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保护实施办法
关于下发《环境保护实施办法》的通知
A、B监理办,项目部,各工区:
环境保护是项目建设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代建办编制了《环境保护实施办法》,现下发给你们,请结合项目实际遵照执行。
一、提高思想认识
各参建单位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化项目建设决不能损害生态环境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
二、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1.项目部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副经理、各部室负责人为副组长,各工区负责人为组员的环境保护小组,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和文明施工管理细则,经监理办审批后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2.对职工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将施工环保确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落实到每一位员工。项目经理部定期对施工现场的环保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定期通报、限期整改,以维护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三、制定环保措施 遵守国家和地方所有关于控制环境污染的法律和法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施工中的燃料、油、沥青、化学物质、污水、废料和垃圾以及土方、石方等有害物质对河流、湖泊、池塘和水库的污染,防止扬尘、噪音、有害气体、石油等物质对大气的污染,并且采取科学和规范的施工方法,把施工对环境、邻近单位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1.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一律持证上岗,职务、职责明确,确保工地统一调度指挥。进出场道路和场地布置要做到井然有序,各种标志齐全,做到合理、整洁。
2.挖方施工时,为防止雨水渗漏,涌水引起边坡的崩塌、滑坡等现象,雨季前及时施作截水沟,避免雨水冲刷坡面。
3.填方施工时,在会产生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设置临时性的沉淀池。其规模依据汇水面积而定,位置依据地貌地形、施工方式而定。
4.桥梁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严格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
5.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防止施工产生的泥浆对周围农田、水源、河道等的污染。
6.做好弃土场的防护与排水工作,防止水土的流失,保护环境。
7.处理好污水和垃圾,污水设便水池和非便水池,池四周抹水泥砂浆层,避免渗漏,顶加封盖,定期清理。污水池 经常洒药灭菌和清理沉淀物,污水经清洁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后方可排放,垃圾集中堆放,定期送到当地指定的地方堆放或挖坑埋好,予以覆盖。
8.在压实路段及其附近有农田时,要注意对农田的防护采取相应措施:在施工中产生的废方在挖运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洒落在农田中,要随时清理施工现场。
9.妥善处理废方,弃方尽量避免破坏和掩埋路基下侧的林木、农田及其它工程设施,弃土严禁侵占河道。弃土完成后对弃土堆进行绿化,绿化采用种草或适宜当地环境的苗木。
10.弃土场要采取防护措施,修建拦砂坝和护脚墙,对于弃土场内堆积弃土过高的采用合理的坡比、边坡上种植草和绿树等植物,防止水土流失,污染农田。
11.对施工临时用地,将原有土地表层耕作的熟土先推在一旁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将熟土推平,恢复原土地表层。如选择其它类型的土时,应为具有透水性并含有有机质的土壤,以利于种植物生长。
12.工程完工后,所有施工场地(包括临时租用土地)都应进行清理和恢复,建筑垃圾运至弃土场统一处理,并恢复场地和工地的原有功能。
13.控制噪音和灭尘,所有的工点用地,平整后铺石屑或用砼表面处理,避免尘土飞扬。配备洒水车,对施工车辆经过的道路经常洒水灭尘,以保护环境,净化空气。办公和生活驻地要与生产场地和施工现场相距一个合理的距离,减少对工作和生活干扰。
14.当施工工地距居民区较近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20:00至次日的6:00停止施工。
15.临时修筑的便道远离村庄及学校,如果夜间不得不施工时,采取减速缓行,禁止鸣笛等措施减少噪声污染。
16.利用现有公路、乡村公路作为运输通道,运输过程中注意运输给周围环境带来的污染。同时维护交通秩序,在任何时候必须按照规定设置安全及警示标志,安排专职人员现场指挥交通工作,绝对保证现有交通畅通。
17.加强材料运输车辆的管理,严禁超载、高速行驶,从而保证不会沿线撒漏,若撒漏须迅速清除。
18.施工期间要注意维护来往车辆的通行,及时保养维修原道路,保障车辆的畅通,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19.需征用料场占地时,对料场也要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料场设立施工标志,平面布置应符合环保要求。料堆摆放整齐,切实做好防尘工作。设立遮挡装置,避免石料落入农田或附近溪流。
20.一般构造物施工时,材料尽量堆放在红线以内,计划用量,做到“工完料尽”。
21.红线内地上地下管线要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积极配合拆迁,加强保护。
22.施工材料中的沥青、油料、化学物品不宜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防止暴雨冲刷而进入水体,并应具备临时遮挡的措施。
23.路基完工后尽快施作防护工程,施工期间尽量保护公路用地范围之外的现有绿色植物,若因修建临时设施工程破坏了现有的植被,在拆除临时设施工程时予以恢复。对公路两旁的古树名木和法定保护的树木,即使在公路用地范围内也尽量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24.积极保护自然资源和野生动、植物,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严格禁止偷猎和随意砍伐树木。
25.施工中挖出古董文物,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进行保护、上交。
