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国考申论热点政治财政预算公开(范文模版)
2014国考申论热点政治财政预算公开
导语:2013年部门预算公开大幕开启。继广东、北京、上海、陕西等地公开2013年部门预算,国家发改委等多个中央部委近期也向社会公开2013年部门预算。虽然公开的项目有所增加,但从整体看,大多数预算报告按功能分类,内容粗疏,普通公众难以看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3年5月6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个指出,要下力气推动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形成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有关专家认为,国家应制定预算公开的文本格式和标准,进一步细化支出帐目,对预算的监督问责。
【背景链接】
一、政策背景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大力推动政务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和公务接待、公务车购置使用、因公出国出境经费公开,让人民群众更加全面地了解政府工作,更加有效地监督政府行为。
建立公开预算体制
2013年5月6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决定建立公开预算体制下力气推动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形成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总体方案。
推动财政预算制度改革
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要推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优化支出状况,更多向民生倾斜。
李克强说,推动经济转型要注意发挥财政、金融、价格改革的杠杆性作用,推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这可以使人民更有效地监督财政收支、优化支出状况,更多向民生倾斜。
《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
2013年7月,国务院公布了《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提出了当前要重点推进9个方面的政府信息公开,其中第二项是“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这是政府推进这方面工作的一个新举措,社会期待着政府信息公开,尤其是财政信息公开的实质性进展。
二、落实情况
2013年4月18日,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近80多家政府部门纷纷向社会公开了各自2013年的部门预算。自2010年首次公开部门预算起,今年是中央各部门推进部门预算公开的第四个年头。部门预算与三公经费预算一并公开更便于社会监督,内容从类到项进一步细化
2013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有很多新变化:一是今年中央各部门在公开部门预算的同时,一并公开了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二是今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的内容更加详细,专门增加公开了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公开的内容更加全面。这次公开预算,不仅把所有经费晒在百姓面前,更为地方财政预算公开、三公消费公开起到了“上行下效”的引导作用。
但是,在不少地方、部门、单位出现的问题是,预算公开或“内容粗枝大叶”,民众看之,如坠五里云雾之中;或“项目数额巨大”,支出表述模糊,且与日常工作内容重复;或三公预算“藏头露尾”,自己看不清,别人看不懂,纯属一本“糊涂账”;或在“其他支出”中大做文章,暗藏玄机„„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这样的预算公布,确乃“积极响应”了中央号召,但糊弄了上级,迷惑了民众,让人不得不怀疑如此公布的“用意”。
【百姓怎么看】
观点一树立执政为民的信念才能把财政预算公开做好
和讯网网友:如果我们有关部门能真正做到“执政为公”“为政于民”,就会把“为公”“为民”当做自身的义务和责任。因为是责任,就会心中“无私”,为国为民而想;因为是责任,就会心中“无鬼”,为国为民而做。如把责任装实于心,即使没有预算公布统一的“格式标准”,自己也会想出一个使民众看得清、读得懂的“格式标准”来;如果别无他想,也不会将“受到舆论积极评价”的“三公预算”在网上公布了又拆下来,用“简版”替代。
观点二预算公开要细化
新华网网友:预算公开的目的在于让公众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从而更好地监督政府。尽管财政预算公开细化的过程永无止境,公众也从来不奢望部门预算公开能够像一步到位地“细致到桌椅板凳”。但如果公开的财政预算,公众根本就不知道该从何处展开监督,那么公开部门预算的意义大概只能相当于聊胜于无。
观点三财政预算公开不能走形式主义
新华网网友:“三公”公开本质上是让政府部门履行责任,接受纳税人的监督。如何不让“三公”公开在实际中走偏,变成应付领导和舆论的“形式主义”,最终需要“三公”彻底而详细的公开。推进预算和决算公开,“三公”公开已经先行一步,接下来,继续推进“三公”预算和决算公开,完全可以成为预算民主改革的一个切入点、突破口。
观点四公开“三公经费”实现公众监督权
网易网网友: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信息,也是实现公众监督权的需要。虽然人民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但有些部门或个人,仍然会利用管理的便利,违背公众利益和人民要求,将有限的财政资源,用于优先满足自身的需要。在某些地方,这类问题还十分严重。以公务接待为名的大吃大喝,以出国考察学习为名的游山玩水,以公务需要为名的豪华轿车和豪华办公大楼,人们并不陌生。如果将这些支出的明细账目都放到阳光下,让人们评说,接受人们的监督质询,那么,这样不合理的支出一定会大大减少。
【专家怎么说】
公众只有通过完整、详细的经济分类信息才能了解自己作为纳税人的钱是怎么被花掉的,有多少用在自己身上了,有多少用在行政机关人员身上了,只有这样,才能判断每一笔钱该不该花、花费的规模和结构是否适当。
——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 温娇秀
我国目前财政预算科目管理中,对于“其他支出”的界定确实比较模糊,但是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对于“其他支出”也按照经济分类进行了界定,包括预备费、预留、补充全国社保基金、未划分的项目支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其他支出等,“现实中鲜有部门公开这些信息,公众的疑惑很多。
——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 温娇秀
