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1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1.为什么要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电网安全风险仍然是各供电单位面临的最大风险,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安全问题。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基础工作还需要强化,管理还比较粗放,系统性管理不够、标准不高、要求不严、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存在,安全生产形势时有反复。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把企业做强做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基于目前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和企业发展要求而建立的。体系从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等方面规范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管理软实力, 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体系从风险控制出发,提出了一套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解决安全生产“管什么、怎么管,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它从管理理念、内容和方法上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可控在控。
2.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有哪些?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由9个单元、51个要素、159个管理节点和480条管理子标准组成。9个单元包括:安全管理、风险评估与控制、应急与事故管理、作业环境、生产用具、生产管理、职业健康系统、能力要求与培训、检查与审核。这9个单元指出了安全生产需要管理的范围,包括了电网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也包括了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内容。管理要素指出了需要具体管理的工作,管理节点指出了要素的管理关键点或流程节点,子标准是各流程节点的工作要求或方法。
3.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与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其它安全体系有什么不同?
国际上流行的五星安全系统(NOSA),其起源是南非的矿山安全管理,主要是关注人身安全。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关注的“五要素”(人、系统、设备、环境、管理),丰富和发展了NOSA的风险控制的思想。后来的体系SHE,即“安健环”(安全、健康、环境),也只是围绕人的安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不仅要考虑人的安全,还要考虑生产的安全、系统的安全、设备的安全、环境对人的影响。
4、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为什么是南方电网公司率先提出的?
南网公司在2003年成立之初,便致力于运用现代安全管理手段,对传统电力安全管理进行完善和优化。从2004年开始,在遵义供电局、深圳供电局和珠海供电局正式启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2008年,在总结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正式形成并出版发行南网企业规范《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目前,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在南网公司下属的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全面推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央企探索建立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推进铁路安全发展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
需求作出新贡献
(12-30 08:54)
本文现已有
次点击
本报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林晓莺)今天17时,铁道部召开全路电视电话会议,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盛光祖传达了今天上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要求全路干部职工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认真整改国务院高铁安全大检查提出的问题,深刻吸取 “7·23”事故教训,切实加强安全管理,维护职工队伍稳定,推进铁路安全发展,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出新贡献。
铁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胡亚东主持会议。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陆东福,卢春房(在武汉局),王志国;部党组成员、纪委书记安立敏;部党组成员、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主席何玉华(在北京局)出席会议。
盛光祖首先传达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他指出,今天上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8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听取高速铁路安全大检查情况汇报。全路各单位、各部门要立即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迅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务院决定上来,深刻吸取 “7·23”事故惨痛教训,举一反三,以高铁建设和运营管理为重点,全面强化铁路安全管理,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和职工队伍稳定。
第一,必须把全路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上来。“7·23”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在国内外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损害了国家声誉,影响了铁路发展,教训极为深刻。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责成我和铁道部分别向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部党组成员中有的同志将承担领导责任,铁路系统中还将有部分人员受到责任追究。我和部党组坚决拥护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于 “7·23”事故的处理决定。今天下午,部党组专门召开会议,认真学习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提出了落实国务院部署、进一步加强铁路安全和稳定工作的具体安排。我和铁道部已经分别向国务院写出了书面检查。全路各级干部和职工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上来。国务院根据事故调查结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对负有责任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是必要的。部党组相信并希望受到处分的同志能够正视问题,吸取教训,振奋精神,更加努力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密切关注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明纪律,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确保铁路安全、确保职工队伍稳定作出应有贡献。
第二,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全路必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安全生产大如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必须始终把确保安全放在铁路各项工作的首位。各单位要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在全路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引以为戒,警钟长鸣。通过宣传教育和深刻反思,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做到任何时候都把安全作为大事来抓,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都要立即解决,不断强化安全共识,促进铁路安全发展。
第三,继续努力抓好各项整改措施的贯彻落实。国务院高铁安全检查组对“7·23”事故以来,铁路开展安全大检查、加强和改进高铁安全管理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也明确指出高铁安全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求我们进一步抓好整改工作。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调查报告中,就强化高铁安全管理、促进高铁健康发展提出了整改措施和建议。这些整改 2 意见,对于进一步做好铁路安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全路要坚持眼睛向内、自觉从严,针对问题认真制订整改方案,细化完善整改措施,分解落实整改责任,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各单位、各部门要在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过程中,举一反三,深入查找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把安全大整改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要强化整改责任,抓好问题解决的落实工作。对正在整改的问题,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加强检查督办,确保所有问题按期整改到位。
第四,积极探索实施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7·23”事故发生以来,部党组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铁路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组织全路认真研究安全管理深层次问题,在迅速采取一系列以加强高铁安全为重点的重大举措的同时,积极配合国务院高铁安全大检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改活动,集中查找和解决了一批安全隐患,在加强和改进铁路安全工作上取得了初步成效。针对目前铁路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在刚刚结束的全路工作会议上,部党组提出了全面实施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路。这一思路的指导思想和内容是,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引入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在继续强化安全基础工作的同时,通过加强对运输过程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加强非正常情况下行车安全风险的应急处置,构建和强化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的目的。这一思路的提出,是在深刻总结铁路安全工作规律、准确把握当前铁路安全特征和变化的基础上,对铁路安全管理行之有效做法的坚持、管理思路的完善和新时期针对新情况的安全工作的创新。全路要认真落实全路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从部机关做起,积极探索实践,注重总结经验,不断提升新形势下的安全管理水平。
第五,全力做好当前铁路各项工作。从现在起到明年 “两会”结束,铁路的工作任务特别重、安全压力非常大,确保这一时期铁路安全稳定,意义特殊,责任重大。各单位、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铁路工作会议精神,抓好当前重点工作的落实。要精心组织好元旦小长假运输,确保安全稳定、秩序良好,力争让广大旅客满意。要科学安排运力,保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运输保证。要切实抓好春运准备工作的落实,突出安全这个核心,把思想准备、人员准备、物资准备、运力安排等工作做到位,努力实现 “确保安全、平稳有序、便民利民”的春运目标。
盛光祖强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铁路工作,十分关怀铁路职工队伍建设。张德江副总理亲临全国铁路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广大铁路职工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强调要进一步推进铁路建设,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希望全路各级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铁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担负的重要责任,以贯彻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为新的起点,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不动摇,继续发扬铁路人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更加努力地做好铁路安全工作,进一步开创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新局面,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出新的贡献,以确保运输安全和职工队伍稳定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铁道部总经济师余邦利、总工程师何华武、总规划师郑健、安全总监耿志修,部政治部副主任齐文超、宋刚、吴利民,部纪委副书记邱发义、杨沫,部副总工程师安国栋(在武汉局),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副主席张岩、郭润英、黄永斌参加会议。