26.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并与周围环境协调。施工时,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工程竣工后应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恢复,以保护环境,原路基施工区域内所有裸露的部位要全部进行绿化,使本工程与当地环境协调一致,整齐、美观,美化环境。
27.在环保过程,人人发挥主人翁精神,各相关人员坚守自己的职责,认真履行各自义务,建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28.对在环保过程中有贡献或成绩显著的,给予奖励。对违反本办法,造成环境破坏的,对相关人员追究责任,并给予处罚。
四、要求
A、B监理办应按照交通运输部(原交通部)《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和合同要求,对工程施工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景观影响及环境污染及施工后期的场地恢复等问题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项目部应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建设项目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并保证周边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第二篇:贵州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的通知
(黔府发〔1999〕45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贵州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已经1999年9月26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一九九九年十月十三日贵州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保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目标,全面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并作为考核单位,与被考核单位按本办法规定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以下简称《责任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目标考核办公室(以下简称环保目标考核书)具体负责同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实施的有关工作。
第三条 环境保护目标实行层层分解,分级签订《责任书》:
(一)省人民政府与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地区行署签订的《责任书》,为一级《责任书》;
(二)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和地区行署与其所属有关部门、县级人民政府、本辖区内重点污染源等单位签订的《责任书》及贵阳市人民政府与省人民政府所属有关部门签订的《责任书》,为二级《责任书》;
(三)县级人民政府与其所属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本辖区内有关污染源单位签订的《责任书》,为三级《责任书》。
前款第(二)项规定的重点污染源由地、州(市)以上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第四条 《责任书》内容应当包括:
(一)本办法规定的考核指标;
(二)各项指标达到的目标;
(三)责任承担;
(四)完成目标和指标的责任单位。
第五条 考核指标应分别列出计划。一级《责任书》有以下考核指标:
(一)政府的城市环境保护工作;
(二)政府的环境保护组织管理;
(三)政府进行的环境建设情况;
(四)政府开展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
(五)政府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六)政府的环境管理及环保能力建设情况;
(七)政府办环保实事;
(八)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满意程度。
二、三级《责任书》考核指标参照前款规定制定。
第六条 城市(县级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签订的《责任书》除了执行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外,还应当包括:
(一)环境质量指标;
(二)污染控制指标;
(三)环境建设指标;
(四)环境管理指标。
第七条 《责任书》每5年签订一次,在政府换届后的3个月内签订。《责任书》由被考核单位提出方案报考核单位审定,并由行政首长、部门或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生效。第八条 《责任书》的被考核单位必须完成《责任书》规定的各项内容。《责任书》的完成情况纳入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在一级《责任书》签订的第3年和第5年,应组织检查考核组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地区行署的自查结果应于次年一季度前上报省人民政府环保目标考核办。
二、三级《责任书》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每年不少于一次。
第十条 省人民政府组织的检查考核组由省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及省环保、监察、计划、经贸、财政等部门的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组成。
第十一条 被考核单位在接受考核检查时,须提供相应的依据和资料。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监测指标,应有法定单位出具或者认可的监测原始资料、监测布点图和其他有关的统计资料。
第十二条 环境保护目标实行分级考核,总分为1000分。检查考核组应根据被考核单位完成《责任书》的情况进行评分,并报考核单位按下列规定给予奖惩:
(一)总分不满600分的为不合格,被考核单位及其责任人应向考核单位写出书面检查,由考核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二)总分达600至699分的为合格,不奖不惩;
(三)总分达700至899分的为良好,分等级奖励;
(四)总分达900分以上的为优秀,除给予奖励外,由考核单位予以通报表彰。第十三条 被考核单位对检查考核组的评分有异议的,可以向检查考核组提出复查申请;对复查决定不服的,可以向考核单位提出申诉。