财政信息公开什么,透明要达到怎样的程度,最终要看公众能否通过了解更多的信息,对滥用公款、三公消费、形象工程、贪污腐败等不良倾向产生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作用。这是财政信息公开成效最好的检验标准,以此为目标,才能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的作秀式公开,使我国的财政透明度取得实质性进展。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预算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构建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水平。“未来,政府收入都要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现在相对独立而又统筹协调衔接的公共收支预算、资本预算、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中。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康
当前应当从预算分配、预算编制改革、预算执行等方面多管齐下,加快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在预算分配方面,应以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为取向,建立和完善与国家宏观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政府施政目标紧密结合的预算分配决策机制;深化预算编制改革方面,应积极引入公众参与的机制,从公众知情权延伸到质询权、建议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在预算执行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国库收支的单一账户管理,继续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实行政府集中统一采购为主的机制优化;在预算绩效方面,需要建立全流程的财政收支绩效评价体系。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康
如果要进一步推进预算的透明公开,预算的编制要更加注重精细化和科学化,要运用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
——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王振宇
【政府怎么办】
[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摘要)
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要在继续做好财政预算决算和部门预算决算公开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三公”经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财政审计信息公开力度。
一是着力推进“三公”经费公开。在2012年工作基础上,2013年要进一步细化公开中央部门“三公”经费,“三公”经费预算决算总额和分项数额增长的中央部门,要细化说明增长的原因。细化中央部门2014年预算编制,将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细化公开为购置费和运行费。各省(区、市)政府要全面公开省本级“三公”经费,并指导督促省级以下政府加快“三公”经费公开步伐,争取2015年之前实现全国市、县级政府全面公开“三公”经费。
二是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公开。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要在2012年按款级科目公开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公开至项级科目。
三是推进财政审计信息公开。在继续做好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公开工作的基础上,各部门各单位要全面主动公开整改情况,进一步提升中央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情况公开的透明度和全面性。(财政部、审计署分别牵头落实)
[建立公开预算体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会议决定,下力气推动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形成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措施。削减、合并一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形成资源税费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方案。
[财政预算公开]
2013年4月18日,随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中央政府部门向社会公开各自2013年的部门预算,2013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全面启动,一并亮相的还有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这是中央各部门自2010年首次公开部门预算以来,连续第四年推进部门预算公开。
[权威论述]
推动经济转型要注意发挥财政、金融、价格改革的杠杆性作用,推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这可以使人民更有效地监督财政收支、优化支出状况,更多向民生倾斜。
——李克强
公开透明是最有效反腐剂。政府要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信息,要主动让人民群众了解真实情况。预算公开要通俗,要让老百姓知道政府花了什么钱办了什么事。政府阳光运行地方多了,腐败就少了藏身之地。
——李克强
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制度,把政府所有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预算,逐步做到所有政府开支都要事先编制预算,让人民能有效进行监督。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
——李克强
要及时主动公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信息,向人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深化细化预算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从今年开始,要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公开的形式要通俗,要让老百姓看得懂,可以有效地监督政府。
——李克强