各铁路局、专业运输公司、铁三院领导班子成员,各运输站段领导班子成员,各铁路办事处、铁路公司(筹备组)主要负责同志,各安全监察特派员、机车车辆验收办事处主任在当地参加会议。铁道部机关主要部门负责同志,部内各单位正处职及以上干部,部在京所属单位副局级及以上干部参加会议。盛部长讲话摘要: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首要前提是实现安全发展。安全是铁路工作的生命线,是铁路的“饭碗工程”,安全不好是最大的失职。实现运输安全长治久安,必须尊重铁路安全生产规律,确立新的安全工作思路,提高铁路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部党组认为,必须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引入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通过对风险因素的有效控制,达到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的目的。实行安全风险管理,是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对安全意识的强化、安全理念的提升、工作思路的优化,有利于安全基础工作的加强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实行安全风险管理,前提是要强化安全风险意识。要把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干部职工的思想深处,贯穿到运输生产的全过程,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必须牢固树立“三点共识”,做到任何时候都把安全作为大事来抓,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都要立即解决,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
实行安全风险管理,基础是要加强对安全风险的研判。各系统、各单位都要对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风险点,全面准确掌控安全风险,为消除安全风险提供可靠依据。在加强研判的基础上,要明确风险管控责任,将安全风险防范工作落实到各层级、各岗位,把安全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实行安全风险管理,目的是要消除风险。要对各类安全风险实行分类管理,科学制定管控措施,加强对安全风险的过程管理,狠抓管控措施的落实,加强检查考核,进行闭环管理,实现良性循环,以此来强化安全管理工作。要以高铁和客车安全为重点,突出高风险环节和关键岗位的管理,落实“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坚持把客车安全作为铁路安全的重中之重,把加强安全管理作为安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抓落实作为加强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确保各项安全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保证高铁和客车的绝对安全。
(一)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确保运输安全稳定。
1.加强安全风险过程控制。以高铁和客车安全风险管理为重点,建立符合铁路特点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增强防范安全风险的能力。突出人员、设备和管理三大要素,围绕固定设备、移动设备、规章制度、职工作业、外部环境及工程质量等关键部位,科学确定安全风险点,制定和落实管控措施,实现对各种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以落实安全管理规范化和职工作业标准化为重点,完善规章制度和各岗位的作业标准,实现对现场作业的有效控制。
2.搞好安全风险应急处置。进一步完善非正常情况下各项安全措施,分系统、分层次、分岗位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流程、处置措施和职责分工,做到简明实用、便于操作。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加强救援网络、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做到应急有备、响应及时、处置高效。
3.强化安全风险管理基础。完善铁路安全监管体制,加大铁路局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权责明晰、运转高效、落实到位的铁路安全管理新体制。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建立公开透明的物资采购机制。规范铁路专用设备准入管理,健全铁路产品技术标准,引入第三方认证,确保设备质量可靠。严格落实新线验收标准和开通运营条件,坚决把工程质量隐患解决在运营之前。提高设备维修质量,完善检修技术标准和作业流程,加强日常检查监测和养护维修,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可靠。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尽快完善以高铁为重点的技术标准和作业规程,形成科学严密、规范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优化主要行车工种队伍结构和劳动组织,严格落实铁路行车岗位人员准入条件,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加大安全执法力度,净化铁路安全环境。
4.开展对安全风险管理的考核评估。依托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全面掌握安全风险管控情况,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对安全风险管控实行。
盛光祖强调推进铁路安全风险管理 强化过程控制
2011年12月26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26日电据铁道部网站消息,全国铁路工作会议日前召开。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盛光祖谈推进铁路改革发展时强调,要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管理是系统性工程,不是另搞一套,而是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对安全意识的强化、安全理念的提升、安全工作思路的优化。”
盛光祖要求,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管理是系统性工程,不是另搞一套,而是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对安全意识的强化、安全理念的提升、安全工作思路的优化。”他指出,实行安全风险管理是对多年来铁路安全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是管理思路上的明确,符合铁路行业特点,符合铁路安全生产形势要求。各单位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深入研究,制定具体安全措施,强化安全意识,强化过程控制,强化安全应急处置,确保收到预期效果。
盛光祖指出,实施盈亏总额考核倒逼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盈亏考核既给铁路局更广阔的经营空间,也加大了铁路局的经营压力和责任,通过倒逼机制,促使企业自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自我加压,统筹开发和运用各类资源,全面开拓多元化经营市场,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实施盈亏总额考核,是对铁路局的倒逼,同时也是对铁道部的倒逼。部机关特别是运输局,要加快推进铁路运输组织改革,实现运力配置由计划安排型向市场适应型转变,千方百计为铁路局搞好服务。各局之间要互利共赢,要讲国家大局、运输大局,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努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铁路局要切实承担起市场主体权责,把主要精力用在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占领市场上,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运输组织方式。
完成铁路“十二五”建设任务,对建设资金需求很大。盛光祖强调,要保证铁路重点工程顺利推进。目前,铁道部正在加大建设资金筹措力度,拓展筹资渠道,为铁路建设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各建设单位要加强建设资金管理,加强对资金流向的实时监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盛光祖还要求,规范与路外企业和部门之间的关系。按照企业定位,确立铁路企业与路外单位的关系,依法合规地进行业务往来。要规范运输企业内部管理。按照“权力制衡、运行有序、合力形成,考核有效”的运行机制,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保证市场主体责任的正常履行。
盛光祖称,党政领导之间,班子成员之间,铁路局与站段之间要建立规范的工作关系。领导干部要带头规范自己的行为,重点是规范决策行为,自觉遵守集体决策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秉公用权、依法办事,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铁道部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 “三杜绝一减少”
2011年12月23日10:03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快讯(记者 曾灵华)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今天(23日)在北京召开。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盛光祖在会上做了《努力开创铁路科学发展新局面,更好地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务》的报告。
盛光祖指出,2012年全国铁路工作要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确保运输安全稳定。全国铁路要运用风险管理科学方法,全面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提升新形势下铁路安全工作水平。加强安全风险过程控制,搞好安全风险应急处置,强化安全风险管理基础,开展对安全风险管理的考核评估。2012年要实现“三杜绝一减少”的目标:杜绝旅客死亡的客车事故和客车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杜绝货物列车重大及以上责任事故;杜绝从业人员较大及以上责任死亡事故;大力减少路外伤亡事故。
铁路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之我见
上海铁路局徐州电务段工程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杜伟
2011年12月25日,为期两天半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京胜利闭幕了。盛光祖部长在对大会进行总结讲话时谈了四点意见,其中首条即为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本文对铁路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为何将安全风险管理提到了重要位置。在铁路的长期发展中,铁路部门通过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和执行并通过发生事故后对规章制度的修订和实施,使铁路安全生产处于了“有序可控、基本稳定”的状态。但随着铁路的提速和高速列车的开行,国际最先进的机械与电子设备的大规模运用,铁路出现事故的起因物和致害物有时超出了专家们的预测。如雷电、静电、电磁干扰、数据传输差错、软件缺陷、黑客攻击、操作失误等不安全因素在单一或共同作用下均有可能导致铁路运行或指挥设备失效并引发事故。有鉴于此,加强安全预测技术,开展不确定性研究,对不安全因素进行排列组合分析,明确各种不安全因素及其产生的后果,并据此制订并实施安全预案成为了新形势下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
二、何谓安全风险管理、风险的处置方式及流程。安全风险管理是指有关单位通过对安全风险的识别、鉴定和分析,采取合理的经济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处理,以最小的风险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活动。也可以说,安全风险管理是在传统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当前未知的或以往未曾遇见的的不安全因素发现和控制的安全管理。对于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人员常采用风险回避(通过放弃或变更某种活动来回避与该活动有关的风险,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风险控制(通过减少损失机会或通过降低损失的严重性来处理风险)、风险自留(即由企业自己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转移(指企业支付一定的费用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或通过合同、第三方担保等方式将风险转给其它单位或个人)四种方式处理风险。对于铁路安全风险,显然也可以用上述四种方式来处理,如在强雷电环境下停开动车组、设置防护设备和提高设备的可靠度、建立企业风险基金、为旅客代交保险费等。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控制和处置风险,以防止和减少损失,保障生产的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是:
(一)安全风险的预测和识别、(二)安全风险的分析与评价、(三)安全风险控制对策的规划和决策、(四)安全风险控制对策的实施、(五)安全工作的检查与监控。上述各阶段的目标是:
(一)找出危险源、(二)确定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后果、(三)形成最佳的风险对策组合、(四)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并实施,如制订并实施预防计划、灾难计划、应急计划、损失控制计划等、(五)使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的执行处于不断的检查和监控状态,以实践结果评价决策效果。
三寻找危险源的理论及方法。从安全生产的角度解释,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它损失的根源或状态。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 7 展中的作用,一般将危险源分为二大类。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具有能量越多,后果越严重的特点。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上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缺陷等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第一类危险源客观上已经存在并且在设计、建设时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因此,企业安全工作的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对于人的不安全因素,要运用法默和查姆勃提出的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职工是事故发生的原因)找出事故频发倾向者,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测试,将具有鲁莽、固执、过激、神经质、轻率等性格缺陷的人调出危险重要岗位。对于物的不安全状态,要运用质量管理中的新老七种工具如因果图法、系统图法、关联图法、KJ法或头脑风暴法、专家调查法找出设计上的缺陷、制造工艺流程上的缺陷、维修保养上的缺陷、使用上的缺陷、作业场所环境上的缺陷,努力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故障导向安全、降低或消除设备故障状态下的能量的意外释放。在高速铁路环境中,尤其要加强对地面和车载设备安全可靠性的研究,保证这类设备在多种极端环境下安全可靠地运行。在多数情况下,由于企业管理不善,使职工缺乏教育培训或机械设备缺乏维护保养以及安全装置不完善,导致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对管理缺陷的查找和修复也是非常重要的。可用质量管理工具和现代管理理论如系统工程原理查找管理缺陷。如果能通过一场运动,在全路范围内找出1000个危险源并加以克服,相信对全路的安全生产是非常有益的。