第十四条 检查考核组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检查考核人员违反纪律,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视其情节和危害后果,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被考核单位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取消该项指标的得分。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目标考核办,须将《责任书》的检查考核结果报同级人民政府审定公布。
第十六条 《责任书》考核奖励费用:
(一)考核奖励费用的来源为污染源治理补助资金;
(二)从污染源治理补助资金中提取的考核奖励费用,不得超过当年超标排污费和排污水费总额的5%,用于奖励环境保护责任目标的完成者;
(三)从省属和中央驻黔企事业单位污染源治理补助资金中提取的部分,30%用于省人民政府对全省环境保护责任目标的检查、考核等工作。
第十七条 自治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地区行署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1995年11月9日省人民政府发布的《贵州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和环境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发布部门:贵州省政府 发布日期:1999年10月13日 实施日期:1999年11月01日(地方法规)
第三篇:深圳市环境保护信访管理实施办法
深圳市环境保护信访管理实施办法
(2000年8月28日)
深环〔2000〕97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使我市的环境信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信访办法》以及国家、省、市有关信访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我市环境信访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本局)的环境保护信访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环境信访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书信、电话、走访等形式,反映环境保护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本局依法予以处理的活动。
第四条 在环境信访工作中,应当认真处理来信、来电,热情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第五条 环境信访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依照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
(二)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妥善处理;
(三)能够解决的应及时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应耐心做解释工作。
第二章 环境信访工作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 本局设置专门的环境信访工作机构或者指定其他机构负责环境信访工作,并配备专职或兼职信访工作人员,保证工作经费并配备必要的工作设施。
第七条 本局的环境信访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环境信访工作,处理环境信访问题,保障环境信访渠道的畅通。具体职责如下: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环境信访管理法规,拟定我市环境保护信访管理制度,指导区环境保护局的信访管理工作;
(二)负责环境信访件的接收、记录、立案、分发及案件的督办、催办、检查及回复;
(三)负责全市环境信访件的统计、情况分析、情况反馈及工作总结;
(四)负责环保110社会服务联合行动工作的调度、总值班、汇总、上报;
(五)组织全市环境信访人员的学习及岗位培训;
(六)负责分转、催办部分处理涉及市管辖单位的信访件;
(七)负责处理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长专线办、市信访办等有关上级部门及领导批转的部分信访件;
(八)负责环境信访“局长约访日”的组织安排;
(九)组织节假日的信访值班;
(十)建立、建全环境信访档案;
(十一)定期编制全市环境信访工作简报。
第三章 信访件的受理
第八条 本局在其职权范围内,受理环境信访人提出的下列信访事项:
(一)检举、揭发、控告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侵害公民合法环境权益的行为;
(二)对环保部门及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对污染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依法提出其它有关环境信访的事项。
第九条 对不属于本局处理信访件,应当告知信访人依法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
第十条 对已经或者应当通过诉讼、行政复议、仲裁解决的环境信访事项,应告知环境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本局设立投诉电话,保证投诉电话24小时畅通。对接收的任何信访件,不分市、区管辖范围,均须予以登记。对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均应受理。
第四章 办 理
第十二条 环境信访的办理执行以下规定:
(一)属本局职能范围内的,应按内部职责进行分类办理;
(二)属上级或下级环保局职能范围内的应请示上级环保局办理或交由下级环保局办理;
(三)涉及几个职能部门的应报请同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办理;
(四)属其它职能部门主管的,转送、转交有关部门办理。
第十三条 本局对受理的信访件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处理。涉及区环境保护局管辖单位的信访件,但影响重大,反复投诉的案件,可根据区环境保护局请求由本局直接处理,必要时本局也可决定直接处理,并向有关区环境保护局通报处理结果;本局管辖的案件可以委托区环境保护局处理,有关区环境保护局须向本局报告处理结果,市有关领导直接批示给区环境保护局处理的案件,各区环境保护局必须及时向本局通报,本局可参与案件的处理。第十四条 为了做好对群众反映强烈、反复、多次未解决或需多个部门协调解决等信访件的办理,建立局长约访日,局长约访范围如下:
(一)长期反复多次投诉未解决的信访案件;
(二)需多个部门协调、共同参与才能解决的信访案件;
(三)多人、集体信访仍未解决的信访案件。
本局信访工作机构根据约访件的内容,提前10日预约局领导,并根据局领导意见确定约访时间及相关单位负责人。
局领导通过现场听取约访代表人意见及对该信访件的调查,决定解决约访案件的具体方案。第十五条 根据《深圳市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处理信访大案暂行规定》要求,对以下情况实行重大信访件领导包案:
(一)到上级部门集体上访人数多或同一问题多次到上级部门集体上访的且上访行为强烈的信访案件;
