、州及扩权试点县(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今年国家对原《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进行了修订,发布了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从2011年8月1日起实施。
为切实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安全保障水平,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凡我省行政区域内所有建设工程在钢筋进场时和钢筋调直后(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调直的钢筋除外),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样并委托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见证取样复检,未经复检或经复检不合格的,一律不得用于工程建设。
二、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中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进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强屈比”、“屈标比(超强比、超屈比)”检测。当检测结果不满足有关要求时,不得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中使用。
三、工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要求做好钢筋现场见证取样送检工作。在审核钢筋现场抽样复检报告时,应认真核查检测报告结论,不满足要求的不得用于工程施工。
四、各建设工程及材料类检测机构要尽快完成钢筋重量偏差、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等检测技术能力资质认可,为钢筋分项工程检验及验收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五、全省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严格《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使用钢筋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川建质安发[2011]126号)要求,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使用钢筋质量监督管理,督促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严把钢筋进场关,加强钢筋加工过程控制,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要求进行钢筋分项工程验收,坚决杜绝不合格钢筋用于建筑工程,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九日
第三篇:110131160850_56914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住房公积金工作要点
附件: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1年住房公积金工作要点
2011年,全省住房公积金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省委“两个加快”要求,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作用,为“十二五”开好头、布好局,促进住房公积金的发展。
一、主要目标
全省住房公积金新增缴存人数5万人、制度覆盖率达到73%以上;新增缴存250亿元、缴存总额达到1400亿元;新增个人住房贷款100亿元、贷款总额达到700亿元;资金使用率达到75%以上、个贷逾期率控制在0.03%以下;实现增值收益10亿元。
二、主要工作
(一)强化公积金保障功能
继续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争取在推进低收入群体建制方面有所突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做好灾后重建安置购房和租、售保障性住房的公积金提取及个人贷款工作,落实优惠政策,保证满足需求。
从公积金增值收益中向各级政府提供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4亿元。
(二)调整公积金使用政策
贯彻落实中央调控政策措施,清理纠正地方出台与中央调控要求不相符的规定,严禁使用公积金投机性购房。
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引导住房消费,支持职工基本住房需求,维护职工使用公积金的合法权益。
继续做好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发放项目贷款5亿元。
(三)规范公积金运作管理
指导督促公积金管委会严格决策制度,履行职责,发挥管委会作用。
严格执行缴存政策,清理和纠正不建不缴、少缴漏缴等行为。
按照国家业务规范标准,完善管理流程,加强内控制度,堵塞管理漏洞,切实规范管理。
落实执行从业人员准入、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增强服务意识,便捷办事程序,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方便公积金使用。规范信息披露,增强管理透明度。
(四)保障公积金运行安全
加强对中央调控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严肃处理违法违规问题。
严格对公积金试点工作的监督,组织省试点工作督导组实施现场检查,配合公积金督察员督察。
继续开展专项治理,集中查处违规使用资金、受托银行违规转存资金、骗提骗贷和损害职工权益的行为。
完善全省公积金监管信息系统,严格使用管理。配合完成重点城市公积金运行监管系统建设任务。
完成地震灾区公积金不良贷款减免核销工作,加大涉险资金清收力度,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保障资金安全完整。
三、主要措施
(一)积极做好有关法规起草、课题研究、实验运行等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公积金依法管理的能力。
(二)加强市场分析和监测,及时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解决措施和办法。
(三)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学习交流,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四)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惩防体系建设,遏制职务犯罪。
(五)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新建成省级文明单位5个,市级文明单位6个。
第四篇:湖北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湖北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等有关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厅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厅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厅直单位,在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开服务过程中,依法向社会公众以及管理、服务对象公开相关政府信息的活动。
第三条 本细则所称的“政府信息”,是指厅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第四条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遵循“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坚持“一事一审,先审查、后发布,谁公开、谁负责”的原则,应做到“合法、真实、便民、及时”。
第五条
政府信息公开属性认定和保密审查工作实行源头管理,与公文运转、信息发布程序同步实施。各类信息形成前,按照“谁制作、谁公开、谁负责保密审查”的原则,由主办处室(单位)在提交办公室审核的同时,就是否公开、公开的范围、公开的形式等提出初步意见,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未经保密审查的政府信息不得公开。所有以厅名义发文的文件,在拟稿环节必须标注公开属性,即标注“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中的一项。不予公开的,应当说明理由。文件正式印发时,应标注信息公开类别。
一般信息由办公室审核确认;规范性文件和重要的业务信息经办公室审核后,报厅分管领导审定;涉及敏感问题或者重大事项的信息,应当经厅务会议研究决定。如有必要,由厅办公室上报省保密局和住建部进行认定。
第六条 保密审查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和内容一律不得公开;
(二)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不明确的事项,应报有确定权限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三)涉及业务工作的,要听取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
(四)遇有可能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拟公开事项,要与有关部门协调会商;
(五)对密码电报、标有密级的文件等属于国家秘密且尚未解密的政府信息,一律不得公开。密码电报确需公开的,经发电单位批准和保密审查后只公开电报内容,不得公开报头等电报格式。
第二章 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第七条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厅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实施。领导小组组长由厅主要领导担任,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厅办公室。
第八条 厅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研究部署、指导推进、协调监督全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审定相关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研究解决信息公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九条 厅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厅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拟定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制,组织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二)组织协调各处室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三)受理、分办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四)负责厅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核和依申请公开答复文书的审核;