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推进安全风险标准化管理,有效规避和控制安全风险,确保铁路工程建设安全,依据国家和铁道部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范围主要包括高风险隧道、大型基坑、高陡边坡、特殊结构桥梁和地下工程,临近既有线及既有线施工,涉及既有高速铁路施工,地质灾害及其他高风险工点。
第三条 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等级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程度,参照铁路隧道风险等级确定标准,分为低度风险、中度风险、高度风险和极高度风险四个级别。
风险等级评价为高度风险和极高度风险的工点,统称高风险工点。
第四条 铁路建设应规避极高度风险,采取措施减少高度风险,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降低和减少风险灾害及风险损失。
第五条 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的责任主体,应比照铁路隧道风险管理要求,制订高风险工点的风险管理实施办法,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管理机制,落实参建单位和人员责任,按照阶段管理目标和管理要求认真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第六条 勘察设计单位是风险防范的主要责任单位,应编制风险评估实施细则,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风险识别,按照规避风险原则合理选择方案,依据勘察资料、参照隧道风险管理的评估标准及评估程序,对无法规避的风险工点进行分析评估,提出风险等级建议。
第七条 建设单位应组织专家对勘察设计单位提出的高风险工点及风险等级建议进行论证,确定高风险工点及风险等级。高度风险和极高度风险隧道的相关资料应及时报送铁道部工管中心。
第八条 勘察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对高风险工点的风险因素作进一步识别,须调整风险等级的应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建议;应按照确定的风险等级,系统制订与之匹配的风险控制措施,因此产生的工程费用纳入初步设计概算;在施工设计中要进一步完善风险控制措施,提出风险防范注意事项。
第九条 建设单位应将高风险工点的风险控制措施纳入施工图审核的范围,在组织施工图审核时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检查、优化和完善,并组织制订风险管理方案。
第十条 勘察设计单位须及时提交包括风险控制措施和风险防范注意事项的勘察设计文件,在设计技术交底的基础上,做好风险控制措施和风险防范注意事项的交底工作。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须将风险管理方案、风险控制措施等纳入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并将风险管理责任、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费用等纳入施工合同及监理合同。
第十二条 施工单位是风险控制的实施主体,必须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对承担任务范围内的高风险工点逐一进行分析,逐条细化风险控制措施,并编制风险管理实施细则。风险管理实施细则经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审定后,纳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第十三条 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应包括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规程等支持性文件,风险管理机构及职责划分,人员安排、培训,现场警示、标识规划,设备器具及材料准备,现场设施布置,作业指导书清单,监控、监测及预警方案,应急预案及演练安排,过程及追溯性记录文件格式和要求等。
第十四条 施工单位须按照风险管理实施细则,明确项目部风险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安全风险管理人员,配置专用风险监测设备,对工程风险实施有效监测和管理。
第十五条 施工单位须按照风险管理实施细则编制高风险工点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定后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查,高风险工点的专项施工方案报建设单位批准。施工单位按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组织实施,并派专职安全风险管理人员现场监督。
第十六条 施工单位须按照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和作业标准,组建专业作业队和专业作业班组,配置相应机械设备,严格按专项施工方案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施工单位须将有关风险控制措施、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向作业队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进行详细说明,并全程监督作业人员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作业标准施工。
第十八条 施工单位须对参与高风险工点施工的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岗前安全生产教育和风险防范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十九条 监理单位是风险防范及控制的检查单位。监理单位应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风险识别和评价,对风险监测方案、专项施工方案、施工作业指导书、作业标准和专业架子队组成及培训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实施全过程监理。
第二十条 对风险控制工作实施动态管理,已评估并有防范措施的工程风险发生变化的,建设单位须立即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研究,确定风险等级,调整风险控制措施。
第二十一条 对施工过程中揭示的未纳入设计的重大潜在风险,建设单位须立即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研究,确定风险等级,补充风险控制措施。
第二十二条 极高度风险工点实行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项目部主要领导安全包保制度,高风险工点实行施工单位项目部负责人和项目部部门负责人跟班作业制度。
第二十三条 铁道部工管中心归口隧道工程风险管理工作,对隧道工程实施阶段的风险控制实施监督,建设单位须及时将隧道风险控制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及处理建议方案报工管中心;工管中心应及时组织研究,确定风险防范技术方案。建设单位按确定的技术方案组织实施。
第二十四条 铁路建设工程抢险救援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抢险的方针,遵循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快速反应、严防次生灾害的原则,按照铁道部风险救援的相关规定组织实施。
第二十五条 铁路参建单位应建立和完善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以标准化管理为手段,全面、有效地进行安全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纳入建设单位考核、设计单位施工图考核和施工、监理企业信用评价范围。
第二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将确定的高风险工点以及风险控制情况报铁道部建设司备案。铁路运输作为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一个高速运转的复杂动态系统,其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它的安全度既是管理水平和各种质量的综合反映,也是乘客的根本需求,如何通过一些可靠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预防、减轻甚至消除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风险的出现,是确保铁路稳定发展的基础。
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
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就是对铁路行车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估计、评价,从而控制和处理这些风险,防止和减少损失,保障铁路安全、顺利的运行。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通过提供必要的信息使风险估计评价更具效果及效率。铁路行车安全险因素识别的依据是铁路运输部门自的资料积累,这些资料一般都是已发生且后果严重的行车事故的总结。但从个铁路运输系统的运作来看,铁路行事故的发生及其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都和机务、电务、车务、工务上的疏漏密切关系。因此,可将铁路行车安全的险分为:大风险:是对已发生事故的总结,它一旦发生,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误运营等后果,带来不良的社会效应。小风险:是在铁路日常运输工作中存在的疏漏,它涉及的面比大风险广得多,而且它贯穿在日常的行车中。小风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不会造成重大行车事故的发生,但是忽略小风险,不加以管理和改进,多个小风险累加的后果就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发生。所以对于铁路安全部门、管理者而言,对于小风险的风险管理是实时、动态、连续的。
2、风险估计
在对铁路行车风险识别之后,分别对行车大、小风险进行风险估计。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详细损失资料加以分析,确定不能承担的风险、难以承担的风险和相对不重要的风险。不仅如此,还要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来估计和预测风险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
3、风险评价
在对铁路行车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风险估计后,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对这些风险进行风险评价。通过风险评价,根据其评价结果,确定各个风险在整个运输系统中重要性排序,为考虑风险控制先后和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找出各风险事件的内在联系,从而准确估计风险损失,并且制定适应的风险应对计划,在以后的管理中只需消除一个风险因素就可避免多种风险。
4、风险应对
在对铁路行车安全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价之后,风险管理者对行车中存在的种种风险和潜在损失有了一定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就要从众多的风险应对策略中,选择行之有效的策略,并寻求与之对应的既符合实际,又会有明显效果的具体应对措施,力图使风险转化为机会或使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5、风险监控
风险管理是一个系列化的动态过程。铁路系统随着路网规模的逐步扩大,技术的提高、设备的更新、运量的增大等等因素的影响,反映在实际运输过程中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原来不确定的因素也逐渐清晰。因此,应及时或是定期地进行监控:辨识是否有新的风险因素产生;各类风险的风险发生率、损失程度是否有变化;风险因对措施是否适宜,实施是否有效等。并在此技术上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如变更风险应对的一些措施,这样才能确保风险管理的充分性、适宜性和实效性。
浅谈如何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资金安全管理
邓颖1 陈玉武2(1.哈尔滨铁路局三棵树机务段;2.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客运段)摘要: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是铁路运输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 资金 安全管理
0 引言
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是铁路运输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资金安全的内部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为了保证实现铁路运输经营管理目标,在分工负责的前提下,为组织铁路运输企业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铁路运输业务活动所需资金安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的方法,用制度和措施以明确铁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对资金安全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控制系统。
按铁道部加强资金管理的规定,各运输企业坚持“三重一大”问题的集体讨论决策制度,推进重大问题决策的科学性,并建立完善了大额资金使用集体讨论制度、大额资金使用联签制度、大额资金动态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投资、担保、借款等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加强资金的日常监管和动态监控,大大的防范了资金风险。但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铁道部根据国际经济形势调整运输总支出预算,核减、压缩、控制运输企业的总支出,给铁路的“安全、稳定、经营”三大任务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目前形势下,如何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资金安全管理,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铁路运输企业的安全运输生产显得尤为重要。
铁路运输企业资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资金安全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生命线,长期以来铁道部、铁路局各级部门注重采取多种行之有效措施,不断加强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安全管理,保证运输企业的健康发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影响资金安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资金安全意识不强。某些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管理部门对资金的使用安全重视不够,资金安全管理意识淡薄,风险防范意识不足,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失控,监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对外乱投资、乱担保、乱借款的现象很多,资金安全风险较大。
1.2 应收、应付账款的清理制度不健全。铁路运输企业的应收、应付账款数额较大,尤其是长年累积的未提账单的清理及三年以上的对路外单位形成的应收账款的清理是当前企业的难题,一方面营运资金短缺,应付账款不能及时支付,造成企业的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有些应收账款因路外企业经营不善破产、停产、效益不佳、企业重组等原因无法收回应收账款,无法使资金回笼,造成坏账损失,增加了资金的风险。