结语:政府信息公开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必要举措之一,其最终目的在于让社会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财政信息公开什么,透明要达到怎样的程度,最终要看公众能否通过了解更多的信息,对滥用公款、三公消费、形象工程、贪污腐败等不良倾向产生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作用。这是财政信息公开成效最好的检验标准,以此为目标,才能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的作秀式公开,使我国的财政透明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二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政治篇: 财政预算公开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http://fuyang.offcn.com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政治篇: 财政预算公开
推荐阅读: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见问题及解答汇总
http://fuyang.offcn.com/html/2013/10/4939.html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专题
http://fuyang.offcn.com/html/2013/06/2624.html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QQ交流群:336756661
导语:2013年部门预算公开大幕开启。继广东、北京、上海、陕西等地公开2013年部门预算,国家发改委等多个中央部委近期也向社会公开2013年部门预算。虽然公开的项目有所增加,但从整体看,大多数预算报告按功能分类,内容粗疏,普通公众难以看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3年5月6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个指出,要下力气推动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形成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有关专家认为,国家应制定预算公开的文本格式和标准,进一步细化支出帐目,对预算的监督问责。
【背景链接】
一、政策背景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大力推动政务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和公务接待、公务车购置使用、因公出国出境经费公开,让人民群众更加全面地了解政府工作,更加有效地监督政府行为。
建立公开预算体制
2013年5月6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决定建立公开预算体制下力气推动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形成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总体方案。
推动财政预算制度改革
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要推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优化支出状况,更多向民生倾斜。
李克强说,推动经济转型要注意发挥财政、金融、价格改革的杠杆性作用,推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这可以使人民更有效地监督财政收支、优化支出状况,更多向民生倾斜。
《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
2013年7月,国务院公布了《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阜阳中公教育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http://fuyang.offcn.com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http://fuyang.offcn.com
提出了当前要重点推进9个方面的政府信息公开,其中第二项是“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这是政府推进这方面工作的一个新举措,社会期待着政府信息公开,尤其是财政信息公开的实质性进展。
二、落实情况
2013年4月18日,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近80多家政府部门纷纷向社会公开了各自2013年的部门预算。自2010年首次公开部门预算起,今年是中央各部门推进部门预算公开的第四个年头。部门预算与三公经费预算一并公开更便于社会监督,内容从类到项进一步细化
2013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有很多新变化:一是今年中央各部门在公开部门预算的同时,一并公开了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二是今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的内容更加详细,专门增加公开了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公开的内容更加全面。这次公开预算,不仅把所有经费晒在百姓面前,更为地方财政预算公开、三公消费公开起到了“上行下效”的引导作用。
但是,在不少地方、部门、单位出现的问题是,预算公开或“内容粗枝大叶”,民众看之,如坠五里云雾之中;或“项目数额巨大”,支出表述模糊,且与日常工作内容重复;或三公预算“藏头露尾”,自己看不清,别人看不懂,纯属一本“糊涂账”;或在“其他支出”中大做文章,暗藏玄机„„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这样的预算公布,确乃“积极响应”了中央号召,但糊弄了上级,迷惑了民众,让人不得不怀疑如此公布的“用意”。
阜阳中公教育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http://fuyang.offcn.com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http://fuyang.offcn.com
【百姓怎么看】
观点一树立执政为民的信念才能把财政预算公开做好
和讯网网友:如果我们有关部门能真正做到“执政为公”“为政于民”,就会把“为公”“为民”当做自身的义务和责任。因为是责任,就会心中“无私”,为国为民而想;因为是责任,就会心中“无鬼”,为国为民而做。如把责任装实于心,即使没有预算公布统一的“格式标准”,自己也会想出一个使民众看得清、读得懂的“格式标准”来;如果别无他想,也不会将“受到舆论积极评价”的“三公预算”在网上公布了又拆下来,用“简版”替代。
观点二预算公开要细化
新华网网友:预算公开的目的在于让公众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从而更好地监督政府。尽管财政预算公开细化的过程永无止境,公众也从来不奢望部门预算公开能够像一步到位地“细致到桌椅板凳”。但如果公开的财政预算,公众根本就不知道该从何处展开监督,那么公开部门预算的意义大概只能相当于聊胜于无。