(二)市级以上领导亲自接待或批示的环境信访案件;
(三)对饮用水源、海洋造成或即将造成重大污染的信访案件;
(四)对全市范围内造成重大影响的环境信访案件;
(五)需要政府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协调才能解决的环保信访案件。
本局根据案件性质确定包案领导(副局以上),由包案领导确定具体承办单位及办理时限。承办单位应按期办理。
第十六条 对以下重要环境信访件实行局领导批阅制度:
(一)市人大、市领导、市政协、市长专线办、市信访办等有关上级领导和部门批转的环境信访件;
(二)本局信访办受理的涉及面广、问题比较复杂的信访件。
本局各单位及各区环境保护局必须按领导批示的要求认真办理,并按批示时间办结。第十七条 对发现对环境信访事项处理不当的,有关单位应当重新处理。
本局发现区环境保护局对环境信访事项处理不当的,责成区环境保护局重新处理或直接处理。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十八条 对在环境信访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十九条 对在环境信访工作中不履行职责、推诿、拖延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通报批评:对在环境信访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按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 环境信访人对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处理恰当的环境信访问题仍无理纠缠,妨碍环境信访秩序和环保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环境信访机构应给予批评教育,也可以建议其所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违反治安管理的,应移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第四篇:乡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施办法
乡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环境责任体系,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环保站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环境保护工作格局,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X镇党政领导、干部,各村和镇属各站所、各企业单位负责人和具体责任人。
第三条
X镇党委政府、各村党支部、各村委会和镇属各站所对环境保护工作实行“一岗双责”制度,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工作负领导及监督检查责任;分管环境保护的负责人对环境保护工作负组织和综合监督检查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各自分管工作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负直接责任;企业负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第二章
镇党委、政府领导环境保护工作责任
第四条
镇党委书记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督促镇政府认真抓好环保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督促镇政府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上级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全力支持镇政府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职责。
(二)督促党政领导干部认真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将履职情况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并与评先和提拔晋升挂钩。确保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
(三)加强对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领导,每月至少听取1次辖区内环境情况汇报,每季度至少主持召开1次党委会听取环境监督检查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环境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编制、投入等重大问题,提出环境保护工作要求。
(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监督检查领导力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日常督促检查,在重要节日、重点时段带队监督检查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条 镇长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辖区环境保护督检查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行政法规及上级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把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将环境保护工作监督检查工作纳入政府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基本任务,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组织研究制定环境保护工作计划、目标,督促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加大环境投入,确保环境保护基础投入和环保监管投入。
(四)定期分析环境保护形势,研究制定改善环境保护工作条件的办法和措施。每月至少听取1次辖区内环境保护情况汇报,每季度至少主持召开1次环境监督检查工作例会,研究解决本地区环境保护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安排部署环境保护工作,并形成纪要。
(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督促检查,在重要季节、重点时段带队监督检查环境工作。
(六)加强环境保护目标考核,每年初与村、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签订环境保护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七)按要求配备环保管理人员,加强环境管理队伍建设,监督、检查、促进领导班子及其他成员抓好分管行业(领域)的工作。