1.3 资金占用结构不合理 各铁路运输企业,特别是机务、车辆系统,为机车、车辆运行、检修储备的一般材料、机车配件、燃油等存货资金超储现象严重由于机车、车辆转型等原因造成的存货积压等占用大量资金,导致资金流动性差,资金周转困难,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降低。1.4 资金管理不规范。运输企业的会计机构设置和财务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水平欠缺;资金账户设置过多、过滥,管理分散;内控机制不健全,如资金的审批、使用、等权限不能做到不相容岗位分离,岗位设置不符合互相牵制原则;印章、票据、凭证、会计基础信息等一些资金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仍存在管理漏洞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铁路运输企业资金安全管理带来了风险,留下了隐患。因此,把资金安全管理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真正树立起科学化、精细化的资金管理理念,坚持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是防范资金风险的关键。加强资金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铁路运输企业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面加强资金安全管理,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2.1 加强资金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铁路运输企业要建立资金安全管理“一把手”负责制,即实行企业的党政主要负责人“一支笔”制度及大额资金使用联签制度,并层层落实责任主体,建立日常资金的使用检查、监督制度,强化管理职责,主管领导要带头执行财经法规,严格落实资金安全管理规定。资金运行决策要依法依规,在执行应收、应付账款、各项借款、资金划拨等方面,严格按权限履行审批程序。要将内部资金安全检查工作制度化,定期组织开展自查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铁道部、铁路局要加强对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部门资金安全管理的检查指导,建立定期检查和考评通报制度,指导和推动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部门不断加强资金安全管理。
2.2 建立企业资金安全保障机制 企业资金使用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建立安全防范意识,在资金使用全过程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将企业资金的进出、调动、内部周转等建立在企业的严格控制之下,建立合理的审批授权制度、复核制度、授信制度、结算制度、盘点制度及奖惩考核等相关的资金保障制度,用制度来保证资金的安全使用。
2.3 加强对外投资、借款、担保管理 铁道部、局下发的有关对外投资、借款、担保的管理办法,规定了无法人资格的铁路运输企业无权对外进行投资、借款、担保,并对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对外投资、借款、担保权限也做了严格的规定。铁路运输企业必须贯彻落实该管理办法,减少资金损失、浪费机会,防范资金风险。
2.4 加大资金集中管理力度 各铁路局财务资金结算中心要进一步加大资金集中拨付、管理力度。财务资金结算中心要建立严密的规范、高效安全的资金管理业务流程,堵塞管理漏洞。并要建立和完善资金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建立健全资金安全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机制,加强对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拨付管理,监督资金的运用,及时纠正不规范做法,建立科学规范的资金拨付机制,保证铁路运输企业营运资金需求。
2.5 严格规范和加强银行账户管理 铁路运输企业必须按铁道部、铁路局要求,规范银行账户管理,按规定程序在结算中心开立账户,严禁在结算中心以外的金融机构开立账户,已经开设的要按规定予以清理,严格落实统一归口管理要求,改变资金支付管理不规范、资金运行管理链条短、潜在资金安全风险点多的状况。
2.6 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铁路运输企业要按照实际生产需求编制资金预算,并与企业的全面预算相衔接,指定专人监督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严格控制各项资金的使用不超预算,杜绝不合理支出,加强资金安全的管理,防范资金风险。
2.7 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 健全应收账款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降低坏账损失风险。定期审查债务方的信用额度,设立应收账款明细账,统计应收账款的金额、账龄及增减变化情况,并及时相关部门,定期向债务方寄送对账单和催款单,制定可行的收账计划,落实收账责任,减少坏账损失,防止相关企业资金链断裂造成的资金风险。特别是房产、工程等部门特别要警惕因宏观调控导致的关联企业资金链断裂和工程超概算等引起的收款风险。对逾期应收账款,要组织力量抓紧催收,对信誉较差、欠款时间较长、金额较大的债务方,13 要设专人负责清欠,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
2.8 挖掘内部资金管理潜力 查定生产过程中的实物消耗定额,合理制定存货储备定额并落实管理责任,按需生产、按需采购、减少存货资金的不合理占用,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及时对积压、闲置、不良资产进行调查研究,盘活各项资产,加速资产的运用和资金的周转,防止损失,减少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9 全面强化会计基础管理工作 各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部门要加强会计基础及内部控制管理,对会计机构设置与人员管理、岗位责任、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及日常会计管理各环节作出系统性的规定,健全机构设置,配备必需的岗位人员,配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健全财务部门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按照职责清晰、相互牵制的原则,科学界定资金审批、使用部门的管理职责与岗位分工,建立健全内部制衡纠错机制;纪检监察和监督检查部门应当加强对资金安全的监督。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推广应用铁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尽快将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纳入财务信息系统管理。
2.10 加强财务会计队伍的素质建设 各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部门要高度重视并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坚持将资金安全管理作为党风廉政教育、法制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增强财务会计为民理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和自律意识。要继续加强财务会计业务素质教育,确保能够熟练掌握业务技能,按照资金安全管理的各项要求,严格履行岗位职责,规范处理财务业务。要继续加强财务会计风险防范教育,克服日常工作中麻痹、懈怠、安全意识淡漠等问题。要继续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岗位考评、奖惩、岗位轮换等制度。
总之,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风险无时不在,必须要求参与资金管理的各责任主体树立资金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资金管理各环节的控制及监督,整章建制,规范经营管理,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统筹资金安排,加大增收节支力度,防范资金风险,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和谐铁路建设。
安全教育风险预控三维仿真制作系统一、系统概述
我们所提及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就是对电力生产中的每项工作,根据作业内容、工作方法、作业环境、人员状况、设备等进行关联分析,对可能引发事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判断、预测,并依据安全规程、制度,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使之程序化、规范化地落实于生产现场。危险点预控包括危险点的预测和控制两步骤:
危险点分析预控的目标:杜绝人身事故、防范人为责任事故。
危险点的定义:所谓危险点是指在作业中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部位、场所、工器具或动作等。危险点包括3个方面:
a.有可能造成危害的作业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作业人员的身体; b.有可能造成危害的机器设备等物体,与人体接触造成伤害;
c.作业人员在作业中某些违反有关安全技术或工艺规定的行为危害人的身体。
二、电力三维仿真系统安全风险预控的实施过程
下面我们来举个例子:
1、在接到配调和铁路调度许可开工后,薛卫丰在10kV庞6`6线路46#塔(下线)大号侧验电、挂上1#接地线,上层验电,挂上2#接地线,江天富监护;高空作业人员严格执行“两穿一戴”.14
2、赵庆伟在45#塔小号侧下层验电,挂上3#接地线,上层验电,挂上4#接地线,刘昌科监护;
3、孙毅在10KV铁路自闭一回线,34#杆小号侧,挂上5#接地线"在35#杆大号侧验电,挂上6#接地线,牛继民监护;
4、在10kV铁路贯通线东门变'下火处增设一名专职监护人邹智超,监护拆除的导线使用绝缘绳牵引,且距带电线路不小于1m安全距离;
5、贾剑波、李颜斌、吴晓海在46#塔靠小号侧及45#塔靠大号侧先将临时拉线安装完毕后,王道胜、赵庆伟、吕樊在46#塔、薛卫丰、孙毅、牛继民在45#塔方可开线、收线和放线;
6、在铁路工作地段两侧150m处各设一名监护人柏学军、周龙生,观察信号灯及火车动向,持对讲机保持通讯畅通;整个放线工作由江天富统一指挥;
7、王道胜在45#塔下方设置8*8米的围网,并悬挂警示牌,防止无关人员进出;
8、孙毅在46#塔下方设置8*8米的围网,防止无关人员进出。
9、吕樊在45#塔外50m处设置“前方施工,车辆缓行”警示标志;
10、牛继民在46#塔外50m处设置“前方施工,车辆缓行”警示标志;
电力三维仿真系统安全风险预控的实施视频演示:点击查看电力三维仿真系统安全风险预控的实施视频
三、危险点分析预控的工作思路:
1.降低风险系数,提升安全因素是危险点分析预控的根本出发点。
图1:危险点分析预控的工作原理
应用危险点管理可以切实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安全因素。
2.从各级组织关注的安全要求出发,最终都体现在对日常作业的安全风险管理。
图2:危险点分析预控的着力点
3.危险点分析预控是危险源辨识、风险预控、持续改进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图3:危险点分析预控循环动态图
4.危险点预控卡是与工作票紧密结合,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具体落实的主要手段。
图表4:危险点分析预控的现场操作图
四、采用安全教育风险预控三维仿真制作系统安全监督管理平台支持危险点分析预控
从当前市场上针对危险点分析预控的工具和平台来说,安全教育风险预控三维仿真制作系统从业务理解和产品功能等角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首先,安全教育风险预控三维仿真制作系统率先提出了精益 16 化安监的管理理念,切实实现了“全面管理、科学决策、预测预防、可控在控”的安全监督管理要求;其次,从危险点的发现、管理、应用、维护和持续改进的整个流程中,贯彻一种严谨的安全文化,从根本上提高安全因素;最后,提供从了完善的产品功能,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确保了产品的成功实施。
1.通过风险管理流程对危险点的危害辩识、风险评估和实际应用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图表5:安全教育风险预控三维仿真制作系统风险管理核心示意图
2.危险点的管理主要是针对设备、环境、方法等角度予以管理风险,与安全性评价构成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安全教育、安全活动等日程业务予以落实。危险点具体的解决方案如下图所示:
图表6:危险点分析预控解决方案
通过对后台的监管,现场的操作,不停的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现场规避风险,以此降低违章率,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安全系数。
五、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
1.安全教育风险预控三维仿真制作系统概述
安全监督管理平台(安全教育风险预控三维仿真制作系统),严格遵循国家有关的规章制度,结合电力行业企业特点和要求,融合多年中数十个成功安监项目中积累的经验,和电力施工、生产维护紧密结合,在电力安全管理监督领域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提供电力行业安全监督生产整体解决方案。
安全教育风险预控三维仿真制作系统产品以安全监督可控在控为目的,结合生产操作过程实现对“人机料法环”5个环节的全面管理,对日常检查和专项安全检查内容精确计划和科学分析,切实落实安全生产监督领域的有关操作和规程,有效提高安全监督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通过危险点预控方法,提高操作层安全操作的执行力;同时安全教育风险预控三维仿真制作系统遵循IEC 61968标准,和生产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进行有效数据整合,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2.安全教育风险预控三维仿真制作系统带来的客户价值
1、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保障电力生产相关业务的安全运行,保障“一强三优”电网的建设;
2、提供完整、准确、客观和及时的安全监督数据,有利于安全考核机制实施的正确、公正、合理、合法,也有利于公司高层领导及时、准确的决策支持,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的管理成本;
3、功能全面,技术先进,能切实提高安全生产和管理的效益,把部门及其人员从繁琐的资料和信息收集、汇总和分析中解放出来,有利于中层管理人员把更多的时间集中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改进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上,使安全管理更加快捷、有效,有利于节省人力资源的成本;
4、拉近了企业领导与各部门、班组在业务联系上的距离,管理者可以及时在信息系统中了解情况,基层部门、班组也能随时获得上级安全管理的相关信息,大大提高了沟通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加强了协调的能力;
5、积极推动企业内部安全知识的积累与经验传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增强职工风险意识,建立危险控制的长效机制;
6、作为一个成熟的开放平台,久隆信息推出了与安全教育风险预控三维仿真制作系统2008相呼应的众多电力企业生产领域、电力企业营销领域的软件平台和服务,并紧跟时代,把握电力行业的最新要求,持续改进,不断的带给电力企业持续发展的企业价值;
六、结论
通过安全教育风险预控三维仿真制作系统安全监督管理平台,可以从整体上落实“全面管理、科学决策、预测预防、可控在控”的安全监督需求,着力于风险管理。通过危险点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风险,同时可以通过日常工作的落实,从根本上贯彻安全意识,有益于安全文化的固化和良性发展,同时通过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不断的丰富安全管理的知识库,实现了预测预防。.