观点三财政预算公开不能走形式主义
新华网网友:“三公”公开本质上是让政府部门履行责任,接受纳税人的监督。如何不让“三公”公开在实际中走偏,变成应付领导和舆论的“形式主义”,最终需要“三公”彻底而详细的公开。推进预算和决算公开,“三公”公开已经先行一步,接下来,继续推进“三公”预算和决算公开,完全可以成为预算民主改革的一个切入点、突破口。
观点四公开“三公经费”实现公众监督权
网易网网友: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信息,也是实现公众监督权的需要。虽然人民政阜阳中公教育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http://fuyang.offcn.com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http://fuyang.offcn.com
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但有些部门或个人,仍然会利用管理的便利,违背公众利益和人民要求,将有限的财政资源,用于优先满足自身的需要。在某些地方,这类问题还十分严重。以公务接待为名的大吃大喝,以出国考察学习为名的游山玩水,以公务需要为名的豪华轿车和豪华办公大楼,人们并不陌生。如果将这些支出的明细账目都放到阳光下,让人们评说,接受人们的监督质询,那么,这样不合理的支出一定会大大减少。
【专家怎么说】
公众只有通过完整、详细的经济分类信息才能了解自己作为纳税人的钱是怎么被花掉的,有多少用在自己身上了,有多少用在行政机关人员身上了,只有这样,才能判断每一笔钱该不该花、花费的规模和结构是否适当。
——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 温娇秀
我国目前财政预算科目管理中,对于“其他支出”的界定确实比较模糊,但是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对于“其他支出”也按照经济分类进行了界定,包括预备费、预留、补充全国社保基金、未划分的项目支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其他支出等,“现实中鲜有部门公开这些信息,公众的疑惑很多。
——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 温娇秀
财政信息公开什么,透明要达到怎样的程度,最终要看公众能否通过了解更多的信息,对滥用公款、三公消费、形象工程、贪污腐败等不良倾向产生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作用。这是财政信息公开成效最好的检验标准,以此为目标,才能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的作秀式公开,使我国的财政透明度取得实质性进展。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预算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构建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水平。“未来,政府收入都要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现在相对独立而又统筹协调衔接的公共收支预算、资本预算、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中。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康
当前应当从预算分配、预算编制改革、预算执行等方面多管齐下,加快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在预算分配方面,应以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为取向,建立和完善与国家宏观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政府施政目标紧密结合的预算分配决策机制;深化预算编制改革方面,应积极引入公众参与的机制,从公众知情权延伸到质询权、建议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在预算执行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国库收支的单一账户管理,继续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实行政府集中统一采购为主的机制优化;在预算绩效方面,需要建立全流程的财政收支绩效评价体系。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康
如果要进一步推进预算的透明公开,预算的编制要更加注重精细化和科学化,要运用信阜阳中公教育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http://fuyang.offcn.com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http://fuyang.offcn.com
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
——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王振宇
【政府怎么办】
[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摘要)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要在继续做好财政预算决算和部门预算决算公开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三公”经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财政审计信息公开力度。
一是着力推进“三公”经费公开。在2012年工作基础上,2013年要进一步细化公开中央部门“三公”经费,“三公”经费预算决算总额和分项数额增长的中央部门,要细化说明增长的原因。细化中央部门2014年预算编制,将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细化公开为购置费和运行费。各省(区、市)政府要全面公开省本级“三公”经费,并指导督促省级以下政府加快“三公”经费公开步伐,争取2015年之前实现全国市、县级政府全面公开“三公”经费。
二是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公开。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要在2012年按款级科目公开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公开至项级科目。