(八)制定环境保护工作事故应急预案,发生事故时,按规定及时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救援和善后等工作。
第六条 分管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是环境保护工作综合监督管理的责任人,对本镇环境监督检查工作负组织协调和综合监督管理领导责任,除按照本办法第七条负责抓好分管工作范围内的环境监督检查工作外,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行政法规、及上级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研究制定本镇环境保护监督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传达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并结合实际,积极开展环境监督检查工作。
(二)协助镇长组织召开环境监督检查工作例会,研究解决本镇环境保护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安排部署环境监督检查工作。坚持环保站周例会制度,研究部署一周工作。
(三)加强在重要节日、重点时段带队检查环境保护工作。每月开展检查不少于3次。
(四)指导协调本镇环境监督检查和目标管理,组织分解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并加强考核,建立约束、激励机制。每月向镇党委、政府报告1次本地区环境工作情况。
(五)组织环境事故应急救援,督促做好事故信息报送。积极支持配合上级政府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第七条 分管其他工作的领导对分管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按照“一岗双责”规定负责抓好分管范围内的环境监督检查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抓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行政法规及上级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在分管范围内的贯彻落实。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环境监管职责。
(二)坚持将环境监督检查工作与分管业务工作同时部署、同时实施、同时考评,每月向镇党委、政府报告1次分管范围内的环境情况,同时通报分管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重大问题。
(三)每月听取1次分管部门和分包村的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督促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监督检查,重点时段带队检查环境保护工作。每月检查不少于3次。
(五)分管范围内发生环境事故时,按规定赶赴事故现场,组织协调、救援、善后等工作,督促做好事故信息上报工作,积极支持配合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认真落实调查处理意见。
第三章 镇级各站所环境保护工作职责
第八条 镇级各站所根据职能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网格管理,管环保”、“管业务,网格管理,管环保”、“管生产,网格管理,管环保”的原则,依法对本站所所属监督管理单位的环境保护工作具体负责,具体履行以下职责: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行政法规及上级主管部门及镇政府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监督管理工作的文件、会议、部署,督促管理对象抓好环境保护法规的教育培训。
(二)组织制定本站所、本行业及重大环境保护工作计划、目标,应急预案,确保镇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督促管理对象依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确保环境保护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四)结合实际,适时开展集中检查环境整治,及时报告并整改重大环保隐患,配合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及镇级相关站所调查处理重大事故。
(五)行业、业务范围内发生事故时,即时赶赴事故现场,组织协调、救援、善后等工作,按规定要求上报事故,做好各类事故善后处理工作,完成镇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六)每月定期向镇环保站上报行业、业务范围内的环保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第四章 各村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九条 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为本村环境保护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村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负责,并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传达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行政法规及镇党委、镇政府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文件、会议、指示,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明确各村民小组环保相关责任,建立行之有效的责任体系、环境隐患排查制度和应急处置措施。
(二)根据镇党委、政府对环保工作的要求,组织研究制定本村环保工作计划、目标、措施,完善制度,严格管理,认真落实。
(三)结合实际,有组织地开展各项环保检查整改活动,及时研究处理或请示上报有影响生产、生活重大隐患或危险源,并及时落实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环境安全。