第二篇: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
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建立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电厂安全生产面临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对于形成安全生产预防机制,规避和化解安全风险,有效控制人身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保障公司和电网安全发展,促进企业平安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实现上述目标,结合我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望各车间认真学习、执行。
一、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没有先例可循,需要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按照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和标准化整治的核心思想和工作要求,遵照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及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建立有系统、深入推进安全风险评估。通过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深入查找、控制和整改安全隐患,不断提升我厂安全管理水平。
二、为保证本制度顺利开展,特成立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领导小组:
三、为实现安全生产风险预控,需认真做好隐患排查及异常情况汇报工作。特制定以下细则:
1、各车间检修主任每天要督促落实检修人员对其所包设备进行巡检,对发现的缺陷及时安排处理,凡因特殊情况不能处理的,车间要及时做好缺陷统计,并及时上报厂部。
2、巡检时必须携带听针、手电筒、测温仪、测振仪等工具,以便对设备有更全面的检查。
3、各车间检修主任要认真填写当天检修报表及检修记录,以便及时掌握了解当天各车间处理的缺陷内容。
4、对群监员查出的缺陷,车间要认真安排处理,若因特殊原因不能处理的,车间应做好统计,及时登记在设备缺陷台帐上,并及时报厂部。
5、在每次计划停炉停机检修前,各车间检修主任要认真核对设备缺陷台帐,对存在的缺陷进行统计,及时上报厂部,以便厂部统一安排处理。
6、各专业、各岗位人员应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安全职责,尽职尽责,保证安全生产。出现异常情况时,各岗位工作人员应按照岗位管理权限,逐级汇报。
7、在生产现场发生危及安全生产的重大异常情况时,发生异常情况岗位值班人员应立即按事故处理的规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事故处理,阻止事故的发展与扩大;同时,应首先向班长、值长汇报,班长及时汇报车间值班主任到现场协助、指导事故处理;事故处理后告一段落后,要及时向值长、主任汇报。值班主任应根据情况或厂领导安排及时召集车间不值班主任到厂支援。
8、值长和发生异常情况的车间值班主任应根据事件的性质,轻重缓急,分别向值班厂长、生产厂长、厂长、生技部汇报。当发生异常停机炉时,值长必须向值班厂长、生产厂长、厂长、各厂级领导和总值长汇报。
9、车间遵照《异常情况汇报制度》执行。
第三篇: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专项
河北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
抵押金专户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冀安监管[2007]6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以下简称风险抵押金)管理,确保风险抵押金及时存储,保障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国家财政部、安全监管总局、人民银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369号)和《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冀政[2005]37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在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等行业或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风险抵押金账户及其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风险抵押金属于企业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方式截留和挪做他用。
第四条风险抵押金业务代理银行(以下简称代理银行)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省财政厅确定。
第五条企业应到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省财政厅指定的风险抵押金代理银行开设风险抵押金专户,并与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和代理银行签订《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监管授权书》(附1,以下简称《授权书》),对本单位抵押金专户及其抵押资金的监管权属予以授权。
第六条代理银行应当配备较高业务素质的专职人员负责企业风险抵押金业务,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第二章账户设置和资金存储
第七条企业开设风险抵押金专户,由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分级负责监督:
(一)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负责监督驻冀中央属企业和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经营单位开设风险抵押金专户;
(二)设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负责监督监管区域内省属和市属企业开设风险抵押金专户;
(三)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负责监督监管区域内其他企业开设风险抵押金专户;
第八条代理银行依据《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风险抵押金专用账户进行日常管理,按照规定从专户中支付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及善后处理所需资金。
第九条代理银行应将企业名称、办理银行机构名称、存储金额等情况反馈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并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建立业务联系机制。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存储通知书》(附2,以下简称《存储通知书》)确定的时间、代理银行和存储风险抵押金数额等,按时、足额存储。
第十一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认真核定所
管辖企业需存储的风险抵押金数额,并及时向存储企业送达《存储通知书》。
第三章支付管理
第十二条根据《授权书》授权,代理银行按照管理权属类别核验风险抵押金监管机构向支取人下达的书面指令和支取人银行结算凭证,办理风险抵押金支付业务:
(一)对中央管理企业代理银行核验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省财政厅下达的《企业风险抵押金支付通知书》(附3以下简称《支付通知书》)的书面支付通知办理;
(二)对属地省属和市属企业代理银行核验相应的设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下达的《支付通知书》的书面支付通知办理;
(三)对其他企业代理银行核验相应的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下达的《支付通知书》的书面支付通知办理。
第十三条企业因事故抢险、救灾或处理善后事宜确需动用风险抵押金时,代理银行依据《授权书》授权,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支取风险抵押金须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指定的专业人员和企业人员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共同盖章的《支付通知书》(原件)和企业出具的银行结算凭证到代理银行办理支付手续,代理银行经审核无误后予以支付。
(二)出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369号)第九条所列情形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可以直接依据《授权书》,将企业的部分或全部风险抵押金转作事故抢险、救灾及善后处理所需资金,并按如下程序办理: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开出共同加盖行政印章的《直接支付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通知书》(附4以下简称《通知书》);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出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证明函》(以下简称《证明函》)证明事故救援、抢险符合《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369号)第九条所列情形,加盖行政印章和财务专用章;
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指派的支取人员持《通知书》、《证明函》和相关个人有效证件到代理银行办理;
4、代理银行核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共同开出的《通知书》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函》以及支取人相关证件后,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第十四条风险抵押金存款利息全部并入本金使用,不得随意支取。
第十五条企业因正常原因关闭、退出、破产,需要支取风险抵押金专用账户内资金的,应当按管理权属向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共同盖章的《关闭(退出、破产)企业风险抵押金支付通知书》(附件5)和相应支付结算凭证到代理银行支取。
第十六条对出现本办法第十三条所列情形,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及时按规定开出《支付通知书》;对出现本办法第十五条所列情形,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应认真核实情况,核算申请企业抵押金余额,确定无误后向代理银行开出《关闭(退出、破产)企业风险抵押金支付通知书》。
第四章账户查询及信息反馈
第十七条代理银行对企业风险抵押金存储与支取动态信息应当按权属类别及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反馈。
第十八条代理银行应在每月后7个工作日内,按权属类别将本地区上月度风险抵押金的存储、使用、管理情况,报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
第十九条代理银行应在每年2月底以前按权属类别,将本地区上风险抵押金的存储、使用、管理情况,报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
第二十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有权随时查询监管权限内企业风险抵押金专户资金情况,代理银行应依法及时予以提供并给予相应配合。
第二十一条企业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了解本单位风险抵押金的使用和结存
情况,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如实告知。
第五章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二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对企业存储、使用风险抵押金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了解代理银行对风险抵押金的管理状况,确保风险抵押金按规定足额存储,及时支付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所需资金。
各设区市、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按规定于每年3月15日前,将风险抵押金存储情况逐级分别报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省财政部门。
第二十三条企业不按规定开设专户,不存储或者不按规定标准存储风险抵押金、拒绝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监督检查的,由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提请法院依法通知企业开户银行冻结其账户资金或强行划转应存储的资金至风险抵押金专户,并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河北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代理银行应依法办理相关业务,因代理银行原因造成风险抵押金的存储、管理和使用出现妨碍事故处理和抢险救灾的情况,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有权取消风险抵押金代理银行资格,并提请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本办法第六条要求,尽快与依据冀政
[2005]37号文件确定的建筑施工单位风险抵押金管理部门、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经营单位风险抵押金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管理风险抵押金的部门分级对口联系协商,凡对风险抵押金的专户资金监督管理与本办法不一致的,要统一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各设区市、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对具有较大安全隐患,有可能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和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其他单位缴纳风险抵押金做出相应规定的,其风险抵押金专用账户设置和资金存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财政厅、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
1、《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监管授权书》式样
2、《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存储通知书》式样
3、《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支付通知书》式样
4、《直接支付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通知书》式样
5、《关闭(退出、破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支付通知书》式样二00七年三月十九日
《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
河北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煤矿生产企业需预先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最高交纳限额为1000万元,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职工摊派风险抵押金。我省特别规定,12个月内发生两次重大或一次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风险抵押金管理部门可以决定将该单位风险抵押金标准提高50%至100%。
风险抵押金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危险程度预先交纳,用于本单位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后专项支付相关费用的资金。《办法》规定,煤矿按年生产能力交纳。企业年生产能力低于3万吨(含3万吨)以上的,按每万吨100万元交纳,最高交纳限额1000万元。非煤矿山按企业从事开采作业的人数交纳。地下矿山企业按每人5至10万元交纳,最高交纳限额500万元。露天矿山企业按每人2至5万元交纳,最高交纳限额200万元。非金属矿山企业的交纳标准由各设区市政府依据实际情况确定。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按企业从业人员数交纳。每人2至5万元,最高交纳限额300万元。生产经营单位风险抵押金标准每两年核定一次。
风险抵押金的交纳原则上以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单位为计算单位,由法人或法人单位按规定交纳。生活经营单位不按规定交纳风险抵押金的,由风险抵押金管理部门璀限期交
纳;拒不交纳的,按未保证安全生产投入依法予以处理。风险抵押金交纳标准在30万元(含30万元)以下的一次交清;超过30万元的可以分三年交清;首次交纳不得少于同行业最低交纳标准的50%。
第四篇:河北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实施办法
河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规范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和管控工作,防范遏制安全生产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其他相关法规制度,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管控与监督管理。
第三条
从事交通运输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实施主体,应依法依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开展本单位管理范围内的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等工作,落实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登记、重大危险源报备和控制责任措施,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第四条
省交通运输厅指导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交通运输局和厅直有关单位指导管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
第五条
全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坚持“单位负责、行业监管、动态实施、科学管控”的原则。
第二章
分类分级
第六条
本实施办法所称的安全风险,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可能性。
第七条
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风险按照业务领域分为道路运输风险、水路运输风险、港口营运风险、交通工程建设风险、交通设施养护工程风险、铁路运输风险和其他风险七个类型,每个类型可按照业务属性分为若干类别。
第八条
风险等级按照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后果和概率,由高到低依次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较小四个等级。
第九条
重大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风险,记录符号为A,用红色标识。
较大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风险,记录符号为B,用橙色标识。
一般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风险,记录符号为C,用黄色标识。
较小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一般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风险,记录符号为D,用蓝色标识。
同时满足两个以上条件的,按最高等级确定风险等级。
第十条
各重点领域风险等级判定标准,由相应的省级管理机构组织制定并发布实施;交通运输部风险辨识判定指南发布后,其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执行。
第三章
辨识、评估与管控
第一节
辨识与评估