三是推进财政审计信息公开。在继续做好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公开工作的基础上,各部门各单位要全面主动公开整改情况,进一步提升中央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情况公开的透明度和全面性。(财政部、审计署分别牵头落实)[建立公开预算体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会议决定,下力气推动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形成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措施。削减、合并一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形成资源税费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方案。
[财政预算公开] 2013年4月18日,随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中央政府部门向社会公开各自2013年的部门预算,2013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全面启动,一并亮相的还有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这是中央各部门自2010年首次公开部门预算以来,连续第四年推进部门预算公开。
阜阳中公教育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http://fuyang.offcn.com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http://fuyang.offcn.com
[权威论述]
推动经济转型要注意发挥财政、金融、价格改革的杠杆性作用,推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这可以使人民更有效地监督财政收支、优化支出状况,更多向民生倾斜。
——李克强
公开透明是最有效反腐剂。政府要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信息,要主动让人民群众了解真实情况。预算公开要通俗,要让老百姓知道政府花了什么钱办了什么事。政府阳光运行地方多了,腐败就少了藏身之地。
——李克强
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制度,把政府所有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预算,逐步做到所有政府开支都要事先编制预算,让人民能有效进行监督。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
——李克强
要及时主动公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信息,向人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深化细化预算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从今年开始,要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公开的形式要通俗,要让老百姓看得懂,可以有效地监督政府。
——李克强
结语:政府信息公开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必要举措之一,其最终目的在于让社会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财政信息公开什么,透明要达到怎样的程度,最终要看公众能否通过了解更多的信息,对滥用公款、三公消费、形象工程、贪污腐败等不良倾向产生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作用。这是财政信息公开成效最好的检验标准,以此为目标,才能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的作秀式公开,使我国的财政透明取得实质性进展。
阜阳中公教育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http://fuyang.offcn.com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http://fuyang.offcn.com
更多信息请访问:安徽人事考试网 http://fuyang.offcn.com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fuyang.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阜阳中公教育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http://fuyang.offcn.com
第三篇:国考申论热点
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
2014年以来,中国部分地区人口聚集的地方总是受到恐怖分子的袭击,从今年开始.中国公安大学新增公安情报学反恐怖专业方向,面向全国进行招生.如果将反恐专业作为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问题,你又该怎样作答?华图教育国家公务员频道为广大考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讲解和分析.让我们一起来谈谈你对反恐专业的看法!
背景材料:
近年来,境内外恐怖势力严重危害中国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为落实中央和公安部领导关于加强反恐工作的指示精神,学校开展反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公安大学2014年新增公安情报学反恐怖专业方向,计划面向全国招收80人。公安大学也成为全国公安系统院校里第一家开设反恐专业的高校。
公安大学反恐专业的课程将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理论方面将包括恐怖组织研究、反恐国际合作、反恐情报、风险评估等;而实践方面则包括网络犯罪侦查、针对具体涉恐案件如何指挥、布置战术等。
中国公安大学新增反恐专业,你怎么看?
在反恐行动中,各国都会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抵抗和预防,比如说新加坡:人身上预置自保程序;美国:安全部设立应急预案!
中国公安大学新增反恐专业是与时俱进的体现,更是体现了国家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所做的工作和努力.培养这种人才有助于发现恐怖主义活动的敌情线索,在恐怖案件的预谋阶段捕捉信息,能更好的打击恐怖分子!
我们都知道恐怖主义对于一个国家以及整个整个民族都是危害极大的,不但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更加严重威胁着整个民族的团结和稳定,因此进行反恐是每一个人应该坚定的信念和义务!
于普通人来讲,反恐是一种预警、反恐更是需要我们身体里生根的一种意识,一种让我们免于灾难的潜意识。它需要科学指导、需要训练,当然,也需要我们避免把它盲目扩大。恐怖,它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恐怖,它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害怕。只要我们不断的研发和创建各种反恐组织,团结协作,一定能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国家稳定和世界和平!