(四)每月定期上报环保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五)本村发生伤亡及重大环保事故,应及时报告,保护现场,并积极协助上级及相关部门调查处理,做好群众和受害者亲属工作和善后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十条 镇政府、各村委会、镇级各站所负责人忽视环保监督检查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环保职责,导致发生事故的,发生事故后隐瞒不报、谎报、拖延不报,导致对全镇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或者不及时组织开展环保事故救援工作,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扩大的,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给予告诫、责令写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组织处理、党纪政纪等处分:对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构成犯罪的,按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各村、各站所领导在环保工作上存在不具体、不落实、不负责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不认真履行环保岗位职责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因未按照要求整改而发生事故的,依法依纪从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镇政府环保站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第五篇:廊沧高速公路廊坊段环境保护管理实施办法
廊沧高速公路廊坊段环境保护管理实施办法
发布日期:2009-07-17 作者:工程科 单位: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廊沧高速公路廊坊段是河北省“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为加强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预防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廊沧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省、部、厅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及规定,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廊沧高速公路主体工程。房建工程、交通设施工程、机电工程、绿化工程等参照本办法执行。凡是在廊沧高速公路从事施工、监理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各承包人应本着对环保和国家建设负责的态度,认真熟悉有关规范、规章、办法,总结经验,提高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地做好环保工作。
第三条 为鼓励和督促监理、承包人按上述目标建设好廊沧高速公路,结合廊沧高速公路建设的具体情况,业主实行“一保一奖一处理”的奖惩措施,即:“确保环境不受破坏”,“奖励对环境保护开展好的单位”,“处理违约破坏环境的单位”。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 为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业主、监理单位和承包人都应设立专门的环保管理机构。
业主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处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领导和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任组员。下设环保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管理处办公室。
总监办、驻地办应成立以总监、驻地监理工程师为组长,各专业监理工程师为组员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并应设置专门的环保办公室,负责日常的环保监理工作。承包人要成立项目经理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负责人任组员的环保领导小组,并设置专门的环保机构,负责本项目施工各阶段的环保工作。
第三章 环保保证体系
第五条 各承包人要建立健全环保管理体系,落实环保责任制,实现环保目标。
第六条 通过环保教育强化环保意识,通过环保控制提高预测预防能力,通过环保检查达到消除环保隐患的目的。
第七条 廊沧高速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实行“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控制、全员实施”的环保保证体系。政府环保部门对廊沧公路建设进行环保检查和监督。业主负责环保管理,督促承包人按有关环保法规施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监理单位负责施工过程中环保工作的日常监理,在项目建设中要求全体建设者按环保的各项规定保护环境。
第四章 环保组织机构职责
第八条 业主环保领导小组负责对廊沧公路的环保管理工作负责,对监理、承包人的环保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同时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其责任人为处长和分管环保工作领导,上级部门对廊沧高速公路环保工作的奖惩将直接兑现到责任人。
第九条 监理单位环保小组负责对所辖标段的环保监理工作,负责监督、指导承包人在施工活动中的环保工作。其责任人为总监理工程师和驻地监理工程师并对业主环保领导小组负责。审查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营地是否合理设置,环境保护措施是否全面、可行。认真负责地做好工程环境监理工作,使工程施工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环保要求,如噪声、废气、污水等排放应达到有关的标准等。做好环境监理的资料整理、汇总和归档工作。主要包括:监理日志中记录当天环境监理的工作内容;监理日志中记录发生不良环境影响时采取的措施以及执行情况;积极配合业主、政府环境检测单位进行环境保护的检测、考评工作。
第十条 承包人的环保小组负责本单位所辖段落的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好施工班组的环保工作,提高全体职工的环保意识,在施工中严格贯彻和执行有关环保方面的各项管理制度、政策、法规。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周边地区(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地)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情况及时了解,做好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向监理、业主和有关主管部门汇报,其责任人为项目经理和环保分管领导,并对业主和监理单位环保领导小组负责,对环保工作的好坏负直接责任,如有被上级主管部门奖励或违约处理,将直接对责任人兑现。
第五章 施工准备阶段环境保护
第十一条 项目驻地和施工人员生活区
通过实地踏勘,避开各种生态敏感点,对于生活区附近可能存在的生态敏感点,应加强管理,并提示生活区内员工,控制员工对附近生态敏感点产生潜在的人为干扰。