第十一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分为全面辨识和专项辨识。全面辨识是生产经营单位为有效掌握本单位安全风险的分布及状况,对本单位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的全面系统的风险辨识;专项辨识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及时掌握本单位重点业务、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和管理对象的安全风险状况,对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部分区域开展的风险辨识。第十二条
全面辨识应每年不少于1次,专项辨识应在生产经营环节及其要素发生重大变化,或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有特殊要求时开展并按规定时限完成。安全风险辨识结束后,应形成风险清单。
第十三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针对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及环节,编制风险辨识手册,明确风险辨识的范围、方式和程序,并组织本单位职工进行学习。
第十四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的风险辨识应针对影响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及其危害程度的致险因素进行,一般包含以下方面:
(一)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与应急技能、安全行为或状态;
(二)生产经营基础设施、运输工具、工作场所等设施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三)影响安全生产外部要素的可知性和应对措施;
(四)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工作机制及规章制度的合规和完备性。
第十五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据风险等级判定标准(指南),对风险清单所列安全风险进行逐项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以及主要致险因素和控制范围(措施)。
第十六条
安全风险致险因素发生变化超出控制范围的,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组织重新评估并确定等级。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可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或成立评估组,对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的等级评定、变更和销号进行评估,出具评估结论。生产经营单位成立的评估组成员应包括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或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2名以上相关专业领域具有一定从业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节
管理与控制
第十七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据安全风险的等级、性质等因素,科学制定管控措施,严格落实管控责任,主动从组织、制度、管理、技术、应急等方面进行有效管控,对存在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的生产作业场所、区域、设施、岗位等实行重点管控。
第十八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风险动态监控机制,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按要求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监测、评估和预警,及时掌握风险状态和变化趋势。
第十九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保障必要的投入,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第二十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重点区域设置安全风险告知栏,并通过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编制安全手册、组织讲解宣传等方式,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及管控应急措施、责任人、报告方式等内容,告知本单位从业人员和进入风险区域的外来人员,指导、督促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第二十一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本单位安全风险可能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制定完善应急措施。当安全风险的致险因素超出管控范围、达到预警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立即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防范事故发生。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按有关规定及时有效处置。
第二十二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管理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登记、管控、应急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采取改进措施。
第二十三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如实记录单位内部 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监测、管控等工作,规范管理相关档案。
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应当单独建立清单和专项档案,并按照职责范围将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清单分别报送当地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四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大安全投入,积极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第三节
较大及以上风险管控与登记
第二十五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按下列要求加强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的管控:
(一)制定动态监测计划,按照每月不少于1次的频次,定期更新监测数据或状态,并单独建档;
(二)单独编制专项应急措施;
(三)按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风险管控措施进行评估改进,并于次年1个月内通过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或其他有效渠道向当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进行报告。
第二十六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进入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影响区域的本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安全防范、应急处置和避险逃生等方面的培训演练。
第二十七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于存在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的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标明安全风险的危险特性、可能发生事故后果、安全防范与应急措施等。
第二十八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的名称、位置、危险特性、影响范围、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及后果、安全防范与管控应急措施等如实告知直接影响范围内的相关单位或人员。第二十九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本单位的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相关信息通过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或采取其他方式进行登记,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按规定向当地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登记信息应当及时、准确、真实。
第三十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的基本信息、管控信息、预警信息和事故信息等内容进行登记。
(一)基本信息包括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的名称、类型、主要致险因素、评估报告,所属生产经营单位名称、联系人及方式等信息;
(二)管控信息包括管控措施(含应急措施)和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及影响范围与后果等;
(三)预警信息包括预警事件类型、级别,可能影响区域范围、持续时间、发布(报送)范围、应对措施等;
(四)事故信息包括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管控失效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名称、类型、级别、发生时间、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急处置情况、调查处理报告等;
(五)填报单位、人员、时间,以及需填报的其他信息。预警信息和事故信息在预警或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登记或报备。
第三十一条
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的登记分为初次、定期和动态三种方式。
第三十二条
初次登记应当在评估确定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后5个工作日内填报。
第三十三条
定期登记采取季度和登记两种方式。季度登记截止时间为每季度结束后次月10日;登记时长为一个自然年,截止时间为次年1月30日。
第三十四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发现较大及以上安全风 险的致险因素超出管控范围,或出现新的致险因素,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概率显著增加或预估后果加重时,应在5个工作日内对相关异常信息进行动态登记。
第三十五条
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经评估确定等级降低或解除的,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于5个工作日内通过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予以销号。
第三十六条
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管控失效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结束后,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在15个工作日内对相关工作进行评估总结,明确改进措施。评估总结应报送属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将管辖范围内的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监督管理,将对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的监督抽查列入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明确抽查比例和方式,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管控责任。
第三十八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应当按照以下主要内容进行监督抽查:
(一)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建立情况;
(二)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登记、监测管控措施等落实情况;
(三)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应急措施和应急演练情况。第三十九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对监督抽查中发现的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辨识、登记和管控等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一)对未建立完善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机制、岗位责任体系和应急措施的,督促整改;
(二)对未按规定开展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辨识、登记、评 估、标志、告知和应急演练等工作的,限期整改;
(三)对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未实施有效监测和控制的,列为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四)对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控制不力、不能保证生产安全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四十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对监督抽查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的有关信息进行规范记录,针对管辖范围内的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建立档案,妥善保存相关文件资料。
第四十一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的督查检查工作。
第四十二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从政策、法规标准和科技项目等方面,鼓励引导行业(领域)内安全风险管控技术装备的研究与应用,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和先进工艺、材料、技术、装备,提升安全风险管控水平和安全生产监管能力。
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权向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投诉或举报。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公布举报电话(信箱),建立完善投诉举报调查处理机制,并按要求进行反馈。
第四十四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遵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拟公布的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风险信息进行涉密评估,未经允许不得公开。
第四十五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不按规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以及监测、管控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相关人员,应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并记入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
第四十六条
受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委托承担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支持和监督检查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应对其承担 工作的合规性、准确性负责。生产经营单位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安全风险管理相关支持工作的,不改变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
第四十七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存在监督管理失职渎职,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应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是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或有关规定,直接对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相关业务工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部门或单位。
第四十九条
本实施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河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全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工作,督促从事交通运输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范和遏制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治理暂行办法》以及其他相关法规制度,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全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整改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实施办法所称安全生产隐患,是指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因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程等规定或由于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第四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隐患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应当部署、督促、检查本单位或者单位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治理工作,及时消除隐患。
第五条
省交通运输厅指导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隐患的治理工作,设区市、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厅直有关单位指导管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工作,督促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落实重大隐患治理和报备责任。
第六条
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工作应当坚持“单位负责、行业监 管、分级管理、社会监督”的原则。
第二章
分级分类
第七条
安全生产隐患按照业务领域分为道路运输隐患、水路运输隐患、港口经营隐患、交通工程建设隐患、交通设施养护工程隐患、铁路运输隐患和其他隐患七个类型,每个类型可按业务属性分为若干类别。
第八条
安全生产隐患分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两个等级。重大隐患是指极易导致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且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一般隐患是指除重大隐患外,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隐患。
各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隐患分级判定标准,由相应的省级管理机构组织制定并发布实施;交通运输部重大隐患分级判定指南颁布后,其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执行。
第三章
隐患排查与整改