第四篇:2018国考申论热点:农村环境保护与政治
2018国考申论热点:农村环境保护与政治
|背景链接*
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保护与整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已取得初步成效。全国已有很多村庄参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但农村垃圾治理和环境污染问题依然没有真正解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必须清醒认识农村环境保护与整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综合分析* 原因
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农村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深层原因,重城市、轻农村,不仅使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拉大,而且使得城乡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的差距拉大。城市环保机构健全有力、农村环保机构力量薄弱;城市环境标准要求严、农村环境标准要求低;城市环境投资多、农村环境投资少。农村很难申请到专项环境治理排污费,很少得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财政资金;城市垃圾转移农村,一些企业危险废料运往农村倾倒。
1、农村环境保护和整治理念不科学。一是把农村环境保护和整治跟发展农村经济割裂开来。二是农村环境整治简单套用城市标准。三是农村环境整治急于求成,重形式、轻内容,重当前、轻长远。
2、农村环境保护与整治的政策法规不完善。
3、农村环境保护和整治资金投入缺口大。
4、农业环保技术推广应用乏力。
5、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对策
深化对农村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的认识。坚持环境保护与环境整治并重,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并重,通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来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坚持城市环境整治与农村环境整治并重,统筹规划城乡环境整治,统筹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坚持农民在农村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加强生态文明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能力,着力改变农民不良生活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1、建立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和整治的法规和规章制度。
2、着力推广农业环保技术。
3、建立健全农村环保资金投入机制。
4、拓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渠道。
5、建立完善环境考核评价和环境监管体系。
|文章素材* 名言警句
1、十八大报告:“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生产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给子孙留下蓝天、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2、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3、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4、十三五规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扮靓乡村,打造美丽乡村。精彩开头结尾表述 排比式开头:
记得年少时,家乡的山是翠绿的,青山绿林环抱的小乡村炊烟袅袅,田间地头蛙声四起;家乡的水是清澈的,各类的鱼虾螺蟹在江河里自由自在游荡,模样和大小清晰可见;家乡的天空是湛蓝的,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辛勤劳作,享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恬静画卷。可如今却今非昔比,禁不住我们暗自伤神,因此让我哦们行动起来建设美丽乡村,加强乡村环境已刻不容缓,还我们一片蓝天。
结尾:
我们不能总是生活在记忆中,我们要保存美丽,要珍惜大自然,要保护和善待环境,抢救我们将逝去的美丽乡村;当前“美丽中国”和“中国梦”正在华夏大地锐意进发,并汇聚越来越多的中国发展的正能量,为抢救我们将逝去的美丽乡村而行动!
|申论范文*
集三维之力 建美丽乡村
广大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并且农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新的渴望。但是,农村地区环境仍然存在污染,农民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低效化,这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应该多管齐下,集三维之力,当好美丽乡村的践行者和建设成果的维护者。
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注重机制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打造宜居乡村。干净整洁的卫生条件是美丽乡村必备条件,以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五化”为重点,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整治三堆和卫生死角,治理乱堆乱搭乱建等影响村容村貌行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建设长效化的机制,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农村环境的问题,建设美丽乡村必然要求村庄环境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为此,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每个自然村都有最基本环保设施,提高农村垃圾收集率;建立村庄环境卫生巡查和评比制度,加强工作督查和通报并严格奖惩,要求村民管好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并为村级保洁员提供工资保障,建立健全村级保洁员各项规章制度。