(五)督促、检查厅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决定事项的落实情况,推动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运行;
(六)承担厅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第十条
厅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为:
(一)信息中心负责厅门户网站的技术保障,收集、编辑、发布、更新各类政府信息,在厅办公室的指导下,编制、发布厅政府信息公开报告;
(二)厅法规处负责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答复的合法性审查,协调、配合相关处室、单位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引起的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
(三)各处室负责职责范围内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办理因政府信息公开引起的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各厅直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第三章 公开内容与范围
第十一条 厅机关主动公开下列政府信息:
(一)机构职能类:厅机关机构设置、机构职能、领导分工、权责清单、人事任免、公务员招考录用等(责任单位:办公室、法规处、人事处);
(二)规范性文件:厅机关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及其解读,包括业务文件和政策解读等(责任单位:法规处、文件的起草牵头处室、单位);
(三)规划和计划类: 1.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责任单位:规划处);
2.厅机关组织编制的省内跨行政区域规划(责任单位:规划处);
3.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中、长期专项规划(责任单位:计财处、行业主管处室和单位);
4.计划:厅机关制定的各行业工作要点或工作计划(责任单位:行业主管处室、单位)。
(四)行政执法监督类:
1.厅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任单位:行业主管处室、单位);
2.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业普法的有关制度规定(责任单位:行业主管处室和单位、法规处);
(五)行政许可类:
1.行政许可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办理机构及其地址和联系方式、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申请表格或者示范文本、审批结果(责任单位:审批办、注册中心及相关行业主管处室、单位);
2.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目录、依据、标准(责任单位:行业主管处室和单位)。
(六)其他:
1.厅工作总结(责任单位:办公室); 2.厅机关财政资金信息,包括部门预算、决算,三公经费、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情况,政府采购、招标采购、集中采购、招标公告、中标公告等(责任单位:计财处);
3.依法应当公开的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相关统计数据信息(责任单位:计财处、行业主管处室和单位);
4.各类评比、表彰结果(责任单位:评比、表彰的组织处室和单位);
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公开的其他住房城乡建设信息(责任单位:各处室、单位)。
第十二条
除本细则第十一条规定的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可向本厅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
第十三条 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文件规定不得公开的政府信息,不予公开。
第十四条 对主要内容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但其中部分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应经法定程序解密并删除涉密内容后,可以予以公开。
虽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但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
第四章 主动公开方式、时限和要求 第十五条 属主动公开范围内的政府信息,各处室、单位应当在该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规章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六条 对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信息,应当根据信息的内容和特点,采用下列一种或多种方式予以公开:
(一)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门户网站;
(二)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或者其他相关会议;
(三)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
(四)公告栏、公开栏、电子屏幕、触摸屏等;
(五)政务公开指南或办事指南;
(六)其他便于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
第十七条 信息中心和厅直单位的网站管理部门要建立政府信息发布登记制度。在门户网站上发布政府信息,承办单位应向网站管理部门提供保密审查机构的审查意见和单位负责同志的审批意见。网站管理部门要做好相应记录备查。
第五章 依申请公开信息的办理程序和要求
第十八条 厅“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窗口”(以下简称窗口)设在厅政务服务大厅,并由专人负责。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简称“申请人”)根据本细则第十二条申请 获取政府信息时,可以在窗口当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人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提出,由窗口代为填写),也可采用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书面形式提出。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
(二)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内容描述;
(三)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
申请人申请提供与其自身相关的政府信息时,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证明文件。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的电子文本格式可在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门户网站下载,以方便申请人提出申请。
第十九条
厅办公室负责受理申请人的申请。窗口接到申请后,应在当日内将申请送厅办公室办理。
第二十条
厅办公室接到申请后,应及时提出拟办意见送分管厅领导批示,并在2个工作日内交相关处室、单位办理。
第二十一条
承办处室、单位应根据相关规定,对申请提出办理意见,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厅法规处合法性审查、厅办公室审核、分管厅领导审签后,于收到申请后13个工作日内答复申请人。
第二十二条
承办处室、单位要在规定期限内作出答 复。因正当原因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或者提供信息的,经分管厅领导同意,可以将答复或者提供信息的期限适当延长,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15个工作日。
申请人补正信息或调整申请的时间不计算在规定期限内。
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的时间不计算在规定期限内。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法定事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的,期限中止,障碍消除后恢复计算。
第二十三条
申请处理:
(一)收到申请后,承办处室、单位要对申请内容进行审查,对申请内容不明确的,要书面告知申请人作出更改、补充;
(二)对属于本机关掌握的政府信息,并明确可以依申请公开的,应在办理期限内书面答复申请人;
(三)申请获取的信息如果属于本机关已经主动公开的,应书面告知申请人获得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四)对不属于本机关掌握的信息,应及时书面告知申请人。如果知晓掌握该信息的其他机关,告知申请人联系办法;
(五)属于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应书面告知申请人不 予公开的理由;
(六)申请公开的信息中含有不应当公开的内容,但是能够作区分处理的,应向申请人提供可以公开的信息内容;
(七)申请公开的信息不存在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
(八)同一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重复向本机关申请公开同一信息,已经作出答复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不再重复受理。
第二十四条
申请公开的信息涉及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书面征求相关权利人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予公开。但是,经承办处室、单位提请厅务会议研究决定,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
第二十五条