生活区选址尽可能避开农、林等生产用地。对临时占地范围要有明确的边界,以便控制对临时占地外围土地的不合理占用。若对农、林等生产用地的占用无法避免,则在施工结束后,必须恢复原有的土地利用功能。
厨房应设置排风系统。自建宿舍,应配套建设简易厕所,简易厕所尽量建成有冲洗水和粪便回收装置的流动厕所。生活污水,不得随意排放,应排入指定的区域。生活垃圾堆放点应选择30m范围内无生活用水和鱼用水体的废弃沟或废弃干塘。堆放点应无直通沟道与邻地相通。不得向垃圾点内排放生活污水。如施工人员集中,生活垃圾需增加处理设施和加强管理,人员较多时可增设垃圾筒。
施工人员生活区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生活区在整个施工期都存在,因此在不同阶段执行相应的标准。生活区如有备用的柴油发电机,应放置在室内,加装门窗隔声,并在进风口、出风口安装消声器。生活区应离开居民点200m以上。
第十二条 临时施工道路
严格规划临时施工道路的路线走向,以减少植被破坏为首要原则,尽量利用现有道路,若无现成道路可利用,则应严格控制施工道路修筑边界。施工结束后,必须恢复临时占用土地原有的土地利用功能。施工便道应保持平整,设立施工道路养护、维修专职人员,即时洒水清洁保持运行状态良好,减少扬尘污染。
第十三条 施工材料堆放
材料仓库和临时材料堆放场应防止物料散漏污染。仓库四周应有排水沟,防止雨水浸湿及水流引起的物料流失。
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能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水泥和混凝土运输应采用密封罐车。采用敞篷车运输时,应将车上物料用篷布遮盖严密。
第十四条 搅拌站和预制场 稳定土拌和站、水泥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混凝土搅拌站不得设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拌和站距离学校、医院、疗养院、城乡居民区和有特殊要求的地区不宜小于300m,减少拌和站对环境敏感点的粉尘和噪声污染。
第六章 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
第十五条 路基土方
在施工前应明确路基土方的施工界限范围,不应仅考虑方便施工而任意破坏沿线两侧的植被。对于古树名木等有保存价值的植物,应事先联系当地林业部门,采取移植等异地保护的方法加以保护。地表清理物应有专门的场地用以处置,不得随意丢弃。挖方施工时,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产生。
地表清理的树木、农作物、杂草,除部分可作为肥料外,应及时清运。剥离表层土予以保存,用于其它地面的土地改良,或沿线受破坏土地的恢复。不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直接覆盖至可供耕作的其他地面;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移至它处堆存,堆放地宜相对低凹、周围相对平缓,并设置排水设施。
设计中有弃方、弃渣的,应在指定范围内严格按照设计技术要求进行堆置,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其流入水体。公路边的临时零星弃渣,应在公路封闭前处理完毕,以免公路全封闭后,难以清理。
路基填筑施工时,对施工路段应适时洒水,减轻扬尘污染。雨季施工时,应及时掌握气象预报资料,以便按降雨时间和特点实施雨前填铺的松土压实等防护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
承包人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在学校、幼儿园、医院、疗养院、敬老院、居住区等敏感点附近,夜间停止作业,如确需连续作业的,应报环保部门批准,并公告居民。第十六条 路面工程
承包人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废气、尘土,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水泥、石粉等路用粉状材料运输和堆放应有遮盖,其混合料集中拌和,减轻对空气、农田的污染。如有必要,施工结束后,堆置点及其附近被污染的土壤应进行改良,恢复其肥力。
沥青混凝土拌和站不得设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沥青拌和站距离学校、幼儿园、医院、疗养院、敬老院、城乡居民区和有特殊要求的地区不宜小于300m,并应设在当地主导风向下风向一侧。设备污染物排放应符合《沥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6-85)中的一级标准的规定。拌和楼应配备沥青烟气处理装置,沥青混凝土的采购合同中应明确对供货单位的环保要求。
第十七条 桥涵工程
对桥梁施工机械设备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
桥梁施工中的工程废水、工程垃圾不能随意排入或丢弃到河流中或岸边;涵洞出水口流速较大时,必须在进出口进行加固,防止冲刷。
水泥混凝土的搅拌、振捣、运输、摊铺等作业中防粉尘、防噪声(振动)措施同前。
钢筋加工过程中,焊接的废弃物如电焊渣、废弃的焊材,应收集处理。施工中使用的化工产品,应妥善存放和使用,避免滴、漏影响水体和土壤。产品包装物应统一收集处理,不应随意抛弃。
对于不可避免的河道及河岸开挖工程,要明确并严格控制开挖界限,不得任意扩大开挖范围,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第十八条 其它工程 建设施工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控制扬尘、噪声、振动、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防止或者减轻施工对水源、植被、景观等自然环境的破坏,改善、恢复施工场地周围的环境。
将弃土、弃渣在指定地点堆放,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其流入水体。除抢险、抢修作业外,禁止夜间在居民区、文教区、疗养区进行产生噪声污染、影响居民休息的建筑施工作业。确需连续作业的,应报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并公告居民。
第七章 环保评定
第十九条 各标段竣工以后,环保的评定由业主及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进行竣工项目环保验收。
第二十条 廊沧高速公路各级环保机构不定期对环保工作进行检查,并记录和上报检查情况,各级环保组织或部门对廊沧公路的环保检查结果及业主不定期的抽检结果将作为最终评定的依据。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监理、承包人根据本实施办法之规定,在定员、定岗、定职、定责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内部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本办法。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廊沧高速公路廊坊建设管理处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