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注重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文化内涵建设,提高村民素质,打造美德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追求的不仅是农村居住环境的优化,更主要是塑造美的心灵,建设农民精神家园。应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教育宣传引导农民践行核心价值观。善于发现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突出典型引领作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活动,让美德在人人心里落地生根。美丽乡村不要千人一面,还要通过内涵建设来体现本地的特色,努力打造出品牌和特色。结合各乡村地理区位、民风民俗等,充分挖掘特色人文元素,进行个性化塑造,保留了传统民俗活动的生活土壤,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使美丽乡村真正让人流连忘返。
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注重乡村特色产业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打造生态乡村。美丽乡村建设不只是外在美,更要美在发展上,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潜力,这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土地流转政策,多渠道推动农民增收,消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力。成立专业合作社,与果品企业深度合作,发展果品深加工,发展农家乐、采摘园、乡村游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第三产业,提高农民的从业人数,加强科技创新,利用高科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果品业、加工业、旅游服务业等乡村特色产业的兴起,既培育了农民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又为美丽乡村建设积累了丰厚资金,注入可持续发展的血液。
建设美丽乡村承载着很多人的梦想,特别是对那些保留美好乡村记忆的人更是有着不同寻常的寄托,为让梦想早一步照进现实,应整合资源和力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创建,开展“美丽乡村”帮扶共建工作,全力打造“最美乡村”,让更多农民真正养成美的德行、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的生活,用无数的美丽乡村共筑美丽中国。
第五篇:2016国考申论热点:防汛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选调生考试网为参加选调生考试的考生们总结了最新热点问题,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预祝广大考生能在选调生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背景链接】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7月8日至11日,我国北方地区将遭遇今年最强降雨,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接近或超过历史同期(7月上旬)极值的日降雨量或过程雨量。8日10时,中央气象台将暴雨预警由蓝色升级为黄色。12时,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Ⅲ级应急响应,应对此次强降雨过程。
【分析】
夏天在城市里“看海”,是近年来网友经常调侃的一件事,与貌似轻松的“看海”相比,因暴雨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无疑让人心情沉重。毋庸讳言,入夏以来,不少地方进入汛期多雨阶段,如影随形的是暴雨洪涝灾害,据国家减灾办统计,截至7月8日9时,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等21省(自治区、直辖市)284个县(区、市)遭受暴雨洪涝灾害,674.9万人受灾,33人因灾死亡、14人失踪。
加强防汛工作已经成为摆在各地政府面前的重中之重。防汛,并无捷径可走,只需要做好与“汛”有关的各种环节:
首先是讯息。不掌握汛情,不发布讯息,如何防汛?按照目前的科技手段,把握各类汛情并不难,发布相关讯息也很容易做到,但是,能不能做到更准确地掌握讯息,并及时有效地公之于众?讯息不准确,就无法有的放矢地应对。日前,北京市防汛办发布短信:“8日夜间到10日本市连续有强降雨局地暴雨,建议错峰上下班(学),选乘公共交通,减少出行,远离河道和地质灾害易发区,注意安全。”这种提醒并非多余,市民心里有数才能做好准备。
其次是迅速。建立防汛应急预案,不少地方驾轻就熟,公众关心的是,预案建立后,能不能应得了急?有的地方的预案,名为应急,实则反应缓慢,各个职能部门不仅没做到联合行动,无缝对接,还慢三拍,比如城市的一些街道俨然变成了“地中海”,却不见有人过问;有些市民被困,岌岌可危,仍等不到专业部门施救。更可怕的是,一些应急预案浮皮潦草,过于形式化,存有疏漏,比如日前某地一座老态龙钟的大桥垮塌,多人坠入河中,而当地明明知道暴雨来袭,相关预案并没有限制该桥通行。
再次是训练。防汛不能只盯着汛期来临的时候,平时就该下工夫,比如,相关部门与民众应实地演练,在日常训练中多积累足够的应对经验。有专业人士称,无论桥梁垮塌还是城市内涝,都有车辆落水的危险,逃出车内最要紧,开门的正确方法是用膝盖顶住车门,用力往外顶,只要能顶出一条小缝,就有逃生希望。再比如,强降雨易引发山体滑坡、山洪和泥石流等灾害,撤离时应选择就近安全的路线沿山坡横向跑开,千万不要顺山坡往下跑„„也许这只是常识,但一些民众并不知情,更没有演练过。当然,平时的工夫还体现在城市建设应摈弃那种只重视地上而忽略地下的政绩观,等等。
此外是教训,能不能汲取教训?灾难也许无法避免,人定胜天也只是谵妄之谈,但是在灾难面前,人类并不是无能为力,只能束手待毙。科学抗灾、有效防灾就能减少损失。应对得力,城市内涝并不会导致人员伤亡。最怕的是学费交了,人员伤亡了,却并不引以为戒,依然年年抱佛脚。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防汛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如何防汛,相关职能部门应该比谁都清楚,也更擅长,因为这是其责任,也是其工作,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又如何将制度设计落实在地,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