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应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予以提供;无法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的,可以通过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复制件或者其他适当形式提供。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应按该信息存在的实际状态提供,一般不承担为申请人汇总、加工或重新制作政府信息,以及向其他行政机关和申请人搜集信息的义务。
第二十六条
政府信息已移交省档案馆的,依照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和处理
第二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
第二十八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厅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九条
每年对不予公开的信息以及依申请公开较为集中的信息进行全面自查,发现应公开未公开的信息应当公开,可转为主动公开的应当主动公开。
第三十条
厅办公室组织信息中心每年对各处室、单位信息主动公开情况一次总结通报。厅人事处要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绩效考评体系,所占分值权重不低于4%。
第三十一条
厅机关各处室、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和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厅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给予批评教育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
(二)厅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对应栏目空白或未按时间节点更新的,依申请公开承办超时或不愿办理的;
(三)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的;
(四)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的;
(五)公开不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的;
(六)违反信息公开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的。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
第七章 附则
本细则由厅办公室负责解释。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
设厅
文件
陕建发[2012]111号
关于继续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
各设区市建设规划局(建委)、杨凌示范区规划建设局、西咸新区建设规划局、西安市市政公用局、西安市地铁办: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建质[2012]14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2]2号)要求,结合我省建筑安全生产实际,现就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政府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决策部署,积极组织宣传、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精神,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年”活动,自觉践行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把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置于重要地位,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安全与发展的统一。要指导督促建筑企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把安全作为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全面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技能和素养,以安全发展促进企业健
康可持续发展。要深入推进建筑安全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要求,督促建筑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督促工程建设单位履行安全责任,确保工程合理工期、合理造价,并及时支付安全生产费用。督促监理企业熟练掌握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严格实施施工现场安全监理。要切实履行建筑安全监管职责,加大层级督查和现场检查力度,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定期通报生产安全事故情况,督办约谈工作不力的地区和企业负责人。对违法违纪、失职渎职的部门工作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三、坚持预防为主,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预防理念,充分发挥制度和机制效能,强化事故预防。督促建筑企业加强监测监控和预报预警,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组织工程项目有关人员排查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并及时实施治理消除。督促工程建设单位积极协调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并在资金、人员等方面积极配合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肃认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真正发现生产安全隐患,并切实督促企业认真整改。加强对重点工程的监管,特别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并强化对事故多发、易发的重点部位和环节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重大隐患治理挂牌督办制度,督促企业落实责任,积极防范和遏制事故发生,保障工程施工安全。
四、加强“两场”联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
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进建筑市场、施工现场联动的监管机制建设,进一步落实建筑工程招投标、资质资格审批、施工许可、现场作业等环节的安全监管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执法机制,持续依法严厉打击建筑施工活动中的非法违法行为。积极开展以预防工地脚手架垮塌、起重机械倒塌、建筑坍塌和高处坠落事故为重点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工程招投标环节中的围标、串标、虚假招标行为,严厉打击转包、违法分包行为,严厉打击肢解发包、恶意压价、压缩合理工期的行为,严厉打击企业无资质证书或超越资质证书范围承接工程、从业人员无资格证书从事施工活动的行为,严厉打击不按强制性标准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行为,严厉打击不办理施工许可、质量监督等法定建设手续的行为。公开违法违规企业和人员的不良行为信息,引导工程建设单位选用信誉好、能力强、安全生产状况好的企业,促进建筑市场可持续健康发展。
五、加大执法力度,严肃认真查处安全事故
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做好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了解核实并报送事故情况。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组织或参与事故调查处理
工作,提出事故处理意见或建议。依法严格追究事故责任企业和人员的责任,加大对企业资质和人员执业资格的处罚力度。严格执行事故查处督办制度,切实发挥事故警示教育作用,及时公布事故查处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六、注重安全基础,不断推进长效机制建设
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夯实建筑安全生产基础。不断完善建筑安全生产法规,加强建筑安全科技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建筑安全科研投入,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及装备,强制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及装备。着力推进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促进建筑企业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注重建筑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严格实施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制度,提高施工现场农民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加强建筑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安全监管人员,保障工作经费来源,努力改善工作条件。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深入了解建筑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大力推进建筑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创新。
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继续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各项工作。要对本地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有关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并于2012年11月10日前书面(含电子版)上报我厅质量安全监管处。
联系电话:029-87290157
电子信箱:ybq@shaanxijs.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