第九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告知(预警)、整改、评估验收、报备、考核奖惩、建档等制度,逐级明确隐患治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
第十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资金使用专项制度,保障隐患排查治理投入。
第十一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隐患的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工作机制,明确隐患排查的责任部门和人员,以及排查范围、程序、频次、统计分析、效果评价 和评估改进等要求,规范开展隐患排查活动。
第十二条
安全生产隐患的日常排查是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日常工作组织开展的覆盖日常生产作业环节的经常性隐患排查活动。日常排查每周不少于1次。
第十三条
安全生产隐患的专项排查是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在一定范围、方面组织开展的针对特定隐患的排查活动,一般包括:
(一)根据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安全工作专项部署,开展针对性的隐患排查;
(二)根据季节性、规律性安全生产条件变化,开展针对性的隐患排查;
(三)根据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投入使用带来的安全生产条件变化,开展针对性的隐患排查;
(四)根据安全生产事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隐患排查。第十四条
安全生产隐患的定期排查是由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特点,组织开展的涵盖全部生产经营环节、方面的隐患排查活动。定期排查每半年不少于1次。
第十五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工作,定期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组织对隐患进行排查治理,并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第十六条
从业人员发现隐患的,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进行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第十七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认真填写隐患排查记录,形成隐患排查工作台账,包括排查对象(或范围)、时间、人员、安全技术状况、处理意见等内容,经隐患排查直接责任人签字后妥善保存。第十八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对排查发现的安全生产隐患,应当按照隐患分级判定指南确定隐患等级,形成隐患清单。重大隐患应当向当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报备。
第十九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排查出的隐患立即组织整改,制度整改方案,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隐患整改情况必须依法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第二十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在隐患整改过程中,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数据库,绘制空间分布图,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隐患排除前无法保证生产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相关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设置警示标志,加强现场监控,必要时安排专人值守;对暂时难以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的,应当加强维护、保养和检测,制定应急预案,防止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第二十一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整改重大隐患时应制定专项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整改目标和任务;
(二)整改技术方案和整改期间的安全保障措施;
(三)经费和物资保障措施;
(四)整改责任部门和人员;
(五)整改时限及节点要求;
(六)应急处置措施;
(七)跟踪督办及验收部门和人员。
第二十二条
一般隐患整改完成后,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验收,出具整改验收结论,并由验收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
第二十三条
重大隐患整改完成后,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或成立隐患整改验收组进行专项验收。生 产经营单位成立的隐患整改验收组成员应包括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和2名以上相关专业领域具有一定从业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整改验收应根据隐患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出具整改验收结论,并由验收组负责人签字确认。
第二十四条
重大隐患整改验收通过的,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将验收结论向当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报备,并申请销号。报备申请材料包括:
(一)重大隐患基本情况及整改方案;
(二)重大隐患整改过程;
(三)验收机构或验收组基本情况;
(四)验收报告及结论;
(五)下一步改进措施。
第二十五条
重大隐患整改验收完成后,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隐患形成原因及整改工作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依据有关制度和规定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第二十六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特点,定期组织对本单位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梳理、发现安全生产苗头性问题和规律,形成统计分析报告,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第二十七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隐患治理表彰激励机制,鼓励从业人员主动参与排查和消除隐患,并将隐患治理责任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员工岗位绩效考核。
第二十八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隐患治理全员参与机制,通畅投诉、举报渠道,鼓励从业人员对生产经营活动中隐患治理责任不落实和危及生产经营安全的行为与状态进行投 诉或举报,并切实保障投诉或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九条
各级工会组织发现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隐患时,有权提出解决建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研究答复;对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隐患,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作出答复。
第三十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项目发包、场地或设施设备出租的,应当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或相应资质进行审查,并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有关安全生产管理事项,明确双方的隐患治理责任。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向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发布项目或出租场地、设施设备。
第三十一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隐患的及时督促整改。
第三十二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大安全投入,积极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和安全性能水平高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装备,减少和消除隐患。
第四章
重大隐患报备
第三十四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及时报备、动态更新、真实准确”的原则,通过安全生产隐患治理信息系统向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及时报备重大隐患信息。负有直接监督管理责任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负责对报备信息的完整性进行审查。
第三十五条
重大隐患报备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隐患名称、类型类别、所属生产经营单位及所在行政区划、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管理部门;
(二)隐患现状描述及产生原因;
(三)可能导致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及后果;
(四)整改方案或已经采取的治理措施,治理效果和可能存在的遗留问题;
(五)隐患整改验收情况、相关责任人处理结果;
(六)整改期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还应报送事故及处理结果等信息。
上述第(四)
(五)(六)款信息在相关工作完成后报备。第三十六条
重大隐患报备包括首次报备、定期报备和不定期报备三种方式。
(一)首次报备:应在重大隐患确定后进行报备;
(二)定期报备:报送重大隐患整改的进展情况;
(三)不定期报备:当重大隐患状态发生新的重大变化时,应及时报备相关情况。
第三十七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检查中发现重大隐患的,应向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有关负责人不及时处理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向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报告。
第三十八条
首次报备应在重大隐患确定后5个工作日内进行报备,定期报备应在每季度结束后次月前10个工作日内进行报备,不定期报备应在重大隐患状态发生重大变化后5个工作日内进行报备。
第三十九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重大隐患专项档案,并规范管理。
第五章
隐患治理督查督办
第四十条
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重大隐患治理督办制度,将重大隐患整改情况纳入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明确督促检查责任部门和检查范围。
第四十一条
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贯彻落实管理部门关于隐患治理工作部署要求情况;
(二)隐患治理责任体系、岗位制度、工作程序、档案台账等建立执行情况;
(三)重大隐患报备及统计分析情况;
(四)隐患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五)隐患告知和警示教育、责任追究情况。
第四十二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应及时告知被检查单位,并督促其按照有关要求组织整改。
第四十三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督促检查职责时,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或阻挠。
第四十四条
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督促检查、社会举报核实发现的未按要求有效开展隐患排查或整改的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下达督促整改通知书,明确存在问题和整改要求,责令限期整改。
第四十五条
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管辖权限,对管辖范围内发现的存在重大隐患的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实行挂牌督办。上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发现的重大隐患,应当对下一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实行挂牌督办,责成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督促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按要求进行整改。
第四十六条
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接到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重大隐患销号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对验收结论及验收程序予以形式确认,并对形式确认通过的予以销号,不通过的责令继续整改。
第四十七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承担隐患治理监督抽查、检测和技术咨询服务等工作。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八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依据管辖权限,将不按要求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备重大隐患等不良行为记入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及主要相关责任人的安全生产信用记录。
第四十九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安全生产隐患治理能力。
第五十条
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隐患排查治理不力且满足法律法规规定处罚条件,或未按督办要求整改重大隐患,或存在重大隐患不能保证安全的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五十一条
受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或生产经营单位委托承担隐患治理相关工作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应对其承担工作的合规性、准确性负责。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隐患治理相关支持工作,不改变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治理主体责任。
第五十二条
对发现的重大隐患未履行督办责任、导致发生 安全生产事故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责任人员,应依法依规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是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或有关规定,直接对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相关业务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监督管理责任的单位或部门。
第五十四条
本实施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第五篇:浅析风险管理与水电安全生产__
浅析水电生产中的风险管理
内容摘要:风险管理就是一个识别、确定和度量风险并制定、选择和实施风险处理方案的过程。抓水电安全生产管理,必须抓风险管理。将项目风险管理的思想、方法、手段引入水电生产经营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水电工程管理的水平,确保工程管理质量。
关键词: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 安全生产管理
一、水电生产行业具有符合风险管理的本质条件
风险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引入国外工程管理先进经验、科学管理体系。风险管理就是一个识别、确定和度量风险,并制定、选择和实施风险处理方案的过程。风险管理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过程,也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对策决策、实施决策、检查五方面内容。风险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重要一环,在提高我国的工程管理水平、确保工程管理质量发挥作越来越重要作用。
虽然水电生产工艺具有固定性,但水电建设周期长、制约因素多,建成后运营管理依然面临危及安全生产的许许多多的不确定因素、不安全因素。而这些不确定因素往往导致人身伤亡、设备损害,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及恶劣社会环境影响。以上情况的存在符合风险的本质条件,因而水电生产行业同样存在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
二、水电生产风险因素的特殊性
水电生产行业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水电生产具有的以下特点:
一、水电生产涉及系统多样性:水工建筑物、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组辅助系统、升压 变电及开关站、输电线路、计算机监控及保护系统;
二、水电生产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取水流域地表径流变化、气候因素、电网调度、电网运行及其他不可抗拒力的影响(如洪水、地震、台风、海啸等);
三、水电生产的机组运行连续性与不确定性并存;
四、水电站在电网中的地位,机组安全运行直接影响电网安全;
五、环境影响的巨大性。水电生产安全与否,直接关系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别是大库容水库、高坝电站;
六、水电生产设备分布地域广,生产设备多。有的电站取水口前坝枢纽到主厂房的距离 甚至达到100km;
七、水电生产中人为因素也不容忽视:生产人员误操作;
八、水电生产企业发生事故具有不可逆转性;
水电生产的以上特点,决定了水电安全生产风险因素具有以下特性:长期性、复杂性、瞬时性、不可逆转性、对外部环境影响巨大性、因素多维性。
三、风险管理在水电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必要性
企业在水电安全生产管理中对预防工作重视不够,缺乏前瞻性思维、预见性思维;防范工作中缺乏事前控制的技术手段、管理思想。正因为如此,安全生产工作常处于被动状态。水电安全生产的目标是:确保水电机组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为电网经济、高效运行提供合格、足量的电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水电生产企业不但制定了生产岗位工作制度,而且也制定了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力求从管人和管设备两方面做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但是事与愿违,往往事故或人身伤亡发生后,才从人员和设备身上找原因,处处被动、处处设防,亡羊补牢。
水电生产的特点决定了水电生产企业要发展、要效益,必须抓安全;抓安全必须抓影响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因而为确保水电企业安全生产,必须抓住影响水电安全生产的风险因素,将项目管理工作中风险管理思想、方法、手段,引入水电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特别是引入具体的安全生产的管理体系中,形成一套有别于传统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四、水电生产中人员及设备风险管理
在水电生产中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工作,如何对水电生产纷繁复杂系统进行风险分解、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采取防范措施、实施防范措施、检查?
这些都是水电生产企业决策者、协调管理者、执行者,关注、思考的问题。水电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在其经营思想、经营策略、经营理念中体现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决策层应在风险管理工作上,制定制度、设定组织、经济上保障有安排。安全生产机构人员编制健全,经费有保障,制度完善。安全生产工作要有目标,工作要有人检查、评比、验收、总结,年终有奖惩。经济效益、技术职称等级、年终目标考核要与安全生产目标挂钩。真正体现“安全出效益、安全出人才”。
企业的执行层,电厂生产运行值班人员及检修人员在自己的工作中、生产岗位上开展风险辩识,提高岗位工作技能,确保安全生产?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引入水电生产管理工作,从人员和生产设备两个方面,分别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采取风险对策。
(一)人员运行管理风险方面
在人员方面,可以从自身知识水平及岗位工作技能是否胜任当前工作岗位或承担临时工作;精神状态是否胜任当前工作需要;生产班组专业搭配、优化组合、和谐度是否能满足工作需要等方面进行严格识别、风险评价。在我省地电系统水电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统计中发现:相当一部分事故与上述因素有关。例如,违章操作、误触误碰造成操作事故;甚至电气五项恶性操作(1、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
2、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刀闸);
3、带接地线(刀闸)合断路器(隔离开关);
4、误分(合)断路器;
5、误入带电间隔;)都与此有关。
如何从人的因素上识别风险,防范风险?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大的问题。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确保员工素质,严格实行上岗资质制度、严格行业准入制度。水力发电行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随着计算机技术融入传统水电生产,计算机监控、保护得到了普及,甚至实现了全流域梯级控制、梯级调度、全流域经济运行,越来越多的厂站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班”。这就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素质,有合格的岗位工作技能,并且能够一专多能。
2、、确保员工具有安全生产的技能,对《电业安全生产工作规程》的掌握程度,能够满足安全生产需要。《安规》作为整个电力系统安全工作的准绳,是每个企业员工都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违反《安规》而引起的责任事故却时有发生。学习《安规》力戒形式主义,应通过事故分析处理、事故预案分析、安全技能竞赛等生动活泼、寓教寓乐活动形式,真正把员工安全思想从“要我安全,我要安全”转变到“我懂安全,我会安全”。
3、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使每个企业员工都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健康的心态。厂站、科室、班组优化组合,既要体现效率,又要体现和谐。这就为电力安全生产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真正体现企业精神面貌的氛围。
4、水电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在一线班组;班组是各项生产各种的直接执行者,是水电安全生产的主要载体。搞好一线班组的人员配备、优化组合,提高班组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真正做到把安全生产的堡垒建立在班组。
综上所述,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建设、员工素质培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从人的因素方面进行的风险管理。由此防范由人引起的风险因素,杜绝事故的发生,是主动控制、前馈控制。虽然不可能杜绝、防范全部此类风险,但采用此方法不需要过多的经济投入,就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通过员工与管理者、管理者之间、员工之间,工作交流、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及时沟通、捕获相关信息,促进人员风险因素防范。
对于人的风险因素的识别完整与否、准确与否、及时与否,有赖于安全生产管理者自身综合素质、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
(二)设备运营管理风险
水力发电抓安全生产,不但要抓住人的因素,而且更应该抓住设备管理。发电厂安全生产建立在生产设备安全、经济、优质运行基础之上。为此,水力发电行业制定了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
“一项资料”——图纸资料正确完备,管理科学,使用方便。“两个计划”——反事故措施计划、技术措施计划。“三种规程”——运行规程、检修规程、安全规程。
“四项监督”——化学监督、电气绝缘监督、仪表监督、金属监督。
“五项制度”——操作票制度、工作票制度、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为发电企业解决——如何运行?如何检修?如何进行故障、事故处理?提供了制度依据,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但如何将影响设备安全运营风险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如何进行风险的有效管理?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且逐渐融入水电生产的时代,利用计算机监控技术进行信息处理、风险提前预警,已不存在任何技术问题。现在大中型水电厂都已经应用了计算机监及保护控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可靠性和技术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利用计算机监控技术进行信息处理、风险提前预警成为可能,可以在监控系统中嵌入风险管理模块,该模块的核心部分应当包括设备的运行状态(设备评级等级、设备合理使用年限)、监控系统所监视的机电设备的运行参数及相应状态量、水电生产的知识模型库、融合推理-——依靠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方法(即基于小波变换的特征提取、基于遗传算法的特征选择和基于神经网络的状态识别理论)。
风险管理模块与过去的故障诊断系统有相似部分,但风险管理模块更关注的是对机电设备运行恶化趋势的诊断,特别是对于引起机电设备重大事故的安全隐患发展趋势诊断,即在事故诊断系统发生响应前发出风险预警,风险预警提醒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相应风险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水电企业生产制度建设及生产技术装备提升,有助于防范、化解设备风险。水电生产先进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网络化,为设备风险管理提供了物质保障。企业综合信息管理及生产控制智能化、网络化,必将推动企业运营管理及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变革。
五、水电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分析
对于水电生产安全风险远非人员、设备、管理方面,由于其自身生产特点,安全生产因素呈现错综复杂状态。安全生产必须依赖严格、仔细风险管理工作,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决策、对策实施、检查。
(一)风险识别
水电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成效依赖于水电厂安全生产风险清单的准确与否,这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建立水电厂安全生产风险清单,必须通过详细风险分解,确保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完整性、系统性。
1、根据水电生产的特点,可以按以下途径考虑:
目标维:生产员工安全、生产设备安全、生产运营效益(经济、环境、社会)安全; 时间维:生产运营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或按正常运营、正常检修、事故处理; 结构维:水工建筑物(取水口枢纽、输水系统、主厂房水工建筑物、)、主机机电设
备(水轮机、水轮发电机)、辅机系统;
因素维:人员因素、设备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其他社会因素;
水电生产可以按以上四方面进行总体上安全风险分解。
2、在进行风险分解的基础上,可由以下途径进行风险识别:
(1)专家调查法。邀请水力发电行业专家或水力发电相关咨询公司,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风险各抒自见,即头脑风暴法,起到集思广益的作用;也可以采用问卷式调查,将企业的详细资料给予各专家,各专家事先不知道其他专家的意见。由专家对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风险发表意见,再由风险管理人员分类、归纳、整理、分析。(2)初始清单法。依据水力发电行业主管部门、协会或保险机构公布的水力发电运营潜在损失一览表,或国外水电发达国家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对水电企业风险公布了潜在损失一览表,和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一一对比分析。
(3)保险经营机构或研究机构建立的关于水电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的经验数据库或统 计资料;
(4)风险调查法,就是对特定的水力发电生产企业的员工素质高、低;规章制度完善与否;设备运营状态优、劣;水工建筑物质量状况好、坏;企业法人管理水平高、低;企业所处自然及社会环境影响等方面调查,对安全生产构成的潜在风险进行排查;
通过以上四种途径综合应用,就应当建立起特定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清单。
(二)风险评估
对所包括的风险一一进行风险评价,看那些风险是影响大的,是会对企业造成损失很大的;那些影响小的,造成损失比较小的;那些风险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对于不能定量分析的,由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一一风险评估,为生产管理决策者提供依据。风险评价的定量分析,应通过水力发电行业或保险经营、研究机构确认有效的风险量函数进行定量计算。
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企业才能更好地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三)风险对策、决策
风险对策也可以称为风险防范手段或风险管理技术。水电厂通常有以下几种手段:
1、风险回避
例如水电企业可采用的情况有:
(1)在超过设计洪水位时,为确保水工建筑物的安全度讯及机电设备安全,可以少发电或不发电,及时行洪;
(2)雷暴中心处于厂区时,可以采取只带厂用电,以避免雷电波对机电设备的侵袭;(3)水电生产企业对于前景很好,但尚不成熟的生产技术及生产设备,可暂不推广使用,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企业在上报电力生产计划时,考虑全年来水量及机组运营状态,可按下限电量报计划,从而避免枯水年和机组检修期增加而完不成任务,造成倒扣电量的损失。
以上列举这些措施,显然是对风险的回避。风险回避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对策,它丧失了回避风险而可能带来的额外收益;但有时却是必要的,甚至是最佳的对策。
2、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是一种主动、积极的风险对策。损失控制可分为预防损失和减少损失,损失控制方案应当是预防损失措施和减少损失措施的有机结合。所制定的损失控制措施是一个完整的、周密的计划系统,一般有预防计划、灾难计划、应急计划。水电企业为防汛制定的防洪预案;在雷雨季节,为防雷击而制定防雷生产预案;企业生产技术部门事故处理预案。等等,以上都属于预防计划。在有水库大坝水电企业在水库运行管理中通常制定有灾难计划和应急 计划。例如,在大坝出现险情时,为保大坝和厂区,在灾难计划中常有启用非常溢洪道及溢洪洞的措施。又譬如,在大坝运行管理制度中规定,大坝枢纽采用双电源供电,并自备燃油发电机组。在全厂与电网解列,水电生产企业因故带不了厂用电时;对大坝枢纽制定了应急计划——厂用电失去,燃油发电机组启动,保证大坝枢纽不失电,随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可分为非计划性风险自留和计划性风险自留。由于水电生产风险管理人员不可能识别出所有的安全风险因素,由此产生非计划风险自留。其不可能不用的,有时也是一种适用的风险处理策略。计划性风险自留是主动的、有意识的、有计划的选择,是风险管理人员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后作出的风险对策决策。计划性风险自留的计划性体现在风险自留水平和损失支付方式两方面。
非计划性风险自留常采用从现金净收入中支出,列入当年企业年运营成本。计划性风险自留采用以下方式:
(1)建立非基金储备;即企业财务单列一项备用金,用于自留风险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额外费用的支出。
(2)企业抗风险专项基金;即专门用于自留风险造成损失的支出,每年财务结算单独列支入专项帐目,逐年累结。
(3)母公司保险;即每年财务决算向总公司列支一笔专项费用,用于母公司在各子公司风险损失支出。即总公司内部保险机制,在子公司发生风险损失时使用该项资金。(4)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就是为企业员工和生产设施购买相应保险,从而将风险向保险公司转移。为企业员工购买人身伤害意外险及其他寿险;为生产设施购买财产保险等。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有些企业购买了水电建设工程险和财产保险,获得了保险公司赔款。由此,防范了由于不可抗风险因素对安全生产影响。购买保险(风险转移)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对企业尽快恢复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风险对策的实施和检查
对以上工作进行成效检查,及时纠正出现偏差的环节,及时进行偏差分析找出主观、客观原因,制定出适当的措施反馈到新的风险管理工作中去。在动态的、循环的风险管理工作中,不断修正偏差,达到最佳管理成效。
总之,将项目风险管理思想引入水电安全生产管理,用项目管理思维来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必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推进绿色水电、和谐水电建设;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定一等主编《水电厂计算机监视与控制》(中国电力出版社)
[2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建设工程监理概论2009》(知识产权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